减负背景下作业设计

2024-09-20

减负背景下作业设计(精选12篇)

减负背景下作业设计 篇1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 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可高考的指挥棒还会牵动竞争, 处于竞争链条中的学校、教师、学生在偿试探究减负增效最佳方式的同时, 传统方式仍补延用。尤其在中学, 考试在不断地升温, 促使了作业量不断的加大。这些现象的反弹, 不能不使我们产生对课程改革的忧虑。

一、优化作业设计, 是减负增效的重要举措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与设计作业交给学生完成是有区别的。两者不仅体现着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 还折射出教师解放自己的能力。传统的作业布置, 完全由教师做主, 教师布置什么, 学生就必须完成什么。学生听命于教师, 学生会在任务驱动下完成作业, 然而, 时间一久, 大部分学生就丧失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有了明确的作业任务, 他们才知道做什么, 怎么做, 没有明确作业, 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传统作业的内容大部分是教材中的练习题, 还有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 以及从书店购买的各类过关性习题。教师布置作业有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作业量过多, 挤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缩小了学生的活动空间, 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健康。有的学生甚至厌倦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在情绪上抵触, 态度上消极, 行为上应付, 使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可见, 传统作业布置的内容与方式, 不仅有悖于新的教学理念, 从效果看, 也有必要去辩证地否定了。

二、如何有效地设计作业

(一) 作业设计要精挑细选

作业量要“少”。数量是衡量作业负担多少的重要标尺。作业的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当然也影响教师的工作。量少下来了, 教师就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去找题, 也不必花大量时间去批改作业和讲评作业, 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案上, 使教学效果更好,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作业题要“精”。教师选择题型时一定要依据知识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 从教材和资料中选择比较新颖和典型的, 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有较好效果的题来给学生做。题型可以是选择题, 可以是填空题, 也可以是简答题和探究题等, 应不拘一格。这样可以使大多数学生喜欢做, 有兴趣去做, 觉得有挑战性, 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 从而乐在其中。多做经典题,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业难度要“适中”。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往往参差不齐, 所以学生都做同一难度的题显然是不科学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对易的、较难的、难的、很难的题各有选取,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 做好不同难度层次的题,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

(二) 由统一性作业向选择性作业转变

为了照顾学生的差异, 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在布置作业任务的时候, 要多给学生创造自主选择的权利与机会。作业设计应体现层次性, 而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地选择作业内容及数量, 将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变换作业形式, 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 每人搜集一道题, 题型不限, 让学生说明推荐本题的理由, 分析解题思路与过程。学生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 必须要认真阅读课本, 并回顾课堂学习的主要知识、重点难点, 思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还可能要搜集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相关资料, 找到有代表性的类型题, 而且只有自己先弄懂才能推荐出来。这样不仅促使学生要认真听课, 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培养了创新意识, 增添了学习信心, 同时使享受学习成为现实, 使学生成为作业的真正主人。

(三) 由单一性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

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也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编写的容量是有限的, 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以及实际发展的需要, 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开发教材。在我的身边, 就有这样的老师, 把教材当作唯一资源, 作业内容就是教材的内容, 每日要学生做反复、单一地演练。要求学生每天都抄写数遍课文, 做数十题目。机械的训练, 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事实上, 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不在多, 而在于精, 作业不能仅局限于教材的练习, 要多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 由独立性作业向合作性作业转变

过去的作业比较注重学生独立性操作, 学生是在封闭的状态下完成作业的。由独立走向合作, 是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 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 学会合作。既然倡导学生合作性作业, 教师就要考虑完成作业的方式。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 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的结对子,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从策略上, 教师多布置一些研究性作业, 也就是说学生很不容易独立完成, 激发他们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在合作学习中, 既是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 也是人生的体验过程。要让学生感到, 作业是一种享受。

(五) 不断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就要有反馈环节

作业设计只是作业这一教学环节上的一个逗号而已。要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就要将作业的批改同作业评价的过程相衔接。批改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反馈”, 也是对作业设计是否合理的反馈。对于那些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 如果作业的正确率不够高, 完成情况也不算理想, 就说明教师所设计的作业需要调整内容和难度。一次作业, 就是一次对话,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作业的看法, 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这种平等的对话, 才能将正确的信息反馈给教师, 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推进中学作业改革, 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 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 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 技能在作业中掌握, 能力在作业中形成, 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 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第一中学政治组)

减负背景下作业设计 篇2

【背景】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只有通过减轻课业负担,才能保证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健康快乐成长。

今年7月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从这开始,“双减“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更变成了教师的工作指针。每位教师肩负起“双减提质“的研究任务。

小学与初中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定差异,一直以来没有明确的过渡和衔接。六年级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常常出现学习上不适应,成绩有所下降的情况。认识学生的身心变化,做好衔接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改善教育质量,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也是有效途径之一。新课程改革以来,有颇多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了小学升初中语文“衔接“教学的探索。既然实践已经展开,就有必要对其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有所探讨和设计,这正是我要探讨小升初语文“衔接“教学问题的初衷。以我校衔接教学实验为研究对象,以初一学生当前的语文学习现状为切入点,从中发现学生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对小升初语文“衔接“教学提出相应策略。希望通过我的思考为小学与初中语文的衔接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有效促进语文教学。

一、引言

小学生在由小学升入初中时往往会出现此问题,由于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难度增大,阅读量增大,一些学生会出现短期内难以适应的情况,表现为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多方面制定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心态,调整学习方法,顺利度过小学至初中的过渡阶段。

二、小升初语文衔接的问题

1、思维习惯的衔接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小学生的特点,那就是需要借助形象进行思考。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关注表达的短文,或是有着丰富奇特想象的童话,或是梳理情节、理解脉络的故事。学生阅读及写作的思维习惯很多都是在直观形象中进行学习,小练笔更多写的是生活所遇之事物、日常所识之人物。但是初中阶段则会接触议论文、散文等多种文体。特别是散文阅读,由于其形散神聚的特点,再加上很多作家在写作时往往结合自己生活情境和心理状态,还有些名家名篇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特质,很多学生由于读不懂文章,看不懂题目问题导向,理解不了作者本质意图,导致阅读理解成为中学语文考场失分大项。小学直观思维已经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需求。

2、学习习惯的衔接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虽然在课改的大环境下也逐渐探索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学生年龄阅历偏小,老师更多在课堂上会通过反复讲、反复练、反复背的方法,对字音、书写等知识点不断地进行复习巩固--小学阶段更强调的是基础性的扎实积累。但到了初中阶段,由于课时量的改变和学习内容强度的增加,初中的学习模式开始逐渐过渡到自主学习,教师上课只对课文重难点进行分析和点拨,在作业批改上也是统筹兼顾,不会像小学拼音字词那样细致一一中学阶段更看重学生的自主独立的思考精神。如果只像小学阶段不断反复背诵、默写,在中学阶段是不容易取得高分的,这种现象容易让部分学生产生努力了也没有收获的错觉,进而丧失对学习的自信心。

3、学习内容的衔接过渡

原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没有文言文,而是以短文和古诗词为主,且都是篇幅短小的入门级诗词。小学阶段考评内容大部分在教材中可以体现或者原文再现。而在初中阶段,增加了很多文言文内容,其中大量的古汉语知识,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省略主谓宾等语法知识点,这些对于没有任何文言文基础的小学生来说增加了难度。我发现,部分提前接触过文言小短文的孩子比从未接触过文言文的孩子普遍语感能力和理解能力要强很多。新版部编教材解决了小学课本一篇文言文没有、直接从初中零起点教学的问题,但小学阶段教学更强调基础性理解,中学阶段更强调发散性思维。中学阶段考评内容除了部分字词解释,几乎百分之九十的考点全在课内学习后的融会贯通。学生死记硬背跟掌握知识点有着很大的区别。

三、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

1、语文教材内容的过渡与衔接

了解和熟悉小学的教学内容,可以避免中学教学内容与小学教学内容的脱节和教师与学生的脱节。在上新课之前,我们认真仔细地研究了小学语文一至六册的内容,将一至六年级凡是相关联的知识系统的总结起来,让学生对知识形成网络,而不只是简单的教本册书的内容。要了解初中的考试模式及题型,了解初一教材的教学内容。

2、语文学习兴趣上的过渡与衔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过渡期。许多学生由于初中课业压力加大,便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非常不利于教师日后的教学。对此,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课常氛围。小学时,教师多采用具有高互动性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如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游戏式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教师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依然可以运用这些手段,学生只有对课堂感兴趣才会认真听讲,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授《日月潭》课时,利用提前制作好的幻打片展示中国地图,指引学生找到台湾所在的位置。“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出——台湾。宝岛台湾有个著名的景点,那就是台湾最美、最大的湖泊,那里风景秀丽,如诗如画,映人眼帘的湖水山石、树木花草,让人看了如痴如醉,流连忘返。你们知道是哪里吗?那就是我们要走进的‘日月谭’。“随后播放有关日月潭的视频短片。小学阶段可以增加对视顿、音乐的播放,到了初中,教师要逐渐减少这些教学设计,只将其作为课常导入部分,把教学重点落在对知识的学习上。

3、语文学习方法上的过渡与衔接

学习语文的方法有许多种类,教师应依据知识的难易程度适当地变换教学手法。在小学阶段,教师一般采用比较直白的教学手段,通俗易懂,因此,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速度很快,只要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完成课后作业就可以基本理解知识。但是到了初中阶段,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更为高级且系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因为初中语文的知识在难度上有了提高,如果学生还利用之前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就难以取得进步。针对初中语文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是渗透理解性阅读方法,小学生主要运用认知性阅读学习方法,但初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是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初中更重视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要以形象思维培养为主,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专项训练。

例如,在教授《狐狸和乌鸦》课时,首先为学生们展示了狐狸的图片,通过狐狸与乌鸦的言行揭示出寓言的道理喜欢听别人奉承的人容易被骗。留下续写寓言的作业:“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那么之后狐狸与乌鸦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多以图片进行展示,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初中作文加入了说明文、简单的文言文,而且文章篇幅加长,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以理解作文要求为第一要义,认真审题,提取写作要求的关键词。另外,在进行写作专项训练时也要重视练习,重视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和文众结构的安排。

4、语文学习心态上的过渡与衔接

学生由小学进人初中,不仅在学习内容上需要教师帮助进行过渡与衔接。在心态上同样需要注意。小学其实是一个学生学习最长的学习阶段,六年时间,学生们朝夕相处,积累广深厚的感情,小学生年龄小,经受不住打击,和朋友的分别,对新学校的陌生、学习压力的增大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不安、畏惧、伤感等不良情绪。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让学生正视这此问题,告诉学生无须为此焦虑。教师在六年级就应该逐渐为学生渗透初中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这样当学生升人初中后就会加快适应速度,开展班级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帮助他们尽快融人新班级、学习新知识。

有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出现了语文成绩下降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知识的容量加大,难度增大,另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心态还未调整过来,许多学生还抱有小学阶段的心态,对语文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此外,学生刚刚进人新的班级、有了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但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上还存在距离,这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

例如,在讲解《李父速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此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经典重现“,学生们共同合作进行表演,这样就加了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利增进友谊,提升班级困结,帮助学生级和心态。

四、结语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课程,要从小学阶段就要开始重视语感和方法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方法学习和情感探索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语文学习能力有着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如果从小学阶段就掌握学习方法和能力,对后期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做好小开初语文教学的衔接,要从学习惯和方法上进行有效的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的学习生活。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

关键词:减负增效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摘要:为了促进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化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小学数学的作业设置有了新的要求。作为数学学科减负的关键,小学数学作业的减负增效是日常教学活动中所必须注意的。只要进行作业的减负增效才能将时间更好地归还给学生。如何科学的考虑到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减负增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是每一个小学教育从业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减负增效作业设计的意义以及小学数学减负增效作业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减负增效;作业设计

1小学数学作业减负增效设计的意义

1.1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一般来讲,作业特指课外作业。在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设计思路单一,对于学生考虑较少是最大的问题。这种作业设计对学生的成长和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无法起到关键作用。也无法及时检测教师的教学成果。而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则可以在减少数量的同时,提高作业质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从而在短时间内,帮助教师,获得更大的教学方向受益。

1.2有利于提高教学评价有效性

一般情况下的作业设计,在老师进行批改时,只是单纯标注对与错。这种情况下,对与错的判别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引导但是并不够具体。在准确度和详细程度上的表现,也略显不足。小学数学的减负增效作业设计,则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减负增效思想下的作业设计是以多元化的作业形式为要求的。老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这种作业设计进行更高质量的交流。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具体学生的反馈总结其教学成果。从而,进一步优化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1.3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变的主体。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减负增效的设计可以更好地体现这一点。不仅如此,减负增效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作业设计,可以做到单位时间内更高效率的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减少了作业的数量,但是却增加了作业的质量。减少完成数学作业所需要時间在学生业余生活中的时间占比。避免传统模式下,作业多而不精,完成作业需要时间较长等问题。将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这也给了学生发展其他爱好特长的时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具有非常大积极正向意义的。

2小学数学减负增效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2.1作业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减负增效的进行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作业设计要求。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作业进行科学化,准确化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要照顾到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也要体现出重点和难点。同时,因为小学学段的学生一般积极好动,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要尽量的坚持让作业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热情。减负增效的指导思想下,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平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性。

2.2作业的设计要个性化,层次化

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一定要避免作业一视同仁。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一个学生也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与弱点。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作业的设计。比如,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作业设计就要偏向基础类。应用方面比较差的学生,在对其进行作业时则应偏向应用类。这样,可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极具个性化的完成对每一个学生的提升。与此同时,因为小学学段的学生的性格相对来说一般积极乐观,喜欢挑战。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也可以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并提供相应的奖励措施。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并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基础好的学生通过挑战作业可以坚定学习的信心,基础略微薄弱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对作业的挑战慢慢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2.3作业的设计要趣味化,生活化

因为年纪的原因,小学学段的学生很难对枯燥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师进行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时,需要避免作业的单一乏味。比如将游戏,故事,谜语等趣味因素加入到作业中,从而调动起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提升其对完成作业的渴望。数学是极具抽象性的学科,而小学学段的学生有时难以理解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尽量将数学问题与生活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也能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比如说,学习完利息问题后,就可以帮助父母计算利息。这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结束语:

减负背景下作业设计 篇3

一、自主性作业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设计多种多样的自主性作业,把作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如,学习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课后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几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背诵。如,学习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后可给学生布置一两首描写有关送别的古诗背诵。这样灵活多变地给学生布置作业,可以使学生的被动作业转变为学生的主动作业。

二、多类型、多层次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学习的不竭动力。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多类型,让学生感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富有色彩,充满情趣。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因材布置差异性的、多层次性的作业,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做作业。

三、实践性作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习要贯穿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之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学科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学习整体。鼓励学生在逛街、逛商场时留意广告词,宣传标语,从用词简练、生动活泼的语言中汲取营养,对广告词中的错别字加以改正,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使语文知识得到内化。

四、探究性作业

新课程理念更加强调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应该以教材为凭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后,可以想象一下,五壮士在狼牙山上会遇到什么情况?他们会怎样战斗到底?结合语文每一单元的基础训练进行探究,语文基础训练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对基础训练内容的探究,激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春联”时,通过读春联,析春联,对春联,体会春联的特点,自己编写春联。还可以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进行训练,如学习了《林海》,提示学生哪些语句是抒发感情的,是怎样表达感情的,同时想想自己平时习作时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

五、分层性作业

教一些篇幅较长的背诵性课文,例如教《开国大典》时,让一些平时学习基础较好的、记忆力较强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背诵全文。而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背诵有困难的学生不要求他们全文背诵,可背诵重点段落,如“这庄严的时刻……是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再如,在“假如我是导游”的作业布置上可分三层:(1)找出家乡的优美景物或名胜古迹写简单明了的导游词。(2)找写得较好的导游词并加以分析好在何处。(3)找写得较好的导游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语。如此,语文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训练并获得提高。

六、学生参与作业批改

在老师的带领下,老师教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方法和批改作业的要求,让学生批改作业,可采取以下批改作业的方法:

1.师生共同批改作业

批改作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师生共同有针对性地批改优等生和学困生的作业,批改中尽量保存学生的意愿,不要大删大改,要批出错误的地方,要求学生及时纠正。再通过对优等生和学困生作业的对比,教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方法,让学生独立批改自己的作业。

2.学生互改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好的差的搭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批改简单的作业,然后老师检查。

3.学生自己批改

老师讲清批改要求,让学生独立批改自己的作业。批改后交于老师检查。

七、改革作业评价方式

在作业批改中分层评价,主要以鼓励为主,激励当先。尊重每个学生,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作业评价中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对一次作业进行多次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优化语文作业的设计,一定要转变过去机械的、无用的、重复的作业形式,切实减轻当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和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减负背景下作业设计 篇4

2013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2013年9月4日征求意见稿)提出“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 在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被高度关注的背景下,设计好数学家庭作业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作业设计前的教育背景分析

数学家庭作业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 但家庭作业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如剥夺了学生自由玩耍的权利,从而造成学生厌学的情绪;如果教师的督导检查不够严格,学生就会滋长抄袭等欺骗行为.

目前,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在完成数学家庭作业方面存在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一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外出务工机会多, 大学毕业后就业困难等因素的影响,“读书无用论” 再次抬头,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只需认识几个字,长大能赚钱就足够了,甚至有的家长让孩子辍学去赚钱;二是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大多数家长仅有初中甚至小学水平,辅导孩子的功课时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有很多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家中,由爷爷奶奶甚至其他亲戚抚养,多数是溺爱或放松管理,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流于形式.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在设计小学数学家庭作业时,除了深入钻研教材和教法学法外,还要全面考虑以上诸多不利因素,做到既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保证作业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二、作业设计增加选择性和层次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修订稿 )》 ( 以下简称 《数学课程标准 》)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理念. 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我们在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不应搞“一刀切”,而是增加选择性和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家庭作 业题. 为此,我设计的家庭作业一般分为“练一练”(全体学生要完成的基础题)、“跳一跳”(成绩偏上的学生完成)、“冲一冲”(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例如“圆的面积”教学后,我设计出3道 “练一练 ” 习题 , 即分别已知半径 、 直径 、 周长 , 求面积的基础题;2道“跳一跳”习题:(1)一根绳子,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3.14分米的正方形 ,如果改围成一个圆形 , 圆形的面积是多少? (2)选定一棵树干,通过测量计算它的横截面积;1道“冲一冲”习题:一根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 还是围成的圆形的面积大? 计算一下,比比看.

就是同一层次的习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或者是向家长、教师咨询完成等. 这样,让每一名学生在作业中都拥有一片自由的“空间”,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不爱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少了.

三、作业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呈现开放性

《数学课程标准 》提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因此,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气息.

例如,教学“吨的认识”后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1)查阅资料或访问,找一找生活中以“吨”为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 调查:哪些动物的体重能超过1吨? (3)帮爸爸妈妈算一算, 家里一年大约收多少吨粮食? 又如,“利息”一课的家庭作业: (1)到附近银行或储蓄所调查一下定期整存整取存款的年利率和国债的利率,并整理成表格;(2)小明的爸爸有15000元人民币,请你帮他算一算购买三年期国债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的收益哪个大? 相差多少元?

四、作业解答过程体现活动化,突出实践操作

目前,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中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 殊不知, 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究、亲自尝试、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提出 “要积极与家长互动,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 因此,数学家庭作业要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即作业的设计要力求活动化、实践化,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自主完善知识建构.

例如,学习“测量”后的家庭作业:测一测自己或父母等家人的身高、体重等;又如学完“圆的周长”后的家庭作业:选一棵大树,在1米高的地方量出树干的周长,并计算出它的半径大约是多少米? 又如,学习了“小数除法”后,让学生巧测一粒黄豆的重量;再如,学了“统计”之后的家庭作业:调查本班学生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等,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或者调查报告;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后,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修理学校、敬老院、邻居家的桌椅,为大风刮倒的小树苗设保护桩等).

五、作业形式力求多样化,突出趣味性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篇5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中学语文教学体系。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其功能与价值,越来越得到教师们的关注与思考。中学语文作业设计做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倚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践;长期停留在读读课文、写写生字、抄抄句子、背背古诗,默默词语的陈旧僵化模式上,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潜能的发挥。

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一是作业的数量多,学生自主创新的时间少;二是布置作业时一刀切的多,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少;三是独立完成的书面作业多,关注合作互动生成的作业少;四是师生获得的信息失真的多,相互交流沟通的少。这些不正常的作业设计,总量过大,质量偏低,费时低效,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使语文教学质量长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基于此,我们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统一认识,端正观点,加以改革: 1.作业功能的优化

以往中学语文作业只是为了巩固和理解知识。优化后的语文作业更重视学生兴趣和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作业做为学生发展的平台,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为教师提供了解学生发展的途径。

2.作业形式的优化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过去中学语文作业重复单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优化后的语文作业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完整的发展,既有基础性知识的练习,也有探索性的自主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相辅相成,相互融洽,相互补充。作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能力和生活背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针对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应从提高语文作业的效能入手,着力改进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重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改变作业设计的“老面孔”。在此,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阐述优化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主要策略:

一、作业设计应多样化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只注重于学生的写,比较单调、乏味。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练等多种形式相融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1)实践性的,如:喂养小动物、种植花草盆景,观察探究,掌握规律;参观采访,搜集整理材料,制作学具模型,增强交际能力,养成动手习惯。(2)活动性的,如:成立童话、故事小组,收集、汇报故事、童话。朗读、演讲小组经常交流;“谈天说地三分钟”等形式。

(3)竞赛性的,赛诗会、速读会、语文智力有奖游艺会、成语接龙等。(4)游戏性的,如猜谜语、游戏作文、对对联等。

二、作业设计应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为了改变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听、说、读、写、做、玩、观等都可能成为语文作业,让学生对作业保持一种新鲜感。不妨尝试以下几种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接受。

1、续编故事。

2、观察体验。

3、想象画图。

4、演课本剧。

5、办手抄报。

6、读课外书。

三、作业设计应层次化

学生是有差异的,虽然在同一个班级学习,但由于受性格、个性、家庭、社会、认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程度是不同的。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层布置作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觉得要求过高而产生挫败心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得更加深入与广泛;让多数学习中等的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与权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喜好选择最适合他的作业,这样,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得到锻炼与提高。因此,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如中年级写观察日记,对优中差三类学生要求各不相同。对好学生要求不仅能细致观察,具体描写,还要表达出一定的喜爱之情。对中等学生,要求细致观察、条理清晰、描写较具体。对后进生要求仔细观察,能比较有条理地抓住主要特点,写一段话就可以了。

但学习能力的先天差异并非一成不变。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经过努力,这种差异也是可以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分层次设计作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的腔调,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他们有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作业设计应综合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中。中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汲取营养。

1、课内外联系。中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因此,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2、学科间融合。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在语文教学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使语文与各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校内外沟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因特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让学生成立“错别字纠察队”,争当“啄木鸟医生”,到校外、到大街小巷去发现纠正错别字,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对比赏析;布置学生从广播中、电视上、报刊里和街头上搜集广告用语,再自己尝试为某种产品拟广告;让学生到花园中、公园里、街头上去摘抄文明警示语,自己也写上几句类似的文明警示语,制作文明警示牌,插到校园的花圃中,植物园里。

减负背景下作业设计 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减负 作业状况 调查与对策

现在整个中国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有颇多微词,认为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作业量过多且机械、低效,呼喊“减负”差不多成了一种社会的共鸣了,所以现在的“减负”已是势在必行。我是一个数学老师,在“减负”的形势下为了给自己进行有效教学能确定个正确方向,笔者进行了调查:

一、 调查:内容与现状

为了“减负”,那么总不至于学生不要数学作业了吧?数学作业是肯定要的!因为由数学学科的特征所决定,没有作业的数学学习是一句空话。那么给学生布置多少时间的作业量才是合理的?这个完成作业的时间,究竟由怎样的人作为参考标准才是标准的?为了能有效地解决这几个问题,本人在2013下半年10月,通过问卷、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调查学生524人(其中初一学生206人、初二学生198人、初三学生120人),了解到现下学生的数学作业状况如下:

1.每天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量

认为每天的数学作业量适当的有318人,占60.7%;认为每天的数学作业量偏多的有190人,占36.3%;认为每天的数学作业量偏少的有16人,占3.1%。这些统计表明:数学学科作业量能为大多数学生接受。

2.学生每天完成数学作业的一般时间

在被调查学生中(有5张票无效),认定需60分钟及以上的有42人,占8.1%;30-59分钟的有199人,占38.3%;30分钟以下的有278人,占53.6%。

从统计分析:能在半小时以内完成作业的学生在50%以上,基本符合新课标要求,但考虑到半小时至1小时能完成的学生群体较大,仍可适当减少作业量。

3.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程度

调查学生520人(在被调查人数中有4张废票),确认能按时并独立完成的有286人,占55%;有疑难需讨论或请教老师完成的有151人,占29%;不能独立完成并时有抄袭的有83人,占16%。

16%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这表明学差生比例尚偏高,应有适合该部分学生的作业思维。

4.学生对数学作业的难易度

调查学生520人(在被调查人数中有4张废票),认定很难的有83人,占16%;较难的有135人,占26%;适中的有239人,占46%;容易的有63人,占12.1%。

以上数据表明,新课标下现行作业本A、B(浙教版)对多数学生是适合的,且教师在教学中也在认真“备作业”,但仍有42%的学生认为作业很难和较难。看来,根据难度系数分层次作业很有必要。

5.学生对教师作业批改的反馈

对于教师批改后作业错误处的订正,调查512人,认为能立即订正的有230人,占44.9%;在老师分析时订正的有232人,占45.3%;很少订正的有50人,占9.8%。

数据表明,55.1%的学生没有自主订正作业的习惯,订正作为巩固知识的至关重要的一环,要靠平时抓起。

二、分析:影响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几个因素

数学作业是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调查,本人认为影响学生课业负担的“轻”与“重”,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1.数学作业的难易度

难度,是指作业对于学生现有实际能力水平的难易程度。数学作业的难度,是直接引发学生学习负担“轻”或“重”的原因之一。但是数学作业的难度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标准,它常常随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同一个数学作业,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能易如反掌,但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而言就会感到极为困难。作业的难度还取决于它所包含的新内容的多少与教师曾给予的任何提示量。如果作业的难度过大,学生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望而却步,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就会大为降低。

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应将难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并取得高成功率。

2.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是指其内容和形式是否有趣。它是诱发学生学习情绪的主要原因,有趣的作业诱发快乐的情绪,烦琐的作业导致厌恶的心态。

数学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形式和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数学作业的呈现方式不仅仅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言语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观察的、操作的和体验的。学生对它们的兴趣,其表现因人而异。例如,对于有趣的应用题、能激发他们学习思维的题目(例如用加、减、乘、除算24点等)、富有刺激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能用较多的时间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

3.数学作业的意义

如果今天的数学作业既新颖又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经验背景,那么学生通常会觉得今天的数学作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生对于他们自以为有意义的作业,往往会认真努力、坚持不懈,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在心理上感觉学习是快乐的。而对于那些他们觉得没有意义的作业(如初一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整篇作业都是类似于3x+4=0这样单一的形式),学生就会感觉心烦,就会草草从事、敷衍搪塞,因为在心理上早就形成了一种比较大的负担。

4.完成作业的有效时间

学生的作业参与度,是指学生在作业任务上专注和积极参与的程度。衡量学生数学作业参与度的指标,通常是学生在某个作业上所花费的时间量。

nlc202309041151

有效作业时间指学生取得高成功率的作业时间量。这一术语的使用就把富有成果、有效的作业从事与没有成果、无效的作业从事区别开来。有研究指出,成绩低的初中学生,有效学习时间量平均只有40%,成绩高的初中生,有效学习时间高达85%。这表明有效作业时间与成绩高低呈正相关。

学习品质不高的学生,完成同一作业的时间就比学习品质较高的学生要多,有的甚至要多的多,但是有效作业时间即比学习品质高的同学要少。

化在数学作业上的有效时间越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负担反而轻,因为他们完成作业的总时间很少;通过化在作业上的总时间有有效时间的比较,就可看到,这些关系的实现与否还依赖于多种因素,如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迫切性和教师组织学生从事数学作业的教学技能。

5.完成作业的成功率

作业成功率是指学生在某天的数学作业任务上所获得的正确答案平均数的百分比。作业成功率应看成是作业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判断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或者要指标。研究表明,和成功率低的作业任务相比,对应于成功率高的作业任务,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参与度都比较高。换言之,作业成功率的高低与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研究还发现,与高成绩相联系的作业任务,其成功率达65—75%,与低成绩相联系的作业任务,其成功率仅为25—35%。

高成功率和成绩之间呈正相关,也与学习负担呈负相关。原因在于:第一,高成功率保证了作业时间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学生不必因翻来覆去地改正错误而浪费很多时间,从而提高了作业的效率;第二,高成功率表明,作业任务在适当的难易水平上,有利地保持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努力完成类似的作业;第三,高成功率还表明,学生对作业准备充分,不必经常寻求教师的帮助,这使得教师可以有机会为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及必要的特殊辅导,从而有可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成绩。

6.完成作业的标准

学生的数学作业的“负担感”,还处决于教师向学生提出的“作业标准”。向学生提出作业应达到的标准,是对学生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当学生理解了完成作业所要求的标准时,他们的专注程度将会大大提高,专心致志于达到规定的标准。如果缺乏必要的标准和要求,学生的作业将处于自流状态,学生会表现出懈怠和潦草应付行为,作业的效果自然也就降低了。

三、策略:优化作业布置,实现“轻负、高效”

由于影响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因素比较多,对于学生的作业负担也是因人、因时、因量而异;同类作业,有的学生感觉比较轻松、毫无负担,而有的学生就感觉很难、负担很重,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从而真正实现“轻负、高效”的数学教育。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加作业题本身的趣味性、生活性,激发内驱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兴趣的引导,逐步产生高层次的心理动力。很多时候学生往往将作业作为一种负担,疲于应付,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可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

例如,比较当a>0,b>0,m>0时,与的大小。

这个题目,对于初一学生而言,比较一个分式的大小无疑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老师如果把它改成如下,这样就比较好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我们已经知道,a克盐如果溶入b克的溶液中,它的百分比溶度是 ;如果再加入m克的盐,则此时的百分比溶度是 ;前后那个溶度比较高?你能比较与的大小吗?

这样一改,不仅降低了题目的难度,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的,能比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响初中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有学习的吸引力、学习的内驱力、学习的情动力、学习的意志力等。学习的吸引力强度由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从主体方面讲,初中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越强,客体越容易成为吸引的对象。从客体来讲,只有符合初中生需要和兴趣的客体,才能吸引学生。

类似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及时享受到学习知识带来的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又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数学方法和能力。

2.根据不同基础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布置作业,减轻中下生的学习负担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初中生的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左右,那么每天完成数学的作业的时间应控制在15分内左右。由于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向全班学生都布置同样的题目,就会造成好生吃不了,差生吃不消的现象。这样对好生来说,造成学习能力与学习资源的浪费;对差生来说,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与失败使他们对作业失去了信心,造成抄作业现象的普遍出现。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清楚地了解每道题的难度系数,一般的学生完成这道题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不妨题量稍增多,或难度稍增加,或强调多角度进行一题多解,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

例如:在布置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作业时,可以分成以下3个层次:

A层次(基础题,人人完成):①25x-4;②121-4ab;③-+4x;④x-9.

B层次(巩固题,中上学生完成):①5x-20y;②x—(2x-1);③4a-81b;④27abc-3abc;

C层次(提高题,学有余力者完成):①(2n+1)-(2n-1);②-2x;③解方程:x=(2x-5);④计算:〔1-()〕〔1-()〕〔1-()〕……〔1-()〕。

分层次布置作业包括完成作业时间的层次和作业难度的层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业的量与作业的难度应该宏观上加以控制。在作业的分层次布置的操作上,可从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完成的质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

3.优化作业批改方式,增写评语,激发学生作业的信心

nlc202309041151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在教师辛苦批改作业后,有些学生往往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要说去及时订正了。也有相当多的学生,作业本做得相当清楚与规范,可以说无可挑剔,但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像作业本上反映的那样,究其原因是作业过程中存在抄袭现象。象这些作业“应付型”和作业“抄袭型”的学生,无形之中也是在加重自己的学习负担。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老师没有在作业批改上动脑筋。教师批改作业,不仅仅是能得到有效信息的反馈,更应通过作业批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压力。因此我们教师在作业批改中不仅要标明学生作业的对与错,也应该写上有针对性的、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评语;事后还要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及时矫正。

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妨告诉学生作业的意图,这道题主要考查大家哪一方面的知识点,如果学生做正确了,说明自己这一知识点已经掌握,学生能及时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如果这道题做错了,学生会去钻研这一知识点,直到搞懂为止。可以让学生组成作业互助组,除了对有些研究性、开放性题目能协作完成外,还能让他们将做错的题目在组内相互交流,一定要求学生能分析自己为什么做错了,应该怎样订正。只有真正订正过来,以后才不会再出类似的错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鼓励性评语比仅仅打“√”和打“×”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更大。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特别是平时学习基础不大好的学生,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与鼓励是很有必要的。

四、结论:“减负”应是减作业量与减心理负担并重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体现在学生的作业量上,但是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学生的心理负担上。如果学生对数学作业有着一种积极、快乐的情绪,那么学习的压力就会感到轻松的多。通过数学作业的改革,目的就是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减轻学生作业量的同时,更应该重点培养各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从苦学转为乐学;同时,也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高层次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总之,数学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从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馈的策略等,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我们要充分加强数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探讨,尽可能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度”,为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尽一分力。

减负背景下作业设计 篇7

一、数学作业设计和布置的基本原则

(一)要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并提高学生作业效率为标准

有的学校的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数学练习题目来练习,而且题型重复,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进行拓展性的训练. 学生们仅仅停留在做题的层次上,而没有上升到分析题型总结题型的层次上. 因此, 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和设计的时候要选用经典的题目和经典考题来给学生们进行布置,这样学生们即能做精又能做少.

(二 )要坚持授课内容和作业题目布置相统一的原则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针对课堂上的重难点进行作业的设置,题目和课堂内容要统一,而不是课程内容和作业脱节,进度不统一,这将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巩固. 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重难点的分布,布置的题目要与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相统一.

(三 )教师要选用与作业类型相一致的例子作为教学的案例来进行讲解

做作业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是第二课堂. 因此,课堂练习题目的设置和作业的设计要相统一. 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授课过程所采用的例子要和作业的设置类型相一致,以便给学生提示和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将解题方法运用到作业当中来,以提高做作业的正确率和效率.

二、数学作业设计和布置的具体方法

(一 )教师应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的配比来布置作业

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基础知识类型的、中等题目类型的和偏难题目三种类型. 教学实践表明: 三种类型的占比以基础题占60%、中难度占30%、偏难点的题目占10%左右为最佳的配比.

例如,教师在布置一次函数作业题目时,总共设置6道题目,其中3道题目布置类似“求函数关系式”这样的题目,2道布置类似“已知m是整数,且一次函数y = (m + 4)x + m +2的图像不经过第二象限 ,则m的值为多少 ? ”这种具有分情况讨论的题目,1道布置类似“图像和函数综合在一起的和生活实际贴近的题目”,难度逐渐加深,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 )教师要根据上课内容对作业布置的题目进行甄选并教授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的方法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首先对所选练习册或是题库进行仔细的筛选,选出与讲课内容相一致的题目来作为学生的数学作业. 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做作业的科学方法: 先复习后做作业. 例如,在布置“函数的概念及图像”这一节作业时,教师精选历年这部分涉及的考题作为作业,类似“现有点M(1 + a,2b - 1)在第二象限 ,则点N(a - 1,1 - 2b)在第几象限? ”这种概念性的题目. 学生应先对课本的数学概念进行复习, 然后再做作业. 这种方法就避免了学生先做作业碰到不会的就要去翻书的情况, 而且翻书也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先复习再做作业就会缩短做作业的时间,从而提高做作业的效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减负增效”做作业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 )增强作业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作业的布置和设计是课堂内容的延伸,是课堂内容的二度创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划分小组, 设定出题目的规则和范围,组织学生进行互相出题形成竞争与合作. 例如,在布置“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节作业的时候,教师规定每名学生出题3道,每一道都能代表一种类型,如“已知二次函数和图像判断正确结论的选择题、已知二次函数和图像进行化简的题目、已知抛物线表达式求对称轴和坐标的题目”. 根据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创造性发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以便提高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结束语

减负背景下作业设计 篇8

因此,现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学生的书面负担过重,虽然喊着减负的口号,可是作业的量还是很大。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要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们老师必须在课堂作业设计上下足功夫,作业要贴切新课程理念,形式要灵活多样,内容要简洁明快,同时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习惯、心理特征和兴趣喜好,努力设计出新颖、富有趣味性的作业,注重作业的探究性和实践性,通过多元化的作业设计为学生发展创造多层次的发展空间。

一、精雕细琢——追求合适性

有效的课堂作业设计不在于习题数量的多少,而是要保证作业质量。因此,作业的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编,努力做到少而精。例如,教学一年级语文《荷叶圆圆》这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用今天学到的词语,将这段话表达清楚。

课件出示:今天早晨,妈妈带我去田野,看到池塘里的荷叶上(躺)着小水珠;蜻蜓(立)在荷叶上(休息);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小鱼儿(欢快地)在荷叶下(游来游去)。反馈时有的学生说:蜻蜓立在荷叶上(等着小伙伴);青蛙蹲在荷叶上(准备捉虫子);小鱼儿在荷叶下欢快地(洗澡)。这个练习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各种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不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因材施教——注重人文性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几乎是一个模式,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同时学一篇课文,讨论同一个问题,写同样的作业。在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顾学生的差异,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教师费力不讨好”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开放性作业,给学生留下自主发挥的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语文园地三》“识字加油站”时,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从商品包装或商标上识字。再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商标做一张简单的剪贴报,然后将剪贴报上的字读给老师、同学听,比一比谁收集的商标多,谁认的字多。最后把学生的剪贴报在学习园地里展示,并组织交流。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量的字。

三、新鲜别致——提升趣味性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要尽量放进一些“佐料”,使作业形式灵活多样。

1. 演

教材中有许多生动的有趣的拟人化人物,如《夏夜多美》中的睡莲姑姑、小蚂蚁、蜻蜓、萤火虫等,学完了课文,学生都非常喜欢。教学完,我设计了如下作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角色,读一读,演一演;再几个角色整合起来演一演。

2. 评

教学完《失物招领》,我组织学生以“你喜欢脸红的孩子吗?”为题展开辩论。这样的作业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3. 写

当学生学习完一篇诗歌,感受到诗歌音韵美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例如,《识字4》(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可以让学生联系大自然中熟悉的小动物填写句子。

四、拓展延伸——显示探究性

1. 内容深究

例如,《夏夜多美》中表达夏夜多美的句子出现了两次,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两次出现的“夏夜多美”表达的意思相同吗?学生经过多次的朗读与理解会明白:第一次出现时是指风景美;第二次出现时是指小动物们助人为乐的心灵美。

2. 难点解析

小学生好奇心强,面对一些事物总爱问“为什么”,教学中教师不妨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研究。

3. 学科综合

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将语文、品德、音乐和美术等学科综合起来,建立丰富的知识体系,设计多元化的作业。

五、身体力行——增强实践性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能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布置不同形式的实践性作业。

1. 做一做,感同身受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教学《棉鞋里的阳光》后,我让学生回家同妈妈一起晒晒被子,晒晒棉鞋,说说感受。这样,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感悟到文中蕴含的道理,从中受到尊老敬老的启发。

2. 画一画,身临其境

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如诗如画的课文,为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我常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动手画一画,在课文情境的再现中加深理解,获得新知。

3. 演一演,锻炼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唯有在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提高,低年级课文中故事情节性强或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很多,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来演一演。例如,教学完《看电视》、《美丽的小路》等课文时,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演一演。

减负背景下作业设计 篇9

近年来, 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切实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尤其是减少学生作业量。而作业具有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延伸课堂、提升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等功能, 在学生学习中所占有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就目前我市的初中化学教学总体情况来看, 在规范教学行为的要求下, 化学教学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按照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化学课在九年级为每周3课时, 而就人教版教材来讲, 上下册12单元, 按照上学期18周、下学期16周的安排, 还需要安排近8周的复习时间, 总的新课教学时间大致为26周。因此, 学生的作业量, 可想而知。而中考的竞争日趋激烈, 按照要求, 初中生每天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对于九年级学生, 化学学科每天作业大致要求在10—13分钟左右。这种情况下, 如何能让学生减负增效, 真正将学生的负担减下来, 就成为了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二、具体作业设计解决方案

目前, 作业改革也是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依托《课堂自主学习单》应用的“125一模多样”高效课堂改革, 一个主体, 20分钟左右自主学习, “导、学、展、点、练”五环节教学, 深入研究课堂, 研究作业, 提高教育教学绩效。结合课程改革的实施, 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让学生吃饱、吃好而又不显著增加学生负担, 达到了“少食多餐, 便于消化”的目的。

第一部分, 课前作业。

《课堂自主学习单》是我校使用的用于学生当堂完成的辅助教学资料, 由教师设计, 学校印刷, 供学生上课使用。内容大致包括知识点回顾、预习导学、探究新知、当堂检测几个部分。前两部分用于学生课前作业的准备, 主要以填空的形式, 设计完成时间课堂前3分钟, 用于引入新课。设计内容为上一课时的知识要点、基础概念和重要实验操作。预习导学为本课时要点, 一般设计为填空或者简答, 题量设计在5分钟以内, 供学生课前的预习新课使用, 学生于课前预备时间完成, 也可以前一天预习完成。这一部分结合我校“125一模多样”课堂实施的五环节中的“导”部分。

第二部分, 课堂作业。

学生的课堂作业主要由《课堂自主学习单》的探究新知和当堂检测构成。探究新知一般按照教学内容不同分为知识、理论性内容和探究实验性内容两部分。如涉及到《原子的结构》《元素》等化学基础理论的课题, 设计为以自主学习和合作研讨为主的知识点整理。通过自学课本、提出问题、组内研讨等环节完成这一部分的学习。如涉及内容为《空气》《氧气》等化学基础实验或者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则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分组实验或者演示实验器材进行合作探究, 记录现象, 总结结论。在教学环节中, 具体实施为五环节中的“学”部分。

结合教学在五环节中的“练”部分, 完成另一部分课堂作业——当堂检测部分。当堂检测依托中考题型, 设计为选择、填空或者简答, 个别课时出现计算题型。设计题量不超过5分钟, 由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实施, 要求当堂完成, 当堂反馈结果, 当堂纠错, 针对重点、难点、考点, 强化练习。

第三部分,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的设计, 在于精选。我们要摒弃重复的机械化的作业题, 结合课前作业、课堂作业内容整体考虑课后作业的设计, 既要突出重点, 强化考点, 又要避免重复。我校使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的作业手册来实施。作业手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

1. 适量原则

要落实减负, 要控制作业时间, 作业量是关键。按照要求, 整体作业量的设计以中等学生1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 题型以选择、填空、简答为主, 习在《元素》《溶液的浓度》等课题中出现计算。一般设计总题数包括选择在内10个小题左右。

2. 目标指向明确

以中考为导向, 以突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标设计作业题。从目前我市中考化学题目设计整体情况来看, 现在的题目设计紧扣课程标准, 近些年来从未有一道偏、难、怪题出现。所以, 作业题目设计符合中考题型和难度。我们应把握好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突出文字描述性习题的设计和知识迁移性习题的设计, 强化知识的灵活应用。

3. 兼顾分层

作业设计中, 分为基础类作业和提高类作业两部分, 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层次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学困生, 应设计基础类作业, 以整理知识点和完成经典习题为主, 有意识地强化识记, 设置梯度, 逐渐提高;对于层次较好的学生, 要求他们完成提高类作业, 注重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对于拔尖的学生, 以探究性作业为主, 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 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没有一定量的练习, 学生的学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而繁重的作业却会使学生苦不堪言。对此, 教师应进行大量的“备课”和研究, 尝试分散式的作业设计, 将学生从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摘要:从现行的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和各级部门要求的课时安排来看, 化学教学面临着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内容较多、课程进度过快、作业过多的问题。为了将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尤其是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笔者认为就要进行作业设计的思考。具体做法:从学生实际出发,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将整体的作业分散处理, 这既保证了作业量, 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减负增效,分散作业,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童宝康, 张于君.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作业布置的功能与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5 (6) :17-18.

[2]孔颖.与化学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4) .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 篇10

一、当下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 作业模式单一枯燥

现在的某些语文教学在作业设计这方面依然无法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 学生们面对作业充斥着反感厌学的情绪。比如, 老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时, 会让学生把有些古诗抄写十遍甚至更多。对于有些词语造句, 动不动就造许多句子, 强调的就是数量。学生们面对大量的抄写作业, 只有埋头不断地重复去做相同的事情, 没有丝毫的学习乐趣。在课文背诵方面, 有些老师也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其中的意思, 只要记住就好。这些没有任何新颖的作业设计模式,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不断地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

在有些语文老师的资源配置上, 依旧是教学多年的老师。他们本身的教学思路已不能适应当今新课标下的培养目标, 从根本上无法使学生们体会到新课标教学的与众不同。语文教学师资力量的薄弱, 将学生们学习的乐趣慢慢地削弱。这些老师在作业设计上, 只是一直布置大量的习题, 远远超出了学生们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 只有提高语文教师整体的素质,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大量问题。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 书写作业的设计

在布置一些适当的作业时, 老师们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的情况去设计语文作业。比如, 在写某些固定题目的作文时, 主动地去鼓励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利用他们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的天性特点, 将对某些事物的个人见解大胆地写下来。在布置作业时, 尽量改编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 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童话中去完成作业。比如, 在让学生写有关森林方面的东西时, 可以先在开头写上“龟兔赛跑”的故事。学生们在看完故事后, 知道了兔子为什么会赢, 乌龟为什么会输, 他们对于接下来的作业也就会开心地写下去。同时, 在一些有关造句方面的作业, 老师们可以通过搭配一些相关的彩色图片, 启发孩子们学习的思维。比如, 用“乌云”造句时, 可以搭配一些有关下雨时的图片, 以及一些花花草草的生长图片, 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让他们可以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对待作业。

(二) 阅读作业的设计

新课标的大纲要求强调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而很多学生在阅读方面, 都觉得枯燥无味不想去尝试。因此, 老师在布置这类作业时, 尽量选择一些诙谐幽默, 读起来轻松愉快的文章, 使学生们阅读时不会反感。在问题设置上, 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以他们自己的经历去体会问题的答案。比如, 一些“见义勇为”的故事。老师在设置问题时可以类似于“如果是你, 你会如何做?”, “你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吗?现在想想你的感触是什么?”等等。老师在阅读作业设计方面充分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布置时, 将会大大提高学生们主动阅读的热情。比如, 一些阅读的主题, 可以找一些类似的漫画去间接地反映主题。学生在看这些漫画的同时, 他们也能慢慢的理解相关阅读文章的大概。漫画可以使这些孩子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模式, 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三) 自由发挥作业的设计

在语文里, 某些课后作业没有统一固定的答案, 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对于这类作业, 老师尽量避免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去独立完成, 甚至是忽略不管。比如, 一些对话的情景作业, 可以让一些学生即兴表演, 模拟作业要求中的大概场景。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 让大家自由讨论, 使他们可以在模拟的场景中感受到不同答案的趣味性。比如一些语文中动手类的作业, 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的材料, 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去完成。最终让学生们分享相互之间的成果, 并说出或写下自己的收获心得。长此以往, 语文自由发挥类的作业, 学生们就能够轻松自如地主动去完成。

减负背景下作业设计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存在问题;设计研究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是对课堂环节、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多方面所做的改革。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知识巩固的重要环节,作业设计也要依照新课程标准来做出调整,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说,数学素质培养与数学作业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在数学学习开始之初,数学作业就已经存在,同时也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根据大量实际经验可以发现,数学也是一把双刃剑,若能够合理使用它,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若不能合理使用它,则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

一、数学作业的布置需在学生的承受范围内

要想培养出更多善于思考、善于解决学习困难的优秀学生,老师就必须以学生为授课的核心,一切以学生为主,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小学生对于所留作业的认知程度,不能够盲目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承受能力,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设计时,老师应积极探索一些时下话题感较强的数学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新出更多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数学科研题目以及探索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一起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生活性、趣味性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快乐地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玩耍,不断完成数学世界的探索与追求。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刚刚迈入正式课堂之中,较大的作业负担会使其对学习产生恐惧,进而影响到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布置作业时,应该尽可能减少作业数量,加强每个题目的典型性,让学生在尽可能少的作业量中学到知识。

二、保持质与量的平衡

作业的质量是衡量当前新课程背景下老师布置数学作业合理程度的最佳标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多数学生家长纷纷表示,学校布置的作业量远远大于孩子所能承受的范围,不仅给孩子的学习增加了负担,还导致很多的学生纷纷开始厌恶学习数学,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休息。老师对于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结合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小学生最好的数学作业时间为三十分钟。若学生做数学作业的时间超过三十分钟,那么他们将会感觉到焦躁,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而导致数学作业质量与效率不断降低。所以时间不宜过长,应重点突出,难点适宜,能够保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充分掌握所学的知识即可。这里提到的“质”即为将难点与重点相互结合,让学生不仅仅能快速掌握各种数学知识,还能让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合理控制数学作业的数量不单单只意味着减少数学作业的数量,而应该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尽可能少地出现低效、重复等问题,最好能够让学生在合理的时间中学到最多的知识。

三、设计数学作业保障具有层次感

依据当前新课标的教育要求,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也就是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差异化地安排学生的数学作业内容。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可以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条件下,增加一定程度的数学难点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稍差的学生,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老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训练,多鼓励他们,让他们能够在简单的数学学习中培养浓厚的兴趣。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选择必做题与选做题两种形式,具体如下:

(1)必做题

5×8=( ),列出该算式的乘法口诀;9×4=( ),列出该算式的乘法口诀;

(2)选做题

11×12=( ),列出具体计算方法;13×14=( ),列出具体计算方法。

根据上述所举例子可以充分展现出数学作业的层次性,从一个较为简单、仅仅只用乘法口诀就能得到答案的题目,转换到需要经过详细计算才能得到的两位数与两位数之间的乘法题目。如此便能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展开引导工作。

老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合理安排学生的数学作业,做到品质化、高效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从生活中学到的数学,才是真正“活”的数学。作业的功能不仅仅是练习,同时也是对知识的一种巩固,进而提升学生想象、推理与抽象等能力。布置数学作业最重要的目的即为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与数学表达能力,另外,还可以将作业中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之中,为后续的初高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巩彩宏.实施有效教学 促进学生发展[J].山西教育:教学,2012(03).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政治作业的设计 篇12

一、作业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 都依赖于兴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意义上的政治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大都是一些脱离实际的过度理论化的作业,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作业的形式要做到新颖, 内容要做到联系实际并增加适当的趣味性,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投资的选择”这节课后,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有趣作业, 材料如下: 小丁的父母因单位效益不好都下岗了, 单位一次性补贴了他们一家下岗费4万元。下岗后已经在一个民营企业找到工作的母亲建议把这些钱投资于股票市场, 做小生意的父亲建议购买收益稳定的债券, 年事已高的爷爷则建议购买人寿保险, 而正在上高中的小丁则建议把钱储蓄在银行里, 为将来自己上大学做准备费。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 为小丁一家规划一项投资计划, 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帮助制定投资规划, 学会理财,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有效地掌握和运用投资的理论知识, 并与经济生活相联系。

二、作业生活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明确指出: “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从课程内容的视角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因此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了新课程学科教学的重要理念。《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为此,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 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将生活现象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 在生活实践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学生生活丰富多彩, 具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备课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 准确捕捉到学生身边的小事, 以此设计成作业,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发他们的思考,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如对学校学生中出现的烫发染发、穿奇装异服、佩戴首饰、男生留长发等屡禁不止的现象, 可以引导学生对上述现象进行探讨。湖南卫视“超女”节目吸引大量中学生观看, 可以将此设计成作业“对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研究”; 对“手机进校园”、“中学生早恋现象”、“学校按成绩排名”等问题则可设计成极佳的探究性作业。

又如上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后, 布置一道生活实践作业: 请学生统计总结一个月内自己的消费情况, 结合本课知识制订一份科学的个人消费计划。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避免铺张浪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再如, 在讲解价值规律的内容之后, 组织学生到超市进行调查, 以月饼价格变化看价值规律, 让学生通过市场调查来发现问题。学生经过调查发现, 不同品牌、不同包装、不同时间, 市场上月饼的价格有很大的不同, 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就会对价值规律有一个既感性又深刻的理解。

三、作业层次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由于家庭与环境的不同, 学生的身心状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教育发展理论以及新课程的理念, 都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 在布置作业时, 教师既要关注优秀生, 更要重视后进生和中等生。如果教师不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设计统一标准和要求的作业, 必然会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 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结果, 进而导致后进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由于学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各年级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编制不同层次的教学班, 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这种情况下, 笔者在设计作业时依据不同层次的班级、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增加作业的层次性,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 不做强制性的统一要求, 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还可设计一定数量的必做题和选做题,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做选择, 必做题难度较低, 适合多数学生做, 选做题难度较大, 适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做。这样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完成作业的乐趣, 从而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不同程度的张扬。

四、作业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加德纳 ( Howard Gardner) 曾经指出: 每个人都具备有多种智慧, 其差异之一, 仅仅是某人这几方面的智慧占优势, 某人那几方面的智慧占优势; 其差异之二, 某些智慧已被人所显示 ( 显能) , 某些智慧还没有被人所显示 ( 潜能) ; 人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这句名言给我们的警示是: 每位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都应当根据学生的智慧差异, 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情境, 以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示,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掘。开放性试题具有解题方法的多样性、答案及条件的不唯一性等特点, 特别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为开放性教学提供了好的材料, 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的可能。例如, 上完“新时代劳动者”时, 笔者设计了一道社会调查题: 调查本地就业率和失业率, 大龄下岗人员再就业困难的原因, 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写出调查报告, 分别向当地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失业人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又如, 在学完“依法纳税”后, 设计了一道开放性试题: 请同学们走访国税局、地税局以及当地纳税大户, 调查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尝试着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开放性作业的设计,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让学生在实际调查中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观。

五、作业实践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 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感受当地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成果。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都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在政治作业设计中, 教师要明确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兼顾效率与公平”后, 笔者设置了一道课外实践作业: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课外探究, 学生自己设计问卷调查表, 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或上网搜集有用信息或进入社区调查收集资料, 写一篇关于我市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研究性小论文。内容可选择: ( 1) 当前我国、我省及我市不同人群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具体数据; ( 2) 找到造成收入差距的可能原因; ( 3) 不同人群对待收入差距现象的态度和观点; ( 4) 你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 5) 当前国家、省、市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方式、方法; ( 6) 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再如教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笔者设计了一道课外实践题: 调查了解自己家乡全面建设新农村的规划和进展, 以“我为家乡发展献计策”为题, 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文章内容主要涉及如何加快全面建设新农村步伐?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 给当地乡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作业地方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国地域辽阔, 差异性大, 教材例举的事例往往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的差距, 造成教材上事例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大打折扣。因此, 政治教师要重视关注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成果和有关部门做出的重大决策, 以及本地发生的重大事件, 从中捕捉有用信息, 精心设计成乡土作业, 补充到课堂教学中。由于这些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 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例, 极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刺激求知欲,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如我市地处福建山区, 毛竹资源十分丰富, 可是一到春笋的采挖时节, 许多乡镇便组织人力到交通要道设立关卡, 防止竹笋外流, 以保证本地竹笋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 以至出现笋农将镇政府告上法庭的事件。在进行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开放性教学时, 运用此事例分析讲解, 生动具体, 说服力强。又如我市古镇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 奇迹般地保留着300余栋明清古民居, 是中国迄今保留的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 是国家级的旅游资源。古镇民俗文化遗存丰富, 许多民俗活动相当奇特, 很有观赏价值, 如被称为古文化活化石的傩舞, 独特的龙灯———烛桥等。在进行“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及“中华文化”的教学时恰当地加以运用, 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总之, 政治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陈美兰, 赵琨.作业设计的问题思考与优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3, (22) .

上一篇:民办教育拓荒牛下一篇:注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