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分析

2024-06-03

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分析(精选12篇)

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分析 篇1

化学分析检验工作是比较复杂的, 单靠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不能够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真实的, 还应该有科学的管理水平, 较高的实验人员素质, 完善的工作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如果检验的数据不真实, 那么最终的评价结果也会出现错误, 所以需要对化学分析检验工作进行各方面的质量控制, 以保证检验结果真实准确, 检验的结果应该有代表性、可靠性等, 为确保做好化学分析检验工作, 要从检验前、检验中以及检验后对质量进行控制。

1 化学分析检验概述

化学分析检验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检验结果正确, 利用可靠的方法和较高灵敏度的设备, 快速把样品中的成分测定出来, 并且准确的进行定量分析, 为卫生监管部门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作为实验数据质量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代表性, 也就是用来实验的样品应该是真实的, 并且有代表性, 这取决于现场采样人员的技能和职责。再有就是可靠性, 实验的方法必须可靠, 这样才能够保障实验结果的真实, 这取决于检验人员的业务分析技术。最后就是可比性, 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将检验结果的符合程度。这三种特性应该用来表示该实验室是否具备国际检验标准[1]。

2 化学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

进行化学分析检验工作可以分为检验前、检验中以及检验后这三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结合这三个方面的管理水平, 检验人员素质的要求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1 检验前的质量保证

在进行化学分析检验前, 需要将检验工作分工到个人, 并且明确岗位职责, 让每一位检验人员都熟悉自己所需从事的工作, 此外还应该对检验人员的素质进行严格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检验, 没有国家标准方法就采用其他方法检验, 还要控制分析方法的误差。再有就是要保证检验的仪器设备正常运转, 按要求进行试验操作, 实验室的环境也应该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2.2 检验中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检验过程中, 首先要确保采集的样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公正性, 样品的数据要符合检验的要求, 以便在怀疑检验结果后进行复查。在检验过程中应该明确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比如样品, 需要有专人接受和登记, 不合格的样品应该拒绝接收并说明拒接的原因[2]。检验中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那么就需要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 对于检验人员的素质也必须有要求, 遇到素质较低的检验人员应该及时进行处理, 检验中对于设备也应该进行细致的分析检测, 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

2.3 检验结束后质量的管理

在检验工作结束后, 应该结合各方面综合考虑检验的结果, 并正确及时的将检验结果发出报告, 在真实的检验结果还没有出现之前不应该私自向外界外传。如果遇到食物中毒等中毒样品检测结果, 应该及时通知医院医生, 以便争取时间救人。检验人员应该不断的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定期对质量保证体系工作进行评价, 找出问题后应该检验相关部门人员共同调整和改进检测技术水平[3]。

在实际的化学分析检验工作中, 质量控制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检验相关部门应该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进行检验工作各方面的素质, 有其是在抽样环节, 应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以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在检验过程中如果出现大事故, 那么就应该及时的报告上级, 及时进行处理, 这就对上级的工作有所要求, 管理部门和当事人应该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检验出现的事故, 防止事情扩大, 同时还应该逐级向上级汇报, 让整个检验部门人员了解这一事情的发生, 并引以为戒。再有就是检验的工作环境, 在遇到不适合的检验环境时, 应该及时的进行处理, 以保障检验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对于检验设备方面, 应该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 遇到有问题的设备应该反馈上层领导, 申请及时维修或者更换检验设备。其实做好这些最为基本的工作, 就是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具有代表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从而体现出检测机构检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检验人员的水平符合国际检验的标准[4]。

3 结语

对化学分析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加强管理, 如果检验结果出现失误, 可以分析出是哪些因素的干扰, 是因为检验人员造成的, 还是因为管理着管理不严造成的, 或者是检验的环境和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那么相关部门就可以根据这些因素, 对相应的威胁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调整管理, 以重新配置相应的具有现代化的实验仪器设备, 进一步提高检验水平。

摘要:化学分析检验工作是利用可靠的简便的方法以及灵敏度高的仪器设备, 将样品中的成分快速测定出来, 并能准确的进行分析, 给卫生监督和卫生评价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化学分析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保证了实验结果准确真实, 所以应该严格的做好化学分析检验工作, 但是化学分析检验工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 靠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该在管理方面, 工作环境方面以及检验的仪器方面等有一个综合的体现。本文分析了化学分析检验工作对检验数据质量的要求, 然后分别对检验工作的各个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 希望对化学分析检验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化学分析,检验工作,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孔祥胜.化学分析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J].职业与健康, 2011 (1) :16-17.

[2]莫小芹.浅析理化检验质控考核样的分析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26) :20-21.

[3]张春生, 张时红.分析检验质量可靠性管理[J].核标准计量与质量, 2011 (2) :26-27.

[4]薛荣珍.化学分析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保证[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5) :12-13.

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分析 篇2

摘要:目的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临床检验前操作规程及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的建立和持续改进,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结论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必须学习、了解分析前质量控制内容,提高检验标本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

关键词:分析前;检验标本;质量控制

随着医学科技迅猛发展,临床检验正朝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化、超微量、特异且高准确度的方向发展,也要求检验全过程必须做好质量的控制,确保检验品质。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又作为检验整个过程的重中之重。因此,唯有规范且正确地收集和留取检验样本,尽可能减少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相关因素,最大程度地保证检验结果的高度准确性,才能给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准确、客观的实验依据。国内外均有报道, 实验误差中60%~70% 来自分析前,而且分析前误差是仪器?p试剂、质控品和标准品等再好无法解决的[1]。检验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全面质量控制(TQC),是指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对影响检验结果可靠的各种因素及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活动。

1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2]。1999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专门组织专家制定了针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认可方案,即ISO/FDIS15189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方案中增加了对分析前、后质量的要求,相对更为使用于我国实验室临床质量管理的特殊要求指导性文件[3]。完整的检验过程包含多个操作流程:医生选择相关项目-开出申请单-病人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标本分析测定-核实并确认检验结果-发出检验报告单-临床信息反馈-应用报告诊疗。根据操作流程,可将检验过程分为分析前、中、后三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分析前)涉及多个操作过程,主要包括:①临床医师应掌握检验中各项目的诊断原理及其临床意义,与实验室人员不断进行信息交流,便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体征正确选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及时了解实验诊断方法进展与临床意义;②护士应熟悉各项实验标本要求,清除地了解患者在服用何种药物或处于那种生理状态时采集的标本会影响检验结果;③护士应了解标本运送需要的条件及确保条件的存在。来自临床医师和护士等各方面分析因素决定了是否可获得反映患者真实病情的标本,因此对分析前环节进行质量管理是必须的。

2临床科室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2.1临床医师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人,从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一个检验项目的流程始于临床医生的检验申请,合理恰当的检验申请是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临床医师应当熟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病情需要的检验诊断项目,并指导正确的采集标本,分析检验结果,为疾病诊疗提供有效信息[4]。

2.1.1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近年来,循证医学和循证检验医学在医学领域迅速兴起,为以往以经验医学为主的临床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循证医学就是准确、合理地使用当前最有效的临床依据,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医护措施。循证检验医学要求检验医师不仅要向临床医师报告检验结果,解释检验项目的意义,而且要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及其组合,合理地利用实验室资源。这是因为有时候临床医师并不一定熟悉这些新的诊断指标,相反,过多的检查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而干扰诊断和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发病时间、病情发展,以及检验项目的特异性、敏感度来选择必要检验项目,使患者付出最低的费用,获得最高的检验价值。临床医生应熟悉自己使用的项目,不仅要了解它的意义,还要了解它的方法及适用范围,以及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加上实验室的合作,才能获得一个准确、满意的结果。

2.1.2合适的标本采集时间及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 人体多数指标在1 d之间、昼夜和季节交换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血清铁、胆红素在清晨相对较高,WBC在下午高于上午(1 d之内可能相差1~2倍),血钙在中午值最低,月经前PLT会减低,而纤维蛋白原却很高。因此,采集时间应固定。血培养标本则在患者未用抗生素前,发热高峰时采集最好。血培养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往往是由于患者入院前用了大量的广谱抗菌素,抽血时间选择不对,采血量不足,以及未采用专用的成人、小儿、树脂培养瓶有关。

2.2临床护士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2.2.1临床护士在检验申请中属于执行者,其在执行医嘱、准备申请单、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均有出现失误、错误的可能,从而对分析前的检验质量产生影响[7]。血液标本室临床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检验标本,护士在采集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是影响其分析前检验质量的常见原因。静脉输液端胳臂严禁采血,禁止由输液管抽血,使用止血带会引起静脉压力变化对检验结果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长时间使用会使AST、ALB、Ca2+、ALP得检验结果升高。因此,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止血带的使用时间,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在血液抽出后,根据患者检验的不同项目,将标本沿着管壁慢慢注入康宁官或干燥管内。抗凝管应颠倒5次左右,以免标本中出现凝块,抗凝剂使用的比例应适当。采血过程中不能产生气泡,否则可导致Fbg 和V 因子、VIII 因子变性,采血后瓶盖不可取下,否则由于CO2散失,而致pH升高,可激活凝血系统。在抽血完成后做好严格的查对制度。

2.2.2患者准备 执行医嘱的护士应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采集标本,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嘱咐患者应做何种准备及怎样配合,以保证采集到的标本达到理想要求。部分检测还要求临床医生配合,例如暂停服用可能干扰检测结果的药物等。医护人员应清除了解标本采集前后对检验结果由影响的非病理因素,包括运动、采集时间、药物、患者饮食等。知道患者积极配合并服从,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必要时应进行安慰、解释和鼓励,让患者了解到采集正确标本的意义,确保所采集的标本可符合患者的实际病情。

2.2.3饮食 进食会引起血液中大量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而大量的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通常是将空腹血测定作为基础的。因此, 一些生化项目例如血脂、血糖、心肌酶谱的测定应坚持在禁食12 h后进行空腹采血。高脂饮食会导致血脂大幅度提升, 高蛋白饮食会导致血中氮、尿酸、尿素升高。因此,患者在采血前一晚应停止饮用任何浓茶、咖啡、饮料等, 更应禁酒。

2.2.4运动 剧烈运动会加快机体中有氧及无氧代谢, 引起钙、钠、肝功能、钾、肾功能的检验结果出现异常。因此,于采血前向患者了解是否有剧烈运动,以免引起检验结果异常,导致误诊。

2.2.5药物 药物对检验可造成复杂影响。如:维生素C是一种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大的药物,它具有还原性,在血糖测定中对结果影响很大。可使AST、B IL、Cr、UA 结果升高,CHO、LDH、TG 结果降低。肾病患者多使用青霉素治疗,注入的青霉素90%以上通过尿液排泄,而这些青霉素可干扰尿蛋白的检查(干化学法出现假阴性)。

2.2.6标本运送 标本在采集后应尽可能最快的速度送检,采集后的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 h,且应封闭保存,避免其与空气接触。若无法及时送检的应保存于4℃冰箱内,血液标本应置放在阴凉避光处,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标本蒸发、污染或外溢;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标本应按照其要求进行运送;滴虫、精液、阿米巴的标本应注意保持温度以保证其活力。运送标本负责人应用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杜绝患者家属送检,检验科也应设有专人接收标本。接收时应检查标本是否达到要求,若标本不合格则应及时退回,嘱其重新采集。同时说明不合格原因,做好标本的交接、拒收记录、签字。

3检验科在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举措

在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的重要手段。分析前质量控制阶段是潜在影响因素最多、最难控制的环节。它贯穿于医、护、技共同重视和密切配合的监控过程中;因此,建立和健全分析前质量保证体系,是实验室重要工作。工作中实验室、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之间多沟通,减少误会,提高工作质量。有人认为实验误差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因此,有必要和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共同了解并分析标本采集的可能影响因素,将实验室和临床科室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质量管理控制措施,由于临床人员的工作引起的非检测因素导致误差或错误也时有发生,无论何种先进仪器或检测方法都难以弥补标本采集不当造成的失误。国家卫生部2006年制定了医疗机构实验室临床管理办法,近年来国内多数大型医院检验科都积极参加了美国病理家协会和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及实验室认可体系的认可及通过,其标准的操作程序中都包括了标本采集相关文件及编写要求。因此,由检验科、护理部门、医务科,有针对性和计划的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检验新知识的讲解、标本采集原则和注意事项,共同制定、编写适合于本医院的标本采集指南,加强临床医技合作,完善质量控制,提高医疗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分析 篇3

关键词:船闸;灌注桩;质量;要点

中图分类号:U4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167-01

1  工程概况

施桥三线船闸闸区工作桥在上闸首附近跨越3座船闸,桥梁总宽为5 m,荷载标准为公路-Ⅱ级,通航净高≤7 m。行车速度20 km/h,路基宽度5.0 m。闸区工作桥桥梁结构由主线桥、A匝道桥、B匝道桥组成。主线桥过渡墩采用双柱式桥墩,Φ1.2 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长39 m。现浇钢筋砼连续箱梁下部采用Φ1.3 m的墩柱,Φ1.5 m的桩基;现浇钢筋砼连续板梁下部采用薄壁墩,下接承台,Φ1.2 m的桩基。

2  施工质量控制准备工作

2.1  测量控制

本项目的施工放线测量工作,结合船闸主体施工放设若干控制点,对分项工程进行精确放线。选择适当的控制点进行施工放线测量。施工放线测量方案必须在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实施。

2.2  技术准备

提前组织参与本工程施工的全体人员,进一步熟悉本工程的有关情况,同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工人认真学习合同文件,熟悉掌握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核对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的内容,及彻透理解设计意图。

3  施工工艺

3.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为通常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流程,此处不再详述。

3.2  施工方法及要求

桩基施工中产生的钻渣、泥浆要清运出场,不得排入河道内,排入指定的泥浆池内,防止其污染环境。钻孔拟采用GPS15型正循环回旋钻机2台,膨润土泥浆正循环方式成孔。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搅拌罐车运送至孔口。

3.2.1  施工要点

①测量放样。测量放样实行“三放四检”即施工队放样、项目部放样、监理组放样、埋设护筒前检查、钻孔前检查,固定钢筋笼检查和灌注后检查。

②埋设护筒。其一,“埋置护筒前开挖桩位时,为减小二次放样误差,桩位中心土层尽可能保留,沿桩中心四周开挖。其二,对于土质较差的土层,可采用挖大基坑的方法埋置护筒。周围填用掺水泥处理的土夯填埋置。

③钻机就位。将钻架及相关的超吊设备安装到位后,将钻头慢慢吊进护筒。用起吊设备把转盘吊起,将钻机调整水平并瞄准钻孔,再上转盘,达到转盘中心与起吊滑轮处于同一垂线上,钻杆位置偏差在标准要求之内。

④钻机钻进。其一,钻机开钻前在孔内注入清水,利用粘土层自造浆,钻进到砂层等易坍土层时,加入适量膨润土造浆护壁。钻进过程中,钻进尺度要适当控制,在护筒刃脚处,应当低速钻进,钻至刃脚下1 m以下再以正常速度钻孔。如发现护筒外侧有土质松软漏浆时,可向倒入粘土,再倒转,使胶泥挤入孔壁堵住漏浆孔隙,稳住泥浆继续钻进。其二,钻孔中应经常注意土层变化,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适当调节泥浆比重和下钻速度,作到“一触、二感、三比较”。即:经常手捞排出的土样判别出土样土质,注意感受钻机的颤动,并将实际与设计土质情况进行比较并加以分析。在土层变化处应采取土渣样本,判断土质情况,记入钻孔记录表并与地质柱状图核对。其三,钻进过程中其他异物掉落孔内,损坏钻头。钻进作业必须连续不间断,升降钻头时要保持平稳,不得碰撞护筒或孔壁。拆除和加接钻杆时要做到快速准确。其四,开钻之前应配制相当数量的泥浆,钻进过程中如果泥浆有损耗及漏失,应及时补充。定时检查泥浆相关指标,在遇到土层变化是应增加检查的次数,并调整泥浆指标参数。其五,钻孔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检查。用垂球、水平尺检查钻机磨盘水平情况及钻杆垂直度情况,用护桩检查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对位情况。

⑤终孔及终孔检查。钻机钻进至设计深度后要进行终孔检查。

⑥清孔。在终孔检验并结果合格后,应当马上进行清孔作业,施工中采用换浆法清孔。其一,清孔时换浆速度不宜太快,尤其桩孔地层中含有较厚砂层或夹杂砾石的土层时,更应注意慢慢换浆,以免换浆速度太快,造成泥浆内大量细砂、粉砂、砾石等还没来得及通过泥浆带走排出,就因泥浆比重、粘度迅速降低而下沉到孔底,反而造成沉渣增加。其二,清孔结束后要进行清孔检查,检查泥浆指标及沉渣厚度。

3.2.2  质量控制要点

①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混凝土所用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②在灌注施工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砼高度减少,压力也相应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和压力增大。此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并掏出部分渣土,使灌注施工能顺利进行。在拔出最后一根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放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③在砼灌注过程中要作好灌注记录,以便随时拆卸导管和判断灌注的桩基情况,并采取措施。

④防止灌注过程中断桩的主要措施。其一,导管组拼后(导管联接现场有两种,一种是螺纹接头,另一种是法兰接头),要成直线不弯曲不扭曲,内壁光滑圆顺,接头和焊缝不渗水。其二,混凝土拌和时,砂、石、水、水泥、外加剂计量要严格按混凝土配料单下料施工,混凝土坍落度必须控制在18~22 cm之间,过稠或过稀都不宜使用,否则容易卡管。其三,导管埋置深度要有专门负责人,严格防止量错而导致导管埋得过深,将导管拔断或埋得过浅,混凝土包不住导管出现进泥浆而断桩。其四,灌注水下混凝土,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统一指挥,连续不断的进行,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灌注任务。其五,防止灌注混凝土过程导管提升过快,而出现导管埋置深度不够或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而导致断桩。

3.3  灌注桩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3.3.1  坍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①在不良土质中钻进时,应控制钻孔进度,高转速慢进尺,选用质量较高的泥浆,保证较好的护壁性。

②坚持一直控制好水头高度。应根据施工方法的变化,及时改变孔内的水头高度。

③起钻和清孔时应指定专人并级时补浆(或水)。

④钢筋龙骨架在孔口焊接完,吊放时应始终对准桩孔中心,不可触及孔壁。

⑤如果发生孔口坍塌,应当拆除护筒并用黄泥回填,待沉实15~20 d后再重新埋设护筒。

⑥如果发生孔内坍塌,应当回填砂和粘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2 m,如情况严重,应全部回填,待密实后进行钻孔施工。

3.3.2  斜孔、台阶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①安装钻机时要保证转盘及底座的水平度,做到三个中心均处于同一垂直线上。须保证钻机平衡,不得有位移和沉陷。

②钻杆接头连接应购买正规产品,如果发现不合格配件,应及时更换。

③钻头上方2 m左右应当安置导正,并确保带导正钻孔。

④如果发现孔斜,应当检查出现的位置及偏斜状况,可在偏斜位置将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修直钻孔,严重时应回填砂到偏斜位置,待密实后再继续。

3.3.3  扩孔、缩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①根据设计要求及地质检测书中关于地层的实际,选择正确直径的钻头和有一定刚性强度和扭矩的钻杆。

②防止缩径的措施,对于因钻锥磨耗焊补不及时造成的缩径,应及时补焊磨损的钻头;对于因地层原因造成的缩径,应使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壁快转速慢进,并采用反复钻进;或者吊住钻具上下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使缩径部位的孔径达到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分析 篇4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迅速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也得到迅速发展。注册会计师通过提供审计服务,独立恰当地发表审计意见,以提升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对健全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资本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专业服务,其质量至关重要。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高低对提升被审计单位信息可信度,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利益以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全完善均有重要影响。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和相关的审计准侧,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合理保证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统计程序,发表的审计意见与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状况的符合程度,也就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是否实现公允反映的鉴证意见的准确度。这种能力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并受到审计环境、审计客体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并不仅仅局限于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报告的质量,而是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评价应该根据对注册会计师实施的所有审计程序、做出的所有重大职业判断以及得出的结论的评价来做出。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影响因素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主要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和必要的职业谨慎,以保证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专业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所应当具备的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对被审计单位经营财务活动的了解和对必要时对专家工作的利用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基本保证。

在审计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质量还会受到外部多种的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审计环境、审计客体等因素的影响。审计环境会制约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实施,并对其审计质量产生影响。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有较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资本市场监管环境、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市场供需状况以及注册会计的聘任与解聘制度、会计政策的选择性以及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环境等。其中,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是制度性问题。上世纪70年代,法格福斯特即指出制度问题是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方军雄也提出研究制度因素是研究注册会计师职业声誉经济后果的重点。除此之外,审计客体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也有重要影响。审计客体也就是审计客户的选择。审计客户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济方针以及相关的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财务风险以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等。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一)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制度

要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首先应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美国经济学家法格福斯特认为制度问题是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制度因素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同样有重要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并确保其得到执行。从会计师事务所到其各个分所,再到各个审计项目组以及审计项目组成员,应当建立从上而下的有效的控制沟通机制,并要求各审计项目组以及项目组成员对于所有的重大事项、例外事项及时向会计师事务所报告,以便会计师事务所判断其影响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及其相关的具体准侧和执业规范指南为依据,并根据各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选择调整,以建立适当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

(二)注重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能力培养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及其专业胜任能力。会计师事务所应确保将具有适当独立性、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分派到审计项目组。

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保持的一种客观中立的内心态度,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客观组织实施审计工作并评价其获得的审计证据,以得出恰当的结论,并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遵循与独立性相关的外在制度,以使注册会计师能够证明其保持了相关的独立性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以确保审计项目组及其成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其他人员和利用专家工作时雇佣的专家等审计相关人员满足且遵循独立性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关注相关信息的收集的沟通,以及时识别对审计人员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的事项,并评价不利事项对独立性影响的程度以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专业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工作应当具备相关的会计、审计知识,并对审计相关的其他事项有必要了解。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是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基本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与程序,以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审计项目组及其成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其他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胜任能力。会计师事务所还应当制定帮助审计人员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持续职业发展的政策和程序,通过组织职业教育、增加工作经验以及培训辅导等途径来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加强审计人员的规范和考核,提高审计质量,还应当加强审计人员业绩评价、薪酬和晋升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合理适当的业绩评价、薪酬和晋升机制对激励注册会计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要求,提高审计质量有重要影响。为激励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评价、薪酬和晋升的政策和程序。

(三)强化审计流程全过程的控制

首先,应加强注册会计师业务承接控制。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对重大错报风险,是由被审计单位自身的经营、财务状况所决定的,注册会计师不能控制。所以,会计师事务所在选择审计客户时应尽量选择重大错报风险较低的被审计单位,以降低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以确保注册会计师在业务承接时能够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执业准则。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注册会计师在承接审计业务和保持客户关系时,应先确定其是否具备执行被审计单位审计业务所要求的必要素质、专业胜任能力以及是否具备执行相关审计工作所要求的必要资源。除此之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确定其是否能够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以及是否能够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和职业谨慎。注册会计师在承接业务和保持客户关系时,还应当考虑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被审计单位本身的治理结构、经营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诚信问题的影响。

其次,应加强审计计划工作。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必须制定审计计划,否则就属于过失。会计师事务所应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和程序以确保注册会计师能够制定适当的审计计划。审计计划主要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者缺一不可,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有重要影响。要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制定适当的审计计划时必不可少的。审计计划工作不是一个孤立的阶段,而是贯穿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整个审计工作的始终。会计师事务所应制定相关的规定和程序,以及时识别需要对审计计划进行调整的事项,并确保注册会计师及时识别、知悉对相关事项,并及时对审计计划做出调整。

再次,应加强审计过程的控制与督导。会计师事务所应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进行适当控制和督导,以提高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相关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以确保注册会计师对其执业过程的所有重大事项进行报告,以便确定注册会计师的应对措施是否适当,并在必要时提供必要的指导。

最后,应加强质量复核控制。在审计项目内部,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对其执行的相关工作,应当由有适当权限的其他注册会计师进行复核,以保证审计质量。在审计项目组内部进行质量控制复核时,应当遵循由经验较多的审计人员复核经验较少的人员执行的审计工作的原则。会计师事务所应确保审计项目内部的质量复核控制由该项目组的合伙人负责。此外,会计师事务所还应当加强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建立适当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制度,对必要的业务由审计项目组以外的人员来进行复核,以确保审计项目组及其成员的重大判断以及其得出的结论是恰当的。

四、结论

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推动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迅速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也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审计质量构成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生命力,对提高被审计单位信息披露可信度,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推动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贯穿于整个注册会计审计工作的始终。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审计人员控制以及审计流程控制来合理保证和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分析 篇5

超声科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宗旨

1、提高超声医学诊断水平

2、充分发挥彩超设备的效能

3、提高影像质量

4、利用科学的检测方法,使超声技术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

5、努力提高超声医学技术队伍的自身素质

超声科质量管理方案

一、科内成立质量监控管理小组

组成成员由科主任和副主任以及有关人员(副主任医师、主治医 师)组成。

组长:平杰

质控员:张秉宜

成员:张玲 王旭 刘三英 高晓艳 张毅

职责:平杰、张玲、张秉宜、刘三英负责诊断报告书写、描述、结论等监控,对差错、漏诊、误诊现象及时修正,并督促做好每月的 质量统计报告,《报告质量控制表》、《差错分析》、《阳性病例登记》、《疑难病例讨论》、《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危急值登记本》、《业务学习记录本》等登记本记录。每季度一次总结,并安排科内诊断质量报告会议。

高晓艳、张毅负责归纳病例、追踪病例,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安 排一次到二次追踪病例的全科讲座。

张秉宜全面负责诊断质量的监控,督促并参与完成科内诊断质量控制体系各项任务。

二、质量监控制度及具体措施

1、超声科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以质量为中心任务,作到登记、编

号、归档准确;每张诊断报告必须逐项填写,字迹清楚,用词恰当,标点正确,诊断确切,言简意赅,签字清楚。

2、为保证打印报告质量,由科主任进行每月统计;对诊断病人多 质量好、报告报废率低者进行奖励,对发生错号、报告报废率高者等 分清情况,扣除有关人员奖金。

3、凡经医学正规学校毕业的医师分配来科工作者,必须熟悉各机房机器性能及操作后方可上岗工作,凡未经专业学校毕业和专业培训及未取得相应技术职称或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者,暂不能进入彩超及介入室工作。

4、诊断医生按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安排工作,凡没有取得报告权的 医师诊断报告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书写,由上级医师签字后发出.

5、建立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集体学习制度,疑难病例 讨论制度,作好讨论记录,建立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6、建立每月诊断追踪制,每月初到病案室将超声检查与有关手术、病理结果进行随访登记,以及电话随访重点病例,每月反馈,每季度 将追踪结果中误诊或和诊断不确切病例进行全科读片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建立影像诊断与手术符合率追踪本、疑难重点病例追踪随访本。建立每月诊断报告质量控制表,由质控员每月随机抽取每个亚专业组一名医生2份诊断报告进行统计,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反馈相关医生进行整改。建立《诊断报告质量控制表》。

7、科内建立质量差错登记本,登记事件经过,详细分析,每月统计,月终将各种差错对照奖金分配方案条例扣发当事者相应的奖金。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

8、每月不定期地向临床科室征求有关超声诊断质量意见,向科室 宣读并提出改进措施。建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登记本。

9、科主任或责任医师对每日疑难病例的检查诊断诊断报告进行审 查,对影像显示病变不甚清楚者,必须经复查后再写诊断报告。

10、为保证科内急诊工作质量,科内每日常设二线值班人员,值班医师对其急诊中的疑难病例必须请示送上级医师处理后方可书写报

告,二线值班医师必须在岗尽责。

1l、为保证超声诊断质量,应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全科 必须服从科主任领导,下级医师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工作。

12、科室制定超声科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设备运行、安全 防护、应急等相关制度,使科室管理达到科学化、标准化、正规化。

13、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科内质量控制会议,每半年至少召开一 次与临床科室的联席会议,有收集意见渠道,有记录。

超声科医疗质量与安全制度

1.各项超声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介入超声,应事先预约。

2.重要检查由二名医师共同确定诊断。

3.重危或做介入超声的病人,必要时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 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4.超声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 经上级医师签名。

5.超声图文工作PACS系统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 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超声图文资料储存与PACS系统云端,由超声科及信息科统一管理。

6.每天集体讨论,经常研究诊断中存在问题,解决疑难问题,不 断提高工作质量。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彩超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超声科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

一、诊断报告书写质量要求

1、“一般资料”项目要齐全,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床、门诊号、超声号、报告日期。

2、“检查名称及部位和检查方法”要具体说明。

3、“影像学表现”要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者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轮廓、邻近结构改 变,以及超声影像等的密度或信号改变等一一加以描述。

4、“影像学诊断”一般为一个或几个疾病的名称。

5、“医师签名要包括书写报告者和签核报告者。

一、诊断质量要求

1、影像诊断与手术符合率≥90%。

2、彩超检查阳性率≥60%,B超检查阳性率≥50%。

三、随访质量要求

1、随访要有书面记录,资料要齐全。

2、随访项目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门诊号、超声号、病理号、手术日期、影像检查名称和诊断、手术记录、病理表现与诊断、书写及签核报告医师姓名记录和随访者签名。

四、评分标准

按“超声诊断报告质量检查记录表”要求评分。按照楣栏(4分),逻辑性(3分),描写(3分),结论(8分),签名(2分)等每月由责任医师抽查各亚专业组一名医生两份诊断报告份进行评估,评估结果须为中+以上。

超声科管理人员分工及职责

科主任:平杰

副主任:张玲

张秉宜

诊断质量控制小组组长:张秉宜

诊断质量控制小组组成员:平杰、张玲、张秉宜、刘三英

科主任职责:全面负责本科教学、医疗、科研、进修培训、行政 管理工作,并督促各种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副主任协助、分管以上 工作。

诊断质量控制小组组长职责:负责检查诊断报告质量,完成质量控 制体系,建立奖惩制度,严格把好诊断质量关。各位成员协助以上工 作。

超声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疑难病例一般在科内讨论,每月一次科内重点疑难病例讨论时间。由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前收集病例做好准备,负责相关临床资料和既往检查资料的收集,并作好发言准备。若遇有特殊病例,需要临床医师参加时,则邀请有关医师参加。若疑难病例需要外院专 家会诊时,则请外院相关放射诊断专家会诊,再综合诊断意见。

2、疑难病例讨论会前指定专人对每次讨论的病例做好记录,对其 相关影像资料记录归档。

3、疑难病例讨论时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主持,当 住院医师介绍病史和基本影像表现及结论后,安排其他医师发言,进 一步分析讨论病例,并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等方面的问题 并提出分析意见和考虑的诊断结论意见。

4、每季度安排一名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职称以上医师,根据临床 病例追踪情况,负责选择本季度疑难和典型病例,查阅相关文献和资 料,与科主任协商,确定专题内容,组织科内人员专题业务学习。

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访制度

1、为提高科内人员的学术水平,超声科应对少见及疑难病例及手术病例进行记录和随访。

2、随访工作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专人负责制。

3、科内派专人负责定期(一个月)对手术或临床证实的病例进行随访。并记录、评定诊断符合率。

4、科内派专人对未能在本院手术病例进行电话随访

5、科内定期(半年)对漏诊、误诊及手术证实病例进行集体讨论大会,不断总结提高。

手术病例追踪随访制度

1、凡在超声科进行影像检查的手术科室病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组病理检查证实、或外院手术证实的病例,均列为手术病例追踪对象。经病理证实与影像学诊断相符者视为诊断符合。

2、科室明确分工,由指定住院医师负责,每月安排人员到病案室或病理科对各系统的手术病例追踪并做好记录,并对疑难病例及 重点病例不定期进行电话联系,追踪随访在外院的手术病理结果,并 做好记录。

3、对追踪结合进行分析,统计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结果的符合率。并每季度疑难病例讨论时安排时间在科内进行反馈,提高全科人员对 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超声科管理制度

第一节

超声科组织管理制度

一、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实施超声科主任对超声 科各个部门(包括普通B超、彩超、心电图、超声介入治疗等)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二、副主任协助科主任工作。

三、鼓励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人体解剖系统分专业深入钻研、培养 成某一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实施相对固定,定周轮转,能够掌握超 声科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实现一专多能。

四、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项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科主任要全面管 理好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级人员的专业培养和提高。

第二节

登记室管理制度

一、根据临床医师对疾病要求开出不同的部位,按照价格表给出 正确价格。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

一、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部位及核实收费,登记记录并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

三、为受检病人指明所要检查的诊室并做好耐心讲解工作。

四、对申请检查患者,详细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

五、坚守岗位,主动、热情、耐心等待前来检查的患者,有问必 答,树立超声科良好窗口形象。

第三节资料存档保管制度

一、B超、彩超检查申请单、报告单、超声图文等资料要保存三年。

二、超声检查资料要有专门储藏场地,专人负责,保证资料完整,不得遗失破损。

三、及时查找,明确去向。

四、每天整理,汇总,归类。

五、遇有借阅,要办好借片手续。定期催还,如遇遗失,及时落 实责任,作好记录。

第四节

诊断室管理制度

一、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工作期间不得在机房内喧哗,保

持工作环境安静。

二、机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吃零食,保持机房整洁。

三、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使用机器做工作以外的病人,一经查实,严惩不怠。

四、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五、维持机房温度和湿度恒定,保证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环境。

六、工作人员应爱护公物,耦合剂等彩超室一切附属消耗品应放

在指定位置,不得乱放。

七、工作人员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前,对仪器进行正常程序关机。

八、操作诊断医生的工作应遵守操作规程。

九、应定期对机器做清洁、正常保养等日常维护工作,并做好记录。

十、所有病人资料应及时保存,防止丢失。

第五节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定期举行疑难病例讨论或每天上机时发现选取疑难病例,展 开科室内讨论。

二、定期或不定期与相关科室联合讨论。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 系统的病例,准备讨论内容并负责联系相关科室人员共同讨论。

三、疑难介入手术病例多科室联合读片,制订最佳手术方案,并 报院领导批准。

四、讨论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并提 出需解决或存在的疑问,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各种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

五、专人负责记录疑难病例结果。

第六节

手术随访制度

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系统疾病的手术病例追查并作记录,每周两次安排人员负责手术病例追查。登记疑难病例定期安排医师进行手术或临床随访。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手术随访结果讨论,定期统计影像诊断的正确率。

第七节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一、设备定期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l、设备机械性能维护:安全装置检查,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 查,各种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

2、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探头、电缆线 检查。

3、每周对高档彩超进行一次综合检查。

二、日常维护(每日进行)

1、每日开机后先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提示错误等,如有必须 先排除。

2、对于B超及彩超开机前必先预热后才能工作。对于高档 彩超工作前先查看各种仪表盘及按键情况。

3、每日工作完后,需清洗机器上的脏物和血迹等。

4、每天使用完机器后,应在大型仪器使用维修登记本上进行相关记录。

第八节 超声介入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细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 程。

2、设专人负责管理,术前必须穿手术衣,戴口罩,帽子,洗手(按 外科手术规程。

3、凡规定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物品不可回收再用,一次性使用导管针具不得重复使用,医用污染垃圾扔入黄色污物袋按规定统一处理。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药产品,其说明书未规定一次性 使用的导管,应按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1)导管针具应编号,记录使用情况。

(2)用过的各类导管针具经高效消毒剂消毒后用高压水枪冲洗。

(3)传染病人用过的导管针具不得重复使用。

5、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每周犬扫除一次,保待室内清洁干燥

6、隔离病人所需的一切用品必须与普通病人分开放置,使用,处理。

7、每次操作后作好终末消毒处理。

8、常规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必要时随时消毒,并记录在册。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如不合格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消毒处理。

9、每月监测:手指,空气,消毒液,操作台。

10、保证滤风机畅通。

第九节 进修、实习医生管理制度

1、严格管理进修、实习生,高标准要求进修实习生。

2、安排专人负责进修、实习生的管理,制订合理的进修实习计划。

3、进修、实习生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参与日常工作,学习各种临床 检查技能。

4、上级医师负责指导进修、实习生超声诊断报告的书写。

5、定期给进修、实习生上课,提高进修、实习生理论水平。

6、建立进修、实习生管理制度,锻炼进修、实习生的超声影像认 识能力,提高进修、实习生实践能力。

7、建立进修、实习生请假制度,请假一周,应经科主任批准。

超声科工作制度

1、各项超声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者应在申 请单上注明“急”或“ST”字样,并随到随查。各种特殊检查如介入治疗等,应事先预约。

2、重要检查由二名医师共同确定诊断方案。特检和重要会诊,要 等诊断完善后方嘱病人离开。

3、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 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4、超声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 经上级医师签名。

5、每周集体讨论一周来重点病例,经常研究诊断方案,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6、严格查对制度,认真核对申请单,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7、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彩超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 进行检修。

超声科大型设备上岗制度

为保障医用设备使用质量和安全,根据大型设备的相关管理规 定,大型设备上岗人员必须通过相应设备的上岗证考试合格。我院规 定医师经过科内考核,参加省卫生厅装备处的CDFI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CDFI医师上岗证之后才有资质操作和管理相应的设备,取得执业医生资格的CDFI医师,经过科内考核,安排参加省卫生厅装备处的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CDFI医师上岗证之后才能签发CDFI检查的报告。

超声科值班、交接班制度

一、超声科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1、超声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均须设一线和二线医师值班。原 则上应由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任一线值班、副主任医师及高年资主治医师任二线。值班医师条件:获取执业医师资格后可参加一线单独值班。

2、值班医师应提前15分钟到岗,接受各级医师交班的医疗工作。交班时应巡视B超室、彩超室、介入室等,并与上述各检查室医师做好交接班。对急危重病人应协助交班医师快速处理和解决,将急危重病人情况和处理事项重点扼要记入交班簿。对回科加照、询问病史等,原则上由白班医师负责通知患者,若因种种原因没能或无法通知到的病人,值班医师应作好交班记录。

3、应与二线医师联系负责准备次日讨论的重点或疑难病例,应遵循《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负责完善或补充住院讨论病例的病史、认真全面收集相关信息,作好发言准备。负责当天各检查室阳性病例数及阳性率的统计并作好记录,负责认真记录加班、拖班的人员的名单、事由和时间。

4、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按应急处理流程办事。

5、值班医师在班期间,必须尽职尽责,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人的临时处理,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二线医师以及上级医师处理。

6、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岗位,夜间原则上要求在值班室留宿,并保持二十四小时电话畅通,不得擅离职守,不得随便找人顶替,确有特殊情况,须向科内二线医师或科主任报告,协调安排I作,避免影响工作。

7、每日晨,值班医师负责交清急危重病人处理情况以及尚待处理的工作。负责将当天未完成的各检查室的检查项目,事由向全科交班。

8、负责将当日急诊报告的申请单归类交给各检查室。患者的检查报告原则上不能超过两天

9、值班医师负责医师值班室的清洁。

超声科行为道德守则

一、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一视同仁,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周到认真,尊重患者隐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

者等候报告时间。

二、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

三、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在工作中严禁弄虚作假、编造数

据与结果;严禁发放虚假报告。

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认真执行质量控制方

案;对可疑结果应认真复查,并与经治医师取得联系;

不隐瞒工作中的问题和差错,以使及时纠正。

五、严格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不擅离工作岗位;上班时

间不聊天,不干私活。

六、努力学习,不断掌握行理论,新技术,并主动和临床相

关科室联系,介绍新开展的项目。

七、注意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对患者及自身保护。

八、工作时着装工作服,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言行文明。尊重同行,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超声科主任岗位职责

在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本学科的建设及日常行政管理,负责本科室的思想、业务、质量控制、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

一、日常行政工作:

1、二十四小时保持通信通畅,保证和医院、科室的联系;

2、坚守岗位、行政管理等公务活动交待去向,遵守外出审批手续;

3、遵守干部组织原则,令行禁止;

二、履行职责:

1、参加一线医疗诊断治疗工作。

2、对照临床要求,执行首问负责制。

3、每年十一月制订科室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督促工作计划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每半年按期(5月及1 1月两次)总结汇报。

4、组织调动本学科人员及资源,提出升、调、奖、惩的意见。确定本科人员学习、进修、轮换、值班、会诊、休假等,保证医疗及相关服务的正常进行。

5、审查、申请本科室器材、设备及易耗品和报销,组织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及维护情况。

6、组织实施及时完成医院下达的指令性任务。

三、医疗质量管理:

1、制定修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

2、督促本科室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督促相关人员做好质量控制。经常检查各项工作环节,制定预防缺陷的各种措施,严防差错事故。

3、组织并监督每天随访工作的开展并审查相关记录,每月最后一个周四下午召开超声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会议,并检查相关记录; 定期组织本科室的业务学习、训练和技术考核,积极指导、培养下级医生和业务骨干;引进国内外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并不断改进检查方法,组织资料积累与登记。定期与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参加临床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担任教学,组织对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考核。

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参与及指导本专业的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2、解决疑难问题,参加临床会诊、疑难病例的讨论,负责报告质量的检查。负责检查、指导下级医师的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3、认真学习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积累资料,及时总结,撰写论文。

4、担任教学,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学习,配合科室

主任做好各类技术人员的培养。

5、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征求意见,提高诊断符合

6、完成领导下达的其他指令性任务。超声科主治(住院)医师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本专业日常诊疗工作,对病人进行仔细检查,准确及时完成

诊断报告,遇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3、参加值班任务。对危、急、重患者应优先检查,并及时向上级医

生汇报或在职权范围内作出相应的处理。

8.参加临床病例及术前讨论会,报告所检查患者的病情、超声诊断

情况,并提出意见。6.值班后做好交接班工作,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科内的有关规定,严防差错事故。

9.必须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新技术,参与科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承担一定数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负责检查、指导实习医生的工作。

10.完成其它科主任及上级医师指派的任务。

超声科登记员及护士职责

1、主动、热情、细致地做好服务窗口工作。

2、负责登记、预约、存放、发报告、工作量统计,资料归档保管 及借片工作。

3、负责领取保管药品、器械以及器械消毒,及时补充急救药品器及氧气等。

4、负责介入治疗的预约,为患者做好检查操作等各项工作。

5、负责做好与患者沟通工作,特检如超声造影检查时遇有造影剂 过敏反应,协助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夜班医师岗位职责

1.负责当班时间(12:00Am-2:30Pm;5:30Pm-8:00Am)的急诊超声诊断及报告的书写工作。

2.负责科内安全保卫工作,坚守工作岗位。

3.遇有疑难病例,必须请示二线值班医师。

超声科进修医师管理规定

1.进修人员凭单位介绍信和“进修通知”在规定时间内来我院医务科报到后,在规定时间内来我科报到。

2.来我科进修人员自备工作服、听诊器等学习和生活用品。3.进修期自报到之日算起,到期即办理离院手续,所有缺勤概不延长进修时间。

4.进修期间,考勤由我科负责,无探亲假及婚产假。事假:一天以内由教学秘书批准,三天以内由科主任批准,报医务科备案;三天以上由原单位证明,科主任签署意见后,医务科批准。

5.病假:凭我院副主任以上医师诊断证明,科主任批准报医务科备案,假期未销者,按超假论处。

6.事假、病假累计一个月以上者,停止其进修。因公请假,应出示选送单位院长批准证明,我科同意后,再与医务科联系并同意后 方可批准,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月。

7.按申请进修计划,我科室进修时间为六个月至一年。进入科室后,应立即制定个人进修计划交带教老师。

8.在我科进修期间,严格按照排班表上班,不迟到早退。对待病人热情周到。

9.进修医师必须自觉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重老师,服从管理,爱护公物。对犯有错误、累教不改或违法乱纪、情节严重者停止 进修,退回原单位。

10.积极参加我科业务学习,严格履行自己职责,遇有疑难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或上级医师汇报,严防差错事故。

11.进修人员在我科进修期间,因不请教带教老师、擅自处理病人而引起医疗纠纷者,所造成经济损失由其本人承担,导致医疗事故 者,其本人承担法律责任。

12.进修期满,填写鉴定表,由科室考核、鉴定、主任签名,医务科盖章后带回原单位。离院前,本人持鉴定表,还清所借物品,在 医务科办理离院手续。

超声介入诊断治疗工作制度

1.进行超声介入诊断治疗工作人员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掌 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作风严谨,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有较强的应急能力。

2.进入超声介入治疗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戴好口 罩、帽子,治疗前必须洗手。

3.严格控制超声介入治疗室内人口密度和流量,凡进入超声介 入治疗室的见习参观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超声介入治疗室的参观规定 和接受治疗人的指导,不得随意走动,非值班人员不得擅自进入超声 介入治疗室,一切私物不得带入治疗室。

4.超声介入治疗室内一切物品、仪器、药品应该分类、定位放 置,专人保管,定时检查、检修,以保证实用,用后及时补充归还。

5.超声介入室随时保持室内清洁,每日湿式清扫2次,操作前 紫外线照射1次,每月细菌培养一次。

6.超声介入治疗室人员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治疗室内 的无菌物与有菌物分开放置,一切无菌物品用专用柜存放,标签清晰,及时处理、更换已过期的无菌物品。

7.进行超声介入治疗工作时,态度严谨,不得闲谈,严格执行 查对制度。

8.介入超声是一项高风险工作,治疗室内必备常规抢救器械、药品,以便及时应用,并由专人负责检查,保证药品齐全,保持在备用状态。

9.超声介入治疗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治疗前认真准备,包括病人以及术前检查和用药,充分考虑介入操作的风险,坚持有创 检查、治疗前签字制度,防患于未然。

10.认真做好术后处理工作,做好手术和治疗记录。

超声介入规章制度

1.接受临床申请单,预约安排患者,并发出手术通知单,通知病房有关医师、患者。

2.治疗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患者的病史和病情,了解临床的要求,明确介入操作的目的。主操作医师至少提前1-2天对患者要进行一次专门的超声检查,具体了解病灶或目标情况,确定穿刺途径,拟定操作程序。对于病灶显示不清或无安全穿刺途径者,则视为禁忌证,通知临床主管医师和患者,并取消手术安排。

3.工作时间,非有关人员不得进入介入超声室;非有关操作人员不得进入主操作间。

4.进入主操作间以前须换鞋,着洗手衣,戴帽子及口罩。

5.操作室内保持安静,不得大声说话、聊天说笑。

6.每次介入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要求:从皮肤消毒、超声引导显示病灶、定位、瞄准、穿刺及病灶处理,直至最后出针。要求操作人员精力集中,配合默契,动作连贯,准确高效完成。

7.须接台手术时,应遵守无感染患者在先,有感染患者,在后做的原则。

8.治疗后,介入室要及时通风、清洁、消毒、保持清洁,物品到位。

9.为取活检做诊断的患者一般可以以门诊方式进行;囊肿、脓肿及良性肿瘤患者的介入治疗,可以门诊方式也可以住院方式进行,酌情而定:恶性肿瘤患者的介入治疗,原则上应住院后再进行。

超声介入室工作人员配备

介入超声属侵入性方法,相当于一种精确的小手术,其核心内容有两点:

其一精确的超声引导技术;

其二,直接有效的介入诊断或治疗技术。因此,有关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临床超声检查经验以及较全面的有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知识。介入超声技术的实施如同外科手术一样,须主操作者与助手密切配合协作,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能顺利、准确地完成。同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

根据介入超声专业的要求,工作人员的基本配备建议如下:超声医师1名,负责超声引导技术,进行术前定位、术中引导穿刺针进入靶目标,监视介入处理的全过程,自始至终保证超声引导的准确性,是主操作者的密切助手;介入操作医师1名,直接完成介入的具体操作过程,是患者的主管医师,负责掌握病情、决策介入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巡回护士1名,负责治疗前患者的准备,如治疗前打针、输液及血压和脉搏测量等,术中保障用药及器材的供给,治疗后帮助观察及护送患者;其他人员1名,负责超声图象记录,帮助调节声像图,以及操作各种介入治疗仪器;需实施静脉麻醉时,由麻醉科派医师进入介入室完成麻醉工作。

大型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为协助设备科保证我科室大型仪器设备正常运转,特制定一下制度:

l、我科室设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大型仪器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仪器设备总帐。

2、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指定专人日常维护,负责每周定期日常清洁维护,检查各部件完好情况,检查功能执行情况,如有异常请示科主任后,2小时内和设备科取得联系。制定操作规程,使用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3、仪器设备资料交医院档案室统一管理,包括产品样本,使用和维修手册、线路图及其他有关资料;

4、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应用质量检测、计量、使用维修记录及调剂、报废情况记载等管理资料由设备科管理。

5、我科主要负责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定期对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意见或建议。

6、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作相关记录,每日记入保养工作记录本。

超声科仪器定期校正和维护制度

1、超声科每台仪器均由专人保管及维护,资料记录均挂在每台仪器上。

2、每年由市质量监督管理局派专人来我科进行超声仪的精度测量评估,对于不达标仪器坚决停用,保证仪器测量精度。

超声科安全管理制度

1、各诊室贵重仪器设专人保管制度,严格操作规程禁止非本室人员乱动仪器。

2、工作完毕应注意关闭电源,关好稳压器。节假日应切断电源,避免意外事故。

3、加强防火意识,禁止仪器室内吸烟。

4、发现不安全苗头,由科内安全员负责及时检查,并与设备科、后勤科联系检修。

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篇6

我国的审计质量控制和监督制度是伴随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审计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审计质量控制基础工作未做或未做好,存在随意性大的问题,导致审计工作存在很多潜在风险。本文将就如何进行审计质量控制实施进行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审计;审计质量;质量控制

审计师一种行为,可以有效的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定只能是其基本功能。所以审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它同时也是保障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提高审计工作水准的重要标志。因为,搞好一个企业的审计质量控制,可以使审计内部的制约机制得到强化,同时审计员在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得以有效克服,从而提高审计员工作的质量,保证审计意见表达的公正和客观,实现统一的审计效率和效力,加快我国审计事业同国际接轨,使审计工作积极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阐述审计质量的定义和控制

(一)审计质量的定义

对审计质量定义理解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审计质量就是审计报告的质量,还有一种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过程的质量,持后者观点的学者居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符合既定标准的程度。审计工作质量包括业务质量和社会质量,前者指审计活动本身所具备的符合规范性行为要求的特征,后者指审计工作对社会的影响或作用程度。审计质量包括内涵和外延两大部分,即审计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和外在社会效益质量。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工作的优劣程度,也即审计结果达到审计目标的有效程度。

(二)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和运用的各项政策和程序。控制政策是指基本方针和策略。是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各项审计管理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按预定目标和在规定程序中运作,以便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审计工作效率。审计质量控制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分析和反馈等一系列活动。

二 审计质量控制重要性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的行为,里面很明白的说到了审计的责任,确保了审计质量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建立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它是审计生存的基础。通过审计质量的控制可以更好的维护这经济。也可以揭露出审计单位违法的问题,打击腐败和犯罪。审计质量控制能够防范和降低风险。

三、目前审计质量的状态和问题所在

(一)当前我国审计质量的现状 近几年,

各审计机关按照相关的要求,为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做了大量的工作,审计质量大大的得到了改善,但是影响当前审计质量的关键性问题:审计水平低与审计质量不好仍然是最关键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1、不科学的审计计划吗,无明确的审计目标,审计工作的计划方面任然很盲目、很随意。

2、在审计工作之前,准备得不够充分,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从而使定制的方针政策完全脱离实际,造成审计计划的操作性低,审计工作无重点。

3、审计工作质量存在不真实性、质量低,工作实施得不彻底,很多相关的重要问题并没有做深入的调查。

4、在对审计进行综合分析时,没有进行彻底的加息,提出的审计意见没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造成审计工作在质量和水平上都处于低端水平。)

(二)、我国目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

1、审计意见书是具有审计职能的审计机关对其所审计的事项作出评价的法律文书。审计决定书是审计机关对于被审计单位的违规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决定的法律文书。目前,阻碍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无法全面、正确反映所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审查的所要求的全面性;审查系统没有一个长效的工作监督机制,导致部分审计人员工作不公正、不客观;审计法律法规存在空白等不足,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完全有法可依;审计体制的不健全也严重的影响了审计机关进行公正地审计处理,从而无法客观的反映问题。

没能有效落实的审计意见和决定尚存大部分

目前审计机关考核审计情况,惩罚财经违纪的重要形式就是审计的意见和决定,如果审计机关裁定出的审计意见和决定不能有效执行,根本就起不到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服务的作用。根据以往的审计工作的实践状况得出,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的省级意见和决定存在一大部分,原因在于审计机关的监督不够,执行法律的意识淡薄,还有部分地方保护的干扰和比较局限的审计措施。

3、严重不规范行业之间的竞争。

目前会计市场之前的竞争日趋加剧,是跟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效益的推动,市场中公开的秘密就是打折。一部分会计事务所一系列恶意低价的竞争,并采用不正当的方法大揽业务,比如向他人支付佣金、回扣。这种竞争严重影响了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四、提高我国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 提供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因为审计工作是由审计人员具体实施完成,所以审计工作质量好坏的内在因素是人,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审计人员素质。从事实上看来 , 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工作能力不强的话,即便有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大量的审计人手力量,也是无法完成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所以,要加强且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审计人员的素质应从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意识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这几个方面提升。通过召开各种民主会议、深入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等方法,进一步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对审计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审计工作程序,实施审计行为等各个方面。通过组织专业的培训或者审计专题讲座等形式,完善和更新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促进业务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升。

(二)理顺审计体制

当今实施的审计体制是双重领导体制,对于审计机构来说是一个以地方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当上级审计部门的指示和地方的利益发生碰撞的时候,地方审计部门常会顾及地方的利益,从而弱化了审计监督的力度。为了杜绝此类事的发生,建议推行审计机关的垂直领导机制。可先暂时推行省属范围的垂直领导体制(即市、州、地区、审计机关归属省审计机关垂直领导,县、县级市审计机关归属市、州、地区审计机关垂直领导)。经过一段时间实施后视其效果,再全方面实行完全的垂直领导体制。待审计机关的垂直领导机制成熟后,地方审计机关将很大程度增强其独立性,其监督力度也会得到强化。

(三)为会计师事务所重视诚信创造条件。

1、会计师事务所的改组形式。在我国,大多数的事务所都是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比较烧技能合伙制度的事务所。两者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为,有限责任者对作者施行的是责任限制,而合伙的事务所将多作者施行无限的责任承担。独立审计是一个高执业风险和高舍狐疑责任的行业,有限事务所只承担有限责任与独立审计行业的特点完全不同。不管民事责任有多么的完善,有限责任者的所有者只承担有限的责任,从而使其对欺诈的代价大大减少,审计师的责任也不能被民事责任约束。因此,如果要是会计事务所真正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就要大力推行合伙制民事事务所。让会计师有所顾虑,要求他们按照相应的准则来办事,认真执业,这样就会保证审计的质量。合伙制度将会是会计事务所改革的最终形式,但是也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依赖一个环境稳定,政策透明的注册会计师的

2、政府要员要做好保护一切私有和公有财产的榜样。把工作的中心放在制度建设当中,积极开展和组织专家对制度的制定和产权的维护,确切的执行制度的规定,是其产权不仅仅是法律的条文,更是社会的文化,政府不能对于的出台政策和一些破坏产权的制度。制定好的审计制定,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控。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职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和追究,对审计工作中表现突出和优异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从而促进审计工作的工作。公平、公平。

3、政府的管理机构应该把上市公司的治理进行一定的规范。控制他们在证券市场的权利为最重要的,使上市的公司的管理层吧经理放在业绩上面,为会计事务所“说实话”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审计准则》得到遵守和落实的重要手段,为评价审计机构工作水平提供了科学的标准。审计质量控制在规范审计行为,促进依法审计,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保证实现审计最终目的的重要因素。(山西宏厦第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阳泉; 045008)

参考文献:

[1] 孙兴辉,郑平.提高审计质量全面真实反映审计情况[J].甘肃审计,2008,(7).

[2] 叶秀蓉,谭旭东.提高审计质量的思考[J].现代审计,2008,(3).

[3] 中国财经大学课题组.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2008.

[4] 孟庆亮.审计质量控制的环节与关口[N].中国审计报,2008.

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分析 篇7

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简单来说, 内部审计质量就是内部审计工程的良好程度, 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想要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必须多角度动态控制内部审计质量,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多样化作用,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有效控制内部审计质量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可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从某种角度来说, 保证审计质量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等的核心任务。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准确把握企业运营中已发生或形成的各影响因素, 及时采取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确保一系列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确保内部审计质量目标顺利实现。二是:可以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风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直接决定了审计风险大小。就审计风险来说, 和审计计划的制定密切相关, 比如, 审计作业过程、审计人员素质, 它是一种不可抗因素, 客观存在的, 无法彻底将其消除。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全方位分析审计风险特点, 采用适宜的控制方法, 优化调整审计工作, 提高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 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强化健全内部审计质量全过程控制

2.1 内部审计准备阶段

在整个内部审计工作中, 审计准备阶段是其首要前提, 做好审计前期准备工作, 可以大大降低审计风险、审计成本, 缩短审计时间, 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 为提高审计整体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 确定好审计项目组人员。在安排审计人员的时候, 企业必须综合分析审计人员已有的财务会计审计专业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等, 是否具备较高的审计能力、电算化能力, 根据工作内容、性质等, 明确各审计人员自身职责, 有效防止权与责混淆, 将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避免形式化, 相互监督, 认真做好审计工作。同时所安排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职业道德素养, 审计中能够做到客观、公正, 规范操作,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其次, 将审计前的调查工作落到实处。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 审计人员要全方位深入调查审计事项等, 客观分析调查相关信息数据, 促使各个重要控制点明确化, 看其审计质量控制是否适度, 准确估计被审计项目对企业运营造成的影响, 确定好审计的核心领域。最后, 合理制定审计方案。在制定审计方案过程中, 审计人员要进一步细化具体的审计内容, 结合事前调查情况, 选出更具针对性、代表性的经济业务事项, 促使审计方案内容更加明确化、合理化, 具有其可行性。在此基础上, 明确审计重点, 完善作业程序, 针对工作流程等, 提出相关要求, 不得随意更改审计方案, 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整体质量。如果必须更改审计方案, 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批, 确保所制定的审计方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

2.2 内部审计实施阶段

2.2.1 完善日常工作考核制度, 注重现场指导、检查

在开展审计工作中, 必须明确项目组长、审计人员各自的岗位职责, 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审计实施方案做好审计工作, 确保审计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在此基础上, 相关人员必须结合各影响因素, 健全日常工作考核制度, 认真编写审计工作日志, 确保领导、审计组长等能够第一时间全方位了解参与审计工作人员的各方面情况, 客观评价审计工作质量, 采取可行的措施对其进行动态的控制。还要构建科学化、合理化的审计工作会议制度, 审计组长、主审要以定期、不定期形式开展不同形式的审计工作会议, 组长审计人员参与其中, 确保审计部门各成员更好地沟通、交流, 提出更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措施, 提高审计质量。审计部门相关人员要及时全方位了解审计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 支持、指导、监督乃至复核审计人员日常工作, 认真查看关键性审计领域、重要的审计事项, 看其是否具备具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 要认真审查审计工作底稿, 看其是否合理, 确保所制定的审计目标顺利实现。

2.2.2 认真做好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复核工作

就审计工作底稿来说, 准确记录了审计证据收集、鉴定等情况, 能够为审计报告的编写提供关键性的参考依据。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 相关人员必须保证所编写的审计工作底稿具有其完整性, 能够客观折射出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实施的具体审计范围等。同时, 所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重点要鲜明, 尤其是重大事项, 必须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详细列出, 为合理编写审计报告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必须明确审计工作编制人员自身的职责, 签字盖章, 审计总负责人必须认真检查所编制的底稿, 做好复核工作。

2.3 内部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人员必须保证所提交的审计报告客观、真实。在编写审计报告过程中, 审计人员必须综合分析一系列的审计证据, 尤其是管理、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 不仅仅是财务信息数据方面, 确保所制定的审计报告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相关人员可以根据企业日常运营情况, 站在内部控制的角度, 提出合理化的审计措施, 有效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促使企业可以从根源上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有效防范、规避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减少运营成本, 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还要进一步完善审计报告相关标准。通常情况下, 审计报告初稿是由审计项目负责人起草的, 审计部门负责人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在完成好审计报告初稿之后, 要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 多和他们交流、沟通, 优化调整编写的审计报告, 是其更加规范化, 并向企事业单位管理当局等提供正式的审计报告。

2.4 内部审计后续阶段

在内部审计后续阶段, 内部审计小组一定要对日常审计工作加以总结, 根据企业具体运营情况, 对其生产、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合理性的审计意见, 有效解决日常管理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促使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确保一系列经济活动顺利开展。还要根据审计工作特点, 制定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等, 动态监督内部审计工作, 将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明确相关工作人员自身职责, 一旦审计中出现问题, 相关人员必须承担对应的责任, 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 需要审计质量责任融入到日常考核中, 使其和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 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加强日常审计档案管理, 做好档案归档、管理工作, 为企业管理者日后查找相关资料信息提供便利, 科学决策,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当下内部审计具体情况。此外, 企业还需要多层次加强后续审计管理, 将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成效。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 优化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至关重要, 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生产、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加以解决, 完善内部管理, 促使各部门处于动态网络体系中, 确保一系列经营活动顺利开展, 有效防范运营风险, 动态控制内部审计质量, 提高内部资金利用率, 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志明.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3, (09) :50+57.

[2]刘凤君.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

[3]胡秋虹.强化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1) :191-192.

[4]邱群霞, 范意婷.论强化健全内部审计质量全过程控制[J].现代商贸工业, 2015, (26) :154-155.

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分析 篇8

为了确保化学分析应用检验工作结果的准确度、完整度和公正度, 我们必须建立并健全严密的化学分析应用检验工作程序。为更准确地保证检验工作的结果, 我们将从检验工作的前、中、后期三方面来进行探讨。

1. 检验前期。

化学分析应用检验的前期工作, 是保证数据质量最基本的环节。如果前期的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 后面的工作做的再好也是徒劳。

首先, 是岗位人员技能素质的确定, 需要岗位人员的责任得到应有的重视。要求岗位人员对检验工作的细节相当清楚, 能做到按计划来制定。在没有相对应的国家规定方法时, 就可以做到使用其他的方法也可以开展监测相关工作。还要求我们分析该方法能否经过检验以及鉴定、审批而进行预测和控制。这样能在即使没有很多检验工作人员的情况下, 也能使检验工作得到让人接受的结果。其次, 采集样品人员的职责以及技能是很关键的。关于样品的采集以及保存, 运输技术是基础。若采集样品不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当然就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就会造成数据失控。总而言之, 所导致的检验结果误差越大, 对整个分析检验工作的危害也就越大。再次, 检验人员的技能。在实验室设备方面、技术操作灵敏度以及精确度的把握上必须到位。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来源于技术分析, 并预先做好试剂配制 (标准) 。按照技术规定进行标准配制、曲线绘制以及试剂标定等相关工作, 这些都需要标准化的操作。在仪器设备运转正常的情况下, 仪器的说明是检查以及校准的标准。应选择出最佳检验操作要求、最好技能和最好仪器设备, 充分为检验工作做好前期准备。最后, 不同的时间、地点, 不同试验结果的符合程度, 依赖于国家和国际的检验测量标准。因此, 数据分析是试验的代表性、可比性、可靠性的真实体现。用分析检验工作的质量管理级别、检测人员的技术及其水平这三个标准, 来测定分析检验工作是否达到了国家国际标准。

总之, 化学分析检验工作的程序的建立与健全, 是使检验结果的数据公证、准确、完整的关键所在。

2. 检验中期。

化学分析检验的中期工作, 所需采集的样品尤为重要。为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和公正性, 需要采集样品的数量要求符合检验标准。如果对检验结果存在疑问, 需要复查相关样品。

对送检样品, 我们应做好相关登记, 样品应该由专人保管、专人登记。并把样品标注好, 放在外人或者外界环境不容易影响到的地方。样品保存方法是确定的, 并有很严格的规定。而后由专门人员配送, 其中运输和管理更是保证样品质量不受影响的关键环节。分析检验的中期工作, 必须确保样品在采集、贮存、处理、运输的过程中不变质, 不损坏, 不混淆。实验室里的质量保证占了质量保证的绝大部分, 包括:实验室环境、人员技术能力以及仪器设备、容器以及量具检定、器皿选用、试剂和标准物质的使用、分析测试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技术培训等。

另外, 关于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包括以下几点:其基础条件为, 仪器设备管理需要做定期的检查;实验室用水;实验器皿;化学试剂;溶液配制和标液。关于实验室技术资料, 必须把分析检验的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限度之内, 以保证分析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在给定的水平内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实验室技术资料:

[1]测试分析方法汇编

[2]原始数据记录本及数据处理

[3]测试报告的复印件

[4]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

[5]质量控制图

[6]考核试样的分析结果报告

[7]标准物质、盲样鉴定或审查报告、鉴定证书

[8]质量保证手册、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9]实验室人员的技术业务档案

3. 检验后期

化学分析检验的后期工作, 是对整个工作的全面评价和总结。

要求我们据已有的资料和检验结果的统计记录, 对之前所做的分析检验工作, 从准备工作开始进行再一次分析和校对, 看看是否有出错或是误差特别大的地方。检查各个汇编、数据、复印件、质量控制图表、鉴定和程序有无错误, 以确保误差在最低控制线内。其次, 是对每个环节进行再次核对, 所检验的结果在还没有得到正式报告前决不能私自对外宣传。另外, 检验人员的技能水平需要不断提高, 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 对系统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总结。发现有问题, 要求立即克服, 并持续不断地进行测试技术以及水平的提高。对于仪器的使用, 应作登记注明, 以及其使用时间段与日期, 使用人的名字, 归还时间, 仪器功能, 样品编号, 温度, 温差, 气压, 项目都应明确标注。

结语

检验工作的前、中、后期准确到位地实施, 是控制其检验质量的有效保证。通过对化学分析检验工作质量的控制, 为相关人员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信息, 以便更好检验出样品所含的有害和有害成分。这样的质量控制保证体系, 将强化现代社会的有益链接, 有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 为时代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化学分析应用检验的控制质量保证, 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的根本在于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鉴定,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前期的质量保证;中期的质量保证;检验后的质量保证。从这三方面着手, 来确保检验结果的相当准确。相关文献后, 做了以下的论述。

关键词:化学分析,质量控制,检验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安生, 利用Excel在检验中进行回归分析[J].2000年05期.

[2]傅瑜, 李东升, 刘江虹, 王联连, 马心惠[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0年04期.

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分析 篇9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环节

(一) 审计前的质量控制。

审计前的质量控制指从一个项目的开始确保审计质量, 降低审计风险, 节约审计过程的时间与成本。加强审计项目前期审计质量的控制, 必须抓住审计项目立项和审前调查与方案编制两个方面, 一是审计项目的立项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 做到项目目标明确;二是审前调查与方案编制, 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 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

(二) 审计中的质量控制。

审计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控制的核心。在具体审计业务实施阶段, 要按审计外勤工作的管理制度规定, 严格外勤审计工作程序, 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 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在工作底稿上反映出其专业判断的过程和工作轨迹, 把好审计证据的质量关, 完善信息传递系统, 保证上下之间信息渠道的畅通, 避免外勤工作的失控。审计工作人员应记录对质量控制制度的遵守情况, 以供日后修订和完善质量控制制度使用。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 层层把关, 级级负责, 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都符合相关准则的要求。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 对报告的起草、签发、打印、签章及分发使用作出具体规定。保证审计报告按规定的程序、格式对外出具, 避免出现纰漏。完善复核制度, 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 提升审计质量控制机制。

(三) 审计后的质量控制。

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 审计人员都应对本次审计工作及时进行总结, 简要阐述本次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 指明今后类似审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此外, 还应针对不同行业、系统的审计工作进行总结。审计总结对今后的工作有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降低审计风险。加强审计档案的管理。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 应当妥善管理和保管。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为今后的审计业务服务。同时, 对于降低审计风险, 化解潜在的诉讼具有特殊作用。

二、如何加强国家审计质量控制

现代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民主法治的产物, 是推动民主法制的工具, 是国家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这就要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推进法治、维护民主、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主动性, 发挥建设性, 坚持开放性, 增强科学性, 全面履行职责, 保障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健康、顺畅、和谐。把审计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 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 转变审计观念。

审计机关要从单纯的审计监督向审计服务转变。审计要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服务, 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审计应为微观经济主体和社会公众服务。国家审计应该区分政府的不同职能而确定不同的审计目标, 注重服务型政府的效益。政府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政府需要将国有资产投入到财产流转领域, 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国有资产使用价值的提升。因此, 我国政府审计必须从经济决策环节开始到执行的全过程, 实行有力的质量控制。

(二) 加强立法控制、行业规范控制、内控制度控制。

立法控制主要是通过国家或部门立法而控制审计质量。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审计程序的规定, 对审计报告和审计职权运用的规定, 都对审计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行业规范控制主要是上级审计机关, 就所辖范围内的审计工作制定一系列操作规则及相关规定, 如审计标准的规定、审计考评的规定等, 来约束审计行为、监控审计质量;内控制度控制是指各级审计机关为保障审计质量对自身的审计行为所进行的控制。审计质量内部监控具有主动性、能动性、针对性, 且便于操作管理, 在审计质量控制构成中, 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三) 加强国家审计的程序控制与技术控制。

程序性控制主要是根据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监控, 确保程序合法合规完备。技术性控制包括审计查证是否漏缺, 数据计算是否多法印证, 证据收集是否充分、合规、可靠、有效, 审计记录是否完备准确, 审计底稿是否一事一单, 填列内容是否全面详实, 必要的审核签名把关手续是否完备, 审计抽样比例是否合规, 样品是否可靠, 是否符合重要性原则, 审计报告内容是否完整, 定性是否确切, 能否为审计意见书提供足够的支持以及文体语言措施是否得体, 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是否依法出具, 处理是否恰当等。技术性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在设置控制程序时要依法、谨慎、细致、具体, 便于掌握和操作, 真正起到促进控制和保障作用。

(四) 建立和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广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一切审计;狭义的则是特指我国在近些年来出现的旨在明确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 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者离任审计。审计机关应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利用工作机制明确参与的部门, 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 细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中的有关内容, 使这项工作进一步系统化和规范化。通过制度把审计监督纳入干部监管的正常轨道, 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正确使用权力。审计作为任用和考核干部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以法规条文形式规定下来, 从制度创新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五) 加大政府绩效审计的比重。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的完善, 政府职能的转变, 我国政府审计的审计内容将不断扩展, 逐步从真实、合法为主向真实、合法、效益三者并重而且绩效审计日益重要方面转变。绩效审计主要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进行的评价。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而在我国还基本停留在财务审计阶段, 这显然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运作机制。

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分析 篇10

1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临床医生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是检验结果发挥其临床价值的前提。不同的疾病有其不同的病因, 同一种疾病不同病程有其不同的病理表现。所以在不同病程做的检验结果仅是对该病程的反映。例如:急性胰腺炎血淀粉酶只在急性发作期明显升高, 但持续时间较短, 而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 h会升高。诊断心肌梗死时有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磷酸肌酸激酶3项实验, 但实际上这3项实验在不同病程所得结果是不同的。肌红蛋白多在发病的6~12 h出现阳性结果, 而肌钙蛋白和磷酸肌酸激酶分别在发病的12~32 h和20~80 h阳性率最高, 如果临床医生不了解试验的窗口期而选择实验, 不但给患者造成不必要负担, 还可能得出错误判断。

因此, 医师根据需要及时正确地开出检验申请单, 内容包括:①患者的姓名、性别、病床号、病历号及申请的检验项目;②原始的临床诊断;③原始样本采集日期和时间;④正确使用检验报告单, 以便检验人员的正确填写;⑤要求检验人员特殊注意的检查应标识 (如细胞的具体形态等) 。

2患者的准备

检验前质量控制很大程度上在于患者的准备是否合理和正确, 这与临床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是否充分, 患者是否遵医嘱去执行有很大关系, 在日常工作中, 经常会有患者拿了检验申请单就来到检验科要求抽血, 这样的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就会很大, 甚至会使医生得出错误的诊断, 这就要求各级医务人员要有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的思想, 明白检验质量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关系。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2.1 固定的因素

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域等。

2.2 可变的因素

患者的情况和状态对能否反映患者的各种生理指标有重大影响, 许多非疾病因素都能影响测定结果。

2.2.1 饮食

进食会影响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发生改变, 而许多生化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是以空腹血测定为基础的。因此, 许多生化项目如血糖、血脂、心肌酶谱测定必须坚持禁食12 h后空腹采血。高脂饮食会使血脂大幅度升高, 而高蛋白饮食会使血中氮、尿素和尿酸升高。患者采血前晚应停止饮用咖啡、浓茶、饮料, 更不能饮酒。

2.2.2 运动

剧烈运动可加快机体有氧和无氧代谢, 引起钾、钠、钙、肝功能、肾功能检验结果异常。因此, 采血前询问患者有无剧烈运动, 如参加运动会、球赛等, 若有, 采血最好在患者休息30 min后进行, 以免引起检验结果异常, 导致误诊误治。

2.2.3 药物

药物对检验可造成复杂影响。如:维生素C是一种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大的药物, 它具有还原性, 在血糖测定中若用福林―吴方法, 可使结果升高。若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并使结果降低。可使AST、BIL、Cr、UA结果升高, CHO、LDH、TG结果降低。肾病患者多使用青霉素治疗, 注入的青霉素90%以上通过尿液排泄, 而这些青霉素可干扰尿蛋白的检查 (干化学法出现假阴性) 。所以, 采集样本前应充分了解各种药物对各个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 甚至为了某种测定应停用某些药物[2]。

3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 其中包括:

3.1 采集时间

许多激素在24 h内分泌量是不同的。如:女性生殖激素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 纤维蛋白原在经前期最高, 血浆蛋白则在排卵时减少。血培养采血时间应选择患者高热、寒战时, 未使用抗生素前或下次抗生素使用前, 抽血7~10 ml。血培养阳性是确诊菌血症和败血症的重要依据, 要提高血培养阳性率, 快速准确地进行病原学诊断, 就必须严格掌握采血时间。临床诊断糖尿病糖耐量试验, 要求必须是空腹、餐后1 h、2 h采集血液标本。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是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磷酸激酶, 这三项指标发病时间各不相同, 分别在发病2~4 h、4~12 h和6~9 h, 阳性率最高。因此采集前详细询问患者病情, 根据不同检验要求把握采血时间, 提高检验准确性。

3.2 采集姿势

人的体位, 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生理改变, 也包括血液成分的改变。从卧位到直立位, 所采血标本的测定值有升高的趋势。因为直立位时静脉渗透压增加, 部分水分转移到间质, 血浆总量较卧位少12%左右, 使血液相应浓缩。正常人站位比卧位结果升高。所以, 采集标本时应尽量统一采血姿势。

3.3 采集标本的方法

严禁在静脉输液端的胳臂采血, 绝对禁止从输液管中抽血。止血带的使用会改变静脉压力影响检验结果, 如时间过长可使AST、ALB、Ca2+、ALP等结果升高。所以在采集标本时, 应尽量缩短用止血带的时间, 穿刺成功立即松开止血带, 血液抽出后, 根据不同检验项目, 将标本沿管壁慢慢注入抗凝管或干燥管中。抗凝管颠倒5~6次, 防止出现小凝块, 抗凝剂比例要适当。在抽完血后严格做好查对制度, 采血试管上要写清楚患者的科室、姓名、住院号、床号与申请单上一致。

4标本的正确传送

许多检测项目对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 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采集标本后专人输送, 保证输送的及时性,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实验证明, 有26种生化检测项目随着存放时间的长短出现检验结果的变异, 只有使用新鲜的标本, 检验的结果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3]。同时保证标本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 防止过度震荡, 防止标本容器的破损, 防止标本被污染, 防止标本及惟一性标志的丢失和混淆, 防止标本对环境的污染, 防止水分蒸发等, 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按相关条例的要求输送, 严密包装, 防止传染他人。

5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 内容主要包括:惟一性标志是否正确无误, 申请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 标本容器是否正确, 是否溶血, 抗凝血中有无凝块, 细菌培养的标本有无被污染, 标本采集时间到接收时间之间的间隔等。对不合格的标本应及时退回并说明原因, 处理的过程应有记录。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时, 对采集的血液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做进一步处理, 对于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 应按试验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

分析前的质量保证不仅是技术问题, 更多的是管理问题。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因为有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质量缺陷的隐蔽性、质量保证工作并非检验人员完全可以控制、责任难确定性等因素, 使得做好这项工作并非易事,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 首先提高认识是关键, 检验人员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必须把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 定期与临床科室联系, 听取临床科室的意见及业务上的要求, 举办业务讲座, 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护士的思想认识, 完善规章制度, 使医疗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其次, 对影响检验质量的各种因素做出全面分析, 找出薄弱环节, 及时改进, 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2]。建立医疗质量反馈信息系统, 收集信息, 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并加以解决, 同时可以评估质量控制效果, 完善管理内容, 调整管理对策, 为临床医生提供即时、准确和可靠的检测结果。

摘要:目的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方法对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要求, 以期获得合格检验标本。结果进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完善了检验程序, 保证了检验质量。结论全程控制检验质量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分析前,质量控制,检验

参考文献

[1]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 2007, 25 (6) :428.

[2]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9-45.

浅析工程水质分析质量控制 篇11

水分析因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简分析、全分析、特殊分析和专门分析。工程水质化学分析主要是为工程地质勘察提供必须的水质化学分析指标,当需要对水的化学类型做一般性了解,评价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时,可进行水质简分析,测定项目包括色度、气味、浑浊度、透明度、肉眼可见物(以上项目无特殊要求时,仅作定性描述)、pH值、游离CO2、侵蚀性CO2、碱度(包括HCO3-、CO32-、OH-)、Cl-、SO42-、Ca2+、Mg2+、总矿化度。针对水质组分复杂,检测数据容易出现偶然误差的问题,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实验室应从人员素质、设施与环境、检验方法、仪器设备、量值溯源与校准、检测样品、结果质量控制等方面认真做好水质分析中质量控制,把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继而使用这些限度来控制常规工作中分析结果的质量。

2 人员素质

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是保证水质分析质量的首要条件。在分析质量控制中,必须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质量管理人员,他们既是能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技术骨干,又对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基础知识,以及一般的控制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并将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以加强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3设施与环境

设施与环境条件是水质分析的重要基础条件。实验室的检测设备、辅助设施、操作空间、工作环境、能源、照明、温湿度、通风等条件应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避免影响分析结果的质量或准确性。

4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是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工作的依据,只有确定了检测方法,才能保证检测过程和檢测结果的一致性。通常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并确保使用的标准为最新有效版本。

5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开展水质分析工作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分析质量、获取可靠分析数据的基础。实验室应使用能满足水质分析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并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有效地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准确度。

6量值溯源

6.1 水质分析所用的常用计量仪器设备都必须经检定或校准,以便能溯源至国家基准,确保在用的测量仪器设备量值符合计量法制规定。

6.2标准物质是水质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保证,只有保证标准物质的溯源性,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标准物质通常应尽可能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当没有有证标准物质时,应通过比对、能力验证等方式来证明其量值的准确性和溯源性。另外,因为参考标准、有证标准物质或用基准配制好标准物质,因其本身存在短期或长期的变化,故需对它们进行必要的期间核查,以保持其可信度。

7检测样品

水样质量是取得分析良好结果的基础,水样是否有代表性,是否按要求保存,都对分析结果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取样发生错误或代表性不强,分析结果即使很精确也无用,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严格遵守取样规则,以保证分析结果的质量。

8 结果质量控制

由于水质组分复杂,分析结果容易出现偶然误差,所以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才能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

8.1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监控。分析试样的每一个批次,均应插入标准物质、重复试样和空白试验同时分析。插入数量依该批次的试样数量和试样类型确定。如没有合适的标准物质时,应采用加标回收方法。

8.2 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比对实验分为实验室内的比对和实验室间的比对两种。对实验室内部的比对,可以分为人与人的比对、同一人用不同方法的比对、以及仪器间的比对等,通过实验室内比对,来检验检测人员引入的随机误差。而实验室间的比对可以检验分析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8.3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对同一样品采用具有可比性的不同分析方法进行测定,结果一致,表明分析质量可靠。

9分析数据处理。

9.1 获取准确的检测结果是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目的,而原始数据是获取准确检测结果的基础,所以正确记录并处理分析数据尤其重要。数据和记录要真实、完整、准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应准确地做好文字记录和数据报告。在每个水样检测完成后,都应立即作合理性检查,看各项检测值之间有无矛盾的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确保每项成果的准确无误。

9.2分析结果的表示。

9.2.1各项测定结果,除色度、气味、浑浊度、透明度、pH值各有其特定单位或文字描述外,一般均用mg/L表示,即每升水样含有若干毫克该物质。

9.2.2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应为小数点后两位。

9.3分析结果的审查。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可采用平行双样测定。

9.4pH值与有关离子间的关系

9.4.1pH值<8.3:有游离CO2及甲基橙碱度(HCO3-)存在,没有酚酞碱度(CO32-);

9.4.2 pH值>8.3:有酚酞碱度及甲基橙碱度,没有游离CO2。

9.4.3对含有机物质不多,矿化度不大的水来说,pH值<8.3时,pH值与游离CO2和HCO3-间的关系如下:

18 ℃时,pH=6.52+lg[HCO3-]- lg[CO2]

25 ℃时,pH=6.37+lg[HCO3-]- lg[CO2]

式中:

6.52——18℃时碳酸一级电离常数的负对数;

6.37——25 ℃时碳酸一级电离常数的负对数;

[HCO3-]——重碳酸的浓度(mol/L),近似计算可采用毫克当量/升;

[CO2]——游离CO2的浓度(mol/L),近似计算可采用毫克当量/升。

计算与实测值应相近,一般充许pH≤±0.3。

9.5阴、阳离子总量之间的关系

理论上水样中各阴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应等于各阳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和。

阴、阳离子质量浓度总量之间的偏差应符和下式的规定:

当钾和钠采用差减法计算时,产生的偏差存在钾和钠的浓度中,此时,阴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应大于或等于未包括钾和钠在内的阳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和。

9.6溶解性固体与阴、阳离子质量浓度总量之间的关系:

用质量法测得的溶解性固体质量浓度与阴、阳离子质量浓度总量不可能相等,两者之间存在偏差是正常的。在比较时,必须把的含量减去一半,因为在测定溶解性固体时,在蒸干过程中,由于分解而使一部分变成损失,其损失约为一半,其计算方法如下:

计算矿化度= Na++ K++ Ca2++ Mg2++ Cl-+ SO42-+ CO32-+HCO3-

根据现有的分析经验,一般要求阴阳离子总量与溶解性固体两者之间的相对误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9.7天然水中钙离子的含量通常大于镁离子的含量,如测定结果出现相反情况,应考虑水质与环境地质条件是否相符,必要时应重新取样测定。

9.8低矿化度的天然水一般以重碳酸钙(钠)类型水为主,如出现氯化物型或硫酸盐型水,应及时查找原因。

9.9由于水的成份非常复杂,所以在审查水质分析资料时,不能仅从某一点来判定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而必须多方面综合考虑,往往要相互验证和核对,看是否正常等,对资料全面分析后再下结论。

10小结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实质上是对分析结果误差的控制,在水质分析质量控制中,要想取得合乎质量要求的分析测试结果,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对分析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获取准确的、可靠的、可供评价水质质量,查清场地水(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从而科学的判断,以便在设计和施工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规程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网络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篇12

1网络质量

网络质量中的网络即指计算机局域网,网络质量主要表现在网络在运行过程中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平稳性。网络的平稳性主要体现稳定的网络运行通信速率,常常造成网络通讯速率发生很大变化的原因就是施工工艺和设计等原因,而这种网络通讯速率变化之大就在于网络通讯处于的是一种时断时续的状态。网络可靠性主要体现在将启用后的网络维修时间降低至最低点,一般情况下,网络可靠性参数主要体现在网络硬件设备特性上。完成建设的网络架构,其配置信息和拓扑结构是会有相应变化的;此外在外界干扰下的网络,为了达到一个良好的可使用状态,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达到其预期目的。HIS运行稳定的必要条件是网络质量,过程控制方法是网络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对于网络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有施工工艺、设计、材料、标识制作、测试、交换机配置。具体的讲,从网络的工程原材料的甄别、监理网络施工步骤、测试网络施工阶段、管理和配置交换机初始化、验收工程都需要网络质量控制。

2网络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2.1网络质量指标

计算机网络质量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在传输数据流的过程中,网络需要满足一系列服务要求的满足以及提供给用户的相应服务功能。对于计算机网络质量指标而言,主要有延迟抖动、传输延迟、丢包率、链路利用率、吞吐量和传输速率。延迟抖动即主要是指传输延迟变化量,主要反映的是传输路径中的数据包发送的时间差,这时间间隔的计算主要是通过连续数据包来计算的;丢包率主要反映的是总数据中丢失分组数据的占比,仅限于数据传输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的网络传输质量主要体现在丢失分组数据上;传输延迟即是指主要是源节点开始到下一个比特目的接收点上的时间差,传输延迟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信号传播过程中存在的时间差;吞吐量主要是指信道传输成功的在指定时间内的信息数据量,一定时间内传送成功的无差别通信量,吞吐量主要体现在网络正常传输的能力;链路利用率,这个主要体现的是宽带容量中网络宽带所占比重,计算机网络资源利用率主要用传输速率与链路容量的比来反映。

2.2影响网络质量的因素

计算机网络组成主要有用户设备、传输设备和网络软件, 这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网络质量。用户设备,它可以直接决定网络质量水平的高低,计算机的服务只有通过终端也就是用户设备才能够正常接收服务;传输设备,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设备所起的主要作用是连接终端服务的传递作用,随着数据的传递,传输设备会对相应的数据产生影响,改变计算机网络质量;网络软件,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主要作用是数据传递功能,网络故障时能够将传输数据过程中的资源高效利用并及时对故障进行报告和处理。

3网络质量控制技术架构分析

在计算机内搭建网络质量检测技术系统,需要对IP承载网络的全方位监控,将高性能测试核心探头安装部署在IP承载网络的核心部分。在接入网边缘节点出安装部署端对端的边缘质量测试探头,配置数据主要是由控制中心下发,边缘探头接收由控制核心探头发送的测试流,这些测试流主要是一些关键应用的流量统计特征,主要依据是测试模拟需求,核心探头主要接收来自于边缘探头的测试数据包,计算机网络的抖动、时延和丢包都是由核心探头来计算的,对控制中心进行上报,IP承载网质量的检测的不间断的实现。

对于当前网络状况的分析,控制中心主要是依据核心探头上的网络性能指标的上报来控制分析的,对端对端的网络质量进行简单评估,呈现出基于WEB用户的交互界面。展现给用户的是可视化结果,告警信息主要是通过可配置阙值进行生产,生产统计报表需要定期生产,主要提供给排障人员和运维人员。检测系统的三个层面主要是测试头硬件采集、性能参数计算和信息整合。具体的网络质量检测系统架构图如下图1。

该系统内主要实现的两个测试模式主要有:端对端直接应用测数据流模拟测试方式;RTPping测试主要是核心探头到边缘探头,对任意端对端性能的估算。具体系统测试模式如下图2.

4网络质量控制措施

改善计算机网络质量控制,主要是需要对数据传输原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各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质量进行措施的控制。调度管理,对于计算机网络服务的业务质量的保证主要是依靠调度管理,对于丢包率、带宽、时延抖动和时延等这些能够满足客户要求的事件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调度器对路由器和继节点实现全方位的管理,是调度管理的主要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够对于保证网络传输稳定性。队列调度机制,主要作用是对保障调度管理的时延特性、有效性、链路带宽利用率、对恶意流的隔离能力、公平度以及复杂度等方面进行确保, 促进计算机网络质量的稳定。缓冲管理,缓冲管理的作用是控制缓冲资源,有效控制网络传输节点当中的队列缓存资源,将计算机的顺畅性有效的提升。在分组传输过程中,队列缓存和延迟转发是流经网络传输节点的主要服务方式,这对于输出链路的带宽利用率是极其有效的。缓冲管理机制,以一定的信息和策略将分组队列前端的分组进行区分其是否应该进入到缓冲队列,这对缓冲数据的传输就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将计算机的缓冲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将整个计算机的网络质量进行有效地保证。路由器协议管理,将接收包发送到正确的路径当中去,这是路由器的主要作用。经过路由器的数据包一定不会丢失数据,出现在路由环路中的数据包相邻界面循环发送的主要原因就是不一致的路由表。安全管理,对于用户使用质量产生有效影响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用户的丢失不一定是因为网络安全的不完善造成的,但是其一定会使计算机网络质量降低。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访问控制、授权设施、 密钥管理、安全日志记录以及认证、加密等功能。网络安全的各项检查和操作功能主要是网管通过安全管理来实现的。这样既能够保障安全访问用户对资源的共享,也可以将黑客蓄意攻击破坏进行有效防止。

5小结

上一篇:无线发射基站下一篇: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