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再发

2024-07-21

小儿热性惊厥再发(通用8篇)

小儿热性惊厥再发 篇1

热性惊厥是小儿比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在婴幼儿使其更为多见[1]。热性惊厥被分为单纯热性惊厥和复杂热性惊厥,二者间界限并不十分明确。热性惊厥约有60%~70%为单纯性,30%~40%为复杂性[2]。复杂性热性惊厥为在同一次患病中出现长时间或反复的部分性发作;单纯热性惊厥为短暂性全身发作,一次患病中只有一次发作。美国儿科学会要求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需要做腰椎穿刺检查,并不推荐常规做血和电解质等检查。这与我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不同[3]。很多研究结果显示,热性惊厥与电解质尤其是钠水平相关。为了了解两者之间的具体相关性,我院对单纯性热惊厥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正常小儿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二者血钠水平的差异,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诊的168例单纯热性惊厥再发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1例,女性87例;年龄在1~5岁,平均年龄为(3.15±1.04)岁。单纯热性惊厥主要标准:首次发病年龄在4个月~3岁,最后复发不超过6~7岁;发热在38℃以上,先发热后惊厥,惊厥多发生于发热24h内;惊厥为全身性发作,伴有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以内,发作后很快清醒。选取168例自愿参加研究的小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2例,女性86例;年龄在1.2~4.9岁,平均年龄为(3.17±1.02)岁。

所有研究对象均未合并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研究方法

患儿被送入急诊室或者病房静脉输液之前(10~30min之内),抽取外周静脉血,立即送检做血钠生化分析。仪器为江苏奥迪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AC9802电解质分析仪。

1.3 统计学处理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算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α=0.05,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由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小儿血钠水平明星按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小儿单纯热性惊厥再发作与血钠水平降低存在一定关联,血钠水平降低可以作为预测惊厥再发的指标之一,小儿高热惊厥时应适当补钠以防止惊厥的反复发作。

注: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血钠水平比较P<0.05

3 讨论

热性惊厥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癫痫综合征,大多远期预后良好,但如果反复发作将造成永久性脑损伤,无法恢复。其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之间,以9个月~20个月为高峰,其发病率大约为2%~4%。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意识突然丧失,多伴有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肌或四肢肌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动,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严重的热性惊厥可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单纯热性惊厥是热性惊厥中的一种,占惊厥患儿的大部分比例,其症典型发作多数表现[4]:体温突然升高,多在39~40℃以上,发作形式多为强直阵挛发作,少数为强直、阵挛或失神发作,无先兆,一般在1次发热中仅发作1次,少数可发作多次,大多在数分钟清醒,不遗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脑电图观察方面,患儿在发作1周内有20%~60%脑电图可见非特异性慢活动增多,l周后恢复正常。

人体内钠在一般情况下不易缺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禁食、少食、高温、过量出汗、重体力劳动、肠胃疾病、反复呕吐等使人体内的钠过量排出时,将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症。钠的缺乏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倦怠、淡漠、无神、甚至起立时昏倒;失钠达0.5g/kg体质量以上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痛性痉挛,尿中无氯化物检出。若低钠血症处理不及时,将会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小儿热惊厥患者在体温骤然升高的情况下,血钠水平降低,这也可以作为监测惊厥再发的一个标志。患儿一次热性惊厥发作后的24h中,容易出现再发抽搐的危险,专家建议常规做血钠、血钙等电解质检查来预测惊厥再发的可能性大小,以便能及时指导临床合理的预防和处理[5]。

多年来对惊厥再发原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较多,但对惊厥再发与血钠水平的探讨较少。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小儿单纯热性惊厥再发作与血钠水平降低存在一定关联,血钠水平降低可以作为预测惊厥再发的指标之一,小儿高热惊厥时应适当补钠以防止惊厥的反复发作。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单纯热性惊厥再发与血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诊的168例单纯热性惊厥再发小儿作为观察组, 168例自愿参加研究的正常小儿作为对照组, 抽取静脉血检查血钠水平, 观察血钠水平与惊厥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小儿血钠水平明星按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小儿单纯热性惊厥再发作与血钠水平降低存在一定关联, 血钠水平降低可以作为预测惊厥再发的指标之一, 小儿高热惊厥时应适当补钠以防止惊厥的反复发作。

关键词:热性惊厥,血钠,小儿

参考文献

[1]刘敬民.小儿惊厥121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0) :1334-1335.

[2]林爱顺, 方英莲, 李炳植.38例小儿高热惊厥与血清钠、钙浓度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35) :163-164.

[3]马立燕, 张兰, 王丽茹, 等.儿童热性惊厥与血清电解质及血糖变化的关系[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4 (6) :634-635.

[4]黄兆敏, 冯杨, 王成林.高热惊厥患儿血清钠水平变化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8) :171-172.

[5]彭建霞, 何亚萍, 王淑玲, 等.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电解质和血糖变化的临床研究[J].华西医学, 2012, 27 (1) :25-26.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篇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预防热性惊厥的复发。方法 回顾分析l2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耕舟与同期的无复发的热性惊厥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l20例热性惊厥患儿中复发的有43例(35.8%)。复发与初次发作年龄(<1岁)、初次发作体温(<38.5℃)、惊厥家族史、复杂型热性惊厥、血清钠及血清钙浓度等因素有关。结论对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热性 凉厥患儿应密切注意,一旦发热,要及早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干预处理,防止再次发作。 【关键词】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47-01 热性惊厥是小儿讨期最常见的急性惊厥性疾病,首次发生热性惊厥后,约有25%~50%的患儿可能再次发作。如果发作频繁则可以引起发育中的大脑的器质性损害,少部分会发生智力低下及继发癫痫的危险。我们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l2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随访的热性惊厥患儿l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3个月至8岁,其中3个月至1岁62例,~4岁37例,一6岁l6例,~8岁5例。所有患儿均符合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患儿均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否认癫痫病史,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惊厥。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76例,复杂性热性惊厥44例。初发体温38.5℃以下l6例,38.5~40℃76例,40%以上5例,首次发作时无具体体温记录的有23例。初发热性惊厥持续时间3 min以内57例,~15 min 37例,>15 min 26例。有惊厥家族史者32例,其中癫痫家族史者3例。围产期异常者9例,其中新生儿窒息5例,宫内窘迫4例。1.2辅助检查l20例热性惊厥患儿中,76例在热退7~10 d后做脑电地形图检查,正常61例,异常l5例。37例患儿行头颅cT检查,21例患儿脑部无异常,11例患儿有外部性脑积水,5例患儿脑发育不良。82例患儿输液前或惊厥停止后抽静脉血2 mL于干燥试管,用拜耳M560全自動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钠与血清钙浓度。其中血清钠正常者47例,异常者(低血钠)35例;血清钙正常者50例,异常者(低血钙)32例。82例患儿均排除由于呕吐或腹泻等引起电解质紊乱的原因。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l0.0统计软件,行x2检验。2 结果

本组l20例热性惊厥患儿中有43例复发,复发率为35.8%。其中复发1次24例,复发2次l2例,复发3次或3次以上7例。热性惊厥复发与初次发作年龄(<1岁)、初次发作体温(<38.5℃)、惊厥家族史、复杂型热性惊厥、血清钠、血清钙浓度等因素有关(P<0.05)。见表1.表1 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

例3讨论

热性惊厥患儿大部分预后良好,少部分病例由于多次复发,惊厥时间长可能转为癫痫,遗留下智力低下及行为异常等神经功能障碍。大部分患儿仅只有l次热性惊厥,再发患儿中50%在半年内,75%在1年内,90%的在2年内发生4。BERG对428例热性惊厥患儿作2年以上随访,在已有1、2、3和4次热性惊厥复发者中,无热惊厥的发生率分别达4.2%、6.1%、8.1%、20.4%。发现无热惊厥的发生率与热性惊厥复发次数成正比,热性惊厥复发次数越多,癫痫的发生率越高,引起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可能与热性惊厥反复发作损伤脑细胞导致癫痫的易感性增加有关。不同的热性惊厥患儿复发概率差异很大,取决于若干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寻找诱发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它们可能存在的关系是为了能合理处理和预防热性惊厥的复发。

本组患儿影响热性惊厥复发的因素有:(1)初次发作年龄,本组患儿<1岁热性惊厥复发率为46.8%,而l岁以上为24.1%,说明初次发作年龄越小越易复发;(2)初次发作体温,本组患儿初次发作体温<38.5℃的复发率为68.7%,初次发作体温>38.5℃的复发率为20.9%,说明热性惊厥时体温升高程度与复发率之间成反比关系,热性惊厥初次发作体温越低,以后越易复发;(3)家族史,有惊厥家族史者复发率为53.1%,无惊厥家族史者复发率为29.5%,说明有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复发率高于无家族史者;(4)热性惊厥发作类型,单纯性的复发率为25%,复杂性的复发率为54.5%;(5)低血清钠或低血清钙,正常血清钠的复发率为25.5%,低血清钠的复发率为51.4%。正常血清钙的复发率为28%,低血清钙的复发率为65.6%。本组病例分析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与初次发作年龄(<1岁)、初次发作体温(<38.5℃)、惊厥家族史、复杂型热性惊厥、血清钠、血清钙浓度等因素有关(P<0.05)。目前认为复发与患儿年龄、体温变化、有无热性惊厥家族史、热性惊厥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b-。本组患儿经过分析符合上述规律。

小儿热性惊厥的护理体会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男18例, 女4例, 年龄9个月~6岁。临床特点:大多数突发高热, 体温≥38.5 ℃, 发作时双眼凝视、头向后仰、牙关紧闭、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或强直性抽搐、意识丧失, 严重者颈项强直、面色发绀, 惊厥发作时可由数秒至10min或更长。22例小儿惊厥均为上呼吸道感染伴热性惊厥。

1.2 护理措施

1.2.1 控制惊厥:

发现惊厥小儿立即就地抢救, 将患儿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松开衣领、裤带, 迅速用大拇指掐人中穴, 或针刺人中、十宣穴止惊;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 放置在上下臼齿之间, 以防舌咬伤;同时遵医嘱正确给予止惊药物控制惊厥。

1.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牙关紧闭的患儿可用开口器将其缓缓撑开, 切勿强行用力撬;舌后坠者, 用舌钳将舌牵出, 并托起小儿下颌防止舌根后坠影响呼吸引起窒息。备好吸痰器,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立即给予吸氧, 氧气流量1~2L/min。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 可采用雾化吸入生理盐水以稀释痰液, 以利于痰液排出。

1.2.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备好抢救药物, 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及时准确给药, 确保液体按时按量准确顺利输入, 准确记录出入量, 治疗及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动作要轻柔、敏捷、准确, 避免刺激患儿。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并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切忌家长搂抱, 摆动患儿。

1.2.4 严密观察体温变化:

对体温≥38.5 ℃的患儿应迅速采取降温措施。以头部物理降温为主, 给予冰帽, 可以降低脑组织的代谢, 减少其耗氧量;其次在腋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 冰袋外包裹一层薄毛巾, 防止局部冻伤;或用32~34 ℃温水擦浴, 擦浴时注意观察患儿意识、脉搏、呼吸有无异常, 有无寒战。遇有持续≥39℃高热不退者应配合药物降温, 或者给予30℃生理盐水200~300ml保留灌肠。

1.2.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末梢循环、瞳孔大小、神志改变及尿量改变, 并做好记录;惊厥发作时, 应注意惊厥类型。若惊厥持续时间长, 频繁发作, 应警惕有无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以便采取紧急措施;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 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1.2.6 加强基础护理:

高热患儿体温逐渐降低时, 患儿出汗多, 此时应及时擦干汗液, 勤换衣服并注意保暖,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鼓励患儿多饮水, 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保持病室空气清新, 定时通风, 保持环境安静。饮食宜清淡, 并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于营养饮食。注意患儿安全, 在床栏杆处放置棉垫。同时将床上硬物移开, 在患儿上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 以防舌咬伤。应有专人护理防止患儿坠床及碰伤。

1.2.7 做好预防热性惊厥工作:

向患儿家属做好健康教育, 指导家属掌握惊厥发作的应急措施。如发作时要就地抢救, 指压人中穴, 保持安静, 不能摇晃或抱着患儿去医院就诊, 以免加重惊厥造成机体损伤。发作缓解时迅速将患儿送往医院查明原因, 防止再发作。培养小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注意饮食平衡, 营养均衡搭配。加强身体锻炼, 天气变化时应注意增减衣服, 要逐渐适应气候变化, 避免过冷或过热,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发现小儿因感冒发热≥38 ℃时, 及时给予退热药对症治疗, 以防惊厥发生。

2结果

本组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 细心护理, 全部康复。

3讨论

热性惊厥在儿科临床上较多见, 家长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惊厥发生时, 家属情绪非常紧张, 护士在抢救时应操作熟练, 而护士冷静的工作情绪可间接给患儿家属一种心理安慰, 从而稳定家属情绪, 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出院指导时教育家属测量体温方法, 高热时给予散热, 物理降温, 指导其备好一切必要的急救物品, 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药和止惊药等, 为更好的控制热性惊厥的复发提供可靠条件。总之, 只有预防、治疗并举, 才能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

小儿热性惊厥126例临床分析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 (有原单位及现单位病例) 均为热性惊厥病人。男性78例, 女性48例, 男女之比1.63∶1。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 最大7岁, 平均年龄2.5岁。4~6个月者3例, 占2.38%;7个月~3岁者116例, 约占92.06%;4~7岁者7例, 占5.56%。发病时体温38~38.9℃者18例, 约占14.3%;39~39.9℃者97例, 占76%;40℃以上者11例, 占8.7%。所有病例均符合1984年全国小儿神经病学专题讨论会制定的高热惊厥诊断标准[1]。

1.1 热性惊厥和原发病

本组126例小儿热性惊厥, 106例系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约占84.1%, 支气管肺炎3例约占2.4%, 幼儿急诊6例约占4.8%, 猩红热2例约占1.6%, 腮腺炎4例约占3.2%, 风疹2例约占1.6%, 小儿腹泻病3例约占2.4%。

1.2 热性惊厥的次数与时间

1次热程中惊厥1次的101例, 占80.2% (单纯型) ;1次热程中惊厥2次以上的25例, 占19.8% (复杂型) 。126例中, 58例有反复发作惊厥病史, 每年发作次数不等, 首发年龄越小复发率越高。惊厥时间3min以内的97例, 3~5min以内的16例, 10min以上的12例, 30min以上的1例。发病在3岁终止的88例, 发病在5岁终止的28例, 发病在7岁终止的10例。

1.3 热性惊厥时脑电图变化

126例热性惊厥患儿全部进行脑电图检查, 时间在惊厥发作2周后。91例脑电图正常占72.2%, 27例脑电图轻度异常占21.4%, 8例脑电图为痫样波占6.4%。

1.4 热性惊厥与遗传关系

25例其父母或近亲有热性惊厥病史占19.8%, 有10例其近亲中有癫痫 (EP) 病史占7.9%。随访至今有1例热性惊厥者现确诊为脑瘫, 有12例确诊为癫痫。脑瘫和癫痫的13例病儿惊厥发作时间超过10min, 体温都在39.5℃以上。

2 讨论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诊, 体温一般在39℃以上, 也称为高热惊厥。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 体温调解不平衡, 高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 脑细胞对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惊厥阈值降低, 导致异常放电而引起惊厥[2]。惊厥时间长时造成惊厥性脑损伤, 过去认为主要是缺氧性脑损伤, 而现在认为[3], FS时惊厥放电是造成惊厥性脑损伤的基本原理, 而且惊厥时间越长损伤越重。本文与此观点相符, 本组126例有113例惊厥时间在5min内占89.7%, 10min以上的12例占9.5%, 30min以上的1例占0.8%。结果12例合并继发性癫痫, 1例脑性瘫痪, 当时惊厥时间都在10min以上, 体温都在39.5℃以上。故严重的高热惊厥可致脑细胞不可逆性的损害且可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热性惊厥由于病毒及细菌感染致发热, 大部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其它疾病也可致高热惊厥。惊厥时体温大部分超过39℃以上。本组126例, 体温39℃以上97例, 40℃以上11例。这是小儿大脑皮层还不完善, 神经细胞分化不全, 一般地倾向于扩散和泛化, 主要以惊厥和昏迷两者兼有。小儿发热时体温越高, 发热时间越长, 发生惊厥的机会越多, 这与某种特定的感染无关, 而是由发热本身引起的惊厥。

热性惊厥有着特异性的遗传倾向, 而且与年龄有关。本组25例其父母及近亲中有高热惊厥史, 有10例近亲中癫痫病史, 有58例反复发作惊厥史。说明热性惊厥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本组发病年龄以5月~4岁占90%以上。这个年龄段的小儿因脑发育不成熟, 神经细胞结构简单, 皮质分化不全。脑的解剖、生理、生化各方面都处于生长发育状态。脑的兴奋与抑制系统的动态平衡不稳定, 是易发生热性惊厥的好发年龄, 也是病毒细菌感染多见的年龄阶段。总之, 高热是惊厥的条件, 感染是高热的原因, 而这些因素只能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才表现出来。

热性惊厥时脑电图检查大部分都在正常范围。本组126例进行脑电图检查, 91例脑电图正常占72.2%, 27例脑电图轻度异常占21.4%, 8例脑电图为痫样波占6.4%。考虑热性惊厥者惊厥时脑细胞功能暂时紊乱, 出现异常放电, 但症状缓解后脑电图可恢复正常。但惊厥时间长, 脑细胞损害的程度严重, 脑电图检查有大量的棘慢波时, 要注意发展为继发性癫痫的可能。

热性惊厥的预防, 首先是增强小儿的抵抗力, 加强体格锻炼, 增强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及避免感染和发热。体温的多变及其上升的速度影响惊厥的发生, 温度上升快而高时易发生惊厥。体温超过38℃应立即降温, 物理降温比药物降温更快、更有效。FS患儿应立即给安定或水合氯醛灌肠, 同时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降温。是否服用抗惊厥药物预防FS目前仍有争论, 必须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权衡长期预防性服药的得失, 选好适应证: (1) 对单纯性FS原则上不使用任何预防性抗惊厥药。 (2) 对复杂型FS间歇性短程用药, 平时不用药, 一旦发生热性病时经直肠或口服安定或氯硝安定维持用药至体温稳定, 恢复正常, 可使复发减少2/3以上。 (3) 对一级亲属中有EP史, FS反复发作, 低热时发作者可选用苯巴比妥预防性服药2年, 再无惊厥发作后缓慢停药。总之, FS时有EP的可能性增大应密切观察, 如EEG有癫痫波, 临床上又出现无热惊厥继续发作, 超过2次即可诊断为EP, 并进行抗EP治疗, 避免造成脑损害。

参考文献

[1]林峰, 陈家洲.儿科疾病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2]李娟, 黄志.热性惊厥与惊厥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 32 (6) :366-368.

小儿热性惊厥128例临床观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患儿,男77例,女51例;年龄6个月~6岁,其中6个月~1岁22例,1岁~3岁88例,3岁~6岁18例,3岁以内婴幼儿占86%.抽搐发作1次72例,2次30例,3次以上26例。

1.2 原发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80例,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肺炎5例,急性扁桃体炎25例,肠炎6例。

1.3 症状与体征

本组患儿均先发热后抽搐,其中体温38.5℃以下26例,38.5~39℃48例,39℃以上54例;抽搐多突然发作,呈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伴意识丧失,抽搐时间短(<10 min),抽搐停止后,有8例患儿有短暂的嗜睡,所有患儿意识恢复如常。父母有热性惊厥史26例;叔叔、姑姑、姨姨、舅舅有热性惊厥史16例;全部病例均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1.4 实验室检查

全部患儿均化验血系列,白细胞正常82例,增高46例;检查脑电图78例,高峰节律紊乱14例,棘慢波2例;行头颅CT检查62例,轻度脑水肿19例(30.6%)。

1.5 治疗

1.5.1 一般处理

加强护理,惊厥发作时勿强行搬动患儿,就地抢救,保持安静,减少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服领扣,防止创伤,控制高热。

1.5.2 对症治疗

予止惊退热、吸氧、降颅压。 (1) 止惊退热:首选5%复方水合氯醛1 m L/kg保留灌肠(复方水合氯醛由我科自制:生理盐水500 m L,水合氯醛25 g,吲哚美辛500 mg),水合氯醛、吲哚美辛可以起到镇静退热作用,加之肛肠给药,起效快,痛苦小,一般应用1次即可见效。惊厥控制不佳时,可加用苯巴比妥钠5~10 mg/kg肌注或静注。上述两种药物可交替使用。退热还可以加用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10~15 mg/kg. (2) 吸氧:每次抽搐鼻导管给氧3 h~4 h,氧流量1~2 L/min. (3) 降颅压:对惊厥时间长或反复发作有脑水肿者予以降颅压:用20%甘露醇0.5~1 g/kg快速静滴,应用1次;或呋塞米1 mg/kg静滴,应用1次。

2 结果

经采取积极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措施,患儿症状很快消退,住院期间无惊厥再次发作,12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82例,随访时间4年,热性惊厥再次发作56例,复查脑电图52例,异常12例(高峰节律紊乱11例,棘慢波1例),智力测定结果正常。

3 讨论

热性惊厥以3岁以内婴幼儿发病最高,由于其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体温的调节不够健全稳定,因此遇到各种异常的外来或内在刺激(包括病原微生物及其分解产物、注射疫苗、体内组织分解代谢产物等)就容易引起发热,发热时脑细胞功能紊乱,引起部分神经原突然异常放电,导致惊厥。热性惊厥与遗传有关,有热性惊厥家族史的小儿容易发病,本组热性惊厥有家族史者42例,占33%.需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本组病例由呼吸道感染引起者122例,占95%,提示预防呼吸道感染对防止小儿热性惊厥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资料表明,热性惊厥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推测可能是因为惊厥时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吸入氧气少,全身肌肉剧烈收缩消耗体内大量氧,使脑细胞供氧不足,无氧代谢增加,酸性代谢产物蓄积,氧自由基增多,引起脑组织酸中毒和代谢紊乱,产生不同程度脑损伤,引起脑水肿。治疗中采用给氧、纠正酸中毒及降颅压等措施,症状可迅速改善。热性惊厥一般不会引起死亡,也不会产生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但由于对脑细胞可造成不同程度损害,可影响小儿日后智力发育,应引起临床重视。

小儿热性惊厥65例诊治体会 篇6

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65例小儿患者均符合热性惊厥诊断标准, 其中男41例, 女26例;本次就诊时首发52例, 复发13例。首次发作年龄4个月~6岁, 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者4例 (6.15%) , 6个月~2岁22例 (33.85%) 2~4岁32例 (49.23%) , 4岁以上7例 (10.77%) ;家族中有热性惊厥史者8人, 有癫痫史者2例。此次发作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者46例急性胃肠炎l2例, 小儿肺炎7例。

1.2临床表现

患儿多突发起病, 发病后体温骤然升高, 可达39~41℃。患儿多牙关紧闭、口吐白沫、面色发绀、全身强直性抽搐, 阵挛发作, 多伴神志不清, 发作后患儿除原发疾病表现外, 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

1.3治疗方法

接诊后采急救措施,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 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清除其口腔及鼻腔内分泌物, 防止窒息发生[1];及时给氧以改善脑细胞的缺氧, 并根据患儿年龄、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同时使用药物及物理降温。积极使用止惊药物控制惊厥, 首选安定, 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 每次0.2~0.5mg/kg, 单次用药不超过10mg;惊厥症控制后, 口服苯巴比妥, 每次3~5mg/kg, 2~3次/d, 维持用药至体温恢复正常[2]。在抢救的同时, 应积极查找引起小儿惊厥的原因, 并及时治疗。

2结果

本组65例患儿入院时处于惊厥状态31例, 其中1例入院后20min后惊厥停止, 其余患儿均于10min内惊厥停止。患儿入院后给予抗惊厥、退热、抗感染, 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 其中32例无复发, 复发患儿中10例有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患者9例复发。

3讨论

热性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之一, 多见于6个月~3岁起病, 其发病可能与婴幼儿时期脑组织发育不成熟有关, 有学者认为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与兴奋性神经递质生成不平衡, 进而引起过部分组织器官过度兴奋或深度抑制[3]。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疾病, 诊断并不困难, 其典型临床特点为惊厥发作前有发热史, 惊厥发作时时患儿常有明显的强烈抽搐, 体温出现急骤上升, 多数患儿常伴发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 甚至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但热性惊厥患儿发作时间短, 发作后意识恢复快, 查体常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患儿惊厥发作前常有发热史, 因而诊断时应仔细询问病史, 除外中毒、器质性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上要迅速止惊、退热、治疗原发病和预防复发;患儿发作时经积极治疗, 多数病情可控制, 预后也较好。但若处理不及时, 可能导致脑组织严重缺氧遗留并发症[3~4]。

临床研究表明小儿热性惊厥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本组46例, 占70.77%, 提示提高小儿机体抵抗能力对预防本病的发生的重要作用[5]。本组65例患者6个月~4岁54例 (83.08%) , >4岁者7例 (10.77%) , 提示小儿热性惊厥发病和年龄密切相关, 多见于者6个月~4岁婴幼儿, 可能与该此期婴幼儿脑组织发育不完善, 自身调节功能差有关, 也可能与此期婴幼儿中枢神经细胞分化活跃、代谢旺盛、兴奋性高有关[3]。本组中患儿家族中有热性惊厥史或癫痫史者10例, 提示本病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因而对那些有家族遗传背景的婴幼儿要做好预防, 平时注意增强其体质, 减少其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对于6个月~4岁的婴幼儿, 其发热时要提防热性惊厥发病。而且文献研究表明[6]有家庭史者复发率高, 热性惊厥发病时间越长其复发的进一步发展为癫痫或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的机会也越多, 因而临床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儿科医务工作者对本病要有足够的重视, 发现热性惊厥患者一定要尽快控制病情, 避免热性惊厥持续及复发。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多在6个月~4岁, 发作多与感染尤其是急性上呼吸道有关, 有家族遗传倾向, 积极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医务工作者以小儿热性惊厥要有足够的重视, 对6个月~4岁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发热患儿, 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以减少小儿热性惊厥发作, 患儿惊厥发作要积极治疗以降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诊治

参考文献

[1]张兆兄.小儿高热惊厥208例临床分析[J].甘肃医药, 2011, 30 (5) :314~315.

[2]余伟.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10) :85.

[3]邹莉.小儿热性惊厥256例临床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9) :88.

[4]王雪红.小儿热性惊厥10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4) :73.

[5]李凤兰.探讨如何降低小儿高热惊厥[J].中国健康月刊, 2011, 30 (3) :337~338.

小儿热性惊厥急救与护理策略 篇7

1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新津县人民医院儿科共收治热性惊厥患儿110例。体温38~41℃。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4例, 急性扁桃体炎56例, 化脓性扁桃体炎5例, 疱疹性咽峡炎5例, 急性支气管炎15例, 支气管肺炎8例, 急性胃肠炎3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 颅内感染3例。年龄5个月~9岁。男63例, 女37例, 男女比例1.7∶1, 这与国内学者研究一致, 可能与女孩大脑成熟早于男孩有关[3]。对110例患儿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基础护理, 结果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痊愈出院。

2 急救和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松解衣领, 将患儿去枕仰卧位, 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 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填于其上下齿之间, 以防咬破唇舌。必要时用舌钳把舌拉出, 以防舌后坠引起窒息。

2.2 迅速控制惊厥

惊厥发作时不要搬动患儿, 就地抢救, 遵医嘱使用止惊药物如苯巴比妥、地西泮、氯丙嗪、10%水合氯醛等。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防治呼吸抑制等。

2.3 改善组织缺氧

由于患儿惊厥时因呼吸不畅, 加上耗氧量增加, 导致脑组织缺氧, 可引起脑组织水肿, 使惊厥加重, 因此给予患儿氧气吸入, 改善组织缺氧的情况。必要时时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减轻脑水肿, 保护脑细胞。

2.4 安全防护

惊厥发作时不能强行按压四肢, 必要时加床档, 需专人守护防止坠床。保持病房安静, 尽量加少刺激。

2.5 降温

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 同时予以物理降温, 如头额部冷湿敷、头枕冰袋、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用药30min后测体温, 并观察出汗情况。

2.6 建立静脉通道

用于抢救用药, 注意输液速度, 治疗或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2.7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详细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类型、程度、伴随症状及停止后的精神状况。注意体温、呼吸、脉搏、心率以及肌力和肌张力的变化。

2.8 加强口腔和皮肤的护理

患儿高热时新陈代谢快, 出汗较多, 应及时更换衣物, 防止再次受凉。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的清洁和湿润, 避免发生口腔炎。

2.9 调节饮食

高热时患儿的水分和营养大量丢失, 因此给于患儿清淡, 易消化, 含丰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多喝温开水, 汗多时适当补充盐分。

2.10 健康教育

缓解患儿家属的担心和恐惧的心理, 加强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识, 使其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抢救。

3 出院指导

指导家长给予患儿合理搭配膳食, 生活要有规律, 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 较大孩子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居室要清洁通风, 注意保暖, 上呼吸道流行季节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4]。

家里一定要备好体温计, 熟练掌握体温计的使用, 以便及时掌握孩子的体温变化。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体温在38℃时就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 必要时退热给予退热药以及抗惊厥药。

若患儿在院外一旦发生高热惊厥, 应立即指压人中, 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防止因呕吐而发生窒息, 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4 体会

4.1 小儿热性惊厥起病急, 发作时间太长常致窒息而发生脑缺氧, 在其急救处理程序中, 迅速控制惊厥和高热是其关键。

4.2 为赢得抢救时间, 护理人员应熟练地配合医生急救, 熟练掌握惊厥的急救程序、各种急救药品、物品及器械应完备, 准确执行医嘱, 分秒必争。

4.3 积极做好热性惊厥患儿出院健康教育工作, 使患儿家长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疾病知识, 对预防高热惊厥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卫青, 张卫平.小儿热性惊厥的家庭急救指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6 (21) :346-347.

[2]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24-433.

[3]杨秀燕.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治最新进展[J].现代中西药结合杂志, 2007, 16 (3) :430-431.

浅谈小儿热性惊厥临床护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热性惊厥小儿患者72例, 男患儿39例、女患儿33例;患儿入院治疗时年龄7个月~5岁, 平均年龄 (2.0±1.2) 岁;平均入院体温为 (39.3±1.5) ℃。但患儿具体发病的程度不一样, 体温也存在一定差异。

1.2 治疗护理方法

1.2.1 治疗前护理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具体护理方案, 入院时没有具体的发病表现时, 测量体温并详细对患儿的家长询问病情, 包括患儿发病的时间, 发生抽搐的次数, 有无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并在患儿口中放入压舌板防止咬舌, 一般采用物理方法及时给患儿降温。并要叮嘱家长严禁在治疗护理期间进行喂食。

1.2.2 治疗

体温过高可采用药物退烧, 观察有无惊厥的复发倾向, 如存在复发可能, 辅助使用药物地西泮, 剂量1 mg/kg;3次/d, 观察体温是否正常。对曾出现过热性惊厥高达5次以上的患儿, 采取惊厥药物服, 根据年龄体重等给药, 连用1年;上述处理后有持续惊厥的患儿, 立即采取静脉注射惊厥药物, 尽早缓解惊厥发作。同时保证病房环境舒适[2]。

1.3 效果判定

常规的记录常规指标, 将体温和惊厥发作次数作为和护理后的对比指标;治疗护理后同样记录体温和惊厥的发作次数, 将治疗护理后的患儿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 死亡[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治疗前54例患儿的惊厥发生次数≤2次, 14例次数为3 次, 4例发生超过3 次惊厥。治疗后有4例发生1次惊厥, 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在小儿热性惊厥护理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惊厥发生的情况, 惊厥的控制护理在惊厥的预防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有效护理后小儿热性惊厥得到有效控制, 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

小儿热性惊厥发病率较高, 必须要得到医学界与儿童家长的重视, 尤其是有家族发病史情况的家庭必须要关注惊厥紧急护理的一般方法。在医院治疗过程中, 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惊厥护理对小儿惊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控制护理, 常规护理等多种综合的护理措施等对7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进行护理并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 显效率为9.7%, 有效率为90.3%, 死亡0例, 总有效率100%。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治疗, 小儿热心惊厥护理的恢复效果明显。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热心惊厥,临床护理,儿科

参考文献

[1]王雪静.小儿热性惊厥的护理[J].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0, (02) :45-46.

[2]吕璟, 王丽丽, 白晶.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和中医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 2010, (02) :77-79.

上一篇:诊断专家系统下一篇:黄河清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