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患儿

2024-07-17

惊厥患儿(共7篇)

惊厥患儿 篇1

高热惊厥属儿科常见急症, 患病率约为4%~10%, 占小儿各类惊厥的30%.我院儿科2005年—2010年共收治高热惊厥患儿30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6个月~5岁, 平均年龄2.5岁。其中1例为急性阑尾炎, 持续高热5 d, 17例为上呼吸道感染, 6例为细菌性痢疾, 4例为支气管炎, 2例为支气管肺炎。全部病例均为高热, 发病突然, 惊厥发作时间短, 部分有高热惊厥史, 很少连续发生, 无神经系统异常, 但高热可加重痉挛增加氧的消耗量而发生脑水肿。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体温可骤升高达39℃以上, 突然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或阵发性抽搐, 一般经数分钟后缓解。缓解后患儿精神基本正常, 意识清楚, 一般情况好。

2 护理体会

2.1 认真观察, 及时处理。

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应熟悉小儿高热惊厥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反应要敏捷, 尤其要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惊厥持续时间及恢复后的情况, 惊厥发作的类型、状态及次数, 观察后详细做好记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协助医生迅速作出诊断, 采取紧急措施:立即控制惊厥发作, 细心护理患儿。最有效的方法是:针刺人中、合谷、十宣等穴位, 针刺2 m in~3 m in不能止惊时, 应迅速选用抗惊厥药物及退热药物, 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动作迅速敏捷, 做到忙而不乱, 急而不躁, 与医生密切配合,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2 护理正确的护理与有效的护理是不可分割的, 惊厥患儿的护理问题应着重考虑三方面:

(1) 舌咬伤的可能; (2) 坠床的可能; (3) 持续惊厥的可能。找出问题后就要给予相应的有效的护理。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 而养的好坏关键在于护理, 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情的预后, 而全方位的护理, 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尤为重要。

2.2.1 急救时立即将患儿平卧床上取头侧位, 用纱布包

裹压舌板将患儿口腔扩开, 防止舌唇咬伤, 必要时用舌钳把舌拉出以防舌后坠而引起窒息。解开衣领, 利于分泌物及呕吐物流出。惊厥时应迅速给予氧气吸入, 鼻导管吸氧法0.5~1.5 L/m in, 面罩吸氧法2~3 L/m in.必要时加入地塞米松注射液3~4 m g, 以减轻缺氧时对脑细胞的损害, 防止缺氧导致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及鼻腔分泌物。处置时动作要轻柔, 以免加重患儿的疼痛及恐惧心理。

2.2.2 防止患儿坠床及碰伤。

加强看护, 安好防护栏, 必要时使用约束带约束肢体。

2.2.3 减少患儿持续惊厥的诱因也很重要, 如:

病室内须保持绝对安静, 病室内照明用光线不可过强, 室温以24~26℃、湿度60%为宜。衣被须舒适, 保持安静睡眠, 对抽搐频繁者应设专人护理, 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检查、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 动作要轻柔敏捷, 防止诱发惊厥, 定期测体温, 有发热倾向时可用冰袋、冰枕、温水浴给予物理降温, 并及时报告医生。

2.3 与家长的交流及协调做好健康教育的指导工作,

做好对家长疾病知识、用药常识、防护常识及饮食起居的积极宣传和正确指导, 可以减少小儿惊厥的复发。首先应向家长说明有关惊厥发作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并给予指导, 如让家长了解哪些原因可诱发惊厥, 如何预防等知识。因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率为35%, 常见于6岁以下体质较弱的儿童, 所以要指导家长加强儿童的体质锻炼, 增强机体免疫力;平时要注意给患儿保暖, 注意饮食卫生等等, 并指导家长对患儿的日常护理, 使之熟悉掌握惊厥及有发热倾向的简便处理方法, 注意备用退热药, 最关键的是做好预防工作。

3 体会

通过对3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 笔者体会到在护理惊厥患儿时, 作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 首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从而做到及时地发现病情, 控制病情;其次还必须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和冷静的思维能力, 而护士的冷静可间接地给患儿家长一种心理安慰, 能够稳定家属情绪, 积极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 使其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除此之外, 还要给患儿一颗爱心, 一点耐心, 一份同情心, 只有这样才能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50例热惊厥患儿的护理体会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50例, 年龄7个月~7岁, 平均年龄3.5岁;其中男童28例、女童22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6例、急性菌痢15例、肺炎5例、其他4例。发作时体温<38℃度3例、38℃~8例、39℃~35例、>40℃4例。50例患儿经过积极救治均痊愈出院。

1.2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为眼球上翻或双眼凝视、意识不清、呼叫不应、面部或全身抽动、牙关紧闭、呼吸微弱、口唇青紫;抽搐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也可反复发作, 发作后患儿有短暂嗜睡。

1.3 治疗要点

(1) 抗惊厥:首选鲁米那肌内注射或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2) 退热:采用药物降温结合物理降温的方法快速退热; (3) 改善缺氧:吸氧可改善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脑组织的缺氧状态; (4) 防治脑水肿:惊厥持续时间过长可给予20%甘露醇每次0.5~1 g/kg静注; (5) 病因治疗。

2 护理措施

2.1 急救护理

2.1.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惊厥发作时立即去枕, 将其仰卧于床上, 头偏向一侧, 解开衣领及裤带, 清除口腔及鼻咽部的分泌物, 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牙关紧闭者从臼齿处放入开口器, 将口腔缓慢撑开, 切勿用力撬以免造成口腔的损伤。舌后坠者可用舌钳将舌牵出以免影响呼吸。

2.1.2 抗惊厥药物的使用及观察

抗惊厥药物首选鲁米那肌内注射或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护士遵医嘱快速抽取鲁米那针剂进行肌肉注射, 注射时动作要轻、快、稳、准, 保证药物及时起效并且避免刺激患儿而加重抽搐。使用10%的水合氯醛灌肠时, 每次0.5 m L/kg加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保留灌肠并保持>1 h, 以达到药物充分吸收。

2.1.3 加强安全防护

惊厥发作时从速用缠纱布的压舌板或牙垫放于上、下臼齿之间, 防止舌及口唇咬伤。此外要防止发生碰伤及坠床, 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并尽可能保持安静。

2.1.4 退热的护理

高热是患儿抽搐的原因, 所以应联合使用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使体温迅速下降。 (1) 药物降温:对于婴幼儿可使用退热栓剂, 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药物, 使用方便, 起效迅速。较大患儿在没有静脉通路的情况下, 可肌注退热剂, 建立静脉通路后可静脉输注退热剂如莱比林等。 (2) 物理降温:采用全身冷疗与局部冷疗相结合的方式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温水擦浴使用32~34℃温水进行全身擦浴, 重点擦拭体表大血管流经处, 如颈前两侧、腋下、肘窝、腹股沟和腘窝, 擦至皮肤发红为止。婴幼儿由于皮肤娇嫩可采用拍拭的方法同样可达到降温的效果。局部冷疗以头部降温为主, 头部降温可以降低脑组织的代谢, 减少其耗氧量, 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可采用头枕冰袋或头戴冰帽的方法;其次在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可放置冰袋;局部冷疗应定时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 防止发生冻伤。

2.1.5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

在抢救治疗中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及时准确给药。

2.1.6 吸氧

惊厥患儿因呼吸不畅, 加之耗氧量增加, 会导致组织缺氧。脑组织缺氧时, 脑血管通透性增加, 可引起脑组织水肿, 致使惊厥加重。故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可采用鼻导管吸氧0.5~1.5 L/min或面罩吸氧2~3 L/min。

2.1.7 应用脱水剂的护理

持续而频繁的惊厥可并发脑水肿, 应遵医嘱使用脱水剂, 如20%甘露醇, 通常使用注射泵在30 min内注射完毕。输注前选择粗直静脉, 穿刺时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 如有渗出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渗出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并配合红外线照射。

2.2 基础护理

2.2.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详细记录惊厥发作的时间、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发作后意识恢复程度及缺氧情况, 病情有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2 加强口腔护理

对长期高热患儿可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保持口腔清洁, 防止口腔感染, 口唇干燥时应涂润滑油, 口腔护理2次/d。

2.2.3 注意饮食调节

惊厥发作时禁忌任何饮食, 包括饮水。待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并增加饮水量, 多饮水可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并有利于毒素排出, 利于退热。

2.2.4 用药的观察与护理

准确掌握药物剂量、浓度、滴速、时间、方法及不良反应。

2.3 心理护理

患儿抽搐往往引起家长的极度恐慌, 担心留有后遗症会影响身体及智力, 而出现焦虑心理。为减轻患儿及其家长的焦虑, 可告诉家长发热性惊厥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出院后不需预防用药, 随着年龄的增长, 大脑皮质发育逐渐完善, 高热惊厥次数会逐渐减少, 直至消失, 如再次发热时应及早诊治。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惊厥反复发作, 造成抽搐时间过长, 脑缺氧过久就可能造成神经元的损害。对惊厥反复发作患儿的家长应告之惊厥是因为体温过高引起, 故控制体温就能预防惊厥。对年长患儿注意保护其隐私, 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

2.4 健康教育

患儿情况稳定后护士向家长详细交待患儿的病情及预后, 讲解惊厥的相关知识, 对于知识缺乏的家长教会正确护理方法, 提高应对能力。

2.4.1 日常护理知识

日常生活中要逐步提高儿童免疫力、加强营养并避免受凉、感冒, 经常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天气变化时, 适时增减衣服;流感期间尽量不要到公共场所, 如超市、电影院等, 以免被传染感冒;如果家中大人感冒, 尽可能减少与小儿的接触, 必要时戴口罩;每天不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对于较大儿童的宣教也很重要。

2.4.2 家庭护理指导

部分患儿是在家中出现惊厥之后紧急送入医院, 所以指导家长掌握家庭护理的要点非常重要。 (1) 指导家长学会测量体温并观察体温的变化, 识别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和体征, 如精神不振、乏力、寒战、肢体发凉、呼吸加快等。 (2) 学会正确的降温方法, 嘱咐家中常备退热药, 如婴幼儿适合退热栓剂, 年龄稍大些的儿童可口服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剂;但出现惊厥禁忌灌药, 以防发生吸入性肺炎或窒息[2]。发烧至38℃应及时使用药物退热, 同时还要指导家长掌握常用的物理降温的方法, 如冰袋的使用、温水擦浴等方法, 体温超过38.5℃就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辅助快速降温。 (3) 通过护士的演示使家属掌握惊厥发作时处理的要领, 如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可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气道;解松衣领及腰带以利于肺通气;为防止舌咬伤, 可将纱布或手帕裹在牙刷柄或小调羹柄上置于上下臼齿之间;不要强行按压或牵拉肢体[1];指压人中穴也可以暂时止抽;发作缓解后迅速将患儿送往医院。 (4) 叮嘱家属患儿因高热再次来医院前, 在家中可先使用退执栓剂或口服退热药物, 防止运送途中因体温过高导致惊厥发作。

作为儿科常见急症, 热惊厥发作时, 医护人员必须迅速、敏捷、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 注重团体配合, 多项急救措施同时实施到位才能快速止惊厥, 控制惊厥不再发作, 其中严密的病情观察及必要的抢救护理技术对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72-475.

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与护理对策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高热惊厥患儿中男22例, 女10例, 3岁以下20例, 3~7岁8例, 7~14岁4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5例, 腹泻 (胃肠型感冒) 8例, 癫痫4例, 宫内有感染1例, 其他4例。治愈28例, 占87.5%, 好转4例, 占12.5%。

1.2 高热惊厥诊断标准

1.2.1 最低标准

(1) 首发年龄在4个月~3岁, 最后复发年龄<7岁。 (2) 发热>38.5℃ (腋温) , 先发热后惊厥或同时出现, 惊厥多发于发热24h内。 (3) 全身性抽搐伴短暂意识丧失, 持续数分钟, 发作后很快清醒。 (4) 无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感染及外伤。 (5) 常伴有呼吸、消化系统等急性感染。

1.2.2 辅助标准

(1) 惊厥发作2周后脑电图正常。 (2) 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 (3) 体格和智力发育史正常。 (4) 有遗传倾向。

2 急救与护理体会

2.1 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

理医护人员应用非语言性行为给予家属及患儿安慰及关心, 并提供信息, 使患儿家属产生好感, 以配合治疗。护士在抢救中的行动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极其重要, 对家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工作中的认真、稳重、镇定、熟练、轻柔和敏捷都会对患儿家长起着很大的安慰作用。言语交流可以反映护患之间的关系,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了解患儿家长的心理需求;耐心、细致和自信的言语交流可以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处理患儿的疾病, 增强战胜疾病, 解除困扰的信心, 使其积极地配合医护工作。

2.2 对患儿的基础护理

2.2.1 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放平, 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 以免吸入气管, 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通气道后, 给予较大流量的氧气吸入 (如使用头罩吸氧) , 迅速改善缺氧状态, 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 呼吸规律后, 调节给予小流量吸氧, 以防氧中毒或晶体后纤维增生症。

2.2.2 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准确地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 以利于止惊药的应用, 是止惊的有力保证。多数患儿因抽搐而来急诊, 要求护士静脉穿刺快而准确地一次成功, 可选择粗直易固定的静脉, 以利于镇静止抽药、退热药、抗炎药物、脱水剂的使用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措施的实施。

2.2.3 降温

高热可以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和各系统功能紊乱, 包括缺氧致脑细胞水肿, 因此控制体温是防止反复抽搐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具体方法有药物降温:一旦发热要尽快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首先要服用降体温药, 目前的降体温药品种很多, 在这里推荐阿苯, 这种药的成分是阿司匹林和苯巴比妥, 前者可降温, 后者可镇静止痉;并立即给予物理降温, 用25%~50%的酒精擦浴, 酒精擦浴时要注意, 禁止擦颈后、前胸、脚、颈旁、腋下、腹股沟等有大血管处。药物降温比物理降温法起效慢。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9.5℃时, 可采取用温开水擦洗, 头部置冰袋或冷毛巾, 脚上放热水袋, 注意颈部、胸部、腹部禁止擦浴, 以免引起相关的不良反应, 如反应性心律不齐。

2.2.4 加强监护

在惊厥抢救护理中, 要避免惊厥持续而导致缺血、缺氧, 引起脑水肿, 必须对水肿体征做重点观察。同时要进行血压观察, 血压是否增高, 脉压差是否增加。还要注意瞳孔观察, 观察瞳孔是否等大, 瞳孔边缘是否规整。呼吸观察:观察呼吸节律, 注意有无异常呼吸,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3 出院健康教育

高热惊厥复发率为35%, 而惊厥反复或持续发作可能造成脑损伤。因此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2]。指导家长在家中备好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药品, 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剂、止痉药等;如果患儿出现发热, 应及时测量体温, 并作相应的处理, 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 在发热早期即可使用抗惊厥药;如患儿出现抽搐, 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 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 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 防止返流物误吸;将裹于纱布的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 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锻炼, 以增强患儿的体质, 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 防止受凉, 上感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3 结语

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5岁小儿, 约占95%, 对这一年龄组的小儿应特别注意平时加强护理, 注意营养, 增强体质, 尽量减少发热生病。过高热惊厥的小儿, 当患感冒或热性病初期, 应预先给口服退热剂 (如阿斯匹林) 及镇静剂 (如鲁米那) , 或采用物理降温, 以防体温突然升高。对既往曾有多次发作者, 有的医生主张长期服用鲁米那以预防复发。当存在高热惊厥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时, 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长期服药。

摘要:目的 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分析,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高热惊厥患儿病例, 从对患儿的护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以及出院以后的健康教育等出发点去完善急救护理。结果 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32例小儿高热惊厥, 经过积极的医护处理, 治愈28例, 好转4例。结论 全面系统的护理工作对高热惊厥的患儿的急救康复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护理

参考文献

[1]赵炳华, 袁展文.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319.

惊厥患儿 篇4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2月我科收治高热惊厥患儿325例, 发热38 ℃~41 ℃, 惊厥发作次数1次;患儿家属年龄18岁~70岁, 其中男126例, 女199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35例, 父母290例;职业:干部95例, 教师50例, 工人20例, 农民160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41例, 中专65例, 高中72例, 初中及以下147例。其中患儿家属精神紧张占总人数的98%, 焦虑恐惧占总人数的75%, 担心预后差影响智力的占总人数的30%, 担心有生命危险的占总人数的5%。

2 心理护理

2.1 积极治疗患儿以安抚家属

当高热惊厥患儿入院后, 护士热情接待患儿和家属, 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立即测量体温, 观察病情, 并行物理降温。若患儿正处于惊厥状态或有高热惊厥史者,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退热止惊处理, 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 让患儿休息, 环境安静, 室温适中, 衣着、被褥不宜太厚, 包裹不要太紧。在积极处理患儿的过程中, 根据患儿家属的年龄、知识结构选择适当的方式向他们讲明保持安静的重要性, 并理解家属的心情, 给予他们心理支持使之能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同时, 使患儿家属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温暖, 在温暖的环境里有利于家属照顾患儿。

2.2 健康宣教

患儿体温下降安静入睡后, 护士应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并进行相关疾病知识宣教。①让患儿家属了解发热的原因。发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家属要正确认识、正确理解, 一定程度的发热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体温在38 ℃以下通常不需要退热。②了解高热惊厥的原因。高热惊厥是由于患儿体温突然上升, 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的发作性抽搐, 多由感染所致。短暂的良性高热惊厥数分钟可自行停止, 预后良好, 反复发作或长时间的抽搐则预后不佳。③退热止惊只是针对症状的一种应急处理, 要积极配合医生寻找病因, 控制感染, 才能达到治疗效果。④应精心照顾患儿, 多饮水,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干燥, 勤换内衣。⑤高热惊厥处理不当往往导致呼吸肌痉挛或分泌物、呕吐物引起窒息而出现呼吸暂停、呼吸衰竭等, 也可发生舌咬伤、跌倒摔伤或造成其他意外伤害等, 因此, 向患儿家属讲解惊厥的预防及急救处理原则是十分必要的。⑥高热惊厥患儿日后发热仍有可能出现惊厥, 家中应常备体温计及必要的药物, 勤测体温, 在患儿出现发热时应首先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热处理, 以预防惊厥再次发作。按照医嘱应用药物, 切忌同时使用多种退热药, 以免降温太快引起虚脱。若突然惊厥发作要就地抢救, 解开衣扣, 可按压或针刺人中穴, 保持安静, 及时送往医院, 以免加重惊厥造成机体损伤。发作缓解后可查明原因, 防止再发作。

3 小结

对高热惊厥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应根据家属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及常见的心理问题采用灵活、通俗易懂的方法, 因人而异进行交流沟通, 指导家属正确认识高热惊厥的原因及处置原则。对文化程度低、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应进行耐心讲解医学常识、预防护理方法等, 使其能易于掌握, 容易接受。

82例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观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观察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儿科于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热惊厥患儿, 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热惊厥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儿51例, 女性患儿31例, 患儿平均年龄1.27岁;患儿入院时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神志恍惚、哭闹不止、双眼凝视或上翻、斜视、面色青紫、四肢肌肉强直或抽搐;82例患儿中76例患儿为首次发作, 6例患儿发作次数为2次及以上;入院查体发现48例患儿伴有上呼吸道感染, 34例患儿伴有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

1.2 护理措施

此次临床护理观察82例热惊厥患儿时, 我院给予系统的护理措施, 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 临床常规护理, 医护人员在接诊惊厥患儿后, 要立即安排患儿平卧于病床上, 并将其头偏向一侧, 同时解除患儿上衣对呼吸道的压迫;安置压舌板与患儿上下齿之间, 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内异物及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治疗, 同时做好窒息的预防工作;积极帮助患儿建立静脉通道, 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及时更换患儿的衣物及床单被套, 保持病房内环境干净整洁。第二, 高热护理分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包括利用冰帽降温;冰袋置于患儿前额、腋下、腹股沟等处降温;用20%至50%的酒精擦拭患儿颈部、前胸等处降温。药物降温是在物理降温无效后应用的措施, 可给予患儿服用阿司匹林、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降温。第三, 惊厥护理, 根据医嘱给予患儿注射镇静药物, 常用药物包括安定, 根据患儿体重, 按每千克0.3~0.5mg的剂量静脉缓慢注射, 如惊厥未得控制可在15~20min后再次注射;苯巴比妥, 同样根据患儿体重, 按每千克15~20mg的剂量进行肌内注射;10%水合氯醛, 根据患儿体重, 每千克0.5mg, 与等量生理盐水混合进行灌肠治疗, 如惊厥未得控制, 可在30min后反复治疗。此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或拇指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进行惊厥的控制治疗, 当患儿体温受到控制后, 要注意为其进食高营养的食物, 同时注意多喂患儿饮水。第四, 心理健康护理, 医护人员在接诊惊厥患儿后要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 使其充分认识疾病的治疗过程及预后, 争取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工作时要保持认真、负责、镇静的态度, 熟练、有序的操作技能, 这样对患儿及家属也会有心理上的安慰与鼓励;开展健康教育讲课, 为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学会预防、急救措施;指导患儿家属识别体温升高的表现和体征, 嘱家属在家中常备体温计、降温药物、止惊药等, 并将使用方法说明;指导家长根据季节为小儿增减衣物, 避免人多的公共场合, 平时多注意小儿的饮食, 配合适当的锻炼以增强体质。此外临床工作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详细做好记录, 发现任何异常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 以免延误病情。

2 结果

此次本院对82例热惊厥患儿实施了系统的护理措施, 患儿住院4~9d, 平均5.2d, 均痊愈出院, 期间未出现1例并发症, 护理有效率100%。对所有患儿实施为期1年的随访, 也未出现一例热惊厥复发患儿。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 临床多年研究证实该病的发生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大脑皮质抑制功能差有关, 临床诱因多数是急性的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其发病特点为患儿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 且12h内会引发惊厥现象, 但惊厥发作时间短暂, 且发生后患儿意识恢复快[2]。热惊厥的危害性较大, 它的发生可引起暂时性的脑功能障碍, 且惊厥发作的次数越多, 癫痫的发生机率也就越高, 对脑功能的损伤也就越大。因此高效合理的临床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此次本院就82例小儿高热惊厥实施了系统的临床护理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首先是基础护理, 由于患儿在发生惊厥时会造成意识的丧失, 此时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呕吐物不能及时排除, 因此建立通畅的呼吸道是护理工作的首要重点之一;患儿惊厥时易产生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缩, 针对这一发病特点, 我院采用在患儿上下齿间放置压舌板, 目的是防止患儿咬伤舌头[3], 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再者给予吸氧治疗的目的是治疗因为惊厥引起组织及全身的缺氧及最终引起的脑损伤、脑水肿[4], 因此, 吸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组织的缺氧情况, 控制患儿病情。第二点是高热的护理, 婴幼儿正常体温应该是维持在36.9~37.5℃之间, 但热惊厥患儿体温会骤然升高至39℃以上, 而高热会造成患儿高消耗及体内其他功能器官的紊乱, 因此及时有效的降温措施是预防惊厥反复发作及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此外, 由于患儿高热时可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呼吸加快、皮肤出汗增多[5], 因此及时的为患儿补水及营养成分是非常必要的。第三是惊厥的护理, 如果惊厥长期的反复发作那么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脑组织的不可逆损伤, 因此护理的重点应对为尽快控制惊厥的发生, 例如采用止惊药物或使用针灸、指压等刺激治疗[6]。最后是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 对患儿及家属实施良好的心理辅导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其对疾病的恐惧和由疾病造成的紧张、不安的情绪, 使他们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 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普及热惊厥的临床知识及预防措施, 使患儿家属可以在第一时间的发现疾病、控制病情, 达到降低惊厥复发的目的。

综上所述, 临床在面对热惊厥患儿时, 医护工作者要做到迅速的抢救、在执行护理工作时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护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对控制惊厥的药物准确执行医嘱, 这些都是治愈热惊厥患儿的关键[7]。结合本次临床观察研究结果说明, 临床护理热惊厥患儿时系统的护理措施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对小儿发生热惊厥后实施系统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82例患者热惊厥患者, 对其实施系统的临床护理措施并观察临床护理疗效。结果 所有患儿在经过系统的临床护理后, 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 护理期间未发生一例并发症, 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也未出现患儿热惊厥复发情况, 护理有效率高达100%。结论 系统的护理措施可以良好的控制患儿病情, 其对患儿的及早康复和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儿患者,热惊厥,系统护理

参考文献

[1]聪敏.小儿惊厥[J].医学综述, 2006, 12 (8) :747-749.

[2]崔焱.儿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45.

[3]周一明, 林广.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治疗进展[J].医学文选, 2005, 24 (4) :629-631.

[4]王俊文.3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J].临床医学, 2010, 23 (1) :264.

[5]张瑾, 杜闽, 马卫东.小儿高热惊厥的脑电图表现及转归[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8, 25 (3) :287.

[6]刘利群, 毛安定.小儿惊厥268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04, 21 (1) :54-55.

惊厥患儿 篇6

关键词:小儿急救,高热,惊厥,护理

儿科常见疾病中的小儿高热惊厥现象, 发病率为2%~8%, 复发率为30%~50%。0.5~3岁的小儿在临床中较多, 6岁后的罕见, 先有全身性发热, 随后惊厥 (多发生在体温骤升时) , 呈短暂性抽搐并伴有意识丧失, 这时应及时进行抢救。同时, 正确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控制惊厥也是一个不可轻视的重要环节。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我院成功急救与护理高热惊厥的16例患儿, 得到患儿家属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现将有关情况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年龄为2个月~7岁, 平均年龄4.6岁的40例小儿高热惊厥者, 男女各26例, 14例;初次出现者16例, 有惊厥发作史者27例, 体温平均为38.6℃, 原发病情况:由肺炎引起者10例, 20例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13例由胃肠炎引起。

1.2 急救与治疗

为方便有序的进行抢救, 保持病室内的安静, 不可光线过强, 需备好抢救药械, 为避免刺激患儿引起惊厥再次发作, 治疗动作要轻柔, 仔细观察病情, 对瞳孔大小、脉搏、血压、呼吸、体温、对光反射等重要生命体征进行详细记录, 发现异常随时通报医师。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疹、喷射性呕吐等症状伴随出现, 记录液体、大小便的出入量、药物的滴速和浓度, 注意患儿安全, 发现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要及时处理。病床要加护拦, 防止患儿因抽搐跌伤在地上。为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要注重基础护理尽量将各种医疗操作集中起来进行, 要注意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良好, 温度适宜及湿度稳定, 当气温下降时, 及时进行保暖, 以防止患儿受凉;同时要给病床安置床档或者地上放置棉垫, 以避免患儿坠床或者坠床后碰及硬物而受到损伤;保持患儿皮肤沽琦, 加强安全护理, 避免大便, 尿液等湿的物体刺激;惊厥患儿要禁止饮食。

1.2.1 心理护理:

高热惊厥给患儿带来严重不适, 使得其处于恐惧、害怕状态, 情绪高度紧张, 故护士应态度柔和, 增加患儿的亲近感, 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并详细将相关知识讲解给家属, 以获得家长和患儿的信任及配合。出院健康教育出院时, 耐心的将惊厥的防治等相关知识向家属进行介绍, 使得家长充分掌握预防和急救措施;嘱咐患儿日常要加强体育锻炼, 以提高抗病能力。

1.2.2 吸氧治疗:

惊厥患儿因发热而导致呼吸频率增加, 呼吸不畅, 有效血氧浓度减少, 肺血氧交换减低, 再加上各组织器官因发热而增加耗氧量;特别是对氧需求非常敏感的脑组织, 水肿就是脑组织缺氧所导致得, 加重惊厥发生的概率。正因如此, 对惊厥的患儿应给与持续3~5 L/min的高流量吸氧, 确保脑组织有效血氧。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为防止误吸窒息, 接诊医护人员应迅速把患儿安置在常温的环境中, 松解患者的裤带, 衣物、侧卧位或去平卧位, 头向一侧偏, 并及时清除鼻腔、口腔、咽喉分泌物, 在患儿惊厥发作期应就地取材选择金属汤匙柄、金属直尺, 压舌板等, 并把这些材料外面缠绕多层消毒纱布, 然后再放置患儿的上下门齿之间, 以防止面肌痉挛而咬伤舌头。

1.2.4 建立输液通道:

建立输液通道时, 为降低颅内压, 应迅速给患儿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避免针头出现滑脱, 应尽可能的选择留置针, 从而充分保障液体准确、准时的输入患儿体内;反复发作或持续惊厥者, 会导致患儿颅内压增高及脑水肿, 为有效控制这种情况, 可采用甘露醇20qa、高渗葡萄糖、速尿等脱水剂予以处理。

1.2.5 物理及药物降温:

降温是小儿高热惊厥主要的对症治疗方法, 护理人员给予安痛定、美林, 泰诺林幼儿退热滴剂, 复方氨基比林滴鼻液、复方小儿退热栓等药物降温时, 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握剂量、剂型的使用方法, 同时, 每次的用药量也要根据小儿的体质量、年龄来决定, 用药间隔时间至少4 h。急于退热时, 一次用药量过大或间隔时间太短重复用药, 会使体温快速下降, 要将患儿体温调控在38℃上下, 以防止患儿虚脱;造成危险。使用退热药物后反复用酒精溶液擦拭腋窝及肘窝、腹股沟处, 以起到降温作用。同时, 也可以在患儿体表大血管、额头等部位放置冷湿毛巾 (5 min更换一次) 。降温后要为患儿做好保温和保暖工作, 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

2 结果

康复出院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 无1例口唇咬伤及意外摔伤病例和智力低下、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病例。

3 讨论

急诊科收治的小儿惊厥患者是以高热惊厥为主的, 小儿高热惊厥发病急剧, 患儿情况较危重, 男性高发于女性圆, 高发年龄组为婴幼儿, 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可以减少惊厥的发生, 降低小儿惊厥对患儿的伤害程度。当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时, 一旦未给予及时的、正确的抢救, 则可导致患儿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 甚至直接威胁小儿生命, 急诊小儿惊厥病例由于起病急, 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忧虑等情绪变化, 故需要护理人员对小儿惊厥的各种抢救措施和程序深入了解, 婴幼儿、学龄儿童由于就医产生的恐惧心理, 表现为闷闷不乐, 沉默寡言、哭闹。因此护士需要及时与患儿和患儿家长沟通, 及时向家属交代病情, 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 并教会家属止惊的物理降温及紧急措施的方法, 对家属耐心细致的做好高热惊厥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 指导其熟悉、掌握预防和急救方法, 能有效减少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抱怨, 积极配合治疗, 以便预防和处理高热惊厥的出现, 提高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惊厥患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46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的46例患儿均符合以下标准: (1) 全部患儿发热体温均超过38℃, 且在出现发热症状后1 d内出现惊厥症状。 (2) 患儿惊厥为反复发作, 且在发作时伴有意识障碍, 但发作后即意识可很快恢复正常。 (3) 入选的46例患儿中均排除了因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器质性、代谢性疾病所引起的惊厥患儿。全部符合标准的46例入选患儿中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19例;患儿年龄从7个月~6岁, 其中1岁以下4例、1~2岁9例、2~4岁21例、4~6岁12例;患儿体温从38.1~40.2℃, 其中低于39℃23例、39~40℃14例、超过40℃9例;患儿惊厥仅发作1次的有24例、发作2~3次的有14例、发作次数超过3次有8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儿在入院后, 均先对其实施呼吸道的清理工作并实施吸氧治疗, 以保障患儿的呼吸道通畅, 之后给予患儿实施降温、抗惊厥的治疗。其中降温治疗主要包括:在患儿的头部应用冰块实施物理降温, 以减缓患儿的脑组织代谢及氧耗, 从而改善患儿脑组织的缺氧耐受性;在患儿的腋下、腹股沟等处应用酒精进行擦拭, 以达到迅速散热、降温的目的。对于实施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的患儿, 可给予其实施柴胡、氨基比林、退热栓等的药物降温治疗。抗惊厥治疗主要包括:在患儿发生惊厥时, 应立即指压患儿的人中穴, 并及时给予患儿实施地西泮的静脉注射治疗或苯巴比妥的肌内注射治疗。同时应适当的给予患儿实施地塞米松或甘露醇等药物进行治疗, 以免患儿发生颅脑损伤或脑水肿。此外应对患儿的原发疾病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 如:给予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青霉素、头孢霉素等药物的治疗;给予肠炎、肾炎患儿实施三代头孢、哌拉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积极的维持患儿体内的酸碱、水电解平衡。

1.3 疗效评定

笔者参照相关文献将此次高热惊厥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为以下等级:将治疗后患儿意识清醒、惊厥症状未复发且原发疾病的临床症状消失的称为治愈;将治疗后患儿原发性疾病的症状明显缓解, 惊厥偶有发作的称为显效;将治疗患儿原发性疾病的症状好转, 惊厥次数较治疗前有所降低的称为有效;将治疗患儿原发性疾病的症状及惊厥症状较治疗前无变化的称为无效。

2 结果

本组46例高热惊厥患儿在经过为期1周的临床住院积极的治疗后, 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7.83%, 其中治愈31例、显效例9、有效5例、无效1例, 在术后随访中出现1例癫痫发作患儿。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婴幼儿疾病, 对于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 临床尚无明确统一的观点。近年来临床普遍认为与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有关。认为婴幼儿的神经系统的髓鞘发育不全, 使得患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抑制性不能达到良好的平衡, 从而使得患儿在发生高热症状时导致兴奋泛化的现象, 进而引起高热患儿出现惊厥的症状[2]。此外也有学者指出, 呼吸道、胃肠道等的感染所造成的婴幼儿的大脑功能发生过性紊乱, 从而使得婴幼儿发生高热惊厥。当婴幼儿发生高热惊厥后, 其临床可表现出意识障碍、双目凝视、四肢肌肉出现阵挛性、强直性收缩等, 部分严重的患儿可因长时间的惊厥而造成脑细胞的损伤, 从而导致患儿出现智力低下, 更有甚者可造成患儿发生癫痫或导致患儿出现死亡[3]。

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的控制惊厥、降温以及原发病的治疗等。临床在接诊高热惊厥患儿后, 首先要做的便是保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 并立即给予患儿实施吸氧治疗, 这样可以降低患儿脑部的氧耗, 从而避免了患儿出现颅内压的升高及脑水肿的发生。同时还需要给予患儿实施积极的抗惊厥治疗, 本次临床使用的地西泮与苯巴比妥, 其中地西泮是一种苯二氮卓类药物, 其具有较快的松肌效果及抗惊厥效果;苯巴比妥的实施可快速的清除患儿脑组织中因缺氧而产生的自由基, 从而可以较好的控制患儿的惊厥以及缓解患儿的脑部损伤。另外应用物理降温方法及药物降温疗法将患儿体温控制在38℃以下, 这样方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4]。此外感染引起的发热是导致婴幼儿发生高热惊厥的主要因素, 而在高热过程中, 患儿的免疫失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对于高热惊厥反复发作的患儿提高其免疫能力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次在对46例患儿实施治疗时, 本院还实施了水、电解质、血糖等的纠正治疗,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患儿惊厥复发, 还可避免患儿脑组织以及其他脏器的损伤。

综上所述, 高热惊厥会给患儿带来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因此临床在面对高热惊厥患儿时, 应给予其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 这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临床面对高热惊厥患儿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期内收治的46例高热惊厥患儿实施综合治疗, 治疗内容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降温、抗惊厥及对症治疗, 观察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46例患儿在经过临床积极的治疗后, 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83%, 仅有1例患儿在术后随访中发现转为癫痫。结论 给予高热惊厥患儿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热惊厥,小儿患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丁申, 刘欣.小儿高热惊厥48例救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29) :3598-3599.

[2] 张茂华.小儿高热惊厥82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10 (31) :1570-1571.

[3] 刘亚枝.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5) :451.

上一篇:小学藏文下一篇:培养新时期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