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

2024-05-29

患儿(共14篇)

患儿 篇1

脑瘫患儿故事

圆圆的脸蛋,雪白的皮肤,微微一笑会露出洁白的牙齿,头上留着一条扎着蝴蝶结的马尾辫,长得着实不错的一个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张姝,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她是一位脑瘫患儿,而且从小到大已经做过六七次手术,走起路来一腐一拐的,还得要人扶着。

自从2005年9月1日,她被分到了我们班上,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她根本没有能像其他同学那样坐在椅子上上课,而是两手紧紧的抓住桌子,两脚伸了很远,顶着地,她的桌子抵住前面的同学的凳子身体的重心落在上半身,靠桌子撑住自己。由于天热,头上不断有汗往下流,看了挺让人心疼的。后来家长向我解释,她不是不能坐,而是不敢坐,因为在很小的时候,不小心被别人撞倒过,后来,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不敢坐,怕别人把她撞倒。这让我伤脑筋了,她坐哪儿呢?视力又不好。我知道她是心理问题,可一下子又不能让她坐下来,就先让她趴着吧!

开学工作稳定下来后,一天,我就坐下来跟她谈话,她不敢面对我,只是点头摇头,即使说话声音也很小,后来听她妈妈说在家里说话挺多的,来学校小朋友们都不跟她玩笑话她,有调皮的还欺负她,她的胆子更小,于是,第二天的晨会课,首先,我给同学们读了《掌声》这篇课文,接着我就教育同学们,张殊是我们班一名特殊的学生,我们全班同学都要在她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她,课间陪玩玩,让她成为我们的朋友。我看谁做得最好,学期结束给他一个“爱心奖”,于是后来发现她前左右的同学都主动帮助她,交作业,收拾东西再也不是坐在哪儿看笑话了,接着我又把班上最好的同学跟她做同桌,以便帮助她,那位同学真是不厌其烦,经常帮助她到抽屉里拿需要的东西。我也经常走到她身边把错题重新讲给她听,渐渐地她变得稍微开朗一点,敢大声跟老师说几句话了同时也能主动和班级的同学交流了。看得出她比刚开学好多了,没那么紧张了。因为全班同学都是她的朋友了,没有人再笑她了。在心理上稍微放松点儿,我想这大概就是爱的力量吧!

可是看着她两只手抓住桌子,前后同学都受到她的挤压,有时她的那双非常有力的手,也会不小心擦破皮,我看了,心理总不是滋味。上课前总要去把她抱着坐好,可过不了几分钟,她又站起来了,我很失望。我就在思考用什么方法让她能坐下来上课呢?简直伤透了脑筋,我觉得首先要克服她心理上的障碍,下课时或者有时间的时候我就坐在她旁边和她聊天。聊学习,聊生活,聊兴趣爱好,她都说的很好:和大部分同龄孩子一样,喜欢打电脑,喜欢吃方便面,喜欢爸爸妈妈带她出去玩。一天我问她:“喜欢听故事吗?”“喜欢”,我就趁机给她讲张海迪的故事、保尔的故事,然后问她:“喜欢他们吗?”“喜欢”“老师也希望你勇敢的坐下来,摔一交爬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她用力的点点头,接着就扶她小心的坐下来。我刚走回讲台准备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发现她又慢慢地站起来了,我看着她,她看着我停止了站说“老师我要摔倒了。”我喜悦的心一下子落了下去,这还是她心理上克服不了这个害怕的,只要大人站在她旁边她就可以坐好,大人一离开就站了起来。这样站着学习不是受罪吗?

怎样让她克服害怕的心理成了我经常思索的问题,那天突出奇想跟她家人商量为她特制一张椅子,学校的椅子只有椅背,我想为她特制一张圈椅,她就不会害怕摔下来了。几天后,为她换了张圈椅,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她要么坐在椅子上两手紧紧抓住扶手,要么就是站起来趴在桌子上,弄得她更是紧张。大冬天的还流汗,我更是束手无策,道理讲了很多,都懂,可就是不肯坐下来。我失望极了。总结其原因:①她的心理克服不了害怕的障碍,胆子很小,老师上课声音大了点,都能把她吓着;②可能是我没有付出更多的精力帮助她,毕竟班上还有那么多的同学等待你去教育;③家庭的溺爱,出于从小到现在做过多次手术,家里人很舍不得她,把她当小孩子一样,从不让她受到挫折和委屈,好多时候都顺着她,走路完全可以给她拐杖,可是偏偏天天要人扶她,把她当长不大的孩子一样照顾,穿衣吃饭父母奶奶全包,原因还是舍不得孩子。我也多次跟他们讲,要尽量让她学会独立,锻炼她坚强的意志,只有这样她以后才能生活自理,不能一辈子靠父母。她们说知道,可就是舍不得。这样的爱只能让孩子暂时不受委屈,将来的路还要还要自己走,可能要受到更大的挫折,我觉得父母应该换一种方式去关心爱护这个孩子。

虽然让她坐下来上课的办法没有成功但也有让我开心的地方,以前学习上有困难都是回家问家长,可现在喜欢问我,我也特别乐意为她解答,因为这毕竟是她的进步,更可喜的是上课的时候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大声读书,眼睛还跟老师交流,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因为她之前上课,眼睛从不看老师,而且读书是没有声

音的)有时还请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能像正常人坐着上课的话,真看不出她是残疾儿童。

多次的失败并没有影响我对她的关心,别的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做游戏玩耍,她也跟她们差不多大,也应该有快乐的童年。可是她连最简单的走路都非常困难,每当我看见她蹒跚的背影心理总不是滋味。我的怜悯之心驱使我要加倍关心她。

我对她的关爱

一方面出于同情,另一方面是想培养她独立自主的能力,希望她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一年多的相处她已经把我当作朋友了,记得有一天中午放学,我等她走出教室关门,她妈妈说了一句:“老师,你先走吧!”我说:“没事,我不回家吃饭。”下午来到学校,她妈妈拿了一盒饼干给我说:“张姝要带来给你吃的,说你的肚子会饿的,”于是我走到张姝面前说:“你留着自己吃吧,老师不饿,”转身就走,想不到她哭了,非得要我收下她的饼干,无奈之下只能收了下来。可见她的脾气还挺倔的。手上拿着饼干,又是喜又是忧,喜的是这孩子我对她这么长时间的关心还懂得回报,我的心事没有白费,后来我又买了几本有关残疾人克服困难的书给她。可忧的是我怎样才能让我这位学生能坐下来上课呢?这可是我最大的愿望了。

我想:因为我的爱,虽然没有让她能够安心的坐下来上课,但是,这种爱使她变得活泼开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坚信通过我不懈的努力,在所有爱的感召下她一定回坐下来上课的,因为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患儿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2008年住院的脑瘫患儿家长156例, 其中父32例, 母122例, 养父或养母2例;农村82例, 城市74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6例, 高中以下30例。

1.2 方法

(1) 用调查表对各患儿家长问卷调查, 将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统计学处理; (2) 根据对康复治疗的需求及患儿病情将患儿家长分3组:期望过高组、期望合理组、期望过低组; (3) 对患儿采用综合康复疗法, 包括中医按摩、头皮针治疗、现代康复疗法、内科治疗等; (4) 治疗前后, 对患儿做神经学体检、肌力、肌电图检查及智力测验方法见文献[2,3]。

1.3 疗效判断见文献[3]

2 结果

家长对康复治疗的需求对疗效的影响, 见表1, 经χ2检验, P<0.05, 表明期望合理组分别与其余各组比较, 有显著差别;而其余各组之间比较, 无显著差别 (P>0.05) 。

3 讨论

脑瘫是一种终生性残疾, 是当今世界上的疑难杂症之一。很多种病因引起的脑损害均可导致脑瘫, 其预后取决于并发损伤的程度和治疗时机, 早期治疗疗效满意。脑瘫患儿父母面临的压力有很多: (1) 脑瘫儿童一旦确诊, 对父母是一个很大的应激源, 大多数的父母会对这个结果感到震惊和失落; (2) 脑瘫至今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患儿很难达到正常儿童的标准; (3) 长时间的求医, 使脑瘫患儿的父母感到身心疲惫; (4) 因治疗造成的经济负担, 使脑瘫患儿的父母感到难以承受, 这种经济负担持续存在; (5) 社会上的歧视, 让脑瘫患儿的家庭承受很大的精神负担[4]。因此家长对康复治疗的需求各有不同。调查发现, 相同的治疗措施而家长的心态不同, 其疗效不同。期望合理组家长104例, 均保持乐观的心态, 主动了解该病的一些知识, 多方面配合实施各项治疗措施, 能经常让患儿接触各种有益的活动, 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各种治疗该组总有效率达87.5%, 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各组 (P<0.05) , 期望过低家长对康复的信心消极, 不积极配合治疗, 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医院治疗上, 平时很少让患儿接触各种有益的活动, 也不理会患儿的恐惧心理, 此组有效率为70.6%, 疗效低于期望合理组 (P<0.05) ;期望过高家长治疗心切, 在孩子诊断为脑瘫且可治疗后, 往往充满信心, 下定决心给孩子治病, 刚开始甚至不管孩子的承受能力, 一味地加强训练, 希望早点治愈, 不能坚持系统、规律地治疗, 该组有效率为71.4%, 疗效低于期望合理组 (P<0.05) 。

4 结语

笔者认为, 在脑瘫的治疗过程中, 应作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指导, 争取家长的配合治疗, 促进疾病恢复提脑瘫患儿的生活。解决家长的心理问题, 树立家长的信心除了增强医患沟通, 让家长充分认识脑瘫, 共同参与康复外, 我们更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脑瘫患儿, 给脑瘫家长一个宽松的社会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脑瘫儿得到更好的治疗使脑瘫康复。此外, 脑瘫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父母心理压力很大, 长期慢性的应激必然导致家长心理上的不良反应, 会不同程度影响患儿全面康复。所以, 对患儿父母提供连续不断的心理支持也是康复治疗中不可缺少部分。

参考文献

[1]王辉.国内脑性瘫痪的研究近况[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19 (8) :637.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820~821.

[3]吴朋, 战立功, 孔峰, 等.早期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价标准研究 (附320例报告)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997, 12 (1) :17~18.

肺炎患儿的护理 篇3

【关键词】肺炎;患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39-01

肺炎时有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共同的临床表现。小儿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首位,我国政府将肺炎列为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支气管肺炎占肺炎住院总人数的93.7%。

1临床表现

通常将肺炎分为轻症肺炎和重症肺炎。轻症肺炎以系统症状为主,重症除呼吸系统外,还可累计其他系统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1.1一般症状大多数起病较急,发热多不规则,为了驰张热或稽留热,常伴有食欲不振神经萎缩、腹泻、呕吐等。

1.2呼吸系统(1)咳嗽:早期刺激性干咳,后期有痰;(2)气促:呼吸加快,每分钟40-80次严重者有鼻扇,三凹症,口周发绀,甚至点头呼吸;(3)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或呼吸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当病灶融合扩大时可出现相应的实变体征,

1.3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和心力衰竭,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①呼吸突然变快,大于60次/分;②心率突然大于80/分;③突然急速躁动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④心音低钝,奔马率,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尿少或无尿,颜面脸颊或下肢浮肿。若出现前5项可诊断为心力衰竭。重症患儿可发生微循环障碍和DIC。

1.4精神系统轻度缺氧表现为烦躁,精神萎靡;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如意识障碍,前卤隆起,惊厥,呼吸不规则、昏迷,甚至因呼吸衰竭死亡。

1.5消化系用常有纳差、呕吐、腹泻、腹胀等,重症肺炎常合并中毒性肠麻痹,出现腹胀,肠鸣音消失、可有便血、呕吐。

2临床护理

2.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环境安静。定时变换体位,轻拍背部,以减少肺部充血。

2.2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并保证充足水分。

2.3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及咽喉部分泌过多可导致呼吸困难,应及时排除,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促使痰液湿化,以利咳出。痰多可用祛痰剂。

2.4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炎,增进食欲。

2.5加强皮肤护理衣着要合适而宽大,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经常翻身,防止发生皮肤并发症。

3病情观察与护理

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应注意以下几点:

3.1.1定时准确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发热者按发热患者护理常规护理。

3.1.2观察神志情况瞳孔的变化及肌张力等,若有嗜睡、烦躁、昏迷、呼吸不规则、肌张力增高等,立即与医生联系进行抢救。

3.1.3观察心力衰竭情况如患儿表现呼吸困难突然加重,烦躁不安,多汗,面色苍白或发绀,心音低钝、心率增快肝脏短期内迅速增大、肺部湿性啰音增多时,应及时报告医生纠正心衰。

3.1.4观察呼吸困难及缺氧程度呼吸的速率节律、口唇有无发绀以及鼻翼煽动,张口呼吸,抬肩,三凹征等,已判断缺氧程度,及时发现呼吸衰竭的情况。

3.2注意病儿的缺氧程度及时给予氧疗。一般情况下,轻度缺氧者不用输氧,可采用冷空气疗法以改善症状。中度缺氧者间歇给氧。严重缺氧者持续给氧,一般用面罩法。新生儿肺炎应尽早给氧,不要等到呼吸困难明显时在给氧。因为新生儿缺氧症状有时不明显,仅表现鼻唇沟的发青,有时口吐泡沫,故应引起重视。

3.3注意观察体温变化高热者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新生儿体温若低于正常或体温不升,应予保暖或置于暖箱,并加强巡回。

3.4烦躁不安的患儿可按医嘱使用镇静剂用药后注意药效及反应,并尽量减少打扰和刺激,保持安静,以利于休息。

3.5对于进食困难、摄入量不足或须静脉给药者可采用静脉补液,但重症肺炎常有水、钠潴留。为减轻心脏负担,水分和钠的入量应予限制,静脉输液速度宜慢,以防输液量过多,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肺水肿和心衰。婴幼儿及心衰者静脉滴注速度每分钟不超过8滴,儿童每分钟不超过15滴。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需用碱性药物时应首选THAM,但该药碱性强,滴注时应防止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红肿,坏死。滴注速度不能过快,以防呼吸抑制,低血压、低血糖等发生。

3.6重症肺炎患儿常有微循环障碍,甚至可引起DIC,可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发冷,脉弱而速。皮肤粘膜及胃肠道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做好凝血的检查及采取相应措施。

3.7观察、处理腹部合并症注意检查腹部体征,若出现腹胀,应查找原因并针对性进行处理。对于低钾引起的腹胀应给与10%的氯化钾口服或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缓滴;肠胀气明显者,肛管排气,必要时肌内注射新斯的明。

3.8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与相应处理对腹腔闭式引流者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每天更换水封瓶,观察并记录排出物颜色、量及性质,保持引流装着的密闭性。

耳鼻喉科手术患儿的护理 篇4

相关的研究指出[1],人性化护理能显著提升耳鼻喉科手术患儿的预后,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文特以10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儿为例进行论述。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月至20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耳鼻喉科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

主要病种有:鼻外伤、腺样体肥大、鼻中隔偏曲、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鼻骨骨折、慢性中耳炎等。

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5.6岁。

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2岁。

在性别、年龄、病种等一般资料,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幼儿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

1.2.1入院教育

由于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差、认知水平低,入院后大部分幼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心理,甚至因此而抵触正常的治疗和护理。

对此,医护人员应认识到幼儿心理状态的脆弱性,给予他们及时、专业的入院教育。

首要做到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能满足的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尽量疏导,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在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要让他们尽快熟知医院的环境,通过自我介绍让幼儿更加地了解我们护理人员,消除他们对环境、人事的陌生感,使他们尽快适应医院生活。

必要的情况下,还可安排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来照顾消极情绪严重的幼儿,或者把其与心态向上、性格活泼的幼儿安排在一个病房内,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尽快融入角色并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1.2.2术前教育

用幼儿能听懂的话向其介绍围手术期内容和专科知识,并详细介绍手术方式、麻醉配合方法以及各种检查通知,并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使其尽快进入手术状态,做好术前准备。

此外,幼儿身体素质较弱,极容易治疗中出现突发情况。

对此,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做到幼儿的身体状况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立刻进行处理,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和危害。

1.2.3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幼儿的病情变化,针对出现的问题除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还应耐心讲解,帮助幼儿减轻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

促进患儿睡眠。

纠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

嘱咐幼儿多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确保病症改善有足够的营养支撑。

1.3观察指标

病症完全消失,是为显效;病症明显改善,是为有效;病症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是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统计数据,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有效率98.0%,对照组有效率96.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显效率方面,观察组96.0%(48/50),对照组54.0%(2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1。

3.讨论

患儿年龄较小,知识有限,不能对疾病、治疗措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患儿的身体、心理均造成较大的压力,疾病本身以及各种治疗不单给其带来疼痛、创伤等,还会使其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轻者使患儿意志消沉,排斥治疗,重者出现幻想、失眠、多梦,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发展[2]。

比如输液不仅有穿刺的疼痛感,还会限制患儿的下床活动,而幼儿大多生性活泼好动,自由被限制后往往会显得焦躁不安,甚至因此不配合治疗;陌生的医院环境使得患儿没有安全感,与熟悉的家庭、学校、社区环境相比,生硬、尖锐的医疗器械,奇怪的病床和推车、复杂多样的注射液以及消毒水的气味无疑严重脱离了患儿的正常认知,处于一个未知、陌生的环境中,大多患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焦虑[3-4]。

人性化护理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它更加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患儿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处于最佳值,以提升手术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98.0%,对照组有效率9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显效率方面,观察组96.0%(48/50),对照组54.0%(2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上述观点一致。

总的来说,在耳鼻喉科手术患儿的护理实践中,人性化护理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使患儿的预后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甘满芳.术前护理干预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08(18):26-27.

[2] 黄巧玲.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14):1303-1304.

[3] 张蓉.耳鼻喉科护士专科培训的难点及方法[J].护士进修杂志,,28(14):1340-1341.

为白血病患儿募捐活动方案 篇5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校一年级学生齐佳骆同学患上了白血病,急需高额的医疗费用。点点爱心,温暖真情,学校紧急发出爱心捐款倡议。捐款不分多少,贵在付出爱心。为保证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各班要做好宣传活动,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此次爱心活动中来,把爱心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让爱成为我们学校四月里的暖风,透出浓浓的温情,波动每个人的心弦。

二:活动主题与口号

1.主题:为白血病患儿齐佳骆募捐

2.口号:点点爱心,温暖真情

三:活动时间:2014年4月21日下午第三节课四:地点:各班教室

五:参与人员:固镇二小全体师生

六:活动准备

1.撰写宣传倡议书;

2.募捐箱等募捐用品准备;

3.场地安排与教室布置

七:活动内容

1.了解白血病,宣读倡议书;

2.组织学生捐款

3.学生发言,4.中队辅导员讲话

固镇城关二小

患儿 篇6

医学护理论文网

【摘要】 目的:提高儿科护理人员对住院患儿护理安全的认识,加强对住院患儿的安全管理。方法:对住院患儿在住院期间可能存在不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几年来,将不安全因素减少到了最低限度,无患儿伤害事件发生。结论:细致的人性化管理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住院患儿;安全问题;安全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儿科患者的特点是,好动、爱玩、敢冒险,缺乏危险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差;在治疗中合作性差;小儿在用药上特殊性强。因此,儿科病房工作风险大,护士责任重。笔者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安全问题分析,找出不利于患儿安全的因素,采取人文关怀及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取得了满意效果。住院患儿主要安全问题

1.1 意外事件:儿科住院患者由于年龄段的特点,随着感知能力、自我意识、自主性、独立性的不断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模仿,容易发生坠床、烫伤、误吸、误吞(如纽扣、瓜子、小玩具)等意外事件。

1.2 用药失误:儿童用药量都是按照患儿每公斤体重服用多少毫克的,如果注射器选择不合适,药物剂量会造成不精确;在抢救中执行口头医嘱时用错药,重复用药;对新药缺乏了解,看说明书不仔细;不同给药途径,药物溶媒混淆如:菌必治肌内注射是附有利多卡因作溶媒以减轻疼痛,而静脉滴注时配有生理盐水作溶媒。误将利多卡因作溶剂静脉滴注。保存方法错误;化疗药物外渗。

1.3 仪器使用失误:保温箱、蓝光箱箱温失控;输液泵速度失控;负压吸引器压力失控;喉镜不亮。

1.4 无菌物品被污染:小儿好动不合作,输液器管路、针头经常被拉出,家长医学知识缺乏,将污染的针头直接插回输液瓶。

1.5 窒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奶液呛入气道;危重患儿昏迷时呼吸道分泌物引起窒息。

1.6 压疮:肾病综合征的患儿往往出现皮肤水肿,长期卧床的患者局部皮肤受压;使用约束带时间过久;留置针肝素帽直接压在皮肤上。

安全管理对策

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重视安全教育应在落实上下功夫。我科组织全体护士学习《儿科护理常规》、《医院护理管理条例》、《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儿科护士的护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护士的自觉性,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

2.2 建立防护措施

2.2.1 环境安全:儿科病房的病床统一设为带有床栏杆的床,嘱家属离开患儿是要将床栏杆拉起;纱门、纱窗要有插销,及时关紧,定期检修,阳台要有栏杆,并设有“禁止攀爬”警示牌;桌椅边缘不能锐利,地面进行防滑处理;电源插座安装在小儿不易摸到之处;热水瓶放在固定稳妥位置,使小儿不易触及。

2.2.2 给家长正确指导:加强告知工作,小婴儿棉被要松软,避免蒙头睡觉,及时提醒家长加强巡视;小儿衣服尽量不用纽扣,选择合适的安全玩具,玩具应适合孩子的年龄及其生长发育的特殊需要,且易洗耐用、易抓握,大小适宜,边缘光滑;沐浴时防止水温过高,水温宜38℃~40℃或用腕部内测试水温。嘱家属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一旦发生输液器针头脱落,及时呼叫护士处理,不可自行处理。

2.2.3 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管理:①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满足工作的需要。建立药物说明书专用本,新药作为晨间提问内容,熟悉掌握药物作用用途,了解特殊溶剂、药物剂量、半衰期,过敏药物一定要有皮试结果,特殊药、新药一定要看原包装说明;根据药品说明书,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和溶媒。②小剂量药物务必稀释后用1 ml针筒抽吸;熟悉常用药物每公斤体重的用量,纠正医生的笔误;严格“三查七对”,抢救药物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2];③使用化疗药物时,要选择粗、直的血管,加强观察,一旦渗出,及时处理;④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多种静脉药物经同一通道同时注射时,要注意各药物之间的配伍,必要时两种药物之间可用少量生理盐水冲管。随着药物的不断更新,一些新药的配伍禁忌在《静脉药物配伍变化表》中不能查到,所以在临床用药时,不但要掌握常用药物的配伍规则,还需在操作时认真查看药物配伍时有无沉淀、变色、混浊、析出结晶等[3]。

2.2.4 防止气道异物及窒息:指导家长勿给小儿进食易致气道异物的食品,如花生、瓜子、果冻等。小儿进食时,不要边走边吃,不要谈笑,不宜进行注射治疗。不宜进食过饱时进行注射治疗,以免哭闹引起呕吐、窒息。新生儿体位宜斜坡为宜,抬高头部15~30°。及时清除分泌物,备好吸引器。喂奶、喂药取头高侧卧位。较小幼儿、儿童片剂应研碎,禁止强行灌药,以免异物呛入气管,服药后观察片刻方可离开。

2.2.5 各种仪器设专人定期检查、检测并有记录:正在使用的保温箱、蓝光箱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箱温、体温变化并记录。

2.3 加强儿科健康教育:为落实健康教育,请各专业医生讲解各级并特点及注意事项,要求责任护士在患儿入院3 d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护士长对入院3 d以上的患者就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检查,并把此项检查纳入护士量化考核中,护士长每周开一次护患座谈会,倾听患者对诊疗护理及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对潜在的隐患妥善处理,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

总之,由于加大了护理安全管理力度,我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由2005年的8/2 056下降至2006年的3/2 123,为儿科住院患者营造了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和氛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大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篇7

1住院患儿常见的心理特征

情绪不稳定、信任心理、环境不适应、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孩子患病住院,父母的心理上首先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一是表现出焦虑烦躁,感到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二是感到内疚自责,疑虑重重[2]。家长的情绪,言行直接影响患儿的心理变化,因此,患儿入院后护士与家长的亲切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了解家长的心理活动,用亲切的微笑的,良好的态度接待患儿入院,对家长的不安进行善意的安慰,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耐心的解释,清除家长的顾虑,增强信心,可以起到良好的心理传递作用。孩子患病后,情绪极不稳定,首先由生理上的不适,从温暖,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外界环境突然发生变化,心理上感到不适应,容易对医院,治疗产生一种恐惧,敌视,排斥的反应,可表现为哭闹,或由恐惧心理而出现忧郁,不合群或由于对工作人员生疏与不信任而拒绝治疗。对此,我们不能责备,嫌弃,而要以宽容及同情去亲近患儿,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患儿,成为患儿的知心朋友,努力清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化解不良情绪,从感情上取得对我们的信赖,从而引导患儿配合治疗,使病儿感到对他的重视和爱护,能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

2.2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由于患儿对住院环境生疏,加上疾病带来的生理不适,往往会产生吵闹,食欲减退,甚至病情加重,对患儿的治疗及康复极为不利[3]。因此,我们必须制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视觉效应,将无色的病房建设成一个彩色世界,护士上班可以化淡妆,以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患儿,跟患儿交朋友,给患儿讲故事,唱歌,使患儿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从而消除患儿的戒备心理,以取得其信赖及配合。

2.3掌握患儿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不同病情的患儿的表现不一样,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的心理变化也不一样。因此,儿科护士要具备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语言修养,要努力提高医学知识的理论水平,不断加强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4]。对于还没有表达能力的婴幼儿,我们更应仔细观察,做好护理。学龄前期及学龄其儿童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我们要掌握其心理变化,及时通过亲切和蔼的态度,柔和的语调,友善的言语,与他们进行交谈,还可以鼓励同龄患儿一同玩耍,相互交流,使患儿感到友爱和温暖,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儿的不适。

2.4熟练的及时与亲切的态度相结合: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护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操作水平,尽量的做到轻,稳,快,准,以娴熟精湛的技术准确迅速的完成操作过程,把疼痛刺激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要以亲切的态度和一定的语言技巧排除家长及患儿的心理障碍,取得家长及患儿对我们的信任,对患儿我们要具有慈母般的心,与患儿亲切交谈,巧妙的排除他们的抗拒心理,如告诉他打针就像小蚂蚁咬了一下,鼓励患儿主动勇敢,比如勇敢的小孩子长大了可以当警察,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表扬,如你真勇敢,阿姨给你叠一个纸船,你来当船长等等,千万不可以因为是小孩子,就可以无视他们的感情,采取恐吓及强制的手段来完成治疗任务,之后一定向患儿实现许诺,使患儿产生信任,建立良好的关系,完成从被动到主动的心理过度。

2.5出院后的健康指导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之间的联系:由于不少患儿家长缺乏医学常识及心理知识,主动关心正确对待孩子的心理变化,使孩子完全脱离“小皇帝”“小霸王”的唯我心理,消除不被关心的孤独感,培养与外界交流的信心,基本能够理智对待突如其来的打击,变化,如生病,迷路等,使孩子的心理能够健康成长。这样,可以将心理护理推广,渗透到每个家庭中,从而建立其一种新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护患关系[5]。

总之,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娇生惯养,行动放任自由,加之生病后,家长更加宠爱,迁就,给患儿的心理护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作为儿科护士,不但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力求一针见血,减少对患儿的干扰及刺激,而且还应掌握各个时期患儿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并注意改善住院患儿的病房环境及人际环境,使患儿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儿科病房临床工作中的心理护理的几点体会:1建立良性的护患关系。2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3针对患儿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4熟练的技术与亲切的态度相结合。

关键词:患儿,住院,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肖秀彩.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0,20(4):122.

[2]裴晓香.心理护理模式对剖宫产率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4):39.

[3]邬素萍,黄群明,朱伟芳.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44.

[4]宋玉梅,尚英.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护理及预防[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6(1):6.

弱视患儿何时摘眼镜? 篇8

所谓弱视,一般是指眼睛没有其他影响视力的病,只有屈光病但矫正视力提高不到0.9者而言。没有弱视的孩子戴镜矫正视力是可以达到0.1~1.2的。对弱视的治疗是指对提高不上来的视力,让他提高到正常水平,也就是说,弱视治疗的目的是提高视力,而对屈光度数并没有治疗作用,是通过一些方法锻炼视网膜及视路、视中枢,使其功能增强,而不是治疗角膜表面形状的异常和眼轴的长短。

远视引起的弱视占屈光性弱视的7%以上,大部分远视在弱视治愈后或再隔几年可摘掉眼镜。

如250度—400度者在弱视治愈后,隔2~3年即15岁前摘掉眼镜;如果是700度一800度者在弱视治愈后6~8年(一般在18岁左右)可摘除眼镜;远视250度的部分儿童有轻度弱视者,经2~3年可愈,10岁前可摘掉眼镜,但是,这时远视消失变为正视眼,正是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又可产生近视眼,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做远近视转折点。

如果是这一类型者,要在弱视治愈后,及时做好近视的防治。350度以上的近视,多为先天性近视,加上弱视治好后为小学生期,近视容易发展,这是由于近视加重所致,并不是弱视又复发。经重新戴近视镜(较以前增加度数),矫正视力仍可达到1.2。

散光是由于角膜先天异常,是不可改变的。所以由散光引起的弱视可以治愈,但散光度不能消失,仍需继续戴眼镜。

新生儿传染病患儿管理制度 篇9

1.新生儿传染病患儿原则上不收入新生儿科,特殊细菌感染患儿收入隔离间治疗。

2.隔离病区要与一般病区无交叉,远离其他住院病儿并有明显的标 志。病区内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各区之间有缓冲区,门 口防止消毒脚垫,定时喷洒消毒液以保持消毒效果。

3.隔离病室门外挂隔离衣,门口备有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有消毒 脚垫。

4.隔离病儿不得进入非隔离区,如需外出必须有相应的消毒隔离措 施。

5.隔离病儿应用的生活用品和医疗用品专人专用,并按要求进行相应 的消毒处理,一次性物品及病人的生活垃圾要用黄色垃圾袋密闭封 口,专人送指定地点焚烧处理。

6.隔离病儿的排泄物、分泌物等要按要求先消毒再处理。7.隔离病儿出院、转科或死亡后,病室要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

患儿 篇10

珠海男性健康网讯(记者胡胜)“太感谢珠海阳光医院了,我两个孩子终于可以跟正常孩子一样长大了。”12日,来自茂名的阿华(化名)激动地抹着眼泪。阿华连生了两个孩子都患上了疝气,由于家境贫寒,两个孩子一直没有治疗。在2011年5月14日——8月14日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里,广东省珠海阳光医院与珠海市红十字会联合开展了“疝气患儿关爱活动”,兄弟俩被接到了珠海阳光医院做了“生物显微超微创“纳米丝”疝环修补术”,实现了一家人命运的转变。据悉,像这种兄弟俩同患疝气的珠海小儿并不少见,在很多家庭当中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孩同患疝气的情况。

孩子生下不久就遭遇疝气

2009年,阿华生下了大儿子,但令家人奇怪的是,两个月后在他的腹股沟区,可以看到并且能够摸到一个肿块。那还是阿华在给孩子换尿布时发现的。医生说,他这是疝气,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的上升,可能是哭泣,其他的还有咳嗽、排便、排尿等引起的。当地的医生告诉他,目前治疗疝气的最好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孩子太小,现在还不是做手术的时候,另外问了一下医生,手术费用也高的吓人,让贫穷的阿华和家人一筹莫展。

今年5月,阿华又生下了小儿子。没想到,跟哥哥一样,小儿子也在两个多月时被查出了患有疝气,而且弟弟的病情比哥哥更严重:“哥哥的肿块用手推还可以回去,而弟弟的肿块用手也推不回去,一看就不对劲。”到医院检查,医生说疝气已经发生嵌顿,必须马上进行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阿华说,因为疝气,孩子除了可以看到、摸到肿块之外,还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而且变得非常易哭、不安等,行动上也有不便,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另外,两个孩子的抵抗力很差,经常感冒发烧,哥弟俩轮流着生病,没有停过。家里所挣的钱也全部花在了孩子身上。“我当时可愁死了。”为了尽快攒齐手术费,夫妻俩分别出外打工,但家里还是入不敷出。

珠海阳光医院给她带来“好消息”

今年5月,珠海阳光医院的医生给阿华带来了好消息,在2011年5月-8月举行的广东省珠海阳光医院与珠海市红十字会联合开展的“疝气患儿关爱活动”中,对于贫困户患者来说,只要持有贫困证明,珠海阳光医院就可以免费为其做疝气手术。喜出望外的阿华看到这个消息,立即辞工回家,带着小孩子去珠海阳光医院看医生。

据了解,到8月14日为止,珠海阳光医院的医生在当地已经免费为500多个珠海小儿疝气患者进行了生物显微超微创“纳米丝”疝环修补术,为他们带来了健康,而阿华的两个小孩手术期被安排到了8月13日,也在当天完成并顺利出院。“如果没有珠海阳光医院的资助,我们不知要攒多少年。我们担心的是越晚手术,越耽误小孩的发育。”阿华感激地说。

生物显微超微创“纳米丝”疝环修补术,珠海治疗小儿疝气的最好方法

据悉,生物显微超微创“纳米丝”疝环修补术,是指在多普勒全息显微引导并建立的极其直观、清晰、高倍放大的手术环境下,同时运用纳米技术生产的生物“纳米丝”进行精细修补的疝气修补方法。

该修补术通过利用从国外进口的先进显微设备多普勒全息设备,充分考虑小儿生理特征,创造出精细、直观、能高倍放大血管或其他组织、清晰分明的手术操作环境,并在其引导下,利用生物纳米丝0.5公分微创切口介入后,避开腹部手术部位敏感区,达到不伤害小儿腹股沟管的解剖以及精索和睾丸的目的,再根据“钥匙孔”手术方法,对受损处进行精细而完整的纳米丝修补,不伤小儿元气,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骨伤患儿的情绪护理 篇11

骨伤多因交通事故,体育运动或其他意外的生活事件造成,有突发性的特点。因此,患儿常处于应激后情绪反应状态,若创伤后可引起患儿情绪障碍,则不但危害患儿身心健康,给家庭带来压力,而且又降低患儿的从医行为,给治疗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影响疗效。[1]为了了解骨伤对患儿的心身健康影响,2001-2010年,作者观察了56例骨伤患儿,对住院期间的情绪变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2-13岁。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25例,多发性骨折10例。车祸致伤40例,摔伤9例,高处坠伤7例,患病期间发生情绪障碍最短2天,最长25天,平均4.8天。

1.2情绪障碍的表现形式

本组5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看见医务人员时就出现紧张、害怕或哭闹,拒绝与人交流或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其中8例夜间易受惊吓,大声喊叫,15例醒后诉说为无意识发作,不能控制,4例有幻觉,错觉,语言错乱,7例学龄期患儿有发脾气用手捶床、大声哭叫等表现。

1.3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和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3-R)指出分为1.焦虑状态2.恐怖状态3.癔病倾向。本组病例符合焦虑状态和恐怖状态的诊断标准。[2]

1.4结果

本组对医疗环境感到恐惧的37例患儿于1-3天症状基本消失,对医疗操作感到恐惧的18例患儿于1-3天症状基本消失,出现幻觉,惊叫的8例患儿于3-10天内症状消失,有幻觉错觉的4例患儿在住院期间症状也消失。

2.引起情绪障碍的原因

本组病例中有40例为车祸引起,发生都较突然,伤势比较重。同时出现惊恐万分,哭闹不安,焦虑和烦躁等。发生后到医院就诊,并对医院环境和操作感到紧张,出现惊恐心理,看见医务人员即哭闹,强烈反抗。情绪障碍的程度与治疗的痛苦性成正相关。[3]现在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患儿受伤后更是引起父母的加倍关注,患儿任性爱发脾气的性格,从而加重了患儿恐惧与反抗心理。在本病例中有19例患儿家长就一直搂抱患儿,不忍心将哭闹的患儿放在床上,害怕各种治疗增加患儿的痛苦,以致患者更易发怒,拒绝做各种检查和治疗,甚至对医务人员有敌意。

3.护理对策

对有情绪障碍的患儿,我们针对情绪障碍的原因、症状特征进行整体护理。从入院开始,接诊护士即判断患儿有无情绪障碍,对有情绪障碍的患儿进行专门交班。对学龄前2-6岁的患儿,以改变环境,逗乐、满足物质要求为主,对6岁以上的患儿以说服、鼓励和解析为主。

3.1增加接触次数,加强沟通 对怀疑有或已确定为有情绪障碍的患儿,护士主动不失时机地与患儿多增加接触次数,加强沟通。刚开始时,用几分钟时间和简短的几句话与患儿打招呼,逗乐。表扬优点,鼓励患儿,逐步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儿信赖并接受护士。也可以在与患儿逗乐、交流中自然地完成护理检查与治疗。同时在病区护士站、走廊、病房的墙壁上设计,绘制儿童喜爱的彩色图画,为患儿提供玩具,使病房环境如同儿童乐园,减轻患儿的不良情绪。除正常接触外,本组26例中对护士的恐惧心理,经2-7次(1-3天)接触后基本消失,8例在10天内恐惧心里消失,1例3岁女孩入院10天后看见医务人员不再哭闹,20天内在进行交流与治疗时仍把头扭向一边,但恐惧心理明显减轻,能接受治疗和护理。

3.2給予心理干预 对于较大患儿或学龄期患儿,我们顺应其心理变化,诱导其说出情绪不良时的真实感受,并给予肯定使患儿感到被护士理解。同时,对于患儿提出合理的要求尽量满足,对于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在满足其他条件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以调整患儿情绪,改善其行为,强化正性反应,淡化负性反应。

3.3提供精神支持 对于易受惊吓和夜间易惊叫的患儿,我们给予安慰和解析,并且让家长放下思想包袱,多守在患儿身旁,爱抚照顾好患儿,给予精神支持,正确地配合医务人员照顾好患儿。护士像慈母般关爱患儿,尊重患儿的人格。

3.4熟练进行护理操作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耐心地向患儿解释,并取得她的配合,按排技术娴熟的护士进行操作,尽量做到无痛苦治疗,避免诱发或加重患儿的不良情绪。

4.体会

经过分析和总结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 :1患儿住院时往往对医疗环境和医务人员有恐惧感,可以通过改变病房环境,转移患儿注意力,增加非痛苦性接触次数,使患儿接受护士,缓解紧张心里。2医疗操作是造成患儿恐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熟练操作技术和各专业人员的协作有利于减轻患儿的恐惧心里。3.有幻觉,夜间惊叫的患儿更需要护士和家长的理解,安慰,关心与照顾,为患儿提供精神支持,克服患儿的不良心里,解除患儿的情绪障碍。

参考文献

[1]刘苓,汪昌玉,宋道岚等,儿科住院患儿家属的心里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91-94.

[2]严谨,住院学龄期儿童的医疗恐惧及影响因素,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584-586.

120例麻疹患儿护理体会 篇1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 其中男性68例, 女性52例, 年龄28 d~10岁, 平均年龄1.5岁;其中28 d~8月15例, 8月~5岁96例。

1.2 临床表现

120例患者均有发热, 体温40~41 ℃者59例, 39~40 ℃者23例, 38~39 ℃者25例, <38 ℃者13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9/L者29例, 最高25×109/L;白细胞<4×109/L者8例, 最低2.5×109/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120例患者中并发肺炎18例, 喉炎2例, 心肌损害5例。

1.3 治疗及预后

120例患儿予以抗炎、抗病毒、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除1例死亡外, 余全部治愈出院, 住院时间4~14 d, 平均6 d。

2 护理体会

2.1 隔离与消毒

本病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我科对于麻疹患儿集中收治, 同时加强病房管理, 减少家属探视。患儿外出检查时要戴口罩, 接触过患者的人员要洗手、更换外衣, 或在室外停留20 min以上才能接触易感者, 避免交叉感染。病房保持空气流通, 每日通风2~3次, 每次不少于15 min[2]。病房的温度18~20 ℃、湿度50 %~60 %。对于患儿的餐具、洗漱用品要专用, 用过的衣物、玩具、被褥要经紫外线消毒1 h。医护人员要注意戴口罩、洗手等。

2.2 心理护理

本组病例患儿大多居住农村, 家长对麻疹认识不足, 多认为不需治疗, 只需关在家中, 待麻疹出齐自然会好。居住在县城者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 家长过于紧张, 焦虑于发热持续不退及疹退后色素沉着是否会遗留疤痕等。对于这种情况, 应耐心向家长解释, 使患者和家属了解麻疹的流行病特点、临床过程及并发症、预后, 减轻其轻视或恐惧心理, 告知麻疹是自限性疾病, 如无并发症2周自愈, 使家长有较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3 眼睛护理

麻疹过程中, 患儿结膜充血, 分泌物多, 畏光, 容易继发感染。畏光者拉好窗帘, 保持室内光线柔和;有分泌物者及时用清水洗净眼部, 并用阿昔洛韦和红霉素眼膏点眼。

2.4 口腔护理及饮食调理

每日常规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口腔2~3次, 观察有无口腔黏膜破损情况。应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饮食, 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给予过热或含有刺激性调料的食物, 避免对口腔的刺激。进食后用温水漱口, 防止继发感染。

2.5 预防并发症

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 体温<39 ℃可不用退热药, 多饮开水。每4 h测体温1次, 必要时随时测量。体温>39 ℃者, 尽量以物理降温为主, 慎用退热药。对于所有患儿除监测体温外, 还要观察出疹情况, 尤其是出疹时间及出疹顺序以及精神状态、呼吸、咳嗽、面色等情况, 警惕麻疹性肺炎、支气管炎、脑炎、心肌损害等并发症。如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师, 协助医师进行处理。

麻疹是常见传染病, 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治疗无特异抗病毒药物, 多以对症治疗为主, 加强护理, 防治并发症。婴儿并发症发生率高, 重症麻疹患儿甚至可导致死亡。本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短, 平均为6 d, 这与我们合理的护理密切相关。因此, 发现麻疹患者要及时隔离, 注意消毒, 加强心理、口腔、眼睛护理, 密切监测体温及出疹情况, 及时发现并发症, 及时协助医生治疗, 对于缩短住院时间, 促进病情痊愈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76-78.

患儿 篇13

一、单项选择题

1麻疹病毒是通过以下哪种途径传播的 A.消化道

B.血液

C.接触性

D.呼吸道

E.虫媒

2关于结核菌素试验,正确的是

A.注射后15min观察局部反应

B.一般用1:100的浓度

C.红晕、硬结直径在10~20mm之间为“++”

D.阳性反应表示有活动性结核病

E.阴性反应可排除结核病 3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是

A.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B.易感儿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C.患儿停留过的病室要彻底通风

D.易感儿接触患儿后注射免疫球蛋白

E.流行期间易感儿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4、确诊中毒性痢疾的依据是

A.夏秋季急性起病,高热

B.粘液脓血便

C.腹泻、呕吐

D.血压下降

E.大便检查发现痢疾杆菌 5结核性脑膜炎进入晚期的特征是

A.昏迷、半昏迷或强直性惊厥频繁发作

B.脑膜刺激征

C.颅神经受损

D.腹壁反射消失

E.偏瘫或肢体瘫痪

6、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方法是

A.及时发现患者

B.隔离患者

C.普种卡介苗

D.隔离治疗患者及普种卡介苗

E.对小儿进行预防性化疗

7小儿时期的结核病,以哪型最多见

A.原发性肺结核

B.结核隐性感染

C.支气管淋巴结核

D.粟粒型肺结核

E.结核性脑膜炎

8一个2岁的小儿未接种卡介苗,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表示

A.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B.曾感染过结核

C.近3周内感染结核

D.对结核有抵抗力

E.不会再感染结核

9.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以下哪项正确? A.凡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可排除结核病 B.卡介苗接种成功,结素试验呈强阳性 C.粟粒性结核时,结素试验可呈阴性 D.结素试验阳性者可肯定有结核病

E.3岁内阳性者(未种卡介苗)不提示结核活动的可能性。10.二岁小儿结素试验强阳性说明该小儿: A.四周内接种卡介苗

B.一周内接触了开放性肺结核病人 C.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D.过去患过结核病 E.出生时接种过卡介苗

11.卡介苗接种是防痨的一种有效措施。婴儿常用的方法是:

A.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E.口服 B.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12.小儿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胎盘传播

D.皮肤损伤处 E.以上都不是

13.肺结核原发综合征的最少见的症状是:

A.消瘦、盗汗 B.不规则热 C.食欲差、乏力 D.情绪改变 E.咯血

14.肺部原发结核若不进行治疗最大的威胁是: A.肺部病灶液化形成空洞 B.可在一年内发生肾结核

C.可在一年内发生结核性脑膜炎 D.可在一年内发生骨结核 E.以上都不是

15.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最常发生于: A.初感染后6个月内 B.感染后6个月至一年 C.感染后一年时 D.感染后二至三年

E.感染后立即发生。

16.结脑患儿前驱期主要临床表现特点是:

A.头痛 B.惊厥 C.食欲减退、呕吐

D.性格改变 E.便秘 17.诊断结脑最可靠的依据是:

A.发热、盗汗、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B.结素试验强阳性

C.脑脊液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呈典型结脑改变

D.脑脊液查到结核菌

E.胸部X线检查有原发性肺结核

二、多项选择题

1.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点是:

A.吸收快、愈合以钙化为主

B.病灶常靠近胸膜,局部反应轻

C.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易受累

D.常经支气管播散

E.易形成空洞

2.对判断肺结核的活动有意义的情况是:

A.痰液找到结核菌

B.肺部X线摄片有肺门增大,其边缘模糊不清

C.血沉增快

D.婴幼儿肺结核患者 E.结素试验阳性者

3.结素试验阴性的意义是:

A.未曾感染结核

B.已感染结核,尚未产生变态反应 C.假阴性反应

D.对结核有一定免疫力 E.结素失效

4.结核性脑膜炎治愈的标准是: A.临床症状消失 B.脑脊液正常 C.疗程结束后二年无复发 D.结核菌素试验转阴 E.血沉正常

5.做结素试验应从1:10000的浓度开始的情况有: A.疱疹性结膜炎 B.结节性红斑

C.结核性胸膜炎 D.一过性多发性关节炎 E.疑有重症结核

6.卡介苗接种的禁忌症为:

A.发热、腹泻 B.全身皮肤病 C.急性传染病后1个月内

D.结素试验阴性 E.近期使用激素者

三、判断题

1.临床上可以用结核菌素试验判断小儿结核病是否处 于活动状态。

2.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目前多采 用皮下注射的方法。

3.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最严重的一种结核病,是引起小 儿结核病死亡的原因。

四、填空题

1.小儿结核病的诊断应依据、、、、、、。

2.应用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原则是

、、、、。3.小儿时期以

结核最为常见。其次则为

和。

五、问答题

1.怎样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2.怎样预防小儿结核病。参考答案

麻疹并发肺炎患儿的护理 篇1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住我院感染科患儿75例, 男41例, 女34例;年龄6个月至4岁;临床诊断为麻疹并发肺炎, 病程>5d。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 体温≥38.5℃, 气促、频繁咳嗽或剧咳, 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无神经、循环系统异常等重症表现,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0例, 对照组35例,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使用α-靡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每日2次。观察组: (1) 主动、热情接触患儿, 对他们轻拍、抚摸、搂抱, 可使其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变得自然协调, 产生如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 有利于以下一系列动作进行; (2) 鼓励患儿并帮助家属让患儿多饮水, 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水分, 加强眼、鼻、口、皮肤的清洁护理; (3) 及时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采用利巴韦林0.1 g加生理盐水5 mL雾化吸入, 每日1次, 雾化吸入后叩背5 min; (5) 对高热患儿, 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 4 h测体温1次, 必要时随时测量并做好记录, 观察热型与有无新的症状出现, 尽量采取物理降温; (6) 保持安静, 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1.3 效果判断标准

(1) 显效:发热、气促、咳嗽明显缓解, 肺部湿啰音在48 h内消失; (2) 有效:发热、气促、咳嗽缓解, 肺部湿啰音在72 h内消失; (3) 无效:发热、气促、咳嗽无缓解, 肺部湿啰音在72 h内未消失。

2 结果 (见表1)

两组比较, χ2=5.14, P<0.05, 说明观察组较对照组病程缩短明显。

3 讨论

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传染性强, 易并发肺炎。并发肺炎患儿表现为皮疹消退而高热不退或发热减轻后而复加重, 频繁或剧烈咳嗽、气促、双肺可闻湿啰音, 一般情况差, 重者甚至可致生命危险。细致、有效的护理对麻疹并发肺炎患儿的康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补充足够的水分, 防止患儿体液失衡, 有利于发热减轻, 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可减少患儿哭吵、呕吐的发生, 稳定患儿呼吸, 减少咳嗽。雾化吸入有助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水肿[2,3]。麻疹并发肺炎早期多是病毒性, 利巴韦林在静脉使用或口服主要集中在红细胞中, 静脉注射8 h后, 肺内含量不到全体的1%。而雾化吸入则70%的吸入药物直接分布到呼吸道表面, 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可退热、缩短病程[4]。叩背有助于痰液的排出, 亦利于病原菌的排出, 使药效得到及好的发挥。本组患儿发热时均采用物理降温, 亦使体温得到很好的控制, 减少了退热药副反应对患儿的影响[5]。通过对本组患儿的观察说明, 采取的这一系列护理措施能明显缩短病程促进麻疹并发肺炎患儿的康复方法简便易于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对促进麻疹并发肺炎患儿康复的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11月住感染科麻疹并发肺炎患儿75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0例, 对照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深切的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5.14P<0.05) 。[结论]深切护理对麻疹并发肺炎患儿的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关键词:麻疹,肺炎,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幕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92-195.

[2]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15.

[3]刘俊艳.阿奇霉素静滴与穿琥宁雾化吸入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1) :67.

[4]刘一民.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治疗[M].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7, 12 (1) :87.

上一篇:束河古镇散文下一篇:气调库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