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高热病防控措施

2024-10-26

生猪高热病防控措施(精选7篇)

生猪高热病防控措施 篇1

夏秋季的高温、高湿气候是猪群发病一个重要的应激因素,近几年在一些地方不断发生的所谓生猪“高热病”就是猪群因应激而引发以高热、厌食为主要特征的多病原体混合感染病。该病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应该认真对待。只要做到科学防疫、科学饲养、严格消毒、追求健康养殖,疾病就可防可控。具体要做到“三个科学”、“三个到位”:

1 科学防疫,及时按程序做好关键病的疫苗接种到位。

首先要选择好该接种些什么苗,然后制定好免疫程序。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应重点接种的有口蹄疫、蓝耳病、猪瘟等,还可以根据当地或本场的具体情况接种。其次要按程序及时、规范接种。还有就是实施接种时,要把好五个方面:一是疫苗质量要过关,注重冷链运输;二是接种猪群要健康;三是技术操作要规范,肌注的要保证注射到肌肉里,同时切记要一畜一针头;四是疫苗剂量要适中,不能随意加减量,要按说明书或兽医交待的做;五是接种后无害化处理要彻底,特别是活苗,不能人为带毒入场。

2 科学饲养,做到健康养殖科学管理到位

加强饲养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从防病角度来说是与接种疫苗同等重要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管理。一要提供优质饲料,切莫饲喂霉变饲料。二要做好防暑降温,减少热应激。通过降低饲养密度,加隔热层,安装风扇,多冲洗等方法降温有利防病;同时饲料或饮水中添加VC、多维及清热泻火类中草药等。三要适时加药防病。应在饲料中加一些中药和抗菌素来预防。四要坚持自繁自养,如果做不到,也要到正规猪场购买健康猪,不能图便宜买病猪回来,同时应采取全进全出养殖模式。五要及时果断处理发病猪,当猪群中有发热或厌食猪,或群体采食量下降时要及时寻找原因。发病时要全群考虑,不能只盯着发病猪,及时治疗或请兽医诊治,不能没有主见病急乱投医,延误治病时间。另外,处理时感到棘手时要急时联系当地兽医或直接联系县动物疫控中心,不可盲目相信一些企业专家。

3 科学建立消毒制度,做好防蚊虫和消毒灭源工作到位

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使消毒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也是减少猪场传染病的有利保障。要使消毒工作有效果,必须注意到:(1)消毒药品要过一段时间换一种,但不要更换频繁。消毒浓度要适宜,不是越浓越好,尽可能按说明书的倍比浓度来稀释;(2)消毒范围要广,不能局限在圈舍和地面;(3)卫生要搞好,先冲洗干净再消毒;(4)做好隔离工作,做到“一幢一人”饲养,防止疫病交叉传播。蚊蝇是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一定要做好灭蚊蝇和苍蝇工作,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蚊蝇净等药同时粪便要无害化处理以减少虫卵孵化。(5)对病死猪肉要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杜绝在市场上销售

只要中小规模猪场做好以上几点,一定可以防控好“高热病”,

生猪高热病防控措施 篇2

1 产生高热病的主要原因

生猪高热病的发病主要包含两种因素。其一, 养殖方式不符合标准。饲料配备不科学、药物使用较为随意、猪舍消毒不全面等, 都会增加生猪患病的概率, 由此加快高热病发病与传播速度;其二, 受到病毒感染。生猪高热病的主要致病影响因素是病毒感染, 此种病毒具体包含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等。

2 临床状况

生猪高热病的特征是传播较为迅速、发病具备不确定性、死亡率高。生猪在感染高热病之后, 其肺部会有出血状况, 导致呼吸困难, 并且有呕吐现象出现, 与此同时, 病猪的精神状态较为低迷, 不乐于活动。伴随生猪病情的逐步发展, 其病猪会感染腹膜炎, 淋巴结也会有血肿大的状况。在病猪体温大程度上升的状况下, 温度会到达40℃以上, 在此过程中, 病猪会有胴体通红的状况, 进食状况受到一定的影响, 与此同时, 病猪的臀部和腹部会有块状色斑出现, 严重的话, 病猪的四肢会出现无力的状况, 并且伴随生猪感染高热病状况的增加, 导致生猪最终出现死亡。

3 探究生猪高热病的诊治和治疗原则

3.1 尽早诊断, 及时治疗

生猪在感染高热病后, 需要及时诊治, 这样, 治疗效果才会更好。假设拖延时间过长, 再使用药物治疗, 其治疗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治理时期, 保证药的用量, 使用质量过关的药物, 需要注意治疗次数与时间, 不提倡使用低剂量的药物, 并且不建议使用大剂量的药物。与此同时, 在治疗时期, 严禁不间断的换取药物。在及时的治疗后, 生猪状况在稳定一段时间后, 可以不间断的使用三天的药物, 然后逐步停止用药。在一切治疗药物当中, 抗病毒类型的药物最容易引发药物中毒状况的出现, 因此, 务必要掌握好用药量, 还要控制好饮水量, 预防大剂量的用药, 而导致生猪出现死亡状况。

3.2 使用正确疫苗接种方法

在养殖的猪群当中, 有生猪感染高热病, 严禁无目标的选取疫苗, 对生猪进行接种, 其主要的原因是, 突然向生猪身体内注射疫苗, 存在出现疫苗接种的应激反应的可能性, 由此对预防疾病造成负面影响。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方法需要在病猪疫情好转之后, 然后为猪群接种疫病。在接种疫苗工作时, 需要参照相关标准, 确保每一头猪都能够接种疫苗, 预防由于接种不全面而出现生猪感染状况。

3.3 中西相互结合, 共同治疗

强化对病症的治疗, 这有助于病猪的康复。但是, 在此过程中, 不可以忽略辅助的治疗, 需要进行强化护理, 补充足够的水分。与此同时, 补充食用糖、口服液等, 迅速除去病猪身体内的毒素, 调整胃肠功能, 以此推动治疗。除此之外, 患有高热病的生猪, 只可以喂食适合性较强的青竹叶, 并且添加芦苇根煎汁, 这样能够减短病猪治疗速度。

3.4 科学合理的药物使用方法

在生猪出现高热病后, 大多数养殖人员会应用病猪隔离、肌肉注射药剂的方式, 进行治疗。但是, 肌肉注射的方法存在出现一系列的不良状况的可能性, 对病猪的治疗成效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 生猪在感染高热病后, 严禁无目的的使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实施治疗, 而是需要在短时间内选取在饲料中或者饮用水中加入治疗药物, 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

4 生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控举措

秉承及早发现、及早就治疗的准则, 养殖人员尝试使用形式多样的治疗举措, 系统研析获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生猪高热病的过程中, 其根本是及早发现, 及早治疗, 使用合适的药物。确定治疗的准确性, 并且要增强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度。具体应用的治疗方法, 需要参照生猪具体感染高热病的状况而定夺。及早使用药物, 并且需要参照实验室的诊断效果, 进行合适的调节, 还要提高病猪预防疾病的抵抗力, 合理科学的预防生猪出现高热病症。根据此种状况, 以下是提出的综合举措:

4.1 强化生猪养殖管理工作

在对生猪进行养殖当中, 需要有序科学的完成生猪出入管理工作, 严禁有携带高热病症的生猪, 出现在养殖场所当中。在夏季高温时节, 需要强化对猪舍防暑工作的重视度, 确保猪舍内的干净整洁, 为猪群准备通风性良好、温度合适的生长环境。与此同时, 需要控制好生猪养殖场所的密度, 严禁超过科学规范, 降低生猪之间接触的机率。除此之外, 需要确保生猪养殖所需饲料的安全性与质量, 以此增加生猪患病的免疫力。

4.2 提升生猪免疫力

在养殖生猪当中, 养殖人员需要为生猪种群准备部分提升生猪免疫力的药物。假设生猪种群具备免疫力, 在生猪高热病出现时, 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治疗的难度, 有助于高热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因此, 养殖人员需要时长为生猪群预备药物,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高热病的预防能力。除此之外, 生猪免疫力的减少, 也会受到寄生虫的影响。所以, 需要针对猪群实施合适的驱虫工作, 以此提升生猪免疫力。

4.3 为生猪创建安全生存环境

对生猪圈舍实施全面的消毒清理工作,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病毒的大肆传播。所以, 为预防生猪感染高热病, 需要严格认真的对生猪场所展开消毒工作。其不但需要把生猪圈舍内的污水与粪便清理干净, 也要在固定的时间, 对猪舍内喷洒消毒药水, 为生猪种群创造通风性良好、舒适的生存场地。与此同时, 相关养殖人员和车辆在进入到生猪养殖地的前期阶段, 需要展开全面的消毒工作, 预防把外界存在的病毒携带到生猪养殖场内。

4.4 使用中药与西药相互结合的方法

在治疗生猪高热病的过程中, 第一需要做的是, 选取抗病毒类型的药物, 譬如:大青叶、白细胞干扰素等。参照相关临床测试可以得知, 使用中药与西药相互结合的方法, 有助于生猪高热病的治疗。与此同时, 可以使用缉多西环素、林可霉素等药物, 使其阻碍病菌生长, 提升生猪高热病治疗进度。

5结语

综上所述, 文章是针对生猪高热病的诊治原则及综合防控措施, 展开的深入探究, 与此同时, 若想科学合理的减少生猪高热病的发病机率, 就务必要掌握高热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临床症状, 秉承科学合理的诊疗原则, 实施有效的综合防控举措, 促使生猪高热病能够得到最快的治疗, 并且减少由于生猪高热病感染, 对养殖人员经济收入造成的负面损失, 保证生猪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摘要:在生猪养殖当中, 其生长健康会受到疾病的影响, 特别是生猪高热病具备较高的患病率, 对生猪养殖行业的稳步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高热病是生猪经常感染的疾病, 出现此种病症的影响因素较多, 并且存在较大的治愈难度, 假设生猪出现大范围的患病状况, 会对养殖户的经济利润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 需要实施科学有序的防控举措, 提升生猪高热病的预防能力。是针对生猪高热病的诊断原则与综合预防措施, 展开的深入全面的探究, 并且提出针对性建议, 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凭证。

关键词:生猪,高热病,诊治原则,综合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包祥嘉.泰州市猪“高热病”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2]金俊杰.温州市“猪高热病”的发生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生猪高热病防控措施 篇3

1 病因分析

(1) 猪高热病的病因特别是病原已成为兽医学术界, 养猪界关注的焦点, 经过许多科研机构、院校的专家做了大量的工作, 农业部已明确指出了“疫情主要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

(2) 猪只机体在病毒或霉菌素、不良饲养条件等多个免疫抑制因素共同作用下, 导致猪群免疫失败。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个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

(3) 对猪群的保健工作做得不够。没有驱虫, 减少接种疫苗的数量, 饲喂质量较差的饲料, 营养不良, 都会导致猪的抵抗力下降。

(4) 饲养管理不善、猪群饲养密度过高、通风差, 导致猪只应激能力下降, 也会引起猪群发病。

(5) 夏秋季节天气炎热, 饲料中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因氧化而失效, 部分饲料铜含量严重超标, 高铜氧化破坏维生素营养致使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2 防控措施

(1) 加大防疫常识的宣传力度, 猪只一旦发病治疗难度大, 以预防为主。

(2) 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 保持猪舍通风, 注意饲养密度, 保证饲喂和饲料质量安全。

(3) 严格封闭猪场, 做好环境消毒, 做好猪场废弃物、污水处理和杀虫、灭鼠等工作, 全面预防外界的病原侵入猪场内。

(4) 严密隔离, 发生高热病时及时做好隔离工作, 避免交叉感染。

(5) 夏季高热病, 病原多为病毒性的。发病时要正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不能乱用药物, 临床上应以扶正驱邪为主, 许多病例说明, 死猪不是因病原致死, 而是滥用药品中毒而死。

(6) 加强对疫病防治员的素质培养, 提高防治员的责任感, 做到在防疫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 具体工作措施

(1) 加大兽药市场的整顿, 发现有违规行为严厉查处。

(2) 灌南县兽医站抽调专业技术骨干到养殖户, 现场指导防控, 宣传养殖、防疫、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有关知识。

生猪高热病防控措施 篇4

宁省北票市黑城子动物卫生监督所

近年来, 北票市一些地方每年夏季都会发生猪无名高热病。该病呈明显的传染性, 规模猪场及农村散养户均有发生, 常规的抗菌素和抗虫病治疗难以产生特效。对于该病的致病原因, 一直以来有着各种诊断方法, 但尚未能确诊其病原。

1 病情调查

针对这些地方发生的生猪无名高热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分析。

1.1 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每年6月份开始发生 (最早在5月底) , 并迅速蔓延, 流行1~2个月就基本平息。

1.2 不同时期生猪的发病情况

13~25周龄的生长育肥猪多发, 发病率在10~70%不等, 死亡率在2~50%不等, 特别是哺乳仔猪及4~8周龄的断奶仔猪, 发病率较高, 死亡率也高, 一般死亡率都在60%左右, 也能使空怀母猪高温发热;怀孕母猪发生早产、流产、死胎 (木乃伊) , 大大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1.3 症状

表现为体温40.5℃以上, 且高热不退, 呼吸急促, 咳嗽或流鼻涕, 大多数病猪皮肤潮红, 部分猪可在耳、躯体末端皮肤发绀、发蓝, 同时不同猪群会表现便秘、腹泻、肢体麻痹、卧地不起, 同时会并发其它疾病而感染后相继死亡。

1.4 剖解特点

典型特征是所有病猪都表现严重的肺炎病变, 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泡沫, 淋巴结水肿、出血, 肾脏肿大有出血点, 肺多呈弥漫性充血、出血和间接性水肿。

2 疫病诊断

经临床诊断, 病、死猪的剖检和兽医临床实验室诊断为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即生猪“蓝耳病”为主的无名高热病, 是由PRRSV引起的一种病毒病。

3 发病死亡原因分析

生猪“蓝耳病”与慢性猪瘟、猪链球菌病、猪弓形体病、猪圆环病毒病等, 症状方面相似易混淆, 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慢性猪瘟”是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而慢性猪瘟的发生又与“蓝耳病”密切相关, 高温高湿、防暑降温、饲养与管理及环境卫生条件、消毒灭源和防疫措施不规范、不到位等都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要减少应激, 控制人员及物品流动。规模猪场的兽医技术人员及兽医诊疗员的上门服务、诊疗器械工具带毒带菌的传播也是该病发生的原因。乱抛乱扔病死猪污染生态环境、饮水、空气等都是该病诱发的因素。

调查表明, 应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疫苗和进口“美洲株蓝耳病活苗”免疫的规模猪场和农村散养猪损失就小, 对照效果明显。

4 落实防控措施

应根据流行病学的角度出发, 重点在于防控。

(1) 坚持“预防为主”自繁自养, 认真做好各项动物疫病的防疫工作, 确立“防重于治”的思想是防控工作的关键措施。

(2) 饲养管理卫生条件差也是主要因素。大力提倡规模猪场及养殖大户, 便于宣传、技术服务、科学饲养管理、疫病的免疫接种及监督监管工作。

(3) 人员及物品的流动和兽医诊疗的自身保护意识也是关键。按《动物防疫法》的免疫操作程序, 规范做好在诊疗过程中的各项要求和环节。

(4) 夏季, 特别在高温天气要认真做好猪圈舍的防暑降温及消毒灭源工作。可用1~2%的氢氧化钠、1~2%甲醛溶液、0.2~0.5%的过氧乙酸、6~20%的灭毒王等均能在短时间内杀死病毒、病菌。

(5) 屠宰、加工、贩运、销售病、死猪是疫病传播、扩散的重要原因。加强产地检疫、市场猪白肉经营批发、零售及公路检查站的稽查执法力度, 完善兽医体制改革, 加强对兽医的规范管理工作。

(6) 任意乱抛乱扔病、死猪, 已成为病原扩散、传染的主要因素。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 要增强动物防疫意识, 及时处理病、死猪, 实行无害化处理。

(7) 不使用不合格的、渠道不正的药物、生物制品及猪血液制品, 认真加强生物制品的规范化管理及稽查执法力度。

(8) 在饲料中添加广谱抗菌素药物进行药物预防, 也可以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增强机体抗体能力, 减少疾病发生, 以防感染。

(9) 预防饲料霉变及蝇、鼠等感染, 创造无公害生态化养猪基地。

“猪高热病”的防控措施 篇5

1 科学饲养管理, 增强猪体抵抗力

规模饲养场实行封闭式管理,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猪场结合实际, 努力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做好驱虫, 消毒, 圈舍的通风防暑降温及环境卫生等工作。运动场搭建遮阳网, 既遮阳降温, 又防蚊蝇叮咬。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提高猪体抵抗力。

2 强化免疫, 确保效果

“猪高热病”症候群主要包括:猪流感、猪蓝耳病、非典型性猪温,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弓形虫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我们根据本地几年高温季节的猪病发生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数种疫苗加以预防。尤其是猪口蹄疫、猪瘟和猪链球菌病等的免疫注射, 确保“村不漏户, 户不漏畜, 头头免疫, 不留死角”。新购进的生猪及时补免, 确保免疫效果。

3 合理用药, 减少病毒感染

凡病毒感染的疾病, 因迄今未有治疗的特效药物, 为防止细菌性继发感染, 我们适量使用抗菌素药辅以治疗。不必要大剂量或反复多次使用退热和激素类药, 重在应用扶持营养类药物, 尽可能地保证机体免疫功能不衰退, 让其自身抗体增强, 最终战胜病源。

3.1 细菌感染型细菌性感染的疾病。

除了使用正常的退热药外, 选择细菌敏感的抗生素类药。治疗过程中, 把握剂量和给药的疗程, 注重相配伍的两种抗生素合并使用, 必要时还考虑适量应用激素类药, 以提高疗效。

3.2 原虫寄生型临床上已确认为是

原虫寄生的疾病, 尽快选用有效的药物给足剂量, 并一定遵守疗程的规定使用。

3.3 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对

病程稍长的高热疾病, 应用清瘟败毒类中药方剂或中成药, 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3.4 注意人员防护和器械消毒, 避免

病源传播加强圈舍和防疫人员及器械的卫生和消毒。尤其是做到一户一个注射器, 一猪一个针头, 避免交叉感染, 减小病源的传播机会。

4 消毒灭源, 净化环境

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部门组织力量, 成立了消毒工作小分队, 认真开展夏季高温预防性消毒灭源工作。重点加强疫区、屠宰场、畜禽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等地区的消毒工作, 以净化环境, 消灭病源。同时监督生猪饲养场, 协助和指导生猪饲养户科学开展消毒工作。特别对往年高热病发病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场 (户) 进行反复消毒两周, 确保消毒实效。无害化处理方法选择了焚烧后深埋等。深埋地点选择在远离居民区、水源和交通要道的地方, 坑的深度达到掩埋后其覆盖土层厚度至少1.5 m, 坑底垫生石灰。对病死猪所在圈舍及周围环境坚持每天消毒1次, 连续消毒2周。病猪生前排泄物及接触过的栏舍、墙壁、饲养工具、垫草和污水车辆等也都彻底消毒。

5 加强检疫监督, 严惩违法行为

猪高热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篇6

导致猪高热病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是肺炎支原体、各种应激、霉菌毒素侵害。其中, 肺炎支原体是导致高热病发生的第一元凶。

猪高热病流行特点:流行区域广, 粗放多发, 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都可发生, 治愈率相对低。

1 猪高热病临床症状

1.1 猪群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至40℃~42.5℃, 精神沉郁, 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眼结膜发红, 后期可见结膜炎, 部分病猪眼睑水肿, 眼分泌物增多, 多有泪斑。发病初期若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物治疗, 可见体温下降和症状缓解, 但是数小时后又反弹, 高热稽留, 直至临死前体温下降。

1.2 病初皮肤发红, 随着病情发展, 耳部、臀部、腹下等多处皮肤出现明显紫红色斑块或出血点, 有些猪毛孔有铁锈色渗血点 (特别是在脊背部) , 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 出现贫血现象, 被毛粗乱。

1.3 呼吸道症状明显。部分猪鼻塞, 打喷嚏和流涕, 后期流脓涕 (但有些猪场并未见到喷嚏和流涕的症状) , 随着病程发展病猪出现咳嗽 (犬坐姿势) 和呼吸困难 (肚子一波一波地呼吸) , 鼻镜干燥, 喜伏卧, 精神高度沉郁。

1.4 病猪粪便恶臭, 部分猪只可见粪便干结呈球状, 少数带白膜, 也有部分猪拉稀, 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病猪尿少而黄, 颜色加深, 甚至呈茶褐色;小母猪阴户红肿;有的猪有呕吐现象。

1.5 不同猪群的病程长短不一, 短的2~3天死亡, 长的达10~20天甚至更长;部分猪后肢无力走路摇摆, 甚至麻痹不能站立, 临死前出现昏迷、角弓反张和划水样神经症状, 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死后部分猪口吐白沫呈败血症。

1.6 母猪高温用药后体温正常, 但出现厌食、便秘, 部分怀孕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 产后无乳、不发情、假发情和屡配不孕;还有些全身有出血点, 气味难闻;公猪出现性欲降低、死精和无精。

2 猪高热病病理变化

2.1 皮下有出血点, 皮下脂肪黄染;心包积液, 心脏表面有出血点, 部分猪冠状沟黄染, 如有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心包被一层黄色被膜包被, 如有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出现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粘连。

2.2 肺部出现水肿, 呈出血性弥漫性肺炎, 肺间质水肿增宽, 肺变硬、肿胀, 呈不能收缩的橡皮肺, 如有支原体感染肺尖叶、心叶、隔叶、中间叶呈肉样或虾肉样病变, 如有放线杆菌或巴氏杆菌感染则肺呈紫色、斑驳状褐色大理石样变化, 气管内充满泡沫或黏液, 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明显。

2.3 肝肿胀, 有出血斑点, 质变脆, 肝表面有坏死灶或白斑, 个别猪肝脏与胸膈膜粘连, 胆囊肿大或萎缩, 胆汁呈渣状。

2.4 部分猪胃底黏膜出血、溃疡, 小肠黏膜出血, 少数猪回盲口有溃疡, 部分病猪喉头出血。

2.5 部分猪脾脏肿大, 边缘有梗死灶或呈锯齿状, 有些质地变脆。

2.6 病死猪肾脏肿大, 甚至外观可见麻雀蛋颜色或表面有出血斑点, 有些变形凹凸不平, 被膜黏连撕不开, 切开皮质和髓质有出血点。膀胱有些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磺胺类药物使用过多则有药物沉积现象。

2.7 淋巴结广泛肿大, 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

2.8 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 腹腔内大量黄色积液, 有纤维性渗出物。

2.9 有神经症状的解剖发现其脑膜充血、腔内积液。

3 猪高热病综合防控措施

本病混合感染严重, 因此, 目前采取的主要对策是实行全进全出、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引种 (严格检疫, 避免从不同地方种) , 消毒、疫苗和药物等综合防控措施, 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3.1 加强消毒

对碘离子消毒剂特别敏感。平时一周两次消毒, 疫情时一天1次消毒。

3.2 疫苗紧急接种

疫情爆发时, 可进行针对性紧急免疫接种, 如自家苗、蓝耳苗、猪瘟苗等;日常做好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等病毒性疫苗和某些菌苗 (针对猪场实际而定菌苗) 的接种。平时有些菌苗可用预防保健类药物替代预防。

3.3 药物预防

拌料:饲料加入 (1) 氟苯尼考粉 (20%含量) 500克/每吨料或替米考星预混剂 (20%含量) 200克/每吨料+ (2) 林可-壮观霉素预混剂 (各2.2%含量) 1000克/每吨料或盐酸多西环素 (10%含量) 500克/每吨料+ (3) 脱霉剂1000克/每吨料 (防制饲料霉菌毒素中毒) 。

3.4 药物治疗

3.4.1 对因防制

3.4.1. 1 饮水:

葡萄糖多维。

3.4.1. 2 拌料:

饲料加入 (1) 氟苯尼考粉 (20%含量) 500克/每吨料或替米考星预混剂 (20%含量) 200克/每吨料+ (2) 林可-壮观霉素预混剂 (各2.2%含量) 1000克/每吨料或盐酸多西环素 (10%含量) 500克每吨料+ (3) 中药增免抗应激抗病毒 (如黄芪、板蓝根等) 2000克/每吨料+ (4) 脱霉剂1000~2000克/每吨料 (防制饲料霉菌毒素中毒) 。

3.4.1. 3 肌肉注射:

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10%含量) 0.2毫升/千克体重+氟苯尼考注射液 (10%含量) 0.1毫升/千克体重;严重时用注射用头孢噻呋钠0.1毫升/千克体重。一天1~2次, 连用3天。

3.4.2 对症治疗

退热用对乙酰氨基酚 (10%含量) 0.2毫升/千克体重等。

4 结论

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篇7

1流行特点

该病在每个季节都可发生,一般夏、秋季发病较多,不同日龄的猪群都可发病。具有发病急、发病面积大、短时间内传遍整个猪群、发病机率大、病程较长、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等特点。多从农村散养猪群中开始感染、传播,大型猪场一般是母猪和哺乳仔猪先发病,之后传染给保育猪和育肥猪。一般感染后3~5 d表现临床症状,大型养殖小区和规模化猪场发病率在70%以上,死亡率高达80%以上。目前几乎没有专门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

2临床症状

猪群感染本病后3~5 d表现临床症状,发病猪体温升高,多数在40~41℃,高烧持续不退,呼吸较快、精神萎靡、食欲不佳,有的厌食或不食、倦怠。猪群大便干燥,粪便呈球状,比较坚硬,尿液深黄浑浊;眼结膜发绀;全身有出血斑点,多数集中在耳后、大腿内侧、腹部皮肤,开始发红,逐渐变为紫色。临床症状与猪瘟、蓝耳病等疫病相似。怀孕母猪发生流产,产仔母猪产死胎,空怀母猪不发情等。

3病理剖检

取病死猪尸体剖检,胃肠道有溃疡灶和肠黏膜出血现象,肠系膜淋巴结发红,有的肿大出血;肺部发病面积大,有的出现橡皮肺;脾脏肿大、边缘坏死;肾脏发黄有点状出血点等症状。

4综合防控措施

1)对猪群加强饲养管理,每天都要仔细观察猪群,看是否有异常现象。采用封闭饲养,禁止饲养员串舍。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做好猪瘟、蓝耳病预防接种工作,每年秋季对猪瘟、蓝耳病加强免疫1次。

3)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猪舍每7 d消毒1次,饲养区猪舍外每15 d消毒1次。发病猪舍每天消毒1次。

4)对病死猪尸体送往无害化处理厂进行处理,不能送的进行焚烧和深埋处理。

5)对猪群进行体内外寄生虫驱虫,每年2次。6)板蓝根注射液注射,1次/d,按规定注射量的2倍使用。肌肉注射安乃近注射液和VC注射液,2次/d,按规定注射量的2倍使用。

7)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和土霉素。(1)保育仔猪:刚进入保育舍用7 d,每吨饲料添加量各为500 g;(2)育肥猪:连用15 d,每吨饲料添加量各为1 000 g;(3)母猪:产前产后各用7 d,每吨饲料添加量各为1 000 g。

摘要:猪高热病是由猪瘟、蓝耳病病毒等混合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以高热为主要特征。本文对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上一篇:中国设计的整体话语权下一篇:职业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