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朗读

2024-10-27

注重朗读(共10篇)

注重朗读 篇1

朗读作为阅读的外在形式, 语言的物质外壳, 很难进行大面积的测试。在当前尚未扭转的应试教育格局下, 老师往往忽视朗读技巧的指导, 使得不少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一些令人捧腹的现象。有的字、词、句不分, 当断不断, 当连不连;有的面无表情地唱读, 像和尚念经;甚至课文已学过, 还结结巴巴读不成句。试问:这样的阅读会有助于理解文章吗? 恐怕连旁“听”者也要不“清”了。

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入手的, 因为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朗读是运用外部言语进行的。外部言语的特点是张开的、不能忽略的, 它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基本训练方法之一, 是学习语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正确、生动、有感情地朗读会使学生对教材的注意保持稳定, 以利于理解文中的语汇, 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加强对课文的记忆, 从而培养儿童言语表达的流利性, 发展想象力, 增强对文字的鉴赏力与运用能力。良好的朗读是儿童对现有教材已有一定理解的表现, 说明儿童阅读能力已经有了基础。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呢?

正确地读是指用普通话, 发音清楚响亮, 不读错字, 不丢字, 不唱读, 不重复读。流利地读是指不断读, 不读破句。有感情地读是要求重音、停顿恰当, 语调、速度、节奏合适, 表情自然, 感情真切。有感情地朗读能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 增强语感。

一、指导学生朗读应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与想象结合。

富有表现力的朗读, 是在对课文的意义有较深刻的理解, 并掌握语言的逻辑性与语言的表现方式的基础上完成的。因为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 人的意识在人的学习中起支配和调节作用。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涵, 将文字间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身的个体情感体验, 才能主动自觉地朗读。有意识地启发儿童想象, 利用插图或感性经验, 在边读边思中引入“形象环节”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有利于有感情地朗读, 尤其是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比如教学《趵突泉》一文, 指导学生朗读关于大泉的描写:“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 没日没夜地冒, 冒, 冒, 永远那么晶莹, 那么活泼, 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 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 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 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理解词语“没日没夜、永远”体会趵突泉永无止境地涌出的内在力量之伟大。 然后借助插图或录像展现趵突泉的气势, 泉水的晶莹, 以及冬天荡在水藻上又白又轻的热气所形成的如梦如幻的美,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生动的形象;还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 略作深呼吸以集中注意力, 边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边想象这段文字描绘的画面。这时, 老师只要略作点播, 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基本朗读技巧, 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的。

二、教师在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方面起着示范、指导的作用。

首先, 小学儿童模仿能力较强, 分析能力较差。在他们心目中, 教师宛如知识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 (规范的、不规范的) 都是儿童学习、模仿的榜样。小学阶段是儿童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直接担负着提高学 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繁重任务。其次, 教师的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朗读会造成学生已有朗读水平与模仿老师朗诵的欲望间的内部矛盾, 成为学生学习朗诵的内部动力。而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在外部, 而在内部。因此, 教师应坚持学习普通话, 学习朗诵技巧, 发挥自身表率作用, 而不是强硬地向学生提出朗读要求, 如:“读快些”、“不要两字一蹦”等。

教师在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方面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指导上。就学习规律而言,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有了教师的指导和传授, 学生的学习才具有快速而高效的特点。朗读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教师对小学生的朗读指导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激发兴趣, 多鼓励, 少批评。

小学生的学习还带有情绪色彩, 对于感兴趣的事物, 他们才愿意留心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朗读的兴趣。1.可以让学生听一些名家的朗诵, 或配乐朗诵。2.表扬班级中朗诵较好的学生, 以树立榜样。3.对那些朗读水平较差的同学应多鼓励, 少批评, 并私下个别辅导。不应在众同学面前强制其个别读, 以免同学讥笑, 使他产生自卑感, 直到他的朗读能跟上大多数同学为止。

(二) 教给学生适当的朗读技巧, 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小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 也是朗读训练的初步开始。首先要发音准确, 没有正确的发音就没有朗诵, 就像没有砖瓦不能建起高楼大厦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字音的阴阳上去、平翘舌、前鼻音、后鼻音等。 并根据本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有重点地进行训练。其次,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适度的停顿、轻重、缓急。汉语中的标点符号反映了句子间、词语间的停顿关系。 文章中停顿时间长短如下:段>层>句;句话、问号、感叹号>逗号、分号>顿号。但在实际作品中, 朗读有时会因作品的思想感情冲破这种固定格式。教师应根据作品的不同体裁, 表达的不同情感进行不同的指点。

最后, 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应以自由读为主, 尽量减少齐读。在成熟的朗读基础上进行齐读可以造成某种声势, 并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但是由于学生个体对同一文章的理解有一定差异, 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一定差异, 齐读无法照顾这种差异, 因而自由读可以。学生自由读课文时会投入情感边读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齐读时为了达到整齐划一, 儿童会分散对课文的情感投入, 不利于文章的理解, 不利于朗读水平的提高, 因此减少齐读、提倡自由读是指导朗读值得重视的一点。

由于教育问题具有永恒性、复杂性等特点, 朗读教学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之一, 对它的研究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广大教育者、教育研究者应不断实践, 勇于探索, 在这方沃土上辛勤耕耘, 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注重朗读 篇2

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纯情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也是克服当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朗读和背诵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的依赖较小,容易得到保证及满足。我们只要给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一个人完成,无需找伙伴做练习对象。

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它不需要学生专门用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它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课前课后,饭前饭后,甚至于在上下学的路上。

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词汇、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在脑海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还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所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比如有一道填空题,你甚至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具体意义你却能说出该填什么词,这就是你的语感。这样就可以自然地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在口笔头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灵感,有时甚至可以做对模棱两可的答案。

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通过朗读,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续、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能力提高了,英语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朗读 篇3

一、语文课堂就应该书声琅琅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这样精妙绝伦的语段:“‘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情形,其实是让人非常羡慕的,尤其是对先生读书入神的情景的描述,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在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里,能长时间听到朗朗读书声的,已不多见了,这或者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缺失所在。

有人说,现在读到高中甚至大专毕业的学生,语文水平还比不上以前读了几年私塾的。这话说得虽然有些偏激,但是也并非完全没道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和谐的现象呢?这与现在中小学语文课堂缺乏朗朗的读书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做到优质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而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语文朗读指导和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如果教师的朗读能让学生“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阅读教学便成功了一半。

二、教师指导朗读的三个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各个“阶段目标”都写着“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个年级每篇精读课的第一道练习题,也同样提出这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体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地方。就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来说,听和读都是学习的输入,说和写是学习的输出。输出的效果如何,输入的摄取量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加强听与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认真倾听和深入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

(一)跟读模仿,激发兴趣。不难发现,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种各样的朗读始终进行得很好。朗读的花样也层出不穷,如,教师范读、听录音读、跟教师读、全班齐读、小组赛读、指名朗读、自由朗读等。每天,学生在这种“口读耳听,口耳并用”的良好读书氛围当中,提高语文素养。因为书读得朗朗上口,对语文学习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多低年级的学生都能把所学过的课文背诵下来,讨得家长和教师的欢心,也因此换来了高效的学习质量。因为他们的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学校举行文艺表演,教师大多喜欢在二、三年级学生中挑选节目主持人。人的学习,大多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把汉字写好,一般都要经过刻苦临摹练习,习字的“描、摹、临、写”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是非常值得语文朗读教学学习的。如果把习字的过程变为朗读学习的话,那就是“跟(读)、模(仿)、诵(读)、创(新)”。开始进行朗读训练时,要尽可能让学生跟着“录音带”或教师的标准范读去练习,让他们从跟读模仿开始,到逐渐放开,最后达到“将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的效果。

(二)句读停顿,读通读畅。朗读从模仿开始,到“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这需要经过系列的辅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教师不但应该注重标点符号的朗读指导,还应该更加注重以词语或短语为单位的句读停顿的朗读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畅。

注重朗读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篇4

朗读究竟对语文教学有哪些作用?由浅入深可以概括成: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深刻地体味文章所抒发的鲜明独特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的感染能力。想要达到这些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那需要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把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训练。要想成功地上好一节语文课,需要在教师巧妙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有效的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即在具有创新的模式下,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激情,使教师和学生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朗读的习惯,也需要教师提供有利的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文字中的乐趣,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1. 边表演边演说

边表演边演说,既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和教师所喜闻乐见的,让学生或是教师充当课文中角色,分角色把文章中的各个人物,各种语言,以及各种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

2. 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意境。我在教学《鼎湖山听泉》一文时,则在学生朗读或是教师范读时,配以扣人心弦的旋律,衬托出泉声的美,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象。

3. 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泉,语言也是一样,只有把语言文字投入到实践中,在现实情境中使文字长久地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才能形成慢慢积累的能力。国家新课标中指出“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在教学中,不仅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要注重朗读、默读、语感等感知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调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

培根曾说过“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与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要是没有积极性,那么教与学就像两个互不相干的过程,从而会导致学生或教师对课文中的文字内涵不深加追究,漫不经心。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加深语感,从而提高朗读能力,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

1. 教师融情范读,建立文字的美感

教师融情范读,景随字出,便可以唤起文章中美的形象。如叶圣陶先生的《瀑布》,这首诗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其中贯穿着作者由“听到———远看———近看”中所产生的强烈情感。如“啊!望见了瀑布全身”,山路忽然一转,瀑布猛然出现。这表现出了作者的异常惊喜。读的时候,要猛吸一口气,发出惊呼“啊!”但不加重语气,要突出“喜”,再强调“全身”,表现出作者感叹的意图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融情范读中跟随着进入情境,体味着美妙的文字中表现出的美丽事物,增加学生对文章中文字的美感。

2. 进行小组竞赛,提升朗读能力

运用分小组或分角色的竞赛形式,一般情况下,只要一听说竞赛,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个个充满激情。为了给本小组争光,学生在踊跃起来朗读的同时,都比较注意语言的连贯性,或是语言的感情色彩。利用这个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朗读能力,从而在竞争中提升每一个学生以及整班集体的朗读能力。

3. 引导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

自我表现意识既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体现,又可以渲染周围的气氛。比如,教师可以指名朗读,先指出一些比较大方,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进行朗读,在气氛调动起来后,再让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起来朗读,并不时地加以鼓励和肯定。还可以让学生们互相推荐。这样,就可使学生有这一种意识;我的朗读还是可以的,因为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信任。等到下一次,他们就会更积极地参与朗读训练。由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良性循环。要想成功地上好一节语文课,需要在教师巧妙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有效的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即在具有创新的模式下,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 采用多样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篇5

一、朗读指导要有技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多读,有兴趣读,主动读,在读中领悟、发展是最有效的朗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文时要避免朗读的单一性,力求做到读中有变化,读中有趣味,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心声,积极采用不同的朗读指导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求知欲。

首先是先听范读或录音读。因为小学生模仿力较强,范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精彩的范读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地传达出来”。这样的范读语言清晰,委婉悦耳,可以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点燃学生的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给人以美的熏陶,给学生榜样。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战争不仅仅是夺去了父亲一人的生命,一个个家庭的幸福,而是世界的和平,体会到战争的可恶,呼吁和平的情感。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然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想象,说说理解。这样,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还能够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其次,学生自由读文。自由读文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朗读的习惯。在自由的读书氛围下,学生可以用一般教学课文采用的朗读方法,通常是先听范读或录音读。大声朗读,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读后与同学讨论或老师交流。这种朗读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再次,在学习课文时,采用常规课的老师所用方法,如个别读、轻声读、看图读、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看,读中想,读中议,体会所读句、段的语言特色以及所表达的含义或思想感情。

二、朗读训练指导目标合理

朗读作为一种阅读技能,其自身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但作为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又与各种语言学习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而,一般在预设教学目标时,不宜单方面孤立确定朗读训练目标,而应该在先把握好课文朗读训练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再与其他教学要求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制订综合性的教学目标。

如《梅花魂》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这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用一个“情”字贯穿,外祖父的故乡情、爱国心跃然纸上,读后感人至深。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宜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个人读、小组读、读重点句或段等各种富于情感的朗读,去体会一位老华侨渴念故土而又不能亲近故土的无奈和伤感,只能借助梅花寄托对祖国的相思之情。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项目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本文是继前两篇讲读课文之后的一篇阅读课文,教师应围绕本组训练重点项目引导学生自读悟情,把本组讲读课文中重点训练的项目在本文的学习中加以运用,逐步形成阅读能力。

三、重点朗读是重要环节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课文主旨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我是怎样注重朗读教学的 篇6

一、要保证足够的读书时间

我根据年级、教材特点来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 因为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感受其真、其妙、其美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所以, 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 声音响亮, 吐字清楚, 读准字音, 不读破句, 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 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 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表达性地朗读, 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 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还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如在教实验教材《望儿山》一课中的第二自然段时, 我先要求学生仔细读, 再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然后, 反复读母子分别时的对话, 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通过朗读, 同学们都体会到了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的艰难生活。如教第三自然段时, 先让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回来时的心情, 再大声朗读, 读到自己被深深地感动为止。我见时机已成熟, 就找了部分同学根据读书时自己理解的意思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原来明白的意思此时更深刻地领会了, 不明白的地方也豁然开朗了。然后我又让同学们分小组练习朗读, 读后评一评, 推选几位朗读好的同学, 在班上朗读, 看谁读得最有感情最能打动人。通过评议, 强化了朗读的激励功能。

二、朗读要与激发想象有机结合

有效的朗读训练, 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 你到处感觉他的存在, 但却看不见他本人, 你读到他的语言, 却听不到他的声音, 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 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 因此,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 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文章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 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 动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在上《观潮》一课时,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教学中, 我运用了电教手段, 播放录像、展示课件等激发想象, 增强了学生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认识, 通过“白浪翻滚”联想到“白色城墙”, 由“浪潮”联想到“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 由“声音”联想到“山崩地裂”等惊人气势。然后对整段文字进行反复有感情的朗读, 使学生置身其中, 让学生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 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要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读训练, 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单调的阅读方法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 要适当地创设情境, 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进些相应的背景音乐, 或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在教学《长城》一课时,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我跟学生说:“我国的长城雄伟壮观, 工程艰巨浩大, 是有名的古建筑, 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 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 为外宾介绍呀?”学生们听了一下子情绪高涨, 都跃跃欲试, 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 首先得把课文读熟, 并且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这样在介绍时, 你才能生动精彩, 让人们赞叹不已。”就这样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声有色地朗读起来。

四、朗读的形式应多样, 要合理运用

注重朗读 篇7

一、创设情境,激情朗读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活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情境的渲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朗读的激情。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许多课文都是如诗如画,情境交融的妙文佳作。写得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文章,在导入新课时,着重以情导入。教学时充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教师语言特长,创设鲜明生动具体形象的情境,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激发学生朗读情感之弦。例如教学《二泉映月》一课,先播放了优美动人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让学生了解这首名曲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而且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然后又富有感情地介绍创作人阿炳的情况:四岁时失去母亲,长大后又失去父亲,二十一岁患眼疾,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通过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一个双目失明、命运坎坷的人能创造出如此动人的名曲?在学生亢奋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从书中去寻找答案,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又能萌发出学生朗读的激情。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做出正确的引领作用。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使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三、引导朗读,激发情感

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在感悟中产生情感,陶冶心灵,促进思维的发展,达到知情结合,情理交融的教学境界。例如:在教学《爱如茉莉》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亲之间的关爱之情,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一处处细节的描写。在教学“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这部分细节时,首先我引导学生认真读这一段话,抓住重点词“恬静的微笑”和“紧握着”来体会。接着又引导学生观察书上这幅感人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然后让学生们先分组试读,再大声朗读,最后让让学生配乐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领悟父母亲之间的关爱之情。

当我问学生:“你的父母亲之间有哪些像这样平淡无奇的真情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妈妈有时加班回来晚了,她怕黑,爸爸就骑摩托车去厂里接她”;有的说:“爸爸有时候睡到夜里腰疼,妈妈就起来帮他按摩”……从学生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爱如茉莉”的真情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四、感情朗读,体验情境

小学语文课本中要求学生试着做到:把心放到文章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面窄,所以不可能一下子唤起那么多的包含文字中的生活场景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时老师就要带领学生们去读,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先在教室四周挂上图片,列举讲述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倍受欺凌,任人宰割的惨痛历史以及帝国主义争夺铁路修筑权的目的,再学习詹天佑为维护祖国尊严,勇挑重任,并以富有创造性的智慧和才干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为祖国争光。再通过学生真情实感地朗读,詹天佑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就渐渐地鲜活起来,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坚定为祖国美好明天而努力读书的决心,水到渠成达到教学目的。由此看出,通过反复朗读、动情地朗读,表现出来的人物也就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心、用情去读,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文中人物也会让学生长久记忆。

五、个性朗读 ,形式多样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朗读永远有兴趣,在平时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童话可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散文可采用配乐朗读的方式创设情境;对话多的文章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练口才;介绍事物的文章,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理解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交融的氛围,让学生朗读时全心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同时通过领读、范读、赛读、演读、自由读等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

英语教学要注重朗读和背诵 篇8

一、朗读和背诵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 朗读和背诵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怎样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对于学生说学好英语必须先动口模仿。朗读所学的单词、句型、优秀的短文, 无疑都是模仿的一种好方式。每个周末我都把回家听课文录音磁带作为一项家庭作业来布置, 星期一回校我来检查他们听的作业, 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尽量去模仿其中的语音和语调。初中生好胜心比较强, 可把在朗读中那些胆大的、语音准确的学生树为小老师, 让其领读。然后发动全班同学向其发起挑战, 争当领读者。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表现的欲望, 并且希望得到同学、老师或家长的肯定。每星期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通过小组合作表演英语故事, 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朗读奖。

2. 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始终贯穿朗读与背诵教学。学生把所学的词汇、长短句子及整编文章通过朗读和背诵牢牢地储存在脑海里。遇到听觉训练时, 能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更好地提高听英语的效率。一篇好的英语作文涉及许多方面, 例如能写出完整的句子, 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标点符号, 语言表达方式正确, 全文贯通流畅……“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通过长期的课文背诵学生在大脑中储存了大量的核心词汇和经典佳句, 在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3. 能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英语学习和语文学习一样, 好的段落需要我们背诵。这些东西只有在我们的大脑里储存下来, 我们在说话写作时, 才能熟练恰当地运用。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学生记忆背诵能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 并逐渐形成英语思维习惯。背诵须在熟读的基础上完成。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 读的次数越多, 对材料的理解就越深。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1. 培养学生晨读习惯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 缺少说英语的环境, 为了让学生开口说英语, 增加学习英语的氛围, 我努力抓好每天的晨读课, 使学生能大声的朗读。每天晨读课, 先让学生跟着录音机来模仿今天所学的单词、课文, 尽量让学生来模仿其中的语音和语调, 在模仿中让学生感觉到英语的魅力。

2. 在课内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增加学生朗读的情趣, 在教单词和本课的重点句型时, 为了不使学生在反复操练中感到枯糙, 我经常把单词和句型改成chant。如七年级《Go for it》下Unit6It’s raining!在教weather时, 我编一首chant:How’s the weather?It’s raining raining.How’s the weathe?It’s windy, windy.How’s the weather?It’s cloudy, cloudy.How’s the weather?It’s sunny, sunny.How’s the weather?It’s snowing, snowing.在朗朗上口的朗读中学生就掌握了气候的单词和How’s the weather?的句型。许多学困生在不知不觉的朗读中就掌握了本节需掌握的知识, 增加了学英语的兴趣。

3. 通过比赛锻炼学生朗读能力

为了巩固学生朗读的兴趣, 每两个星期我都举行一次朗读比赛, 题材选自课内的话题或学生们自己喜欢的童话、寓言、诗歌。由学生自己当评委, 通过对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舞台表现打分, 评选出最佳语音奖、最佳语调奖、最佳表演奖。在朗读中发现自己的才艺, 在不断的朗读中发现自己并不是一只学习中的丑小鸭, 在朗读中增加学英语的兴趣, 还增加了对于生活、学习的热爱, 对他们人文品格的培养也大有好处。

4. 分层要求取得成效

开始的阶段要求全体学生到我这里背诵, 我可以随时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调。后来我便指定二十个英语背诵优异的学生为组长, 组长在我这里背诵, 每个组长负责两个学生。再后来学生的英语背诵出现分化情况, 我就开始采取分层要求。重新指定二十个英语背诵能力和习惯较差一点的学生 (B层学生) 为组长, 组长在我这里背诵, 每个组长负责一个学生 (A层学生) , C层学生在A层学生那里背诵, 并要求A层学生做好C层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工作。期末时我评出一对一优秀派对。到了八、九年级, 学生的英语背诵出现进一步分化情况, 再次指定二十个英语背诵能力和习惯较差一点的学生为组长, 形式和方法同样, 只是要降低C层学生的要求, 每个话题中的对话和短文不要求全部背诵,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可以背一篇或两篇。另外我们对不同学生背诵的语速也有要求, A层学生语速要求要稍快一点、B层学生要求用一般语速、C层学生语速可以稍慢一点。

小学语文教学更应注重朗读 篇9

一.朗读可晓文中之意。古人对读书的重要性早有深刻的识,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就强调了读书在理解文意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说明读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对文章逐步理解的过程。只有多读, 才能读得准确, 读得流利, 读得明白。小学语文课文大都浅显易懂, 学生自己基本能读懂大体意思, 因此, 教师只要对难理解的地方稍加点拨, 学生就能领会, 无须再一句一句地去讲解。以读代讲, 将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去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悟, 就会克服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 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 效率。例 如有的老 师在教《手》 一文时, 板书课题后这样引导学生:“手, 我们都熟悉, 但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手?这是双什么样的? 是怎样长成的这双手?请同学们朗读这篇课文, 注意我提出的问题。”琅琅书声过后, 老师便提问学生说出课文的大概内容。仅此一遍, 学生就基本能回答老师所提的简单问题, 于是老师又提出更进一层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朗读。读后多数同学不仅能明白说出手的特点, 而且能理解体现特点的句子。这说明学生完全可以靠读来自己理解课文内容。

二.朗读可感其文中之情。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时应注重利用课文形象创设生动情境, 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朗读体味的机会。一般可按以下几步进行训练:一是在初读课文时, 指导学生自由轻声读;二是在理解课文时, 让学生默读、齐读、自由读;三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四是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课文中的思想情感;五是让学生背诵词句优美的篇章和精彩的段落。特别在教学情感浓厚的课文时, 教师可用诵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使学生如同亲临其境, 让学生的感情, 作者的感情与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 以求达到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分角色诵读也是体会人物感情, 提高情感感受力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有多个人物的课文时可以随机使用。分角色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 读出语气, 挖掘出文中情, 让学生互相感受, 加深理解。

三.朗读可知作文之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都是强调读对写作的作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时, 不是语言贫乏, 枯燥苍白, 就是言不由衷, 辞不达意。究其原因, 除少数学生是因为认识水平较低、表达不明外, 大部分学生是因为腹中无货, 平日缺乏语言积累。这种现象已成为制约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瓶颈。朗读训练尤其是背诵, 是丰富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最佳方法。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 在会读、读熟、读懂的基础上, 进一步朗读和背诵, 就能够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语言, 进而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因此, 教师应抓住儿童时代的宝贵时光, 指导学生多背诵一些优秀作品。小学语文课本入选的课文, 不少是中外名家佳作。这些课文在语言运用和写作方法上都是值得学习的范例。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读, 读的多了, 慢慢地思想内容有了, 篇章结构也有了, 语感文采也有了, 字、词、句、语法、修辞一古脑儿就全都有了。当然,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一个由感至悟的过程, 也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不可能快速见效。如学习《燕子》这类的课文, 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读, 逐步体会作者叙述了燕子的哪些特点,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等等。这样, 以后遇到描写动物外形的作文, 学生很容易从模仿入手, 写出基本合格的文章。

初中英语教学要注重朗读与背诵 篇10

关键词:英语教学;朗读;背诵

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对朗读和背诵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呢?

一、明确朗读和背诵实施的有利条件

1.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的依赖较小,容易得到保证及满足,我们只要给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一个人完成。

2.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它不需要学生专门用集中的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它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

3.朗读和背诵实施的难度也不大。只要量合适,学生用一定的时间,注意一下节奏,朗读就没什么问题;对于背诵,根据对象适量调整,大多也能完成。

二、明确朗读与背诵的作用与效果

1.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語;可以扩大视野和拓宽知识面;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

2.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比如,一些填空题,你甚至不知道句子的具体意义,你却能说出应该填什么词,这就是你的语感。

3.通过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通过朗读,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

4.通过朗读和背诵,也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成绩的助推器。朗读和背诵能够培养学生的听力素养和写作能力。

三、明确朗读与背诵的操作方法

在学生刚进入初一时,教师一定要督促学生正确发音。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方法后才能将单词、句子读准确,那么学生的自信心才能逐渐提高。

1.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抽查学生朗读和背诵。课堂上抽查学生朗读和背诵时要讲技巧,要根据难易程度分别抽查不同的学生,一般来说,任务难一点儿就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做示范,让成绩最差的学生完成最简单的任务。特别注意,教师在让学生完成任务时一定不要吝啬对学生的美言,表扬会让学生有信心,用更大的声音来朗读和背诵。

2.采用晋级的方式鼓励学生朗读和背诵。在英语入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我在实际操作中就告诉学生背诵一篇课文得一分,每背诵十篇就晋一级。每个月评比一次,在评比中背诵任务完成得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并在平时成绩积分中加分。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方式,为了晋级就挤时间背诵课文、句子、对话。

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推动朗读与背诵。按照学生的基础与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员在组长处背,组长到科代表处背,教师督促科代表抽查各组,然后定时进行小组评比与奖励。

4.教师要精选。随着内容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教师一定要有所筛选,哪些朗读熟就行了,哪些一定要背诵,对经典范文、短语一定要定时巩固。

初一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教学,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有些初二、初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英语,与在初一没有打好朗读和背诵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导致语感不佳,逐渐对英语望而却步。现在的初二、初三的学生,很多学生都有学好英语的愿望,实际上教师还是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一旦学生从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后,还是能够培养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的。

虽然在高考中已开始了英语改革之风,但这并不能说明英语学科不重要,这只是时代变化所需。作为中学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英语朗读与背诵新的内涵和活力。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

上一篇: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下一篇:追求教育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