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质量控制

2024-10-14

分析质量控制(精选12篇)

分析质量控制 篇1

实践证明, 为保证临床检验质量, 必须做到全过程质量控制, 即对实验检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这里包括:实验前 (分析前) ﹑实验中 (分析中) 和实验后 (分析后) 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其中分析前质量控制尤其重要。国内外均有报道, 实验误差中60~70%来自分析前, 而且分析前误差是仪器﹑试剂﹑质控品和标准品等再好无法解决的[1]。因此, 必须注意做好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开始, 包括检验项目的申请, 采集样本前患者的准备, 原始样本的采集, 样本的运送, 样本到达实验室后分析前的处理, 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

1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临床医生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是检验结果发挥其临床价值的前提。不同的疾病有其不同的病因, 同一种疾病不同病程有其不同的病理表现。所以在不同病程做的检验结果仅是对该病程的反映。例如:急性胰腺炎血淀粉酶只在急性发作期明显升高, 但持续时间较短, 而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 h会升高。诊断心肌梗死时有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磷酸肌酸激酶3项实验, 但实际上这3项实验在不同病程所得结果是不同的。肌红蛋白多在发病的6~12 h出现阳性结果, 而肌钙蛋白和磷酸肌酸激酶分别在发病的12~32 h和20~80 h阳性率最高, 如果临床医生不了解试验的窗口期而选择实验, 不但给患者造成不必要负担, 还可能得出错误判断。

因此, 医师根据需要及时正确地开出检验申请单, 内容包括:①患者的姓名、性别、病床号、病历号及申请的检验项目;②原始的临床诊断;③原始样本采集日期和时间;④正确使用检验报告单, 以便检验人员的正确填写;⑤要求检验人员特殊注意的检查应标识 (如细胞的具体形态等) 。

2患者的准备

检验前质量控制很大程度上在于患者的准备是否合理和正确, 这与临床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是否充分, 患者是否遵医嘱去执行有很大关系, 在日常工作中, 经常会有患者拿了检验申请单就来到检验科要求抽血, 这样的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就会很大, 甚至会使医生得出错误的诊断, 这就要求各级医务人员要有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的思想, 明白检验质量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关系。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2.1 固定的因素

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域等。

2.2 可变的因素

患者的情况和状态对能否反映患者的各种生理指标有重大影响, 许多非疾病因素都能影响测定结果。

2.2.1 饮食

进食会影响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发生改变, 而许多生化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是以空腹血测定为基础的。因此, 许多生化项目如血糖、血脂、心肌酶谱测定必须坚持禁食12 h后空腹采血。高脂饮食会使血脂大幅度升高, 而高蛋白饮食会使血中氮、尿素和尿酸升高。患者采血前晚应停止饮用咖啡、浓茶、饮料, 更不能饮酒。

2.2.2 运动

剧烈运动可加快机体有氧和无氧代谢, 引起钾、钠、钙、肝功能、肾功能检验结果异常。因此, 采血前询问患者有无剧烈运动, 如参加运动会、球赛等, 若有, 采血最好在患者休息30 min后进行, 以免引起检验结果异常, 导致误诊误治。

2.2.3 药物

药物对检验可造成复杂影响。如:维生素C是一种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大的药物, 它具有还原性, 在血糖测定中若用福林―吴方法, 可使结果升高。若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并使结果降低。可使AST、BIL、Cr、UA结果升高, CHO、LDH、TG结果降低。肾病患者多使用青霉素治疗, 注入的青霉素90%以上通过尿液排泄, 而这些青霉素可干扰尿蛋白的检查 (干化学法出现假阴性) 。所以, 采集样本前应充分了解各种药物对各个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 甚至为了某种测定应停用某些药物[2]。

3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 其中包括:

3.1 采集时间

许多激素在24 h内分泌量是不同的。如:女性生殖激素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 纤维蛋白原在经前期最高, 血浆蛋白则在排卵时减少。血培养采血时间应选择患者高热、寒战时, 未使用抗生素前或下次抗生素使用前, 抽血7~10 ml。血培养阳性是确诊菌血症和败血症的重要依据, 要提高血培养阳性率, 快速准确地进行病原学诊断, 就必须严格掌握采血时间。临床诊断糖尿病糖耐量试验, 要求必须是空腹、餐后1 h、2 h采集血液标本。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是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磷酸激酶, 这三项指标发病时间各不相同, 分别在发病2~4 h、4~12 h和6~9 h, 阳性率最高。因此采集前详细询问患者病情, 根据不同检验要求把握采血时间, 提高检验准确性。

3.2 采集姿势

人的体位, 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生理改变, 也包括血液成分的改变。从卧位到直立位, 所采血标本的测定值有升高的趋势。因为直立位时静脉渗透压增加, 部分水分转移到间质, 血浆总量较卧位少12%左右, 使血液相应浓缩。正常人站位比卧位结果升高。所以, 采集标本时应尽量统一采血姿势。

3.3 采集标本的方法

严禁在静脉输液端的胳臂采血, 绝对禁止从输液管中抽血。止血带的使用会改变静脉压力影响检验结果, 如时间过长可使AST、ALB、Ca2+、ALP等结果升高。所以在采集标本时, 应尽量缩短用止血带的时间, 穿刺成功立即松开止血带, 血液抽出后, 根据不同检验项目, 将标本沿管壁慢慢注入抗凝管或干燥管中。抗凝管颠倒5~6次, 防止出现小凝块, 抗凝剂比例要适当。在抽完血后严格做好查对制度, 采血试管上要写清楚患者的科室、姓名、住院号、床号与申请单上一致。

4标本的正确传送

许多检测项目对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 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采集标本后专人输送, 保证输送的及时性,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实验证明, 有26种生化检测项目随着存放时间的长短出现检验结果的变异, 只有使用新鲜的标本, 检验的结果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3]。同时保证标本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 防止过度震荡, 防止标本容器的破损, 防止标本被污染, 防止标本及惟一性标志的丢失和混淆, 防止标本对环境的污染, 防止水分蒸发等, 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按相关条例的要求输送, 严密包装, 防止传染他人。

5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 内容主要包括:惟一性标志是否正确无误, 申请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 标本容器是否正确, 是否溶血, 抗凝血中有无凝块, 细菌培养的标本有无被污染, 标本采集时间到接收时间之间的间隔等。对不合格的标本应及时退回并说明原因, 处理的过程应有记录。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时, 对采集的血液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做进一步处理, 对于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 应按试验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

分析前的质量保证不仅是技术问题, 更多的是管理问题。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因为有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质量缺陷的隐蔽性、质量保证工作并非检验人员完全可以控制、责任难确定性等因素, 使得做好这项工作并非易事,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 首先提高认识是关键, 检验人员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必须把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 定期与临床科室联系, 听取临床科室的意见及业务上的要求, 举办业务讲座, 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护士的思想认识, 完善规章制度, 使医疗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其次, 对影响检验质量的各种因素做出全面分析, 找出薄弱环节, 及时改进, 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2]。建立医疗质量反馈信息系统, 收集信息, 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并加以解决, 同时可以评估质量控制效果, 完善管理内容, 调整管理对策, 为临床医生提供即时、准确和可靠的检测结果。

摘要:目的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方法对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要求, 以期获得合格检验标本。结果进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完善了检验程序, 保证了检验质量。结论全程控制检验质量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分析前,质量控制,检验

参考文献

[1]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 2007, 25 (6) :428.

[2]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9-45.

[3]陈芳建.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检验医学, 2006, 21 (1) :87.

分析质量控制 篇2

桥梁施工中质量控制分析

具体介绍了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分别阐述了钻孔灌注桩、承台和系梁、墩柱、台帽、钢筋网、盖梁、伸缩缝、桥面等不同部位的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从而保障桥梁的施工质量.

作 者:张起昕 田永 ZHANG Qi-xin TIAN Yong 作者单位:天津市水利工程建设服务站,天津,300350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36(11)分类号:U445关键词:钻孔灌注桩 承台 钢筋网 伸缩缝

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分析 篇3

关键词:审计 问题 工作质量 控制

我国审计工作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而且审计领域也得到了拓展。但是,受我国审计工作起步晚、人才培养缓慢、审计质控经验少等因素影响,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仍落后于先进国家。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需求、实现审计工作目标,我国必须加快对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分析。通过人员培训、工作规程的执行、审计方法的运用,保障审计工作质量,实现审计工作目标。针对现代审计工作管理需求,审计单位还应对审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执行有效对策实现审计工作要求。

一、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

20年的审计发展历程为我国审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现代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要点。在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各因素中,审计人员素质、审计工作制度体系、审计质量内控等因素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主因。虽然在近年来的人才培养及岗位培训中,审计单位强化了人员素质及质量体系的完善,但是受传统审计工作习惯、现代电子账务审计方法缺乏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管理中迫切需要强化审计工作质量控制能力。通过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有效开展,保障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分析

(一)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中,人为因素是保障审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与关键。如果人员素质、专业技能不能满足新时期审计工作需求,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将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在现代审计工作质量控制中,审计单位应将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针对现代审计工作中对审计人员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专业能力的需求,强化审计队伍建设。以良好的内部环境为基础、以人员培训培养为重点,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的审计干部队伍,实现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基础条件,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建立审计关键点控制体系,强化审计工作质量控制能力

针对审计工作特点,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中应以关键环节、关键点的控制方法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以此降低审计风险,保障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审计工作各环节目标,首先审计单位应做好审计计划的全面统筹工作。根据审计工作目标及内容、人员设置等,编制全面审计工作纲要。以此为基础,指导全面审计工作。围绕审计工作技术信息需求,在做好立项及纲要编制工作后,审计单位还应明确审计目的。根据各审计项目的需求,确定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关键点。采用数据库方式对审计关键环节、关键点进行归类整理,按照审计工作开展顺序,逐项控制和管理,避免漏项、漏检等影响审计工作质量。针对审计关键环节及关键点审计要求,在审计工作中应注重每一项审计内容的审计。通过审计人员审计活动及审计过程中质量意识引导,保障审计工作质量。以审计人员严肃、认真、细致的核查,避免疑点等问题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为了保障审计环节及关键点的有效控制,审计单位还应建立监督复核机制。针对审计项目的具体要求,设置专业审计岗位并完善岗位职责。通过监督与复核工作的有效开展,保障审计工作质量。

(三)强化计算机审计水平,保障审计工作质量

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电算化、网络化已经普及。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化现状,审计单位应加快自身会计算机审计水平的强化。针对计算机信息审计工作需求,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并通过计算机信息审计培训、信息化核算方法培训等,提高审计人员信息化审计能力,实现审计单位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目标。

(四)完善审计制度,指导审计工作质量控制

针对审计工作质量控制要求,审计单位应加强对审计制度的完善。通过审计制度的完善,规范并指导审计工作。通过完善的审计制度,使审计工作能够在制度的规范下有序、高效、高质的进行。同时,审计制度的完善及审计工作准则与工作要求的完善,还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明确审计活动要点,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行为。以完善的制度建设,指导审计工作质量控制方向,避免随意性等问题对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

三、加强审计评价机制,实现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目标

审计评价机制是通过对审计活动体制、活动全过程执行情况的评价,了解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审计工作实际情况,确定改进内容与方法,以此完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引入能够对审计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掌握审计工作实际情况。对审计方法、审计质量、审计人员情况等进行分析,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奠定基础、为设计工作质量控制的实施奠定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现代审计活动需求,审计单位加强了工作质量控制与管理。针对审计工作特点及审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的审计工作制度、监督体系为基础,强化人员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并根据现代会计信息化现状强化计算机信息的审计。通过对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各因素的分析,确定审计关键环节及关键点。以关键环节及关键点控制,保障审计工作质量,促进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孙健.现代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财经时代资讯,2013,2

网络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篇4

1网络质量

网络质量中的网络即指计算机局域网,网络质量主要表现在网络在运行过程中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平稳性。网络的平稳性主要体现稳定的网络运行通信速率,常常造成网络通讯速率发生很大变化的原因就是施工工艺和设计等原因,而这种网络通讯速率变化之大就在于网络通讯处于的是一种时断时续的状态。网络可靠性主要体现在将启用后的网络维修时间降低至最低点,一般情况下,网络可靠性参数主要体现在网络硬件设备特性上。完成建设的网络架构,其配置信息和拓扑结构是会有相应变化的;此外在外界干扰下的网络,为了达到一个良好的可使用状态,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达到其预期目的。HIS运行稳定的必要条件是网络质量,过程控制方法是网络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对于网络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有施工工艺、设计、材料、标识制作、测试、交换机配置。具体的讲,从网络的工程原材料的甄别、监理网络施工步骤、测试网络施工阶段、管理和配置交换机初始化、验收工程都需要网络质量控制。

2网络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2.1网络质量指标

计算机网络质量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在传输数据流的过程中,网络需要满足一系列服务要求的满足以及提供给用户的相应服务功能。对于计算机网络质量指标而言,主要有延迟抖动、传输延迟、丢包率、链路利用率、吞吐量和传输速率。延迟抖动即主要是指传输延迟变化量,主要反映的是传输路径中的数据包发送的时间差,这时间间隔的计算主要是通过连续数据包来计算的;丢包率主要反映的是总数据中丢失分组数据的占比,仅限于数据传输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的网络传输质量主要体现在丢失分组数据上;传输延迟即是指主要是源节点开始到下一个比特目的接收点上的时间差,传输延迟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信号传播过程中存在的时间差;吞吐量主要是指信道传输成功的在指定时间内的信息数据量,一定时间内传送成功的无差别通信量,吞吐量主要体现在网络正常传输的能力;链路利用率,这个主要体现的是宽带容量中网络宽带所占比重,计算机网络资源利用率主要用传输速率与链路容量的比来反映。

2.2影响网络质量的因素

计算机网络组成主要有用户设备、传输设备和网络软件, 这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网络质量。用户设备,它可以直接决定网络质量水平的高低,计算机的服务只有通过终端也就是用户设备才能够正常接收服务;传输设备,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设备所起的主要作用是连接终端服务的传递作用,随着数据的传递,传输设备会对相应的数据产生影响,改变计算机网络质量;网络软件,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主要作用是数据传递功能,网络故障时能够将传输数据过程中的资源高效利用并及时对故障进行报告和处理。

3网络质量控制技术架构分析

在计算机内搭建网络质量检测技术系统,需要对IP承载网络的全方位监控,将高性能测试核心探头安装部署在IP承载网络的核心部分。在接入网边缘节点出安装部署端对端的边缘质量测试探头,配置数据主要是由控制中心下发,边缘探头接收由控制核心探头发送的测试流,这些测试流主要是一些关键应用的流量统计特征,主要依据是测试模拟需求,核心探头主要接收来自于边缘探头的测试数据包,计算机网络的抖动、时延和丢包都是由核心探头来计算的,对控制中心进行上报,IP承载网质量的检测的不间断的实现。

对于当前网络状况的分析,控制中心主要是依据核心探头上的网络性能指标的上报来控制分析的,对端对端的网络质量进行简单评估,呈现出基于WEB用户的交互界面。展现给用户的是可视化结果,告警信息主要是通过可配置阙值进行生产,生产统计报表需要定期生产,主要提供给排障人员和运维人员。检测系统的三个层面主要是测试头硬件采集、性能参数计算和信息整合。具体的网络质量检测系统架构图如下图1。

该系统内主要实现的两个测试模式主要有:端对端直接应用测数据流模拟测试方式;RTPping测试主要是核心探头到边缘探头,对任意端对端性能的估算。具体系统测试模式如下图2.

4网络质量控制措施

改善计算机网络质量控制,主要是需要对数据传输原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各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质量进行措施的控制。调度管理,对于计算机网络服务的业务质量的保证主要是依靠调度管理,对于丢包率、带宽、时延抖动和时延等这些能够满足客户要求的事件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调度器对路由器和继节点实现全方位的管理,是调度管理的主要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够对于保证网络传输稳定性。队列调度机制,主要作用是对保障调度管理的时延特性、有效性、链路带宽利用率、对恶意流的隔离能力、公平度以及复杂度等方面进行确保, 促进计算机网络质量的稳定。缓冲管理,缓冲管理的作用是控制缓冲资源,有效控制网络传输节点当中的队列缓存资源,将计算机的顺畅性有效的提升。在分组传输过程中,队列缓存和延迟转发是流经网络传输节点的主要服务方式,这对于输出链路的带宽利用率是极其有效的。缓冲管理机制,以一定的信息和策略将分组队列前端的分组进行区分其是否应该进入到缓冲队列,这对缓冲数据的传输就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将计算机的缓冲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将整个计算机的网络质量进行有效地保证。路由器协议管理,将接收包发送到正确的路径当中去,这是路由器的主要作用。经过路由器的数据包一定不会丢失数据,出现在路由环路中的数据包相邻界面循环发送的主要原因就是不一致的路由表。安全管理,对于用户使用质量产生有效影响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用户的丢失不一定是因为网络安全的不完善造成的,但是其一定会使计算机网络质量降低。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访问控制、授权设施、 密钥管理、安全日志记录以及认证、加密等功能。网络安全的各项检查和操作功能主要是网管通过安全管理来实现的。这样既能够保障安全访问用户对资源的共享,也可以将黑客蓄意攻击破坏进行有效防止。

5小结

污水监测质量控制分析的论文 篇5

关键词:污水监测;质量控制

针对污水监测工作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其主要的目的即为取得确切的水质样本监测结果。对于污水监测工作而言其控制质量的优劣通常会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在进行污水成分的分析之时,所选用的方法、设备、试剂、操作熟练度等均会对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因而便需要针对一整个分析流程实施以必要的控制措施。

1案例分析

本文试以某市污水处理厂为例展开具体的研究,该厂排水管理处的污水净化日处理能力为5万吨。当前该市的日产生活污水约65万吨,全市现共有污水处理厂五座,基本能够满足全市的日产生活污水处理。该厂所处理的污水类型主要包括有工业废水与居民生活污水,其中工业废水则主要是有工业废弃所转化而言,其中主要包括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同时还存在有电镀废水、冶炼废水以及石油化工等有机废水物质。

2全程序空白值测定

在进行污水检测分析方法的选取之时,选择以全程需空白值测定方法,即为采用蒸馏水亦或是去离子水来取代相应的样本,并依据和所检测水质样本同样的操作流程进行结果测定。此种检测方法能够直接体现出实验环境下所应用的水质、试剂、环境、操作熟练度等因素对于检测结果所造成的影响。一般状况下全程序空白值测定应当始终维持在某一范围之内。若在实际的测定过程之中测量值显著升高,即表明在以上所可能会产生影响的因素当中出现了问题,对此应当及时予以问题查找,合理的做好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

3平行双样测定

同时选取以两份需检测的样本,并将之交到同一名检测人员的手中并按照完全一致的操作流程来实施分析操作,此即为平行双样测定。实施以此种检测方法,能够显著的降低随机性失误以及实现对于同一批样本测定密度的良好估算。在实施以批量化的样本测定之时,对于平行双样的样本量选取应当不低于整体样本量的15%左右。

4样品复测

在进行样本复测之时所能够采用的方法手段十分众多,其中最为普遍常用的包括有:第一,采用同一名分析人员针对不同批次的样本予以二次测定。此种检测方法主要的作用效果是为了实现对于不同样本之间测量精确性的考察;第二,经由不同的分析人员采用同样的检测方法来针对同一批次的样本进行二次测定。此种检测方法的主要作用效果是为了了解不同检测人员的检测偏差情况;第三,应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来针对同一批次的样本予以二次测定。在应用了相应样本检测所规定的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之后,再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对其进行二次检测,此种检测方式的主要作用效果是为了掌握规定检测方法是否存在有不合理的地方。

5考察加标回收率

在分开取样之时,选用其中任意一份,进而添加以适当的标准样品之后,对其予以测定之后,相应的计算结果增加值同标准样本量间的比值即为加标的回收率。在实施考察加标的过程当中,对于所选用的标准溶液一般以浓度大、体积小为优,进而加入以一般试样量的1倍左右即可。在加标完成之后所测定的污染物质总量必须要低于所测定的最高值,对于加标的回收结果值则应当低于测定方法所列举的回收范围。应用加标回收率指标是对于污水检测结果最为准确同时也是最常使用的测定方法,然而其依然具备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测定方法具有一定的误差情况之时,所得到的加标回收率有可能达到标准要求,然而这却同时也绝不代表此测定方法的精确性能够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这时,便可应用对照测定的方式来进行准确性的检验。因而,加标回收率即为对测定结果的真实反映,这是一项必须予以满足的条件要求,绝非充分条件。此即为,在加标回收率的测定结果不理想之时,无法确定测量精确性有无问题,然而在其超出了所明确要求的范围之内时,相应的测定精确性必然是存在问题的。

6应用标准物质

通常而言标准物质由于具备有良好的均匀、稳定性,同时其一般的测量值也相对较为精准因此具备以量值传递、仪器标定、对照分析以及质量核查等数类应用形式。将相应的标准样本发送至相关的检测分析人员手中,并不像其告知此为标准物质以达到盲测的效果,并来就实际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的相符性予以对比分析,若实际测量值确定位于一定的范围之中,那么这一项目的实际测量方法、所应用的设备仪器、检测试剂、实验环境以及相关检测分析人员的操作熟练度等均满足标准要求,并且分析的过程可收到有效的控制。反之则相关的测量值超出了相应的测定范围之外时,即表明在所分析的过程之中存在有某单一因素或同时存在有多方面的因素出现了问题,此时便应当及时查找相关的问题原因,并予以问题故障排除,并且在确保故障问题已经完全恢复后,再次予以检测核查。

7样本指标检测分析

往往在所测定的样本当中,相同一类的样本其各项指标间通常会存在有某种相关性,其中有些相关情况是明确的,有些是定量的。针对相同样本不同检测指标的结果予以分析,能够十分明显的反映出测量结果的精准性。例如,在水体样本测量当中的、之间通常会具备有一定的关联性。第一,的值必定会大于。若所测出的>,便表示在此两项测定方面最少存在有一项测定值出现了问题。第二,在部分水质相对较为稳定的水质样本取样点当中,所取得的样本以及必定是相对固定的,一般情况下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之间进行上下波动,而若此两者间的比超出了这一区域范围,除了由于水质产生突变的因素之外,则存在有此项项检测内容当中最少存在有一项检测分析的过程出现了控制错误。第三,在所取得水体样本当中整体残渣含量(A)与可过滤残渣量(B)以及不可过滤产量量(A=B+C)之间存在有如下关系式:,也就是说所测定的残渣情况其所能够允许的误差范围当中应当满足于这一关系式。而若所测定的结果值远超出了可过滤残渣量与不可过滤参加量的总和,亦或是低于这两项的总和即表明在此三项指标之中最少存在有一项指标是存在有问题的。针对检测样本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内容予以分析、探讨,能够在同一检测周期当中共同测定数项指标内容,若其中某一指标的检测过程出现了问题,那么相应指标间的相关性便会出现不正常情况,这时也就表明在此指标相关性当中的所有指标内容均存在有不正常的可能性。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污水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工作,不但简单方便而且实施企业也无需多余的设备投入,同时还兼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要求。然而其所存在的缺陷也是较为明显的,即为仅能够针对所存在的较大监测故障作出判断,针对部分误差情况较小的污水监测质量控制问题无法做出准确的反映。总之,在实行污水分析之时,应用以上方法措施可以针对污水监测的质量分析工作予以十分有效的控制,能够极大地提升分析结果的精确性与稳定性。

8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确保污水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就应当实施以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主要包括了全程序空白值测定、平行双样测定、样品复测、考察加标回收率、应用标准物质以及针对同一样本不同指标的检测分析。应用上述控制手段能够针对污水监测的质量起到切实有效的合理控制,并可促使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 质量控制;因素分析;标本采集

检验学科这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新的检验方法与检验仪器不断的涌现,检验项目也日新月异,所以对临床医生的综合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不但要求临床医生要主动及时了解检验科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更要求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要经常与临床科室的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的详细情况,并参加病房查房和会诊,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检验信息和合理的检测项目。

1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仪器的引进,对于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对于医生来说 检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检验项目选择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2 患者的准备

采集样本前病人按规定准备,是确保分析前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要求病人积极配合。

2.1 运动因素 剧烈运动后,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转氨酶、肌酸激酶活力将升高,胰岛素和血糖等降低,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血管内溶血。因此,采样前病人处于良好的休息状态至关重要。

2.2 饮食因素 许多生化检验项目如肝功、血脂、心肌酶谱、血糖测定都需要空腹采血,一般控制在12~16h最佳,否则将影响结果的真实性。早餐后测定空腹血糖将毫无诊断价值;空腹时间不足,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偏高,而复查后结果正常;空腹时间太长,将使白蛋白、补体、血糖等含量下降。

2.3 药物因素 临床治疗中的大多数药物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巴比妥类、胆盐、氯丙嗪等药物可使转氨酶、胆固醇升高;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可使血糖、血脂、肌酐等降低。一些降糖、降脂、降压药物常干扰血中生化成份。若用药治疗中确需检查,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用药种类和剂量,方便日后回顾或参考。

3 标本的正确采集

正确标本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标本的采集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注意采血时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避免标本溶血,采集样本后要严格做好查对制度。尿液标本留取时、容器应清洁干净、标本应新鲜,不能混入分泌物精液等。

4 重视标本的运输和储存

采血完成后,尽快处理、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因为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 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等,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对自采标本和外送标本,要注意冬季保温、夏季防止高温变质、避免阳光照射等问题。

5 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如标本合格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析,如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说明原因并有记录。

6 建立健全分析前质量控制体系

实验室应向临床提供标本采集、运送、保存指南等书面文件,定期开展讲座和培训新工作人员。实验室各专业负责人应加强学术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并进行指导。实验室应建立标本验收制度和标本拒收制度等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规范化文件,应充分认识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研究,总结经验以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略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我们检验工作人员制定与临床医师积极加强沟通。一个有价值的检验结果需依靠医生、护士、患者、检验者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加强临床医师、护士、检验者的不断沟通和积极配合,并对临床检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授课、发资料等,确保检验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分析前质量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占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3%。从取得标本到标本送达实验室,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临床及检验人员对各种影响检验的因素全面系统的了解,要求采血人员操作规范化,完善制度,使用安全性好质量高的采血用品,保护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安全。要多部门支持,职能部门要对此加以重视,参与及协调,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改进,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为临床提供即时、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

参考文献

[1]阮桂芝.加强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一减少医疗事故与纠纷 中国医药指南

[2]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

[3]蒋秉坤.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

[4]叶应妩、王毓三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5]马斌国.现代临床检验质量保证.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6]陈俊等.抗凝剂比例对凝血检测项目TT的影响.江西医学检验

作者简介:

三氯化磷质量控制与质量事故分析 篇7

三氯化磷 (PCl3) , 分子量137.33, 是无色透明易流动的发烟液体, 能溶于乙醚、苯、氯仿及二硫化碳等溶剂中, 与氧反应生成三氯氧磷, 与氯反映生成五氯化磷, 与有机物接触会着火。, 遇水发生强烈水解反应生成亚磷酸和盐酸, 并产生高热, 对呼吸道、皮肤及眼睛等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正是由于三氯化磷的上述化学性质, 一旦反应系统进水或过氯后补磷速度过快, 都会导致氯化釜釜压瞬间上升, 产生大量的尾气, 甚至会冲破防爆膜, 造成安全环保重大事故。在生产过程中, 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才能保证三氯化磷产品质量。下面对于三氯化磷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事故分析角度进行说明。

一、三氯化磷的质量控制

1.1、氯化釜液面控制

反应釜液面过高会导致反应釜液封无法汽化生产, 还会导致三化倒吸进入磷计量槽, 造成严重的后果。反应釜液面过低会导致产品不合格, 严重会导致反应釜内发生燃烧。做好反应釜的液面检查是巡回检查的重点。一旦发现无法看清液面时, 必须停产清理或检修。

1.2、出料流量控制

出料流量保持平衡, 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反应釜液面正常的情况下, 出料量等于进料量。

按每小时通氯量为1000公斤加上消耗磷为288公斤测算, 此时每小时出三化控制在1288公斤, 约0.82m3。如通氯量调整, 就要根据通氯量及时调整出料量。反应釜的液面过高, 不可在短时间内过大出料。特殊情况可大量出料, 但出来的料不得进成品槽, 必须放入其它反应釜重新蒸馏。液面过低, 可根据情况停止出料或降低出料量。

1.3、氯化釜釜压控制

三化反应釜压是非常重要控制参数, 必须确保正常。巡回检查时必须将现场表压同控制电脑参数相对应。较长时间釜压显示很平稳, 就必须对通氯量进行微调, 检查釜压是否随氯压变化而变化。如通氯量微调后, 釜压不随氯压变化, 就要防止釜压的引压管堵塞, 造成电脑参数显示釜压是个假压。发现此类情况就必须停产检修。

1.4、对于检测人员加强培训严格考核

三氯化磷的质量控制工作能否成功开展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对于检测人员执行能力的监督和考核, 应加强检测人员对于质量控制意义的了解, 认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加强工作人员对工作流程的熟悉同时也防止滥竽充数人员的存在。在每一个工作日都要对生产工艺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 对于生产中质量工艺问题, 及时汇报研究进行分析总结, 确保产品质量。

二、三氯化磷的质量事故分析

2.1、过氯产生五氯化磷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现象:当通氯平稳的情况下, 反应釜釜压下降后再反弹, 很可能是反应釜过氯严重, 产生大量五氯化磷。

处理措施:立即关闭液氯调节阀, 缓慢加磷并控制釜压≤5k Pa, 少量多次的进行还原和回流。补足底磷后, 必须加热回流一小时, 反应釜内无异常方可缓慢通氯, 正常后再按规定操作进行。

2.2、液氯汽化器座氯

现象:判断座氯的标准为液氯汽化器顶部盲板结霜。如果在通氯量未变的情况下, 氯压、反应釜釜压同时明显下降, 或者氯气缓冲罐温度明显下降, 都要去确认液氯汽化器有无座氯。

处理措施:立即关闭液氯分配台相应阀门;关闭汽化器夹套蒸汽进口阀门, 停止蒸汽加热, 在关闭蒸汽阀门前, 严禁打开疏水器旁路排水。可适当用热水、蒸汽外部加热汽化, 直至把液氯汽化完。在此过程中, 打开旁路, 排空冷凝水, 检查并检修汽化器疏水器。待氯压、釜压稳定后, 然后调整蒸汽阀门将蒸汽压力控制在0.2~0.4mpa, 正常通氯生产。

2.3、爆炸事故发生的种类分析

加磷泵加磷过程中控制不好加磷量, 甚至将计量槽内保险磷打光, 导致水流入氯化釜引发爆炸。还有加磷泵受到腐蚀后水被带入氯化釜, 发生爆炸。另外还有系统设备腐蚀穿孔导致水进入反应系统引发爆炸事故, 水蒸气产生水解反应产生氯化氢, 氢气没有排除富集引发爆炸事故[2]。

总结

三氯化磷生产流程复杂, 危险因素很多, 须严格控制生产操作步骤, 及时处理生产隐患, 做到防患于未然, 才能真正保证生产安全, 确保产品质量。

摘要:三氯化磷 (PCl3) 是一种危险性极强的化学物品, 它的特点是有剧毒、高易燃性、强烈的腐蚀性, 被列为一级无机酸性腐蚀品。然而三氯化磷却是生产有机磷农药、医药中间体的重要原料, 于是如何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指数, 确保三氯化磷的产品品质成为三氯化磷生产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三氯化磷 (PCl3) ,质量控制,质量事故分析

参考文献

[1]李铁军, 张立文, 廖湘飞.三氯化磷的防火处置分析[J].绥化师专学报.2002 (04)

分析质量控制 篇8

1冲压成形的质量分析

1.1对冲压成形的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

笔者通过总结实践经验, 发现对冲压成形的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七种。第一种为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指工作环境当中的噪声因素、含尘量因素、湿度以及温度因素等。第二种因素为测量因素, 主要指测量过程中所应用的标准、方法、手段以及设备等方面的因素。第三种为方法因素, 主要指在进行冲压成形时, 采用的操作规程以及工艺因素。第四种为材料因素, 指的是原材料性能、组成成分、型号规格等。第五种为模具因素, 指的是模具的保养与维修水平, 制造精度与组成结构等。第六种为机械因素, 指冲压机械性能。第七种为人的因素, 指的是质量意识以及业务素质等。

1.2分析与识别质量影响因素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发现对冲压零件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所以其质量水平常常处于波动状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会导致质量水平呈现波动状态, 即系统原因与偶然原因, 两者分别对应于正常影响因素以及异常影响因素。因为异常因素导致的波动表现也较为异常;因此常采用非典型的数据分析方法, 如离散分布的计算方法或者是在正态分布当中设定特殊值来分析对冲压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正常因素指的是因冲压当中的固定条件出现问题而导致的一类质量影响因素。因正常因素导致的波动表现具有常态化的特征, 形成的冲压质量数据常表现为典型的正态分布。正常影响因素存在于冲压成形全过程, 但是不会对其质量造成太大的影响, 具有随机的方向, 比较难以掌控, 在识别正常因素时, 应根据以上特征, 以便准确控制质量。

2控制质量的方法

2.1控制图法

要有效控制冲压成型过程中的质量应根据质量影响因素的不同, 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法。当质量波动过程较为特殊时, 应采用随机统计技术来控制质量, 从而实现实时控制冲压成形全过程, 在随机统计方法当中, 控制图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控制图具体指转化冲压件最终质量检验报告, 使之成为量化数据, 并采用专门软件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 从而找出数据当中隐藏的规律, 根据规律制作的统计图。在对冲压质量进行控制时, 可以采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以及监控, 控制图法实现了事前控制, 避免了事后检测所存在的不足。当控制图当中所描绘的数据点不存在排列规律, 且点未出界, 那么冲压过程则处于可控制状态以及稳定状态当中;当控制图当中所描绘的数据点不存在随机分布规律, 且点出界, 那么就可以认为冲压成形当中出现了失控现象, 异常波动即为表现形式。当控制图具有以上特征时, 相关人员可以及时采取相应质量控制措施, 从而有效避免冲压件出现问题。在控制质量以及改进质量时, 如将控制图作为工具, 则应控制好以下工作, 采集数据工作、处理数据工作、分析问题工作以及调整工作;随后便可以开始新的一轮控制工作,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 可以将控制图分为两种类型, 即计数型控制图以及计量型控制图。在控制冲压质量时, 要考虑到样本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控制图, 以便有效控制汽车冲压件质量。

2.2排列图法

只有从多样化的质量影响因素当中找出最主要的因素, 才能有效控制汽车冲压零件质量。排列图法即为分析主要质量问题的一种手段, 能够将冲压成形当中的主要质量问题以及次要质量问题找出来;从而指导汽车行业的制造商对产品质量进行改善。排列图法适用于分析容易发生以及偶然出现的质量影响因素, 也可以用于控制常见的质量问题以及少见的质量问题。排列图法控制汽车冲压零件质量的原理为次要多数以及关键少数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可以根据排列图区分出不同的质量问题原因以及质量问题现象, 从而为质量控制人员以及技术人员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极有利于汽车冲压件质量的提升。

3结语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当中证明, 分析以及控制汽车零部件冲压成形时的质量, 可以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并能够使质量出现波动的情况减少, 有利于提高汽车行业制造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建平, 孙国华, 朱巧红, 胡琦, 王立影, 田浩彬.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板料温度的解析模型研究[J].锻压技术, 2009, 27 (31) :972-973.

[2]李辉平, 赵国群, 张雷, 贺连芳.超高强度钢板热冲压及模内淬火工艺的发展现状[J].山东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10, 16 (23) :638-639.

理化样品分析的质量控制 篇9

理化样品分析是一项非常认真细致的工作, 其结果的质量保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也是每个从事理化样品分析人员力求达到的目的。如何利用可靠的简便方法和灵敏度高的仪器设备将样品的有效成分和有害成分准确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卫生学评价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 其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操作过程。为此, 我们依据国家实验室认可标准及GB/T (5481-2000)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1],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手册, 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 认为具体从以下方面控制理化样品分析的质量是可行的, 具体介绍如下。

1 保证理化样品分析质量的首要因素

(1) 工作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质量意识, 包括加强专业学习,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 注重总结工作经验。

(2) 有一套严格的实际有效的规章制度, 包括操作、样品、仪器设备、各类实验管理制度和实验数据、报告的审核制度。

(3) 有与业务量相适应的实验室, 实验室布局合理, 尽可能避免不同测试项目的交叉污染和相互干扰, 不同的检验设备应按照检验分析要求放置于不同的检验场所或环境中, 实验室周围环境及室内应随时保持整洁, 实验室空气洁净度、温度、湿度应符合检验分析要求。

(4) 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满足检验分析项目的要求, 分析测试仪器不仅要满足方法检出限、灵敏度的要求, 而且要处于适应状态, 即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校准、维护保养、日常保管、运行检查及正确使用。

(5) 标准物质必须可靠, 标准溶液的浓度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购置标准物质时必须向提供标准物质的部门 (供应商) 索取有效的标准物质证书, 保证标准物质使用的可靠性和可朔源性。

(6) 严格执行标准分析方法所阐述的标准操作步骤, 包括测试环境的合理、清洁, 测试环境的温湿度, 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 样品处理, 试剂的等级选择及配制控制, 实验用水的选择, 玻璃器皿的清洁等。

2 理化分析过程中具体操作的质量控制

(1) 检验方法的选择, 应当采用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方法, 无国家标准方法而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测的, 要明确该方法是否已通过验证、鉴定和审批, 以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2) 样品的采集与管理, 样品是实验对象, 是分析的基础, 要求有惟一性、真实性和安全性特征。样品的采集应具有代表性。要求现场采样人员对样品的性状与相关物化性质有相当了解并能熟悉掌握样品的采集、保存与运输等技术措施。如果采集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及真实性或采集的样品不能保证质量, 就会造成检验结果数据重大偏差。样品管理作为实验室样品分析的质量控制部分, 首先要求有一套严格的样品管理制度、符合要求的样品存放室和细致的样品交接手续。采集的样品数量应符合检验要求, 样品要有专人接收和登记, 由接样人将样品编好号后送实验室交检验人员, 对不合格的送检样品应拒收并向送检人员说明拒收原因, 告知正确送检样品的要求, 重新采样送检。

(3) 取样的质量控制, 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被检测项目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要及时处理好样品, 所有检品的取样要均匀有代表性。

(4) 分析检测的内部质量控制, 常规的质量控制, 每次检验分析样品时都应进行空白试验、平行样品测定或加标回收率的测定。空白试验的目的在于估计由样品中被测物质外的各种因素对组分分析的影响, 并确保能消除这种影响, 以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在测定过程中为了避免随机误差过大, 需增加对同一样品的测定次数, 平行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确保是在最大允许值的范围内;向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与样品同时测定进行对照, 以观察加入待测物质的回收率, 加标回收率一般应达到95%~105%。超标样品要进行重复检验并记录。

(5) 结果计算应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与计算公式, 特别是注意法定计量单位符号、字母大小写、计算公式单位表示、数据处理过程的有效数字修约规则。

3 质量评定

质量评定即用于检验质量控制系统处于允许限内工作和评价数据质量的步骤, 包括内部质量评定和外部质量评定。内部质量评定包括重复测定、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方法比对、内部考核样、控制图、审查等方法。外部质量评定技术包括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与其他实验室交换样品以及分析从外部得到的标准物质或控制样品 (如能力验证试验) 等方法。

4 数据报告的质量审核

(1) 原始记录在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操作规程。

按操作方法中的程序进行操作, 同时做好原始记录。原始记录的内容应有:①检验样品名称、编号、样品始检日期和检验结束日期;②样品检验项目和检验依据的保证方法;③检测仪器的编号、名称、型号、工作条件;④影响实验结果的检测环境条件;⑤被检样品原始数据的记录和数据处理结果;⑥检验人员的签名和校核人员的签名及日期。

(2) 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校核。

校核者的责任重大, 对检测数据的审核可以说是在书面上对检测过程的一次重新操作, 应由职称较高的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如原始记录分析的结果记录有错误或不完善, 应及时纠正补充。报告编制人要对照检验报告结果与原始记录结果, 校对无误后由审核人和签发人签字后方可发出报告。

总之, 实验室理化样品分析的质量控制是一项技术要求高、认真仔细而义繁琐的日常性工作, 也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无误的一种重要手段。检测人员应认真总结实际工作经验, 不断学习质控理论和强化理论培训, 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并注重实践, 努力提高理论分析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工作, 就能保证理化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分析房建工程质量通病控制 篇10

1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

1.1 现象

现浇混凝土拆模后出现的外观质量缺陷包括: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纹、外形缺陷 (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 等。

1.2 控制措施

1.2.1 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检验制度

混凝土结构施工应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 并经审查批准后实施。

1.2.2 支架与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 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 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 并铺设垫板。

1.2.3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 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

模板安装应满足如下要求: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 木模板浇水湿润, 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1.2.4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1.2.5 混凝土施工中, 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并采取措施避免楼板产生收缩裂纹

保护层垫块宜选用成品垫块, 板的上层钢筋固定应使用能可靠保证钢筋位置的支架, 在浇注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不位移。钢筋混凝土楼板内电气及智能等线管应避免交叉和过度集中布置, 必须交叉时宜采用接线盒形式, 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 且应在管线交叉及较集中处增设钢筋网片等加强措施。钢筋绑扎成型后, 应采取架空通道供人员通行, 严禁踩踏钢筋。

1.2.6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并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 不得在其上踩踏。

2 砌体、墙面工程质量缺陷

2.1 现象

填充墙墙体灰缝砂浆不密实, 有透明缝、瞎缝;抹灰层脱层、空鼓、爆灰和裂缝;外墙渗漏等。

2.2 控制措施

2.2.1 砖、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砌块的养护龄期应满足规范要求。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

2.2.2 关于砖的砌筑问题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砌筑的具体工作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具体的专业人员需要特别培训, 在这项工作开始的时候需要对砖进行清理, 保持在工作开始的时候能够顺利动工, 防止没有必要的损失出现。对于工作的动作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需要严格按照专业的要求进行施工, 保障工程的正常进度和工作质量。在工作的时候, 关于砖的堆砌需要符合专业的设计要求, 把各项的具体问题在细节上做到结合得当。在工作中, 把养护的需要注意事项做到精密细微, 防止墙体的脱落, 对于整体的工作进行维护防止墙体脱落。在具体的工作流程的保障上做到详细有步骤, 对于砖的整齐度在具体的工作中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需要把各项的问题落实到现场的工作实施中去。

2.2.3 砌体组砌方法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各个步骤的流程都应该注意, 防止各种问题的出现影响最终工程的整体进程。各种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需要特别的给予重视。关于具体工作的操作和整个工作的规划也是很重要的, 在开始工作之前需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整合, 把动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实践问题需要进行分层、分步骤的把握。在工作开始之后, 就不能再出现工作准备上的时间浪费, 需要把所有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放到关键的位置上去, 防止各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出现。在实践的具体的工作之中, 需要把具体的操作严格按照专业的标准进行, 做到行之有效。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 应留一定的空隙, 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天后, 再将其补砌顶紧。

2.2.4 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

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 应采取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 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 当采用加强网时, 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要求抹灰层具有防水、防潮功能时, 应采用防水砂浆。各种砂浆抹灰层, 在凝结前应防止水冲、撞击、振动和受冻, 在凝结后应采取措施防止玷污和损坏。水泥砂浆抹灰层应在湿润条件下养护。

3 屋面及有防水要求房间地面渗漏、门窗渗漏的控制措施

3.1 设计文件中要明确防水材料种类, 柔性防水层应设置保护层

对女儿墙、高低垮、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 (烟) 道等节点应有防水构造详图。卫生间及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应明确墙体防水层的高度, 其墙体和地面做法均有详图或说明。

3.2 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应具备可操作性, 由防水专业队伍进行施工

要严格按图施工, 掌握施工图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防水材料经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需要对细部构造、接缝等进行外观检查。屋面和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或淋水检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房建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屋面、卫生间、门窗渗漏等质量通病, 本文结合施工实践, 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确保工程质量。

摘要:施工单位应将治理房建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加强事前控制,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 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 确保每道工序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关键词:房建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赵明卫.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分析及处理[J].山西建筑, 2007 (30) .

[2]刘晖.浅析房屋建筑工程渗漏的预防与处理[J].山西建筑, 2010 (30) .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篇11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工程;质量监督;质量管理

一.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特点以及内容。

1. 市政工程施工复杂程度高。市政工程造价高,参与人数多,利益相关者多,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较大,相对时间长。

2.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不确定性因素多。市政工程项目复杂,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如天气、原材料价格、周边社会关系等容易影响项目进程,项目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如业主、监理、总包商、分包商、材料供应商、政府监管机构变数较大,加之项目自身建设中的问题,其不确定性程度高。

3.市政工程施工目标高,要求严,政治性强。它事关群众生活和城市形象,质量标准高,多数工程要求“争市优,创国优”。同时,工期紧,冬季施工费用投入较大。

4.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正由粗放型向现代项目管理转变。目前市政工程大部分具体施工任务还是由项目将劳务队和自有机械设备、自供材料组织起来完成的,专业化程度低,劳务队伍素质不稳定,项目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对劳务队进行管理。

5.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落实施工任务,签订承包合同;进行开工前的各项业务准备和现场施工条件的准备,促成工程开工;进行施工中的经常性准备工作;按计划组织综合施工,进行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和全面协调;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平面管理,合理利用空间,保证良好的施工条件;组织工程的交工验收。

二、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前期准备

但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在完成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工作后,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应携带相关资料到当地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手续,填写质量监督登记表并按规定交纳工程质量监督费用。

制订市政基础设施道路质量监督管理根据受监工程的规模和特点、和有关机构的质量信誉及质量保证能力、投资方式、勘察成果报告、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合同,及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文件而制订,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监督计划编制的目的:以事前监督控制为主,以监督各个质量责任主体行为为重点,保证实体工程质量。用样板引路的方法,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三、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1、承接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的施工单位须依法取得相关资质等级证书,并须在证书许可范围内承接工程。

2、施工单位应该严格依照经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定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图纸文件和国家相关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及合同进行施工。不可擅自更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施工单位施工中发现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有偏差时,应当及时向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提出建议和意见

3、依照合同规定由施工单位负责购置的市政工程材料、构件及产品、设备性能应当符合设计文件要求,质量应当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

4、施工单位应具有健全的量保证体系,切实落实施工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抓好职工培训,健全教育培训制度,确保考核不合格或者未经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可上岗作业;提高企业自身技术素质,积极广泛的采用新技术,以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并对所承接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的施工質量负责。

5、竣工后,施工单位必须对其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文件,符合施工合同要求及设计文件要求,并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竣工报告应经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印章。

6、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竣工报告、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各功能性试验记录、隐蔽工程记录、设施操作维护管理手册和施工质量保修书等竣工资料。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未通过当地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机构验收备案或者经验收不许备案的,不可交工。

7、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保修期限应为设计使用年限,保修期从验收备案之日起计算,在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内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发生质量问题时,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合同规定及时负责修复。

四、加强施工进度管理

1、要求现场监理人员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目标进行逐一分解,单独控制,对自己控制管理的各分部分项工程做出相应的月进度、周进度控制图和形象进度表,以便更好的了解施工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之间的差距,并及时了解并分析原因,督促施工方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以便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同步。

2、采用网络计划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和监督,因为网络计划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编制时已经对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归纳,因此,使用它就可以随时检查工程进度情况,和掌握关键线路改变情况,方便及时有效地调整、优化、指导施工计划。

3、编制总体施工计划,建立管理制度,依据合同要求,承包人的机械、人员、设备、驻地建设完成,经检查符合合同要求后,双方签订合同书,进度逐月考核,完不成进度要求时采取相应处罚,并警告其限期整改。

4、业主方对计划的实施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是指资金和政策方面,因此监理工程师要协调好业主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为进度计划的落实提供有利条件

结语

质量控制同样是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工程建设项目控制的中心目标。施工是形成建设项目实体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工程建设必须依据国家和政府颁布的有关标准,规定、规程、规范,和工程建设的相关合同文件,分析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环节,各个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主导因素并进行有效地控制,避免建设工程缺陷,才能达到使用单位对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才能增加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工程的每道工序完成后,须由施工单位自检自查,确认合格后填写工序质量报验表,经验收认可才能进入下道施工工序,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同时,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时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扰,尤其是在工期紧迫时,工序质量的检验更不可放松,要切实把好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关。

参考文献:

[1]曹 鹏.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

[2]王 伟.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研究和分析[J].学术论坛,2007.

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分析 篇12

电气工程主要是指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强电与弱电工程, 电气工程作为工程项目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对保证现代建筑中电气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质量效果。电气工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强电系统中用到的主要设备有干式变压器、柴油发电机、高压配电装置与低压配电盘以及动力照明, 等等。电气系统的设备十分精密, 且技术先进、结构复杂、安全可靠, 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 因此对具体施工中的安装方法与质量要求都有着很高的标准。

2 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2.1 建筑安装工人缺乏综合职业素质

许多电气工程中的建筑安装工人, 在对成套配电柜、控制柜与动力照明配电箱的安装过程中, 由于缺乏道德职业素质, 安装时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质量隐患, 像对配电箱的坐标安装不准确, 配电箱内各开关线布置得不够整齐, 或是将多股导线绑扎后发生相互纠缠, 安装好配电箱与控制柜时, 未经查线就送电投入使用, 这些质量问题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2 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监管不严

由于在电气施工过程中, 监理人员监管不够严格也会导致安装工人在电线电缆铺设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如未将电线拉直就匆忙埋线, 或未按相关规定要求使用电线与电缆等外设的一些管线, 还有某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施工成本, 而以薄壁管代替厚壁管, 以黑铁管代替镀锌管, 以塑料管代替金属管, 还有的电缆管线接地不牢或者没有接地, 诸如此类问题, 都会给建筑电气工程带来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过于追求工期速度, 对管线的埋墙或埋地处理未达到标准深度, 或是架设管线未及标准高度, 在伸缩缝之间未设过路箱, 这些问题应引起特别注意。

2.3 室内电气设备的安装不够认真

在安装一些室内照明设备或家电设备时, 由于安装工人不认真, 也可能会造成墙上开关与插座面板不够平整, 或与墙面中间存在很大间隙, 或插座电源与地面的距离不够高, 或对室内线路的布置不很明确, 对某些专用线缆都没有作任何标记, 为以后的接线操作带来许多后患, 有时室内的日光灯与一些镇流器等辅助设施不能配套使用, 对灯具的安装高度也达不到相关的设计要求,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居民正常的用电安全。

2.4 防雷系统中存在着偷工减料的现象

在接地系统施工过程中, 由于某些人员偷工减料, 在引下线或安装其他避雷设施的时候, 未能按要求使用镀锌或是扁钢, 有的安装工人虽使用了这些材料, 却私自缩小了圆钢的直径。在安装接地装置中, 将接地体埋入地下的深度不够, 接地体与接地体之间的间距太小, 或者将接地体埋在了电阻率较高的土壤中, 这些问题使避雷设施无法有效的保护电路电缆。

3 在电气工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3.1 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首先, 在进行工程施工前, 工程技术人员和主管领导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使参与施工的人员明确工程特点、相关技术质量要求以及施工方法与措施等, 避免发生因技术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事故。其次, 对施工所用材料与设备进行严格的检验, 根据施工合同中对工程材料品牌的范围来选择其中口碑较好且有一定质量保障的厂商来作为供应商, 拒绝采用劣质产品与不合格的材料, 严格遵守设计与规范的要求, 选用合适的施工材料, 并在材料与设备进场时加强验收与检查工作, 认真填报每次进场的材料审核表, 通过审查后才可在施工中使用。材料进场时要提供三证, 同时, 组织监理人员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定期进行严格的检查, 发现不合格材料立即退换。

3.2 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监控

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 要加强对一些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 监理人员要经常对现场进行观察与巡视, 对入户金属管道在接地连接与各功能接地的设置进行重点检查, 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3.3 安装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

在安装电气设备的过程中, 检查配电盘柜的水平度与垂直度, 保持其整齐排列, 将盘柜牢固接地。电线电缆串管的时候要在两端加上护套, 将所有管槽连接处处理光滑, 避免毛刺刺破电线电缆, 串完电线电缆后, 要测试其三阻, 测试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另外, 严格按照开关、插座盒与面板的安装、接线要求安装。由于浴室环境较为潮湿, 安装的插座回路必须采取接地保护措施, 热水器与电须刀一定要使用防溅插座, 还要做好局部的等电位联结。

4 结语

在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 根据电气工程安装的特点, 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尽量减少或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符超.建筑电气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措施探讨[J].四川建材, 2010, (03) :67-69.

[2]马松玲.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河南省生产总值下一篇:穿琥宁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