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小组活动集锦(精选5篇)
主题小组活动集锦 篇1
社会进步, 科技发展, 导致知识信息的爆炸, 也引发了翻译的爆炸。中国历史上几次翻译高潮的出现皆是顺应时代要求。如今时代更多方面的发展需要翻译作为桥梁。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简单转换。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目的在于使本科英语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笔译能力。翻译课堂上通过英语汉语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及其相应文化的了解、对比、分析, 对于翻译理论知识的介绍, 以及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鉴赏与翻译练习, 使学生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值得深思。经过教学实践, 我们认为课堂小组活动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迅速, 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课上积极性不高。作为教师, 就要换个角度去看, 发掘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提升其主观意识。而学习过程中的小组活动则是强化主体意识的积极方式。课堂小组活动是归属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手段。翻译课堂的任务型教学改变了只注重翻译结果忽视翻译过程的状况。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 可以是一个班级五六个小组同一任务, 分别讨论试译, 最终比较各小组的定稿译文;在各小组内外比较辩论过程中, 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 也可以是不同小组不同任务, 每堂课上即有扩大化的信息输入量, 引导学生更多思索。而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时巡视课堂, 正确引导, 或直接加入某一小组参与讨论, 提高学生积极性。例如介绍翻译理论有关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的内容,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标准进行讨论;教师纠错归纳总结。例如英译汉的一段文章:题目为“Time for the Big Small Company”, 第一段内容为“With speed increasingly seen as the key to competitiveadvantage, the dream is to marry the control of an establishedc o m p a n y w i t h t h e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 o f a s t a r t - u p . A s L i n d aApplegate reports, advances in IT now mean that the“bigsmall”company is finally feasible.”经过组内分析, 题目的译文得出各自结论:大小公司的组建, 宏微公司的成立等等不一而足, 各执己见。最终经老师提点, 大是指大型公司的管理力, 小是指小型公司的灵活性, 于是“建立健全高效的公司体制刻不容缓”就成了较恰当的译文。题目译文要从整个段落着眼, 不能就题目译题目。组内的讨论过程让学生对该段落印象更深, 经教师的稍稍展开分析就会茅塞顿开。这样学生收获的是“渔”而非仅“鱼”。
任务型教学法的依据为“建构主义”理论, 认为人的认知是与经验一体的。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学生参与活动, 促进自身知识的重构, 也借鉴了他人认知。学生由被动的听知识讲解变为主动思考, 打开思路提高能力, 最终达到翻译得好翻译得地道的目的。英汉语言语系不同, 学生要了解语言差异, 在基础理论指导下, 进行大量翻译实践, 熟能生巧。例如“In the country of the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the king..参考译文如“盲人国里, 独眼为王, ”“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大王”, 学生在讨论何种译文更恰如其分的过程中, 深化了对不同语言文化的理解体会。
任务型教学法是要求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在教学过程中, 小组成员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格性别搭配, 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练习。翻译课的小组活动不仅限于课堂上讨论, 课后活动同样重要, 要求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举例来说, 我们给学生布置过这样一项课后任务:制作一份课件, 自主选择题目, 课后完成, 课堂展示。组内的任务分成几部分, 组员根据自身所长, 至少可参与一项, 所带来的成就感又会进一步激发其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制作的课件主要从文化差异入手;其实, 对于差异的了解与掌握也是翻译的要领, 正是有了差异的存在, 才导致翻译诸多难点的出现。在制作课件过程中, 学生利用现代方便的信息手段大量收集素材, 选取相关内容, 流畅的讲解展示, 整个过程是极佳的体验, 利于促进知识内化。
翻译课程小组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手段之一, 无论课上活动亦或课后任务, 重要的前提是教师要充分准备、适当设计与合理安排, 所设任务内容与所学知识点紧密关联, 难易度适中, 对小组活动中潜在的问题有所考虑, 准备对策, 确保能激起并保持学生参与的兴趣。
摘要:本文对翻译课程的小组学习活动进行了分析探究, 以教学实践经历为例阐述了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手段在翻译课应用的可行性。最后指出了教师的主导与督导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翻译,小组活动,任务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2]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4]阮玉慧.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4, 21 (2)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委员会英语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主题小组活动集锦 篇2
为进一步引领党员同志筑牢信仰之堤,补足精神之钙,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放射科门诊部党小组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围绕“如何把坚守信念初心转化为狠抓工作落实的能力”
会上,同志们分享了主题教育学习心得。各位同志深刻认识主题教育的深刻意义,始终坚守治病救人的初心和使命,党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坚持学以致用、以学促用,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
每名同志都能立足本职岗位,探讨和分析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工作还有哪些不足,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和方法。
主题小组活动集锦 篇3
1月17日(周日)上午,在西单佳能交流中心举办了自然讲堂第46期讲座,是由自然之友会员、植物组指导老师杨斧主讲,杨老师结合近几年实地拍摄的数码照片,介绍了观察、识别和欣赏山野花的心得体会,为大家讲述了从走马观花到认识各种花草的过程,并讲述了如何才能拍摄出美丽的山花。
1月30日(周六)上午,自然讲堂第47期,在西单佳能交流中心举行,是由自然之友会员、植物组指导老师刘夙主讲,他为大家讲述了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原始社会至今植物间的进化进程以及植物的特性,比如竹子为什么一生只开一次花,长白山的山顶为什么会有北极圈里的植物等问题。
2月7日(周日)上午,自然讲堂第48期,在西单佳能交流中心,由刘夙主讲“民以食为天”。本期讲座从人类进化的独特角度分析人类食物的营养,告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营养、如何识别虚假营养品宣传等许多大家关心的问题,并通过照片展示我们熟悉的植物性食品“生前”的样子。
登山组
1月1日,登山组在平谷金山进行了登山活动,共有37人参加。这是登山组第三次在平谷金山进行活动。这次选择元旦活动,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都有一个美好的开端。我们沿着山谷前进,然后爬升,看到几处金矿洞,因为金矿已经禁止开采,矿洞已经封死。接近顶峰时,有大片的灌木丛,我们从中穿过,然后登上顶峰。顶峰上有些积雪,我们四处眺望。下山时,陆续遇到一些进山采金子的村民。第二天在此留宿的人又攀登了另一座山,参观了将军关长城,虽然残破,但雄风犹存。
植物组
1月26日,在自然之友办公室聚会,为地被绿化项目定稿,将2009年工作收尾。植物组Logo正式推出。植物组折页的设计将于2月初完成。
观鸟组
1月2日,观鸟组组织了房山十渡观鸟活动,现场有37人参加,当天共观察到36个鸟种,其中包括黑鹳、鹦嘴鹬、小天鹅、鸳鸯、普通鸬鹚等。
优化小组活动,实现生态课堂 篇4
一
为了寻求优化小组活动的有效策略, 我校成立了研究小组, 以牛津译林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课Music withoutboundaries第一课时的教学为研究对象 ,通过几轮试教、讨论 ,对此进行探讨。第一次开设的研讨课,主要暴露了这些问题。
1.形式单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A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小组活动:一次是检测学生对于课文第四小节的理解,采用了两人一组、一问一答的形式。另一次是四人一组讨论:What does TanDun mean by saying that“My music is to dream with out boundaries”? 仅有的两次活动局限于两人和四人的问答、讨论,形式过于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参与度低
在两次小组活动中,学生表现如下:第一次,负责提问的学生非常轻松,只要读出教师在屏幕上呈现的问题就可以了,另一位学生忙着在课文中找答案。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不一致,学生之间缺少合作互助,同时,刻板的问答缺少语言交流的真实情境,只能检测一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无法提高全体学生的交际能力。第二次,小组内成绩好的学生抢占话语权,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只倾听,不发表意见,是否参与思考也就不得而知了。
3.流于形式
本节课中看似有学生互动的环节, 但是由于活动设计不够合理,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而合作,小组活动没有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协作都有待加强。这也导致了教师主要评价小组活动的结果,强调问题回答的是否正确,忽视了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二
基于上述问题,研究小组进行了新一轮课例研究,提出了改进对策。
1.了解学生,完善分组的科学性
教师要求学生小组活动时, 学生通常以座位作为分组依据,与身边的同学构成小组,这使得每组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及完成的效果差异很大。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后,教师应适当对分组方式进行干预,调整小组内的个别成员,保证每组里有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活动时分层布置任务,人人参与,共同提高,尤其为中等和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这样分组有利于课上进行小组比赛,每组实力相当,机会均等,公平竞争。
2.研读教材,突出活动的层次性
为了避免形式单一的小组活动, 教师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丰富的活动,保证活动由易到难,由控制性到开放性,引导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目标。本节课可以开展这些小组活动。
【活动一】阅读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四人一小组讨论词义。
设计意图: 本节课作为阅读课, 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生词,停下来查字典势必影响思维的连贯性和阅读的速度, 很多单词通过上下文语境就可以推测出大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五级阅读水平需达到“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本活动旨在针对此项要求进行训练。练习一段时间后, 学生在独立阅读文章时会习惯性地使用此方法。
活动效果:每个学生画出的单词不尽相同,小组内有的学生已经推测出部分单词的词义,就可以“教”同伴,或者共同探讨。例如:有学生问到composer一词,旁边两个同学立刻告诉他,“A person who write(s) music.”,还将原句指了出来。虽然解释中存在小错误,但是丝毫不影响沟通和理解,更不妨碍他们的成就感,因而没有出现学生不合作的现象。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解释生词,既方便了同伴理解,又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二】完成课本Part B3后 ,两人一小组 ,根据文章中的内容互相提问、回答,形成类似的对话。
设计意图: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他们不喜欢过于简单的问答, 试教时第一个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亟待调整。此项活动适当增加了难度,学生自己从文章中发现可以提问的点,提出问题,并回答对方的问题,还要注重双方的交流,使问答之间具备连贯性。
活动效果: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下了一番工夫,尽量问得难一些,让对方不能轻易回答出来,但又充满小组荣誉感,不会出现刁钻的问题,影响到对话的质量。编对话时气氛热烈,提出问题后共同寻找答案,仍是基于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活动三】四人一组 ,阅读全文并讨论 :What does Tan Dunmean by saying that“My music is to dream without boundaries”?
设计意图: 通过前几个小节的铺垫, 文章的最后一节点题,此时,学生熟悉了文本内容,有了足够的信息输入,讨论交流可使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以训练与提高,完成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活动效果:学生积极讨论,基本可以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之后将答案写在Part B4,再配上必要的例子,原本较难的问题随着小组活动变得容易得多。
【活动四】What can we learn from Tan Dun’s success? 先写下自己的回答,再随意调查三位学生,不限小组成员,记录下他们的回答要点。
设计意图:当学生体会了文字的表层意义后,教师利用本活动带领他们理解其深层含义,最终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中西文化差异,探索取得成功的要素。
活动效果:自己进行一番思考后,先答题,然后调查同学,相互借鉴,丰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实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合理的活动方式,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充分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的时间。
小组活动由原来的两个增至四个,以“理解字词—熟悉内容—分析主题—升华情感”为序,难度递增、层次分明,以阅读课为平台,借助形式各异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生态英语课堂。
3.明确指令 ,保证学生的参与性 。
为了促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小组活动, 教师必须用简明的语言明确任务和分工, 让每位学生完成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活动,以免不明确的指令使学生无从下手,课堂看似热闹,实则秩序混乱,偏离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最后一项活动,需要教师清晰地告知学生先思考再调查记录,既可以节约调查时间,甚至不思考,又方便学生比较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4.弱化结论 ,体现评价的多样性 。
小组活动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改进后的课堂上,学生真正活动起来,教师的评价也相应作了调整。以活动四为例,每个学生都从谭盾的成功中学到不同的东西,没有标准答案,教师便减少对活动结果的评价。活动结果展示时,教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和调查到的内容,评价他们的调查过程,还增加学生之间的互评环节,激励学生形成积极的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
总之,教师用好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 ,发展学生 的综合语 言运用技 能。因此 ,教师要准 确把握教 材 ,设计合理 活动 ,吸引学生 参与 ,提高小组活 动效率 ,最终实现 教学与学 生全面进 步的生态 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以一节阅读课为例,探讨了如何优化小组活动,实现生态课堂。在设计活动前应了解学生,完善分组的科学性;研读教材,突出活动的层次性;课堂教学过程中明确指令,保证学生的参与性;弱化结论,体现评价的多样性,从而改变小组活动中原来存在的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主题小组活动集锦 篇5
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站办、社区:
为切实加强“解放思想 优化环境 打造诚信临河”主题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经研究决定,先锋街道党工委成立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葛鹰 党工委书记
副组长:祁峰 党工委副书记 行政主任
常务副组长:全美霞 党工委副书记 人大办主任
高翠娥 行政副主任
成员:刘龙 组织委员
刘宁博 宣统委员
郭建军 武装部长
陈晓春 行政副主任
王俊林 行政副主任
孔繁轶 行政副主任
付巧玲 工会主席
各社区书记、站办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组:
一、常务组:组织召开动员会议和各阶段会议,会场布置,会务安排;做好各种会议和文件精神的上传下达;负责日常事务管理与执行。
成员:全美霞、贾利平、付巧玲
二、秘书组:负责制定活动实施方案,起草文件、领导讲话材料、汇报材料;上报简报信息;负责主题实践活动资料归档。
成员:高翠娥、高建平、王霞
三、督查组:对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和综合协调;负责制定各项职责、任务及目标要求,具体落实检查指导和督查工作。
成员:祁峰、其他小组成员随时抽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办。主任由全美霞兼任,副主任高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