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呕吐(共5篇)
小儿呕吐 篇1
呕吐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几乎任何感染, 饮食失调, 气候变化, 情绪紧张都可引起呕吐。我科用口服碳酸氢钠溶液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呕吐, 疗效理想,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0年10月~2009年6月, 共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呕吐451例, 临床排除先天性食管、肠道闭锁、食管瘘、腹部外科情况、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高压、中毒及药物反应。其中新生儿咽下综合症120例, 生后3d之内的89例, 大于3d的31例, 胃-食管返流42例, 急性胃肠炎149例, 再发性呕吐31例, 外感风寒致呕吐42例, 喂乳不当40例, 饮食不节后呕吐28例, 辛辣刺激饮食后呕吐12例。年龄1~6个月的80例, 6个月~1岁的110例, 1~3岁的90例, 3~6岁的51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口服1%碳酸氢钠溶液, 新生儿咽下综合症5mL/次, 1个月~6个月10mL/次, 6个月~1岁20mL/次, 1岁至3岁30mL/次, 3~6岁40mL/次, 口服一次无效后6h再服一次, 每次口服后禁食水1h。
1.3 疗效判定
痊愈:呕吐止, 进食和精神好;显效:呕吐次数减少3/4, 进食后恶心未吐, 精神好转;有效:呕吐次数减少1/2, 进食及精神有所好转;无效:呕吐、进食及精神无好转。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婴幼儿由于其消化系统特有的解剖、生理、免疫特点, 受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出现呕吐, 新生儿咽下综合症是由于在分娩过程中吞入大量羊水或受污染羊水, 产道血液等, 主要特点是生后即出现呕吐, 进奶后呕吐加重, 导致胃酸及粘膜分泌亢进而引起呕吐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后呕吐止;胃食管返流90%以上患儿呕吐, 致食管下段扩约肌张力低下, 止酸能使幽门窦胃泌素增多, 增加食管下段扩约肌张力, 减轻返流, 达到止吐的目的;外感风寒、饮食不节, 致胃潴留, 发酵, 刺激性食物致胃酸分泌增加, 胃内酸度增加, 引起呕吐, 降低胃酸度可止吐。急性胃肠炎患儿呕吐致酸中毒, 而脱水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 口服碳酸氢钠从症状上很快达到了止吐的目的, 患儿食欲和精神很快好转, 效果立即显现出来, 并减少了静脉补液的量, 对家长和较大儿童心理安慰作用非常大, 比起肌肉注射止吐针, 家长和患儿更愿意配合, 加上用量小, 浓度低, 而且脱水患儿口渴明显, 即使口服有些咸涩, 已在不觉中喝下, 婴幼儿用奶瓶喝更是方便, 同时避免了止吐剂的副作用;这种方法简单易得, 价格便宜, 特别适合社区、基层医院及农村卫生所, 值得推广一试。
小儿呕吐 篇2
病情分析:
根据所描述症状,考虑颅内高压,中医认为是肝火旺导致
推荐检查项目:头颅CT、血常规
指导意见:
建议服用对症的药物
饮食及生活调摄(预防和养生):
饮食:禁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鱼、虾、牛肉、羊肉、海鲜、葱、蒜、姜、韭菜、酒、牛奶以及炒类一切食物;宜多吃凉性蔬菜、水果,如白菜、菠菜、G菜、包心菜、胡萝卜、冬瓜、丝瓜、南瓜、西红柿、香蕉、苹果、梨子、莲子、菠萝、甘蔗、西瓜等
环境:禁忌长时间呆在高温环境里,少接触电脑、电视
性情:保持心情舒畅,切勿恼怒、急躁,即恼火。
劳累:切勿过度劳动,动为阳,易上火的人宜静坐。
另外,如果效果不好的话,使用中医推拿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有时候单纯地使用药物效果并不是很好,可以去当地的中医院,找一个好的推拿师来推拿治疗,对于小儿感冒这类疾病,效果很好的。
小儿呕吐 篇3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excel表生成随机数字表,根据随机数将病人分别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董氏指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试验数据统计人员处于盲态。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3-14周岁
②临床表现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呕吐食物残渣,或清水痰涎,或黄绿色液体,甚则兼夹少许血丝,一日数次不等,持续或反复发作,可伴有恶心,纳谷减少,胸脘痞胀.或胁肋疼痛。
③包括消化功能紊乱所致的呕吐,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症、食道痉挛等。
1.2.2 排除标准
①各类中枢感染、颅内病变、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及各类急性感染、肠套叠等所致呕吐。
②呕吐伴恶寒发热、腹泻等全身症状者。
③化学药物、食物等中毒所致呕吐者。
1.3 治疗方法
试验组予董氏指压法治疗,治疗步骤:医者剪净指甲,双手用抗菌洗手液清洗3次,左手四指托住患儿下颌,拇指按压在患儿的下牙床上,右手食指指头呈弓状弯曲伸入患儿舌根部,迅速按压在“火丁”上,加压瞬间即退出,如此完成一次手法。患儿于进食2小时后方能施用本法,指压1小时后方能进食,5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予多潘立酮混悬液(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3-10岁:口服,按体重一次300ug/kg,每8小时1次;10岁以上: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餐前服。
1.4 观测方法
1.4.1 临床疗效
治疗结束后1个月,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愈:呕吐控制,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呕吐次数减少,或间歇时间延长,部分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4.2 胃功能的观察
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分别对患儿进行胃电图检测,观察其胃功能情况。
1.5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数据为PP分析集,病例进行PP分析。
统计描述:计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或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构成比。
统计推断: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F检验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指标有序分类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研究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脱落率比较
两组脱落率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478).合计脱落率小于20%。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和病程均衡性比较
组间性别比较采用x2检验,年龄和病程采用t检验,结果为(见表2):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性别:x2=0.02.,P=0.885.年龄:t=-0.35,P=0.724.病程:t=-0.41,P=0.686)
2.4 试验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的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8%,两组疗效按等级经秩和检验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Z=-2.11,P=0.035)。
2.5 胃电图变化情况的比较
2.5.1 两组治疗前胃电图各变量比较两组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
2.6 不良反应及合并症发生率
本研究无不良反应或合并症发生。
3 讨论
中医文献中对本病早有记载,《幼幼集成》指出:“小儿呕吐,有寒有热有伤食……其病机总属于胃。”归纳起来就是,脾胃中气虚弱是其病本,寒热失调喂养失宜是为外因。
董氏指压法是董廷瑶教授为婴儿吐乳证创立的独特治疗手法,患儿自新生后即频频吐乳,一日数度,喂乳后烦躁不宁,时时转颈并腿,有即刻就吐或者食后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自吐,量多呈喷射状,吐后患儿安静。患儿无器质性病变或感染性病变,病因多责之于寒热失调、食积、喂养不当,临床使用中西药治疗,疗效均不佳,况且患儿年龄较小,依从性差,配合程度低,在此种情况下,董老经过临床不断的观察,发现吐乳的患儿咽喉部会厌软骨处有局部突起,甚至高耸坚硬,称之为“火丁”,此因浊邪火热熏蒸所成,致使胃失通降,秽浊之气循经而上,咽喉不适引起反射性呕吐,董老认为“火丁”可以作为一良效治疗点,尝试以指压法按压“火丁”治疗婴儿吐乳证,大多数患儿经过治疗后即可痊愈[1]。汪永红等使用董氏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总有效率达到94.2%[2]。
我们经过临床观察发现,董氏指压法不仅适用于婴儿吐乳证,还可适用于任何功能性呕吐。呕吐病机总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火丁”部位是足阳明胃经循喉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董氏认为脾气宜升,胃气宜降,“火丁”高突,胃气上逆引起呕吐,按压“火丁”可作为一良效治疗点,促使脾胃气机调畅,通降复常而奏平逆降浊止呕之效。
总之,按压“火丁”可以降胃气,调脾胃,止呕吐。而且火丁部位亦是迷走神经的分布之处,迷走神经对胃具有抑制和兴奋的双重调节作用。与呕吐相关的一种胃肠运动-逆向移行巨大收缩(RGC),实验证明:在切断人和动物双侧迷走神经后,可使其胃的容受性舒张遭到破坏,胃的膨胀性变小,胃蠕动的力量减弱甚至消失,胃排空减慢。按压“火丁”可以直接刺激迷走神经,一方面使胃容受性舒张,另一方面大量释放ACH,兴奋消化道平滑肌,使胃蠕动加快,加速胃排空.从而止住呕吐[1]
多潘立酮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拮抗多巴胺对胃肠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加速胃排空,还可使幽门舒张期直径增大,具有明显的止吐作用,还可协调胃窦、十二指肠的运动。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试验组在总体疗效上远远好于对照组,可见董氏指压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胃电图显示:试验组在胃体餐后正常频率百分比,胃体餐后离散度,胃窦餐后离散度等数据上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胃窦餐后正常频率百分比,胃体餐后正常能量百分比,胃窦餐后正常能量百分比等数据上还未看出差别。可见,董氏指压法可以通过刺激迷走神经直接调节胃部的运动节律,使其趋于规整,减小胃部电活动的离散度,尤其是胃体部分,可以增加此部的有效慢波频率,从而为快波的发生提供坚实的基础,促进胃的蠕动,但是对于胃窦部分的调节以及对胃肠壁张力的恢复与多潘立酮相比,还未显示出优势,所以需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董氏指压法凭借对迷走神经的刺激,对胃肠道的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治疗小儿呕吐,直达病所,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安全价廉,操作简单,值得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霞芳,陈家树,林洁,等.按压“火丁”治婴儿吐乳症的机理探讨——附337例疗效评估[J],辽宁中医杂志,1994.21(3):115-116
小儿呕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A、B、C组各36例。A组男16例, 女20例, 年龄11个月~8岁;B组男17例, 女19例, 年龄9个月~7岁7个月;C组男18例, 女18例, 年龄1岁~7岁4个月。3组患儿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禁饮4h, 禁食8h, 麻醉前30min注射阿托品0.02mg/kg (肌内注射) , 总注射剂量≤0.5mg。在病房为所有患儿需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A组患儿在手术室内通过静脉通道注射氯胺酮1.0~1.5mg/kg、持续性吸入2%~3%七氟醚。B组患儿在手术室内通过静脉通道注射氯胺酮1.0~1.5mg/kg、间断吸入2%~3%七氟醚, 术中必要时可追加氯胺酮0.5~1.0mg/kg静脉注射。C组患儿在手术室内通过静脉通道注射氯胺酮1.5~2.0mg/kg, 术中必要时可追加氯胺酮0.5~1.0mg/kg静脉注射。每组患儿在术前均需常规使用地塞米松0.2mg/kg (静脉注射) 。所有患儿入手术室后均行心电图 (ECG) 、呼吸 (RR) 、心率 (HR)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 气管插管者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 (ETCO2) [2]监测。麻醉师在麻醉过程中需记录麻醉的效果、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呼吸循环相关参数、术毕初醒时间及患儿全醒的时间。患儿在术毕全醒后需在PACU观察30min, 待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 由麻醉师送返病房继续观察有无呕吐等不良反应[3]。
1.3 麻醉监测项目
本次试验需要监测术中麻醉过程的ECG、HR、RR、SpO2、ETCO2、手术所需时间、手术结束后的初醒时间, 患儿全醒的时间、PACU的时间等。其中我们要对时间以及术后的呕吐情况进行对比。其中程度分级为:无:即无呕吐症状发生;轻度:呕吐发生≤3次;中度:呕吐发生4~6次;重度:呕吐发生>6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麻醉一般情况
B、C组麻醉一般情况与A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A组比较, *P<0.05
2.2 3组呕吐发生情况
A组的患儿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B、C 2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B、C 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A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七氟醚又名七氟烷, 是一种含氟的吸入性麻醉药物, 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常作为全麻药, 常用浓度2%~4%, 患者吸入10~15min后即可达到稳态, 七氟醚主要以气体呼出的方式进行排出, 患者在停止吸入约1h后40%的七氟醚将从呼吸道排出, 其他的药物代谢产物将经尿液排出体外[4]。七氟醚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等症状, 但研究表明其与其他全麻药相比, 不良反应发生率又相对较低[5]。氯胺酮是麻醉科常用的药物, 常用于基础麻醉以及各种麻醉的辅助药物, 镇痛效果颇好, 是临床上比较安全的麻醉药物[6]。
本次试验主要是研究七氟醚联合氯胺酮对小儿术后呕吐的影响。结果显示, 氯胺酮镇痛效果良好, 患儿术中及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和监测参数都很稳定, 在此基础上[7], 患儿术后发生的呕吐等不良反应确实有所减少。在3组都使用氯胺酮的情况下, 当持续性吸入七氟醚时, 患儿发生呕吐的不良症状比间断性吸入和不吸入要少很多。故七氟醚联合氯胺酮在小儿术中持续性吸入, 患儿术后的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醚联合氯胺酮对小儿术后呕吐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108例需择期手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6例。A组持续性吸入七氟醚联合氯胺酮;B组间断吸入七氟醚联合氯胺酮;C组仅予氯胺酮肌内注射。比较3组术中麻醉效果、术后患儿呕吐状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B、C组麻醉一般情况与A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的患儿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B、C 2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B、C 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七氟醚联合氯胺酮在小儿术中持续性吸入, 患儿术后的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七氟醚,氯胺酮,呕吐
参考文献
[1] 张华丹, 叶庆明, 罗怡君, 等.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全麻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07, 29 (2) :120-121.
[2] 沈通桃, 钱燕宁.小剂量氯胺酮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 (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 2003, 24 (6) :343-347.
[3] 张福清, 陈国忠, 聂海贵, 等.七氟醚用于小儿吸入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4) :334-335.
[4] 孙莹杰, 陈卫民, 张铁铮, 等.七氟醚对小儿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3, 19 (8) :451-453.
[5] 徐坚, 连庆泉, 陈小玲, 等.七氟醚用于小儿非住院手术麻醉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0, 20 (4) :248-249.
[6] 郭有才, 徐学富, 王燕荣, 等.静脉麻醉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8, 30 (S2) :86-89.
小儿呕吐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门诊及病房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主要因饮食不当, 进食不洁饮食, 服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所致以频繁呕吐为唯一就诊症状, 病程2~24 h, 无发热, 伴或不伴轻度脱水, 不能进食、饮水的患儿120例。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道梗阻、代谢障碍及体内毒素刺激、急性中毒、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炎等疾病所致的呕吐, 本组病例亦不包括晕车、晕船、神经官能性呕吐[3]。根据入院顺序,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60例,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1~12岁, 平均 (4.51±2.31) 岁;对照组60例, 其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龄1~12岁, 平均 (4.71±1.87岁) ,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自己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 避免刺激食物和药物。观察组治疗方法予口服蒙脱石散剂:<2岁, 每次1/3~1/2袋, 兑水15~25 ml。3~5岁, 每次2/3袋, 兑水40 ml, 5~12岁, 每次1袋, 均为3次/d, 同时予家庭口服补液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法为静脉滴注甲氧氯普胺, 0.15 mg/ (kg·d) , 总量不超过10 mg。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完成3 d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呕吐停止、饮食恢复;有效:呕吐减少 (每日减少50%以上) 、饮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呕吐无改善甚至加重[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结果
2.1 呕吐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率为90%, 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2.2 药物副反应比较 蒙脱石散观察组无不良反应, 甲氧氯普胺对照组有锥体外系反应3例, 肌张力不全1例, 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为小儿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以频繁呕吐为主要就诊症状的急性患儿较常见, 多由饮食不当或服用药物所致, 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5]。而呕吐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最常见症状, 也是家长最担心和最紧张的原因, 呕吐易致患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使患儿不能进饮、进食, 家属对呕吐高度关注, 往往要求静脉输液治疗, 部分医生盲目依从, 造成过度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 同时静脉用药更易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6]。
蒙脱石散对胃粘膜有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 蒙脱石散用温水调和空腹服下后, 可覆盖消化道, 选择性地与粘膜糖蛋白结合后覆盖于胃粘膜表面, 并使粘液的粘弹性内聚力增加、粘液层增厚, 从质和量两方面改善粘液;并增加胃内表皮生长因子、氨基己糖水平, 加速受损粘膜上皮细胞的修复、再生[7]。蒙脱石散疗效可靠、安全、未见不良反应, 为目前儿科临床最常使用的胃肠粘膜保护剂, 广受医生及患儿家属推崇。蒙脱石散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8]。
该药治疗呕吐作用机制可能与口服该药进入胃内即粘附于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避免各种因素刺激损伤胃粘膜而达到止吐目的, 即使再呕吐亦不影响药物疗效。而其他止吐药口服后必须经过吸收进入血液才能发挥作用, 故呕吐对口服经过吸收进入血液才能发挥作用的药物影响极大, 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无效。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是治疗呕吐传统的有效给药途径, 广泛被临床医生采用, 甚至被滥用, 但均为有创治疗, 且绝大多数药物严重副作用均发生于静脉及肌内注射给药[9]。
我院儿科单用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单纯胃炎所致频繁呕吐总有效率为100%, 且基本为口服1~2次即有明显效果, 疗效与静滴甲氧氯普胺组无差异。观察组无一例出现药物副作用, 而对照组有4例出现药物副作用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观察组无需留院输液观察, 方便患儿家属护理且费用仅为对照组的五分之一。综上所述, 临床对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所致呕吐可单用蒙脱石散剂口服治疗, 疗效可靠, 简单、安全、经济, 适于门诊及家庭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剂对急性单纯性胃炎所致呕吐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就诊的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呕吐患儿共120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60例用蒙脱石散剂口服, 对照组60例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 蒙脱石散剂观察组:显效54例 (90%) , 有效6例 (10%) , 总有效率100%, 且无不良反应。甲氧氯普胺对照组:显效47例 (78.33%) , 有效8例 (13.33%) , 总有效率91.67%, 两组患者之间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有锥体外系反应3例, 肌张力不全1例, 药物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蒙脱石散剂对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呕吐疗效可靠, 经济、简单, 适于门诊及家庭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蒙脱石散,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呕吐,治疗
参考文献
[1]薛辛东.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50-251.
[2]廖清奎.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52-154.
[3]曹立杰, 李云兰, 刘云峰.思密达和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胃炎的近期疗效比较.哈尔滨医药, 2002, 22⑴:75.
[4]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313-1318.
[5]尚拯.蒙脱石散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60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1) :182-183.
[6]张灵洁.蒙脱石散在新生儿内科性呕吐中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1 (13) :55.
[7]程勤余.蒙脱石散粉剂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糜烂性胃炎疗效分析.中医临床研究.2011, 3 (17) :39-40.
[8]陈杰.思密达辅助治疗24例消化性溃疡效果观察.右江名族医学院学报, 2010, 32 (2)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