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治疗

2024-10-17

替代治疗(精选10篇)

替代治疗 篇1

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 每位妇女绝经期到来的时间也不同, 据相关统计表明城市妇女平均在49.5岁进入围绝经期, 农村妇女平均为47.5岁。绝经期的到来会使机体出现一系列变化, 每位妇女所表现出的症状各有不同, 对应也应该采用不同的药物来治疗。对于绝经期的不适症状与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预防, 下面全面介绍不同激素药物对不同绝经期症状的缓解或治愈作用[1]。

1 治疗神经系统症状

绝经期的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有盗汗、情绪不稳定、记忆力衰退、潮热、失眠等。利维爱是一种孕激素, 属于人工合成的类固醇, 也是7-甲基异炔诺酮, 它和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的特点相似, 每次服用2.5 mg就能够起到缓解血管舒缩的症状, 比如失眠、盗汗等。在临床实践上, 利维爱用半年以后可服用一次孕激素。除此之外结合雌激素倍美力、戊酸雌二醇以及尼尔雌醇等也都能对垂体前叶的FSHRLH水平有抑制作用, 同时具有良好抑制血管舒缩症的效果, 但这些可能会致使子宫内膜增生[2], 已做过子宫切除手术的妇女可不用。

2 治疗靶器官萎缩

尼尔雌醇是雌三醇长效口服剂, 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使用, 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倍美力主要含有雌酮, 其次含少许雌二醇, 1片/d, 0.625 mg/片, 服用一段时间后可减半, 0.3 mg/次, 1次/d。戊酸雌二醇属中效雌激素口服剂, 2 mg/片, 活性较强, 血中浓度保持时间长。这些雌激素都对靶组织有较明显的作用, 雌二醇除了对上述组织存在作用, 还对子宫内膜有增生, 雌三醇的作用部位为阴道、宫颈和外阴。

3 预防绝经后可能出现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直接威胁着绝经后妇女的身体健康。现在普遍认为体重正常、不吸烟、雌孕激素无禁忌的40岁以上妇女服用雌孕激素, 有益于缓解骨质疏松, 无排卵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以及调整围经期周期和这时期的避孕[3]。倍美力是天然结合性雌激素, 每天服用0.625 mg, 共20天, 在后期加服1到两周的孕激素, 这就是所谓的序贯给药。而部分学者也认为雌孕激素预防骨质疏松还待进一步考察。

4 预防心血管疾病

调节血管血脂代谢程度达到益于心血管标准也是激素替代疗法的重要效果之一, 近些年临床证明持续用药能使LDL与总胆固醇降低, HDL有所上升, 进而使冠心病发病率降低及动脉粥样硬化[4], 时间短则没有意义。为达到这一效果, 所包含用到的雌激素要对抗子宫内膜增生时用到的孕激素, 常常选用酸醋甲孕酮, 属于口服用的黄体酮类, 对血脂没有不好的影响, 然而长时间使用炔诺酮类, 一旦和雌激素剂量、种类匹配不当, 则会出现对血脂代谢有不好的影响。所以, 这里在替代疗法里常常选用酸醋甲孕酮。要达到总胆固醇降低、HDL有所上升, 比如采用序贯疗法, 用乙炔雌二醇 (简称炔雌醇) 剂量必须大于或等于0.025 mg/d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当然并不是剂量越大效果越好, 剂量大的时候HDL有所上升, 但同时伴随着有甘油三酯上升。不管什么类型的雌激素加用孕激素, 都可能使孕激素过多而出现水肿、情绪不稳、经前紧张、乳房胀痛等不良症状[5]。

5 新采用的激素治疗药物

激素替代治疗里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各有不同, 目前医务人员采用了一些副作用更小的药物, 比如芬吗通, 克龄蒙, 优思敏等, 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克龄蒙主要成分为戊酸雌二醇, 对绝经期妇女补充缺乏的雌激素, 可治疗靶器官萎缩, 预防骨质丢失。用量:1片/d, 持续用药21天, 浅橙红色片10次, 白片11次。

6 结论

激素替代治疗法采用补充激素的方式, 使围绝经期妇女身体得到变化而达到机体调节的作用, 可良好的度过月经紊乱期, 还对绝经后的一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或彻底根除, 比如常见的失眠、心悸、潮热、生殖道干燥等, 对这些更年期出现的症状都有较好预防治疗作用[6], 通过此疗法能有效提升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减少了疾病的发生率, 在临床上可大力推广[7]。但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里不同的激素药物与作用都各有偏重, 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 可按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配比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同时对治疗药品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因为纯天然无副作用的药品能彻底消除患者不良反应, 是人们的迫切要求。

摘要:绝经期妇女属于特殊阶段人群, 在此期间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绝大多数绝经妇女都会因为激素的下降和卵巢功能退化而诱发多种症状, 严重干扰着该类妇女的正常生活。对于人类这种特殊的生理阶段进行处理, 预防疾病的发生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激素替代治疗是目前预防与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方式。本文将绝经期妇女雌性激素下降所导致的变化大概分为神经系统、靶器官萎缩、骨骼及心血管系统这三个方面, 并分别实施激素替代治疗。

关键词:绝经期,激素替代疗法,神经系统

参考文献

[1]李茗.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研究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06:779-781.

[2]卓开华.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的药物和方法选择[J].当代医学, 2010, 04:32-161.

[3]韩字研.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的药物和方法选择[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7, 02:10-11.

[4]李茗.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研究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06:779-781.

[5]章诗琪, 胡运涛, 曹袁媛, 李素文, 史济洲, 王静.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与乳腺癌关系的meta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03:399-402.

[6]郑晨雁, 付林凤.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及激素水平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 09:1175-1176.

[7]Laura, Dormer, Sheldon, Greenfield.The American Reinvestment and Recovery Act investment in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lessons learned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investment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2014, 3 (6) :559.

替代治疗 篇2

当你的爱人不幸罹患癌症,你愿意上刀山下火海,寻找打败癌症的办法,保护自己心爱的人。结果是,你也会收集到如山如海一般的信息——各种五花八门的癌症疗法。你也许会感到迷惑:到底哪个真正有效呢?

癌症疗法,有传统疗法与替代医学疗法两类

传统疗法,就是外科手术、化疗、放疗三种,未来有可能还要加上生物疗法。

传统疗法的特点,就是有充足的科学证据(主要是指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试验)证实有疗效。而且传统疗法,正在日新月异地革新着,不断有更有效、副作用更低的药物、方法充实到传统疗法中,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

美国癌症协会做了统计,正因为传统疗法的应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即使癌症总体发病率在90年代初期出现高峰,癌症的总体病死率却在逐年下降,2000年后下降速度加快。也就是说,虽然现在患癌的人多起来了,但癌症却越来越不那么致命、可怕,死于癌症的几率反而降低了。

替代医学疗法及分类

说完传统疗法,就该步入本文的主题,谈谈“替代医学疗法”。替代医学疗法,顾名思义,就是企图替代传统疗法的疗法,真所谓“心比天高”。实际上,替代疗法就是主流医学界以外的疗法。

替代医学疗法分类,不像传统疗法那样简单明了,可谓蔚为大观、五花八门,但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机构,总体上可分为五类:

1. 身心疗法

这类疗法相信人的意念、心情能够影响身体。如冥想、催眠、瑜伽、生物反馈、艺术疗法。

2. 自然疗法

这类疗法试图采取他们认为“纯自然”的食物或者草药,来医治癌症。如维生素、草药、食物、特殊的食谱。这类疗法比较多见,比如苹果、微软前高管李开复先生相信的“抗癌零食”以及微信上疯传的马铃薯汁。

3. 基于身体部位的疗法

作用于身体的某一个或几个部位,试图能对癌症产生影响。如按摩推拿、脊柱推拿疗法、反射疗法(按摩手足对身体其他部位产生影响)。

4. 能量医学

认为人体存在“能量场”,通过作用“能量场”来保持健康、治愈疾病。如太极等。

5. 完整的非主流医疗体系

是指流行于一些地区或者某些民族独有的医学体系,不同于主流医学。如我们的中医,还有印度草药医学、顺势疗法、饥饿疗法。

没有一种替代医学疗法能够抗癌

因为,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证实。

相反,很多替代医学疗法却能损害到癌症患者,最直接的损害就是耽误正规的治疗,误信替代医学疗法,现实中血淋淋的例子不要太多,比如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误信中医、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误信“顺势疗法”、复旦女博士于娟误信“饥饿疗法”。

另外,替代医学疗法如果与传统疗法同时应用,可能会降低传统疗法的疗效或者产生额外的毒副作用,给患者造成危害。比如有一些宣称能抗癌的中成药,成份里有草乌或制草乌,所含乌头碱,是一种极强的神经毒性药物,可引起心脏麻痹,0.2mg即可引起中毒,3mg~5mg即可导致成年人死亡,而这种极危险的副作用,居然没在副作用说明里提上任何一笔。

早前“著名”的抗癌骗子王振国,就是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冲击疗法”与“天仙系列”中药治死过多位癌症患者,具体参见中国新闻周刊的《王振国的“抗癌神话”到底有多神?》。

可慎选的11种替代医学疗法

替代医学疗法完全不能够取代传统疗法的地位,不能被证实能够治愈或者缓解癌症。

不过,有一些替代医学疗法,通过辅助传统疗法,能够缓解癌症的症状,比如疼痛、紧张、绝望、疲劳等等。还有一些替代医学疗法能够缓解传统治疗过程产生的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等等。

美国著名的梅奥诊所推荐了11种可供癌症患者选择的替代医学疗法。但使用前需要咨询你的医生。

1. 针灸

有科学证据证实,针灸能够缓解癌症患者化疗而引起的恶心、呕吐。但没有足够证据证实针灸对癌症患者还有其他的疗效,比如缓解癌痛、减少治疗相关的潮热。针灸的副作用很少,但一定要使用经过严格消毒后的针。癌症患者的抵抗力大多比正常人较弱,容易感染,所以针灸消毒就更加重要。

2. 香薰疗法

通过让患者闻香油,来让患者平静。可以同时进行按摩,或者将香油加入洗澡水中沐浴。香油大多来源于薰衣草。香薰疗法能够缓解患者一些焦虑、痛苦的情绪。香薰疗法比较安全,但要注意有无过敏体质。

3. 生物反馈

是指采用一些仪器,使患者自主地控制机体功能,如心跳、肌肉紧张度。这些仪器通过闪光告诉患者心跳在减缓、肌肉在松弛。有一些证据证实生物反馈可能减轻患者的癌痛。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自我暗示作用。

4. 运动

运动能够缓解患者的疲劳,减轻焦虑情绪,还能够促进睡眠。但并非所有癌症患者都适合,比如一些骨转移的患者,运动可能增加骨折的风险。

nlc202309090015

5. 瑜伽

有一些初步的证据证实,修炼瑜伽可以减轻癌症患者的焦虑、绝望情绪与心理压力。同时它还可能帮助乳腺癌患者减轻癌症相关的疲劳。但瑜伽相关的研究总体上质量都不高。修炼瑜伽,也是一项运动,并不适合所有癌症患者,对骨转移的患者是危险的。

6. 催眠

催眠通过一些轻柔的声音,让患者集中注意力,来缓解疲劳和疼痛。对于正在经历疼痛、焦虑或者紧张的患者可能是有帮助的,而且也可以帮助化疗的患者预防恶心与呕吐。催眠是安全的,但有精神病史患者可能不大适合。

7. 按摩推拿

该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紧张与疲劳。但对于深度、着力较大的按摩,需要注意,可能诱发骨转移患者骨折。不能对放疗照射部位、肿块部位进行按摩推拿。很多化疗患者会血小板减少,有内出血风险,按摩推拿可能增加这种风险。

8. 冥想

让患者集中注意力在一幅画面、一个声音或者一个想法,比如正面积极的想法。同时会做深呼吸,或者放松运动。冥想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与紧张。

9. 放松疗法

采用可见的训练或者逐步的肌肉松弛,让患者减轻焦虑、疲劳。

10. 太极

练太极,能够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跟大多数上面提到的疗法一样,本质上是心理暗示作用,能够改善癌症患者的精神症状。

11. 艺术疗法

利用音乐、舞蹈等方式使患者心情愉悦,缓解癌痛与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需要说明的是,一些替代医学疗法能够缓解癌症的症状,但并不是治疗癌症本身。以上提到的 11 种疗法,虽然有证据证实,但大多证据并不充分。那么11种以外的替代医学疗法,有没有证据,就提都别提了。而且某些替代医学疗法能够缓解癌症症状,主流医学也能完全做到,比如一些止吐的药物,比起替代医学疗法,能更有效地缓解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

识别替代医学疗法骗局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替代医学疗法并不能取代传统疗法的地位,只能缓解一些表面症状,对癌症本身并无疗效。但一些骗子却屡屡打着替代医学的幌子,欺骗癌症患者。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各种癌症骗局、谣言瞬间一传十,十传百,造成很坏的影响。

如何识别这些骗局呢?只要某种疗法具备以下5点中的任何一点,就很有可能是骗局:

1. 宣称能够“治愈”癌症,或者“治愈率”很高

2. 宣称没有副作用,或者副作用很小

3. 宣称能够治疗所有或者大多数类型、部位的癌症

4. 宣称是独家或者祖传秘方,具体治疗措施、药物成份秘而不宣或者含糊不清的

5. 宣称有证据证实,却拿不出像样的科学证据,更多的是一些“神奇”的个例。就算这些个例真的,也不能算作科学证据。

性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卵巢早衰 篇3

(1) 尼尔雌醇:自然绝经服用尼尔雌醇1或2mg, 半个月1次, 未绝经者每月月经第23天加用安宫黄体酮8mg/d, 连服5d;绝经者, 3~6个月加用安宫黄体酮, 每天10mg, 连用5d。手术绝经术后1个月~0.5年, 每半个月口服尼尔雌醇1或2mg。患者若口服尼尔雌醇1mg症状改善不明显, 增至2mg, 15d1次, 待症状明显改善后减至1mg, 15d1次, 有要求改善性生活质量, 服用甲基睾丸素5mg, 1d1次舌下含化。绝经前期、绝经后期及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后, 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消失而使性激素分泌不足, 其中以雌激素为主。HRT可调整绝经过渡期已紊乱的月经, 缓解绝经前后出现的泌尿生殖道萎缩及血管运动功能不稳定症状;减少绝经后骨量过度丢失, 延缓或防止骨质疏松症及与其相关骨折的发生;降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度及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延缓或防止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提高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单用雌激素适用于已切除子宫, 不需保护子宫内膜的妇女;有子宫的妇女若单用雌激素应常规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 子宫内膜厚度≥5mm者, 应及时行诊刮术并作病理检查[2]。合用雌、孕激素适用于有完整子宫的妇女。合用孕激素的目的在于对抗雌激素促子宫内膜的过度增生, 且对骨丢失有保护作用。加用雄激素目的主要是促进蛋白合成, 增强肌肉力量, 增加骨密度, 改善对事物的兴趣, 若有改善性生活质量要求, 可服用少量雄激素, 唤起性欲。HRT是一种医疗的特殊处理, 也是保护健康, 缓解症状, 预防疾病的措施, 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2) 己烯雌酚:己烯雌酚0.5~1mg, 每晚1次, 连续22d;在服药的第11天开始补充孕激素, 如口服醋酸甲羟孕酮 (安宫黄体酮) 8~10mg, 每晚1次, 连服10d;如用黄体酮针剂, 则从服雌激素的第16天开始, 每日肌肉注射10mg, 连续注射5针;如服炔雌醇5μg, 只需每晚1次, 连服20~22d, 再加孕激素。

2 讨论

西医对卵巢早衰的治疗主要是对未婚少女或不希望生育者行激素替代治疗, 但由于激素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使患者难以耐受长期治疗。而对渴望生育者治疗较复杂, 但均以诱导生育功能为目的。近期内对渴望生育的POF患者主要是采取接收赠卵的方式使其受孕[2]。杨业洲等[3]认为用雌孕激素续贯疗法治疗无生育要求的POF患者, 以建立规律性撤药性出血形成“月经”, 可改善围绝经及绝经后症状, 减少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对有生育要求的POF患者行促排卵治疗, 约50%的POF患者卵巢内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育的卵泡, 5%~10%的可恢复排卵并自然妊娠。武内裕之1997年推荐的方法有:雌、孕激素补充治疗, 常用Kaufmann疗法:在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 每日给予倍美力1.25mg, 连续应用14d后加用安宫黄体酮, 6mg/d, 继续应用7d, 如此进行3~4个周期, 停药1~2个月后观察有无卵泡发育。雌激素可促进颗粒细胞增生, 诱导颗粒细胞上FSH受体生成, 抑制卵巢内残存的卵泡发生闭锁, 同时可改善围绝经期或绝经后症状, 是POF促排卵的首选方法。但临床治疗的促排卵成功率低, 闭经1年以内的治疗后排卵恢复率为4219%, 闭经在1年以上经治疗后排卵恢复率不到10%。POF患者双侧卵巢无卵泡存在或虽有卵泡但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缺乏反应, 患者子宫形态正常, 子宫内膜对雌、孕激素反应良好, 经济状况许可者, 可进行赠卵人工受精与胚胎移植而实现生育, 临床妊娠成功率约25%~35%。

王玉真等[4]对31例POF患者先以雌孕激素续贯疗法建立月经周期, 3~6个周期后采用促排卵治疗, 结果19例POF中8例有潮热、出汗及烦躁者其症状缓解或消失, 阴道分泌物较前增多, 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19例均在停药第3~6天有月经样出血, 但停止激素治疗后多数不能自然行经。韩爱卿等使用人工周期治疗POF收到88%的总有效率。

而对连续应用激素2~4年的POF患者临床观察显示, 激素治疗存在一定风险, 患者可出现乳房胀痛, 可能与孕激素大量进入血液, 使乳腺组织容积增大, 细胞内水分增加, 刺激乳腺神经末梢所致。长期应用性激素治疗, 可诱发乳腺管出现囊性改变或结果不良, 增加乳腺细胞有丝分裂率。故激素治疗与乳腺病变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定期行乳腺检查, 已成为常规制度。当前研究表明, 应用激素治疗<4年相对安全, 风险较低;>4年, 相关风险可能增加, 至少每年进行1次个体化评估, 决定是否继续或长期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利侠.卵巢早衰的中医药症治思路与方法[J].四川中医, 2005, 23 (8) :11.

[2]史文静.卵巢早衰[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2, 13 (1) :7.

[3]杨业洲, 谢兰, 谢萍.卵巢功能早衰的治疗进展[J].四川医学, 2000, 12 (21) :1107.

替代治疗 篇4

【关键词】更年期;激素替代;安慰剂;脂类代谢紊乱

本研究选取在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治疗的50名更年期妇女,对其实施不同方法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在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医疗卫生机构治疗的50名更年期妇女,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5.2±6.2)岁,平均体重为(60.1±2.5)kg,平均舒张压为(10.5±0.6)kPa,平均收缩压为(17.5±0.8)kPa;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6.2±5.4)岁,平均体重为(59.4±3.1)kg,平均舒张压为(11.2±0.4)kPa,平均收缩压为(18.0±0.5)kPa。两组患者体重、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服用安慰剂治疗,1次/d,1片/次,连续服用30d;对观察组患者实施7-甲基乙炔诺酮片治疗,1次/d,2.5mg/次,连续服用30d。开始治疗前1d与治疗停止后1d,对两组患者P(孕酮)、E2 (雌二醇)、T(睾酮)、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及HDL-C(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进行测定。

1.2.2 检查方法 晨起对患者空腹抽取10ml静脉血,血清分离后放在冰箱(-20℃)中备检。放免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E2、T、P,所选仪器为放免γ-计数器,酶免法测定LDL-C、TG、TC以及HDL-C,所选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性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与性激素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与性激素水平差异性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脂水平与性激素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DL-C、E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T与P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性不明显,P>0.05,不具有統计学意义,见表1。

2.2 观察组患者E2和TG、TC、LDL-C、HDL-C相关性分析

以TG、TC、LDL-C、HDL-C四大指标为自变量,以E2为因变量,对其进行相关性及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E2和HDL-C指标呈正相关,与LDL-C、TG、TC呈负相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很多临床研究表明[1],绝经前,女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明显低于男性,但是在绝经后,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急速上升,且比男性要高。

在教学中,通过对外源性激素药物和脂类物质代谢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外源性激素对脂类代谢的影响机制有:①高水平的 E2可加强肝细胞LDL受体活性,同时使其绝对数量增加,从而加速肝脏对LDL 的摄取和降解,降低血清TC 和LDL-C浓度;②激素替代治疗增加机体瘦素受体密度而降低瘦素含量,进而通过影响载脂蛋白B(ApoB)的合成而改变脂质的代谢,尤其是对于肥胖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分析更年期妇女脂类代谢影响机制,让学生掌握住女性更年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脂类物质代谢的变化规律;通过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分析能力。

美国PEPI(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研究协会)研究发现,外源性雌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无论是否加用孕激素,都会降低妇女LDL-C 水平,提高HDL-C水平与TC水平。

而LDL-C与TC均为造成女性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性脂质,起保护作用的是HDL-C,其主要作用是清除与运转脂质,上述脂类含量变化对妇女血管粥样斑块的减轻极为有利,能有效降低妇女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HDL-C、E2值均高于治疗前,TC值、TG值、LDL-C值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激素替代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更年期妇女脂类代谢紊乱,降低妇女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替代治疗 篇5

补充替代治疗, 也是补充和替代医学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 包括了治疗理论、实践及其产品, 该治疗方法超出了学西医的医师、护士、药剂师以及其他医务人员在教育计划的学习范围, 为不典型的非常规治疗方法。

过去几十年见证了CAM从一个边缘学科发展成为一个普遍欢迎的、与常规治疗融合并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政府在全美范围内的调查显示:将近38%的美国成年人和12%的孩子都在使用某种形式的CAM, 而且大多数人自掏腰包接受这些服务 ([NCCAM], 2009a) 。

CAM成为卫生保健行业的领头羊并流行起来是由于消费者驱使的。造成消费者如此渴望CAM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对常规卫生保健系统的不满。

非个人性质的卫生保健费用在不断增长。缩短的住院时间、花几个月的时间等待医生看病、匆忙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时间来提供基本的服务及指导药物不良作用的严重后果等都促使消费者寻找比传统卫生保健更安全、花费更少、治疗效果更好、更个性化的卫生保健方法。

2. 不愿意“默默忍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如今的消费者不愿意像其父母一样由于疾病症状而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被动地接受临终诊断、等待死亡。他们想拥有选择权, 能够赋予权利选择可能的治疗方法, 最大限度地提升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同时也很乐意看到替代治疗能实现所期待的治疗结果。

3.“不断缩小的世界”。

高速传播、多途径的信息共享使个体能够学到世界各地多种文化的医疗实践方法。

4. 不断有效使用研究证据。

支持替代疗法的主体研究日益增长。人们从其朋友、家人得到针刺疗法、草药或者其他方式的CAM有效的证明。另外, 媒体经常报道这方面的研究发现也使得消费者越来越相信这些研究了。

CAM临床实践和产品与大多数人对卫生保健所持的价值观、信念以及保健理念是一致的 (NCCAM, 2009a) 。极少人持反对意见, 消费者更喜欢自然方式在卫生保健方面为其提供积极的角色, 而不是通过高科技的方法使其成为被动的、顺从的角色。消费者想与医疗服务人员联系起来, 做个体化的治疗, 获得教育和技能来做出有效的决定和引导其保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寻找方法来增强心志和精神而不仅仅是其体质。生活质量和寿命至少是同等重要。病人经常会发现CAM提升了他们所重视的整体护理的原则所提供的价值, 例如授权给个人、自我保健、高质量的生活。

二、选择保健原则 (Principles Un-derlying Alternative Healing)

CAM包括了很广泛的治疗方法。大部分具备常见的原则:

1. 身体有自愈能力。

大多数常规药物起作用的前提是需要一种措施对机体干涉即对身体“做什么”以消除疾病 (例如外科中的药物治疗) 。CAM假定机体能够自愈。补充替代治疗提高了机体自愈的能力。

2. 健康和治愈与心理、生理、精神和谐地联系在一起, 心理、生理、精神不能分割;牵一发而动全身。

愈合和改善健康要求人体各方面协调, 而不仅仅指单一的症状和系统。

3. 基本的、积极的医疗实践构成了康复的基础。

充足的营养、锻炼、休息、压力管理以及避免有害的生活习惯 (例如吸烟) 是健康维护以及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医生治愈疾病更倾向于注重人的整体生活方式, 不同于常规医生所强调的患病的个体机体的某一部分。

4. 个性化的治疗方式。

CAM意识到每个人的身体组成和活力是独一无二的。医生的治疗方法探究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CAM中很难找到用固定的方案来治疗每个症状相似的病人。

5. 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自愈负责。

人们使用多种疗法从常规处方药到中草药来治疗疾病。有权做决定的成年人责任是:探索保健建议、做出明智的选择、获得必要的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参加提升健康和康复的锻炼、必要的时候寻求帮助。病人有责任使其生理、心理和精神处于一个最佳状态来痊愈疾病而不是由医生或护士作为外因来治愈他们。

一个整体的观点、促进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病人有责任促进其自身的保健和康复是通常治疗疾病的思路。

三、流行CAM康复疗法的概述 (Overview Of Popular CAM Healing Therapies)

世界各地实践着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 有不同程度的证据支持其有效性。随着这些疗法在美国的发展, 1992年,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NIH) 成立了替代医学办公室, 来评估替代疗法和产品。1998年, 替代医学办公室成为了NIH中的一个独立中心, 该中心被命名为补充替代疗法国家中心 (NCCAM) 。NCCAM已经将CAM分为五个实践领域, 该中心支持替代实践和产品的研究及服务。

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和CAM综合疗法不断增加到常规保健的领域, 需要护士比较熟悉这方面的疗法。下面讨论几个常用的替代治疗方法:

1. 针刺疗法 (Acupuncture)

已经应用超过了2000多年的针刺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主要的疗法。其理论基础是相信人体内不可见的经络和在经络上传播的能量, 这种能量叫做“气”, 被认为是人体的重要生命力。中医认为人体出现疾病和症状是由于人体的气流不畅或者能量失去平衡。通过针刺刺激经络上的穴位使气流通畅后, 人的身体也就恢复健康了。

在实施针刺疗法之前, 针灸师先询问病史、检查舌苔、诊脉, 然后把针扎在特定的穴位。针灸师通过放置银针在特殊的位置来评估能量是否平衡, 放置银针的部位与症状出现的部位可能无明显的相关性。有时候, 针灸师在扎针的皮肤上燃烧干的草药来刺激穴位, 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针灸。电灸是在针刺的过程中将小流量的电加到针尖上, 这也是刺激穴位的另一种方法。

缓解疼痛是人们使用针刺疗法最普遍的原因, 有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Ahadian, Braun, and Schulteis, 2006;Cherkin and Sherman, 2005;Haigh, 2009;Last and Hulbert, 2009;Wangetal, 2009) 。也有研究表明针刺疗法对牙痛和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有效。有些证据表明, 针灸疗法对于戒烟、哮喘、中风康复、腕管综合征 (迟发型肘正中神经麻痹) 及其他一些疾病有作用。

医保公司对针刺疗法的补偿方式不尽相同, 个体在使用针刺疗法前咨询, 询问州健康部门有关针灸师的执照情况。

2生命吠陀医学 (Ayurveda)

生命吠陀医学在印度已经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了, 最近由于Deepak Chopra的著作和演讲才流行起来。Ayurveda (阿育吠陀) 的Ayus”指的是生命, “Veda”指的则是知识或者智慧, 两者结合在一起其意思是“生命的科学”, 它是将身体、心理、精神视为一个整体并使之平衡的治疗。通过无创方式来实现身体稳态的方式有瑜伽、按摩、饮食、斋戒、呼吸练习、冥想和草药。

维持人体稳态的阿育吠陀医学有两大功能, 其既是一门治病的知识, 也是教导人们如何生活、健康的学问。人们身体状况正常, 保持健康没出现问题时, 阿育吠陀医学可作为保健养生的知识, 生病时则可用以治疗疾病。

阿育吠陀讲求的是整体医疗, 它的医疗宗旨是全方位的。阿育吠陀疗法将身、心、灵视为一个整体, 它教导人们与自然界和谐共存, 从而达到肉体、心灵和情绪上的健康。阿育吠陀的功能也即改变人们对生活与生命的态度, 以改正身体不平衡的状态。阿育吠陀的原理是:造成人们生病的原因是由于体内三大生命能量 (称为“doshas”) 失去平衡造成的。人体中的三大能量分别是瓦塔 (Vata) 、皮塔 (Pitta) 和卡法 (Kapha) 。一旦这三大生命能量太多或是不足都会使人生病。身体的不平衡是由于不适当的饮食习惯和不正确的生活方式, 以及外伤、病毒等因素引起的。虽然其中某些因素是自己无法控制的, 但是生活方式和饮食却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恢复平衡的治疗受到病人身体程序类型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排毒、减压、通过一些特殊的草药和矿物来恢复活力、心理卫生和精神康复。

目前, 还没有证明和许可阿育吠陀疗法的法规。因为有些治疗会产生潜在并发症, 因此找一个著名的专业人员是很重要的。

3. 生物反馈技术 (Biofeedback)

生物反馈技术是指导病人改变特殊机体功能 (如心率、血压、肌张力等) 。病人采用各种放松和想象练习来影响期望的反应。机器例如脑电图、肌电图、体温计等作为测量个体进行生物反馈的功效。当个体能成功地熟悉改变机体反应时, 就不需要这些测量工具了。

很多生物反馈技术能够提供好的益处, 例如:对尿失禁、焦虑、压力、肠过敏性症候群、颈背部疼痛、心律失常有益。

4. 脊椎指压医学 (Chiropractic Medicine)

脊椎指压医学之所以在美国流行和广泛应用是由于其在美国发展应用超过了一个世纪, 很多州颁发脊椎指压师证, 而且医保支付该医疗费用。

脊椎指压医学是基于错位的脊椎不全脱位、半脱位, 压迫神经产生疼痛影响机体的正常的功能, 椎间盘脱出是通过手法调整椎骨的位置来治疗。尽管有的脊椎指压治疗者越来越多地使用电疗和其它方法来治疗椎间盘脱出, 但是用手来调整椎骨的位置是它的特色。

5. 规定食物的补充 (Dietary Supple-ments)

以前的观念是只要我们吃得好就没有必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了, 而现在认为每个人都必须额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这种观念的转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他们不能从其所吃的东西中吸收合适的营养。当今污染物质、压力和其他因素比前几代更普遍了, 使得机体必须加以额外的保护。不像我们的祖先当天采摘食物当天食用, 而我们吃的大多是经过加工的产品, 有的在运送的途中就经历了好几天, 因此, 我们所吃的食物所含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就很少了。由于这些原因, 国家科学研究院分支的国家科学学术部再次评估了允许增加推荐的规定食物的需要 (RDAs) 。

补充特殊辅助食物被认为对特殊健康状况有益。然而, 物极必反, 过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将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Huangetal, 2006;Whitworth, 2006) 。高剂量的叶酸将掩盖维生素B12缺乏, 若钙的摄取超过2500mg/天将会导致肾结石, 影响机体吸收其他矿物质。另外, 由于现在的主张可能会与以前的相悖, 所以护士要及时更新知识, 这样护士才能明智地应用并指导病人正确补充营养。

6. 草药 (Herbs)

人类几乎从地球上出现后就开始使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了。估计有70000多种植物曾经被不同文化的国家作为药用 (Thomson Healthcare, 2007) 。直到十九世纪早期, 植物性用药才是美国临床用药的主流, 当用药向更加科学的途径转变时, 导致人们认为更偏爱西药而不是草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自然健康的运动开始增加, 对中草药的兴趣增加。中草药的使用和买卖大幅度增加了。

对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认识 篇6

1 绝经和绝经有关疾病

绝经是妇女卵巢功能衰竭的表现, 预示妇女生育功能的停止。事实上, 绝经是发生在妇女一生中的阶段性正常生理现象, 在绝经前后的妇女会出现一些不适和症状, 除月经紊乱的症状外还有潮热盗汗、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易怒、睡眠障碍、心悸等血管舒缩和精神症状。而且, 由于绝经症候群的影响, 妇女常常出现心理和认知功能 (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阅读障碍、情绪低落等) 的障碍, 加之此时各种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等因素的干扰, 妇女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易发生抑郁症。除生殖道外, 机体有许多组织和器官受到雌激素的作用如乳房、皮肤、骨骼、眼睛、脑、心血管等。妇女绝经后长期的雌激素缺乏与骨质疏松症、泌尿生殖不适和 (或) 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与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疾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绝经症候群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与妇女的种族、宗教、文化背景、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此外, 与妇女的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等因素也不可分割。例如:围绝经期出现的血管舒缩症状, 是绝经的常见和特征性表现, 其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为50%左右, 而在亚洲仅10%~20%的妇女出现这些症状。

2 HRT的历史和现状

HRT作为绝经后低雌激素状况的激素补充, 经历了数10年临床治疗经验和资料的积累, HRT仍然是中老年妇女缓解绝经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案。HRT采用雌激素配伍孕激素的方案, 不仅改善机体的激素状况和绝经症状, 而且对预防低雌激素相关的疾病非常重要。HRT适用于具有绝经症状和 (或) 患有骨质疏松症或有骨折病史的老年妇女, 或有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如绝经年龄早、吸烟、运动少等。

HRT始于20世纪50年代, 开始仅采用单一雌激素给药, 故又称为雌激素替代治疗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ERT) , 后来发现使用ERT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有了明显增高。因此, 对存有子宫的妇女不再采用ERT而更改为含有雌、孕激素的HRT方案。这样,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有了明显降低, 与未使用HRT的同龄妇女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是, 由于HRT对凝血方面存在一定影响, 故具有血栓性疾病病史和 (或) 家族史的妇女, 应慎用HRT。对于血栓性疾病急性期、有激素依赖性肿瘤、肝肾功能不良、不明原因阴道出血等疾病或症状的妇女, 不宜服用HRT。在20世纪的90年代, 许多研究发现:HRT的雌激素能够改善血脂,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而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因此HRT曾被用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但近年来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 HRT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有明显增加, 可能与HRT中的孕激素有关。HRT使用的孕激素主要是醋酸甲羟孕酮, 后者能够抵消雌激素对血脂的有益作用。因此, 如何能既达到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又不增加对血管系统的不利影响, 是目前HRT临床研究观察的重点内容, 这包括提倡绝经早期采用HRT;采用低剂量HRT方案及适当的用药时限等, 从而使妇女最大获益而承受最少风险。

3 妇女对HRT的认识和接受性

妇女对HRT的认识和接受性, 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对绝经的认识和应对措施,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HRT的广泛性应用。根据研究, 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 对HRT的接受性存在很大的差别。在亚洲地区, HRT的应用率一般为10%或更低, 尽管HRT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程度和接受性较高,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尤其是使用的持续性。许多学者认识到, 妇女开始和终止使用HRT, 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妇女对HRT的认识和接受性。最近的许多研究也阐明了妇女对HRT的态度在HRT使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正在使用和曾使用过HRT的妇女中也是如此。其实, 除对HRT的认识, 对HRT的知情程度、应用途径和连贯性以及妇女对HRT的满意程度也影响其使用情况, 即使在发达的美国, HRT的使用率也仅为15%~54%, 且依从性低, 其主要原因系HRT的不良反应 (如阴道出血、乳房胀痛) 和缺乏健康教育。Phelan等对1076名中老年妇女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 38%的妇女对HRT持支持态度, 而29%的妇女反对使用HRT, 33%的妇女保持中立, 生活背景明显影响其态度, 在受教育程度高、自然绝经前被切除子宫、存在中到重度血管舒缩症状 (潮热盗汗) 及目前使用HRT的妇女中, 支持HRT的妇女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妇女。妇女在社会活动情况也影响其HRT的态度, 近2年看过妇科医师, 并得到过有关HRT治疗的正确信息者, 对HRT的接受性高。此外, 喜爱运动的妇女对HET多为支持态度, 而年龄较大的妇女 (>60岁) 对HRT持反对和中立态度的比例是50岁妇女的3.3倍和1.7倍。一般而言, 妇女获取有关HRT正面信息的主要来源是HRT提供者 (医务人员) 和杂志, 而从亲友获得的信息多属负面信息, 从HRT提供者获得的关于HRT益处的信息会使妇女使用HRT的比例增高3倍。笔者认为:妇女对HRT的态度明显受到她们对HRT的接受性的影响, 由于医学的迅速发展和信息量增多, 绝经妇女迫切希望得到有关HRT的益处和风险的信息, 因此, 关键是不断发展和普及健康教育, 协助医师及时告知妇女有关HRT的信息。

宗教、传统、文化、医师和妇女的知识水平以及可利用的信息均在妇女接受绝经和对HRT的接受性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 亚洲妇女对HRT的认识和接受性低于欧洲的高加索妇女。中国四川成都的围绝经期妇女中, 只有29.7%的妇女知道HRT, 且较年轻的妇女比例更高。主要获得信息的来源是医师、传媒、别人介绍、医学书籍等, 近50%的妇女希望获得有关HRT的知识和信息, 在北京地区的调查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在以色列, 大多数妇女支持HRT, 但是其使用率仅为12%。其中, 由于阿拉伯妇女受教育程度低、获知信息的比例较低, 26%的妇女认为绝经是一种疾病状况, 近1/2的妇女不知道HRT, 40%的妇女不知道HRT可改善绝经症状, 相比之下犹太教妇女的比例分别是8%、18%和24%。

4 影响妇女对HRT接受性的因素

人们普遍认为:HRT的使用情况取决于妇女的态度和对HRT的接受性。事实上, 决定是否使用HRT无论对绝经妇女本人还是对医务人员来说, 均是个困难的决策, 或者说医师必须权衡HRT的益处和其风险以及有关不良反应, 这些问题会影响医务人员的推荐力度和妇女使用HRT的连贯性。Kaplan等研究了医务人员对HRT的态度和绝经后接受HRT的情况, 发现66%的医务人员为无禁忌证的绝经后妇女推荐HRT, 11%的医师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和绝经年限。88%的医师声称他们极力劝说那些无症状又对HRT无兴趣的妇女使用HRT, 这与医师们何时完成其住院医师培训以及其本人对HRT的看法无关, 仅仅与服用者有无HRT禁忌证和治疗计划有关。但有趣的是, 不同专业的医师们推荐HRT的比例存在差异, 绝经专业医师的推荐率低于生殖内分泌不孕医师和妇科围产儿科医师, 可能与非绝经专业医师对HRT研究进展的认识以及和绝经妇女接触不多有关。

通过加强HRT的宣传力度, 普及有关绝经和HRT知识, 可以使HRT的使用率得以提高。通过传媒 (收音机/电视) 、医师和亲友途径, 一般人群对HRT的态度明显转变为支持, 60%的年轻妇女认为会考虑使用HRT。1997年, 4/5的妇女认为如果HRT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 她们愿意长期服用。在台湾, 1996年Chang等发现仅13.5%的自然绝经妇女接受HRT, 接受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绝经知识。通过数年的健康教育 (主要是传媒和医学咨询) , 2002年有71%的台湾大城市妇女愿意在绝经后使用HRT, 同时75%的妇女认识到HRT对骨质疏松症有益。

替代治疗 篇7

随着肾脏替代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肾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health related qualityof life, HRQOL) 己成为临床医生的疗效判断指标。生存质量的测评需要借助专门的测量工具 (量表) 。量表有通用量表和专用量表, 本研究使用WHOQOL-BRIEF通用量表测量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三种替代治疗对生存质量的纯效应, 同时便于不同疾病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横向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 终末期肾病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社会领域与心理领域、环境领域无论治疗前后均明显偏低。ESRD患者经过肾替代治疗三个月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分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整体感受和综合平均分均比治疗前提高, 社会关系领域的改善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替代治疗并不能全面提高终末期肾病生存质量, 患者个人关系、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性生活等方面的改善还需要其它手段辅助治疗。分组分析发现, 肾移植组和腹透组在各领域及整体感受得分、平均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透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整体感受的改善明显, 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和综合平均分无明显改善。说明不同的治疗模式改善的维度不同, 肾移植和腹膜透析能较全面改善生活质量, 而血液透析对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 (社会安全保障、经济来源、交通条件、获取新技能的机会等) 无明显影响。可见, 血透疗法虽能改善病人的生理功能, 但因为面对许多与治疗有关的压力, 并需接受贯穿生活始终的长时间透析, 以及血透的并发症和疾病本身带来的各种失调, 这些都消极地影响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总体完好, 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患者被迫放弃正常工作, 对家庭所承担的责任明显减少, 日常社会交往受到较大的影响和限制, 获得社会支持的机会减少, 这些都使血透患者的社会关系和环境条件等并未随着生理功能的改善而缓解。从治疗后的评分结果看出, 在四个领域、整体感受得分和综合平均分, 肾移植组均优于血透组, 而与腹透组在环境领域优于血透组, 在其它领域、与血透组无差别。腹透操作简单、对生活习惯和社会交往的影响较小, 治疗时间可自行安排, 费用相对少, 因此社会关系环境条件较血透病人优越。0set系统的广泛开展, 腹膜炎发病率显著下降, 再次减轻了腹透病人的最大顾虑。肾脏移植是完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 自环抱素A用于临床来, 肾移植成功率大大提高, 生理功能恢复好, 对医院依附性相对较小, 在生存质量各方面表现出优越性。在肾替代治疗对生存质量改善幅度方面, 三组患者的差异表现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综合平均分。

生活质量测量的是患者的主观感受, 不同时期测量结果不同, 令异程度也非常大。多数研究是横断面调查, 对生命质量的评价发生在一个时点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静止的。本研究揭示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随替代治疗时间、患者对疾病的心理调整的动态变化, 并探讨肾替代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2 肾替代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2.1 健康状况、营养状况

Cam pbe ll等发现, 当健康状况状况阻止患者去作他想做的事情时, 将严重影响他的生活质量, Evan等发现, 血透病人的生理功能对于他们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日常活动被限制, 影响了他们与朋友、家人相聚的快乐, 降低了他们对工作表现的满意度以及总的生活满意度。直线相关分析得出白蛋白水平与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正相关性 (pearson相关系数0.211, p=0.02) 证明替代治疗前的营养状态将影响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国内有研究采用SF-36对血透病人及腹透病人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也发现生活质量与营养状况成正相关关系。

2.2 年龄、性别本研究发现年龄与生存质量的变化成负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一0.279, p=0.001) , 而与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成负相关。老年人由于身体基础状况较差, 并发症较多, 年龄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差。青年人患病后由于家庭社会关系、经济因素等原因, 往往对生活较为悲观, 主观生活质量评分较低, 而由于身体基础状况较好, 对治疗的反应越好, 故生存质量提高较明显。性别与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和治疗后评分无相关性。

2.3 原发病

Gokalt23啥民道原发病为糖尿病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低于非糖尿病患者, 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等并发症较多。本研究未得出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存在统计学差异, 可能是本研究纳入标准包含了透析时间提前的糖尿病患者。

2.4 家庭社会支持

分组分析时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在治疗前后改变均有统计学差异, 腹透组和移植组得到改善, 血透组得分反而下降。本研究量表的社会关系领域包含个人关系、所需社会支持的满足程度、及性生活状况。较多研究表明家庭支持与病人的生活质量呈正性相关[5]。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可能是血液透析患者更易倾向于缺乏稳定的婚姻关系和社会关系孤立, 且性功能障碍程度较重, 使其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较低。

2.5 心理因素

三组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前四个领域中生理领域分值最低, 治疗后四个领域中心理领域和生理领域分值最高。可见在发病初期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是生理功能, 在替代治疗提高了生理功能后, 则心理状况对主观生存质量影响较大。本研究表明肾替代治疗后肾移植在心理领域得分最高, 血透组最低。可见肾移植和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Zimmermann研究表明血透病人的抑郁得分高于肾移植病人, 血透病人的心理调节能力明显低于肾移植病人。所以, 在临床工作中要引导病人在思想上、心理上和生活上进行调试。

摘要:将质量调整生命年作为效果指标对肾移植和透析方案进行成本效用分析, 将生存质量与经济学方法结合起来评估和比较几种替代方案每QALY所需费用的多少, 以此描述在人们身心健康上花费一定费用所获得的最大满意度。即考虑了延长的生命数量, 又考虑了延长的生命质量。本文就生存质量以及肾替代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生存质量,肾,肾移植,透析

参考文献

[1]王家良.卫生经济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见: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王小万, 刘保平.卫生保健经济学.第一版[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3]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透析移植登记工作组.1999年全国透析移植登记报告.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1.

[4]Gano, -N-J, R oth, -H, Aparicio, -M.Malnutrition in hemodilysis diabetic parients:evaluation and prognostic influence.Kidiney-Int.2002.

替代治疗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肾内科、ICU和急诊科收治的经CRRT治疗的危重患者54例, 其中男31例, 女23例, 年龄19~82岁。病种:急性重症胰腺炎5例, 急性肾衰合并重症心衰27例, 挤压综合征2例, 呼吸衰竭1例, 扩心病合并心衰3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12例, 严重高钠1例, 脑出血2例, HELLP综合征1例, 以上患者均伴轻重不等的肾功能异常、少尿或无尿及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1.2 方法

机器型号:法国Prismaflex型CRRT机, 滤器及管路配套型号M100。血管通路:动静脉瘘或股静脉置入双腔静脉导管。治疗方法:持续CVVHDF。抗凝方法:无出血倾向者应用肝素, 有出血倾向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血流速度120~150 mL/h, 置换方式:前稀释+后稀释, 置换速度:2 000 mL/h。置换液配方:0.9 %氯化钠3 000 mL+10 %葡萄糖酸钙20 mL+5 %葡萄糖500 mL+无菌用水500 mL+10 %硫酸镁3.2 mL+10 %氯化钾10 mL, 将上述液体装入4 L袋中。以5 %碳酸氢钠60~80 mL/h持续静脉滴注。根据患者血钾水平及血气分析结果调整10 %氯化钾、10 %葡萄糖酸钙及5 %碳酸氢钠的用量。超滤量:根据24 h出入量决定。加热管温度:37.0~38.0 ℃。治疗时间大多为连续治疗12~72 h。

2结果

54例危重患者经CRRT治疗后存活40例, 存活率为73.9 %。存活患者经CRRT治疗后, 生命体征稳定, 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显著下降, 血清钾、钠、氯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血pH值随CRRT治疗逐渐恢复至正常并维持稳定。

3讨论

CRRT作为一种新技术, 在抢救危重患者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危重患者全身状况均较差, 常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合并有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 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不能满足患者每日持续大量的补液, 患者也不能耐受短时间内清除大量的溶质和液体, 所以易引起血液动力学失衡。CRRT纠正内环境紊乱以比较平稳、持续、缓慢、等渗的方式清除水分和溶质, 能不断地调节液体平衡, 可以清除更多的液体量, 等渗地超滤有利于血浆再充盈, 使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 能较好地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 避免了危重患者在治疗中溶质及水分的迅速变化导致血浆渗透压骤然下降而出现失衡综合征或加重脑水肿。对ICU中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脑水肿和炎症加重, 而不能维持酸碱或电解质平衡的患者有明显的优点[2]。CRRT能有效地清除代谢废物, 采用的CVVH可大大地增加中分子、大分子溶质的清除, 对β2-微球蛋白的清除及对炎症介质因子也有吸附作用。CRRT时可以持续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 不必限制液体入量, 可达到正氮平衡。CRRT对危重患者能使总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状态控制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 故对于危重患者CRRT治疗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季大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技术的现状[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杂志, 2000, 9 (2) :75-79.

替代治疗 篇9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不全;肾脏替代治疗;心脏手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號] R65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59-02

急性肾功能不全是心外科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中严重肾功能不全需要透析者虽不足1%,但死亡率高达80.5%[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持续稳定的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清除炎症介质等优点,尤其适合液体超载伴有循环不稳定的患者[2-3]。2005年1月~2011年4月对14例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患者中,男5例,女9例,年龄38~71岁,平均(56±10)岁,平均体重(57.85±9.41)kg。其中双瓣置换1例,二尖瓣置换5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搭桥加换瓣2例,共搭桥14支,平均(2.33±0.41)支,二尖瓣术后8年再次三尖瓣置换1例。除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患者术前血清尿素氮升高至正常2倍,术前已调至正常,其余13例患者术前肾功能正常。

1.2 手术情况

本组中不停跳冠脉搭桥术3例,其余1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主动脉阻断34~157 min,平均(53±25)min,转机83~246 min,平均(124±35)min。术中放IABP 1例,返回ICU放IABP 2例,返回ICU后并发低心排8例,术后出现溶血3例,合并呼吸衰竭6例,气管切开3例,透析中出现各种出血3例。14例患者于术后1~4 d,平均(2.5±0.1)d出现尿量减少,利尿剂不敏感,连续3 h尿量<0.5 mL/(kg·h),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血K+>5.5 mol/L,尿素氮、肌酐升高,血肌酐>200 μmol/L,尿素氮>17 mmol/L,确诊为急性肾功能不全,立即行持续性肾替代治疗。

1.3 持续血液滤过方法

本组采用日本产ACH-10型床旁持续徐缓式血液净化装置,深圳益心达生产的11.5 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及置管装置来置管,日本旭化成过滤器及管路。根据病情采用颈内静脉置换10例,股静脉置管4例。根据病情采用透析式滤过,每次持续时间8~12 h,4例病情重,首次持续48~36 h,血流量为100~150 mL/h,置换液量为2 000 mL/h,透析液量为2 000 mL/h,超滤液为300~400 mL/h,透析液为根据病情配制的袋装透析液,采用肝素抗凝,首剂0.5 mg/kg,维持量0.1 mg/(kg·h),ACT维持在170 s,有出血倾向或有出血者用无肝素法透析滤过。

1.4 停透析指征

进入多尿期,每日尿量>400 mL,水电解质酸碱通过内科调整趋于平稳,血K+<5.0 mol/L,尿素氮、肌酐下降至正常范围,原发病稳定或正康复中。

1.5 观察指标

透析前、透析后72 h和停机时的K+、BUN、Cr、PO2/FiO2、pH、尿量。

2 结果

1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血清Cr、BUN、K+均显著降低,PaO2显著提高,心率、血压无明显波动,透析12~25 d,每天8~12 h,平均治疗(16±1)d进入多尿期,出院时复查肾功能生化指标正常。最终10例通过治疗痊愈出院,4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出院患者随访1个月~2年,肾功能及原发病恢复良好。

3 讨论

随着麻醉、体外循环、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新材料的应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已较前明显降低,但由于近来年来心外科整体水平的提高,新理念使手术指征放宽,危重患者呈增高趋势,约30%危重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多通过治疗很快恢复,约5%危重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4],约1%出现严重肾功能不全,病死率高达80.5%[1]。本组14例患者占同期心外手术1 456例的0.96%,治疗死亡率为28.6%。

心脏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术中非生理状态的体外循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肾脏损伤、灌注不足、肾缺血性损伤,术中术后潜在肾毒性药物应用,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溶血、心律失常、一过性低血压,大量缩血管药物的应用,另外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也增加肾衰的发生率,造成术前肾脏不同程度的损伤[5]。本组患者10例出现低心排,3例出现溶血,2例紫癜,1例术前有肾损伤,血清尿素氮高于正常2倍。

患者一旦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往往出现严重高钾血症,酸碱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症状,加重了循环系统症状。患者的原发病还未恢复又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往往病情危重,必须积极抢救治疗。而经典的内科治疗疗效有限,无尿型患者死亡率极高,达80%左右。这类患者往往循环不稳定,易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传统血液透析对循环干扰大,易产生低血压,进一步加重器官缺血,肾损伤加重,故对危重患者尤其循环不稳定者不能接受。本组患者大多合并低心排综合征,循环容量可调范围极窄,且患者多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所以去透析科透析风险大,行不通,对这类患者最好的选择床旁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本组14例患者主要采用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它具有对循环干扰小、连续、缓慢、等渗脱水、血液动力学稳定,同时可清除体内过量的液体和大量毒素,改善水电解质的紊乱,也可降低尿毒症引起的出血和感染的风险,同时减轻各系统的毒害症状。

黄家驷外科学上经典的透析指征为:①少尿已2~3 d;②明显的水钠潴留;③血尿素氮>25 mmol/L,血肌酐>442μmol/L;④血钾>6.5 mmol/L;⑤HCO3-<12 mmol/L。早期依据这一标准笔者进行透析的2例患者最后均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资料也显示这种标准对危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十分危险[6]。后来笔者适当放宽指征,当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早期即进行预防性透析,这样可以使尿毒症临床表现明显减轻,高血钾、酸中毒、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大为降低,患者无需限制入量及禁食,营养状况大大改善,伤口愈合迅速,创伤恢复快,死亡率明显较前降低。后来进行透析的12例患者中10例存活,2例均由于基础病严重死亡。高长青等[7-8]也报道早期积极透析对改善存活率有益[7-8]。目前笔者采用的透析指征为:①患者有急性肾损伤,对利尿剂不敏感,尿量<0.5 mL/(kg·h)开始出现入大于出的正平衡;②尿素氮、肌酐升高,血肌酐>200 μmol/L,尿素氮>17 mmol/L;③有高钾>5.5 mmol/L及酸中毒倾向pH<7.35;④水钠负荷增加,PO2有下降趋势。通过研究对比,放宽透析指征,适时尽早透析者死亡率明显下降。

持续性静脉-静脉透析滤过肾替代治疗需要专门的透析机装置,使用复杂,价格昂贵,1 d费用约5 000元,且需专门训练有素的血液净化人员,故限制了它的使用,以后应克服以上缺点方可推广应用。

总之,持续性静脉-静脉透析滤过肾替代治疗是救治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危重患者的最有效方法,在尿素氮、肌酐显著升高前给予早期肾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对全身超负荷的患者尤为适用。由于心脏术后急性肾衰需持续肾替代的患者少,故本组只有14例患者,指征和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Μ].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15,1949-1957.

[2] Tabata M,Takanashi S,Fukui T,et al.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in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J].Ann Thorac Surg,2004,78(6):2044-2049.

[3] Barrio V,Qereda C,Zamora J,et al.Does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therapy reduce mortality due to acute renal failure as compared to 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J].Nefrologia,2007,27(Suppl 1):42-48.

[4] 万峰,王京生.现代冠心病外科学[Μ].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758.

[5] 刘鲁祁,李培杰,李军,等.体外循环直视术后肾功能衰竭因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4,2:139.

[6] 严海东.急性肾损伤与血液净化[J].中国血液净化,2010,9(7):357-359.

[7] 高长青.成人心脏外科围术期处理手册[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59-563.

[8] 喻磊,谷天祥,师恩祎,等.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改善合并慢性肾脏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预后[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9,16(5):414-416.

替代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围绝经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 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观察组年龄38~57岁, 平均 (47.5±9.5) 岁;对照组年龄39~56岁, 平均 (47.8±9.2) 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11年制定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子宫;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双侧乳房、B超检查、常规妇科检查均正常;所有患者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检测与围绝经期的变化相符。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1~3年, 伴有血管舒缩症状, 突然的上半身发热现象, 持续时间在数秒至30 min。排除标准:近3个月有激素治疗者、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者、有治疗禁忌者, 有内膜异位症、子宫附件疾病及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等症状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绝经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经仔细询问症状、治疗所用激素、药物;月经史、绝经年龄;婚育史;既往史, 是否切除子宫或卵巢, 有无心血管疾病史、肿瘤史及家族史, 进行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法, 即使用维生素B6和谷维素。服维生素B62次/d, 10 mg/次, 21 d为一疗程, 谷维素服用2次/d, 10 mg/次, 21 d为一疗程。

1.2.2 观察组

给予激素替代法进行治疗, 对于年龄较轻、绝经早期或愿意有月经样定期出血的妇女给予雌孕激素联合序贯用药, 在其月经的第5天给予戊酸雌二醇片, 1次/d, 0.5~1 mg/次, 21 d为一疗程, 服雌激素12 d起加用安宫黄体酮1次/d, 10 mg/次, 连续服用10 d, 每周期停药5~7 d, 有周期性出血[2]。对于年龄较长或不愿意有月经样出血的绝经后期妇女可给予雌孕激素联合连续性用药, 给予替勃龙片1次/d, 1.25~2.5 mg/次, 可每日连续性用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Kupper-man评分法判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具体的评分标准有发汗、失眠、心悸、潮热、关节疼痛、精神焦虑等, 显效:评分为0;有效:评分减少10分以上;无效:评分减少9分以下。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两组患者在清晨8~9点进行静脉血采集, 并使用放射免疫Ⅰ对患者的血清E2、FSH和LH进行测定, 试剂盒由北京协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使用阴道B超对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检测[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显效23例, 有效6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显效13例, 有效9例, 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3.3%,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血清E2水平高于对照组, FSH和LH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3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 (3.43±0.38) mm, 大于对照组的 (2.41±0.32) mm,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症又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MPS) , 是临床妇女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4]。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体内的性激素波动或减少, 极易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伴相应程度的神经心理症状, 必须及时治疗。MPS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类型, 其中自然绝经是指患者卵巢内卵泡用尽, 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 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从而导致绝经。而人工绝经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 从而造成绝经。绝经前后患者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 直至绝经, 伴有潮热和出汗等症状, 严重者波及全身, 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 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妇女在围绝经期容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 必须除外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还应与神经衰弱、甲亢等鉴别。目前, 临床上针对MPS的治疗主要是一般治疗和激素替代法治疗, 一旦治疗不及时, 就会引发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骨质疏松等病症, 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激素替代疗法最早是由Rober在1963年提出的, 是一种利用围绝经期妇女的卵巢激素的疗法[5]。该治疗方法能显著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的潮热、冒汗、失眠等症状, 通过改善女性体内雌激素减少的情况, 从而调节月经紊乱,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应用不断扩大。

游玲[6]在对9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行激素替代疗法的研究表明, 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的效果显著, 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减少不良病症发生, 尤其是在对无禁忌证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 (P<0.05) , 这表明激素替代疗法能有效改善围绝经综合征患者的不良临床症状, 缓解发汗、失眠、心悸、潮热、关节疼痛、精神焦虑等症状的出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E2为 (25.01±3.09) pg/ml, 高于对照组的 (14.87±2.99) pg/ml (P<0.05) , 观察组患者的FSH和LH水平分别为 (31.65±4.76) m IU/ml和 (23.59±3.98) m IU/ml, 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这表明激素替代疗法能有效提高围绝经综合征患者的激素水平,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为 (3.43±0.38) mm, 比对照组厚 (P<0.05) , 这表明在围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上, 激素替代疗法比常规治疗方法更具优越性。本研究结果与以往文献[7]数据相符。激素替代疗法主要使用雌激素、孕激素和雌、孕、雄激素复方药物等方式, 有口服给药、阴道给药、皮肤给药等多种用药途径, 患者选择性较多;有连续序贯法、周期序贯法及连续联合治疗等多种方法, 患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当时, 方便简单。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 激素替代法还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危险性, 包括子宫出血、性激素副作用、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可能性, 所以在用药期间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表现, 科学的指导, 降低副作用。

综上所述, 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提高患者的激素水平, 增加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 改善患者冒汗、心悸、潮热、关节疼痛、失眠以及精神焦虑等不良症状, 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心健康,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艳.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22 (15) :18-19.

[2]何永清.激素补充替治疗对围绝经综合征妇女卵巢功能及改良Kupperman评分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4 (11) :10-11.

[3]刘剑波.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云南医药, 2015, 23 (2) :34-35.

[4]覃炜.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雌激素水平和体重指数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 12 (1) :20-21.

[5]白丽, 孙红霞.小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23 (3) :19-20.

[6]游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小剂量雌、孕激素治疗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5) :12-13.

上一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下一篇:普外科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