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共11篇)
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篇1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属于中医“胆瘅”[1]范畴, 本人认为本病主要是胆邪上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 宜用苦辛通降之法。因此笔者自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在临床上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6例, 同时与单用西药吗丁琳、硫糖铝、庆大霉素治疗48例作对照, 结果半夏泻心汤组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组患者均为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我院门诊病人。10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 对照组48例。治疗组中男38例、女18例, 对照组中32例、女16例。2组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59岁, 平均年龄43.5岁, 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6年。本组患者中做胃次全切除术4例、胆囊切除术6例、大便检查出有虫卵5例、B超检查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36例、胃镜检查合并有食道炎30例、胃溃病2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炎1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4例。本组病例肝功能检查均正常。诊断依据:本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 常有明显而持续或频发性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胆汁性呕吐、口苦嘈杂、渴不欲饮、大便不实、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滑, 所有病例经纤维胃镜检查, 胃粘膜弥漫水肿, 并有明显胆汁返流。病理活检证实为慢性胃炎。
1.2 治疗方法
(1) 治疗组: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法半夏、积实、蒲公英各15g, 黄氏、干姜、党参、生大黄各5g, 黄连3g、砂仁5g (后下) , 炙甘草6g。并根据中医辩证分型, 随证加减暖气、呃逆频作者加旋覆花 (包) 15g, 赭石 (先煎) 30g, 胃脘痛较重者加延胡索、川栋子各15g, 食滞者加麦芽30g、鸡内金10g, 舌红少苔或无苔, 脉细数者去党参、干姜、加石解、北沙参、麦冬各10g, 胃次全切除术后或胆囊切除术后有气虚者加黄氏30g、党参15g、白术12g, 每天1剂, 水煎2次 (约500mL) , 分早晚餐前30min服用, 4周后改为隔天1剂, 8周为1个疗程。 (2) 对照组:吗丁啉5mg, 每天3次;硫糖铝1mg, 每天3次;庆大霉素片8万U, 每天3次, 于餐前20min服用, 8周为1个疗程。
2 结果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 胃镜检查未见胆汁返流, 粘膜炎症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自觉症状减轻, 胃镜检查胆汁返流减少, 粘膜炎症减轻。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胃镜检查胆汁返流改善或加重, 粘膜病变无变化。治疗结果见表1。
2 组总有效率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P<0.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病案举例
金某某, 女, 4岁, 2001年4月7日初诊。患者胃部闷痛, 呕吐苦水, 反复发作3年。曾于2000年5月19日纤维胃镜检查提示:胃粘膜炎症, 空腹胃液有胆汁存在。诊断为胆汁返流性胃炎。刻在症见形体消瘦, 面色苍黄、颧红, 上腹部疼痛灼热, 进食后加剧, 时有恶心呕吐, 吐苦水少许, 即觉咽喉热辣、心烦少寐、便秘、舌苔黄腻、根部厚浊、脉略弦。证属胆胃郁热、胃失和降, 当治以苦辛通降, 和胃降逆, 兼佐平肝。处方:法半夏、太子参、代赭石各15g、黄连3g、干姜5g、柴胡、桔梗各12g、黄茂、木蝴蝶、香附各10g, 并随症加味, 痛甚加川栋子、延胡索, 便秘加大黄、积实, 气滞加百合、乌药, 胁痛加百合, 麦芽。诸症悉除, 2003年2月10日胃镜复查, 胃粘膜炎症 (轻度) , 胃液无胆汁。后以柴芍六君子汤加木蝴蝶、砂仁常服善后, 随诊2年未复发。
4 讨论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中由半夏、黄氏、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中药组成[2]。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 为全方之君药, 黄氏、黄连苦寒汇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 共达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
应用中方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要结合临床病人具体情况, 临床进行辨证分型施治[3], 本病临病可分为热淫肝胆、肝胃不和胃阴不足, 脾胃蕴热等型, 临床治疗时在本方基础上进行辩证分型, 随证加减, 并且要根据病人体型情况, 灵活掌握运用, 方可获更佳疗效。同时要嘱病人平时注意饮食卫生, 饮食调节, 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戒烟酒等方能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林三仁, 许国铭, 胡品津, 等.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 2007 (4) .
[2]苏慧芬.半夏泻心汤加味煎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脾虚胃热证的临床研究[D].陕西中医学院, 2006.
[3]王薇, 付亮, 高欣, 等.胆汁反流与食管下端括约肌组织中一氧化氮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关系[J].中国综合临床, 2005 (2) .
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篇2
2、低脂饮食。可以说采用低脂肪饮食是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疗的关键,如果食物中脂肪含量过高的话将会严重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并且还会导致食道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因而促使胃食管反流给患者造成各种不适症状。
3、烹饪方式。平时烹饪炒菜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肥肉、奶油及烹调油,这类油脂中通常含有大量的脂肪。最好是采用煮、炖、氽、烩、蒸的烹饪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对脂肪的摄入量,从而缓解各种不适症状。
4、多吃蛋白质的食物。同时还应该注意多吃些富含有蛋白质的食物,这类食物可以刺激胃酸以及胃泌素的分泌,而胃泌素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增加,从而有效的抑制胃食管反流。
5、清淡饮食。日常饮食还应该尽量的以清淡为主,还要注意食物以细软为主。同时还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能够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的食物,比如像浓茶、咖啡、可可、巧克力、鲜柠檬汁等,这类食物以及饮品都会刺激胃黏膜,从而引起各种不适症状。
6、忌酒戒烟。因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反流,吸烟还能减少食管黏膜血流量,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机体抵抗力,使炎症难以恢复。
胆汁反流性胃炎如何治疗 篇3
我最近时常感到上腹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患了胆汁反流性胃炎。请问,此病如何治疗?
辽宁 王平
王平读者: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混有胆汁的肠液通过幽门,反流至胃,致使胃粘膜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病人可表现为中上腹持续性烧灼样疼痛或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胃排空障碍,呕吐多在晚间或半夜时发生。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贫血、黑便、呕血、体重减轻等症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有以下措施:
1.口服胃动力药此类药物能抑制胆汁反流入胃,以防胃粘膜受到损害。常用药:①吗丁啉(多潘力酮):它能增强胃肠蠕动,使食物顺利从胃进入小肠,抑制胆汁反流。②普瑞博思(西沙必利):其作用与吗丁啉相同,但药效要强3~4倍。③胃复安(灭吐灵):此药有强大的镇吐作用。
2.口服胃粘膜保护剂常用的胃粘膜保护剂:①硫糖铝:能与胃粘膜的粘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②胃膜素:能在胃内形成膜状物覆盖胃粘膜,以减轻胆汁和胃酸对胃粘膜的刺激。③思密达:可加强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并可促进胃粘膜再生。④生胃酮:能促使胃粘膜分泌粘液,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⑤吉福士凝胶:有保护胃粘膜、促进炎症愈合的作用。
3.饮食疗法饮食要清淡,不吃油腻食物,避免饮烈酒、浓咖啡,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病情。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
4.去除某些加重病情的因素如戒烟、避免情绪紧张和不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常用的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和保泰松等。
5.手术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失败且症状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门诊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其中胆囊切除术后4例,年龄20~64岁,中位年龄46岁,平均病程4.6个月;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其中胆囊切除术后3例,年龄19~68岁,中位年龄43岁,平均病程4.2个月。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痛,烧灼样痛,尤以进食后为甚,食欲减退,咽干口苦,泛酸嗳气,伴恶心呕吐淡黄色胆汁。其中胃窦糜烂12例,胃溃疡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临床分类和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铝碳酸镁1.0g,3次/d,饭后1h服,莫沙必利5mg,3次/d,饭后1h服;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d,饭后1h服,莫沙必利3次/d,饭后1h服,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腹胀、腹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的变化。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进行门诊随访12个月,并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长期疗效。
1.3 疗效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后腹胀、腹痛、恶心及呕吐胆汁等临床症状并结合胃镜检查。显效:症状全部消失,或偶有1项轻度表现(经医师提示后可意识到存在);胃镜检查:黏液糊清,粘膜正常,无胆汁返流。有效:症状基本消失,有1项症状,不影响正常生活;胃镜检查:粘液糊清,粘膜正常,无返流,或返流明显减轻,间断有少量返流,粘液糊呈淡黄色,无胆汁斑。缓解,症状较前减轻,但发作频率较高,影响正常生活;胃镜检查:粘液糊呈黄色或黄绿色,粘膜充血水肿,返流较前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变。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各组间症状改善、治疗有效等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疗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组较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提示铝碳酸镁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组。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症状总有效率比较,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组对腹痛、腹胀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对恶心、呕吐疗效优于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随访
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2例和3例失访外,75例均随访1年。治疗组获随访的3 8例中复发2例;对照组经随访的37例中复发7例。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上腹部胀痛或灼热感,餐后不缓解或加重,伴有纳差、腹胀、恶心、呕吐,吐后症状不缓解,且病程长,易复发。胆汁返流是混合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十二指肠液中胆酸胰酶和卵磷脂等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胆酸可溶解胃黏液及破坏黏膜表面;胆汁能激活卵磷脂A,使卵磷脂变为溶血卵磷脂而破坏细胞膜;当碱性十二指肠液与酸性胃液中和,pH值接近中性时,胰酶激活可引起黏膜损伤[1]。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因,一类是胃手术(胃次全切换术、胃空肠吻合术和幽门成形术)后引起的;另一类是非手术引起的自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目前认为原发性幽门功能紊乱,各种继发性因素如胆道疾患等也可能参与,由于各种因素破坏了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使胃肠功能紊乱及胃肠道激素分泌功能紊乱,导致胃一幽门正常动力功能的失衡所致[2]。胆囊疾病是胆汁反流性胃炎重要原因,胆汁返流在应激状态下也容易出现,应激时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系统紊乱,造成各种激素异常分泌,这些激素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及胆汁分泌增多,加上幽门括约肌松弛,故出现胆汁返流[3]。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药物,主要是针对病因入手:加强幽门的控制作用,消弱胆酸对胃黏膜的攻击力、防止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胃黏膜保护剂等。铝碳酸镁为抗酸药[4,5],其活性成分是水化碳酸氢氧化铝镁,即含有氢氧化铝、碳酸盐和水的化合物,作用温和而持久,是一种具有独特的网状结构,它既能中和胃酸又可在酸性环境下结合胃内胆汁酸,使胃液达到pH值3~5最适宜范围,当结合的胆汁酸进入肠内碱性环境时又将胆汁酸释放,从而不影响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同时还可以吸附溶血磷脂酰胆碱,从而防止这些物质对胃粘膜的损伤和破坏,还可刺激胃粘膜使前列腺素E2合成增加,从而增加胃粘膜的屏障功能,还可与胃蛋白酶、胆酸可逆性结合,对黏膜有保护作用,这些均有利于胃窦炎症的恢复,是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综上所述,铝碳酸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观察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铝碳酸镁1.0g,3次/d,饭后1h服,莫沙必利5mg,3次/d,饭后1h服;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d,饭后1h服,莫沙必利3次/d,饭后1h服,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腹胀、腹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的变化并复查胃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明显减轻(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结论:铝碳酸镁是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胆汁返流性胃炎,铝碳酸镁
参考文献
[1] 梁浩.新编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手册[M].第2版.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21~22
[2] Kondo K,Kojima H,Akiyalna,et al.Pathog enesis of adenocarcino-ma induced by gastro junostomy in wistar rats:role of duo-denogastmcreflux.Carcinogenesis,199 5,16:1747~1751
[3] 陈寿根.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52例临床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3; 15(11) :59
[4]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6
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篇5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和泮托拉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低于实验组的90.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不良反应低,疗效较好。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小柴胡汤合四逆散;中西医结合
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或胰腺液等返流入胃,使胃粘膜受到预害而引起胃粘膜炎症改变。笔者选取30例患者,给予中西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山东省中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且经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3.07±2.3)岁,病程3个月至16年,平均病程(7.57±1.4)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1.33±2.5)岁,病程2个月至18年,平均病程(7.83±3.4)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拟定。临床症状:主诉上腹部灼热、疼痛,上腹胀,伴有泛酸、烧心,恶心,或呕吐胆汁,食欲不振,口干、口苦;体检:有上腹部或剑突下轻压痛或胃脘部嘈杂不适;胃镜检查:可看到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并伴有胆汁反流,胃液呈黄色或黄绿色。
1.3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胃镜或其它检查有器质性病变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电子胃镜及药物不耐受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商品名:新络纳,生产厂家: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0722),每日3次,每次1粒,餐前口服;泮托拉唑肠溶片(商品名:潘妥洛克,生产厂家:辽宁诺维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0702),每日1次,每次1粒,睡前口服;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小柴胡汤合四逆散治疗,组方:柴胡15g,清半夏9g,黄芩12g,白芍15g,党参12g,枳实12g,炙甘草6g。随证加减:脾胃虚弱者,加黄芪12g,白术15g;泛酸、嘈杂者加浙贝12g,乌贼骨15g;胸骨后疼痛者加乌药12g,海螵蛸18g;暖气呕恶,加沉香9g,竹茹12g;口苦明显者,加丹皮9g,山栀12g;伴有糜烂者加白及9g,仙鹤草12g;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黄连12g,蒲公英30g;上药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并嘱两组患者饮食上忌酸、甜,忌辛辣及烟酒、浓茶、咖啡,保持心情舒畅,夜问及平卧时反流明显者可用褥子垫高肩背部,与床面呈15。角,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5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胃镜所见胃黏膜正常,幽门无胆汁反流;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或部分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水肿、充血大面积缩小,胆汁反流基本消失;有效:主要癥状有所改善,胃镜复查黏膜水肿、充血面积缩小,轻微胆汁反流;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均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加重者。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l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4周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实验组出现1例便秘患者;对照组出现3例不同程度腹泻,2例口干患者。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胃粘膜保护剂、促动力药等,枸橼酸莫沙必利为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问神经丛的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上消化道运动。有研究提示,本品具有促进胃及十二指肠运动,加快胃排空的作用。泮托拉唑是苯并咪唑衍生物,通过与胃壁纤维质子泵的特异性综合、抑制胃酸分泌,其在壁细胞酸性环境下被激活成活性形成,抑制H+、K+-ATP酶,即胃酸分泌的最终环节。二药合用,具有一定疗效。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呕吐”等范畴。《沈氏尊生书·胃痛》曰:“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患者可因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而致肝气失于疏泄,肝气不疏则胆汁不循常道,上逆于胃,或肝气横逆犯胃,胃虚则通降功能失司,胃气上逆,胆汁随之上行,发为本病。故笔者认为本病基本病机在于“肝失疏泄”,故从“疏肝和胃”入手,以“治木可以安土”的思路辨证施治。《本草乘雅》中言柴胡归肝经,可调达肝木,升提肝气,畅达中焦通路,故方中重用柴胡疏肝解郁,配合黄芩清热疏肝,共奏抑木扶土之功;半夏辛散,主人脾胃经,可健脾、消痞散结,与生姜配则增其和胃降逆之效;芍药味酸亦归肝经,可柔肝缓急止痛;枳实归脾胃,泻滞消积,且能破气;党参、大枣、甘草补中益气,顾护胃气。本方以经方为基础,辨证加减,用药精当,纵观全方,具有调达肝木,理通中焦气滞之效,共奏疏肝泄胆、行气和胃之功。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探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行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住院或门诊的患者283例, 男性138例, 女性145例, 年龄20-80岁。有胃部分切除术史者11例, 合并胆囊疾病46例, 患者中93例有吸烟史, 有长期焦虑、失眠、紧张等不良情绪9例, 伴反流性食道炎19例, 伴胃窦炎33例, 胃窦溃疡6例, 胃体溃疡2例, 胃角溃疡1例, 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炎20例。所有患者均行纤维胃镜检查, 镜下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 胃底粘液湖呈黄绿色, 量不等, 胃壁被胆汁污染带有黄色, 幽门口松弛, 关闭不全, 十二指肠蠕动时有淡黄色黏液连续反流入胃, 证实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内镜诊断标准, 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灼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胸骨后疼痛及烧心等感觉, 少数病例有呕吐胆汁现象, 单服抗酸剂不能缓解。
1.2 方法
治疗:一般治疗戒烟酒, 避免暴饮暴食, 清淡饮食, 适当休息, 睡眠时头部抬高约30度。应用多潘立酮 (吗丁啉) 和达喜片 (铝碳酸镁) 联合用药, 达喜片 (铝碳酸镁) 嚼服每次1-2片, 每日3次, 饭后h服用。多潘立酮 (吗丁啉) 口服每次10 mg, 每日3次, 饭前30 min服用。结果:服药4周后临床症状经复查胃镜, 显效226例, 有效46例, 无效11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 胃镜检查划分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胃镜检查胃炎表现减轻或消失, 粘液湖清亮;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胃镜检查胃炎表现明显减轻, 粘液湖可略带黄色;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或加重, 胃镜检查胃炎仍呈活动性, 粘液湖仍为黄绿色。
2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 多发病, 是十二指肠液反流到胃部所致, 主要症状是明显、持久的上腹部饱胀或疼痛, 尤以进餐后为甚, 可伴有恶心或呕吐。由于十二指肠液中含有胆酸、溶血卵磷脂及胰腺分泌液, 这些物质能损害胃黏膜屏障, 使H+向上皮细胞内渗透, 引起胃炎、胃黏膜糜烂、溃疡。随着胃镜检查的应用, 胆汁反流性胃炎检出率逐年提高, 尤其是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日益受到重视。多潘立酮 (吗丁啉) 是一种具有抗呕吐作用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选择性阻断多巴胺2 (DA2) 受体, 主要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 是一种强力的促动力药, 它能增加胃窦十二指肠蠕动幅度和频率, 加速胃排空, 降低孤立性幽门收缩, 增强贲门括约肌的紧张度, 调节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防止胆汁和碱性肠液的反流而损伤黏膜。铝碳酸镁为一种新型结合胆酸药物, 其活性成分为水化碳酸氢氧化镁铝, 是按层状晶格结构排列的, 具有独特的层状网络结构, 可在酸性环境下结合胆酸, 当结合的胆汁酸进入肠内碱性环境时, 又将胆汁酸释出, 不影响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达喜片 (铝碳酸镁) 能在p H 3-5的酸性环境下, 与胆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结合, 减轻胆盐对胃黏膜的损伤。达喜片 (铝碳酸镁) 不吸收入血, 同时中和胃酸, 可以维持胃内的生理环境, 还能结合胃酸、胃蛋白酶等有害物质, 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 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显。
因此, 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合用既能减少十二指肠的反流, 又能中和反流入胃内的十二指肠液, 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症状, 促进胃黏膜损伤及炎症的愈合, 对患者腹胀、上腹痛、恶心及呕吐症状均有较高的疗效, 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多潘立酮 (吗丁啉) 和达喜片 (铝碳酸镁) 联合用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28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实施联合用药治疗, 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结果 经复查胃镜,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有减轻, 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 多潘立酮结合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多潘立酮,铝碳酸镁,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l]王伯军.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及与幽门螺杆菌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 (5) :298-299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篇7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分析,普瑞博思,吗叮啉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他肠液混合, 通过幽门, 逆流至胃, 刺激胃黏膜, 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 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碱性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腔后引起的胃黏膜病变。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 在1600例胃镜检查中, 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300例占11.5%。现将其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00例, 其中男性166例, 女性134例;年龄最大72岁, 最小15岁, 平均34.3岁。合并十二指肠疾病212例, 胃次全切除术后10例, 慢性贫血20例, 慢性食道炎6例, 无合并症52例。
1.2 临床表现 胃部饱胀感或不适, 往往饭后加重, 或有胃痛, 或胃部发凉, 可伴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严重的还可有胃出血, 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 (柏油样便) 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
本组300例中, 全部病例均有上腹痛, 腹胀伴嗳气228例, 夜睡难眠130例, 恶心80例, 呕吐20例, 体重下降12例。
1.3 治疗与转归 根据临床症状、内镜所见及病理结果进行治疗。全部病例均投予普瑞博思或吗叮啉与消胆胺口服。合并十二指肠疾病者加服雷尼替丁, 幽门弯曲菌感染者加服庆大霉素, 对因精神因素引起的幽门功能失调者, 加用参维灵和谷维素。以7d为一疗程, 无合并症者, 追踪观察2~4周;有合并症者追踪观察4~6周。本组病例中274例在用药1周后, 上腹痛、胀饱感明显减轻, 恶心呕吐减少, 近期疗效较好。所有病例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饮食要清淡, 不吃油腻食物, 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 加重反流和病情。应细嚼慢咽, 忌暴饮暴食。避免饮酽茶、烈酒、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避免精神紧张, 保持心情舒畅, 不服或慎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和保泰松等。
2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引起的症状轻重不一, 缺乏特异性, 以中上腹饱胀不适, 伴嗳气、吐酸等较常见, 也可表现为类似消化性溃疡样疼痛, 较重者常有呕吐, 呕吐物内常含胆汁。少数严重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黑粪或伴呕血) , 也有一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故本病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 镜下可直接观察到胆汁反流, 胃黏液被染成黄色。
但由于插镜等机械性刺激也可引起十二指肠胆汁反流, 造成假阳性结果。又因为胆汁反流常是间断发生的, 胃镜观察时恰无反流, 则又可出现假阴性结果。故镜检时见到胆汁反流并不等于就是胆汁反流性胃炎, 后者诊断要结合胃黏膜是否有较独特的病理改变, 还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
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复杂, 有手术性、非手术性。本组非手术病例中, 除器质性因素外, 尚有部分病者仅发现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 如幽门口开合欠佳, 肠胃逆蠕动明显活跃等。这类病例多为性格内向、精神忧郁者或情绪易波动者, 说明精神因素可能是此类病者发病的重要原因。其发生机理是, 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导致了胃幽门正常动力功能的失调和胃黏膜抗力减弱, 引起十二指肠内容反流并产生胃黏膜损害[1]。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中, 临床症状是前提, 内镜所见和病理改变为主要依据。在插镜过程中, 也可以人为地使胆汁反流入胃腔, 这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应以鉴别。确定有无胆汁反流的方法是:胃镜检查时进镜距幽门口4~5 cm处停留1 min, 观察有无胆汁反流。如发现胆汁呈泡沫状或水流状进入胃内被确定为胆汁反流, 否则为无胆汁反流。
本组病例采用 以普瑞博思为主的药物治疗方案, 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 特别是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者, 效果更显著。
参考文献
[1]张万岱, 陈治水, 范北海, 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草案)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4, 12 (5) :314-316.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9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6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其中男30例, 女32例, 年龄26~60岁, 平均年龄 (29±6.9) 岁, 病程3个月至12年不等。治疗前胃镜检查显示全部患者均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疾病纳入标准。幽门螺杆菌测试显示, 62例患者中34例患者感染。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 (P>0.05) , 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1) 治疗组:32名患者均采用清浊方, 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辨证治疗, 加减运用清浊方治疗。清浊方主题方为:蒲公英20g, 冬凌草12g, 连翘20g, 叶下珠10g, 白蔻仁10g, 紫蔻10g, 黄连6g, 柴胡12g, 薏苡仁20g, 八月札20g, 黄芩6g, 枳实12g, 清半夏9g, 柴胡20g, 白芍20g, 三七粉2g。针对患者不同病症, 胃痛甚者加用延胡索3g;腹胀明显者加用木香6g;糜烂出血者加用白芨、三七各3g;呕吐甚者加用代赭石30g;喜暖畏寒者加用吴茱萸、干姜各6g。以上药物作袋装煎剂服用, 每袋150mL, 患者于饭后2h服用, 每次1袋, 每日2次。
(2) 对照组:患者每日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20mg/次, 1次/日;于每日饭前服用多潘立酮10mg/次, 3次/日;餐后咀嚼服用硫糖铝片1g/次, 3次/日。
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疗程, 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胃镜复查, 根据疗效进行下一步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变化情况等。治疗结束后对全部患者进行半年随访, 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
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消失, 胃粘膜正常, 病理活检结果呈阴性;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胃镜下胆汁反流减少, 胃粘膜活动性炎症消失50%以上;无效:症状无好转现象, 病理活检结果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 甚或加重者。
幽门螺杆菌 (Hp) 的根除标准: (1) 组织学检查:取胃窦和胃体黏膜, 经Warthin-Starry银染色, 确认Hp阴性; (2) 13 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2项均为阴性时可确定Hp根除[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珚x±s) , 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治疗组中显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无效率低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出16.9%,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P<0.05, 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
[n (%) ]
2.2 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变化情况及半年内复发率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 半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P<0.05, 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2所示。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可以概括为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量增大, 持续时间增长或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受损都可导致胃粘膜受损, 继而细菌、病毒侵袭造成胃炎。十二指肠内容物中胆汁占有很大一部分, 并且胆汁酸可导致组织非特异性损害, 从而直接损伤胃粘膜造成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变主要在胃窦部, 表现为胃窦部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2]。中医学范围内并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命名, 但是从中医角度来讲, 胆汁反流性胃炎大致属于胃脘痛、痞症、吞酸、嘈杂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饮食或情志伤脾气, 致使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 气血运行失常, 致使浊邪淤积体内, 气机凝结, 终累及三焦, 外在表现即为胃脘痛、吞酸、呕逆等症状。
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多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潘立酮、硫糖铝片、消胆胺等进行治疗。其中, 潘立酮有调节动力, 可有效防止十二指肠-胃反流。
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基本原理即疏肝理气、利胆和胃。从五行相生相克角度来讲, 胃与肝胆密切相关, 胃部病变常累及肝胆, 肝胆病变也可累计胃脘部, 因此在治疗方面不仅要治疗胃部病变, 还应解决肝胆部的潜在问题。《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 “热客于胃, 目赤欲呕, 呕酸善饥”、“诸逆冲上, 皆属于火, 诸呕吐酸, 暴注下迫, 皆属于热。”故而, 从外感六淫角度来说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热毒郁结, 浊毒之邪上犯。本着以上思想, 我院此次主要选用清浊汤进行加减运用治疗。方中蒲公英、黄连、叶下珠、连翘、冬凌草为清热解毒之剂, 可消炎抑菌;半夏和胃降逆, 又可清热燥湿, 对于胃粘膜的糜烂、水肿等炎症有较强的治疗作用, 更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三七粉可有效养血止血。清浊汤内各药味加减运用可有效达到行气疏肝、清热解毒、利胆和胃的作用。本着中医辨证治疗思想应针对患者不同病症进行准确的加减运用, 如胃痛甚者加用延胡索;腹胀明显者加用木香;糜烂出血者加用白芨、三七;呕吐甚者加用代赭石;喜暖畏寒者加用吴茱萸、干姜等。
我院此次尝试运用清浊汤对治疗组进行中药治疗, 同时与仅采用传统西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 半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故而, 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方面中药清浊汤的治疗效果较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白海燕, 杨卓杰, 陈国会, 等.“清浊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J].江苏中医药, 2011, 4 (2) :34-35.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篇9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及对照组87例患者均经纤维内窥镜确诊。胃镜下见:大量胆汁附着于胃壁, 黏液呈黄色或见到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从幽门反流入胃, 胃黏膜有点片状充血水肿、糜烂和 (或) 溃疡;胃黏膜活检幽门螺杆菌 (Hp) 呈阳性。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6例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31例, 治疗组56例, 男20例, 女36例;年龄18岁~72岁, 平均年龄45岁;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3年, 其中1年以内2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上腹部灼痛, 呕吐胆汁性液体, 其中进食后加重30例, 饥饿时加重8例, 口苦、恶心、嗳气、吞酸42例, 胁痛12例, 纳差、乏力6例。对照组31例, 男13例, 女18例;年龄19岁~63岁, 平均年龄41岁;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5年, 其中1年以内者16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疼痛, 其中食后加重16例, 饥饿时加重10例, 口苦、恶心、嗳气、吞酸24例, 胁痛5例, 纳差、乏力12例。
2 治疗方法
2 组一般治疗均注意生活饮食规律, 情绪乐观, 不暴饮暴
食, 避免过饱过饥, 避免强烈刺激性食物, 忌烟酒, 停服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2.1 西药对照组予吗丁啉10 mg, 每日3次;
奥美拉唑20 mg, 每日2次, 饭前半小时口服;硫糖铝1.0 g, 每日3次, 4周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 复查胃镜。
2.2 治疗组中药治拟疏肝健脾, 和胃降逆。
药用四逆散加减:柴胡10 g, 枳实10 g、白芍15 g、当归10 g、白术10 g、元胡15 g、砂仁10 g、甘草10 g;加减:胃阴不足者加沙参、麦冬、石斛;口苦加栀子、黄芩;舌暗有瘀斑加丹参、莪术;大便秘结加火麻仁;疼痛较甚者加川楝子、佛手、元胡、乌药;郁热甚者加黄连;便干燥加熟地;泛酸重者加乌贼骨、瓦楞子;纳呆者加谷芽、麦芽。水煎服, 每日1剂, 30 d为1疗程。配合加用上述西药治疗, 剂量方法、疗程同前。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治愈:
症状消失, 内镜复查无反流, 黏膜正常或基本正常;显效:症状消失, 内镜复查无反流, 胃黏膜病变改善;有效:症状好转, 内镜复查胆汁反流减少, 胃黏膜病变改善;无效:症状无好转, 内镜下有胆汁反流, 胃黏膜病变无改善。
3.2 治疗效果治疗组治愈23例, 显效15例, 有效
13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治愈6例, 显效6例, 有效8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64.5%。2组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4讨论
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 十二指肠内容物 (包括胆汁、肠液和胰液) 大量反流入胃, 使胃黏膜遭到消化液的损伤, 从而产生糜烂、炎症和出血等的病变。胃动力药吗丁啉, 加强胃部收缩, 增加胃的动力, 改善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的协调作用, 加速胃排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 能很好地抑制胃酸, 提高胃p H值, 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损害作用。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 能使反流至胃的胆汁对胃黏膜造成的损害减轻。但它们难以完全消除十二指肠液反流的成因, 故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临床报道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好, 必要时可外科行手术治疗。
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篇10
【关键词】降逆利胆汤;反流性胃炎;胆胃郁热型;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76-0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又称为胆汁性胃炎、十二指肠胃反流病等。主要是由于十二指肠中含有的胆汁过多,十二指肠中的内容物反流进入胃中,导致胃部黏膜出现炎症反应[1]。其临床的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尤其是进餐后加重,少数患者会出现烧灼感。目前,大多数的胆汁返流性胃炎无明确的触发原因,一旦患有胆汁返流性胃炎,常常服用抑制酸制劑症状不能够缓解。由于胆汁反流常会导致消化道溃疡,如若治疗不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持续的恶化,甚至会发展成胃癌[2-3]。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治疗中的“胃脘痛”、“腹胀”等范畴。疾病通常与肝、胆、脾、肺等器官密切相关[4]。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特点主要是虚、痰、瘀。中医学认为由于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导致胆汁反流。虽然临床上通过使用胃肠动力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很快的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但一般停药后会经常复发。中医学认为主要是患者胃气虚弱所致[5]。因此,需要通过中药进行有效的调理,达到健脾、益气、降逆的效果,提高临床疗效和治愈率。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胆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通过降逆利胆治疗,不仅可以利胆理气,而且还可以疏肝、清热,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00例,均经制定的诊断标准诊断后确诊为胆胃郁热型。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6.7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2.5年。其中,病程小于3年的患者有75例,3-5年的患者有20例,5年以上的患者有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5.9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2.4年,其中。其中,病程小于3年的患者有37例,3-5年的患者有10例,5年以上的患者有3例;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6.9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2.6年,其中。其中,病程小于3年的患者有38例,3-5年的患者有10例,5年以上的患者有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血脂水平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制定胆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1)经胃镜检查确认胆汁反流进入胃部,胃部出现炎症,表现为胃部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2)临床主要症状可见上腹部疼痛,餐后疼痛加重,有烧灼感,恶心、呕吐、口苦或吐苦水。(3)症候属于胆胃郁热型,胃脘疼痛口苦,纳差恶心,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多潘利酮片(每次10mg,每日3次)和法莫替丁片(每次20 mg,每日2次),治疗周期为1个月。观察组给予降逆利胆汤,具体处方为:枳壳15g,柴胡15 g,黄连12g,厚朴12g,陈皮12g,连翘12g,大黄10g,延胡索20g,蒲公英20g,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治疗周期为1个月。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治疗胆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结束后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个月。
1.4疗效评价标准
按以下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治愈:胃肠道不适症状完全消失,经胃镜检查可见胃部黏膜良好,胆汁反流现象消失,胃部基本恢复正常或好转。显效:胃肠道不适症状显著改善,经胃镜检查可见胃部黏膜较好,胆汁反流现象缓解或基本消失,胃部黏膜炎症明显好转。有效:胃肠道不适症状有改善,经胃镜检查胃肠道慢性炎症有所缓解。无效:胃肠道不适症状没有改善,经胃镜检查胃肠道慢性炎症均无减轻。
1.5统计学处理
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愈3例,显效10例 ,有效2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治愈5例,显效16例 ,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治疗效果经X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下表。
3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西医疗法和众中医疗法两种。对于西医治疗通常会选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如多潘利酮)和胃粘膜的保护剂(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近年来,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也被开发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质子泵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达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研究证实,质子泵抑制剂合用促进胃动力药能改善胆汁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不适症状,但通常治标不治本,治疗后容易复发,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中医治疗不仅可以缓解临床症状,还可通过调理胃肠道等器官的功能,有效减少了疾病的复发[6]。本文通过降逆利胆汤治疗,可以疏肝利胆、降逆通腑,和降胃气,使肝胆疏泄功能恢复正常,胆汁循环恢复正常。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柴胡具有有保肝利胆的功效,可减少胆汁对胃黏膜的损害。枳壳具有促进胃肠收缩功能,改善胃部不适,防止胆汁反流进入胃部;黄连等可降低胃脘灼热、胸胁痞闷,起到清热利胆的作用[7]。连翘可加强括约肌收缩,促进胆囊及十二指肠排空。本文通过降逆利胆汤治疗胆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妍华,王辉.自拟疏肝利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8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2005,1(24):21-22.
[2]廖慧,廖玲,邹志红.自拟疏肝利胆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O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6(15):28-29.
[3]沈雪辉.达喜联合和胃降逆利胆汤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102例[J].光明中医,1(25):134-135.
[4]邵沛,黄星涛,曾露慧.利胆调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6,7(24):1350-1351.
[5]黄建章,黄文英.利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8例[J].中医中药,2010,9(23):177.
[6]李林,田秀峰,商娟娟.疏肝降逆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3例[J].中目中医急症,2011,7(21):1149.
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篇11
关键词: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西医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6月-2006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患者, 其中男 36例, 女44例, 年龄16~65岁, 平均34.5岁;病程3个月~5年。其中伴胆囊炎或/和胆石症者23例, 胆囊切除术后者6例, 十二指肠炎者1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痛、饱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或呕吐苦水, 纳差、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多弦等。胃镜检查:胃窦黏膜充血、水肿、糜烂, 部分附着胆汁斑, 黏液糊黄染, 可见黄色十二指肠液从幽门反流入胃窦部。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1.2 研究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即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相似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多潘立酮10mg, 3次/d, 餐前服;雷尼替丁300 mg, 睡前30min服;硫糖铝1g, 3次/d, 饭前30min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 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方药:柴胡、白芍、枳实各12g, 香附、郁金各15g, 黄连3g, 吴萸1g, 甘草5g。加减:脾胃虚弱见纳呆、乏力者, 加党参15g, 茯苓15g, 山药 15g;脾胃虚寒见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者, 去黄连, 加白术15g, 桂枝10g;胃阴不足见口干、舌红少苔者加沙参15g, 乌梅10g;脾胃湿热见口干多涎、舌苔黄腻者加茵陈30g, 石菖蒲10g;病程日久、瘀血明显者加三七10g, 丹参15g。煎服法:1剂/d, 水煎分2次温服。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草案) 》, 确定疗效标准。近期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 胃镜复查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 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正常, 胆汁返流消失;显效:自觉症状好转, 胃镜检查黏膜急性炎症好转, 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 胆汁返流减少2/3以上;无效:达不到显效标准的病例, 而未见恶化者[2]。两组均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 比较疗效。
2.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 (28/40) 和92.5% (37/40) , 而对照组分别为45% (18/40) 和75% (30/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见表1。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 约占胃炎总数的12.3%[3], 若不及时控制病情, 可继发慢性胃炎, 甚至慢性萎缩性胃炎, 动物试验证明, 胆汁反流有明显的致癌作用。本文研究证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多潘立酮是消化道动力药, 可增加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 防止胃食管反流, 增加胃蠕动, 促进胃排空, 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 抑制恶心、呕吐, 并能有效防止胆汁反流, 不影响胃液分泌[4];雷尼替丁为 H2受体拮抗剂, 能选择性降低基础和刺激后的胃酸分泌, 减少 反流;硫糖铝为胃黏膜保护剂, 可刺激胃十二指肠分泌碳酸氢盐, 以增强其屏障作用。这些药物需要较长时间服用, 以逐渐消除病损, 缓解临床症状。胆汁反流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痞证”、“嘈杂”、“反胃”等范畴。其病位在胃, 但与肝、胆关系密切。《灵枢·四时气》云:“邪在胆, 逆在胃, 胆汁泄则口苦, 胃气上逆则呕苦。”肝与胆互为表里, 肝主疏泄, 胃气主和降, 若肝气郁结, 胃气不降则胆气不舒, 幽门功能受碍, 通降升清机能紊乱或失常, 均可导致胆汁无所制约, 当降不降而逆流入胃发生本病。因此中医治疗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为基本原则[5]。方中柴胡疏肝解郁, 治心腹肠胃中结气, 为主药;枳实配柴胡以升清降浊, 白芍益阴和里, 与枳实同用, 能疏畅气滞;甘草和中, 与芍药同用能柔肝理脾, 缓急止痛;香附、郁金行气解郁, 合左金丸黄连、吴萸更能下气降逆, 泄热开郁。药理实验表明, 柴胡、枳壳对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起促进作用, 且能明显缓解本病的症状。故中西药合璧具有升降并调、健脾和胃、疏肝利胆、降逆止呕、改善幽门功能、促进胃肠蠕动、防止胆汁反流的作用, 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具有缩短疗程、提高有效率、防止复发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蔡洁武, 洪壁芬.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6, 22 (3) :159.
[2]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草案)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4, 10 (5) :3l4.
[3]蔡永敏, 任玉让, 王黎, 等.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8.
[4]陈玉其.中医药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近况[J], 浙江中医杂志, 2003 (4)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