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护理常规

2024-07-11

慢性胃炎的护理常规(精选8篇)

慢性胃炎的护理常规 篇1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一、住院病人常规护理同肿瘤内科护理常规

二、灌注化疗、栓塞术护理常规(TACI、TAE、TACE)

1、向入院病人进行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协助病人完善术前的各种检查例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试验、B超或CT、穿刺活检取组织行病理检查等,做好检查前的宣教;

2、术前宣教,因人适宜,第一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要详细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途径、手术室的大致环境、术中配合、术前应做的准备,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应对措施、注意事项。多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以询问、复述出以上内容为主;

3、指导术前病人进行胸式呼吸的锻炼,深吸气、憋气默数10秒,为术中造影做准备,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后需卧床24小时,患肢要制动,须在床上大小便,如适应不良易出现尿潴留和便秘;

4、碘过敏试验,术中需应用一定剂量的造影剂,预防出现过敏反应;

5、备皮,范围:脐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会阴部;

6、术前4~6小时禁食水,防止术中出现呕吐和误吸;

7、遵医嘱准备术中用药;

8、术日将病人带至介入治疗室,与其护士交接、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所用药物、术中所用片子;

9、术后将病人送回病房,意识清醒者,以协助指导为主,工作人员将转运床摇至与病床平齐,一手压迫患肢穿刺点,保持肢体平直,另一手托其肩背部,利用健侧下肢及双肘支撑,移动躯体完成体位的转移;年老体弱、肢体活动障碍者需由医务人员协助搬运,方法为平车与病床保持平行、平齐、固定,双人,一人托肩背部与腰,一人托腰臀及下肢,同时使力将病人送至床上,(位臵可站在平车侧,也可以站在病床对侧),搬运时注意动作不要过猛,10、24小时内检查穿刺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肢体的皮温及颜色,穿刺点压迫、包扎是否完整,有无绷带过松或移位、渗血、皮下血肿;

11、移至病床后,休息1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常规记录3天出入量,体温术日起连续监测3天,每日4次,正常后为每日1次;

12、术后饮食指导:术后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诉决定是否立即进食,如:有饥饿感,无疼痛、恶心、呕吐,可即刻进食以半流食为主如:面片汤、米粥、菜粥、等,少量多餐,温度适宜,不要吃太多的甜食及奶制品,以肠胀气;如果患者术后疼痛严重、有恶心、呕吐情况,建议不要立即进食,需先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后1小时方可进食,饮食原则:术后3天以半流质、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3天后如无特殊不适转为普通饮食,但仍应避免辛辣、刺激、过咸、过硬的饮食;

13、术后活动指导:术后4~6小时后协助患者床上翻身,一手压住穿刺点,一手托患者肩背部,主要靠另侧肢体用力,可以取左侧或右侧卧位,一般以术肢肢体不受压为宜,指导陪护人员按揉背部与腰部的肌肉。

14、术后12小时医生可拆除加压绷带,凝血功能异常者需压迫24小时,指导患者四肢伸展、双腿缓慢屈膝,然后再坐起,如无头晕不适,再下地活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如:蹲位猛然站起,踢腿等,仍需观察穿刺点愈合情况;

15、卧床期间加强巡视、观察,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遵医嘱完成患者的治疗及术后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关指导;

16、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1)、恶心、呕吐: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有关,要观察并记录呕吐的量、颜色、性质,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患者漱口,保持空气新鲜,指压合谷、内关、足三里穴位,有助于减轻呕吐;

(2)、发热、疼痛:为栓塞术后综合征,发热:肿瘤缺血坏死后产生的吸收热,疼痛:肿瘤缺血坏死内脏神经牵涉,按发热的护理常规、疼痛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7、心理护理:介入治疗作为新兴治疗方法对于初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还是陌生的,因此术前的宣教,和术后的护理尤为关键,尤其在术后出现多种综合征后,一定要耐心讲解,细心护理,使之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18、患者出院前详细做好出院指导,讲解注意事项、指导正确服药、定时进行复查、出现情况如何处理等。(详见介入科出院指导)

三、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PTCD)

1、同TACE护理常规;(常规护理);

2、术前观察记录黄疸、血胆红素指标;

3、术前抗生素预防感染;

4、备皮范围:右锁骨至脐上,右前正中线至右后正中线,包括腋下;

5、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和镇静剂;

6、术后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导管位臵、深度,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7、密切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大便颜色;

8、术后患者避免进油腻饮食;

9、穿刺点无菌换药1次/周或根据情况,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冲洗胆管1次/日;

四、食道支架成形术

1、同TACE护理常规;

2、术前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确定狭窄部位、范围与程度;

3、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狭窄,除钡餐透视外,还应进行内窥镜检查,以确定是否为肿瘤复发;

4、术前10分钟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10~20mg;

5、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止痛剂或静脉麻醉;

6、术后饮食指导:术后2~4小时禁食水,饮食原则先流食、后半流、再软食;

多咀嚼、忌过凉、过热,进食后适量饮水,目的为冲刷黏附在支架上的食物残渣;

7、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副反应主要有,支架部位疼痛、异物感,出血,多为少量,少数患者有轻度恶心、呕吐;

8、心理护理:支架术后,患者因为可以顺利进食感到高兴,但有时又会对支架所带来的上述副作用感到恐惧、焦虑,一定耐心讲解,上述症状会因身体的日益的适应有所缓解,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过程中安慰患者,缓解焦虑,顺利度过适应期;

神经外科疾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第一章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一、概述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是在计算机数字减影机的监视下,利用一定手法,经过患者经股动脉,将导管送到脑血管并将造影剂注入到动脉进行造影,使血管显影,快速连续摄片,根据血管显影的形态和部门来诊断脑血管病的方法。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术前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全脑血管造影的方式方法。

2.术前准备:备皮,脐下至大腿1/3,两侧腋中线,及双侧腹股沟区域。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前8h禁食水,如急诊可经麻醉师酌情适当缩短。3.术前用药:术前30min给予镇静药,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

(二)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24小时。2.2kg沙袋压迫穿刺点6小时。

3.测足背动脉搏动: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足背动脉位于足部第1、2跖骨之间,少数偏向内侧或外侧,与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相交),1次/2h,连续监测24小时,并记录。

4.穿刺点观察: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双下肢末端皮肤温度、色泽情况,1次/2h,连续监测24小时,并记录。

5.体位:术后平卧8小时,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12小时,卧床24小时。

6.促进造影剂代谢: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大于1000ml)。

慢性胃炎的护理常规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的7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 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6例, 年龄为37~80 (64.6±8.7) 岁, NYH心功能分级为I级8例, Ⅱ级23例, Ⅲ级4例, 心脏病类型冠心病24例, 扩张性心肌病7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 风湿性心脏病2例, 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4例, 年龄为37~80 (65.3±8.5) 岁, NYH心功能分级为I级9例, Ⅱ级21例, Ⅲ级5例, 心脏病类型冠心病22例, 扩张性心肌病8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 风湿性心脏病2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②无疑是障碍, 文化水平均在初中以上, 语言表达清楚, 思维准确;③患者及家属同意实验方案, 且有条件并配合, 愿意进行各项指标评测。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两组均观察3个月, 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①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心理状况采取个体化的心理护理, 解决不同患者不同心理问题, 进行沟通时应耐心倾听, 站在患者的角度体会患者感受, 给患者合理安慰, 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帮助分析问题及解决方法,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避免出现悲观情绪, 提高心理和社会应激能力,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依从性。

②认知教育:

普及疾病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包括疾病的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方法等,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任何疑问, 消除患者由于相关知识缺乏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提高患者对护士或医师专业水平的信任, 唤起病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增加战胜疾病的希望。进行正确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教育, 纠正错误认知以及不良行为模式, 多补充营养, 注意防止感冒, 适当锻炼身体, 提高免疫力, 保持正常排便习惯与排便频率, 调整情绪, 劳逸结合, 认真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③日常生活护理:

做好清洁卫生, 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必要时留置尿管并做好卫生工作, 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指导患者正确的休息体位, 减轻心脏负担, 多下床活动或者进行必要按摩, 防止压疮发生;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 制定合理运动方案并指导如果运动, 提高心功能;不良生活习惯应及早戒除, 如吸烟、喝酒、喜欢辛辣与盐, I级心衰患者每日钠摄入≤2g;Ⅱ级心衰患者每日钠摄入≤1g;Ⅲ度心衰患者每日钠摄入≤0.4g左右, 多食粗纤维、清淡、易消化的营养饮食。

④社会家庭支持:

不管患者是住院还是出院在家中, 护士应与患者家属沟通最大努力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注意保持房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开窗通风, 保证环境的清新,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不断鼓励患者, 支持患者, 细心照料患者生活, 以亲情的温暖激发患者对抗疾病的潜力, 消除负性情绪, 保持乐观情绪。

1.4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 严格遵照医嘱为完全依从, 基本遵照医嘱, 偶尔不规范者为一般依从, 不遵照医嘱为不能依从, 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监测心功能指标 (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 , 反映左心室功能, 测定6min步行距离, 反映心脏功能, 进行生活质量测评表 (QOL) 评分, 包括心理情况、焦虑心理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情况, 计算QOL总评分。

1.5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依从性、满意率均采用率表示, 进行卡方检验, 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QOL总评分、6min步行距离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依从率与满意率分别为94.29%比77.14%, 97.14%比5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917和5.609, 均P<0.05, 结果见表1。

2.2 两组心功能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指数、左室舒张末径、QOL总分差异不显著, 具有可比性, 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其中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指数明显升高, 左室舒张末径、QOL总分明显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指数、左室舒张末径、QOL总分分别为542±87 m比475±76 m, 53.6±8.7%比45.3±7.1%, 50.1±3.8 mm比54.3±4.1 mm, 60.2±1.8分比92.6±2.4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老年人多见, 疾病病程漫长, 多迁延不愈, 在反复的治疗和复发中很容易丧失信心而不能坚持正规的治疗, 数患者不能以乐观、平和的态度对待疾病, 易表现出焦虑、抑郁等负性不良情绪, 甚至部分患者失去治疗耐心, 不能规范治疗, 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及恶化,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饮食习惯、发病诱因是CHF患者复发的主要因素, 针对影响疾病治疗各方因素, 制定可行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改善医患关系, 彼此建立信任关系, 提高治疗依从性, 坚持长期服药治疗,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消除不良社会心理紧张的应激反应,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与本文结果相符, 同时对于提高死亡率也有一定意义。综上所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重视综合护理干预的积极作用, 改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心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高及治疗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影响因素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29) :3505-3507.

[2]孟隽, 刘素勤.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20) :54-55.

[3]钱海兰, 王君俏, 沈王琴, 等.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 (21) :4-8.

[4]Kline KS, Scott LD, Britton AS.The use of supportive-ed-ucative and mutual goal—sett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self-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HomeHeahhe Nurse, 2007, 25 (8) :502-510.

[5]Albert NM, Buchsbanm R, Li J.Randomized study of theefect of video educ~ion on heart failure healthcare utiliza-tion, symptoms, and self-care behaviors[J].Patient EducCouns, 2007, 69 (1-3) :129-139.

慢性胃炎的护理常规 篇3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呼吸困难.紫绀.咳痰等临床表现,消失;哮鸣音.湿罗音等体征消失,心肺功能明显改善;有效 呼吸困难.紫绀.咳痰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哮鸣音.湿罗音等体征明显减轻,心肺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不符合以上指证者。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为有临床意义。

2 结果2.1治疗效果: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80.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性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的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多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占临床85%另外可见于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弥漫性纤维化。职业性肺病等,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离明饮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肺结核的护理常规 篇4

一、概念

肺结核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临床上常以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及咳嗽、咯血等呼吸道症状。

二、护理目标

1、了解疾病常识

2、减轻或消除发热

3、维持合理营养

4、合理规律用药

三、护理问题

(一)有孤独的危险——与缺乏知识加之呼吸道隔离,产生自怜、孤独、激怒或猜疑。

(二)、舒适的改变——咳嗽、发热、盗汗、乏力,与结核菌至全身中毒有关。

(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 与结核感染使机体需要量增加,抗痨药物反应,饮食减退,使营养摄入量减少有关。

(四)、知识缺乏——与缺乏结核病的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有关。

(五)、潜在并发症——咯血、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气胸。

四、专科评估

(一)、全身中毒症状 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情况如何。

(二)、咯血、有无痰中带血。

(三)、干性咳嗽——如伴有继发感染时,可有粘液痰,胸痛。

五、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休息 结核活动期或咯血时应卧床休息,恢复期病人可以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2、饮食 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质的食物。(二)、专科护理

1、发热 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必要时给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并监测体温变化。

2、盗汗 注意室内通风,衣物勿太厚,及时用温毛巾帮助擦干躯体和更换衣物,被单等。同时避免着凉。

3、咳嗽 遵医嘱给予镇咳祛痰剂,喉痒时可用局部蒸汽湿化。痰多时采取体位引流。

4、咯血 取患侧卧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咯血过多时可适当输血,并给予吸氧。

5、胸痛 采取患侧卧位,遵医嘱给止痛药。

(三)、病情观察:观察体温变化,注意发热规律;观察痰的颜色、量,有无血痰和咯血征象;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六、健康教育

1、环境 环境应安静,空气应新鲜,温湿度应适宜。

2、饮食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日常活动 结核活动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做适当活动,但避免过度劳累。

4、适当进行隔离,以防传染,所用物品进行消毒。

5、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消除患者孤独、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颅部手术后病人的护理常规 篇5

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营养失调 4.异常

5.引流异常的危险

6.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等。

护理措施

1.病室:安静舒适,据病情安排病室。

2.体位:病人在麻醉未清醒之前或血压降低时应采取平卧位;大肿瘤的切除不可采取患侧卧位。

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4.饮食:遵医嘱给予饮食种类。

5.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

6.遵医嘱应用降颅压,及抗炎等药物,观察用药反应及效果。7.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

8.做好皮肤护理、口腔、尿管护理。

9.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采取措施降低体温。10.防止颅内压增高(1)抬高床头20-30度。(2)促进排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3)保持引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性状、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观察敷料渗湿情形,若敷料有黄色渗液,应通知医生。引流管拔管前一天试行夹管,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变化,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时,应重新开放引流管。

11.检查指导:应有医护人员陪同检查,妥善固定引流管,勿使脱落,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待病人稳定后再开放引流管。

健康教育 1.保持情绪稳定。

2.高营养易消化饮食,高血压患者低盐低脂饮食。

3.监测血压变化,控制血压,按时服药,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复查。

昏迷病人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营养失调 4.有受伤的危险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6.自理能力下降

护理措施

1.病室:病人应安排在便于观察、抢救的房间,躁动的病人应实施保护措施。2.卧位:病人取侧卧位或去枕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有假牙者应取下。

3.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叩击背部排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易咳出时,及时吸痰,以防窒息。如有舌后坠宜用舌钳将舌拉出。缺氧时,及时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切开后按气管切开术护理。

4.饮食:昏迷病人72小时后给予鼻饲饮食,共给充足的能量,饮食种类遵医嘱。

5.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和和瞳孔的变化,有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并详细记录。6.用药护理:遵医嘱及时用药,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疗效、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并及时报告医生。7.做好基础护理:每日口腔护理每日2次,对于张口呼吸的病人,应用双层湿纱布敷于口及鼻部,以湿润吸入的空气,对于口腔粘膜有破溃者,应涂以龙胆紫药液,口唇干裂时涂以甘油或石蜡油,每周做咽拭干培养一次。

8.加强皮肤护理,每日可用酒精、滑石粉按摩受压部位2-3次,尤其是骨骼突出部位,必要时可用棉垫或海绵垫保护。每隔2小时帮助病人翻身一次,病人穿衣时要柔软,保持三短六洁。

9.病人眼睑有分泌物或闭合不全者,可滴入0.25%氯霉素眼药水,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双眼。如分泌物时,则应以生理盐水冲冼干净,观察瞳孔变化时,动作要轻,防止擦伤角膜。10.出现尿潴留者,可采取导尿术,留置尿管者,按留置尿管护理;严密观察尿量,详细记录,并做好预防便秘的护理。

11.保持各种导管通畅:留有导管时,按各种导管护理常规护理,保持引流通畅,位置固定。12.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每日对肢体进行按摩,保持肢体功能位,防废用性萎缩。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疼痛

2.组织灌注量改变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4.有受伤的危险 5.潜在并发症:脑疝

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安静的病室。

2.卧位: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约束病人,以免病人挣扎而致脑压增高。抬高头部30—45度,即使病人有休克也万不可采头仰卧式;头、颈安排呈一直线,不要压迫颈静脉。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4.饮食:进易消化流食,勿食刺激性食物。

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6.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降颅压及退热药物。7.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紧张及烦躁情绪。8.做好基础护理,预防护理合并症的发生。

9.避免胸内压或腹压上升:应保持大便通畅;起床时可协助病人坐起;教导病人起床时行呼气动作;避免髋关节长期屈曲;禁止大量灌肠。

10.预防血压突然变化过大:吸痰时动作轻柔,吸痰、翻身后应测量血压变化情况;按医嘱给予止痛剂或局部麻醉以缓解病人因疼痛不适造成血压上升。

11.预防全身性感染:体温若高于38℃须通知医生;更换病人敷料、引流管时应使用无菌技术。

12.降低体温:定时测量体温;减少被盖;按医嘱给予解热剂;在腋下使用冰囊;使用低温毯。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语言沟通障碍 4.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1.病室要保持温暖、清洁、湿润。

2.卧位:去枕平卧或半卧位,使颈部舒展,并应经常更换体位,以防肺部合并症,儿童应固定双手,以防抓脱套管。

3.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并鼓励病人咳嗽,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按时雾化吸入。

4.饮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注意观察有无创口出血、皮下气肿及感染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伤口敷料应保持干燥、如浸血或为分泌物浸透,则应更换;经常检查病人套管系带的松紧,过松易于脱管,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6.做好心理护理。

7.病人术后丧失讲话能力,需由专人守护,做好基础护理。

8.拔管前应先试行堵管,堵管后要注意观察病人呼吸及发声情况,如一切正常且睡眼安静,可于24-48小时后再拔管,拔管后应继续观察1-2天,伤口处以蝶形胶布拉紧皮肤,盖以无菌敷料即可,一般不需缝合。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 2.气体交换受损 3.营养失调 4.有感染的危险 5.自理能力下降

护理措施

1.病室:病人安置在监护室或安静,便于抢救的房间。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2.卧位:根据病情采取合理体位,各种导管清洁通畅,位置正确,定期冲洗,消毒及更换。3.吸氧:视病情或医嘱给予吸氧。

4.饮食: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并进行记录。

5.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2小时监测生命体征或遵医嘱,有病情变化需要增加测量次数,并做好记录。

6.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材,随时做好抢救准备。7.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

8.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做到三短六洁,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注意病人安全。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张口呼吸时用纱布盖住口唇,用药水、药膏或油纱布保护眼部。

9.24小时内根据病情完成制定护理计划。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护理过程、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应用的各种药物及特殊检查治疗情况。

10.检查指导:医务人员陪同,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勿脱落,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待病人稳定后再开放引流管,保持液路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备好急救用品。

头部外伤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 2.脑组织灌注异常 3.知识缺乏

4.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

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2.卧位:根据病情采取合理卧位。

3.吸氧:遵医嘱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4.饮食: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

5.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6.遵医嘱应用止血、抗炎、降颅压等药物,预防休克及其他合并症。7.给予心理护理。8.做好基础护理。

9.维持肢体关节功能位,教导病人使用辅助的运动器材来增加自我照顾能力。

10.出院指导: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颅内压升高,高营养易消化饮食,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讲解运动计划的重要性,教导家属适时给予病人协助及心理支持,定期复查,保持大便通畅。

颅底骨折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2.知识缺乏

3.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颅内低压综合征

护理措施

1.病室: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2.卧位:患侧卧位。3.遵医嘱吸氧。

4.饮食:遵医嘱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及意识变化。观察及瞳孔大小、眼球转动情况、病人嗅觉及听力、是否有面瘫的表现等,应早期发现予以处理。6.用药护理:一般应用抗菌药物1—2周控制感染。7.给予患者心理支持。8.做好基础护理。

9.对症护理:出现耳鼻漏者保持鼻腔外耳道的清洁和通畅,鼻腔用无菌盐水棉球擦拭,外耳道用酒精棉球擦拭,切勿堵塞及冲洗耳道和鼻腔,保持口腔清洁,勿用力擤鼻和挖耳,禁止做腰穿。

深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规 篇6

一、置管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讲解置管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做好置管术前患者的健康教育.2.穿刺前的准备:穿刺时,患者应取去枕平卧位,颈背下垫一小枕,头转向对侧。

二、置管中的护理

置管过程中的护理: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与手术者密切配合,正确选择穿刺点,尽量提高穿刺成功率。

三、置管后导管的护理:

1.保持导管通畅,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输液速度,避免管路打折及脱落,保证液体顺利输入。

2.防止发生局部穿刺处感染。置管期间每周换药2次:用碘伏消毒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再用无菌贴膜固定,同时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红肿、触痛、液体外渗及导管脱出,以便及时处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静脉炎.妥善固定导管,必要时缝合固定.加强观察和交接班,若患者意识不清,烦躁时应加强看护,必要时予约束带固定,以免患者自行拔除导管或移动脱出,避免用金属器械夹持留置管.3.对于出血、凝血机制正常患者,输液完毕后用肝素钠和生理盐水配制液封管。

4.监测体温变化,体温高者行血培养.同时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及穿刺静脉有无疼痛,一旦发生及时做相应的护理和治疗.5.导管的固定:导管固定要牢固,应每天检查导管的深度。为置管患者做其它操作时,应避免导管脱出或推入。

6.预防发生空气栓塞,及时更换液体,避免滴空,不要关闭输液调节器。

四、拔管护理

吸氧的护理常规 篇7

1 氧疗的健康宣教

1.1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 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 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患者吸氧的目的, 还要教会患者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 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 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 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1.2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 但它是助燃气体, 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 严禁在病区内吸烟。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 小于5 MPa时应换瓶, 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1.3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患者, 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某些缺氧的患者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 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 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 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 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甚至死亡。

1.4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吸氧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 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 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 疗效越高, 但是每天24 h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 h, 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0 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 常发现患者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 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患者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 这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使患者理解, 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 给氧导管的选择

2.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 (鼻塞式)

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 但它不容易固定, 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

2.2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 (鼻勾式)

这种给氧导管弥补了上述缺点, 它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 使导管不容易脱落, 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 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 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 降低氧疗效果。

2.3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 (耳套式)

它有两个通气孔, 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 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 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患者的脸型长短, 调节长度, 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有研究表明:以上三种给氧方式后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差别无显著性[5]。

2.4 一次性面罩吸氧导管 (松紧带式)

面罩给氧对患者气道黏膜无刺激、固定好、氧流量大、氧浓度可达较高水平, 缺点是清醒患者有憋气感[6], 妨碍交流, 咳嗽、咳痰不方便。

由此可以看出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是长期氧疗患者的首选。

3 减少吸氧带来的噪声

3.1 原理。

使通到氧气湿化瓶内的管子, 鼓出的大水泡变成多个小水泡, 而且开口对准瓶壁, 受重力的影响, 使小水泡撞击瓶壁的力量明显减少, 最终消除噪声。

3.2 方法。

先将开塞露空囊的颈部留取1 cm, 其余部分剪掉, 用7号针头在球囊上刺入小孔 (底部除外) , 大小要均匀, 间距2 cm, 消毒后备用。用长3 cm的压脉带将开塞露与湿化瓶内的通气管下端连接在一起, 其余按吸氧操作常规进行[7]。

3.3

李敏[8]等人也对氧气湿化瓶进行改进:取5.5 cm长截面直径为4 cm的圆柱形海绵, 其中央为长3.5 cm, 截面直径为1.5 cm的空心, 将其放入湿化瓶内使海绵柱的空心套在湿化瓶内的长管上。海绵每周清洗消毒1次, 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5 min, 再用蒸馏水洗净晾干后备用。他们对氧气湿化瓶改进前后不同流量吸氧时噪声均降低。

以上方法可以消除吸氧带来的噪声, 保证长期氧疗患者夜间安静的休息环境。

4 注意氧气的加温、湿化

4.1 刁尚芝[9]等人对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疗效的影响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加热湿化的氧可湿化气道内分泌物顺利排出, 防止小气道阻塞及闭塞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或加重, 改善临床症状。经湿化的痰液纤毛易于推移, 痰液排出明显加快。湿化的黏膜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气道通畅度得以明显改善。

4.2 对于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来说吸入的氧气以温度37℃, 湿度80%左右为宜, 在湿化瓶中盛50~70℃温水达瓶容积的1/3~1/2, 每日更换;也可用暖瓶塞上打两个小孔, 在瓶内盛4/5瓶50~70℃温开水, 按照吸氧装置的湿化瓶形式来安装暖水瓶, 使氧气通过后达到加温、湿化的效果, 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的氧气吸入。

5 说明长期氧疗的好处, 改善氧疗的依从性

5.1 好处: (1) 缓解神经疲劳, 放松身心, 保持旺盛精力, 提高工作效率。 (2) 改善大脑供氧状况, 调节脑神经系统功能, 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3) 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衰老, 增强新陈代谢。 (4) 减轻低氧血症, 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 (5) 缓解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减轻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血液黏稠度, 减轻右心室负担, 延缓肺心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 氧疗前肺动脉压平均每年增加1.2 mm Hg, 氧疗后几年里75%的患者的肺动脉压逐渐下降, 每年下降2.4 mm Hg[10]。 (6) 吸氧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减轻呼吸困难, 改善通气功能障碍。 (7) 改善患者体质, 改善睡眠和大脑功能, 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 (8) 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延长生命。 (9) 减少住院次数, 节约医疗费用。

5.2 在长期的氧疗护理中发现, 氧疗知识缺乏的患者有不遵医行为, 具体原因有:舒适的改变、不愿长时间受约束、对吸氧产生恐惧心理、经济原因、认为吸氧作用不大、在吸氧流速上与临近患者攀比[11], 对以上原因护士要加强健康宣教力度, 勤巡视病房, 多观察, 使氧疗顺利进行。

6 评估长期氧疗的有效性

6.1 患者情况

在氧疗过程中要观察精神和意识的变化、紫绀和皮肤的变化、呼吸和心率的变化、血压和周围循环的变化、眼球结膜水肿情况、注意是否有喘憋和进行性呼吸困难。根据病情监测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 可采用耳测氧计测定Sa O2、经皮测定氧和CO2分压、监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等。

6.2 氧气装置情况

检查氧气导管有无扭曲、阻塞、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气流量浮标是否到位准确。每日更换湿化瓶及湿化液,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7 出院指导

7.1 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

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多数年老体弱, 护士要嘱咐患者平时注意保暖, 防止着凉感冒, 室内要定时通风换气。

7.2 务必戒烟

吸烟可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对肺功能损害轻重取决于吸入肺内的烟雾量及烟雾进入肺内的深度, 而咳痰症状的发生为烟雾微粒在气道沉积导致尼古丁大量摄入所致。戒烟能明显减低吸烟相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 减轻肺功能下降程度, 提高运动耐受性。戒烟后第1年内肺功能受损速度能有明显减慢, 以后逐年减慢, 戒烟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延迟15年~20年[12]。

7.3 适当地练习呼吸体操

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 可以进行呼吸体操的锻炼, 增加肺功能的耐受性。

8 定期家庭访视

指导氧疗患者正确使用氧疗装置, 说明长期吸氧的重要性, 以提高用氧的依从性。指导氧疗装置的消毒。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 根据医疗条件嘱咐患者每月或3个月到门诊随诊1次, 观察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以及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等。在欧美等国家, 有指定的氧疗机构, 对氧疗的患者开氧疗处方, 氧疗过程中有医务人员进行随访, 同时重视医务人员的教育,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调整吸氧流量和吸氧时间,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定期随访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等指标, 判断氧疗的效果, 并将血氧饱和度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 成为长期氧疗监测的主要指标之一, 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陈萍, 赵海涛, 氧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1, 21 (3) :137~138

[2]周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1995, 7 (3) :114~116

[3]邢丽娜, 孙滨, 刘丹.家庭氧疗初步探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1994, 28 (16) :484~486

[4]张岚, 杭小华, 贾东梅.COPD患者缓解期长期家庭氧疗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2) :25~27

[5]金奕, 孟宝珍, 曹文眉, 等.三种吸氧方式对心肺疾患患者氧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天津护理, 1999, 7 (2) :1~2

[6]石敏, 刘景.氧气吸入疗法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3) :137~139

[7]朱萍.消除吸氧噪音方法[N].健康报, 2002年10月16日

[8]李敏, 莫桦, 许晨.氧气湿化瓶改进及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8, 27 (1) :106~107

[9]刁尚芝, 赵洪全, 高瑞英, 等.介绍一种医用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4) :262

[10]顾月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长期氧疗[J].医师进修杂志, 2000, 23 (4) :53~55

[11]葛敏.氧气疗法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4) :247~248

慢性胃炎的护理常规 篇8

关键词: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妇产科;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b)-0000-00

妇产科是一个医院十分重要的科室,该科室的患者具有病情比较复杂、数量比较大等特点,而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对妇产科来说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对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院选取了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120例妇产科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干预在临床应用的对比,优质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妇产科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1±4.6)岁。随机把他们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平均年龄(32±4.5)岁,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60例,平均年龄(30±3.6)岁,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比较强的可比性[2]。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包括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配合程度、产妇产后的哺乳、产妇产后的保健恢复及注意事项等。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具体的方法为:①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心理变化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护士长要对护理人员的心理要有比较好的了解,多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对护理人员的消极心理状态及不良情绪要进行积极的疏导和调节,要理解护理人员,要让他们感觉到护理管理中对他们的关怀,缓解他们在护理工作中产生的压力,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3]。②更新护理的理念:应该把对产妇的贴心护理作为护理工作的基本理念,在护理中的每个过程都要关爱产妇,向产妇进行有效的宣传和交流,向产妇介绍待产和分娩过程中注意事项以及母乳喂养孩子的优点。在进行护理工作之前,要用言语鼓励产妇,在对病房进行巡视时,要尽量拉近与产妇及家属的距离,表达对产妇的关心。③加强对产妇的基础和专科护理:产科护理工作做好可以防止产妇出现紧张的心理,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的干净,加强早晨、晚上的护理,用通俗的语言有针对性的对产妇进行宣教。加强产妇的专科护理,比如阴部护理、乳房的护理及分娩后的护理等。④加强安全的防范和提高便民的服务:产妇是比较特殊的患者,有着特殊的需求,要为患者提供微波炉等加热设备,方便家属为产妇准备营养品。在病房及走廊张贴新生儿沐浴、触摸注意事项的海报,方便家属和产妇学习,加强安全防护,消除安全隐患,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4]。

1.3观测的指标:患者出院时对产妇及家属进行随访调查,调查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内容包括人文关怀、服务情况、病房的环境及健康教育等,并对其进行打分,将指标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等几个等级,非常满意:总分大于95分;满意:总分为80~94分;一般满意:总分为60~79;不满意:总分小于60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处理,并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产妇出院时,进行随访调查,调查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表明,实验组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程度,两组满意度对比如下表:

表1 两组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程度对比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例)满意(例)一般满意(例)不满意(例)总满意率(%)

实验组60391380100

对照组60281181378.3

两组对比后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妇产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对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护理干预的内涵包括:在生产和治疗过程中满足患者的各种生活需求,保证患者安全,平衡产妇的心理,提高产妇对治疗的依从度,使产妇及家属对治疗和医务工作的满意程度得到提高[5]。

为了提高我院对产妇的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我院对实验组的产妇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实施了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更新护理的理念、加强对患者的基础和专科护理、加强安全的防范和提供便民服务等措施,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在产妇出院时进行产妇及家属满意度的调查,实验组的满意程度为100%,对照组的满意程度为78.3%,可见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的荣誉感,使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使产妇及家属对医务工作的投诉率有所降低。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产后精神的状况、产后的尽快恢复及提高产妇育儿经验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可以使产妇生产后对医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使医院医疗形象得到提升,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艳玲. 优质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27-228.

[2]孙研.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3(11):142-143.

[3]曹苏玲. 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33-34.

[4]张芬. 优质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吉林医学,2014,32(20):4584.

上一篇:镇廉政风险防控一览表下一篇:南小,我的母校5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