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注重积累

2024-05-27

学习要注重积累(精选6篇)

学习要注重积累 篇1

一、观察和体验

(一) 观察, 积累生活

1. 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注重培养观察的能力。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 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 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 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 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参观工厂, 访问农家;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 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 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 爸爸又买了什么新电器, 妈妈又添了什么新衣服, 家里人的言谈举止。学生观察前, 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 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 不能单用眼睛, 要耳、口、手、脑并用, 还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 学习有顺序地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 就让他们去描写, 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 仔细的观察事物, 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 写作时才有话可写, 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 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 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 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 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 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 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 就比较容易了。这时, 教师应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 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 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 体验, 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

小学生作文要求内容具体, 情感真实。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但是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 这就要求作者有读者意识。语言必须流畅, 言之有序, 有感染力。因此, 我们必须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所谓积累技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 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 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 篇章结构的技巧, 选材立意的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 进行片断训练, 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练习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 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 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 立意的目的。在进行片断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技巧的训练, 鼓励学生写童话式、畅想式、科幻式作文, 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水平。

二、广泛阅读, 积累语言

“夫人之立言, 因字而生句, 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 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

1.任务性积累。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 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 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 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 要求他们熟读成诵, 并学习运用。

2.趣味性积累。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 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 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3.自主性积累。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 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 从生活中去领悟, 去积累, 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 做实验, 咨询别人, 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 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 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 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 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因此, 我们应该在作文指导中树立大语文观, 带领学生走向自然, 走向社会, 观察和体验生活, 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同时, 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多读书、读好书, 获取间接经验, 积累语言。

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在作文指导中带领学生走向自然, 走向社会, 观察和体验生活, 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同时, 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多读书、读好书, 获取间接经验, 积累语言。

关键词:积累生活,积累语言,作文教学

学习要注重积累 篇2

高考考前作文指导要注重积累储备素材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对于语文来说,阅读文与写作是复习的两大重点,也是两大难点。阅读文重视整体感知,审题要有技巧性,答题要规范。故在阅读文训练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方法能力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读题能力和答题技巧。复习时可运用多篇比较阅读的方法,从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方面着手比较阅读,以此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

写作训练可采取“三线并行”的方式进行:一是储备素材,提倡拿来主义和创新运用,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将阅读积累化为己用,如何活用材料,以充实学生的材料储备,为中高考作文蓄能。二是专题辅导,就拟题、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结构布局等方面,一周一专题,选择优秀的题目及经典例文对学生进行辅导,开拓思路,加强学生写作训练。三是题型训练,就中高考作文的经典题型进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与训练。更多中高考快速提分辅导请咨询博大教育。

小学生作文教学要注重素材的积累 篇3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42-01

一直以来,作文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写作能力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制约学生写作的一个最大的瓶颈就是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词语匮乏等,究其原因是作文素材积累不够,无料可写,无话可说。因此,加强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见,没有丰富素材源泉的作文,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笔者认为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必须首先指导他们大量积累素材,让学生“腹中有物、心中有法、情有所感”,而后下笔撰作。

一、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积累写作素材

提起写日记,小学生都会兴奋地说“我会写日记”,“我天天写日记呢”,或者“我养成了一个写日记的好习惯”等等,也就是说小学生对“写日记”并不陌生。其实,会写日记并不意味着学生都坚持写日记,小学生只有坚持写日记,才能够积累大量写作内容,久而久之,写作素材也会增多。实际上,积累写作素材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坚持写日记,它能记录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例如,在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像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其具体表现形式有伙伴与伙伴之间的嬉笑玩耍;在自己的家里,小学生也可以通过生活、家务、看望亲朋好等不同形式获得现实生活体验。另外,小学生们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的事情,甚至在学校与回家的路上也会见到各种各样的事件,如农民的耕种;偶尔会遇到天阴十雨而感受不到温暖的阳光等等,此类的东西都可以写进日记里,这些都是小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

二、引导学生从日常交际中积累作文素材

小学生除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外,还有很多时间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听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写好作文所必备的基本功,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谈话可以包括同学、朋友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的谈心,还包括在街谈巷议中的议论、故事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谈话,挖掘谈话中隐含的深层次的东西,成为可利用的素材。如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开头“今天,我听说三年级班一个学生家里很困难,他们全班同学都给他捐了钱呢!……”由此引发出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的主题,很有说服力。而这些无不是从交往见闻中得来,经过积累,提炼而成为他们写作的极好材料。因此,在交往见闻中注意锻炼自己,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将为我们的作文获得宝贵的素材。

三、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积累素材

在做好课堂素材积累之余,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做好素材的积累,通过一些课外活动来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描绘技巧。课外活动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的运用,还可以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体会更多的学习机会。例如通过学校或者班级举办的一个运动会,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素材的积累:学生既可以写运动会的概况,也可以写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还可以写比赛项目中的一些案例,也可以写这些案例中的某一个场景、某一个人物等等,同时也可以发表一些自己对某些案例的一些看法,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写通过运动会自己学会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等等。这些都是课外活动的素材,只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就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素材积累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某个问题在班上举办一次辩论会,让大家根据学习的知识以及自己知道的道理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交锋,让他们的认知、见解得以最好的表达,同时在辩论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能够很好的得以锻炼,同时对于事物的看法、态度也会更加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素材积累也能够很好的实现。

四、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帮助。学生要更好的表情达意,就必须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要想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仅靠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曾说:“科内教材有定量,虽足使儿童感兴趣,尚不能厌足,唯有取兴味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因而必须让学生高度重视课外阅读。只有“胸藏万汇凭吞吐”,才能“笔力千钧任歙张”。我们首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格林童话》、《鲁滨逊漂流记》等,让他们快活地邀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的语言中找到乐趣。此外,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如《西游记》、《魔豆传奇》等,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

在加强学生阅读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摘文中的经典语句、典型事例、名言妙语等,更为重要的是品味文中的人文精神与情感,实践证明:教材是学生语文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学生知识领域的扩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学更有成效。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此多地获取写作素材的角度与方向,可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让学生大脑这个“仓库”里有充足的“米”,有各种各样的“米”,就会彻底避免学生作文出现千篇一律寡淡无味的状况。留心世界内外,便会材源滚滚。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有心人,文章就会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冯成江.勤阅读 善思考 搞好写作素材的积累《河北教育》2004(07).

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 篇4

一、关于高中生语文知识积累的内容

在开学之初, 老师应向学生提出语文知识积累的内容, 记在自己的笔记上, 归纳起来, 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每周摘抄十个诗词名句, 或名言警句。诸如“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之类。这个工作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高考考查诗词名句的默写, 二是掌握了诗词名句、名言警句, 对写作文有好处, 学生写议论文可以引用它们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 每周给学生提供十个对联的上句, 让他们对出下句。上句可由老师提供, 也可以让语文科代表提供。这一工作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给上句对下句是我们老祖宗汉语启蒙教学的一种传统方式, 古人小时候, 就练习对对子, 它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只要长期坚持下来, 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肯定大有帮助。同时, 这个工作, 也针对了高考的一个题型, 那就是语言运用题, 前几年全国高考语文, 一连几年采用这种对下句的题型。因此, 做好这个工作, 是个一举两得的事情。

(三) 每周让学生摘抄两三个优美语段。一般说来, 学校每周都给学生安排一节阅读课, 让学生到阅览室自由阅读。老师必须把这个时间利用好。让学生在阅读时, 遇到精彩的语段或语句随时抄写在积累本上。这些语段或语句, 是具有美感的形象化语言, 或者是具有陌生化的诗化语言, 比如读到《怀屈原》一文时, 可以摘抄前两段:“荆棘藤蔓, 怎容得兰芷, 喷芳吐艳;燕雀乌鹊, 怎容得鲲鹏, 一飞冲天;驽马蹇驴, 怎容得骐骥, 飞度关山。纵然是君王昏庸, 朝纲混乱。凤巢鸣鸱枭, 龙池戏虾鳝。凤凰锁蓬蒿, 蛟龙困沙滩。而你却牵念君王, 丹心赤胆。”这种优美语段, 每周摘抄的字数不能少于400字。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宝库。

(四) 每周摘抄一个哲理故事。这个工作可以让语文科代表搜集出来, 抄在黑板上, 或者老师从网络上查找出来, 用多媒体投影, 让学生抄在本子上。为了提高学生穿透故事哲理意义的能力, 可以只提供哲理故事, 让学生通过思考, 自己写出其蕴含的哲理, 最后老师再提供答案。比如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和尚携小和尚化缘, 遇一条河。有女子要过河, 老和尚背她过去, 放下继续赶路。小和尚很不自在, 说:“师父, 你背女人, 犯戒了!”老和尚叹道:“我已放下, 你还没放下?”小和尚放不下, 弄得自己悒悒不乐, 烦恼不已, 在老和尚启迪下, 想必能放下思想的包袱, 抛却心头的烦恼。这正如一句禅语所说:“你什么时候放下了, 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了。”这个故事蕴含的哲理是:人生在世, 应该放下精神上或思想上的包袱, 才能轻装上阵, 心情快乐, 取得成功。

这一工作主要针对材料作文的写作。近几年来, 高考作文写材料型命题作文已成为趋势。材料作文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那就是提炼出一个符合原材料的观点, 提炼观点的能力除了利用作文课进行专题训练以外, 还可以利用这一工作来予以加强。久而久之, 学生对原材料提炼观点的审题能力, 会逐渐提高。

(五) 每周让学生写两篇读写笔记。题目可以由学生自己定, 或者由老师提供。字数不能少于500字。做这个工作, 老师不能放任自流, 完全交给学生。否则, 懒惰的学生, 就会抄别人的文章来搪塞。老师可以根据所学课文, 适时地给学生提供题目。比如学习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 可以给学生拟一个《假如给我三天听力》的题目, 或者《假如给我三天生命》的题目。当然也可以根据季节或节日, 给学生提供课外题目。比如到了端午节,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怀念屈原》的题目。

二、关于高中生语文知识积累的督促检查

向学生提出了积累知识的内容和任务以后, 老师并不能一劳永逸, 而应该对学生的积累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每周必须把学生写的笔记收缴一次, 要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检查。特别是学生自己写的两篇笔记, 一定要批改, 像批改作文一样。还要利用语文课, 对学生积累情况进行总结。每次要表扬写得多的, 写得好的, 不提名批评写得少的, 写得差的。也可以阅读学生中好的佳作, 以便于别的学生学习。

学习语文要重视积累 篇5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教学 语言积累

上学期我校一次语文检测,其中现代文阅读有这样一道题“请写出两个关于狼的成语”,学生的答案真是五花入门,有答“与狼共舞”的,有答“七匹狼”的;还有答“我是北方的一匹狼“的;弄得我们阅卷老师啼笑皆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初中生的答问和作文反馈的情况来看,语汇贫乏、语言过于浅显、语不达意的现象相当普遍,令人堪忧。因此,语文教学有必要重视语言积累。

一、积累词汇

我们要在听讲、阅读时了解别人的思想,要在说话、写作时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掌握丰富的词汇。教师在教学生读课文时,对课文出现的常用词语的掌握要达到“四会”、即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这“四会”的落脚点在于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著名特级老师宁鸿彬在《白杨礼赞》一文的教学过程中 ,安排学生用“无边无垠”作口头造句。其要求是:请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运用“无边无垠”作口头造句,把该词语用于可能想到的各种事物,而造句的内容不得重复。根据老师的要求学生相继发言如下:我渴望见到黄土高原那边无边无垠的麦浪。红军在边无无垠在草地上艰难地行进、无边无垠的宇宙,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它的全部奥秘。...........这种多向思维的训练的方法、值得我们在词语教学中借见。

二、积累名言、警句

在交谈、写作中,一句精当的名言、警句,往往使谈吐生色,文笔增辉。或画龙占睛,一变速器 的;;或者言简意赅,阐述深刻;;或妙语连珠,意趣横生。老师要求学生准备一本《名人名言录》,在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可按“修养篇”“立志篇”“勤学篇”等分别类汇编古诗词名句和名人名言,如学习《论语十则》后,适当地进行拓展阅读。长期积累即能构建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一量运用起来就会信手卑鄙无耻来,又会陶冶性情,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人生奠基。

三、积累成语、典故

(一)从溯源中积累成语。我国的成语大多出自古代典籍,弄清它们的源头及含义,在口语交际和局面表达中,才不到于张冠李戴。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农村实践生成语积累缺少的现状,坚持每天给学生讲解一个成语故事,名日天天成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二)从课文中积累成语。入选初中教材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里面有大量常用的成语。老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这一宝贵的语言资源,并适当的拓展延伸,日积月累,学生成语积累量会相当可观,如在学习了《论语》《孟子》《庄子》等诸子百家的散文节选后,教师与学生一起精心接待十多条出自这些经典上的常用成语,以扩大他们的成语积累量,如学了《庄子》二则后,老师让学生上网查资料悼念,将庄子的寓言整理成故事,如“螳臂当车”“东施效颦”“疱要解牛”“朝三暮四”等成语,每一条成语的背后都蕴涵着一个生动的故事,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师生点评,形成良性互动,这样,学生学得主动,学有所得。

(三)在运用中积累成语,学习语言,贵在感情和运用,学习成语也不例外。学习成语,我们认为要做的“五会:即会读、会写、会释义、会辨析、会运用。学成语,首先要正音,正确书写,尤其对那些容易读错、写错的成语应格外留意。准确无误地解释常用的成语,切忌望文生义,老师还要同学生一道辨析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成语,昼做到不误解,让学生在课堂和书面作业中用成语造句,学会正确使用成语。再逐渐尝试用一组成语写短文,鼓励学生参与“成语接龙”“成语猜迷”等有益心智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针对电视荧屏广告词中滥用成语现象,让学生为这些成语“会诊”挑刺纠错,还原其本来面目,增强维护祖国评议文字纯洁性的意识,在生活中学习成语,拓宽成语学习的渠道。

四、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初中语文要注重研究性学习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注重研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89-01

拓展语文教学的课堂空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专题研究性学习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语文教学思想。它打通了学科,打通了课内外,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有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提高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10个专题,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和《我心中的语文》。这是课程改革精神在教材编排中的具体体现。从选材上看,这10个专题范围非常广,和自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教师与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不让学生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成为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一、专题学习的凝聚性

一个专题就是一个聚焦点。“专题”的凝聚性是建立在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逻辑分类基础上的。比如专题《荷》,它可以把古今中外所有描写荷花的诗、词、散文、小说、绘画作品、摄影作品、影视作品等等都囊括进来。这里“荷”是个聚焦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引导的时候能很好的做到放得开,收得拢。在这个专题的学习中也可以适当的收集一些关于其他花卉的知识进行比较,更好地了解荷的属性。但决不可以随意发挥,必须要以“荷”为聚焦点。这样就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专题学习的开放性

1、专题学习形式的开放性

一般的语文学习都是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专题的学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确定了自己探究的小专题后可以到社会上作调查,可以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观看各种音像资料,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等等,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例如在学习《狼》专题前,可以上网观看狼的影片,了解一些关于狼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和学生多交流讨论,这肯定会让学生有新的发现。

2、专题学习空间的开放性

学习的空间不再拘泥于课堂和校园,可以走出校门,延伸到整个社会和自然界,将学习与社会考察、公益活动、社会生活等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专题《广告多棱镜》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好的广告语进行欣赏。尝试给身边的某一件物品写一段广告语,也可以让学生为某一公益活动写个广告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师生关系的开放性

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既可以是传道者的角色,也可以是学习者的角色,学生可以收集到老师不了解的知识,师生之间可以建立一种相互平等、民主尊重的和谐关系。

三、专题学习的探究性

在专题学习之前,教师就该告诉学生,“专题”中的内容是别人研究的结果,但只能是较好的,而不是最好的,还有待我们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探究本就是无止境的。学生要改变以前的依赖老师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专题”学习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其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与能力形成的过程。

四、专题学习的综合性

语文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它综合了政治、历史、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方面的知识,其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专题”的设计是跨学科的,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天地,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将冲破语文学科知识,衍射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如《狼》专题的内容就综合了文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学生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可以了解一些关于狼的文学作品,也能了解一些关于狼这种动物的特性。以《荷》的专题为例,可以将文学(写荷咏荷)、生物学(荷的生物属性)、地理学(荷的生长环境)、药物学(荷的药用价值)、经济学(荷的经济价值)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囊括进来,师生共同探究。

五、专题学习的实践性

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做中学”,不能整天把学生禁锢在学校和书本上,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眼,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专题学习正是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一种方式。它要求学生围绕专题在生活中自主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学生也能在这些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的体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在《狼》的专题学习中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狼的文章,参观有关狼的图片,写观察日记等实践活动了解有关狼的知识,并通过互相的讨论研究,形成对狼的独立的认识。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上一篇:学校整体改革下一篇:经济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