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背景下学校管理

2024-12-03

数据背景下学校管理(精选12篇)

数据背景下学校管理 篇1

摘要:大数据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对从事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个人, 都将产生影响。从事信息管理与分析的服务机构势必要发挥其自身优势, 积极开展基于个人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活动。但是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信息服务机构多是公共机构设立的主要为国家机构提供决策依据的, 针对个人的信息管理与服务则很少, 无法满足个人日渐增长的信息需求。为此, 从大数据环境出发, 围绕个人信息整合、个人信息应用分析及个人信息管理中隐私权保护等问题, 展开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个人信息,信息管理

近年来, 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网络活动逐渐深入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被改变, 人们已在适应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所需的资讯的高度信息化社会, 大量的数据使人们不再局限于追求数据的精确度和其因果联系, 而是以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数据之间的关系, 从海量的数据中抽取有价值的信息, 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 从而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和医学卫生等领域, 随着用户群体的进一步扩大,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而本文讨论的中心就在于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为信息工作服务, 辅助个人生活及决策。

1 大数据与信息管理

互联网、物联网的大面积覆盖, 云计算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 使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用户时时刻刻在进行巨量的信息交互, 产生了大量保存在网络云计算之中的的数据。由于这些数据产生速度快且体量巨大, 类别复杂且价值密度低, 若想使用这些数据资产为国家治理、企业发展以及个人生活服务, 就要将数据处理的重心由存储和传输, 转变为挖掘和应用, 将实时有效的海量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单元提供给用户或者社会。

如今信息的价值逐渐被重视, 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也都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问题, 特别是金融企业和通讯企业因其生产运营所需, 自身就已具备海量以客户为中心组织的数据资源, 金融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增强风险控制的预见性、客户信用评级等, 通讯企业则利用这些信息洞察用户需求以提供服务;同样也是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信息并转化为企业利润的先驱。但是这些企业对信息的抽取及整合只是浅层的, 并没有完全发挥这些大量信息的全部价值, 而随着大数据应用需求的不断提升和大数据对象分析处理难度的加大, 一般的机构将越来越难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专业的工作人员从事大数据分析挖掘工作, 这时独立的信息服务机构身为第三方企业将应运而生。

在我国现存的信息服务机构中, 个人信息服务是一个仍在开发中的市场, 因为个人的活动记录涉及到方方面面, 信息分布过于零散, 因此信息的收集是对信息服务机构的巨大挑战, 同时涉及到纸质个人档案的电子化等工作, 这时就需要利用数据搜集技术来将信息集合在一起, 进行一体化管理, 而面对这些海量的信息, 传统的信息整理方法的效率已不能满足需求, 需要借助计算机将信息在存储器上按照时间或者空间的顺序进行排列, 并根据关联规则、分类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大数据的关键技术来对这些信息做纵向或横向的分析, 为用户提供数据分析报告, 可见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是个人信息管理行业兴起的前提。

2 个人的信息的整合与管理

2.1 个人信息管理的意义

个人信息文件是社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记录, 主要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户籍档案、人事档案等, 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文字信息, 反映了公民的基本个人信息以及工作学习经历, 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 而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个人档案信息的所包含的范围更为广泛, 人们通过网络活动也形成了大量的数据, 这些信息记录相较之前的个人信息文件来讲更具有深度, 能确切的记录一个人的生活状况及习惯偏好。而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仅对于个人来讲是日后生活的一个参考依据, 也为政府的管理决策提供帮助, 另外如果有关企业获得了系统完善的用户信息, 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 更有针对性的推广产品, 以实现利润的增长。

2.2 我国个人信息的管理模式有待改变

首先由于对个人信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是我国现存的个人基本信息的管理就存在一定的混乱,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个人信息管理政策“政出多门”, 没有一个部门能够完整的提供个人信息服务并且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流动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加大, 速度也在增快, 对个人信息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在网络环境下移动客户端的普及, 数字化的个人信息数量逐渐增多, 这也是人们生产活动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并没有机构对个人这部分信息进行管理, 除此之外这些零散分布的信息若被他人利用也是对个人隐私权的一种侵害。

2.3 以美国个人信用档案运行机制为例建立个人信息管理的运行模型

美国个人信用档案的建设与发展前后历经了160多年的历史, 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信息利用机制, 积累了丰富的建设和发展经验。在美国, 每个公民出生起都会有一个社会保障号, 其在就业、消费、贷款、纳税等活动时都要登记该号码, 由此这些信息就会被记录下来, 存入个人信用档案中, 由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进行保管, 这些信息服务机构通过信用评估模型对个人的信用档案进行评分, 并根据相关信息做出信用报告, 在用户需要时提供, 作为交易双方的参考依据。

由于完整的保存个人信息需要更多的社会基础和技术支持, 因此个人信息的管理可以先从网上信息着手, 以信息搜集技术为基础, 对大量的个人信息进行整合, 提取对用户由帮助的数据, 并对其进行分析, 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及分析报告。例外, 随着信息服务行业的完善, 也可以将个人身份证号作为凭证, 把个人的人事、户籍等档案以及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有价值的信息记录全部录入一套完整的个人信息体系。

3 利用大数据管理个人信息的应用分析

根据个人信息体系中的大量数据, 信息服务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进行整合、提取和分析等, 了解用户的生活习惯或兴趣爱好, 在新闻资讯、生活规划、理财和健康等方面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

3.1 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服务

这一做法在电子商务领域已普遍应用,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 不少电商都掌握着大量的用户信息, 包括基本联系信息和购物信息等, 他们从这些数据中得出用户可能对那些方面的商品感兴趣, 通过邮件等方式为用户进行介绍。而建立起个人信息体系后, 信息服务机构掌握有用户全方位的信息, 就可以据此为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时事新闻, 以及其特别关注的学术、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信息, 并以用户的喜好为依据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 减少用户信息搜集的时间, 提高对信息的利用效率。

3.2 利用信息提供用户发展规划

由于目前我国信息分析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政府, 其次是企业, 而对于个人的服务则少之又少, 而且现存的个人信息分析与规划的数据主要来源与客户, 服务机构无法主动收集信息, 致使信息很不全面。但是通过建立个人的信息数据, 可以将所有零散信息整合在一起, 挖掘潜在价值, 由专业的信息分析人员整理为有效信息, 在用户的未来发展规划中做一参考。

3.3 开展辅助决策活动

金融理财活动的用户, 信息服务机构可以从他们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反映其经济状况和信用状况的信息, 并为这些信息分级, 是用户能清楚的界定自身情况, 或在交易时界定对方各项情况, 当然信息服务机构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投资方向推送有序化的知识单元, 以辅助用户决策。这些功能都只是信息服务中的一部分, 在未来信息机构存储的海量信息中, 信息分析员不仅能够分析个人单独的信息资源, 还能将多人的信息结合起来, 分析其关联, 深入挖掘信息的价值, 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数据信息。

4 利用大数据管理个人信息需注意的问题

4.1 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权

美国政府为维护信息服务市场的正常运行, 制定了《信息公开法》、《联邦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条例》、《消费者因特网隐私保护法案》等, 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相较于美国而言, 我国关于信息安全的立法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所以信息服务机构为了取得用户的信任不仅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条文, 还可在信息搜集之前与用户签订保密协议等, 在保障用户隐私权的前提下, 开展各项信息服务活动。

4.2 成立专业的技术团队作支撑, 建立用户数据库

若要为用户提供服务, 信息机构不仅要分析用户的信息还有对与用户有关联的信息进行分析, 这样才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并对用户未来的发展起到预测作用。这些大量的信息分析出来, 就要建立分类数据库来对其进行保存, 供用户查询个人信息, 同时在法律允许且用户本身知情的情况, 信息机构也可以开放部分平台将数据其他用户或是社会利用。

4.3 优化知识结构, 提升信息服务质量

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信息分析员掌握着大量私密关键的个人信息, 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将对用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信息服务机构要制定一些行为准则等规范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另外, 信息分析人员要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性的信息, 并整理成为有序的知识提供给用户, 不仅需要计算机技术, 还要具备其他专业的技能, 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并推动我国信息服务市场的发展。

数据技术高速发展, 信息流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信息的价值正在被进一步发掘, 其的管理体系也将进一步变革, 信息分析这一行业也会更多的为个人用户所服务, 形成综合型的咨询公司, 完善我国信息服务的市场, 这些机构在起步阶段可以借鉴国外大型咨询公司的运营模式, 如麦肯锡、德勤等, 最终转化为自己特色的方式, 在当今的社会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的效用。

参考文献

[1]严霄凤, 张德馨.大数据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3, (04) .

[2]安晖, 刘琼.大数据服务前景可期[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3, (05) .

[3]师宝玉.公民个人档案一体化管理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8) .

[4]王博.美国个人信用体系发展对我国信用档案建设的启示[J].档案, 2013, (05) .

[5]周光华等.医疗卫生领域大数据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3, (04) .

[6]卢小宾, 黄祥芸.我国信息分析活动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情报资料工作, 2006, (03) .

数据背景下学校管理 篇2

大数据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兴起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领域的一项数据分析和应用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其已经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各行各业带来颠覆式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创新工作视角,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特点、新要求和新挑战,积极谋求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广泛对接和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既减轻纳税人负担,又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这是大数据时代对税务稽查工作的重大意义所在。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进行信息化、科技化税务稽查的建立,其关键的是能否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整合。在未来的地税稽查管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利用各种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挖掘和处理涉税大数据,在此基础上预测和分析最佳的税收稽查方案,以支持税务稽查部门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提高税收稽查质效,加快服务创新步伐,维护税收秩序,遏制偷税漏税,发挥税收杠杆作用,调节经济,促进公平竞争,防止贫富差距的扩大等方面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我国税收稽查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稽查法规不健全,执法环境不佳

在现行的税法体系中,对税收稽查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缺乏进行明确具体的阐述,属于笼统的一般性规定。由于法律在税务稽查中的缺位,导致税务机关的稽查行为缺乏基本详细的法律依据,地税和国税部门依据自身的财税目标,按其工作程序,一般采用税收检查通告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纳税人进行税收抽样检查,由于法规的不明确性,公众对税务稽查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提出了广泛的质疑。目前在全国较多地区,由于税务稽查立法不到位.税收执法的随意性较强,良好纳税环境没有形成。税务稽查机构与相关的税务执法机构协调性差,税务机关部门之间权责定位也不太明确。在实践中,税务稽查机构担心行政官司,对于查处的企业或个人偷漏税行为,一般采取补征税款和处以一定比例的罚款办法,税务机关对构成立案标准的涉税犯罪案件较少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对于偷逃税耀的罚多判少,缺乏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

(二)对整个税务稽查活动缺乏有效监管

很多地区在税务稽查工作中,没有真正按照《税务稽查规程》的要求分工协作,缺乏一套完善的税务稽查质量考核体系,税务执法活动缺乏有效地监管,相互牵制机制,稽查行为不规范,稽查考核制度不健全,稽查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约束。

税务稽查中的四个环节——选案、稽查、审理、执行,构成了整个税务稽查工作监管的大框架。在工作程序上.税务系统对稽查工作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在现有税务稽查考核监督体系中,虽然形成了稽查案件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监督体系,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在监督考核过程中,将稽查处罚率,孙查 税款入库率等指标,作为重点考核监督结果,而对于税务稽查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选案、审理、执行等操作环节,没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

税务稽查部门人员缺乏对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全面的风险管理意识,识别风险的能力不强,造成稽查执法中的风险产生。健全的内部审查制度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现有的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只是针对审理环节的内部审计,是以管理考核的形式来体现。由于内部审计准备不足,导致内部控制手段严重缺乏,例如在选案稽查环节上,对于同样的一个稽查案件,不同的稽查人员可能得到不同的稽查结果,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

(三)稽查选案缺乏科学性标准

稽查案源主要有三个构成:一是举报;二是在协查过程中产生的案源;三是人工选案。对于举报的案源确定原则是实名举报必查。不管举报的事实是否属实,就必须调查。由于举报人出于私利或专业刿断不准,其中较多的举报案件,通过调查发现与事实不符,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人工选案工作由于事先对企业的监控不力,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不能全面真实的把握,仅凭企业会计报表的表面数据和工作经验进行选案,就很难抓住税务稽查工作重点。选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不高,再加上受到“人情”关系和“同事”潜规则影响,往往对于有背景、有关系的大户免于检查,造成税负不公平。

二、地税稽查风险管理应对大数据的对策及建议

(一)把握税收大数据,以创新思维引领地税稽查风险管理

从税收电子化到信息化再到大数据时代,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应创新思维,以税收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引领税收风险管理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和模式的束缚,打破利益因素的羁绊,注重专业化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要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先进管理理念的创新,要与征管改革、业务重组、机构建设相配套,全面提升税收风险管理水平。

(二)提升大数据获取机制,为地税稽查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当前大数据信息平台快速建设,政府各监管部门和网络运营商、金融等单位正逐步实现信息互通、数据互联、资源共享,在此背景下,税务稽查如能与时俱进,增加大数据应用,将纳税人的各类经济数据与其申报纳税数据对比,选案质量将大幅提高。第三方数据获取是实施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着税收风险管理的发展深度和未来。首先应从国家层面建立涉税信息交换组织体系,为构建税务、工商、统计、银行、等部门信息交换的长效机制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撑。其次,应引入数据爬虫技术、搜索引擎、图形识别技术等,替换传统数据采集方法,在海量的数据里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

(三)依托全新科技手段,规范涉税数据共享平台 大数据时代,税收征管模式应由传统的“管户制”向“管数制”转变,要从根本上构建起适应现代化税收地税稽查要求的“管数制”,为推进风险管理提供优质的数据源。

一是拓展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平台是数据源采集、分析、利用的载体,只有通过不断开发优化才能发挥其作用。在部门计算机联网的诸多因素影响下,税务机关要积极争取政府协助,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有效搭建涉税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各职能部门要及时将所有非涉密涉税信息按其内容和性质进行整理、分类后予以发布,实现网页信息批量下载功能,并能与大多数财务软件相兼容,完成从多渠道自动化收集信息的目标,实现对外部动态信息的及时采集,全面实现电子化涉税信息数据传输。在条件逐步成熟后制定相关管理办法,通过财政资金支持,推动部门间计算机联网,提高信息共享效率。同时,税务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整合研发涉税信息终端接收信息系统,为信息交换提供智能化、规范化的交换平台,提高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二是健全涉税数据标准。从根本上解决现有信息数据资源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目标:1.建立信息化标准制定协调机制;2.制定信息数据规范;3.建立数据质量审核标准;4.建立数据发布标准。

(四)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以大数据技术推动智能化管理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税务机关建立可预测、可保护的税务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可以将风险管理从事后变为事前,把对过去的分析变为对未来的预测。依托现有的“云计算”中心,并建立集中管理的“大数据分析中心”,走图形数据库技术、可视化数据技术应用之路。通过建立专业的大数据分析中心,集中掌握和处理庞大的数据信息,对数据特别是外部数据进行扎口管理,有效地清洗整合;通过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实时决策支持;通过云计算快速分析出数据的价值,让价值产生实际作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行政裁量权向信息系统的分解、组织机构扁平化以后的专业能力支撑、税务稽查管理制度结构优化的智能推演、纳税遵从行为模式的掌握、管理绩效和过程监督的及时监控和反馈。

(五)建立岗责匹配的绩效考核制度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篇3

【关键词】档案;大数据;特征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越来越多人重视数据的挖掘、分析,同时云盘、云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世界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所以对档案的管理有一个新要求,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对信息进行高速的处理,以此来创造更大的价值。

1 大数据的相关概述

大数据是在2006年提出来的,但是真正被人们所熟知是在2012年。在提出初期,除了IT业专业人士,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它的作用是什么,随着搜索引擎的大佬们对数据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大数据的意思。它是对数据的分析、整合从而找到他的商用价值。如今,有很多方面都应用了大数据,各国对于大数据的建立也越来越重视了。例如韩国、法国等国家都在大力扶持这一新技术,政府投资,以培养大量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为了适应发展潮流,我国也在加快大数据的建设。档案馆(室)是信息资源的存放基地,其中有许多重要的信息,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目前有很多的搜索引擎企业使用大数据引擎,例如百度,在很早以前就着手建立大数据系统,应用于两方面,一个是用户,另一个是应用于搜索。每天的数据处理量都是极大的,一般企业TB级,但是百度的处理量高达PB级,为了数据能更方便的存储,百度还开发了百度云这个大数据相互作用。

2 大数据档案应用的特点

在大数据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大数据档案有着不同于传统档案的特征。将不再设有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不再需要人工鉴定,所有形成的信息都将成为档案,还原档案的真实原貌,信息是非常丰富的。

2.1 数据巨大

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管理要存储的内容极大,每个单位的运营过程中的任何事情都要被记录下来。例如人事信息,各行各业员工少说也得有上千万人,每个员工时刻都在制造信息,谈话、工作内容等都需要记录下来,而且这些信息还可能是重复的,据数据统计,所产生的可分析数据已经超过104TB。传统的档案是没有办法满足所有信息的存储的,所以产生了大数据档案,面对如此大的数据规模,对于数据处理的能力要求极高。

2.2 数据种类多

大数据时代彻底颠覆了传统档案的收集整理方式,档案的来源广、种类多,它的数据类型既有结构化也有非结构化的,除了包括传统档案的音频视频,纸质档案,证件等还包括电脑的浏览记录,微博,网页,日志,聊天记录等。档案工作者必须要打破传统档案的局限性,用全新的眼光去了解大数据档案的种类多样性,进行分析时需要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相关性挖掘,找出你所想要的信息,用全新的审查方式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

2.3 信息可用密度低

电子档案在大数据时代,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这给传统的档案整理模式带来了冲击。收集的信息多,并不是意味着数据信息越多,可用价值就越高。可能一万条信息中没有一条有用的,要想找到一条有用信息需要经过层层筛选,在筛选过程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错误,都可能致使这条数据是无用的或者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如果需要找一条需要做决定的相关数据,但是最后的数据是错误的,那么可能会导致整个决策失败。

2.4 复杂性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数量以及种类都很多,导致不好分类,显得格外的混乱,这也使得大数据变得更加复杂,其中不仅有大量可利用的信息,同时也包括一些无用的信息,这会给档案工作者造成干扰。大数据信息的复杂性,也是有别于传统档案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大数据档案的作用

建立大数据档案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档案信息来源将更加广泛,从数据中找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资料,从而助力自身发展。

现阶段各单位制定的档案归档范围有可能忽略掉极具收藏价值的档案,而在大数据档案中就可以看到一个单位全面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它走向辉煌的过程。例如阿里巴巴公司在年会上,对其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个展示,从一个小小的网站,变成了现在如此强大的电商公司,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都让人感到那段时间的艰难,那么那些以往的照片是从哪找的,就是从公司的电子档案中找的。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创业初期是极其艰难的,有一个他跑业务被拒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当时谁都不知道马云是否会成功,但是视频却从那个年代保存下来了,没有丢失或是损坏,有可能是无意中保存下来的,却成了珍贵的资料,得益于档案的保存得当。大数据档案可以珍藏着一个企业全部的记忆,也是一个企业从小型变强大的“证据”。

4 结语

档案工作要跟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首先领导人要有大数据的意识,重视把大数据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去,只有上头的人重视,下级才会有资金去聘用专门人才,建立大数据档案;其次建立大数据档案中心,这需要有专业人才和团队去建立,这需要提供一切支持,不管是技术还是资金,都必须做到位。进行大数据的处理需要好的计算机,包括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如果计算机的硬件太差会可能会带来数据查找慢,容易出错,系统奔溃,所以还需要购买较好的计算机和系统。如果数据太过复杂和量多,可以建立云平台。现在的计算机云都是和大数据连在一起,两者像是瓶子和瓶盖的关系,少了谁都是不完整的;最后需要各种信息输入,把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并且筛选有用的信息。档案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应对新形势,拓宽自己的视野,及时学习档案管理的一些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好大数据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扩大档案的利用渠道,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份更全面的生活记录。

参考文献

[1]王梅.浅谈企业档案工作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J].山东煤炭科技,2014(11):201-202.

[2]张英奎,王飞,房彦君.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32-33.

[3]樊树娟.大数据时代档案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5(05):10.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绩效管理的探讨 篇4

一、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绩效管理的特点

1. 绩效管理工具呈现高效化

纵观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绩效管理方面仍存在这样的弊端, 即信息处理方式陈旧, 工作效率低下等, 这种现象很难对员工的实际业绩以及综合素养进行公平、公正地评定, 严重制约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随着大数据时代地不断发展, 绩效管理工具较之前也发生了明显地变化, 朝着多元化与高效性的方向发展。

2. 企业职位出现多样化

大数据时代地不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一些新职位地诞生, 比如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等, 他们的工作职责是对自身企业所具有的大量数据资源进行充分地挖掘, 并借助这些数据信息带动企业的发展, 为企业创造更高地收益。所以, 面对企业庞杂的绩效管理数据信息, 人力资源部门并不需要请专人对数据信息进行详细地分析, 而只需将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并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资源, 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避免机械、重复性工作的出现, 另一方面也能增强管理效率。

3. 绩效考核目的多元化

处在大数据背景下, 绩效考核的结果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考核结果也从传统地提高劳动报酬以及职务晋升等层面逐渐成为员工职业发展的指导方向。一方面可借助绩效考核数据的收集处理, 测试员工与岗位的匹配度, 有助于企业能及时掌握不同员工的特点, 以便对人员进行合理地配置, 提高施工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绩效考核也能使员工了解到自身的兴趣特长, 借助公司这个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 彰显自己的才能。

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绩效管理的几点建议

1. 设定科学有效的企业绩效目标值

设定科学有效的企业绩效目标值可确保整个绩效管理过程得以有序实施。众所周知, 传统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明确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结构化数据以及相关经验进行综合评估, 由于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企业战略目标很难得到有效地定位, 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借助大数据这一优势资源, 可将企业战略分解成一些具体的小目标, 根据其所属的范围将其分配给各个部门, 并责任到人, 这样可有效防止绩效管理失策现象的发生。首先人力资源部门可借助大数据资源了解企业所面临的相关风险等级, 并可对竞争企业的战略内容开展预测与深入地分析, 根据企业实际现状,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方案, 在具体的实施中, 由于市场是瞬息万变的, 因此企业可通过绩效仪表盘等高科技技术对战略目标进行动态化地调整, 使其与当前发展相吻合。其次, 人力资源部门可借助绩效管理工具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逐层分解, 将其分配给各部门或者个人, 使得目标更加明晰, 在实施中也才能更具针对性。比如基于“云计算”的HRMS技术, 主要是通过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的参数对战略目标进行设置、取样以及相关计算, 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一种可供操作的工作目标, 并将绩效实施标准分配到员工个人身上, 将其纳入个人绩效考核机制中。

2. 建立保证大数据平台运行的组织结构

为了确保大数据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构建绩效管理组织机构则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必须人为参加才能完成的数据信息应采取人工处理方式加以解决, 其他信息可借助大数据平台进行智能化操作, 若在数据处理中发现存在系统异常等现象时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加以处理, 以免影响数据地可靠性。此外, 专门成立的绩效管理小组或者部门, 应对大数据模式下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系统错误等不良现象应及时加以解决, 工作人员在终端中所看到的绩效数据若存疑虑, 也可进行反馈, 及时进行纠正, 确保所提供数据的完整性。为了对基于大数据的绩效管理系统进行不断完善, 绩效管理小组应对常出现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进行深入地分析提交有效地改进方案, 确保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构建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机制

在进行绩效考核过程中, 应根据各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 选取最佳的考核机制, 对不同部门以及岗位按照工作性质地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模式, 构建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此外, 在绩效考核目标的制定中, 一方面要确保部门目标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协调同一性, 另一方面还应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商工资, 不断健全与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为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4. 强化绩效管理的后台监督力度

很多员工在工作中应付心理严重, 当领导检查时他们会格外卖力地工作, 而当领导走后他们又回归到散漫地工作状态, 若采取传统地绩效监督考核机制则很难准确地衡量出一个员工的实际业绩。而处在大数据背景下, 借助邮件、通信工具等软件, 管理者可实时了解员工的工作动态, 这些软件所获取的数据信息包含如下:一是协调软件中的操作行为, 管理者登入界面后即可了解该网站每日的访问人数以及每个员工的登录频率, 即可知道员工的工作动态。二是协同事件的响应行为, 比如协调数量以及参与协同数量的人数等信息。三是其他操作行为。比如某文档被点击的次数以及修改次数, 文件共享的时间等内容。除此之外, 企业管理者还可借助电脑或者智能手机上的大数据信息, 构建所管辖全部员工的“员工数据点”, 通过这些数据点可对员工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 了解员工与上级之间的互动频率等。因此通过深入开发大数据的潜在价值, 可方便管理者掌握员工的工作状况, 对员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5. 重视绩效的反馈与应用

首先, 开展行之有效的绩效反馈。管理人员需针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以及在考核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与员工进行面谈, 了解事件的详细原因。但这种情况员工显得过于被动, 在面谈中对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有效应用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 员工可借助该平台关于绩效考核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管理者可及时加以反馈, 这样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 要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通过大数据技术, 可深度挖掘绩效数据背后的规律, 对员工后期地工作进行预测, 让员工自身能了解职业发展方向以及自己所擅长的技能, 从而在岗位中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地不断进入, 大数据时代也已走进了各行各业中。网络信息技术几乎渗透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方方面面, 不仅给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 而且也使绩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说, 应充分发掘大数据技术的有效性, 强化对大数据的风险管理工作, 将其有效融入到绩效管理的各个阶段中, 为企业地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小鑫, 李雷.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5, (02) :205-206.

[2]吴绍棠, 龙盯, 夏天.绩效管理的变革与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4, (01) :83-88.

数据背景下学校管理 篇5

4.1 做好档案数据信息的统一管理与备份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在使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需制定统一管理与备份方案,创新系统管理内容与形式,加大管理力度,营造大数据技术氛围。在档案数据信息储存与备份期间,应遵循安全性的工作原则,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并實现科学化与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建立专业的数据库系统,提升档案资源的掌控与协调效果[2]。

4.2 加大与大数据开发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

档案管理人员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需与大数据开发企业相互合作,建立多元化的合作机制与方案,明确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特点与要求,全面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确保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之下,取得良好的技术成就。同时,档案馆在与大数据开发企业相互合作期间,需明确大数据技术的具体使用特点与内容,提升技术实用性,全面了解行业情况,结合当前的工作内容与技术形式,创新档案管理方式方法。

4.3 明确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目的与标准

在使用大数据技术实施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应明确具体的目的与标准,结合当前工作特征,创新档案管理内容,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在此期间,需科学使用大数据技术针对档案目标数据进行查找与分析,避免出现工作盲目的现象,节约档案管理资源与时间。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档案管理人员要科学使用大数据技术,创建海量数据库系统,针对档案数据信息进行严格的分析与管理,创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形式与内容,协调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形成现代化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杨士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47):103.

[2] 洪亮.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6(5):79.

数据背景下学校管理 篇6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研究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数据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也能够体现出大数据文化,大数据给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企业中不管是对人员的招聘、选拔、绩效和薪酬等工作的开展都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内,人力资源管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二、大数据和人力资源的内涵

1.大数据的内涵

中国富豪马云曾经在演讲中提出,现在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当人们还没有了解PC时代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还没有了解互联网时代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的带来给社会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微软企业的史密斯曾经说过:“给我多少数据我就能够作出多少改变,给我所有数据,我就能改变世界。”由此可见,从多种渠道获得大量的数据中,迅速选出有效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存储。

2.人力资源的内涵

人力资源是指可以进行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把“人”当做一种资源,它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措施。同时,人力资源属于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资源形式。

第一,人力资源同信息资源、物质资源相比,拥有创造性。在现实当中,人力资源还表现出需要充分利用或者使用才能够激发出其全部潜能,否则其才能就会萎缩,人力资源产生的浪费是最大的资源浪费。

第二,人力资源是具备可开发性和增值性的资源。在使用物质资源的过程当中,通过被加工或者磨损,它的独立形态就遭到破坏,价值就会体现在其生产的产品当中,而人力资源在运用过程当中,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一定阶段中会不断的增值,同时能够通过体育锻炼、教育、培训等投资活动提升其价值。如果生命周期锅炉最理想的心理和生理时期,人力资源的能力就会逐渐下降,直至消失。

第三,人力资源属于企业发展的基础,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在实现价值过程中都要依靠人的创造加工和流通。所以说,人力资源属于企业创造剩余价值的主体,是企业创造利润的基础。

第四,人力资源属于一种战略性质的资源。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制约和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企业环节。只有依靠大批的优秀人才企业才能够快速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总体战略目标,合理运用现代化管理论和科学技术,通过招录优秀的人力资源,对其拥有的人力资源的开发、调控和整合,并给予这些人一定报偿而有效地利用和开发,它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一种有效措施。在管理当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是将人的价值观作为中心,为处理工作与人、组织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和开发活动。

在人力管理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数据,从最初搜集招聘员工的各种信息,通过对员工开展测评,得出一定时期的绩效考评,长期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得到大量的数据,但是怎样能够在庞大的信息数据当中提取具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领导层进行决策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三、大数据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

1.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战略转型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选育用备、战略规划等工作当中都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作为基础,对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到可提高、可分析、可记录、可测量的科学管理要求,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在工作中对各项数据进行有效搜集,逐渐掌握企业内部各种业务的岗位需求,并且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正确的意见,通过数据对企业领导的决策进行指导和影响。

2.成为业务部门合作伙伴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大越大,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经常会面对复杂性、不稳定性的环境,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灵活调整工作模式,改变传统落的管理模式,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由资源分配型部门发展为资源协调型部门,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当中。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大数据能够更好的在人员聘用、使用、奖励等环节发挥巨大作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成为了同业务部门紧密合作的伙伴,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人力支持。

3.对人力资源从业者要求提高

为了更好的在大数据时代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更多能力,提高整个部门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队伍的团结性和战斗力。

四、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虽然大数据为人力资源部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当前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没有有效使用大数据作为工作技术支撑,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中很难发挥作用。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利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管理水平。

1.关注大数据平台

利用大数据的实质内容就是讲企业内部对各种数据进行巧妙整合,得出对自身有关的各种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得到有效信息,为企业进行决策过程中提供数据支持。大数据时代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智能化水平较高,在工作中必须将各种信息录入到系统管理平台当中,便于对所有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加强对平台的建设,完善管理平台的各种功能,发挥平台的最大效用。

2.开发和培养数据技术性人才,组建专业队伍

为了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工作需求,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用人标准,由传统的重视人员经验水平变为重视人员技术含量和数据处理能力。大数据时代更多的要求员工具有更好的理性判断和分析能力,对经验的要求并反而不高。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每名员工都需要具有加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在工作中能够灵活使用数据和系统,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和针对性。

3.完善人才招聘

企业在针对岗位需求开展招聘活动的时候,通过大数据网络平台能够促进人才识别技术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将改变传统的招聘人员凭借经验和直觉选定录用者的现象,在招聘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信息化数据技术。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获取渠道呈现多样化形式,信息呈现透明化发展趋势。在传统的招聘工作中,个人提供更多资料基本都是自己编写的,大多数个人简历都是片面的,甚至缺乏真实性,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查找更多候选人的各种信息,让企业能够全面的掌握候选人的各种情况,综合岗位需求考虑,招录的人员将会更加适合岗位需求。

4.重视和调整员工培训

为了更好的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企业不仅要求员工具备大数据相关知识,还要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不断强化员工对数据挖掘、整合和执行能力,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根据员工在培训和工作中的具体变现,灵活调整员工工作岗位,确保员工能力符合岗位需求,还可以通过调整岗位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员工的各方面能力进一步提升。

5.加强人才测评和分析

通过大数据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人才年终考核、选拔和分析等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找到其中的缺点,加以改正。在人力资源大数据库当中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准确找到其中的一些隐性信息,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根据不同员工工作水平的不同开展有效的测评工作。

6.实施基于心里契约的员工激励

不断充斥的数据洪流、不断加快的社会发展,使组织不得不做出调整,但不断进行的机构重组、人员精简和变革活动,会使员工工作安全感和稳定感下降。实施基于心里契约的员工激励能提供重视和承诺,使多数员工获得最大限度的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实现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的互动平衡。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快速转型,把握我们在当前时代面临的变革趋势,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把握机遇,借力大数据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更加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定红.大数据时代的循证式人力资源管理 [J].中外企业家,2013(8):157-158.

[2]刘玉娇 ,孟飞.当今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问题[J].企业研究,2013(16):104-106.

[3]潘丽晶.有关大数据时代下职业生涯管理的思考 [J].人力资源管理,2014(8):161-162.

[4]何平.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分析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13-15.

作者简介:

数据背景下学校管理 篇7

一、大数据技术概述

大数据也称为海量数据,其主要是由类型众多、结构复杂以及数量巨大的数据构成,并利用云计算的应用模式和数据处理实现数据的共享与集成,具有知识服务的能力。大数据是数据的服务化和资产化,数据内在价值的挖掘则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终极目标。大数据技术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其具体的技术方式具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概念描述。利用统计量的形式描述细节数据,综合分析数据的特征、比列和分布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与风险相关的指标。其次是分类预测。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合理分类或是对预测规则加以建立,确保该规则能在今后的数据预测中得到更好地应用,其模型类型包括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2]。三是关联分析。利用关联分析形式能够快速发现数据间的关联特点,并充分挖掘客户风险间的关联行为与规则。四是聚类分析。其主要是分类处理具有相似群组的数据,将具有统一特征的客户归集于一处,并有效分析其潜在特征。

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的传统银行在信贷体系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存在较高的信贷风险,因此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其重要性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在交叉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能够联动控制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部分行业多是以供应链的形式加以发展,这会增加风险的传导性,并且企业的经营多具有多元化和分散性特点,风险关联的关系相对复杂化,难以实现风险的联动控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互联互通数据平台,完善数据的存取功能,能够保证银行系统之间数据的共享,降低信用风险,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是信贷风险管理难度大。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减速发展时期,银行在实际发展过程存在产能过剩情况,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较高的风险,导致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增加。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对风险监控体系加以完善,强化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促进系统性风险的降低。最后是便于信息化风险监控。银行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打破传统的信息分析、获取与运用机制,从海量数据中识别有效的信息数据,保证银行数据利用率的提高,便于实现信息化风险监控。同时大数据技术能够改变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的边界,立体化跟踪和评估客户行为,构建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视图,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加强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二、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

大数据技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运用,可从信用卡申请审批和信贷风险预警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信用卡方面。客户向银行申请信用卡时,主要是借助线下方式填写资料,并核实相关信息后进行结果的面审,这样的流程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处理相对复杂,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客户体验。而利用线上的方式进行审核,可能会导致信息确认和审核环节的减少,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基于这种情况,银行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可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降低信用风险。目前,由于人们的网上行为趋于多样化和丰富化,可分析和挖掘的数据越来越多,如网上消费的价格和品种、理财产品是否具备等,收集与分析这部分信息,能够强化信息使用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便于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银行对这部分信息加以获取与分析后,利用数据挖掘模型寻找客户与信息风险间的关联,并计算客户的申请评分,以此判断其是否通过审批。

其次在信贷方面。大部分行业促进消费采取的重要手段就是个人消费信贷,要想有效预警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可以决策树形式为基础建立多因子数据挖掘模型,认真分析影响个人消费贷款的相关因素,科学定位高风险的客户群体,并以定位结果为依据合理制定风险防控策略。当然在建立数据模型之前,需要准确设立因变量,即准确把握客户具备的不良情况,然后从具体的业务出发有效选取指标,输入变量的选择范围,仔细筛选数据,获取对客户具备不良能力预测的因子。总体而言,其变量涉及的数据包括个人信息和客户贷款特征等,在获取和输入这些数据后,可借助数据清洗形式随机抽取样本数据,并严格按照比例分配训练集与验证集,有效实现模型估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给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银行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时,需要科学分析和运用大数据技术,准确把握其技术重点,降低信用风险,强化信用风险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21世纪迎来了大数据时代,有力推动了我国银行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是基础性资源和重要的生产力,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银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聚集了大量非结构化和结构化的数据信息,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有利于强化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本文就对大数据背景下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海荣,钱哲,汪宁霞.基于KMV模型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证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5,(01):13~17+79.

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探究 篇8

关键词:大数据,档案管理,策略

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繁杂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有效的档案信息储存和管理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导。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处理的信息变得更多,如何应用大数据做好档案信息的分门别类、系统分析和快速存储查询已经成为档案管理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档案管理数据类型多样,在数据时代背景下,若采用一般的软件很难做出及时有效的数据分析,而且大数据又有着价值高密度低的特点,在获取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工作中,必须选择超出传统的软件,方能实现快速的统计和数据分析。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 需要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和流程

在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档案资料的归类存档一般都是档案管理员负责,分门别类标记档案资料,留作日后的档案查询[1]。然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处理的档案信息变得更多,若还是采用以往的档案管理院处理档案的手段,不仅增加了档案管理员的工作压力,提升了工作难度,而且很可能无法处理交叉的档案信息,不能做到科学化、系统化的档案分类归纳。因此,在数据时代背景下,必须更新档案管理观念,改进档案管理流程。

2. 需要多样化的档案保存形式

就现阶段各行各业发展而言,很多数据信息都是无法通过纸质材料保存的,大多是以电子文档、图片等形式加以保存的,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档案管理的保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本来数据量大,需要分门别类处理的档案资料多,为此,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应用多样化的档案保存形式,发挥关键词的作用,做到对档案信息的分门别类整理和方便快捷的查找。

3. 需要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也变得更高。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不需要十分强大的业务技能,会档案管理基本操作就能够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了[2]。但是,在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内容有了新的变化,需要应用软件进行档案分类、分析,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没有多种技术的掌握,档案管理人员很可能无法适应档案管理工作。为此,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必须注意对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提升其业务技能。

二、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的发展

1. 档案管理成本会明显降低,效率会显著提升

在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应用大数据,可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快速处理,提升工作效率。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优势,在改变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同时减少了人力的投入,降低了管理成本,也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处理的档案会变得越来越多,若采用传统纸质保存档案信息的办法,不仅浪费空间,更增加了纸质管理成本,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就可以将大量的数据保存在信息库中,这样一来就实现了时间、空间和成本等多个方面的优化。

2. 档案保存质量会出现很大进步

在传统档案保存方式上,纸质保存办法没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不能应对水灾、火灾等紧急情况,经常发生档案信息丢失的情况[3]。而且,采用纸质保存档案信息,时间一长,纸质往往会出现老化问题,字迹也会变得模糊不利于辨认,给档案查询、使用增加了难度。但是,在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纸质保存档案的弊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大数据保存档案数据,不仅数量上能保存更多,而且不需要占据较大空间,更有着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应对水灾、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及时进行转移。

三、数据时代背景关于优化档案管理的策略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抓住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机遇,做好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是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以下从人才培养、人才结构管理以及数据安全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策略。

1. 专业化大数据档案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占据竞争优势的关键,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对专业的需求更是强烈。从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来看,惯用传统档案管理手段,缺乏大数据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较强的应用大数据业务能力,若只是更新档案管理系统而不进行人才培养和更新的话,将很难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为此,必须培养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提升其业务技能。对此,可从三方面途径展开。

(1)高校途径。政府需鼓励高校开设复合型专业,如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的交叉学科专业[4]。

(2)人才引入途径。我国高端档案管理人才缺乏,针对这一情况,可先从国外引进人才来指导前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时间。

(3)人才培养途径。加大资金方面的支持,挖掘有潜力的人才大力培养。有强大大的资金后盾作为保障,将会大大改善档案管理人才短缺的局面。

2. 调整档案管理人才结构

就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人才结构来看,年轻化人才严重缺乏,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年纪都比较大,这对于应对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挑战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为使档案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调整的现有档案管理人才结构,注入新鲜血液,改变现有老龄化档案管理人员为主的格局。加强与高校的联系,鼓励高校专业档案管理人才进入实习等,积极引进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逐步形成年轻人为主、中年人为辅、老年人参与的档案管理人才结构特点[5]。

3. 提高档案管理数据安全性

在档案管理方面,大数据的优势明显,对于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均有很大帮助。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档案的重要性,大数据丢失的风险性较大,因此需要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管理,通过加强对数据的管理来防止电脑病毒、内存卡损坏等各种风险。也就是说,档案管理的关键在于安全管理。为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排查管理存在的各种风险,制定风险预防策略,在使用电脑时,防止把电脑病毒保存到档案数据中。同时,政府也要出台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和细则,为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将会发生新的变化,这对于档案管理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档案管理相关工作者必须深入分析大数据时代发展对档案管理的新要求,培养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调整档案管理人才结构,加强数据安全性管理,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莹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12):257-258.

[2]余红光.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利用服务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5,(3):98,100.

[3]范莹.大数据时代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方法探究[J].兰台内外,2015,(5):33.

[4]张立娟.探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利用服务[J].经营管理者,2015,(33):335.

大数据背景下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篇9

关键词:大数据,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 越来越多依托信用的服务也得到了应用与推广。但在这部分服务具体应用的过程中, 也存在着较大的信用风险, 并因此为银行以及相关金融部门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而在现今我们所处的大数据背景下, 则能够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机遇。对此, 就需要我们能够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良好运用更好的实现信用风险管理, 以此促进银行的战略转型。

二、信用风险管理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在我国经济逐步转型以及先进信息技术的影响下, 传统银行信贷体系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在以传统方式对信贷风险进行控制时, 无论是需求还是成本都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大数据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则具有了非常高的必要性:首先, 我国现有经济正处于下行周期, 并因此使银行在信贷工作开展中具有了更大的风险, 更难对其进行管理。对于银行资产来说, 其所具有的周期波动性较强, 且同宏观经济具有着正关联特征。对于我国经济而言, 其目前正处于一个减速的下行周期, 很多产业具有着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 在企业面临更大经营风险的情况下, 银行对于资金的管理也具有了更大的风险。对此, 就需要能够对现有的传统风险监控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 通过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面监督方式的应用更好的对风险情况进行把握与应对;其次, 我国现今经济存在着交叉风险特征, 急需能够通过对风险联动控制平台进行建立。在现今世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 对于单独的行业, 其在供应链基础上在上下游间行业进行游走往往具有着更大的风险传导性。而从企业角度看来, 目前则具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分散以及多元化经营的特征, 在风险方面往往牵涉面较广、关联关系较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能够对互联互通的数据平台进行积极的整合, 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更多、更快数据获得方式应用对风险管理工作中数据的类型、容量进行提升,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银行系统间数据的有效共享;最后, 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则将对原有银行对于信息的分析、获取以及应用的方式以及渠道进行较大的转变, 以此能够为信息化风险监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条件。一方面, 在客户不断进行交易行为的过程中, 往往会在交易中伴随有大量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科学数据挖掘以及数据清洗工作的开展则能够较好的从这种大量的数据中识别出同风险管理工作具有密切关联的信息, 以此对银行数据的应用效率进行提升。另一方面, 则需要对客户的行为信息以及行为结构进行积极的整合, 在对原有数据边界进行良好打破的基础上使原有风险管理工作中信息不对称风险进行有效地降低, 在对客户进行更为科学、全面、立体跟踪评估的基础上对信用风险管理视图进行构建。

三、大数据技术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今信息化的背景下, 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也逐渐积累了数量非常多的数据, 并因此为其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数量非常多的信息。对于这部分信息, 则可以通过数据模型方式的应用对其更好的处理, 如决策树、规则发现、人工网络以及关联顺序等。通过这部分方式的应用, 则能够在对数据信息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对海量数量中所存在的规律进行寻找, 以此作为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数据基础。而在具体技术方式方面, 则具有以下几种:第一, 概念描述。对于大量的细节数据, 可以通过统计量描述方式的应用对这部分数据的分布、对比列以及特征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同风险具有联系的指标进行更进一步的特征分析;第二, 关联分析。通过该方式的应用, 则能够对数据间所具有的关联特征进行发现, 并能够对客户风险间所具有的关联规则以及行为进行挖掘;第三, 分类预测。通过对历史数据建立预测规则以及合理的分类, 则能够将这部分规则较好的应用在未来数据的预测工作中, 支持向量机以及逻辑回归都是经常应用到的模型类型;第四, 聚类分析。通过将数据以相似组群的方式进行分类, 则能够将具有相同特征的客户划分为一处, 以此对这部分数据所具有的潜在特征进行分析;第五, 孤立点分析。通过该种该方式, 则能够对海量数据中奇异点进行寻找, 一般经常将该种方式进行欺诈行为的预测。而为了能够对大数据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更好的表述, 我们对以下几个应用方向进行一定的分析:

1. 信贷风险预警

个人消费信贷是很多行业促进消费的一种重要方式, 为了能够对该种方式所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预警, 则可以在决策树方式的基础上对具有多因子的数据挖掘模型进行建立, 在对个人消费贷款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具有高风险的客户群体进行定位, 并根据定位结果对风险防控措施进行制定。而在以该种方式对数据进行建模之前, 则需要做好因变量的制定, 在预警工作中, 该因变量一般是指客户所具有的不良情况。之后, 则需要根据具体业务对指标进行选取, 将其作为对变量进行输入的选择范围, 并在结合模型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筛选, 以此获得对于客户具有不良能力预测的因子。一般来说, 该变量则具有客户贷款特征以及个人信息等数据, 在对这部分信息进行输入、获取之后则通过数据清洗方式的应用对样本数据进行随机抽取, 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对验证集以及训练集进行分配, 并通过软件对模型估计进行实现。

2. 信用卡申请审批

在客户向银行对信用卡进行申请时, 在目前流程中, 主要是通过客户以线下的方式对资料进行填写, 并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之后面审结果。在该流程中, 不仅周期较长, 且在处理的工作量以及复杂程度方面也较高, 并因此使客户体验得到了降低。而如果将信用卡的审核方式转为线上, 又可能因缺少信息的确认以及审核而为银行带来非常大的风险。在该种情况下, 我们则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其进行优化。在现今信息时代, 人们在网上的行为越来越丰富, 并因此具有着越来越多的可供我们挖掘、分析的数据, 如在网上进行消费的品种以及价格、日常阅读的习惯、是否具有理财产品等, 通过对这部分信息的获取、研究, 则能够对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带来更为准确的信息。而当银行获取这部分信息之后, 则可以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模型的应用对消费、浏览习惯不同的客户对信用风险寻找规律与关联, 并在这部分结果进行积极结合的情况下对其申请评分进行计算, 以此判定是否为其进行审批。

四、结束语

可以说,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 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式与挑战。对此, 就需要银行能够把握技术重点, 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充分、科学应用, 更好地提升自身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东华, 张嶷, 汪雪锋, 等.大数据环境下技术创新管理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 (4) :33-35.

[2] 冯芷艳, 郭迅华, 曾大军, 等.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课题[J].管理科学学报, 2013, (1) :102-105.

[3] 李国杰, 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6) :144-146.

数据背景下学校管理 篇10

在我国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 社会经济、科学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文化水平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提升。随着大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及相关管理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竞争局势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社会前提背景的影响下, 我国电力企业也开始尝试和探索更多有效的企业营销管理模式。有关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探索的相关内容, 具体论述如下。

1 大数据时代的基本概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是在现今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大数据时代就是在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 在我国科学信息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带动和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

在当今社会时期, 大数据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电力、水力以及一系列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各种类型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过程之中。通过大数据管理技术在相关企业以及用人单位相关工作环节中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相关企业和单位对有关数据信息的高速度、专业化处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大数据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环节中的应用也将大大提高我国电力行业整体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1]。

2 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探索

2.1 实现电力生产故障维修的大数据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是在我国高科技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带动下所产生的必然产物。将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在我国现今社会发展阶段中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相关工作环节之中, 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生产抢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在我国电力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管理的过程之中, 有效连接用户和供电企业之间的配电网络, 一直以来都因其极其容易出现供电连接故障, 而成为我国电力企业以及用人单位供电抢修管理工作环节中的重点内容[2]。

但由于我国在对于供电企业与相关用户之间的配电网连接方面的抢修技术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初期阶段, 在传统的配电网设施的抢修过程之中,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克服周边环境以及时间因素的限制, 严重阻碍了配电网维修管理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升。大数据高科技信息化处理技术在我国电力企业生产故障维修过程之中的有效应用, 让相关配电网的工作流程以及逐级上报的信息都得到了科学、系统的处理, 在大幅度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 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在故障维修管理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失误现象。

2.2 设置大数据电费周期, 减少电费回收风险

在我国电力企业传统的营销管理的发展进程之中, 有关电费回收费相关方面的工作环节一直是电力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 也是众多电力企业相关工作环节中的工作难点。有关电力企业电费回收的实际情况的好坏, 是能够直接影响一个电力企业发展前景以及是否能够正常运营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出现大量的用户赊欠电费而导致电费回收不足的现象, 相关电力企业以及供电单位在开设和运营上都会遇到巨大的困难和危机。

在我国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我国全国范围内的电力企业以及相关供电单位越来越多的将大数据信息化科技应用到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工作过程之中, 利用高科技的信息处理手段创新式的提出对存在电费回收风险的用户设立电费清缴的担保周期。通过各种渠道将有关电费拖欠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因不能及时配合相关电力企业以及供电单位的电费回收工作将会产生的不良后果清楚真切的传播给对应的供电用户。在有效扩大电力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影响范围的同时, 最大限度的改善我国社会现今发展阶段之中普遍存在的电费回收的风险。提高相关企业和供电单位的营销管理水平[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提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趋势日益激烈。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社会环境, 我国电力企业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自身的营销管理方式, 才能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3 结论

总而言之, 在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的影响和带动下, 我国电力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取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就必须改革创新, 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合理的营销管理方式。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探索是我国电力企业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能够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保障, 也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摘要:随着我国现今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高科技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大数据信息化管理的社会背景下, 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方式也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相关电力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大数据背景下, 对于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方式的发展和探索工作逐渐成为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重点话题。

关键词:大数据,电力企业,营销管理

参考文献

[1]肖雅.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管理新举措[J].经营管理者, 2016, 07:259.

[2]赵武成.浅议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方法[J].现代商业, 2013, 31:69.

数据背景下学校管理 篇11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人事档案反映个人的健康情况、政治面貌、品德思想、工作业绩以及业务能力等方面,是企事业单位管理和考察员工的主要依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组织关系等紧密挂钩,是记载个人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管理是将人事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然后提供给单位和个人使用的一种活动,对人力资源管理、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

对于个人来说,无论是学习、就业、深造、出国还是晋升、各种社会保险、离休退休手续办理以及各种证明材料的出具等都离不开档案材料作为重要依据。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是全面准确地了解一个人的基本情况、素质能力及工作轨迹,培养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二、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不够,意识淡薄。人们仅仅把人事档案看成记录职工个人的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事件和现实表现的载体,加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机密性、封闭性强,与外界相隔离,往往只由单位内部的人事机构来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来源单一,内容相对简单,使用起来也十分局限。由于一些企业管理档案的意识比较淡薄,不根据要求制定相关制度或者企业管理措施,加上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有法不依,企业的人事档案随意存放甚至长期无人管理,导致档案丢失,没有及时传递离职人员的人事档案,邮寄档案太随意或者将档案交给员工本人携带等现象。

(二)人事档案管理硬件落后。部分企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管理设施老化,长期得不得改善,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库房,办公、阅档、仓库合一,缺乏空调、去湿机等设备。档案管理技术落后,仍停留在过去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经费投入不足,信息电子化进展慢;管理档案耗费人力、精力和时间,而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保密性却难以得到保证。

(三)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足、素质偏低、管理薄弱。很多单位配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数量少,没有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基本人员的配置,甚至有兼职管理档案、临时工管理档案的现象。一部分管理人员学历和专业素质低,对档案缺乏责任感,甚至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不具备最基本的业务知识,档案材料的归集、整理、归档不及时。个别管理人员在接转、调出、转入、工资、退休时需要查档案,为了各自方便,不严格履行手续按规定办事,叫本人自己提取档案,造成档案造假、销毁、涂改甚至丢失。

(四)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档案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不具备高水平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够了解先进的管理系统,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其次便是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无法将计算机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由此造成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经调查研究,不少用人单位依然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来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大大增加了工作量,有的单位即便安装了相应的电子管理系统,但由于受到系统自身限制,仅能记录员工的个人基本信息,无法收录他们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原件;无法体现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快速性等优点,对各项工作的效率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人事档案管理逐步从单位、部门走向社会,具有社会化趋势。各级政府和各级人事管理部门,切实加强人事档案工作的领导,规范相关法规政策,定期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认真解决经费问题,改善档案管理条件,努力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提高企事业单位、领导及全社会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二)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夯实管理基础。企事业单位应该按照国家要求,配备标准的档案用品、微机和空调、防潮、除湿等设备,建立牢固的防火、防盗、防蛀、防光照的专用库房及相关库房设备和安全措施并定期检查,档案库房、阅档室和工作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各种高学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学习掌握计算机操作、网络等新技术,积极学习本专业知识,熟悉各个岗位环节,提高业务技能。此外,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使命感、责任心和事业心,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企事业单位应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经常举办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配置和工资待遇等福利工作,建立起一支熟练各项人事档案業务,且责任心强的管理队伍。

(四)加大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高。企事业单位应全面实行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借助现代化技术与设备,在计算机中输入整理好的人事档案资料,并利用相应的技术将图片及视频等转变为数据形式的资料,达到纸质档案与数据档案并存的目的。此外,管理人员还需对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展开充分利用,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从而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人才档案信息,提高管理工作质量。

四、结语

总之,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新时代背景下,企事业单位只有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管理实施,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电子信息化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的管理队伍,才能更好的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而推进国家人事档案管理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丽.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6,03:159-160.

[2]谭炳权.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J].科技风,2013.

[3]邢惠洁.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机电兵船档案,2013.

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探讨 篇12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给当前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是指数据规模非常大, 无法用一般的软件进行统计, 且数据类型多样, 需要用超出传统软件的数据分析新软件进行获取、储存、管理等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具有规模大、数据运转快、数据形式多样、数据价值高密度低的特点。针对大数据的这些特点, 其给当前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

(一) 大数据给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和流程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是通过图书管理员把图书资料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类, 做好标记, 以方便借阅者查询;但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 图书的数量和种类数量非常大, 且很多图书是非纸质的, 不同学科交叉在一起的跨学科资料;如果用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进行图书资料处理, 这就导致一些图书资料不好整理, 不方便查询, 且很多非纸质的资料就无法保存到图书馆中, 降低了图书资料种类, 不能保证图书资料的全面性。

(二) 大数据时代给图书资料的收集和保存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一些资料数据信息是通过电子文档、电子图片、音频等信息方式进行记录和存储的, 这些数据要归档保存进行借阅是无法通过传统的纸质材料档案进行的。因此, 这就要求新的图书资料的收集和保存形式需要多样化, 且能够分门别类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 找出关键词, 方便以后进行档案查找。

(三) 大数据时代给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的多样化和处理信息方式的复杂性;传统图书馆管理人员只需要懂得图书资料分类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操作就可以, 当前, 在新时代下, 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掌握多种技术, 包括图书资料分类、查询、相关软件的运用、数据的阅读等。因此, 这些在大数据时代下出现的图书馆管理新要求使得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需要大力培养和提高。

二、大数据时代带给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优势

(一) 大数据能够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大数据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 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在保存和处理图书资料工作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不仅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效率, 也能够明显降低运作成本。当前, 社会上各行业、各单位的有效资料信息知识数量越来越大, 传统的使用纸质材料形式的图书资料所需的保存空间和纸质成本较高;而运用大数据进行知识数据内容的保存工作, 能够把大量的知识内容保存在信息库中, 节省时间成本和降低材料成本。

(二) 大数据能够提高图书资料的保存质量。传统的纸质图书资料抗风险能力较差, 一旦图书馆出现水灾、火灾, 纸质图书资料将难于保存, 且纸质图书资料在保存时间较久后, 容易出现纸质老化、字迹模糊等。这些缺点在大数据时代下完全可以避免, 运用大数据保存大量的纸质图书资料, 只需很少量的数据储存空间就可以做到;运用大数据建立电子图书馆, 是发挥大数据在保存和管理图书资料效率的主要趋势。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对策

大数据是当前信息时代的重要特点, 如何面对大数据给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是当前我国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为了提高我国图书馆管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工作效率, 现提出如下对策。

(一) 大力培养能够运用大数据进行图书馆管理的高端人才。人才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工作更是如此。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人才在大数据方面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都比较欠缺, 如果只是更新管理设备和系统, 没有足够多的人才去运用和管理大数据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这只会导致管理工作的低效率。因此, 大力培养图书馆管理的高端人才相当关键。

培养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人才,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鼓励高校开办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 如信息化和图书馆管理的交叉学科专业;二是引进国外高端图书馆管理人才, 利用高端人才去指导我国图书馆管理人才适应新时期下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三是大力投入资金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时间, 还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

(二) 优化图书馆管理人才结构, 注入新鲜血液。我国图书馆管理的人员结构基本上处于“老龄化多、中年人少、年轻人无”的状况, 这是由于长时间以来我国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处于弱势, 比较少的人才投入到图书馆管理工作来, 几乎没有年轻人去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大数据时代下对人才的要求比任何时期都要高, 没有足够的人才, 信息化无从谈起, 因此, 大数据时代下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优化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结构, 改变现在“老龄化多、中年人少、年轻人无”为“年轻人为主、中年人为辅、老年人参与”的结构特点。

(三) 大力加强图书馆管理的安全性。大数据下的图书馆管理虽然有很多优势, 能够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工作成本, 但是, 鉴于图书资料的重要性和大数据下数据丢失的高风险性, 加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图书资料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时代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内存卡进行保存, 有气便利的优势, 但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 诸如电脑病毒、内存卡损坏等。因此, 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工作要重视其保存的安全性。

四、小结

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应该抓住大数据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 敢于面对挑战;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图书馆管理人才结构, 注入新鲜血液;要转变工作观念, 加强学习, 逐步适应新时期下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同时, 也应该对大数据下的图书管理安全性提高重视。

摘要:图书馆的建设和有效管理是发挥图书馆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给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就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高效的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为指导我国新时期下图书馆建设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大数据,探讨

参考文献

[1]来红梅.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 2014 (3) :30-31.

[2]杨海燕.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浅析[J].图书与情报, 2012 (8) :13-15.

[3]陈臣.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安全体系构建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 2014 (11) :20-23.

上一篇:汉英功能对等下一篇:思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