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计划

2024-10-12

出院计划(精选11篇)

出院计划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出院计划对卒中后抑郁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卒中的病人按住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出院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抑郁(Hamilton抑郁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BI量表)评定,评估抑郁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3个月后抑郁症发病率为21.79%,较对照组48.05%的发病率低(P<0.05);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发病率为17.95%,而对照组发病率为51.95%,高于观察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病人抑郁评分为6.22分±6.71分,较对照组(9.05分±6.84分)的低(P<0.05);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评分为5.04分±5.63分,对照组为9.09±5.66分,高于观察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2.56分±13.91分,较对照组(42.60分±16.56分)的高(P<0.05);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评分为60.64分±16.91分,而对照组为49.29±17.52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实施出院计划可以有效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病率,减轻抑郁症状,改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出院计划,护理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50%左右,不仅影响病人的后续治疗,也使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如何让脑卒中病人出院后继续得到合理的治疗和护理,降低PSD的发病率,越来越受到重视。出院计划是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员的多学科合作过程,属于连续性护理服务范畴。通过出院计划的实施,保证病人从一个医疗机构顺利过渡到另一个机构或家庭,其目的是改善连续性护理服务[2]。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病人制订出院计划,观察病人预后情况。旨在探讨出院计划对PSD病人预后的影响,以进一步指导脑卒中病人专科护理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首次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160例脑卒中病人。纳入标准: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或脑出血的病人且为初发者,入院时Hamilton抑郁量表评定<7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评估和随访的病人。排除标准:既往患有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精神障碍、严重的认知障碍、聋哑、失语及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或恶性肿瘤病人。将双日入住的病人纳入对照组(80例),单日入住的病人纳入观察组(80例)。在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2例,原因为到外地居住1例,疾病加重不符合标准1例。对照组脱落3例,原因为死亡1例,到外地居住1例,不愿意继续参加研究1例。观察组78例,其中男44例,女34例;年龄65.05岁±10.61岁;脑梗死61例,脑出血17例。对照组77例,其中男42例,女35例;年龄66.35岁±10.72岁;脑梗死58例,脑出血19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及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整洁,抬高头部15°~30°,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制订出院计划,并严格按出院计划实施。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对病人进行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具体内容如下。

1.2.1. 1 出院计划小组成员确立及培训

出院计划小组成员包括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专科护士、康复治疗师、社区护士共8人组成。实施出院计划的护士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专科以上学历;(2)5年以上的专科工作经历;(3)较强的业务能力,良好的语言沟通、表达和协调能力。培训的主要内容:出院计划的制订与执行;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相关量表的选定与测试、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随访的规范与方法。

1.2.1.2出院计划的制订

(1)评估病人及家属的出院需求。纳入研究的病人入院后24h内专科护士即对其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状况、精神状态、自理能力以及出院后的护理需求、家属护理能力、经济能力以及社区医疗资源情况,填写评估表。(2)研究者根据收集的资料拟订出院计划执行单。(3)研究者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订康复计划。由专科护士督促康复训练的实施。康复训练由简到繁、由轻到重,让病人逐渐适应。主要内容包括:良姿位的摆放、床上瘫痪肢体的主动或被动训练、早期坐位训练、床上坐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及早期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脸、刷牙、上下楼梯等)。将训练融入病人的日常生活内,提高病人的主动性。(4)进行心理护理及早干预。专科护士积极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病人内心想法,帮助病人克服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加强宣教,提高病人的认知水平,增强病人信心。给病人及家属发放有关脑卒中诊治方面的宣传资料。集中组织病人及家属学习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如脑卒中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发病危险因素,让病人及家属认识到改变以往不良生活方式在脑卒中防治方面的重要性。帮助病人及家属掌握康复训练的基本要领及心理放松方法,告知在家中出现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措施。(6)强调家属指导和监督病人。医生及护士应帮助病人家属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观点,组织家属培训康复训练要点及注意事项、心理护理技巧等专业知识。强调亲人的关心和支持有利于病人的康复,避免让其独处,制造融洽的气氛,增强病人的自信心。(7)研究团队每周定期对病人评估3次,专科护士执行并记录出院计划执行单。

1.2.1. 3 出院宣教及转介

在病人出院前2d研究团队再次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重点内容宣教,解答疑问。评估病人及家属是否掌握必需的康复训练及卒中知识,解决病人出院后存在的护理问题,按照出院时间制订出院计划。出院当日将病人出院计划文档交社区护士并建立有效沟通渠道。

1.2.1. 4 出院后出院计划的执行

定期进行随访,采用电话结合家庭或门诊随访的方式。干预后3个月、6个月再次对病人进行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1.2.2 观察指标

1.2.2. 1 抑郁发病率

采用第4版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抑郁诊断的标准,分别统计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抑郁的发病率。

1.2.2. 2 抑郁程度

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评定,该表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的最为普遍的量表[3]。其量表有17项、21项和24项3种版本。本研究采用的是17项版本。总分<7分为正常;总分7分~17分为轻度抑郁;总分17分~24分为中度抑郁;总分>24分为重度抑郁。

1.2.2. 3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进行评定,BI是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及疗效判定的重要指标[4]。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用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共10项。BI总分为100分,表示生活自理;61分~99分为轻度功能障碍;41分~6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

1.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将其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性分布且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3 讨论

出院计划是因美国医疗保障政策的变化,导致老年住院病人住院日缩短,病人出院时尚未痊愈,出院后仍需专业人员护理。而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制订出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模式[5]。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PSD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而且影响病人的连续治疗,从而导致复发率和致残率的上升。因此急需转变目前脑卒中的护理理念,制订并优化护理服务模式,改善对病人的护理服务,满足病人的需求。出院计划模式要求医护人员在病人出院前就应根据病人的病情、治疗效果、家属情况及病人出院后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制订出院后康复计划,指导病人及家属出院后服药、功能锻炼以及预防潜在的护理问题,与社区护理机构进行合作。因此该模式可以有效促进一级、二级医院的资源利用,缓解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紧缺,提高病人出院后继续治疗的连续性和依从性,从而改善病人的预后[6]。PSD是发生于卒中后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包括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精神症状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过低等,也包括头晕、头痛、肢体疼痛、麻木等躯体不适。PSD发生影响病人后续治疗,包括卒中二级预防和康复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病人的肢体功能和言语功能的恢复、认知功能的好转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并可延长康复时间,从而增加病人的致残率和致死率[7]。及早发现病人异常情况,并采取干预措施可降低PSD发生率和减轻抑郁症状。故在制订出院计划时就注重了心理护理及心理医生的介入,并定期对病人家属进行宣教,强调病人家属在后续治疗中情感护理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病人较对照组抑郁发病率低,且Hamilton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针对脑卒中病人制订连续护理的出院计划,可有效预防PSD的发生,减轻病人的抑郁症状,有利于卒中病人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脑卒中是一组致残率非常高的疾病,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肢体运动、感觉、失语、认知功能、排便障碍等。而PSD的发生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影响了病人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形成恶性循环[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BI总分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制订出院计划,进行持续性的综合干预可从多方面提高卒中病人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抑郁症状,形成良性循环。

出院计划在设计和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多学科、多团队的共同协作,其成员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医疗器械技师、病人、家属以及社会工作者等,专科护师的工作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从医院和社区中选出责任心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团队,经过系统培训和考核后实施出院计划,可使病人的护理需求得到满足,也为多学科团队合作积累了经验。

此外,病人在院外治疗过程中,其家属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但在我国由于医疗、护理专业知识普及较局限,病人家属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和缺乏科学性,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在本研究中病人家属或照顾者在病人住院期间即参与学习,接受规范的专业知识培训,从而增加了家属或照顾者的信心,以利于出院计划的顺利实施,最大限度帮助病人康复。

出院计划使病人在社区或家庭内继续得到规范的护理服务,使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病人家属或照顾者的护理技能提升,降低了病人抑郁发病率和减轻了抑郁病人的症状,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Hadidi N,Treat-Jacobson DJ,Lindquist R.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functional outcome:A critical review of literature[J].Heart Lung,2009,38(2):151-162.

[2]Damiani G,Federico B,Venditti A,et al.Hospital discharge planning and continuity of care for aged people in an Italian local health unit:Does the care-home model reduce hospital readmission and mortality rates?[J].BMC Health Serv Res,2009,9:22.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27-133.

[4]李奎成,唐丹,刘晓艳,等.国内Barthel指数和改良Barthel指数应用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8):737-740.

[5]Dash K,Zarle NC,O’Donnell L,et al.Discharge Planning for the elderly-aguide for nurses[M].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1996:1.

[6]石霞,刘美玲,侯玉,等.出院计划对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4-15.

[7]Carson AJ,Postma K,Stone J,et al.The outcome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in neurology patients: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3,74(7):893-896.

[8]Loubinoux I,Kronenberg G,Endres M,et al.Post-stroke depression:Mechanisms,translation and therapy[J].J Cell Mol Med,2012,16(9):1961-1969.

出院病人的误区 篇2

错把出院当病愈 不少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治疗。然而,有不少患者认为既然出院了,就是一个健康人了。所以,就放弃任何治疗措施。

错把医嘱当包袱 由于不少患者出院只能表示其疾病已趋稳定阶段,后期的大量康复行为必须在家里进行。所以医生对出院病人要求“按时服药”或“定期复查”等等。但是有些患者听了医嘱后便产生悲观情绪,从而背上“ 前景不容乐观”的思想包袱,在心理上给自己贴上“老病号”的标签,这些患者忧心忡忡、顾虑重重,甚至丧失生活的信心。

错把休息当体闲 病人出院后,医生根据其体质、精神状况和身体恢复的情况建议患者适当休息,同时,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及文娱活动。而有的患者出院后,把休息当作完全的体力休养,使自己完全沉浸在“体闲”状态中,甚至足不出户,能自理的也要人伺候。“ 过则为灾”,这种休息法不利于康复。

误把滋补当调养 有些患者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疾病的折磨,身体虚亏。于是,以补为养,不论什么病,不管宜忌,妄加进补。殊不知,这种错误认识所导致的行为可造成旧病未愈,新病又添的局面。

出院计划 篇3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可造成其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障碍,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出院准备服务计划主要利用专业人员帮助患者及照顾者在转换医疗照顾机构时,能达到完整且持续性的照顾,以求得到最佳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1]。我院提供此项服务从患者入院始介入,由个案管理员予以执行,出院计划服务包括评估、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随访等过程[2],期间需制定完善的出院计划程序或指引,形成格式化的医院和社区间的转介系统,患者及家属参与决定服务计划,有详细的出院计划书写记录,建立全面完善的个案管理档案。

2 脊髓损伤患者的出院计划

本文将对一例颈椎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出院计划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2.1 一般情况

患者男,36岁,车祸致“颈椎完全性脊髓损伤”,在当地医院进行手术处理,伤后5个月转至我院行系统康复治疗。入院后个案管理员予以持续性跟进,针对伤残适应、家庭关系、工伤政策等问题提供服务。

2.2 出院准备服务

2.2.1 出院计划的评估

在患者临近出院的1个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法进行患者需求评估,评估情况如下:①健康状况。双肩关节和背部疼痛成为影响患者睡眠、情绪的重要因素,四处寻求治疗方法和改善措施。②功能情况。ADL完全依赖。③情绪状态。患者偶感烦躁,易激惹,好发脾气。④家庭情况。患者父母早年离异,伤后父亲在身边照顾,但父子关系较疏离,母亲健康状况不佳,妻子是主要照顾者,已基本掌握照顾技巧;患者担心妻子离开,用“责骂”的方式试探妻子对自己的心意;患者担心返乡后如何面对亲朋好友;患者妻子常有无助感、睡眠障碍。⑤社会资源。居住所二楼,无电梯,房屋内设施基本适合轮椅使用;患者及家属不了解当地针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经济维持依靠工伤的伤残补助金。

2.3 出院计划的制订

根据评估结果,由个案管理员、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可实现的具体目标及有效措施,具体如下:①具体目标。协助患者习得自我处理疼痛的方法,以减少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家居环境改造的知识;使患者全面了解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增进夫妻间的情感交流,鼓励患者与妻子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②措施。每周一次康复辅导、周期性的小组辅导、脊髓损伤训练营等方法介入。

2.4 出院计划的实施

针对出院计划评估结果提供个体化的出院准备服务,并由个案管理员将各专业人员建议整合,形成书面材料提供给患者。

2.4.1 脊髓损伤训练营

课程涉及体能训练、生活自理、社会适应、伤残辅导等4个方面,以个案辅导、小组辅导、社会适应性训练、知识教授等为介入手法,在此过程中需要各专业合作和配合、“同路人”的示范与支持,使患者重拾生活自信,达成生活重整的目标。

2.4.2 康复辅导

通过专业的辅导技巧进行深入面谈,针对疼痛自理、伤残心理的适应、家居环境改造、长远的生活规划(包括家庭康复训练技巧的指导、日常生活安排表的制定、家庭财政计划及持续性生计的探讨等)提供服务。

2.4.3 家庭关系辅导

针对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进行辅导。

2.4.4 链接社区资源

个案管理员与当地残联联系,获取残联可利用资源。

2.4.5 家居环境改造

通过观看影像资料,了解同病情患者家居环境改造的情况。

2.5 出院准备的评价

①疼痛自理:知晓疼痛原理,清楚疼痛将终身伴随,对情绪的影响减少。②家庭财政计划: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等级为一级伤残、一级护理,按月领取伤残津贴,获得伤残津贴满足日常的生活开支。③制定日常生活安排表,进行家庭康复训练。④伤残适应情况:患者可较好地进行压力管理,睡眠情况改善,发脾气次数减少,找到了人生价值。⑤家庭关系:患者与妻子关系融洽。⑥社区可使用资源:当地残联每年提供申请护理补助和免费辅助器具配置。⑦家居环境改造:患者计划重新购置房屋。⑧持续性生计的考虑:投资合适项目。

2.6 随访

患者己出院返回湖南家乡,返乡后一周每天均有亲朋好友探望,患者认为“回家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个案管理员通过电话随访,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1次,第2个月每半个月1次,第3个月至半年每个月1次,协助患者处理出院后遇到的实际困难。

3 小结

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准备计划紧紧围绕患者的个体需求提供持续性的医疗服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出院准备服务计划提高了照顾者的准备度,满足了患者和照顾者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卢珏.出院计划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709-710.

出院证明 篇4

一、区级医院(出院)

1、出院证明

2、清单

3、药费收据

4、病例复印件

二、市级医院(出院)

1、出院证明

2、清单

3、药费收据

4、病例复印件

5、转院单(由区级医院开出转诊单,院长签字、加盖医院、区医保办章)

三、省级医院(出院)

1、出院证明

2、清单

3、药费收据

4、病例复印件

5、转院单(由市级医院开出转诊单,院长签字、加盖医院、区医保办章、区主管医保局长签字)

出院结账要心中有数 篇5

我去办理结账手续时发现,单氧气费一项就高达4236元,住院18天,平均每天240多元。还有每天最多打一瓶脂肪乳,其中一周停用,清单上怎么会出现用了21瓶?我觉得这两项收费存在很明显的问题。医务处的工作人员说,医院是电脑联网计价,不会有错。我回到病房向负责记账的护士查询,她回答得更干脆:“绝对错不了,我们是计算机记账。”

说来也巧,我的一位朋友在这家医院的财务处工作,我找到他,提出了我的疑问。他说,病人使用氧气的费用只是估算,根本不是什么电脑联网自动计算。护士按每小时使用氧气3.5元计价,一天24小时应收84元,住院不足18天,氧气费应该是1512元。可实际收了4326元,错在何处?我俩仔细核查清单,发现用一天的氧气居然按6天计价!

我找到医务处的工作人员,在事实面前,他承认多收了费,但解释说:“护士使用电脑还不够熟练,输入有误。”

姑且不论每天按24小时收氧气费是否合理,我怀疑其他的收费项目也有问题,我要求医务处全面查账。工作人员说可以查账,但要我将“大病统筹格式清单”和收费发票等单据留下来。我同意了。

一周后,我再次到医务处询问查账结果,万万没想到我交给他们的原始单据都丢了……我的头当时就大了。工作人员允诺,可以重新打一份清单,让我一周后来取。

一直过了一个多月,在我打了无数次催问电话之后,我才拿到重新打印出来的“清单”。我担心他们在“清单”上做了手脚,对工作人员说:“我要亲自查账。”

我从较为明显的乱收费项目入手,如病人根本没有使用过雾化吸入器,而“清单”上记录使用9个,每个41.8元,合计384.2元。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我查明“清单”上有乱收费、多收费27项,合计3555.4元。

医院同意如数退还多收的钱,可没有赔偿我为查账及交涉此事所受到的经济损失。

我真想跟这家医院打一场官司,可一位资深的律师劝告我说:“你没有了原始单据,很难打赢这场官司。”我只能作罢。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我提醒大家,在住院费用上不得不留个心眼儿,生病住院每天都用了什么药,做了什么检查,每项如何收费,都要心中有数。(据《中华网》)

不想出院的李奶奶 篇6

而今年我在脑病科则遇到了这样一位不想出院的特殊患者———李奶奶。她是一位脑梗死患者, 73岁, 右侧肢体偏瘫, 言语不利。李奶奶的老伴已于6年前病逝, 她本人有职工医疗保险且家境富裕, 医疗费用倒也不用愁。她养育有三个女儿, 退休后一直跟着大女儿住, 大女儿家庭经济条件很好, 家有8辆跑运输的车子, 生意蒸蒸日上, 今年正准备新购进2辆运输车呢。或许是因为忙于生意赚钱, 大女儿对母亲的病情极少关注, 偶尔有一次我在病房看见她, 竟然听见她当着母亲的面在病床前询问主治医生:“现在中国可以实行安乐死吗?像我妈妈都这样了, 不光自己痛苦还连累我们, 还不如打一针一了百了呢。”直问得对面的医生无语以答, 我在一旁更是听得胆战心惊, 呆愣片刻后, 医生回答道:“你母亲的病情并不是没有救, 配合治疗与护理她完全有康复的可能。”大女儿可能自己也觉得这样说亲生母亲太没良心了, 就没有继续这个话题的探讨。

后来李奶奶病情稳定后, 大女儿请了一位护工阿姨专门来伺候李奶奶, 她扔下许多钱以后, 基本上我们就很少看见她的踪影了, 甚至其她女儿也很少露面了, 倒是请来的护工张阿姨照顾李奶奶很体贴入微, 不知情的邻床患者还以为她才是李奶奶的女儿呢。

因为病情限制, 李奶奶肥胖臃肿的身躯躺在病床上不能自行挪移半寸, 需要翻身更换体位时, 必须由护士和护工阿姨两三个人一起同时用力方能完成此项“伟大”工程;吃饭喝水由张阿姨一勺一勺喂到嘴里, 她只管张口吞咽就是;屙屎屙尿了, 或是直接屙在臀部下面垫的尿不湿上, 或是由张阿姨用便盆接, 每次便后张阿姨都用热水给她擦净屁股身子。因为失去了自主感知大小便的能力, 李奶奶每次大小便都不定时, 即使每天频繁更换数张成人纸尿片和一次性中单, 床单被套仍然经常被屎尿糊脏弄湿, 所以作为责任护士的我也得以更多与李奶奶接触的机会。

每次为她换床单时, 我都会细心轻柔地安放她患侧的肢体, 鼓励她利用健侧肢体抓住床栏行主动功能锻炼;也会用一些激励的话语疏导安慰她, 希冀她能树立重新站起来的信心, 继而更加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康复锻炼计划。但是, 看起来我的指导收效甚微, 李奶奶对于康复锻炼表现得漠不关心, 似乎已经习惯了躺在病床上被人伺候, 一度被护工张阿姨玩笑的批评“太懒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配合针灸、理疗以后, 李奶奶病情有了很大进展, 能够自己控制大小便了, 说话虽然哆哆嗦嗦、口齿不清, 但我们勉强能够听懂了。有时候为她做完护理, 她会睁着纯真的眼睛望着你指着床头柜对我们说:“我的蛋糕很好吃, 你吃几个, 也给孩子带几个回去。”“今天我吃的腌萝卜味道不错, 你尝尝。”看着她那放在便盆边上的一袋蛋糕, 谁敢吃啊, 再说我们从来不接受病人的馈赠, 不过李奶奶那副认真劲儿却时常弄得我们忍俊不禁, 这是一个很可爱乐善好施的老人呢。可爱的李奶奶很受护士姐妹的喜欢, 大家经常聚在她病床边和她说话开玩笑, 逗她开心, 听她讲年轻时候在地质开采队的趣闻, 听她五音不全的高唱革命歌曲。

听着病房里李奶奶爽朗的笑声, 我很欣慰。只是李奶奶对于康复锻炼的“懒惰”一度是我的一块“心病”。一日下午, 我悄悄问李奶奶:“你为什么不积极锻炼呢?难道你不想早点出院回家吗?”没想到李奶奶回答道:“我不想出院。你看天天有人专门伺候我, 你们这些好心的丫头还陪着我聊天, 这里多好啊, 多热闹, 回家以后就我一个人了, 没意思。”“你拥有房产几处, 家里房子那么大, 可以邀请朋友们去你家玩啊。”我宽慰她。李奶奶眼神空洞望向远方平静地说道:“我是一个空巢老人。没有人会真正关心我的。”

得知原委, 我不禁哀叹真是有钱难买子孙贤啊!一阵苍凉落寞涌上心头, 为走向黄昏末途的老人感到凄悲, 为失去家庭温情的老人感到怜悯, 更为扔下父母不管不顾的儿女感到羞惭。

以后的日子里, 我和护士姐妹用更加温柔细致的爱对待这位不幸的老人。大家轮流帮助李奶奶做功能锻炼, 做肢体按摩, 鼓励她练习翻身, 练习抓握、练习站立……在我们的指导与鼓励下, 她终于站了起来, 甚至在旁人扶助下可以绕着病房走廊来回走上几圈了。在科室住院近2个月后, 身体康复良好的她终于出院了, 当然是带着护工张阿姨一起回家的。

老年高血压病人出院指导 篇7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年7月—2007年7月收治老年高血压病人50例, 男33例, 女17例;年龄70岁~88岁;病程5年~28年;机关干部43例, 农民7例;伴超体重25例 (50%) , 合并肥胖15例 (30%) , 合并其他慢性病16例 (32%) , 收缩压达 (240/120 mmHg) 舒张压达 (200/110 mmHg) , 对此实施出院指导。

2 健康教育

2.1 健康宣教

针对老年高血压、脑血管硬化、记忆力减退, 采取多种形式, 如讲解高血压病的知识, 科普手册, 电视录像, 图片, 专栏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使用广泛的集体或个体健康教育。

2.2 限制食盐的摄入

每日摄入盐5 g以下, 低脂饮食, 过多的饱和性脂肪酸可使血管硬化, 使血压升高, 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可转成饱和脂肪酸, 对血压也是不利的, 所以强调不进高脂肪、高热量及油炸食品, 多食含锌、钙丰富的食品, 这些有促进肾小管排钠和降压作用。

2.3 注意心身休息

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指导科学用脑, 弛张有序, 繁忙的工作中进行10 min~20 min的工间休息, 保证充分睡眠, 尽量不熬夜, 午饭后休息30 min~60 min, 有利于身体疲劳的恢复。

2.4 稳定情绪, 保持心情愉快

遇事要冷静, 莫急躁, 避免精神紧张, 过度激动和悲伤, 学会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加强修养,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对于精神易于激动偏执的病人要做好病人的疏导工作, 也嘱家属配合工作, 切勿与其争吵, 防止精神刺激而发病。

2.5 纠正不良习惯

如吸烟、饮酒、饮浓茶及咖啡等, 预防便秘。

2.6 坚持有氧运动

许多研究表明, 长期坚持有规律的有氧运动, 有助于减轻和控制体重, 调整糖, 脂肪代谢, 改善心肺功能, 达到降压稳压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的目的, 可选择散步、游泳、太极拳等每周3次~5次, 每次30 min~60 min, 持之以恒, 活动后适宜心率=170-年龄。

2.7 用药指导

遵医嘱合理选择降压药给病人讲解用药的重要性及用药方法, 药物的副反应如利尿药物用药不当, 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肌收缩, 减慢传导, 增加哮喘者气道阻滞, 个别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钙拮抗剂使血管扩张, 出现面部发热, 心动过速等反应, α受体阻滞剂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首剂晕厥, 水潴留、踝部水肿,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 药物代谢和清除率下降, 其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年轻人高3倍~7倍, 应从小剂量开始, 对老年高血压病人通常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首先选用长效药物, 长效药物24 h平稳降血压, 可有效防止靶细胞损害, 对特殊记忆力差的要告知其家属, 同时可选用不同颜色的药杯, 闹钟提示等方式提醒病人按时准确服药, 服药期间监测血压, 如有不适应随时就医, 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 避免发生血压反跳发生意外。

3 结果

我科自从实行整体护理以来特别注重对慢性病的出院健康指导,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降低了发病率, 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4 小结

医院出院患者随访平台的实施 篇8

随访工作以前一直是由出入院处独自开展,对出院病人放发满意度调查表,由病人在办理出院手续时填写,再由行政部门收集分析,这样做的问题:①出院病人家属忙于办出院手续,对所填内容不能认真考虑,嫌麻烦,敷衍了事,提供信息不准确;②出院病人多时,增加病人办理等待时间;③不能提供出院后康复方面的信息。

2 HCS的实施过程

随访平台利用各种成熟的通讯联络工具,搭建便捷的患者随访桥梁。该随访平台为医院提供全面的患者随访管理,完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转变,其最终目标为“完善医院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病人流失率”(见图1)。

3 我院HCS的特点

⑴ 从医院HIS中提取出出院病人相关信息,通过相关数据接口,导入到HCS中,为了即时获得出院病人的信息,我们采取了数据库后台操作方式,由作业提取前一天的出院病人信息自动导入,从而做到即时、准确、迅速。

⑵ 为了医院HIS的安全性,我们采用MODEM方式接入Internet,只拨打指定的号码。

⑶ 随访的病人设有三种状态:用①未访问;②访问未成功;③访问成功来标识。刚导入的病人都是“未访问”状态,通过随访以后,可以变成“访问未成功”或“访问成功”状态,且“访问未成功”的病人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再次随访。

⑷根据需要,主要针对医德医风、医师服务态度、康复情况、伙食质量、护理技术操作、总体感受、医疗技术、护士服务态度、病房环境、治疗效果、辅诊人员态度。随访记录又分为接通(包括死亡、回复、满意、表扬、建议),未接通(通了无人接听、空号错号)供选取,并设有文本输入供记录随访内容。

⑸实现随访病人电话号码的自动拨打,即自动提取界面的上的电话号码(由HIS中导入的),自动拨出,减少手工拨打的差错,使操作十分简便。

⑹通过随访后的信息,自动生成相关图表,直观明了,为有关部门和院领导提供定量的数据。避免了手工统计的偏差,做到即时准确。

4 经验总结

做好病人随访,为医院带来二个方面的收效,一是给医生提供了病人服务跟踪便利和可以很好地对特定病种进行随访,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恶化或恢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患者入院就诊到出院,医生可以对病情做到密切关注,而一旦病人出院,病体的恢复程度,病情是否反复,这些信息对治疗水平的提高、治疗经验的推广、医学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分析资料和统计数据。二是医院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从而减少病人的流失,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促进医患的和谐。通过将满意度纳入综合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进行必要的奖惩。

在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资源投入上,患者管理服务是投入资源最少的。特别是出院患者服务更是医院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如果谁能率先冲出医院大门,将管理的范围拓展到院外,将是对医院和患者都有好处的事情。由于患者离开医院后,医院够不着,摸不着患者,无法提供进一步的服务,只能坐等患者上门,利用HCS随访平台,能够有效地提供医院与患者之间的联络通道,给医院带来服务便利,增加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也可有效地提高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摘要:为了建立医患之间的沟通渠道,我院建立的医院出院患者随访平台HCS(Health Care Solution)。本文介绍HCS的实施过程及特点。

关键词:HIS,患者随访平台,患者随访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宝军,等.患者就医满意度调查方法的比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48-449.

[2]宋勇,等.患者满意度评价浅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50.

提升财务管理优化出院流程 篇9

一、传统出院结账流程的弊端

传统的出院流程繁琐复杂, 病人结账等候时间过长。医生每天早上例行查房, 在确定病人可以出院后完成医嘱录入, 填写病人出院带药处方和出院证明书, 病人接到出院结算通知后, 自行到住院收费处结账、药房领药、医务部门办理出院证明手续。出院结算基本集中在10:00以后, 结算各环节需要反复多次排队, 普通病人正常办理出院手续常需2个多小时才能完成, 医保、新农合病人则耗时更长, 病人常常因为排队等候时间过长诱发抱怨情绪, 引起纠纷及投诉。

而且出院病人欠费较大, 病人出院后再催收住院欠款效果不佳, 每月欠款10~20万元, 约占住院收入的0.66%。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按照医院结账程序, 住院病人出院结帐、出院带药、出院证明签章等手续多、往返次数多、等候时间长, 容易产生医患矛盾, 成为困扰患者和医院关系的共同问题。我院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要求, 抓住这个医疗服务中的具体矛盾, 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出发点, 在院长的倡导下, 从其他行业的付费方式中得到启发, 创新性地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住院患者“床旁结账”服务模式。

1. 提出“床旁结账”的必要性

针对出院结账排长队这一突出问题, 从方便病人, 提高服务质量, 有利于加强医院管理考虑, 院长提出实施“床旁结账”。经过充分论证, 反复研究后, 全院先在几个科室作为试点。仅三个月, 就发现此举大大地缩减了出院病人结账时间, 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往返次数, 由结账员到床旁帮助病人办理出院手续, 明显缓解了住院处出院结账窗口排队, 同时有利于改善结算工作环境。预期效果好, 群众反应好。

开展“床旁结账”, 在病人办理入院注意事项中增加注明采取现金、医保、新农合方式结账的病人入出院流程说明和结账方法, 使病人知晓流程, 心中有数。为了有利于开展这一工作, 鼓励办理床旁结账的工作人员, 按办理床旁结账人数由医院支付劳务费5元/人, 并配备每个科室一台POS无线银联刷卡机, 方便患者结账。

为了更好地开展“床旁结账”, 我院特制定了“床旁结账”的管理要求:

(1) 签署一式两联“床旁结账”委托书, 代理人和证明人出示有效证件当病人面签字按指印, 病人一联代理人一联;

(2) 代理人到住院窗口办理相关手续, 住院处收下代理人“床旁结账”委托书;

(3) 一式两联“床旁结账”清账单, 代理人和证明人出示有效证件并当病人面签字按指印, 病人一联代理人一联, 给病人发票和余额, 代理人收回病人“床旁结账”委托书;

(4) 银联刷卡机可反复打印同一张单据, 因此代理人必须当面看着刷卡才能与刷卡人一起在银联刷卡单据上签名, 若事后财务对账发现钱款没进医院账户, 由代理人承担相关责任。

根据“床旁结账”的特点, 制定了病人出院流程表:医生开具出院医嘱→结账员结帐→结账员到床旁与病人签署“床旁结账”委托书→由结账员到住院处窗口代办出院手续→结账完毕将发票、找补金额、出院带药、住院小结、疾病证明书等资料到床旁交给病人[2]。

为了让“床旁结账”工作能正常实施, 医院将医生“在早上8时开始查房然后下医嘱”的习惯, 改进成要求医生对计划出院病人的相关资料最迟在出院前一天下午17:30时以前送达结算员。对当日出院的患者管床医师提前 (即在8时之前) 进行查房, 并及时下达出院医嘱在科室早交班前, 减少结算员等候结账环节。“床旁结账”工作的最大转变是把被动等待患者结账变为医院有计划的主动上门服务, 缩短病人排队等候时间, 优化后的结账流程, 将病人办理出院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现在的20分钟左右。

2. 床旁结账的试行及实施效果

2010年我院由院长亲自抓优化住院、出院流程工作, 从缩短出院病人结账时间入手, 经多次专题会议论证, 出台了系列包括“预结账管理规定”、“住院病人费用管理规定”、“贵重耗材管理规定”、“床旁结账管理要求”和“住院卡及出院病历归档管理要求”等相关文件制度, 并根据这些制度设计了病人了解整个住院流程的《住院病友预结账告知书》、《医保病人住院流程须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友须知》、《自费病人住院流程须知》、《床旁结账委托书》和《床旁结账清账单》, 为推行床旁结账和住院病人费用预警工作进行了充分准备。

第一批四个试点科室, 开始执行床旁结账工作, 在为期三个月执行中, 月平均床旁结账率分别达到17.93%、17.35%、19.19%, 受到患者及家属好评, 缓解了住院处出院结账窗口排长队, 医院还补充了刷卡机, 结算员可以带到床边, 方便病人在床边刷卡缴费。使患者不出病房也能办理结账手续。这一方式不仅丰富了缴费方式, 而且大大减少了病人结账等待时间, 简化了出院手续, 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满意度明显提升。

第一批科室试运行3个月后, 总结需完善的工作, 又增加六个试点科室, 即内外各3个科作为第二批开始执行, 此时10个试点科室床旁结账率平均达到25.63%。在技术上和服务上基本无大问题后, 全院推行“床旁结账”工作, 2010年全院床旁结账率达52.64%。从2010年11月开始, 全院铺开“床旁结账”工作, 截止2013年末, 出院病人床旁结账超过13.2万人次, 床旁结算率达到98.76%, 病人满意度达到98.7%。但也有个别职工反映, 因为实行住院病人费用管理规定可能会导致少数医保病人因不愿提前缴纳住院押金而出院, 同时增加了各科结账员的大量工作。如下图1:

3. 启动“住院病人欠费预警系统”

针对住院病人住院费用欠费的情况, 在保证医院救死扶伤公益性的同时, 制定住院病人住院费用管理规定,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控制病人欠费:

⑴对于急需救治的病人, 由病房接诊医生开通绿色通道, 先救治后缴费, 但绿色通道开通的时限为48小时, 开通绿色通道的患者, 要求科主任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再次确认, 次日按特殊病人上报医务科备案。超过48小时启动欠费自动锁死医嘱程序的功能, 如仍欠费治疗的报主管院长签字后由医务科解锁。

⑵若无特殊原因, 主管医生应及时催费、控制住院欠费。主管医生的解锁欠费权限为500元 (儿科为100元) , 科主任的解锁欠费权限由各科根据实际情况申请选定 (系统默认为1000元) , 经医院审核确定, 解锁者承担欠费责任。

⑶特殊人员费用不在该控费规定范围内, 由医务科掌握不控费程序权限。医务科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检查住院病人住院费用, 余款低于500元 (儿科为100元) , 医嘱程序将进行预警;只要欠费, 医嘱程序将自动锁死, 主管医生根据需要解锁并承担欠费责任;欠费超过500元 (儿科为100元) , 医生将无法开医嘱, 必须补缴费不再欠费后才能解锁, 否则由科主任解锁并承担欠费责任;科主任解锁后继续欠费超过选定值 (系统默认为1000元) , 医生将又无法开医嘱, 必须补缴费不再欠费后才能解锁, 否则经主管院长签字后由医务科解锁。医保病人因有统筹部分, 一般自费比例在30-35%, 对医保病人费用无余款时, 医嘱程序将进行预警。“住院病人欠费预警系统”的启动有效减少了住院病人欠费。自2010年以来, 住院病人欠费占住院收入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四年间的比例分别降至0.39%、0.31%、0.20%、0.13%。如下图2:

“住院病人欠费预警系统”是基于“床旁结账”开发出的应用程序, 该程序设置相应的欠费预警窗口和三级住院费用超款使用权限, 执行“谁解锁, 谁负责”。当病人押金不足时, 管床医生需登陆欠费系统解锁, 在相应超款使用权限范围内开出的医嘱方能提交生成。欠费预警系统设置“绿色通道”, 病人入院24小时内, 不受费用限制;在抢救危重患者时, 医生申请开通“绿色通道”, 48小时内不受费用限制。“绿色通道”将病人安危放在首位, 体现了医院人文化管理理念。

三、总结经验及持续改进

1.总结经验, 巩固取得的成绩

“床旁结账”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财务监管环节增加、财务结算员工作量加大、人员配置不足、医保配套设施落后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从内部管理上下功夫, 补充修订“床旁结账”管理制度, 增强各环节财务监督力度;提高财务结算员酬劳, 按床旁结账病人例数给予结算员相应报酬;根据临床科室结账情况调整考核指标, 出院人数在50人次以内的科室, 床旁结账率由80%调整为100%;出院人数在51~100人次之间的, 床旁结账率由70%调整为98%;出院人数在101~150人次之间的, 床旁结账率由60%调整为95%;出院人数超过151人次, 床旁结账率由50%调整90%。上述措施及时解决了“床旁结账”的瓶颈问题, 有力推动了结账工作的顺利开展, 床旁结账率逐年递增。

2. 持续改进, 完善“床旁结账”工作

自我院采取“床旁结账”这一便民举措以来, 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医院形象及满意度大幅提升,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实际工作中有极个别结算员利用工作之便产生贪念, 被稽核会计发现纠正, 为进一步提高“床旁结账”的服务质量, 减少差错、杜绝违规现象, 我们及时完善“床旁结账”管理规定和制定《科室结账员岗位轮换制度》, 要求各科结算员要做好以下工作:

⑴结账前, 应将患者住院费用、押金单张数、及现金大、小写, 认真填写在“床旁结账委托书”中;

⑵结账完毕, 将患者发票、退补金额、住院小结等资料转交患者或家属时, 必须请患者或家属在“床旁结账清账单”上签收;

⑶当住院患者应退金额超过贰仟元时, 结账员应在患者或家属陪同下共同到窗口办理, 由收费员当面将现金退补给患者或家属;

⑷各临床科室必需将住院费用退补情况列为出院患者回访内容之一;

⑸结账员的岗位轮换计划由住院处负责拟定, 根据工作需要, 在系统内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住院处负责做好各岗位人员工作轮换记录。

⑹原则上各岗位在系统内每两年轮换一次, 遇特殊情况可临时进行换岗。

四、“床旁结账”实施体会

“床旁结账”工作是适应公立医院改革要求的一项新举措, 通过流程优化改造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结算员到床边进行结账减少了患者往返次数;无线银联刷卡机的使用方便病人刷卡消费;配套信息系统监控住院费用, 方便患者办理出院的同时, 有效控制了医疗欠费的形成。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区内外一些兄弟医院也到医院参观学习, 社会影响良好。“床旁结账”是一项方便患者、优化流程、节省空间、减少欠费、品牌提升的积极举措, 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J].求是, 2013, (23) :13-17.

什么时候出院?血检说了算 篇10

这种检查血液中免疫细胞的技术叫做质谱流式细胞技术(Mass Cytometry)。先将抗体注入患者的血液样本中,接着这些抗体会与血液中特定的免疫细胞结合。每个抗体上都带有特定重量的重金属离子,所以质谱仪器在分析血液样本的时候,研究者能够轻易地发现血液样本中有哪些免疫细胞以及它们释放的粒子,这些粒子代表着免疫细胞的活动。

运用这项技术,注入血液样本中的抗体甚至能够找到免疫细胞内部的标志物,让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免疫细胞的活动,就如同进入一个人的大脑,了解他的灵魂一样。在试验中,研究人员用这种技术分析了32位经历了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血液样本。术后6周内,数次的分析显示,如果在术后24小时内,患者的血液中出现了一种特定的白血球(HLA-DRlow CD14+单核细胞),那么该患者至少需要3周才能够恢复的可能性较大。

反过来,如果术后24小时内,患者的血液中这种白血球不活跃,那么该患者恢复的时间就较快。总的来说,免疫系统的活动对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力约占40%~60%,让人不能忽视。通过观察免疫系统来预测术后恢复时间是较为准确的。

虽然,质谱流式细胞技术还很新而且不普及,所以这种预测方法作为常规检查应用在临床上还为时尚早,但这是一个十分有潜力的发展方向。在未来,除了在术后检查患者的免疫细胞以外,可能还会在术前就进行相关检查。研究者构想,如果在术前就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然后注入一些术后血液中常会出现的粒子,看这些粒子能否刺激血液样本中那种特定白血球加强活动。如果白血球很活跃,那说明患者术后可能康复时间很长,反之,患者可能很快恢复。甚至,可以根据这个检验结果让本身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服药,调节他们的免疫系统,让他们变得适合接受手术。

糖尿病病人的出院指导 篇11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 护理理念的转变, 整体护理的广泛应用, 出院指导已成为临床护士护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做好出院指导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转归,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降低再次住院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糖尿病病人的出院指导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仅2010年就收治了71例糖尿病人, 年龄29岁~93岁, 平均67岁。这些病人病情轻重不一, 由于治疗护理得当, 均好转出院, 无一例死亡。

2 出院指导

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 恶性肿瘤的第三大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 目前全球有糖尿病人1.35亿, 每年以新增近100万例的速度增长, 且年轻化。因此, 除加强普及糖尿病教育外, 医院切实做好糖尿病人出院指导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2.1 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 因此饮食控制至关重要, 指导病人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不能无节制地大吃大喝, 禁酒, 忌食葡萄糖, 蜜糖及制品, 忌食动物脂肪, 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 如动物内脏、蛋黄等。胆固醇摄入低于每日300 mg, 主食尽量选用粗制米面、杂粮、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 适量进食水果和甜食, 3餐营养搭配均衡定量, 3餐分配一般为1/5、 2/5、2/5或1/3、1/3、1/3。老年人应酌减, 身体生长发育的儿童、孕妇及运动量大的年轻人可酌情增加。

2.2 运动指导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易患因素之一, 同时体力活动不足也可加重糖尿病病情, 因此, 糖尿病病人要定期测体质量, 使体质量维持正常水平。方法是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每天坚持30 min以上 (应根据病人情况、年龄、全身状况等决定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及运动量) , 一般不宜做剧烈运动, 最适宜的运动方法是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操、游泳等。宜小运动量, 关键是持之以恒。运动时间选择在餐后1 h为宜。如注射胰岛素的病人, 运动前最好注射在腹部, 此处比四肢皮下吸收慢, 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能起到增强体质、减轻体质量、增加能量消耗的作用, 从而间接起到控制血糖, 稳定病情的作用。

2.3 用药指导

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 如口服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 有胰岛素适应证的病人使用胰岛素。口服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时, 应注意低血糖、皮肤过敏、胃肠道反应。注射胰岛素时, 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反应, 指导病人应严格准确使用剂量, 让病人在出院前就学会自我注射方法, 懂得注射的注意事项。如注射部位的选择、持针方法、消毒方法、注射途径等, 还要教会病人判断胰岛素低血糖反应和应对处理方法, 若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等, 应进食糖果, 含糖饮料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 mL~30 mL, 待病情稳定后送医院。

2.4 足部护理指导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因此应加强足部护理, 平时注意足部卫生, 勤换鞋袜, 鞋宜稍大且宽松柔软, 鞋内干燥、清洁, 鞋垫平稳, 保暖性能好, 坚持每天温水泡脚, 最好做到每天局部按摩1次, 时间20 min~30 min, 不能赤脚走路, 不宜用热水袋或电褥取暖, 防止足部烫伤。禁止穿紧身衣裤, 以免影响足部血循环。每天检查足部1次, 若出现趾间裂缝、水疱等现象, 均要及时处理。

2.5 血糖自我监测指导

上一篇:主题小组活动集锦下一篇:农村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