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2024-06-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精选12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篇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以气流受阻位特征,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气道阻塞进行性发展,但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1],COPD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经济和社会负担严重,并且持续增长。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在预防和促进康复方面的效果众所周知。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对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对预防并发症,延缓病情发展,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患者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年龄62~75岁,均为男性。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病史长,随着病情的发展,自理能力逐渐丧失,行动受限,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这就要求我们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耐心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使其正确认识该病,鼓起战胜疾病的勇气,树立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鼓励患者用乐观的态度,愉快的情绪去克服各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最好的疗效,以尽量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2.2 预防感染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诱发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因素。因此,指导患者:(1)戒烟:戒烟是防治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关键;(2)注意避免受凉、过劳等感冒诱因,气温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3)吸入氧气要充分湿化,湿化有助于保护气管、支气管黏膜,增强纤毛运动的能力,防止气道内分泌物干涸、结痂,对于防治呼吸道感染有重要作用;(4)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的吸入。

2.3 加强营养

老年COPD患者由于进食减少,消耗增加,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等原因常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引起呼吸肌疲劳,免疫系统功能减退,且随着营养不良程度的加重,患者的病情会逐渐加重,所以COPD患者加强营养至关重要。应指导患者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多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避免高热量饮食,保证足够的饮水量,控制盐的摄入。

2.4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以下内容。

2.4.1 腹式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取舒适体位,全身放松,闭嘴用鼻深吸气至不能再吸,稍屏气或不屏气直接用口缓慢呼气,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外凸,呼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内凹。呼吸时可让患者两手置于肋弓下,要求呼气时须明显感觉肋弓下沉变小,吸气时则要感觉肋弓向外扩展。有时需要用双手按压肋下和腹部,促进腹肌收缩,使气呼尽[2]。

2.4.2 缩唇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缩口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6s,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能轻轻吹动面前30cm的白纸为适度[3]。缩唇呼吸可配合腹式呼吸一起应用。

2.5 长期氧疗

2.5.1 长期氧疗的重要性

长期氧疗目前被认为是COPD缓解期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法能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缺氧状态,使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明显改善,运动耐力提高,病情得到缓解。

2.5.2 方法

一般主张氧流量为1~2L/min,氧浓度为24%~2 8%,每日吸氧时间大于15h,对患者加强正确的氧疗指导,避免出现氧浓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氧疗效果。

3 讨论

通过对36例老年COPD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COPD,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地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延缓了COPD的发展。经过1年的随访,36例患者坚持长期呼吸康复训练,长期家庭氧疗后,患者的肺功能逐渐得到了改善,运动耐力时间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改善,住院次数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所以我们认为在COPD缓解期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的监护和临床应用通气.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36.

[2]汪丽芳,庹焱,孟广义.呼吸训练在疾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0,2(3):60-61.

[3]刘洪军,姚翠玲,许占英,等.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6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篇2

【摘要】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缓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虽然是气道的疾病,但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是慢性肺疾病的常见并发症,随着大气污染及吸烟人数的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居当前全世界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根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研究报道,至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估计全国有2500万人患此病,45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死亡率也在逐渐的增加,应用中医护理康复方案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病人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康复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饮食护理

1.1 肺脾气虚证:宜食健脾补肺的食品,如山药、百合、薏苡仁、核桃、胡萝卜、鸡肉等。

1.2 肺肾气虚证:宜食补益肺气、肾气的食品,如枸杞子、黑芝麻、核桃、木耳、山药、杏仁、桂圆、牛肉、猪心、羊肉等。

1.3 肺肾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牛乳、蛋类、百合、荸荠、鲜藕、雪梨、银耳、老鸭等。

1.4 汗出较多者,可多饮淡盐水,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等;腹胀纳呆者可用山楂、炒麦芽少许代茶饮。

1.5 饮食宜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烹调方式以炖、蒸、煮为宜,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情志护理

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及时予心理疏导。采取说理开导、顺情解郁、移情易性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并注意充分发挥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五音疗法

宜选用商调、羽调音乐,于7时~11时欣赏《梅花三弄》、《船歌》、《梁祝》等曲目,可促使肾气隆盛。于15时~19时欣赏《阳春白雪》、《黄河》、《金蛇狂舞》等曲目可助长肺气; 呼吸功能锻炼

4.1 呼吸训练

4.1.1 重建腹式呼吸模式

放松训练:用以放松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减少呼吸机耗氧量,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具体方法为:前倾依靠位,患者坐于桌前或床前,桌上或床上置两床叠好的棉被或四个枕头,患者两臂置于棉被或枕下以固定肩带并放松肩带肌群,头靠于被上或枕上放松颈肌,前倾位还可以降低腹肌张力,使腹肌在吸气时容易隆起,增加胃压,使膈肌更好收缩,从而有助于腹式呼吸模式的建立。

缩唇呼吸法:用鼻腔吸气,嘴呼气,呼气时将嘴缩紧,如吹口哨样,在4-6秒内将气体缓慢呼出。这种方法可增加呼吸时的阻力,这种阻力可向内传导至支气管,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压力,防止支气管内保持一定压力,防止支气管及小支气管为增加高的胸内压过早压瘪,增加肺泡内气体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从而可以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缓解缺氧症状。

暗示呼吸法:通过触觉诱导腹式呼吸法,如:双手置上腹部法,方法为: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双手置于上腹部(剑突下、脐上方),吸气时腹部缓缓隆起,双手加压做对抗练习,呼气时腹部下陷,两手随之下沉,在呼气末,稍用力加压,以增加腹内压,使横膈进一步抬高,如此反复练习,可增加膈肌活动。

4.1.2 胸廓活动训练:活动上胸及牵张胸大肌,吸气时挺胸,呼气时两肩向前、低头缩胸。

4.2 全身呼吸操练习: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第一节: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10~20次;第二节:双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10~20次;第三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10~20次;第四节:双腿交替抬起,屈曲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第五节:吹悬挂的小纸球训练。

4.3 防感按摩操,自我按摩印堂、迎香、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进行耐寒训练,如入秋后开始用凉水洗脸等。

康复指导

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向患者讲解呼吸功能锻炼对改善肺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提供病友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分享锻炼体会,提高患者锻炼的信心。定期随访,鼓励坚持锻炼。

出院指导

生活起居规律,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室内勿摆放鲜花。顺应四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防止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

小结

通过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进行护理,认为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汤小泉、崔三生等临床运动疗法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中医护理方案卫生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分析 篇3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引起的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加重的慢性肺部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COPD由于反复发作加重病情,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2]。我科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COPD患者136例,經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8例患者中男103例,女35例;年龄42~84岁,平均64.5岁;病史:5-36年;其中慢性支气管型86例,肺气肿型50例,合并呼吸衰竭16例,肺源性心脏病28例;所有患者诊断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除外标准:心、肝、肺、脑等重要器官病变、精神性疾病和意识障碍、其它肺部疾病。

2护理

2.1基础护理将患者安排在整洁、舒适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特别注意对患者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温度22~24℃、湿度50%~60%。严禁患者吸烟及他人于病房内吸烟,并耐心劝吸烟患者戒烟,向其详细说明吸烟对本病的危害。

2.2监测护理对合并心衰竭、肺性脑、少尿、心律失常患者应进行床旁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心电、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合度,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4~24小时做动脉血气分析一次,严格记录24h出入液量。

2.3静脉输液护理对该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输液滴速,一般肺心病30~40滴/min,严重心衰20滴/min以下,一天输液量在24h内输完[4]。

2.4呼吸衰竭的护理护士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精神可表现为先先兴奋后抑制,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动脉血气分析:PaO2下降,低于60mmHg,?PaCO2升高,超过50mmHg。护理人员应指导协助病人排痰,定时协助病人翻身,进行有效的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用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0-20min,指导患者慢慢吸入,吸入时稍屏气片刻,呼气时应闭口,以免气雾外呼造成浪费。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29%)、低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以免缺氧纠正过快引起呼吸中枢抑制。持续用氧者的护理应经常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每天更换鼻导管,避免被分泌物堵塞导管。

2.5并发肺心病的护理患者取半卧位,可减少心脏负荷和肺灌注量。及时清除痰液,送检痰标本作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或抗真菌药,遵医嘱给予祛痰、镇咳、解痉平喘及利尿药物,注意药物的毒性反应。根据病情限制输液量,控制输液速度,及时遵医嘱给强心利尿、扩张支气管药以及祛痰、止喘药物。

2.6心理护理该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甚至轻生的心理反应,护士要及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与情绪控制,减少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5]。

2.7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证食物的营养,少食多餐。鼓励患者进行咳嗽训练,掌握排痰技巧,确保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制订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鼓励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方式包括慢步行走、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为运动时不出现的气短和气促为宜。采用腹式呼吸、呼吸操和缩唇呼吸等方式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3结果

12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病情好转,有效率89.7%。

4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常规的基础护理,还要加强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患者实施规范、精心全面的护理是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7.

[2] 何权瀛,周新,谢灿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部分城市患者生命质量和经济负担的影响.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4):253-257.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4]张小平,肺心病的治疗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1):82.

[5]罗君,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3):12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心理护理 篇4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是一种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常发生于老年患者,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 并进行性发展, 严重者可以发生呼吸衰竭,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和生命[1]。由于该病迁延不愈, 且常急性发作, 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的情绪, 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2]。我院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62例COPD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显示对患者的不良情绪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24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6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干预组男34例, 女28例;年龄57~82岁, 平均年龄 (65.7±8.1) 岁;病程4~25年, 平均病程 (8.7±2.1) 年。对照组男36例, 女26例;年龄56~81岁, 平均年龄 (65.9±7.4) 岁;病程3~23年, 平均病程 (8.4±2.2) 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比较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能够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措施, 具体护理措施包括: (1) 了解患者心理情况。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谈, 了解患者的家庭概况、生活环境以及心理情况, 掌握患者心理上的特点, 有无心理障碍, 以及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以便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心理护理措施。 (2) 健康宣教。采用交谈、发放知识小手册以及专家讲座等形式,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使得患者充分的了解疾病、治疗的基本方法和措施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也能够认识到积极治疗的重要性, 使得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及时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以便能够及早发现并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治疗。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不吸烟和酗酒等, 多进食富含营养的、易消化的食物, 多饮水, 提高机体免疫力, 减少急性发作[3]。 (3)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后, 应当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辅导。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指导患者采取各种方式转移注意力, 比如听音乐、看书、看电视、聊天等, 减少对于疾病的关注, 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建立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需要采用呼吸机的患者, 要在进行治疗前向患者讲解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 取得患者的理解和积极配合;在护理的时候, 尽可能采用轻柔的、通俗易懂的语气和言语, 向患者以及家属解释各种操作的必要性以及作用, 缓解患者紧张、烦躁的情绪;在操作的时候, 尽可能的减少时间和噪音, 以免引起患者的烦躁和不安;指导家属多关怀患者, 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是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和温暖, 减轻恐惧感和孤独感。

1.3观察指标: (1) 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以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与抑郁状况, 得分越高, 表示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况越严重。 (2) 护理满意度。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 共分为满意、可以和不满意3个等级。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SAS以及SDS评分比较:见表1, 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组满意41例, 占66.13%;可以19例, 占30.65%;不满意2例, 占3.23%;总有效率为96.77% (60/62) ;对照组满意33例, 占53.23%;可以18例, 占29.03%;不满意11例, 占17.74%;总有效率为82.26% (51/62)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COPD患者由于本身疾病的作用, 生理上比较痛苦, 呼吸比较困难, 加之治疗的时间较长, 导致患者心理上更加产生了紧张、焦虑、烦躁的不良情绪, 使得患者不配合治疗, 甚至放弃治疗。本次我们对62例COPD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心理护理措施, 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导,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使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 主动配合治疗。本次结果显示, 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6.7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6% (P<0.05) 。综上所述,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护理满意度明显的提高, 值得广泛的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苏梅.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4) :108-109.

[2]母艳玲, 陈雪, 包红梅, 等.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17) :1999-2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篇5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6例。对照组采用病房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病房常规护理+呼吸训练, 观察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与护理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性并发症, 经相对处理后症状缓解, 不影响护理效果。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呼吸训练, 有利于快速改善患者肺功能, 促进呼吸系统康复, 应用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影响;呼吸训练

为进一步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改善方法, 改善患者肺功能, 本院选取7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 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8月~2月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1], 经X线和CT检查确诊, 均行临床对症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6例。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4例,平均年龄(58.4±4.6)岁,平均病程(11.5±1.7)年;观察组中男21例, 女15例,平均年龄(57.9±4.4)岁,平均病程(11.3±1.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病房常规护理, 包括病房基础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 主要内容包括:①缩唇呼吸法:患者处于端坐状态, 将两手平放于膝盖上方使用鼻吸气, 待屏息片刻用嘴呼气, 呼气时缩唇轻闭, 慢慢呼出气体, 将膈肌抬高, 最大限度的排出残气, 保持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 以1:4为最佳努力目标, 3次/d;②腹式呼吸法:使患者处于平卧位或站位, 采用吸气鼓腹、呼气缩腹方法进行呼吸训练, 并在训练过程中尽可能保持胸部稳定, 通过鼻部深吸气之后缩唇呼出, 保持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 3次/d;③全身呼吸法:使患者处于坐位状态, 紧握双手, 肘关节行屈伸运动, 屈曲时深吸气, 伸直时深呼气或通过展臂吸气-抱胸呼气, 交替呼吸15次, 2次/d, 早晚各1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情况, 其中肺功能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FEV1/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 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FVC、FEV1和FEV1/FVC等指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与护理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中出现1例呼吸不畅和1例失眠, 对照组中出现2例失眠;经临床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严重性并发症, 不影响整理护理效果。

三、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 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2], 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者可形成呼吸障碍, 且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很大[3], 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同时, 大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即便经过临床治疗, 改善了患者活动能力, 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但是大部分患者由于病程较长, 肺功能仍呈进行性下降, 病情恢复较慢并易反复, 可引发多种并发症, 尤以呼吸系统和肺功能并发症较为常见。所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房护理工作需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肺功能为护理重点。

呼吸训练主要是指为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提高呼吸肌功能, 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训练方法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全身性呼吸等多种训练方法, 主要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以及肺结核和尘肺等慢性肺实质疾病患者, 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 加强机体气体交换, 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本院选取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进行临床研究, 结果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呼吸训练, 患者呼吸系统和肺功能改善良好, 并发症较少, 实施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寿依群.肺俞穴经皮电神经刺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诱导痰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36(9):705.

[2] 杨秀荣. 25-二羟维生素D3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4, 33(12):134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规范化护理 篇6

【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52-02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 是一种气流受阻为特征的肺部疾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吸烟等高危因素及肺功能等综合分析确定,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诊断的必备条件。COPD特点是肺功能进行性减退,目前尚无根治措施,治疗上只能以缓解症状为主,由于COPD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的治疗和优质的护理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现将我院102例COPD患者治疗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2013年我院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2例,男性90例,女性12例,年龄41-82岁,平均62.4岁。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标准[1]。其中并发呼吸衰竭31例、自发性气胸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1例。

1.2 专科护理

1.2.1 抗感染的护理

保持病区、病房洁净、空气清新,室内每日通风2次,各项操作前后应消毒双手,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及探视时问。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液做细菌培养、药敏实验。根据痰培养和致病菌对药物敏感度的测定结果来选用抗生素。长期应用抗生素要防止真菌感染。做好口腔护理,选择合适的漱口液,控制口腔感染。

1.2.2 BIPAP呼吸辅助通气的护理

首先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前,护理人员应进行心理辅导,尽量减少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其次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前提,要求两外鼻面罩柔软、舒适、密闭性好,应注意面罩与面部吻合良好,佩带舒适,不影响头部运动;治疗时可取半卧位、坐位、平卧位,但均要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头略向后仰,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枕头过高,在餐后1小时内维持患者于半卧位,以减少呕吐及误吸;固定带松紧以不漏气为好,过松造成漏气,过紧影响面部血液循环,难以耐受BIPAP治疗,告诉患者应闭口,用鼻呼吸;注意湿化,以防呼吸道干燥,气道感染,严禁无水操作;防止漏气,保持氧疗。

2 吸氧护理

吸氧从1L/min流量开始,24h连续吸入,定期查血气,小幅度调节吸氧流量,以不超过3L/min为宜;吸氧工具以鼻塞和双腔鼻导管为宜;湿化瓶每天更换消毒;通过观察呼吸困难程度、发绀和心率等指标,并结合血气监测综合判断氧疗效果,每天至少使用15h(包括睡眠时);用氧过程要加强巡视,避免家属和患者自行调节吸氧量而造成危险。

2.1 肠内营养的护理

选用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复尔凯喂养管,质地柔软,刺激性小,患者均耐受良好。每次行管饲前均应检查并确定胃管在胃内方可进行,单纯依靠听诊不能绝对正确,吸出胃内容物是确定方法之一。在持续喂养时,只需在喂养结束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即可。如果在喂养过程中,要经胃管给药,则在用药前后,均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每次冲洗的液体量至少要50ml。

2.2 排痰的护理

定时被动翻身结合胸部叩击进行排痰,要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心率等情况;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采用雾化吸入方法,每日1 ~ 2 次;对于痰液较多、排痰困难和痰阻严重的患者给予合适的吸痰管,适时吸痰。吸痰前后给病人吸氧,利用病人吸气时将导管插入气管内,左右轻轻转动,避免导管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提插而损伤气道粘膜;每次吸痰不超过10S,最多连续不超过3 次,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在吸痰管拔出时要连续施压,边吸边提,旋转吸引,禁止拔管时间断施压,以免造成吸痰无效。严格无菌操作,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换,以防止污染和加重肺部感染。

2.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有报道发生并发症的病例中,夜间发生的占61.7%[2],所以,夜班要做好床头交接班,查清患者意识状况、生命体征及吸氧浓度、吸氧管道是否通畅。本组病例有2例发生肺性脑病,由于护士认真观察病情,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神志恍惚,谵语、嗜睡等表现,及时报告医师,为治疗抢救赢得时间。COPD患者要慎用镇静,安眠药,以防抑制呼吸而诱发肺性脑病,应用呼吸兴奋剂时,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出现异常即停药。

3 出院指导

坚持戒烟和避免被动吸烟、预防感冒,注意避免受凉、过度疲劳等感冒诱因,

食用一些清淡、高能量、高蛋白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腹部过度饱胀而增加肺的负担,戒烟限酒。注意便秘的发生,一旦排便困难,可使用少量服用缓泻剂、调整患者饮食、灌肠等措施帮助患者排便,缓解便秘,避免因排便用力使病情加重。患者进人恢复期后,进行一些耐力性有氧运动,保证运动频率、强度均适宜,生活规律,调整好作息时间,在运动的同时做到劳逸结合。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观察病情变化的方法,出现痰液性状的改变、体温增高、咳嗽、憋气加重、夜间端坐呼吸等及时到医院就诊。

4 心理护理

护理时要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患者对医护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用诚挚的语言、和蔼态度对待患者,对焦虑和抑郁表现进行评估,帮助患者戒烟和远离被动吸烟的场所,用熟练的技术进行医疗操作,从精神上给予鼓励,最后取得患者的信赖,激发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5 结果

102例患者住院天数从常规的15天缩短至10天,均康复出院,出院时平均体重增加1kg,无l例发生褥疮。随访2年,平均年住院频率减少2~3次。

讨论:

COPD护理是有计划的综合性护理过程,作为稳定期COPD非药物治疗的重要疗法之一,患者的呼吸肌功能锻炼和运动训练是核心,营养支持是重点,长期氧疗护理是保证,心理支持则贯穿于整个过程。全程规范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来源于本院2009~2010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9~82岁,平均68.9岁,患病时间8~40年,平均23.2年。临床表现为胸闷、排痰困难、气喘、不同程度的慢性咳嗽。通过动脉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分析确诊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二氧化碳潴留与不同程度的缺氧情况。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中,要注重康复锻炼的指导,积极地督促,满足患者的要求,减轻痛苦,加快康复出院的进程。

2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测定心功能、肺功能,根据测定的结果针对每个患者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指导以及康复护理工作。

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呼吸困难,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家庭关心、照顾也会因久病而减少,因此患者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多安慰、陪伴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以缓和紧张不安情绪。当患者出现精神不振、焦虑,自感喘憋时,应设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指导患者作慢而深的呼吸,以缓解症状,使身心舒适。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患者与家属、单位间的沟通,给予其心理、经济支持。

2.2 指导患者做呼吸操和体育锻炼

最简易的呼吸操是腹式呼吸。方法: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吸气时用鼻吸入,尽力将腹部挺出,呼气时腹部内收,用口呼出,口型呈吹哨样。呼吸过程中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通过深而慢的腹式呼吸,降低呼吸频率,从而降低呼吸肌的耗氧量。同时,腹式呼吸能增大膈肌运动幅度、加大肺活量、减少残气量、改善缺氧情况。

局部呼吸锻炼适合局部呼吸活动减弱的患者。方法:康复人员将手放在需要加强锻炼的胸壁上,示意患者在吸气时使该处胸壁用力顶起康复人员的手,此法在局部呼吸活动减弱时进行。COPD患者呼吸浅快,有效换气量减少,可以练习做深呼吸,每分钟12~14次,延长呼吸时间、增加排气量、减少残气量,以降低呼吸频率。还可配合练习吹气球、吹蜡烛、缩唇呼吸等训练。另外,应鼓励患者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每天早晚散步,做深呼吸运动,做老年操、打太极拳等,有助于增进患者健康,提高对运动的耐受力。但体育锻炼时间不能太长,运动量不能太大,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不适时应立即停止[2]。

2.3 指导患者有效地咳嗽、排痰

COPD患者有呼吸道感染时,应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有效咳嗽的具体方法是:将患者衣服解开,让其取舒适体位,做5~6次深呼吸后,用膈肌尽量吸气,然后一边抑制呼吸一边连续进行轻咳,痰到咽部时,再用力咳出。康复护士不仅要细心地把咳嗽的步骤一步步教给患者,同时还应协助患者排痰。具体方法有3种:(1)翻身。翻身对增加肺血液循环与通气有帮助,可以防止分泌物聚集,促进肺部的引流。对肺部实变的患者,翻身时不要压着患侧。(2)体位引流。方法是使病变的部位在上,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使痰液排出,如慢性支气管炎好发于下肺部,因此宜多作头低脚高位的引流体位。(3)拍击法。操作者双手五指并拢稍弯曲呈弧形,利用腕部力量由下至上、由胸至背有节奏地轻轻拍击,使痰液在气管内松动,易于排出,拍击法可以与体位引流同时进行。在上述方法中还要做好呼吸道的水化,帮助患者将痰液咳出。如患者经过以上方法均不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则必须使用机械方法由口腔或鼻腔吸痰。

2.4 采取合适体位,预防并发症

COPD患者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使膈肌下降,胸廓增大,通气量增加,从而减轻症状。 但半卧位并不是绝对的好,要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体位。 病情加重,神志不清时取平卧位,头侧向一边,或采取侧卧位, 以免分泌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如病情许可,应尽量使患者体位有利于气道分泌物引流,便于咳出,预防肺炎发生。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保持关节的功能位,防止关节久置后变形, 并且要定时变换体位,适当进行被动活动,按摩全身肌肉,特别是更要加强长期受压部位的护理,以防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2.5 耐寒锻炼,预防感冒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浴面拉耳。主要为磨擦脸面和耳部。(2)冷水洗脸。先从温热水或夏季开始以后逐渐降低水温并坚持到秋、冬、春季。(3)感冒流行季节,室内可采用食醋熏蒸。(4)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

2.6 音乐疗法

对COPD患者进行音乐治疗,通常采取聆听法,根据患者喜好,选取相应乐曲,康复人员可充分地运用诱导、暗示和启发等心理治疗手段,让患者通过听音乐,进行自由联想和放松。本组56例COPD患者中有20例采用了音乐疗法。

3 结果

32例慢性阻塞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后好转30例,好转率为93.7%。

4 总结

COPD康复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采用综合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症状是有效的,在疾病缓解期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健康指导非常重要。护士在心理上要使患者树立信心、坚定决心,掌握正确方法,长期坚持,其目的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 临床资料来源于本院2009~2010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2例,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 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后好转30例,好转率为93.7%。结论 COPD康复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采用综合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症状是有效的,在疾病缓解期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健康指导非常重要。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施焕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29,3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现状及展望 篇8

1 常规护理

1.1 运动护理

1.1.1 常规运动

鼓励患者选择多种运动方式, 如上楼梯、跑步、扫地等, 将锻炼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使患者易坚持。时玉英等[2]研究发现, COPD患者长期进行种花、气功、太极拳、康复操等简单的运动,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 减少急性发作次数。运动方式及强度可由患者依据个体情况, 自行调节, 原则上对心肺功能好, 稳定性及依从性较好患者可采用略高强度锻炼。

1.1.2 缩唇、腹式呼吸运动

指导患者将嘴唇缩成吹口哨样, 使气体缓缓呼出, 尽可能延长呼出时间, 使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或1:3, 呼气时缩唇程度可自行调节, 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腹式呼吸方法:患者取立位, 双臂缓缓举起 (或扩胸) 时用鼻子自然吸气, 双臂下垂 (或抱胸) 弯腰 (或下蹲时自然呼气。这两种方法简单易学, 不受地点、时间等限制, 长期坚持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改善换气功能。

1.2 饮食指导

COPD患者在长期患病过程中, 由于肺功能进行性衰退, 难以自理生活, 反复发生感染, 也使个体能量消耗增多, 脂肪及蛋白质消耗增加, 都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进而给生活带来危害, 因此要重视饮食护理。原则上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低碳水化合物, 注意少糖少盐, 多饮水。研究发现, 摄入较多的非蛋白类以脂类为基础的热量, 能减少慢阻肺患者CO2生成和通气需求[3]。

1.3 心理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长期性及反复性特点, 使患者饱受病痛折磨, 带来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而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 也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经济负担, 从而引起负面情绪。不同年龄患者也会心理表现各异, 如年轻患者一般患病时间短, 对病情认识不足, 很容易发生轻视病情, 不遵医嘱行为;年龄较大患者更易产生悲观消极情绪, 认为是浪费钱, 从而听之任之, 最终贻误病情。因此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实施不同心理护理, 常规评价患者心理障碍程度, 宋波[4]的研究显示, 加强COPD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其治疗和护理质量, 加快病情好转。

1.4 氧疗护理

COPD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其和肺动脉高压有关, 通过氧疗可以使肺动脉压恢复正常, 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因此, 提倡家庭输氧疗法, 每天氧疗时间不少于15小时。肖志凌[5]等对35例长期家庭氧疗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调查发现, 氧疗后患者运动耐力显著增加, 且情绪障碍明显改善。

1.5 用药指导

患者居家药物的使用主要有口服和雾化吸入两种方式。国外调查发现不到10%患者做到正确合理用药[6]。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遵医嘱的基础上使用抗菌药、祛痰剂和支气管扩张剂等, 治疗坚持疗程, 不能因病情好转就中止治疗, 从而造成病情反复。

2 健康教育

吸烟与COPD关系密切, 戒烟是目前为止唯一预防COPD发生和发展的最主要的措施。赵允[7]等对患者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 在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加以生活方式的干预, 结果表明经健康教育后, 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较前显著改善, 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预防疾病。

3 综合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 基于基础护理的强化, 多角度实施积极护理措施, 达到预防疾病进一步转归, 进而治疗疾病的方法。李立群[8]通过心理干预, 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适量运动, 出院后电话随访等综合护理干预, 发现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治疗依从性。

4 延续护理

延续护理主要是针对出院患者, 经过行动设计后, 确保患者从医院到家庭后的协作及连续的护理。李佳梅[9]等对COPD患者于出院前一周进行全面护理评估, 制定出院护理处方, 出院后随访, 再次收集资料, 电话随访, 家庭访视等, 最终发现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所提高。

5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医院内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 治疗, 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的工作顺序, 它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为目的, 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质量。王淑芳[10]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的“一线式”健康教育模式, 即针对COPD患者的疾病恢复特点, 以时间为横轴, 以护理处置、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等护理手段为纵轴, 制订一个护理路径图表, 通过图表在入院、住院期间及出院宣教核实, 结果显示经过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后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其服药依从性, 明显地改善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护理路径、综合性护理及延续性护理等新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实施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少玲, 黄金月, 周家仪.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的循证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5) :431-434.

[2]时玉英, 孙瑞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肺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 2011, 15 (33) :999-1000.

[3]蔡柏蔷.呼吸内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325-345.

[4]宋波.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 2014, 12 (17) :319-320.

[5]肖志凌, 向宇, 周观珍.长期氧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及活动耐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5) :438-439.

[6]Restrepo R D, Alvarez M T, Wittnebel L D, et al.Medication adherence issues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COPD[J].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08, 3 (3) :371-384.

[7]赵允, 孙邕.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9) :116-117.

[8]李立群.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7) :48-49.

[9]李佳梅, 成守珍, 张朝晖, 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7) :603-6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护理体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 32例患者中, 男21例, 女19例, 年龄50~71岁, 平均 (61.23±2.12) 岁, 住院时间从5天~4周不等, 平均住院时间是2周, 其中有22例患者有吸烟史, 其中18例患有12年史的支气管炎, 14例患有8年史的支气管炎, 剩余的8例患有肺气肿。

1.2 方法

40例患者中, 22例接受过健康护理的指导, 18例未接受过健康护理的指导, 将患者分为接受组 (第一组) 和未接受组 (第二组) 两组,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调查, 通过结果的对比, 分析讨论健康护理指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作用。

2 结果

通过两组的对比, 第一组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指导护理, 疾病的康复情况良好, 22例患者中1例死亡, 15例康复出院, 6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在第一组患者中, 患者分别接受过健康护理指导, 缓解阶段指导以及一些运动锻炼的指导等。第二组患者中只接受过相应的医疗治疗, 没有接受过相对系统的健康护理指导, 第二组患者中有3例死亡, 11例治疗效果明显, 4例治疗康复。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治疗中, 健康指导护理非常重要, 在临床的治疗中, 人们往往不是非常注重一些健康的护理工作, 这样虽然在医院接受了相应的手术治疗, 但是, 受到自身疾病的影响, 死亡率依然非常高, 接受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护理的患者对于疾病的治愈效果相对明显。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指导, 在患者入院时, 排除患者的紧张恐慌情绪, 叮嘱患者一些注意事项, 例如饮食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呼吸负荷加重, 所以能耗相对较多, 这时就要注意一些营养饮食的摄入, 摄入一些高能量、容易消化相对清淡的食物, 例如蛋类、鱼类、新鲜蔬菜类等等。

另外,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经常性的进行运动锻炼, 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通过腹式呼吸训练方法放松患者的全身肌肉, 每次呼吸训练做20次的吸气呼气运动, 采用精细呼吸的形式, 鼻孔吸气, 呼气时挺腹用力呼出, 每天保持在2~3次, 在呼吸训练中保持一定的强度, 强度逐渐增加。同时呼吸训练时还可以配合缩唇训练, 呼气时嘴唇内缩像吹口哨的嘴形, 呼吸要缓慢有力。

指导患者做好口腔的护理工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伴有长期的吞吐反射以及咳嗽, 口部和咽部的细菌容易进入呼吸道内, 造成呼吸道的感染, 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相应的肺炎, 本次调查中显现, 接受口腔护理的患者和非接受口腔护理的患者, 其吸入肺炎的患病率明显减少很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及时的接受口腔护理, 控制细菌的入侵感染。

进行呼吸运动的同时还要结合增加一些全身的运动, 例如每天坚持散步或者慢跑, 打太极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进行全身的运动中以不出现疲劳最为合适, 全身运动中注意整体呼吸的协调, 控制运动量和呼吸频率的调整, 在全身的运动锻炼中可以每天逐次增加运动量, 运动量的增加还要根据个人的运动状况来适量调整, 如果出现短暂的运动就全身乏力, 那么可以休息几分钟然后继续进行运动。一定是要从舒缓轻微的运动开始,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定每天的运动量和运动类型[2]。

最后,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还要进行适当的心理指导,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点, 发病过程往往较慢, 治愈情况不稳定, 容易反复发作, 并且患病群体多是中老年人, 受到长时间生活质量的影响还会出现消极的心理。所以对于此类疾病的患者要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 通过和患者沟通解除患者心中的焦虑紧张, 以一个轻松的心态来面对疾病并接受治疗。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护理是促进和提高健康状况, 调节患者的情绪的重要手段, 患者的情绪得到调节,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陈秀梅, 陈晓军, 曹梅, 等.行为干预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6) :62-6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家庭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我科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3例, 其中男55例, 女28例;年龄51~81岁, 中位年龄72岁。住院次数每年0~4次。除住院期间进行精心护理外, 均建立联系方式, 定期到患者家里指导家属的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吸氧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指导。经耐心细致的工作, 83例患者中除死亡3例外, 其他80例年住院次数明显减少, 且病情较前有明显改善, 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家庭负担明显减轻。

2 护理

首先对其患者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知识方面的宣教及指导, 指导内容有:吸氧、心理因素、家庭环境、饮食、锻炼等。并将其内容印刷成图文并茂的小册子, 以利于其理解和实施。

2.1 吸氧与呼吸道方面的护理

最好用桶装氧气, 持续低流量吸氧每天≥15h。氧流量为1~2L/min。对病情轻者也可用制氧机来吸氧, 同时吸氧装制必需远离明火、防震、勿沾油性物质, 医务人员应亲自检查, 保证用氧的绝对安全, 用双腔吸氧管供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常反复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紫绀, 所以要教会患者周围的人学会叩背排痰, 也可用祛痰药、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止咳糖浆等, 或雾化吸入湿化气道以利于痰液排出[2]。指导患者排痰:患者以半坐位或端坐位为佳, 先深吸几口气, 吸气并咳嗽数次, 将痰运到上呼吸道后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其次由于患者呼吸困难, 有些甚至端坐呼吸, 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 褥垫与靠背一定要平整、柔软、干燥。

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据患者的状况开展一对一的具体指导。首先鼓励患者一定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态。很多患者由于反复多次住院, 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负面情绪较严重, 大部分患者有抑郁、恐惧、绝望等心理问题。我院通过面对面的交谈、电话交流、短信疏导等手段, 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指导家属多陪伴患者, 使患者感觉到家庭的温暖与亲情。医务人员的锲而不舍与耐心细致工作以及周围人群为其所做的一切努力, 可唤起患者对生活的渴望, 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及家属的护理。

2.3 用药指导

据病情适当使用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 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支气管扩张剂。必要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运用糖皮质激素。冬春季可及时注射流感疫苗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也可用免疫增强剂或经验处方的中药提高机体抵抗力。2.4日常生活指导 (1) 生活规律, 调整好睡眠, 保持睡眠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处于疾病状态, 易出现营养不良。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据患者口味调整饮食色、香、味。还应注意补钙补钾, 常保持口腔的清洁增进食欲。 (2) 室内保持空气新鲜, 多通风。避免有刺激性气味, 常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室温最好保持在18~24℃。相对湿度为50%~60%。针对气候干燥, 尤其在冬季, 应常湿拖地或暖气上放有吸水性较好的毛巾或海绵。也可用加湿器来提高室内的湿度。避免着凉受累, 戒烟限酒;制定锻炼计划。天气好的时候最好到户外运动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宜[3]。天气不适宜户外运动时也利用室内走步机等健身器材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多晒太阳, 指导患者及家属管理好痰液。进行呼吸机的锻炼, 每天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几次, 每次约10min, 结合下蹲弯腰深呼吸等一系列呼吸机的锻炼进一步增强体质, 改善肺功能。

3 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个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如家庭护理、自我保健好, 可减缓或改善其病情的恶化。若反复住院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及人力负担, 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家庭护理也是一个较好的发展趋势, 既有利于患者、家庭, 又有利于社会,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海燕.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依从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15) :91-93.

[2] 康梅, 史万英, 陈娜, 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加心理干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 2011, 10 (5) :33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篇11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干预 呼吸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01-02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病属于一种具有呼吸气流受到限制特征的疾病,呼吸气流受到限制不完全可以逆呈现进行性发展。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临床上市一种常见的慢性和反复发作性的呼吸道阻塞不可逆的呼吸系统病症,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能力。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该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疗效差,痛苦大,并发病多,导致治疗比较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只能靠临床缓解。因此,合理、全面、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延缓的进展、增强其治療效果。所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就诊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53~86岁,平均67.4岁;患病时间2~24年,平均7.4年。干预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51~87岁,平均67.8岁;患病时间1~23年,平均7.9年。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措施具体包括:COPD相关的知识讲座、控制性戒烟、呼吸肌训练指导及相应的饮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增加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

(1)加强心理社会的支持,减少患者机能不全和减低残障状况,提高患者的心理应对的自主性和社会参与的能力;(2)针对患者特异性的心理状况,应该使用放松技巧,加强患者之间的情感支持和信息共享,同时进行采取一些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戒烟戒酒、鼓励患者进行身体锻炼等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措施;(3)采用引导性放松和护理对患者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更正,矫正患者有害和不现实的思维方式;(4)患者不良心理因素,因为疾病的长期困扰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都带来很大伤害,患者对疾病的治愈通常都具有焦虑和恐惧的心理,为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应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式,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2)氧疗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多有程度不等的膈肌疲劳和低氧血症,肺动脉血管较长时间处于痉挛和收缩状态,易诱发肺动脉高压形成。故需行家庭氧疗治疗。就方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设置氧流量为2~4 L/min,氧浓度为30%,每日吸氧1~2 h,对患者病情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3)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嘱其进食高维生素、低糖、适量蛋白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和水分。一般每天饮水1500ml以上,补充适量的纤维素,避免食用产气食品,指导患者少量多餐,细嚼慢咽,防止便秘、腹胀影响呼吸,必要时协助制定食谱。

4)健康指导

①呼吸功能锻炼:向患者及家属指导腹式呼吸、缩唇锻炼等步骤,如呼气时双手需稍按压腹肌,并缓解回收,保持腹壁平坦,腹部在呼吸时缓慢隆起,保持放松。缩唇呼吸为在经鼻吸气后患者嘴唇缩成鱼嘴样,均匀呼出气体后收腹,10 min/次,4次/d。②生活指导:告知患者规律饮食,保持乐观情绪,建立健康的日常生活方式,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疾病康复进程。③运动指导:依据患者机体恢复情况及运动喜好,对锻炼方案行个性化制定,适当行户外运动,以不感疲劳为宜,使肺泡功能改善,提高机体抵抗力。

5)输液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患者必须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而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用法 2 次/日或 3 次/日,避免反复穿刺,可采用 BD 留置针静脉输液,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

观察标准

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的恢复分为优、良、差三个标准,优+良=有效率。标准如下:优:;咳嗽、咳痰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听诊基本无罗音,FEV1% 10%; 良: 咳嗽、咳痰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肺部听诊有少许罗音存在, 10% >FEV1%> 5%;差: 咳嗽、咳痰的临床症状无改善,FEV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依从性低于对照组。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逐渐发展与进步,患者群体及社会对医护服务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基础上开始逐渐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而生存质量则是一个对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的新指标。这就要求现代医护工作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要以患者为核心,考虑到患者的感受,尽量提高护理质量,以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及家庭、社会等各个层面上的需求,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及最佳的身心状态。

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COPD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多满足于患者急性期的治疗,而对缓解期的康复治疗缺乏必要的重视。我们在对COPD平稳期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一系列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培育.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333.

[2] 覃玲玲,韦秋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护理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31(3):48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道护理 篇12

1 一般护理

1.1 保证体液容量。

COPD伴感染的患者因气喘, 呼吸频率快, 使呼吸道的水分蒸发过多, 痰液黏稠, 加之患者有长期的反复呼吸道慢性感染, 使支气管黏膜破坏, 纤毛细胞受损, 致使呼吸道分泌物和痰液不易排出, 易出现干燥痰痂, 影响气道通畅。因此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一般每天饮水1 500 m L以上, 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以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和病变黏膜的修复, 利于痰液稀释及排出。

1.2 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洁净, 注意通风。

维持室温在18~20℃, 湿度50%~60%, 必要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2 促进有效的排痰

2.1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咳嗽方法, 有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尽可能采用坐位, 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 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 屏气3 s~5 s, 继而缩唇, 缓慢地通过口腔将肺内气体呼出, 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 s~5 s, 身体前倾, 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 咳嗽同时收缩腹肌, 或用手按压上腹部, 帮助痰液咳出。也可让患者取俯卧屈膝位, 借助膈肌、腹肌收缩, 增加腹压, 咳出痰液。经常变换体位也有利于痰液的咳出。

2.2 湿化和雾化疗法

通过湿化和雾化可以达到湿化气道, 稀释痰液的目的, 常用蒸馏水、生理盐水加入化痰、平喘、抗生素等药物以雾化方式吸入, 可使水分和药物到达终末支气管, 湿化气道、稀释痰液, 同时也可以达到局部治疗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要防止窒息, 避免湿化过度, 要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口腔护理, 避免呼吸道的交叉感染。

2.3 胸部叩击

通过对胸部有节律的振动, 间接地使附着于肺泡周围、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 易于咳出。叩击时两手的手指弯曲并拢, 使掌侧成杯状, 以手腕力量, 从肺底自下而上, 由外向内, 快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 振动气道。每一肺叶叩击1 min~3 min, 每分钟120~180次。每次叩击时间以5 min~15 min为宜, 安排在餐后2 h至餐前30 min, 操作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操作后让患者休息并做好口腔护理, 去除痰液气味。

2.4 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 又称重力引流。根据病变部位, 采取适当的体位, 病变位于上叶者, 取坐位或健侧卧位;病变位于中叶者, 取仰卧位稍向左侧;病变位于舌叶者, 取仰卧位稍向右侧;病变位于下叶尖段者, 取俯卧位。引流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有脸色苍白、发绀、心悸、呼吸困难等异常, 应立即停止。每天1~3次, 每次15 min~20 min.于饭前1 h或饭后2 h~3 h进行。

2.5 机械吸痰

对于无力咳出黏稠痰液、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可经患者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引。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 s, 两次吸引时间间隔不少于3 min, 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交叉感染。

3 氧疗及气道湿化

患者需长期低流量的吸氧, 但长时间吸入干燥的氧气, 不利于气道的湿化、排痰, 吸氧过程中需进行氧气湿化, 并定期更换湿化液, 定期对湿化瓶进行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

4 加强呼吸肌功能的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的锻炼, 加强胸、膈、呼吸肌肌力和耐力, 改变浅而快呼吸为深而慢的有效呼吸, 改善呼吸功能。开始半卧位, 膝屈曲位, 立位时上半身略向前倾, 腹肌放松, 情绪平静, 呼吸时缩拢嘴唇, 同时收缩腹肌使气体从口中慢慢呼出, 然后经鼻吸气。如此训练每分钟10次, 每次训练15 min, 每日2~3次。

5 避免诱因, 注意保暖

避免尘埃与烟雾等刺激性气体的吸入, 避免剧烈运动和进出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 对吸烟的患者制定有效的戒烟计划, 并说明戒烟可消除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注意保暖, 避免冷空气的刺激, 冬天外出时戴口罩等。

总之, 通过对呼吸道的护理及呼吸肌功能的锻炼, 改善呼吸功能, 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基因分布下一篇:本质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