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共8篇)
新高考背景下 篇1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管理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彭州市蒙阳中学陈祖均
12月4号至8号在成都市普二处石处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53人在短短的的4天时间内聆听了杜淑贤、芮仁杰等七位专家校长的精彩讲座,参观学习了以向明中学为代表的四所高中,在学习中一次次的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我对新高考的一些不足的认识,让我对新高考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引起了我对教育改革的思考,对如何对应将要来到的2018新高考有了一些想法。
在本轮改革中,我校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认识推进普通高中教学和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切实改变应试教育做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积极推进选择性教育,积极探索适应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综合育人模式下改革创新的路径,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实施高考改革在师资、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平台等方面做好准备,为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和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1.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根据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实施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安排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方法步骤和主要措施。2.研究先行,分类指导。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建立专业团队,开展专项研究。3.统筹兼顾,合力推进。切实加大资源建设与保障力度。4.立足实际,创新实践。把学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通过扩大学生选择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等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及学生都了解掌握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主动适应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加强培训指导。通过外派行政和老师外出学习、请新课改走在前面的学校专家教师到我校举办讲座,让我校的教师提前了解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我校教师的教育理念。
3、建立健全学校课程体系。要切实增强课程意识,全面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实施力,着力健全学校课程体系。要基于立德树人育人宗旨、普通高中的基本任务,基于学校价值追求、文化传统和办学实际,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个性特长发展和选择考试科目需求,加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统一规划和设计,进一步完善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递进有序的校本课程方案,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分类分层开发选修课程,构建必修与选修有机结合的学科课程体系,充分满足不同特质学生的学习需求。
4、均衡有序安排课程教学。科学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注意教学时间安排的课程之间、年级之间的均衡性和学科学习的连贯性、可持续性。一方面,要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严格控制每周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做好必修课程分层教学的安排,防止出现为应对学考或选考挤压选修课程课时,从而造成学生高
一、高二课程多、课时紧、负担重,高三年级只应对统一高考科目的现象。
5、充分保障学生选课权利。建立选课制度,编排选课指南,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大学招生要求自主选科目。实施分层选课走班要根据学校师资、教室等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安排课程教学,提前告知选考科目教学班的最大容纳量,引导学生有序选择。同时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实验室、功能教室、图书室和学校周边社会公共资源开展走班教学,尽可能满足学生选课需求。
6、积极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从选课到选考、选专业、选职业,建立和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成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组织与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研讨活动,制定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案,开发完善学校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和生涯测评系统,完善相关制度。拟建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指定专人负责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职业讲座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负责,科学制定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让学生逐步明确职业性向和课程选择,理性选择选考科目、层次和进度,并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科教学、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
7、科学谋划,切实保障新高考背景下的我校高中课程教学的资源条件。通过测算开展教学和管理改革所需的师资、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平台等教学资源需求,我校准备引进语文、微机等专业教师以满足改革后实际教学需要。
8、建立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配套的管理制度。随着选课走班的全面实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随之改革。要突破传统行政班单一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班主任和导师制结合、学科学业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的教学管理模式。加强与选课走班相匹配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要针对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与导师并存的现象,积极开展相关研究,积极探索与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变革。,建立过程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教师个人与教研组团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提前一些计划、部署,尽最大可能我校在新的高考改革中能尽快适应做出科学的安排,让我校的学生有更高的发展空间。
新高考背景下 篇2
一、课程建设出了什么问题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与教育体制、课程设置, 以及课程实施有很大关系。过去的教育变革, 较多聚焦在课程实施上, 尤其聚焦在核心课程, 也同时是考试课程的实施上, 进而窄化了学习。这种学习生态环境所塑造的人, 一定善于考试, 而且也因为考试规定, 学生脑子里有预设问题的答案, 思维标准化了。尽管我们在国际学业测验中有很好的成绩, 而欧美也都到中国来考察学习基础教育的经验。然而我们自己要看到, 这个成绩的取得有预设条件, 而且付出了代价。
一者, 学习内容被精简了。应试教育表现为集中精力, 规定模式, 学习几门课程, 内容窄化。二者, 这种学习, 分分计较, 不是比拼谁会学习, 而是看比赛谁能不丢分, 于是学生思维逐步僵化。三者, 我们动员了全社会人员参与, 家庭教育投入高昂, 消耗了学生全部精力, 以过苛的管理和过度学习, 而赢得学业优势。这还是暂时的, 一旦失去家长督促, 例如学生读了大学, 家长管得少了, 许多学生就放任自流, 不读书了。四者, 学生所学在社会职业选择中不具备优势, 学历只是入职的敲门砖。五者, 我们的教育平均成绩很好, 但是以“削峰填谷”获得的。为追求平均成绩的提高, 补差受到重视。我国教育的分化不突出, 可是对于高端学生的培养, 缺乏办法。许多实验学校或一中, 生源很好, 学生读书与其他学校一模一样, 考试也是统一的, 缺乏精英培养的措施。
在国际比较与自我反思中, 我们会发现, 未来教育改革紧紧盯着“上好课”, 让学生围绕考试的几门课取得好成绩, 不能解决中国教育现代化、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实现教育转型, 要发力于制度改革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改革目标为什么达不成
20世纪末我国教育在前瞻中有所反思, 并且直接带来了21世纪初期启动的课程改革实验。那时, 最需要改变的是全国学生一张课表, 也就是学习内容单一、窄化的问题。为此, 国家设计了弹性的课程体系, 具体来说, 包括三类课程, 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预设了必修与选修模块。也就是说, 在规定的课程里, 还区分学习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学习, 实现的条件是学生自选。
从本质上看, 这次改革所要增加的是自主性, 探索建立分权管理机制。校长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课程实现办学特色;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内容和层次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从2001年义务教育启动实验, 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可以说, 这次改革路途很坎坷, 有不同的声音, 而且许多最初的设想没有实现。在课程建设的区域和校本规划、完善体系, 以及实现学习的选择性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学校“一张课表”的问题, 依旧存在。
在启动本次新高考制度改革中, 我们也需要分析之前课程改革目标失落的原因。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 高考“按分取人”的机制没有变化。在这个体制下, 学生不可能有自主性学习和课程内容的自选权。这个问题横亘在这儿, 基础教育内部无法破局。
其二, 国家课程计划是满量的, 也就是说, 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 以及要求增加的各种专题教育, 已经把课表塞满了。我们在发布课程计划时, 发觉在课表里一些规定内容进不去了。其实, 做课程计划的人也知道, 学校没有可能再自主安排, 可是按照国家规定, 学校教育还不能缺少这个内容。这个难题只能下移。我们给了学校自主建设课程的权利, 却没有给学校自主实施的可能。
其三, 校本课程数量的增加受到重视, 可是缺乏质量保证。我们增加课程自主性, 目的是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因此, 特别要求增设的课程改变学科本位。于是, 这个阶段校本课程较多在音体美、科技、劳动技术等边缘学科开设。这些学科的母科都难以保持高质量, 也就意味着, 这些增开的课程也多为装饰性课程。你来看我有, 但说不上教得有质量。
其四, 学校课程开发缺乏专项经费和专业支持, 于是出现了注重课本化而轻视实施的问题。开设学校课程, 要有教学质量, 因而, 开发课程与实施课程要一并考虑, 否则就谈不上课程建设。此外, 开发课程需要的经费支持也是学校缺乏的。国外学校预设课程要报计划, 审批后要增加经费。我们还没有这个体制。
其五, 在没有学习选择性的环境里, 新增课程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在课程总量增加后, 我们需要后续跟进的是学习的选择性, 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目前, 这样的机制和配套都不足。
三、深化课程改革, 如何做
新高考制度改革, 一个突出的变点就是选课走班。所谓“六选三”, 是在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物理、化学六门课程里, 任选三门参加高校招生考试。这个变点的意义在于, 给固定化的高考增加了选择性。选科的背后是选课。选课的背后是什么?是要有预设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重谈一下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
1. 建立学科课程群
按照传统思维, 一位教师教一门课。其实, 在学生可以选择学习之后, 也就存在了学生的学科课程学习的不同需要。至少存在学习层次、学习内容两方面的差异化需求。举例来说, 语文课上目前大家集体学习一本书, 是国编教材。可是, 在学习中客观存在分层, 即学困生与学优生, 以及一般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从课程角度看, 我们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这样, 分层课程就产生了。当然, 要补充说明一点, 我们不主张进行分班的分层教学, 区分学生的差异, 造成一部分学生的挫败感。另外, 语文学科的内容很多, 有人把名著开成一门课, 就出现了红学课、《论语》课, 《孟子》课等。未来要出现学科课程群。就是一门课, 拓展出配套课程, 供学生选择性学习。就课程建设而言, 这种课程发展的余地很大, 也是课程建设最容易突破的地方。
2. 学校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要基于学生需求
目前强调课程建设, 很容易导致校长、教师替学生做主的现象。我以为你要学习什么, 要增加什么, 我就开发出一门课, 然后规定所有学生都要学习。这不是我们鼓励的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最终要服务于因材施教。
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效的过程, 需要基于区域指导, 围绕办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实现进行规划。然后, 动员本校教师全员参与, 争取把学校原有的文化建设和课程实施中的优势进行拓展和优化, 并且吸纳社会优质资源, 拓展学校课程。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的课程建设并不是为了追求课程的总量, 而是希望实现课程实施的高质量。课程设计要争取实现课程的优化。
我的意思是, 开课多未必是好事, 我们应该基于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 设计出优化的课程建设方案。满足学生需要, 提高课程质量, 才是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
课程建设的重点在课程实施, 而不在课程开发。未来要强调课程开发, 把这两者反转过来。学校教育首先要保证把国家课程开齐, 保证课时, 并且追求高质量。在实现这个基础目标之后, 我们要追求高级发展目标, 也就是有丰富的备选课程, 供学生选择学习。
3. 学校课程建设要综合考虑多个要素
学校课程建设要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学生职业生涯目标、学校办学优势与发展目标等多个要素。
新高考背景下优化学习策略 篇3
[关键词]高三优化策略
6月,08届毕业生离校了,09届学生提前跨入了高三。面对新高考严峻的形势,班上一位学生休学了;一位学生转去了其他班;另一位学生想转校,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又留下了。班上学生凝重的神情、严肃的态度、周记里流露的或焦躁或亢奋的情绪都在突显:一个不同寻常的时期开始了。
踏上了高三的路程,高考已切切实实地成为现实。为了适应高三的高强度学习,必须优化学习方法及心理素质。
一、加强目标的明确性,避免奋斗的盲目性
学生在进入高三后,都自觉把高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日夜守望着高考,学习、学习、再学习……但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常有学生觉得茫然,因为胜利的曙光在明年的彼岸,隐约而幽微。也有些学生觉得时间还长,还可蓄势等待到下学期再“一飞冲天”。于是,紧迫变成口号,仅挂在嘴上;努力成为想法,只作为提醒;目标贴在墙上,被当成风景。等到时间的沙漏所剩无几,再想振翅高飞,才发觉已无力翱翔。
所以进入高三后,学生要增强目标的明确性,努力避免奋斗过程中的盲目性。学生可以把高考作为年度目标,这个年度目标应该既符合自己的学习水平,又适当地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以便在一年中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如果制定的年度目标清晰直观,学习方法得当,高三一学年学生成绩在班级中提升十几名是不奇怪的。
有了年终目标,还要学会将它分割成阶段目标。如学校每周每月都有阶段测评,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各科学习情况预先设定每次测评要达到的分数指标,然后在一周或一月的时间里,把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巩固有机结合,到测评后再参照预先设定的分数指标来比照,找出问题和老师探讨,并在后一阶段自由学习的时间中合理安排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的学习。越是弱势学科越要多安排时间,分值越大的学科越要多安排时间。我相信,一个一心一意朝着自己目标稳步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二、加强学习的时效性,避免复习的无效性
莎士比亚说过,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而经常有学生在回顾前一阶段学习时才发现许多时间被浪费了。所以高三的学生尤其要注意避免无效时间,增强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率。
事实上,进入高三后,有意浪费时间的学生是少而又少。但从实际情况的调查看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时间浪费在一些无为的思考上。如课堂上的无目的联想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另外一类无效思考在内向学生身上体现明显。如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就担忧父母的批评、同学的议论、老师的看法等等。越是忧虑,越是情绪低落,便更无心纠正错误,结果考试失误越多,成绩越差。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些学生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胡思乱想”而导致成绩一再滑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在学习中最关键的是在明确学习目标后,尽可能围绕阶段目标,实实在在地努力。比如,考试失误后,可以尽快把错题再做一遍,找到失误的原因,从而明确要弥补的不足,并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积极配合老师,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和补充练习,以克服造成失误的种种因素,不让问题拖到下次测试。
另外要注意,在休息的时间里,特别是假期在家时,作为高三学生,不能完全放松,应该保持适度紧张。如果完全放松,整天耗费在看电视、打游戏、看小说上,会让自己的智力状态和身心状态出现变化,在假期结束后不能马上适应高强度和快节奏的学习。
如果学生抓住每一天的时间,不要让它在无为有害的神游或担忧中溜走,每个今天就等于两个明天,那么他就能把最多的时间投入到最有效的学习中,在充实中不断进取,不断进步!
三、加强学后反思,避免重复失误
高三学习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反思。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对知识进行学习和复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反思,不断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有效、高效地解决问题。
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通过每周或每月的测评,就可以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如果达到了,就可以反思成功经验,把它保留下来,以便更好地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如果没有达到,就应该认真反省或通过和老师共同讨论反思失误的原因。
反思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找出错误原因,并把错题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并对错误的原因加以详细分析,在错题旁注明是解题思路的错误还是知识运用错误或是答题失误等等。分析清楚错误的类型和原因后,更需要把题目的规范解答附在后面,以便纠正错误,吸取教训,启发自己。错题的归类整理在反思过程中是极为关键,不可或缺,在每周或每月的测评后应该及时进行。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各自归类成册,并且要经常在空闲时间和下次测评前进行回顾复习,从而避免在同样问题上再次失误。这个反思过程是一个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过程。经常温故知错,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深透,对知识掌握更牢固,对知识运用更灵活。
四、加强自我认同,避免过度焦虑
在高三特殊的一学年里,从学校到家庭强调的都是学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习惯在班上或年级中寻找一个假想敌作为竞争目标,这些目标大多与本人成绩相当,大家在暗地里较劲,留意对方的一举一动。所以只要学习上有一点波动,就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巨大的震荡。有些学生成绩一般或比较差,来自学业的压力让学生感觉和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紧张,他们害怕看到失望的眼神,害怕听到恨铁不成钢的责备,虽然放弃午休,挑灯夜战,但依然效率不高。过重的压力使他们在高强度的学习中产生了无助感,感觉被动、失控,最后甚至无奈选择放弃。而优秀的学生,因为父母和老师都寄予厚望,同学在暗中和他们较劲,他们在群体中很少得到同伴的支持和理解。沉甸甸的期望,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使这些优秀学生成了“独孤不能败”,以至于不愿与人交流,整天处于高度紧张中。
学生的过度焦虑情绪,于学习有百害而无一益。在高三的学习中,压力是无法避免的,它本身无好坏之分,但是不正确的对待却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学生在碰到压力时,应该正确对待,避免过分的焦虑,变压力为动力。不管压力大小,不管压力是否能消解,要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试想人生于世,谁能毫无压力终老一生?只有积极、乐观的情绪才能成为获得成功的保障。其次,遇到压力时,可以通过听音乐、运动、倾诉甚至哭泣等方式将它释放出来。另外,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制定目标时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通过自身努力逐步减轻压力。
无论自己处于何种情况,都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弱势,正确积极地评价自己,肯定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在学习过程中写下自己每一次的收获,从而获得成就感,激励自己。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能轻易懈气。要学会自我调节,如开始学习时,浮想令自己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几秒钟,并在心中默念几遍:“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我绝对有能力学习好。”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这些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排除焦虑,充分挖掘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即使考试失败了,也不要沉溺于无尽的自责与悔恨中,因为不是所有的努力一定会有显著的结果,农民种庄稼也不是耕种了就会有收获,但若不耕种肯定没有收获,所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没有永远的失败。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勇敢面对挫折的人,才能走到成功的终点。
新高考背景下 篇4
平江三中 谭章兴
平江三中是一所有着六十多年优良办学传统的农村普通高中,几十年来,为发展我县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自09年以来,在市、县教体局的领导和全力支持下,我校学考一年一个台阶,高考录取人数九年连续增长,多次荣获岳阳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的光荣称号,逐渐实现了学生“低进高出”的目标,学校也逐渐走上和谐持续的发展之路。(PPT:学校图片、近几年高考、学考数据)
在学校发展的同时,我校政治教研组紧跟学校的步伐,抓实教学教研,提升学科成绩,无论是期末统考、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还是高考,政治成绩在全县的排名一直在其他教研组前列。
一、团队基本情况
平江三中政治教研组现有9位教师,平均年龄32.2岁,其中高级教师1人,中一教师3人,中二教师5人,市级优秀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1人,多年以来,全组成员以“主动、务实、合作、和谐、有效”为宗旨,本着“爱岗敬业、奉献拼搏、团结协作、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拓创新,互帮互学,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开拓进取精神,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严谨治学,成为了我校一个蓬勃向上的工作团队。下面我仅就这几年组内的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一汇报。(PPT:教研组成员情况表格)
二、团队建设的措施。
(一)、坚定目标有引领
本学期初我们制定的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的中心与目标是:⑴、抓实教学与教研两大主题,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⑵、规范教学过程,抓实教学常规,实现教学效率最优化。⑶、突出三个“抓手”,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各年级各班级均衡发展。
(二)、围绕主题求实效(教学与教研是教研组建设的两大主题。)
第一、围绕教学这一主题。结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要求教研组全体成员确立新的教学价值观,扩大有效教学、坚持“分层、异步、导学、展示”课改模式,科学合理分层分组,依据“低起点,高要求,慢爬坡,多反复”的教学策略和“大目标,小切入,求实效,出成果”的课堂目标,运用导学案、电子白板等教学手 1 段,打造“实效”课堂,促使学生养成“会听、勤思、敢说、善问、日清、周总、月结”的好习惯。
1.落实课堂教学,推行行政领导推门听课制度。
⑴学校在每个年级组都安排了一位没有上课任务的行政领导专门负责推行推门听课制度,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创新备课格式,改进备课的设计和过程。
⑵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个性化批注”、“教学反思”两块内容。同时实施合作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负责主持,与全体备课组成员共同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校要求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自己的课,并根据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师提出了不同的备课要求:老教师可以采用电子教案,中年教师采用电子教案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化批注和教学反思,教学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必须根据集体备课卡手写教案。
2.开展多种形式研讨课,扩大教学的实效性。⑴、青年教师的亮相课、汇报课。
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教研组努力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为他们提供学习展示的机会。学校每年组织新教师的亮相课、汇报课活动,在教研组先研课、磨课,再上课,最后再教研,为他们提供发现不足,展示优点的机会。如高一的李燕老师为准备下周的亮相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就试讲了两次,我们教研组在今天上午的集体备课时间就会一起跟她分析讲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可能在下周一她还会再试讲一次。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有力地提升了青年教师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⑵、中年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同一节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就会有不同的风格,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如开学第二周高三年级的兰练飞老师和汤琪老师对《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高三一轮复习进行了同课异构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和组内老师的一致好评。老师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也体现了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3)、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开展示范课。每个学期,组内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除规定的同课异构外还必须上一堂有关课型的示范课,比方说:高三年级的一轮复习课型;高二的试卷讲评课型;高一的综合探究课型等。教师示范课 活动的开展,既是骨干教师教学技能与特色的展示,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同时为组内教师创造了互观互学、交流研讨的机会,必将促进学校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3.积极互动评课,反思总结促提升。
听课与评课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环节之一。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评课,用理性的眼光来听课,用内化的理论来评课,听后撰写评课提纲。我们教研组对老师评课是这样规定的:讲一个优点、三个不足、一个自己的构想。
通过个别评课、互评全组评议,使大家共同提高。积极互动的评课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第二、围绕教研这一主题,开展有主题、有计划的专题教研活动,以研促教。
通过教学研究,转变教学观念,寻找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素,落实环节,提升教学效果。
1.主题研修,使集体教研落到实处。
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缪雅琴曾在长沙市新高考改革专题培训班的讲过:新一轮的高考综合改革,必将引发学校课程重建、学生生涯规划、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针对不同的专题,各学校要组织不同层级的主题研训,在研训中厘清思路,解除疑惑。
我们学校教科室今年下期要求“主题研修”要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三个一”的主题研修,即“一学期一主题,一主题一汇报,一汇报一结题”,逐步形成我校特色的教学素材和教研成果。
我们政治教研组今年下期开学至今进行的主题研修是: 高三:2018年全国卷政治试题分析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研讨 高二:近三年期末考试试题研究
高一目前准备进行的:新高考背景下适合我校学生选择的组合研究。另外如何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课时,如可以将两年的学习在一年中完成或三年的学习在两年内完成;还比如如何优化教师队伍,尽早制定培训计划,优化培训内容,为适应新高考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这都是这一年内需要研讨的问题。
2.落实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效益。(1)、抓实备课。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首先,教务处对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提出了严格具体的要求。要求各备课组认真制定备课计划,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每周备课时间要严格考勤,认真研究,明确重点,用集体智慧解决难点,讨论教法,做好记录。要求行政督查人员定时参加各备课组活动,还通过每月检查各备课组的备课记录,及时了解各组备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为了督促教师备课,了解每位老师的备课情况,学校还采取了由备课组、教研组负责普查和教务处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每个教师的教案进行检查,将检查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对优秀教案进行了展览和表扬,对写得较差的进行批评教育,并责其限期改正。
(2)、抓实课堂。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上好课。现在很多学校都提打造高效课堂,但我们的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并且有很多是农村留守学生所以行为习惯也不好。所以我们教研组提的是打造适合三中学生的低起点的“实效”课堂。
我们所提倡的“实效”课堂重在落实各个环节上,首先是课前五分钟的知识默写,这是高中三个年级备课组必须遵守的。通过课前默写我们想达到使学生尽量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高一默写一遍、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前默写一遍、高三加大难度再默写一遍。通过至少三遍(其实每期期末复习前还有一次整体默写)的默写基本上大多数学生还是能熟悉的掌握高中政治基础知识,这就为学生进一步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然后就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课堂,学校规定老师一堂课讲述最多不超过25分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然后就是练习,大概就是10至15分钟。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学校进一步要求老师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问题和真实状态出发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从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出发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努力做到(1)“四归还” 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质疑问难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探究性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2)“五不讲” 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坚决不讲;不讲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坚决不讲;学生自己能讲明白的,坚决不讲;能用学生的动手实践代替教师口头讲解的,坚决不讲;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3)、落实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课外辅导。
为了杜绝老师过少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不认真或过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现象,我们就作业布置的数量和批改质量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且将行政办公会议的决议打印下发,做到教师人人清楚。此外,教务处还对全校各科作业(包括作业本、练习册、考试卷、参考书等)进行每月1次的普查和办公室抽查相结合,主要检查作业和批改情况,并及时与被检查老师交换意见。对作业量布置适当、批改仔细认真的老师给予表扬;对作业量布置极少,批改极不认真的老师给予批评教育、口头警告的处理,并进行跟踪检查。
课外辅导督促我们一般是高三备课组进行,由于我校是一所生源质量不好的农村普通高中,因而相对来讲,尖子生较少(几乎没有),而普通学生或者是差生人数较多,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利用课外时间,在抓优生和临界生方面下了大量功夫,做了许多艰苦而细致的工作。许多老师在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在自己的精心设计下,废寝忘食,牺牲了大量节假日和休息时间,认真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答疑难问题,耐心细致地辅导差生,这也有力地保证了我校学生的二本上线率。
三、突出“抓手”促发展。
教研组建设要有效果,我觉得离不开三个抓手:一是青年教师要尽快成长;二是备课组要通力合作;三是课改研究有方向。
1.以青年教师为抓手,让教师成长有空间。
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是推进教研组建设、力争使本学科成为学校发展强势学科的关键所在。我们组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5人,35周岁以上4日人。带过高三只有4人。我们紧紧抓住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的发展这个抓手,发扬老教师传、帮、带示范作用,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通过学校青蓝工程进行师徒结对,本学期我们安排新老结队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高三的兰练飞老师与汤琪老师结对;高一是我和易琼老师、李燕老师结对)要求老教师毫无保留、严肃认真、悉心指导;青年教师要诚恳谦虚、主动请教。其次,给青年教师施加压力:要求跟班听课,每周不少于一节;要求课前备课,课后小结;要求青年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开设公开课,及时反馈听课意见。再次,鼓励青年教师加强学习,提升内涵。每学期 至少撰写一篇教学心得与体会论文。青年教师要关注高考,研究高考,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业务能力。特别是学校规定,青年教师必须每年跟高三学生一起参加一模考试,由教科室负责组考监考,成绩进行考评。通过以上途径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独挡一面,也使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迎接新课程挑战。
其次,为促进老师增强教改意识,落实新课程理念,教研组还采取“走出去”的学习方式,每年组织教师赴省内外名校听课以及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三年来,先后组织教师到江西、上海、北京等地名校观摩学习,通过聆听全国知名教师、专家的讲座,观看优秀课例,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要求,领会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再比如今天,学校就组织了25位新进教师赴许市交流学习。教研组还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在学习回来后,要上交一份学习情况介绍及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并在教学研讨会上进行汇报。
2.以备课组建设为阵地,使教研活动有助力。
⑴备课组是教研组的组成部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是教研组活动重要内容与部分。教研组要求,三个备课组做到期初有学期计划,每周有集体备课,组内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一节,及时交流反馈,改进提高。三个年级备课组根据教学实际年级特色开展了不同的教研活动,同时备课组之间也及时交流,资源共享。
⑵教师们团队协助意识强,注重相互交流探讨,团结合作,一人有事大家帮忙。像去年汤琪老师参加县级教学比武全组听课打磨,几易其稿终出成绩获得一等奖。今年上期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整个备课组合作研究近几年学考试题,有计划有组织的复习,做到了政治学科100%及格。
3.以课题研究为导向,使课堂教学有实效。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去年教研组全体成员参与申报了市级课题--《农村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研究》,目前课题研究正在实施之中。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大家积极撰写论文、互相切磋、互相交流,极大促进了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得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
新高考背景下 篇5
[摘 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出发点,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有效联系时政热点,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这样才能适应新高考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 新高考制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79
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最终达成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高的目标。由此可见,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随着新高考制度的推进,高考的考查重点逐渐由知识转向能力,综合性更强,考查的知识面更广,增加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教材深挖细究,精心设计课堂问题,适时联系时政热点,彰显学以致用。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教材是学习之纲,就算在新高考制度下,高考所考查的内容仍然要从教材中生发。所以挖掘教材是落实高考新制的重要方面。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我们往往是按照教材的章节,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然后进行课外迁移,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如果每一节课都是同样的流程,学生也会产生疲劳感。对教材的挖掘,我们可以实行“逆方向”的策略。在阅读学习教材之前,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要时刻关注任务,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必须把任务解决。学生开始对任务的解决没有头绪,随着对教材内容学习的深入,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如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多彩的消费》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消费现状,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本课的考查重点是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扩大内需的措施。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了解到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只有合理消费、收支平衡才能维护经济的正常运转。本课设置最多的是主观题,如结合实际分析怎样才能做到合理消费。吃透教材中理论性的内容就可以理清收入和消费的关系,组织出全面准确的答案。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一个问题就可以串起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个课堂的基点。问题的设计要遵循趣味原则,有趣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求答案。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深度,要点出本节课教材内容的实质,但是也要有连贯性和层次性,要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拾级而上”。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循序渐进,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
如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紧紧围绕着“价格”。如问题: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格的变动对市场经济有什么影响?学生对商品的价格不陌生,即使不学习教材,也能够说出一些影响价格的因素,但是对教材中的价值规律则分析不清。本课中还有比较零碎的知识,如劳动生产率、商品使用价值、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关系等,要从价格和价值的关系进行分析。所以,“价格”问题就是本课的基点,教师教学时可由这个“点”辐射到本课所有的知识。
三、适时联系时政热点
时政材料是高中政治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根据高考制度的改革,我们已经明确时事政治已成为课堂上比较鲜活的教学资源。我们课堂上学习的“大道理”可以用来解释社会上的诸多现象。如社会现象可以与我们的政治教学内容相联系,哲学道理可应用于各行各业,经济学规律更适用于各类经济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3分钟时间进行“时事播报”环节,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课时不多,教学任务比较紧张,但“时事播报”所带来的课堂效益却很高,正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学生可以提前筛选具有“利用价值”的时事,播报之后,用8分钟时间开展讨论。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比较强,根据教师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大多都能筛选出比较合适的时政材料。
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学习,值日班长在“时事播报”中谈到了延迟退休问题。“延迟退休”是为了解决养老金财政赤字的问题,这就联系到本课将要学习的财政收支平衡的表现和财政赤字的解决办法。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既让学生及时了解了时政信息,还能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经过“时政播报”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能满足新高考制度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
总之,高中政治课堂的高效并不是看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是否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能力是实现课堂高效的有效途径。
新高考背景下 篇6
金华市江南中学
金星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新高考下如何重新认知信息技术学科,从重要性、实践性、综合性进行分析认知并归纳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新高考
学科认知
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是一种通有工具,同时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方面有其优势,是培养具有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在,浙江省教育厅出台《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规定从2014届高中学生起,学考每年4月和10月举行,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同期进行。新高考政策规定,除语、数、英之外,考生须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认知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下面仅以个人观点谈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在新高考改革下教学的认知与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的认知 1)学科重要性的认知
信息技术课程历来是被学生认为是一门游戏课,被广大非专业教师认为是一门无足轻重的可有可无的副科。借着新课改的春风,信息技术课也火上了一把。2009年浙江省将开始实行新课改高考方案。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是第三类考试,对应现有的第四批录取的高职高专院校,考试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增加技术考试,侧重考查技能型能力。将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到高考层面。但毕竟是第四批录取的高职高专的院校才需要考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本科院校是不参考这门学科的成绩。所以很多家长孩子认为,我的孩子是读本科的,可以不需要重视这门科目的学习,只要学好语数英文综或者理综就好了。2014年省教育厅又下发了七选三的选考的新高考方案,在浙江的新高考方案中,浙江考生的选考科目范围比上海多了一门“技术”。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此前公布数据显示:各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选择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设限专业(类)的81%;其次是化学,涉及64%;再次是技术,涉及36%。如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11”高校均有专业把技术作为选考科目。以浙大为例,在已公布的24个专业(类)中,科技与创意设计试验班选考科目范围是2门:物理和技术。厦门大学已公布的2017年在浙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中,数学
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软件工程的选考科目都有3门:物理、化学、技术。根据规定,考生只要1门选考科目符合高校设限要求即可报考。如果考生把技术作为选考科目,就能报考这些高校的相关专业了。
从以上几方面数据表明,信息技术这匹黑马的异军突起是大势所趋。在整个大数据信息时代,掌握信息就是掌握命脉。所以我们从学生、教师到家长、学校都应该重新认识这门学科。明白这门学科的一个重要性及其意义的所在。
2)学科实践性的认知
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技术这门学科,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就目前来说,多数就业岗位需要技术,多数企业看重毕业生的动手能力,无论是高职还是本科毕业生。工业设计和数字媒体专业,非常看重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在高中阶段动手能力强,对大学的专业学习有帮助。技术让学生对基础的产品有初步了解。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重在理解技术与设计,学习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学习运用技术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问题。现如今信息技术从原有的上机考试变为笔试模式,加大了学生的一个应试难度,也加大了教师的一个教学瓶颈。但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一个落实能力,以往学生上机操作,可以通过临时的练习及突击培训即可获得比较不错的成绩。新高考下实行笔试之后,更注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及实践操作的落实情况。以往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上到老师下到学生的不重视,导致课程不够落实,基本以应付为主。所以新高考下,教师应该不断的加强自我的素质,迎头赶上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专业水平,才能有助于更好的适应新高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学生应该端正学科认识,努力落实实践所学知识,通过一步步的积累及实践过程中提高巩固。学校应该加强整个学科的一个培训基地建设,提供相关的场所及设施让学生更好的实践运用所学,而不是纯理论化教学。
3)学科综合性的认知
新高考下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合二为一成为七选三科目之一。计算机科学最初的理论基础是数学、逻辑学、物理基础和电子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越来越多地与其它学科发生密切的联系,如语言学、心理学、工程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材料学、光学、生物学等等,也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发展。所教知识包括多媒体、编程、算法、计算机基础等各方面知识。有很多时候某一块知识点会结合多个学科,例如算法编程,他必须有数学的计算逻辑思维,也要有通用技术的环节与步骤。通过一系列综合才能解决相关问题的求解。
二、教学的策略 积极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水平,软化学科界线,加强学科整合
现在实行笔试考试,理论知识将比操作知识更加侧重,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理论文化知识,让知识点得以巩固。减小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一个界限。加大各学科的关联性,使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抽象的虚拟世界的一个模板,方便学生记忆落实。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法指导,运用任务驱动,促进基础发展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前进。每堂课提供一个导学案进行课前课后的预习及复习。建立信息技术课堂体系使学生的知识归纳梳理,将杂乱的知识进行整合。
演练结合,精讲多练,课外实践,以用促学
“演”是指教师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技能边操作边解说,演示后的“练”是指通过具体练习让学生模仿并巩固相关知识上的“应会”操作。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还有赖于第二课堂的积极开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得的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或学习其他学科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以学促用,以用促学。
端正态度,增强主动,注重过程,强调多元评价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正确的学习观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最根本的内在动因。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发现,耐心地开导并及时地加以纠正,另一方面,更要抓住其积极、向上的一面,多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评价的多元性、多主体性。这是开放性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主动学习跨越到自觉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一改过去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态度、重掌握知识轻能力的形成与迁移,采用多元、多主体评价策略。肯定优点与进步,保护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促使学生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这一开放性的平台中实现良性循环。
“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执教者,在平时日常工作中紧随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特性不断积累、多学习多研究反思。在这从未有过的机遇面前,把握机会勇敢接受挑战,走出新的一片天地。打响新高考的第一枪。
参考文献
[1]谈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曾小青 [2]浅析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
姚爱姬
[3]新高考模式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舒霓芳 [4]中学信息技术课综合性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苏文凯
[5]机遇与挑战——新课改信息技术浅谈
新高考背景下 篇7
一、概念界定
所谓课堂任务, 即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任务, 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环绕一个任务展开, 任务完成的过程, 即为教学环节实施的过程, 也是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 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方法大多数采用这种类型, 因此, 这样的任务既是学习任务, 也是评价任务。另一种类型是将评价任务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任务是操作型的基础任务, 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第二层次的任务是在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 以思维训练为主的任务, 也称拓展任务, 指向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如理解、综合运用、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目标。本文将重点讨论第二种类型的评价任务。
这里, 将评价任务分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任务和以思维训练为主的任务, 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但学习目标的梯度不同。
二、课堂评价任务的设计策略
2.1设计一致性的任务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有意义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实践操作与思维训练围绕同一情境,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
案例一、会跳动的“杨桃”——《flash综合课》
【基础任务】设计一个flash小游戏:会跳动的“杨桃”。游戏要求:游戏要有背景音乐, 当鼠标单击杨桃时, 杨桃跳到“1”, 然后暂停, 如在“1”处单击则跳到“2”, 这样依次可以跳到“4”处。 (教师提供背景、背景音乐、杨桃等素材和半成品作品) 。
【拓展任务】
(1) 在场景2中设置杨桃图层补间动画类型是__________ (动画、形状) , 要使在单击时跳动的, 然后停止, 必须在当前位置以及1、2、3位置都是停止的, 需要在脚本图层的第1、20、40、60添加_______ (选择: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 同时在其上添加脚本命令__________。
(2) 在按钮图层中, 每个荷叶的位置添加隐型按钮, 并设置命令_________。
【设计意图】操作任务与思维训练任务均围绕flash小游戏展开, 操作任务是按要求完成游戏软件的制作。思维训练任务则是围绕同一主题, 学习flash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方法及原理。两者的情境完全一致, 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
2.2分析学习目标, 设计不同目标指向的评价任务
基础任务与拓展任务应该指向不同的目标层次。基础任务以实践操作为主, 主要让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熟悉软件的界面, 以概念学习和动作技能的培养为主要学习目标。思维训练任务指向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包括对操作原理的理解、策略等。因此, 任务设计的重点是要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所以做好学习目标的分析, 是评价任务设计的前提。
案例二、“双11来了!”——《信息与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信息与信息技术》是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课, 教学目标是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的主要特征以及信息技术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这是一节以概念学习为主要学习目标的课。概念学习主要包括两个学习阶段, 即概念形成和概念应用。本案例的基础任务中, 设计了四个子任务, 分别指向三个学习目标, 即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而拓展任务是完成在线测试系统, 检测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实现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2.3设计真实的任务, 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
所谓工程思维是一种能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一项基本素质, 包括计算思维、技术依赖思维、问题解决思维等。这就要求教师能尽可能设计一些真实的问题情境, 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 形成工程思维的方法。
案例三、制作新年贺卡——《Photoshop综合课》
基础任务:根据所提供的素材, 完成贺卡的制作。
拓展任务:
(1) 为使合成后效果好一些, 松针四周要模糊一些。要达到此效果, 在选择时应设置__________参数。
(2) 选择“大吉”, 应使用_____________工具, 然后使用__________工具把它设置为红色。 (3) ……
【设计意图】本案例是一个真实的任务,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 制作新年贺卡, 如样例所示。在制作过程中, 要求学生分析作品中所用到的素材, 作品图层的前后顺序、加工素材所用到的工具等, 只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才能顺利完成作品, 在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中, 形成计算思维、工具依据思维等工程思维方式。
三、评价任务设计的注意事项
1. 上机操作与纸笔训练相结合将成为新高考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常态
信息技术新高考采用纸笔考试形式, 在考试过程中貌视跟操作无关, 有许多学生认为平时就不需要上机操作, 其实不然, 如果没有平时的实践操作, 学生不可能熟悉各种软件的界面, 更无从理解技术背后的思想与原理。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除了《多媒体技术》教学外, 对于《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 也应尽可能安排学生进行上机实践, 加强感性的认识, 体验技术带来的乐趣。另一方面, 还应该针对新高考的要求, 结合学习目标, 设计一些纸笔方面的练习, 如对各种原理、算法思想的理解等, 进行思维训练, 提高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2. 避免将任务设计成按部就班的操作
有部分教师认为上机操作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只要学生会操作就行。这是一种低层次的学习要求, 在过去的上机考试形式下, 或许有效, 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评价任务设计过程中, 让学生明确任务的最后结合与要求, 尽量不要向学生呈现具体的操作步骤, 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并付之于实际行动。
3. 根据学习目标, 设计好评价任务的评价标准
除了设计好评价任务外,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习目标, 设计好评价任务的评价标准。这样, 在教学过程中, 可让学生以评价标准为准绳, 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年6月。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浅析 篇8
【关键词】高考改革 英语教学 不足之处 对策
一、新高考改革
高考,自1978年恢复以来,改变了许许多多的人的命运。但高考唯分数论的观点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广为社会诟病。随着高考改革的脚步不断地推进,从2013年10月起,高考改革的消息就不绝于耳。有的专家和学者认为高考英语可以效仿国外的雅思、托福等语言测试,一年进行多次考试;有的教育者则认为高考英语必须包含听力,扭转学生学习英语只重视阅读忽略听力的错误思维,真正的学以致用,使英语学习能让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实际语言应用水平提升;有的专家则认为应当适当减少英语的比重而增加英语的比重,增强考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根据2014年最新披露的有关高考改革的消息,高考改革总体上是要适当减少高考考试门数和改变高考考试方式,英语很有可能会退出高考,逐步转变为社会化考试,以减轻考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以上海高考英语为例,2014年高考英语上海卷语法部分将采用短文语法填空题替代沿用多年的单句多项选择题。这样的改变标志着高考英语测试将不仅仅测试考生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需要考生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随着新一年高考脚步的临近,希望考生都能在英语学科上取得满意的成绩,为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应当如何展开,本文将进行进一步分析。
二、现存英语教学的不足之处
对日益增长的英语的需求和现有教学状况的不适应,成为推进英语改革、英语教学的动力之一。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应当适时适度地改变。因高考具体的方案还没有公之于众,至少目前还看不出国家英语教育方向有明显的改变。即使英语学科退出全国高中统一的考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考录取不看英语成绩,不代表学生可以松懈英语的学习。另外,不得不指出,现行的英语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英语学习的兴趣,就像“润滑剂”,发动机才能有效地运转起来。而现在,不少的学生认为以后不从事英语方面的工作或是以后用不到英文,对英语没什么兴趣,认为英语实际用处很小,但由于英语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通过默写、背诵、笔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督促,除此之外,学生还天天在父母的殷切期盼的压力下不得不学习英语,逐渐对英语产生了厌烦情绪。
2.对英语学习存在认识误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让学生从背单词开始,为阅读、写作、听力等各方面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除了具有超凡记忆力的人,大多数的中国的高中学生背英语单词几乎都是苦不堪言——有的认为背单词枯燥乏味;有的之前背了一些,但是由于没有回顾,过段时间就忘记了;有的则是把词汇张冠李戴;更有甚者还会激流勇退,放弃英语的学习,而将学习英语的时间用于数理化等理科课程的学习。老师教学的初衷很好,但在实施教学的要求和计划时缺乏适当、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整和引导。
三、高中英语教学对策
1.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高中英语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面对英语成绩不好的孩子,不应当差别对待,应当了解这些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哪些困难,再对症下药。具体说来,学生如果是对英语没兴趣,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比如可以适当利用一些实物奖励等,或是通过语言的力量激励学生;如果学生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得当的话,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指导,防止学生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如果学生是因为面对考试压力过大而影响发挥时,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不再害怕考试,让学生轻装上阵,尤其在高考这种逐渐社会化的考试中,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另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到真正的英语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
2.适当扩展教学内容。高中英语教师应当针对高中学生词汇量不过关、单词拼写错误多、阅读速度慢等明显的英语学习问题,通过有效地教学指导,使学生攻克在英语学习中的困难。以词汇为例,虽然没有词汇是万万不能的,但只有词汇是不够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应当局限于了解词汇的中英文意思,而应当引导学生做到词不离类、词不离句、词不离文。尤其面对一些好的英文短文、诗歌,教师不应当仅仅对词汇进行讲授,而可以适当从英语语言欣赏角度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量,拓宽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可以让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有趣。当然,还应当同时密切关注高考信息与动态,及时地进行调整和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 “一条龙” 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2004, 33(5): 322-327.
【新高考背景下】推荐阅读: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学习三重糟糕境界11-21
新高考背景下学涯规划课程建设09-15
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初探12-10
对以德治国方略的产生背景之思考11-05
新背景下10-05
用工荒背景下07-26
新课改背景下08-14
新时期背景下08-28
新教改背景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