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生产情况

2024-10-19

生猪生产情况(共8篇)

生猪生产情况 篇1

生猪生产情况调查

我县9月份生猪存栏42.4万头,同比增加4.66%,出栏58.6万头,同比减少6.04%,10月份存栏39.91万头,11月份存栏41万头,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当前出栏67.66万头,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存栏下滑、出栏加快的现象不明显。

目前影响我县生猪生产的因素:

1、国家宏观政策的扶持。这两年,国家对于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投入了较大资金进行扶持,这两年,我县也争取到了标准化生猪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及现代农业生猪生产项目,特别是今年实施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项目,极大的促进了我县养猪业的发展,养殖户积极性提高,许多新的规模养殖场出现,原有的规模场也积极进行改扩建,标准化进一步提高。

2、饲料原料价格上升使生猪成本线上升。近期,随着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上升,生猪成本线也随着上升,这样养殖户盈利较少。

3、规模养殖场大量增加,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经过2006、2007、2008年的洗礼,大量的散养户退出养猪业,是的规模养殖比例增加。同时去年开始超高盈利使得幸存下来的猪场资金实力剧增,更多新的规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长期从事养猪业,并且经过洗礼后的规模养殖厂风险意识明显增强。

4、农民工返乡增加,散户回归可能性大。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众多企业,目前国内已经出现农民工返乡潮。由于内地农村缺乏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农民工返乡再就业的问题比较突出。养猪业投资小,而且去年的高猪价让很多养殖户尝到了甜头。据调查,已经有不少反响农民工欲重操旧业,继续从事养猪业。之前散养户的退出,部分市场已经被规模场填补,现在散户若回归,使未来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再次增加。

规模养殖场情况:

对龙喜城畜业及金生畜业两家大型养殖企业进行了调查,总体来说,其生猪生产呈上升趋势,存栏及出栏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据其负责人介绍,由于防疫等措施到位,饲养管理比较科学,养殖场受疫病等因素影响较小,特别是龙喜城的仔猪,由于品质优良,价格均在24元/千克以上,远远高于市场价。

年前稳定生猪生产的主要做法:

一是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一方面针对不少养殖户缺乏科学饲养技术和防疫技术,采取多形势、多层次、多渠道的养猪技术培训班,并大力实行“科技入户”活动,切实提高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水平。

二是是扩大饲养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努力解决用地、资金等问题,促进养猪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在规模养殖场区大力推广标准化饲养管理,从饲料、兽药等环节入手,严格控制药物、激素等违禁制品的使用,提高产品理化指标,保证产品营养安全。同时大力推动无公害、绿色以及有机畜产品认定工作,争创名牌产品,以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

三是是建立信息网络,解决产销脱节。通过协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形势,将分散的饲养场户有机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共同闯市场,解决分散饲养难以解决的诸如品质、信息、价格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加强信息发布和预警分析,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适度扩大养殖规模,规避市场风险。

生猪生产情况 篇2

1 市场消费量和生猪价格的变化

(1) 县内活猪屠宰量锐减, 县外生猪调出量变化不明显。

据谷城县动物检疫站市场检疫统计数据, 全县元月活猪屠宰检疫4 639头, 其中城区市场2 310头;2月活猪屠宰检疫2 231头, 其中城区市场1 125头;3月1日至3月8日, 城区市场总检疫167头。2月份屠宰检疫的2 231头中, 2月13日 (除夕) 前检疫2 119头, 2月14日至28日检疫112头。上述数据分析结果, 元月, 城区市场日均屠宰量74.5头;2月份在除夕前的这一阶段, 日均屠宰量达到163头, 除夕至元宵节期间, 日均屠宰7头;3月1日至8日, 日均屠宰20.9头。结合地方消费习惯分析, 元月至除夕前, 居民储备年猪肉习俗拉动了活猪屠宰量地上升, 并在2月达到高峰。除夕至元宵节期间, 居民以消费储备肉为主, 对市场鲜猪肉消费需求低。进入3月后, 逐渐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经营秩序, 但是居民仍以储备肉为主, 餐饮企业是鲜猪肉的主要采购单位。

据对谷城冷集镇汉江村白老三、白老四等4位生猪调出经纪人调查结果, 县外生猪调出量变化不明显。元月至2月11日, 4位经纪人日均生猪调出量基本维持在700头左右。2月21日歇业结束后, 4位经纪人生猪调出量迅速恢复到正常地业务数量。

(2) 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元月以来谷城生猪价格整体保持持续下跌态势, 从元月初的12.4元/kg一路下滑到目前的9.2元/kg, 跌幅25.8%。在下跌过程中, 出现了两个缓冲价, 一是元月中旬至2月底的11.2元/kg, 二是3月2日至今的9.2元/kg。与活猪价格持续下跌不同, 猪肉价格以除夕为分水岭, 除夕前保持18元/kg, 除夕至今保持了17元/kg。

(3) 近阶段出栏生猪出现不同程度亏损。

近阶段出栏的100公斤重的生猪生产成本推算约为1 050元/头 (仔猪300元、饲料660元、防疫药品等50元、人工摊销20元、水电费等摊销10元、死亡猪成本摊销10元) , 销售成本价10.5元/kg。这就意味着猪价跌至9.2元/kg后, 养殖户每出栏1头育肥猪, 将亏损100元。

2 生猪存栏结构和出栏情况

从谷城10个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村、30家固定监测户生产情况, 结合县内部分规模场户生产现状来分析, 谷城前一阶段生猪生产出栏量较大, 补栏不足。

2月份10个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村生猪存栏14 084头, 其中母猪2 170头、仔猪4 382头, 分别比上月减少4 493头、4头和1 245头;生猪出栏3 750头, 比上月减少5 978头。生猪存栏数量的大幅变化可以分析为春节前农村大量屠宰年猪和突击销售活猪, 这也与县动物检疫站统计的除夕前生猪日屠宰量较大相对应。从母猪存栏量基本没有变化来分析, 当前的生猪价格下跌, 还没有对谷城生猪养殖户造成较大的恐慌, 还没有出现急于调整母猪群的迹象。仔猪数量的减少可以分析为补栏不及时, 这与谷城农户习惯于春节过后适时补栏的习惯一致。

2月份30家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户生猪存栏7 785头, 其中能繁母猪1 362头、仔猪1 997头、中猪794头、大猪3 361头;分别比上月下降1 084头、3头、618户中, 10家大户生猪存栏7 405头, 其中母猪1 269头, 仔猪1 881头, 分别比上月减少1 093头、2头、640头;出栏1 014头, 比上月减少1 978头。10家中等户生猪存栏346头, 其中母猪85头, 仔猪98头, 分别比上月增加2头、减少1头、增加13头;出栏35头, 比上月减少96头。10家小户生猪存栏34头, 其中母猪8头, 仔猪18头, 分别比上月增加7头、持平、9头;出栏0头, 比上月减少17头。空槽户3户, 比上月增加2户, 全部出现在小户。

从上列分析可以看出:

(1) 生猪规模大户已经凸显其生产主导地位, 其生产情况主导了固定监测村的生产情况。

(2) 生猪生产中等户和小户对价格下跌敏感性不如大户, 对维持生产稳定有积极作用。

(3) 当前的生猪价格下跌还在大户心理承受范围内, 还没有出现杀母猪等现象发生。

3 市场变化原因分析

(1) 供过于求是影响猪价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谷城来看, 春节前生猪大量抛售基本与猪价的快速下跌过程同步。节后虽然生猪上市量相对减少, 但是在外销量基本没有变化, 地方消费又以储备肉消费为主的环境下, 仍存在供过于求的局面。

(2) 前期猪病发生引起的恐慌和省内外持续传递的猪价下滑信息, 激发了养殖户急于抛售的心理变化, 这个变化导致生猪价格一路下滑。

生猪养殖生产和效益情况运行分析 篇3

畜牧产业在合浦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猪生产作为畜牧产业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合浦县2012年生猪生产和效益情况运行动态,归纳有如下特征:上半年疫情风波影响生猪产品价格暴跌,养殖效益降至历史冰点;下半年生猪疫情趋向缓和,养殖生产逐步恢复,补栏积极性持续高涨;肥猪、仔猪价格双双大幅回升,猪肉产品消费回复常态,价格稳中回旺;商品肉猪价格增幅高于养殖成本增幅,出栏肥猪的猪粮比价超过盈亏平衡点,上下半年生猪生产状况与效益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现结合调查情况和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一、2012年生猪生产基本情况

(一)全县生猪生产概况

据统计,2012年全县生猪出栏70.68万头,同比增2.2%;生猪存栏60.22万头,同比增3.4%;能繁母猪8.23万头,同比增1%。

(二)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村生产情况

全县10个固定监测行政村户籍6462户,年末养猪户2917户,同比减少98户,减少3.3%;年末生猪存栏24713头,同比减少1748头,减6.6%,户均存栏猪8.47头,同比减少0.31头;能繁母猪存栏2717头,同比减178头,减6.1%;待育肥猪存栏16843头,同比减1199头,减6.6%,全年生猪出栏38192头,同比增1966头,增幅5.43%,出栏肉猪头均毛重107.4公斤,同比减7.2公斤。

(三)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户生产和效益情况

全县10个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村,固定监测户数30户。年末存栏1254头,季度环比减168头,剧减11.8%;第四季度有猪出栏27户累计出栏564头,环比减35头,减5.8%;期内出栏肥猪头均毛重121.25公斤,环比增4.28公斤,平均售价13.14元/公斤,同比增26.96%,环比增2.88元/公斤,剧增28%,实现销售收入89.87万元,头均收入1593.50元,环比增416.63元/头。全年有猪出栏30户累计出栏2638头,头均毛重115.62公斤,平均售价10.78元,同比增4.2%,实现销售收入328.85万元,头均收入1246.58元,养殖成本298.70万元;头均成本1132.28元,折算每千克单位养殖成本为9.8元(换算成盈亏点的猪粮比为4.38:1),实现盈利30.15万元,头均盈利114.30元。

二、监测结果原因分析

调查情况和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上下半年生猪生产与效益运行状况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究其原因:一是年初区内外生猪疫情蔓延远超预期,生猪发病率、死亡率,波及省份,疫情持续时间,都是近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上半年严重的生猪疫情导致养猪产业一度跌入冰谷,一方面生猪价格低迷,养殖户普遍抛售中猪,提前出栏或清栏,其后生猪补栏不足,以致下半年第三季度区域生猪存栏量锐减,猪源比较紧缺;另一方面受疫病影响养猪效益奇差,上半年5-6月份养猪户普遍缩减规模,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且配种成功率低,以致下半年自繁数减少,适龄出栏肥猪数量较少,局部地区供求出现断档,因而造成第三季度全国性区域猪源紧缺。这是下半年生猪价格回暖的内因。二是下半年随着猪疫病减缓,猪肉产品消费回复常态,价格逐月回升。据市场调查,下半年猪肉产品消费量环比上半年回增2~3%,二元杂、三元杂肥猪平均售价,上半年分别为9.7、10.63元/千克,下半年分别为11.9、13.1元/千克(以下单位称为元),环比上半年分别上涨22.7% 、23.2%;二元杂、三元杂仔猪平均售价,上半年分别为9元、23.5元,下半年分别为11.7、27元,环比上半年分别上涨30%、14.9%;去骨带皮猪肉平均售价,下半年18元,环比上半年15.5元上涨16.1%。生猪产品价格上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三是饲料价格昂贵,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养殖效益持续承载高压。玉米价格坚挺。全年平均价格2.24元/千克(以下单位称为元),同比上涨14%,下半年2.3元,环比上半年2.17上升6%;进口鱼粉价格创历史新高。本年度12.9元,同比飚升40.2%;豆粕价格如股市波动难以捉摸。上半年3.34元,下半年3.45元,环比上升3.3%,本年度3.4元,同比减7.4%;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增幅较大。上半年2.84元,下半年2.94元,环比升3.5%,本年度2.89元 同比上涨8.3%;本年度我县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户养殖成本构成:防疫治疗费用头均18.2元,同比增4.8元;死亡损失头均推销10.3元,同比增5.8元;仔猪费用头均219.9元,同比减30.9元;饲料费用头均866.8元,同比增67元;水电及其他费用头均17元,同比增4.3元;综上各项计算,以二元杂肥猪为例,头均养殖成本1132.2元,同比增51元,头均每公斤养殖成本9.49元,同比增0.44元。本年度出栏肥猪头均收入1246.5元,头均盈利114.3元。按生猪与玉米价格换算盈亏点猪粮比价,本季度二元杂活猪为4.22:1,三元杂活猪为5.07:1,分别低于二元杂活猪4.78:1和三元杂活猪5.48:1销售环节的猪粮比价。表明本季度我县生猪养殖效益已扭亏为盈。生猪监测效益情况表明,3/4的养猪户有盈利,头均盈利113元,1/4养猪户小幅亏损39元/头。全县生猪散养户上季度头均亏损95元,本季度头均盈利90元,扭转亏盈差额185元/头。

三、对监测结果评估和预测

本季度,全县生猪散养户数环比回升2%,期末生猪存栏剧增12.6%,规模户、大型养殖场生猪饲养量环比上季小幅增长,但同比仍锐减2-3成,约3/4养殖场户实现扭亏为盈,,盈利区间80~150元/头。从调查情况和监测结果看,生猪生产恢复状况基本达到了预期。这是主观上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常抓不懈和客观上发挥市场经济规律调节作用产生共振的效应。历经数次疫情冲击波后,广大规模户场业主面对缺陷的生猪产销体制、疫控机制及养殖成本持续承载高压的困难,在养猪效益区间日益压缩的情况下,缩减养殖规模,对养殖出现周期性波动已具有心理准备,在价格低迷时不再盲目萌生大量宰杀母猪的冲动,而是采取暂停母猪配种等软着陆措施放缓增长,在价格上涨时适时适度补栏,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本季度生猪生产形势及其产品价格走势与上半年预测趋势基本相符。从畜禽产品饲料价格调查情况和监测数据看,第四季度在养猪效益不断回旺诱发下,生猪产销渠道将自调畅通,生猪养殖将进入全面恢复阶段,补栏养殖量必然持续增加,仔猪价格仍会适度上升。预计第四季度二元杂、三元杂仔猪价位线分别为11.6~13.6元/千克,25~29元/千克,出栏活猪价格二元杂10.8~13.4元/千克、三元杂12.4~14.8元/千克。头均毛重105~115公斤肥猪盈利可达到140~190元。

四、2013年走势分析

生猪生产情况 篇4

一、廊坊市生猪、蛋鸡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廊坊市养猪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存栏数量急剧减少,补栏不及时。

2007年,受前期低价和去年下半年“无名高热”疫病的影响,加上春节期间大量出栏生猪,使全市生猪存栏进一步下降,目前生猪存栏仅为2006年同期的30%左右;同时,农民受疫病和饲料涨价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受挫,目前还未从猪高热病的伤痛中解脱出来,提起养猪就心有余悸。加之目前母猪存栏量少,仔猪价格处于高位,生猪补栏情况不容乐观。

2.原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

生猪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总成本的80%左右,而玉米原料又占饲料总成本的60%左右,由于玉米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了40%,它直接影响了粮肉价格比。我市春节前后玉米价格为1.40~1.44元/kg,现在玉米涨到1.5~1.6元/kg。自去年以来,东北地区建设一批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淀粉等深加工大型现代化企业相继投产,大量地吃进玉米。因玉米作为工业原料的附加值比做饲料高,所以必然引导市场的价值流向,影响冲击饲料玉米的市场份额。能源与饲料争夺玉米资源,对饲料价格上涨造成很大影响。除此之外,豆粕、浓缩饲料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豆粕由春节的2200~2300元/吨,涨到现在的2450元/吨左右,这些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导致了养殖成本增加。据我们调查的规模猪场饲料成本情况,出栏一头肥猪,仅饲料成本就比去年同期增加40元左右。在人力的费用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近期物价逐 渐上涨,加上养殖行业目前的工作环境较差,更增加了劳动人员的培养和使用费用。因此,养殖成本呈增高的趋势。

3.生猪防疫费用增加。

由于2006年下半年,南方散播猪无名高热病,导致我市大部分猪场、散户加大了对猪只的疫苗免疫,以防无名高热病的发生,我省很多饲养场注射了蓝耳病疫苗。据调查,进口疫苗每头份16.5元,国产疫苗每头份5~6元。同时为了防止疫病的发生,各饲养(场)户加大了保健药物的投放,这样一头猪的饲养成本要增加20元左右。

4.养猪风险过大,农民个体(或多数养猪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差。

廊坊市的生猪养殖,以农户散养为主,规模养殖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决定生猪供应的主要因素,还是广大农民的个体养殖。因此,当生猪市场出现波动时,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农民个体养猪户。因为,国家对于发展生猪养殖虽然有一些扶植政策,但项目和金额都非常有限,主要用于扶持养殖大户;对广大的个体养殖户来讲,市场风险基本上依靠自己承担。作为一家一户的小农养殖,既不能预测又不能抵御市场中大风大浪的冲击。2006年下半年猪价有所回升,生猪价格回升到3.8~4元/斤,可好景不长,高热病便席卷了全国的养猪业,势如摧枯拉朽把养猪业蚕食得一败涂地,好多养殖户(场)经受不了打击再也站不起来,背上了沉重的贷款包袱无力偿还倒闭了。剩余的养殖户挺过来了,他们承担起全市的生猪供应,但也大伤了元气,这场灾疫风暴的发生是目前我们人力难以抗拒的,当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它给养殖业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其蔓延的速度既快又普遍,一般猪场很难幸免。

5.农民养猪户缺乏及时、有效的生产和市场信息渠道。在当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信息和农村信息缺乏有效交换,信息不对称,对农村来讲,往往接受信息滞后,常常是信息暴露出来后,才跟风行动,猪农无法获得有效的生产信号,等有了商品到市场后,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常常是农民利润没有最大化,城市居民也没有得到好处。加上卖猪价格完全被经纪人(猪贩子)所控制,出现了养猪预期利润的不可控性,使得多数农民养猪户在生猪市场的周期波动中无法获得合理的养殖利润。

(二)廊坊市蛋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蛋种鸡和蛋鸡存栏量少。

2006年上半年蛋鸡市场持续低迷,引发整个行业动荡,存栏量急剧下降,全国三万只左右的种鸡场就倒闭30%;下半年,蛋价逐渐攀升,呈现出恢复性增长。但是从去年冬天开始,禽流感和新城疫等病接连发生,使养鸡户们难以应对,因此只要出现疾病就赶紧淘汰,甚至饲喂70~80天的鸡也同样淘汰,虽然种鸡场提供的雏鸡供不应求,但是我市的蛋鸡存栏量还是较去年同期相比少,始终无法正常满足市场需求。

2.养鸡成本不断上升

鸡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具体分析同生猪部分),使养鸡户的养殖成本增加。

3.雏鸡价格居高不下。

由于种鸡场去年纷纷缩小养殖规模,导致雏鸡货紧价高。由于我市雏鸡生产供不应求,其价格一直在高位徘徊。据调查,霸州一种鸡场雏鸡售价在2.8元/只左右,纯利润几乎达到1元,是正常利润的五倍左右。4.鸡病诊断技术亟待提高。

当前,基层鸡病临床诊断水平有限,特别是对于禽流感及其与新城疫等病症相似的区分诊断上,目前还没有方便、快捷、准确的方法来加以鉴别,只能通过解剖等简单技术确诊疫病,即使经验丰富的兽医不借助任何实验室诊断,都不能判断鸡群是禽流感感染、还是以新城疫为主的混合感染,导致现在的养鸡场发现疾病就全群淘汰,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5.鸡蛋外销数量增加

目前,在东北黑山、盖州等养鸡聚集地区,蛋鸡存栏数量下降严重,我市除定量供应南方部分省份外,东北地区开始从我省采购鸡蛋,外销量呈增大趋势,进而导致本地市场供应减少。

综上所述,现阶段廊坊市的生猪和蛋鸡生产中都存在存栏量较少、养殖成本上升、高致病或高传染性的疫病困扰的问题。

二、近期猪肉、鸡蛋价格上涨的原因

(一)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通过对规模场和散养户的走访调查发现,2007年春节过后,生猪收购价由4.5元/斤降为4.3元/斤,出现小幅下跌;之后随着生猪出栏量的逐步下降,到4月底时,收购价涨到4.8~4.9元/斤;五一长假期间,价格一路攀升到5.3~5.4元/斤;到5月22日,收购价为6.4~6.5元/斤,达到最高点;从5月24日开始,价格逐渐回落,到29日,价格降为5.4元/斤。由于受去年高热病影响较重,目前规模场月出栏量仅为疫病前的1/4~1/5,个体散养户的母猪大多数都被淘汰,由于高热病造成仔猪死亡率很高,现在存栏的育肥猪数量很少,4 村里80%~90%的散养户已经没有存栏。同时,高热病对母猪繁殖力造成严重影响,仔猪补栏缓慢,在正常情况下(没有大规模疫病出现)预计今年10月份左右可以恢复正常生产。因此,降价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猪肉价格已出现小幅回落,但高位肉价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就是生猪存栏减少,市场求大于供造成的。由于去年下半年无名高热病的影响,导致大批生猪死亡,2006年母猪存栏相对减少, 2007年肉猪出栏数减少,从而肉猪价格上扬。在这次疫病爆发过程中,养殖户损失很大,国家对于发展生猪养殖虽然有一些扶植政策,但项目和金额都非常有限,主要用于扶持养殖大户;对广大的个体养殖户来讲,市场风险基本上依靠自己承担。当有动物疫情发生而影响猪肉销量时,农民有猪卖不掉,能卖掉也卖不上价。而当病畜病禽需要扑杀消灭时,政府只给有限的经济补偿,损失主要还是农民自己承担。风险如此巨大,不少人今年不敢养猪,将近70%左右的养猪场(户)只能退出本行业。而专业养殖户又因前两三年生猪出栏数偏大,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生猪价格上不去,人为控制了养殖数量,结果“你减产、我也减产”,导致目前可出栏的生猪数量急剧减少,猪肉才会“物以稀为贵”;所以,在猪肉消费群体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生猪供求数量便成为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本次生猪高价完全是供求失衡所致。

在生猪高价的背后,其价格中不乏存在泡沫成分。由于近期猪源紧张,生猪收购单位或个人为了保持收购量,一味提高毛猪价格争抢有限的猪源,从而直接导致了市售猪肉的价格上涨过快、过高。但是当猪肉价格涨到大部分普通消费者不能承受时,人们的购买欲就会下降,继而把目光转向其他农畜产品,这时就会造成猪肉销量下降、产品滞销,最终中间商和零售商不得不通过降价来促销产品,猪肉价格 会慢慢排挤掉泡沫成分。

另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多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仔猪价格受市场影响普遍偏高,5月份廊坊地区创下最高24元/kg的交易价格,农民补栏在经济上压力较大。以玉米为代表的生猪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玉米是猪饲料的主料,由于新玉米还没下来,这个价格可能还要涨。水、电、油料和人工费等也都在涨,养猪成本在不断增加。大部分市场从生猪收购到屠宰,再到市场销售,中间环节多,费用高,使得养猪户的利润空间变少,不少农户在前一轮就淡出这个行业,所以养猪的人越来越少。生猪存栏少,从而影响了现在猪源的供应,导致生猪收购价格上涨。

(二)鸡蛋价格上涨的原因

通过我们的调查走访,造成近期鸡蛋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是蛋鸡存栏量减少、总产量下降造成的,另外由于猪肉市场波动、价格飙升扩大了鸡蛋消费市场,进一步加大了供需矛盾,从而导致鸡蛋价格在五月份出现过快上涨。据霸州市蛋鸡协会数据显示,五月中旬前鸡蛋收购价为3.25元/斤(5月19日),从5月20日起,价格每天增幅0.05元,到24日达到3.6元/斤(与1996年鸡蛋收购价峰点持平,时隔11年);从27日开始回落,收购价为3.5元/斤,到30日调查结束时止为3.05~3.1元/斤。春节后部分地区鸡病流行,病鸡死亡率高,淘汰量大,病鸡产蛋量急剧下降,许多小规模鸡场一发现疾病苗头就全场迅速淘汰,造成全市蛋鸡存栏严重不足,货源紧张。同时,由于东北蛋鸡疫情严重,存栏量骤减,从我市(省)开始采购鸡蛋弥补自身市场缺口,进一步促进了我市周边鸡蛋价格的上涨。目前鸡蛋价格虽有小幅回落,但仍处于高位。现在养鸡场(或户)鸡苗补栏积极,6 虽然鸡苗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但受鸡病流行影响,部分地区鸡苗数量还不能满足养殖户需求,供应量不足。

另外,在5月24日以后,鸡蛋价格出现小幅下降,与5月19日国家诊断出湖南出现禽流感疫情有一定关系。禽流感的再次出现,触动了消费者的敏感神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由猪肉转向鸡蛋消费的购买欲,从而影响到鸡蛋的销量,进而拉开了降价的序幕。业内人士预测鸡蛋零售价在无重大疫情出现的情况下最终将停留3.5元/斤左右维持到春节。

总之,近期猪肉、鸡蛋价格在本应是生产淡季的季节出现过快、过高的上涨,都是由于猪、鸡存栏量较少、疫病频发造成供求严重失衡的结果。其中,鸡蛋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猪肉涨价的附带影响,而且两者的高位价格中都存在泡沫经济的成分。

三、对策及建议

1.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猪、鸡市场各个生产、流通环节的宏观调控和监管,尽快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扶持措施,扶持生猪、蛋鸡生产,建立母猪饲养补贴制度,出台相应养殖贷款措施,帮助农民解决上规模和引种补栏方面的困难,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鼓励和帮助农民理性养殖。

2.发动各级政府农牧职能部门,加大科技投入,做好农民思想工作和宣传发动工作,通过普及科学养殖知识和防治猪高热病、鸡禽流感的科学知识,尤其是尽快完成和完善兽医体制改革,提高基层兽医队伍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水平,使农民解除对高热病和禽流感的畏惧心理,敢于上项目。

3. 国家或地方政府组织业内人士成立区域专门统筹机构,随时掌 握生猪、蛋鸡生产和养殖成本的动态变化情况,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防止出现生猪、鸡蛋价格暴涨、暴跌的情况。根据养殖成本规定收购价和销售价,防止行业垄断,避免收猪(鸡蛋)单位(或个人、肉联企业)任意压价、抬价,进行人为操控,以免挫伤养殖业的积极性,造成养殖市场混乱。

新疆生猪产业发展情况 篇5

生猪产业是新疆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2年自治区畜牧业工作会议后,我区畜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养猪业也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养猪业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一是满足社会需求,保证市场供应。起到了稳定肉食品物价、调节余缺的作用。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力。目前养猪业直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达到15万人。三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新疆养猪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种植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而且带动食品加工业、饮食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新疆各级党政对生猪产业发展极其重视,在市场牵动,政策推动下,新疆生猪产业进入产业快速转化升级阶段,产业发展实力明显提升,现将新疆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向与会各位代表简要介绍如下:

一、新疆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

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新疆的牛羊肉、细毛羊和伊犁马在国内久负盛名,但新疆的生猪产业一直在畜牧产业结构中占有相当比重,在猪的良种培育方面,我区先后培育出了新疆白猪、新疆黑猪、伊犁白猪、新疆瘦肉型白猪、新疆瘦肉型黑猪等。虽然新疆生猪养殖量在全国所占比重较小,但从近二十年发展情况看,新疆生猪产业发展速度和产业升级各阶段递晋速度,与内地省区及临近兄弟省区基本相一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新疆通过全面引进推广国外优质种质,基本实现了生猪良种化生产;九十年代中后期,通过生猪繁育企业的自我发展和大型育种企业的引领,基本建立完成了新疆生猪种原生产体系;本世纪初期,通过市场竞争和淘汰,在政策扶持下,新疆生猪养殖户逐步向规模养殖大户发展过度; 2006、2007年,在国内大市场的影响下,新疆生猪产业依靠猪肉养殖成本和品质优

势,实现了由生猪调入省区向生猪调出省区的转折; 2008、2009、2010年,通过扶持发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新疆生猪优势产区基本消灭了生猪散养,天康原种猪场建设,结束了过去我区种猪引进必须依靠北京育种中心的历史。目前,新疆生猪产业即将进入向计划繁育和协作生产方向发展阶段,并将依托新疆天康美国原种猪场良种推广,逐步实现新疆生猪良种化水平的新跨越。近年来,新疆生猪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生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猪肉生产保持高速增长。2000年到2009年,我区生猪存栏从201.53万头发展到320.65万头,增长59.2%;出栏生猪从265.34万头增加到644万头,增长143%;猪肉产量从17.2万吨增加到46.55万吨,增长170%;非禁猪人均占有猪肉从23.5千克增加到48千克,增长了108%。

二是生猪规模化生产有较大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区年出栏1000头以上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达到300多个,较2000年增加200多个。全区规模养殖出栏生猪达到400多万头,较2000年增加近300万头,增长350%。

三是生猪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昌吉州东部至哈密地区北部一带县市,天山北坡一带县市,伊犁河谷、塔额盆地、焉耆盆地县市,库尔勒和阿克苏市以及喀什市为主的生猪产业带。2009年,产业带内生猪养殖量占到了全区总量的85%以上。我区已形成了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大县一个,出栏10万头生猪主产县14个。

四是生猪外销增加,加工能力明显增强。生猪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新疆天康食品有限公司、巴州博宁、克拉玛依瑞恒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肉食品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屠宰加工能力明显增强,仅天康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生猪能力就达到了100万头。2009年,全区出疆生猪20多万头,出疆猪肉5000多吨。

在推进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新疆发展生猪产业的优势条件逐步显现,除了规模化养殖程度、良种率高等生产基础优势外,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疫病风险相对较小。我区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秋干燥炎热,紫外线强烈,冬春寒冷,早晚温差大,不利于细菌、病毒生长。同时,我区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四面环山,人流、物流出入集中且相对较小,疫病的传播较易控制,与内地省区相比,疫病防治的成本和养殖风险较低。2005年自治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体制改革,全区初步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快捷的区、地州、县市、乡镇、村五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和以检促防、以监促检的管理机制,可较好地保障养猪业生产安全。

二是饲料资源丰富,养殖成本较低。新疆是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传统农产品生产大区,人均土地和水资源占有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干燥少雨,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三分之一的非宜棉耕地都适合发展粮食作物种植,生猪养殖所需玉米、棉粕、麸皮等的饲料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价格始终低于内地市场,其中玉米等主要饲料的平均市场价比内地低10-20%左右。生猪养殖成本明显低于内地省区。

三是市场潜力大,具备发展外向型养猪业的潜力和条件。我区周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及乌孜别克斯坦等8个国家总人口12.7亿,有相当部分居民有喜食猪肉习惯,在对中亚和俄罗斯等国的出口上,新疆地缘优势突出,周边国际市场开拓潜力巨大。

二、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落实政策,加强领导,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重视新疆生猪产业的发展,始终把促进生

猪产业发展作为加快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积极推进。1996、2002、2008年自治区三次畜牧工作会议都对生猪产业发展作出部署,且工作力度不断加大,1996年自治区提出“坚持在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的同时,发展猪禽产业”,2002年自治区提出“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养猪业”,2008年第三次畜牧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新疆建设优质生猪产业区,凡是适合发展生猪生产的地方都要把生猪产业纳入当地畜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动。2007年为稳定生猪产业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新政发[2007]69号),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生猪规模养殖。意见要求各地从领导精力、组织保障、政策措施上全力推动。按照自治区的部署,各地都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昌吉州奇台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筹资近千万元扶持产业发展。同时,各地全面落实国家稳定生猪产业发展有关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政策,有效调动了生猪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稳定了生猪养殖。

(二)发展规模养殖,促进生猪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借助国家、自治区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和大型沼气建设项目支持,积极推进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2007-2009年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扶持建设生猪养殖小区165个。在小区建设管理中,严格标准,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为推广标准化饲养技术,积极倡导健康养殖,2008年自治区在奇台县召开了全疆生猪标准化养殖现场会议,并由区内科研院所和设计单位,编制了《新疆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设计规范》,印发全疆统一执行。各地在养殖小区建设中努力做到“三高”:一是建设标准高,实施专业化养殖。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集中财力物力,出台补助奖励措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原则,统一圈舍规划,实行人畜分离。形成了“大户进小区,小区

带周边”专业化养殖模式。二是管理水平高,做到了“五统一”。小区道路硬化、空地绿化、环境美化,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的管理运行模式,做到良种、良料、良法有机配套。提高了生猪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三是组织化程度高,实现一体化经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了专业经济合作社,把分散农民有效组织起来,与加工经营企业建立产销关系,在供销衔接、利益协调、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三)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积极推进生猪原种场、扩繁场建设,2007-2009年按照生猪产业发展布局,在全区扶持扩建5家生猪原种场和26个生猪扩繁场,自治区对每场建设补助40-300万元,主要用于原种猪引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育种规划制定和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天康集团围绕打造百万头生猪生产基地的目标,投资2000万元建成疆内首个祖代原种猪场和疆内规模最大种猪二级繁育基地,形成年提供父母代种猪3万头,商品仔猪20万头能力。特别是2008年底天康公司两万头原原种猪场揭牌投产,从美国七个州引进了三大品种的230多头种猪,使我区的生猪种源建设与其他省区达到同一个水平。结束了过去我区种猪引进必须依靠北京育种中心的历史。

(四)促进产业化经营,努力降低市场风险。

一是成立了自治区生猪养殖协会,推进联合育种和计划繁育,提高产业自身调控能力。2009年自治区成立了新疆生猪养殖协会,将全区现有5家原种场、15家区级扩繁场、40家地县扩繁场全部纳入协会管理,通过政府监控,协会协调,开展联合育种,计划繁育,实现协作生产,防止生猪产业大起大落。二是建立了生猪养殖担保公司,推行生猪养殖一体化。融资3000万元,由天康控股组建成立了新疆首家生猪养殖担保公司,采取“七位一体”经营模式,统一生产销售,可为养殖户担保贷款3亿多元,降低生猪养殖环节总成本。三是扶持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扶持企业、专业养殖大户、畜禽营销大户牵头成立养殖专业协会、养殖合作社等,逐步将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交给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管理,使养殖合作组织切实成为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桥梁和开拓市场、组织生产、配置资源的主体。2007-2009年全区新成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60多家,合作社总数达到了100多家。通过以上措施逐步使生猪产业在市场的作用下,逐步向政府监控、协会协调、计划繁育、协作生产转型。

关于“十二五”新疆生猪产业发展目标。

总的思路是:着眼于发展外向型生猪产业,以推进生猪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为方向,发挥优势,加快扩大规模,积极建设优势产业带,努力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品牌引导、基地为依托的产、加、销相互衔接的生猪产业体系,提升生猪产业整体竞争力,使生猪产业尽快成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增长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内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生猪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篇6

生猪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一、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县是全国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省生猪养殖重点县,还是国家生猪调出奖励大县、农业部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县及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县。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8%,所产生猪因瘦肉率高(占胴体比达55%以上)、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强而闻名遐迩。**县以“良种化引领生猪产业,建立**‘绿色肉食品’名牌,打造‘种猪之乡’”为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抓好抓实品种改良、科学饲养、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规范化防疫,全县生猪产业已逐步向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了生猪产业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不断在做大做强生猪产业、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扶持龙头企业、推广优良品种、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工夫,全县生猪产业化发展取得较大的进展,特别是生猪生产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生猪产业一年一个新台阶。2014年全年生猪饲养量达193万头,其中生猪出栏118万头;有规模养殖专业户1600户,其中有年出栏万头以上专业大户24户,年出栏千头以上的268户,有省一级种猪场11个,二级扩繁场14个,在养殖企业中有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9家,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省级11个,市级3个;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6家,养猪专业合作社30多家;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在全县迅速发展,专业户规模养殖占全县饲养总数的90%以上。全县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已经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二、生猪产业特色

**县有得天独厚的生猪养殖环境,生猪养殖场(户)遍布全县各个乡镇,生猪养殖主要以生产优质的瘦肉型种猪及商品肥猪、仔猪为主。为了发展瘦肉型猪生产,**县委、县政府抓住生猪产业不放,加大对生猪产业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按照现代畜牧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广瘦肉型猪生产技术,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的“四化”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全县瘦肉型猪的发展。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从1980年以来,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多渠道筹集资金近两亿元,在全县建成12家省一级种猪场和24家二级扩繁场:为了生产优质种猪,**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鼓励种猪企业从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家及台湾地区引进优良品种,改良和提高**县种猪品质。这些来自世界各地近万头优良瘦肉型种猪落户**,揭开了**“种猪之乡”良种繁育的新篇章,为生猪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生猪产业优惠政策

生猪生产情况 篇7

1. 生猪生产量弱减。

据全省300个生猪定点监测村监测数据显示, 2014年2月养猪户数为40601户, 环比减少978户, 减幅2.35%, 同比减少8.76%;存栏生猪644214头, 环比减少14256头, 减幅2.17%, 同比增长1.72%;出栏生猪118187头, 环比减少15379头, 减幅11.51%, 同比减少1.18%;能繁母猪存栏73327头, 环比减少496头, 减幅0.67%, 同比减少1.76%。从监测数据判断, 我省生猪出栏、能繁母猪、仔猪存栏量均有所减少, 生产速度逐渐放缓。

2. 后续产能保持稳定。

根据监测户生产效益监测数据显示, 能繁母猪、小猪、中猪、大猪存栏量分别占生猪总存栏量的11.38%、27.18%、30.24%、29.31%, 存栏结构变化较大。其中, 仔猪所占比例偏低, 分析主因是春季仔猪成活率低于正常水平, 且养殖户加速调整生产结构所致。市场方面, 由于补栏积极性下降, 市场成交量清淡, 也呈现市场疲软状态。活大猪存栏比例在1月大幅下降后, 2月存栏比例上升较快, 证实1月份因春节消费旺季活大猪出现集中出栏现象, 但在2月行情下跌较快的情况下, 养殖户对国家政策托底、后期低谷反弹抱有期望, 因此出现较多压栏现象。此外, 迫于市场压力, 能繁母猪数量开始收缩, 所占比例减小, 逐步走向正常。但总体看, 能繁母猪数量大体稳定, 且稍有偏高, 生猪后续生产将保持稳定。

3. 养殖效益持续低迷。

由于市场猪肉供应量充足, 年后终端消费步入低潮, 供大于求的局面一直未改变, 加上屠宰场压价收购, 生猪市场萎靡不振。据2014年第12周 (数据采集日为3月19日) 对全省22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情况, 全省各地活猪均价11.92元 (公斤价, 下同) , 环比上周下跌1.49%, 仔猪均价24.00元, 环比上周持平。市场猪肉均价21.91元, 环比11周下跌3.01%。与去年同期相比, 活猪价格下跌14.80%, 猪肉价格下跌8.13%, 仔猪价格下跌22.46%。活大猪价格春节前开始快速下滑, 已连续13周下跌, 总降幅度达29.84%, 当前我省猪粮比价为4.62:1, 已连续3周处于5.0:1以下的重度亏损线, 养殖户每出栏一头活猪亏损250元以上。根据多年来市场行情状况, 一季度肉品需求难以提振, 预计短期内生猪市场低迷状态难有改观。

4. 疫情形势保持平稳。

近年来, 我省集中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督等各项综合防控措施落实有力, 全省动物疫情清净, 以往影响生产行情较大的猪蓝耳病、母猪繁殖综合症、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等常见疫病未出现大面积流行。特别是今年我省的暖冬天气有力保障了仔猪成活率, 疫情稳定进一步推动市场供应的有效增加。预计生猪市场供大于求、行情低迷在短期仍难有大改观。

二、生猪生产形势

1、生产略高于供求。

纵观今年生猪价格走势, 与去年相似, 均为春节前两周开始反常滑落, 今年的下滑速度更快。但导致下滑的主因有所不同, 去年是由于产能过高, 生产处于绝对过剩, 从而导致价格主动下滑;今年春节后的下滑, 除了受产能偏高影响外, 还有年底大量活大猪集中上市, 导致消费者在一段时间内猪肉消费饱和, 市场出现阶段性的供大于求, 生猪价格被迫下滑。预计今年生猪价格呈“W”型走势。

2. 行业发展动力更足。

我省去年上半年亏损期达4个月, 深度亏损超过2个月, 但由于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 养殖户经历了近几年的“猪周期律”磨砺, 宏观把握市场规律的能力提升, 抗亏损的心理承受力和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去产能的心理底线逐步抬高, 导致淘汰过剩产能的过程放缓。去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减少仅2.73%, 淘汰率较低且多为老弱母猪, 母猪减栏化速度低于预期, 但下半年行情一见好转, 能繁母猪存栏即现反弹。此外, 去年市场能繁母猪价格并未随生猪价格出现大跌, 据调研走访, 大部分种猪扩繁场二元母猪出场价格为1450元, 虽同比下跌5%, 但每头盈利仍在400元左右, 销售行情良好。表明养殖活动受市场波动影响越来越小, 养殖户发展生产主动性越来越强。

3. 生猪周期率发生变化。

以往生猪生产以及市场价格波动周期都是3年左右, 而近两年我省生猪周期性波动呈现出幅度减小、波长收短、频率增加等特征。近两年生猪价格均在春节前后快速下跌, 从年中开始又进入上升通道直至年底, 时间缩至一年就完成一次循环, 波峰价格未突破18元, 波谷期也未跌破12元, 均比前几个周期稳定。分析原因, 主要是由于真正决定周期变化的能繁母猪存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生产基础坚实, 产能稳定。

4. 规模与散户养殖各有进退。

近两年我省养猪户数逐减的趋势更明显, 今年年初传统补栏季节, 1月份散户减少3.87%, 2月份再减2.35%, 同比减少8.76%。在中小散户减少的同时, 规模养殖户在速增, 据我省2013年备案登记数据, 全省全年生猪规模场数量达26509户, 同比增长5.4%, 出栏生猪2809万头, 同比增加144万头, 增5.6%。受两年来养殖效益低迷影响, 尤其是春节前后猪价快速下跌, 养户亏损严重, 散户补栏意愿冷淡, 仔猪市场交易清淡, 因此, 仔猪价格下行趋势明显, 从去年9月份一直持续下滑, 目前接近猪肉价格。另一方面, 能繁母猪数量及价格能长期保持稳定, 主要因为规模场蓄留, 此消彼长, 佐证了规模养殖正逐步弥补替代中小散养的退出。

三、后期走势研判

近两年来, 市场活大猪出栏价格长期低迷、仔猪价格跌涨起伏, 与二元母猪价格持续坚挺形成了鲜明对比, 反映出母猪补栏积极性长期高涨。能繁母猪已连续近3年高位补栏, 虽然目前补栏量小于淘汰量, 总量有所回落, 但母猪存栏总量仍稍微偏高。由于市场对母猪存栏的平衡调节需一定时间, 因此, 2014年上半年总存栏量及供应量会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同时, 近年工商资本加速进入, 生猪产业规模化明显加速度, 使养殖生产更加趋稳。2012年、2013年上半年养殖户均出现严重亏损, 下半年盈利期短, 但未出现产能剧跌, 从2012—2013年两年及今年一季度的生猪生产情况看, 养户连续3年低于均衡盈利, 呈现出淡季亏损度逐年加深、旺季反弹力逐年减弱的特点。预测2014年生猪市场走势, 3-4月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 生猪价格将继续下滑, 养户持续亏损;年中触底反弹, 养户可保本或获微利;下半年回暖, 养户盈利并持续到年底。

榕江县发展生猪生产前景广阔 篇8

【关键词】 生猪发展 思考对策

几年来,在中央、省州的支持帮助下,全县经济取得长足了发展,基本实现了乡乡通电话,通公路,城乡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

1.榕江发展生猪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

榕江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具有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平均温度18.1℃,极端高温39.5℃,极端低温-5.8℃。最热的7月日平均温度26.9℃,最冷的元月日平均温度7.6℃,年总积温6635℃,10℃—20℃积温4521℃,无霜期310天左右;平均降水量为1211.1毫米。环境比较适宜生猪生长,是一个发展生猪生产的好地方。

2.生猪市场前景好

一是榕江县生猪虽然有一定的存栏量,但是农村养猪方式落后,生產水平低,养猪多为了过年,生猪出栏率和商品率较低,再加上县内没有一定的规模饲养,所以城镇商品猪供销缺口大,每年需求的商品猪为40000头以上,但是,县内自己生产向市场出售的商品猪只有20000头左右,有50%以上是靠向外县、外省调购。再加上每年与榕江邻近的黎平、从江两县城镇的商品猪市场缺口又在30000头左右。所以新建一个年生产出栏商品猪20000头的生产场,市场前景是十分看好的。二是商品猪活价长期居高,2006年活猪价格为每市斤7.5元,2007年活猪价格为每市斤8.5元,2008年上半年活猪价格为每市斤9元,2008年下半年活猪价格为每市斤7.5元。生猪商品生产经济效益高。

3.发展生猪生产的政策好

3.1榕江县县委、县政府扶持发展生猪政策好。

榕江县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把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猪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提高榕江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进一步加快全县生猪生产发展步伐,缓解榕江生猪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榕江县十五届县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做出了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的决定,并把此项工作纳入今年必办的“8件实事”之中,制定了“榕江县2008 年生猪发展实施方案”,为榕江县生猪发展作出了保障。

3.1.1加强领导。榕江县成立了生猪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成员由畜牧、财政、发改、经贸、信用、农办等部门组成。各级各部门要把生猪标准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一思想,周密部署,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

3.1.2采取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1)鼓励外商投资办场,优惠土地等使用政策,简化贷款环节,根据其投资金额补偿部分贷款利息等。营造一个良好的外商投资氛围。(2)对规模养殖场及示范户的各种贷款,金融部门实行优惠政策,政府负责采取养猪贷款贴息措施,扶持养殖户稳步发展生猪生产,并逐年扩大养殖规模和示范面:①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场均贷款50万元,政府按8.26 ‰利率贴息二年。②商品猪标准化养殖示范户,户均贷款1.5万元,政府按8.26‰利率贴息二年。 (3)加强规模场,示范户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帮助其改善饲养条件,扩大饲养规模。①规模场按标准进行改造和建设的,县政府每场补助资金20万元。②商品猪示范户圈舍按标进行改造和建设的,县政府补助建设资金1000元。③贷款贴息补助:一是规模养殖场县政府每户协调贷款50万元,县政府按8.26 ‰贷款利率贴息二年,合计补贴9.912万元;二是规模养猪示范户县政府每户协调贷款1.5万元,县政府按8.26 ‰贷款利率贴息二年。

3.2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3.2.1建设用地优惠政策:①客商来榕江县投资开发经营荒山,荒坡,荒滩,其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出让金由投资客商与拥有土地使用权的集体或农民协商,国土管理部门和土地所在乡镇党委,政府负责无偿依法办理有关手续。②客商来榕江兴办企业租赁用地,免交土地使用费和土地收益金。

3.2.2税费优惠办法:①客商投资兴办生产性或经营性企业,从生产(经营)之日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由财政全额返还,第六年至第七年返还60%,第八年至第十年返还不够40%。②客商投资兴办的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企业或农,林,牧,渔,种养开发性农业企业,从投资之日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十年全额返还。所交纳的特产税,五年内返还60%,第六年至第八年返还40%。③客商投资房地产开发,其企业所得税第一年全额返还,第二年至第五年返还50%。④客商投资兴办工业企业,从投资之日起,三年内交纳的增值税,由政府按榕江县实得部分的50%返还。⑤客商投资兴办乡镇企业,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由县财政全额返还。⑥客商投资兴办企业,其税收实行定率,定额管理,年增长比例参照上级下达榕江县的税收增长比例执行。兴办加工型民营企业,免收工商管理费三年。⑦客商投资企业的环保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管理费,企业管理费,均按标准优惠50%。

4.畜牧项目扶持

榕江县已经将生猪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畜牧和发改部门积极帮助生产者组织编制上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建设项目,争取上级发改部门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的项目资金支持,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进程。以此促进榕江生猪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

5.区位优势好

榕江地处都柳江中上游,处在321国道线和202省道的交叉口连接口,是贵州东出湖南、南下广西的重要通道。再则,三年后夏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将从榕江通过,南下广西、广东,北上省城、四川、云南的交通更加便利和快速,为生猪产品走向市场开辟了市场和绿色通道。

上一篇:物业公司纪律守则下一篇:员工实习期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