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重症(共6篇)
危急重症 篇1
有机磷为农业种植常用药物, 毒性相对较大, 为临床常见急性病症, 由于该疾病具有病情急、变化快的临床特点, 在疾病恢复期也极有可能出现病情恶化的可能, 所以该病症救治难度相对较大, 间接加大临床护理难度[1]。尤其是重度患者早期即出现呼吸衰竭, 因此早期生命体征维持, 彻底洗胃, 合理使用临床药物, 是抢救此类疾病的关键所在。对此, 将抽选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60 例, 给予针对性临床急救处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2 年9 月-2014 年10 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60 例, 男35 例, 女25 例, 年龄20~55 岁, 平均 (25.3±1.3) 岁;发现中毒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20 min~2 h, 平均 (45.2±0.2) min;其中, 口服农药中毒40 例, 皮肤吸收致使中毒15 例, 呼吸道吸入致使中毒5 例;中毒种类:乐果20 例;敌敌畏15 例;敌百虫10 例, 其他农药15 例。60 例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均符合有机磷中毒疾病诊断, 呼吸困难、水肿等为临床主要特征。
1.2 方法
1.2.1 确保呼吸道畅通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为呼吸道堵塞, 因此临床急救处理期间需确保患者呼吸畅通, 借助吸氧、监护心电等措施观察患者呼吸现状, 严重者可实行气管插管通气, 以便为临床后续急救奠定基础。临床急救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呼吸肌麻痹症状, 应立即配合临床医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理, 行正压通气, 气管切开后应每天按时更换切口纱布、套管等, 局部行抗生素、雾化吸入, 并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
1.2.2 清除毒物 (1) 针对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来说, 首先应给予洗胃处理, 若患者意识清醒, 医护人员可让其头部偏向一旁, 预防洗胃液体进入气管, 也可指导患者自行借助洗胃液清洗, 临床洗胃期间可使用26 ℃ ~34 ℃温盐水进行冲洗, 此过程需格外注意, 禁止出现利用清水洗胃现象, 以免诱发中毒性脑病[2];同时, 临床洗胃处理过程中, 医护人员需确保患者呼吸畅通, 保证吸气、呼气量等同;针对大量皮肤污染患者来说, 应让其远离污染区, 将污染衣物脱掉, 并为患者更换干净衣物, 用温水擦拭患者身体, 确保水温温度适宜, 避免皮肤扩张加重病情。 (2) 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洗胃期间, 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置胃管, 一般来说, 均提倡胃管, 确保液体持续性流出, 并多次洗胃, 若2~4 d后流出液体颜色恢复原色、液体无异味, 可拔除胃管。 (3) 洗胃时应选择口径大的胃管, 预防体内残留物堵塞胃管及重复性插管现象的出现;当然, 临床洗胃期间还应彻底清理患者口腔、鼻子等残留异物, 以免耽误急救时机[3]。 (4) 留置尿管, 帮助患者正常排尿, 并详细记录患者尿液颜色、总量等, 为临床后续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此外, 还应及时输入液体帮助患者排出体内残留毒素。
1.2.3 使用特效药物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急救处理期间, 早期可使用适量碘解磷定、阿托品药物解毒, 可借助联合使用或重复性使用方式给药, 同时根据患者中毒现象调整给药剂量[4]。针对轻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来说, 可肌肉注射阿托品药物, 剂量为2.0 mg, 每2 小时注射一次;或静脉滴注碘解磷定药物, 将0.4 g碘解磷定药物放入20 ml葡萄糖溶液中, 若患者中毒严重, 可每2~5 小时重复使用;针对中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来说, 可联合使用阿托品、碘解磷定药物, 阿托品药物使用方式为肌肉注射, 剂量为2.0 mg, 每30 分钟注射一次;碘解磷定药物静脉滴注, 将0.4 g碘解磷定药物放入20 ml葡萄糖溶液中, 若患者中毒严重, 可每2~5 小时重复使用, 此重复使用药物期间, 应将药物使用剂量减半, 待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后, 缓慢延长药物给药间隔。
1.2.4 对症治疗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呼吸畅通, 预防脑水肿, 密切观察患者解毒药物服用后瞳孔变化情况, 以便及时处理;若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情绪过度兴奋、皮肤干燥、发红现象, 表示患者不适合使用阿托品药物, 应立即借助相应药物更换治疗, 或减少阿托品药物使用剂量;若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肌肉不停颤动现象, 应在医生叮嘱下适当使用镇静药物;若情况允许可铺垫牙垫, 避免咬伤舌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针对治疗时持续高烧、出汗等患者, 医护人员应观察是否出现肺水肿症状, 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 严重者气管插管辅助呼吸[5];另外, 还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主要以流食、半流食为主, 若患者无法正常进食, 医护人员可给予鼻饲喂养, 中毒严重且胃损伤严重者禁止饮食。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60 例患者的临床急救结果。
2 结果
60 例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经临床针对性急救处理, 57 例成功抢救, 成功率为95.0%;其余3 例患者中毒严重, 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 有机磷中毒现象持续上涨, 并逐渐发展成为临床常见急性病症, 有机磷中毒疾病发展快, 如不及时治疗, 将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 必须加强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临床早期急救处理, 进而提高临床治愈率。
一般来说, 中毒患者急救处理第一步为洗胃, 洗胃措施需首先行基础性洗胃处理, 这样可最大限度的将有毒物质吸出。针对意识相对清醒患者, 可指导其自行将头部偏向一侧, 预防误吸进入气管现象, 亦可让患者自行饮用洗胃液洗胃。随后选择口径相对粗大的胃管, 预防胃管堵塞, 胃管插入后应立即清除患者口、鼻等异物, 以免耽误抢救时间[6]。每次注入患者体内的液体, 需于结束后彻底吸出, 禁止出现残留现象, 否则将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其次, 建立静脉通道, 保持呼吸畅通。对于危重患者来说, 应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一条用于急救药物的输入, 另一条用于液体补充, 从而扩充血容量。将中毒患者血液标本保留, 并对其进行检测, 便于科学用药。此外, 还需及时将患者口、鼻内分泌物彻底清除, 防止窒息的发生;针对呼吸困难患者来说, 应及时行吸氧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查看其是否存在烦躁不安、缺氧等症状[7,8,9]。一般来说, 危重有机磷中毒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相对较多, 这就需要急救处理前期做好气管插管、切开气管等准备工作;最后, 借助临床常用阿托品、碘解磷定等解毒药解毒。并且, 该药物使用时还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瞳孔不断扩大、出汗等现象, 预防药物中毒, 严格遵循边用药、边检查的临床用药原则。另外,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当调整药物使用剂量和给药间隔, 以便在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 提高急救成功率。本研究60 例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 经临床针对性急救处理后, 57 例患者成功抢救, 抢救成功率为95.0%;其余3 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和患者就诊不及时, 致使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出院后停止药物使用等密切相关, 和戎燕燕[10]报道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病情急、发展快, 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急救处理, 以便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分析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9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60例,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0例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经临床针对性急救处理后, 57例均成功抢救, 成功率为95.0%;其余3例患者中毒严重, 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病情急、发展快, 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急救处理, 以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
关键词: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临床急救
参考文献
[1]常社教.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心得体会[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3, 16 (3) :10.
[2]唐昭喜.66例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救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24 (19) :38-40.
[3]杜传琼.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急救[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8 (30) :126-128.
[4]曾文军.预见性气管插管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不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32) :137-139.
[5]王玉华.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营养支持治疗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22 (3) :624-625.
[6]赵家英.72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青春期健康, 2014, 12 (1) :66-67.
[7]代玉平.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8) :1263.
[8]姜华.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误诊病例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23) :4953.
[9]Han Li.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sever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shallow knowledge[J].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0, 11 (7) :70-71.
[10]戎燕燕.6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8) :101-102.
危急重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156例内科危急重症患者, 男83例, 女73例。年龄最大81岁, 最小22岁, 平均年龄 (46.3±11.2) 岁。经过诊断, 所有患者均为内科危急重症急性昏迷患者, 其中脑出血后昏迷患者38例, 高血压脑病昏迷患者42例, 脑梗死昏迷患者29例, 肺性脑病昏迷患者36例, 其他内科危重症急性昏迷患者11例。患者最长昏迷时间3 d, 最短0.5 d, 平均昏迷时间 (1.6±0.7) d。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7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干预治疗, 为患者进行吸氧, 使患者在休息期间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患者的瞳孔状态和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 监视患者的血压、颅内压等, 预防患者感染。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盐酸纳诺酮 (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198, 产品规格:1 ml:0.4 mg) 进行治疗, 选取0.8 mg盐酸纳诺酮兑入250 ml 5%的葡萄糖溶液当中静脉滴注, 1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纳诺酮+醒脑静注射液 (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32020564, 产品规格:5 ml/支) 联合治疗, 选择15 ml的醒脑静注射液混入1%的生理盐水中, 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1次/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昏迷前后均采用GCS评分, 并在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进行颅脑CT检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用药12 h内神智清醒, 高烧明显减退;有效:患者用药24 h内出现神智清醒, 高烧明显减退;无效:患者的神智和高烧持续未发生改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44%,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7.9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 (1级13例, 2级46例, 3级19例) 优于对照组 (1级2例, 2级32例, 3级39例)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6%;低于对照组的35.7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
3 讨论
内科危急重症急性昏迷在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 在内科患者会因为很多疾病而发生昏迷, 如果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 那么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本研究为了研究盐酸纳诺酮治疗此病症的临床效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干预,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更好, 这说明盐酸纳诺酮在治疗危急重症急性昏迷患者的时候, 配合醒脑静注射液可以起到更为显著的效果。经过分析可以得出, 盐酸纳诺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药物, 最主要的功效就是促醒作用, 该药物能够通过胆碱能作用而激活生理性觉醒系统使患者清醒, 用于全身麻醉催醒及抗休克和某些昏迷患者。而醒脑静注射液则是一种中药制剂, 主要是由栀子、冰片、人工麝香、郁金并辅助氯化钠和聚山梨酯合成, 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配合盐酸纳诺酮对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在排除患者体内毒素, 疏通患者血管的基础上, 促醒患者, 因此效果最佳。
综上所述, 对于内科危急重症急性昏迷的患者, 在临床上采用盐酸纳诺酮治疗并配合醒脑静注射液加以干预, 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元虎.醒脑静注射液的药理药效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现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4 (4) :159-161.
危急重症 篇3
关键词:产科,失血性休克,危重症,临床特点,救治
失血性休克是产科常见的危重症, 危及患者生命。为提高产科失血性休克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本文对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产科收治的45例失血性休克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 年龄22~34岁, 平均年龄27.6岁。分娩方式:阴道分娩21例, 剖宫产24例。病因:宫缩乏力13例, 胎盘粘连11例, 子宫破裂10例, 子宫内翻出血6例, 卵巢黄体破裂出血3例, 凝血功能障碍2例。随机选取同期5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2组在年龄、分娩方式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研究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生命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迅疾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抗休克治疗。迅速补液、扩容、补充白蛋白等。根据患者病情特点, 选择宫腔填塞止血21例, 子宫动脉栓塞14例, 8例选择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 2例切除子宫止血。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描述用率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临床指标比较数据显示, 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平均尿量均低于对照组, 脉搏显著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失血性休克危重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压、心率及排尿异常状况。见表1。
2.2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数据显示, 研究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失血性休克危重症患者实验室指标表现异常。见表2。
2.3 救治情况45例患者经抢救, 42例脱离危险, 死亡3例, 其中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1例因先心病抢救无效死亡。本组救治成功率93.3%, 死亡率6.7%。
2.4 42例患者救治前、后血气分析对比与救治前对比, 42例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改善 (P<0.05) , 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见表3。
3 讨论
失血性休克是产科常见并发症, 患者由于快速大量出血, 得不到及时补充会出现休克, 严重者出现代谢和功能障碍, 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危及生命[1]。
3.1 产科失血性休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 (1) 休克后会出现微循环障碍, 表现为意识障碍、皮肤苍白、四肢冰凉; (2) 血容量快速丢失, 短时间内失血量超过1 000ml, 并伴脉搏异常升高, 血压和尿量迅速降低的反应; (3) 实验室指标异常, 主要是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 (4) 围产儿多存在窒息等不良结局[2]。
3.2 产科失血性休克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措施抢救治疗失血性休克危重症患者, 关键在于及时判断病情, 根据病情采取对症处理措施。结合失血性休克危重症表现来看, 首要措施应是: (1) 立即判断出患者的休克、失血程度, 做出给养和补容应对; (2) 迅速预估失血原因, 做出止血应对并有效止血; (3) 迅速接入血压、脉搏、心率、呼吸、尿量等监测系统, 记录数据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进度; (4) 实验室检查和分析。开展血气分析以及血红蛋白、红细胞等实验室检查, 评估中毒情况; (5) 预防感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感染发生率, 但切忌过量使用。总之, 对于产科失血性休克危重症患者, 快速有效止血是关键, 同时配合大量的补液扩容, 迅速改善血容量匮乏状况, 确保尽快复苏, 避免休克进一步发展[3]。本组45例患者经抢救治疗后, 42例脱离危险并转复恢复期, 救治成功率93.3%, 与有关文献报道的结果接近。血气指标SaO2、PaO2等较救治前显著改善 (P<0.05) , 提示患者生命体征得到改善。
从临床实践来看, 产科失血性休克危重症患者病情凶猛, 病情复杂, 有效性止血一直是急诊室面临的难题。目前针对产妇失血性休克的处理方法较多, 如子宫填塞法、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动脉栓塞术等, 各有适应证和优缺点。目前宫腔填塞法是比较常用的止血手段, 该方法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 适用于院外救治, 操作简单快捷, 止血效果良好, 且并发症少。本组21例行子宫填塞, 效果满意。子宫动脉栓塞适用于复杂性、大量出血患者, 止血效果理想, 但对操作者要求高, 不利于基层和院外推广应用。本组14例患者选用子宫动脉栓塞术, 均获得成功。对于症状危重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子宫切除是最快的处理手段, 能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 但切除子宫意味着失去生育能力, 给患者造成沉重的打击, 因此临床上一般谨慎采取子宫切除。
不过, 就避免和降低产科失血性休克危重症对患者的影响而言, 产前预防是关键。产前应针对患者病历、主诉及临床表现等进行详细评估, 尤其是针对多胎、有流产史、妊娠高血压史患者应重点干预。分娩过程中合理使用催产素, 促进子宫充分收缩和胎盘剥离, 减少大出血几率。
参考文献
[1]王霞, 博心玲.产科失血性休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处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4 (36) :43-45.
[2]施国凤.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69例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0, 16 (22) :86-88.
危急重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3 年5 月至2015 年2 月收治的28 例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为研究对象, 将其作为观察组, 初产妇13 例, 经产妇15 例, 年龄在20 至36 岁间, 平均年龄 (26.9±4.3) 岁。出血原因:1 例羊水栓塞、1 例子宫破裂、6 例前置胎盘、3 例胎盘早剥、17 例子宫收缩乏力。选取同期收治的28 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 初产妇12 例, 经产妇16 例, 年龄在21 至36 岁间, 平均年龄 (26.2±4.5) 岁。
1.2 患者的临床特征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的失血量大, 且呼吸频率、脉搏加快 (不同程度) , 血压降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皮肤苍白、意识障碍等。
1.3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产妇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进行观察。
1.4抗休克治疗方法①吸氧。及时给予吸氧, 产妇氧分压需高于60 mm Hg, 促使缺氧症状改善。②静脉点滴。选取合适静脉通道, 为产妇给予静脉点滴, 使产妇微循环得以改善, 对血容量进行补充。必要时, 需经静脉切开手段, 对平衡盐溶液进行补充, 要控制补充速度。③若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后, 未能够取得理想的止血效果, 则需实施血小板补充与输血操作, 还要注重对纤维单位进行补充。④针对急性大出血病例, 患者需接受大出血治疗, 对胶体液、晶体进行补充, 胶体液量要少于晶体液量, 预防体液分离现象的发生。⑤尽早清除胎盘残留组织, 修复软产道裂伤, 可利用双手按摩患者子宫, 并给予缩宫素, 使出血量减少。
1.5观察指标观察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急救效果, 将其实验室指标与正常产妇进行对比。
1.6 统计学分析收集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病例的临床资料, 经统计软件SPSS 19.0 分析数据资料, 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表检验, P<0.05 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室指标分析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正常产妇相较均有显著差异,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2.2 患者急救效果分析急救后的尿量、脉搏、平均动脉压、收缩压与急救前相比均明显改善,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病情危急, 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会下降, 血压也会降低, 因血小板消耗量太大, 相应计数值也会降低, 伴随失血时间延长, 血液粘稠度会逐渐增加, 导致血红蛋白值上升的现象发生[2]。这类患者需要尽早采取抢救措施, 对失血、休克程度做出合理判断, 了解出血的具体原因。
在急救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尿量、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 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3]。在止血期间, 还需给予流体复苏, 快速、大量补液, 有利于促进血容量恢复。值得注意的是, 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出血原因, 选取合理的抢救措施, 不能盲目保宫, 例如在抢救过程中, 羊水栓塞病例已经发生弥散性血管凝血, 针对这种情况, 需行子宫全切术治疗, 否则会导致病情延误, 对产妇生命构成威胁[4]。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所有产妇经抢救后, 脉搏、平均动脉压、收缩压等指标均明显改善, 这表明尽早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 可挽救产妇生命, 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可采取措施, 预防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产前可对产妇凝血功能进行检查, 对催产素科学、合理应用, 胎儿娩出后, 需检查产妇软产道, 针对高危产妇, 要提前进行预防, 降低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病例病情非常严重, 在实施急救操作时, 要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迅速判断产妇出血原因, 选用针对性的止血措施, 提高急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 探讨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急救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28例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的临床资料, 将其作为观察组, 明确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采取急救处理措施, 分析急救处理效果, 选取同期收治的28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 参与本次研究。结果 1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小于对照组,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急救后的尿量、脉搏、平均动脉压、收缩压与急救前相比有较大差异, 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病例在急救过程中, 要做好体征监测工作, 及时找出出血原因, 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特点,急救处理
参考文献
[1]施国凤.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69例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J].当代医学, 2010, 16 (22) :87-88.
[2]蔡佳, 李玟端.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5) :12-13.
[3]刁素.关于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69例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32) :38, 57.
危急重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当中选取11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危急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床旁摄影检查。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5例。对照组中, 男35例, 女20例, 年龄1~70岁, 平均年龄 (41.3±9.7) 岁;观察组中, 男34例, 女21例, 年龄1~72岁, 平均年龄 (42.3±10.1)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X线平片进行胸部床旁摄影。观察组采用CR胸部床旁摄影:选择CR系统处理机和移动式床边X线机对患者进行胸部床旁摄影。使胸部卧位电压保持在50~55 k V, 电流在30 m A, 投照时间0.4~0.6 s, 焦片距离100~120 cm。最后由3名专业技师和2名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对两组的影像片进行审阅。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3.1观察指标
以图像的质量、诊断符合率为观察指标。
1.3.2图像质量评价标准[2]
甲级:灵敏度高, 对极弱信号都能够有效捕捉, 线性条件好, 空间分辨率高;乙级:灵敏度、空间分辨率较高, 能够较清晰、细致的显示影像层析;废片:灵敏度、空间分辨率低, 不能清晰的显示影像层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
观察组拍片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2.2 两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断符合率比较
根据胸部床旁摄影得出, 对照组中有28例为肺部炎症, 11例为胸腔积液, 7例为肺结核, 3例为气管插管, 6例为风湿性心脏病 (风心病) 伴心功能不全。而根据病理证实 (肺部炎症、肺结核只有漏诊, 无误诊;胸腔积液、气管插管、风心病伴心功能不全仅有误诊, 无漏诊) , 对照组中有34例为肺部炎症, 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9.1%;7例为胸腔积液, 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2.7%;10例为肺结核, 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5%;1例为气管插管, 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6.4%;3例为风心病伴心功能不全, 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5%。观察组中根据胸部床旁摄影得出, 有30例为肺部炎症, 10例为胸腔积液, 5例为肺结核, 2例为气管插管, 8例为风心病伴心功能不全。而根据临床诊断及病理证实 (肺部炎症、风心病伴心功能不全仅有漏诊, 无误诊;胸腔积液仅有误诊, 无漏诊) , 对照组中有31例为肺部炎症, 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8.2%;8例为胸腔积液, 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6.4%;5例为肺结核, 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0%;2例为气管插管, 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0%;9例为风心病伴心功能不全, 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8.2%。观察组各项临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CR技术主要通过一个可以反复读取的成像板 (IP板) 来替代传统的胶片或增感屏, 在曝光后, IP板上生成潜影。然后将IP板放入CR扫描仪, 用激光束对IP板进行扫描, 读取信息, 经模/数转换后生成数字影像[3]。相比于传统的X线摄影检查, 计算机X线摄影 (CR) 能够使常规X线摄影的模拟信息直接转换成数字信息, 提高图像的分辨率、清晰度。在使用CR给患者进行X线拍摄时所用剂量要比传统X线摄影的剂量要小, 且IP板能够灵活的放置, 从而方便行动不便的危急重患者。
采用CR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胸部床旁摄影, 能够根据所需图像对比度、宽容度、锐利度等进行适当调整, 且图像的任意角度可反转及旋转, 能够对病变的角度及大小进行调整[4], 从而可以清晰的显示骨折线, 气管、血管等纵隔结构以及结石、气腹及肠腔积液等病变。此外, CR系统还具有众多影像后处理技术, 只需曝光一次就能对不同部位的影像进行检查, 从而减少了检查的次数, 为抢救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综上所述, CR胸部床旁摄影具有很好的清晰度, 图片质量高, 能够为抢救室医生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资料, 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及抢救成功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 (CR) 在危急重症患者胸部床旁摄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10例危急重症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X线平片进行胸部床旁摄影, 观察组采用CR胸部床旁摄影, 对比分析两组的拍片质量及临床诊断率。结果 观察组甲级片52例 (94.5%) , 明显多于对照组的38例 (69.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各项临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R胸部床旁摄影具有很好的清晰度, 图片质量高, 能够为抢救室医生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资料, 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及抢救成功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危急重症患者,胸部,床旁摄影
参考文献
[1]冯靖涛, 张遣, 贾俐聪.CR在危急重症患者胸部床旁摄影的临床应用.影像技术, 2011, 2 (2) :52-54.
[2]李鸣鸣.CR在危急重症患者胸部床旁摄影临床应用探析.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2) :179-180.
[3]郭成明, 赵首清, 郝文丽.CR在危急重症患者胸部床旁摄影的临床应用及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42) :215.
危急重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性选择本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重症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84例新生儿资料, 本组患儿男157例, 年龄1~28 d, 平均年龄 (24.23±1.14) d;女127例, 年龄1~28 d, 平均 (21.78±1.45) d。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相关标准:本组患儿年龄均≤28 d;均是患儿直系家属认真、仔细阅相关知情书下同意、签字[3]。排除相关标准:非重症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因医疗经费等各种原因家长不接受本实验方案实施。
1.3 方法。采集样本:本组患儿均由采血技术熟练的人员进行静脉抽血2 m L;待充分抗凝之后, 在无凝血块前提下将血样即刻送检, 选择3000 r/min的方式离心10 min, 分离出的血浆需在2 h内实施检测。
实验仪器以及试剂: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是由美国贝壳曼库尔特公司提供, Sysm ex-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由日本希森美康公司提供, 试剂具选用机器配套试剂。
严格遵循国家卫生局颁布的检验危急值的各种项目以及所检验项目的标准作业程序文件 (SOP) 操作类容;检验科与临床中实际情况相结合规定的凝血检测危急值界限标准, 见表1;LIS检验系统中根据表1中所制定的警告提示系统, 及时提醒并给予适当分析处理[4]。
注:“-”表示为该项指标检测值没有临床意义, 不对此设限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危急值分布:Fg低值、PT高值、APTT高值、Fg低值合并PT高值、Fg低值合并APTT高值、PT高值合并APTT高值;疾病分布:重症肺炎、呼吸窘迫症、脓毒血症、胎粪吸入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出血症、窒息、呼吸衰竭。
1.5 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选择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相关资料表示选择均数标准差 (±s) , 计数相关资料表示选择百分比 (%) ,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本组患儿危急值分布情况:本组患者在开展凝血检验过程中有28例发生危急值, 占总例数的9.86%, 其中25例 (89.29%) 患儿因及时得到检验结果抢救成功。各项危急值分布情况:Fg低值18例 (64.29%) ;PT高值2例 (7.14%) ;APTT高值4例 (14.29%) 。Fg低值合并PT高值2例 (7.14%) ;Fg低值合并APTT高值1例 (3.59%) ;PT高值合并APTT高值1例 (3.59%) 。
2.2 本组凝血危急值患儿疾病分布情况:本组18例Fg低值患儿, 重症肺炎8例 (44.44%) , 呼吸窘迫症4例 (22.22%) , 脓毒血症3例 (16.67%) , 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 (11.11%) , 高胆红素血症2例 (11.11%) ;2例PT高值:呼吸窘迫症1例 (50.00%) , 出血症1例 (50.00%) ;4例APTT高值:脓毒血症3例 (75.00%) , 窒息1例 (25.00%) 。此外, 2例 (11.11%) Fg低值合并PT高值患儿均是脓毒血症;1例 (5.56%) Fg低值合并APTT高值是重度窒息;1例 (5.56%) PT高值合并APTT高值是呼吸衰竭。
3 讨论
危急值主要是指实验室某项检测结果水平出现超出正常范围过多或显著低于正常水平, 说明患者生命很可能处在危险状态中, 若及时开展科学对症治疗, 则会提高患者生命抢救成功率, 否则很容易引发严重后果, 这种提示生命危险状态的结果被称为危急值。检验科在医院中具有积极作用, 其职能是快速、准确、及时地向医师提供具备重要诊断价值的实验室指标检出信息, 由此可见:建立危急值尤为重要。临床常见凝血功能检验指标主要包括纤维蛋白原定量 (Fg)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等;为探讨凝血检验危急值在重症新生儿病房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重症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84例新生儿均进行凝血检验过程出现危急值患儿的危急值分布及疾病分布情况, 予以针对性分析, 结果得出:在检验过程发生危急值的28例患儿中危急值主要分布在Fg低值、APTT高值、PT高值合并APTT高值等多个方面, 其中Fg低值25例, 占首位, 说明Fg是重要凝血因子, 新生儿正常值在117~2.25 g/L范围内, 出上1周后最高可达2.70 g/L, 之后即可达到成年人水平。Fg作为一种凝血因子Ⅰ, 是急性期的反应蛋白, 具有较高的血浆浓度, 绝大部分是通过肝细胞合成、分泌所得, 是机体凝血相关系统主要的成分[5]。
进一步观察凝血检验出现危急值患儿的疾病分布情况, 结果显示:新生儿疾病主要包括重症肺炎、呼吸窘迫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等多个方面, 其中重症肺炎发生率占首位, 为44.44%。该研究结果与陈少梅临床试验成果类似, 说明新生儿发生肺炎时其机体内肺泡上皮会受到损害, 造成凝血机制异常[6]。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及分泌不充分, 而造成新生儿机体发生进行性呼吸障碍;在其肺泡上皮受到重度损坏时, 会出现Fg低值以及PT高值。脓毒血症作为儿科常见全身严重感染性病症, 主要表现为炎性介质、抗体介质引发的生物学效应。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多种内毒素、相关炎性因子可以激活机体凝血系统;而凝血功能被激活以后或消耗集体大量精血因子、Fg, 引发纤溶亢进, 当新生儿处在失代偿期, 会造成血液相关指标APTT、PT时间延长, 表示机体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胎粪吸入综合征主要是由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分娩时期的缺氧状态下, 因各种因素导致胎粪排入羊水, 导致通气发生障碍。高胆红素血症通常发生在出生后1~2 d内的新生儿, 高胆红素对肝细胞产生一定毒性, 影响肝脏正常发育, 致使Fg较难迅速增加。出血症是因维生素K缺乏依赖性凝血Ⅱ、Ⅶ、Ⅸ、Ⅹ而导致, PT主要是反映凝血系统多种因子总凝血状态, 新生儿出血症会导致PT危急值提升。呼吸衰竭是呼吸中枢器官发生病变, 从而导致肺部气体发生交换障碍, 进而导致新生儿机体缺氧及CO2滞留, 会造成PT高值合并APTT高值。关于本组危急值患者后续情况即病症治疗情况, 还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探索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 凝血检验危急值应用于重症新生儿病房中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能及时掌握患儿病情变化, 预防恶化, 降低病死率, 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谌洪剑.重症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治疗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32 (12) :1990-1991.
[2]张莉, 王悦宁, 李明江.实验室危急值报告的临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2 (3) :263-267.
[3]戴隽, 舒铭.检验危急值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 2012, 7 (3) :376-378.
[4]申子瑜.医院管理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8.
[5]王海娟, 周伟.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体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24 (12) :898-902.
【危急重症】推荐阅读:
危急重症护理常规10-04
危急保护06-29
危急处理11-10
临床危急值10-27
危急值报告10-31
危急值管理季度总结05-29
危急值报告制度分析07-31
第八单元危急时刻 教案06-08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09-26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