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

2024-10-17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共7篇)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 篇1

为了解某学院新生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我们对2003—2005级在校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携带情况进行了检测和调查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某医学院在校生4 863人为对象, 均于开学2周之后统一安排体检, 共查男生2 535人, 女生2 328人;年龄18~23岁, 平均 (20.00±1.61) 岁。

1.2 血清学检测方法

抽取每名学生静脉血5ml, 当日分离血清, 置-20℃保存, 用RPHA法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测定HBsAg, 试剂由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1.3 调查内容

每位学生发放调查表, 内容主要包括入学前居住地址, 是否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家庭成员是否有乙型肝炎病史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HBV感染及其分布

受检学生HBsAg阳性为351人, 城市学生、城镇学生、农村学生的HBsAg携带率分别为5.35%、7.30%、8.15%。结果显示, 农村学生HBsAg高于城市学生,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644, P<0.01) 。见表1。

2.2 性别构成与HBsAg感染的相关性

男生中HBsAg阳性数为221人, HBsAg携带率为8.72%;女生中HBsAg阳性数为130人, HBsAg携带率为5.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786, P<0.01) 。而且各年级男女生中HBsAg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和HBsAg阳性的相关性

有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与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比较, HBsAg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25, P<0.05) 。

2.4 不同生源地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

城市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 (54.36%) 高于城镇学生 (38.44%) , 城镇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高于农村学生 (20.28%) 。

3 讨论

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 目前虽已通过大面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HBV感染, 但对于乙型肝炎的传入途径和影响因素至今未见确切报道。本次在高校对HBsAg的携带情况进行调查, 对结果分析讨论如下: (1) 本次调查学生HBsAg总携带率为7.22%, 低于9.8%的全国平均水平[1], 更低于广州地区大学生携带率水平 (17.9%) [2]。形成以上鲜明对比是由于南方气候湿热及其居民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而南方诸省中尤以广东省更为突出。 (2) 本次调查不同的性别间HBsAg携带率不同, 而且男女生HBsAg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与有关报道的一致。原因可能是男性社交范围较广泛, 增加了感染机会;也可能是男性体内存在易感的基因, 有科学家认为, 男性细胞中具有HBV相类似的抗原而致交叉反应, 其感染HBV后误认为自身抗原不易清除而成为携带者;而女性由于类固醇激素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而有抗HBsAg的能力。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3) 不同生源地学生HBsAg携带率不同。城市学生为5.95%, 农村学生为7.82%, 而城市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P<0.05) 。有些地区农村学生HBsAg携带率高达55%[3], 这与我国农村的生活条件和卫生预防条件比城市差有很大关系。同时, 也提示农村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低是导致其HBsAg携带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应加大对农村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必要时应加强免疫, 以增强机体抗体水平。

摘要:目的 了解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 (HBV) 携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某学院4 863名在校大学生用ELISA法测定其HBV血清标志物, 同时对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男生HBsAg携带率高于女生 (P<0.01) , 农村学生HBsAg携带率明显高于城市学生 (P<0.01) 。结论 应加强对农村地区学生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力度。

关键词: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

参考文献

[1]黄娣.6749名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调查[J].中国校医, 1998, 12 (6) :433.

[2]李水冰.广州对外贸易学院92~95级新生HBsAg携带情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 1997, 4 (1) :25.

[3]刘崇柏.中国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J].中国公共卫生, 1997, 13 (9) :51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 篇2

乙型肝炎是一种在我国人群中发病多、感染率高的传染病之一, 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显示, 苯对机体有明显的免疫毒性[1]。为了解苯作业工人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 我们于2006~2007年对温州市7家鞋厂5613名苯作业工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温州市7家鞋厂苯作业工人5613人 (男1076人, 女4037人) , 年龄16~54岁;对照组为同期来健康体检的非苯作业工人2135人 (男527人.女1608人) , 年龄18~60岁;二组年龄性别等构成比相似, 二组工人均在上岗前健康体检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率分别是15.14%和14.71%;与温州市2006年调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14.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①苯作业工人的生产环境中的苯浓度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按《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第三项的有关项目要求进行检测;②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HBsAg, 试剂盒为上海科华公司生产,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判断结果, 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③全部数据均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用χ2检验进行比。

2 结果

5613名苯作业工人, HBsAg阳性987人, 阳性率17.58%。对照组2135人, HBsAg阳性314人, 阳性率14.71%, 两组的差异非常显著 (P<0.01) , 见表1。不同工种苯作业工人HBsAg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组HBsAg阳性率比较, P<0.01。

7家鞋厂均是外资来料加工, 各车间相通, 致使全厂作业环境均受到苯污染, 不同工序中以调胶房及鞋底粘贴两工序空气中苯浓度最高。

3 讨论

苯对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也能抑制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1], 使作业工人免疫球蛋白1 gG降低、1 gM增加、T淋巴细胞 (TLC) 和WBC降低[2]。T细胞 (CD+) 、T-辅助细胞 (CD) 及NK细胞 (CD16) 均减少, CD+/CD-比值下降[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5613例苯作业工人中有39例WBC低于正常值, 其中26例HBsAg呈阳性。苯作业工人HBsA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 , 提示苯作业工人机体免疫功能及免疫监视功能受到抑制, 机体对病毒监视功能及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有报道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 产生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 说明机体清除乙肝病毒的能力比对照组差。本次调查结果, 苯作业工人HBsAg阳性率17.58%, 与温州市2006年调查的普通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14.98%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 。不同工龄苯作业工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由于本次调查苯作业工人工龄最长5年, 最短不足6个月, 平均工龄2.3年, 不能反应长期接触苯对免疫功能有影响, 应该进一步观察。由于厂房相通, 各车间、各工序空气中苯浓度含量相差不大, 不同工序苯作业工人HBsAg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调查结果提示, 苯作业工人上岗前健康体检HBsAg阴性者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唐焕文, 庄志雄, 梁海荣, 等.苯的免疫毒性研究进展.广西预防医学, 2003, 8 (6) :373-375.

[2]高丽媛.苯作业工人免疫指标测定分析。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1994, 5 (4) :198-200.

[3]Moszczynski P, Rutowski J, Slowinski S.The effect cigarettes smosing on the blood counts of Tand NK cells in sub jects with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organic solvents.Vent Eur J Public Health, 1996, 4:164-168.

[4]黄小虎, 周红妹, 周明岛, 等.苯类作业人群免疫水平及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分析。中国热带医学, 2003, 3 (2) :249-250.

[5]冯文浩, 孟兴寿, 张尘林, 等.混苯作业工人HBsAg携带与白细胞下降关联的调查。浙江预防医学, 2002, 14 (9) :3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县区1200例体检人群, 年龄20-50岁以上, 男性590例, 女性610例, 抽取静脉血5mL, 离心分离血清待检。

1.2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严格按操作说明操作。

2 结果

见表1-3。

表1显示被检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sAg) 阳性率4.67%, 男性5.25%, 女性4.10%,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表2显示被检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率4.67%, 青年组2.94%, 中年组4.97%, 老年组6.51%, 中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表3显示青年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sAb) 阳性率 (62.09%) 明显高于中年组 (44.97%) 和老年组 (43.2%) ,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 篇4

1.1 对象

1999~2008年新生体检者共31875人, 其中男生18967人, 女生12908人。

1.2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 Ag, 试剂由北京科卫临床诊断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对于检出阳性者, 用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提供的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诊断试纸复检, 两次结果均为阳性者方可发出阳性报告。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χ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不同年度HBs Ag阳性率:10年来新生阳性率为4.5%, 且呈逐年递减趋势, 其中2008年阳性率为3.3%, 与1999年阳性率6.2%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 。

不同性别HBs Ag阳性率:男生阳性率为4.9%。女生阳性率为3.9%。男生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普遍高于女生, 且二者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 (P<0.01) 。

3 讨论

由于HBs Ag病毒广泛存在于携带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泪液、汗腺、鼻咽分泌物、阴道分泌物及精液中, 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乙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鉴于此, 自1999~2008年, 我们对大连大学新生进行了HBs Ag检测, 结果显示, 10年来, 阳性者占总人数的4.5%, 低于全国平均感染率9.75%, 而且阳性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这是由于, 随着社会的进步, 在中、小学中注射乙肝疫苗已经普及, 多数人因此而产生抗体, 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自然就下降了。另外, 从性别上看, 男性HBs Ag阳性率高于女性 (P<0.01) , 可能是由于男性社交活动较高, 感染机会较大所致[2]。也有学者推测, 可能与性激素的作用有关, 并认为女性激素有促进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作用, 有利于机体消除带毒状态[3]。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 学生入学后要集体生活, 所以作为学校医务工作者, 除了严格做好乙型肝炎的检测工作之外, 还要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将乙肝的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 宣传的内容包括乙肝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1) HBs Ag阳性者的牙具、刮面刀应严格分开, 防止唾液、血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环境, 感染他人; (2) 双阳性 (HBs Ag、HBe Ag) 的女性要注意经期卫生, 严防月经血迹污染手和日常生活用品; (3) 单纯HBs Ag阳性或兼有抗-HBe阳性者, 可正常学习、工作, 但不能承担献血义务。乙肝患者日常生活应注意: (1) 戒烟、酒;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劳和超负荷工作; (3) 预防再次感染, 定期复查肝功; (4) 饮食多以低蛋白、少脂肪、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主, 注意补充水分。

参考文献

[1]李东升, 封秀红.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7:57~58.

[2]许雅.伍碧雯.汪保国, 等.6671例HBV感染者五种标记物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0, 10 (6) :737~739.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 篇5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女性婚前检查对象均为2012年在玉林市7县市区进行婚前医学检查者, 包括北流市、容县、博白县、兴业县、陆川县、玉州区、福绵区。

1.2 方法

对2012年玉林市女性婚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分区域进行统计分析, 资料由玉林市妇幼保健院信息科提供。

2 结果

2012年玉林市7县市区55 070例女性婚前检测乙肝表面抗原, 阳性6 709例, 检测阳性率为12.18%。见表1。

3 讨论

玉林市女性婚前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率为12.18%, 阳性率最高为博白县15.25%, 最低为玉州区8.73%。女性婚前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可为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医学信息, 加强孕前、孕期、分娩时及新生儿期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 以降低下一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提高人口素质。玉林市女性婚前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检测率, 高于孙君香等[1]报道的威海市环翠区女性婚前乙肝病毒携带者检出率4.95% (163/3 294) , 与彭桂玲[2]报道的湘乡市女性婚前HBsAg阳性率9.27% (2 447/26 397) 接近, 玉林市女性婚前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相对较高。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通过母婴传播, 女性承担着孕育下一代的重要任务, 优生优育应从婚前开始, 为孕期、分娩期及新生儿期阻断母婴传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对乙肝感染孕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乙肝疫苗, 能有效地阻断乙肝的母婴垂直传播[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亲能否母乳喂养存在争议, 倡导母乳喂养的学者认为能通过母乳喂养母婴传播的机会少, 母乳又是婴儿期最佳食品, 完全可以满足4个月~6个月婴儿的生长需要, 不能因噎废食。不支持母乳喂养的学者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母乳传播, 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又差。还有学者认为要检查母亲血液及母乳, 当乳汁不含乙型肝炎病毒才能母乳喂养。根据马庆海等[4]报道, HBsAg阳性产妇血液HBV-DNA阳性率为62.3% (135/220) , HBV-DNA阴性率为38.64% (85/220) ;血液HBV-DNA阴性产妇的初乳、半月乳及满月乳HBV-DNA均阴性, HBV-DNA阳性产妇初乳HBV-DNA检测阳性率为19.3% (26/135) , 提示HBsAg阳性产妇乳汁中可检测到HBV-DNA者仅为少数。

参考文献

[1]孙君香, 丛培红, 林晓燕, 等.威海市环翠区2005—2008年婚前医学检查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32) :4659-4660、4744.

[2]彭桂玲.湘乡市婚前检查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12, 19 (6) :884-885.

[3]李庆梅, 张宁, 黄秀群, 等.住院孕产妇825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监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11) :9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 篇6

1 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妇产科2001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的合并HBs Ag阳性孕妇5 309例, 根据孕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苷酸 (HBV DNA) 定量分组, 分为乙肝携带组5 157例和乙肝活动组134例, 观察2组的剖宫产率及分娩孕周。

2 结果

2.1 妊娠合并HBs Ag阳性孕妇剖宫产率

妊娠合并HBs Ag阳性孕妇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由2001年的31.82%上升到2010年的62.61%。见表1。

2.2 乙肝携带组和乙肝活动组孕妇的分娩情况

乙肝携带组孕妇5 157例, 其中剖宫产分娩2 484例, 剖宫产率为48.00%;乙肝活动组孕妇134例, 其中剖宫产分娩76例, 剖宫产率为56.72%。孕期肝炎活动率为2.60% (134/5 157) 。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33, P=0.25) , 但是乙肝活动组剖宫产率稍高。乙肝携带组孕周<37周的剖宫产率为55.97%, 乙肝活动组孕周﹤37周的剖宫产率为66.67%,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5, P=0.31) ;乙肝携带组孕37~42周的剖宫产率为47.34%, 乙肝活动组孕37~42周的剖宫产率67.0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25, P=0.13) 。见表2。

3 讨论

剖宫产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自问世以来, 确实挽救了无数母婴的生命[1]。世界卫生组织 (WHO) 2007~2008年对亚洲国家分娩方式的比例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中国的总剖宫产率高达46.2%[2], 远高于WHO剖宫产率应低于15%的标准。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已引起卫生部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剖宫产率上升使母婴近、远期病率上升, 而孕产妇及生儿死亡率不能再相应下降, 反而有所升高[3]。我院妇产科是本地区收治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及妊娠肝病的定点医院, 其中妊娠合并HBs Ag阳性孕妇占我院感染性疾病的构成比为92.98%[4]。因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原因, 我院医学因素剖宫产指征较普通医院高, 观察发现我院2001年剖宫产率为31.82%, 之后的几年剖宫产率有所上升, 但是上升幅度不大, 徘徊在40%左右, 自2008年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分析剖宫产率增加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医疗纠纷上升, 被迫放宽剖宫产指征; (2) 手术技术不断提高, 使人产生剖宫产更安全的偏激观念; (3) 生育年龄不断升高使高龄初产人数增加; (4) 因孕期营养过剩使巨大儿发生率增加[5]; (5) 个人观念改变, 孕妇本身怕疼痛拒绝阴道分娩; (6) 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瘢痕子宫的孕妇有所增加。剖宫产率增加原因与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增加直接相关。有研究报道社会因素剖宫产占剖宫产率的构成比为25.51%[6]。个人观念改变、对分娩方式的偏见以及医疗纠纷的增多等因素使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不断增加。另外越来越多医疗干预得以临床应用, 监测的敏感性也大大增加。住院待产越早、住院待产时间越长, 产妇接受医疗干预的机会和频率会增加, 一旦出现问题甚至假阳性的指征后,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医务人员在让产妇选择分娩方式时也无奈地放宽了剖宫产指征。对于我院来说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及妊娠合并肝病的孕妇比例高, 故剖宫产率较高。通过对乙肝携带和乙肝活动孕妇的观察发现, 乙肝携带组平均剖宫产率为48%, 乙肝活动组平均剖宫产率为56.72%。乙肝携带组孕周﹤37周的剖宫产率为55.97%, 乙肝活动组孕周﹤37周的剖宫产率为66.67%,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5, P=0.31) ;乙肝携带组孕37~42周的剖宫产率为47.34%, 乙肝活动组孕37~42周的剖宫产率67.0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25, P=0.13) 。剖宫产可以使胎儿避免产道挤压, 能较顺利地娩出, 虽然避免了近期新生儿并发症, 但是对孩子的远期并发症的影响并无系统研究;对于产妇来说, 因为剖宫产手术瘢痕, 会增加瘢痕处妊娠、盆腔脏器粘连等并发症。文献显示既往腹部手术史是慢性HBV感染者剖宫产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7]。对于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剖宫产不能降低病毒的垂直传播率[8]。要降低剖宫产率关键是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 有研究[9]显示孕妇的产前分娩意愿对剖宫产率有影响, 做好HBV母婴传播阻断工作, 澄清她们在分娩方式上的片面认识,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注重对孕妇科学合理的引导, 有利于降低刮宫产率;避免不必要的过早过频的医疗干预,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张旭梅, 靳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36) :5701-5703.

[2]钟晶, 郝亮, 贾金平, 等.探讨如何开展孕期健康教育降低剖宫产率[J].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3, 7 (10) :104-105.

[3]黄醒华.对剖宫产术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7) :385-388.

[4]王效梅, 白淑芬, 赵志凤, 等.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近10年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谱分析[J].现代医学, 2012, 40 (4) :461-463.

[5]吴菊芬, 白淑芬, 王效梅, 等.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10年巨大儿临床资料分析[J].现代医学, 2013, 41 (7) :492-494.

[6]王婕, 黄文勇, 丁学玲, 等.无手术指征初产妇改变分娩方式的原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9) :2726-2727.

[7]解宝江, 李振华, 张艳华, 等.慢性HBV感染者剖宫产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相关因素分析[J].武警医学, 2013, 24 (2) :122-124.

[8]罗宇迪.HBsAg阳性与阴性活产儿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0) :53-54.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县2007年—2009年高考体检学生共计14 313例, 其中男生7 525例, 女生6 788例。检测年龄为17岁~22岁。

1.2 方法

全部体检学生于清晨空腹静脉采血3 m L, 分离血清。HBs Ag用ELISA法检测, 试剂采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Bs Ag诊断试剂, 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阳性或疑似阳性者用金标试纸复检, 均为阳性者报阳性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007年—2009年高考学生HBs Ag阳性率比较见表1.3年间共检测高考学生14 313例, HBs Ag阳性153例, 总阳性率为1.07%.3年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86, P>0.05) 。

2.2 2007年—2009年高考男、女学生HBs Ag阳性率比较见表2.3年间共检测高考男生7 525例, HBs Ag阳性94例, 阳性率为1.25%, 高考女生6 788例, HBs Ag阳性59例, 阳性率为0.87%, 男生HBs Ag阳性率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5, P<0.05) 。

3 讨论

3.1 H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之一, 上世纪70, 80, 90年代进行的3次全国性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HBs Ag检出率为9.09%[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太谷县2007年—2009年高考学生HBs Ag平均阳性率为1.07%, 此结果高于张亚娟[2]报道的北京市西城区初三年级阳性率 (0.81%) , 低于谢帮才等[3]报道的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高考体检学生HBs Ag阳性率 (5.17%) , 低于肖向苑[4]报道的柳州市2005年高中体检学生HBs Ag阳性率 (12.0%) 。这表明HBV发病率在我国各地区差异显著, 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高低不同等因素有关。我县高考体检学生HBs Ag阳性率在各年度之间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86, P>0.05) , 但从动态角度观察各年度HBs Ag阳性率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 3年的阳性率分别为1.24%, 1.05%, 0.89%.这可能与我国将乙型肝炎纳入计划免疫后对学生加强预防接种有关, 也可能与近年来随着预防乙型肝炎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人群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有关。

3.2 HBs Ag阳性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 这与国内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可能与男生生活习惯差 (如混用个人用品) 、饮食方式不注意 (群聚就餐共用餐饮具) 、卫生习惯差, 肢体暴露时候多、皮肤损伤机会高, 社会活动广泛自我保护意识差, 导致感染机会多有关。也有报道认为与性激素对HBV毒力和机体的免疫应答影响因素有关[5]。

3.3 笔者调查的这几年正是伴随我国逐步推行乙肝疫苗接种受益群体, 充分体现了预防和接种工作的逐步完善和人们预防意识的提高。乙肝病毒流行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也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型病菌性肝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是主要预防手段。学校是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 加强对学生进行预防乙型肝炎知识的宣传和对HBV感染的认识, 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预防和减少HBV的传播, 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意义重大。

摘要:目的 调查高考体检学生乙型肝炎病毒 (HBV) 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情况调查, 为预防和控制HBV的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对高考体检学生进行HBsAg检测。结果 被检测学生14 313例中, 阳性153例 (1.07%) , 其中男生7 525例, 阳性94例 (1.25%) , 女生6 788例, 阳性59例 (0.87%) ;HBsAg阳性率年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各年度男生和女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佳方案, 应提高学生尤其是男生的防病意识, 以减少乙型肝炎的患病率。

关键词:高考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患病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

[2]张亚娟.北京市西城区2000-2008年初三学生HBsAg和ALT异常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9) :793-794.

[3]谢帮才, 周晓丹.3 383例高考体检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情况[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 (16) :994-995.

[4]肖向苑.2 400名高中生HBsAg及ALT调查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3) :486-487.

上一篇: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下一篇: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