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患儿

2024-10-13

出院患儿(精选4篇)

出院患儿 篇1

性发育启动年龄显著提前, 即为性早熟。性早熟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 是指女孩在8岁以前, 男孩在9.5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或女孩在10岁以前出现月经初朝, 女孩性早熟可分为真性、假性和不完全性三类。

真性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动所致, 其发生机理与正常情况相同, 内分泌的变化和内外生殖器的发育都和正常成熟相似, 伴有身高体重加速增长, 骨骼闭合提前, 生长早期停止, 造成最终身高较矮。假性性早熟:是由于体外有异常过多的性激素来源造成的, 体内因素多由周为内分泌腺 (性腺或肾上腺皮质) 病变所致;体外因素多为误用含性激素的药物和时品、营养品, 使用含有性激素的化妆品, 母亲孕期或哺乳期服用含有性腺激素的药物。不完全性性早熟:这种早熟不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控制, 只有乳房或阴毛发育, 而不伴其特他征发育。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升高, 住院检查性激素激发试验的患儿逐日增多, 本人从事儿内分泌科护理工作多年, 注重患儿家庭护理指导,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出院前的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入院作性激素激发试验均为家属携带而致, 患儿自身对该疾病无或稍有了解, 所以在接触患儿时应将事情用科学语言解释清楚, 避免给患儿带来心理恐惧。生长发育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但是由于时间较正常略有提前, 但并不是每一个检查的患儿都被确诊“性早熟”, 所以需要拍腕骨平片、作B超、内分泌功能测定等以明确诊断。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 让家属树立正确的观念, 避免家属过度焦虑, 影响患儿的情绪。

2出院后的家庭指导

2.1 饮食指导。

告知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防止营养过剩, 不吃含性激素的食品。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结构, 鼓励多吃粗粮、清淡饮食, 但是避免饮食单一重复, 如多日多次进食同一类食物等。

2.2 生活指导。

日常用品最好选用儿童类型, 如儿童洗发水、护肤品等。少看成人影视书刊, 避免患儿发生性兴奋;父母应避免对患儿溺爱和同室居住, 过度亲昵行为对患儿性心理发展有促进作用;正确疏导患儿对性生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确保患儿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开灯休息。

2.3 运动指导。

为患儿制订适宜的运动计划, 为了提高患儿的积极性, 鼓励家属共同参予运动, 并持之以恒。

2.4 复诊指导。

患儿一旦过早出现乳房胀痛、生殖器等第二性征发育, 应及时、定期到专科医生就诊, 同时做好合理正确引导保护工作, 减少患儿心理上的紧张情绪, 以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同时特别嘱加强锻炼, 保证睡眠, 减少因性早熟对最终身高的影响。

3体会

通过对性早熟患儿的健康指导, 有效缓解了家属的焦虑情绪, 知道患儿改正不良生活习惯, 对患儿的治疗起到了一定作用。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护士扎实的专科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与家属沟通多了, 缓解了家属的心理压力, 有效减少了护理过程中的矛盾, 家属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力提升了。同时, 也提高了门诊护士对自我岗位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崔琰.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376-377.

出院患儿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即将出院的脑瘫患儿80例, 年龄0~5岁, 其中男46例 (57.5%) , 女34例 (42.5%) 。患儿的诊断均符合纳入标准[1]。排除标准包括:自愿退出研究的病例, 患有精神异常及有症状性癫痫者, 患有肝肾功能不全及先天性心脏病者。根据入院先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40例。随访中丢失6例, 最终入选74例 (干预组38例, 对照组36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案

1.2.1 对照组

常规出院护理, 仅接受由患儿家属主动实施的复诊或电话询问。

1.2.2 干预组

常规出院护理及延续护理。干预组患儿采用延续护理方法, 在患儿出院的前一天由主管护士向患者家属讲解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意义和必要性, 在家属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签署协议书;收集患儿及其家属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信息, 建立患儿家庭护理档案, 根据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对家庭护理的需求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持续护理方案, 对患儿进行持续性、专业化的家庭护理与指导。具体包括: (1) 定期对患儿实施家庭访问或电话回访, 详细了解患儿的家庭护理情况, 及时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运动方式等信息; (2) 详细解答患儿家属的疑问, 解答后要以反问的形式使家属复述解答的内容, 确定家属可以充分理解; (3) 每周组织患儿参加有意义的娱乐活动, 坚持锻炼身体, 如跳舞、做游戏、唱歌和慢跑等; (4) 每周开展一次专题知识讲座, 组织患儿和家长共同学习, 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关于疾病治疗与家庭护理方面的个性和共性的问题, 采取个别和集体的方式进行指导学习; (5) 医护人员针对患儿和家属的心理特征开展心理护理服务, 给予综合干预。

1.3 评价方法

出院时采用简体中文版Peds QLTM3.0脑瘫量表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分别进行评估, 并在6个月的出院延续护理后再次重新评估患儿的生活质量。简体中文版Peds QLTM3.0脑瘫量表[3]是针对脑瘫患儿而设计的, 于2009年由Varni授权使用, 本研究遵循当前国际通用的“翻译”-“逆向翻译”-“文化调适”-“预试验”这一科学程序将原量表翻译修订成此工具[4], 共包含35个条目, 分为7个维度。具体如下:疼痛 (4个条目) 、饮食活动 (5个条目) 、日常活动 (9个条目) 、语言与交流 (4个条目) 、学校活动 (4个条目) 、疲劳 (4个条目) 、移动和平衡 (5个条目) 等。其中, 该0~5岁患儿评估用父母代评量表, 每个条目都是询问家属患儿最近一个月里面某一事情的发生频率。每个条目的选项均为0~4五个等级, 计分时相应地转化为0~100分, 总分数为各条目的总分数除以全量表的总条目数, 总分区间0~100分, 得分越高表示患儿生活质量越好[5]。上述量表经国内研究者严格检验,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出院时生活质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5, P>0.05) ;两组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生活质量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77, P<0.01;t=2.48, P<0.05) ;两组出院6个月后生活质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7, P<0.01) , 详见表1。

3 讨论

延续护理是利用信息化工具, 通过信函、电话、家庭随访等方式进行的一种延伸式、开放式健康教育形式[7], 是一种由医院内部护理延伸向社区家庭护理的服务模式,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充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的前提下, 提出家庭康复护理可能存在的误区或问题, 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宣传和教育,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家庭自我保健意识并规范其行为, 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得到全面的实施。此模式通过一些有效的流程和制度保障, 可以大大减轻医务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 从而能减轻院内工作以外的负荷[8]。护理工作者可以与患者乃至家庭成员间建立积极的互动, 能促进和维护患者的健康, 有效提高出院患者生活的质量, 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由于当前医疗机构人员紧缺, 以及延续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内容相对较少, 延续护理目前开展不多, 尚未受到临床的重视和广泛采纳[9]。

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随着对脑瘫康复的深入研究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大家普遍认为应当行早期的康复以及综合性康复。治疗计划制定时应该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儿的功能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同时康复训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可以使患儿学会新的技能并且巩固已经学到的技能, 进而可以达到预防肌体孪缩变形和防止症状恶化的目标。但是当前的护理模式很难使得患儿得到全面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所以将服务延伸至家庭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中以延续护理理论为指导思想, 笔者创建了脑瘫出院患儿的延续护理模式, 研讨延续护理对脑瘫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笔者对对照组患儿仅实施出院的常规护理服务, 出院半年内不对患儿进行随访, 仅于6个月后进行评估、收集资料;干预组患儿在实施出院常规处理之外加以笔者创建的延续护理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 出院半年后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 采用延续护理的干预组患儿出院半年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 说明对脑瘫出院患儿实施延续护理, 可以使医疗和护理服务从医院内延伸到医院外, 避免了患儿从医院过渡到家庭中出现脱节的现象, 这不仅可以解决患儿出院后护理不足的问题, 也能从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给予患儿帮助和关心。

综上所述, 实施延续护理对提高脑瘫出院患儿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瘫出院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 干预组患儿给予延续护理干预。6个月后运用PedsQLTM3.0对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出院6个月后, 干预组患儿生活质量总分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延续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脑瘫出院患儿的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推广。

关键词:脑瘫患儿,延续护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瘫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 29 (5) :309-311.

[2]朱丹, 鲍超, 王志强, 等.脑瘫患儿生活质量及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探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5) :564-566.

[3]Varni J W, Burwinkle T M, Seid M.The PedsQLTM 4.0 as a school population health measure:Feasibility,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006, 15 (2) :203-215.

[4]杨雪.儿童生活质量PedsQL~ (TM) 3.0脑瘫量表简体中文版的信度、效度和灵敏度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 2010.

[5]卢奕云, 郝元涛, 静进.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的结构及应用概况[J].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 (5) :732-734.

[6]杨雪, 肖农, 晏建英.儿童生活质量PedsQLTM 3.0脑瘫量表简体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 32 (12) :901.

[7]覃桂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3) :89-91.

[8]Dalvand H, Dehghan L, Feizy A, et al.Effect of the Bobath Technique, Conductiveeducation and Education to Parents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Children withCerebral Palsy in Iran[J].Hong Ko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2009, 19 (1) :14-19.

出院患儿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4年11月至2007年3月从我院出院时均确诊为脑性瘫痪[2]的患儿200例, 其中男122例, 女78例;痉挛型66例, 手足徐动型33例, 混合型42例, 迟缓型59例;住院时间12~15 d, 将200例患儿按入院时顺序编号为1~200号, 按奇偶号分类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儿性别、临床分型无明显差异, 两组家长的文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健康教育内容

包括脑性瘫痪患儿合理喂养、衣着选择、皮肤护理等日常护理知识;脑性瘫痪患儿生长发育速度的观察, 颅面和口腔的观察, 语言交往能力的观察, 感觉障碍的观察, 运动和姿势的观察;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护理与训练, 包括正确的坐姿及喂食训练、大小便训练、更衣训练、牙齿的清洁与卫生训练。

1.3 健康教育方法

1.3.1 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

1.3.2 观察组除常规出院指导外, 定期电话随访, 组织家长听育儿讲座。⑴电话随访:设立热线电话是脑性瘫痪患儿出院后遇到问题时母亲最希望的咨询方式。科室设立专用咨询电话, 成立电话随访组, 参与电话随访的护士共10人, 均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且责任心强的护师, 并在康复病房工作3年以上。建立随访登记本, 一般每7 d电话随访并登记1次, 对家长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指导。⑵家长育儿课:每周进行1次, 由护士长及护师共6人轮流讲授。观察组患儿家长至少每月参加1次, 并做好登记。为提高教学效果, 用多媒体课件将一些抽象概念、复杂过程以生动的图像、动听的声音展现出来, 以加深听课者的理解程度;对要求掌握的操作技术, 如脑性瘫痪患儿抱姿、坐姿、大小便训练和更衣训练等, 先由讲授者示教, 尽量使操作程序简单易懂, 强调注意事项, 然后再由家长练习操作, 讲授者在旁督导, 对出现的操作错误及时纠正, 使家长正确掌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假设检验方法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家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1年后对两组家长进行脑性瘫痪患儿护理的问卷调查。自行设计问卷, 内容包括:合理喂养知识 (辅食添加知识) ;日常护理 (皮肤护理及预防摔伤、跌伤等知识) ;ADL护理与训练 (正确的抱姿、坐姿及喂养训练、大小便训练、更衣训练, 牙齿的清洁与卫生训练) ;生长发育知识 (正常抬头、翻身、坐、站、走路、认人、捏取小丸等的时间) ;常见问题的识别和处理;用药知识。每项调查内容有15个问题, 15个问题都通过者被视为知识掌握。两组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 观察组收回98份, 2例因移居外省失去联系;对照组收回91份, 另2例死亡 (1例在家喂养不当窒息, 1例因重度肺炎伴休克死亡) 、7例 (家长为外来务工者) 失访, 具体见表1。

2.2 两组脑性瘫痪患儿Gesell评估结果

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Gesell (中国标准化) 测试[3]:从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等4方面评估, 其发育商DQ判定标准≥86.0分为正常, 76.0~85.9分为可疑, ≤75.0分为异常, 具体见表2。

3 讨论

脑性瘫痪患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 生活能力低下或合并各种先天畸形, 结束一个疗程的康复治疗后在家中须进行长期的家庭康复锻炼。培训和教育家长科学合理养育脑性瘫痪患儿是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生存质量的保障, 可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生存质量和降低致残率。本研究显示, 对出院后脑性瘫痪患儿家长进行定期电话随访, 采用多形式的健康教育, 可提高家长的认知和改善其对脑性瘫痪患儿的护理技巧, 从而做好脑性瘫痪患儿日常护理及合理喂养;重视ADL护理与训练, 降低了脑性瘫痪患儿的致残率;出院后延续健康教育, 可以对脑性瘫痪患儿家长进行系统地脑性瘫痪患儿健康知识及技能传授, 提高家长对脑性瘫痪患儿异常情况的识别, 遇有异常情况, 能及时发现及就诊, 得到有效地治疗与家庭康复锻炼, 并可有效地纠正患儿发育落后的情况, 从而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智能及大脑运动发育,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脑性瘫痪患儿的智能发育优于对照组脑性瘫痪患儿。

参考文献

[1]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07.

出院患儿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NS患儿86例,其中男65例,女21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0.2±3.7)岁。所有患儿均根据胡亚美等主编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中关于NS的诊断标准确诊为NS。所有患儿均无严重脑、心、肝、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无其他肾脏疾病,除外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病史及家族史,均能良好配合治疗。将上述所有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糖皮质激素中长期治疗,且均为激素完全效应,于临床症状好转、尿蛋白转阴、糖皮质激素剂量开始减至维持治疗量时予以出院。

1.3 护理干预

1.3.1 对照组

本组患者于出院前给予一般性健康教育,并指导其出院后的用药方法。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患儿出院时对姓名、年龄、诊断、治疗方法及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随访信息进行登记,并建立随访卡,随访卡注明患儿出院后糖皮质激素用量及用法,复诊时间、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及其联系方式等,一式两份,科室存档,另一份交患儿家长保管。(2)编制NS疾病健康知识手册,并发放给患儿家长。(3)责任护士对患儿进行全程家庭护理干预,每月至少2次电话随访,随访时着重了解患儿服药依从性及用药期间病情变化与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听取家长意见及反馈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意见。(4)每月1次登门随访,现场观察患儿状态,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从家长角度了解患儿近期药物使用情况和病情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同时注意患儿精神状态及情绪的改变。

1.4 效果评价

1.4.1 NS治疗情况

所有患儿出院后均进行密切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病情反复判定标准:出院后治疗过程中尿蛋白检测结果≥++,或24h尿蛋白定量>50mg/kg持续≥3d。复发判定标准:患儿经治疗达完全缓解后,再次出现尿蛋白≥++或24h尿蛋白定量>50mg/kg持续≥3d。

1.4.2 护理干预效果

糖皮质激素服药依从性判定:(1)完全依从:能够完全按照医嘱的药物剂量、时间、次数主动服药。(2)部分依从:能够基本按照医嘱进行服药,但仍有漏服、少服现象,漏服、少服次数≤3次/月。(3)不依从:不能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服药过程中擅自停药、减量或换药,漏服、少服次数≥1次/周。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完全依从32例(74.4%),部分依从11例(25.6%),无不依从患儿,总依从率为100%;对照组完全依从14例(32.6%),部分依从21例(48.8%),不依从8例(18.6%),总依从率为81.4%,两组患儿服药依从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见表1。

2.2 NS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儿经上述治疗,观察组完全缓解36例(83.7%),反复或复发7例(16.3%);对照组完全缓解25例(58.1%),反复或复发18例(41.9%),两组患儿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显著(χ2=6.8236,P=0.0090)。

3 讨论

NS属于儿科常见、多发的慢性肾脏疾病,本病是因多种原因导致的尿蛋白增高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以及低蛋白血症的“三高一低”特征性表现,上述表现也是该病诊断的重要依据[4]。该病的发生多分为两类,一是因未明原因造成,多称为“特发性”肾病综合征,多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造成,另外一类为过敏、感染、肿瘤或其他系统性疾病相关的NS,或与上述疾病同时出现的NS[5]。关于本病的治疗,糖皮质激素无疑是较为有效的药物,近年来对于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的研究相对较多,结果显示较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显著减低NS缓解后1~2年内病情复发的概率,且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与NS复发可能性之间存在反向相关性[6]。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经住院治疗出院后的患儿,相当大一部分将难以严格遵医嘱进行糖皮质激素服用治疗,其遵医行为较差,服药依从性难以保证,因此对NS的治疗效果即产生不利影响[7]。有研究表明,患儿出院后给予合理的院外或家庭护理干预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低病情反复或复发的发生率[8]。笔者对43例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进行了出院后的护理干预,并与未采取干预措施的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经过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服药依从性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P<0.01),且观察组随访中完全缓解率为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9%(P<0.01)。与丁淑娟[9]等的研究取得了较为相似的结果。

综上所述,NS患儿出院后糖皮质激素服药依从性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泉城,黄松明.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33(6):394-396.

[2]刘茜,姜亚芳.肾病综合征患者服药信念与服药依从性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5):48-50.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43.

[4]任献国,刘光陵,夏正坤,等.儿童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8):743-745.

[5]丁洁.肾病综合征诊断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6):401-403.

[6]陈珺.小儿肾病综合征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及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4):192-194.

[7]段轶,熊衍君,李晶晶,等.家庭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110.

[8]毛鑫,孟云祥,娄淑敏,等.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服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84-185.

上一篇:建构式语言论文下一篇:智能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