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返流性胃炎

2024-07-25

胆汁返流性胃炎(精选10篇)

胆汁返流性胃炎 篇1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属于中医“胆瘅”[1]范畴, 本人认为本病主要是胆邪上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 宜用苦辛通降之法。因此笔者自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在临床上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6例, 同时与单用西药吗丁琳、硫糖铝、庆大霉素治疗48例作对照, 结果半夏泻心汤组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组患者均为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我院门诊病人。10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 对照组48例。治疗组中男38例、女18例, 对照组中32例、女16例。2组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59岁, 平均年龄43.5岁, 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6年。本组患者中做胃次全切除术4例、胆囊切除术6例、大便检查出有虫卵5例、B超检查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36例、胃镜检查合并有食道炎30例、胃溃病2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炎1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4例。本组病例肝功能检查均正常。诊断依据:本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 常有明显而持续或频发性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胆汁性呕吐、口苦嘈杂、渴不欲饮、大便不实、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滑, 所有病例经纤维胃镜检查, 胃粘膜弥漫水肿, 并有明显胆汁返流。病理活检证实为慢性胃炎。

1.2 治疗方法

(1) 治疗组: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法半夏、积实、蒲公英各15g, 黄氏、干姜、党参、生大黄各5g, 黄连3g、砂仁5g (后下) , 炙甘草6g。并根据中医辩证分型, 随证加减暖气、呃逆频作者加旋覆花 (包) 15g, 赭石 (先煎) 30g, 胃脘痛较重者加延胡索、川栋子各15g, 食滞者加麦芽30g、鸡内金10g, 舌红少苔或无苔, 脉细数者去党参、干姜、加石解、北沙参、麦冬各10g, 胃次全切除术后或胆囊切除术后有气虚者加黄氏30g、党参15g、白术12g, 每天1剂, 水煎2次 (约500mL) , 分早晚餐前30min服用, 4周后改为隔天1剂, 8周为1个疗程。 (2) 对照组:吗丁啉5mg, 每天3次;硫糖铝1mg, 每天3次;庆大霉素片8万U, 每天3次, 于餐前20min服用, 8周为1个疗程。

2 结果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 胃镜检查未见胆汁返流, 粘膜炎症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自觉症状减轻, 胃镜检查胆汁返流减少, 粘膜炎症减轻。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胃镜检查胆汁返流改善或加重, 粘膜病变无变化。治疗结果见表1。

2 组总有效率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P<0.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病案举例

金某某, 女, 4岁, 2001年4月7日初诊。患者胃部闷痛, 呕吐苦水, 反复发作3年。曾于2000年5月19日纤维胃镜检查提示:胃粘膜炎症, 空腹胃液有胆汁存在。诊断为胆汁返流性胃炎。刻在症见形体消瘦, 面色苍黄、颧红, 上腹部疼痛灼热, 进食后加剧, 时有恶心呕吐, 吐苦水少许, 即觉咽喉热辣、心烦少寐、便秘、舌苔黄腻、根部厚浊、脉略弦。证属胆胃郁热、胃失和降, 当治以苦辛通降, 和胃降逆, 兼佐平肝。处方:法半夏、太子参、代赭石各15g、黄连3g、干姜5g、柴胡、桔梗各12g、黄茂、木蝴蝶、香附各10g, 并随症加味, 痛甚加川栋子、延胡索, 便秘加大黄、积实, 气滞加百合、乌药, 胁痛加百合, 麦芽。诸症悉除, 2003年2月10日胃镜复查, 胃粘膜炎症 (轻度) , 胃液无胆汁。后以柴芍六君子汤加木蝴蝶、砂仁常服善后, 随诊2年未复发。

4 讨论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中由半夏、黄氏、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中药组成[2]。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 为全方之君药, 黄氏、黄连苦寒汇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 共达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

应用中方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要结合临床病人具体情况, 临床进行辨证分型施治[3], 本病临病可分为热淫肝胆、肝胃不和胃阴不足, 脾胃蕴热等型, 临床治疗时在本方基础上进行辩证分型, 随证加减, 并且要根据病人体型情况, 灵活掌握运用, 方可获更佳疗效。同时要嘱病人平时注意饮食卫生, 饮食调节, 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戒烟酒等方能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林三仁, 许国铭, 胡品津, 等.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 2007 (4) .

[2]苏慧芬.半夏泻心汤加味煎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脾虚胃热证的临床研究[D].陕西中医学院, 2006.

[3]王薇, 付亮, 高欣, 等.胆汁反流与食管下端括约肌组织中一氧化氮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关系[J].中国综合临床, 2005 (2) .

胆汁反流性胃炎如何治疗 篇2

我最近时常感到上腹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患了胆汁反流性胃炎。请问,此病如何治疗?

辽宁 王平

王平读者: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混有胆汁的肠液通过幽门,反流至胃,致使胃粘膜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病人可表现为中上腹持续性烧灼样疼痛或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胃排空障碍,呕吐多在晚间或半夜时发生。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贫血、黑便、呕血、体重减轻等症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有以下措施:

1.口服胃动力药此类药物能抑制胆汁反流入胃,以防胃粘膜受到损害。常用药:①吗丁啉(多潘力酮):它能增强胃肠蠕动,使食物顺利从胃进入小肠,抑制胆汁反流。②普瑞博思(西沙必利):其作用与吗丁啉相同,但药效要强3~4倍。③胃复安(灭吐灵):此药有强大的镇吐作用。

2.口服胃粘膜保护剂常用的胃粘膜保护剂:①硫糖铝:能与胃粘膜的粘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②胃膜素:能在胃内形成膜状物覆盖胃粘膜,以减轻胆汁和胃酸对胃粘膜的刺激。③思密达:可加强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并可促进胃粘膜再生。④生胃酮:能促使胃粘膜分泌粘液,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⑤吉福士凝胶:有保护胃粘膜、促进炎症愈合的作用。

3.饮食疗法饮食要清淡,不吃油腻食物,避免饮烈酒、浓咖啡,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病情。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

4.去除某些加重病情的因素如戒烟、避免情绪紧张和不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常用的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和保泰松等。

5.手术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失败且症状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胆汁返流性胃炎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门诊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其中胆囊切除术后4例,年龄20~64岁,中位年龄46岁,平均病程4.6个月;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其中胆囊切除术后3例,年龄19~68岁,中位年龄43岁,平均病程4.2个月。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痛,烧灼样痛,尤以进食后为甚,食欲减退,咽干口苦,泛酸嗳气,伴恶心呕吐淡黄色胆汁。其中胃窦糜烂12例,胃溃疡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临床分类和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铝碳酸镁1.0g,3次/d,饭后1h服,莫沙必利5mg,3次/d,饭后1h服;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d,饭后1h服,莫沙必利3次/d,饭后1h服,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腹胀、腹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的变化。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进行门诊随访12个月,并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长期疗效。

1.3 疗效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后腹胀、腹痛、恶心及呕吐胆汁等临床症状并结合胃镜检查。显效:症状全部消失,或偶有1项轻度表现(经医师提示后可意识到存在);胃镜检查:黏液糊清,粘膜正常,无胆汁返流。有效:症状基本消失,有1项症状,不影响正常生活;胃镜检查:粘液糊清,粘膜正常,无返流,或返流明显减轻,间断有少量返流,粘液糊呈淡黄色,无胆汁斑。缓解,症状较前减轻,但发作频率较高,影响正常生活;胃镜检查:粘液糊呈黄色或黄绿色,粘膜充血水肿,返流较前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变。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各组间症状改善、治疗有效等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疗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组较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提示铝碳酸镁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组。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症状总有效率比较,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组对腹痛、腹胀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对恶心、呕吐疗效优于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随访

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2例和3例失访外,75例均随访1年。治疗组获随访的3 8例中复发2例;对照组经随访的37例中复发7例。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上腹部胀痛或灼热感,餐后不缓解或加重,伴有纳差、腹胀、恶心、呕吐,吐后症状不缓解,且病程长,易复发。胆汁返流是混合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十二指肠液中胆酸胰酶和卵磷脂等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胆酸可溶解胃黏液及破坏黏膜表面;胆汁能激活卵磷脂A,使卵磷脂变为溶血卵磷脂而破坏细胞膜;当碱性十二指肠液与酸性胃液中和,pH值接近中性时,胰酶激活可引起黏膜损伤[1]。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因,一类是胃手术(胃次全切换术、胃空肠吻合术和幽门成形术)后引起的;另一类是非手术引起的自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目前认为原发性幽门功能紊乱,各种继发性因素如胆道疾患等也可能参与,由于各种因素破坏了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使胃肠功能紊乱及胃肠道激素分泌功能紊乱,导致胃一幽门正常动力功能的失衡所致[2]。胆囊疾病是胆汁反流性胃炎重要原因,胆汁返流在应激状态下也容易出现,应激时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系统紊乱,造成各种激素异常分泌,这些激素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及胆汁分泌增多,加上幽门括约肌松弛,故出现胆汁返流[3]。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药物,主要是针对病因入手:加强幽门的控制作用,消弱胆酸对胃黏膜的攻击力、防止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胃黏膜保护剂等。铝碳酸镁为抗酸药[4,5],其活性成分是水化碳酸氢氧化铝镁,即含有氢氧化铝、碳酸盐和水的化合物,作用温和而持久,是一种具有独特的网状结构,它既能中和胃酸又可在酸性环境下结合胃内胆汁酸,使胃液达到pH值3~5最适宜范围,当结合的胆汁酸进入肠内碱性环境时又将胆汁酸释放,从而不影响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同时还可以吸附溶血磷脂酰胆碱,从而防止这些物质对胃粘膜的损伤和破坏,还可刺激胃粘膜使前列腺素E2合成增加,从而增加胃粘膜的屏障功能,还可与胃蛋白酶、胆酸可逆性结合,对黏膜有保护作用,这些均有利于胃窦炎症的恢复,是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综上所述,铝碳酸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观察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铝碳酸镁1.0g,3次/d,饭后1h服,莫沙必利5mg,3次/d,饭后1h服;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d,饭后1h服,莫沙必利3次/d,饭后1h服,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腹胀、腹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的变化并复查胃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明显减轻(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结论:铝碳酸镁是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胆汁返流性胃炎,铝碳酸镁

参考文献

[1] 梁浩.新编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手册[M].第2版.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21~22

[2] Kondo K,Kojima H,Akiyalna,et al.Pathog enesis of adenocarcino-ma induced by gastro junostomy in wistar rats:role of duo-denogastmcreflux.Carcinogenesis,199 5,16:1747~1751

[3] 陈寿根.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52例临床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3; 15(11) :59

[4]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6

胆囊术后当心胆汁反流性胃炎 篇4

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右上腹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并向身体右侧放射,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急性症状,体检时可见胆囊区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化验检查有白细胞增高或胆红素增高。慢性胆囊炎则表现为,反复发作且轻重不一的腹胀,右上腹及上腹不适或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背,伴嗳气、泛酸及消化不良症状,进油腻食物后症状加剧。症状严重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药物治疗不见好转时应及时施行胆囊切除术,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也要考虑手术切除胆囊。另外,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人,或胆囊管发生阻塞,引起胆囊积水或胆囊积脓等也是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要警惕一种常见病症,即胆汁反流性胃炎。因为,人在失去胆囊的情况下,胆汁就无法储存,这样,在消化期间生成的胆汁便可随着胃十二指肠的逆蠕动大量反流进入胃中。反流入胃的胆汁成分多为次级胆酸和去氧胆酸,可对胃黏膜形成较强刺激,易损伤胃黏膜,从而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主要出现腹痛、腹胀、嗳气、泛酸、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尤以饭后上腹部饱胀与不适最为突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要采取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及生活调理。以生活调理为例:患者要去除某些加重病情的因素,包括戒烟戒酒、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慎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还要加强饮食调养,即饮食清淡,细嚼慢咽,少吃油腻食物,禁忌暴饮暴食,避免饮酽茶、烈酒、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等。药物治疗主要涉及3个方面:①削弱胆酸对胃黏膜的攻击力,目前多用铝碳酸镁,也可选用硫糖铝,以阻止胆酸和溶血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伤。②加速胃排空,一般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吗叮啉、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以增强幽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加速胃排空。抑制十二指肠液反流。③抑止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常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分析 篇5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莫沙必利,奥美拉唑,铝碳酸镁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 机体存在十二指肠胃返流, 其返流物不对胃黏膜造成伤害, 但在胆汁返流性胃炎中, 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 在胃酸的作用下破坏胃黏膜, 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者溃疡, 继而引起上腹疼痛, 腹胀, 恶心, 呕吐等一系列综合征。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年间我科对11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用药方法治疗, 并对其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12例, 其中男53例, 女59例, 年龄在19~7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7.3±4.5) 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 (1.9±0.3) 年。所有患者均无腹部手术史, 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反流性食管炎或胃癌等, 均有上腹疼痛, 腹胀, 恶心, 呕吐症状。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各56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奥美拉唑和铝碳酸镁口服治疗。枸橼酸莫沙必利餐前30min温开水服药, 每次5mg, 一日3次;奥美拉唑餐前1h服用, 每次20mg, 一日2次。铝碳酸镁餐后1h温开水服药, 每次0.5g, 一日3次。口服一个疗程。B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和铝碳酸镁口服治疗。奥美拉唑餐前1h服用, 每次20mg, 一日2次。铝碳酸镁餐后1h温开水服药, 每次0.5g, 一日3次。口服一个疗程。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停用其他影响胃动力药及其他抗酸药, 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上腹疼痛, 腹胀, 恶心, 呕吐的症状积分, 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胃镜复查,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

1.3 疗效评判标准

(1) 根据上腹疼痛, 腹胀, 恶心, 呕吐症状进行评分、记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患者经提示可意识到症状存在, 为轻度症状;2分为患者可意识到症状存在, 为中度症状;3分为症状已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重度。 (2) 胃镜复查疗效可划分为:有效, 显效和无效。有效:胃炎表现明显减轻, 黏液略带黄色;显效:胃炎表现显著减轻或消失, 黏液清亮;无效:胃炎表现仍然明显, 黏液黄绿色。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无统计学差异, P<0.05或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1个疗程后, 两组治疗前后上腹疼痛, 腹胀, 恶心, 呕吐不适症状积分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详见表1。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

1个疗程后, 两组患者胃镜复查, A组总有效率是94.64%, B组总有效率是73.22%,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发病机制被认为主要是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 所引起的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强, 幽门关闭功能减弱, 胃排空延迟, 均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过量返流入胃, 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 损害胃黏膜。所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时控制胆汁返流尤为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 既要重视改善胃动力, 又要减少返流物对胃黏膜的损害。促进胃和十二指肠协调运动以减少十二指肠胃返流物的发生[1]。

莫沙必利是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 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刺激胃肠道而发挥促动力作用, 枸橼酸莫沙必利是一种碱, 与枸橼酸成盐后更加稳定, 其对大脑神经细胞突触膜上的多巴胺D2受体, 肾上腺素α1受体, 5-HT1及5-HT2受体无亲和力, 故不会引起锥体外系综合征及心血管不良反应[2]。

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 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 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的活性, 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

铝碳酸镁是一种新型结合胃内胆汁酸的药物, 具有抗酸和中和胆汁的双重作用, 进而减少胆汁对胃的损害, 同时铝碳酸镁还有吸附和结合的作用, 可通过吸附和结合胃酸蛋白酶而直接抑制其活性, 有利于溃疡面的修复[3]。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在服用奥美拉唑和铝碳酸镁的基础上加用枸橼酸莫沙必利效果更加显著, 但对莫沙必利的副反应及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安毅.胆汁反流性胃炎70例治疗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8) :1032-1034.

[2]曲丽.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 :474-475.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探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行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住院或门诊的患者283例, 男性138例, 女性145例, 年龄20-80岁。有胃部分切除术史者11例, 合并胆囊疾病46例, 患者中93例有吸烟史, 有长期焦虑、失眠、紧张等不良情绪9例, 伴反流性食道炎19例, 伴胃窦炎33例, 胃窦溃疡6例, 胃体溃疡2例, 胃角溃疡1例, 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炎20例。所有患者均行纤维胃镜检查, 镜下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 胃底粘液湖呈黄绿色, 量不等, 胃壁被胆汁污染带有黄色, 幽门口松弛, 关闭不全, 十二指肠蠕动时有淡黄色黏液连续反流入胃, 证实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内镜诊断标准, 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灼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胸骨后疼痛及烧心等感觉, 少数病例有呕吐胆汁现象, 单服抗酸剂不能缓解。

1.2 方法

治疗:一般治疗戒烟酒, 避免暴饮暴食, 清淡饮食, 适当休息, 睡眠时头部抬高约30度。应用多潘立酮 (吗丁啉) 和达喜片 (铝碳酸镁) 联合用药, 达喜片 (铝碳酸镁) 嚼服每次1-2片, 每日3次, 饭后h服用。多潘立酮 (吗丁啉) 口服每次10 mg, 每日3次, 饭前30 min服用。结果:服药4周后临床症状经复查胃镜, 显效226例, 有效46例, 无效11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 胃镜检查划分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胃镜检查胃炎表现减轻或消失, 粘液湖清亮;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胃镜检查胃炎表现明显减轻, 粘液湖可略带黄色;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或加重, 胃镜检查胃炎仍呈活动性, 粘液湖仍为黄绿色。

2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 多发病, 是十二指肠液反流到胃部所致, 主要症状是明显、持久的上腹部饱胀或疼痛, 尤以进餐后为甚, 可伴有恶心或呕吐。由于十二指肠液中含有胆酸、溶血卵磷脂及胰腺分泌液, 这些物质能损害胃黏膜屏障, 使H+向上皮细胞内渗透, 引起胃炎、胃黏膜糜烂、溃疡。随着胃镜检查的应用, 胆汁反流性胃炎检出率逐年提高, 尤其是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日益受到重视。多潘立酮 (吗丁啉) 是一种具有抗呕吐作用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选择性阻断多巴胺2 (DA2) 受体, 主要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 是一种强力的促动力药, 它能增加胃窦十二指肠蠕动幅度和频率, 加速胃排空, 降低孤立性幽门收缩, 增强贲门括约肌的紧张度, 调节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防止胆汁和碱性肠液的反流而损伤黏膜。铝碳酸镁为一种新型结合胆酸药物, 其活性成分为水化碳酸氢氧化镁铝, 是按层状晶格结构排列的, 具有独特的层状网络结构, 可在酸性环境下结合胆酸, 当结合的胆汁酸进入肠内碱性环境时, 又将胆汁酸释出, 不影响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达喜片 (铝碳酸镁) 能在p H 3-5的酸性环境下, 与胆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结合, 减轻胆盐对胃黏膜的损伤。达喜片 (铝碳酸镁) 不吸收入血, 同时中和胃酸, 可以维持胃内的生理环境, 还能结合胃酸、胃蛋白酶等有害物质, 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 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显。

因此, 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合用既能减少十二指肠的反流, 又能中和反流入胃内的十二指肠液, 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症状, 促进胃黏膜损伤及炎症的愈合, 对患者腹胀、上腹痛、恶心及呕吐症状均有较高的疗效, 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多潘立酮 (吗丁啉) 和达喜片 (铝碳酸镁) 联合用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28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实施联合用药治疗, 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结果 经复查胃镜,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有减轻, 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 多潘立酮结合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多潘立酮,铝碳酸镁,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l]王伯军.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及与幽门螺杆菌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 (5) :298-299

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治疗体会 篇7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药物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 是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反流进入胃内所引起的上腹痛、腹胀、呕吐胆汁、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 常见于胃切除后由于幽门功能不全, 以致胆汁反流而引起的胃炎[1]。因反流液呈碱性, 故又称胃切除后碱性反流性胃炎。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引起的症状轻重不一, 缺乏特异性。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胆汁返流性胃炎60例, 男34例, 女26例, 年龄19~65岁, 平均48.5岁。全部病例均有上腹痛, 腹胀伴嗳气46例, 夜睡难眠26例, 恶心16例, 呕吐4例, 体重下降2例。胃镜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胆汁、肠液返流及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合并十二指肠疾病42例, 慢性贫血4例, 胃次全切除术后2例, 慢性食道炎1例。

1.2 方法

调整饮食, 如戒烟酒, 清淡饮食及良好的饮食习惯。促动力药, 如胃复安、吗叮啉、莫沙必利等。也可应用保护胃黏膜和结合胆酸的药物, 如达喜, 化学名称铝碳酸镁, 该药还有抗酸和防止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保护胃黏膜药物还有硫糖铝等。抗酸剂由于酸性环境下胆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强, 酸和胆汁有叠加的作用, 因此, 抑酸治疗可以降低胆酸的毒性作用。西咪替丁, 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 (PPIs) 奥美拉唑, 雷贝拉唑。熊去氧胆酸450~600mg/d, 分3~4次口服。可抑制胆酸的合成, 从而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

2 结果

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治愈26例, 治愈率43.3%, 显效21例, 显效率35%, 有效10例有效率16.6%, 总有效率为94.9%。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综合征如为胃切除所致者, 多在手术后1~25年内发生, 主要症状有上腹部疼痛, 烧灼感,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呕吐物常为胆汁。有报道, 夜间症状较为严重, 同时伴有体重下降和贫血等症状。如幽门功能失调所致者, 除上述表现外, 常有原发病的症状, 如消化性溃疡、胆石症、胆囊炎等。有人发现, 很多胆系疾病 (尤其是胆石症) 患者表现为胃部症状。

饮食要清淡, 不吃油腻食物, 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 加重反流和病情;宜进低脂高蛋白饮食, 如牛奶、豆类和鱼类;宜少量多餐。应细嚼慢咽, 忌暴饮暴食;避免饮浓茶、烈酒、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

治疗仍以内科方法为主, 提倡联合应用促动力药和结合胆酸药物治疗, 应定期复查胃镜, 了解治疗效果。结合胆酸药物络合胆酸应当是减少和消除对黏膜损伤的有效方法, 阴离子交换树脂、高分子阴离子交换树脂考来烯胺均可通过铵与树脂结合, 并与氯离子连接, 口服后释放氯离子与胆酸结合, 从粪便排出, 减少胆酸对胃黏膜损害。但由于这类药物的服用剂量较大, 有胃肠不良反应, 一般临床上很少应用。熊去氧胆酸可抑制胆酸合成, 口服后胆汁中熊去氧胆酸增加, 使去氧胆酸和石胆酸的浓度相对减少, 因此, 可减少和改善黏膜损伤。此外, 胆固醇酰胺也可与胃内胆酸结合, 但这类药物的疗程较长, 需3个月以上, 患者的依从性差[2]。促动力药常用的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 莫沙必利, 红霉素及5-HT4激动剂等, 这类药物具有增加胃动力, 协调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 促进胃排空和加速十二指肠排空的作用。铝碳酸镁呈层状网状结构, 在胃内可以结合胆酸及溶血磷脂酰胆碱, 减少胆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 但不影响胆酸的肝肠循环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这类药物的作用有:消除和减少黏膜攻击因子的损伤;防止H+弥散;增强黏膜血流量;促进前列腺素生长因子的释放;促进细胞更新;杀灭幽门螺杆菌;促进破损黏膜的愈合。临床用于治疗胆汁反流胃炎是常用的有效药物。抑酸药由于胆酸只有在酸性条件下对胃黏膜损伤作用最强, 同时, 胃酸与胆汁对黏膜的损害有叠加作用, 因此, 应用抑酸剂不仅可加强对黏膜的修复, 同时还可改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抑制剂。

参考文献

[1]黄玉民.胆汁返流性胃炎72例临床分析.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2000, 16 (4) :318.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9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6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其中男30例, 女32例, 年龄26~60岁, 平均年龄 (29±6.9) 岁, 病程3个月至12年不等。治疗前胃镜检查显示全部患者均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疾病纳入标准。幽门螺杆菌测试显示, 62例患者中34例患者感染。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 (P>0.05) , 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1) 治疗组:32名患者均采用清浊方, 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辨证治疗, 加减运用清浊方治疗。清浊方主题方为:蒲公英20g, 冬凌草12g, 连翘20g, 叶下珠10g, 白蔻仁10g, 紫蔻10g, 黄连6g, 柴胡12g, 薏苡仁20g, 八月札20g, 黄芩6g, 枳实12g, 清半夏9g, 柴胡20g, 白芍20g, 三七粉2g。针对患者不同病症, 胃痛甚者加用延胡索3g;腹胀明显者加用木香6g;糜烂出血者加用白芨、三七各3g;呕吐甚者加用代赭石30g;喜暖畏寒者加用吴茱萸、干姜各6g。以上药物作袋装煎剂服用, 每袋150mL, 患者于饭后2h服用, 每次1袋, 每日2次。

(2) 对照组:患者每日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20mg/次, 1次/日;于每日饭前服用多潘立酮10mg/次, 3次/日;餐后咀嚼服用硫糖铝片1g/次, 3次/日。

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疗程, 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胃镜复查, 根据疗效进行下一步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变化情况等。治疗结束后对全部患者进行半年随访, 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

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消失, 胃粘膜正常, 病理活检结果呈阴性;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胃镜下胆汁反流减少, 胃粘膜活动性炎症消失50%以上;无效:症状无好转现象, 病理活检结果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 甚或加重者。

幽门螺杆菌 (Hp) 的根除标准: (1) 组织学检查:取胃窦和胃体黏膜, 经Warthin-Starry银染色, 确认Hp阴性; (2) 13 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2项均为阴性时可确定Hp根除[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珚x±s) , 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治疗组中显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无效率低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出16.9%,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P<0.05, 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

[n (%) ]

2.2 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变化情况及半年内复发率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 半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P<0.05, 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2所示。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可以概括为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量增大, 持续时间增长或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受损都可导致胃粘膜受损, 继而细菌、病毒侵袭造成胃炎。十二指肠内容物中胆汁占有很大一部分, 并且胆汁酸可导致组织非特异性损害, 从而直接损伤胃粘膜造成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变主要在胃窦部, 表现为胃窦部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2]。中医学范围内并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命名, 但是从中医角度来讲, 胆汁反流性胃炎大致属于胃脘痛、痞症、吞酸、嘈杂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饮食或情志伤脾气, 致使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 气血运行失常, 致使浊邪淤积体内, 气机凝结, 终累及三焦, 外在表现即为胃脘痛、吞酸、呕逆等症状。

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多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潘立酮、硫糖铝片、消胆胺等进行治疗。其中, 潘立酮有调节动力, 可有效防止十二指肠-胃反流。

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基本原理即疏肝理气、利胆和胃。从五行相生相克角度来讲, 胃与肝胆密切相关, 胃部病变常累及肝胆, 肝胆病变也可累计胃脘部, 因此在治疗方面不仅要治疗胃部病变, 还应解决肝胆部的潜在问题。《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 “热客于胃, 目赤欲呕, 呕酸善饥”、“诸逆冲上, 皆属于火, 诸呕吐酸, 暴注下迫, 皆属于热。”故而, 从外感六淫角度来说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热毒郁结, 浊毒之邪上犯。本着以上思想, 我院此次主要选用清浊汤进行加减运用治疗。方中蒲公英、黄连、叶下珠、连翘、冬凌草为清热解毒之剂, 可消炎抑菌;半夏和胃降逆, 又可清热燥湿, 对于胃粘膜的糜烂、水肿等炎症有较强的治疗作用, 更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三七粉可有效养血止血。清浊汤内各药味加减运用可有效达到行气疏肝、清热解毒、利胆和胃的作用。本着中医辨证治疗思想应针对患者不同病症进行准确的加减运用, 如胃痛甚者加用延胡索;腹胀明显者加用木香;糜烂出血者加用白芨、三七;呕吐甚者加用代赭石;喜暖畏寒者加用吴茱萸、干姜等。

我院此次尝试运用清浊汤对治疗组进行中药治疗, 同时与仅采用传统西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 半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故而, 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方面中药清浊汤的治疗效果较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白海燕, 杨卓杰, 陈国会, 等.“清浊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J].江苏中医药, 2011, 4 (2) :34-35.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 篇9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胆汁反流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可达80%~90%,而消化性溃疡患者更高,可达95%以上,甚至接近100%。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约占胃炎总数的10%,其中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日益受到重视。而胆汁反流性胃炎与HP感染的关系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探讨2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并对其进行HP检测,分析二者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03-2010.03在我院行胃镜检查,被胃镜和病理组织学诊断明确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200 例,性别无明显区别,年龄20-50岁,病程7天-10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胆汁、口苦等症状中至少有2项,每周症状发作不少于3次。

1.2 方法 用奥林巴斯电子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胃粘膜有胆汁样黏液附着、可见黄色胆汁样粘液湖、幽门口松弛呈开放状,有时见胆汁从幽门反流至胃腔内。常伴胃黏膜糜烂、水中等炎症改变。胃粘膜活检呈化学性胃炎的组织学特性,炎性细胞浸润相对较轻。HP感染诊断方法:所有患者明确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均进行C-14呼气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阳性者为HP感染。HP感染率为32.5%,明显低于慢性胃炎检出率。对阳性患者进行1周抗HP治疗,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标准剂量(如奥美拉唑20mg或兰索拉唑30mg)+甲硝唑400mg+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使用一周。停药一月后复查胃镜,观察胆汁反流情况,并行C-14呼气试验,阴性者为HP根除。

2、结果

2.1 病因 在2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有胆囊疾病者36例,占18%;胃切除术后患者5例(毕II式手术)占2.5%,不明原因者159例,占79.5%。

2.2 HP感染及治疗情况 在2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的患者65例(胆囊疾病者21例,胃术后2例,不明原因者42例),感染率32.5%。抗HP感染治疗后,59例患者HP被根除(胆囊疾病10例,胃术后者2例,不明原因者37例),根除率为90.8%。其中,55例患者胆汁反流症状消失,4例仍存在胆汁反流症状(3例为胆囊疾病患者,1例为胃术后者)。

3、讨论

本组资料中,病因不明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高达79.5%,明显高于胆囊疾病患者。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现今社会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无规律,可能影响自主神经的稳定性,从而引起幽门与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所致十二指肠液反流有关[1]。胆囊切除术后或胆囊充满结石时,胆囊不能储存胆汁,胆汁随消化间期运动复合波③相后期的逆蠕动反流入胃,且此时胆汁成分已发生改变,以次级胆酸、去氧胆酸为主,对胃黏膜的损伤更为严重,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在本组2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有胆囊疾病者36例,占18%,表明胆囊疾患是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另一个较主要原因。胃大部分切除后由于大量壁细胞、支配胃的神经纤维及幽门被切除,破壞了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的生理功能,使胃排空延迟,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容易发生胆汁反流。且毕II式手术比毕I式手术解剖结构改变更大,更容易发生胆汁反流。本组资料中,胃手术患者较少,但也是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原因之一。

本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32.5%低于普通人群,与有关报道一致[2]。研究证实胆汁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均可杀灭HP。HP在胆汁酸的作用下,由原来的杆状变形成表面带气泡的球状,最后浓缩成团块状而失活[3]。本组资料中,HP感染率以胆囊及患者为高,而病因不明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经抗HP治疗后,胆汁反流症状明显好转,说明HP感染可能影响了胃窦和十二指肠的动力改变,引起胆汁反流。提示根除HP可能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品津.胆汁反流性胃炎[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45-46

[2]余宁,黄茂涛,赵悦等.幽门螺杆菌和胆汁反流性胃炎[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8,6;994-995.

胆汁返流性胃炎 篇10

关键词:胶囊内镜,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价值

胆汁反流性胃炎 (Bile reflux gastritis, BRG)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 是消化系统常见病, 约占胃炎发病总数的12.3%[1]。研究发现, 长期胆汁反流可以导致胃黏膜糜烂性、增生性、活动性炎症、胃溃疡甚至促使胃癌的发生。目前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胃吸出物测定、同位素测定、24 h胆汁反流和p H值监测等。本研究目的是评价胶囊内镜对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5年10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同时接受胶囊内镜及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38例, 男女比例为30∶8, 年龄26~58岁, 平均45.3岁。纳入标准:反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不明原因腹痛、腹泻、消瘦, 且经胃镜、结肠镜、X线钡餐造影检查无阳性发现者;无症状体检者, 所有受检者均严格执行告知义务,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器材

(1)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自主开发的OMOM胶囊内镜 (Capeule Endoscpy, CE) 系统, 包括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影像工作站组成, 具有图像实时监控以及曝光量和拍摄速度可体外调节等功能。 (2) 日本奥林巴斯公司Olympus GIF260电子胃镜。

1.3 检查方法

(1) 胶囊内镜检查前2 d进少渣软食或无渣半流食, 检查前12 h禁食, 检查前日晚8时及检查当日晨5时分别将含有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35.15 g的温水溶液2 000 m L于90 min内服完, 检查前15 min加服二甲基硅油50 m L消泡, 患者取右侧卧位、坐位、直立站位均可。 (2) 胃镜检查前当日早晨禁食水。

1.4 观察指标

(1) 胶囊胃转运时间, 胃转运时间定义为通过贲门至通过幽门的间隔时间; (2) 观察胃腔各部位的病变情况, 胆汁反流情况; (3) 图像质量; (4) 患者对胶囊内镜检查顺应性。

1.5 诊断标准

内镜下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标准[2] (二项均须符合) : (1) 黏液湖显著胆染, 和 (或) 胃壁较多胆汁附着, 幽门区大量泡沫状及水流样胆汁反流; (2) 胃黏膜 (尤其是胃窦部黏膜) 明显充血、水肿或伴糜烂。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共3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 全部完成了胶囊内镜及电子胃镜检查, 胶囊内镜检查平均胃转运时间 (62.6±58.8) min, 其中检出浅表性胃炎26例, 胆汁反流性胃炎12例。26例CE诊断浅表性胃炎患者接受胃镜检查共检出浅表性胃炎21例, 胆汁反流性胃炎5例;12例CE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接受胃镜检查共检出1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 2例浅表性胃炎, 术中胶囊内镜图像清晰, 仅少量图像因胃蠕动致胶囊镜头与胃壁接触而受到影响, 整个检查过程所有患者顺应性良好, 未出现任何明显不适症状。

2.2 对比分析

38例患者中, 胶囊内镜检出胆汁反流性胃炎12例, 占总数31.6%;电子胃镜检出胆汁反流性胃炎15例, 占总数39.5%, 其中26例经CE诊断浅表性胃炎患者行电子胃镜检查, 检出胆汁反流性胃炎5例;12例经CE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行电子胃镜检查, 检出浅表性胃炎2例, 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一是电子胃镜对胃刺激, 引起胃痉挛, 导致呕吐和胆汁反流, 出现假阳性;二是电子胃镜在胃内观察时间短, 常有假阴性。

3 讨论

胶囊内镜是一种直视性、无创性检查小肠疾病的新方法, 由于其方便、舒适, 并能清晰观察到肠黏膜的病变, 因而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直以来, 胶囊内镜主要用于小肠检查[3,4], 开创了小肠疾病诊断的新时代[5,6]。文献报道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达79%和92%[7], 但由于胶囊在体内不受人为控制, 常不能有效观察到胃的各个部位, 因而在胃部检查中受到很大限制[8,9], 但胶囊内镜属于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 以胃肠蠕动为动力, 具有安全性高、损伤小、图像清晰、在胃腔内停留时间长、对胃无刺激等优点, 本组研究平均胃转运时间为 (62.6±58.8) min;而电子胃镜为侵入性检查方法, 对患者有刺激性, 刺激可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等, 尤其是敏感的轻年人, 往往引起胃痉挛, 导致呕吐和胆汁反流, 内镜诊断DGR常有相当数量的假阳性;又因为内镜观察时间较短, 常有假阴性结果。因而胶囊内镜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检查过程患者顺应性良好, 无须忍受镜身过喉的痛苦, 同时也可避免无痛胃镜需要承担的麻醉风险。

随着科技的发展, 目前已开发出姿态控制系统和姿态可控智能胶囊[10], 使胶囊内镜对胃部检查变得可行, 今后如能开发具有活检功能的胶囊, 且智能胶囊成本进一步降低, 将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更好、更广阔的前景, 胶囊内镜可作为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新的临床手段。

参考文献

[1]多潘立酮临床协作组.多潘立酮及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多中心临床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 2003, 23 (5) :275-278.

[2]曾锦章, 张万岱, 张洪海, 等.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探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7, 17 (7) :406-408.

[3]王琳, 任建林.胶囊内镜的临床使用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 15 (30) :3226-3228.

[4]张齐联, 年卫东, 王化虹, 等.OMOM胶囊内镜临床应用的初步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 22 (2) :86.

[5]Gong F, Swain P, Mills T.Wireless endoscopy[J].Castrointest Endosc, 2000, 51 ( (6) :725-729.

[6]Iddan G, Meron G, Glukhovsky A, et al.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J].Nature, 2000, 405 (6785) :417.

[7]Gupat R, Reddy DN.Capsule endoscopy:current status in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 13 (34) :4551-4553.

[8]Lapalus MG, Dumortier J, Fumex F, et al.Esophageal capsule endoscopy wersus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for evaluationg portal hypertension:a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of performance and tolerance[J].Endoscopy, 2006, 38 (1) :36-41.

[9]Bhuket T, Takami M, Fisher L.The sue of 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 in clinical diagnostic gastroenterology[J].Expert Rev Med Devices, 2005, 2 (3) :259-266.

上一篇: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下一篇:大学生培养成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