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治疗重症(精选8篇)
肝素治疗重症 篇1
婴幼儿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 发病率高[1]。婴幼儿时期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痰不易咳出, 易致气道阻塞造成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危及生命[2]。肝素具有抗凝、抗血栓、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的作用[3]。能够改善重症肺炎患儿的低氧血症, 升高SaO2[4]。我科在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期间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小剂量肝素脐周皮下注射治疗重症肺炎患儿,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患儿全部符合婴幼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5]。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 男13例, 女8例, 年龄3个月~1岁14例, ~3岁7例;对照组21例, 男10例, 女11例, 年龄3个月~1岁13例, ~3岁8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常规治疗, 给予头孢类抗生素、炎琥宁静脉滴注抗感染, 面罩吸氧, 静脉推注毛花苷丙纠正心衰, 镇静以减少耗氧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小剂量常肝素25 U/kg, 次脐周皮下注射, 1次/d, 7 d 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观察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1.3 疗效判定[6]
显效:3 d内气促缓解, 呼吸平稳, 哕音减少;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在3~7 d大部分消失;无效:用药7 d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进一步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21例, 显效16例, 显效率76.19%, 有效4例, 有效率19.05%, 无效1例, 无效率4.76%。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21例, 显效11例, 显效率52.38%, 有效5例, 有效率23.81%, 无效5例, 无效率23.81%, 总有效率76.19%。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方法 (P<0.05) 。
2.2 两组症状、体征、热程、总疗程比较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副反应
2例患者有脐周皮下瘀血斑, 停止治疗1周后消失, 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重症肺炎患儿由于血氧饱和度的降低, 组织供氧减少, 炎性介质激活, 毛细血管内皮损伤, 血管收缩继发性的血小板激活等均可导致微血栓形成, DIC的发生率占39.2%[7]。重症肺炎的患儿血液存在高凝状态[8], 同时重症肺炎产生的全身炎性反应及其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是机体自身防御机制过度激活而引起的, 并非细菌、病毒直接损伤所致[9]。持续应用微量肝素可使抗凝血Ⅲ作用强化, 而极微量抗凝血Ⅲ又可对凝血因子Xa产生很强的中和作用, 从而起到抗凝作用。此外还能激括和释放肺泡壁的脂蛋白酶, 使黏稠分泌物水解, 肺泡内巨噬细胞增多, 吞噬能力增强, 有利于改善渗出, 缓解喉与支气管痉挛, 降低气道阻力, 稀释痰液, 改善换气, 促肺循环, 纠正低氧血症, 并能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 降低肺循环阻力,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纠正心衰, 从而升高SaO2[10]。本组资料中治疗组21例患者在基础治疗上辅以小剂量常肝素脐周皮下注射, 有效率达95.24%,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脐周皮下注射肝素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 且无明显副作用, 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健珍.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护理.广西医学, 2008, 30 (3) :441-442.
[2]韦宇宁, 覃东.肝素钠、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佐治婴幼儿重症肺炎42例的临床观察.广西医学, 2009, 31 (9) :1320-1321.
[3]袁壮, 薛辛东.儿科急重症与疑难病例诊治评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0-102.
[4]刘志晶, 李俊利.小剂量肝素佐治婴幼儿重症肺炎42例临床观察.儿科药学杂志, 2009, 15 (1) :59-60.
[5]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常实用儿科学 (上册)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05.
[6]刘晓会, 杨永红.小剂量肝素佐治婴幼儿重症肺炎50例临床观察.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9) :1219-1220.
[7]林春旺, 廖传胜, 陈自棉, 等.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高凝状态52例及肝素抗凝治疗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5, 20 (4) :237-238.
[8]刘世平.小剂量肝素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高凝状态49例.陕西医学杂志, 2006, 35 (8) :995.
[9]张灵恩.急性肺损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9, 14 (12) :712.
[10]胡皓夫.小量肝素疗法在儿科重症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7, 12 (5) :304.
肝素治疗重症 篇2
[关键词] 脑梗死;低分子肝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28 patients with the control group, 26 patients treat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aspirin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92.8%), the control group (88.4%),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treatment group,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is safe and effective.
[Key Words] cerebral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我院2010—3~2011—6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38例,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年龄在75岁以下,血压不超过180/120mmHg;无血液病史,无出血性疾病史,无出血倾向,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无应用抗凝药物史;起病在72h之内,经头CT或MR除外颅内出血者。入选患者74例,男42例,女32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4.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2~75岁;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44~74岁。两组性别、年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低分子量肝素钙5000IU腹壁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连用7~10d;常规治疗组:用阿司匹林100mg,每天一次;两组均配合应用降压、调脂及舒血宁、胞二磷胆碱治疗。
1.3疗效评定
根据全国第五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分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1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注:P>0.05,无统计意义。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显效率为71.1%,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的显效率为75%,总有效率为86.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青紫7例,未见明显皮肤粘膜出血及颅内出血;对照组有上消化道出血1例,腹部不适2例。查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期间出凝血时间、凝血酵原时间末见明显改变。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恢复缺血区脑组织的血供,从而改善脑梗死引起的症状。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办法为溶栓治疗,但由于溶栓治疗时间长短、易出血、适应症局限等原因,使能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非常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迄今,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已经被全球超过200个临床实验所证实,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丰富、适应症最广、经济效益最佳的抗血小板药物,成为急性脑梗死最常规的治疗药物。
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聚解获得,具有明显抗FXa和FⅡa活性,轻微抗凝活性,促进纤溶作用,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解酶激活剂和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抗栓作用强,增强内皮细胞抗血栓作用[3],能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形成。急性脑梗死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改善高凝状态,抑制血栓扩大及血管进一步阻死,改善侧支循环,缩小缺血半暗带,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4]。低分子肝素只有微弱的增加血管通透性及抑制血小板功能,很少引起出血并发症,出血的机会明显小于普通肝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抗凝剂。本研究结果提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与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少,是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有许多患者对阿司匹林不耐受及吞咽进食困难,由于其不经过消化道,在给药方法上起到很好的补充,也是很好的适应症。
本治疗组患者中,有多例出现注射部位瘀斑,但停药后均自然消失,未见明显皮肤粘膜出血及颅内出血,提示低分子肝素治疗有良好的安全性。
因此,我们认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对阿司匹林不耐受及吞咽进食困难的患者,是个很好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陈清堂.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陈清堂.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吴振东,陈汉波等.低分子肝素钙和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2):150—151.
肝素治疗重症 篇3
关键词:持续微量肝素,婴幼儿重症肺炎,佐治效果
由于婴幼儿器官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以及呼吸道黏膜分泌型Lg A分泌不足, 使小儿咳痰能力较弱, 加之较差的吞咽反射能力, 所以, 饮食容易致反流, 这是造成婴幼儿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1]。婴幼儿重症肺炎起病快, 病情来势凶猛, 并且带有较多的并发症, 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惑。诊治不当病情会急速恶化, 危机婴幼儿生命。我院至2009年以来, 在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是采用微量肝素辅助治疗, 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治疗效果, 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3月间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儿病历资料, 男53例, 女47例;年龄7个月~3.5岁。患儿纳入治疗标准:患儿呼吸困难, 吸氧后症状不能缓解;患儿出现嗜睡、精神萎靡、昏迷、抽搐等明显中毒症状;听诊闻及患儿肺部湿罗音密集, 有支气管呼吸音及叩浊音;X线显示患儿肺部阴影弥漫或有大片明显阴影。随机将1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 治疗组60例。两组婴幼儿患儿的病情、病程、年龄等资料比较, 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先接受常规吸氧、抗生素治疗、抗感染治疗、纠正心衰、镇静治疗等综合疗法。治疗组60例患儿, 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同时, 加用微量肝素注射液静脉滴注, 10IU/ (kg·d) 。治疗一个疗程7d, 后比较治愈效果。典型病例:某女婴, 2周岁, 以前身体状况良好。此次病情间断咳嗽一月, 加重三天入社区基层医院, 住院治疗6天病情反而加重, 呼吸心率均快, 体温最高39度5, 转入我医院儿科病房, 纳入治疗组治疗, CT显示双肺呈迷散性炎症, 住院治疗21天, 双肺水泡音消失, 血象正常, 心衰纠正、肺部干湿啰音消失。
2 结果
对照组40例患儿,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 治愈48例, 治愈率80%, 患儿热退、咳喘、心衰纠正、肺部干湿啰音消失;其他12例患儿好转, 患儿咳喘症状明显缓解、心衰纠正、热退、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或明显减少, 好转率为20%。治疗组60例患儿, 治愈率达到98% (59例) , 其余2% (1例) 的患儿治疗有效。两组患儿比较对照组明显优于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气温连续走高, 到大医院看呼吸科的患儿多数都是“热感冒”。由于天气炎热, 市民过度使用空调、进食过多冷饮容易引发感冒、高热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儿童抵抗力低, 如不重视则更容易拖成肺炎。幼儿皮下脂肪少, 毛细血管丰富, 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在空调房里的冷空气环境下, 幼儿毛细血管收缩, 汗腺孔闭合, 交感神经兴奋, 内脏血管收缩, 胃肠运动减弱, 抵抗力降低极易患病。应该引起重视的是, 很多人感冒后认为自身有抵抗力拖几天就会好, 笔者认为热感冒千万不能冷处理, 尤其是涉及到高热、扁桃腺肿痛、畏寒、头痛、乏力等症状时, 要及时看医生, 以免感冒引起颌下淋巴结肿痛, 波及鼻窦、中耳和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 导致病情加重。婴幼儿重症肺炎包括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其并发症。重症患儿很难仔细辨认呼吸系统疾病所累及部位, 而且是动态变化着。文献报道, 50%住院患儿的毛细支气管炎X线胸片可存在弥散性浸润和肺不张所致的灰暗斑片影。也可进行性发展为呼吸衰竭和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此时很难与细菌性肺炎区别。因此毛细支气管炎和细菌性肺炎是鉴别的重点。两者是发病机制不同, 而不是病情轻重的区别。除毛细支气管炎, 充血性心力衰竭、ARDS、严重哮喘、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儿RDS等应与下呼吸道感染进行鉴别。通过详细病史, X线影像学, 微生物学检验、治疗反应和临床、X线胸片的动态变化过程判定通常可区别感染性肺炎和上述的疾病。
肝素注射液是体内外均能延长凝血时间的抗凝血药。其抗凝血作用极为复杂[1], 对凝血过程的许多环节都有影响, 其抑制凝血致活酶的形成及作用, 从而妨碍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在较高浓度时尚有抗凝血酶作用, 使纤维蛋白原不能变为纤维蛋白;能阻止血小板的凝集和破坏等。研究人士认为肝素的抗凝血作用与其分子中具阴电荷的硫酸根有关, 具有阳电荷的碱性物质如鱼精蛋白或甲苯胺蓝都能中和其阴电荷, 故能抑制其抗凝血作用。用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形成与栓塞, 如心肌梗塞、肺栓塞、脑血管栓塞、外周静脉血栓、血管手术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等。早期应用, 以防止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的耗竭;也可用于输血时代替构橼酸盐或体外循环时作为体外抗凝血药。肝素是一种抗凝剂, 具有抗炎、抗血栓、抗自由基损伤、降低婴幼儿气道阻力作用。可以抑制凝血致活酶的形成, 有效阻止血小板的凝集坏等。持续小剂量量佐治婴幼儿重症肺炎, 激活和释放婴幼儿肺泡壁的胆蛋白酶, 使婴幼儿黏液分泌物水解, 肺内巨噬细胞增多, 婴幼儿吞噬能力增强, 利于渗出的改善, 缓解婴幼儿喉及支气管痉挛, 痰液稀释, 降低气道阻力, 改善换气, 改善低氧血症, 促进肺微循环, 提高了患儿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肝素治疗重症 篇4
关键词: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低分子肝素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又称为小叶性肺炎, 主要是因为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一种呼吸道疾病。重症支气管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毒性脑病、胃肠功能障碍、心力衰竭等, 病情发展至晚期时会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从而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5岁的儿童是重症支气管肺炎的高发人群, 该病亦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首要原因[1]。常规吸氧、祛痰、抗感染等临床治疗方法, 整体效果并不好。低分子肝素对质蛋白酶的释放与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儿痰液的黏稠度, 切实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预后[2]。本文分析了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94例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重症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重症支气管炎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47例。参照组中男患儿20例, 女患儿27例, 年龄6个月至2岁, 平均 (8.6±0.5) 个月, 病程6~11 d, 平均病程 (7.3±1.5) d;试验组中男患儿23例, 女患儿24例, 年龄7个月至2岁, 平均 (7.8±0.6) 岁, 病程5~10 d, 平均病程 (7.2±1.4) 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常规治疗, 首先根据临床经验予以抗生素治疗, 然后根据痰液检测病原体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同时辅助吸氧、吸痰等对症治疗, 遵医嘱应用糖皮质激素, 纠正电解质失衡, 针对出现心力衰竭可疑迹象的患儿予以多巴胺预防治疗。参照组47例患儿给予雾化吸入异丙肾上腺素 (厂家:广州东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0226) 进行治疗, 具体方法:0.5 m L异丙肾上腺素+5 m L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 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方法, 10 min/次, 2次/d, 连续治疗3 d。试验组47例患儿给予雾化吸入异丙肾上腺素+低分子肝素钠 (厂家: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200) 的方法进行治疗, 具体方法:时间选择在2次异丙肾上腺素雾化治疗的间隔阶段, 300 U/ (kg·d) +5 m L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雾化吸入, 20 min/次, 1次/d, 连续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发热、憋喘、咳嗽及肺啰音消失时间) ; (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包括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血氧分压 (Pa O2) 及静脉血血清C-反应蛋白 (CRP) 变化情况; (3)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3]: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心率无异常, 体温≤38℃, 肺湿啰音、肝脏肿大等体征有很大幅度的改善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在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 但体温依然>38℃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体温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 但尚未恢复正常为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变, 病情甚至出现加重现象为无效。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儿发热缓解、憋喘缓解、咳嗽消失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和血清CRP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 CO2、Pa O2、CRP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P<0.05) , 且试验组的Pa CO2、Pa O2、CRP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 其中治愈20例, 显效18例, 好转8例, 无效1例;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 其中治愈19例, 显效15例, 好转11例, 无效2例, 组间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05) 。
3 讨论
重症支气管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主要病理变化体现在:支气管黏膜出现水肿增厚、充血现象, 肺泡内出现炎性渗出。该病高发于儿童, 因其器官、支气管比较短小, 管腔比较狭窄, 黏液分泌不多, 气管支气管弹性组织支撑有限, 气管易受到分泌物阻塞。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不仅影响肺换气功能, 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等也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4]。
异丙肾上腺素属于一种非选择性的β受体激动剂, 可增强兴奋β2受体的作用,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缓解支气管痉挛。低分子肝素主要从肝素降解中得到, 具有较强的抗凝及抗炎效果, 可通过对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趋化性降低的方式, 抑制炎症反应。雾化吸入的方式可将药物直接送达病灶, 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不良反应低, 生物利用度高[5]。
本研究显示, 试验组患儿发热、憋喘、咳嗽及肺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 CO2、Pa O2、CRP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P<0.05) , 且试验组的Pa CO2、Pa O2、CRP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 与对照组的95.74%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异丙肾上腺素+低分子肝素钠的治疗方法, 效果确切, 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 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良好, 可有效减轻气道炎症,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冰.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佐治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53例[J].中国药业, 2014, 23 (19) :98-99.
[2]何成川.低分子肝素联合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佐治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J].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5, 42 (5) :563-566.
[3]叶小净, 肖庆生, 张建丽, 等.低分子肝素钙佐治重症支气管肺炎78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 2014, 15 (8) :97.
[4]杨晓丽, 田强.盐酸氨溴索氧驱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 2013, 41 (2) :51-52.
肝素治疗重症 篇5
1 临床资料
1.1 按1980年全国第三次会议修订的慢性肺心
病诊断标准[5], 并排除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及类风湿性心脏病。经临床心电图、X线胸片、B型或M型超声、肺功能等检查予以佐证。心功能诊断符合Framingham标准, 按N Y H A临床心功能分级[6]判断。
1.2 观察对象
选择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住院且资料完整的110例无抗凝禁忌证的重症肺源性心脏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71例, 女39例, 最大年龄78.56岁, 最小年龄38.14岁, 平均57.2±4.65岁, 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蝮蛇抗栓酶组32例、肝素组36例和传统治疗组 (对照组) 42例。蝮蛇抗栓酶组男18例, 女14例;年龄48.23~69.34岁, 平均 (54.23土0.99) 岁;病程6.61~17.42年, 平均 (11.48士0.87) 年;肝素组3 6例, 男2 0例, 女1 6例;年龄49.17~68.71岁, 平均 (52.83土1.43) 岁;病程7.11~16.78年, 平均 (12.23士1.21) 年;传统治疗组 (对照组) 42例, 男22例, 女20例;年龄49.29~71.36岁, 平均 (55.53土0.85) 岁;病程7.61~18.12年, 平均 (12.47士1.23) 年;各组年龄、性别、病程具有同质可比性 (P>0.05) 。
1.3 治疗观察方法
各组在抗炎、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气等常规治疗基础上, 抗栓酶组加蝮蛇抗栓酶0.5U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滴, 1次/d;肝素组加肝素25mg溶于5%葡萄糖40mL静推, 2次/d;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三组疗程均为20d。
1.4
治疗前后均作血液流变学及动脉血气检查, 用抗凝剂前后也须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 并临床观察出血倾向及其他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CASIOfx-3600p计算器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 () 表示, 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和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用非配对百分率表示, 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非配对秩和检验及Kidit检验。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好转。P<0.05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紫绀消失, 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 P a O2上升>1.33kPa, PaCO2下降>1.33kPa;有效:上述症状改善, 紫绀减轻、啰音减少, PaO2分压上升, PaCO2分压下降, 但均不足1.33kPa;无效:症状、体征、血气指标无改善。
2.2 (1) 抗栓组32例:
显效22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 (2) 肝素组36例:显效24例, 有效8例, 无效4例。 (3) 对照组4 2例:显效1 8例, 有效9例, 无效1 5例。总有效率分别为抗栓酶组93.83%, 肝素组88.92%, 对照组64.36%。抗栓酶组与肝素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 P<0.05) 抗栓酶组与肝素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2.3 三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动脉血气变化见表1。
3 讨论
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因反复感染, 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血液常呈高凝状态, 其血液流变学具有“浓”“黏”“聚”的特点, 易产生微循环障碍, 导致肺部小血管内微血检形成, 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肺小动脉痉挛加重, 肺动脉高压形成, 引起右心衰竭, 继发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基于以上病理变化, 重症肺心病的治疗经抗炎、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气等常规治疗外, 应用抗凝剂改善微循环障碍亦属必要。本文结果表明, 抗栓酶组和肝素组的临床病情、血液流亦属必要。本文结果表明, 抗栓酶组和肝素组的临床病情、血液流变学、动脉血气的改善均较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明显, 而以抗栓酶组最为明显。抗栓酶组总有效率达93.83%。
动脉血气检测结果也显示三组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PaO2升高, PaCO2下降, 抗栓酶组极显著, 肝素组较显著, 对照组PaO2也升高, 但不及前两组。以上表示, 蝮蛇抗栓酶和肝素均能有效地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 降低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使全血黏度下降而起到抗凝作用, 从而改善微循环, 蝮蛇抗栓酶除抗凝作用外, 尚具有去纤、溶栓作用, 它可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稳定纤维蛋白, 而极易被消除, 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血浆比黏度降低, 削弱纤维蛋白的血栓架桥作用;另外, 它还可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 达到溶解血栓的作用。
蝮蛇抗栓酶和肝素均为较强的抗凝剂, 我们所用剂量临床观察, 用药前后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明显变化, 也无皮肤及内脏出血现象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应作为肺心病合并高黏血症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亦有报道蝮蛇抗栓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慢支患者喘息发作, 故对过敏体质患者以选用肝素治疗为宜。
关键词:蝮蛇抗栓酶,肝素治疗重症,肺源性心脏病
参考文献
[1]Znglesby TV, singer JW, Gorelon DS.Abnormal fibrin-olysis in familial pulmonary hy pertonsin[J].Am J Mell.1993, 55:5.
[2]Strerrd ID, Heusinkveld RS, Most AJ.Mi croemgi opatnic hemotytre anomia and thirombo cytopenia in primary pulmonary hy pretension[J].N Eng J Med, 1972, 287:869.
[3]Brraunwald主编.主译陈灏珠.见肺动脉高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5版, 2001:724.
[3]孔庆福, 李卫国, 刘芳, 等.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3, 10 (6) :362-368.
[4]孔庆福, 李卫国, 刘芳, 等.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红细胞变形能力、白细胞活化、黏附分子CD11b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6, 28 (5) :278-281.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标准及疗效判断标准[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 1980, 3 (2) :23-25.
肝素治疗重症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于2011年2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48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4例, 实验组男15例, 女9例, 平均年龄 (15.4±3.8) 个月;对照组男13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 (16.8±2.7) 个月, 所有患者均符合第4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所制定的关于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1]。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依据患儿的病情给予抗感染治疗, 并进行了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使用氨溴索 (商品名沐舒坦, 由德国勃林格殷翰大药厂生产, 国药准字号J20090082) , 小剂量肝素 (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号H32022088) 雾化吸入。肝素钠40U/kg, 氨溴索剂量15mg/次, 加入生理盐水20m L, 使用超声雾化后用面罩方法吸入, 1~2次/d。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以及肺部啰音, 痰量, 发绀, 气促等指标。
1.3 评价标准
显著有效:临床治疗48h后肺部啰音与咳痰量显著减少, 缺氧与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7d后患者的胸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治疗后5d, 患者的咳痰量与肺部啰音减少, 缺氧与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无效:临床治疗7d后, 患者的肺部啰音, 咳痰量没有减少, 缺氧, 呼吸困难等症状没有得到缓解, 胸片提示病灶没有吸收消散, 疾病的持续时间超过10d[2]。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两组数据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检验标准为0.05, 当P<0.05时, 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性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在结束治疗的第5天,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查, 均未发现异常。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是儿科出现率很高的一种急症, 重症, 许多情况下, 疾病起病隐匿, 待发现时已经进展到一定程度, 加之小儿重症肺炎不仅仅牵涉到患者的呼吸系统, 由于严重的缺氧和毒血症, 其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往往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所以小儿重症肺炎的病死率在临床工作中居高不下。
氨溴索是临床上常用的祛痰药, 其通过使痰液中的酸性粘蛋白断裂而降低痰液的黏稠度, 从而使痰液更容易地排出[3]。肝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 除抗凝作用外, 肝素还具有以下作用: (1) 抑制炎症介质活性和炎性细胞活动, 呈现抗炎作用; (2) 抑制血小板聚集。 (3) 扩张小动脉与小静脉。 (4) 降低气道阻力, 抗炎抗自由基损伤[4]。
对于患重症肺炎的患儿来说, 呼吸道通畅与否对其病程进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小儿尚未发育完全, 气管与支气管较为细长, 所以无法将呼吸道分泌的痰液及时咳出, 这就造成了患儿呼吸道阻塞的不断加重。即使患者的感染已经得到控制, 如果气道不通畅, 治疗无法获得很好的效果。除了氨溴索的祛痰作用有助于患儿的气道通畅外, 肝素在治疗中起到了协同作用, 其不仅能气道局部的抗炎作用, 而且能扩张小血管, 有效降低心脏的前后阻力, 防止心衰等并发症的出现。
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的显著有效例数和有效例数为17例和6例, 总有效率为95.33%, 对照组的显著有效率和有效率为13例和5例, 总有效率75%。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说明该治疗方法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有显著疗效, 提高患儿的预后,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8例我院儿科于2011年2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确诊为重症肺炎的患儿, 随机分为2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 实验组接受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的基础治疗, 另接受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 观察其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33%, 对照组有效率为75%,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 对小儿重症肺炎有显著的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氨溴索,肝素,雾化吸入,小儿重症肺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急救学组.第4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 1995, 33 (6) :371-373.
[2]董丽华, 王光辉.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50例[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11) :69.
[3]袁俊婷.58例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0) :97-98.
肝素治疗重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100例, 全部符合第十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制定的标准[1]。其中, 男64例, 女36例;年龄1个月~3岁, 平均8个月, 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5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由同一名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管床, 两组治疗护理基本相同。对照组:使用常规抗感染、化痰、雾化吸入等治疗, 护士定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及肺部理疗等护理, 每日予以一次性钢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给药。治疗组:除使用常规抗感染、化痰、雾吸治疗外, 护士定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及肺部理疗等护理外, 每例患儿从入院到出院期间均使用静脉留置针。入院时, 由同一名护士予以留置针穿刺固定并对家长做好健康宣教, 每日上午直接将治疗药物从留置针给药, 治疗完毕, 使用肝素钠封管液常规正压留置针封管。每次肝素钠封管液中肝素钠含量为62.5 U, 留置针平均留置7 d, 如果留置超过7 d则要重新更换留置针。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U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及总疗程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静脉留置针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中的辅助作用
小儿每日使用钢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无论对患儿生理还是心理都造成很大的伤害。患儿因哭闹大量消耗体力;因对穿刺带来的疼痛而产生恐惧致情绪改变;因损伤血管, 致疗程无法完成, 都减缓了疾病的恢复。静脉留置针的使用避免了因每日穿刺所致不良影响, 减少了创伤, 减轻了痛苦, 避免了干扰, 使患儿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对疾病的恢复非常重要。
3.2 肝素钠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中的作用
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 以发热、咳嗽、喘憋、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等同临床表现[2]。病原体由呼吸道入侵, 少数经血液入肺, 炎症蔓延至支气管、主支气管和肺泡, 重症肺炎时支气管因黏膜炎症水肿而管腔变窄, 肺泡壁因充血水肿而增厚, 肺泡腔内充满炎症渗出物, 影响通气和气体交换[3]。小剂量肝素钠可激活和释放肺泡壁的脂蛋白酶, 使黏稠分泌物水解, 肺泡内巨噬细胞, 吞噬力增强, 利于渗出改善, 降低气道阻力[4], 小剂量肝素钠在缓解气促、促进肺部啰音消失及缩短病程方面取得显著疗效。
总之, 静脉留置针配合肝素钠封管治疗重症肺炎, 减少患儿痛苦, 缩短疗程, 此法经济, 简单易行,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急救学组.第4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 1995, 33 (6) :371.
[2]张惠芬, 苏涛.肝素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30例疗效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9, 7 (13) :24.
[3]冶秀兰.小剂量肝素治疗小儿肺炎80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 (5) :434-435.
肝素治疗重症 篇8
关键词:危重症,肝素,D-二聚体
众多疾病患者均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等临床表现,而D-二聚体(D-D)是早期变化明显的一个指标,一般借助肝素治疗可促使D-D水平逐渐恢复。为探讨危重症疾病治疗中D-D水平监测及肝素应用的价值和效果,本研究以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危重症患儿为观察对象,对D-D监测及小剂量肝素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符合危重症诊断标准[1]的ICU患儿共80例,危重症评分<80分,治疗前48h内应用抗凝药的患儿。所有入选病例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0~11岁,平均4.6±1.7岁;其中危重症评分<70分者13例,70~80分者27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0~11岁,平均4.8±1.6岁;危重症评分<70分者11例,70~80分者29例。另选取非危重症患儿为非危重症组40例,危重症评分≥80分,男25例,女15例,年龄0~12岁,平均4.7±1.9岁。三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血液系统疾病或累及血液系统的免疫性疾病患儿;血透、输血及血液灌流患儿;有出血倾向的肝脏疾病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静脉推注小剂量肝素0.25mg/(kg·次),每间隔6小时静注一次,连续治疗5天。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患儿的D-D及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小板(PLT)及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患儿的危重程度,根据中华儿科学会及中华急诊医学会制定的《危重病儿评分法》进行评分[2],分值>80分为非危重,71~80分为危重,分值≤70分为极危重。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D-D及凝血指标变化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D-D水平显著高于非危重症组(P<0.05),凝血指标(APTT、FDP、PLT及PT)均正常;治疗后,观察组D-D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比较不显著(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2.2 危重症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危重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危重症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危重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3 讨论
小儿在危重症状态下,血液黏度有所增高,随之血液流变学出现异常,其与血液纤维蛋白原水平提升有着紧密联系[3]。在纤溶酶水解后,交联纤维蛋白可形成特异性降解物质即D-D,其水平升高说明纤溶酶活性有所增强,将其作为分子标记物可对纤溶亢进、高凝状态等情况进行判定[4]。本结果显示:对照组、观察组(危重症患儿)D-D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危重症组,而APTT、FDP、PLT及PT等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说明D-D可作为判断小儿危重症的敏感指标。因此,监测D-D水平识别小儿危重症对临床疾病的诊治具有一定意义。对于危重症患儿疾病的治疗,本研究在抗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儿肝素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D-D水平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危重症患儿D-D水平升高后予以小剂量肝素治疗可取的一定疗效。肝素具有抗血栓、抗凝的作用,同时在抗炎、抗过敏、降血压以及降血脂方面均有可靠效果[5]。本研究观察组患儿予以肝素治疗后,血液高凝状态、凝血功能障碍等均有所改善,治疗后患儿APTT和PT指标无延长,进一步说明危重症患儿采用小剂量肝素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高凝状态,且不会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等不良情况。两组治疗后危重症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患儿危重症评分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关研究采用小剂量肝素对危重症患儿进行治疗,治疗后2天危重症评分>80分,治疗后5天危重症评分>90分,提示小剂量肝素治疗在患儿血液流变学及病情危重程度的改善方面具有显著效果[6]。因此,监测D-D水平判断小儿危重症情况,同时早期予以小剂量肝素进行治疗,改善患儿的血液流变学,控制病情进展,以此确保危重症患儿疾病的治疗及健康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李燕英,刘秀芳,陈爱锋,等.D-二聚体及小剂量肝素早期治疗小儿危重症疗效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58-59.
[2]江少虎.小剂量肝素早期治疗小儿危重症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19):171-172.
[3]劳庆禄,李卫东.血清降钙素原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危重症患儿感染时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6):9-12.
[4]周晓文,叶冰,周海鹰,等.SIRS患儿凝血功能、D-二聚体、CRP水平变化与病情危重程度关系的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1):91-94.
[5]周岩,李宁,白杰,等.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测定及腹腔灌注压监测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22):3410-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