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哮喘的治疗体会

2024-10-03

重症哮喘的治疗体会(共8篇)

重症哮喘的治疗体会 篇1

重症哮喘是指哮喘患者虽经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或茶碱类药物治疗后、哮喘症状仍持续存在或继续恶化;或哮喘呈暴发性发作, 从哮喘发作后短时间内即进入危重状态[1]。这类哮喘患者可能迅速发展至急性呼吸衰竭并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 既往也称之为“哮喘持续状态”。是指哮喘发作后经一般治疗病情不缓解, 哮喘持续发作超过24 h以上者。重症哮喘对常规治疗反应较差, 与其特异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36例, 男22例, 女14例;年龄15~70岁, 平均 (43.5±5.4) 岁。病程7~20 d, 平均11 d。与感染有关17例, 与过敏有关的11例, 与劳累有关的4例, 与精神紧张有关的3例, 无明显诱因的1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选取患者。哮喘诊断及严重程度分级符合GINA诊断标准, 分析患者的首发年龄、临床特点。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立即给予氧疗, 保持气道通畅, 及时负压吸痰, 心电监护。①控制呼吸道感染、茶碱解痉平喘、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等合理的综合治疗;②肾上腺皮质激素予甲基强的松龙2~4 mg/ (kg·d) , 致病情稳定后 (一般为3 d) 减至维持量40~80 mg/d;③支气管舒张剂, 同时应用β2受体兴奋剂及M受体阻滞剂, 入院后即给予万托林联合爱全乐氧气驱动雾化吸入;④机械通气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 吸气压为8~20 cmH2O, 由低到高;呼气压为4~6 cmH2O, 给氧浓度30%~35%。

2结果

治疗36例患者中有35例好转出院, 有效率97.2%, 通气时间12~4 d。其中有1例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临床症状改善、血气恢复正常, 但停机3 d后因心肺功能差, 无力咳痰, 窒息死亡。

3讨论

重症哮喘的气体交换、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的异常, 气道的阻力明显升高[2]。重症哮喘的组织学特点是气道壁水肿、黏液腺肥大、黏稠的分泌物广泛地阻塞大小气道。分泌物的成分包括黏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原和其他血浆蛋白[3]。黏液的嵌顿、细胞浸润、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水肿以及气道平滑肌的收缩导致了气道阻力在吸气和呼气时均大大增加。以上气道的病理学改变也引起了肺泡通气/血流比例的失调以及氧的弥散距离增大。在重症哮喘患者常见中度低氧血症, 但此种低氧血症易被高流量的氧疗所纠正。

重症哮喘所致严重支气管痉挛, 气道阻力骤增, 引起严重肺过度充气, 通气不足, 发生急性CO2潴留, 严重呼吸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面罩机械通气操作迅速、简便, 尤为正压简易呼吸器更方便, 可保证高浓度氧吸入, 适合现场抢救。在诊治重症哮喘时应尽可能找出哮喘加重的原因并设法解除, 否则即使应用了各种措施也难以奏效和维持长久的缓解状态。对于目前病情应有全面正确的估计, 特别要注意除外各种严重的合并症。合理治疗的原则是首先给予充分的基础治疗, 必要时再采用特殊治疗[4]。应根据治疗效果及时调整各项治疗措施, 并应预见病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力争防患于未然。危重哮喘肺过度充气, 肺压力-容积曲线处于高位平坦段, 宜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性通气策略, 避免和减少容量伤和气压伤。开始时随患者呼吸频率作小潮气量通气, 手控挤放呼吸囊, 同时用定量或雾化β2激动剂和抗胆碱药喷入呼吸囊以缓解支气管痉挛。直至患者缺氧、CO2潴留和酸中毒改善, 气道压力下降, 呼吸变慢而深, 再调换呼吸机进行面罩机械通气, 则更为安全。适当选用PEEP (3~5crnH2O) 加PSV通气模式, 能对抗 PEEPi, 减少吸气肌负荷, 提高人机配合, 扩张气道, 降低气道阻力, 减少对循环的影响。

当患者出现张力性气胸、痰栓阻塞或呼吸肌衰竭时应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否则患者常因此而死亡。值得指出的是当一名重度哮喘发作患者的哮喘音突然降低或消失, 但其发绀和呼吸困难更为严重时, 不能简单地误认为病情缓慢而应考虑有合并上述并发症的危险, 应及时查明原因, 对症治疗。如并发张力性气胸的患者应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黏液痰栓阻塞气道的患者可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并发呼吸肌衰竭的患者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 行机械通气。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9.

[2]任少华.重症哮喘的临床进展.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4, 1 (4) :304.

[3]施毅, 陈正堂.现代呼吸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671-678.

[4]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358.

一例重症哮喘的诊治体会 篇2

1 病例简介

在2011年的7月9日11:46分接到电话是有人在火车站昏倒。十分钟后到达现场后观患者昏迷,呼之不应,面色青灰,呼吸微弱,唇白,细汗。查体血压90|50mmhg.HR80次|分R6-8次|分。初查未见明显外伤处,听诊呼吸音未及,双侧的巴式征阴性的。无家属及陪同人员。病史不详。民警发现其携带的包内有只“万托林气雾剂”。故首先考虑有支气管哮喘史。观其病情危重,赶紧上车。车内发现其呼吸骤停,立即给予开通气道,胸前捶击同时高流量吸氧,尼可刹米0.375静推,呼吸微弱,维持入院急诊。入院后给予口咽通气管开通气道并吸痰后面罩吸氧。患者半卧位。同时测快速血糖17.1mmol,心电监测。给予琥珀酸氢考80mg,静推。氨茶碱0.25静脉点滴。观察其面色转红,呼吸渐平稳。意识也逐渐恢复。问答切题。听诊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收入院进一步治疗。

2 讨论

许多支气管哮喘的病人都是过敏性体质,其呼吸道处于高敏状态,各种生物及理化因素都可以造成呼吸道强烈的速发相的超敏引起整个呼吸道的痉挛水肿,此病人哮喘发作且短时间内迅速出现意识障碍,考虑夏季温度偏高致机体的过度疲惫,痰栓阻塞引起广泛的气道痉挛导致官腔严重狭窄,气体交换受限,血氧饱和度迅速降低,脑组织缺氧后出现意识障碍。抢救的关键是迅速解除气道的痉挛,开通气道,糖皮质激素是最为有效的抗炎药及早应用。同时给予氧疗及时补液。

总之,作为一名急救医生要充分认识到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性还需充分掌握病情恶化的征象和特征,(1)病人已出现重症哮喘的症状严重喘息,单字讲话,烦躁,大汗淋漓呼吸可达30次|分(2)吸入剂使用后无效的或维持的时间不足3小时,(3)已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任无效的(4)曾经有危重哮喘发作史或气管插管史的病人应立即入院急诊。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 急诊医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8

[2] 李明華 哮喘急性发作的现场判断和处置 中国医刊 2011 46(9)23-25

重症哮喘的治疗体会 篇3

关键词: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对社会和家庭有着显著的影响的疾病, 目前临床上尚无能根治该病的方法, 临床上用药只能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1]。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需长期服用药物治疗[2]。哮喘作为可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若救治不及时亦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对于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已经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临床上常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支气管舒张剂治疗等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不一[4]。明确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可为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本研究分析综合治疗法治疗423例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 其中男23例, 年龄26~81 (43.54±21.74) 岁, 动脉压68~85 (72.45±11.28) mm Hg, 女19例, 年龄27~83 (46.58±24.07) 岁, 动脉压65~88 (74.48±10.41) mm Hg。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重度发作标准和分度标准,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窘迫、咳嗽、咳黄稠痰、胸闷、气喘、面部紫绀、部分全身大汗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患者接受一般治疗, 主要包括吸氧、防止感染、解痉平喘、化痰、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等合理的综合资料。另外患者亦应用糖皮质激素, 均使用激素静脉滴注, 患者均引用40~120mg/d的甲基泼尼松龙。此外患者亦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患者应用β2受体兴奋剂及M受体阻滞剂, 对支气管进行舒张, 患者入院后即给予万托林联合爱全乐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 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 其中吸气压为9~20cm H2O, 气压由低到高, 呼气压为4~6cm H2O, 给氧浓度为30%~35%。

1.3 检测方法

血气分析指标检测采用香港永先品牌公司生产的TCM400系列无创经皮血气检测仪。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是否平缓、气息是否均匀、是否出现胸闷和咳嗽、神智是否清楚以及双肺啰音是否消失等, 喘息平缓、气息均匀、无胸闷和咳嗽、神智清楚以及双肺啰音消失的患者为症状缓解。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5.0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血气指标变化

接受一定得的治疗时间后对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进行检测, 治疗后2、6、12和24h患者的p H值和Pa O2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2.2 患者哮喘症状的缓解情况

治疗6、12、18和24h后哮喘症状缓解的患者例数分别为8、18、29、41例, 症状缓解率分别为19.05%、42.86%、69.05%和97.62%, 患者治疗6、12、18和24h的症状缓解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5]。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多为吸入变应原、感染、食物、气候变化、精神因素和遗传因素等[6]。呼吸感染是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发病诱因, 所以避免呼吸道感染是重要的预防哮喘的措施, 目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气道炎症的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等[7]。重症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常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可短期内停药, 地塞米松抗炎作用较强, 然而由于其在血浆和组织中的半衰期较长, 对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的抑制时间较长, 因此应尽量减少使用, 而甲基泼尼松龙的抗炎作用较强, 同时半衰期较短, 对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的抑制时间较短, 且对肾上腺皮质动能无显著影响[8,9]。目前多内外对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治疗方法尚未明确, 明确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 接受一定得的治疗时间后对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进行检测, 治疗后2、6、12和24h患者的PH值和Pa O2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患者血气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 综合治疗可较好地控制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气指标。治疗6、12、18和24h后患者的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上的缓解, 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哮喘症状。

综上所述, 综合治疗可较好地控制重症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气指标, 缓解患者的哮喘症状, 是重症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上官文姬, 沈惠风.支气管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9, 29 (5) :602-606.

[2]罗伟文, 张彦峰, 罗伟雄, 等.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J].广东医学, 2010, 31 (10) :1329-1330.

[3]袁方, 张明军, 张建华, 等.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 (16) :1265-1267.

[4]梁梅.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36 (2) :335.

[5]戴芹, 韩萍, 晏莉, 等.氧驱博利康尼联合爱全乐雾化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6) :537-539.

[6]钱秀芬, 袁明宇, 卞涛, 等.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8) :1910-1911.

[7]郑蕾.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46例分析[J].江苏医药, 2010, 36 (16) :1961-1962.

[8]张桂信, 陈海龙, 纪军, 等.地塞米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5) :385-387.

重症哮喘的治疗体会 篇4

关键词: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无创通气

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 重症哮喘约占哮喘病人的20%[1], 急性重症哮喘已成为急诊科的常见急症之一。重症哮喘治疗除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等外, 还应给予有效氧疗, 补充足量液体,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其中也有少数病人的病情仍继续加重, 需要辅以机械通气治疗[2]。我科应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 (BiPAP) 对19例病人实施无创通气治疗, 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通气监护, 确保通气安全有效, 保证足够的氧气和通气, 尽可能减轻病人焦虑和身体不适, 加强通气指导等护理措施, 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 减少气管插管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19例重症哮喘病人, 其中男11例, 女8例;年龄51岁~70岁;均确诊为重症哮喘 (其诊断及分级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的诊断标准) [3], 其中3例合并急性左心衰竭, 6例合并肺心病, 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取得良好的疗效, 安全度过危急期。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正压通气 (NIPPV) , 选用合适病人的面罩用头带固定, 因NIPPV可避免有创通气的并发症, 病人容易接受, 操作简单、快捷, 同步性能好, 有利于观察病人。

1.3 结果

治疗3 d后, 病人气道痉挛、呼吸困难、发绀明显改善, 病情基本缓解, 只有2例合并肺心病的病人, 病情无明显改善, 后改为气管插管通气治疗。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2 护理

2.1 心理支持和通气指导

重症哮喘病人病情多危急, 由于在ICU病房, 亲人不在身边, 陌生的环境、呼吸机的报警声和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等因素, 使得病人产生孤独、不安全感、害怕等心理表现[4]。部分病人由于面罩带来的不舒适而烦躁, 所以更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多与病人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消除病人不必要的担忧, 尽可能照顾病人的习惯, 为其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向病人解释应用无创通气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教会病人如何配合呼吸机进行呼吸运动, 减少腹胀等并发症。

2.2 保证安全有效的无创通气治疗

安排专人护理, 给病人端坐位或者床头抬高45°。密切关注病人意识水平、排痰能力, 有无呼吸肌疲劳征象。床边备好简易呼吸器、负压吸引装置、气管插管用物、有创呼吸机, 以备病人无创通气无效时紧急抢救。

2.3 通气监护

2.3.1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的变化以及呼吸机运转情况

无创通气主要监护指标为吸气压力, 呼吸模式调整后重点判断通气效果, 初期严密监测通气指标, 出现呼吸机报警时应查找报警原因, 避免人机对抗。如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血氧饱和度指标持续改善, 则提示通气效果良好。

2.3.2 血气指标

根据动脉血气指标来调整呼吸机参数, 护士需掌握采血时机, 在病人翻身、吸痰、活动等刺激后, 不宜立即采血, 以免影响血气准确性。通常应使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 (1 mmHg=0.133 kPa)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0 mmHg, 血氧饱和度>95%的水平呈持续改善趋势[5]。

2.4 气道管理

2.4.1 掌握指证按需吸痰

采取合理体位, 翻身叩背后再行排痰, 鼓励并指导病人自行咳嗽、咳痰。吸痰参考指证有:痰鸣音、气道压力增高、病人咳嗽等。护理人员要学会听诊肺部, 结合胸部X线片情况, 给病人合适的体位, 翻身叩背后再行排痰, 同时鼓励并指导病人自行咳嗽、咳痰。

2.4.2 根据痰黏滞度湿化气道

将痰液黏滞度分为三度, 不沾吸痰管的且容易吸出的为Ⅰ度, 沾吸痰管的且易于冲净的为Ⅱ度, 沾吸痰管的且不易于冲净的为Ⅲ度, 痰多且黏滞度高的病人往往感染较重, 因此, 适当地稀释痰液是确保吸痰效果的前提。除呼吸机加湿器可以进行加湿加温外, 还可以根据病情, 给病人适量饮水, 根据医嘱进行气道雾化吸入等, 以保证气道湿化效果。

2.5 并发症的预防

2.5.1 腹胀

本次护理中发生腹胀6例, 其中戴全口活动义齿4例, 牙齿严重缺损者2例。因病人将活动义齿取下后才戴口鼻全面罩, 加上治疗过程中病人想说话, 这时张口讲话空气极容易被吞入胃内导致腹胀, 所以要训练病人紧闭双唇, 养成以鼻腔呼吸的习惯, 特别是牙齿严重缺损者, 教会病人以非语言交流方式来表达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及需求, 如腹胀、呼吸费力、需大小便、咳嗽吐痰等, 在探视时间里向家属解释治疗过程中不能与病人交谈的原因。

2.5.2 漏气

本组病例中发生漏气10例, 均为外部漏气。主要是治疗过程中口唇关闭不严或交谈7例, 口鼻全面罩固定过松2例, 固定口鼻全面罩频繁咳嗽、吐痰人为造成面罩漏气1例。要求护士守候床旁监视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直至平稳, 当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时, 首先考虑内部漏气, 监听双肺呼吸音变化, 及时报告医生, 必要时行床旁胸片或血气分析, 以防止IPAP压力过大致肺泡破裂而发生气胸。注意防止外部漏气, 做好病人宣教工作, 检查并妥善固定口鼻全面罩。

2.5.3 皮肤压疮

病人在使用面罩时容易在鼻梁两侧及下颌区域等与面罩接触部位出现压疮, 为防止皮肤压疮及漏气, 使面罩紧贴皮肤, 在病人上述部位使用防压疮贴, 既有效预防面部压疮, 又能保证一定的密封性, 减少漏气。

参考文献

[1]陈萍.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1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 (25) :115-117.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397.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 26:132-138.

[4]肖惠敏, 姜小鹰.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 2002, 16 (9) :514.

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5例, 男26例, 女19例, 年龄26~62岁, 平均 (42.7±3.2) 岁。均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2008年制定) 相关诊断标准符合, 病程3~32年, 胸片示无纵隔气肿、无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血气分析示高碳酸血症 (PaCO2>50mmHg) 合并低氧血症 (PaO2<60mmHg) 。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水平、持续24h心电图监测, 对24h出入量行详细记录。密切观察生命征变化、血气分析结果、临床症状。实施包括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糖皮质激素、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抗生素等药物应用, 及积极补钾、补镁、补液、祛痰等常规治疗。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 选用双水平气道压通气S/T模式, 经面鼻罩连接。参数设置范围:吸入氧浓度35%~64%, 呼吸频率 (RR) 14~20次/min, 呼气压力 (EPAP) 4~10cmH2O, 吸气相压力 (IPAP) 10~20cmH2O。期间为利于服药、饮食和排痰, 允许间断10~15min。患者血氧饱和度在吸入氧浓度<25%时在90%以上, 无呼吸困难, 肺部无哮鸣音, 自主呼吸平稳, 临床症状缓解时可脱机。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 组间计量数据采用表示, 计量资量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45例患者中, 治疗无效改为有创通气2例, 不能耐受放弃治疗3例。病情缓解40例, 与治疗前比较, 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结果明显好转,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上机时间平均为 (3.4±0.2) d, 住院时间平均为 (16.2±0.7) d, 无纵隔气肿、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见表1、表2。

3 讨论

临床呼吸内科急危重症中, 重症支气管哮喘为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在救治上存在一定棘手性, 若未选择有效的方式恰当处理, 极易造成死亡等恶性事件发生[2]。引起持续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因素较为繁多和复杂, 且各因素间存在相互作用及影响的关系, 进一步加重病情, 哮喘状态若未得到有效控制, 极易出现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呼吸肌疲劳、肺性脑病、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使住院时间明显延长[3]。采取常规方案救治临床症状改善缓慢, 采用无创机械辅助通气治疗优势较为明显, 可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加快疾病康复进程。

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依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45例患者中, 病情有效缓解40例, 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 血压趋于正常, HR水平、RR水平明显降低, 防止呼吸肌疲劳, 降低了机体耗氧量, 使心脏负荷减轻, 血液动力学稳定得以维护。且与治疗前比较, 血气分析各指标中, PaCO2值明显降低, SO2值、PaO2值、pH值明显升高, 表明已存在的低氧血症得以有效纠正, 促进潴留的CO2排出, 显著改善了血液酸碱紊乱现象[4,5]。在行通气治疗的同时气道得以湿化, 为有效排痰创造了条件, 同时对上呼吸道防御机制功能起到了保护作用, 阻断了诱导病情恶化的因素, 利于下一步综合治疗方案的进行[6]。

本次研究中, 无纵隔气肿、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因不能耐受放弃治疗, 2例因无效改为有创通气治疗, 提示无创正压通气有较高耐受性和安全性, 临床有效率呈较高水平。通气治疗中, 以腹胀、面部肿胀压痕为常见不适, 多症状轻微, 经指导腹式呼吸、调节面罩即可缓解。为提高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效果, 需对病例进行合理选择, 把握上机时间、设计合理模式及参数,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以降低危险因素, 为救治争取时间。本组上机时间平均为 (3.4±0.2) d, 住院时间平均为 (16.2±0.7) d。

综上,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救治方案应用的基础上, 积极性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可显著改善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状况, 提高救治有效率, 缩短了住院时间, 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5例, 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 采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 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5例患者中, 治疗无效改为有创通气2例, 不能耐受放弃治疗3例。病情缓解40例, 与治疗前比较, 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结果明显好转,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上机时间平均为 (3.4±0.2) d, 住院时间平均为 (16.2±0.7) d, 无纵隔气肿、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救治方案应用的基础上, 积极性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可显著改善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状况, 提高救治有效率, 缩短了住院时间, 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 篇6

关键词:机械通气,重症哮喘

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1]。重症哮喘患者呼吸功能明显减低,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氧摄取量过少。对重症哮喘患者使用呼吸机制论上可以加快二氧化碳排出,并进一步促进氧气吸入。我科2008至2011年收治的28例重症哮喘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8例重症哮喘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标准[2],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9.4±16.8)岁,28例患者中,呼吸停止,紧急心肺复苏成功5例,所有患者均有心律失常,动脉血气Pa O2均<40mm Hg,Pa CO2>50mm Hg,Sa O2<90%,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例。

1.2 方法

对28例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解痉、哮喘、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采用经口气管插管(管径男性8.0mm,女性7.5mm)和呼吸机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气管插管和上机指征[3]。呼吸机模式为对5例呼吸停止着予机控模式,潮气量6~8m L/kg,氧浓度初始6h60%~100%,以后逐渐下降,对有自主呼吸者给予压力支持通气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对烦躁不安者给予肌松剂及镇静剂,PEEP从初始3cm H2O逐渐上调,呼吸频率14~18次/分,I∶E为1∶2,吸气时间0.8~1.2s,吸气压力23cm H2O,PSV8~20cm H2O,根据血气给予调整呼吸机参数,待患者意识清晰,呼吸困难消失,自主呼吸平稳,生命体征稳定,低氧血症纠正,Pa CO2恢复正常,逐渐撤机拔管。

2 结果

经呼吸机治疗后28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心率恢复正常,18~20次/分的呼吸频率,没有呼吸困难现象,没有紫绀现象,神志变得清晰,顺利停机拔管,其中2例因脑复苏未成功而放弃死亡。

3 结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可逆性支气管痉挛引起的临床发作性呼吸困难和咳嗽,咳痰气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依据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可将支气管哮喘分为轻、中、重、危重四种。危重哮喘是其中最重的临床类型,以往曾有将哮喘发作持续24h或以上无法缓解者成为哮喘持续状态,如今已被上述概念替代,哮喘持续状态实际归入危重哮喘之中[4]。

以前哮喘很少需要用机械通气治疗,主要原因并不是患者的病情不需要,是因为缺乏临床机械通气设备。近年来,医疗设备不断完善,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病例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危重哮喘的病程,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明显降低了此类患者的病死率。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发作及猝死的重要措施,其上机适应证是多种诱因所致的危重哮喘,只要缺氧严重,用一般方法无法缓解,且有危机患者生命危险或者患者已无法耐受,就应及时考虑应用机械通气纠正缺氧。人工气道首选气管插管,因为支气管哮喘患者虽然起病突然,病情危重,但大多容易缓解,尤其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除非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否则不考虑气管切开。

危重哮喘的病因主要是因为缺氧,而缺氧的一个很主要原因是通气障碍,机械通气对通气障碍所致缺氧取得效果最好,一般均能迅速改善缺氧,但此类患者气管痉挛以及感染和脱水造成粘液栓阻塞气道,使气道阻力高,在呼吸机治疗初期,易造成人及不协调,除了暂时性提高Fi O2迅速降低缺氧,阻断缺氧致支气管痉挛所造成的恶性循环外,用解痉剂,借助镇静剂肌松剂及呼吸中枢抑制剂。

为了减少并发症,现多主张应用低潮气量(5~8m L/kg)、低频率,可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 H不低于7.20~7.25)的通气策略[5]。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通气(PCV)的更好的控制和降低气道峰压(PIP),更好的减少肺损伤的发生,PCV的气流为递减型,随着气道压力的上升,气流流速呈指数递减,从而使PIP不致过高。机械通气目前多主张应用低水平PEEP(3~5cm H2O),它的机制是这样的:(1)将支气管进行机械性扩张来达到降低气道阻力的目的,让呼出气体变多,从而功能残气量减少;(2)通过人工呼气末正压维持,改善肺泡动脉血压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氧气从肺泡动脉血液扩散,增加动脉血氧分压,提高Pa O2;(3)抵消内源性PEEP,减轻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功;(4)增加肺、胸廓弹性回缩力,增加呼气流量,呼出的气体增加,降低功能残气量[6]。我们在治疗这28例患者重均加用了低水平PEEP(3~10 cm H2O)以下,无一气压伤。

脱机指征:不伴有明显肺功能障碍的危重哮喘患者脱机简单,只要支气管痉挛缓解,缺氧纠正,就可以考虑脱离呼吸机,有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视具体情况,逐渐降低呼吸机条件,最后脱机拔管。

我们治疗这28例患者过程中,危重哮喘患者治疗要个体化,给氧、抗感染、补液、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效果不理想时要及早应用呼吸机,以缩短病症减少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Lougheed MD,Lam M,Forket L,et al.Breathlessness during acautbronchoconstriction in asthma.Pathophy siologic mech anisms[J].Am Rew Respir Dis,1993,148(6):1452.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4.

[3]秦桂玺,阎明.急危重症疾病与急救[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2.

[4]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58.

[5]朱蕾,钮善福.机械通气[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5-324.

20例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篇7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0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重症哮喘患者20例, 男14例, 女6例;年龄38~76岁, 病程3~43年, 加重1~12h。20例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加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 其中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15例, 经口气管插管5例;插管时间最短3d, 最长2周。20例患者均救治成功, 康复出院。

1.2 临床表现

20例患者均有呼吸急促或极度呼吸困难, 双肺满布哮鸣音或呼吸音明显减低, 不能说话或话不成句, 端坐呼吸, 呼吸频率>30次/min, 心率>100次/min, 13例出现意识模糊, 2例为哮喘致死性大发作而呼吸停止。血气分析均出现不同程度呼吸性酸中毒, pH 7.036~7.293, PaCO2 51.2~98.6mmHg (1mmHg=0.133kPa) , 低氧血症PaO2 28.2~71.6mmHg。20例均符合世界卫生2002年制定的“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重度持续标准[1]。

2治疗与监护

2.1 监护措施

做好心率、血压、呼吸、心电、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 记24h液体出入量。上机后30min测动脉血气, 然后依据病情变化测动脉血气。

2.2 一般治疗

补液,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合并细菌感染者用抗生素治疗。

2.3 抗炎、解痉、平喘

甲基泼尼松龙200mg, 1次/d, 连续3~5d后改强的松30mg, 1次/d, 连续5~7d。同时硫酸特布他林0.25mg静点, 1次/12h 。

2.4 机械通气

采用美国纽邦多功能呼吸机, 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协调较好者, 起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联合压力支持 (PSV) 模式呼气, 潮气量 (VT) 6~8ml/kg, 频率8~13次/min, 吸呼比>1∶2, 吸气时间0.8~1.2s, 吸气压<25cmH2O (1cmH2O=0.098kPa) , PEEP 0~4cmH2O, PSV 10~15cmH2O。对无自主呼吸及人机对抗者, 起始采用控制/辅助 (A/C) 模式, 待停用安定后改为SIMV+PSV。

2.5 拔管脱机

患者神志清晰, 呼吸困难消失, 自主呼吸<20次/min, 生命体征平稳, PSV<5cmH2O, 血气分析PaO2>60mmHg, PaCO2<50mmHg, SaO2>90%则尽早撤机。

3护理

3.1 基础护理

(1) 以平卧位或半坐卧位为宜, 不宜侧卧, 防止因体位改变使导管偏移, 导致气道密闭不严, 使通气量不足。 (2) 对插管时间较长者, 可给予鼻饲, 要少量多次, 鼻饲前应将床头摇高以防食物反流;同时做好口腔护理, 预防霉菌感染。 (3) 昏迷者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并进行被动功能锻炼, 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预防静脉血栓;眼睑不能闭合者可涂红霉素眼膏或盖凡士林纱布保护角膜。留置尿管者, 每天用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 每周更换尿袋2次, 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3.2 呼吸机管理

保持呼吸机各管道通畅, 调整好各种报警系统, 及时解除报警。高压报警多为管道扭曲或打折、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人机对抗等;低压报警多为管道脱落、导管漏气、呼吸机与气管导管连接不牢、充气不足;分钟通气量报警常因气道漏气、辅助通气不足、自主呼吸减弱所致。呼吸机各管道、接头、湿化器必须每天更换消毒。注意保持湿化器中蒸馏水量, 及时清理呼吸机管道中的积水, 并每天清洗过滤网。

3.3 心理护理

对于神志清楚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 经常询问患者的自我感受, 可用手势、点头或摇头、睁闭眼等方法交流, 态度要和蔼,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操作要轻柔;有书写能力者可以让患者把自己的感觉和要求写出来;必要时请患者家属和患者交流, 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4 出院指导

重症哮喘的治疗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重症哮喘患儿58例, 其中:男32例, 女26例;年龄在1.3~11岁, 平均年龄为 (5.8±2.7) 岁;病程在3个月~1年;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有:咳痰、憋气、呼吸困难, 三凹征表现明显, 患儿不能平卧, 并伴有末梢循环较差, 心率增快等现象。58例患儿经药物与氧疗治疗后症状均未能缓解。

1.2 方法

治疗方法:58例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 经口插管, 按患儿每千克体质量10ml计数设定给予潮气量;每分钟呼吸频率设定为2~20次、吸入氧流量设定为1~2L。根据患儿血气分析的结果调整各项的参数, 让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数恢复至正常值, 同时严密监测其心脏功能变化情况, 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处理心脏骤停、心律失常等症状。

护理方法: (1) 机械通气时护理:护理人员应该熟悉呼吸机性能与一般故障处理方法, 掌握各种参数调节原理, 密切观察患儿全身状态, 准确记录监测结果及呼吸机的参数, 特别是患儿自主呼吸是否同呼吸机同步等。由于患儿烦躁、恐惧、呼吸急促、气道痉挛, 增加了插管的难度, 并且上机后, 易出现人机对抗情况, 所以上机前给予患儿使用镇静药物咪达唑仑, 其中有34例患儿加用肌松药物维库溴铵。患儿用药后, 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2) 人工气道建立:经口插管将人工气道建立以后, 上呼吸道丧失了部分生理功能, 对人工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护理中重要的环节, 直接影响着患儿的治疗效果。协助患儿采取正确的体位, 如无禁忌, 应将床头抬高30°~45°, 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降低导管对咽喉部产生的压迫, 给予患儿做口腔护理时, 要先将气管插管中的分泌物吸取干净后, 再吸取鼻腔、口腔内的分泌物, 最后行口腔护理[3], 操作完毕后, 要认真检查导管插入的深度、是否固定劳靠, 并保持患儿脸部的清洁, 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 (3) 气道湿化管理: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 定期 (每小时) 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对湿化液滴量应根据气道湿化的标准进行调整, 若患儿较安静, 吸痰顺利, 分泌物较稀薄, 导管内未形成结痂表明湿化效果较好。若患儿的分泌物较黏稠, 患儿呼吸困难, 吸痰不畅则表明气道湿化不足。若患儿分泌物过分的稀薄, 患儿表现出烦躁不安状态, 且咳嗽频繁, 要不断地给予吸引, 表明气道湿化过度[4]。需要适当地调整湿化液滴入量与间隔时间。指导患者正确咳漱, 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 以利于痰液引流。 (4)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人工气道建立以后, 患儿的纤毛运载功能受损, 咳嗽反射功能减弱, 呼吸肌处于无力状态等, 造成其分泌物堵塞、潴留气道, 易加重患儿肺部感染[5], 需要依靠吸引才可保持呼吸道的畅通。护理中若不视患儿的病情, 常规给予吸引, 则会造成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并且增加感染的概率。若吸引的方法不当, 则会导致患儿出现肺不张症状, 诱发其支气管发生痉挛而加重缺氧状态。在给予患儿吸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硬度、粗细适中吸痰管与合适的吸痰时机, 给予患儿吸痰时, 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动作应快、准、稳、轻, 吸痰的负压不可过大, 每次吸痰的时间应在15s内, 吸痰连续不可超过二次, 在吸痰的前后均给予纯氧吸入达3min。注意观察患儿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变化, 以及痰液性质、黏稠度、量、颜色等。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 定期 (每小时) 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5) 撤机护理:患儿经过数天的治疗, 临床症状与体征已经缓解, 血气分析指标恢复至正常, 气道阻力明显下降, 肌松剂与镇静剂已停止使用, 予以撤机。在撤除呼吸机前, 要将其气道内的分泌物吸取干净。撤机后, 给予患儿取半卧位, 并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进行雾化吸入, 以减轻喉头的水肿症状[6], 要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 (6)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通过具有亲和力并且简单易懂的语言、轻柔的动作、和蔼的表情主动与患儿交流, 尽量消除患儿孤独、恐惧心理与不适感, 同时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工作, 使其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 将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 进行t检验, 以P<0.05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8例患儿哮喘症状基本控制时间为 (30.4±0.7) h;患儿机械通气的时间在2~7d, 平均为 (3.5±0.8) d。58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2.2 治疗24h后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由于空气污染与人们体质的下降, 支气管哮喘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小儿中, 上升的比例更是明显, 部分患儿脱离激发因子后, 给予适当治疗, 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约有10%左右的患儿, 一般治疗症状难以控制, 对患儿的生命与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只有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才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从本组病例可以看出, 通过一系列完善、科学的护理措施, 58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在给予患儿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时, 精心细致的临床护理, 可以控制患儿的病情发展, 对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有重要作用。管道的护理: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一次, 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新制备的冷开水, 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作为污水清除, 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 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的气道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重症哮喘患儿58例, 将其使用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 58例患儿哮喘症状基本控制时间为 (30.4±0.7) h;患儿机械通气的时间在27d, 平均为 (3.5±0.8) d;治疗24h后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患儿重症哮喘时, 精心细致的临床护理, 可以控制患儿的病情发展, 对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机械通气,重症哮喘,患儿,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彭兵.机械通气治疗14例重症哮喘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4 (12) :17-18.

[2]王玉芹.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09, 21 (17) :193-194.

[3]周茜, 胡庆军.186例机械通气新生儿患者的气道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9 (18) :58-59.

[4]兰艳梅.重症哮喘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 6 (1) :17.

[5]韦海燕, 谢思蓉, 黄静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7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11 (12) :168-169.

上一篇:计算机传输下一篇:内部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