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儿(共10篇)
重症患儿 篇1
关键词:手足口病,消毒,隔离,人工气道,鼻饲,护理
手足口病以柯萨奇病毒A16 (CoxA16) 和肠道病毒71型 (EV71) 最常见[1], 好发于婴幼儿, 2岁~4岁发病率最高, 经治疗后1周内可痊愈, 部分患儿可出现急性心肌炎、脑膜炎、无菌性脑炎、多发性神经根炎、急性迟缓性瘫痪等并发症[2], 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经加强护理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现将我科2010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2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3例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3], 其中男17例, 女6例;年龄9个月至4岁;明显皮疹12例, 主要分布于双手掌、臀部、足底, 为红色丘疹, 11例口腔黏膜充血, 唇周小水疱, 其中有3例手足红色斑丘疹仅持续3 h~4 h自行消退, 2例患儿易惊伴肢体抖动, 恶心、呕吐3例;X线检查23例患儿均有肺部纹理增粗。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将患儿安置在温度适宜、空气流通的单间治疗和护理, 医务人员及探视亲属进入患儿病房前均用手消液消毒双手后才能接触患儿, 无陪护, 每天探视1次, 严格控制探视人数, 每次2人。探视时更换专用探视衣、鞋, 戴一次性口罩, 离开病房用茂康碘消毒双手。探视衣每隔2 d更换1次, 病房通风每天2次, 第1次晨间护理后, 第2次为探视时间后, 每次通风30 min。床头柜、桌面、椅、门把手及能接触到的表面、地面, 用含0.5%有效氯消加净擦拭, 每天2次, 患儿餐具于每天最后一餐后用含0.5%有效氯消加净浸泡30 min清水冲洗后晾干待用[4,5,6]。护理完一例患儿消毒双手后再护理下一例。排泄物经处理弃入厕所, 生活垃圾、医用垃圾用专用塑料袋封口后由医院统一处理。
2.2 人工气道管理
气管导管选择3.5号~4.5号, 导管固定松紧度以伸入一小指为宜, 专人护理, 每班检查鼻导管外露长度做好记录。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痰液在导管内可见时给予吸痰, 定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每隔2 h气囊放气1次, 持续时间30 min, 充气量为1.5 mL~2.0 mL。23例患儿无一例在放气期间意外拔管。为保证患儿耐受气管导管、安全接受治疗, 应用力月西和芬太尼时应根据镇静评分调节镇静药泵速, 镇静过深影响病情观察, 过浅容易发生意外拔管。
2.3 鼻饲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每餐鼻饲前常规检查胃管深度, 检查有无堵塞或潴留液, 如潴留液超过40 mL~80 mL暂停鼻饲1次。鼻饲后30 min观察有无反流、恶心。
2.3.2 营养液的配制
由营养食堂统一配送, 营养液成分有:短肽5 g、整蛋白10 g、匀浆5 g、谷氨酰胺3g~5 g, 每天6餐, 每次80 mL~150 mL, 逐渐增量。
2.4 体温监测
采用玻璃管汞温度计每隔2 h监测体温1次, 同时测量腋温与肛温, 以便判断病情。23例患儿中5例无发热, 15例低热, 3例中高热, 其中1例监护治疗达10 d。低热给予继续观察, 中高热给予温水擦浴或宽松衣被, 如温度无改变给予布洛芬混悬液鼻饲。
2.5 拔管护理
先停镇静药再后停呼吸机, 6 h~12 h待患儿完全清醒再次评估气道通畅情况。拔管前30 min, 用地塞米松0.2 mg/kg静脉注射后, 给予酌情拔管并注意备好再次插管物品, 然后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雾化, 拔管前后各停喂1餐。
3 小结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加强消毒隔离, 避免交叉尤为重要, 在疾病流行期间增加人力进行一对一的护理是预防交叉感染的有力措施。人工气道建立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控制通气及有效的气道管理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志宏, 朱启镕, 李秀珠, 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71型和科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 (9) :648.
[2]王辉李新华.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异常68例报告[J].山东医药, 2006年, 46 (25) :85-86.
[3]王侠生, 廖康煌, 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514.
[4]谢小建, 崔燕萍, 于燕波.儿童手足口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5B) :1285-1286.
[5]黄玉华, 刘丽华.手足口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3B) :693.
[6]尹莉.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6C) :1653-1654.
杨明 急重症患儿的守护者 篇2
在杨明的从医道路上,有两位重要的引路人,一位是他的母亲,另一位是他的博士导师,我国儿科急救和重症医学的奠基人樊寻梅教授。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杨明选择了医生的职业,而樊教授的言传身教则为他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伴着消毒水的味道成长
杨明的母亲曾经是一名下乡知青,做过“赤脚医生”,后来在医院检验科工作, 家里许多亲戚也是医务工作者。小时候每天放学,他都会像很多孩子那样,到父母的单位去拿钥匙,因此他童年里的很多时光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从那时起,他渐渐地熟悉了医院的环境,习惯了”医院的味道”。用杨明的话来说,他的童年是闻着消毒液的味道长大的。1993年从九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杨明如愿地成为了一名医生。做了3年的住院医师后,他又先后在江西医学院和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2年,在获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急救和危重症博士学位后,杨明留在了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从事儿科急诊及重症监护工作,这一干就是近10年。急救中心收治的往往都是病情最急最重的孩子,坠楼的、鼠药中毒的、溺水的、高热惊厥的、哮喘的……繁忙的急诊室,众多的病例,他每天都要面临这样的挑战,直面急症,救死扶伤。
在急救中心,杨明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重症监护,对各类危重病患儿,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进行治疗,最大限度地保证患儿的生存及生命质量。患儿病情不稳定时,经常需要整夜地在床旁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不断调整治疗,直到患儿的生命体征平稳,或者转交给下一任接班医生为止。
在杨明看来,无数个日日夜夜既是考验,同时也是成长道路上难得的积累。
学习先进技术缩小差距
2006年,通过“水通道蛋白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及药物调控”项目,杨明成功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为了学习发达国家在儿科危重症救治方面的先进经验,在新星计划的资助下,2007年他得到了费城儿童医院进修的机会,费城儿童医院是美国连续多年综合排名第一的儿童医院,不到一年的经历,让他受益颇丰。
在那里,杨明主要学习先进的体外膜氧合技术(ECMO),参与救治极端危重患儿。他告诉记者,ECMO的本质是一种人工心肺功能替代治疗,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循环泵,分别起人工肺和人工心脏的作用。既可用于体外呼吸支持,又可用于心脏支持。当患者的肺功能严重受损,对常规治疗无效时,ECMO可以承担气体交换任务,使肺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康复获得宝贵时间。同样患者的心功能严重受损时,循环泵可以代替心脏泵血功能,维持血液循环。在国内儿童医院,仅有寥寥几家能独立开展此项技术。
在费城儿童医院期间,杨明参加了每一例ECMO患儿的监护和救治,掌握了相关技术,并有志于在北京儿童医院开展相关治疗,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因此项治疗费用昂贵,设备投入和维护成本也居高不下,ECMO技术到现在并没有在国内常态地开展起来。
不同角色,不同挑战
2006年底,由医院安排,杨明开始兼任儿童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参与医院的行政管理,主管门诊和急救中心工作。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接踵而至,三聚氰胺毒奶粉筛查、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疫情等,都着实地考验了他的应急和组织协调能力。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和同事在第一时间组建了医疗队。虽然自己也报了名,但因需要协调医疗保障等相关事宜,他最终还是没能如愿成行。作为一名急救医生,没能亲赴抗震救灾第一线,还是多少让他感到遗憾。
几年下来,杨明的组织行政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他却越来越觉得,自己还是更希望集中精力从事临床工作。思量再三,最终他还是离开了学习工作了10多年的北京儿童医院。他说,做出这样的决定的确很不容易,熟悉的工作环境、合作多年的同事,都让他难以割舍。
2011年2月,杨明加入北京和睦家医院,这是他人生的又一个起点和挑战。这是一家国内知名的私立医院,多数医生都是外籍,就医的患者外国人居多,病历书写、查房、医嘱等等都需英文。能够在外国医生云集的医院担任儿科病房的主管,对杨明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昨天去了和睦家,从环境,到护士的态度,再到大夫的素质,都很满意。杨明大夫是一位温文尔雅、非常有耐心的医生。我记录了近十个孩子生长发育中的问题,同样的问题我之前也问过别的儿童医院的大夫。杨明大夫的回答让我更安心,更有信服力。体检非常细心,除了常规检查,对我问题涉及的各个方面都认真检查了……” 这是记者在网上看到的一位家长的留言。类似的留言还有很多,无疑都表达了对杨明的认可。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渐渐融入到了新的工作环境。
谈及私立医院与国有医院的不同时,杨明说,私立医院更加注重病人体验,除了急诊病人外,所有其他患者就诊都是预约制,无须经过挂号等相应环节,医生会准时在相应的诊室为患者提供服务,每一环节都严格遵循相应的服务标准。从进入医院的那一刻起,病人的就诊过程,也就是体验服务的过程。具体流程看似简单,但要想真正落实,还是要花一些功夫的。
“医精、挚诚、敬业、怀仁”是我的信条
回顾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杨明说,最难忘的无疑要算抗击非典时的经历。2003年非典时期,他作为北京儿童医院抗击非典医疗队的成员,进驻地坛医院儿科病房,跟同事们一起投入到抗击非典一线的救治活动中。他们前后共收治了30多例非典患儿。当时艰苦的工作环境至今仍让杨明记忆犹新。因为随时都要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所以杨明他们即使是在睡觉的时候都要“全副武装”,口罩,防护服,一件都不能少。四五月份时,天气已经开始转热,睡觉时汗水都在不断流淌,站起来的时候鞋里已经浸满了汗水。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辛苦的付出没有白费,所有患儿最终都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
重症患儿呼吸道的管理 篇3
关键词: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
为探讨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措施及效果, 促进重症患儿康复, 对接收的128例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呼吸道护理管理方式, 且疗效明显,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128例重症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76例患儿为男性, 52例患儿为女性, 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均在3个月~10岁, 平均2.3岁;以平均分配原则将128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4例,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64例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呼吸道管理, 其措施为定时为病房通风、确保病房环境干净卫生、定时对呼吸机进行清洗消毒等、协助研究对象排痰及咳嗽等;观察组64例研究对象则在上述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气道湿化、体位引流、拍背、震动疗法等综合护理道管理方式进行护理, 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
1.3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接收的128例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 组间比较展开χ2检验, 若两组研究对象间数据资料比较P<0.05, 则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经不同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护理后其在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道感染、坠积肺炎、痰液窒息等方面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3 讨论
呼吸道护理管理是临床上抢救重症患儿的关键, 其在维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提供呼吸支持、保护气道、促进患儿康复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的主要目的包含两个方面:第一, 促进原发病恢复;第二, 预防患儿发生院内感染[1]。由于重症患儿的机体抵抗力较低, 且多数患儿都需要采用多种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 因而极易导致患儿发生内源性感染或外源性感染[2]。其中外源性呼吸道感染以医源性感染为主, 而感染源通常以医护人员的手、口鼻及受污染的医疗器械等为主[3]。院内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尤其是重症患儿肺部感染是现阶段重症病房所面临的一项难题, 而现阶段最有效的解决措施即为预防。因此, 加强对重症患儿呼吸道管理的重视就显得不可或缺。我院为探讨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措施及效果, 将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应用于观察组64例研究对象的护理中, 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其具体措施如下。①气道湿化, 由于重症患儿多伴有呼吸加快症状, 患儿体内的部分水分则会在其张口呼吸的过程中随呼吸道丧失。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患儿气道湿化的重视, 应嘱咐患儿每日多次、少量饮温开水, 确保空腔湿润, 如果需要可给予患儿静脉补水, 从而有效的对痰液进行稀释, 促进痰液排出。对于需长时间给氧治疗的患者应给予其温水湿化, 且要定时更换湿化瓶内的温水, 确保呼吸道黏膜温化。若由于痰液较为黏稠而难以咳出则应给予患儿雾化吸入治疗。②体位引流。对于炎症局限在段、叶及气管插管期间的患儿应给予其体位引流护理。以魂儿炎症部位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体位引流措施。引流时应适当的将患儿胸部向下倾斜, 且要取患儿健侧卧位;另外, 为有效的促进分泌物排出, 护理人员还应适当的给予患儿震动、拍背、胸腹按压等护理, 然后再利用导管将痰液吸出。若患儿体制较弱则应在喂奶后90 min行体位引流, 从而尽可能减少反流误吸现象发生;另外, 护理人员还应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防止脱管现象发生。此外, 对于气管插管期间的患儿应及时协助其更换体位, 从而有效的促进呼吸道分泌物引流, 避免因分泌物引流不畅而导致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③拍背及震动护理。震动方法:护理人员应将食指及中指以垂直方式置于相应位置, 且要稍微屈曲手指、手腕及手掌, 伸直手臂, 然后利用肱二头肌及三头肌尽可能对抗收缩, 从而产生震动, 震动频率应控制在15~25次/分钟。使震动经护理人员手指传至患儿肺部、胸部等, 从而有效的减少分泌物的黏附力。需注意的是震动方向应确保和患儿胸廓表面垂直, 且应每两次呼吸进行一次震动。拍背方法:护理人员应适当屈曲手背, 同时并拢四指, 然后利用空掌心叩击, 拍打方向应自下而上、自周围向肺门进行, 从而达到震动附着在管壁上痰液的效果, 进而使痰液自周边细支气管移动至中心, 促进痰液吸出。④对于痰液黏稠量较多、咳嗽无力及气管插管期间的患儿可利用气管、导管等将其痰液吸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研究对象经不同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护理后其在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道感染、坠积肺炎、痰液窒息等方面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这就说明给予重症患儿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可有效的确保患儿呼吸道及气道通畅, 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彦珍, 张赤铭.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架桥术围术期呼吸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0) :2093-2093.
[2]唐映辉.108例婴儿痉挛症手术后呼吸道管理[J].激光杂志, 2012, 33 (5) :6-6.
重症患儿 篇4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心肌酶谱;心肌损伤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124-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常见[1]。多数患儿临床表现较轻,少数重症患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症状。为了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变化特点,现对4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为2011年4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感染病区和重症病区住院患儿,诊断均符合卫生部2008年版重症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年龄2个月~6岁,男29例,女17例。对照组40例,为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
1.2 标本采集
所有患儿均为入院后急诊标本或次日早晨空腹采集标本,用普通干燥试管采集静脉血2 mL,2 h内送检验科分离标本,进行检测。所有标本均未溶血。
1.3 检测项目与方法
检验项目包括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检验仪器为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原装配套试剂与质控,结果均在质控范围。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u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增高例数比较
重症手足口病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增高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增高例数所占百分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2.2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
重症手足口病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检验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见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属小RNA病毒科,多发生于5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重症患儿可以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凶险,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伤是重症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重症手足口病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是诊断指标之一。引起心肌损害的原因可能是病毒及其毒素在疾病的早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侵入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心肌,或由毒素作用引起心肌病变有关[3]。心肌酶谱中AST在心肌中含量丰富,肝脏次之[4];LDH同工酶LDH1主要分布于心肌[5];CK主要分布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是判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6];α-HBDH与LDH密切相关,主要反映LDH1、2的活性变化。对照组虽排除心肌损伤的相关疾病,但有2例存在增高情况,应考虑心外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重症组心肌酶谱的检测值和升高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重症组CK-MB增高为58.7%,说明该酶的检测对判断心肌损伤有较高的特异性。LDH与α-HBDH在心肌损伤后升高较慢,但维持时间长,可达1~2周。因此,对手足口病患儿做常规心肌酶谱检测,不仅能为及时早期诊断提供帮助,也为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Chong CY,Chan KP,Shah VA,et al.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ingapore:a comparison of fatal and non-fatal cases[J].Acta Paediatr,2003,92(10): 1163-116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15(6):5-6.
[3] 李爱敏,孙洪亮,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8):464-465.
[4] 汪谦.临床医学实验方法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22-638.
[5] 李家宜,孔国贤.小儿病毒性心肌炎[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20-231.
[6] 周慧敏.手足口病90例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改变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87-88.
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我重症监护室共收治危重症手足口患儿160例,其中男103例,女57例,平均年龄(14.3±3.36)个月。所有病例均符合卫生部《2010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重症诊断标准,在普通手足口病基础上有下列一项及以上表现者:(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抖动、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肌阵挛、眼震、共济失调、眼球凝视或斜视;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瘫痪。体格检查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困难、浅促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心率不稳定、节律不齐,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血压不稳定。甚至出现以下危重表现:(1)抽搐频繁、昏迷甚至脑疝形成。(2)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大量湿罗音等。(3)休克。
1.2 方法
患儿入院给于层流洁净病房、特级护理、心电监护、吸氧,监测血压、血糖及血气,控制液体入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甘露醇、甘油果糖、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利巴韦林,神经节苷脂、磷酸肌酸钠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卡托普利、西地兰、多巴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及呼吸机辅助通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
2 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治愈156例(97.5%),因病毒性脑干脑炎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1.3%),放弃治疗2例(1.3%),有8(5%)例患儿出院时有不同程度肌无力,1个月后随访基本恢复,全部病例病程平均(8.1±3.05)d。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护理
3.1.1 皮肤疱疹护理
较小疱疹,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破损,如出现疱疹溃烂可先用洁尔碘进行消毒,而后涂抹利巴韦林预防感染。静脉穿刺或其他操作时时,应注意避开疱疹部位。
3.1.2 口腔护理
给予生理盐水每天两次用棉签擦拭,减少定植菌生长,出现口腔疱疹溃烂溃疡时,可涂抹蒙脱石散、碘甘油或喷利巴韦林喷剂等药物;如合并有细菌感染,可应生理盐水清洗后,局部抗生素应用,以减轻患儿痛苦。
3.1.3 饮食护理
给予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食物温度适宜,避免过热食物刺激破溃处引起不适、疼痛,患儿多有消化功能受损,忌食过饱,据食者可以留置胃管。
3.1.4 体温检测
按发热患儿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高热可加重脑组织代谢,加重脑缺氧,中枢性发热常常出现高热,不规则热,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比如擦浴、冰毯、冰帽等,配合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降温药物应用,对持续高热应用亚冬眠疗法,降低消耗,持续监测患儿体温;禁忌衣物、包被过厚影响散热,当出现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注意四肢保暖。
3.1.5 病情观察
重点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疱疹、神经系统状态、末梢循环、大小便情况。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面色发灰、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抽搐、呼吸节律改变、咯血性分泌物、皮肤潮湿、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尿量少、血压升高或低血压、对各种刺激反应底下等表现,应立即通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3.2 并发症护理
3.2.1 神经系统症状的护理
观察意识状态和有无脑膜刺激征的发生,瞳孔的大小,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有无双眼上翻,易惊抖动的次数、程度、表现、有无呕吐等;有上述症状者按常规护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气道畅通,防止窒息,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腰穿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或MRI。同时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糖皮质激素、呋塞米等脱水药物应用。
3.2.2 循环系统症状的护理
要求绝对卧床,上身体位适当抬高,以减轻心脏负荷。所有患儿均予心电监护,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尿量、四肢皮肤温度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注意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避免引起医源性心脏负荷增加,最好应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如有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指(趾)发绀,皮肤出现花纹,血压升高或下降,心音低钝,心律不齐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抽血查心肌酶,如出现心功能不全,给予吸氧、行血气分析,控制液体滴速,给予晶体及胶体液静脉滴注以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西地兰、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并加强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2]。
3.2.3 呼吸系统症状的护理
(1)一般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患儿应鼓励其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吸痰等措施,预防分泌物淤积、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等。(2)肺水肿肺出血的护理:应用呼吸机可减轻心肺负担,及早应用往往能逆转肺水肿的进程[3],呼吸机辅助呼吸患儿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插管后胶布或专用固定带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各班测量气管插管的长度,作好记录,避免导管过深或滑脱。气囊充气2~3m L,每4h放松气囊1次,最好是以不漏气为准。上机早期减少吸痰或不吸痰,特别是肺水肿肺出血患儿,往往会加重症状,一般当听到痰鸣音或呼吸机波形异常,潮气量减低或氧饱和度下降时再行吸痰,吸痰前后给纯氧2~3min。肺出血时要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防止吸痰过程中肺泡塌陷及PEEP减小,加重肺出血。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大小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一般是内径1/2~1/3,每次吸痰要更换吸痰管。在生理盐水中检查吸痰管通畅后,在无负压的情况下插至气管导管远端,边旋转边向上提吸痰管,吸痰时间<10s,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吸引负压<100mm Hg。吸痰时应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征及痰液的色、质、量。早期不宜搬动病人、拍背和胸部叩击[4],要轻翻身。做好气道湿化工作,湿化液选用灭菌注射用水,温度在32~34℃,痰液粘稠者吸痰前用生理盐水注入气管0.5~1m L/次应用球囊使痰液稀释。及时倾倒积水杯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倒流呼吸管路。
3.2.4 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所有上机后的患儿均预防性地应用奥美拉唑静滴。在其他治疗的基础上,如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首先用冷盐水洗胃,30min后,根据体重将凝血酶200~400U或云南白药1/2~1粒用生理盐水5~10m L溶解,经鼻饲管注入,每4~6h1次,暂禁食或减少进食量,每次注药及进食前前从胃管中抽出胃内容物,观察其颜色。如消化不好,可延长鼻饲时间。
4 讨论
虽然多数手足口病属自限性疾病,但危重症手足口患儿如不及时抢救,患儿很快因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因此,对于我们护理人员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手足口病的大流行及重症病例的出现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护理措施还不完全明确和完善,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摘要:目的 探索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6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系统治疗的同时,做好一般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工作,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治愈156例(97.5%),因病毒性脑干脑炎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1.3%),放弃治疗2例(1.3%),有8例(5%)患儿出院时有不同程度肌无力,1个月后随访基本恢复,全部病例病程平均(8.1±3.05)d。结论 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我们护理人员在配合医师做好治疗抢救工作的同时,要严密观察并做好皮肤、口腔、饮食、体温等一般护理及神经、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重点护理工作,良好的护理工作是完成危重手足口病救治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危重,手足口病,护理
参考文献
[1]Shah VA,Chong CY,Chan KP,et a1.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outbreak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ingapore[J]AnnAcad Med Singapore,2003,32(3):381-387.
[2]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3]赵永,刘晓林,郭玉怀,等.25例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5):319-321.
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重症患儿80例, 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均为重症监护病房 (PICU) 患者, 平均住院时间 (15±1.6) d。研究组中男25例, 女15例, 年龄4个月~10岁, 平均年龄 (1.6±0.3) 岁;对照组中男26例, 女14例, 年龄3个月~9.2岁, 平均年龄 (1.4±0.3) 岁。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呼吸道护理措施, 主要包括定期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净化;定期实施呼吸机清洗及消毒, 辅助患儿完成咳嗽并协助排痰, 咳嗽无力时需以胸腹按压法进行排痰。研究组在常规呼吸道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呼吸道护理方法, 具体措施为:1心理护理:患儿在心理及生理方面均未成熟, 因此, 在面对陌生环境时极易出现恐慌等不良情绪, 而且病症导致患儿持续哭闹、躁动等。所以, 护士应轻拍患儿, 对其予以低声温柔安慰。在年龄较小患儿出现躁动不止时, 护理人员最好将其半抱, 轻拍其背部, 等待患儿心情平复, 如有必要则需予以镇静剂[2]。已经具备认知能力的患儿, 护理人员可与其轻声交谈, 使之了解病情可以快速好转, 对其进行安慰, 避免出现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2氧气雾化吸入:为了缓解患儿小支气管痉挛症状, 治疗咽喉水肿、炎症, 可予以氧气驱动雾化面罩, 在雾化罐内注入20 m L灭菌用水和30 mg氨溴索, 合理调整氧流量, 每分钟保持3~5L。气雾喷出时, 可将面罩紧扣到患儿口鼻上, 每日应用5次, 每次持续15 min左右。3对患者机械通气实施有效护理, 护士需详细了解呼吸机具体性能及常规故障处理方法, 掌握各类参数的意义及调节原则, 严密注意呼吸机工作状态, 对比各类参数设置与医嘱是否保持一致。注意呼气潮气量水平是否能满足患儿所需, 确保患儿可以获得足够的通气量;注意患儿与呼吸机是否具有良好同步协调性, 连接是否密闭性, 保证呼吸机可以正常运转。密切注意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各监护仪指标变化, 经机械通气需随时监测患儿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注意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胸廓的活动度、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状态, 对胸廓饱满度及听诊呼吸音实施动态检测, 有明显起伏时通常存在过度通气。若患儿胸廓越来越饱满, 或相同潮气量时胸廓活动度越来越小, 呼吸音逐渐减弱, 表明存在严重过度通气现象。4吸入气净化:确保室内空气清洁, 定期予以通风换气, 每天均地面消毒, 应用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进至监护室时, 需配戴口罩、帽子, 与患儿相接触时, 需根据正确洗手步骤予以洗手, 防止发生医院感染。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过程中, 不可与医疗护理用品相接触, 禁止家长探视。应在1 d~3 d内对呼吸道管道、活瓣及湿化罐内水实施更换, 且将呼吸机予以彻底清洗及消毒, 患儿通气完成后, 呼吸机管道及管道相邻内部零件需常规消毒剂浸泡, 且将压缩机空气窗海绵予以有效清洗。5最后需严格依据要求实施无菌操作, 特别是在吸痰过程中, 需应用一次性吸痰管和手套, 洗手后方可连接呼吸机。气道湿化:患儿实施气道插管时, 因口鼻无法将所吸入空气实施加温及加湿, 呼吸道黏膜干燥, 分泌物黏稠, 无法快速吸出痰液。所以, 呼吸机湿化器内应加入适量灭菌用水, 使得呼吸机发挥良好加温功能, 确保患儿气道具有合理温度及湿度。管路护理:患儿采取机械通气后, 应置入尿管, 且将患儿24 h内尿量予以观察记录, 每天尿管需予以2~3次消毒, 防止尿路感染。且患儿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极易产生腹胀现象, 一般需对胃肠实施有效减压, 仔细观察引流液颜色及性质, 且注意按照医嘱定时喂药。6叩背:护理人员应手背屈曲, 四指并拢, 以空掌心叩击患儿背部, 由上至下, 自周围往肺门处叩击, 应用震动方法将管壁上痰液往中心位置移动, 促使痰液顺利吸出。
1.3观察指标分析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 研究组患者中有原发性呼吸道感染加重患者1例, 痰液窒息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5%;对照组患者中有原发呼吸道感染2例, 痰液窒息3例, 坠积肺炎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4, P<0.05) 。2组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讨论
为重症患儿展开呼吸道护理管理是促进其疾病治疗效果有效提高的关键,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与治疗效果[3]。为重症患儿实施呼吸道护理管理, 不仅可促进患儿原发疾病的康复, 同时还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故而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应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呼吸道护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予以常规呼吸道护理联合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 综合护理是从心理护理、氧气雾化吸入、叩背护理、机械通气护理、吸入氧气净化、严格无菌操作等方面对患者实施全面而有效的护理干预, 旨在降低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减少患儿因不良反应导致的住院时间延长。本文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且2组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 在常规呼吸道护理基础上予以上述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 可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 应用价值明显。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患儿的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重症患儿80例, 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予以常规呼吸道护理联合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呼吸道护理措施, 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重症患儿需制订合理详细的呼吸道护理方案, 提高呼吸道管理水平, 确保患儿呼吸道和气道通畅性, 提供适宜的呼吸支持, 促进患儿恢复健康。
关键词: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陶林辉, 应丽娅, 叶金花, 等.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9) :2133-2135.
[2]唐凤英.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11) :1846-1848.
4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分析 篇7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
手足口病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期的儿童, 尤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发热、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HFMD患儿多数为轻症, 少数患儿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和心肌炎等, 病情进展快, 易发生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多由EV71感染引起。为加深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表现的了解, 现将我科收住院的42例HFMD重症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PICU于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收住院HFMD重症患儿42例。
1.2 诊断标准
依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版) 重症HFMD诊断标准[1]。
1.3 研究方法
查阅相关病案, 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一般情况:年龄和性别。 (2) 临床表现:发热, 皮疹, 神经、呼吸及循环系统临床表现等。 (3) 辅助检查:外周血WBC计数、血糖、心肌酶谱、脑脊液、影像学及病原学检查等。 (4) 治疗及转归。
1.4 检测试剂
(1) Geneaid公司:Viral Nucleic Acid Extraction Kit II。 (2) 上海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手足口病毒RNA荧光PCR检测试剂盒Jc20302。
2 结果
(1) 性别、发病年龄。42例危重病例中男30例 (71.4%) , 女12例 (28.6%) ;所有病人年龄均在6个月~5岁, 其中, 6个月~1岁16例, 1~2岁16例, 2~4岁8例, 4~5岁2例。 (2) 临床表现。 (1) 发热:42例, 热程3~9 (4.38±2.16) d, 其中高热27例, 中等度发热12例, 低热2例。 (2) 皮疹:全部42例患儿均有皮疹;皮疹分布:典型皮疹32例, 不典型皮疹10例;皮疹特征:为椭圆形或圆形的斑丘疹或疱疹, 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呈疱疹或小溃疡。 (3) 神经系统:精神差42例, 惊跳15例, 肢体震颤10例, 烦躁35例, 嗜睡5例, 抽搐11例, 呕吐22例, 头痛5例, 颈抵抗16例, 眼球震颤3例, 肌张力增高20例, 肌张力降低5例, 肢体无力双膝反射亢进31例, 双膝反射减弱3例。 (4) 呼吸及循环系统表现:心率明显增快13例, 心率减慢2例, 血压升高10例, 末梢循环不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超过3秒21例;呼吸浅快16例, 呼吸节律不规则8例, 肺水肿2例, 肺出血2例。 (3) 辅助检查。 (1)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升高10例;白细胞减低5例。 (2) 血糖:正常l0例, 轻微升高24例, >9mmol/L7例, 低血糖1例。 (3) 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30例, 升高1倍以上8例。 (4) 脑脊液:CSF检查均异常, 白细胞数在14~398×106/L, 分类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 蛋白增高或正常, 糖和氯化物均正常。 (5) 胸片:42例均行胸部正位片检查, 其中12例正常, 4例存在肺纹理增粗, 8例有肺部感染表现, 16例有肺水肿表现, 2例有肺出血。 (6) 病原学检查:所有病例均行咽试子病毒检测, 柯萨奇病毒感染6例 (14%) , EV71感染28例 (67%) , 肠道总病毒感染8例 (19%) 。 (4) 治疗及转归: (1) 20%甘露醇1.0g/kg·次静脉注射, Q6h, 积极控制颅内高压; (2) 甲基强的松龙10~20mg/kg, 静脉点滴, 1次/d, 抑制炎症反应; (3) 丙种球蛋白1.0g/kg静滴, 1次/d, 连用2d, 中和病毒, 有效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4) 米力农负荷量50ug/kg, 10min静脉滴入, 维持量0.5ug/kg·min, 维持24~48h, 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扩张肺动脉以减轻肺水肿。 (5) 循环不良时加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20mL/kg) 扩充血容量, 东莨菪碱0.01~0.1mg/kg, 每10~30分钟重复应用1次; (6)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必要时予机械通气。本组病例中治愈38例, 放弃治疗2例, 死亡2例, 死亡2例和放弃治疗2例均为EV71感染危重型病例, 合并脑干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 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重症病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 引起脑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肺水肿等症状,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 可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 其中EV71和CoxA16是最主要的2个病原, 其重症病例病情复杂、凶险、病死率高, 已引起高度重视。近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较大流行, 分析原因为由于每隔一段时间未获得免疫儿童数量增加所致, 而不是病毒变异所引起[2]。通过对本组重症HFMD研究我们发现重症HFMD的临床特点是3岁以下患儿占多数, 均有体温异常, 手足皮疹, 同时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如精神差、四肢抖动、呼吸节律不齐、走路不稳、颈强、布氏征及巴氏征阳性。根据以上特点, 我们认为重症病例早期征象: (1) 年龄<3岁; (2) 持续高热不退; (3) 末梢循环不良; (4) 呼吸节律不齐; (5) 精神差、呕吐、惊颤; (6)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 高血糖; (8) 胸片示肺内病变动态变化较快者。我院的诊治经验发现, 医护人员及时的巡诊、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的变化, 从中甄别出重症者, 早期干预治疗, 对阻止病情进展具有较好的疗效。研究发现, EV71可感染树突状细胞而激活释放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 、白细胞介素-12 (IL-12)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 与重症病例发生有关[3], 有条件可行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早期发现重症病例。二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目前对HFMD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和特效免疫球蛋白, 应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Wang等[4]对NPE患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2~24h后, 测定血浆IFN-γ、IL-6、IL-8、IL-10和IL-13水平明显下降, 提示丙种球蛋白有治疗作用。本组均应用了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方法, 但其有效性和社会效益的利弊尚有待探讨。应用激素治疗, 虽然还有争论, 但其所具有抗炎的作用, 可减轻脑组织炎症、细胞水肿, 治疗早期NPE有一定疗效, 短期用药不良反应少。我们对于有心率及呼吸增快、周围循环衰竭、肺水肿患儿积极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效果显著。米力农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 改善循环衰竭状况, 能够促进交感神经调节并降低IL-13的生成。研究发现, 应用米力农治疗EV71病毒感染并发的NPE可以减轻交感神经性心动过速, 降低IL-13、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降低病死率, 促进康复。心肺衰竭患儿需控制液体入量, 同时保护其他脏器功能。有进行性呼吸困难, 建议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早期使用, 可改善肺通气功能, 减低病死率。
综上所述, 重症HFMD表现为在神经系统并发症基础上的多系统损害, 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及早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 正确及时治疗, 能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生存率, 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
[2]Iwai M, Masaki A, Hasegawa S, et al.Genetic changes of Coxsackievirus A16and Enterovirus71Isolated from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patients in Toyama, Japan between1981and2007[J].Jpn J Infect Dis, 2009, 62:254~259.
[3]Lin YW, Wang SW, Tung YY, et al.Enterovirus71infection of human dendritic cells[J].Exp Biol Med (Maywood) , 2009, 13.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信息
笔者参与护理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 年龄6个月至6岁, 平均2.11岁;男29例, 女31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8年版) 重症诊断标准[2]。本组患儿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有, 呼吸机辅助治疗、抗病毒和抗感染治疗、免疫用药以及营养支持。
1.2 临床症状
所有患儿均有持续发热症状, 在手、足、口以及臀部等附近部位均有疱疹, 且有明显疼痛感, 其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患儿15例, 主要表现为头痛、嗜睡、情绪不佳、惊厥等;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患儿31例,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口唇发紫等;出现循环系统症状患儿17例,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体热但四肢发凉、心律不齐、血压失常等。大部分患儿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为多种症状叠加。
2 护理
2.1 常规护理
2.1.1 尽早隔离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传染病, 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3]。为了最大限度的控制该疾病的传染, 同时为患儿提供一个无菌的治疗环境, 因此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 并在隔离区域尽早进行救治工作。
2.1.2 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就诊时, 通常伴随着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作, 因此需要进行急救处理。首先要对患儿进行密切的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 如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测, 不但能够进一步考察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对心脏功能是否存在损害外, 还能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信息。严密监控患儿血压变化, 血压异常也是重症手足口病的一个重要症状。根据患儿血压给予硝普纳 (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8959) , 每分钟按体重1.4μg/kg, 单次剂量为50mg。此外, 患儿发病时常伴有呼吸困难, 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以患儿辅助呼吸并根据患儿病情及时调节氧气流量, 一旦患儿出现呼吸功能进一步下降, 血压持续失常、心律失常等情况, 要立即向医生报告, 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对于出现烦躁、情绪不佳、嗜睡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 对于症状进一步加剧的患儿, 要报告医生及时进行腰椎穿刺以及脑电图检查, 同时尽快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输注甘露醇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H32026395) , 按体重1g/kg~2g/kg在30min内完成, 预防颅内高压或是水肿的出现。对于出现循环系统障碍的患儿, 如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 要除了要进行心电监测外;还要及时对患儿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 以及抽血查心肌酶血气分析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4]。对于出现循环障碍的患儿, 肌肉注射舒血宁 (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 Z14021945) , 每次20mL, 每天1次。
2.2 饮食护理
由于患儿手足口病累及口腔, 因此患儿的日常饮食采用流质食物, 以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为主, 不能太烫, 必要时给以鼻饲, 注意保持鼻饲管的干净无菌, 同时每日用温开水清洁患儿口腔, 观察患儿口腔内有无继续出现溃疡、糜烂等。
2.3镇痛护理
患儿由于手足口等多处出现疱疹容易引发疼痛, 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H19990027) 以0.9%氯化钠溶液稀释, 每次2mL。同时做好患处的保护, 防止患儿抓挠患处, 以免增加疼痛甚至是引发感染。
2.4 安抚护理
患儿由于患处疼痛以及全身性多种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受累, 同时处于陌生环境缺少家人陪伴, 患儿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儿安抚工作, 用亲切和蔼的态度, 通过肢体语言多与患儿交流, 防止出现行为退化。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疾病通常较为严重, 且处于隔离治疗, 家属常常寝食难安, 心理压力较大, 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 同时报告患儿的治疗情况, 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出院指导, 向患儿家属普及手足口病的知识, 特别是预防与预后的相关家庭措施, 出院后一段时间, 患儿应当在家休养一段时间, 避免去人多嘈杂的地方, 注意清洁卫生, 注意开窗通气, 尽量消除疾病对于患儿家庭产生的负面影响。
3 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与护理工作后, 所有患儿均痊愈, 未对患儿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
4 小结
重症手足口病常发生于出生后3个月至5岁的儿童, 病情发展迅速, 且临床症状严重, 除手、足、口以及臀部等多处出现疱疹外, 患儿还会出现多种全身性症状, 如心肌炎、脑膜炎、脑水肿等, 患儿同时还会表现出嗜睡、惊厥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同时呼吸系统和微循环也会受累, 给患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同时给患儿家属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根据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病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疱疹性咽峡炎阶段、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心肺衰竭阶段和生命体征稳定期[5]。其中第二、三阶段对于患儿的生命威胁最大, 且各个阶段之间无明显间隔, 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 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监测患儿病情, 及时采取多种救治措施, 做好患儿以及周围环境的无菌隔离, 做好各种记录工作便于医生对患儿病情变化做出判断, 同时严格遵守医嘱, 以期提高重症手足口患儿的治愈率, 尽可能减低该疾病对患儿健康以及患儿家庭的不良影响。
摘要:[目的]考察重症手足口病病人的最佳护理策略, 并为今后的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 护理措施主要有隔离、口腔卫生与饮食护理、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镇痛、安抚患儿和家长以及做好出院指导等。[结果]经过上述治疗与护理工作后, 所有患儿均痊愈, 未对患儿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结论]在临床诊治过程, 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监测患儿病情, 及时采取多种救治措施, 同时严格遵守医嘱, 以期提高重症手足口患儿的治愈率, 尽可能减低该疾病对患儿健康以及患儿家庭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生命体征,护理
参考文献
[1]张青, 谢婉花, 林艳.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09, 16 (6B) :44-45.
[2]楼晓芳, 蒋敏, 马美芳, 等.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 44 (3) :244-245.
[3]赵素清, 黄杏芳, 林笑玲.3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1) :195-196.
[4]赵雪频, 陆卫民, 方仙芬.4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10, 17 (3B) :47-48.
重症患儿 篇9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重症腺病毒肺炎;小儿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22-01
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不仅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还可导致肺炎。因婴儿生后保留母体的腺病毒抗体,故出生后3月内感染腺病毒肺炎的可能很小,但7月~2岁为感染的高峰期,小儿一旦感染腺病毒肺炎,病情十分严重。腺病毒潜伏期3~8天,临床表现为39℃以上的高热,鼻翼扇动、三凹征、喘憋及口唇指甲青紫,腹泻、呕吐,严重时有半昏迷及惊厥,腺病毒肺炎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也是医生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既往研究[1]指出丙种球蛋白可治疗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预防传染性肝炎,麻疹等感染性疾病,有学者[2]发现丙种球蛋白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后,可提高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为探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40例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我院儿科病房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共计100例诊断为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13.8±3.9)月,其中男性26人,女性24人;對照组平均年龄(12.9±2.5)岁,其中男性25人,女性25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后,病情程度采用小儿急诊医学第3 版危重评分,非危重为:>80分;危重为71~80;极危重为≤70分。 研究组和对照组病情评分分别为:76.5±12.7分、75.9±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签定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抗病毒和(或)抗生素治疗,鼻导管吸氧、病情严重时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症治疗,如退热、解痉平喘、保护脏器功能;研究组使用丙种球蛋白,对照组不使用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使用方法:入院开始起400 mg/(kg·d),每日1次,连续使用5天。生产厂家: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23028。
1.3 评价方法
1.3.1 病情比较
1.3.2 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期间并发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为胸腔积液、肺不张、心肌炎和中毒性脑病。
1.3.3 治疗疗效比较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胸片分为[4]:①痊愈:无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胸片提示病灶消失;②好转:无发热,咳嗽明显减轻,啰音减少,胸片病灶明显吸收;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胸片无改善。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SPSS18.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 ±s)描述,两组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频数描述,用χ2检验法。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疗效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疗效分别为(4.3±0.9天、20%、100%)、(5.1±1.3天、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5.6、7.1、5.4,P<0.05),见表1,2。
3 讨论
腺病毒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因为小儿免疫力器官不成熟,抵抗力低下,一旦发生重症腺病毒肺炎易发生呼吸衰竭,死亡率极高。腺病毒感染后易导致并发症,肺内并发症有胸腔积液、肺不张,肺外并发症有脑炎、心肌炎、肝损。疾病愈合后小儿有20%左右遗留后遗症,如支扩、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因此在治疗腺病毒肺炎时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目前腺病毒肺炎的治疗暂无统一治疗方案。临床治疗主要以:以抗病毒药物治疗腺病毒肺炎,继发有细菌感染则需要积极的抗感染治疗,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氯丙嗪、异丙嗪等镇静、解痉。心力衰竭时加用洋地黄剂,支持对症治疗,如吸氧,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糖皮质激素改善中毒症状[7]。危重者行机械辅助通气。
我们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病情评分分别为:76.5±12.7分、75.9±14.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研究认为2组具有可比性。而研究组经过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后,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和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使用丙种球蛋白配合抗病毒治疗重症腺病毒肺炎不仅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秀云,江载芳. 腺病毒肺炎 12 例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分析 [J]. 临床儿科杂志,2007, 2(56):454-456.
[2] 刘秀云,江载芳. 腺病毒肺炎后遗症的再认识 [J]. 临床儿科杂志.2009, 27(1): 91-93.
重症患儿 篇10
关键词:小儿,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护理
呼吸衰竭通常是由各种病因的共同作用引发的, 患者一般会存在呼吸中枢系统障碍或呼吸器官换气障碍, 导致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等, 造成患儿体内的生理及代谢功能出现絮乱, 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1]。呼吸衰竭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发病率较高, 如不能及时针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 很容易造成患者病情恶化, 情节严重的会导致患儿呼吸停止。本文对60例呼吸衰竭患儿实施常规护理以及重症监护护理, 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呼吸衰竭患儿60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 对照组男16例, 女15例, 年龄3~9个月, 观察组男14例, 女16例, 年龄3~10个月。所有患儿均接受吸氧治疗及呼吸机治疗, 其吸氧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面罩法和氧帽法, 患儿呼吸机辅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间隙指令通气以及高频振荡通气等。所有患儿均不存在其他严重器官疾病和精神疾病。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史、体重指数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及病情发展情况提供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 对患儿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密切的观察, 一旦患儿出现异常情况则立即上报主管医师, 及时进行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重症监护护理, 重视消毒工作以及隔离工作, 并给予患儿科学的睡眠护理、饮食护理、局部护理, 同时针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密切观察, 合理控制患儿的输液速度等, 加强并发症护理等。 (1) 环境护理以及消毒隔离:护理人员应每天对患儿病房内的设备进行检查, 保证相关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消毒液对病房开展严格消毒, 保持病房通风透气, 如发现有患儿出现感染或患上传染病, 应尽早将其与其他患儿进行隔离, 以免其他的患儿受到感染。 (2) 局部护理:适当给予患儿局部护理。护理人员应遵循医生的嘱咐, 按照3次/d采用氯霉素眼药水为患儿进行滴眼治疗, 滴眼完毕后采用纱布对患儿眼部进行覆盖;为了防止患儿的口腔免疫力出现下降, 防止患儿出现口疮, 应该要对患儿进行科学的口腔护理, 选取适量制霉菌素片, 碾成粉末状, 按照3次/d蘸清水涂抹在患儿的口腔内;为了保持患儿的臀部清洁, 建议在患儿排便后, 使用保护油对其臀部进行涂抹, 如患儿臀部出现红块, 可采用红外线灯开展照射治疗, 2次/d[2]。 (3) 饮食护理以及输液护理:一方面, 针对呼吸衰竭患儿, 建议使用硅胶管进行鼻饲。由于硅胶管细, 不会阻塞鼻腔, 对患儿的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因此可代替胃管使用。另一方面, 严格控制患儿的输液进度, 由于呼吸衰竭患儿大部分存在体内多脏器衰竭状况, 因此必须要严格控制患儿的输液进度, 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反应, 护理人员应针对患儿的输液量及体征变化进行详细记录。 (4) 症状护理:患儿头部应尽量后仰, 保持气道通畅, 护理人员要经常协助患儿进行翻身, 避免痰液堵塞患儿口腔及鼻腔。针对神志较为清醒的患儿, 护理人员要积极鼓励患儿自行咳嗽排痰;针对痰液堵塞鼻腔及口腔而导致神志不清的患儿, 建议给予患儿科学的吸痰护理。在为患儿进行吸痰的过程中, 护士动作应尽量轻柔, 吸痰时间尽量控制在15 s/次, 对于较难吸出痰的患儿, 可对其轻轻拍背, 加速患儿痰液排出, 吸痰管使用后要及时地进行消毒处理。由于所有呼吸衰竭的患儿均需接受吸氧及呼吸机治疗, 其吸氧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面罩法和氧帽法。为了能够提高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 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可根据患儿的呼吸衰竭情况适当调节氧流量。另外, 患儿在使用呼吸机时,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动脉血气变化, 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 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镇静剂或肌肉松弛剂, 若患儿出现气胸症状, 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急救治疗[2]。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1) 基本治愈:患儿的症状基本消失或彻底消失, 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状态; (2) 有效:患儿的症状明显好转, 呼吸功能大幅度改善; (3) 无效:症状和呼吸功能无任何改善, 甚至出现恶化[3]。
统计学方法:资料中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针对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采用t对计量数据资料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通过护理,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呼吸功能均有所改善, 但观察组的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更显著, 护理效果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87%, 治疗后显效16例, 有效10例, 无效4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74%, 治疗后显效12例, 有效8例, 无效10例, 两组疗效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如不能对患儿进行及时治疗,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病情控制, 可能会给患儿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 应针对患儿的实际病情, 从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方面对患者开展全方位临床护理, 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针对重症监护护理, 严格的消毒隔离操作以及并发症观察、护理是重中之重。重症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感, 不断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熟练掌握各种临床护理方法及技巧, 及时发现患儿的临床危重病变, 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对症处理, 有效缓解患儿的痛苦, 提高临床疗效, 减轻患儿的家庭经济压力,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3]。
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的60例呼吸衰竭的患儿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其中, 观察组通过接受重症监护护理, 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93.87%, 明显优于对照组65.74%,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之, 针对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重症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引导患儿进行正确吸痰, 配合拍背护理, 能够促进患者气道的通畅, 对患儿进行局部护理, 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 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防止患儿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彤.对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重症监护护理的经验探析[J].求医问药, 2013, 12 (1) :248-249.
[2]刘冬梅.小儿呼吸衰竭重症监护的护理经验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7)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