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精选8篇)
乙型肝炎 篇1
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
(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俗称“澳抗”,为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是乙型肝炎
病的感染早期(1~2月)血清里出现的一种特异性血清标记物,可维持数周至数年,甚至终生。HBsAg可从多种乙型肝炎者的体液和分泌物(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中测出。临床意义:1.提示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与HBsAg感染有关的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2.慢性HBsAg携带者,即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而HBsAg尚未转阴。或HBsAg阳性持续6个月
以上,而携带者既无乙肝症状也无ALT异常者。
(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是人体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产生的中和抗体,为一种保护性抗体,表
明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大多数HBsAg的消失和HBsAb的出现,意味着HBV感染的恢复期和人体产生了免疫力。
临床意义:1.乙型肝炎处于恢复期,或既往曾感染过HBV,现已恢复,且对HBV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2.接种乙肝疫苗已产生效果。
(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是HBV复制的指标之一,其位于HBV病毒颗粒的核心部分。
临床意义:1.提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为活动性。在HBV感染早期,表示血液中含有较多的病毒颗粒,提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害和血清具有高度传染性;若血清中HBeAg持续阳性,则提示乙
型肝炎转为慢性,表明患者预后不良。
2.乙型肝炎加重之前,HBeAg即有升高,有助于预测肝炎病情。
3.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的妊 期妇女,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其感染的阳性
率为70%~90%。
(四)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HBeAb)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对应抗体,但非中和抗体,即不能
抑制HBV的增殖,其出现于HBsAg转阴之后,证明人体对HBsAg有一定的免疫清除率。
临床意义:1.多见于HBeAg转阴的患者,即HBV部分被清除或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2.部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可检出抗-HBe。
3.在HBeAg和抗-HBs阴性时,如能检出抗-HBe和抗-HBc,也能确诊为乙型肝炎近期感染。
(五)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cAb)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对应抗体,也非中和抗体。虽不
能抑制HBV的增殖,但却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为急性感染早期标志性抗体,常紧随HBsAg和HBeAg之后出现于血清中,主要包括IgM和IgG两型,抗HBc-IgM对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的判断均有较大的价值,因此,常以抗HBc-IgM作为急性HBV感染的HBc-IgM指标。
临床意义:1.抗HBc-IgM阳性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和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提示患者有较强的传
染性,比HBeAg敏感的多。另,抗HBc-IgM阳性,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
2.抗HBc-IgG阳性,高滴度表示正在感染HBV,低滴度则表示既往感染过HBV,具有流行
病学的意义。
如在乙型肝炎者血液检查中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在其血液中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者说明乙型肝炎者的HBV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如同时AST及ALT高,应注意尽快隔离,为最具有传染性的一类肝炎。如出现小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减少,传染性减小,如肝功能正常,又无症状,称之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传染性小,不需要隔离。
此内容来自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2009-06-21择录打印
乙型肝炎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34~67岁,平均(46.1±12.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无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感染。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2~5 ml,分离血清,并置于-20℃冰箱冻存备用。HBV-LP和HBeAg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仪器为瑞士HAMILTON公司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试剂盒为苏州新波生物技术公司生产。HBV-DNA检测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仪器为美国PE7700型自动荧光PCR分析仪,试剂为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严格按试剂使用说明书使用。比较HBV-DNA、HBV-LP及HBeAg的检出率,并对HBeAg阴性的患者HBV-LP、HBV-DNA血清学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分析HBV-LP与HBeAg、HBV-DNA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三组指标的检测结果
HBV-LP阳性率为87.50%(105/120),显著高于HBV-DNA的检出率[70.00%(84/120)]以及HBeAg的检出率[38.33%(46/120)](均P<0.01)。见表1。
注:与HBV-DNA检出率相比,χ2=10.980 4,▲P<0.01;与HBeAg检出率相比,χ2=62.165 3,■P<0.01
2.2 HBeAg阴性患者中HBV-LP与HBV-DNA检测结果
74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LP阳性率为82.43%(61/74),HBV-DNA阳性率为44.59%(33/74),HBV-LP阳性率显著高于HBV-DNA阳性率(P<0.01)。见表2。
注:与HBV-DNA检出率相比,χ2=22.858 9,▲P<0.01
2.3 HBV-LP同HBeAg及HBV-DNA表达的相关关系
相关性检验显示HBV-LP与HBV-DNA及HBeAg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0.573,P<0.05;rs=0.681,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病毒感染、复制过程中HBV-LP的作用研究,HBV-LP受到专家、学者们越来越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HBV-LP的重要临床意义。HBV-LP是一种由s基因编码的HBV包膜蛋白[3],具有复杂的空间构象。Dane颗粒与管状病毒颗粒(亚病毒颗粒)内均存有HBV-LP。HBV核壳体膜可与其内侧结合,而病毒受体又能与其外侧结合,HBV-LP对HBV颗粒的成熟、包装有重要作用。HBV患者血清具有感染性与否,与富含HBV-LP的亚病毒颗粒及Dane颗粒的多少有密切关系。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HBV持续抗病毒治疗方案仅对cccDNA的再复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于已形成的病毒表达蛋白无抑制能力,故不能清除富含HBV-LP的亚病毒颗粒,其在细胞内的长期累积可造成肝细胞的液化和凋亡,同时病毒的继续复制可被亚病毒颗粒反式激活。临床上即使患者达到治愈标准,其肝脏组织内仍然能检测出cccHBV-DNA的复制,说明仍有HBV持续感染[4]。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患者血清HBV-LP的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外膜的完整性进行判断,从而了解到病毒基因或亚病毒颗粒的存在与否。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HBV-LP与HBV-DNA及HBeAg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其阳性检出率与二者的阳性检出率同样显著相关,但在总体对比上,HBV-LP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HBV-DNA与HBeAg的阳性检出率,在HBeAg阴性组患者中,HBV-LP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HBV-DNA,同时在HBeAg与HBV-DNA均为阴性的患者组中,HBV-LP仍有67.64%的阳性检出率。分析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为:(1)血清HBeAg的阴性结果不能说明不存在病毒的复制[5,6],可能与长期抗病毒治疗导致病毒基因变异造成抗原合成障碍有关;(2)血清HBV-DNA阴性同样不是一定表明患者体内的HBV完全清除,可能是因为HBV-DNA检测敏感度有限或水平较低,有研究称,血清HBV-DNA水平较低时,肝脏内仍旧可以存在一定量的HBV-DNA;(3)HBV-LP易在细胞内滞留等多种原因均可造成上述结果的出现。HBV患者血清HBV-LP浓度的检测,可弥补HBV-DNA检测在HBV患者抗病毒治疗终点判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不足。当HBV患者血清HBeAg阴性时,通过HBV-LP检测可了解体内病毒的复制、疾病进展情况以及抗病毒疗效与预后[7,8,9],有效减少更严重的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如果HBV患者血清HBV-LP阳性而HBV-DNA阴性时,进行HBV-LP检测可避免不必要的停药反跳,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乙型肝炎患者特别是血清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HBV-LP可作为监测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展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对提高血清学手段诊断HBV的水平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晓峰,陈园生,王晓军,等.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9):655-658.
[2]乐爱平,鞠北华,王文,等.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16):1578-1581.
[3]游选旺,黄健,唐毕华.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临床检测意义初探[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3):275-276.
[4]侯玲,徐晚枫.乙型肝炎(HBV)感染临床治愈后的长期预后[J].日本医学介绍,2004,25(11):510.
[5]刁奇志,王贵学.HBVDNA与Pre-S1抗原均阳性患者HBeAg阴性的原因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5):346-347.
[6]陈应华,肖燕,李佳,等.HBsAg阴性血清模式与HBV 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33(4):344-345.
[7]吴潇,张伟民.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与HBV DNA的关系[J].浙江检验医学,2007,5(3):11-13.
[8]赵碎娟,孙根妹,郑明波.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血清表面抗原大蛋白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之间的关系[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4):818-820.
乙型肝炎等 篇3
莫愁日
方一活血解毒清热方
组成虎杖500克,露蜂房、紫草、龙胆草、槟榔各100克。
用法蜂房蒸后微火烤干,与其他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制成蜜丸。成人每次服10克,每日3叫次(儿童酌减),用茵陈、根、连翘煎水送服。也可同时吞服明矾0.2克,贝母粉1克。
功用 活血,解毒,利湿,清热。
主治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ABsAg等持续阳性,而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者,ABsAg转阴后又复阳者。
方二疏肝健脾汤
组成柴胡、枳壳、川芎、香附各12克,郁金、太子参、茯苓各15克,陈皮、半夏各12克,白术、黄芩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功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乙型慢性迁延性肝炎。
方三复肝汤
组成 金钱草、车前子(包)、泽泻、薏苡仁各12克。草决明15克,山楂12克,丹皮10克,丹参、白花蛇舌草各15克,草河车12克,桑枝30克,生黄芪15克,何首乌、当归各12克,大黄炭10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黄精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功用清除余邪。扶正补虚,调理气血。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加减月经过多去桃仁;便溏去生地或改为生地炭:有黄疸者将金钱草改用茵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楚群志
方一桂芪汤
组成 桂枝2克,白芍12克,黄芪15克,甘草3克,生姜2片,红枣10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功用调和营卫、益气固表。
主治上呼吸道反复感染。
方二荆芥消风汤
组成荆芥、防风、浙贝母、前胡、杏仁、木通各5克,葛根12克,枳壳4克,僵蚕6克,薄荷、蝉蜕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婴幼儿分数次服完。
功用祛风解表、化痰止咳。
主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加减咽喉痛而见咽红或扁桃体肿大者,加牛蒡子、射干、山豆根各5克,板蓝根12克;喉中痰鸣者,加麻黄2克,赤芍5克,葶苈子6克,地龙、蒲公英各10克;呕吐、腹泻、纳果者,去杏仁、防风,加桔梗6克,丁香2克,神曲10克,车前草5克;高热烦渴者,加生石膏15克,知母15克;低热不退者,加青蒿、知母各5克。
方三白附麻辛汤
组成白附子、半夏、陈皮、茯苓各3克,麻黄、细辛、甘草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频服。
功用祛风燥湿、化痰止咳。
主治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寒咳嗽)。
肾病综合征
马寿光
方一益肾健脾汤
组成黄芪12克,党参、炒白术、炒山药各9克,甘草4克,茯苓、泽泻、石苇、野山楂、丹参、山萸肉各9克。
用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10天为1疗程。
功用益肾健脾,化湿消肿。
主治肾病综合征。证见全身浮肿,按之凹陷、腹部胀大、腰酸肢倦、神疲纳差,便溏尿少、面色不华、舌苔白、脉沉细。
方二退肿汤
组成麻黄6克,桂枝、白术各9克,黄芪12克,薏苡仁15克,通草3克,茯苓皮9克,赤小豆15克,冬瓜皮12克。木香、陈皮、独活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功用宣肺健脾,温肾化气,燥湿利水。
主治急性肾炎水肿,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方三益气养阴汤
组成炙黄芪、太子参、白术、生地、生山药、山萸肉、制黄精、枸杞子、菟丝子、益母草、白茅根各适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
功用益气养阴、脾肾双补。
主治肾病综合征。
乙型肝炎 篇4
题目:
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及的治疗进展 姓名: 学号: 班级: 院系:
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及的治疗进展摘要自从1966年发现乙肝病毒(HBV)以来,我们对于乙肝病毒的了解越来越深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世界上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除了可导致每年大约50 000 病人由于急性感染而死亡之外,乙肝病毒可致3亿5千万病人慢性感染。肝硬化和肝癌是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最重要的远期后果,可导致每年大约470 000病人死亡。虽然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在不断的被发现,但是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仍不断发生。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前言
乙型肝炎是我国感染人数最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目前,我国约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3万人。乙型肝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发展,将会演变成为肝硬化和肝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短。日前对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国内外厂泛的共识是通过药物治疗长期或持久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控制疾病的进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本资料就近年来抗乙肝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评价作一综述,以期增进乙肝药物治疗的效果。
正文
流行病学
如同丙型肝炎病毒一样,乙肝病毒是通过非肠道途经传播的。乙肝病毒感染后的慢性化与感染的年龄有关:对于婴儿和年龄小于1岁的儿童,其感染乙肝病毒后发生慢性化的危险性是90%;对于年龄在1-5岁的儿童,其感染慢性化的危险性为30%;对于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其感染慢性化的危险性则
降低为2%。世界上不同地区乙肝病毒的流行率不同,流行率比较高的地区有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的赤道区域等。不同地区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也不尽相同:围产期垂直感染以及儿童时期的感染是亚洲地区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经;在非洲大部分的乙肝病人是在童年时期通过水平传播患病的;在西欧及美国等工业化地区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体液等方式传播的;在东欧地区则与医疗器械的重复应用以及不适当的消毒方法有关;大约有30%病人的传播方式不清楚。
我国是乙肝高地方性流行区,据2002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9.09%,估计约1.1亿人为慢性HBV感染,占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的1/3。其中慢性乙肝约为2000~3000万例。全国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约30万例。虽然我国属于HBV高地方性流行区,但各地一般人群的HbsAg流行率分布并不一致。其中以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最高,达12%以上;内蒙古、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较低,约为5~6%;其余各省市自治区为8%左右。
微生物本身是造成疾病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遗传学而言,基因本身又决定了微生物的众多生物行为。因此不同基因型(genotype)的HBV 也会有不同的生物特性,如致病力或对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反应等。在亚太地区,HBV 基因型主要为B 型和C 型,在欧美和印度等国基因型则以A 型和D 型为主。
早期研究者根据HBV 血清免疫扩散实验结果,曾将HBV 分为4 种不同的血清型(serotype)。依据是HBV表面抗原(HBsAg)存在的2 对各自单独表现的决定子, d/ y 和w/ r ,这4 种血清型具有一个共同的决定子a。据此,4 个主要的血清型分别为adw, adr, ayw和ayr。对应于决定簇d 和y 的HBsAg第122
个氨基酸分别为赖氨酸和精氨酸,而决定簇w 和r 所对应HBsAg第160个氨基酸则分别为赖氨酸或精氨酸。
目前已有A~ H 8 种HBV 基因型被鉴别。不同基因型HBV 基因体差异大于8 %。基因谱显示,B 型和C 型较为接近,F型与其他型HBV 关系最为疏远, 基因体差异甚至可高达14 %。也有学者尝试以S 基因比对来进行分型,以S 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大于4 %作为分类的基准,结果和基因体全长分型结果相当吻合。A 型主要分布于北欧;B 型和C 型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远东地区;D 型分布较为广泛,见于地中海沿岸、近东、中东;E 型则见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F 型较常见于美洲大陆;G型发现于法国和美国;H 型则最近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发现。B型再细分为亚洲亚型Ba(B2)和日本亚型Bj(B1)。亚洲亚型Ba散布于亚洲,在前C 区和C 区发生与C 型病毒重组的现象。日本亚型主要分布于日本, 在前C 区和C 区无重组的现象。A 型中包含了非洲亚型,与D 型类似,会发生前S1 区第1 个至11 个氨基酸缺损的现象。有学者将C 型分出澳洲亚型;将F 型细分出F1 亚型和F2 亚型。台湾的研究表明,不同籍贯的患者有不同的HBV 血清型。以长江为界,北方人所感染的HBV 主要为adr型,而南方人或台湾原住民则主要以adw型为主。台湾的另一项研究表明,122 例不同临床病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 adw型占70 % ,其余为adr型。约80 %的adw血清型基因型为B ,10 %为C 型,其余为F 型或A 型。所有adr血清型皆为C 基因型。中国大陆B 和C 基因型最为常见(分别为41 %和53 %),少数为A 和D 型,B型主要在南方,而C 型则多在北方、中原和华东地区。
慢性乙肝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疾病经济学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每年的直接医疗费用为20477元,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为36323元,而失代偿性
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分别为36757元和38267元,据此计算,我国每年因慢性乙肝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9000亿人民币。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目的是在肝脏发生明显损伤之前抑制HBV的复制。治疗的初期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阻止肝脏损伤;治疗的远期目标是清除病毒,阻止疾病向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展,延长生存期。抗病毒治疗还用于防止肝移植后、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时乙肝病毒的再复制。因为目前所有的抗病毒药物不能有效的清除cccHBV DNA,所以实现长期清除HBV的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有两种方式:免疫调节和抑制病毒。肝移植可用于对药物治疗无效的终末期肝病患者。
1.干扰素-α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免疫调节、抗增殖和抗病毒特性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α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自1992年批准应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来,在许多国家干扰素是第一个被批准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药物。通过对498例接受3-6个月干扰素-α治疗的病人及339例未接受干扰素-α治疗的病人并且随访6-12个月的临床资料的荟萃分析发现:干扰素-α诱导HbeAg、HBV DNA以及HbsAg的转阴率分别为33%、37%和8%,而对照组分别为12%、17%和2%(p=0·0001, p=0·0001, and p=0·001)。与HbeAg持续阳性的病人比较,实现HbeAg血清学转化的病人发生与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危险性降低。
HbeAg的血清学转化率与治疗前ALT的水平密切相关:ALT两倍升高者的HbeAg血清转化率大约为5%-10%;ALT升高2-5倍者为30%-40%。其他
可以提高治疗应答率的因素有女性、HbeAg阳性、病史短、病毒水平传播以及有急性黄胆性病史。经干扰素治疗后,原来HbeAg阴性的病人反跳率要高于HbeAg阳性的病人。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已经被熟知,较重的不良反应需要调整干扰素的剂量甚至是停用。目前,由于口服抗病毒药物具有给药容易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干扰素的应用在减少。
2.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
将普通干扰素-α结合在聚乙二醇分子上而产生的Peg-IFN-α延长了普通干扰素的半衰期。Peg-IFN-α在治疗丙型肝炎取得优于普通干扰素的疗效后,开始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以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的病人,疗程6个月,并随访24周,病毒及生化均应答率为24%,而用普通干扰素治疗者应答率为12%。在一组大样本、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中,单一Peg-IFNa-2b治疗52周,随访26周,HbeAg的阴转率为36%。这些结果显示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Peg-IFN至少和普通干扰素的疗效相似,甚至可能优于普通干扰素。
3.核苷类似物
核苷类似物可以降低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但是没有免疫调节的作用。现有的核苷类似物可以使血浆DNA水平下降3xlog10- 7Xlog10,但几乎不能根除病毒,常需要长期给药以达抑制病毒的目的。
1.拉米呋啶(3TC)
作为第一个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呋啶在1996年投放市场。3TC作用于乙肝病毒逆转录酶的YMDD位点,这个位点与HIV的逆转录酶相同。拉米呋啶对
HbeAg阳性、HbeAg阴性及干扰素治疗失败的病人均有效。每日拉米呋啶100mg,治疗一年有效抑制DNA水平,并改善肝组织学。
拉米呋啶治疗HbeAg阳性的病人1年,HbeAg血清转化率为16%-17%,而安慰剂组仅为4%-6%。在血清转化后再继续用药3-12个月,可以减少停药后的复发。对于HbeAg阴性的病人,拉米呋啶可以使2/3的病人病毒量降低到105 copies/mL以下的水平,并且转氨酶恢复正常,而安慰剂组仅为6%。拉米呋啶的远期效果有改善肝脏组织学、维持血清转化和减少肝癌的发生。拉米呋啶对包括失代偿性肝硬化的肝硬化病人仍然有效,并且可以防止肝移植后乙肝病毒的再发。拉米呋啶主要的缺点是YMDD变异,1年变异率约为24%,4年变异率在67%左右。
2.阿德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是腺苷类似物,2002年由美国FDA批准上市。两个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探讨阿德福韦酯的疗效:第一个研究中,世界范围内的1515名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接受阿德福韦每日10mg、30mg或者安慰剂治疗48周,10mg组HBV DNA水平下降3.52 log copies/ml,30mg组下降4.76 log copies/ml,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并且生化及组织学改善也优于安慰剂组;但HbeAg的血清转化率较低,30mg组为12%,10mg组为14%,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6%。第二项研究对象是HbeAg阴性,HBV DNA 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这些病人随机的接受阿德福韦每天10mg或者是安慰剂治疗48周,阿德福韦组有51%的病人病毒复制得到抑制,而安慰组则没有;没有病人获得HbsAg阴转;阿德福韦组的肝组织学改善率为64%,而安慰组仅为33%,有统计学差异;阿德福韦组的ALT复常率为72%,安慰剂组为29%。
阿德福韦对野生株病毒和拉米呋啶耐药的病毒有同样的作用,并且对肝移植者也有相同的作用。阿德福韦以原形的形式从肾脏排除。大剂量的阿德福韦有肾毒性,但是目前的推荐剂量(每天10mg)是相对安全的。因而在服用阿德福韦过程中监测肾功能非常重要。对肌酐清除率低于50 mL/min以及正在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需要调整药物剂量。HbeAg阳性的病人服用阿德福韦2年的耐药发生率为1.6%,明显低于拉米呋啶。
3.恩替卡韦
恩替卡韦(ETV)已经被美国FDA批准治疗初治和拉米呋啶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恩替卡韦对于野生株及拉米呋啶耐药的变异株都有效。2项Ⅲ期临床研究评价了恩替卡韦的疗效:HbeAg阳性的乙肝病人,服用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有69.0%的病人HBV DNA<400 copies/ml,有21%的病人发生HbeAg血清转化。HbeAg阴性的病人接受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有91%的病人血清 HBV-DNA <400 copies/ml,而拉米呋啶组为73%(P<0.001)。
4.治疗性疫苗(1)重组乙肝疫苗
曾有临床研究表明标准的乙肝疫苗(GenHevac B)可以抑制HBV的复制。一项包括118例乙肝病人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单用乙肝疫苗(preS2/S vaccine,GenHevac B; Pasteur-Merieux, Marnes la Coquette, France或 S vaccine(Recombivax Merck & Co., Westpoint, PA, USA)治疗6月后,治疗组的HBV清除率和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随访12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未发现HBsAg消失的病例。另一项对22例乙肝病人的研究显示,乙肝疫苗(包含pre-S1, pre-S2 和S)不能诱导HbsAg特异性Th1淋巴因子和
HBV特异性CD8+T细胞。因此虽然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都很好,但是还不足以打破乙型肝炎的免疫耐受状态进而清除HBV。
(2)T-细胞疫苗
T-细胞疫苗含有以共价结合的几种成分:源于HBcAg氨基酸18–27的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决定族;、源于破伤风类毒素的T辅助细胞抗原决定族和两个分子的棕榈酸,这种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够诱导HbcAg特异性的CTL反应。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3)DNA疫苗
DNA 疫苗含有编码HBV抗原的基因序列,可以在体内指导合成HBV抗原,进而诱导免疫反应。体内合成抗原的抗原提呈比较适当,可以诱发机体强烈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这种新型的疫苗可以克服传统疫苗的免疫失败并且有望成为有效的治疗性疫苗。动物及临床实验表明,DNA疫苗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以及抗原特异性的CD8+T细胞,CD8+T细胞能够分泌IFN-c,溶解提呈HBsAg CTL抗原决定族的靶细胞,并且DNA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是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评价DNA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5.拉米呋啶-干扰素联合治疗
联合应用病毒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的目的是提高病毒清除率,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病毒清除率。因此不推荐在临床上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
6.拉米呋啶-阿德福韦联合治疗
对拉米呋啶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在拉米呋啶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对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组织炎症的程度是有效的,对伴有免疫缺陷或是失代偿性的慢性乙
型肝炎都有很好的疗效。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对这部分病人应用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的治疗应答(HBV DNA < 105和ALT正常=,因为对拉米呋啶和阿德福韦同时耐药的事件很少发生。可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拉米呋啶和阿德福韦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因此此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推荐应用于伴有免疫缺陷的或是失代偿的慢性乙型肝炎;对其他病人则不推荐该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7.拉米呋啶-皮内注射乙肝疫苗联合治疗
有研究显示:联合应用拉米呋啶-皮内注射乙肝疫苗比单用拉米呋啶可以提高病毒清除率、ALT复常率以及HbeAg的血清转化率,降低治疗后病毒的复发率,并且少有并发症发生。
8.特殊人群中的乙肝病人
(1)与艾滋病病毒(HIV)合并感染
因为艾滋病病毒和乙肝病毒的感染途经相似,所以这两种病毒合并感染比较常见。当有HIV存在的情况下,HBV更不易清除,并且肝损害的进展快、向肝硬化的发展也快。拉米呋啶每日300mg 可用于治疗HIV 和 HBV的的双重感染,但是比单一HBV感染,合并感染时HBV更容易发生YMDD变异。阿德福韦酯对HIV 及 HBV均有抗病毒作用,但是对HIV有效的较大剂量的阿德福韦酯有肾毒性。Tenofovirdisoproxil对HIV和HBV(包括野生型和YMDD变异型)均有效,有望成为有效的治疗HBV和HIV合并感染的药物。
(2)接受肿瘤化疗和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乙肝病人
慢性乙肝病人在接受肿瘤化疗或是骨髓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时,可能会出现病毒的复发,从而导致严重的肝炎。因此在肿瘤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之前,应该首先控制好乙肝的病情。拉米呋啶和阿德福韦对这类病人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结论
其实,一般的乙肝病人跟正常人没什么差别,如果转氨酶特别高就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多休息,而一些适量的运动和家务是可以帮助患者增强抵抗力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生活更是跟正常人基本一样,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了。但要注意的是,携带者也要定期监测,半年左右检查一下。而肝炎经常活动的病人则要遵医嘱,听医生的安排。对待乙肝最重要的就是心态平和,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要先平和一点,不能自己吓自己,但是也不能过于放松,要科学对待。专家指出,乙肝患者只要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忌烟酒,注意饮食,并且在正规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处治疗和定期随访,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重要的是要及时抑制病毒复制。另外,乙肝患者不仅要积极治疗肝病,同时还要医治心理的创伤。理智对待,不急不躁,主动就医,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和掌握肝病常识,杜绝盲目投医,避免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不要滥用药物和滋补品,坚信医学发展终将彻底治愈乙肝。
参考文献
1、孙伟,李静,李娅娟.慢性肝炎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中国药房,2002,13(5):308.2、Janssen HL, Gerken G, Carreno V, et al.Interferon alfafor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increased efficacy of prolongedtreatment, The European concerted action on viral hepatitis B [J].Hepatology,1999,3(1(1):238-243.3、CraxiA,Cooksley WG.Pegylatedinterferons for chronic hepa-titisB[J].Antiviral Res,2003,60;87-89.4、Arose Y,TsubotaA,SuzukiY,et al, A pilot study of thymosinalph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J].Intern Med, 2003,42(10):941一46.5、SarucM,OzdenN,TurkelN,etal.Long-term outcomes of thy-mosin-alphal and interferon alpha-26 combination therapy in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negative chronichepatitisB[J].J Pharm Sci.2003,92(7):1386-1395.6、Lee TD, Sadda MR, Mendler MH, et al.Abnom:al hepatic me-thionine and glutathione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lcoholichepatitis[J], Alcohol ClinExp Res, 2004,28(1):173-181.7、Ihdici B, Bosnak M, UcmakH,et al.Failure of therapeutic vac-cination using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vaccine in the immu-notolerant phase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J].J Gastroenterol Hepato1,2003,18(2):218-222.8、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
徐巍,苏乐群,李宏建(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剂科,山东济南25UU14)
世界肝炎日肝炎防治倡议书 篇5
1.全社会齐参与、齐动员,科学、客观地对待病毒性肝炎,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和预防水平。
2.消除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误解、恐惧、偏见和歧视,切实保护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平等权益。
3.高危人群应积极、主动地接受筛查;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应到正规医院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规范的化验检查,以监测和评价疗效、优化治疗方案,争取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4.肝病和传染病专科临床工作者应进一步规范治疗手段,同时积极参与病毒性肝炎的科学普及活动。
乙型肝炎 篇6
1.目的
规范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试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重复性。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2.原理
应用ELISA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包被微孔,配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1)多克隆抗体,加入TMB显色液后显色,用来检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3.标本:采集见采样手册。
3.1标本要求:用无抗凝剂管抽取静脉血2~3ml,1小时内送检,2小时内离心(2500~3000r/m)10分钟分离出血清。
3.2标本储存:一般标本应在2小时内完成检验,室温放置下不超过8小时,不能立即检测的标本应离心后4~8℃保存不超过48小时。超过48小时的标本应分离出血清于2~8℃的待检样本冰箱保存,一周内检测完毕。已完成检测的标本储存在废弃样本冰箱保存1周,以备复查。3.3 拒收的标本包括
标本量过少;放置时间过久;申请单与标本上信息不一致;检验项目与标本类型不符;输液时在同侧血管抽血;标本溶血或严重脂血;标本污染;空的试管等。4.试剂
4.1试剂名称: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4.2 生产厂家: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4.3 试剂组成:
包被板(96T);酶结合物1瓶;TMB显色剂A、B各1瓶;浓缩洗涤液1瓶(1:20稀释);终止液1瓶;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子母袋;板贴。
4.4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储存温度为2~8℃,有效期为12个月,稳定期开封后的使用期限为7天(剩余包被条装入密封袋中保存)。4.5性能参数
4.5.1灵敏度:用灵敏度企业参照品(L1、L2、L3)进行检测,结果应为阳性。4.5.2 精密性:用精密性企业参考品进行检测,CV(%)<15%(n=0)。4.5.3其它因素的影响:
4.5.3.1 常见的干扰因素如溶血(血红素含量不高于500mg/L)、高血脂(甘油三酯含量不高于5.6mmol/L)、黄疸(胆红素含量不高于340ug/L)、类风湿因子和ALT升高均不会造成假阳性。
4.5.3.2 检测血清与三种常见的抗凝剂抗凝血浆标本,结果无差异。4.5.3.3 本试剂与HAV-IgM、HEV、HCV和HIV抗体阳性样品均无交叉反应。5.仪器设备: Anthos 2010酶标分析仪。6.操作步骤
6.1 取出试剂盒及待测样品,将所有试剂及样品恢复至室温(18-25℃)。将恒温箱调至反应温度。
6.2 编号与加样:第1孔加阳性对照50μl,第2孔加阴性对照50μl,第3孔加低值质控50μl和第4孔加高值质控50μl,第5孔开始分别按序将样本50μl加入对应微孔。(注:用双波长检测,可不设空白对照孔;)
6.3 每孔加酶标结合物各50μl,振荡30s,使孔内液体混匀,用板贴封盖反应板,置 37℃温育 60 分钟。
6.4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用洗板机洗涤6次,扣干。
6.5 显色:每孔加入TMB显色剂A、B各50μl,轻轻振荡混匀,置 37℃避光显色 10~15分钟。
6.6 加终止液:每孔加终止液 50μl,轻轻振荡混匀。
6.7 测定:用酶标仪双波长450nm/(620nm~630nm)测定各孔OD值。7.结果的分析与判断
7.1 CUT OFF值=阴性对照孔OD值×2.5。(阴性对照孔OD值低于0.05者按0.05计算;高于0.05,按实际值计算。)
7.2 待测样品OD值<CUT OFF值时,判为阴性。7.3 待测样品OD值≥CUT OFF值时,判为阳性。8.质量控制:
8.1 质控物来源: 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8.2 贮存条件和稳定期:2~8℃贮存,效期12个月。8.3 室内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程序:见程序性文件。9.生物参考区间:阴性。10.可报告区间:阴性~阳性。11.报告时间:
11.1平诊:门诊报告发放时限是当日下午6:00统一发放报告。病区报告发放时限是当日下午6:00由护士发放到各科室。11.2急诊:一般不报告急诊。12.注意事项
12.1 勿使用过期试剂,不同品名、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可混用,从冰箱中取出使用前必须回复至室温。
12.2取出当天所需微孔条后,其余微孔条用封口膜封存,以避免受潮。12.2加样至孔底,勿加在孔壁上,勿产生气泡;加试剂前应使液体混匀。如果滴加,滴加前应弃去1—2滴。垂直滴加。勿滴在孔壁上。12.3温育时间一定要够。
12.4洗板要充分;防溢出,防污染。
12.5拍板时应注意微孔掉落及多余液体洒溅。13.操作中可能的风险与安全措施(见第一节)14.临床意义
14.1反映HBV感染与复制状况的标准。PreS1-Ag出现较早并与HBeAg,HBV-DNA显著相关,可作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感染的标志,也是反应HBV复制的指标 14.2 预后及药物疗效的判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1一Ag阴转越早,预后越好,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如果PreS1一Ag持续阳性,提示将发展至慢性肝炎,且在机体免疫反应参与下,可出现肝细胞损害,其中一部分可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14.3早期诊断病毒感染。PreS1-Ag出现在急性乙型肝炎最早期,在转氨酶升高之前即可查出,提示可作为早期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体检和献血员中加查PreS1一Ag,对早诊断和尽早切断传染源有十分重要作用。因此前S1抗原联合乙肝五项检测,可提高乙肝病毒检出率、减少漏诊率。15.当检测系统(仪器)不能工作时,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5.1一般使用anthos2010酶标仪,如出现故障可以用MK3酶标仪进行代替检测。15.2如仪器都出现故障,可以比对阴阳对照,肉眼判读;无法准确判读者,应留样待系统正常后复查。16.参考文献
乙型肝炎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1178例HBs Ag (-) 、HBV-M (+) 的人员分别来自本院2000年3月至2008年1月门诊、住院肝炎患者和查体人员。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服Lamivudine 0.1 qd, 对照组服用益肝灵77mg tid。服药后6个月分别检查观察指标, 停药。12月复查。
1.3 试剂和设备
乙型肝炎病毒 (HBV) 核酸扩增 (PCR) 荧光检测试剂盒由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应用美国Perkin Elmer公司生产PE5700型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乙型肝炎RIA试剂盒由北京北方免疫所提供, 应用FM--2000免疫计数器检测;血生化试剂盒由北京中生公司提供, 应用OLMPUS AU560生化分析仪检测。
1.4 观察项目
(1) HBs Ag、抗-HBs、HBe Ag、抗-HBe、抗-HBc;HBV-DNA定量PCR;ALT、AST、r-GT、TBIL;HA、C-IV等项目。 (2) 结果判断:HBV-DNA≥1×103copy/m L为阳性, ALT、AST正常两倍为异常、其它指标>正常上限为异常。HBVDNA短期内复查两次或以上, 仍为阳性者方定为HBs Ag (-) 的HBV感染。 (3) HBVDNA阳性的肝炎患者排除甲、乙、丙、丁、戊、柯萨奇、埃柯等病毒性肝炎和其它肝脏疾病。 (4) 肝炎的诊断标准按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 标准执行。
P<0.05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1178例共检出65例HBV-DNA (+) 者, HBV-DNA总体阳性率5.52%。年龄4~71岁, 平均年龄 (31.29±15.63) 岁。男22例, 女43例, 男女比例1∶1.95, 与HBs Ag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的男女比例 (综合资料:男女比例2.62∶1) 相反。慢性肝炎24例, 肝硬化3例、肝癌术后1例。HBV-DNA定量检查结果1.00×103~6.70×105copy/m L;肝功ALT 19~391IU/L, 平均 (88.68±134.54) IU/L, AST 17~122 IU/L, 平均 (37.36±32.51) IU/L;r-GT15~103 IU/L, 平均 (28.38±29.54) IU/L;TBIL5~113mol/L, 平均 (15.01±24.29) μmol/L。65例患者肝功能总体异常率43.08%。
本实验观察到HBs Ag阴性HBV-M阳性的血清学模式有: (1) 抗-HBs (+) 、抗-HBe (+) 、抗-HBc (+) , (2) 抗-HBc (+) , (3) 抗-HBe (+) 、抗-HBc (+) , (4) 抗-HBs (+) 、抗-HBe (+) , (5) 抗-HBe (+) , (6) 抗-HBs (+) 、抗-HBc (+) 。各种模式所占比例分别是16.92%、43.08%、24.62%、6.15%、7.69%和1.54%。65例患者分为两组, 35例为观察组, 两例由于年龄较小未坚持服药, 实际结果观察组为33例;对照组30例。
6个月复查, 治疗组HBV-DNA转阴率96.97% (32/33) , 对照组HBV-DNA转阴率26.67% (8/30) 。肝功能治疗前后对照见表1。
1年复查, 治疗组HBV-DNA阴转的患者中2例HBV-DNA转阳, 1例HBs Ag低滴度转阳, 1例时阴时阳;对照组HBV-DNA阴转的患者中2例HBV-DNA复转阳。Lamivudine可以降低治疗组HA、C-IV, 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检查结果见表2。
P<0.05
3 讨论
乙型肝炎五项是检查HBV感染的常见和有效的指标, 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包括献血和器官供应人员的筛选, 亦应用较为广泛。但临床上发现有些受血和器官接受患者, 在输血和器官移植后有乙型肝炎发生的可能性。考虑是由于“沉默”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血清中未检测出的HBs Ag并不能排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早就认识到仅单一抗HBc标志物的血液有时亦可传播乙型肝炎。应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查血清、肝组织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已经确定HBV感染可能出现HBs Ag (-) 。近年来, 由于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广泛应用, 籍其高度的灵敏性, HBs Ag (-) 的HBV感染, 已得到更多的证实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 HBs Ag (-) 的HBV感染也不少见, 许多血清HBs Ag (-) 的慢性肝炎患者, 也可在肝组织中检出HBV-DNA或HBs Ag。临床上诊断的非甲~戊型肝炎, 在我国可能更多的是血清学阴性的HBV感染。
世界许多地区都报道过HBs Ag (-) 的HBV感染, 流行率较难估计。骆抗先等报告, 单-抗HBc阳性者中HBV-DNA检出率28.6%~35.6%。吕矫健等报道抗-HBs (+) , 肝功能反复异常者, 经肝活检免疫组化和血清HBV-DNA检测证实39.7%患者系HBV感染。说明我国存在HBs Ag (-) HBV感染的高流行率。我国的肝患者群基数较大, HBs Ag (-) HBV感染可能占相当部分。在武汉地区HBs Ag (-) 的各类慢性肝炎中, 25%的肝炎患者可检出血清HBV-DNA。在广东临床诊断的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近半数是这种HBs Ag (-) HBV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中, 仅约10%不能检出HBs Ag, 但其大部分仍是HBV感染。尽管供血员筛选非常严格, 但在HBs Ag (-) 的输血后肝炎中仍有少数是乙型肝炎., HBs Ag (-) HBV感染者可以通过器官移植传播病毒。也可以导致肝移植失败。
不能表达HBs Ag的HBV毒株可能的分子特点有: (1) HBV整合分子中S基因启动子缺失。 (2) S基因122、125、127、131、134、143、159和161密码子可发生转变, 使得氨基酸发生了改变。表面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表面抗原的产生大大降低或完全停止。 (3) 前S2蛋白的AA9-12缺失。 (4) 共同a决定簇必须的最小序列 (AA139-147) 中氨基酸发生了替代。 (5) 共同a决定簇前插入。 (6) 外膜珠蛋白序列中散在错义突变。 (7) P基因变异, 降低HBV的复制水平, 低滴度HBV感染HBs Ag难检出。HBs Ag (-) HBV感染水平多数较低, 但却是稳定的, 大多数病例从开始既是HBs Ag (-) , 似不是在HBV感染恢复期中HBs Ag才消失的。约半数患者可持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 1/3可间歇检出、表明HBV可以长期持续低水平复制。而且, 应用更灵敏的方法检测, 有些病例HBs Ag是阳性的。本组有的病例HBs Ag在血清中时隐时现亦与表面抗原持续低滴度复制有关。
本组病例43.08%的患者肝功能异常;33.33% (21/63) 的患者HA或C-IV异常。表面抗原阴性的HCC患者亦可发现HBV-DNA的存在。因此, HBs Ag (-) HBV感染可以引起肝脏的炎症, 甚至引起肝脏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
本研究发现HBs Ag (-) HBV感染者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1∶1.95, 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乙性肝炎患者的性别比例相反, 与HBs Ag (-) HBV-DNA (-) HBV-M (+) 的查体人员 (男女比例1.67∶1) 亦相反。说明女性患者更易表现为HBs Ag (-) HBV感染状态。HBV总感染率男女间相近, 只是性别间某些因素的差异能够影响HBV感染后的转归, 使男性感染后易形成ASC, 易形成肝炎, 发生肝炎后易于发展成慢性肝病。
Lamivudine可以迅速降低血清中的HBVDNA拷贝, 治疗1个月96.97% (32/33) 的患者HBV-DNA拷贝数即降到103以下。应用Lamivudine 6个月即可达到较长时间的HBV-DNA (-) 结果。而且, 能较长时间内保持HBV-DNA阴性。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的低复制能力低有关。患者的肝功和纤维化指标也相应好转。
因此, HBs Ag (-) HBV感染是乙型肝炎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 患者以女性居多, Lamivudine可以迅速降低HBs Ag (-) 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的滴度, 并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由于HBs Ag (-) HBV感染者可以成为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源。因此, 应提倡改善献血员乙型肝炎的检查项目, 应用更灵敏的方法 (例如用PCR) 筛选, 以避免HBV的输血传播。
参考文献
[1]Bahn A, Gerner P, Martine U, et al.Detection of different viralstrains of hepatitis B virus in chronically infected childrenafter seroconversion from HBsAg to anti-HBs indicating viralpersistence[J].J Hepatol, 1997, 27 (6) :973-978.
[2]Cabrerizo M, Bartolome J, De-Sequera P, et al.Hepatitis B virusDNA in serum and blood cell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negative hemodialysis patients and staff[J].J Am Soc Nephrol, 1997, 8 (9) :1443-1447.
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护理 篇8
乙型肝炎的传染性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的传染期比较长,又有急性、慢性、病毒携带者之分,还有病程的演变,因此,传染情况比较复杂。左边的一张表可以说明其传染情况。
乙型肝炎的传播、消毒与隔离
血是主要传播途径乙型肝炎病人排毒主要通过血。由于注入极微量的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就能被感染,所以,应用被病毒污染的血、血浆和其他血制品(包括丙种球蛋白、人体白蛋白……等)、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操作(如注射、针灸、采血、拔牙等)都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甚至蚊虫、跳蚤、臭虫的叮咬也均可能传播本病。这就要求供血单位用最灵敏的方法检测HBsAg,阴性者方可献血,血制品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各种大小医疗器械(包括针筒、针头、各式手术刀、镊子等)都要严格消毒,并按照规定操作。病人和健康人都应避免不必要的打针、输血等等,以减少受传染的机会。
家庭隔离病人在家应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由于乙型肝炎除通过血以外,还可通过病人的各种分泌物(如唾液、眼泪、汗液、乳汁、尿粪、精液及阴道分泌物等)传播,因此,病人的饮食用具、漱洗用具(包括脸盆、刮胡子刀片等),手帕、内衣等要专用。碗筷,茶杯要煮沸消毒半小时。大小便,月经用纸要焚毁。不能哺乳,不要亲小孩、抱小孩或拿东西给小孩吃、不能同房。万一手,脚皮肤出血,则血液不能到处乱擦。如果病人要协助做些家务事,应该用肥皂及流动自来水洗净手后再做。
防止社会性传染尽量少到饭馆、小吃部或饮食摊贩吃东西或饮茶,要去应自带碗筷。出门自带漱洗用具及茶杯。食堂宜提倡分食制,或提倡用公筷。尽量减少聚餐。钞票,公用电话和其他公用物品,包括公共场所、公共汽车和医院的门把手等,也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因此,在接触这些东西,以及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更不能用手沾唾沫点钞票。接触病人后更应用肥皂和流水冲洗双手。饮食行业,自来水管理人员、幼托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一旦发现肝炎,应调换其他工作。
饮食与活动
肝炎病人宜吃清淡、易消化,营养又较丰富的饮食,即所谓低脂肪、高蛋白、适量糖的食物。糖所以要适量,是因为糖吃多了,一会影响食欲,二会胀气,三是糖会转化成脂肪,脂肪多了对病人不利。但对脂肪也不必过分限制,以合病人口味为宜,不要一提低脂肪,结果连鸡蛋、瘦肉都不敢吃。酒则要禁止。
关于肝炎病人的活动问题,比较新的观点认为,急性期病人,尤其病情较重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因为卧床能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利于康复,至于慢性或急性轻症病人,一般则可动静结合,晨起做做操、散散步、练练气功,对疾病的恢复是有益的。
恢复期注意些什么
肝炎恢复期,虽然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肝脾逐渐回缩,但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不是数天就能完成的。因此肝炎一般恢复期较长,约需2周到4个月,病人在恢复期仍不可大意。必须继续注意休息和饮食。凡是HBsAg尚未转阴者,仍要坚持生活隔离,加强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