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支气管哮喘

2024-06-10

社区支气管哮喘(共7篇)

社区支气管哮喘 篇1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其主要特征为气道高反应与气道变应性反应, 因可逆气流受限, 诱发胸闷、气急、咳嗽、喘息等症状[1,2]。常发作于清晨与夜间, 部分患者能够自行缓解, 也有部分患者可经治疗缓解症状[3]。不过这类疾病复发率较高, 严重情况下, 会导致其出现呼吸衰竭、肺心病、肺气肿等症状[4,5]。本文主要研究社区综合防治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的效果与影响, 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月采用社区综合防治法治疗的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35例, 女27例, 年龄19~68岁, 平均 (44.23±3.25) 岁, 病程2~31年, 平均 (15.36±6.54) 年。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社区综合防治, 患者都曾服用过抗炎平喘药物。

1.2 综合防治方法

1.2.1 实施健康教育干预

通过采用一对一的针对性教育与集中教育两种模式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所谓集中教育, 就是指通过开展与支气管哮喘疾病知识相关的讲座, 让患者与患者家属对这类疾病有进一步了解, 明确自身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所需注意的事项, 可每周开展1次讲座, 持续进行4周, 日后每隔3个月开展一次讲座。一对一针对性教育就是指以问卷调查、患者就诊、随访调查等结果为依据, 针对患者自身疾病所存在的特点, 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社区卫生部门还可以与当地的居委会开展合作, 做好黑板报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1.2.2 病历管理

将患者病历存储到计算机内, 并对患者的药物剂量、发病情况、联系方式等进行详细记录, 便于为以后的疾病复诊提供依据。

1.2.3 PEF的测量

PEF的测量有利于为患者哮喘严重程度与哮喘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如果PEF不超过80%个体最佳PEF值, 表明患者需要接受更加强效的治疗方法;若PEF不超过70%个体最佳PEF值, 则应制定加重治疗方案。

1.2.4 随访调查

哮喘患者在进行初次诊断约3周后回访, 日后每隔3个月, 至少随访1次, 一旦患者支气管哮喘疾病发作, 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急性发作症状得以缓解后, 医生需要找出患者疾病发作的原因, 并调整治疗方案, 以免疾病再次出现急性发作的情况。

1.2.5 向患者介绍防治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问题

了解患者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具体情况, 找出导致其疾病发作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告知患者如何避免疾病发作, 如尽量使过敏原吸入减少, 禁止剧烈运动, 在用药方面要合理选择, 让患者对疾病发病征兆有所了解, 并向其讲述应对方法。以宣传教育的方式, 告诉患者通过长期治疗, 能够使疾病症状得以控制。患者需要学会紧急处理技巧, 当疾病发作后, 知道如何解救。在服药前, 需告知患者服药后可能会出现了不良反应, 并告诉患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具体方法。意识到哮喘可能存在的恶化现象, 转诊需及时, 若发现疾病症状异常后, 要立刻返院治疗。

1.2.6 中药穴位敷贴

患者遵循冬病夏治原则, 取延胡索、白芥子、细辛、甘遂, 以2∶2∶1∶1比例配伍, 对姜汁进行调和, 将其调整为糊状后, 选取患者的心俞、大椎、肺俞、膈俞、定喘等穴位, 在夏季初、中、末三伏, 每隔10天, 给患者贴1次, 每次敷药时间在1~6 h, 持续治疗3次为一疗程。

1.2.7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皮肤敏感试验, 经皮试后, 若患者呈现为阳性, 则实施脱敏治疗, 控制皮下注射浓度。最初剂量为0.1 ml, 达到1.0 ml后, 可增加浓度, 每周治疗2次, 当浓度为1∶102后, 可维持治疗, 每周为患者注射1次, 每次剂量为0.5 ml。

1.2.8 制定合理的用药计划

治疗方案可被划分为5级, 通常情况下, 若患者没有实施过规范化治疗, 则采用2级方案, 根据患者需求, 利用短效ICS、β2-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有明显哮喘症状, 则需要选择3级方案治疗。若患者经治疗后, 仍未取得明显好转, 要重新调整治疗方案。持续治疗3个月, 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后, 可适度减少药物剂量的使用。

1.3 评估方法

肺功能:记录患者实施综合防治前、后3、6、12、24个月的肺功能情况;哮喘控制:通过ACT测试法, 评估患者哮喘控制情况,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了解其疾病控制情况,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生活质量与哮喘症状等方面的问题, 在实施综合防治前、后3、6、12、24个月均要评估一次;生存质量:以制定的支气管生存质量评估表为依据, 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 主要评估内容有患者的刺激原反应、活动能力、心理状态, 总分为100分, 优:80~100分 (包括80分) , 良:60~80分 (包括60分) , 差:低于6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的肺功能变化比较

经研究得知, 患者综合防治时间达到6个月后, 其肺功能开始有明显改善, 与防治之前的肺功能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实施综合防治前后的疾病缓解变化情况

经研究得知, 在实施社区综合防治之前, 24例患者病情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 总缓解率为38.7%;实施社区综合防治后, 共有57例患者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 疾病缓解率为91.9%。实施社区综合防治后的疾病缓解率明显高于实施社区综合防治前,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L

*与防治前比较, P<0.05

例 (%)

2.3 实施综合防治前后的生存指标变化情况

经研究得知, 从心理状态上看, 实施综合社区防治前的总优良率为74.2%, 实施综合防治后的总优良率为96.8%。实施综合防治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优良率明显优于实施前,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患者的心理活动上看, 实施综合防治后的活动能力优良率为98.4%, 高于实施前的71.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例 (%)

从刺激原反应上看, 实施综合防治前的总优良率为61.3%;实施综合防治后的总优良率为93.5%, 实施综合防治后的刺激原反应优良率高于实施前,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4。

例 (%)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的管理与教育工作在疾病防治过程中非常重要, 据临床资料表明, 导致患者死亡或病情严重的原因主要在于患者对于疾病治疗了解不够, 为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必须找出有用的防治方法[6]。

相关资料表明, 通过采用社区综合防治法, 可对患者疾病进行有效管理, 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症状的目的, 促进其疾病的好转[7,8]。且实施综合防治后, 在治疗过程中, 能够加强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对患者实施健康指导干预, 便于让其了解疾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使过敏原吸入减少, 以此控制患者疾病症状[9,10,11]。综合防治可有效降低患者哮喘复发率, 若患者吸入剂使用不正确, 实施综合防治可纠正其使用方法, 合理指导患者的用药, 控制其疾病症状, 可使患者肺功能得以改善, 减轻支气管哮喘症状, 降低哮喘复发率, 这对于减轻患者家庭负担也具有重要意义, 可减少哮喘对哮喘疾病患者的影响, 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2]。

从本次研究中可了解到, 实施社区综合防治后, 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明显, 且哮喘症状控制良好。这表明实施综合防治干预, 可改善患者相关指标, 以此达到对疾病进行控制的目的。另外, 患者的心理状态、刺激原反应、活动能力优良率均高于实施综合防治前, 这证明了社区综合防治的实施可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改善。

在本次社区综合防治中,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对一针对性教育和集中教育。在集中教育中, 患者可定期参与疾病健康教育知识的讲座, 针对不懂的问题, 可及时提出, 患者与患者之间还可以相互传授经验。在一对一针对性教育中, 医生会根据患者疾病特征制定特殊的治疗方案, 便于使其症状缓解。

社区支气管哮喘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8月~2013年4月住院的4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中女10例, 男10例, 年龄60~73岁, 病程3~5年;对照组中女12例, 男8例, 年龄62~75岁, 病程3.5~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方式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1环境的舒适

保持病房清洁整齐, 室内定时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 光线适中, 温湿度适宜, 整洁安静, 避免存在过敏原, 如病房内禁止放置花粉、皮毛、烟雾等易诱发哮喘发作的物品。晨间护理时, 应用湿式清扫法, 避免尘土飞扬, 以免患者吸入而诱发或加重哮喘。

1.2.2 心理护理的舒适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口头解说、放幻灯片、发放小册子等形式告知患者哮喘的发病原因、防治方法等健康教育知识, 提高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的认知程度, 让患者放松心情,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1]。

1.2.3 吸氧的舒适护理

由于老年性哮喘患者的呼吸功能衰退, 气道反应刺激阈值偏低, 加上基础肺功能储备不足等因素, 患者对自身症状的感觉和缺氧的反应不会像年轻人一样敏感, 不能准确地感受到病情的变化, 一旦发病易导致危重型哮喘、呼吸衰竭甚至哮喘猝死, 因此, 吸氧治疗对老年哮喘患者非常重要。

1.2.4 排痰的舒适护理

排痰护理是保证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通畅的关键, 老年人常因肺功能低下, 咳痰无力, 使痰液阻塞气道而难以缓解, 通过气道湿化, 可以促进痰液排出。临床上常用的排痰措施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 它可以达到气道湿化、排除痰液的目的[2]。同时, 在超声雾化时给予患者拍背, 鼓励其主动咳痰, 还可实施气管内滴药湿化痰液。进行电动吸痰时吸痰动作需轻柔, 并注意根据痰液的稀稠选择柔软与大小适中的吸痰管等, 尽量降低吸痰所引发的疼痛或恶心感。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 并给与静脉输液, 增加体内水分, 以促进痰液的排除, 提高气道通气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资料为计数等级数据, 采SPSS 10.0的χ2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20例中, 很满意13例, 满意6例, 不满意1例, 满意度95%。对照组20例中, 很满意9例, 满意7例, 不满意4例, 满意度7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认知度和依从性及1年内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认知度评分和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 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减少并发症, 促进早日康复。把舒适护理应用于社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 应充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得到长期、合理、充分、有效的治疗, 从而减少或避免哮喘发作。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后,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且观察组认知度评分和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 舒适护理的实施可提高社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降低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社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且观察组认知度评分和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舒适护理的实施可提高社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认知度、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降低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社区,老年

参考文献

[1]邱丹红, 廖慧玲.心理干预对负性心理住院患者的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 (12) :152-153.

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 篇3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干预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 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病因主要由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等引起的, 也可继发于急性支气管炎。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主要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伴有喘息, 常可并发肺气肿和慢性肺心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9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 年龄45~75岁,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6例, 其中男性30例, 女性16例。正常组42例,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9例。所有患者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喘息, 痰呈白色黏稠状不易咳出。

1.2 诊断依据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规范》的诊断标准[1]。

1.3 方法

98例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干预组。①正常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 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 室内空气流通,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受凉, 避免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室内不养宠物, 不放有过敏原的植物, 以免引起支气管痉挛。用药的护理, 以口服平喘祛痰药为主, 监督患者及时和准确的用药。②干预组在正常组护理的基础上, 采用腹式呼吸法护理[2], 腹式呼吸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增加肺活量, 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 预防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的发生。具体方法:吸气时尽量使腹部隆起, 呼气时尽力呼出使腹部凹下。每天锻炼2~3次, 每次10~20min。促进排痰的护理, 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呼吸反射, 可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保护和维持呼吸道通畅的作用。指导患者学会有效的咳嗽方法, 鼓励患者咳嗽, 轻轻拍胸部、背部, 使痰液移动;劝患者多饮水, 以使痰液稀释;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 可用雾化吸入使气管内分泌物湿化, 易于咯出。家中简易雾化装置可用一保温杯盛满热水, 杯口处倒置一漏斗, 让热蒸气从漏斗底部小漏管里逸出, 患者徐徐吸入, 但要注意防止烫伤。另外, 要指导患者合理正确的使用家庭氧疗, 在此基础上注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多进行室外活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增强机体抵抗力。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与正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8%、59.5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受凉、吸入刺激性气体及感冒常使本病诱发或加重。常因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 咳嗽无力及肺功能低下因素使痰液阻塞气道, 造成病程长, 反复发作, 对抗病毒和抗菌素制剂产生耐药或不敏感, 致使疗效下降[3]。寒冷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冬季最怕冷, 也很易患感冒, 每次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加重, 肺功能也受影响。根据患者体力, 可积极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 如慢跑、太极等能增加肺活量和耐力, 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避免和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接触,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是长期的, 要有足够的耐心对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 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此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去。

本次干预结果表明, 干预组和正常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59.5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结果提示, 对社区内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相关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包括常规护理、呼吸训练、排痰训练、家庭氧疗、耐力锻炼、健康指导等, 对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效果, 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住院率, 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 22 (4) :199.

[2]Krishnasamy M.Social support and the patient with cancer:aconsiderafion of the literature[J].AdvNurs, 1999, 23 (4) :757-762.

社区支气管哮喘 篇4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9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67~86岁,平均年龄(76.29±2.36)岁;按照并发症种类划分:并发糖尿病8例,并发冠心病12例,并发高血压13例,并发慢性心功能不全6例;对照组39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6.67±2.66)岁;按照并发症种类划分:并发糖尿病11例,并发冠心病9例,并发高血压16例,并发慢性心功能不全3例。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消炎、 化痰、平喘和止咳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如患者病情轻微,则给予左氧氟沙星和青霉素治疗;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则使用舒巴斯坦替代;如患者病情严重,则给予头孢菌属抗生素治疗;如患者年龄较大,则给予适量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患者戒烟酒、注意保暖和保持病室环境洁净,防止感冒和其他细菌感染发生。

1.3疗效评价标准[5]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7天后,临床症状基本治愈,摄片征象、咳痰和气喘等症状明显好转,说明疗效显著;临床症状和摄片征象有所改善,咳痰、气喘等症状得到缓解,说明治疗有效;临床症状和摄片征象未见好转, 咳痰、气喘等症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加重,说明治疗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例(%)

3讨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发病者多为60~70岁老年人,患者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发展成为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6]。慢性支气管炎为季节性疾病,寒冷天气易导致疾病复发。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反复气喘,具有发病缓慢、病程长等特点。根据病程可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分为不同阶段,包括缓解期、迁延期和急性发作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据文献报道[7,8,9],支气管感染、吸烟和空气污染均为导致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高危因素。

治疗社区老年支气管炎应注意以下几点:咳痰严重的患者应采用沐舒坦治疗,高龄、机体抵抗力较差的患者应用黄芷提高其机体抵抗能力。研究显示[10],革兰阴性菌是导致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感染菌,采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控制急性发病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应根据患者病情、药敏实验结果采用适宜的抗生素。病情较轻的患者应采用1代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或青霉素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应用喹诺酮类、2代或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肾功能障碍患者禁止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可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有文献报道[11],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半衰期长、 治疗效果显著和安全性高等特点,可应用于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疗。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7%,较对照组患者的74.36%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社区支气管哮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本院呼吸内科201 2年3月至201 3年3月, 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的哮喘患者82例, 均符合哮喘诊断标准[1], 无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支气管扩张、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出院后转诊至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督导治疗的42例设为观察组, 出院后未转诊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4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0例, 女22例;平均年龄 (43.1±10.2) 岁;病程 (8.1±3.2) 年;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 9例 (4 5.2%) , 初中及以上2 3例 (5 4.8%) ;控制水平分级:控制2例 (4.8%) , 部分控制10例 (23.8%) , 未控制30例 (71.4%) 。对照组男21例, 女19例;平均年龄 (42.7±11.2) 岁;病程 (7.8±4.4) 年;文化程度:小学以下、初中及以上各20例 (各5 0.0%) ;控制水平分级:控制3例 (7.5%) , 部分控制9例 (22.5%) , 未控制28例 (70.0%) 。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入选时哮喘控制程度等情况接近。

1.2 健康干预方法

两组住院期间均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用药技巧指导和注意事项告知。出院时对每位患者的防治知识掌握程度、负性情绪、吸入剂使用熟悉程度进行评估。对照组出院后, 嘱其根据病情变化需要自发至本院门急诊就诊。观察组病例资料出院后转至相应社区卫生服务站, 由接受过哮喘专病知识培训的全科医生进行社区督导治疗。

督导治疗:①宣传。利用社区服务设施, 如板报、广播、视频等途径定期宣传哮喘的防治要点, 让哮喘患者认识缓解期治疗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防止治疗不规范而导致急性发作频发[2]。②家访。每3个月1次到患者家中进行访视。除帮助规避尘螨、花粉、霉菌等常见过敏源外, 还要告知某些装修材料亦是重要过敏源, 需做相应居室整改。③鼓励锻炼。体质虚弱也是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危险系数增加的最主要因素[3]。全科医生向居委会建议开展适宜哮喘患者参加的体育运动 (太极拳、广场舞等) 。通过增强患者体质, 提高抗过敏、抗感染的能力。④心理干预。通过门诊、访视、电话等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鼓励患者与疾病斗争, 及时疏导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必要时联系心理科会诊, 给予药物帮助。⑤健康教育。通过反复多次现场教育、口头考核, 督导患者学会判断哮喘发作先兆;熟知急性发作的自我处理;准确使用压力式定量气雾装置;了解坚持写“哮喘日记”的意义等。⑥加强与专科医生的互动。根据患者哮喘控制状况, 与本院呼吸科医生随时联系, 共同探讨哮喘患者的升级或降级治疗方案的调整。辖区内的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社区处理无效的, 第一时间由全科医生负责转诊至本院。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定

出院满1年后, 本院呼吸科医生主动约诊, 对两组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内容包括:1年内就医状况及社会影响记录;防治知识了解程度问卷 (90分以上评为掌握) ;负面情绪发生状况;依从性评定 (患者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 药量与用药次数与医嘱一致者评定为“依从性良好”) 。哮喘控制水平按照“目前临床控制评估”和“未来风险评估”进行分级, 判定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分级标准[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就医状况及社会影响比较

在1年观察期内, 两组均无失访病例。未因哮喘再次住院:观察组12例 (28.6%) , 对照组20例 (50.0%)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5, P<0.05) 。由表1可见, 观察组静滴激素次数、出院后急诊就诊次数、误工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费用略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病情控制及管理状况比较 (表2)

观察组哮喘防治知识掌握率、治疗依从性良好率、使用吸入剂正确率、降级治疗率均高于对照组, 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GINA虽已制定出有效的防控指南, 但哮喘是与多基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的疾病[5]。医生要达到与患者沟通、配合和协调的目的, 就必须改变原有的医疗服务模式, 变被动等候患者就医为主动为患者提供各种防治疾病的知识和方法[6]。全科医生社区督导是以心理、社会、生物模式为指导的医疗服务。患者在该模式的带动下, 以“被动就医”转为“自我管理”;从“急性发作急救”转为“长期个性化管理”。

全科医生作为三级医院治疗的延伸, 给患者提供了连续性的服务。本次观察中虽然观察组由于全科医生的督导, 长期使用价格较高的吸入剂, 但1年内患者因哮喘再次发作而就诊甚至住院次数减少, 相应减少了住院或就诊费用, 所以平均治疗费用并未减少。通过社区全科医生的督导, 患者加强掌握了防治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正确使用吸入剂等, 改变了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生活环境, 最终治疗方案逐步降级, 达到满意的哮喘控制状态。且全科医生通过与患者近距离接触, 深入了解其情绪变化, 及时给予疏导, 在减少精神因素诱发哮喘加重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践表明, 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共建“全科医生社区督导”规范化治疗哮喘的模式, 为患者提供了以人为本、有效可行、长期个性化的服务。这种医疗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实效。

摘要:目的 观察全科医生长期、个性化社区督导在哮喘患者病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哮喘病情稳定后出院自行就医的40例哮喘患者设为对照组, 出院后由全科医生进行社区督导治疗的42例哮喘患者设为观察组。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均无失访病例。观察组静脉滴注激素次数、急诊次数、误工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病情控制状况及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因哮喘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哮喘患者出院后由全科医生社区督导治疗有益于哮喘的长期防控。

关键词:全科医生,哮喘控制,社区督导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72.

[2]傅春萍.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筛查及预防教育[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 30 (11) :987.

[3]来怡, 赵荣娟.哮喘患者急性发作诱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10, 12 (9) :955.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1 (3) :177.

[5]Urso DL.Treatment for acute asthm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practical aspects[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0, 14 (3) :209.

社区支气管哮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7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4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61~80(72.37±5.26)岁;病程2~20(8.74±2.05)年。研究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60~80(72.29±5.23)岁;病程为3~20(8.77±2.11)年。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生活可自理,且不存在严重的并发症。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疾病知识的讲解,室内清洁指导,健康讲座等。患者应遵医嘱服用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流程如下:(1)行为指导。为了提高患者的通气量,使患者能够顺畅地呼吸,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采用腹式呼吸法,扩张其横膈活动范围至23cm。同时帮助患者训练咳痰和咳嗽的具体方法,掌握其技巧。此外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相关的提高身体耐寒能力与身体素质的方法,从而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2)饮食护理。合理的膳食能够为患者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有助于患者更快的康复。为此护理人员可制作一份食谱,教会患者如何搭配饮食。同时建议患者荤素搭配,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多食用绿色果蔬,保证每日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促进消化。饮食应尽量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减少油脂摄入量,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尽量做到均衡膳食。(3)心理教育。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具有反复发作且病程长的特点,给患者的精神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担,使其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躁、抑郁、暴躁等,患者也因此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为了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恢复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应积极地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交流时,护理人员应从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并以安慰的话语鼓励患者面对疾病,坚持治疗,同时向其讲解相关的治疗手段与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对康复的信心。此外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其从精神上和行动上给予患者支持,消除患者的顾虑。(4)运动护理。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配以适量的体育锻炼,从而增强其抵抗力与耐力。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鼓励其坚持锻炼,并叮嘱其运动后要进行适当地舒展放松活动,保证有规律地作息,防止过度锻炼造成病情恶化。

1.3 观察指标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SAS、SDS量表主要是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疾病。据研究表明,我国老年人的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15%[3],说明我国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之多。虽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大部分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过敏因素、空气污染、病菌感染等。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必须加强对该疾病的预防,同时对患者实施护理。社区护理秉承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时刻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4]。采用社区护理干预,从行为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教育、运动护理4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帮助患者合理规划饮食和作息,并鼓励其加强体育锻炼,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树立康复信心。该护理方法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5],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实施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态参与治疗,加快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坤.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2016,9(5):107-108.

[2]赵晓燕.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及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183-184.

[3]章惠娟.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8):229-231.

[4]刘芳.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J].医疗装备,2016,29(3):190-191.

社区支气管哮喘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2010年清湖、同胜和大浪3个社区门诊发现的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226例,其中男152例,女74例,平均年龄63.4岁,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对照组1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及居住环境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1)根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等),可做出诊断。(2)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等)亦可诊断。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头抱哌酮钠舒巴坦钠3.0 g,静滴,1次/d;1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止嗽散[3]加减(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陈皮和甘草),1剂d,水煎约500 ml,分早晚2次服,连服3~7天;如寒重者加麻黄、细辛,若胸胁胀闷,舌苔白腻加苍术、厚朴;干咳者加枇杷露或雾化治疗,喘息或气促可加氨茶碱口服或静滴,呼吸困难者予低流量持续吸氧,对症处理措施两组均相同,一周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标准

(1)治愈:咳嗽、咳痰或喘息症状消失,无发热;(2)有效:无发热,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减轻,双下肺增粗的纹理有所改善;(3)无效:经治疗7天后,症状、体征及X线胸片结果无明显改善[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 for windows软件,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8460,P=0.0156),见表1,P<0.05,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发展常与外邪的反复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急性发作期,大多因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入侵,以致咳嗽反复发作;或因久咳不已、反复发作,或因年老体虚、肺脾肾气虚、水津不布和痰饮内停,阻遏于肺,引起长期咳喘,或因吸咽、饮酒等因素伤及于肺,进而形成本病。病变经久不愈,则肺脾损及于肾,故病情严重者常伴有气喘不能平卧,动则尤甚等肾不纳气之候。从上可知,采用抗菌素与中药相结合治疗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充分发挥出了西药抗菌药物的抗炎作用,并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施以中药达到止咳化痰,疏表宣肺,标本兼治的作用,不仅能缩短患者使用抗菌素的用药时间,又能缩短患者病程,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可在社区门诊适当推广。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18.

[2]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判断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统疾病杂志,1980,3(1):61.

上一篇:小学语文的分层教学B下一篇:设备润滑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