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精选12篇)
高热惊厥 篇1
小儿高热惊厥属于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的急症, 多见于6个月~6岁的患儿, 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及面肌抽动, 双眼上翻、凝视, 常伴有意识丧失, 部分患儿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重者可发生呼吸骤停。若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 可导致大脑细胞受损, 影响日后智力发育, 甚至危及生命[1]。由于此病发病率及复发率均较高, 因此, 应对患儿家长进行知识宣教和健康教育, 使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增强自我护理技能, 避免感冒及发热, 尽量减少或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和复发。现将近年来我院对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积累的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60例, 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2]。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其中男37例, 女23例;年龄为4个月~5岁。病因:上呼吸道感染43例, 肺部感染9例, 消化道感染8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基础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加强饮食营养等, 具体措施如下。
1.2.1 基础护理
(1) 惊厥发作时, 松开衣领和裤带, 取平卧位或侧卧位, 头偏向一侧,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然后将上颌托起, 防止舌后坠, 始终确保呼吸道通畅。 (2) 于上下牙齿之间放置牙垫或纱布缠绕的压舌板, 避免舌及口唇被咬伤。 (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应用药物进行抗惊厥及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4) 立即应用药物退热和进行物理降温, 使用冰帽降低脑组织代谢, 减少氧耗, 保护脑细胞;其次于枕下、腋下、腹股沟放置冰袋并用薄毛巾包裹, 防止冻伤, 切忌擦胸前区及腹部, 并严密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面色及出汗情况等。 (5) 高热惊厥时应及时给氧以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况, 避免发生脑水肿。
1.2.2 心理护理
患儿发生惊厥时, 家长常常惊恐、焦躁不安, 医护人员应立即实施抢救措施, 处理流程应熟练准确, 迅速有效地控制惊厥发作, 留守于患儿身旁, 以取得其家长的信任,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患儿因进入陌生的环境会出现焦虑紧张情绪, 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表现为哭闹或闷闷不乐, 因此, 需给予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 各种操作动作应小心轻柔, 避免产生疼痛;始终要保持友善的微笑、亲切的语言进行服务, 以获取患儿积极配合治疗。
1.2.3 健康教育
向患儿家长宣教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医学知识, 以就近抢救为原则, 保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 (1) 指导其家中常备有一些退热药, 正确掌握应用剂量及用法, 并指导常规物理降温操作方法。 (2) 指导家长科学喂养及体格锻炼, 以增强抗寒及抗感染的能力, 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严密观察患儿有无精神萎靡不振、呼吸加速、手足发冷及四肢轻微抽搐等惊厥先兆, 如有应立即就近诊治。 (4) 对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的患儿, 体温升至38℃时应立即进行物理或药物降温, 并嘱多饮水, 然后就近入院治疗。 (5) 惊厥发作时, 使患儿头偏向一侧, 松解衣领,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上下牙齿间垫置毛巾等, 并指压人中穴等。
1.2.4 饮食护理
患儿清醒后根据其身体不同状况, 制订相应的饮食计划, 给予富有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做好口腔、大小便的护理。
1.2.5 出院指导
出院后可能有30%~40%的患儿再次发作, 指导其家中备好相应的急救物品及药品等, 尽量降低复发率。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儿均全部治愈, 无1例死亡;出院后复发1例。对照组30例, 痊愈25例, 死亡1例, 遗留癫痫2例, 轻度智力下降2例;出院后复发4例。见表1。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主要是由于患儿发热至38℃以上时造成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 引起的四肢及面肌抽搐现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先发热, 然后出现惊厥, 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会引起患儿脑细胞的损害, 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有效的治疗方法固然重要, 但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方案是抢救高热惊厥的重要环节[3]。本文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法, 全部患儿均治愈, 无1例死亡, 仅1例复发, 其临床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同时患儿家长对综合护理方案也给予了较高的肯定评价。证明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抗惊厥、防止惊厥复发及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保证, 与现有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吻合[4,5]。
综上所述, 优质科学的新型护理方案不但提高了临床治疗疗效, 而且体现了人文服务理念, 达到了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工作目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炳霞, 张丽娟, 张萍.小儿高热惊厥与癫痫关系研究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13) :112.
[2]胡亚美, 江裁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上册) [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2.
[3]田月玲, 李金蕊.小儿高热惊厥在门诊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6) :95-96.
[4]谢玉英.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24) :30-31.
[5]石晓娟.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美容美学, 2012, 11 (11) :2-3.
高热惊厥 篇2
(2)立即静脉缓慢注入地西泮(安定),每次0.2~0.5mg/kg,或用0.5mg/kg的地西泮(安定)灌肠,如20~30分钟仍不见效,可重复1次。
(3)如有多次发作或惊厥状态,应于地西泮(安定)控制发作后,立即1次负荷剂量的苯巴比妥钠10~12mg/kg,然后口服维持剂量苯巴比妥钠每曰3~6mg/kg。地西泮(安定)静脉注射及负荷剂量苯巴比妥钠均可致呼吸抑制,应事先做好人工呼吸的准备。
(4)与此同时,应采取冷水擦浴、头部冰帽、冷盐水灌肠等物理降温和使用解热药物。
对有复发危险的病儿,可用药预防复发,方法有二:
1、平时不服药,在发热初起,体温达38℃以上时,急用安定灌肠,用量一次5mg或每天0.5mg/kg。口服效果不明显。
2、长期服用药物预防,不论平时是否发热,持续规律口服苯巴比妥,每天3~5mg/kg。也可用丙戊酸钠,每天15~30mg/kg。
宝宝高热惊厥不要慌 篇3
高热是引起小儿惊厥的最常见原因,高热惊厥一般常发生在6月至3岁患儿,绝大多数5岁后不再发作,常有惊厥的家族史。一般发生在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
遇到孩子惊厥不要慌,手忙脚乱只会加重患儿病情,故有效的紧急处理才是最关键。
首先,可以使用指尖或针灸针刺压小儿的人中、百会、合谷、十宣等穴位;同时将孩子侧卧,以防止呕吐时,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已出牙的小儿在惊厥时,因牙关紧闭有可能咬伤舌头,家长可用缠有纱布的筷子或勺柄做成牙垫,卡在小儿上下牙之间。若不能及时准备好牙垫,可用手帕折叠后临时替代。切勿用自己的手去掰开小儿的嘴,以免造成手指咬伤。
有发热的患儿可配合物理降温,立即宽解小儿衣被,这样利于散热降温,前额、颈、腋窝及腹股沟等部位局部可用温水擦拭,因这些部位是大血管走行的部位。小儿不建议使用酒精擦浴,因为酒精浓度过高,挥发过快,皮肤血管反而收缩影响散热。因儿童皮肤娇嫩,乙醇可经皮肤吸收,反而会加重发热,同时用酒精擦拭患儿身体会造成皮肤快速收缩和舒张,对患儿刺激大,另外可造成酒精中毒,对婴儿和体质虚弱患儿更不宜使用酒精擦浴。
惊厥时不适合给予口服退热药物退热,以免呕吐或误吸入肺部,引起窒息,经初步处理后,应迅速将小儿送往附近的医院。赶往医院的途中,家长应将小儿颈部轻度后仰,以保持小儿呼吸通畅,宽解衣服散热,同时观察小儿的呼吸。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给小儿肌肉或静脉使用镇静药和退热药,患儿可能进入睡眠状态,这时家长应继续配合医生予以物理降温,随着体温下降,镇静药物代谢,患儿病情可逐渐转轻,但是需要体温稳定,神志清楚,医生详细检查后方可离开医院。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 篇4
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患儿, 其中男18例, 女11例, 年龄11个月~6岁, 平均2.5岁, 住院时间6~14 d, 16例呼吸道感染高热首次发病, 9例有高热惊厥病史、3例癫痫病史、化脓性脑膜炎1例。
2 护理措施
2.1 抢救措施:立即实施急诊急救, 争分夺秒地改善惊厥发作, 护士将患儿马上去枕平卧, 使头部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预防误吸, 强刺激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 根据医嘱给予安定0.3~0.5 mg/kg镇静药物缓慢静注, 药物止惊首选安定主要是其安全不良反应少和作用快, 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也可应用水合氯醛灌肠, 立即使用药物降温安乃近滴鼻法, 滴药后用手轻揉患儿双侧鼻翼, 促进药物尽快吸收, 同时配合温水擦拭物理降温, 我科室不太主张给小儿酒精擦浴, 现在有些儿孩子皮肤较敏感易出现红肿, 另外一些药物应避免与酒精接触, 所以我们主张用温水擦浴作用安全可靠。迅速给患儿建立静脉通路, 做好抢救用物的准备, 准确及时按医嘱严格给药。
2.2 加强观察:护士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将患儿安排入住安静整洁病房, 加强病情观察以防抽搐再次发生, 病房间避免强光线和噪声刺激, 减少陪护人员数量, 将患儿平卧, 头偏向一侧, 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准备好吸痰器及时清理吸出痰液和分泌物, 防止呕吐物误吸气管。及时鼻导管吸氧吸入, 给予流量0.5~1.5 L/min, 抽搐时用包裹纱布的开口器放于上下齿之间以免舌及口唇咬伤。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以及输液过程中的反映。
2.3 提高儿科护士业务水平:加强护士的基本功训练, 强化专科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科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学习培训, 特别安排老护士讲解讲解抢救患儿的经验, 护士长重点培训低年资新生, 强化低年资儿科护士静脉穿刺培训, 是儿童专科医院护理管理的必然趋势[2], 培训内容急诊急救、静脉输液、呼吸道护理, 本期我们科还组织成立了品管圈, 向日葵圈定期为3个月, 主要注重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目标是在做好护理的同时指导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和家庭护理急救方法, 特别是对从事体力劳动家长给予耐心耐心细致的指导, 缓解了患儿和家长的紧张焦虑、烦躁心理, 护士在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中自身素质得到加强, 经过强化学习使全科室护理水平整体提高。
2.4 健康教育指导:我们科80%以上患儿家长缺少高热惊厥发生发展以及救治相关知识的了解, 对患儿出院后的衣食住行护理也不是很在意, 所以据统计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率约为35%[3], 护士在患者出院前要教会家长一旦患儿在家惊厥抽搐一定要给予人中、合谷等穴位强刺激进行院前救治, 拨打急救电话, 将患儿平卧, 呕吐时头偏向一侧, 我们在巡视病房时发现好多年轻家长不懂, 我们应告知患者家属正确体位的重要性, 防止患儿发生误吸。天气寒冷注意做好保暖随季节增减衣物预防感冒诱发肺炎, 加强患儿饮食营养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原发病的好转, 护士热情周到给家属预留科室电话, 定期沟通随访指导, 良好的沟通使患者焦虑心理降低, 建立信心满意度提高。
3 结果
本组29例患儿治愈26例, 好转3例, 无死亡病例, 患儿家长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掌握了护理相关知识, 患者家属满意率97%。
4 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病情危重, 需要医护人员积极采取有效地急救措施, 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 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4], 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护理上根据患儿高热惊厥的特点做好呼吸道护理谨防窒息缺氧发生, 严格遵医嘱用药, 基础护理要精心, 适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 告知家属一定要学会家庭急救知识, 注意患儿生活起居, 有感冒发热时不要在家随意用药, 病情变化再次发生惊厥时立即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拨打急救电话来院, 使家长掌握有关抢救和护理知识, 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护士精湛的技术进行及时抢救高热惊厥患儿, 精心细致的临床基础护理, 有效地减少了一些儿并发症的发生, 对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使护理水平得到完善和提高, 促进了患儿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总结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我科29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9例患儿治愈26例, 好转3例, 无死亡病例, 患儿家长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掌握了护理相关知识, 患者家属满意率97%。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病情危重, 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 护士精湛的抢救技术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精心细致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发生, 医患关系和谐,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护理
参考文献
[1]孙红霞, 程万里.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 2013, 8 (z1) :88.
[2]刘新文, 刘晓文, 花芸, 等.低年资儿科护士静脉穿刺强化培训初探[J].中国伤残医学, 2008, 16 (1) :39-40.
[3]朱怡然.临床护理全书·小儿科分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5:103-106.
高热惊厥 篇5
摘要:目的:探讨地西泮口服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高热惊厥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地西泮口服,0.4~0.5 mg/(kg·次),首次使用8 h后烧不退重复使用第2次,有高热惊厥家族史的患儿加服1次,观察用药后患儿高热惊厥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7.27%。结论:地西泮口服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方便、安全、有效。
关键词:地西泮;高热惊厥;小儿;复发;预防
高热惊厥(FC)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常见于儿科急诊,约2%~4%的孩子出现过高热惊厥,首次发作好发于6个月~3岁儿童[1]。高热惊厥虽然是自限性的短暂发作,但其复发率高,反复发作会引起患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部分患儿可引发癫痫或发展为复杂型高热惊厥;对频繁发作的.患儿进行必要的预防,减少患儿脑损伤十分必要。1月~12月,应用地西泮口服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月~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66例,其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1个月~5岁,平均24个月。有10例患儿有高热惊厥家族史。所有患儿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其中单纯型高热惊厥62例,复杂型高热惊厥4例,体温38.5~40.5℃,上呼吸道感染36例,肺炎1例,支气管炎9例,水痘13例,肠炎7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关于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复杂型高热惊厥(CFC)和单纯型高热惊厥(SFC)诊断标准参考文献中标准[2-3]。
1.3 预防治疗方法:将66例诊断为高热惊厥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所有患儿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照组患儿发热后只对症治疗;观察组当患儿对症治疗同时,体温超过37.5℃时即给予地西泮0.4~0.5 mg/kg,口服(每次最大量不超过5 mg)或者灌肠给药,服药8 h后仍不退热可再给药1次,有家族史的患儿可给药3次,退烧后立即停药。
1.4 疗效判定:按上述方法治疗整个病程无复发为有效。
2 结果
观察组31例经对症治疗及积极的预防惊厥措施,很快退烧痊愈,2例高热不退复发惊厥,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9例退烧未复发,24例再次发生惊厥,有效率为27.27%。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幼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差,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不平衡,惊厥阈值低等原因,遇到各种内在或外来的不良刺激(如细菌、病毒、真菌及其分解产物、体内组织分解代谢产物、疫苗等)时很容易引起发热,如体温在39~40℃以上时,脑耗氧量增加,脑细胞突然异常放电,引发惊厥。惊厥多发生于疾病初期,呈全身性发作,体温骤然升高,多预后良好,一般无后遗症,但如果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有可能造成缺氧性脑损伤,建议治疗1周后行脑电图检查[4]。
高热惊厥复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首次发作时体温越低的复发几率越大,这是因为患儿抽搐发作阈值低,中枢神经系统对发热耐受性差的原因;②高热惊厥首发年龄越小越容易复发,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神经髓鞘未完全发育形成,绝缘、保护功能弱,兴奋易泛化及扩散;大脑皮层发育不全,皮层抑制功能差有关;③首次发作24 h内惊厥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越易复发;因为惊厥持续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发生脑损害的危险性就越大,造成恶性循环;④发热后至出现惊厥的间隔越短,复发率越高;⑤有阳性家族史者复发率高;⑥首次发作为复杂型的高热惊厥复发率高。
小儿发生高热惊厥时必须立即控制,可挤压人中、吸氧,抗惊厥药物首选地西泮,静脉给药或直肠注入。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是避免高热的发生,在初次高热惊厥控制后,每当有发热就应采取积极的降温措施;医务人员应对患儿家长进行惊厥紧急处理及发热后降温原则的相关教育,嘱家长指导患儿加强体质锻炼、预防呼吸道感染、纠正营养不良等。
地西泮口服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疗效确切、体内代谢快、不良反应小、毒性低、使用方便,给药后约30 min就能达到血浆高峰浓度,作用维持时间8 h,重复第2次给药后,药效可持续24 h,能有效预防惊厥的复发。本组资料显示,地西泮口服进行预防性治疗后,观察组高热惊厥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笔者认为,在使用地西泮口服预防高热惊厥的同时,使用退热剂,并积极有效地治疗原发病,是预防、控制高热惊厥复发的理想、安全有效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王清江,郑之卿.临床小儿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67.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
[3] 周新央.小儿高热惊厥复发因素及4年随访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6(13):1772.
冷静应对小儿高热惊厥 篇6
简单型高热惊厥多见于生后6个月至3岁体质较好的孩子,惊厥发作为全身性,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一日内仅发作一次。发作后孩子很快清醒,恢复知觉后昏睡,但无神经系统异常,惊厥发作两周内做脑电图检查,结果正常。
复杂型高热惊厥 多见于半岁以内或4岁以上儿童,一日内发作多次,持续15分钟以上,已有4次以上的高热惊厥史,少数人非全身性发作,呈部分性发作(如单侧肢体抽风)。发作后有暂时性麻痹等神经系统异常。发作后两周内做脑电图检查,发现有局灶性癫痫放电改变。多有癫痫家族史。
高热惊厥约半数发生在家中,大多数家长都感到束手无策,尤其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更是如此。在患儿第一次发作惊厥时,家长首先要镇静,急救要点是:将患儿放在没有硬物件的地板或床上,不要垫枕头,把头偏向一侧,以便唾液或呕吐物可以顺利流出口腔。快速解开衣服扣子,然后用大拇指按压“人中”穴位(在鼻唇沟中点),较强刺激持续1~3分钟,直到患儿发出哭声。待抽搐停止患儿清醒后喂退烧药一次,再喂一杯冷开水,此后急送附近医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而FC患儿中,1/3会第二次惊厥,且复发均发生于首次发作3年内。对已有两次以上的FC患儿,安定可以有效预防FC再发。具体用法是:每次0.2~0.4mg/kg体重,在首次使用8小时后,再重复使用第2次就可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对所有FC患儿来说,在口服安定同时必须使用退热药(如泰诺林或托恩口服液)以求快速降温,并积极选用抗生素以控制原發病。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8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35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20例, 女15例, 年龄8个月~7岁, 平均年龄 (3.5±0.5) 岁;发热病因:12例肺炎感染, 16例呼吸道感染, 7例支气管炎;患儿体温为39.2~40.9℃。
1.2 治疗方法
(1) 抗惊厥治疗:如患儿出现高热惊厥情况, 则要首先给予抗惊厥治疗, 由于过度惊厥会损坏患儿大脑。治疗时, 首先肌注5~8 mg/kg苯巴比妥钠, 如患儿一直处于惊厥状态, 则在患儿体内缓慢注入0.1~0.3 mg/kg安定原液, 注射速度控制为每分钟少于1 mg, 如发生不良反应, 则20 min后再次注射, 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 (2) 退热治疗:可采取酒精擦浴、肌注复方氨基比林、滴注百服宁或者口服百服宁等方式, 并将0.5~0.6 m L/kg的10%水合氯醛加入到30~50 m 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儿灌肠;如患儿高热持续不退, 则根据亚冬眠病状治疗。 (3) 防止脑水肿:如患儿惊厥时间较长或者频繁惊厥, 且伴有呕吐、意识性障碍, 则静脉滴注2~5 mg地塞米松, 并辅助运用0.5~1.0 g/kg甘露醇静脉滴注。 (4) 吸氧:高热惊厥患儿易发生缺氧症状, 因此, 要对其进行吸氧治疗, 经鼻导管吸入氧气, 将氧流量控制到每分钟0.5~1.0 L。
2 护理
2.1 呼吸道护理
如患儿发生惊厥, 则要马上就地抢救, 取侧卧位或者平卧位, 然后将裤带、衣领解开, 不要枕头;使患儿头部微偏, 如口腔中有分泌物, 则去除分泌物, 能够有效避免患儿发生误吸;将裹有纱布的压舌板或者小木板放置到患儿的上齿和下齿之间, 这样能够防止患儿发生惊厥时咬唇舌。
2.2 建立静脉通路
护理人员对高热惊厥患儿建立静脉通路, 主要使用留置针静脉穿刺, 这样能够有效、及时地为患儿输注药物;输注高渗性葡萄糖、甘露醇以及速尿剂等脱水剂时, 护理人员要控制滴速, 在20 min~30 min内将药液滴完;观察患儿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出情况, 如穿刺部位发生渗出现象, 护理人员要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并对原穿刺部位使用2%的普鲁卡因给予局部封闭治疗。
2.3 降温护理
在高热惊厥患儿的整个护理过程中, 降温护理不仅是其中的重要护理措施, 而且还是重要的治疗方法。患儿发生惊厥, 主要由于体温过高导致发生的并发症, 因此, 为有效降低惊厥发生率, 需要有效控制患儿体温。降温措施主要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其中, 物理降温适宜于对体温为38.5~39℃的患儿, 主要包括酒精擦拭法与热传导降温法。酒精擦拭法:护理人员使用30%~50%的酒精对患儿皮肤进行擦拭, 注意避免对患儿的腹部、胸前区以及后项部等部位进行擦拭;热传导降温法:通过采用放置冰袋、敷冷毛巾或者戴冰帽的方式进行降温处理。护理人员在为患儿的腹股沟、腋下以及枕下等部位放置冰袋时, 要在冰袋外面包裹干净纱布, 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发生冻疮;使用酒精擦拭法进行擦拭时, 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呼吸、意识、脉搏等指标进行监测, 一旦发生异常, 要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如患儿体温超过39℃, 对其实施物理降温后没有明显效果, 那么可采用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法, 药物降温法可采用口服退热药物或者肌注氨基比林等方式[2]。
2.4 心理护理
如患儿出现高热惊厥, 则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情绪安抚工作, 对患儿和家属分别实施心理护理。对患儿家属讲解高热惊厥疾病的相关知识, 使其了解患儿病情的发展, 缓解患儿家属的紧张、忧虑情绪, 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2.5 饮食护理
保证患儿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热量高以及蛋白质含量高为主, 多食用牛奶、麦片、藕粉、鸡蛋等, 指导患儿大量饮水, 可饮用喜欢的果汁或者饮料。保障患儿体内营养充足。
2.6 降低颅内压护理
如患儿持续、频繁地发生抽搐症状, 且出现脑水肿, 则注射20%甘露醇, 每次0.5~1.0 g/kg;也可注射1 mg/kg呋塞米或者2~6 mg地塞米松。
2.7 镇静止痉护理
为准确、有效治疗高热惊厥患儿, 需要及时让患儿停止抽搐。可采用安定类、抗惊厥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发挥作用快、安全性高的优点, 适宜于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 该类药物主要包括地西泮和巴比妥肌内注射。为防止患儿发生呼吸抑制, 尽量在短时间内避免应用多种药物。另外, 还可应用针灸法停止惊厥, 主要对合谷、人中、内关以及涌泉等穴位进行针刺, 其中, 人中穴是最有效、最常用的穴位, 也可采取手掐人中穴的方法使惊厥停止。
2.8 加强防护
小儿发生高热惊厥症状时易发生抽搐, 为避免患儿发生坠床情况, 要完善医疗设施, 增加床挡;另外, 注意保持病房安静, 严禁喧哗, 降低给患儿带来的刺激, 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
2.9 出院指导
由于惊厥患儿易反复发作, 进而会损伤脑部, 严重者可发展为癫痫。为此, 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家属做好健康宣教, 使患儿家属充分做好预防工作, 合理安排患儿饮食、预防感冒, 指导患儿加强锻炼, 并准备好急救物品、药品。另外, 教会患儿家属学会按压人中穴、防止舌咬伤以及保持呼吸道畅通等急救法, 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有效处理。
3 结果
本组35例高热惊厥患儿, 经过有效的治疗、护理后, 均康复后出院, 无1例患儿死亡。
4 讨论
通常情况下, 小儿高热惊厥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间段, 发病时间主要为8个月~2岁。目前, 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受到大脑发育不成熟、髓鞘生成以及抑制性与兴奋性神经递质不平衡等因素影响[3]。尤其是对年龄小于2岁的小儿来说, 其自身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 更易患感染性疾病。为增强治疗效果, 提高患儿抵抗力, 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实施有效的护理。
综上所述, 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降温、呼吸道护理以及镇静止痉等护理措施, 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 对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将我院2008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35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 经过有效的治疗、护理后, 患儿均康复后出院, 无1例死亡。结论 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降温、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加强防护以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 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率。
关键词:高热惊厥,小儿,护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冯汉兰.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 (14) :1572.
[2]陈雪.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4, 57 (22) :5052.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2月收治小儿高热惊厥患者54例, 所有患儿均与高热惊厥相应诊断标准相符;其中男32例, 女22例, 年龄5个月~7岁, 平均年龄 (4.2±1.6) 岁;其中5个月~1岁16例, 1~4岁29例, 4~7岁9例;体温为38.2~40.4℃, 平均体温 (39.3±0.5) ℃。以实施常规护理的26例患儿为对照组, 以实施精心护理干预的28例患儿为观察组,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儿发生惊厥后及时给予有效抢救措施, 首先采用针刺治疗, 取穴为合谷、人中等穴位, 若病情危重则以手掐人中穴, 直到惊厥消退, 或可根据医嘱给予患儿相应止惊药物治疗, 如给予地西泮缓慢静脉推注及鲁米那钠肌内注射, 采取0.5 ml/kg 5%~10%水合氯醛进行灌肠, 药物保留时间>1 h, 确保药物充分吸收。在抢救治疗的同时,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儿给予精心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病情观察、降温、心理护理、吸氧、营养指导、呼吸道管理、安全防护、健康教育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分析
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为 (8.4±2.1) d,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 (5.8±1.9) d,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随访对照组复发率为26.9% (7/26) , 观察组复发率为10.7% (3/28) , 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分析
在两组患儿出院时利用我院自制满意率调查表对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进行调查, 对照组满意11例, 基本满意8例, 不满意7例, 护理满意率为73.1%;观察组满意15例, 基本满意12例, 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率为96.4%;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惊厥指的是在不同刺激下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发生紊乱, 致使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患者全身骨骼肌发生不自主收缩的症状[3]。小儿高热惊厥是单纯因发热造成的惊厥, 患儿临床表现为局部或全身骨骼集群骤然出现不自主收缩, 可伴随意识障碍等表现, 大部分患儿有头向后仰、意识骤然丧失、四肢及面部肌肉为阵挛性或强制性收缩、眼球斜视、上翻或固定、牙关紧闭或口吐白沫等, 部分患儿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表现。小儿高热惊厥通常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疗, 在治疗中辅以有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 有效改善患儿预后。
本院在为小儿高热惊厥患者进行抢救时,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病情观察:对患儿意识、末梢循环情况及瞳孔予以密切观察并加以记录, 同时对惊厥类型予以观察, 若惊厥发作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 应注意是否出现颅内压升高或脑水肿相应表现, 当有异常时迅速上报医生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 (2) 降温:首先通过冷盐水灌肠、温水擦浴、解热贴敷前额、冷毛巾湿敷额头、头部枕冰枕等物理措施降温, 若无法取得理想降温效果, 可根据医嘱给予适当药物降温, 促使患儿体温低于38℃;成功降温后患儿容易出汗, 应指导其将汗湿被褥及衣服及时更换, 做好保暖工作。 (3) 心理护理:在患儿就诊时对其家属焦虑情绪予以安抚, 以熟练的护理操作赢取家长信任, 促使家长恐惧等情绪逐渐消除。为患儿家长详细讲解患儿病情, 指导其掌握协助护理方法。 (4) 吸氧:患儿在惊厥发作时氧需求量有明显增加, 因此应给予常规吸氧, 可用面罩给氧方式, 将氧流量控制为2~4 L/min, 以促使其血氧浓度增高并对脑细胞低氧状况予以有效改善。 (5) 营养指导:在患儿恢复清醒后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营养丰富的饮食指导, 确保病房内环境整洁且空气清新, 确保床单位干燥、整洁, 指导家长及时为患儿更换已污染异物。 (6) 呼吸道护理:在惊厥发作时指导患儿取去枕平卧位并将头向一侧略偏, 将其衣领解开, 对其口、咽、鼻中分泌物予以有效清除, 避免误吸, 当痰液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在救治成功后每日为患儿进行1次口腔护理。 (7) 安全防护:在患儿抽搐发作时, 避免其坠床或发生碰伤, 并在患儿下臼齿与上臼齿之间放置牙垫, 以免造成舌咬伤;在利用冰枕或冰袋降温时应指导家长用毛巾将冰枕或冰袋包裹严密, 避免因使用不当导致患儿出现局部冻伤。 (8) 健康教育: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治愈后容易再次发作, 因此应主动为患儿家长展开细致健康教育, 增强其对预防高热惊厥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的认识;告知家长对患儿体温改变情况予以密切观察, 掌握有效物理降温方法, 对有高热惊厥史患儿要在发热早期即给予巴比妥纳等镇静催眠药物, 避免惊厥复发。
综上所述, 对高热惊厥患儿予以积极、有效抢救, 同时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和有效健康教育, 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降低后期复发率, 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较高,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 对小儿高热惊厥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小儿高热惊厥患者54例,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之分为两组, 以实施常规护理的26例患儿为对照组, 以实施精心护理干预的28例患儿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 (5.8±1.9) d显著短于对照组 (8.4±2.1) d, 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3.1%, 经随访, 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10.7%显著低于对照组26.9%。结论 对高热惊厥患儿予以积极、有效抢救, 同时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和有效健康教育, 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降低后期复发率, 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较高,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精心护理,复发
参考文献
[1]郑云舫.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32) :5039.
[2]谢玲.导致高热惊厥复发危险因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18) :4688.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患儿50例, 均符合高热惊厥诊断标准[2], 排除其他中枢性疾病, 排除电解质紊乱的其他原因。其中, 男36例, 女14例。首次发病年龄:最小8个月, 最大6岁, 其中8~12个月13例, 1~3岁27例, 3~6岁10例。发作次数:24h内抽搐1次41例, 24h内抽搐发作≥2次9例。按FC分型:标准单纯型 (SFC) 42例, 复杂型 (CFC) 8例。有惊厥家族史29例, 无家族史21例。
1.2 临床表现
患儿在发热数小时后突然惊厥, 头向后仰, 意识丧失, 眼球斜视或固定上翻, 面部或四肢肌肉发生强直性痉挛。发作时体温>39℃者26例, 38.5~39℃者16例, 37.9~38.4℃者8例。惊厥持续时间>10min者5例, 5~10min者14例, <5min者31例。
1.3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检查22例在正常范围以内, 26例患儿为 (10~20) ×109/L, 2例>20×109/L。脑电图检查显示正常21例, 异常 (包括双侧明显不对称、节律性癫痫性放电等) 29例。2周后复查脑电图均显示正常。
1.4 治疗方法
急救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取平卧位, 松开衣领,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 必要时吸痰;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改善脑细胞的缺氧, 同时迅速使用退热剂降低体温。药物应用地西泮控制惊厥, 每次剂量为0.05~0.1mg/kg, 加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惊厥症状控制后, 给予苯巴比妥常规剂量口服, 每次3~5mg/kg, 2~3次/d, 维持用药至体温恢复正常, 预防惊厥复发。
2 结果
所有患儿在1~2周全部治愈出院, 无后遗症,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高热惊厥多见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 最常见为疱疹病毒。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免疫系统在惊厥及惊厥性脑病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网络被激活可能是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之一[3]。另据报道, Ig G、Ig A等免疫球蛋白在高热惊厥患儿体内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4]。因此, 对于高热惊厥反复发作者, 采取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的治疗措施, 可有效防止复发, 改善预后。
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重要环节就是有效控制惊厥, 地西泮是小儿高热惊厥的首选药物, 该药物抗惊厥作用强大, 可迅速发挥作用, 且不良反应较少, 静脉注射可以最快和最有效的控制症状。但地西泮的缺点在于作用时间较短, 在惊厥症状控制以后应给予另一种具有维持作用的药物, 最常用的是苯巴比妥。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苯巴比妥可降低脑代谢率, 减少脑部血流量和细胞内外水肿, 降低颅内压, 其镇静及抗惊厥效果均较好;苯巴比妥的另一个优点是能清除脑部由于缺血缺氧产生的大量自由基, 减轻脑损害至最小程度, 以防再次发生惊厥[5]。近年来的研究显示, 高热惊厥患儿与血清钠关系密切, 原因是高热惊厥身体处于应激状态, 交感神经兴奋而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 而抗利尿激素 (ADH) 的分泌是受副交感神经抑制的, 结果ADH分泌增加导致低钠血症。因此, 在常规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时, 必须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小儿高热惊厥起病急, 变化较快, 如果反复发作有可能会损伤脑部而影响患儿的智力, 这给患儿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和思想负担。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惊厥症状的发生, 但还应该重视基础护理, 保证氧气吸入和营养供给, 注意电解质的监测, 重视心理护理, 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指导, 使家长认识到发热与惊厥的关系, 指导家长掌握物理降温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 加强卫生管理, 尤其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机体免疫力和对病毒的抵抗力, 预防惊厥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 选取50例高热惊厥患儿, 给予吸氧、退热等急救处理, 药物采用地西泮控制惊厥, 苯巴比妥预防惊厥复发。结果 5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无一例死亡。结论 及时有效地控制惊厥, 加强综合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治疗
参考文献
[1]吴瑞萍, 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24.
[2]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24~434.
[3]李娟, 黄志.热性惊厥与惊厥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 32 (6) :366~368.
[4]高锦萍, 赵青萍, 缪敏.高热惊厥患儿免疫球蛋白的变化[J].苏州大学学报, 2006, 26 (6) :1089~1091.
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分析 篇10
1 临床资料
患者36例, 女16例, 男20例, 年龄6个月~5岁, 体温39~40.5℃, 患儿入院病因均为呼吸道感染, 患儿平均入院时间为6d。
2 治疗
2.1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
患儿惊厥发作时, 让其保持平卧头侧位, 将压舌板置于牙齿之间避免舌咬伤, 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内的分泌物, 避免因此发生窒息。若患儿舌根后坠, 应用舌钳拉出, 以防阻塞呼吸道, 致使患儿呼吸困难, 必要时采取气管插管或吸痰。
2.2 及时控制患儿惊厥
幼儿惊厥反复发作会致使脑细胞受损, 采用安定、苯巴比妥等药物进行治疗, 用拇指掐患儿人中穴止惊。
2.3 吸氧
因惊厥时氧的需要量增大及时吸氧, 对改善脑细胞的缺氧非常有必要, 可以降低患儿缺氧性脑损伤的发生率。为缓解患儿的呼吸困难, 缓解并改善患儿的缺氧状况, 可采用面罩式吸氧。患儿抽搐缓解, 面色红润, 呼吸平稳且均匀后可考虑停止吸氧。
2.4 降温
鉴于退烧药物持续动力时间一般为6h左右, 待药物作用消失后体温又再次升高,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 若患儿体温再次升高, 需继续服用退烧药。有惊厥病史的患儿不可单独采用单一药物降温治疗, 需配合物理降温, 以便在短时间内将患儿的体温降低。采用温水擦浴具有简单、有效、无刺激性、无敏感性的优点, 水温为32~34℃。在对患儿的擦浴过程中, 观察患儿意识、面色等全身情况, 将冰袋用小毛巾包裹后置于患儿的头部、腋下、腹股沟处, 采用物理降温后30min患儿体温下降。
3 预防
预防可避免并减少幼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患儿康复出院时, 需对患儿的家长做好宣教工作, 小儿一旦发热必须尽快到医院救治, 且要求患儿家长配合做到以下几点: (1) 避免发热因素; (2) 进行适宜的户外活动:家长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让孩子适应外界的天气冷暖变化, 注意气温的变化, 及时增减衣服, 预防感冒; (3) 注重患儿饮食合理搭配, 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4) 家长要注意观察小儿面色是否出现通红, 精神状况是否无精打采, 及时测量患儿的体温, 便于及早处理; (5) 当患儿出现发热后, 需要及时服用退烧药, 多喝水并注意多休息, 结合物理降温, 恢复患儿正常体温。
4 讨论
因幼儿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患儿家长需准备常用的体温计、压舌板、退烧药、止痉药等。当患儿体温超过38.5℃左右时, 降温, 于临床上采用复发氨基比林肌肉注射, 高热时以地塞米松静脉推注[2]。配合采用物理降温及温水擦浴, 患儿的擦浴部位为周围大血管处皮肤。在对患儿进行擦浴时, 需对患儿的全身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若患儿出现呼吸异常、面色惨白等应停止擦浴, 及时送医院治疗。患儿擦浴禁擦部位为前区、腹部及后颈、足底等部位, 避免引发不良反应。将热水袋置于患儿足底, 防止因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效果[3]。
又由于小儿高热惊厥发病急, 起病快, 患儿均为急诊来院治疗, 只有对患儿采取及时、迅速的救治, 在治疗过程中需争分抢秒。对惊厥和高热可以及时地控制是整个抢救过程的关键所在。只有熟悉全套急救程序, 熟悉并清楚各种急救药品、抢救设备及确保仪器完备, 严格执行医嘱。小儿惊厥治疗过程中的抢救和护理是救治的要点和关键所在, 其可以直接决定抢救成功与否, 对治疗效果起到显著作用。
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讨临床上有效治疗幼儿高热惊厥的显著疗效。方法 对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 采用药物治疗并结合物理降温。结果 对高热惊厥患儿救治及时可治愈该疾病。结论 抢救和护理是治疗幼儿高热惊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患儿,高热惊厥,常见急症
参考文献
[1]杨润.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26) .
[2]陈陵.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外救治[J].家庭医学, 1998, (02) .
咋应对小儿的高热惊厥 篇11
1.要按照以下步骤妥善地安置患儿:①把患儿平放在床上,让患儿的头偏向一侧,以免使患儿口腔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流入气管内使其发生窒息。②为患儿解开衣领和裤带,以免影响其呼吸。③用小毛巾或小枕头把患儿的肩颈部稍微垫高,使其头部稍微后仰。这样做可以防止患儿因舌根后倒而堵塞气道。④迅速及时地清除患儿口、鼻、咽部的分泌物和痰液。⑤将用布条或手绢包好的筷子从患儿的口角处塞入其上下牙之间,这样做既可防止患儿因舌根后倒而引起窒息,也可防止患儿咬伤舌头。但如果患儿的牙关紧闭则不可强行撬开其口角,以免损伤其牙齿。也不要将患儿紧抱在怀中,更不要摇晃、呼唤患儿。总之,要禁止一切对患儿的不必要刺激。
2.要设法缓解患儿的惊厥症状:可用大拇指按压患儿鼻下的人中穴(鼻唇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界处),并按压患儿双手虎口部的合谷穴(在其拇指与食指掌骨间的凹陷处)。但在按压时不可用力过重,以免损伤患儿的皮肤。如患儿的四肢发生抽搐,可以轻轻地扶住其手脚,但不要为了制止患儿抽搐而用力地按压其手脚,否则会造成患儿手脚的损伤,或使其发生骨折或脱臼。环境噪音可加重患儿惊厥的症状,因此要尽量给患儿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3.要迅速为患儿进行物理降温,并给患儿服用退热药:适合家庭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以下几种:①降低环境温度。患儿出现高热时应马上为其宽衣、松被、解包,并开窗通风,但应避免产生对流风。也可以利用空调把室温控制在21~22摄氏度。②用冰袋冷敷。先用锤子把冰块敲成小碎块,放于盆中,再用水冲去碎冰块的棱角以免损伤冰袋或导致患儿不适。然后将碎冰块及少量的水装入冰袋内至半满,挤压出冰袋内的空气,夹紧袋口,再将冰袋倒提起来检查一下其是否漏水,如冰袋不漏水再将其装入布套内或用布包好,放置于患儿的前额或头枕部(后脑勺部)。也可将冰袋放在患儿的腋下、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经过的部位,通过传导散热来降低小儿的体温。当冰块溶化或布套被浸湿后应及时进行更换。在冷敷的过程中应避免对患儿的局部皮肤造成冻伤。③用冷毛巾湿敷。用冷水浸湿毛巾,再稍稍挤压毛巾使其不滴水,将这样的毛巾折好后敷在患儿的前额。也可同时将冷毛巾敷在患儿的腋窝、肘窝和腹股沟处。在对患儿进行冷湿敷的过程中,要每隔3~5分钟更换一次湿毛巾,直至其体温下降。④用酒精擦浴。在为患儿进行酒精擦浴前,可先在其头枕部放置冰袋,以使患儿迅速降温,并可在患儿的足底部放置热水袋,以促使患儿发汗。然后用30%~40%的酒精对患儿进行皮肤擦浴,擦浴的时间为15~20分钟。要注意不可在患儿的胸前区、后颈部、腹部和足底进行擦浴,因为患儿的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比较敏感,常可引起患儿的反射性心跳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如患儿有皮肤黏膜出血、怕冷、发抖等症状时,则不宜为其进行酒精擦浴。另外,对很小的婴儿亦不宜使用酒精擦浴的方法进行降温,因为他们的皮肤娇嫩、皮肤上的毛细血管丰富,若为其进行酒精擦浴易使其发生酒精中毒。
在为患儿进行物理降温的同时,也可以使用退热药为其降温。临床上常将对乙酰氨基酚(又叫扑热息痛、泰诺林、百服宁)作为儿科首选的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的用法是:2岁以下的小儿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2~3岁的小儿可一次服用160毫克,每4个小时服用一次;4~5岁的小儿可一次服用240毫克,每4个小时服用一次。在患儿服用退热药后的0.5~1个小时内,家长需反复测量患儿的体温,以观察其降温的效果。高热患儿不可使用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和安乃近进行退热。据临床观察,服用这些药物易使患儿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在退热的过程中患儿往往会大量出汗,家长应及时为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服,以防止患儿受凉,并要适当地喂患儿一些温开水。家长应随时观察患儿有无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等虚脱现象,若患儿出现了虚脱现象则应立即为其做好保暖工作。常出现高热惊厥的患儿,家里不仅应常备退热药,还应常备镇静剂如鲁米那、安定等。在小儿患感冒等热性病的初期,家长应反复为其测量体温,一旦患儿出现了高热,应在给患儿服用退热药的同时立即给其服用镇静剂,以防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最新研究发现,安定经直肠给药比肌肉注射或口服更能迅速地在人体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当药物注入患儿的直肠后家长应将其双侧的臀部并紧,以免使药液从患儿的肛门流出。
4.要及时带患儿去医院治疗:当患儿的病情稳定后,家长应立即将其送往附近的正规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以便尽早查明其发病的原因和进行治疗。在患儿的惊厥未停止之前最好不要搬动患儿或急于送患儿去医院。在运送患儿去医院的途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表现,要将其口鼻暴露在外面,使其颈部伸直,以保持其气道的通畅。不要将患儿严密地包裹在被子里,这样做很容易使患儿的口鼻受堵、头颈前倾、气道弯曲,造成患儿呼吸不畅,甚至使其发生窒息或死亡。
另外,在患儿发生惊厥时,不能让其饮水和进食,以免使其发生窒息或罹患吸入性肺炎。在惊厥缓解后可让患儿进食适量的糖水或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藕粉、面条等。
小儿高热惊厥36例护理体会 篇12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 男22例, 女14例, 年龄最大8岁, 最小6个月, 因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32例, 有癫痫病史4例。经抢救护理后症状缓解, 经抗生素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 均治愈出院, 除有癫痫病史患儿留有后遗症外, 其他患儿均未留有后遗症, 无1例死亡。
2 急救与护理
2.1 心理护理
高热惊厥患儿在入院就诊时往往情况十分危急, 家长情绪焦虑, 惊恐不安, 医护人员应分秒必争, 有条不紊地组织抢救, 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急救技术, 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 消除其恐惧心理。待患儿病情稳定后, 向患儿家长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 告知小儿高热惊厥多发生在早期体温骤升时, 一般一次疾病过程中只发生1次, 预后良好, 并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 消除其顾虑。还需要向家长指导一些该病的病情观察方法和家庭护理要点。
2.2 止惊, 减轻脑组织水肿
一旦患儿出现惊厥, 应就地抢救, 置患儿侧卧位, 松开领口,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 防止舌咬伤。情况紧急可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 并遵医嘱给予止惊、脱水降低颅内压的药物, 首选地西泮每次0.2~0.3 mg/kg, 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g, 直接静脉注射, 速度为1 m L/min, 用后1 min~2 min生效。还可用10%的水合氯醛溶液, 每次0.4~0.6 m L/kg, 加入生理盐水20 m L, 保留灌肠[2]。本组病例中年龄<12个月的12例患儿给予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均迅速控制惊厥;在1岁~5岁患儿中首选地西泮静推, 控制惊厥效果好, 同时肌内注射鲁米那。患儿长时间高热惊厥, 要考虑到有脑水肿的可能, 如患儿前囟突出饱满, 及时静脉滴注高渗性脱水剂20%甘露醇1~2 g/kg每次, 必要时隔6 h可重复应用, 并在抢救的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给予抗生素纠正酸中毒。高热惊厥时脑组织水肿、耗氧量增加, 可用冷水毛巾或冷水袋敷前额头部, 5 min~10 min更换1次。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注意抗生素使用的间隔时间, 防止药液外渗。
2.3 吸氧
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畅通气道后, 应根据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在用氧过程中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等情况, 排除吸氧的干扰因素。
2.4 及时有效降温
(1) 物理降温。高热达39℃以上时, 用冷水浸湿的小毛巾在前额做冷湿敷, 夏天可用冰水湿敷, 每3 min~5 min更换1次。高热达40℃以上时, 用冰水或50%酒精擦拭肢体。从头颈、臂外侧至手背, 再从腋下、臂内侧至手心, 下肢也是同样。在两侧颈部、两侧腹股沟处可反复轻轻搓擦, 以增加降温效果, 注意不要擦胸腹部, 以免引起心前区不适和腹痛。 (2) 药物降温。发热患儿在物理降温未缓解下, 体温超过38.5℃时应给予口服退热药如布洛芬, 或对乙酰氨基酚栓肛塞等。在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 要密切观察患儿体温下降情况,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0.5h, 密切观察患儿意识、面色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5 基础护理
(1) 病情观察。及时有效地观察病情变化是确保小儿惊厥转危为安的重要保证。密切观察患儿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做好记录, 发现病情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以免延误抢救。保持病室安静, 光线柔和, 避免噪声和强光刺激。室温以24~26℃, 相对湿度65%为宜。 (2) 口腔护理。高热时, 患儿口腔内唾液分泌减少, 有利于细菌繁殖, 而引起舌炎、牙龈炎等, 影响患儿食欲, 因此, 必须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3) 皮肤护理。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 往往大量出汗, 应及时更换汗湿衣服, 避免汗液吸收、皮肤热量蒸发会引起受凉加重病情。给患儿多喝温开水或者静脉补液, 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如体温降至正常, 应注意保暖。 (4) 营养支持。患儿惊厥发作时, 禁止进食, 待患儿意识清醒、病情稳定后, 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5) 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干燥, 患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更换。 (6) 加强安全防护。患儿惊厥时要就地抢救, 及时移开可能伤害患儿的一切物品, 切勿强行按压患儿肢体, 以防发生骨折或脱臼。拉上床栏, 在栏杆处放置棉被, 防止发生坠床或碰伤。
2.6 出院健康教育
反复或持续发作的高热惊厥可以造成永久性脑损伤, 所以应加强高热惊厥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惊厥发作时的家庭急救要点, 家中要备好所需的急救物品和药品, 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药等;一旦患儿出现惊厥应立即将其侧卧, 用筷子或牙刷柄置于患儿上下齿之间, 防止舌咬伤, 并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 之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请求救援。小儿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惊厥原因, 故加强营养、体育锻炼、预防接种、减少感染机会是防止出现惊厥的根本措施。当患儿体温>38.5℃时采取物理降温, 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 或给予口服布洛芬等, 提早降温, 可以减少发病机会, 起到预防作用。嘱患儿家属予均衡饮食, 让患儿参加适当体育锻炼, 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止受凉, 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 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