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琥宁注射液

2024-10-14

穿琥宁注射液(精选6篇)

穿琥宁注射液 篇1

小儿肺炎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它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 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1]。我院近年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佐用穿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肺炎,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患儿136例, 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6例, 女60例;年龄2个月~12岁, 中位年龄4.5岁。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吸痰等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穿琥宁5~1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50~10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 疗程7~10d。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体征消失时间。

1.4 疗效标准[2]

显效:体温恢复正常, 咳嗽、气促、肺部啰音消失, 肺部X线示炎症吸收;有效:体温下降, 但偶有反复, 咳嗽、气促、肺部啰音减少, 肺部X线示炎症部分吸收;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高于对照组的8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体征消失时间

治疗组体温恢复、咳嗽消失、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讨论

小儿肺炎在中医文献中如“肺风痰喘”、“肺喘咳嗽”、“喘咳”、“咳嗽上气”等中均有类似记载, 主要由于外感风邪、内蕴痰热、肺失和降所致[3]。本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退热天数、肺部体征改善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小儿肺炎多为细菌感染, 也可为病毒感染或合并病毒感染。细菌主要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杆菌等, 病毒多见于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穿琥宁是中药穿心莲叶中提取的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而制成, 其化学成分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混合物, 具有解热、消炎和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临床应用中除按说明用5%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稀释后静脉给药外, 还常与各种其他输液、抗生素配合使用。经实验研究观察, 穿琥宁除与维生素C、克拉霉素等不宜配伍外, 可与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利巴韦林、青霉素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钠、甲硝唑等配伍使用[4]。经临床研究, 穿琥宁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和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有抑制或灭活作用, 且具有镇静、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促进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提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作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均有灭活作用, 故该药具有抗炎、抗病毒双重作用。

总之, 穿琥宁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 使用方便、疗效好。本组患儿使用后, 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有报道穿琥宁可疑不良反应有皮疹、胃肠道不适、过敏性休克等, 专家建议, 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穿琥宁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吸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加用穿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高于对照组的8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体温恢复、咳嗽消失、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穿琥宁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效果显著, 但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儿应避免使用。

关键词:儿童,穿琥宁注射液,肺炎

参考文献

[1]吴瑞萍, 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141-1143.

[2]李秀云, 辛琳.穿琥宁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5例[J].新中医, 2003, 35 (3) :57.

[3]蔡清和.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120例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 2002, 24 (5) :12.

[4]孟永钦, 朱增燕, 周沛佩.穿琥宁注射液在输液中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儿科药学杂志, 2007, 12 (1) :21-23.

穿琥宁注射液 篇2

1.1 仪器

UV-260型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PHS-2型酸度计 (上海雷磁仪器厂) ;ZWF-4D11型注射液微粒分析 (天津市天河医疗仪器研制中心) 移液管、试管比浊用玻璃管。

1.2 药品

5%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穿琥宁、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氧氟沙星、辅酶A、维生素B6针、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针、三氮唑核苷针、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甲硝唑针、替硝唑针。

1.3 测定方法

穿琥宁50mg、辅酶A50U、维生素B625mg、三磷酸腺苷二钠50mg、地塞米松磷酸钠针2mg、三氮唑核苷60mg用5%葡萄糖注射液加至50m L、头孢唑啉钠100mg、头孢曲松钠100mg、庆大霉素8000U、阿米卡星50mg, 奈替米星50mg用生理盐水加至50m L、氧氟沙星50m L、甲硝唑针50m L、替硝唑50m L配用。

1.3.1 观察配伍液外观的变化

(1) 澄清度的检查[1]:取比浊用玻璃管13支分别加入待用的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氧氟沙星、维生素B6针、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针、三氮唑核苷针、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甲硝唑针、替硝唑针各1m L, 再分别向上比浊管中各加入1m L待用的穿琥宁注射液混匀, 与新配制的浊度液[1]在暗室内垂直同置于伞棚灯光下, 照度为1000lx, 从水平方向比较, 用于检查溶液的浊清度或其浑浊程度。 (2) 不溶性微粒的检查[1]:按照中国药典不溶性微粒检查法中的光阻法, 对配伍液微粒进行检查。检测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小的检测区时, 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 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 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 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成正比。

1.3.2 配伍后溶液p H检查[1]用PHS-2型酸度计按中国药典附录p H测定法测定配伍液在0、1、2、3、4h内的p H值。

1.3.3 紫外吸收度的测定[1~2]

按中国药典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 精取配伍液1m L, 加乙醇稀释制成相应浓度的溶液以50%的乙醇为空白, 测定吸收度, 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59nm处测定三磷酸腺苷二钠的吸收度, 在277nm处测定甲硝唑的吸收度, 在254nm处测定头孢曲松钠的吸收度, 在272nm处测定头孢唑啉的吸收度, 在242nm处测定地塞米松的吸收度, 在207nm处测利巴韦林的吸收度, 在291nm处测定维生素B6的吸收度, 在310nm处测定替硝唑的吸收度, 在251nm处测量辅酶A的吸收度。

1.4 统计学依据紫外吸收度测定的统计学依据为Cx= (Ax/AR) CR,

Cx为供试液的浓度, Ax为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 AR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 CR为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2 结果

2.1 澄清度的检查发现穿琥宁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氧氟沙星配伍后有沉淀生成, 与其余9种药物配伍在0、1、2、3、4h澄清度保持不变。

2.2 不溶性微粒的检查穿琥宁与其余9种配伍液中每10ml中含10μm

以上的不溶性微粒都在10粒以下, 含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都在2粒以下, 都符合规定。

2.3 配伍后溶液p H值

穿琥宁与其余9种药物的配伍液在0、1、2、3、4h内p H值基本保持不变, 说明配伍液是比较稳定的。

2.4 紫外吸收度

在0、1、2、3、4h内配伍液的紫外吸收度基本保持不变。

3 讨论

从澄清度的检查, 不溶性微粒的检查, 配伍后溶液p H检查, 紫外吸收度的测定发现穿琥宁注射液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氧氟沙星配伍后有沉淀生成, 因此不能配伍使用, 与维生素B6针、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针、三氮唑核苷针、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甲硝唑针、替硝唑针配伍后4h内观察无变化, p H值无显著改变, 4h内微粒符合药典规定, 未配伍的穿琥宁稀液在251nm处吸收度为0.32, 与辅酶A配伍后吸收度无显著改变, 吸收峰无偏移, 由于许多药物在某一特定波长处有吸收峰, 因此配伍后吸收度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但在0~4h内配伍液的吸收度无显著改变, 说明配伍液是稳定的, 从注射液物理化学配伍变化表穿琥宁注射液与其余9种药物配伍是稳定的, 临床配伍是可行的。

摘要: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液与临床常用的13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临床常用浓度配制配伍液, 将13种药物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溶解或稀释。将配伍后药液在室温下放置, 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 分别在0, 1, 2, 3和4h测定配伍液的微粒、pH值及紫外吸收度的变化。结果穿琥宁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及氧氟沙星配伍后有沉淀生成, 与其它9种药物配伍后外观颜色澄清无变化, 无气泡生成, 4h内微粒符合药典规定。结论穿琥宁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及氧氟沙星配伍后有沉淀生成, 不宜配伍, 与其余9种药物可配伍使用。

关键词:穿琥宁,配伍,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M].北京:北京化学工出版社, 2005.

穿琥宁治疗多汗症101例研究 篇3

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2001年至2007年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例101例, 其中男72例, 女29例, 年龄最大65岁, 最小51岁, 平均年龄60.2岁, 81例为肺心病伴多汗, 肺心病病史均在20年以上, 19例为脑血管后遗症伴多汗, 1例为腹膜后肿瘤伴多汗。

1.2 诊断标准

目前对多汗症尚无统一的标准, 本文多汗症诊断标准为患者主诉全身出汗量多于生理量, 活动后加重。

1.3 病例特点

101例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多汗, 发病时间在1个月至数年 (病人不能准确叙述发病时间) , 在无发热、气温正常情况下多汗, 常致贴身衣物湿透, 稍活动出汗加重。所有病人因原发病原因, 日常活动量较小, 饮食量少。

1.4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用穿琥宁400mg (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 每日1次, 连续应用7d。

1.5 治疗结果

症状完全消失26例, 45例多汗程度减轻, 30例症状无减轻, 有效率70.3%。

2 讨论

2.1 多汗的原因

出汗本身是一种调节体温、散热的一种方式,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比如劳动、运动、情绪激动、紧张之后出汗都是很正常的, 尤其在温热的环境中更明显。一个人的汗腺大约有3 0 0万~500万个, 除了粘膜外, 全身皮肤都有汗腺, 汗腺是由交感神经来控制,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时出汗量增多, 反之出汗量减少。中医把多汗分为自汗、盗汗, 如不分寢寐, 不因劳动, 自然汗出, 谓之自汗, 睡则汗出, 醒则倏收, 谓之盗汗。自汗者属阳虚为主, 到汗者属阴虚为主[1]。自汗因卫气虚弱, 不能固表, 则腠里空疏, 营阴不守, 津液外泄, 导致表虚自汗[2]。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经常自汗, 体质虚弱者, 多为久病体虚, 或为虚劳类疾病。盗汗医学上认为就是在夜间睡着了时候出汗, 而睡醒了后汗就止了, 中医认为多为阴虚导致。

2.2 穿琥宁的作用

穿琥宁是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而制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 临床用于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苦, 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 消肿作用。经研究穿琥宁具有解热、抗炎、镇静、抗病毒药理作用[3]。

2.3 穿琥宁治疗多汗机理推测

穿琥宁治疗多汗尚未见文献报道, 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

2.3.1 抗炎作用

穿琥宁能对抗由二甲苯或组织胺所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并对肾上腺素急性肺水肿有明显对抗作用[3];所以推测穿琥宁可能通过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减少汗液分泌。

2.3.2 镇静作用

穿琥宁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白鼠睡眠潜伏期, 延长其睡眠时间, 还能加强阈下量的戊巴比妥钠作用, 引起小白鼠睡眠, 该实验结果提示本品有明显的镇静作用[3];可能通过镇静使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从而起到减少汗液分泌的作用。

2.3.3 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穿心莲内酯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生长, 调节免疫功能平衡, 增强免疫, 是一种具有调节机体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免疫刺激剂。可能具有双向调节功能[4]。本次收集病例, 均年龄大、伴有慢性疾病, 这是他们共同特点, 应为中医所指的久病体虚、体质虚弱者, 多伴有免疫力下降, 而这正是中医理论中导致多汗的原因, 故推测, 穿琥宁治疗多汗应与其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摘要: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在为一例肺心病人应用穿琥宁治疗呼吸道感染时, 意外发现伴随病人多年的多汗症消失, 此后我们开始应用穿琥宁治疗多汗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穿琥宁,多汗症

参考文献

[1]许继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29.

[2]许继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28.

[3]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 穿琥宁注射液说明书, 2007.

穿琥宁注射液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对象为发病不足3d确诊为喘憋性肺炎的患儿, 其中男34例, 女28例;4~12个月患儿46例, 13~18个月12例, 19~24个月4例。

1.2 治疗方法

用穿琥宁冻干粉针, 以蒸馏水稀释, 配成20%的雾化液, 配制后1d内用完, 用量4mg/kg·d。每次吸入时间为40min, 每天两次, 5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双肺罗音消失。好转:喘憋症状明显减轻, 唯留双肺少量干性罗音。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减轻。判定时间为治疗一个疗程后为标准。

1.4 结果

痊愈55例, 占90%;好转5例, 占7%;无效2例, 占3%。2例无效患儿因治疗欠合作哭闹不宁, 吸入时间不足为疗效欠佳的主要原因。

2 体会

喘憋性肺炎是2岁以下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 以冬季和初春多见。病因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流感病毒、呼肠病毒为多。因分泌物粘稠量多导致呼吸梗阻而缺氧, 心率增快, 如果治疗不及时易出现心衰。患儿易在病后数年间反复喘鸣。对于本病的治疗, 目前本病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以对症治疗为主。临床应用的注射或口服抗病毒药物, 因用药困难而难以坚持治疗, 导致治疗不彻底出现反复喘鸣。采用穿琥宁雾化吸入, 由于操作简便可以坚持治疗, 而且雾化吸入后的药物经口腔吸入, 经咽气管直达毛细支气管肺泡发挥作用。且人体的呼吸系统有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床, 又有很强的弥散作用, 药物经雾化后直接吸入呼吸道到达病变部位而无需进入肝脏分解, 作用迅速, 病变局部药物浓度大, 副作用小。穿琥宁为穿心莲的提取物, 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 经我们临床运用表明有明显的抗病毒抗炎作用, 经雾化吸入后, 病变局部药物浓度高于注射给药, 可起到较好的抗炎抗病毒作用, 且雾化吸入可湿化呼吸道, 稀释粘稠的分泌物, 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改善呼吸道的通气功能使喘憋症状改善。具有用药少, 操作简便, 病儿无痛苦。无全身毒副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穿琥宁注射液 篇5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1岁,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5岁以内的30例。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后均做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0×109/L者33例,中性粒细胞>0.68%者20例。所有患儿均行胸部X线正位片,其表现为两肺纹理增粗或肺野透明度降低,两肺中下野见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予以穿琥宁(由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按400~600 mg/kg·d给予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5 d~7 d。治疗期间,同时给予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

3 治疗效果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标准》,治愈:症状消失时间为3 d, 5 d体征消失;显效:症状消失时间为5 d, 7 d体征消失;有效:症状好转时间为7 d;无效:大于7 d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者。

本组38例,痊愈30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

4 典型病例

患儿,男,4岁。平时反复不断感冒,3 d前因感冒出现发热,体温39~40℃,家长予小儿快克、感冒冲剂、奈普生等效不佳,故来就诊。现见发热、咽痛、咳嗽、头痛。查: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体温38.8℃,心肺未见异常。血象WBC 18.0×109/L, N 0.78, L 0.22。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以穿琥宁(由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按400~600 mg/kg·d给予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期间,同时给予对症治疗。2 d后体温恢复正常,4 d后诸症皆除,病告痊愈。

5 讨论

穿琥宁注射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08年至2009年收治的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中, 选择重症上呼吸道感染28例、急性胃肠炎10例、急性支气管肺炎1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6例、流行性腮腺炎6例, 共120例病例。其中男70例, 女50例;入院时间均<7d。由儿科主治级及以上医师依据其临床症状与相关检查结果诊断为上述具体病症。入选病例均排除先天缺陷患儿。120例患儿均是在其监护人知悉全部情况,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 参与的本次对比治疗。

1.2 方法

按照具体病症将120例患儿平均分为2组, 2组的病症结构均为重症上呼吸道感染28例、急性胃肠炎10例、急性支气管肺炎1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6例、流行性腮腺炎6例。对照组年龄为0.3~14岁;其中男36例、女24例;治疗组年龄为0.2~13岁;其中男34例、女26例。2组病例从具体病症、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0.05) 。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穿琥宁粉针剂, 用量依据患儿体重, 每天每公斤给予10~15mg, 分2次肌注或静脉滴注, 共7d。将2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中的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对比和分析。

2 结果

7d后, 进行结果统计。以痊愈或者发热症状消退及主要症状基本好转为有效评定标准;以主要症状没有好转或病情没有减弱消退的临床表现为无效。治疗组在几种具体病症的治疗中总有效率为83.3%,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8.3%。具体对比数据如表1。

3讨论

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通常是由细菌、病毒的感染所导致, 细菌、病毒的感染可能是原发性的, 也有可能是继发性的。部分患儿中可见病毒与细菌同时存在或者相互继发[2]。目前由于检测手段所限, 尤其在基层医院, 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判断基本上还是以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检查结果等为主, 结合接诊医师的临床经验估计出是哪种病原感染。因此, 在用药的选择上, 针对性不强, 通常是以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等为主。抗生素类的常用药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方面, 常用的药有利巴韦林, 但目前尚无广谱特效药。

中医认为小儿急性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 是由于患儿内热湿重郁结不发, 兼之外染风邪所致, 而胃肠系统的疾病则是由于患儿禀赋较弱, 饮食难以消受加之阴虚内热所致。穿琥宁粉针剂的主要有效成份是: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 (分子式:C28H35KO10) 。具有退热、抗炎、抗菌、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以及镇静作用[3]。可以提高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增加血清当中溶菌酶含量[4]。有抗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同时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十几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在中医认为琥宁具有解表去湿、清热解毒、辛凉滋阴等功效。通过肌注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后, 穿琥宁粉针剂可在患儿体内迅速分布易于吸收, 其吸收的相半衰期t1/2Ka为 (18.90±12.12) min;其分布的相半衰期t1/2α为 (1.3±0.3) min。可见其分布、吸收的时间较快, 所以具有起效快的明显优势。

从上述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得到明显缩短, 主要症状消失或减弱的时间也大为缩短。并且在治疗组的患儿应用穿虎宁粉针剂之后, 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报告, 患儿的肝肾功能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 。由此可见, 穿虎宁粉针剂具有副作用小、起效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因此, 在临床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值得推广使用穿琥宁粉针剂结合传统疗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蔡清和.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120例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 2002:5.

[2]甘金娥.穿琥宁粉针剂治小儿重症上呼吸道感染150例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学院, 江西中医药学会, 2001:5.

[3]曾祥凤, 曾耀英, 李海仙, 等.穿琥宁粉针剂体外抗HIV-1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13.

上一篇:分析质量控制下一篇:患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