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无名高热防治

2024-05-30

生猪无名高热防治(精选7篇)

生猪无名高热防治 篇1

赵志华

宁省北票市黑城子动物卫生监督所

近年来, 北票市一些地方每年夏季都会发生猪无名高热病。该病呈明显的传染性, 规模猪场及农村散养户均有发生, 常规的抗菌素和抗虫病治疗难以产生特效。对于该病的致病原因, 一直以来有着各种诊断方法, 但尚未能确诊其病原。

1 病情调查

针对这些地方发生的生猪无名高热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分析。

1.1 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每年6月份开始发生 (最早在5月底) , 并迅速蔓延, 流行1~2个月就基本平息。

1.2 不同时期生猪的发病情况

13~25周龄的生长育肥猪多发, 发病率在10~70%不等, 死亡率在2~50%不等, 特别是哺乳仔猪及4~8周龄的断奶仔猪, 发病率较高, 死亡率也高, 一般死亡率都在60%左右, 也能使空怀母猪高温发热;怀孕母猪发生早产、流产、死胎 (木乃伊) , 大大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1.3 症状

表现为体温40.5℃以上, 且高热不退, 呼吸急促, 咳嗽或流鼻涕, 大多数病猪皮肤潮红, 部分猪可在耳、躯体末端皮肤发绀、发蓝, 同时不同猪群会表现便秘、腹泻、肢体麻痹、卧地不起, 同时会并发其它疾病而感染后相继死亡。

1.4 剖解特点

典型特征是所有病猪都表现严重的肺炎病变, 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泡沫, 淋巴结水肿、出血, 肾脏肿大有出血点, 肺多呈弥漫性充血、出血和间接性水肿。

2 疫病诊断

经临床诊断, 病、死猪的剖检和兽医临床实验室诊断为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即生猪“蓝耳病”为主的无名高热病, 是由PRRSV引起的一种病毒病。

3 发病死亡原因分析

生猪“蓝耳病”与慢性猪瘟、猪链球菌病、猪弓形体病、猪圆环病毒病等, 症状方面相似易混淆, 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慢性猪瘟”是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而慢性猪瘟的发生又与“蓝耳病”密切相关, 高温高湿、防暑降温、饲养与管理及环境卫生条件、消毒灭源和防疫措施不规范、不到位等都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要减少应激, 控制人员及物品流动。规模猪场的兽医技术人员及兽医诊疗员的上门服务、诊疗器械工具带毒带菌的传播也是该病发生的原因。乱抛乱扔病死猪污染生态环境、饮水、空气等都是该病诱发的因素。

调查表明, 应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疫苗和进口“美洲株蓝耳病活苗”免疫的规模猪场和农村散养猪损失就小, 对照效果明显。

4 落实防控措施

应根据流行病学的角度出发, 重点在于防控。

(1) 坚持“预防为主”自繁自养, 认真做好各项动物疫病的防疫工作, 确立“防重于治”的思想是防控工作的关键措施。

(2) 饲养管理卫生条件差也是主要因素。大力提倡规模猪场及养殖大户, 便于宣传、技术服务、科学饲养管理、疫病的免疫接种及监督监管工作。

(3) 人员及物品的流动和兽医诊疗的自身保护意识也是关键。按《动物防疫法》的免疫操作程序, 规范做好在诊疗过程中的各项要求和环节。

(4) 夏季, 特别在高温天气要认真做好猪圈舍的防暑降温及消毒灭源工作。可用1~2%的氢氧化钠、1~2%甲醛溶液、0.2~0.5%的过氧乙酸、6~20%的灭毒王等均能在短时间内杀死病毒、病菌。

(5) 屠宰、加工、贩运、销售病、死猪是疫病传播、扩散的重要原因。加强产地检疫、市场猪白肉经营批发、零售及公路检查站的稽查执法力度, 完善兽医体制改革, 加强对兽医的规范管理工作。

(6) 任意乱抛乱扔病、死猪, 已成为病原扩散、传染的主要因素。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 要增强动物防疫意识, 及时处理病、死猪, 实行无害化处理。

(7) 不使用不合格的、渠道不正的药物、生物制品及猪血液制品, 认真加强生物制品的规范化管理及稽查执法力度。

(8) 在饲料中添加广谱抗菌素药物进行药物预防, 也可以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增强机体抗体能力, 减少疾病发生, 以防感染。

(9) 预防饲料霉变及蝇、鼠等感染, 创造无公害生态化养猪基地。

(10) 一旦发病, 目前尚无特效药。只能对症及综合疗法, 合理使用药物, 防止并发感染。可用青霉素配合链霉素、地米、复方氨基比林、丁胺卡那等药物肌注治疗, 也可用磺胺类药物肌注或口服、卡那霉素肌注或土霉素口服等。一般3~5d左右的疗程使用将会达到基本的疗效。

猪无名高热的防治体会 篇2

盈江县从2009年开始每年部分地区猪都会发生该病, 特别是免疫工作没有到位的地方, 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在60%以上, 死亡率高达50~85%, 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 结合实际制定了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通过药物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或强化免疫应答, 然后选用清热、通便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共治疗28头, 除1头因畜主未对症治用药胡乱治疗死亡外, 其余全部康复。虽然近年来该病仍有发生, 但通过积极治疗, 死亡率显著下降。现将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发病特点

每年5月开始发病, 猪一旦发病往往在短期内波及全群及邻近猪场, 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养殖户发病, 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死率高。

2 主要症状

该病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42.5℃, 精神沉郁, 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 部分患猪皮肤发红, 耳后耳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 呈紫红色;呼吸困难, 喜伏卧, 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 气喘急促, 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 大部分猪有泪斑, 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 粪便秘结, 呈球状, 尿黄而少、混浊, 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 出现贫血现象, 被毛粗乱, 部分病猪后肢无力, 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 最后全身抽搐而死。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 有的猪场甚至高达50~85%。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 (100~110天) 出现流产, 产死胎, 弱仔和木乃伊。

3 剖检变化

对部分病死猪剖检见以下症状:

(1) 肺肿胀、变硬;呈不能收缩的橡皮状肺, 间质性肺炎症状明显, 肺部呈现斑驳状到褐色病变 (大理石样) ;大多数都是混合感染肺炎, 有化脓灶, 部分猪肺出血, 出血性肺炎, 间质明显增宽;

(2) 淋巴结广泛肿大, 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

(3) 有的病死猪肝脏肿胀, 颜色变淡, 有的肝则呈黄土色, 质脆。个别猪肾、膀胱、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等有出血点;部分病死猪肾肿大, 颜色变深, 呈褐色或土黄色, 质地较脆, 有瘀血现象。有的病猪脾脏肿大, 质脆。

4 预防措施

该病病因复杂, 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 通过做好疫病免疫接种, 特别是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平时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最好做到每周消毒两次以上, 发生疫情要1日1消或1日2次消毒, 消毒剂要使用2种以上;高温、高湿季节搞好防暑降温和消灭蚊蝇工作等措施能有效预防该病。

5 治疗

5.1 全群治疗

用清热、解毒、通便药物治疗, 多喂青绿、多汁饲料。

5.2 对发病猪进行个体治疗

我们采用以下方案治疗:第一步升级版迈德欧克粉针 (四川华蜀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主要成分:头孢噻呋钠、TRP、转移因子、干扰素、甘露醇) +清肝清肺高免康注射液 (四川华蜀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主要成分:VB1、甲基正壬基酮、转移因子月桂醛、癸醛、癸酸) 混注, 1日1次, 连续两日, 体况差、病情严重的可以用活力肽注射液替换清肝清肺高免康注射液。如注射后患病猪体温超过41℃, 则注射无免疫抑制退烧药。第二步:升级版迈德欧克粉针+清肝清肺高免康注射液混合注射一侧, 注意最多使用3次, 以后停止使用。另一侧视症状使用对症治疗药物。

此方案对其他地区该病的治疗仅供参考。

6 小结

(1) 由于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群众防疫意识低, 发病的地区免疫工作开展困难, 尤其是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病的免疫效果差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扎实的免疫是预防该病的根本;

(2) 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发病猪隔离治疗, 病死猪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防止交叉感染;

(3) 乱用药将适得其反, 并导致死亡率增高。某猪场因急病乱投医, 滥用抗生素, 滥打疫苗, 致使患病的124头猪中99头衰竭死亡;

猪无名高热病的防治 篇3

1 流行特点

本病各年龄的猪均可感染, 尤其繁殖母猪及其仔猪。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猪、康复猪及临床健康带毒猪, 经空气、接触传播等。卫生条件不良, 气候恶劣, 饲养密度过高可加重本病发生。

2 临床症状

本病的症状在不同感染猪群中有很大的差异, 潜伏期各地也不一致。感染猪群体温升高达41℃, 精神不振, 不食, 大便干燥, 呼吸困难, 有的病猪在耳朵、四肢内侧、腹部皮肤发紫, 孕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公猪, 积尿, 有的站立不稳。仔猪, 皮肤苍白, 被毛粗乱, 腹泻, 走路不稳, 肌肉振颤, 后肢瘫痪, 生长缓慢, 死亡率高。

3 诊断

根据以上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发病原因, 同时考虑病毒、细菌、支原体、弓形体混合感染, 所以临床上观察有慢性猪瘟、圆环病毒、细小病毒病、布氏杆菌病、乙型脑炎等疑似症状。

4 防治

4.1预防

论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和防治 篇4

本病之所以称之为无名高热, 主要由于其病因复杂, 临床不易确诊。据研究发现, 本病可能是由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猪瘟病毒及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引起, 并且多半继发猪链球菌、猪巴氏杆菌、猪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等感染。不同地区发生此病, 往往感染病原都不尽相同, 因此对于此病的确诊和治疗造成了很大困难。

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季节性, 多见于季节交替、温差较大的春末秋初。各种年龄的猪均有发病, 但相较来说, 多见于三月龄的育肥猪和母猪。尤其是饲养管理水平较低、饲养密度较大的猪场多发。发病率在40%左右, 最高可达70%, 死亡率在50%左右。

1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1 初期症状和病变

病猪发病初期, 多见上眼睑泛红, 体温略微有所升高, 多在39℃左右, 食欲稍有下降;浅表淋巴结, 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腹部皮肤可见少量出血点;个别猪只尿液发黄, 呼吸频率较高。

经剖检可以发现肺部肿大间质增宽, 肺部心叶、小叶存在虾肉样病变, 气管与支气管有少量泡沫状黏液;肺门淋巴结肿大;肝脏稍有肿大, 色淡、质脆;肾脏肿大, 表面有出血淤血;脾脏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1.2 中期症状和病理变化

中期的病猪多出现眼睑肿胀, 甚至出现急性结膜炎;此时病猪体温明显升高, 可达39摄氏度以上, 食欲下降明显;浅表淋巴结明显肿大;下腹部水肿并有弥漫性出血点;通常会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呼吸道症状明显, 呼吸困难、咳嗽、流涕、气喘等;有的病猪在四肢末端出现皮下出血发绀;病猪呈消瘦、苍白、贫血等表现。

经剖检可见可发现肺部有明显病变, 呈间质性肺炎表现;心肌发炎, 心包积液;全身淋巴结广泛充血肿大;肝脏肿大, 并伴有黄白色坏死灶;脾脏明显肿大, 表面可见出血性梗死;肾脏肿大, 皮质出血;消化道亦可见溃疡和坏死。

1.3 后期症状和病理变化

后期病猪呈败血症症状, 极度虚弱消瘦, 并伴有神经症状, 此时多治疗无效或效果很差, 因此多以淘汰并无害化处理为主。

2 预防方案

2.1 提高企业饲养管理水平

多数发病猪场多以地面饲养方式为主, 地面饲养虽然建舍成本低廉, 但是普遍存在卫生不达标、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 如粉尘较多、通风不良、污水排出不畅。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猪舍内病原体滋生、猪的免疫力下降, 极易诱发疾病, 并导致疾病迅速传播。

针对此问题, 现代养殖业可采用高床饲养技术, 实现猪舍内明确分区, 睡眠区、排泄区独立, 不同功能区采用不同地面材质, 如排泄区采用漏缝地板, 粪便污物可直接排入下水道内, 保持畜舍清洁。使用换气设备定时通风排气, 保持舍内空气流通, 使用全价颗粒饲料, 降低舍内粉尘密度。同时还应遵循猪群引种的全进全出管理, 防止不同批次的猪之间的交叉感染。

2.2 合理规划免疫程序, 提高免疫力

猪场应根据本地情况, 灵活制定自身适合的免疫程序。尤其在进行免疫接种前, 要严密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 避免由于猪群免疫力下降时进行接种而产生免疫失效的情况。免疫接种前可用黄芪多糖、多西环素、维生素C、葡萄糖混水进行药物预防, 提高猪群免疫力。

2.3 注意饲料贮存, 防止霉变

大型养猪场为了节约饲料成本多以购买预混料、蛋白质饲料等非全价料为主, 单独购买玉米配置成全价料使用。而玉米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条件中贮存超过三个月就会出现霉变。霉变饲料不但会使猪群食物中毒, 猪感染霉菌后还易出现免疫抑制, 大大降低猪群的抵抗力。因此, 合理贮存饲料要做到严格控制贮存温度不超过20℃, 湿度不能高于10%, 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霉变饲料要立即淘汰处理。对于不具有此条件的猪场, 建议购买全价配合饲料更加安全。

3 治疗和处理方法

1) 发现病猪应严密观察, 初期尽量避免使用大剂量的退烧药, 如此易导致病猪抵抗力下降;

2) 由于采食量下降, 应及时给病猪补充葡萄糖和维生素矿物质, 可以使用中药抗病毒药物混水提高免疫力;

3) 可以注射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 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 如干扰素、转移因子等, 但应注意注射次数不能过密, 必要时可以使用免疫血清治疗;

4) 改善饲养环境, 彻底消毒, 调节畜舍温度湿度;

5) 隔离病猪, 对于疑似健康猪需要紧急免疫, 并严密观察;

6) 及时淘汰危重病猪, 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无害化处理, 注意保持公共卫生安全。

摘要:猪无名高热作为猪的一种常见病, 今年来流行愈加频繁, 由于其病因复杂、传播较快、控制困难, 一旦发病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就如何预防和控制此种疾病给予一些见解。

关键词:猪无名高热,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杜宗亮.当前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现状分析与防控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7, (1) :63-65.

[2]陈健雄.我国部分地区暴发猪无名高热的临床控制和反思[J].养猪, 2006, (5) :29-32.

猪无名高热病的防治技术措施 篇5

1流行特点

该病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即迅速向周边传播,一个猪发病,全圈发病,一家猪发病,邻家猪相继发病。同群猪中如有一个开始发病,2~4d后全圈全栏发病,病程长短不一,短的7d左右死亡,长的两月以后死亡。发病生猪无性别、年龄、品种差异,对症治疗后病情即有好转,但易反复,短的2~3d,长的15~20d就出现反弹,一旦反复,治疗无效。

2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升高,39.5~42.1℃,喜卧、行动无力,不愿走动,病猪普遍鼻镜干燥,咳嗽、喘气,病猪3~4d后便秘,粪便干燥,小猪屙羊子屎,大猪屙马屎,有的表面有白色伪膜。

3预防措施

(1)对发病区域圈舍、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扫后,用生石灰水、草木灰水及化学消毒药进行消毒,每天带畜消毒一次,多种消毒药交替使用,对病畜严格按规定处理。

(2)对发病区周边的生猪进行紧急免疫和消毒,对发病区域未发病猪只进行紧急免疫和消毒。

(3)加强饲养管理,一方面保证饲料新鲜无霉变,提高猪的营养水平,提升猪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另一方面注意圈舍卫生,不用污水冲洗圈舍和猪体,人员不任意往来,用具不随意借用,注意防暑降温,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地面干燥,减少应激。

(4)灭蚊、灭鼠,圈舍用蚊香或灭蚊药片或自采草药熏蚊,切断传播途径。

(5)对未发病生猪预防性用药(中西结合):一是用周围随处可寻的金银花、青蒿、鱼腥草、板兰根、千里光、车前草、牛尿蒿、牛儿代黄、笔杆草、淡竹叶、甜桑叶、野菊花、大青叶、枇杷叶、生石膏、仙人掌(去刺捣碎)、蚯蚓、蒲公英、一见喜等,混合或单种煎水让猪饮服或混料饲喂,适口性好的可放入槽中让其自由采食。二是用荆防解毒散、清瘟败毒散、补中益气散、病菌净散、病毒怪症、抗病毒免疫干扰粉等分别配合电解多维兑水让猪只饮用或拌料喂服(剂量参照说明)。三是用抗病毒类药,配合头孢类、磺胺类、氟本尼考、土霉素、林可霉素等视情况拌料喂服或配方肌注。

4治疗

4.1疫苗疗法

猪瘟单苗10头份注射,或乙脑苗、细小病毒苗、伪狂犬苗常规量分侧注射。

4.2药物治疗

(1)中西结合,选用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中药制剂+抗菌类西药+免疫激活剂黄芪多糖对症治疗。西药选用头孢类、磺胺类、弓血宁、多西环素、林可霉素、洁霉素、特效米先、排毒因子等配合中成药:生物干扰素、热毒双效、三花注射液、热毒双星、毒热风、双黄莲、高热怪病针、板兰根、鱼腥草,加黄芪多糖使用,每天两针,连续注射7~10d。

(2)高热金针+头孢,肌肉或者静脉注射,根据猪群体质每千克体重按0.1~0.2ml注射1~2次,如周边环境有病毒源污染,间隔7~10d可再注射一次。

猪无名高热综合症的防治措施 篇6

1 发病特点

(1)该病常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或燥热的秋季,病程较长,一般为5-20天左右,病死率较高。

(2)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的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3)一般情况下体重在20-80kg的猪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发病。

(4)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滥用药的猪场死亡率更高。

2 临床症状

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病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皮肤发红(皮肤表面有铁锈样出血点),耳后、耳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浑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甚至高达50%-90%。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天)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症状。

3 剖检变化

所有的病死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剖检可见以下症状:

(1)肺肿胀、变硬,呈不能收缩的橡皮状肺;间质性肺炎症状明显,肺部呈现斑驳状至褐色病变(大理石样变);大多数都是混合感染肺炎,有化脓灶,出血性肺炎,间质明显增宽。

(2)淋巴结广泛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3)有的病死猪肝脏肿胀,颜色变淡;有的肝则呈土黄色,质脆,个别猪肾、膀胱、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等有出血点;部分病死猪肾脏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淤血现象;有的病猪脾脏肿大,质脆。

(4)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和腹腔有纤维蛋白的渗出。个别猪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黏连。

4 防制措施

该病的病因复杂,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4.1 防治总原则

尽量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做好疫苗接种、控制继发感染、加强饲养管理和药物保健预防。

4.2 预防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

(2)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大猪舍的通风量和用凉水喷雾等降温措施,通过空气对流促进蒸发和散热。猪舍门窗应全部打开,让空气对流。气温较高时用冷水冲洗猪体或加装喷雾装置,每天喷洒4-6次。

降低饲养密度,生长猪应有0.8m2以上的生活空间,育成舍最好有1.2m2/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控制在10-12头左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降温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猪无名高热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分娩、保育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必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3)猪舍及环境均需定期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含量。

由于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特别是猪圆环病毒,一般的消毒剂对它不起作用。消毒时应选择新型、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KVKV酷杀。在发病的10天内应提高消毒液的浓度,对疫区及疫区附近外部环境每天进行4-6次严格消毒,猪场生活管理区每日消毒1次。第10天开始,可加大一倍稀释进行消毒,减少健康猪通过呼吸道感染流感等病毒的机率,以防止本病扩散蔓延,对控制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4)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

发病猪场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蓝耳病)、伪狂犬、萎缩性鼻炎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尽量排除导致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原因(猪圆环病毒除外)。如果接种以上疫苗仍无法控制疾病,发病严重的猪场可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采集病猪病料制作自家组织苗进行预防,在8-10周龄注射,有一定效果,但可能存在病毒灭活不彻底的危险。

(5)定期驱虫。

蛔虫、鞭虫等体内寄生虫损害猪的机体免疫系统,使猪群的抵抗力下降,蛔虫幼虫经肺移行和肺丝虫都会加重呼吸道的病症。在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2周后,用虫克清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

4.3 药物防制措施

该病重在预防,当猪群大规模发病时,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当疫病发生时,针对细菌和支原体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可减少损失。应及早采取措施在饮水和饲料中同时投药,结合注射疗法对病猪进行治疗,以减少细菌二次感染引起的死亡。从母猪用药保健开始控制细菌性疫病的源头。

(1)对已发生“猪无名高热”的猪群,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金住金粉1000g/t加磺胺间甲氧嘧啶300g/t。由于患病猪群采食饲料减少,不能摄取足够治疗量的药物,应同时在饮水中加药。使用对细菌和病毒均有效的抗菌素和中药提取物复合制剂利多金粉,让猪群自由饮用5-7天。对已发病猪只应隔离饲养,精心护理,并使用黄芪多糖和太神注射液针剂进行注射治疗,每天2次,连用3-5天,同时在饮水中添加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病猪混合感染猪瘟等病毒性疾病,则治疗效果不佳。对病情特别严重和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应及时、果断淘汰,防止疫病传播。

(2)生长育成期猪可在12-13周龄和17-18周龄使用有效药品进行预防,在每吨饲料中添加金住金粉500g加强力霉素250g,也可在饮水中添加可溶性抗生素,采用脉冲给药的方式,连用1周,停药1周后再用药1周。

(3)在炎热高温的天气和猪群转栏、注射疫苗时,应在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等抗应激药物,尽量降低因应激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

(4)哺乳母猪可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在母猪料中添加抗菌素,每吨饲料中添加利高金粉1000g加利多金粉500g进行预防, 如有便秘再加通肠。或用泰妙金粉400g加阿莫西林150g/t添加,减少母猪排出病菌污染分娩舍,切断疾病从母猪到仔猪的水平传播。

(5)断奶仔猪可在仔猪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4周的仔猪料中添加抗菌素,每吨饲料中添加金住金粉500g加强力霉素200g/t;或用泰妙金粉400g加阿莫西林200g/t,切断仔猪与仔猪间疾病的水平传播。

(6)肌注。根据具体临床症状可选用以下组方,有呼吸道症状可另肌注毒喘王。

太神加先锋棒曲松同时分开注射;太神加超越头孢金方同时分开注射;重症厌食加超越头孢金方。

附:生猪保健推荐方案

1围产期(产前、产后1周)

拌料:(1)利高金粉+利多金粉。(2)泰妙金粉+免疫多糖。

治疗:肌注。

(1)太空激活素加先锋棒曲松。(2)鱼腥草加头孢金方。(3)粤丰精品-毒喘王。

静注:(1)先锋棒曲松加鱼腥草。(2) Vc加肌苷加ATP。

母仔保健:母猪产后24小时内肌注太神注射液10mL。

仔猪3针保健:3日龄、7日龄、21日龄各注射太神注射液0.3、0.5、1.0mL/头。

围产期的保健作用: (1) 产后消炎,防止产后热,产后厌食; (2) 预防母猪无乳综合症; (3) 减少仔猪黄白痢; (4) 降低热应激。

2保育期(25日龄-70日龄)

拌料: (1) 金住金粉加免疫多糖加红弓球虫散; (2) 金住金粉加免疫多糖加强力霉素; (3) 泰妙金粉加黄芪多糖加阿莫西林;(4)环丙沙星加阿莫西林。

治疗:(1) 30%氟苯尼考针剂加头孢金方B; (2)太神注射液加强力霉素针剂;(3)粤丰精品-毒喘王加长效复方治菌磺885u。

保育期的保健作用:(1)预防断奶仔猪衰竭综合症(PMWS); (2)防治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肺疫和链球菌病等;(3)促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3育肥期(13周龄-17周龄)

拌料:(1)金住金粉加强力霉素;(2)红弓球虫散加金住金粉;(3)治感金粉加磺胺六甲粉;(4)泰妙金粉加阿莫西林。以上4组处方中再添加免疫多糖或黄芪多糖,可更有效地提高机体抗病力。

治疗:太神注射液加强力霉素针剂、粤丰精品-毒喘王加氟苯尼考针剂。

生猪无名高热防治 篇7

1 发病情况

2011年8月7日, 某猪场前来求助笔者。主诉:所饲养的357多头猪中, 有23头已发热5 d, 当地兽医在发病初期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物治疗, 用药后体温下降和症状缓解, 但停药后又反弹, 已治疗5 d, 病情非但得不到控制, 还有蔓延的趋势, 现已有62头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在治疗的过程中已死亡10余头育肥猪,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 体温高热稽留, 厌食, 皮肤发紫, 腹式呼吸明显, 不愿站立, 粪便干燥带白色黏膜。

2 临床症状

猪群突然发病, 体温40~42℃, 精神沉郁, 采食量下降或废绝。病猪皮肤发红, 耳朵、头部、臀、尾、腹部发绀。部分猪出现呼吸困难、喘气、咳嗽, 流鼻涕。眼分泌物多, 大部分有泪斑, 出现结膜炎。部分猪群便秘, 呈球状, 少数腹泻, 尿黄而少、混浊, 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 出现贫血现象, 被毛粗乱, 部分病猪后肢无力, 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 最后全身抽搐而死。母猪常见怀孕后期流产, 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 不发情或屡配不孕。部分病猪几天内出现败血症引起急性死亡, 育肥猪在死亡前出现神经症状, 四肢摆动, 全身蓝紫色。公猪包皮积有尿液, 挤压时流出, 浑浊异臭。

3 剖检变化

剖检猪场病死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病猪全身内脏器官、黏膜、浆膜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变化, 肺表面粘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气管内有多量泡沫, 部分气管环黏膜充血。全身淋巴结肿大, 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肾脏肿大、呈褐色或土黄色, 质地较脆, 有大量针尖状出血点。十二指肠、空肠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坏死溃疡灶, 回肠黏膜坏死、呈黑褐色, 密布纽扣状溃疡。脾脏肿大、边缘有多处梗死灶。

4 实验室诊断

通过对病死猪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查, 经过细菌分离与鉴定, 病毒的检测与分离鉴定 (PCR检测) 最终确定发病猪是由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等引起的猪高热综合征, 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确诊。

5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为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菌消炎并预防继发感染、结合中兽医清热解毒。可用抗病毒、抗感染、清热解毒类药物。如黄芪多糖、病毒灵、头孢噻呋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氟苯尼考、鱼腥草、血虫净等, 同时, 结合中药清瘟败毒散或消黄散等药物。

黄芪多糖制剂 (商品名为抗病毒1号注射液) , 主要成分:黄芪多糖、金丝桃素、灵芝多糖、白细胞介质 (四川省简阳爱迪饲料药物有限公司生产) , 按0.2 mL/ (kg体重) , 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 d。

猪白细胞干扰素 (四川省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 按100 mg/ (kg体重) , 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 d。

双黄连注射液 (四川鼎尖动物药业公司生产) , 主要成份:绿原酸、黄芩苷、连翘精华素、ATP、辅酶A。按0.1 mL/ (kg体重) , 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5 d。同时饲喂清瘟败毒散或消黄散。

清瘟败毒散 (江苏仙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方剂:黄芪多糖、金丝桃素、聚肌胞、板兰根、黄连、黄芩知母、桔梗, 按50 g/ (100 kg饲料) , 连喂3~5 d。

消黄散 (江西省瑞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方剂:知母、浙贝母、黄芩、大黄、连翘、黄药子、郁金。按100 g/ (100 kg饲料) , 连喂3~5 d。

6 预防措施

6.1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首先, 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 从分娩、保育、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 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 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 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 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防止猪群发生交叉感染, 对有发病的猪要隔离治疗, 死亡猪作无公害处理。第二应严格把好引种关, 要切实保证引进的猪不带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等, 严禁引进和购买不明背景的猪;第三要重视养猪场的卫生和消毒工作, 尽量降低养猪场内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第四要时刻注意观察猪群动态, 及时准确地判断猪群的健康状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争取将生猪的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6.2 加强饲养管理

规模养殖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猪场, 要结合实际, 努力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做好驱虫、消毒、圈舍的通风防暑降温及环境卫生等工作, 保持环境安静、阴凉、舒适, 消灭吸血昆虫, 防止蚊、蝇、蠓的叮咬, 控制猫狗等动物在猪舍窜动, 保证充足干净的饮水和优质的饲料, 饲料中少加或不加进口骨粉和血浆蛋白粉, 同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提高猪体抵抗力, 降低疫病发生机率。

6.3 及时预防接种

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 严格按程序接种, 尤其要做好猪瘟、蓝耳病、气喘病等病的预防工作。预防猪瘟要用单联苗, 每头猪4头份, 规模猪场最好使用脾淋组织苗;气喘病苗7~10日龄肺部注射1头份;无论母猪、仔猪、育肥猪均要接种蓝耳病苗。定期进行抗体监测, 抗体水平不合格及时补免;有条件的猪场可进行病原监测, 及时淘汰阳性猪。

7 小结

上一篇:学生作文的修改下一篇:房地产网络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