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

2024-09-03

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共3篇)

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 篇1

急性单纯性胃炎是儿科常见多发病之一, 病因多为饮食不当, 服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1], 食物过敏, 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和各种因素所致的变态反应所引起。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 上腹部不适, 腹痛, 恶心, 呕吐, 严重者可出现呕血, 黑便, 脱水,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2]。临床上以频繁呕吐为主要就诊症状的急性患儿较常见, 我科应用蒙脱石散剂口服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并与甲氧氯普安静滴组对照, 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门诊及病房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主要因饮食不当, 进食不洁饮食, 服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所致以频繁呕吐为唯一就诊症状, 病程2~24 h, 无发热, 伴或不伴轻度脱水, 不能进食、饮水的患儿120例。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道梗阻、代谢障碍及体内毒素刺激、急性中毒、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炎等疾病所致的呕吐, 本组病例亦不包括晕车、晕船、神经官能性呕吐[3]。根据入院顺序,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60例,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1~12岁, 平均 (4.51±2.31) 岁;对照组60例, 其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龄1~12岁, 平均 (4.71±1.87岁) ,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自己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 避免刺激食物和药物。观察组治疗方法予口服蒙脱石散剂:<2岁, 每次1/3~1/2袋, 兑水15~25 ml。3~5岁, 每次2/3袋, 兑水40 ml, 5~12岁, 每次1袋, 均为3次/d, 同时予家庭口服补液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法为静脉滴注甲氧氯普胺, 0.15 mg/ (kg·d) , 总量不超过10 mg。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完成3 d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呕吐停止、饮食恢复;有效:呕吐减少 (每日减少50%以上) 、饮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呕吐无改善甚至加重[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呕吐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率为90%, 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2.2 药物副反应比较 蒙脱石散观察组无不良反应, 甲氧氯普胺对照组有锥体外系反应3例, 肌张力不全1例, 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为小儿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以频繁呕吐为主要就诊症状的急性患儿较常见, 多由饮食不当或服用药物所致, 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5]。而呕吐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最常见症状, 也是家长最担心和最紧张的原因, 呕吐易致患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使患儿不能进饮、进食, 家属对呕吐高度关注, 往往要求静脉输液治疗, 部分医生盲目依从, 造成过度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 同时静脉用药更易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6]。

蒙脱石散对胃粘膜有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 蒙脱石散用温水调和空腹服下后, 可覆盖消化道, 选择性地与粘膜糖蛋白结合后覆盖于胃粘膜表面, 并使粘液的粘弹性内聚力增加、粘液层增厚, 从质和量两方面改善粘液;并增加胃内表皮生长因子、氨基己糖水平, 加速受损粘膜上皮细胞的修复、再生[7]。蒙脱石散疗效可靠、安全、未见不良反应, 为目前儿科临床最常使用的胃肠粘膜保护剂, 广受医生及患儿家属推崇。蒙脱石散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8]。

该药治疗呕吐作用机制可能与口服该药进入胃内即粘附于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避免各种因素刺激损伤胃粘膜而达到止吐目的, 即使再呕吐亦不影响药物疗效。而其他止吐药口服后必须经过吸收进入血液才能发挥作用, 故呕吐对口服经过吸收进入血液才能发挥作用的药物影响极大, 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无效。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是治疗呕吐传统的有效给药途径, 广泛被临床医生采用, 甚至被滥用, 但均为有创治疗, 且绝大多数药物严重副作用均发生于静脉及肌内注射给药[9]。

我院儿科单用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单纯胃炎所致频繁呕吐总有效率为100%, 且基本为口服1~2次即有明显效果, 疗效与静滴甲氧氯普胺组无差异。观察组无一例出现药物副作用, 而对照组有4例出现药物副作用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观察组无需留院输液观察, 方便患儿家属护理且费用仅为对照组的五分之一。综上所述, 临床对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所致呕吐可单用蒙脱石散剂口服治疗, 疗效可靠, 简单、安全、经济, 适于门诊及家庭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剂对急性单纯性胃炎所致呕吐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就诊的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呕吐患儿共120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60例用蒙脱石散剂口服, 对照组60例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 蒙脱石散剂观察组:显效54例 (90%) , 有效6例 (10%) , 总有效率100%, 且无不良反应。甲氧氯普胺对照组:显效47例 (78.33%) , 有效8例 (13.33%) , 总有效率91.67%, 两组患者之间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有锥体外系反应3例, 肌张力不全1例, 药物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蒙脱石散剂对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呕吐疗效可靠, 经济、简单, 适于门诊及家庭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蒙脱石散,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呕吐,治疗

参考文献

[1]薛辛东.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50-251.

[2]廖清奎.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52-154.

[3]曹立杰, 李云兰, 刘云峰.思密达和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胃炎的近期疗效比较.哈尔滨医药, 2002, 22⑴:75.

[4]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313-1318.

[5]尚拯.蒙脱石散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60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1) :182-183.

[6]张灵洁.蒙脱石散在新生儿内科性呕吐中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1 (13) :55.

[7]程勤余.蒙脱石散粉剂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糜烂性胃炎疗效分析.中医临床研究.2011, 3 (17) :39-40.

[8]陈杰.思密达辅助治疗24例消化性溃疡效果观察.右江名族医学院学报, 2010, 32 (2) :154-155.

[9]文静, 王农荣.蒙脱石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学.2012, 13 (2) :33-34.

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8例急性单纯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86例, 女42例;年龄2~69岁, 平均4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接近。

1.2方法

对照组:餐前30分钟口服甲氧氯普胺, 10mg/次, 3次/d。观察组:将甲氧氯普胺1 0m g与小檗碱0.2 g研成粉末, 于餐前30分钟口服, 并加服胃炎散1包 (含白术6g, 广木香3g) , 3次/d。两组患者均用药30天, 期间禁吃辛辣、生冷食物, 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1.3 疗效标准

显效:经胃镜检查, 各项临床指标均正常, 症状、体征均消失;有效:经胃镜检查, 各项临床指标趋于好转, 症状、体征均改善;无效:经胃镜检查, 各项临床指标均无明显好转, 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甚至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6% (58/64)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4% (38/6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患者由于饮酒、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遭受严重创伤、烧伤及手术等容易发生应激反应, 出现胃黏膜急性炎症, 常规镜检可见胃黏膜固有层炎细胞浸润,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欲缺乏、胃隐痛, 和 (或) 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胃镜镜检可见水肿、胃黏膜充血或糜烂等[1,2]。

对于急性胃炎, 常采用抗炎、补液等, 服药期间嘱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 大量饮水[3]。止吐药甲氧氯普安可增加胃肠蠕动, 有效缓解胃肠胀满和食欲缺乏, 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增加食物在胃肠道内通过的速度, 治疗各种病理性呕吐均有一定效果, 对治疗消化不良引起的恶心、呕吐等效果也较好。急性单纯性胃炎属于“胃脘痛”, 主要原因为肝气犯胃、湿热中阻、脾胃虚弱及外邪犯胃等[4,5]。我们在甲氧氯普胺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胃炎散和小檗碱, 其中胃炎散由白术、广木香组成, 具有运化宿食、补脾润燥、温中和胃、行气止痛的效果;小檗碱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等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综上所述, 胃炎散联合小檗碱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效果良好, 且安全性较高, 可尽快恢复胃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戈锐.两种药物治疗急性胃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27) :83.

[2]毛宇湘, 蒋国卿.谷神冲剂治疗急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03, 12 (1) :23.

[3]王焕忠.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 (11) :1865.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我院肠胃科收治的112例急性单纯性胃炎患者, 均符合《内科学》诊断标准, 排除阑尾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胆脾胰腺疾患以及孕妇、哺乳期孕妇。其中男62例, 女50例;年龄23~65岁, 平均 (41.2±3.4) 岁;病程3~48h, 平均 (7.0±1.6) h。全部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疼痛等, 其中水样腹泻78例, 明显发热23例, 脱水11例。依患者意愿随机分为行西药抗生素注射液肌注治疗的对照组52例和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拔罐治疗的观察组6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急性单纯性胃炎诊断标准[2]

发病迅速, 进食后数分钟至24h内发病;症状表现为典型的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厌食等, 腹泻, 粪便呈水样;或伴有发热, 上腹或脐周有轻压痛, 肠鸣音亢进等。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针灸、拔罐配合药物疗法[3]: (1) 针灸治疗, 仰卧位取足三里 (双) 、内关 (双) 、上巨虚、下巨虚、公孙 (双) 、太冲 (双) 等六穴, 保持无菌状态下操作, 28号针1.8寸长短不锈钢毫针迅速刺入患者皮下, 刺入深度1~1.5寸左右, 用提插捻转手法使局部产生酸麻胀感, 之后留针20~30min后起针。每日1次, 5次后休息1天。也可采用电针灸拔罐疗法, 原理及操作方法大致相同; (2) 拔罐治疗, 取患者大椎穴、足太阳膀胱经两侧背俞穴、双侧脾俞、胃俞、大肠俞、肝俞、胆俞揉罐重点刺激。患者取侧卧位, 用真空抽气负压罐, 于上述穴位拔罐10~15min, 起罐休息3~5min后, 再次重复操作, 隔日1次; (3) 西药治疗, 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主要选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进行杀菌消炎。本文选用石家庄一药厂生产的乳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 (100mL) , 于当日静滴200mL (2瓶) , 2瓶间加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 加入2.0g维生素C静滴。一般不用抗菌药, 对严重腹泻者可适量应用。对照组仅单用药物治疗, 方法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腹痛、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 腹泻次数明显减少, 12h内症状基本消失, 大便恢复正常。显效:腹痛、呕吐等症状基本减轻, 腹泻次数基本减少, 12h内症状基本消失, 大便趋于正常。有效: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均有所减轻改善, 48h内症状明显减轻, 大便稀薄。无效:48h内症状无明显改变, 腹痛、呕吐、腹泻反而加重, 继续转入急诊室抢救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效果比较

依据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治疗后效果比较, 行针灸、拔罐联合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单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 (P<0.05) 。如表1所示。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治疗见效时间比较

观察组60例患者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均在针灸、拔罐治疗30min内有所缓解, 其中34例于输液初期配合针灸拔罐, 30min后剧烈腹痛症状明显减轻, 仅2例在输液治疗2h后症状仍未改善, 腹痛持续, 继续加用针灸拔罐治疗, 症状才有所转好。而对照组大部分患者在输液1~2h后症状有所缓解, 但停止输液后7例复发, 有腹痛、头晕、呕吐等症状出现。

3 讨论

急性单纯性胃炎病证若见上腹不适, 或感“烧灼”, 食后饱胀作痛, 食欲减退, 嗳气, 舌苔黄厚, 脉弦滑, 常伴生肠道化生, 故亦称胃肠炎。其辨证为中焦湿热蕴滞郁结、肝胃不和, 脾失健运, 也可认为是急性单纯性胃炎之病因[4]。从中医针灸角度来治疗各种急慢性胃炎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 也由此衍生出成熟的、系统的治疗、调理方法。本文在对胃炎患者行针灸治疗时, 选足三里、内关、上巨虚、下巨虚、公孙、太冲等6个关键穴位, 中医穴位说认为,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所入为合”及“下合穴”, 上巨虚属大肠经“下合穴”, “合治内腑”理论提示可起止腹泻、缓腹痛之效;内关指向心包经之络穴;公孙为脾经络穴, 通冲脉, 阴维脉与冲脉合于心胸胃, 故有攻心胸胃疾患之理。拔罐之效, 在于脾俞、胃俞、大肠俞、肝俞、胆俞之“俞”穴, 系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穴位, 而以上穴位合用能暖胃止痛, 消积止泻, 降逆止吐之功[5]。中医学相关案例和大量临床实践已证实, 针灸并用拔罐止痛、止血效果明显, 同时可避免西药造成的副作用。

急性单纯性胃炎因病因病机不同而差异显著, 常有一些病症可能由于体内细菌、病毒所致, 引起胃黏膜破损, 使病情恶化, 此时抑菌消毒, 增强消化道内黏膜防御作用至关重要。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同时还能起到对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抑制作用, 增强对消化道黏膜覆盖保护能力及其对攻击因子的防御能力[6], 配合使用维生素C起解毒、保护细胞、保护肝脏、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针灸、拔罐发挥中医止痛、止泻之效, 西药抗菌消炎、补液止泻作用, 两种疗法互相配合可发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 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从本组资料来看, 行针灸、拔罐配合药物疗法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 (P<0.05) , 经针灸、拔罐治疗30min后, 大部分患者腹痛、恶心、呕吐症状明显缓解, 再行输液2h左右症状基本消失, 仅2例治疗无效, 其余均无复发, 未再出现腹泻, 大便也趋于正常。以上情况说明, 较单用西药治疗, 虽见效快, 但复发率高, 而且抗生素类药物长期服用存在毒副作用, 反而进一步加重病情, 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综合效果突出, 患者依从性好, 治疗相对更彻底。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单纯性胃炎应用针灸拔罐配合药物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12例急性单纯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 对照组单用西药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针灸、拔罐等疗法治疗, 参考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大部分患者在针灸、拔罐30min内症状缓解, 对照组多在输液1h后见效, 但停药后复发率高。结论:针灸拔罐对急性单纯性胃炎有止痛、止吐、止泻之效, 配合西药抗菌消炎, 补液止泻, 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 可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建议临床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考虑各种急、慢性胃炎的治疗。

关键词:针灸,拔罐,中西医,急性单纯性胃炎,疗效

参考文献

[1]林旭, 刘勇, 马明文.针灸拔罐配合药物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 (12) :671-673.

[2]杨秋汇, 吕福全.针药结合拔罐治疗嗜酸性胃肠炎3例报告[J].黑龙江中医药, 2012, 4 (14) :69-71.

[3]何爽, 骆钧梵, 陈竞芬.针灸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医学研究, 2011, 9 (3) :179-181.

[4]张永祥.嗜酸性粒细胞性消化道疾病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6 (9) :148-150.

[5]张海峰.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2, 4 (10) :107-110.

上一篇:中国画中的诗意美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