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重症肝炎

2024-09-22

慢性重症肝炎(精选11篇)

慢性重症肝炎 篇1

慢性重症肝炎是在慢性肝炎或旰硬化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肝坏死, 属重症肝炎中最常见的一种。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亚急性重症肝炎相似, 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 属危慢性重症。病情发展快而危险, 病死率极高。预后更差, 病死率极高[1]。笔者对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慢性重症肝炎26例进行观察回顾, 对其常见并发症进行探讨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涉及26例均为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本病区住院病例。均符合2000年北京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慢性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6例, 女性10例;年龄24~58岁, 平均43岁;慢性乙型重症肝炎19例。住院时间10~90d, 平均40.5d;肝性脑病按5级分类法,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标准参照[2]执行。

2 结果

腹水、电解质紊乱、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分别占并发症的前五位, 尤为腹水、电解质紊乱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均>60%。26例患者经过细心的护理, 结合治疗, 临床治愈14例 (53.7%) , 好转9例 (34.62%) , 病情恶化自动出院者2例 (7.69%) , 死亡1例 (3.85%) , 见表1。

3 常见并发症护理

3.1 腹水及感染护理

腹水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 再加上重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 机会感染的可能性极大, 故各项医疗操作, 如抽腹水和腹水超滤时, 要严格无菌操作。发现尿多而腹围不减者, 要立即报告医师及时确诊是否发生感染, 及时给予处理。注意抗生素治疗中要及时配制, 联合足量输注, 并充分利用药物半衰期来合理安排用药时间。

3.2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重症肝炎患者因为肝脏严重损伤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患者常有明显的出血倾向, 上消化道出血是导致重症肝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消化道大出血期间, 患者应严格禁食水, 不恰当的饮食水能加重或引发再次出血。应绝对卧床休息, 应保持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以免误吸。持续低流量吸氧, 机体缺氧会严重地损伤本已衰竭的肝脏功能, 为抢救带来困难。详细记录出血量及性质,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如出现面色苍白、心慌、大汗、烦躁、脉细速等, 为再次大出血的先兆, 应立即通知医师, 并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准备。做好心理护理, 嘱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放松心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配合抢救工作。

3.3 肝性脑病护理

肝性脑病是重型肝炎最严重的并发症, 病死率极高。一旦昏迷出现要专人守护, 防止坠床, 定时翻身拍背。禁高蛋白饮食, 遵医嘱按时准确给予抗肝昏迷药物治疗。乳果糖的疗效确切, 可用于各期肝性脑病及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 其剂量为30~60g/d, 分3次口服[3]。必要时用3%~5%食醋保留灌肠, 以降低肠道内pH值, 防止氨的生成。

3.4 电解质紊乱护理

利用利尿剂是治疗重型肝炎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过多利尿剂的应用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详细记录24h出入水量, 并注意尿量及患者饮食情况, 及时纠正。一旦发生电解质紊乱要根据医嘱及时补液, 随时抽取患者血液送检化验, 了解电解质紊乱改善情况。用药过程中注意碳酸氢钠及氯化钾在输入时的注意事项, 防止外渗。必要时考虑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改善水电解质紊乱情况。

4 护理措施

4.1 休息

卧床休息能改善肝和肾的供血, 减少对肾上腺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刺激[4], 有利于受损肝细胞的恢复。病室内应保持安静舒适、空气清新, 尽量减少探视, 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 同时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4.2 饮食护理

重症肝炎患者宜进高热量、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注意少食多餐, 勿进食生冷、辛辣刺激及粗糙食物, 如:花生、饼干、方便面、瓜子、葡萄干、牛羊肉、红辣椒等食物, 以减少胃肠道功能性消化不良, 继发感染, 消化道出血发生。对于不同并发症患者, 强调合理饮食。腹水患者宜低盐饮食, 每日不超过2.0g, 限制液体入量;低钾血症患者可适量进食香蕉、橘子等富含钾的食物;低钠患者可适当进食咸菜、腐乳等;合并感染、电解质紊乱;患者宜低蛋白饮食, 以免诱发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防止血氨升高加重病情;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宜低糖饮食;有消化道出血应禁食。

4.3 心理护理

慢性重症肝炎多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 且病情易反复。疾病长期折磨, 沉重的经济负担, 来自社会方面的歧视, 药物影响等多种因素, 往往容易困扰患者及家属, 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患者常常会表现出紧张、恐惧、不安、激动等心态, 甚至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有耐心, 多巡视病房, 加强护患沟通, 做好安全宣教及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这种作用往往是很多药物无法相比的。

4.4 静脉输液的护理

注意维持静脉通路通畅, 保证治疗进行顺利;对长期静脉输液患者, 注意保护静脉, 注射部位从浅静脉远端开始使用;针头固定要牢固;拔针后注意防止静脉穿刺处瘀血;严防液体外漏;对于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针头大小选择要适宜, 注意控制输液速度;有些药物要严格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 必要时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对于静脉留置输液患者, 定时用肝素封管, 以防凝血。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杜绝输液反应发生。

4.5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床单和衣裤被血液或呕吐物污染应及时更换, 用温水擦洗全身, 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预防感冒。协助患者勤翻身拍背, 按摩受压部位, 防止褥疮发生, 由于血清胆红素升高, 患者常感到皮肤瘙痒, 应帮助患者剪短指甲, 夜间戴手套, 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由于凝血酶原活性降低, 故易出现皮肤瘀斑、瘀点, 注射部位易渗血, 应在注射完毕后按压3~5min, 防止出血。

4.6 呼吸道护理

对持续吸氧者, 注意清洁鼻腔, 每天更换湿化瓶及鼻导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痰液堵塞。应勤翻身拍背, 防止肺部感染。

4.7 肠道护理

对肝昏迷者, 灌肠可清除肠道内积食和积血, 使肠道内保持酸性环境, 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使血氨降低。用37℃温水100mL加食醋30mL, 每日1~2次灌肠。饮食上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减少对胃肠道刺激。

5 体会

慢性重症肝炎往往病情重, 易合并多种并发症而预后差, 病死率高。目前主要以内科综合治疗、对症支持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为主, 肝移植对大多数患者尚不现实。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从细微之处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饮食、心理状况及病情变化, 早期发现并发症及先兆, 及时报告医师, 做到临床护理及治疗紧密配合, 及时地调整护理与治疗, 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 早期防治并发症, 是提高治疗有效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此, 认真细致, 切实可行的综合护理, 有助于慢性重症肝炎的早期诊断。有效的防治并发症, 提高治疗有效率, 降低病死率是我们广大护理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并做到的。

参考文献

[1]满力, 姜世昌.心理护理发展及展望[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1) :77.

[2]杨绍基, 任红.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6.

[3]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慢性重症肝炎 篇2

一、定义: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二、乙肝病毒几种传播途径

1、血液或血制品:其中医源性感染占首位。注射器的针头、手术器械,尤其是输血和血制品,可使乙肝病毒侵入体内。所以主要途径是“病从血入”。

2、母婴围产期传播:母婴传播是HBSAG家庭聚集性的起因。母亲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尤其HBEAG(+)和HBV-DNA(+)时婴儿受染十分常见。

3、性接触亦可可能传播乙肝,但不会经呼吸道传播。

三、诊断标准:

(1)可能有急性肝炎病史(往往不明显);(2)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异常超过6个月以上;

(3)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伴抗HBc总抗体和IgG抗体阳性;如为活动期则抗HBc.IgM可呈中、低滴度阳性;(4)HBeAg、HBV-DNA和DNAP阳性,或前三者阴性而抗HBe阳性;

1(5)作肝活组织检查进一步明确是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慢性小叶性肝炎。无症状HBsAg携带者 无任何肝炎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无异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

四、西医治疗方法;(1)、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及核苷(酸)类似物。(2)、免疫调节药,如胸腺肽。

(3)、保护肝细胞药物,如甘草甜素类药物。(4)、抗肝纤维化。

五、并发症

(1)、肝硬化: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是肝纤维化的结果。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见于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及隐匿起病的无症状HBsAg携带者。

(2)、肝癌:HBV、HCV感染与之发病关系密切。以慢活肝、肝硬化发生肝癌者多见。也可见于慢性HBV感染未经肝硬化阶段发展为肝癌。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与HBV-DNA整合有关,尤其是X基因整合。HBxAg反式激活原癌基因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有一定协同作用。

(3)、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或肝脑综合征,是肝癌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为特点,以智力减退、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及肝脏损害为主 2 要临床现,也是肝癌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导致30%左右的患者死亡。

六、中医辨证论治:

1、肝郁脾虚:

症状:有慢性乙肝共有症状,烦躁易怒,善太息,纳呆食少,舌淡,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慢肝一号(柴胡 白术 白芍 当归 郁金 茯苓 制半夏 陈皮 川芎 枳壳 党参 黄芪)

2、气阴两虚:

症状:有慢性乙肝共有症状,口干口苦,神倦乏力,小便短少,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弱。治法:补气益阴

方药:慢肝二号(党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沙参 麦冬 当归 白芍

女贞子 旱莲草 桃仁 红花)

3、湿热内蕴中焦:

症状:有慢性乙肝共有症状,目黄,身黄,小便黄,脘腹满闷,纳呆呕恶,厌食油腻,舌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慢肝三号(黄芩 黄连 陈皮 制半夏 茯苓 白术 枳实 厚朴 党参 木香 山药 生薏苡仁 焦三仙)

4、淤血阻络: 症状:有慢性乙肝共有症状,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入夜尤甚,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治法:活血化瘀

浅谈重症肝炎患者护理体会 篇3

【摘要】目的:运用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等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和消除其诱发因素,控制重症肝炎的发生发展。方法: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的方式。结果:运用各种有效护理措施,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复发率。结论:加强护理,可以尽可能地控制重症肝炎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护理干预重症肝炎

【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29-01

重症肝炎发病急,发展快,黄疸急剧加深,肝脏迅速缩小,并出现肝臭,肝性脑病、出血肝肾综合征等临床表现,本病病死率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临床上对于重症肝炎仍无特效药物。为此我们运用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等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和消除其诱发因素,尽可能地控制重症肝炎的发生发展。现将我院96例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96例,男72例,女24例,年龄22~78岁,平均44.5岁。其中急性重症肝炎68例,亚急性重症肝炎28例。转归:临床缓解76例,死亡15例,转院5例。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导致人类疾病的因素不仅仅是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重症肝炎常常有明显食欲减退、全身无力、恶心、呕吐、腹水等,而且因疾病的传染性需要隔离,造成患者孤独、紧张、忧虑、自卑等心理,所以我们对病人要多加鼓励,给予同情、循循善诱、耐心疏导使其消除顾虑,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生活护理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因直立体位时肝脏血流量减少40%,运动时肝脏血流量减少80%~85%,而平卧时肝脏血流量增加约4%,有利于肝细胞再生,并可减少生理和病理消耗,减少肝脏负担。每日进行口腔护理3~4次,随时用温水擦洗病人的身体,保持皮肤、的清洁,勤换内衣和被单,保持床单的平整和干燥。昏迷病人及大量腹水患者要勤翻身,建立翻身卡,受压部位要加冲气圈,防止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加强护理,以减少感染的 发生机会。

2.3饮食护理给予清淡可口易消化食物,食欲好转后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要有充足的热量、适量的蛋白质(主要是植物蛋白如大豆、大豆制品、可食植物的根茎块等),适当地补充维生素B和C,不能进食者可经静脉补充葡萄糖;有水肿、腹水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疑有昏迷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2.4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4.1出血倾向的护理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注意观察有无牙龈、皮肤出血等现象,仔细观察大便的颜色、量,病人如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肠鸣音亢进、腹胀加重、心慌、头昏气短、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均应警惕消化道大出血的 发生。出血期间应禁食,每次呕血后用盐水漱口。护士应沉着冷静,尽快清除血迹,给脑垂体静滴时,速度不宜过快。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出血停止后,注意给无渣流质饮食,口服片剂磨碎后吸用。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静脉充盈情况,皮肤、指甲色泽、肢体是否温暖等。

2.4.2肝性脑病的护理患者昏迷前常出现行为异常及性格改变,如嗜睡、兴奋、定向力或理解力下降,对时间、地点、人物及周围环境的概念模糊,言语不清等,护士应及时发现,为临床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对已经昏迷的病人,应注意昏迷的程度,定时观察生命体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肠道有毒物质的产生和吸收。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注意防止发生坠床等意外。并加强口腔、呼吸道、泌尿道的护理,防止感染和褥疮的发生。

2.4.3继发感染的护理治疗和护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病室环境应定时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观察体温情况,如病人出现不规则发热、腹痛,应考虑为腹膜炎的可能;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尽量减少皮肤损伤,并经常给予檫浴,保持皮肤清洁;昏迷病人应勤翻身,保留导尿管,保持大便通畅及床铺的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发生。

2.4.4肝肾综合征的护理重症肝炎患者应注意及时补充血浆、白蛋白,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以减少钠水潴留,应用利尿剂以联合、交替、间歇为原则,详细记录出入量,防止发生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定时检查肝肾功能,在医生指导下进食蛋白质非常重要。

2.5出院护理指导重症肝炎患者基本上都是非甲型肝炎的肝炎病毒携带者,临床上虽然好转,但仍然存在危险因素,随时都可能复发,因此我们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作详细的出院指导,着对降低本病的复发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从以下方面给以指导:①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随意用药,特别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②坚持合理饮食,戒烟忌酒。③避免劳累和过度的活动,注意劳逸结合,一年内不得从事重体力劳动。④减少出入公共场所的频率,防止感冒发烧等。⑤学会自我控制,遇事冷静,切勿暴躁,要保持良好的心态。⑥定期去医院复查肝功能等情况(每月一次),如出现上腹部不适或呕吐、黑便等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

3结语

通过护理人员不失时机的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需求,实施并发症先兆观察护理和正确有效的出院指导,及时向主治医师反馈病情,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遵医行为教育,从而增进患者正确对待自身疾病,消除患者不良新年里反应,减轻心理压力,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组96例患者,除15例死亡外,由于采取了及时有计划的护理措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复发率,使患者恐惧感减轻或消失,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梅,檀末平.重症肝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10)

[2]李丹,易巧云.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5,(01)

[3]谭妹莲.静脉留置针在肝病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01)

[4]曾选飞,龚红辉.静脉留置针在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08)

[5]蔡银科,姚爱东,黎婉斌,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08)

[6]唐竹英,尚春丽,黄淑梅.血浆置换治疗肝病出现并发症的循证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07)

[7]郑琴仙,余焱.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0)

[8]黄清珠,王翠玉,谢彩丽,等.重型肝炎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1)

和厥阴法治疗慢性重症肝炎60例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病例均为我院肝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 诊断均符合2000年于西安召开的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 男23例, 女7例, 平均年龄46.5岁;对照组30例, 男24例, 女6例, 平均年龄47.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及肝功能检查指标等, 比较无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 如稳定电解质平衡;支持疗法 (血浆:200~400 m L/d;白蛋白50~100 m L/d) ;护肝及促肝细胞再生 (护肝:甘利欣150~200 mg/d;促肝细胞再生:H GF 120~200 mg每天静脉点滴) ;并发症的防治。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给予口服中药和肝汤 (由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15 g、白术10 g、土茯苓30 g、泽泻10 g、茵陈30 g、制大黄6 g、乌梅10 g等药物组成) 日1剂。疗程均为4周。

1.3 疗效判定

显效:生化学检查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正常;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好转:生化学检查各项指标均有改善, 症状和体征有较明显改善, 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恶化:黄疸进行性加重, 出现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死亡。将上述标准归纳为有效和无效两类, 有效包括显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治疗前后各指标统计方法均采用配对计量资料, 数据用均值士标准差表示, 用SPSS16.0软件包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疲乏纳呆, 便溏等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 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等检查指标的变化, 见表2。

3 讨论

重症肝炎因其病情重,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而成为医学上难治性危重症。在我国, 由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高, 各种类型的重型肝炎多, 尤其那些在既往肝病基础上发展成的慢性重型肝炎的比例更高。中医药在肝病的治疗上疗效确切, 在参与慢重肝的治疗中业显示了较好的优势[2]。但是, 目前大多数中药的治疗上往往注重于热毒、瘀血、痰浊、湿热, 因此更多的应用了化瘀解毒、凉血清热、通腑的方药, 而往往忽视了慢重肝的发病过程中虽然常常表现出邪实标急, 但由于其既往的慢性疾病基础, 其病机中总有正气亏虚, 故而表现出寒热虚实错杂的“厥阴为病”的病机特点。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 本课题组提出慢性重型肝炎为“厥阴为病”的理论假说。慢性重型肝炎多是血虚血瘀共见, 根据肝厥阴静的生理特点阴尽阳生, 阴中有阳, 木性生发, 和血和风, 阴枢顺达, 厥阴的病例特点为阴枢不利, 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易寒易热, 易实易虚, 和风不生, 木郁不达, 血分为病, 久病入络, 故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应从养血活血共用, 不宜用破血攻伐之品以防伤血耗血, 在治疗上以“和厥阴法”为主要治法, 以当归芍药散加减组成和肝汤, 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对和肝汤干预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评价。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研究表明, 和肝汤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疗效显著, 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8 (6) :324.

慢性重症肝炎 篇5

【关键词】重症肝炎;多器官衰竭;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32-01

多器官衰竭主要指代心、脑、肝、肾、肺以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的严重性障碍。而重症肝炎会引发肝功能的迅速衰退而导致多器官的衰竭,这也是导致重症肝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死亡率据有关统计可以达到69.2%,甚至在护理人员的角度也会加大护理的压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诊的40例重症肝炎并发多器官衰竭患者,其中男性为11例,女性为29例;年龄范围为17岁至81岁,平均年龄为(41.5±3.1)岁;其中多器官衰竭的情况中,肾衰25例,脑衰为31例,消化系统衰竭为23例,肺部衰竭为7例,血液系统衰竭为24例。

1.2 方法

在护理上要做好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而后配合医护人员展开及时有效的措施,观察的内容有神智、呼吸、血压、言行、睡眠、饮食、体温和脉搏等多方面。其中操作如下:

1.2.1 基本护理

要让患者所处于的病房环境保持整洁、安静,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降低体力的过多消耗。房间要保持好良好的温控、湿度控制和通风、光照管理,保证患者能够有舒适的感受体验。同时在相关操作中保证无菌化处理,减少感染发生。

1.2.2 生命体征观察

要对患者神智和体征表现做观察。重症肝炎合并多器官衰竭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呼吸衰竭、心衰、昏迷、脑病以及肝肾综合征等。心率应该保持在80至100次/min范围。如果心率过缓或者过快都表示患者存在心功能障碍。如果患者存在脉搏的波动,可能与其心律失常有关。血压应该保持在10~13/5~8kPa的范围,要严密的做好每30min的间隔测试,同时做好监测记录。如果有黄疸急速加深,巩膜皮肤从橘黄、金黄到黑色的转换,尿液颜色从淡黄变化成金黄、浓茶色、酱油状,同时有肝臭者,如果有言行突然的变化,思维不清晰且混乱,言语逻辑混乱,定向能力异常,精神萎靡,睡眠情况紊乱,可能会存在肝昏迷状态,应及时向医生做报告,及时做好抢救。同时在抢救中药及时做静脉通道建立,保证输液通道的顺畅和良好稳固。通过病情情况做输液速度和剂量、输液时间和严格控制,保证抢救的有效性[1]。

1.2.3 并发症护理

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点,同时注射部位是否有淤点或者瘀斑,是否有黑便或者牙齿出血、上腹胀痛,胃部灼烧,如果有相关症状,可以立即对血压、呼吸和脉搏的监测,同时将结果告知医生做快速处理,同时准备输血处理。在相关护理操作中,要积极的做好患者情绪心理的安抚,减少患者紧张感而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避免血管扩张而引发的出血严重化。

肝衰竭合并有脑水肿情况下,患者会出现昏迷严重化,瞳孔大小不等、呕吐、血压升高、脉压提升,进而表明脑水肿的出现,应该及时的告知医生做处理。一般会进行20%甘露醇的脱水机静脉推注,同时需要在半小时内全部注入结束。推注速度上,如果速度过快会导致晕眩、头痛以及注射局部的疼痛感,如果速度过慢会导致脱水效果不佳[2]。

肝昏迷情况下,要将护架放在床旁,将患者口部侧向一边,对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做及时有效清理。如果缺氧要及时的供氧,同时对于输氧导管做管理,保持其通畅性,没有阻塞情况。做好眼部和口腔清洁护理,运用生理盐水做口腔清洁,每天2至3次,同时口唇不做润唇油做涂抹来防治干裂。对于眼睑闭合障碍者,避免角膜干燥或溃疡,可以运用无菌纱布做遮盖或者使用抗菌类眼膏。对于患者排尿情况做观察,记录其尿液颜色、尿量等来了解其肾功能和出血情况,从而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尿量可以有效的反应疾病状况,可以观察患者是否保持输入和排出平衡,如果尿少则表明肾功能不全,会引发腹水和肝肾综合征。要避免压疮形成,要时长的保证床铺被褥的整洁干净,同时对于患者身体受压部位运用滑石粉或者按摩做处理,同时运用温水做清洁护理。每间隔2至4h做身体的反转,同时操作中要保证动作的轻柔,避免牵拉硬拽,避免对受压部位做拉伤或损伤。同时对于受压部位皮肤颜色等情况做了解,如果有水肿情况要尤为关注[3]。

1.3 评估观察

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结果。护理满意度通过百分制做调查,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至85分为基本满意,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比例。治疗结果可以分为好转和死亡。

2 结果

表1:40例患者方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

11(27.50)24(60.00)5(12.50)87.5%

表2:患者治疗结果情况

好转死亡

13(32.50)27(67.50)

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87.5%;在其中通过抢救治疗得到好转的患者为13例,死亡案例为27例。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 讨论

在护理中对于患者观察尤为重要,及时的发现患者疾病的恶化倾向可以有效的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早发现早干预更多的考验护理人员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以及护理的经验累积。因此日常护理工作中应该针对疾病作对应的护理技术指导培训,提升相关技术经验的提升。在操作上要做好实操和理论考核,让护理工作达到一定的水平与标准,同时对于培训和考核做好监督,提升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从而提升护理的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团队协作,从而发挥整体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张万会,鄢立辉. 重症肝炎并发多器官衰竭的护理[J]. 中国中医急症,2013,08:1455.

[2]魏丽平. 哮喘患者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2:27.

慢性重症肝炎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6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男22例, 女8例, 年龄22~68岁, 平均42岁;观察组男19例, 女11例, 年龄20~65岁, 平均38岁。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60例患者都将参照相关规定来对病症进行诊断, 如:患者体内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乙型肝炎患者一般都伴随着恶心、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的出现, 还有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肿胀。

方法:对照组进行综合内科治疗, 即在进行治疗的前后分别给患者进行HBV-DNA的检测。让患者多卧床休息, 给患者每天静注多烯磷脂酰胆碱促肝细胞生长素, 来保障患者的肝功能, 白蛋白、血浆等对肝病患者进行支持治疗[2]。观察组先进行综合内科治疗, 在这个基础上, 每天给重症型乙型肝炎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 1次/d, 0.5 m L/次。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和表2。

讨论

慢性乙肝是一种潜在威胁生命的疾病。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 而其中多达80%的原发性肝癌是由慢性乙肝引起的。在4亿慢性乙肝患者中, 有75%生活在亚洲, 而中国是全球乙肝和肝癌负担最沉重的国家。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主要是因为肝细胞大部分病变和肝细胞的坏死导致肝脏出现衰竭现象。虽然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病发原因很复杂, 但是乙型肝炎由于主要是HBV病毒感染导致重症乙肝病的出现, 所以, 治疗慢性重症乙肝的关键还是对病毒的抵抗治疗[3]。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比较高的, 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再生是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重要环节。恩替卡韦抑制乙肝病毒同时还能修复肝脏细胞, 促进肝脏细胞再生, 本研究60例患者中, 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所以, 恩替卡韦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治疗是安全的。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主要的症状分为全身症状、消化道症状、黄疸。其全身症状主要表现:肝脏会影响人体全身, 因肝功能受损, 乙肝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 下肢或全身水肿, 容易疲劳, 打不起精神, 失眠, 多梦等乙肝症状。少数患者还会有类似感冒的乙肝症状。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乙肝患者因胆汁分泌减少, 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明显的乙肝症状。黄疸主要表现: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 乙肝患者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 会出现黄疸, 皮肤小便发黄, 小便呈浓茶色等乙肝症状。

对于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严禁饮酒, 乙肝患者长期的饮酒, 就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造成肝脏损害, 会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2) 少吃或者不吃油炸食品, 乙肝患者的脂肪代谢能力较差, 在生活中要少吃肥肉及油炸食品, 以防止血脂增高和发生脂肪肝[4]。 (3) 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乙肝患者要注意饮食, 在饮食上要忌食辣椒, 因为辣椒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 严重者可导致胃炎、胃溃疡, 会导致病情恶化。 (4) 尽量少吃放置时间长的食物, 乙肝患者在饮食时要注意食物的新鲜度, 因为发霉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 而黄曲霉素有非常强的致癌作用, 可引发肝癌。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可以食用的食物方案: (1) 饮食结构要合理:要多食蔬菜、水果, 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 也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影响脂肪代谢, 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会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因此饮食要低脂肪、低糖 (过多的糖进入人体内易转化为脂肪) 、高蛋白。蛋白质饮食要包括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 如豆制品、牛肉、鸡肉、鱼肉等。挑食对肝病是不利的。 (2) 菜宜清淡, 宜多进食新鲜蔬菜, 如青菜、芹菜、菠菜、黄瓜、西红柿等;少放油, 少食油腻和油炸食品, 少食生冷、刺激性食品。 (3)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饮食中的蛋白含量不宜过高, 因为蛋白质易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产生氨气, 而氨是导致肝昏迷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肝炎或重症肝炎恢复期的患者要低糖饮食, 否则易发生脂肪肝。

恩替卡韦是环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 是针对HBV病毒抑制的药物, 该药物能够在细胞内高浓度高效率地抑制病毒再生, 通过抑制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来抑制DNA到m DNA转录[5], 促使细胞生的再生修复受损细胞。与观察组比较, 加入恩替卡韦的治疗后, 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效果, 降低无效率和显效率。临床试验证实, 与其他药物相比, 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能够获得明显更佳的病毒抑制。

综上所述, 恩替卡韦是目前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治疗药效最强的药物之一, 不仅起效快, 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抑制HBV病毒的再生和复制, 明显地提高了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意义。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6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观察组在采用综合内科治疗基础上配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综合内科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HBV-DNA载量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患者的治愈情况。结果:观察组好转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恩替卡韦可以快速地降低病毒量改善肝功能, 有效提高了重症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抑制病毒的再生,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旭, 李刚, 周立夫, 等.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效果分析[J].药物与临床, 2010, 17 (19) :187-188.

[2]陈强.恩替卡韦和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 2009, 47 (21) :64-65.

[3]Liu Y, Wang CM, Xu DP.Analysis of hepatitis B virus drug resistant mutations for 2000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 China[J].HepatolInt, 2009, 3 (1) :111-112.

[4]颜海弟, 郑石洲.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疗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6 (2) :196-199.

慢性重症肝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收治慢性重症肝炎合并重度低钾血症病人15例, 均为男性;年龄25岁~71岁, 平均48岁;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重症肝炎诊断标准, 病人血钾2.0 mmol/L~2.4 mmol/L, 平均2.2 mmol/L;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恶心, 6例肌力下降, 4例嗜睡, 4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以及房性期前收缩, 1例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

1.2 治疗方法

13例病人选择肘正中静脉, 使用留置针穿刺并固定, 2例经锁骨下静脉深静脉置管。穿刺成功后, 用5%葡萄糖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60 mL 加15%氯化钾20 mL~30 mL配制成浓度为3.0%~4.5%高浓度钾溶液, 用微量泵控制, 以1.0 g/h~1.5 g/h 的速度泵入, 随时监测血钾浓度, 持续心电监护。

1.3 护理

1.3.1 补钾血管通道的观察

13例经肘正中静脉补钾病人均出现局部疼痛, 穿刺静脉处条索状发红, 应用类肝素局部疼痛缓解, 红润减轻。其中1例病人补钾过程中因疼痛难以忍受, 另选择对侧肘正中静脉重新穿刺, 减慢补钾速度, 并用热水袋局部热敷, 仍诉疼痛, 但可忍受。2例深静脉补钾未出现上述现象。

1.3.2 症状和心电图观察

补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结果及病人主诉, 本组1例病人补钾过程中出现心慌、胸闷5次, 每次20 s~60 s心电监护显示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 其他生命体征平稳, 血钾2.8 mmol/L, 考虑仍为低钾血症的表现, 故继续补钾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后, 症状缓解, 其他病人补钾过程中无特殊表现。

2 结果

病人血钾达到正常水平时间4 d~13 d, 平均6 d, 血钾上升至3.6 mmol/L~4.4mmol/L, 病人腹胀及恶心症状明显改善;6例肌力下降病人5例消失, 1例明显改善;4例嗜睡病人好转;5例心律失常病人复查心电图未见异常。

3 讨论

慢性重症肝炎病人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导致钾的摄入不足;加之不同程度的腹水, 反复排放腹水或使用利尿药物等原因均可导致低钾血症的发生。常规补钾的原则是浓度不超过0.3%, 速度不超过40 gtt/min~60 gtt/min。但对于重度低钾血症病人, 常规补钾速度慢, 短时间内补钾量有限, 此外慢性重症肝炎常合并腹水, 需限制进水量, 应用常规补钾方式补充同样剂量的钾, 要摄入大量的液体, 加重病人的负担。采用高浓度大剂量补钾的方法可以短期内纠正低钾血症, 同时减少液体的摄入。

使用微量泵控制补钾速度精确、安全, 可以预防速度过快而出现的高钾血症。但必须加强心电监护及随时监测, 有利于不良反应的及时发现和处理。由于钾是致痛因子, 应用表浅大静脉大剂量高浓度补钾时, 常出现局部疼痛和红肿, 本组15病人均出现该现象。补钾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穿刺血管的颜色、疼痛程度、血管痉挛情况, 热敷或使用类肝素局部外涂可减轻症状。经深静脉补钾, 高浓度钾溶液进入深静脉后被大量血液稀释, 可减轻对血管的刺激。因此, 提倡利用中心静脉完成高浓度大剂量补钾, 可明显减轻补钾的不良反应, 同时高浓度大剂量中心静脉补钾时, 应使用专用通道, 并注明“严禁经此通道推药”, 以防止危险发生。停止高浓度补钾时, 应用生理盐水10 mL泵入, 可以保证补钾量的准确。

摘要:对15例慢性重症肝炎合并低钾血症病人采用微量泵大剂量高浓度补钾, 结果4d~13d血钾均达到正常水平, 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提示利用微量泵补钾安全有效, 但应注意高浓度钾对血管的刺激以及注意观察病人症状和心电图变化, 同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关键词:慢性重症肝炎,低钾血症,大剂量补钾,护理

参考文献

重症肝炎护理体会 篇8

重症肝炎是以肝细胞急性坏死性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为诱因而引起肝实质细胞严重损害, 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特点。在临床上重症肝炎合并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感染等为多见。现将多年来临床观察到的46例重症肝炎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46 例中, 男37例, 女9例;年龄21~61岁, 平均年龄为47岁;并发肝性脑病11例, 消化道出血9例, 感染6例, 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肝病诊断标准。

2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重症肝炎病人由于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并发症多, 病人自觉症状明显, 病人及家属往往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使其保持心情舒畅至关重要。向病人讲明情绪不稳定会导致机体功能紊乱, 不利于疾病顺利康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多关心、体贴病人, 多给予精神安慰, 多与病人接触交谈。通过交谈让病人得到心理安慰, 倾听患者诉说, 同情、关心、体贴病人, 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与交流, 与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经常进行有关疾病知识指导, 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减轻或消除病人的负性心理。

2.2 生活护理

绝对卧床, 以静为主。休息可降低全身代谢, 减少机体耗氧量, 增加机体循环血量, 有利于肝细胞营养及再生。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每日进行3~4次口腔护理, 每日协助病人擦洗身体, 保持皮肤的清洁, 勤更衣及勤换被单, 保持床单的平整、干燥;昏迷病人及大量腹水者要勤翻身, 建立翻身卡, 受压部位要加气圈, 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加强护理, 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2.3 注重饮食管理

饮食在治疗中也非常重要, 一般病人会有明显乏力、纳差等症状。应给予低脂、低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新鲜、卫生饮食, 少量多餐。但若病人有腹水, 要限制盐的摄入。有肝性脑病的前驱症状时, 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防止血氨升高而昏迷;有消化道出血时要暂禁食。

2.4 腹水护理

腹水是重症肝炎的临床体征之一。有腹水者, 每日定时测量体重、腹围, 饮食中盐不超过2g/d, 限制含钠液体输入, 利尿同时补钾, 适量输入人血白蛋白。有腹腔感染者, 选用对肝、肾无毒性的抗菌药物。对大量腹水病人需协助其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 严格控制水摄入量。根据血清钠检验结果, 予限钠或不限钠摄入, 维持血清钠在130mmol/L以上。电解质失衡, 可加重腹水形成[1]。

2.5 黄疸护理

黄疸的变化是判断病情好坏的重要指标。通过患者的巩膜、皮肤及小便颜色的变化, 了解黄疸消退情况, 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如黄疸急剧加深, 数日内血清胆红素>171μmol/L, 提示病情加重, 预后不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 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 引起皮肤感染, 胆盐沉着在皮肤表面, 黄疸病人常有皮肤瘙痒的症状, 其产生机理尚不清楚, 多数学者认为是胆盐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所致[2]。协助病人每天用温水擦洗, 忌用碱性皂, 选择清洁、柔软、宽松的棉质衣裤, 使患者感觉舒适, 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和摩擦, 防止皮肤破损和感染。

2.6 并发症护理

2.6.1 肝昏迷护理:

肝性脑病是重症肝炎导致机体出现以蛋白质为主的严重物质代谢障碍, 以神志改变和昏迷为主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候群[3]。临床上分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以及昏迷期[4]。在临床观察与护理中, 肝昏迷前驱期出现波动性意识和行为反常的症状, 如嗜睡、兴奋、定向力或理解力下降、言语不清等, 护士应及时发现, 为医生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对有肝性脑病征象的应定时观察T、P、R、BP、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 并保持呼吸道畅通。禁食蛋白质, 给予足够的能量和丰富维生素, 以糖类为主要食物, 昏迷不能进食者可行鼻饲, 意识转清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 以植物蛋白质为宜, 如豆浆, 含有支链氨基酸较多, 能促进粪的排泄, 此外植物蛋白质含非吸收性纤维, 被肠菌酵解产酸后有利于氨的清除。

2.6.2 出血倾向护理:

护理人员应有高度责任感, 注意观察有无牙龈、鼻出血及皮肤有无淤点、淤斑等现象。仔细观察大便的颜色、量、性质。病人如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肠鸣音亢进、心慌、头昏、气短、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 均应警惕消化道出血可能。出血期间应禁食, 每次呕血后用盐水漱口, 呕血时使病人头侧向一边, 防止窒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变化, 并做好记录。做好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和绝望心理。按医嘱准确及时使用止血药等。

2.6.3 继发感染护理:

重症肝炎病人由于免疫力低下, 肝损害严重以及代谢紊乱等因素, 病原体很容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 有报道重症肝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达23.13%[5], 所以在治疗和护理期间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一旦发现病人有不规则发热、腹痛应考虑为腹膜炎的可能。各种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尽量减少皮肤损伤, 并保持皮肤清洁。昏迷病人应勤翻身, 保留导尿管, 床铺清洁、干燥, 防止压疮发生, 同时控制陪护人员, 保持病人生活用品清洁、卫生, 并加强口腔、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的护理, 防止发生感染和褥疮。

2.6.4 肝肾综合征护理:

此类病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少尿、血肌酐、尿素高。如果发现病人尿量24h少于500ml, 血酐>106μmol/L, 要警惕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及时检查肾功能, 一旦发生, 护士要配合医生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观察尿量, 记录24h出入量, 按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重症肝炎患者应注意及时补充血浆、白蛋白。

2.6.5 电解质紊乱护理:

重症肝炎病人大多有电解质紊乱。护理中若发现病人表情淡漠、无欲状、重症肌无力、腹胀等可考虑低钾, 应提示医生查电解质, 及时补钾。可进食橘子、西瓜等含钾多的食物, 遵医嘱口服或静脉补钾。定时复查电解质变化。

3体会

重症肝炎病情重、病程长、临床变化快、并发症多、发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因而要求护理人员无论是在基础护理、治疗护理还是生活护理期间, 都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应及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治疗工作。病人除有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外, 大多合并有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随时会危急病人的生命。因此, 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以便早发现、早纠正。同时针对病人的病情变化, 制定护理计划, 加强基础护理,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小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静脉输液中的细节护理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 2007, 23 (3) :13.

[2]黄志强, 石景森, 王炳煌.外科黄疸疾病诊断治疗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61-63.

[3]姜素椿, 吕占秀.传染病基础与临床 (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9:151.

[4]李长英, 王伟.72例肝性脑病的诱因分析及护理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6, 3 (5) :23-24.

重症肝炎病人的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病人, 其中男19例, 女7例;年龄28岁~65岁, 平均45.3岁;其中急性重症肝炎12例, 亚急性重症肝炎2例, 坏死性肝炎1例, 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重肝诊断标准;入院时26例病人均出现皮肤及巩膜不同程度黄染, 经治疗及护理, 4例病人肝功能恢复正常, 临床缓解15例, 死亡7例, 病死率26.9%。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首先要给病人一个良好的治疗及休息环境, 保持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绝对卧床休息。中医认为“卧则血归于肝”, 所以卧床休息可以保证肝脏的血液供应, 有利于肝脏的恢复。黄疸重的病人因胆汁淤积, 引起皮肤瘙痒, 可用温水洗浴, 并用苦参煎水外洗或用炉甘石洗剂涂擦。嘱病人不可搔抓, 以免引起感染。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加强对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皮肤及巩膜黄染情况和腹水等的观察。并注意病人的一些微小的变化,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护理限制蛋白质及脂肪类食物摄入, 以糖和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 禁烟酒。腹水病人低盐饮食。避免进食坚硬、油炸、辛辣食物, 以免损伤食道诱发出血。应控制每次进食量, 根据病情采取少量多餐。

2.2 心理护理

重症肝炎病人常常有明显的食欲减退、全身无力、恶心、呕吐、腹水等, 因疾病传染性需要隔离, 造成病人孤独、紧张、忧虑, 所以要对病人多加鼓励, 给予同情、循循善诱, 耐心疏导使其消除顾虑, 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 使其情绪稳定,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1 出血

包括观察皮肤黏膜、腔道、牙龈、鼻出血、呕血、便血及出血的量和性质等, 其中以消化道出血最为严重。牙龈出血可用云南白药或涂三七粉止血;鼻出血可用棉球蘸盐酸肾上腺素涂塞止血。有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 记录24 h出血量及黑便的次数量和性质等。监测生命体征, 做好急救准备。

2.3.2 肝肾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是重症肝炎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观察及护理如下:测定腹围的大小, 腹围的大小变化直接反映腹水的严重程度, 每天清晨进食前在同一时间内测定腹围的大小, 可及时发现腹水变化情况, 为治疗提供依据。

2.3.3 继发感染

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受到干扰, 尤其是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高球蛋白血症, 致使防御机能减退导致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 极易并发各种感染 (如腹膜炎、胆囊炎、肠炎等) 。要教育病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仔细观察感染迹象, 包括皮肤、泌尿和呼吸等。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 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感冒, 要更换衣服、被套, 病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照射, 用0.2%过氧乙酸拖地, 有效预防真菌感染, 各项操作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 若有腹水病人有腹痛, 体温高, 要考虑腹腔感染, 应及时抽取腹水送检, 酌情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2.3.4 肝性脑病

重症肝炎病人常可发生肝性脑病。在护理中加强巡视观察, 利用基础护理、治疗护理、生活护理期间多与病人交谈, 及时发现病情早期变化, 尽快给予处理, 防止肝性脑病发生。当病人出现精神萎靡、淡漠无欲、反应迟钝或精神狂躁, 定向力、记忆力减退, 则是肝性脑病的早期表现, 应提高警惕。对已发生肝性脑病的病人应采取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持续低流量吸氧。躁动病人应加强防护, 防止坠床。同时应仔细观察病人的意识障碍程度, 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血压情况及呕吐等, 以判断有无脑水肿、脑疝的发生。一旦发现异常, 立即通知医生,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昏迷病人应留置导尿, 准确记录24 h出入液量。每天进行两次膀胱冲洗, 并做好口腔、皮肤等护理, 防止发生感染及压疮形成。

2.3.5 电解质紊乱

重症肝炎病人大多有电解质紊乱, 发生低钠血症的几率约77.9%。可导致低渗性脑病、低渗性休克、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护理中若发现病人表现淡漠、无欲状、重症肌无力、腹胀等可考虑低钾, 应提示医生查电解质, 及时补钾。可进食橘子、西瓜等含钾多的食物, 遵医嘱口服或静脉补钾。

3 讨论

由于重症肝炎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 因此要想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必须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文中26例重症肝炎病人, 由于有效的护理, 特别是加强了对病情的动态观察, 发现异常报告医生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同时配合医生进行心理护理及针对不同表现进行了综合护理使本组病人病死率为26.9%, 与国内报道的50%相比, 明显降低了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蔡胜东.亚急性重症肝炎的诊断治疗简介[J].实用护理杂志, 1991, 7 (11) :1.

[2]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妇产儿、神内、传染、眼、耳口鼻、口腔、皮肤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68.

慢性重症肝炎 篇10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46例的重症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早日康复的目的;方法:通过与46例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按恐惧忧郁型、悲观自卑消极型、易激动型、否认心理型进行分类,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46例患者都能接医嘱服药、消除了心理障碍,病情好转出院;结论:肝炎病人的心理状态复杂,只有在注重药物治疗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肝炎病人;心理状态;分析;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2008年收治的46例肝病患者,其中男30例,年龄45~62岁;女16例,年龄42~59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划分为恐惧忧郁型8例,悲观自卑消极型7例,易激动型8例,在注重药物治疗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出相应护理措施,使患者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

2 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2.1 焦虑恐惧心理:焦虑是由紧张、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觉交织而组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1]。据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地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恐惧绝望常使重肝病人表现出烦躁不安,精神紧张。由于本病住院时间和疗程较长,经济费用高,使许多家庭坠入困境,甚至举债,特别是自费患者思想压力大,加重了心理顾虑,导致病情加重。

2.2 自卑消极悲观心理:具有自卑心理的病人一般少言寡语,说话小心谨慎,造成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上普遍缺乏对肝炎传播途径的了解,对肝炎病人表现出过度的无原则的“避而远之”。加之住院期间的隔离治疗,使病人产生孤独感和遗弃感,整日愁眉苦脸,不愿与人交谈,不积极配合治疗。

措施:

2.3 易怒心理:由于肝炎病毒无特效药物,病人久经治疗,化验结果长期不能转阴,加上工作,家庭及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在情绪易激动,动辄就对医务人员或家属发脾气,事后又后悔。加之重肝病情发展快,来势凶猛,自觉症状明显,使患者表现出恐惧不安的情绪,惟恐病情加重,而出现急于求成、药到病除的心理。若未达到自己预期效果,则表现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失眠等,将治疗效果归因于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低,工作不负责任。此种情绪如不及时纠正,正确引导,可加重病情,使疾病更加恶化。

2.4 否认心理:多见于自觉症状较轻的患者中一些“老病号”,认为自己“并没有病,怎么会得上这种病。”患者对自己患有肝炎的现实给予否认。除表现不遵嘱服药和休息外,还自行购买广告推销药品,对疾病不予以重视,久而久之耽误治疗,使病情发展。

3 护理措施

3.1 加强护患间沟通与交流:医护人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耐心倾听,适时加以引导,有选择性、针对性的进行解释和疏导[2],解除心中思想顾虑,及时纠正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因素,减轻心理压力。

3.2 加强医护人员医德修养 

3.2.1 尊重病人,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现代护理新理念中整体护理的宗旨,体现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而人文关怀是其核心所在[3]。护理人员护理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体现尊重人、关怀人的护理理念。尊重患者的人格,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树立起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依赖感和安全感,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3.2.2 对情绪极低的患者要严加看护,不要在心灵最脆弱时候冷落患者。同时注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使其感到温暖,减轻病人精神负担。

3.3 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

3.3.1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掌握病人的心理状况,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以其言语和行为影响和改变病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提高病人认识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进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的方向去发展[4]。重肝患者疗效不确定,患者担心病情、传染性、工作、生活、对家族的影响等,应对患者进行正确引导,积极暗示,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既来之则安之,处病不惊。

3.3.2 对悲观抑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表现出最大的同情心,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节,消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情绪。

3.3.3 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良好的家属和社会支持能有效地缓冲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维持情感的完好状态,获得精神安慰。

3.4 重视患者用药心理,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3.4.1 加强疾病知识和药物知识宣教,使患者认识疾病治疗和转归过程。

3.4.2 收集正规用药和积极配合治疗治愈病例讲解,必要时请治愈患者进行言专身教,避免患者盲目滥用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4.3 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要使病人懂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3.5 注意情绪调节: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遇事自我宽慰,避免情绪过激而诱发或加重病情。正确看待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情,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疾病的恢复。

4 结果分析

4.1 评价标准 

4.1.1 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障碍消除

4.1.2 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增加

4.1.3 患者住院天数缩短

4.2统计方法:采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对所得的计数采用X2检验。

5 讨论

重症肝炎的症状观察及护理 篇11

1 病情观察

1.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早期发现重症肝炎的先兆症状及时汇报医生, 采取相应的措施, 患者中毒症状严重, 精神状态差, 萎靡不振, 虽经治疗和休息, 病情不见好转, 仍感严重疲乏无力, 此中表现容易发展成重症肝炎。

1.2 皮肤巩膜观察, 经常观察患者黄染程度的进展情况, 如果黄染呈进行性迅速加深, 持续不退, 或在减退中, 又突然急剧回升, 黄染达170 ml/1才以上, 均易发展为重症肝炎, 皮肤及黏膜上发现瘀点, 瘀斑或做各种注射后有渗血, 则表示有出血倾向, 若出现有肝掌, 蜘蛛痣数目多等, 男患伴有乳房增大胀痛, 标志肝功严重损害, 在近期内多有发展成重症肝炎可能。

1.3 四大生命体征观察, 肝炎患者黄疸出现后, 体温就应逐渐降至正常, 黄疸出现后, 仍有发热, 可能与大量肝细胞坏死有关, 应注意发展为重症肝炎, 有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差, 反应性低下, 体温在37.5℃左右, 但血象持续增高, 也应注意观察。

1.4 精神方面观察, 有的突然出现视力模糊, 视物不消或复视, 有的出现性格行为改变, 言语反常, 有的患者原来善谈者, 突然沉默寡言, 原来少言者, 突然滔滔不绝, 精神兴奋, 久谈不厌, 有的记忆力减退, 反应迟钝, 找不准自己的病室和床位, 有的随地大小便。

1.5 饮食方面观察, 多数肝炎患者在起病时有消化道症状, 当黄疸出现后, 可逐渐改善, 食欲增加, 部分患者消化道症状随着黄疸出现, 逐渐加重, 食欲明显减退。经治疗不见改善, 并出现难以控制的顽固性频繁恶心, 呕吐和呃逆或出现难以治疗的呈进行性加重的腹胀, 这些患者大多将发展成重症肝炎。

1.6 睡眠的观察, 肝炎患者病情加重时, 睡眠规律即发生明显改变, 有时患者睡眠时间颠倒, 有的连续几天不能入睡, 有的睡眠不足, 出现以上症状说明病情加重[2]。

1.7 二便的观察, 大小便的颜色改变, 可了解到黄疸的增退情况, 如大便颜色变浅或灰白色是黄疸上升的表现。小便加深预示黄疸仍在继续上升, 颜色越深, 黄疸越高, 小便颜色的深浅与胆红质定量成正比, 从大小便的颜色可观察到病情加重。

2 护理

2.1 对已发现先兆症状的患者, 首先加强精神护理, 多数患者因病情重, 顾虑预后不良, 精神过度紧张悲观失望, 连休失眠后, 病情急剧恶化, 在护理中多巡视病房, 了解患者思想活动情况, 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护理到位, 是患者安心养病, 配合治疗。

2.2 患者绝对卧床信息, 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 有利肝细胞的恢复, 为患者安排舒适空气新鲜的病房, 减少不良刺激, 以保证患者有安静卧床休息的良好环境, 有利于疾病恢复。

2.3 加强饮食护理, 供给营养, 增强抵抗力, 能进食者, 应尽量鼓励患者进食, 同时也要摄入足够的水分, 可增加尿量, 促进新陈代谢产物及病菌毒类的排除, 对食欲差及消化不良或不愿进食者, 尽量给予适合其口味并能增进食欲的饮食, 可给清淡, 新鲜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少食多餐, 防止导致腹胀或不适, 不能进食给予支持疗法, 由静脉补充液体, 以保证足够的热量[3]。

2.4 静脉补充液体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保证输液正常进行, 勿过快, 过量, 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心衰等并发症。有腹水用利尿药者, 应注意补钾, 补钾时要注意浓度和速度,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加强基础护理, 防止并发症发生。

2.5 重症肝炎患者, 机体免疫力差, 易发生肺, 腹水感染, 在护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注意消毒隔离, 及时测量生命体征, 并注意任何微小的病情变化, 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4]。

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我们体会到,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修养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建立好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 发现重症肝炎先兆的患者, 及时解除患者的顾虑, 时期乐观, 配合治疗, 在生命体征的监测中, 要注意体温的变化, 若患者持续低热, 往往提示有肝细胞坏死, 也提示感染的存在, 给予及时治疗, 保证患者休息, 合理营养, 安静卧位可使肝脏血流量增加, 肝内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增加, 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 作为护理人员, 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而且要熟知重肝的发展和前驱症状, 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也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士群.重症病毒性肝炎并发感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中原医刊, 2003, 30 (21) :55-57.

[2]张清峰.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9) .

[3]全国护士考试应用指南.中国医药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十年规划下一篇:精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