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精选11篇)
慢性乙型肝炎 篇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和环境的调节, 强调护患关系的和谐与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心理护理在疾病的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长、有传染性、易复发, 目前缺乏治愈的特效药物。因此,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2006年7月—2007年7月对我院16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163例, 男112例, 女51例;年龄16岁~65岁, 平均43岁;高中或高中以下42例, 专科以上121例;工人37例, 学生18例, 职员108例;有家庭聚集性2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治疗方法大致相同。
2 心理特征分析
病人的心理状况与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经济条件有明显关系, 与文化程度无明显关系。青少年大多对疾病缺乏认识;中年人由于担心影响工作、事业、家庭, 更害怕乙型肝炎转变成肝硬化、肝癌, 表现为焦虑不安、烦躁;女性多表现为沮丧、猜疑;男性及老年人多表现为孤独。
3 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
3.1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入院时病人一般存在与世隔绝的感觉, 有被遗弃的失落感。护士应通过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的过程, 建立相互信任、理解、和谐的护患关系。注意保持与病人的有效沟通, 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 耐心听取并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 关心和尊重病人, 使病人了解目前乙型肝炎虽不能根治, 但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科学用药, 可以使病情得到控制, 延缓进一步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像健康人一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3.2 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护士应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非常注意自己的病情变化及有关项目的检查结果, 担心疾病不能好转, 情绪表现为痛苦、忧郁。部分病人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后, 临床症状消失, 肝功能恢复正常, 但是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呈阳性, 仍忧心忡忡。部分病人因病情反复发作, 多方医治, 对自己的病情及常用药物一知半解, 认为自己“久病成医”有经验, 点名要药或私自停药或加用药物, 护士应对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告诉其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长期的,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对于私自用药的病人, 应向其解释药物的作用及用药方案的科学性。同时告知病人, 不同的药物或同一种药物, 对不同的病人存在个体差异, 劝说病人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 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
3.3 出院前的心理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 病人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当肝功能复查正常, 医生同意出院时, 病人担心被家人和同事冷淡、疏远、歧视。护士应帮助病人学会身心方面的自我调整, 帮助病人消除自卑感, 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 进行卫生知识宣教, 使病人和家属清楚知道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1], 掌握出院后在家里的一些消毒隔离措施, 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避免受凉, 预防感冒;嘱病人戒烟酒, 合理饮食, 生活学习应有规律, 不宜过度劳累, 使其认识到适当的运动和饮食是促进和维护健康的需要。嘱咐病人定期到门诊复查。
3.4 出院后的心理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需要社会支持, 来源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支持, 如父母、爱人、医护人员、朋友等的理解。护理工作应注意对病人家庭成员的教育, 以保证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支持。病情稳定的病人, 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而中断治疗, 要坚持服药。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复查, 巩固治疗效果, 即使是痊愈后, 同样需要一个恢复和巩固的阶段。对于病情反复的病人及家属, 应鼓励病人树立信心, 同时希望家属多鼓励病人, 给予病人良好的家庭支持。主观支持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 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 护理措施应注意多向病人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 充分给予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
4 体会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是终身性疾病, 治疗难度大, 病人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等各种途径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导致病情加重。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肝功能恢复。因此, 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促进疾病的恢复, 减少复发,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明清.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不良心态分析与护理[J].家庭护士, 2006, 4 (10C) :14-15.
慢性乙型肝炎 篇2
一、定义: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二、乙肝病毒几种传播途径
1、血液或血制品:其中医源性感染占首位。注射器的针头、手术器械,尤其是输血和血制品,可使乙肝病毒侵入体内。所以主要途径是“病从血入”。
2、母婴围产期传播:母婴传播是HBSAG家庭聚集性的起因。母亲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尤其HBEAG(+)和HBV-DNA(+)时婴儿受染十分常见。
3、性接触亦可可能传播乙肝,但不会经呼吸道传播。
三、诊断标准:
(1)可能有急性肝炎病史(往往不明显);(2)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异常超过6个月以上;
(3)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伴抗HBc总抗体和IgG抗体阳性;如为活动期则抗HBc.IgM可呈中、低滴度阳性;(4)HBeAg、HBV-DNA和DNAP阳性,或前三者阴性而抗HBe阳性;
1(5)作肝活组织检查进一步明确是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慢性小叶性肝炎。无症状HBsAg携带者 无任何肝炎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无异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
四、西医治疗方法;(1)、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及核苷(酸)类似物。(2)、免疫调节药,如胸腺肽。
(3)、保护肝细胞药物,如甘草甜素类药物。(4)、抗肝纤维化。
五、并发症
(1)、肝硬化: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是肝纤维化的结果。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见于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及隐匿起病的无症状HBsAg携带者。
(2)、肝癌:HBV、HCV感染与之发病关系密切。以慢活肝、肝硬化发生肝癌者多见。也可见于慢性HBV感染未经肝硬化阶段发展为肝癌。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与HBV-DNA整合有关,尤其是X基因整合。HBxAg反式激活原癌基因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有一定协同作用。
(3)、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或肝脑综合征,是肝癌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为特点,以智力减退、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及肝脏损害为主 2 要临床现,也是肝癌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导致30%左右的患者死亡。
六、中医辨证论治:
1、肝郁脾虚:
症状:有慢性乙肝共有症状,烦躁易怒,善太息,纳呆食少,舌淡,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慢肝一号(柴胡 白术 白芍 当归 郁金 茯苓 制半夏 陈皮 川芎 枳壳 党参 黄芪)
2、气阴两虚:
症状:有慢性乙肝共有症状,口干口苦,神倦乏力,小便短少,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弱。治法:补气益阴
方药:慢肝二号(党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沙参 麦冬 当归 白芍
女贞子 旱莲草 桃仁 红花)
3、湿热内蕴中焦:
症状:有慢性乙肝共有症状,目黄,身黄,小便黄,脘腹满闷,纳呆呕恶,厌食油腻,舌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慢肝三号(黄芩 黄连 陈皮 制半夏 茯苓 白术 枳实 厚朴 党参 木香 山药 生薏苡仁 焦三仙)
4、淤血阻络: 症状:有慢性乙肝共有症状,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入夜尤甚,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治法:活血化瘀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分析 篇3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46-02
在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发病率高[1],长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正常生活。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少数感染者会逐渐产生慢性症状,更严重者会继续恶化并向前发展成为恶性肿瘤[2]。如何能够有效地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治疗一直是医院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美国医学专家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建议:肝硬化患者应选用核苷类这种能够快速并较好的抑制病毒、耐药风险较低的药物[3]。核苷类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等[4]。为探讨其临床效果,我们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保肝、抗病毒、退黄、对症治疗,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3-70岁不等;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腹胀、黄疸。轻症患者未见明显的腹水,无肝性脑病发生,血浆凝血酶原的活动度处在31%-40%之间;中度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腹水或出血症状,血清胆红素含量远超过正常水平,血浆凝血酶原的活动度处在21%-30%之间;重症患者多有肝性脑病或脑水肿等病症的发生,并出现严重的感染及出血症状,血浆凝血酶原的活动度处在11%-20%之间[5]。
1.2 治疗方法 (1)保证患者的正常休息,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控,遵医嘱调整肝病饮食,同医生保持密切的联系;(2)保肝、对症用药:甘草酸二铵150-200mg/d、还原性谷胱甘肽1.0-1.8mg/d、苦参碱100-150mg/d分组加入10%葡萄糖溶液150-250mL分组静脉滴注;(3)对于病毒滴度较高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1.0mg/d,或阿德福韦酯8-10mg/d;(4)保证电解质和内环境的稳定,防止肝性脑病及其他综合病症情况的发生[6]。
1.3疗效观察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病人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未完全消失,肝功、凝血功能较前好转;无效:病人的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恶化或死亡,化验指标无好转或加重。
2结果 本组40例患者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死亡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因所用药物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3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持续的高乙肝病毒载量是慢性乙肝久控不下的主要原因。全球慢性乙肝患者多达3.6亿,我国大约占1.2亿之多,极大多数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慢性感染者中50%~75%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及肝脏炎性改变,部分患者发展成为肝硬化、肝腹水、甚至肝癌,是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之一[7]。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过程中,抵抗病毒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这一过程通过干扰乙型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可以有效地使阳性患者血清内的ALT及AST趋向正常水平,从而减缓或有效地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向前发展[8]。核苷类似物中,阿德福韦是一种起效缓慢的药物,病毒变异率不高,能抑制HBV活性,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较少出现,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的首选[9]。恩替卡韦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的质量。该药临床使用的药量小、药效强,副作用较小,优于其他的抑制病毒类药物,有条件的地方适宜首选用药。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生物体内一种具有活性的物质,参与机体内的多项生理生化功能;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部功能,逐渐改善患者的各类疾病症状,减轻患者的生活负担[10]。值得注意的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容易营养不良,因此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十分必要[11]。这样可以减少患者体内的内源性消耗,促进机体的正常代谢,恢复机体物质的正常水平,对重症患者尤为重要。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及早诊断、抗病毒、综合治疗是决定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左瑞菊.益气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4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11):1642-1643.
[2]赵建红.内科综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76例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13):74-75.
[3]王斌,曹燕平,张红旭,等.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32(1):11.
[4]徐浩,梁雪松,范文翰,等.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DNA阳性肝硬化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32(1):19.
[5]袭晓冰.医用三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2):71-77.
[6]宋觉非,左芳.苦参素联合复方甘草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0(S2):119-120.
[7]高一峰,陈国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7):911-912.
[8]罗亚,曾立清.调气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37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0):28-29.
[9]曾秀忠,袁春梅,洪婉媚.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20):99.
[10]刘光俊,潘志敏,王军,等.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19-121.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护理 篇4
1 预防
1.1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根本的措施,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 按照0、1、6个月接种程序。新生儿要求在出生后24h内接种。接种对象为凡未感染过乙肝病毒者, 均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重点对象包括新生儿、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血液透析者、临床医务人员及吸毒者。由于婴幼儿和成人的免疫应答敏感性不同, 所以一部分人打疫苗易产生抗体, 而一部分人不会产生抗体。乙型肝炎疫苗第一针后大概有30%左右的人产生抗体, 而第2针后有50%~70%, 第3针后90%左右产生抗体, 而多次大剂量注射后仍是无法产生抗体的人群要避免和传染源密切接触, 以防发生感染。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2个月后, 应检查抗体滴度, 若对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 需排除是否存在低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下列措施是对高无应答和低应答者抗-HBs Ag水平有一定帮助:更换疫苗;增加接种次数;改变接种途径;与小剂量白细胞介素-2联合接种。通常乙型肝炎疫苗初次接种三针后, 40%以上经3~4年其抗-HBs Ag水平已降至10IU/L以下, 故应3~4年后进行复种, 以此达到接种的目的。
1.2管理传染源
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各级医务人员诊断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 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报告, 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进行血清HBs Ag、抗-HBc和抗-HBs检测, 并对其中的易感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患者及携带者不得从事托幼工作及饮食行业。对于HBV处于复制期的高传染性患者则应给于适当的医学隔离。
1.3 截断传播途径
1.3.1 阻断母婴传播
HBV携带者自孕后28周起, 每月注射一支HBV免疫球蛋白, 携带者分娩后婴儿应在24h内、第一个月和半年后各注射一次HBV疫苗。若同时注射免疫球蛋白, 主动给予特异性抗体和接种疫苗的新手段。能在母婴之间建立较稳固的防线。一般来说, 母亲为乙型肝炎大三阳者, 不能喂母乳, 单纯乙型肝炎携带者, 可喂母乳, 乙型肝炎小三阳是否可以喂母乳, 目前有争议, 建议婴儿出生后应尽快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同时检测产妇乳汁中HBV-DNA, 若病毒数高, 则尽量不要母乳喂养;若病毒量很低, 或无病毒复制, 则可喂母乳。
1.3.2 阻断血源性传播
强化血源管理, 提倡义务献血, 加强医院输血管理, 严格输血指征,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 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时, 均应戴手套, 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 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若性伴侣为HBs Ag阳性者, 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 性交时应用安全套。对HBs Ag阳性的孕妇, 应避免羊膜腔穿刺, 并缩短分娩时间, 保证胎盘的完整性, 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1.4 意外暴露HBV后预防
在意外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 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1) 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s Ag、抗-HBs、ALT等, 并在3~6个月内复查。 (2) 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 且已知抗-HBs≥10IU/ml者, 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 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 但抗-HBs<10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 应立即注射HBl G200~400l U,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肝疫苗, 于1~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
2 护理
2.1 加强乙肝健康知识教育
进行乙型肝炎预防知识的教育, 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进行乙型肝炎与治疗有关的知识教育, 强调急性肝炎彻底治愈的重要性, 实施恰当的治疗计划, 防止转变为慢性肝炎;介绍当前乙型肝炎诊治的新进展以及乙型肝炎的预后, 反复发作的诱因及其避免措施。乙型肝炎病程易反复, 应指导患者坚持复诊, 一般肝功能正常后, 3个月内每半个月复查肝功能, 3个月后每1个月复查一次;半年后, 每年两次。同时每3~6个月复查一次B超, 以了解肝纤维化现象及有无占位病例, 如出现特殊症状, 应及时就诊。
2.2 做好心理干预
HBV携带者及乙型肝炎患者害怕把疾病传染给家属, 担心其患病被单位同事或朋友知道后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人际关系, 怕受到孤立和冷落, 忧虑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心理处于长期的压抑和忧郁之中, 有被遗弃感和孤独感, 甚至会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沉重的心理负担对疾病的恢复极为不利。针对该情况, 护士应向乙型肝炎患者讲解一般知识, 说明消毒隔离的意义及方法, 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 使患者对疾病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 消除思想顾虑, 同时向患者的家属及亲朋宣讲关于乙肝的传播及预防知识, 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 共同开导、关心、体贴患者, 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配合治疗, 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3 活动无耐力的护理
乙型肝炎患者常感乏力, 对此类患者应强调休息, 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以无疲乏感为度, 临床治疗3年内避免剧烈体育活动及粗重体力劳动。
2.4 饮食及营养失调的护理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做好家庭隔离, 加强自身防护, 防止交叉感染。乙型肝炎患者的饮食多以蔬菜、水果, 鱼、肉、蛋类适量, 尽量减少糖和脂肪的摄入, 同时应戒烟、酒, 因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 损害肝功能, 抑制肝细胞的生成和修复, 乙醇中的杂醇油和亚硝胺可使脂肪变性和癌变。进食少者可静脉补充10%葡萄糖注射液和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 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 不宜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
总之, 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预防与护理, 可以降低疾病发病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海.中南大学湘雅三院.乙肝疫苗的正确使用[N].健康报, 2002.
[2]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8:338-338.
[3]杨泽源.传染病学及护理[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48-48.
慢性乙型肝炎 篇5
【摘要】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与同期使用丹参粉针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的患者60例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组在治疗1mo时改善肝功方面均优于丹参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组。 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在改善肝功能方面效果显著,可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受益。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舒血宁;疗效
Shu Xuening Treats Chronic Hepatitis B Clinical Observation
Luo Songgu
【Abstract】Objective:Chashu blood Injection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treatment. Methods: Shuxuening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glycyrrhizic acid treatment of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ith the same period patient using Salvia joint glycyrrhizic acid powder for the treatment of 60 patients as controls,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situation to improve liver function . Results: Shuxuening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glycyrrhizic acid when the treatment group improved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1mo were better than Salvia joint glycyrrhizic acid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 Shuxuening injection results in improved liver function significantly, can benefit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 Shuxuening; Effect
我国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目前在慢性乙肝的治疗方面除已明确的抗病毒治疗外,非特异性保肝治疗亦为重要的治疗手段。我院在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120例均为本院就诊患者,根据2000年全国传染病及寄生虫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中男45例、女15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60岁,平均37.5岁。其中,轻度慢性肝炎20例,中度慢性肝炎21例,重度慢性肝炎19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岁。其中,轻度慢性肝炎20例,中度慢性肝炎22例,重度慢性肝炎1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内,甘草酸二铵注射液30ml放入5%葡萄糖250ml内,静滴Qd,连续4wk。对照组采用丹参粉针0.4g加入5%葡萄糖250ml内,甘草酸二铵注射液30ml放入5%葡萄糖250ml内,静滴Qd,连续4wk。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中TBIL、ALT、AST、ALP、r-GT。
1.4 疗效判定:显效:TBIL、ALT 、AST恢复正常。起效:TBIL、ALT下降至治疗前水平的50%以下。无效:未达上述指标或恶化者。
1.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χ± S)表示,组问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ALT、AST、ALP、r-GT、TBil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见表1。
3讨论
舒血宁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银杏提取物,是从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甙和银杏内酯。黄酮甙母核中含有还原性羟基功能基因,可直接消除OH、H2O2,捕捉LPO自由基等,通过对这些自由基起一种氢原子供体的作用而终止自由基连锁反应链,从而阻止和抑制氧自由基反应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MDA、共轭二烯等毒性物质的生成,还可调节自由基反应酶类活性如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等,减轻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还能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肝血流,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银杏内酯为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拮抗剂,PAF是花生四烯酸衍生物,是重要的酯类炎性介质,具有聚集和活化血小板、多形核粒细胞作用,并促进其与肝窦内皮细胞黏附,造成肝脏微血栓形成致肝脏微循环障碍,导致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坏死[2]。Kelber等研究发现各种肝病患者血清PAF含量升高,因此银杏内酯通过拮抗PAF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使肝细胞得以修复及再生[3]。故而,舒血宁可有效改善肝功能,为进行非特异性保肝治疗的一剂良方。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12,8(6):324~329
[2]池肇春. 实用临床肝病学[M]. 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 226~227
[3]Kelber G. Wieber C,Heuer C,et a1. Evidence forsystemic release of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in liver disease E[J]. J Hepato1, 1996, 23:127~132
[4]李士龙. 舒血宁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比较[J].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7,5(8):696~697
慢性乙型肝炎 篇6
我国是HBV感染流行地区, 发病率很高,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3 000万人, 约占全世界肝炎总数的80%, 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病死率为4%~10%, 慢性乙型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分为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多数HBeAg阴性患者容易忽视自己的病情, 未能定期随访, 等到出现不适等临床表现开始就医时, 已出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本文对2007年6月―2008年12月来院就诊的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学及影像学进行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来源于2007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传染科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504人, 其中门诊病人362人, 住院病人142人。男性400例, 占79.4%;女性104例, 占20.6%, 男女比例为3.85∶1。其中HBeAg阳性185例, 占36.7%;HBeAg阴性319例, 占63.3%;平均年龄13~73岁。诊断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并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和其它病因所致的肝损害。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和总胆红素 (TBIL) 其中一项以上增高者为异常;肝纤维化四项指标:透明质酸 (HA) 、层粘连蛋白 (LN) 、III型前胶原蛋白 (PCIII) 和IV型胶原 (LIV) 其中一项以上增高为异常;超声检查提示脾肿大, 肝内光点分布欠均匀、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 其中任何一项超出正常范围者为异常;肝硬化及肝癌诊断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B超和CT证实。
1.2 研究方法
将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 对所有检测对象记录性别及年龄, 清晨空腹静脉采血, 进行肝功能生化、HBV-DNA和肝纤维化四项指标进行检测, 并空腹进行B超等检查肝实质、肝门静脉内径和脾门静脉内径。
1.3 使用设备
肝功能生化使用日立7600原装试剂进行测定, HBV-DNA使用罗氏公司扩增荧光PCR分析仪, 定量检测HBV-DNA, 荧光试剂盒由深圳匹基公司提供的试剂测定;肝纤维化四项标准使用SN-680放射免疫计数器和北京北方生物研究所生产的试剂测定, 每例均常规作B超及CT检查, B超仪器为百盛奇才AU4彩超, 探头4.5兆赫。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测。
2 结果
(1) HBeAg阴性和阳性肝功能异常比较, 见表1。 (2) HBeAg阴性和阳性患者出现肝硬化年龄比较, 见表2。 (3) HBeAg阴性和阳性患者出现肝硬化性别比较, 见表3。
3 讨论
传统观念认为, 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 传染性弱, 并发症少。有关报道结果[1]显示, HBeAg阴性慢性乙肝HBV-DNA复制程度越高者, 例数越少, 而HBeAg阳性者相反。据报道可能与患者的细胞免疫活性有关, 与肝脏的炎症与纤维化程度不成正比。从统计数字上发现,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生化、肝纤维指标, 以及超声检查出现异常的病例明显高出HBeAg阳性病例。我院两组资料对比分析发现, HBeAg阴性乙肝出现肝硬化72例 (22.5%) , 高出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31例 (16.7%) , χ2=2.43, P>0.05;40岁以前出现肝硬化HBeAg阳性高于HBeAg阴性;41~60岁出现肝硬化比例无显著性差异;60岁以上HBeAg阴性高于HBeAg阳性, 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18例, 占5.6%, 多于HBeAg阳性者4例, 占2.2%, χ2=3.42, P>0.05。
例
例
HBeAg阴性及阳性患者出现肝硬化肝癌男女比例是5∶1[2]。HBeAg阴性及阳性患者出现肝硬化年龄比较分析发现, HBeAg阴性出现肝硬化41岁以上者占68.1%, HBeAg阳性出现肝硬化41岁以上者占58.1%, χ2=5.01, P<0.05, HBeAg阳性患者出现肝硬化年龄相对偏年轻。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发生肝硬化和肝癌几率高, 可能是病情缠绵和病变积累的结果, 总之, HBeAg阴性慢性乙肝远期预后差。
参考文献
[1]郑自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 2 (23) :58-60.
慢性乙型肝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为19~65岁,平均32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精神性疾病因素干扰。
1.2 方法
首先针对本次调查制定出专门的慢性乙型肝炎焦虑评分量化表,其中包括患者的一般信息如性别、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住院频次,及护理要求等,然后对90例患者进行走访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焦虑情况及护理要求。
2 结果
通过乙型肝炎焦虑评分量化表数据分析得知,有44.4%(40例)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其中包括轻度焦虑21例,中度焦虑14例,重度焦虑5例。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通常是通过乙型肝炎病毒以血液循环为媒介进行传播,现在的医疗水平还不能根治。患者由于处在社会各种歧视等压力下,再加上家庭因素等客观原因,往往会导致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不仅给患者自身带来负面影响,还给医师治疗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掌握慢性乙型肝炎焦虑出现原因从而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就成了重中之重。
临床上可行的护理措施包括:(1)细心解答患者的困惑,由于很多患者受教育水平有限,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注意事项不够清楚,这是医护人员应该耐心热情且主动为患者解决各种疑难困惑,给患者普及关于乙型肝炎的常识,使他们解除焦虑情绪;(2)医护人员对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由于如今社会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歧视时有发生,不可避免对患者心灵造成损害,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给及更多的帮助和关心,传递给患者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情绪,叮嘱患者按照医师嘱咐服药,配合医师治疗;(3)给患者创造和谐温馨的病房环境;很多患者由于所处住院环境过于凌乱或阴暗,也会出现焦虑情绪,医护人员平时应多注意病房内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床上用品,保持病房清洁,及时采光通风,给患者带来舒适清爽的住院环境。
本研究以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有44.4%(40例)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不容忽视。作为护理人员,应该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用贴心的服务态度和必要的行动来帮助患者解除焦虑情绪,使其配合医师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情绪原因及护理。方法 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制定专门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焦虑评分量化表,对90例患者采取走访问卷调查的形式来统计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焦虑情况及护理要求。结果 轻度焦虑21例,中度焦虑14例,重度焦虑5例。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住院频次等都会影响其焦虑情绪的形成。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焦虑,原因,护理
参考文献
[1]林珊瑚,周英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情绪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377-378.
[2]钱小菊.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心理分析及个体化心理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9):43.[3]
慢性乙型肝炎 篇8
1 一般资料
1.1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130例, 其中男70例, 女60例, 年龄17~60岁, 平均35岁, 病程7个月~5年, 平均2.9年;对照组130例, 其中男68例, 女62例, 年龄18~60岁, 平均36岁, 病程6个月~5年, 平均3.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乏力, 纳差, 口苦, 尿黄, 目黄, 肤黄, 肝区隐痛或右上腹不适, 肝区叩痛或压痛, 肝功能检查丙氨酸转氨酶 (ALT) 升高至正常值2倍以上, 总胆红素异常, 血清免疫标记物查两对半示大三阳或小三阳。
排除标准为ALT升高至正常值2倍以下, 排除药物, 中毒等引起的ALT升高, 血清免疫学标记物未示大三阳或小三阳, 孕妇或哺乳患者不纳入。
1.3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新药疗效综合评价标准。临床治愈:主要症状消失, 肝脾肿大消失或回缩, 肝区无明显压痛和叩痛, 肝功能恢复正常, Hbe Ag.HBV-DVA转阴持续1年以上, 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 肝脾肿大回缩, 肝区无明显压痛, 肝功能检查基本恢复正常, 乙肝病毒标志物无变化;有效:主要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 肝脾肿大回缩或稳定不变, 肝功能检查指标中的ALT, AST, SB下降50%以上;无效: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检查无改变。
1.4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中药乙肝合剂 (黄芪30 g, 党参15 g, 白术10 g, 茵陈15 g, 丹参10 g, 白花蛇舌草20 g, 大黄10 g, 绞股蓝15 g, 女贞子15 g, 栀子15 g, 蚤休10 g, 半边莲10 g, 五味子20 g) 每日一剂, 分两次煎服, 每次约200 ml, 对照组给予复方益肝灵4片口服, 3次/d, 肝泰乐0.1 g, 口服, 3次/d;维生素C, 维生素B1, 口服, 剂量按说明书, 两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
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70例 (53.85%) 有效50例 (38.46%) 无效10例 (7.69%) 总有效率 (92.31%) ;对照组显效30例 (23.08%) 有效55例 (42.31%) 无效45例 (34.62%) 总有效率 (65.38%) 。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 (P<0.01) ,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微循环障碍是乙型肝炎的主要病机, 肝纤维化的形成是乙型肝炎向慢性转化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多因湿热疫毒之邪蕴结不解, 深入血分, 日久导致脏腑, 阴阳, 气血失调和虚损, 即所谓久病必虚, 郁久必淤者, 故病情多缠绵难愈。其病机属正虚邪恋, 虚实错杂。基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这个特点, 临床治疗以扶正祛邪并用。乙肝合剂方中黄芪.党参.女贞子补气养血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白术健脾渗湿以助运化,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半边莲.蚤休.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能直接抑制和杀死乙肝病毒;绞股蓝具有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保肝作用;丹参能促进坏死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改善肝微循环和增加肝实质血流供应而抗肝纤维化形成, 并具有抑制乙肝病毒作用。五味子具有抗肝脏损伤.降酶等作用。诸药配伍, 达到保肝护肝.增强免疫功能, 抑制乙肝病毒的目的, 对于改善肝功能方面亦取得较满意效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干预的护理 篇9
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分析
1.1 焦虑心理
乙肝患者害怕把疾病传染给家人, 担心此病不能治愈, 担心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对慢性肝炎的发作与转归不甚了解, 客观上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欠佳和反复发作等特点也使患者感到焦虑, 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失眠等症状。
1.2 猜疑心理
乙肝患者患病时间长, 对各种化验检查结果和药物疗效比较熟悉, 有的还翻阅有关肝病知识书籍, 对慢性肝炎有一定的了解, 但常常又是一知半解, 病情稍有好转就欣喜若狂, 稍有反复就精神紧张, 情绪下降;有的患者不愿正视自己的病情, 怀疑检查是否出错了, 甚至偷看病历, 这些都是因为对疾病认识不够而产生的心理负担。
1.3 乱投医心理
长时间的住院治疗, 使得患者一有治疗肝病的新药物就迫不及待的想使用, 在治疗上不遵医嘱, 对医护人员的正常言行反感, 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民间偏方或听信江湖医生, 结果常常干扰正常的治疗, 延误病情。
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护理
2.1 针对焦虑性的护理
首先要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科学宣教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主要是血液传播不是消化道传染病, 消除家属、同事、朋友对患者的恐惧和歧视。通过交谈, 给患者以各种支持, 改善患者对疾病的消极心理, 使患者感到有人关心他, 帮助患者面对现实、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告诉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医疗计划, 才有可能创造出治愈的奇迹, 否则焦虑过度, 不仅会加重疾病的症状, 而且不利于康复。[1]
2.2 针对猜疑性的护理
对那些医学知识一知半解的患者要耐心的讲解, 发现患者的疑虑思想时, 要努力予以解决, 并劝告那些对医学似懂非懂的亲友们不要在患者面前乱作解释。给药打针时在患者面前要表现出严谨的态度,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解除患者对疾病的种种猜疑, 否则过多的猜疑不利于康复[2]。
2.3 针对有病乱投医性的护理
不要斥责患者, 要体谅患者的急切心情, 护理人员与患者交谈时应耐心聆听其倾诉, 不要打断让患者感到被尊重, 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时间长, 费用昂贵, 给家庭带来一定经济和精神压力, 护理人员应与家属更多的支持和同情, 及时沟通取得社会的支持, 缓解患者的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 给患者讲解盲目用药、过多用药会增加肝脏的负担, 不利于疾病的康复[3]。
3讨论
在临床中, 有不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经受疾病的折磨, 加之精神因素的原故, 存在着轻度或中度的精神障碍, 因此,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不仅要做好机体护理, 还要做好心理护理, 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 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心理, 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帮助患者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稳定患者的急躁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疗效,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观察, 分析了患者的不良心态以及对疾病的影响, 从而探讨了一系列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既密切了护患关系, 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减少慢性肝炎患者的住院次数, 增长了患者的治疗信心, 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心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护理
参考文献
[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2.
[2]唐沛.顾全风肝硬化的情感障碍及疏导.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 (8) :58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篇10
【关键词】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法;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0.58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4112—01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导致的一种世界性疾病,此种疾病在发展中国家有着较高的发病机率,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从而制约了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临床医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从而降低患者发生死亡的机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现选取在2007年11月—2011年11月间到我院诊治的7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对其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07年11月—2011年11月间到我院诊治的7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23—61岁之间,女性32例,年龄在26—72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没有出现其他病毒重叠性感染,需要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跟踪观察,同时记录所得实验数据。
1.2 方法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其他并发性疾病,从而加重其本身病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对于此种情况,临床医生要及时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治疗,如护肝治疗、维生素治疗、纠酸治疗等,对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症及支持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并促进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入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给予患者由河北中医肝病医院生产的中成药舒清丸治疗,每次5g,每天3次。给予患者中医治疗,基本处方为:茵陈30g,甘草6g,栀子12g,泽泻15g,大黄10g,茯苓15g,赤芍30g,对于脘腹胀满严重的患者,加入白术、枳实,对于恶心纳差严重的患者,加入神曲、半夏。上述药物均用水煎服,熬成药汁300ml,每天早晚两次服用。对于合并有肝性脑病的患者,则加入赤芍、大黄、冰片等药物,对患者实行保留灌肠治疗,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加入牡蛎、大黄、蒲公英等药物对患者进行保留灌肠3。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单纯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在对患者实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以查看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消失,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各项身体指标均有较大程度的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一定程度的消失,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各项身体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消失,病情出现恶化的现象,各项身体指标没有改善,生活质量没有改善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差异较小,没有实际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实际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通过一系列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觀察组36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88.9%,对照组36例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72.2%。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3 讨 论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疾病,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由着巨大的影响,重型肝炎在临床上又被称为肝衰竭,此种疾病较为凶险,而且变化迅速,并发症较多,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对症治疗,则会导致病情不断发展,严重的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从而制约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临床医生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处理,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临床医生在治疗此种疾病的过程中,首先要给予患者常规的基础治疗,以缓解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并促进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及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然后给予患者补液治疗、支持治疗、护肝治疗、维生素治疗等西医方法,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疗,效果显著。重型肝炎疾病属于中医中的“肝瘟“范畴,中医中认为主要是由于毒热炽盛、痰火交攻,导致脉络淤阻,其主要病位在肝,而毒则贯穿始终,淤痰为导致此种病变的根本。因此,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主要需要进行解毒,同时化痰祛瘀,以达到病情改善的目的。中药处方中的大黄能够导泻,从而将脾胃和肝胆中的湿热荡涤干净,赤芍和五灵脂能够清除血中邪毒,赤芍与茵陈同用,可以消除血中湿毒,并去除湿热,而白矾和瓜蒂则可以对患者起到清热化痰的作用,以有效去除淤阻,消除黄疸等病症,上述药物混合应用,可以对患者起到清热祛湿、化痰祛瘀、消除邪毒的作用,从而使患者体内的病邪可以完全排除体外,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并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6。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此种方法虽然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效果不够显著,而且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由此可见,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法的效果最为显著,可以实现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双男,王立福,杨慧银,白云峰,李筠.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床肝胆病杂志,2011,41(05):78—79.
[2] 贾建伟,郭丽颖.茵陈蒿汤加减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99(02):45—46.
[3] 胡建华,李秀惠,姚乃礼,张秋云.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规律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62(03):32—33.
[4] 梁雪峰,左少坤,简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型早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97(06):74—75.
[5] 吴波明,盛吉芳.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6(03):41—42.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篇11
1 抗病毒治疗和慢性乙肝的概念
1.1 抗病毒治疗的概念
病毒 (virus) 是由一个核酸分子 (DNA或RNA) 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病毒感染一般症状主要表现为伴有发热、咳嗽等全身毒性症状和病毒的寄主以及侵袭组织器官, 导致炎症损伤进而引起局部的症状 (腹泻、皮疹、肝脏功能损伤等) 。病毒的感染类型主要有两种, 多数是隐性感染, 少数是显性感染, 其次是人工被动免疫, 如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等。抑制病毒复制, 减少病毒载体的数量。
1.2 慢性乙肝
慢性乙肝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 (HBV) 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 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肝广泛在世界各地流行, 主要侵犯的对象是儿童或者青壮年, 少数患者能够转化成为肝硬化或者肝癌。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严重威胁, 并且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疾病, 是我国目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性非常严重的疾病。其没有固定的流行期, 四季都可发病, 但大多属于散发。近些年乙肝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2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取得的进步
2.1 核苷 (酸) 类似物治疗
作用在病毒逆转寻梅的核苷 (酸) 类似物, 可以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 具有作用强、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由于病毒难以彻底清除, 需要长期用药, 但长期的用药过程中存在着发生耐药突变的可能性, 并且耐药率逐年升高。总的来说, 患者血清的HBV-DNA在经核苷 (酸) 的类似物治疗后其水平有着明显下降, 有的患者甚至可降到检测范围之下 (PCR法) , 丙氨酸转氨酶 (ALT) 的水平下降并复常, 出现了HBe Ag阴转或者血清转换的HBe Ag阳性的一些患者, 肝组织学炎症和纤维化指数有很大改善。长期的治疗与耐药的突变监测对于成功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 拉米夫定治疗
利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一般在经过2周~4周的治疗后, 血清HBV-DNA的水平能够降到杂交方法检测的水平之下, 在经拉米夫定治疗后ALT水平下降或复常的患者多伴随肝组织学改善。
3 现阶段我国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对于慢性乙肝患者的不规范治疗
目前我国对于乙肝患者的不规范治疗情况大量存在, 比如:对不应该使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于那些真正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却不进行抗病毒治疗, 给患者随意换药、不合理用药、没有钱就给停药。更有甚者, 有些医生把抗病毒的西药加入中药中冒充抗病毒中药, 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使得患者对于治愈疾病逐渐失去了信心。对于这些不合理的行为, 需要政府部门和医院出台相应的规范和管理制度, 在规范制度方面充分保障慢性乙肝患者的利益。
3.2 药费贵, 很多低收入的患者难以承受
众所周知, 抗病毒治疗的药物费用较贵, 但是我国的大部分人群的收入水平偏低, 并且现在的医保支付水平有限。所以大部分患者采用的是低效药物, 这些药物的效果差, 为慢性乙肝患者以后的治疗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3.3 部分医生的医术不高和素质低下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误区在于很多医生和患者不重视抗病毒治疗, 由于许多HBV携带者可以保持终生不发病, 这种认识让一些医术不够高超的医生错误地认为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是无关紧要的。从科学的角度考虑, 虽然有些HBV携带者可以保持终生不发病, 但其对人体的损害常常呈渐进性发展, 大约会有70%的HBV携带者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 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并无明显症状。对于HBV携带者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该进行肝活检以明确肝脏的炎症程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医生为了清除乙肝病毒, 常常会盲目联合多种抗乙肝病毒药物, 其在多数情况下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4 对于我国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建议
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的学习, 坚决打击非法医生, 保障患者的利益。政府药物主管部门用行政手段把相关药物价格强制降到医保和患者能够承受的水平, 加强对国产具有相同疗效的同类药物的支持力度, 使得消费者能够承受得起。国家要加强宣传力度, 普及医学知识, 使得国民对于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国家应该适当支持一部分国有医药企业, 培养相关方面的高科技人才, 为我国的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