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反复发作

2024-09-13

哮喘反复发作(精选10篇)

哮喘反复发作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144例反复发作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匹多莫德联用孟鲁司特治疗,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就医次数和无症状时长。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治疗组患儿就医次数以及无症状时长等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匹多莫德联用孟鲁司特在治疗小儿反复性哮喘方面临床效果明显, 可有效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哮喘,反复发作,匹多莫德,孟鲁司特,临床效果

反复发作性哮喘是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童哮喘疾病, 其主要由气道内发生的慢性炎性反应所导致, 哮喘发作对患儿的肺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1]。小儿反复发作性哮喘涉及到的病因较多, 如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过度表达、慢性炎症对气道长时间侵袭, 都会导致肺功能降低以及引起气道重塑, 所以改善患儿呼吸质量已成为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案[2]。我院对2013 年6 月—2014 年6 月在儿科就诊的反复发作哮喘患儿采用匹多莫德联用孟鲁司特, 发现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 年6 月—2014 年6 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144 例反复发作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儿70 例, 女30 例, 男40 例;最小年龄为1 岁, 最大年龄为8 岁, 平均年龄为 (4.9±1.6) 岁;病程0.5 年~3 年, 平均 (1.6±0.4) 年。治疗组患儿74 例, 女32 例, 男42 例;最小年龄为1 岁, 最大年龄为9 岁, 平均年龄为 (5.1±1.3) 岁;病程1 年~3 年, 平均 (1.8±0.5) 年。2 组患儿性别比例、平均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基础药物治疗, 如氨茶碱、抗生素、β2受体拮抗剂以及糖皮质激素, 缓解期则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匹多莫德联合孟鲁司特进行治疗, 其中匹多莫德分散片 (北京郎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60718) 用法用量为每次400 mg口服, 每天1~2 次;孟鲁司特咀嚼片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J20130054) 用法用量为每次5 mg口服, 早晚各1次, 睡前服用。共治疗12 周。

1.3 临床效果评价所有患儿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 详细记录患儿随访期间哮喘发作次数、无症状天数以及再次就医次数等情况。根据患儿具体病情控制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其中显效指患者规范化治疗2 个月至随访结束期间哮喘发作次数0 次或1 次;有效指患儿规范化治疗2 个月至随访结束期间哮喘发作次数2~3 次, 且哮喘发作症状均较前减轻;无效:指患儿哮喘症状未见显著改善或较前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2 组患者就医次数和无症状时长比较治疗组患者就医次数以及无症状时长分别为 (2.2±1.0) 次和 (318.9±9.6) d;对照组患者就医次数以及无症状时长分别为 (5.2±2.1) 次和 (307.6±10.2) d, 2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u值分别为-11.039, 6.849, P值分别为0.000, 0.000) 。

3 讨论

反复发作性哮喘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 患者在给予氨茶碱、抗生素、β2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以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等治疗后发现其临床效果不尽理想, 且具有反复发作的迹象[3]。小儿反复发作哮喘主要原因可能包括:①多种细胞和炎症因子共同作用。②哮喘发病时间较长, 患儿抵抗力降低, 较易出现呼吸道感染, 而感染状态下较易诱发哮喘。

孟鲁司特是一种具有强效性、高耐受性和高选择性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对气道内平滑肌细胞白三烯产生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均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进而改善血管渗透性以及缓解呼吸道水肿, 在预防和控制支气管痉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4]。匹多莫德为一种二肽免疫调节剂, 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及改善肺功能等作用, 因此匹多莫德可有效提高反复发作性哮喘患儿的免疫力, 增强其抗感染能力。

综上所述, 匹多莫德联用孟鲁司特在治疗小儿反复性哮喘方面临床效果明显, 可有效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上述两种药物联用为临床治疗小儿反复性哮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选择,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潮青, 罗学虹, 陈宜升.匹多莫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 (8) :1204-1205.

[2]王明华.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13) :3045-3046.

[3]王文辉.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23) :3562-3564.

[4]丁雪梅.孟鲁司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哮喘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7) :1015-1017.

严重恶心、呕吐反复发作 篇2

成志锋,内分泌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青年委员;黑龙江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社会兼职。《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常务编委。

病例简介

患者,女,54岁,因“间断口渴、多饮、多尿、消瘦26年,恶心、呕吐1天,抽搐1小时”急诊入院。既往肺结核史10年,支气管炎、胃轻瘫病史。该患者2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尿、多饮、消瘦,于医院测血糖升高(具体数值不详),诊断为:1型糖尿病,饮食运动控制,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曾多次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诊入院治疗。1年前开始应用诺和锐早7 U、午5 U、晚7 U、诺和灵N 10 U皮下注射,恶心、呕吐1天,4小时前出现抽搐,测血糖为4.2 mmol/L,进食后,由急诊120送来我院。急诊以“1型糖尿病”收入我科。

查体:血压180/90 mm Hg,神清,皮肤弹性可,颈静脉无怒张,左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听诊心率100次/min,心律齐,腹软,胃区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足背动脉搏动弱。

患者多次因严重恶心、呕吐由120急救中心送入医院,住院多日不能纠正,不能进食,引发严重离子紊乱、低钠、低氯、低钾,并出现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明显。患者生活质量差,1年之中有4~6个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思考问题1:患者严重恶心、呕吐是否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发?

患者为1型糖尿病,病史长达26年,胰岛β细胞功能差,血糖波动大,有自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倾向,且患者有支气管炎病史,机体抵抗力差,易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和泌尿系感染,感染极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导致恶心、呕吐。

患者入院后急行辅助检查结果如下。尿常规:酮体(-)、尿糖(+)、红细胞计数46.7/μl、细菌计数7063.7/μl;血常规:WBC 8.8×109/L;肾功能离子:血钾4.2 mmol/L、血钠145 mmol/ L、血氯99.3 mmol/l、血糖7.9 mmol/L、肌酐89 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2 mmol/L、血气分析示pH值7.40。

患者多次入院时检查结果均无糖尿病酮症及酸中毒,故该患者的严重恶心、呕吐不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发的。但患者严重恶心、呕吐1、2天后即可引发糖尿病酮症,化验血钾3.27 mmol/L,血钠125.7 mmol/ L,血氯88.3 mmol/L,尿常规中酮体:(++)。从而加重恶心、呕吐,形成恶性循环,故该患者需强化胰岛素替代治疗,保证理想血糖控制,如有糖尿病酮症发生,应及时排酮治疗。

思考问题2 患者严重恶心、呕吐是否由胃肠道器质性疾病引发?

胃肠道器质性疾病,如肠梗阻、幽门梗阻、肿瘤,可引发患者严重恶心、呕吐及离子紊乱,待患者病情略稳定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查腹部立位平片示:肠管少量积气;全腹CT:未见明显异常;肠镜示:全结肠未见明显异常;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动力差。

经检查患者无明显胃肠道器质性疾病,故该患者的严重恶心、呕吐可排除由胃肠道器质性疾病引发。

思考问题3 患者严重恶心、呕吐是否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胃轻瘫有关?

患者1型糖尿病病史较长,已合并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胃轻瘫,经胃镜证实患者胃动力极差,胃蠕动明显减慢,患者日常便秘明显。严重恶心、呕吐时,不能进食,应用多种止吐药物,改善不明显,且由严重恶心、呕吐引起离子紊乱,血钾3.27 mmol/L,血钠125.7 mmol/ L,血氯88.3 mmol/L。患者恶心、呕吐1、2天后出现糖尿病酮症,低钠、低氯、低钾不易纠正。

患者严重恶心、呕吐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胃轻瘫有关,需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如应用弥可保静点,效果较为理想),并应用胃动力药物(如为力苏)及通便药物(如杜秘克)治疗,该病人胃轻瘫严重,严重恶心、呕吐反复发作,发作时恶心、呕吐难以控制,患者曾应用多种胃动力药物及通便药物,效果均不佳,患者应用为力苏(伊托必利)及杜秘克(乳果糖)后,效果较为理想,同时保证正常的胃肠蠕动,大便通畅,才能减少严重恶心、呕吐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思考问题4 患者严重恶心、呕吐是否有精神心理因素参与?

患者糖尿病病史较长,生活质量差,多次反复住院治疗,因病致贫,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患者多次产生轻生念头,均被家人阻拦,未能实施,且惧怕停用静脉滴注药物再次出现严重恶心、呕吐,对医院产生依赖,多次经治疗出院回家后,24小时内即再次恶心、呕吐,故反复住院,住院时间长。

患者为中老年女性,情绪波动大,精神心理科会诊诊断为抑郁焦虑混合发作,经常恶心、呕吐、厌食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治疗该患者的疾病将有所帮助。

病例经验总结

该病例特点为:(1)1型糖尿病,有自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倾向;(2)长期糖尿病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轻瘫严重;(3)支气管炎病史,亦由于炎症导致糖尿病酮症反复发作;(4)患者经精神心理科会诊后诊断为:抑郁焦虑混合发作,不除外由于心理因素导致患者长期厌食、恶心、呕吐的可能,故该患者需综合性治疗,以改善疾病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恶心、呕吐、糖尿病酮症、离子紊乱的发作频率,减轻家庭及社会医疗负担。

患者主要治疗措施如下:(1)强化胰岛素替代治疗,保证理想血糖控制;(2)如有糖尿病酮症应及时排酮治疗;(3)治疗胃轻瘫:应用胃肠动力药物及通便药物,如出现严重恶心、呕吐,应加强止吐、抑酸治疗;(4)纠正离子紊乱:及时纠正患者因恶心、呕吐引起的严重离子紊乱;(5)如有炎症,应充分抗炎治疗,避免引发糖尿病酮症;(6)遵精神心理科意见用药,加强心理疏导,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哮喘反复发作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均来源于2011年7~8月青浦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和内科门诊患者, 使用Excel软件按患者首次就诊次序进行编号, 并生成相应的随机数字, 通过对随机数字排序后, 将各随机数字对应的患者编号随机分为敷贴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敷贴治疗组100例, 其中男44例, 女56例, 年龄最小者32岁, 最大者68岁, 平均40岁, 病程最短者3年, 最长者20年。西药对照组100例, 其中男48例, 女52例, 年龄最小者34岁, 最大者70岁, 平均42岁, 病程最短者3年, 最长者1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统计学处理P>0.05,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在2008年制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哮喘的诊断标准: (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 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5) 临床症状不典型者 (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 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1)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2)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FEV1增加15%以上, 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mL) ; (3) 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符合以上1~4条或4、5条者, 可确诊为支气管哮喘。

1.3 纳入标准

(1) 年龄30~70岁;病程3年以上者; (2) 符合上述哮喘的诊断标准; (3) 病情属于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4) 需要预防性或长期抗哮喘治疗患者。

1.4 排除标准

(1) 可造成气喘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患者 (结核、真菌、肿瘤等) ; (2) 严重肺气肿、肺心病者; (3)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4) 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1.5 病例剔除标准

(1) 病程未结束而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反映者, 根据医生判定应停止者, 即终止该病例临床试验, 但已超过1/2疗程者应该计疗效; (2) 试验期间患者病情持续恶化有可能发生危险事件, 根据医师判断应该停止临床试验者, 即终止该病例临床试验, 但已超过1/2疗程者应该统计为无效。

1.6 治疗方法

1.6.1 敷贴治疗组

(1) 对象:支气管哮喘患者。 (2) 中药:何氏经方五味子、五倍子、细辛、黄芪、白芥子、甘遂、元胡、莪术、丹参、生姜等。 (3) 取穴:大椎、肺俞 (双) 、膏肓俞 (双) 、灵台, 穴位定位以国家标准化方案为标准。 (4) 时间: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三伏天期间每周治疗1~2次, 共5次) 。 (5) 操作步骤:患者取坐位伏于治疗桌上 (儿童可取俯卧位) 裸露背部, 并用干毛巾擦净背部, 然后将中药与姜汁拌成糊状, 分成六等份并制成直径5cm厚约1cm的饼状, 先于上述穴位散少许丁桂散后将药饼敷上, 并以塑料保鲜薄膜密封, 2h后用毛巾将药物擦掉。

1.6.2 西药治疗组

方法:给予西药常用方法治疗:给予阿斯美1片Bid连服2个月。

1.7 疗效观察

1.7.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上海市卫生局颁发的〈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有关哮喘的诊断标准, 结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 (1) 治愈哮喘控制, 听诊哮鸣音消失。 (2) 好转哮喘缓解, 或发作次数减少。 (3) 未愈症状无变化。

1.7.2 随访

2组在停止治疗3个月后随访, 半年后随访, 记录症状体征, 并评定疗效。

1.7.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通过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治疗结果

2.1 治疗完成情况

无剔除病例及脱落病例。治疗开始时2组共200例患者, 西药组有5例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微的胃部不适感, 但都坚持完成了治疗。其余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2.2 两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患者疗效比较

[例 (百分比) ]

注:★与西药对照组相比χ2=4.6, P<0.05;◆与西药对照组相比, χ2=4.33, P<0.05

由表2可知, 在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方面, 两组的差异都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敷贴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2.3 两组治疗有效的患者半年后随访疗效比较

[例 (百分比) ]

注:★与西药对照组相比χ2=10.11, P<0.01;◆与西药对照组相比, χ2=2.06, P>0.05

由表3可知, 两组患者经过半年后的随访, 敷贴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虽然在总有效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在治愈率上, 两者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 (P<0.01) , 说明敷贴治疗在远期疗效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3 讨论

哮喘的现代治疗重点应放在缓解期, 即奉行国际哮喘会议确定的以抗炎作为治疗哮喘的首要原则。通过缓解期的治疗, 可增强体质、提供机体免疫力和长久的御病能力, 消除气道内的炎症, 从而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何氏穴位敷贴验方乃我院上海市名中医何承志于三伏天进行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的总结, 此疗法已在我科开展20余年, 疗效相当稳定, 有效率在85%以上, 并有一定的治愈率。穴位敷贴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之一, 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 大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对于提高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的健康, 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诸多问题均具有重大意义。

依据何承志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 认为对于慢性病调理注重调治脾肾。当哮喘病反复发作, 必使患者肺气日益耗散, 累及脾肾, 使肾虚而气失摄纳, 更加重哮喘反复发作, 如此恶性循环。所以, 何氏经方中运用五味子、黄芪、丹参、以收敛耗散之肺气, 且补中益气, 而穴位定喘、肺俞、灵台等是宣肺降逆豁痰效穴, 选大椎、膏肓俞是为强肾补虚。通过此方法, 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 不断增强体质, 使病情少有反复, 达到一个长效的, 良性的循环过程。

正天丸——治疗头痛反复发作 篇4

头痛患者到医院做头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不能發现任何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头痛反复发作呢?广东南方医院中医神经内科通过几十年临床研究,分析了2000例反复发作性头痛的大样本,得出这些头痛的绝大部分均为复合证,即风证占72.3%,瘀血证占82.2%,痰湿证占62.3%,虚证占63.5%。因此,从中医的审证求因的理论,可以得出头痛反复发作的共同病因病机应是头部“4多”——多风、多瘀、多湿、多虚。中医进一步研究表明,头部“4多”会引起头部气滞血瘀和气亏血虚,进而造成头部经络不通和经络失养,从而引起头痛反复发作。

正天丸首创于1985年,它是根据头痛病因病机新概念配制成的中成药复合组方。

二、正天丸组方、作用机理及功效

针对头部“4多”,正天丸选取中医治疗头痛四大古方中的15味中草药精华(四大古方:川芎茶调散、麻黄附子细半汤、桃红四物汤、四藤消震饮)。起驱风、化瘀、除湿、缓虚等作用,具有疏经通络、益气养血之功效。适用于中医的风寒(热)型头痛、瘀血型头痛、痰湿型头痛、肝肾阴虚型头痛和西医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经期头痛等多种头痛。四效合奏,彻底治疗头痛的反复发作。

三、正天丸的服用方法

按疗程服用。一日三次,5盒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对于长期头痛患者,在服用两个疗程后,建议停药15天,再用1—2个疗程。

为什么要按疗程服用?其一是因为头痛病因复杂,且药力难以到达头部,要彻底治疗,需要较长的用药时间。其二是因为中成药的药效有一个累积过程,只有按疗程连续服用,才能彻底解决头痛反复发作的问题。如果头痛时吃药、不痛时就停止用药,这种断续的用药将无法解决头痛反复发作问题。此外,按疗程服用正天丸,除能保证产品疗效外,它对身体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四、正天丸与其它中成药头痛药的区别

常用中成药头痛药,只针对单一头痛病因组方,无法对头痛的复合病因进行彻底治疗,所以不能解决头痛反复发作问题。如天麻系列产品,其主要成分天麻只起驱头风作用,而对头痛的其它病因——头部多瘀、多湿、多虚不起任何作用,所以它无法治疗头痛的反复发作。正天丸针对头痛的复合病因(头部“4多”)组方,治疗全面,能彻底治疗多种头痛的反复发作。上市十几年来,正天丸已累积了良好的患者口碑。

五、正天丸的特色

①治疗范围广,疗效确切。

正天丸先后在广州南方医院、广州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北京301医院、北京海军总医院等知名医院神经内科进行疗效临床研究显示,正天丸对多种反复发作性头痛具有根治效果,正天丸治头痛的有效率在98%以上。

②纯中药制剂,无任何毒副作用。

在正天丸的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显示:

长期服用正天丸对肝、肾无毒副作用,是安全的。

正天丸可降低动脉血压,对心脏有一定保护作用。对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无副作用。

正天丸对儿童和年老体弱者是安全有效的。

不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

无过敏反应。

③国家医保甲类目录产品。

④名优产品

正天丸曾先后获得以下奖项

中华医学会全国信得过药品奖

中医药新技术新产品《汉方世界》杯荣誉奖

解放军后勤部军队名牌产品称号

出口药品展览交易会优秀奖

正天丸上市至今已超过1亿人次使用。徐向前元帅由于长期的操劳,从战争年代就患上了顽固性头痛,虽经多方用药,效果甚微。1986年,徐帅经服用正天丸一段时间后,头痛被彻底根治。

反复发作性甲沟炎的治疗与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比例30例, 其中25例女性, 5例男性, 年龄最小14岁最大39岁, 其中甲沟炎最少一年发作两次最多者一年发作四次。

主要症状:26例患者发生在一侧甲沟皮下, 出现红肿, 疼痛, 红肿区内有波动感, 有白色脓点但无破溃, 4例患者甲沟两侧甲根部都出现红肿, 手指末节肿胀。

30例反复发作性甲沟炎患者的患指 (趾) 体征的共同点局部指 (趾) 甲根部与皮肤连接紧密并部分指 (趾) 甲已嵌入两例皮肤内。

1.2 方法

1.2.1 其中15例用传统方法治疗即甲沟炎初期未成脓时, 选用鱼石脂软膏, 金黄散等服贴的理疗, 并口服抗生素加头孢拉定。已成脓时, 选用抗生素治疗外, 行手术处理, 手术措施为在甲沟旁切开引流, 甲根肿胀者分离拔除一部分指甲, 部损伤甲床。

1.2.2 另外15例选用新方法治疗手指近端用2%利多卡因阻滞指神经麻醉后分离拔除全部指甲, 与此同时将甲床两侧伸入到皮肤的甲床少部分去除。

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1) 在去除甲床两侧伸入两侧皮肤的甲床时不能取的过多以到皮肤内侧边缘为准, 否则影响再次长出指 (趾) 甲的美观。 (2) 术后口服头孢拉定。

2 结果

跟踪3a这15例用新方法治疗的患者往年反复发作自采用这种方法治疗后无1例再次发作。而另15例旧传统治疗方法治疗者其中1例未在发作余14例仍每年发作并且这14例中的7例每年发作2次。

3 护理

少活动患指 (趾) , 尤其是术后一周, 每天换药一次, 换药时用碘伏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 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 轻轻沾吸去分泌物, 近甲床两侧创面较深处 (去险甲床的部分) 如分泌物较多可用盐水冲洗, 如有坏死组织可及时取除, 清理完伤口包扎时可在创面上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包扎, 防止由于分泌物过多而发生粘连。

4 讨论

指 (趾) 甲根部与皮肤连接紧密, 皮肤沿指甲两侧形成甲沟, 由于架构周围组织的感染而形成甲沟炎。反复发作性甲沟炎患者局部指 (趾) 甲根部与皮肤不但连接紧密而且部分指 (趾) 甲已嵌入两侧皮肤内, 这类换只传统的治疗方法即"甲沟炎初期未成脓时, 可不选用鱼石脂软膏, 金黄散等服贴或超短波红外线的理疗, 并口服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已成脓时, 除用抗生素外, 应行手术处理, 在甲沟旁切开引流""甲根处肿胀者需要分离拔除一部分指甲, 避免损伤甲床"治疗时弊端在于未根除指 (趾) 甲嵌入两侧皮肤内的本质, 所以本次治疗完后不久会再次发生甲沟炎, 如此反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而采用笔者所述的方法治疗的优点在于: (1) 一次治疗时将指 (趾) 甲根部与皮肤紧密相连并嵌入两侧皮肤内的指 (趾) 甲去除, 同时破坏了这部分嵌入两侧皮肤内的甲床使这部分不再长出指 (趾) 甲, 从而使两侧嵌入部分消失避免下次长出指 (趾) 甲时再次刺激两侧皮肤而发生甲沟炎。 (2) 在去除甲床时由于只去除了嵌入两侧皮肤内的甲床而未损伤其余部分, 因此长出指 (趾) 甲时仍不影响美观。

摘要:目的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性甲沟炎的另一类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近五年来我科对反复发作性甲沟炎的治疗措施的病例进行分析后尝试用新方法治疗。结果 用新方法治疗后甲沟炎的复发率明显改善。结论 建议对反复发作性甲沟炎可采用本方法的冶疗与护理。

哮喘反复发作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反复发作的胃溃疡患者130例,其中男76例,女54例;年龄25~71岁,中位年龄42.3岁;溃疡直径2.5~22.3mm;数目1~5个;病程18个月~15年,平均病程9.8年。排除穿孔、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及其他并发症者。将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外科手术治疗)68例和非手术组(非手术治疗)6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临床状态及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组:

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采用胃部分切除术,根据消化道重建方法的不同,分别采用BillrothⅠ或BillrothⅡ术式重建消化道[2]。(1)BillrothⅠ:保留幽门,于胃小弯侧双层缝合,胃大弯侧与十二指肠吻合,可选择一次性切割吻合器在胃大弯侧后壁与十二指肠残端完成消化道重建。(2)BillrothⅡ:用屈氏韧带以远10~15 cm处空肠,经结肠前提起与胃残部吻合;或用屈氏韧带以远6~10 cm处空肠,经结肠后肠系膜打开的孔洞中提起与胃残部吻合,从而重建消化道的功能。有时亦用吻合器在胃大弯侧后壁与空肠吻合完成消化道的重建,适当关闭肠系膜间隙。

1.2.2 非手术组:

采用抗幽门螺杆菌(Hp)、质子泵抑制剂(PPI)、胃黏膜保护剂等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以结束后症状减轻程度以及胃镜检查结果判定。显效: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胃镜检查结果由Ⅰ、Ⅱ级转为0级,或者由Ⅲ级转为Ⅰ级以上;有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检查由原Ⅱ级转为Ⅰ级或由Ⅲ级转为Ⅱ级;无效:患者症状减轻不明显,胃镜检查原来的等级保持不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及12个月复发率比较

手术组总有效率和12个月复发率均优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非手术组比较,*P<0.05

2.2 并发症

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9%低于非手术组的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对胃溃疡的治疗多采用抗Hp、胃黏膜保护

注:与非手术组比较,*P<0.05

剂、PPI及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非手术治疗。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部分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同时伴有胃溃疡的反复发作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胃溃疡反复发作患者予反复内科治疗不仅延误了患者病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且即便之后再行手术治疗,也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导致并发症增加,甚至可能引起患者死亡。对于经严格内科治疗反复发作的胃溃疡患者,争取尽快施以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既具很高的治愈率,且可减少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3]。

本结果显示,手术组总有效率及12个月复发率均优于非手术组(P<0.05);手术组疼痛、上腹饱胀、出血以及穿孔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手术组(P<0.05)。外科手术治疗胃溃疡,效果好,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与十二指肠溃疡不同,有研究表明,90%的胃溃疡发生于胃窦部。胃溃疡发生时与胃排空迟缓有一定的关系,当因胃蠕动减慢而导致食物滞留于窦部时,受膨胀和蛋白分解产物的不断刺激,从而引起窦部不断地释放促胃泌素,增加胃酸分泌,从而形成溃疡。通过手术治疗不仅切除了溃疡病灶和溃疡的好发部位,且同时可切除胃窦部,从而可消除由G细胞分泌胃泌素而引起的胃酸分泌;同时,切除部分胃体后可减弱胃部神经性分泌功能,从源头上切断胃溃疡发生的可能。因而,手术治疗比非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笔者认为,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胃溃疡时,对于术式的选择,应该根据溃疡的部位及性质来决定,一般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1)治愈溃疡的同时,应尽可能切除病灶,以防漏诊和恶变;(2)应尽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所选的手术方式应尽可能的符合生理要求,同时安全、简便易行。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方法可完全满足要求,手术的方式应在基础、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前提下,逐渐完善。总之,在患者发生胃溃疡时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对于反复发作胃溃疡患者行早期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金荣,袁远程,潘清文.手术治疗胃溃疡88例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1):133-134.

[2]郭建国.手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29-30.

哮喘反复发作 篇7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影响因素

乙型病毒性肝炎作为全球性传染性疾病,如果治疗不规范,治疗不及时,可能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了解乙肝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及早针对性给予干预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本研究中,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4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患者,根据反复发作次数,将其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分析影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4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患者,根据反复发作次数,将其分为好转组 (n=24例) 和恶化组 (n=21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均确诊为乙型肝炎反复发作。24例好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19.0~72.0岁,平均年龄 (42.0±6.0) 岁;21例恶化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20.0~71.0岁,平均年龄 (42.5±6.5) 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程、手术史、精神刺激、过度劳累、饮酒史、服用过肝损伤药物、甜食摄入过量、乙肝病毒DNA定量高等,进行观察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病程≥5年、手术史、精神刺激、过度劳累、过度饮酒、服用过肝损伤药物、甜食摄入过量、乙肝病毒DNA定量高都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见附表。

3 讨论

肝硬化是多种病因作用下的慢性、弥漫性慢性肝病,病理变化以肝细胞广泛性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肝细胞纤维化,以及肝假小叶形成为主[2]。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当肝硬化处于失代偿期时,患者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本研究中,病程≥5年、手术史、精神刺激、过度劳累、过度饮酒、服用过肝损伤药物、甜食摄入过量、乙肝病毒DNA定量高都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时,肝脏糖原合成增加,甜食摄入过多,都会一定程度上加重肝脏的负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肝病患者,其肝脏负担更为严重,处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现肝功能障碍,导致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3]。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发作也与过度饮酒有关,随着饮酒频率的增加、酒精度数的增高,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危险性会相应增高,并且,有报告称,两者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经常饮用高度酒的乙型肝炎患者,容易促使肝硬化的反复发作,加重原本的肝病进展。

HBV病毒持续复制、炎性反应持续活动都会加重乙型肝炎患者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情进展。并且,HBV DNA含量变化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HBV病毒复制水平相对较高的慢性肝炎患者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反应性较差,肝组织的炎症反应相对更明显,肝功能受损严重,就会导致肝硬化失代偿期症状,甚至肝硬化反复发作[4]。

另外,情绪波动、精神紧张,也会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刺激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加重肝循环障碍,也可以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肝硬化的反复发作。

参考文献

[1]张国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3) :588.

[2]秦金环.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7 (2) :83.

[3]崔文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减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0, 13 (1) :78.

哮喘反复发作 篇8

关键词:反复发作,阑尾炎,常规手术,改良式手术,效果

阑尾炎 (appendicitis) 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急腹症, 其治疗方法分为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两种方法。不少患者因出于对外科手术的恐惧, 因此选择以内科保守法进行治疗。但由于对病症重视程度不够, 在症状缓解后即放弃治疗, 导致该病反复发作, 并形成慢性反复发作性阑尾炎, 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1]。对于反复发作性阑尾炎 (recurrent appendicitis) , 提倡以手术法进行治疗, 以彻底清除病灶。以往临床上常通过传统手术法治疗患者病症, 但不少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在此次调查中, 我院重点探讨改良式手术治疗反复发作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并与传统手术法相比较, 以确定反复发作性阑尾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具体情况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反复发作性阑尾炎患者作为对象, 并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 选择改良式手术进行治疗。男28例、女22例, 患者年龄10~72岁, 平均年龄为 (44.9±3.4) 岁;对照组患者50例, 选择传统手术法进行治疗, 男30例、女20例, 患者年龄为8~76岁, 平均年龄为 (50.3±2.4) 岁。两组患者对于分组情况知情无异议, 且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改良式手术治疗方法

术前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960万U加替硝唑200 m L。术中保护切口, 将外翻的腹膜固定于护皮巾上, 避免受到污染。吸引器将阑尾周围渗出的脓液吸除干净, 以4号丝线结扎阑尾系膜;以7号与4号丝线结扎阑尾残端。在无渗血情况后, 以系膜就地覆盖阑尾, 同时以网膜覆盖阑尾残端。以2%甲硝唑溶液冲洗腹腔, 后通过盐水纱布将腹腔擦拭干净。在无渗血情况后关闭腹膜, 再次以2%甲硝唑溶液清洗切口, 并逐层缝合腹壁。

1.2.2 对照组传统式手术治疗方法

术前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960万U加替硝唑200 m L。以7号丝线结扎阑尾残端, 在回盲部远端水肿较轻处行荷包包埋, 阑尾系膜一同结扎于缝线上, 于回盲部放置一根引流管, 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冲洗, 并逐层缝合腹壁。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 d下床活动, 预防腹腔粘连。同时静脉滴注青霉素960万U加替硝唑液200 m L, 预防感染, 术后1周可拆除包扎。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行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了有效的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中, 出现创口感染1例, 其感染率为2%;对照组50例患者中, 出现创口感染10例,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0%, 两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余患者均顺利拆线出院, 无不良反应发生。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 发病时可出现明显的腹部疼痛, 如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可造成腹腔感染, 并引发新的疾病。部分患者对于阑尾炎知识不了解, 在临床治疗中因治疗不彻底而造成疾病反复发作, 进而形成反复发作性阑尾炎[2,3]。慢性反复发作性阑尾炎不仅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 同时也增加了治疗难度。为了彻底清除病灶, 临床上建议通过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4]。在此次调查中, 我们主要探讨常规手术方法及改良式手术治疗慢性反复发作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传统手术治疗法主要通过强行包埋阑尾残端, 以防止粪漏及盆腔粘连。但由于阑尾残端与回盲部组织水肿脆弱, 若仍强行进行荷包包埋, 可对肠管造成损伤, 且将阑尾系膜与荷包一同结扎后, 因张力过大造成结扎线撕脱, 并使得大多胶管流出, 对切口愈合造成不良影响。而改良手术则以网膜对阑尾系膜及残端进行覆盖, 同样可达到预防盆腔粘连的目的, 同时该种操作法可减少水肿组织的张力, 避免结扎线撕脱, 减少对切口愈合造成不良影响, 改善患者预后, 促进患者康复。

由本研究可知, 常规手术法及改良式手术均可对慢性反复发作性阑尾炎进行有效的治疗, 但以改良式手术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其中,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可见改良式手术治疗慢性反复发作性阑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以改良式手术治疗慢性反复发作性阑尾炎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 促进患者康复。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杜胜强, 马芳媛.反复发作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2, 19 (1) :44-45.

[2]石必传.改良式腹直肌外缘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34) :38, 40.

[3]Shiryajev YN, Volkov NN, Kashintsev AA, et al.Appendectomy and resection of the terminal ileum with secondary severe necrotic changes in acute perforated appendicitis[J].Am J Case Rep, 2015, 16:37-40.

毛囊炎反复发作怎么办 篇9

我今年22岁。去年,我患了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脸上长了许多红色的丘疹和脓疱。去医院检查后,医生给我开了外用药。我用药治疗一周后,病情就痊愈了。可我停药不到一个月,病情又复发了。我只好再次用药进行治疗,如此反复了好几次,每次都是停药不到一个月病情就复发。请问我该怎么办?

河北 王远航

王远航读者: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是由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毛囊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此病患者多为皮质分泌旺盛的青年人,其发病部位多在面部、前胸、肩、上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此病的皮损可表现为孤立散在的红色毛囊性丘疹或顶端圆钝的脓疱,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灼热和刺痛感。此外,部分此病患者可合并有痤疮或花斑癣等皮肤病。

由于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属于真菌感染性疾病,因此此病患者使用抗真菌药进行治疗一般都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不过,多数此病患者的病情会反复发作,这主要与以下三种因素有关:①患者使用的药物中含有糖皮质激素。②患者治疗的疗程不足。③患者在治疗期间不注意患处的卫生或食用了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因此,我建议你停用原来的药物,改为使用2%的酮康唑洗剂和伊曲康唑进行治疗。2%的酮康唑洗剂的用法为:取适量的此药涂抹在患处,3~5分钟后洗去药物。可每日用药一次,连续用药5天为一个疗程。伊曲康唑的用法为:每日服1次,每次服200毫克,连续用药两周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你使用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一定要用足一个疗程,并要在用药期间避免食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同时每天清洗患处3次以上。此外,你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若病情没有得到缓解或仍然反复发作,应去医院进行检查,看看你是否合并了痤疮或花斑癣等皮肤病。

哮喘反复发作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中医辨证, 所有患者均为湿热瘀滞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坠胀痛、腰骶部酸痛, 劳累、性交、排便或月经前后疼痛加重,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异味、低热、大便干燥、小便黄、舌体胖大、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2]。病情程度根据病情评分确定, 其中子宫压痛或活动受限5分, 子宫一侧或两侧压痛或片状增厚5分, 输卵管压痛或呈条索状5分, 下腹或腰部疼痛下坠3分, 经期腹痛1分, 低热1分, 白带异常增多1分, 病情增加1年加0.5分[3];其中, 积分5~9分为轻度, 10~15分为中度, 16分及以上为重度。

将所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2~63岁, 平均年龄 (40.6±1.5) 岁, 病程6个月至8年, 平均病程 (4.5±0.8) 年, 复发2次11例, 3次13例, 4次12例, 5次及以上4例;病情程度:重度9例, 中度20例, 轻度11例。治疗组患者年龄23~59岁, 平均年龄 (40.1±1.0) 岁, 病程5个月至7年, 平均病程 (4.4±0.6) 年, 复发2次9例, 3次14例, 4次10例, 5次及以上7例;病情程度:重度10例, 中度18例, 轻度12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单纯西医治疗, 治疗方法具体为:轻度、中度患者于月经第1天, 2.0g头孢曲松钠针溶入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 每天2次, 连续治疗7天;0.1g多西环素片, 口服, 每天2次, 连续治疗14天;重度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月经第1天加用0.5g甲硝唑, 每天2次, 静脉滴注, 连续治疗7天。

1.2.2 治疗组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 自拟红藤汤加减治疗, 药方组成具体为[4]:败酱草20g、红藤30g、地丁草15g、赤芍10g、蒲公英15g、桃仁10g、连翘10g、甘草6g;腹痛较重者加元胡10g, 包块者加莪术12g、三棱12g, 白带量较多者加冬瓜子30g。上述中药煎煮, 浓缩, 每天口服100mL, 灌肠100mL。

1.3 疗效判定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有关慢性盆腔炎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彻底消失, 超声检查及妇科检查无异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超声检查提示积液减少或包块缩小2/3以上, 妇科检查阳性体征转阴;有效:临床症状显著减少, 超声检查积液减少或包块缩小超过1/3, 妇科检查阳性体征有所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超声检查及妇科检查均无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好转) 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 对照组痊愈10例, 显效13例, 有效12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痊愈11例, 显效14例, 有效1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病理主要表现为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 或输卵管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慢性盆腔炎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严重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骶部酸痛、下腹部疼痛、坠胀等。临床若不给予积极诊疗, 可能会导致盆腔组织水肿或充血, 甚至局部微循环障碍。临床多采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 杀灭引发炎症的链球菌、支原体、淋球菌、大肠杆菌或沙眼衣原体等, 而抗生素易引起机体耐药性, 因此临床治疗结果往往令患者不满意。中医理论认为, 慢性盆腔炎病理为经期不洁、邪气太盛或术后体虚、正气不足, 导致湿热寒邪侵入、气血阻滞, 运行失常、肝失疏泄, 冲任失调、经络受阻, 最终引起不通则痛。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应采用清热利湿、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 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 其中中医药方组成包括败酱草、红藤、地丁草、赤芍、蒲公英、桃仁、连翘、甘草等, 蒲公英、红藤、地丁草、败酱草和连翘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和软坚散结的作用, 桃仁和赤芍具有清热凉血和祛瘀止痛的作用, 莪术和三棱具有破血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同时治疗组给予患者灌肠治疗, 有效减轻了苦寒药物对脾胃的损伤, 药物通过肛门静脉、直肠黏膜静脉等渗透进入病灶, 有效增加了盆腔药物浓度, 从而促进药物的吸收。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明显,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40例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1, 5 (1) :18.

[2]杨小青.重要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J].中医研究, 2012, 25 (1) :35.

[3]金中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206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3) :168-169.

[4]许琼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30 (10) :1108-1109.

上一篇:内容与运用下一篇:供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