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活动组织

2024-08-26

小组活动组织(通用12篇)

小组活动组织 篇1

小组活动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若干学习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 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活动完成特定学习目标和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师生共同创造一种自主的、互动的、合作的、创造的教学关系。课前, 教师要充分备课, 备学生、备教材、备过程、备引导、备组织等;课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 而教师则扮演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评价者等角色, 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活动的机会。这样,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后, 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 获得并乐于体验学习带给自己的快乐, 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认同的情感, 从而提高合作能力, 培养团队精神。

同时, 教师还要科学把握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评价问题。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会把自己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自己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达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 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认可, 学习成就感就得到了满足, 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 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宽慰, 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反之, 反面的评价可能会伤害学生。所以,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 教师要认真思考, 科学利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实施综合性的、形成性的评价。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点拨, 在教学中,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优势,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英语中“there be”结构的语法教学案例。

Step 1:激活与导入。老师在与学生互致问候之后, 环顾了一下教室, 微笑着说道:“I made a new friend on the internet yesterday.His name is jack.He would like to know about my teaching, my students and my classroom.Could you give me a hand?”学生一下子就活跃开了, 争先恐后地举手。老师走到一名男同学身边, 说:“What’s your idea?”这位男同学用汉语说道:“你就告诉他我们班有多少人, 我们大家都喜欢你!” (全班大笑) 老师说:“Thank you!Sit down, please.But can you say it in English?”稍事停顿, 老师接着说:“OK, Class!We are going to learn how to say it today.”

Step 2:语言呈现。老师让学生直接阅读课文, 划出其中含有there be句型的句子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主要目的是: (1) 发现、归纳、总结这些句子的共同结构; (2) 关注并确定这些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3) 注意这些句子的上下文及其在语境中的表意功能 (各学习小组是事先分好的, 原则上由学生自由结合、教师适当调整, 调整的依据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格、真实水平、真是兴趣等, 求同存异, 事先分好的学习小组是相对稳定的, 不只是在英语课堂活动小组, 而是相对固定的课内外学习小组。另外, 明确的讨论任务能提高小组活动效率, 并给之后的小组任务展示提供便利。) 。

SteP 3:任务展示。老师要求每组选定讨论任务, 并选出两位代表, 一人口头展示讨论结果, 另一人将要点写在黑板上 (这样的安排可以给更多的小组提供展示任务的机会, 提高效率;同时, 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要点为接下来的教师总结与补充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也节省了教师重复书写的时间) 。

SteP 4:总结巩固。老师首先让小组之间相互补充, 完善讨论的结果, 也可以相互提问。然后, 老师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呈现自己备课时准备好的there be句型课件, 还是选择充分利用黑板上学生提供的信息, 对thete be句型的结构及意义进行总结 (这样就充分发挥了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组员互评的作用, 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过程进一步强化了there be句型的语言结构与语用功能。) 。

Step 5:作业布置。老师要求学生: (1)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反思总结课堂小组活动中各自的表现, 明确各自的进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2) 写一篇80字左右的英语电子邮件 (要求使用至少三个there be句型) , 帮助老师将自己的工作环境情况介绍给新结识的美国笔友 (第一项作业允许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反思, 尊重了学生在学习风格和学习条件等方面的差异, 他们可以独自完成, 可以合作完成;可以口头完成, 可以书面完成;可以面对面交流完成, 可以网络互动完成。第二项作业将本节课的首尾两个环节巧妙地联系起来, 给人以整体感、系统感。) 。

教师要多研修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了解课堂掌控的艺术, 明确把握小组合作活动的优势与不足, 在分组、布置任务、小组活动的开展、总结及评估方面多花时间和精力, 多动脑子, 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

总之, 有效组织小组活动能消除学生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情绪,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并应用语言, 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 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组活动组织 篇2

为了进一步促进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以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为出发点,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文体活动需求,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根据员工共同兴趣爱好,由中心组织开展各类员工兴趣爱好小组活动。为规范对员工兴趣小组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特制定“员工兴趣活动小组”

一:员工兴趣爱好活动小组的组织

一、由行政部、企划部牵头,组织和引导本部门员工根据不同的文体兴趣爱好,组建各类员工兴趣爱好活动小组。

二、员工兴趣爱好活动小组内部拟设组长(人数较多的可设副组长)、信息报道员等,负责组织和管理兴趣爱好活动小组开展日常训练、组织比赛及信息交流报道。

三、员工兴趣爱好活动小组应集体制定“兴趣爱好活动小组章程”,予以规范小组活动正常开展。

《章程》中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兴趣爱好活动小组名称;

(2)活动小组的组织管理方式;

(3)活动经费来源及收支管理;

(4)活动小组的活动时间及考核方式。

二:员工参加兴趣活动小组的基本条件

员工具有参加相关种类的兴趣小组活动的兴趣和基础技艺,有学习和提高自身兴趣活动技艺的愿望和坚持锻炼的毅力,能够长期坚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有集体意识,愿为他人服务,愿为办好兴趣小组付出努力。

三:员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程序:

1、员工参加各类现有兴趣活动小组活动,可直接向兴趣小组提出申请登记,并按小组规定即可加入该兴趣小组。

2、新建员工兴趣活动小组的程序:

根据员工不同的兴趣爱好,提出新建员工兴趣活动小组的项目,动员和引导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员工自发组织相关项目的员工兴趣活动小组,制定《兴趣活动小组章程》,选举兴趣活动小组长、和信息报道员。并将兴趣活动小组名称、人员名单、《章程》等相关资料报行政部刘晶处。

3、首批设立员工兴趣活动小组有:

(1)单车兴趣活动小组

(2)篮球兴趣活动小组

(3)乒乓球兴趣活动小组

(4)羽毛球兴趣活动小组

(5)爬山兴趣活动小组

(6)诗朗诵兴趣活动小组

(7)健康饮食兴趣活动小组

四:兴趣活动小组权利

对兴趣活动小组组织的训练、交流比赛、信息宣传等日常工作有批评建议权;对小组内部管理、活动经费的收支情况有监督建议权;

员工加入兴趣活动小组自愿,退出兴趣活动小组自由;

五:兴趣活动小组义务

1、自觉遵守本组(队)集体制定的本《章程》;

2、积极参加本组(队)组织的训练、比赛和其他活动,在必要时为其他成员提供必要的服务;

3、尊重本组(队)所有成员的劳动,团结协作,配合工作,完成组(队)长交办的任务;

4、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关心和帮助,在技艺方面相互交流,共同切磋;

5、因故不能参加活动者,应向兴趣活动小组长请假。对于长时间不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并且不主动与其保持联络者,视为自动离开兴趣活动小组。

六:员工兴趣活动小组的活动内容

各类员工兴趣活动小组应本着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大局,坚持以业余时间活动为主,组织成员参加训练和比赛交流等活动,主要活动内容有以下方面:

1、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开展日常性训练;

2、不定期组织参与分公司和部门之间举办的交流和比赛活动,相互学习促进,共同进步;

3、组织、参与公司内部之间举办的联谊和比赛活动,增进员工间的感情,融洽关系;

4、定期采编和报道兴趣活动小组的相关活动信息,交流学习和推广活动组织经验,推动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健康发展。

七:员工兴趣活动小组的内部管理

1、兴趣活动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和信息报道员由推荐和自荐产生,并负责兴趣小组活动的组织管理、信息采编报道等项工作;

2、兴趣活动小组的重要事项由组长召开小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小组会议至少每季度应召开一次,对本季度中兴趣小组开展的活动、经费收支情况进行说明和小结,并把活动小结和相关信息报行政部。

八:附则

1、在试行过程中,应针对出现和解决的问题,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更有效地发挥对员工兴趣活动的管理作用。

学习小组的组织技巧 篇3

随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逐步深入,以合作小组代替班级作为学习的最底层平台已成风尚。相比行政管理色彩浓厚的班级(无论大班还是小班),小组的建设和管理对大多数学校来说是一件新鲜事物,因缺乏经验而绊倒也成了课改道路上常见的一幕。如何借助他人经验,快速通过这个瓶颈就成了许多校长追求的目标。

下面四所学校的探索也许能在这一方面提供帮助。

篇一:北宋一中+洛社初中

在山东北宋一中的参观学习中,看到他们的小组是这样建立的:把全班分解成实力均等的若干四人小组,组内四人按实力编号为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学校班级按小组进行各项积分评比。这种分法和评比调动了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一号同学主动对四号同学进行帮助,二号同学主动对三号同学进行帮助,小组能够整体提高。学校一个月对小组进行表彰一次,加上学校每个白天有两节自习时间,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升。

仔细思考,这种分组评价方法可能存在不利因素。一方面:由于一个小组人数太少,班级内部小组又多,难以实现分组公平(虽然对小组有进步奖),可能会挫伤实力较差小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优生被分配到不同小组,很大程度上会由于竞争使得优生合作的机会减少,他们又背负一定的“负担”,不能开拓进取,创造性学习,因而可能会导致优秀率降低。

十几年来,洛社初中也断断续续对小组学习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分组方法是:先把一个班级分为A、B两个实力均等的大组,再在这两个大组内划分势力均等的8人小组,最后在8人组内再分4人小组。在座次安排上把优生集中放在中心位置形成学习共同体,辐射四周。

但是这样的小组学习没有生命力:没有形成文化氛围,也就缺少风气;缺少小组长建设力度;缺少应有的激励;缺少坚持;缺少小组管理机制。

要为小组学习注入生机,就要从能够改起的地方改起,从能够研究的地方努力,认真实践,不断创新,致力探索。

补充:小组化教学中的小组划分,每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中再根据成绩分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课堂小组评价,如提问某个,难度较大的题,则提问一组一号,四组一号,八组一号等。难度较小的题,则随机提问几个组的三号或四号。每提问一个问题,回答的同学都是各组中相同的号数,几乎很少提学生姓名。然后根据回答情况给小组划分数。但是,一节课的积分或者是一周的积分以及多周的积分累计起来,最终怎样评价,现在洛社初中还在探究中。

篇二:成都石室联合中学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核心主张就是:以合作小组为平台,构建生本课堂。

目的: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品质。

我们倡导的“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是我们构建生本课堂的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在这一平台上切实有效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

合作小组的建立方式:

(1)分组。我们提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小组一般以6人为宜。小组内的成员应从认知风格、能力、兴趣特长、性别、性格、平时关系、行为习惯、家庭背景等方面综合考虑, 各小组总体水平相当,便于开展活动,展开竞赛。

分组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8人小组、6人小组一定要再分成两个小组;组内要有固定的两人小组,以便开展日常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二是,小组按照1、2、3、4、5、6……n编号。因为人数不一,我们统一约定,1号为综合最优秀的学生,2号为次优秀学生,3号为学习最困难学生,4号为学习次困难学生,其余为学业中等学生。这样小组搭配一拖一时就可以捆绑1、3号成员,2、4号成员,5、6号成员,也便于各科老师备课、上课抽学生回答问题,尤其照顾到了教多个班的小学科教师。

三是,小组设立组牌,放置在小组中间,一面写上组号或组名,一面写上小组座右铭、小组提示语,既方便老师又激励学生。

(2)分工。①按任务分工:组长、记录员、监督员、汇报人、作业管理批改、测验记录等;②按学科分工、分别标号,选定不同学科的组长;③还可以按问题分工,确定不同问题的组长。为了便于管理最好是同一层次,承担同一工作的组员为同一号码,这样教师在进行同一层次的评比、作业布置、任务分配时更容易落实到位。

每个成员都分配到一个角色,如小组长(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关注本小组合作情况,负责与老师或其他小组联络)、记录员(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并写小组报告)、汇报员(负责陈述小组的主要结论或答案)、噪声控制员(负责控制小组交流时的声音,在声音过大时提醒小组成员)等。

分组时为了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组间各角色采取轮换制,使小组成为动态的小组。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避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小组评价机制

教室内外均可设置小组评价、评比、表扬专栏。评价要涉及方方面面,评价基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合作学习以“基本分”(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加“提高分”(检测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作为评价方法,学生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目标。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合作学习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和评价的最终目标,将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鼓励大家共同进步和合作达标。

但是还要注意:

一是,课内外加分,不计个人只记小组,组内自己核实到人头。分值每次最好控制在1~3分,不计小数点,1分起评。最好不要每个环节评分,一堂课完后对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nlc202309010811

二是,所有教师对组长的培训指导与评价要持续跟进。组长是我们的助手,培训不到位教学效果将大为削弱。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两个星期要召开一次组长会,把组长喊到教室外面就可以解决问题。每堂课一下课就要对表现好的组长予以表扬,对表现欠佳的组长立即喊到面前指导,这样你会看到你的课一堂比一堂漂亮。

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

物质条件:教室的布置要力求美观、灵活,有利于学生在组内或组间交流与互评,便于教师的巡堂辅导,有助于信息的流通、互动。

我们提倡采用小组围坐形式。从目前一些学校的实践来看,4~6人一组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交流和小组管理。

除了教室原有的黑板外,可以为各小组每一位学生准备能灵活移动的小黑板;在教室里适当的地方设计一个可以灵活变动的发言席,这些均为师生共用。

心理条件:师生通过培训和学习从思想上对合作学习有认同感。我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不仅赞赏学生的大胆猜测,而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错误有高度忍让精神,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使他们敢于、乐于合作探究。

篇三:深圳龙珠中学

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主体部分,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实现了利用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的目的。关于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分组,将全班学生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分成6~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要兼顾高、中、低三个层次,小组成员间形成一个紧密的学习利益共同体。另外还要保证组与组之间实力均衡,确保公平竞争。

第二,设立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一般由学力较高的同学担任,组长未必是全组的第一名,但必须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有公益心。小组形式一般固定。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组长可以由不同的同学担任,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相同的角色体验,以此发挥团队学习的效能。

第三,组内对子,在同一个小组异质同学结成学习对子进行捆绑式评价,通过实力互 补,借助“兵教兵”的形式,让学习能力较强的 学生辅导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实现知识点的最 终落实。同时,组内或组间的同质同学结成同质对子,在自学过程中互相讨论,通过同层次对子的学生,力求解决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小组评价,在课堂上既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掌握情况,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又要将整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一方面实现了利益捆绑,促使组内同学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另一方面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促使每个小组都尽最大的能力来学习,实现小组效益的最大化。

篇四:湖南景弘中学

景弘中学给记者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课堂的打造,源于高效学习小组的构建。学生们的阳光、积极、合作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与日常生活中。学习小组,已经成为景弘学校打造课堂最生动的载体、最坚实的火车轨道与最活跃的文化细胞。

“课改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在这个旗号的背后,精彩的故事每天都在轮番上演。

“你弄错了,这个重音在‘残损’上。”

“注意这个词语:摸索。它体现的是诗人内心的沉痛。”

“你读得太快了,整首诗应该是抑扬顿挫的。”

在初三语文教师易理芳的语文课上,随着《我用残损的手掌》对学、群学环节的展开,各个小组的讨论霎时炸开了锅。只见“师傅”刚说完,“徒弟”又立马提出了质疑;“师傅”解答不了的,其他小组成员又马上伸手支援。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有的讲得手舞足蹈,有的争得面红耳赤,有的突然顿呼“我明白了!”有的边说边画……粗看以为是“菜市场的市井生活”,细看却是一幅每堂课都会上演的“合作交流图”。

“刚开始有点不习惯,我平时不爱说话,可是组长不管这些,她总盯着我,小组讨论要发言,班级集体讨论时也要提问,上前台板书、讲演时嗓音要亮。慢慢的,这种‘逼’法让我喜欢上了课堂,现在每节课我都想表达、都想发声、都想展示!”听完0813班的一堂数学课后,刘姣君同学主动跑过来向记者表述了她收获的喜悦。

“每个小组为8~9名成员,实行师徒结对,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先进带动后进,‘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下课后,易理芳老师告诉我们,组建学习小组的一个共同原则就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老师们会根据学习成绩、性别平衡、学生性格、学科特长等因素进行组建。“在每个组内,各种人才都要考虑配备,除了学科方面的,艺术、体育、管理等方面的也要兼顾。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其实都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当‘师傅’,使学生的自信心与特长拥有充分的展示空间。”易理芳深有感触地说。正是因为学习小组能深入、经常性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她确实感受到了自己的角色由“主演”到“导演”转变带来的轻松与愉悦。

一方有“惑”,八方支援的和谐、共同进步的场景,不仅体现在对学、群学之中,更贯穿于课堂始终。“当小组内基础较差的成员板书时,我们会随时提醒他哪个字写错了;他讲解之前,我们会帮他查找相关资料、提前预习;他在课堂中勇敢站出来提问时,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在课外总结出新点子、新思路时,我们会给他戴‘小红花’以示奖励。现在,我们小组内的‘金牌讲解员’、‘金牌板书员’、‘金牌朗读员’越来越多,我真的很开心!”记者走进0913班时,第五学习小组组长刘玲第一个推介起她的模范学习小组的“先进事迹”,她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与自豪,在她的背后,簇拥着一群唧唧喳喳能打硬仗的“军团”。

“刚来学校的时候,我很诧异,教室的三面都有黑板,教室的课桌,都是面对面摆放。更令我惊奇的是,我的对面男同学竟然是我结对的‘师傅’。原来,这都是为了学习小组而建设的。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后,我的诧异变成了内心的惊喜:平时害羞的我变成了课堂上的演说家、一向字迹潦草的我现在写就了一幅漂亮的板书。因为有了学习小组,我参与,我快乐,我成功,我找寻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乐趣!”这是0912班刘雅雯张贴在小组文化墙报内的一则公开日记。

nlc202309010811

活力无限的学习小组焕发着勃勃生机,在紧密对接高效课堂的同时,让一个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成为“展示之星”、“管理之星”、“进步之星”、“师傅之星”、“才艺之星”。于是,外地许多老师在考察了景弘中学学习小组之后,常发出这样的感叹:“粗看景弘学校的学习小组都是几个同学分块坐在一起,各占一方‘领地’,没想到背后的文章还这么耐看!”

其实,背后的文章在课堂之外演绎得更为生动与丰满。

“你们第四组怎么回事?为什么又扣分了?”“唉……真是烦!我们组又因为卫生问题扣了班分,虽然成绩也好,排名也好,我们一直遥遥领先,但是卫生却成了我们‘死角’,已经是第二次了啊!”下课后,大组长杰最先打破了令人压抑的沉默:“我们不能再这样颓废下去了,该是想办法的时候了……”“对!我们必须振作!”大家的话硬邦邦的。

从那以后,我开始发现许许多多小的细节:冬下课后会收拾好散落在地上的粉笔头;而军也会在上课之前提醒我们做好课前准备;兴会在课间拿着扫把去清理卫生死角,即便是别人班的卫生区也会扫好;杰更是和月联手,抓起了我们组的日常卫生管理;而一向被妈妈说有些懒散的我,也习惯弯下腰去拾散落的纸屑……

一周转瞬即逝,又到了我们值日的日子。可想而知,经过我们精心打扫,教室是那么得窗明几净、井井有条……”

这篇日记是1016班易佳敏同学拿给我们看的,他们的故事成为学习小组自我管理、自主管理高效运转的一个最佳示范。

“过去,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班级,现在管理的核心是学习小组。以前,早读、午休、读报课、卫生、两操等一切时间和事物都需要班主任亲自到位,出现问题就是批评、处罚、叫家长。现在不同了,各个学习小组以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组长自己‘组阁’,行政班子内有学习小组长、纪律小组长、文体小组长。班主任有什么事情,首先找组长,而不能直接找组员。组长讲一句,有时抵得上班主任讲十句!小组所有的成员抱成一团,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干。”听课之余,学工处主任袁再雄打趣地告诉记者,如果把学习小组比作一辆车的话,那么编组就是组装零件,拼装成车的样子,车能不能开起来,谁来开,怎么开,那就要看学习小组的管理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学习小组,在景弘学校已经演变成了最具“小班级”特色的一道风景线。

走进每间教室,我们都可以发现,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一块组牌,且设计得极具个性:色彩艳丽,图文并茂,英汉相成。漫步于教室里,从“友谊组”、“飞翔组”、“挑战组”等别出心裁的组牌名号中,我们感受到奋进的力量。而写在各自小组黑板上的组训则更时时激发着组员们抱成一团天天向上,“不要让别人来告诉你:你不行”、“随时迎着阳光实干,不要望着晚霞遐想”“信任是心中的绿洲”“成功来自热情,执著创造奇迹”等比比皆是。

“每个学习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号、组训、公约与小组日志,有的甚至创造了组歌,这些元素成为学习小组的显性文化特征与力量源泉。”说话间,丁瑶老师带我们参观她班上第五学习小组的公约,上面清晰地写着:常规,早上到校不超过7点50分;课堂,发言次数不少于3次;纪律,不干扰组内以及其他组成员的学习;作业,及时完成,不得拖欠;卫生,责任到户,互相监督。“学习小组文化建设,让这个小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更强。一个成员落后,就会使整个小组落后。一个班级是一个团体,一个小组也是一个团体,9个人的努力,9个人的付出,9个人的团结会有收获,使同学们在这个大舞台上可以尽情挥洒青春的色彩和激情。”丁瑶如此有感触地抒情。

确如丁瑶老师所言,学习小组之间的合作、团队、共同进步意识的无痕渗透,让孩子们在课堂之外也成了一个紧密的单元,一个随时能爆发出巨大能量的小宇宙。当我们路过0913班教室外的小组文化墙,恰巧碰到“青春组”正在进行着紧张绘制工作:有的构图,有的绘色,有的写字。如一群小蚂蚁一样,虽各自为战,又井然有序。短短半个小时,一副色彩缤纷、主题突出的墙报豁然跃上墙壁。

“为了使小组成员之间的情谊更加紧密,我们在举行年级、全校性文体活动以及各类比赛时,有意识地让学习小组作为参赛单元,改变了以往以班级参赛的惯例。小组成员获得了荣誉,这个小组就能获得相对应的加分,为期末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奠定好的基础。”初一年级主任邓春林对记者说,在课堂上,在日常管理中,在班级活动中,学习小组正逐渐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也成为紧密联结同学情谊的最佳桥梁。

“学习小组的科学构建与高效运转,首先是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与互动学习能力,然后是自我管理的提升,再次是团队意识的升华,最后是同学之间情谊更加巩固。学习小组的广泛开展,不仅让高效课堂有了坚实的依附体与平台,更成为素质教育背景下,全面培养学子人格、品德、情感、习惯、素养的最灵活,有效的载体。”景弘中学的苏志宏校长一语中的。

编辑 张 良

翻译课程小组活动探究 篇4

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迅速, 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课上积极性不高。作为教师, 就要换个角度去看, 发掘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提升其主观意识。而学习过程中的小组活动则是强化主体意识的积极方式。课堂小组活动是归属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手段。翻译课堂的任务型教学改变了只注重翻译结果忽视翻译过程的状况。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 可以是一个班级五六个小组同一任务, 分别讨论试译, 最终比较各小组的定稿译文;在各小组内外比较辩论过程中, 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 也可以是不同小组不同任务, 每堂课上即有扩大化的信息输入量, 引导学生更多思索。而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时巡视课堂, 正确引导, 或直接加入某一小组参与讨论, 提高学生积极性。例如介绍翻译理论有关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的内容,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标准进行讨论;教师纠错归纳总结。例如英译汉的一段文章:题目为“Time for the Big Small Company”, 第一段内容为“With speed increasingly seen as the key to competitiveadvantage, the dream is to marry the control of an establishedc o m p a n y w i t h t h e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 o f a s t a r t - u p . A s L i n d aApplegate reports, advances in IT now mean that the“bigsmall”company is finally feasible.”经过组内分析, 题目的译文得出各自结论:大小公司的组建, 宏微公司的成立等等不一而足, 各执己见。最终经老师提点, 大是指大型公司的管理力, 小是指小型公司的灵活性, 于是“建立健全高效的公司体制刻不容缓”就成了较恰当的译文。题目译文要从整个段落着眼, 不能就题目译题目。组内的讨论过程让学生对该段落印象更深, 经教师的稍稍展开分析就会茅塞顿开。这样学生收获的是“渔”而非仅“鱼”。

任务型教学法的依据为“建构主义”理论, 认为人的认知是与经验一体的。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学生参与活动, 促进自身知识的重构, 也借鉴了他人认知。学生由被动的听知识讲解变为主动思考, 打开思路提高能力, 最终达到翻译得好翻译得地道的目的。英汉语言语系不同, 学生要了解语言差异, 在基础理论指导下, 进行大量翻译实践, 熟能生巧。例如“In the country of the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the king..参考译文如“盲人国里, 独眼为王, ”“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大王”, 学生在讨论何种译文更恰如其分的过程中, 深化了对不同语言文化的理解体会。

任务型教学法是要求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在教学过程中, 小组成员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格性别搭配, 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练习。翻译课的小组活动不仅限于课堂上讨论, 课后活动同样重要, 要求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举例来说, 我们给学生布置过这样一项课后任务:制作一份课件, 自主选择题目, 课后完成, 课堂展示。组内的任务分成几部分, 组员根据自身所长, 至少可参与一项, 所带来的成就感又会进一步激发其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制作的课件主要从文化差异入手;其实, 对于差异的了解与掌握也是翻译的要领, 正是有了差异的存在, 才导致翻译诸多难点的出现。在制作课件过程中, 学生利用现代方便的信息手段大量收集素材, 选取相关内容, 流畅的讲解展示, 整个过程是极佳的体验, 利于促进知识内化。

翻译课程小组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手段之一, 无论课上活动亦或课后任务, 重要的前提是教师要充分准备、适当设计与合理安排, 所设任务内容与所学知识点紧密关联, 难易度适中, 对小组活动中潜在的问题有所考虑, 准备对策, 确保能激起并保持学生参与的兴趣。

摘要:本文对翻译课程的小组学习活动进行了分析探究, 以教学实践经历为例阐述了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手段在翻译课应用的可行性。最后指出了教师的主导与督导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翻译,小组活动,任务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2]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4]阮玉慧.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4, 21 (2)

党小组活动计划(第二小组) 篇5

第二小组 田淑云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党支部工作计划为依据,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组织党小组党员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科学、教育、管理、法律等相关知识,强化党员主体意识、尊重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不断推动党员的理论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学习形式:

集中学习;自学;参观学习;写心得体会并进行交流。

三、具体活动安排:

1.三月份:召开第一次党小组会议,主题:观看视频(十八大代表——米培莲事迹)学模范,发挥党员在中年级先锋模范作用。2.四月份:召开第二次党小组会议,主题:倾听革命先烈(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加强中年级党员思想建设。

3.五月份:召开第三次党小组会议,主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4.六月份:召开第四次党小组会议,主题:民主生活座谈会。5.七月份:自学《党章》,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党建思想。6.八月份:自学“天马党建”课程内容,完成相关的考试。7.九月份:召开党小组会议,主题:学习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8.十月份:召开党小组会议,主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9.十一月份:召开党小组会议,主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民勤当前教育的看法。

10.十二月份:召开党小组会议,主题:向先进开齐,做合格党员。

四、活动时间:

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三

五、活动地点:

中年级办公室

六、小组成员名单:

田淑云 陈建华 石玉峰

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篇6

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恰当分组

小学生的合作学习通常是通过分组进行的,这种分组是对空间结构和小组组建方式的合理优化。大多数的教师在安排学习小组时,都是要求前后座的学生组成一个四人学习小组(公开课借班上课时更是如此),而班级的座位安排往往是班主任從纪律、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精心调整后排定的,任课教师在上课时并不会调整学生的座位,这样的分组形式容易造成小组之间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会导致课堂上只有少数几个小组认真完成任务,其余小组无所事事,这必定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由于我既是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在排座位时向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方向倾斜,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平时表现排座位,尽力做好能力平衡,即在前后两桌中同时安排各个层次的学生,符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及时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而不必为了组织学习小组花费太多的时间,任课教师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分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成绩好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而成绩一般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只是充当“听众”,坐在那里静静地听,有的甚至开小差;在班级交流时,代表小组汇报的还是那一两个频频发言的学生。如此就形成了那一两个学生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而其他学生只能充当“配角”和“听众”。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职责,进行合理的分工,如“主持人”(具体全面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记录员”(专门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过程,尤其是小组对讨论问题所持的观点、结果,形成书面文字)、“检查员”(督促小组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每位组员都完成学习任务,并检查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和“汇报员”(主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班级交流中进行汇报)等。明确的分工能使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事可做,这种组内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定期轮换,从而促使小组成员不断进步。

三、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所选择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学习,一般遇到以下两种情况时要安排合作学习:一是有一定难度、发散性的问题或方法思路出现争议,需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群策群力;二是提供材料有限,一个人动手操作无法完成,需要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共同努力。了解了这些,教师就可以避免因随意、无目标或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无效的合作学习了。

四、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把握好教师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就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进行综合、归纳同学的意见,如何代表小组进行集体交流等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示范表述。其次,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鼓励提出典型问题和回答出正确答案的学生,同时也给那些一时找不到思路的学生以帮助。再次,汇报交流过程中对有典型意见的问题,教师要随时引导辩论,在应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上力求得出一致意见,在允许有不同意见的问题上,不要强求一致,要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要鼓励创见。最后,教师要总结合作学习的基本收获,对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指路。

五、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合作有效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强化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价值。比如,学生在组内发表意见时,不但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胆质疑,而且要注意倾听,并养成尊重他人意见的习惯,学会必要的妥协;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大家要互帮互助,携手合作完成,共同体会团结合作的力量;在大家共同质疑辩论的过程中,要互相补充启发,生成创新的办法和思路,体会合作的价值。

六、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恰当运用鼓励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特征是“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要恰当运用方法鼓励合作。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参与的兴趣更高。

总之,作为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恰当分组、合理分工,要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把握好教师的角色,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恰当运用鼓励方法,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小组活动组织 篇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该类课堂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们比较推崇的一种课堂. 在“生本课堂”中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 接下来,笔者就以小组合作方式谈谈学生活动的组织策略.

初中数学课本上的每一章前面都有章头图,图中提供了本章需要学习的知识信息, 由章头图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下面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章头为例,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本节课.

一、导

师:看本章的章头图,如何求出蓝色小球的质量? 生:列方程可以

师:方程是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天平”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学过哪些和方程有关的模型?

生: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师:从哪几个方面对它们展开研究的?

生:从定义、解法.

师:这样我们可以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应用问题,数学模型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本章我们将继续学习哪些模型呢? 我们先来看看本章的章头图带给我们的启发.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

师:图中体现了怎样的不等关系?

生:长颈鹿与小朋友身高的差距.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不等关系的例子吗? 生:……

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不等关系,我们就有必要来研究它. 下面进入今天的第一个活动:建立新模型.

二、思

师:学校举行环保知识竞赛,共有50道选择题,规则如下:

答对1题得2分,答错1题扣1分.

(1)小亮参加了这次竞赛,他最多能得多少分? 生:100分

师:如果设他的实际得分为a ,则a与100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a ≤ 100.

师:(2)小明也参加了这次竞赛,他的得分超过70分,设他答对了x道 ,如何用式子来表示题中的不等关系? 生:2x (50 - x) > 70.

师:这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a ≤ 100,2x - (50 x) > 70.

生: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 师:这样的式子称为不等式

生: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

师:这样的不等式我们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

辨一辨: 判断下列式子是否为不等式.

通过辨析归纳不等号有哪些?生:>,<,≥,≤,≠.

师:以上不等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并说明理由

师:知道了不等式的定义,类比方程模型,接下来我们将会来学习什么?

生:解法.

师:不等式中,本章我们重点来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所以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师:分别说出使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成立的x的值.

(1)x - 3 > 0,(2)x - 4 ≤ 0.

想一想:

(1)这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各有多少个 ? 生:无数个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有什么不同?

生: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只有一个,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有无数个

师: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 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解集常常借助数轴直观地表示出来

三、检

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 ≤ 2 (2)x ≥ -4 (3)x > -3 (4)x < 1

2. 下面的数轴表示的解集是什么 ?

议:1.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

2.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四、展

为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分别加分,最快完成的小组获得展示权

要求:(1)展示人:面向全体学生讲解,声音洪亮,大方自然,思路清晰,必要时配合板书讲解.

(2) 其余同学 : 注意聆听 、 积极思考 , 不得私下 讨论 、 交流, 如有疑问或不同意见可等展示人讲解结束后举手提问, 不要中途打断展示人发言.

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 移项、合并同类型、系数化为1、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这一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 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转变,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强调过程和方法. 每节课都要做到环环相扣, 让所有学生都紧张、高效. 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 尽量让学生做结论. 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让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 解决了学生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效率高,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组织英语课堂小组讨论 篇8

关键词:小组讨论,分组,话题,监督,指导

新颁布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 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即倡导使用活动途径, 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英语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 能够培养合作精神, 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表达思想和观点、听取同伴的想法提供了机会。但在教学实践中, 存在一些教学问题, 如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小组把讨论活动变成了闲聊;讨论时学生用母语交流。本文就以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 谈几点粗浅认识和做法:

一合理分组是小组讨论取得成功的前提

1. 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

小组人数过多, 会使个体的作用难以发挥, 座位的编排也会成为问题。小组人数过少, 会使小组的数量增加, 给活动的组织及教师的调控带来麻烦。小组人数通常以4~6人为最佳。这样, 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 采用异质分组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一般采用异质分组, 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在分组时, 教师应尽量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因素, 如学生的个性、学习情况、与同学的关系等。可以安排性格内向的学生与性格外向的学生同组;不要安排好朋友在同一组, 否则讨论会成为闲聊;不要把顽皮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 否则他们的嬉闹会干扰讨论的进行。

二讨论话题的设计是小组讨论取得成功的关键

课堂小组讨论应有讨论的话题和焦点。设计话题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讨论话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只有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 才会产生讨论和探求的兴趣, 才会有抒发自己感情和观点的需求, 才会有话可说, 并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获得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如教学Project English Book 6时, 我设计了讨论话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V?”由于学生对“television”这一话题很熟悉, 讨论非常热烈。这样的话题诱发了学生对背景知识和阅读产生兴趣, 使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了心理准备。

2. 讨论话题应涉及课文内涵

上阅读课时, 围绕材料内容的细节展开的小组讨论, 只是浮于语言文字的表面, 缺少对课文内涵的深入挖掘,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和培养, 甚至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逐渐对小组讨论感到厌烦, 丧失参与小组讨论的兴趣。这是有议无质的讨论。

因此, 在组织课堂小组讨论之前, 教师应深入研究课文, 挖掘材料的内涵, 确定哪些地方适合小组讨论, 精心设计讨论的话题, 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Project English Book 6 Unit 5China’s tea culture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话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ea?”这个话题要求学生在熟悉阅读材料的基础上, 对茶叶的历史、产地, 中国四大名茶, 中、英、俄、日四个国家对茶叶的称呼以及茶文化含义的理解等进行了解, 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达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3. 讨论话题应明确具体

小组讨论的话题不能过于笼统, 类似“Graduation”这样的话题会使学生不知从何说起, 不知如何展开讨论。因此, 设计话题时应把握好“度”, 不仅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话题, 还要列出与话题相关的启发性问题, 给学生必要的提示, 使其有话可说。如教学Project English Book 6 Unit 6 Graduation Ceremory时, 结合听力材料内容, 我设计了讨论话题“What do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do during the ceremory?”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 我又设计了以下问题: (1) What is a graduation ceremory? (2) Do you want to give a speech in yourgraduation ceremory? (3) What does graduation mean?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打开话匣子, 尽快展开讨论。在讨论中, 学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使用英语表达个人的见解, 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 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教师的监督和指导是小组讨论顺利进行的保障

小组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性活动。讨论中, 教师的参与是相当重要的,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活动中, 教师要承担起比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大班教学更重要的职责。

1. 教师是监控者

为了保证讨论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应扮演监控者的角色。在监控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处理讨论活动的不利因素。如及时发现懒惰的小组成员, 引导其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不少学生忽视了讨论活动中运用英语和提高语言流利程度的重要性, 常常用母语交谈, 教师要及时引导, 使学生懂得小组讨论活动是为他们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平台。对一些学生的偏激观点, 应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如各小组就话题“Is money important?”开展讨论, 有的学生认为“Money is everything.”这时, 我及时与该学生交流自己的切身体会, 使学生明白:钱是重要的, 但不是万能的。这样, 讨论活动才能达到语言学习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2. 教师是帮助者、指导者

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应担当帮助者或指导者的角色。在初中阶段, 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独立自主地学习, 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如教学Project English Book 2 Unit 8 Let’s celebrate!时, 小组讨论的内容是中国的节日。在讨论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中国的传统节日, 于是便在黑板上列出这些节日的英文名称, 以便讨论顺利进行;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 我还出示一些相关的庆祝活动图片, 使学生的叙述更准确、更完整。可见, 小组讨论时, 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和问题, 随时为其排忧解难, 保证小组讨论活动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优化小组活动,实现生态课堂 篇9

为了寻求优化小组活动的有效策略, 我校成立了研究小组, 以牛津译林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课Music withoutboundaries第一课时的教学为研究对象 ,通过几轮试教、讨论 ,对此进行探讨。第一次开设的研讨课,主要暴露了这些问题。

1.形式单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A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小组活动:一次是检测学生对于课文第四小节的理解,采用了两人一组、一问一答的形式。另一次是四人一组讨论:What does TanDun mean by saying that“My music is to dream with out boundaries”? 仅有的两次活动局限于两人和四人的问答、讨论,形式过于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参与度低

在两次小组活动中,学生表现如下:第一次,负责提问的学生非常轻松,只要读出教师在屏幕上呈现的问题就可以了,另一位学生忙着在课文中找答案。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不一致,学生之间缺少合作互助,同时,刻板的问答缺少语言交流的真实情境,只能检测一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无法提高全体学生的交际能力。第二次,小组内成绩好的学生抢占话语权,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只倾听,不发表意见,是否参与思考也就不得而知了。

3.流于形式

本节课中看似有学生互动的环节, 但是由于活动设计不够合理,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而合作,小组活动没有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协作都有待加强。这也导致了教师主要评价小组活动的结果,强调问题回答的是否正确,忽视了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基于上述问题,研究小组进行了新一轮课例研究,提出了改进对策。

1.了解学生,完善分组的科学性

教师要求学生小组活动时, 学生通常以座位作为分组依据,与身边的同学构成小组,这使得每组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及完成的效果差异很大。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后,教师应适当对分组方式进行干预,调整小组内的个别成员,保证每组里有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活动时分层布置任务,人人参与,共同提高,尤其为中等和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这样分组有利于课上进行小组比赛,每组实力相当,机会均等,公平竞争。

2.研读教材,突出活动的层次性

为了避免形式单一的小组活动, 教师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丰富的活动,保证活动由易到难,由控制性到开放性,引导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目标。本节课可以开展这些小组活动。

【活动一】阅读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四人一小组讨论词义。

设计意图: 本节课作为阅读课, 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生词,停下来查字典势必影响思维的连贯性和阅读的速度, 很多单词通过上下文语境就可以推测出大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五级阅读水平需达到“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本活动旨在针对此项要求进行训练。练习一段时间后, 学生在独立阅读文章时会习惯性地使用此方法。

活动效果:每个学生画出的单词不尽相同,小组内有的学生已经推测出部分单词的词义,就可以“教”同伴,或者共同探讨。例如:有学生问到composer一词,旁边两个同学立刻告诉他,“A person who write(s) music.”,还将原句指了出来。虽然解释中存在小错误,但是丝毫不影响沟通和理解,更不妨碍他们的成就感,因而没有出现学生不合作的现象。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解释生词,既方便了同伴理解,又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二】完成课本Part B3后 ,两人一小组 ,根据文章中的内容互相提问、回答,形成类似的对话。

设计意图: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他们不喜欢过于简单的问答, 试教时第一个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亟待调整。此项活动适当增加了难度,学生自己从文章中发现可以提问的点,提出问题,并回答对方的问题,还要注重双方的交流,使问答之间具备连贯性。

活动效果: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下了一番工夫,尽量问得难一些,让对方不能轻易回答出来,但又充满小组荣誉感,不会出现刁钻的问题,影响到对话的质量。编对话时气氛热烈,提出问题后共同寻找答案,仍是基于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活动三】四人一组 ,阅读全文并讨论 :What does Tan Dunmean by saying that“My music is to dream without boundaries”?

设计意图: 通过前几个小节的铺垫, 文章的最后一节点题,此时,学生熟悉了文本内容,有了足够的信息输入,讨论交流可使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以训练与提高,完成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活动效果:学生积极讨论,基本可以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之后将答案写在Part B4,再配上必要的例子,原本较难的问题随着小组活动变得容易得多。

【活动四】What can we learn from Tan Dun’s success? 先写下自己的回答,再随意调查三位学生,不限小组成员,记录下他们的回答要点。

设计意图:当学生体会了文字的表层意义后,教师利用本活动带领他们理解其深层含义,最终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中西文化差异,探索取得成功的要素。

活动效果:自己进行一番思考后,先答题,然后调查同学,相互借鉴,丰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实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合理的活动方式,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充分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的时间。

小组活动由原来的两个增至四个,以“理解字词—熟悉内容—分析主题—升华情感”为序,难度递增、层次分明,以阅读课为平台,借助形式各异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生态英语课堂。

3.明确指令 ,保证学生的参与性 。

为了促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小组活动, 教师必须用简明的语言明确任务和分工, 让每位学生完成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活动,以免不明确的指令使学生无从下手,课堂看似热闹,实则秩序混乱,偏离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最后一项活动,需要教师清晰地告知学生先思考再调查记录,既可以节约调查时间,甚至不思考,又方便学生比较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4.弱化结论 ,体现评价的多样性 。

小组活动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改进后的课堂上,学生真正活动起来,教师的评价也相应作了调整。以活动四为例,每个学生都从谭盾的成功中学到不同的东西,没有标准答案,教师便减少对活动结果的评价。活动结果展示时,教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和调查到的内容,评价他们的调查过程,还增加学生之间的互评环节,激励学生形成积极的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

总之,教师用好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 ,发展学生 的综合语 言运用技 能。因此 ,教师要准 确把握教 材 ,设计合理 活动 ,吸引学生 参与 ,提高小组活 动效率 ,最终实现 教学与学 生全面进 步的生态 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以一节阅读课为例,探讨了如何优化小组活动,实现生态课堂。在设计活动前应了解学生,完善分组的科学性;研读教材,突出活动的层次性;课堂教学过程中明确指令,保证学生的参与性;弱化结论,体现评价的多样性,从而改变小组活动中原来存在的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小组活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篇10

一、小组活动的形式与特点

小组活动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项语言实践活动。通常情况下, 每组以2~4人为佳, 最多不超过8人, 其中又以2人小组活动 (pair work) 为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另外, 多人小组活动 (group work) 在完成类似调查探究类语言项目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

Pai r wor k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close pai r, 即同桌活动, 这种最为常见;另一种是open pair, 即由教师指定安排的一对一学生活动;第三种称为flexible pai r, 即自由组合活动对象, 这种pai r wor k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

Gr oup wor k可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分为讨论式、角色扮演式、情境体验式、任务报告式及个人成果综合式等几种。

尽管pair work与group work存在多种形式, 但其特点是相通的。

1. 小组活动可以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青少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 变换一下课堂结构形式, 插入小组语言学习活动, 适合青少年学生好说、爱动的年龄特征, 同时也培养了语言交际能力。

2. 开展小组内的交际活动能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活动中, 学生不能光说, 还要调动手、脚、脸部和各种感觉器官都参与活动, 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3. 课堂上的小组活动有利于同组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精神的发扬。

在小组活动中, 每个人对别人的讲话必然要做出反应, 为了使本组活动得到延续、成功, 他们会想方设法去考虑组内每个人如何应答, 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涨起来。

二、小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不同的小组活动形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与教学任务。例如open pair属干预交际活动, 是为了让学生流利操作某种语言项目, 并不以交际为目的。而大多数close pai r和f lexi ble pai r属于交际活动, 以创造性运用语言为目的。以利用照片认识为例, 在运用open pair熟练地掌握了句型“Is t his your brot her/sist er?”以后, 可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全家福照片, 然后运用close pair或flexible pair进行交际,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 体现了英语学习的目的性, 又增加了趣味性, 让学生乐于参加。而在新教学活动任务完成以后, 以组为单位进行巩固提高, 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现谈谈下列几种形式的group work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1. 讨论式。

教师给出语言材料, 小组根据教师要求对比作出反应, 在交流反馈后得出结论。如学习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时, 教师可以列出helped、worked、lived、liked、

shopped这些单词, 让学生讨论, 归纳其规律。

2. 角色扮演式。

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 就某一话题发挥想象, 通过自创情景, 自编对话来进行角色扮演, 如学习句型“This is…”介绍人物的话题时, 教师可以让小组自创情景来学习, 学生共同合作创作出了很多生动有趣、合乎实际生活的表演。

3. 情景体验式。

教师给出一个特定情景, 小组将语言知识放到这一特点情景中进行运用。如学习问路时, 可先在黑板上画路线图, 设计好各点的位置名称, 然后给出提示短语“Where is the park?”“How can I get t o t he par k?”“t he way t o……”“t ur n r i ght/lef t”“acr oss f r om”等, 要求学生们分别扮演问路人与指路人, 利用提示短语和课文进行角色表演, 体验实际情景。

4. 任务报告式。

教师给出要求, 小组运用语言知识协作共同完成。如学习How do you go t o school?时,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一个表格, 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 完成表格的同时, 练习How do you go t o school?How f ar i s i t?How long does i t t ake等句型。

WhoHowHow longHow f ar

5. 个人成果综合式。

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要求事先各自准备一些材料, 并在课堂上进行组内交流, 经归纳整理后,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与全班共享。

小组活动还可以用于书面练习, 如学习了新句型后, 4人一组, 每个人轮流写一个词, 直到组成新句型, 看哪一组学生既快又准确,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要比教师的说教更有效。

各地会员小组活动信息集锦 篇11

“节能20%公民行动”

8月13日,自然之友杭州会员小组参与“浙江省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在浙江的“节能20%公民行动”之测温行动,测量杭州庆春路沿线写字楼内大堂和楼道的空调使用情况,总体测量结果较好。

“留住一桶水,浇开奥运花”

——团体会员杭州中策职业学校“绿之翼”环保社团活动

今年暑假,自然之友的团体会员杭州中策职业学校“绿之翼”环保社团暑假参加了由浙江省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杭州团市委、杭州市环保局等单位携手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可口可乐”等共同在杭州发起的“留住一桶水,浇开奥运花”2007“可口可乐”绿色奥运活动,并将此和浙江省中小学生“关注水资源”环保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展节约用水调查和宣传,促进更多的人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这个夏天不太冷——26度空调节能行动”

杭州会员小组成员赵怡燕在今年的6月至9月期间,在自己所工作的浙江财经学院园内开展了“这个夏天不太冷——26度空调节能行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校工会的大力支持。通过活动让大家了解人类的能源消费方式与气候变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让老师们了解夏天使用空调节能的意义。同时还做好科学的、医学的有说服力的解释,使大家对此活动认同,最后达成一种共识,即我们可以也应该选择一种更健康、更节约的生活方式。

杭州会员小组工作委员会改选

原自然之友杭州小组工作委员会委员田恪宗、朱有明,由于个人原因退出工作委员会。经过杭州会员自荐、工作委员会委员投票及杭州会员邮件、书面征询,郭蒿、汪昊于2007年9月2日起正式增补进入杭州小组工作委员会。

自然之友福建小组

西洪塘归来

2007年7月28日,按照“乐水行”项目计划两周一次户外考察的频率,本次考察点为同安西洪塘,主要考察对象为一条污染较严重的河渠。

参与北京节能20%公民行动研讨会

2007年7月28日,受邀参与由北京地球村主办,美国能源基金会支持的此项活动,为媒体和民间组织的合作搭建了平台。厦门绿十字负责人马天南参与了此次的会议。

垃圾减量——从家做起

2007年8月2日,厦门绿十字组织社区宣传组执行志愿者、自然之友会员和厦门绿十字其他项目骨干志愿者于光华大厦8E绿十字办公室,与主讲黄伟华老师就《厨余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进行与会分享。

NGO项目管理分享会

2007年8月5日,厦门绿十字组织自然之友会员和志愿者与刘安成教授就《NGO组织的项目管理》进行与会分享。刘安成教授现为厦门大学品牌管理专家、管理学教授、厦门绿十字专家顾问。

乐水行——湖里新丰水库行记

2007年8月11日,本期考察地点是湖里新丰水库,上午9点在马垅站集合,挥着大旗,等着队员们都到齐了,我们开始往考察地点出发。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活动,队长和一名志愿者去湖边取回水样,留做实验用。

环保沙龙分享会

2007年8月19日,组织厦门自然之友会员和其他项目骨干志愿者于光华大厦8E绿十字办公室,与黄平科长就《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保法制》进行与会分享。

黄平科长现为厦门市环保局政策法规处科长。

这次分享会黄科长通过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对环境问题与法制之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大城市环境管理良治区域研讨会在曼谷闭幕

2007年8月27~8月31日,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一行参与者在泰国首都曼谷聚首,参与者们分别来自政府背景,非政府背景,教育研究机构以及企业及国际大机构,所有参与者们就《大城市环境管理良治》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国际研讨会。自然之友福建小组负责人马天南参与了此次会议。

自然之友南京会员小组

建设中华虎凤蝶保护基地及蝴蝶科技园

江宁中华虎凤蝶保护基地及蝴蝶科技园继续建设之中。每周都会有会员到江宁基地去拔草,整理地块,浇水,维护基地。有时还会带当地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绿色学校的负责人到现场观摩,商讨今后合作推广环境教育的事宜。

营地的维护由志愿者自行完成。王少明等志愿者每个月都到营地给马兜铃、小茴香等地块拔草、浇水。这些植物的种子和苗,也是志愿者从江西、安徽等地搜集来的。

自然之友河南小组

8月13日,河南小组网站经过会员和专业人员的努力终于改版开通!欢迎大家浏览:www.hnfon.org.cn

8月20日,河南小组举办七夕节晚会,约15名环保志愿者和会员参加,大家一起朗诵七夕诗词,聆听古琴美妙音乐!

自然之友襄樊小组

7月14日,襄樊小组运建立、李治和、叶福宜和环保小分队的苏青、吴非、刘曙光等人,冒着大雨前往襄阳区太平店镇,实地查看了“博拉经纬”和湖北化纤厂的污水排放情况,面对面向有关负责人提出了批评和建议,并发放了20多份宣传资料。

8月13日,为把“26度空调节能行动”落到实处,襄樊小组(绿色汉江)召集10多名志愿者和《襄樊日报》、《襄樊晚报》的记者,在襄樊市襄城闹市区,对其周边较大型的公共建筑以及各公共场所,进行了室内外温度测试,并发放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宣传资料100多份。8月14日《襄樊晚报》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并再次倡议“节能减排”,大家都要从身边做起。

8月28日至30日,太平洋环境组织中国项目主任萨婷婷女士专程来樊,实地查看汉江水质,了解“襄樊小组(绿色汉江)”活动情况,并与我会10多名志愿者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2006年2月~2007年7月,武汉小组会员育才小学轩荣平老师,作为骨干教师被派到武汉边远农村黄陂蔡店中心小学支教。她带去了环境教育理念和可再生能源专题教育项目,积极联系其他会员到校培训教师学生,使该校成为自然之友武汉小组的定点联系学校。她为该校争取资金技术支持,建立了沼气池,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路灯,使该校成为武汉农村学校建设生态校园和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典范,最近又申报了武汉市级绿色学校。轩荣平本人也被评为支教先进个人。

自然之友广州小组

7月21日广州越秀图书馆的公众论坛,朱健刚与唐昊的对话“公民权利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会员们的又一次聚会。

7月27日会员洪霞与广州市宣教中心小袁一起接受香港科技大学李教授、陈教授“关于跨地区空气水污染的防治”的访谈。

8月19日香港草根记者Pun到访小荷轩,互相交流信息。

8月24日小荷轩组织会员朋友开始对罗坑自然保护区内高山湿地的考察,在旅途中结识新朋友成为我们的义工。

8月27日会员洪霞和邵群佳等拜访罗坑学校钟校长,共商学校与小荷轩长期合作的环保活动。下午拜访我们的新志愿者冯局长,感谢他为小组提供的帮助。

用好小组活动 提升课堂效率 篇12

所谓的高效课堂, 顾名思义是指教学活动能够相当高地达成目标的课堂。因此, 教师自身对课堂目标的把握, 就成为有效、高效教学的关键。课堂上教师要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就必须有课前的精心备课, 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越清晰, 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 搞好集体备课, 集中集体智慧, 科学地把握教材。这样, 在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活动时就不会盲目行事, 小组活动也就有了针对性。

二、合理分配小组, 便于相互协作

小组活动实际上就是合作学习, 它是在教师引导下, 通过组内同学间的互助, 发挥集体智慧, 以达到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小组内成员间合作越积极主动, 对问题的解决就越充分、越全面。因此, 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使小组成员间有比较好的合作, 显得非常重要。第一, 在小组分配中一般不宜组内全是男生、或全是女生, 这主要是因为男女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区别, 男女搭配可以弥补看问题角度上的不足;第二, 还要选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组长, 组长的作用不可小视。试想, 小组成员里, 讨论的时候人人都不出声, 还有什么问题解决可言?另外, 一个精明强干的组长, 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召集大家积极思考发言, 整理发言思路, 而且课后还能够对小组内的互助学习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第三, 内向的学生和外向的学生要合理搭配。这样, 可以利用外向学生带动内向学生主动发言, 真正做到小组成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相互启发, 相互提示;第四, 小组成员不宜过多, 一般以6人左右为宜, 小组成员要有合理分工, 虽然是大家共同讨论, 但组内最好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工作, 这样便于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比如小组内可以设置记录员、展示人、发言人、总结者等等。当然, 大家是分工不分家, 组长要善于在不同阶段调整个人“岗位”, 防止“话霸”和“一声不吭”的现象出现。

三、科学设计问题, 调动学生探索欲望

小组讨论的原运动力来自于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一个有探究价值、并且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可以探究出结果的问题, 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可以让学生探讨过后有成就感。所以, 科学设计问题, 引起学生探讨兴趣尤为重要。我们觉得,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 全面了解学情, 做到针对性给题, 我们知道, 不同层次的学生, 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广度是不一样的, 我们设计的问题只有建立在比较充分地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知道学生什么问题把握不好、理解不到位, 设计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才能引起学生兴趣。第二, 合理把握深浅度, 让学生有内容可探究、能够探究出结果来。第三, 结合时事热点, 引起学生兴趣,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点, 就是时事性比较强, 我们在选择问题时, 可以引进时事热点, 引起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讨论热情;第四, 设计开放性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可贵资源, 这类问题往往具有答案不固定的特点, 它使学生有充分的自我支配机会, 通过多种答案或获得有异于他人的理解而品尝成功的体验。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 激发学生多思善想的品质, 培养学生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用好小组评价,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一句合适的评价, 就像春天的和风细雨, 润物细无声。在课堂教学中, 对小组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 往往产生微妙的效果。因此, 用好小组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我们建议, 可以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一, 小组竞赛法。就是在小组讨论过后, 采取给小组回答问题积分的方式, 调动每一个小组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哪个小组回答问题越多, 积分当然也就越高。这种方法对于调动一些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的小组是很好的方法;第二, 适时点评法。小组成员回答问题以后, 不管正确与否, 教师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评价。这些评价看似无所谓, 但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而言, 却是很需要的。试想我们自己, 做对了一件事, 领导在全体教师会上表扬一下, 我们可能会乐上几天;做错了一件事 (当然, 这个错误不是特别严重) , 领导给予理解, 并表示让我们不要气馁, 我们也会激动不已。所以, 适时、合理的评价不管是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 还是对于没有回答或准备回答问题的学生, 都很必要而重要;第三, 阶段累积积分法, 一节课的问题不一定很多, 学生展示的机会不一定充分, 我们可以通过几节课累积积分的方式, 告诉学生哪个小组积分多一点, 哪个小组积分还靠后, 激发起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五、力求形式多样, 防止学生心理疲劳

上一篇:立卷归档流程下一篇:海峡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