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需求

2024-10-14

患儿需求(共7篇)

患儿需求 篇1

脑性瘫痪 (cerebral pasly CP) , 简称脑瘫, 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同时常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痈等并发障碍[1]。脑瘫异常姿势及运动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变化。因此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综合的、持续的、艰苦的过程。我科自2007~2008年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156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同时通过对患儿家长的调查, 发现家长对康复治疗的需求在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2008年住院的脑瘫患儿家长156例, 其中父32例, 母122例, 养父或养母2例;农村82例, 城市74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6例, 高中以下30例。

1.2 方法

(1) 用调查表对各患儿家长问卷调查, 将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统计学处理; (2) 根据对康复治疗的需求及患儿病情将患儿家长分3组:期望过高组、期望合理组、期望过低组; (3) 对患儿采用综合康复疗法, 包括中医按摩、头皮针治疗、现代康复疗法、内科治疗等; (4) 治疗前后, 对患儿做神经学体检、肌力、肌电图检查及智力测验方法见文献[2,3]。

1.3 疗效判断见文献[3]

2 结果

家长对康复治疗的需求对疗效的影响, 见表1, 经χ2检验, P<0.05, 表明期望合理组分别与其余各组比较, 有显著差别;而其余各组之间比较, 无显著差别 (P>0.05) 。

3 讨论

脑瘫是一种终生性残疾, 是当今世界上的疑难杂症之一。很多种病因引起的脑损害均可导致脑瘫, 其预后取决于并发损伤的程度和治疗时机, 早期治疗疗效满意。脑瘫患儿父母面临的压力有很多: (1) 脑瘫儿童一旦确诊, 对父母是一个很大的应激源, 大多数的父母会对这个结果感到震惊和失落; (2) 脑瘫至今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患儿很难达到正常儿童的标准; (3) 长时间的求医, 使脑瘫患儿的父母感到身心疲惫; (4) 因治疗造成的经济负担, 使脑瘫患儿的父母感到难以承受, 这种经济负担持续存在; (5) 社会上的歧视, 让脑瘫患儿的家庭承受很大的精神负担[4]。因此家长对康复治疗的需求各有不同。调查发现, 相同的治疗措施而家长的心态不同, 其疗效不同。期望合理组家长104例, 均保持乐观的心态, 主动了解该病的一些知识, 多方面配合实施各项治疗措施, 能经常让患儿接触各种有益的活动, 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各种治疗该组总有效率达87.5%, 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各组 (P<0.05) , 期望过低家长对康复的信心消极, 不积极配合治疗, 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医院治疗上, 平时很少让患儿接触各种有益的活动, 也不理会患儿的恐惧心理, 此组有效率为70.6%, 疗效低于期望合理组 (P<0.05) ;期望过高家长治疗心切, 在孩子诊断为脑瘫且可治疗后, 往往充满信心, 下定决心给孩子治病, 刚开始甚至不管孩子的承受能力, 一味地加强训练, 希望早点治愈, 不能坚持系统、规律地治疗, 该组有效率为71.4%, 疗效低于期望合理组 (P<0.05) 。

4 结语

笔者认为, 在脑瘫的治疗过程中, 应作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指导, 争取家长的配合治疗, 促进疾病恢复提脑瘫患儿的生活。解决家长的心理问题, 树立家长的信心除了增强医患沟通, 让家长充分认识脑瘫, 共同参与康复外, 我们更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脑瘫患儿, 给脑瘫家长一个宽松的社会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脑瘫儿得到更好的治疗使脑瘫康复。此外, 脑瘫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父母心理压力很大, 长期慢性的应激必然导致家长心理上的不良反应, 会不同程度影响患儿全面康复。所以, 对患儿父母提供连续不断的心理支持也是康复治疗中不可缺少部分。

参考文献

[1]王辉.国内脑性瘫痪的研究近况[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19 (8) :637.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820~821.

[3]吴朋, 战立功, 孔峰, 等.早期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价标准研究 (附320例报告)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997, 12 (1) :17~18.

[4]王秀芳, 邹丽萍, 程秀永, 等.脑性瘫痪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态调查[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3, 6 (3) :17~19.

患儿需求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急诊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23例患儿及其家长, 患儿年龄最小为18个月, 最大为6岁, 平均年龄3.1岁;123例患儿家长中男43人, 女80人, 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3人, 中专或高中学历46人, 初中及以下学历24人。

1.2 方法

采取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前患者均签知情同意书, 且要告知患儿家长问卷调查的相关注意事项。本次研究共发放123份调查问卷, 共收回123份, 问卷调查表的有效回收率为100%。统计方式以问卷调查表各项的选择人次为依据进行百分率统计。

2 结果

2.1 护理技术需求

本组123例患儿家长中123人要求输液前给予患儿舒适护理, 占100%;121人希望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 占98.4%;101人表示1次穿刺不成功可进行头皮静脉注射, 占82.1%;22人表示1次穿刺不成功后再进行静脉注射而不希望进行头皮静脉注射, 占17.9%。

2.2 相关输液知识需求

123例患儿家长中116人希望了解静脉输液护理知识, 占94.3%;109人希望了解输液所用药物的相关知识, 占88.6%;105人希望了解输液及输液量、输液速度对患儿的影响, 占85.4%;74人希望了解护理方法及其可能存在的危险, 占60.2%。

3 讨论

3.1 患儿家长的护理需求分析

患儿静脉输液和其他输液方式不同, 其极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输液失败, 而再次或多次静脉输液不仅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而且还极易对其心理造成影响。因此, 应以患儿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根据其年龄、性格等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干预措施[2]。同时本组123例患儿家长中22人不希望进行头皮静脉注射, 其主要是由于家长对静脉穿刺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因此, 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儿家长的护理知识宣教、普及的重视, 可使患儿家长正确认识头皮静脉穿刺, 从而得到患儿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3.2 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条件的需求

在给予患儿静脉输液时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环境护理的重视, 为患儿提供舒适、轻松的就诊环境;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耐心地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从而有效减少其担忧。同时在患儿静脉输液治疗时还应给予针对性的舒适护理, 比如为患儿提供舒适、安静的输液环境等;另外, 输液前护理人员还应和患儿进行沟通交流, 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关系, 逐渐取得患儿信任, 消除其紧张感及恐惧感;并且还应让患儿家长参与到活动中, 从而使患儿家长也得到相应的放松。此外, 输液时护理人员应做到动作熟练、轻柔, 对于年龄较小不配合的患儿可行头皮静脉注射, 穿刺后应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夸奖患儿, 并且要态度温和的安慰患儿, 从而有效减少患儿的恐惧和痛苦[3]。

3.3 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情况的需求

多数患儿家长均比较关心输液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及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 医护人员必须要及时向患儿家长讲解相关治疗方法, 介绍所使用药物的相关数据, 从而使患儿家长对治疗方案充分认知。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儿家长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从而使其做好充足的准备, 促使患儿家长在患儿输液过程中严格监测其输液情况, 且可在关键环节有效地和护理人员进行配合[4]。

3.4 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计划生育的普及, 多数家庭都只有1个孩子, 一旦孩子生病家长往往会过于紧张;加之家长对静脉输液知识缺乏, 因而极易导致家长在患儿行静脉注射时出现紧张、担忧等心理。因此, 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视, 使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产生正确的认识, 逐渐提高预防及治疗患儿疾病的能力;同时满足患儿家长的需求还可有效减少其恐惧心理, 增强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中患儿家属的护理需求。方法选取在我院急诊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23例患儿,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儿家长的护理需求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23名患儿家长中116人希望了解静脉输液护理知识, 占94.3%;109人希望了解输液所用药物的相关知识, 占88.6%;105人希望了解输液及输液量、输液速度对患儿的影响, 占85.4%;74人希望了解护理方法及其可能存在的危险, 占60.2%。结论 加强对患儿静脉输液知识宣传及普及的重视, 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预防及治疗患儿疾病的能力, 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 减少患儿家长的恐惧心理。

关键词:静脉输液,患儿家属,护理需求,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何越.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1) :1001.

[2]黄雪飞.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19) :3604.

[3]彭娅.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护理干预[J].重庆医学, 2012, 41 (23) :2452.

患儿需求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70例NICU患儿, 病情稳定患儿44例, 病情危重患儿26例, 其中患儿家属为母亲52例, 父亲18例;农村家属32例, 城市家属38例;家庭经济状况:好25例, 一般30例, 差15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9例, 高中及中专28例, 大专及其以上33例。

1.2 方法

采用我院自拟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患儿父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具体内容如下:家庭来自城市或农村、调查者文化程度、患儿病情、家庭经济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患儿父母焦虑状况进行评估, 其包括共20个项目, 均为与焦虑相关的症状。由护理人员进行详细讲解后, 家属根据不同症状出现的频度回答各项目, 根据频度的顺序记分, 得到标准分。评分越高说明患儿父母焦虑情绪越严重。具体操作如下:患儿家属探视NICU患儿时, 医护人员将调查目的、意义及方法等告知家属, 获得其同意后, 将注意事项告知家属, 并强调其严格按照真实感受进行填写, 问卷填写完毕后收回。在调查完成后, 采用Molter“患者家属需要量表”中文版对患儿父母需求进行调查, 共8个主体45个条目, 主要包括治疗与预后8条、患儿安全保证5条、了解患儿护理6条、探视4条, 熟悉环境4条、患儿支持2条、身体支持5条及情感支持11条, 共分为1~4个等级量表。分值越高说明患儿父母对该方面越重视。

2 结果

2.1 NICU患儿家属焦虑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地域来源不同、家属文化程度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患儿病情不同, 患儿父母焦虑情绪评分不同, 说明上述因素对NICU患儿家属焦虑情绪有直接影响, 见表1。

2.2 NICU患儿父母心理需求情况分析

70例患儿父母各项心理需求重要性评分为:保证患儿安全 (3.64±0.52) 分, 了解患儿治疗及预后 (3.51±0.38) 分, 了解患儿护理 (3.40±0.32) 分, 患儿支持 (3.05±0.52) 分, 探视 (0.04±0.51) 分, 熟悉环境 (2.66±0.62) 分, 身体支持 (2.35±0.67) 分, 情感支持 (1.96±0.51) 分。分析可知, NICU患儿父母担忧的重点是保证患儿安全、了解患儿治疗及预后及护理情况等。

3 讨论

NICU患儿病情较为严重, 同时多发病较急, 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掌握水平较差, 因此常出现危机状况, 家庭陷入混乱, 家属应对疾病的能力明显下降[3]。在传统护理中, 临床护理人员主要是将护理重点放在患儿的护理中, 而忽视了家属的情绪变化。患儿父母处于对患儿的担忧, 常出现紧张、易激惹、易怒、坐立不安等表现, 虽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 其焦虑情绪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4];然而患儿家属无法亲自陪护患儿, 无法对患儿病情进行随时了解, 因此负面情绪得不到缓解, 而家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导致护患沟通之间出现障碍, 甚至引起护患纠纷, 严重影响护患关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患儿父母不同地域来源、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及患儿不同病情, 均会对患儿父母焦虑情绪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 医护人员要充分重视并加强与患儿父母的沟通交流, 根据患儿父母地域来源、文化程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 尽可能详细地将疾病知识、发生原因等解释给他们, 同时将患儿病情变化告知父母, 给予其充分的同情与安慰, 获得其理解、信任及工作支持。对不同经济水平、不同文化水平的患儿家庭应平等对待, 在心理上不可出现歧视、轻视及厌烦情绪, 对于家庭收入较差的患儿父母, 患儿病情基本稳定后, 可尽量将监护期缩短, 从而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 减少患儿的心理负担。对患儿家属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 患儿父母对患儿安全、治疗与预后、患儿护理等内容的重视程度最高, 说明NICU患儿家属的需求与患儿的利益、生命有着较大关系。因此在护理中, 医护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儿安全, 不断提高治疗及护理水平, 尽可能地改善预后, 同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 向家属提供其在意的信息。

综上所述, NICU患儿家属焦虑情绪较为严重, 同时对患儿安全、治疗及预后等的需求较大。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 需要同时加强对患儿家属的护理, 充分重视其需求, 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孙天华.24例NICU患儿脐静脉插管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18) :3080.

[2]江美兰.维生素AD与维生素E对NICU患儿尿布皮炎的干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 2013, 34 (12) :1952.

[3]邓陵.NICU危重新生儿输液渗漏致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重庆医学, 2013, 42 (6) :716.

患儿需求 篇4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08年7月—2008年10月血液病患儿家属100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表为自行设计, 内容包括:是否需要留2个或2个以上陪护人及其原因;只留1个陪护人以及原因。患儿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发放问卷共100份, 调查者统一说明卷中各项内容及要求, 采用多项选择法, 由陪护人自行填写后当场收回, 回收100份, 有效100份, 有效率100%。

2 结果 (见表1)

选择需要2个或2个以上陪护人93人。其原因:93%认为照顾不好患儿, 90%认为担心患儿的病情, 88%认为患儿离不开亲人。7人选择只留1个陪护人。其原因:6%认为家里只有1个人有空, 1%认为只有1个人懂得与医生、护士沟通。

2 管理对策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1.1 加强护患沟通

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助于加强护患之间的配合, 增加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在护理人际沟通中, 护患沟通占主导地位[2]。评估患儿及陪护人的文化水平、经济情况、诊疗经过, 然后有目的地根据不同的治疗时期、病情的变化及时地进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以及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如对于新入院的患儿应该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 为患儿及家属介绍主管医生、主管护士以及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 (陪护人制度、请假制度、作息制度、安全制度等) , 及时执行医嘱处理患儿的病情, 给患儿及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有利于他们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

2.1.2 用良好的护理技术和专业知识赢得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小儿血管细小、隐匿, 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困难, 同时患儿的哭闹声、家属的焦急情绪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以致静脉穿刺一次不成功, 使家属对护士失去信任, 产生不满情绪, 容易引起护理纠纷。据报道, 22%纠纷原因是由于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3]。静脉穿刺时能“一针见血”, 对家属提出的疑问能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答,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新入院怀疑是白血病的患儿, 常规避免在肘部静脉穿刺采血, 为了保护血管以便化疗前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减轻患儿的痛苦。

2.1.3 做好健康教育

首先, 耐心向家属讲解只留1个相对固定的陪护人的意义及陪护人、探视人数过多的坏处, 探视时间为15:00~21:00, 而且探视人员不能进入血液病房。其次, 看到不遵守制度的家属, 要有礼貌地请他们配合, 可以请护士长和医生来进一步解释。针对90%家属担心患儿的病情问题, 责任护士应对患儿的性格特征、饮食习惯、心理状态及病情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 创造条件满足病人的生活所需, 并给予心理支持, 检查和化验结果出来后及时告知家属, 及时解答家属的疑问, 让患儿住院治疗安心, 家属放心。

2.2 做好生活护理

针对93%的家属认为1个人照顾不好患儿这一原因, 护士应加强巡视病房, 对有需要的患儿及时协助服药、进餐、洗澡、更换衣服等。

2.3 定时召开陪护人会议

每月召开1次陪护人会议, 主动征求患儿及家属的意见, 及时将问题反馈到各部门, 尽早解决。陪护人会由专人负责, 主要是讲授一些安全、饮食、治疗和护理的配合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倾听他们的建议和心声, 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例如在病房里提供微波炉, 可以随时加热食物, 给陪护人提供病人服, 因为病人服是消毒过的, 另外不用陪护人洗衣服, 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照顾患儿。

2.4 注重患儿陪护人的作用

陪护人与医护人员积极合作, 给予患儿精神上的安慰, 以达到医疗护理的要求, 反之会给护理工作造成障碍[4]。因此, 应给陪护人举一些治疗成功的例子,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现在有1个癌症患儿的家长会, 由一些治疗成功的患儿家长和青年志愿者组成, 他们经常来到病房给正在住院的癌症患儿和陪护人讲授一些经验和知识, 以及给患儿表演节目和派发小礼物, 缓解患儿和陪护人的心理压力, 树立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小结

通过加强护患沟通、做好生活护理、定时召开陪护人会议、重视陪护人的作用, 对血液病患儿陪护人进行科学管理, 可以满足患儿以及家属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患儿家属能理解只留1个陪护人的意义并主动配合, 出院病人满意度达到100%。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血液病患儿陪护人数的实际需求, 让患儿家属理解只留1个陪护人的意义并主动配合。[方法]选取住院血液病患儿家属100名, 对陪护人数需求及原因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血液病患儿陪护人数的需求, 采取加强护患沟通、做好生活护理、定时召开陪护人会议、重视陪护人的作用, 让患儿家属理解只留1个陪护人的意义。[结果]患儿家属能理解只留1个陪护人的意义并主动配合, 出院病人满意度达到100%。[结论]对血液病患儿陪护人进行科学管理, 可以满足患儿以及家属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提高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血液病,患儿,陪护人,需求,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汝慧, 乐菊芳.儿科血液病房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 1999, 11 (9) :400402.

[2]李继平.护理人际关系与沟通教程[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94.

[3]钟仕萍, 黎雪梅.对护理服务质量投诉的原因分析及防范[J].护理学杂志, 2001, 16 (8) :506507.

患儿需求 篇5

关键词:康复期,儿童情绪障碍,住院患儿,需求评估,健康教育

儿童情绪障碍是涉及焦虑, 恐惧和强迫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得一组疾病[1]。Briggs等2000年报告在5~9岁儿童中有6.0%患焦虑障碍。我国苏雁林等在2003年在长沙市抽样调查565名6~13岁小学生焦虑障碍患病率为5.66%。儿童情绪障碍患儿有其自身的疾病特点与年龄特点, 且大多希望获得疾病有关知识, 其健康教育的需求兼有普遍性与特殊性[2]。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改善患儿的自我情绪认知, 有效的表达情绪及预情感后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情绪障碍住院患儿健康教育的需求, 更从而以合理的教育方式给予满足, 笔者对我院儿童精神科59例康复期情绪障碍患儿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 选取2009-01~2011-03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科诊断为童年情绪障碍患儿59例。男37例, 女22例;文化程度:小学23例, 初中28例, 高中8例;年龄8~17 ( 13.17±2.28) 岁, 住院天数5~106 (36.97±24.86) d。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情绪障碍患儿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 在患儿住院期内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1.3 问卷设计

本调查问卷根据儿童情绪障碍患儿的特征性表现, 结合参考文献, 由笔者自行设计, 请专家审阅,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儿对健康教育需求量调查表;②康复期情绪障碍患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表;③患儿对健康教育实施人员的选择;④患儿对健康教育实施方式的选择。

调查问卷由患儿自己填写, 调查时向患儿说明各项内容及填写方法, 被调查的患儿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调查问卷发放61例, 回收59例, 回收率96.77%。

1.4 统计学方法

康复期情绪障碍患儿的全部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儿对健康教育需求量调查

见表1。

2.2 患儿对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见表2。

备注:每名患儿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多项选择

由表2可见在自我认知方面, 选择如何调节情绪的人数最多为56人次占94.92%, 如何与父母保持良好有效沟通最少为50人次占84.74%;在出院指导方面如何安排院外学习生活人数最多为55人次占93.22%, 门诊随诊的目的与时间安排人数最少为42人次占71.18%。在疾病相关知识方面选择临床表现得人数最多为48人次占81.35%, 选择疾病病因人数最少为40人次占67.79%。

2.3 患儿对健康教育实施人员的选择

见表3。

备注:每名患儿只选择其中一项作为健康教育实施者

2.4 患儿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选择

见表4。

备注:每名患儿只选择其中一种健康教育形式

3 讨论

3.1 患儿对健康教育需求量符合中国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小皇帝”的地位

目前, 在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的情况下, 家庭以孩子为中心, 父母习惯性为孩子包办一切事务, 因此孩子没有考虑过需要了解关于他住院, 关于他疾病方面的所有知识, 在孩子潜意识中爸爸妈妈会“替”他们知道的, 但同时由于情绪障碍的患儿们长期受情绪不稳定的困扰, 他们也苦恼于心情不好, 不开心, 他们更多希望知道一点关于能够帮助自己的方面。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对自身疾病有一些认识, 愿意接受住院参与治疗过程, 能够加强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 增加患儿对自身情绪的认识和控制约束力, 对情绪障碍起到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3.2 根据患儿的健康教育需求内容, 确定并实施健康教育

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需求内容调查表中, 笔者把健康教育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即自我认知, 出院指导, 疾病相关知识, 用药知识。 一般说, 情绪是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无论何种情绪, 适时适度就好[3]。儿童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认知情感得到逐渐发展与调控。由于情绪障碍给患儿带来了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感觉, 限制了他们自身的正常活动, 如不能正常上学, 与同伴玩耍, 外出游玩等, 所以他们希望尽快解决目前的问题, 因此最多的人最想知道如何调节情绪, 解决情绪带来的困扰。对于恢复期患儿, 疾病使患儿脱离了原有的社会生活情境, 但儿童依然保持着对外界的兴趣, 因此在出院指导方面, 患儿最多选择如何安排院外学习生活。

患病儿童是自己身心的主人, 患儿对情绪障碍疾病并不了解, 在“主人翁”的意识下, 他们在疾病知识方面更多选择了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 要自己对自身疾病做再确认。对于住院期间的药物治疗, 他们最担心最需要知道的是药物的一般不良反应, 担心药物对自身身体成长发育有无不良后果, 尤其是一些女生怕吃药后变的不再苗条。

本研究结果提示, 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前, 应了解患儿普遍的心理需要, 考虑患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在取得患儿信任与配合后, 帮助患儿正确认识情绪, 情绪适宜表达方式, 此后逐渐过渡到将有关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结合药物治疗, 指导患儿一些必要的简单可行的自我监护防治不良反应的措施, 如多饮水帮助体内药物代谢等。在恢复期的出院指导中, 帮助患儿自己拟定院外学习生活计划, 并给予一定修正。

3.3 医护共同合作, 为患儿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患儿对医生信任程度和依从性大于对护士的信任程度和依从性, 更多患儿选择医生为他们进行健康教育,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患儿更听医生的话。患儿认为他们最关心的何时出院问题只有医生能够决定,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更依赖于医生[4]。而且, 患儿认为医生掌握专业知识比护士更多, 他们更相信医生。但在病房日常生活中, 护士无时不在, 护士与患儿接触时间最多, 护士的耐心, 爱心, 关心患儿的生活起居, 易于患儿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儿也易于向护士表达内心感受及接受护士的健康教育。护士可把患儿的需求应及时反馈给医生, 必要时请医生与患儿直接交流, 同时也提示护士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得到患儿更多的信任, 才能够更好地为患儿提供专业护理服务。

3.4 采取个体指导为主, 集体教育为辅, 多形式的方式满足患儿的需求

在本病房, 护士采用多种形式为患儿提供健康教育。如表所示, 患儿倾向于个别指导, 这与青春期年龄的患儿内心敏感, 心思细腻, 更关注自我表达, 他们不希望内心一些自认为私密想法被他人所知, 因此他们希望单独接受健康教育。由管床护士先为其做个人咨询, 指导, 共性的问题, 我们安排专业护士组长每周一次进行集体讲座。在集体讲座形式中, 他们可以一起讨论共同关注的话题, 如调解情绪的方法, 护士在讲解适宜的稳定情绪措施后, 每名患儿可自我回忆曾经情绪不稳的情景及无效应对后果, 如采用护士所教的方法后自我可能达到的良好状态, 有时选择两至三名患儿作角色扮演, 其他患儿观摩发现问题可参与讨论及补充, 由他们自己提出解决方法, 进一步加深集体健康教育的效果。患儿选择其它健康教育形式中, 基于患儿入院时否认自身存在情绪障碍的问题, 他们拒绝与家人, 医护人员沟通, 在住院一段时间后, 他们与同龄患儿相互活动了解中, 结成了“好朋友”, 在有限的空间 (病区) 及特定时间 (住院期间) , 他们容易受同伴的影响, 相信同伴的话, 如康复期患儿用亲身体会告诉新入院患儿住院治疗的内容, 接受的控制情绪的训练等, 可达到一定健康教育效果。此外, 护士也采用健康教育手册, 黑板报DVD等形式。

4 小结

护理人员应在评估患儿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 结合个体差异, 针对儿童情绪障碍的患儿更多关注自身情绪调节的问题, 与医生共同合作, 采取个体指导为主结合集体宣教等多形式的教育方式, 共同做好患儿的健康教育。满足患儿的需求, 帮助患儿形成新的生活方式, 同时指导患儿坚持长期治疗并指导患儿如何与父母保持良好有效沟通,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重返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陶国泰, 郑毅, 宋维村主编. (第二版) ,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南京,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路兰, 马尧, 陈青山, 等.住院病人对护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 (8) :685-688

[3]陈一心主编.孩子情绪异常的诊疗与预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2

患儿需求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2月—2012年2月我院新生儿黄疸患儿家属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45例, 女性75例, 年龄23~56岁, 包括患儿父母和其他近亲属, 平均38.7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蓝光照射患儿家属心理调查表”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测评, 量表主要内容包括患儿家属担心的问题:什么是蓝光照射和蓝光照射的必要性, 光照疗法的作用和副作用、舒适性、安全性、有无疼痛;心理状态包括:焦虑、紧张、恐惧。

2 结果

本组120例患儿家属担心的问题包括:不了解蓝光照射和蓝光照射的必要性 (99例) , 光照疗法的副作用 (92例) 、舒适性 (90例) 、安全性 (90例) ;心理状态包括:焦虑 (82例) , 紧张 (80例) , 恐惧 (28例) 。

3 相关对策

3.1 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护理实训, 提高人性化护理的服务意识

(1) 在科室的护理实训中, 让护理人员分别扮演患儿和护理人员, 并填写上述“心理调查表”, 找出护理对象多层面的健康问题并制订护理措施, 使护士树立整体护理理念, 提高人性化护理的服务意识。 (2) 通过礼仪训练, 使护士具有优雅的举止、轻盈的动作、整洁的仪表、温和的语言。 (3) 通过沟通训练, 使护士从生硬、命令式的说教到深情、理性地与患儿家属沟通, 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设置“家属不愿新生儿进行蓝光治疗”、“患儿家属担心患儿安全”等案例, 反映患儿家属的不同心情, 对护士的沟通能力进行综合强化训练。 (4) 在护理实训操作考核中加入人性化护理内容, 强化护士的人性化护理意识, 提高其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能力。

3.2 重视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

在进行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前, 设专人评估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 为家属讲解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的目的是利用胆红素分子可以吸收特定光波的能量而改变结构的特性, 将胆红素分子转变为毒性较小且易溶于水的物质, 经由胆汁排出。针对照射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患儿烦躁、哭闹的原因, 给患儿家属讲明光照疗法的副作用有:发热、腹泻和皮疹, 但多不严重, 可继续治疗。指导患儿家属做好母乳喂养, 告知他们医生在光疗时还要适当给患儿补充水分和钙等。为避免损伤视网膜, 要给患儿双眼戴上遮光罩, 以免损伤视网膜, 并给患儿家属介绍治疗的整个流程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从而消除家属的焦虑心理。

3.3 采取舒适护理并让家属观看人性化护理过程

蓝光箱内用优质纯棉布制作舒适的“鸟巢”, 给患儿戴黑色眼罩以保护眼睛, 穿尿不湿放入蓝光箱的“鸟巢”内, 取仰卧位, 以“鸟巢”撑托起患儿四肢[2], 并按时给予胸腹部、头部和四肢按摩。抚触按摩时, 轻声哼催眠曲, 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 延长患儿慢波睡眠时相, 改善睡眠, 减少哭闹[3]。治疗中每两小时翻身一次。通过视频或视窗让患儿家属观看人性化护理过程和视频, 消除患儿家属对舒适性、安全性的担心。

3.4 光疗间歇满足家属的亲情心理需求

应用近年来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理论, 采取间歇光照, 间歇给予母婴同室 (感染性黄疸除外) , 家属能够每日见到患儿, 既满足了家属的亲情心理需求, 减少了其焦虑心理, 又可使患儿家属在患儿烦躁哭闹时安慰患儿, 使患儿安静, 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身体舒适, 避免患儿“皮肤饥饿”现象[4]。

3.5 采用无痛无创监测

应用经皮胆红素仪对患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动态监测[5], 既能指导治疗, 提高蓝光照射效果, 又能明显减少静脉抽血次数, 减轻患儿疼痛和家属的担忧。另外, 通过每日通报监测结果也可有效消除家属对疗效的担心。

4 小结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 患儿家属呈现不同的心理需求及状态, 针对其心理需求采取相关对策, 提高护士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增强人性化服务意识, 在操作中融合整体护理理念, 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邵肖梅, 叶鸿瑁, 邱小灿.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杨春凤.鸟巢护理对早产儿体质量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学报, 2008, 15 (7) :58-59.

[3]汤丽娟.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护理研究, 2003, 17 (1) :280.

[4]张伟, 孙艳萍.间歇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儿科杂志, 2011, 7 (3) :33-35.

患儿需求 篇7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介入治疗,焦虑,需求

在新生儿中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为0.7℅,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CHD患儿高达15~17万,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外科开胸手术仍是CHD治疗的主要方法,简单畸形的外科手术成功率接近100℅。但外科手术需开胸,或体外心肺转流,损伤大,并会带来手术并发症和留下手术瘢痕,对患者造成长久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手术产生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及由于手术带来的美容等问题,激发了人们试图通过微创介入治疗方法替代外科手术治疗。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作为一项新技术,许多患者及家属缺乏对该项技术的了解,对手术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十分担心,但主观愿望上又想通过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愿接受开胸手术治疗,常处于矛盾之中,以致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患儿父母因焦虑和压力会产生多种需求,如果得不到合理满足会影响患儿及患儿父母的应对和调适。在相关的文献回顾中,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笔者通过了解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的焦虑水平、需求的现状、影响其焦虑与需求的因素及焦虑与需求的相关性,为临床护士提供相关信息,满足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的需求,帮助患儿父母应对不同时期的焦虑。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省儿童医院及省人民医院5家三级甲等医院,将其2008年11月~2009年9月准备行CHD介入治疗的住院患儿父母作为样本,研究共调查了CHD患儿父母132名,收回问卷130份,有效问卷122例,有效回收率为92%。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工具采用一般统计学资料、CHD患儿父母对介入治疗相关知识的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于1971年编制而成,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需求量表。其中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需求量表是通过参阅相关文献后,对2004年刘辉和王丽资[3]翻译的《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进行修改而成。该量表通过对20例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的小样本预试验,Cronbach’sα系数为0.919,分半信度0.826;经3位护理专家和2位心内科教授对其内容进行了效度系数测评,对量表的内容进行审核、评价,一致通过,效度系数为0.92。调查时间为准备行介入治疗前24 h内进行,请患儿父亲或母亲填写问卷,30 min内完成,当场收回。

1.3 统计学方法

问卷回收后,将有效问卷整理编号,应用SPSS13.0版本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和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焦虑与需求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α取值为0.05,P值均为双侧概率。

2 结果

2.1 CHD患儿父母的焦虑水平

CHD患儿父母的焦虑标准总平均分为(49.55±11.86),与国内常模(29.78±0.64)[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8.41,P<0.001)。50%的患儿父母焦虑得分超过50分,其中轻度焦虑者占30.3%,中度焦虑者占16.4%,重度焦虑者占3.3%(见表1)。

2.2 影响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焦虑的因素

以CHD患儿父母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其对介入基本知识了解程度及患儿是否为独生子女和是否有医疗保险等作为自变量,以焦虑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最终确定进入回归方程中的有CHD患儿父母的身份、文化程度、对介入基本知识了解程度、患儿是否为独生子女和是否有医疗保险(具体情况见表2)。

2.3 CHD患儿父母需求的总体情况

CHD患儿父母需求量表34个项目的总得分为(98.14±14.06)(见表5),平均每条目得分为(2.89±0.41);通过5个维度需求的得分比较,被接纳和获取信息的需求得分最高,其次是病情保证和获取支持的需求,而舒适的需求得分最低(见表3)。

2.4 影响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需求的因素

以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不同身份,如父亲与母亲、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状况及其介入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等的分值为自变量,以需求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方程的因素有患儿父母的文化程度、对介入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患儿是否是独生子女(具体情况见表4)。

注:逐步回归α入=0.10,α出=0.15

注:覮P<0.05有相关性

2.5 CHD患儿父母焦虑与需求的相关性分析

CHD患儿父母的焦虑与需求成正相关(P<0.05,r=0.179)(见表5)。从CHD患儿父母焦虑得分与需求的每一个维度的相关性分析,可见获取信息和获取支持的需求与焦虑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25和r=0.23,P<0.05),余无相关性(P>0.05)(见表5)。

3 讨论

3.1 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的焦虑水平

笔者的研究发现,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SAS平均得分(49.55±11.86),明显高于国内常模(29.78±0.46),且有50%的患儿父母焦虑达轻度焦虑水平及以上,可能与患儿父母对CHD介入治疗知识缺乏、担心预后、缺乏对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植入的封堵器是否对身体有害等方面的了解有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加强与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的交流及焦虑信息的反馈,应运用护理技术和现代医学模式帮助患儿父母消除或减轻焦虑症状,使其以最佳身心状态配合护理治疗。

3.2 影响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焦虑的因素

从调查中得知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焦虑与其身份、文化程度、对介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等有关,也与患儿是否是独生子女、有无医疗保险有关。调查中发现,不同身份即患儿父亲与母亲的焦虑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母亲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父亲的焦虑评分,与邱小芩等[4]调查结果一致。因此护理工作中应将女性家属作为实施干预的重点对象,对她们的困扰和忧虑给予更多帮助和支持,多与她们进行沟通,及时、耐心地讲解,给予有效合理引导,让她们有哭泣和倾诉的机会,有助于宣泄紧张和焦虑[5]。

不同文化程度的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的焦虑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还发现,对CHD介入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其焦虑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CHD介入知识很了解的焦虑得分最高。这可能与文化程度越高和对CHD介入知识越了解的父母,对手术的风险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更了解,由此也产生更多的顾虑和担心,此外,CHD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开展的导管技术,没有一个很确切的远期效果,文化程度越高的父母对介入治疗的预后考虑会更多,所以其焦虑水平也更高。由此可见,对于文化程度较高或对介入知识很了解的父母,护理人员要多介绍CHD介入治疗的优点,要科学客观地对比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的利与弊,具体详细地解答其提出的问题,使其对介入治疗充满信心,减轻焦虑。而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或对介入知识不了解的患儿父母,护理人员要做好介入知识的宣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其了解介入治疗的手术方法、手术过程和风险、麻醉方法和风险、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手术成功率等。

研究还发现,患儿是否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焦虑得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这在以往的调查中未见报道,可能与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有关,笔者研究的样本中独生子女家庭占44.3%。CHD患儿在接受介入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手术和麻醉危险、治疗效果和预后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独生子女父母顾虑会更多。因此,医护人员要更主动关心独生子女家庭,让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用,减轻独生子女父母的焦虑。

调查中还发现,有医疗保险的患儿父母焦虑水平明显低于无医疗保险的患儿父母,我国现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只有少数比较偏僻的农村和不了解医疗保险制度者还未加入医疗保险,笔者的研究中大部分患儿已加入医疗保险,相对于没有医疗保险的患儿父母来说,有医疗保险的患儿父母所承受的经济压力要小,所以焦虑程度较轻。因此,医护人员对无医疗保险、经济较困难的家庭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缩短其住院日期,减少其费用,耐心地解释每一个收费项目,并指导他们积极购买医疗保险,提高自己的就医能力。

3.3 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的需求现状

从调查中得知,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认为获取信息和被接纳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病情保证和获取支持的需求,而最不重要的是舒适的需求。这与MOLTER[6]和DAVID等[7]对危重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都认为获得确实可靠的信息需求是最重要的。现在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对外界信息了解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特别想了解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尤其对于CHD介入治疗这种新技术更是如此。

3.4 影响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需求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需求的因素主要与患儿父母文化程度、患儿是否为独生子女及患儿父母对介入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关,而与CHD患儿父母的性别、年龄、职业和经济收入无关。由此提示,医护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还要根据家属的文化程度选择适当的交流方式。对于独生子女的父母,医护人员应更加注意言行和举止,言语要亲切,用词要慎重,态度要稳妥,耐心解释家属担心和烦恼的问题。

3.5 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焦虑与需求的相互关系

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CHD患儿父母的焦虑与需求成正相关,从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焦虑得分与需求的每一个维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获取信息与获取支持的需求与焦虑有相关性,呈正相关。因此,医护人员应向患儿父母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心理支持,以利于改善其认知条件,通过医护人员给患儿父母解答分析与其相关的疾病信息,了解疾病的发展、诊治过程和预后,降低认知的不确定感,从而有效降低焦虑情绪。

笔者调查样本量较少,且样本均来自三级甲等医院,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有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如能做一些干预方面的研究或与外科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将会更有意义。通过文献回顾,在CHD介入治疗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是研究其介入治疗的新治疗方法、并发症的观察及超声影像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等,在以后的调查应将介入治疗后的追踪调查和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和需求的调查研究等也纳入其中,这将对临床工作会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QING YW,DING ZR.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tatus and progress[J].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2005,8(3):563-566.Chinese

[2]WANG XD,WANG XL,MA H,et al.Mental health assessment scale manual[J].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1999,13(Suppl):127-131,235-238.Chinese

[3]LIU H,WANG LZ.Family member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de-mand revision of Chinese table[J].Journal of Nursing,2006,13(4):84-86.Chinese

[4]QIU XQ,CHEN XL.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patients treated by catheter intervention with families of Anxiety Factors[J].Medical Information,2007,12(20):2097-2100.Chinese

[5]WANG WR,GAO R,LI XM.Emergency response to survey parents of criticallyill patients[J].Journal of Nursing,2003,12:923.Chinese

[6]MOLTER NG.Needs of relativ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de-scriptive study[J].Heart Lung,1979,8:332-339.

【患儿需求】推荐阅读:

惊厥患儿07-17

儿科患儿07-17

喘息患儿05-11

疾病患儿06-06

住院患儿06-11

患儿护理06-24

患儿预后08-05

危重患儿08-06

儿童患儿08-20

高危患儿09-16

上一篇:穿琥宁注射液下一篇:问题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