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质量控制工作计划(通用12篇)
麻醉科质量控制工作计划 篇1
2017麻醉科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1.制定医疗质量安全培训计划。.运用合适工具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检查,质控目标如下:
1.麻醉人数≥医院对科室的医疗指标的要求。
2.麻醉死亡率≤0.02%。
3.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5 分钟。6.甲级病案率≥90%。
7.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 100%。8.椎管内麻醉效果显著1级率≥98%。9.臂丛,颈丛阻滞麻醉效果1级率≥70%。3.对麻醉医师定期进行考核,执行麻醉分级管理。
4.开展现场检查,检查落实医院核心制度、岗位责任制、麻醉安全管理制度执行、麻醉操作符合诊疗常规。
5.开展追踪检查,检查落实麻醉记录准确完整、麻醉计划与总结合理、麻醉方式与随访制度执行。
6.定期进行麻醉质量数据统计分析,及时分析数据变化趋势与原因,总结出提高麻醉质量的各项改进措施,形成质量安全报告,运用监测检查指标,有效落实各项改进措施,使麻醉质量与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2017年2月26日
麻醉科质量控制工作计划 篇2
近年来, 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受到医疗卫生机构和计量部门关注, 从实践上分析, 呼吸机的检测的确也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江苏省的呼吸机、麻醉机的使用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一般乡镇级卫生院都麻醉机, 县级医院基本都麻醉机20余台左右, 呼吸机数十台, 在二级以上医院呼吸机和麻醉呼吸机的使用更是广泛。由于呼吸机的厂家较多, 产品质量残差不齐, 故障率也较高, 加上应用的特殊性, 所以呼吸机的质量检测和质控显得尤为重要。
1 呼吸机的检测
呼吸机的检测主要包括流量控制和压力控制两部分, 流量部分主要有潮气量示值误差、呼吸比、呼吸频率、呼吸氧浓度;压力控制部分主要有呼气末正压、叹气触发压力、压力报警灯指标。
1.1 潮气量检测
根据呼吸机使用情况选定成人模式或者婴幼儿模式, 设定呼吸机为容量控制通气 (VCV) 模式, 成人型呼吸频率选定20次/分钟, I:E=1:2, peep=0.2k Pa, Fi O2=40%, 分别设置为400, 500, 600, 800和1000m L/次的点进行检测, 观察并记录呼吸机上显示的检测值和VT MOBILE气流分析仪上显示的检测值监测值与设置值之间的相对误差, 检测值与设置值之间的相对误差都应在士15%以内。婴幼儿型参数设定为F=30次/分钟, I:E=1:1.5, peep=0.2k Pa, Fi O2=40%, 分别设置为50, 100, 150, 200和300m L/次的点进行检测。
1.2 呼吸频率检测
呼吸机设定为容量控制通气 (VCV) 模式, 400m L/次, I:E=1:2, Fi O2=40%, peep=0.2k Pa, 分别将呼吸频率分别设置为10, 15, 20, 30和40 BPM, 观察并记录呼吸机上显示的监测值和VT MOBILE气流分析仪上显示的检测值, 监测值与设置值之间的绝对误差, 检测值与设置值之间的偏差都应在±10%以内。1.3呼气末正压 ( (PEEP) 检测设定呼吸机为容量控制通气 (VCV) 模式, IPL=2.0k Pa, 潮气量400 m L, 呼吸频率15BPM, Fi O2=40%, 分别设置peep为0.2k Pa、.5k Pa、.0k Pa、.5k Pa和2.0k Pa的点进行检测。观察并记录呼吸机上显示的监测值和VT MOBILE气流分析仪上显示的检测值, 监测值与设置值之间的绝对误差, 检测值与设置值之间的绝对误差都应在士2%FS以内。
1.4 氧浓度检测
设定呼吸机为容量控制通气 (VCV) 模式, peep=0.2k Pa, 潮气量400 m L, 呼吸频率15BPM, 分别设置呼吸机氧浓度为21%, 40%, 60%, 80%和100%观察并记录呼吸机上显示的监测值和VT MOBILE气流分析仪上显示的检测值, 监测值与设置值之间的绝对误差, 检测值与设置值之间的绝对误差都应在士3%以内。
无论是在容量控制通气 (VCV) 模式, 还是在压力控制通气 (PCV) 模式下, 检测其他参数性能时, 可同时进行氧浓度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呼吸机自带氧浓度探头长期使用或暴漏在空气中传感器容易氧化, 使呼吸机的氧浓度自检数据偏差较大, 需要定期检测, 及时更换氧浓度传感器。一般的呼吸机质量检测仪检测氧浓度的方法基本都以传感器检测, 在平时的维护保养中注意传感器的保护, 并定期检测或期间核查来确保氧浓度传感器的准确可靠。
2 呼吸机的维护
由于呼吸机应用的特殊性, 在日常的设备管理与保养方面更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确保在用呼吸机符合要求, 对数据超差等非正常状态的仪器避免误用, 使用科室应在每次使用结束后对呼吸机进行消毒、装机、功能性检查正常后做出设备状态标识、标牌, 套上防尘布, 长时间不使用应做定期检查。
使用前注意报警功能的检查, 包括静音功能检查、断电报警检查、危险输出检查、病人回路过压保护检查、通气参数报警功能检查 (包括分钟通气量报警、气道压力报警、氧浓度报警、通气频率报警、通气窒息报警、呼气末正压报警等) 。
呼吸机的潮气量是一重要技术指标, 供气管路维护尤为重要, 气路管路的密封性是呼吸机潮气量合格的首要保障, 在呼吸机使用前, 连接模拟肺, 检查设备是否有漏气现象, 供气压力、风机等指示是否正常等现象判断呼吸机是否有漏气现象。
质量控制和计量检测是呼吸机、麻醉机安全使用的基础保障, 做好计量检测的同时, 更应该注意日常使用的质量控制, 做到使用前检查, 使用后专人维护保养, 并定期检测工作, 以保证设备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欣.呼吸机的质量检测技术与实践[M].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03) .
[2]吴政.呼吸机质量控制的新手段—介绍一种简便的潮气量检测方法[M].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1998, 4 (06) .
[3]王志泉.呼吸机质量控制与检测[M].中国计量, 2011, 4.
麻醉科质量控制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核安全;质量计划;质量控制
核电工程项目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人员能力、设备状况、环境等均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目前在三门、海阳正在建设的AP1000核电站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设计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采用了模块化建造技术、非能动冷却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更给核电工程施工带来新的挑战。
1 质量计划与质量控制体系
结合《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术语》(GB/T 6583)、《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8),核电工程施工质量计划可定义为“针对核电工程各项施工过程规定专门的资源、工艺、程序、工作细则、检查和试验顺序的文件,是指导和控制施工活动过程和质量的文件”。
2 质量计划制定与质量控制点
2.1 质量计划制定
质量计划的制定应满足以下要求:①质量计划必须在施工活动开始之前制定,应该在对工作或活动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工作或活动的工序、要采用的工艺、试验或检查的流程等进行明确。②质量计划的编制应根据施工阶段、施工任务、核安全级别确定,选择施工最优路径为质量计划的主线。③一份质量计划应尽量具备如下相同条件:相同核安全级别、相同质保等级、相同系统、相同材质,必要时可以分开编制。④质量计划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a概况:电厂名称、部件名称、买方及文件号等。b顺序列出制造操作、检查和试验的工序;确定全部待加工和检查的物项并列入计划中。c每一制造操作、检查和试验所遵照的程序、工作细则及标准(或适用的特定部分)。d标明从事检查和试验的单位(制造厂、买方、独立检查机构或其他有关单位)。e必要时,标明所有停工待检点和见证点。f每一种检查或试验需编写的记录类型。
质量计划的格式可以有多种,HAD003/08从核电厂物项制造角度描述了三种典型的质量计划格式,目前核电工程施工主要采用的格式如下图(各项目不一致)。
2.2 质量控制点
设置控制点的目的是保证质量形成的过程处于受控状态,重点在于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进行控制,因此要合理的设置控制点。一般情况下,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对质量有严重影响的重要部位或关键工序;②对有特殊要求的工艺或后续工序有严重影响的关键部位;③对容易出现质量不稳定或不合格品的工序或有关部位;④必须验证的先决条件。
《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监督管理规定》(HAF601)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将质量控制点分记录确认点(R点)、现场见证点(W点)、停工待检点(H点)等三类。
①停工待检点(H点),对物项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重要工序进行专门的控制,要求停工待检行动未采取或停工待检行动相应的可接受的结果未产生之前,不得进行超越停工待检点的活动。因此,在这种检查未实施或未表示工作结果可以接受的判断产生之前,该停工待检点后续的工作就不能进行。②现场见证点(W点),对于质量产生取决于工艺过程且不便于形成记录的重要工序,需要在各方的见证下开展施工活动,该类控制点在各方放弃见证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后续工作。③记录确认点(R点),通过对过程产生的文件记录与有关标准或验收准则进行核对的方式以验证工序质量。
3 质量计划在施工各阶段的应用
质量控制体系也是建立在质量计划的高效运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具体包括如下三个阶段:
3.1 施工前质量控制
施工前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质量计划的编制与审核、质量计划的设点以及对质量计划先决条件的检查,落实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准备工作充分有效。
施工先决条件的验证是对施工活动开展的先决条件,包括人、机、料、法、环等确认性检查,只有各个方面的条件均能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设点各方在质量计划上签字确认,方可开展施工,因此多数先决条件验证作为H点。主要控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从事施工的人员必须经过质保、安全培训且合格,必须经过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且取得上岗资格;②特种作业人员如电焊工、起重工和电工等需取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许可证,电焊工还应通过国家、项目规定的相应种类焊工考试,并取得合格证;③施工用的各种工具和设备已准备就绪且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其中测量工具和测量仪器需标定合格,有相关的检定、标定材料,并且在标定有效期内;④施工用的各种材料已准备就绪,材料已经物项验收合格并放行,具有材料质量的相应证明性资料;⑤施工的场所已满足各专业施工的要求,无影响安全的因素、无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等;⑥用于施工的图纸、技术文件齐全,且均为有效版本,施工方案及相关的记录表格齐全,已完成有效的安全、技术交底并有记录。
3.2 事中质量控制
各专业施工人员在每道工序自检合格、签字确认后,提前规定的时间通知质量计划中对应工序的设点各方进行该点的检查、验证、消点。只有设点各方均在质量计划上签字确认或同意放行该工序后,专业施工队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在质量计划各工序执行过程中,专业工程师、检查员还将采取巡检、旁站、平行检验等措施对各专业施工队的施工过程进行检查、监督、验证,控制施工过程质量,对发现的各类质量问题或可能影响质量的行为、工序等进行及时的处理、修正。
3.3 事后质量控制
施工后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质量计划关闭时、关闭后的质量控制。
质量计划关闭时,设点各方应验证施工是否已有效完成、质量计划控制点消点是否已完成、施工记录是否齐全、质量文件是否关闭、质量计划关闭资料包是否满足要求等,只有确认上述活动全部完成后,才能最终签字确认关闭该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关闭后,检验人员仍需对施工完成物项的成品保护情况进行巡检检查,对成品保护有问题的各类物项要求各施工队予以修正、处理。
4 质量计划执行过程的思考
质量计划作为质量控制的很重要的手段,其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核电工程施工质量,在实施质量计划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疑问,本文提供一些看法可作为探讨的内容。
4.1 质量计划与工程交工的对应
由于国内核电站的堆型较多,对核电站建设的分布分项工程划分还没有统一的发布标准,因此在质量计划的设置时,不同的施工单位对质量计划的设置不一致,无法与竣工要求实现对应关系,不利于项目的中间交工。因此,需要在核电站开工之前对项目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交工要求,并将此作为质量计划编制的依据之一。
4.2 对H点的实施的不同见解
作为质量控制点的目的,是确保该工序质量合格,签点是代表对工序完成情况的确认,并且HAF003亦描述“未经指定的单位批准,不得进行停工待检点以后的工作。如果进行规定的停工待检点以后的工作,则必须在开始该工作之前,以文件形式批准”,因此,H点应根据工序情况选择是否全程见证,但必须在H点完成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 结束语
质量是核电建设的根本和生命线,质量控制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立科学、完善、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对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保证核电站的建造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质量计划的方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已经在核电建设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但是,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仅仅依靠质量计划这一手段实现质量的目标还不能满足要求,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创新的施工工艺方法、利用先进的设备等多方面着手,才能实现质量的上台阶。
参考文献:
[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GB/T6583).
[2]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8).
麻醉科质量控制工作计划 篇4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和院质控办、医务处、护理部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医疗、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工作。
二、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按规范进行检查,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
三、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全面负责,主要运用PDCA方式评价麻醉质量,根据每月制定的质量控制重点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各项工作的检查、分析、整改、提高,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四、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并且监督落实;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指标作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与评价的重点内容。
五、建立麻醉医师分级授权制度,监督各级医师的执行情况。定期对麻醉医师及轮转青年医师进行培训、考核。
六、定期对麻醉医师开展理论培训及“三基三严”考核管理。
七、定期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检查、研究,对违反相关制度的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及处理。
八、具体职责分工:
1、组
长:对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负总责。
2、副组长:负责对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检查和考核。
3、护士长:负责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4、组
麻醉科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总结 篇5
经过一年的发展,在院领导各部门的领导下,各科室的协助以及科主任及护士长的带领下,通过全院的共同努力,我科顺利通过市级重点专科的创建工作。在各方面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同时,我科室仍有以下不足: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虽全年无一例因麻醉引起的重大不良事件和纠纷,但仍有不足之处:
1.不良事件仍然存在漏报或者不报的情况,或者由于种种原因上报不及时。
2.科室对于不良事件的登记信息不全。
3.仍有极少数人员对不良事件的处理及上报流程不熟悉。
针对以上情况,来年我科将加强对不良事件的管理,监督与落实不良事件的各个流程,加强奖惩。
二、教学查房
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无患者及病房),教学查房的很多内容都只是流于形式,还只停留在软件资料层面上,未能具体落实。由于实习进修生较少,(我科基本上没有实习生,进修生也只是偶尔有一两个)
对实习进修生的管理也只处于软件资料方面。来年我科将完善教学查房的各个流程:按照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科室,具体到人。做到对实习进修生负责。如实习进修生的各项管理制度,请销假制度,操作管理,出科考核等。
三、三基三严
三基三严的问题同教学查房,每月都只是做了软件资料,没有具体拿出来讲,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效果。2021年我科将针对三基三严进行大整改:每月进行至少一次的PPT讲课,每季度至少一次的开卷或闭卷考核,将各项操作规范流程,核心制度、法律法规等问题纳入其中。
四、会诊管理
2020年科室人员结构配置有所完善,值班人员基本有会诊权限,会诊量明显增加,主要表现在麻醉风险评估及深静脉穿刺置管量的增加,说明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麻醉,对麻醉的需求有所增加,2021年我科将继续加强人员资质的管理,加强具有会诊资质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会诊质量。
五、院感管理
虽近年来无因麻醉操作引起的感染病例,但我科麻醉医师的无菌观念相比护士仍较差,这也是来年我科的工作重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及洗手流程,落实上报制度及流程,加强及监督全科及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
六、消防管理
消防历来是医院及科室管理的重中之重,涉及全院及患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在梁国洪科长的监督管理下,我科暂无各种违规操作,如私接大功率电器,堵塞消防通道,挪动或毁坏消防器材等。但在软件资料这方面完善得不及时或不够完善。我科将加强对科室消防管理人员的监督与管理。
七、依法执业
科室现有麻醉医师17名,其中2名在外规培医师,1名在外进修医师,实际在岗医师14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主治4名,6名住院医师,5名轮转医师。2021年将晋升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我科的现状是年轻低年资无证医师较多,很多东西都有点脱岗脱节。来年我科将加强对麻醉医师的管理,严格遵守医院的医师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跨级违规操作的管理和处罚,落实好会诊上报制度。
八、精麻药品管理
对于精麻药品的管理我科室做得还比较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处方信息不全
2.处方上的字迹不清
3.处方上的数量与上账数量不一致:主要是由于上账不仔细。
4.对精麻药品管理的学习仍不到位,停留在软件资料层面,针对此情况,与教学管理及三基三严一样,予PPT的方式进行教学。
九、术前术后访视,输血管理,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医德医风以及大型设备管理,交接班管理等
1.术前术后访视:由于科室人员不足,术前及术后访视时仍有无证人员参加,我科将加强对人员资质的管理,落实此类情况。术前术后访视有少数人员访视不到位,对病人的具体检查结果不清楚,或对重要信息收集不全。
2.输血管理:严格把握各项输血指征,提倡成分输血,拒绝输人情血。严格执行输血的各项查对制度,输血过程中及术后严密观察监测。加强与输血科之间的各项沟通流程,开放绿色通道,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3.非计划再次手术:我科主要负责收集非计划再次手术各项信息以及加强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管。2020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下两个方面:一是漏登漏报,主要是因为对病人信息了解不全,如,今天这个患者是我做的,隔段时间换另外一个医生做,可能就不知道情况了。还有就是局麻做的手术,医生护士不说的话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非计划再次手术。二是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管不到位。具体整改措施:与临床外科医师沟通,若为非计划再次手术,要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对于那种较紧急而外科医师又无暇上报审批的,我科将以电话的形式告知医教部及相关部门,等术后医师自行完善相关程序资料。
4.交接班管理:严格执行医院及科室规定的相关管理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对重要的交接信息落实到位。
十、医疗安全管理
十八项核心制度里,手术安全核查与我科尤为密切相关,但由于种种原因,麻醉前的安全核查始终不能到位,其具体原因:临床医师较少,手术前一班都要交班查房,来手术室的时间都较晚,而我科的麻醉工作又需提前,所以麻醉前的核对工作就缺少了手术医师的核对。针对此问题,通过各种会议也与外科医师交流过,仍无多大成效,需医教部加强监督管理。
麻醉科质量控制工作计划 篇6
手麻科
徐天
2014年,我科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和相关科室同志的帮助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年初全院整体工作安排和部署,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思路,抢抓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科室政治思想
2014年度全科同志坚持认真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在思想上与医院保持一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做到无私奉献。全科室同志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开拓进取、文明行医”的行业作风,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维护医院的利益和荣誉。
二、科室业务能力 2015年麻醉科业务量仍不断增大,危重疑难病人手术的麻醉明显增多,门诊无痛技术和外科系统新项目的广泛开展,给我科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麻醉人,首先要作的是加强自身建设,不仅自己具备娴熟的技能,而且还要熟练基本功,充分意识到麻醉工作的风险和责任,做到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确保麻醉工作每一环节的安全性。
除了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国家方针政策外,重点是学习麻醉术临床应用及麻醉科管理知识,关注新知识、新动态,订阅有关麻醉杂志,并组织科室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外出参观学习等,把知识做到学深学透,掌握在脑海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自己做好麻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全科工作态度 实际工作中,我科同志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的原则。培养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奋发进取,一心扑在工作上;每件小事都会当成大事来做;当天事当天完成,不拖拉;不计名利和得失、乐于奉献。面对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仍能大胆探索,勇于承担责任。
四、科室工作业绩
(一)创新技术,填补科室技术空白
随着科室制度、目标、任务的完善,组织全科同志对手术麻醉适应症,危重病人术前工作进行讨论,并拟订麻醉实施方案,以准确处理术中发生的意外情况。我科室今年相继推广喉罩置入麻醉技术、术中控制性降压、术前血液稀释技术(围术期血液保护),动、静脉穿刺置管行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等技术,填补了我科在该方面的空白。
2014年全年共计完成手术1460台次较去年1108台次增长352台次,增长率达31.76%,其中肛肠科手术547台、术后拆线231台,外科239台(住院手术128台、门诊手术111台),妇科323台(住院手术162台、门诊手术161台),皮肤科183台(住院手术95台、门诊手术88台),骨科154台(住院手术153台、门诊手术1台),ICU住院7台,肾病科住院手术8台。参与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行气管插管术24例。全年手术麻醉收入共计208万较去年129万增长79万,增长率达61%。
(二)加强监督,防范医疗事故发生
注重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充分调动全科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极力营造团结、和谐、高效、快乐的工作氛围,提高全科同志的责任心和安全风险意识。全年无一例麻醉事故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无一起因麻醉导致的医疗纠纷。
六、工作中的不足 回顾一年的工作,工作中的风风雨雨时时在眼前隐现,我不仅能在工作时埋下头去忘我地工作,吃苦耐劳,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交际能力,且面对困难从不气馁,能够冷静、果断和全面的去处理,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永不服输的干劲。虽然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外出学习时间少知识理念更新偏慢,现代麻醉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可视化麻醉技术、精确靶控麻醉技术等方面。
七、2015工作计划
2015年,全科同志要继续加强学习,掌握做好麻醉工作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自己,衡量自己,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奋发努力,攻坚破难,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医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加强科室技术建设。在2015年我科室将选送一名医师和一名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选派1-2名医师短期外出学习新的麻醉技术、引进新的术中手术麻醉管理理念、新设备仪器的管理使用新技术的引进和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必将促进我手麻科的进一步发展。
2、力争与皮肤科一起合作推广开展无痛火针技术。
3、进一步推广应用动、静脉穿刺置管行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技术。
麻醉科质量控制工作计划 篇7
但通过对工程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监督检查, 我们发现在水泥检验工作中, 长期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尚待解决的问题。如在水泥样品的取样、处理和保存;检验的工作程序和及时性;设施与环境条件的控制;设备仪器的校准和运行检查;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及内部质量抽查;检验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检验标准和技术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培训;以及检验工作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和及时解决, 将会干扰和影响水泥检测工作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进而影响到水泥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并可能给在建工程埋下质量隐患, 这是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和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所不能容许的。
1 水泥样品的取样、接收、制备与存放
1.1 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1.1.1 施工现场的验收和取样
目前大部分工程在水泥进入施工现场交货时验收不规范, 买卖双方未按标准规定的方法验收并抽取样品;复验见证取样也未严格履行规范规定方法, 使样品的代表性受到质疑。主要问题是:
(1) 施工现场水泥进场时由于验收人员 (无专业技术人员) 、运输和时间 (夜间到施工现场的较多) 的原因, 采购方验货时大多只关注品种、数量等问题, 一般签收水泥厂的发货回单, 点清货物即算验收完成, 很少同时与供货方索要水泥出厂合格证及相关技术资料, 更谈不上与供货方共同取样签封, 以便委托进行产品质量检验了。
(2) 施工单位在取样委托复验时, 往往存在采购双方或监理不能到位旁站见证的问题;因此也会造成取样点数量不能保证, 样品不均匀;一些单位为图省事, 甚至直接抽取一整袋水泥送检;因而导致委托复验的水泥样品既没有代表性, 又不具有公正价值。
1.1.2 实验室接收、制备和封存水泥样品
办理水泥样品委托复验手续时, 委托单位提供的水泥出厂和见证取样的信息资料不齐全;实验室样品制备方法不严谨, 数量和程序及留样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样品密封不严, 存放的环境条件不符合规定。主要问题是:
(1) 部分实验室接收委托水泥样品时, 由于接收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不能严格按要求让委托方办理手续和提供必要的信息, 尤其是水泥的品种、出厂日期和编号、代表数量、混合材掺加品种等信息不准确明晰。使得水泥检验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无法准确界定施工现场的水泥批次和数量;再如目前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加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信息一般都不清楚, 所以在水泥胶砂强度检验过程中将无法正确确定加水量, 从而导致该水泥强度结果的数据可能错误, 影响对水泥质量的正确判定。
(2) 部分实验室接收的样品未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 如必要的筛分、均化和留足规定数量的封存样, 以及密封好样品等。这样会导致混入水泥中的个别较大固体颗粒未剔出而影响水泥试验称量的精确度和均匀性, 干扰了水泥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封存样密封不严会导致样品受潮, 结块, 使封存水泥的实际强度值下降较大, 失去保存原样品质的价值;数量不足和封存不严将会直接影响仲裁检验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 为了解决好水泥委托样品的代表性和公正性问题, 和达到出现检验数据纠纷时, 可以按国家标准的规定用封存样进行仲裁检验, 以维护买卖双方各自利益的目的。
1.2 水泥样品验收取样和制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 根据GB 175-2007中9.6条[1]的规定, 交货时水泥的质量验收可分为抽取实物试样检验或以生产者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依据的两种情况。其中抽取实物的方法又分成在发货前或交货地共同取样和签封的两种方式。
根据GB 50204—2002中的7.2.1条[2]的规定, 水泥进入施工现场时每批必须检查并抽样进行复验。GB 50300—2001中的第3.0.3条[3]的规定, 水泥应按规定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见证人员的见证下取样检测。
因此, 依据上述两条规定, 施工现场水泥进场验收符合采用上述标准中交货地共同抽取和签封实物试样的规定。具体实施可由买卖双方在见证人员的见证下按GB 12573—1990的规定[4]取样。即从20个以上的不同部位, 共取20 kg样品, 缩分为二等份, 用密闭容器封存好 (加贴双方签封的封条) , 一份委托检验, 一份按规定存放40天。
若水泥质量出现纠纷须进行仲裁检验时, 只有上述取样方式才符合标准规定, 否则样品的代表性和可信度会受到质疑, 并失去了仲裁检验的价值。
(2) 实验室在办理样品检验委托时, 如委托方已按上述要求取样, 只须委托方提供水泥方面的如下信息:水泥生产企业名称;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编号;以及代表数量和见证手续等。必要时还应提供水泥中混合材品种及掺加量等其它方面的信息。
如委托方虽已取样, 但未按规定取样和处理样品, 实验室除应获得上述信息和按规定进行筛分、缩分、拌匀和封存样品等处理外。还应告知其取样不符合标准规定所冒的法律风险, 以及该样品只能复检不能进行仲裁的告知。因为此样品进行仲裁检验, 其代表性和可信度肯定会受到质疑, 除非委托是买卖双方的共同行为。
2 水泥检验环境及养护条件的控制
2.1 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2.1.1 部分实验室对水泥检验的环境及养护条件的控制重视不够, 控制手段和监控措施不到位, 尤其是有些检验人员对温度控制范围和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认识上存有误区。
(1) 有些试验人员对标准中试验室的温度 (20℃±2℃) 和养护箱、养护池水的温度 (20 ℃±1 ℃) 的控制认识不正确, 甚至长期控制在上限或下限;有些实验室忽视了破型时对试验室温度的控制, 也不重视对温度计的标定, 甚至使用不合格的温度计, 从而导致试验室和养护温度控制不准确。
(2) 大部分实验室往往只关注温湿度控制仪器的检 (标) 定结果, 却忽视了因季节和外界温差变化所引起的温湿度控制仪器的波动情况, 即温湿度自动控制仪所显示的指标值与实际温湿度值的相对变化情况, 而没有随季节变化及时用校准好的温湿度计对控制仪的实际状况进行日常运行检查和调整。
(3) 由于水泥强度的增长规律与养护温度具有正相关关系, 通过系统对比试验证明, 如果水泥试验的养护水温度相差1 ℃, 其28天的抗压强度结果就会相差约3%~5%;又如, 水泥试体在破型时温度比标准规定的基准温度高10 ℃左右时 (如在夏季) , 其抗折强度的结果则会偏低约3%~5%。
2.1.2 部分实验室养护箱隔板达不到水平状态, 水泥试体的养护不符合标准规定应分类养护、六个面都接触水和养护期间不得换水的要求。若养护箱隔板倾斜, 会导致未硬化的水泥胶砂试体变形、流浆, 会影响抗压和抗折强度的均匀性, 上述与养护水有关的问题也会导致不同条件下试验数据的较大差异。
2.1.3 通过随机抽查我们还发现个别试验室存在试验环境、养护箱和养护室温度由于人为因素而失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水泥强度的检测数据与标准条件下的养护检测数据相比就会有较大的偏离, 因此就更谈不上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公正性了。
2.1.4 综上所述, 试验室的温度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性工作, 如不严肃认真加以监管和控制, 则会直接影响水泥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就会干扰对水泥质量判定的公信力和公正性, 因此, 这项工作是水泥检测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
2.2 监控要求和解决方法
(1) 根据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法) 4.1条[5]试验室的规定:“在温度给定范围内, 控制所设定的温度应为此范围的中值。”因此, 该规定应理解为:准确控制的基准温度就是20 ℃, 其范围应理解为短期内允许的波动值。包括成型室和破型室的温度在工作时均应稳定控制在20 ℃的基准上, 以保持检验温度条件的一致性。
(2) 对温湿度的控制最终还应以标定的干湿温度计 (最好是水银温度计) 为准, 不能以控制器显示值作为温湿度控制记录的依据。成型室、养护箱和养护水池各处配备的温度计均应定期进行标定, 配备数量也应合理, 温湿度控制记录应适时和真实。
(3) 养护箱内的架子或搁板应保持水平状态, 使正在养护的未硬化水泥胶砂试体保持水平, 以防其变形或流浆, 影响水泥质量的检测结果。
(4) 水泥胶砂试体在水中养护时, 应满足GB/T17671-1999标准中8.3条[5]“让水与试件的六个面接触” (尤其是试件底部) 和“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 mm”的规定。各实验室最好使用水泥试件的专用塑料养护箱, 以保持水泥胶砂试体养护条件的一致性。
3 设备仪器的运行状态及再校准
3.1 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从整体情况看主要是设备仪器的安装、使用、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尤其是设备仪器的运行检查、期间核查和再校准方面问题较多且较普遍。部分实验室的仪器检定工作走过场, 致使个别仪器设备长期在非正常状态下工作等。主要情况如下:
(1) 有些试验室水泥振实台的混凝土基座达不到标准[5]规定的混凝土 (有的是用砖砌筑的或混凝土不是整体的) 整体性 (0.25 m3) 和重量 (约600 kg) 的要求;仪器底座和混凝土基座之间没有用水泥砂浆找平垫实 (个别单位竟用橡胶板垫实) ;安装完的设备达不到水平状态。这样就会导致水泥胶砂在试模内振实过程中能量不能有效充分传递, 各试模内的水泥胶砂振实状态也不一致, 满足不了标准规定的振实条件, 致使最终强度试验数据之间超差。
(2) 抗折试验机未调整到正常的水平和平衡状态, 各组平衡刀口未处于正常位置, 灵敏度达不到要求, 抗折夹具上的三个受荷圆柱轴已锈死或转动不灵, 使得试验时施加的载荷力不能通过杠杆灵敏地放大传递, 致使试验数据偏离。
(3) 抗压强度破型时压力机不能正确调整零点, 并且加荷档位选择和加荷速度控制不合理;抗压夹具过载损坏后还在继续使用;抗压夹具的滑动和球头部分锈蚀和润滑不良。
(4) 部分试验室的胶砂试模的尺寸公差和搅拌机的转速、运行时间、叶片与锅壁间隙、细度筛子的换算系数等, 未能按标准规定时限检查和标定, 若其参数变化也会对试验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3.2 管理控制要求和解决方法
上述情况除第 (1) 项外都属于实际操作和运行检查的问题, 如抗折机机体的水平和杠杆的平衡必须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检查和调整, 同时在试验期间必须把握调整好让试件破坏时杠杆正好处于平衡位置附近, 这一点对于建工实验室确实是较难掌握的, 但这恰恰就是水泥抗折试验的操作关键点。做抗压强度试验时, 试件接近破坏时的加荷速度控制是十分关键的, 速度过快或过慢均会导致检测结果的偏离, 上述问题要求检验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其他问题均应按标准规定定期检查, 必要时应进行设备仪器的期间核查或再校准。
4 试验环节及操作的规范要求和要点
(1) 试验时所用的水泥样品、标准砂、水和其它用具的温度应确保与试验室温度 (20 ℃) 相同, 水泥样品一般应提前24小时进入试验室, 否则样品本身温度如与试验温度差距较大时会极大影响水泥的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和早期强度的试验结果;养护箱的各个区域温湿度应控制准确和均衡, 破型时相关试验室和仪器设备本身的温度也应保持在20 ℃的基准上, 以保持试验条件的一致性, 因为仪器温度 (如压力机的液压油温度) 往往也会对抗压强度的示值产生直接影响。
(2) 成型的胶砂试模四周应用黄油密封好, 以使振动成型和养护时水泥浆不致渗出;削平操作时不得扰动水泥胶砂试体;养护箱搁板必须保持水平, 以使试模内水泥胶砂试体的表面保持平整, 水泥浆体不至于流出。若水泥浆体渗出或流出, 则会使该组试件强度值发生较大变化而作废, 因此应重新进行试体成型。
(3) 脱模时水泥胶砂试体的各龄期分布应符合标准规定;每个试件最好能按规定顺序编上序号, 试件抗折和抗压破型时应按编号顺序依次进行, 注意不能随意打乱破型顺序, 以便今后能够对大量数据通过“统计 (分析) 技术”进行结果的综合评价和误差分析。如正常情况下, 水泥试验的抗折和抗压强度之间和试件不同位置之间都有一定相关关系, 通过“统计 (分析) 技术”可以查出前述的有关抗压夹具损坏、养护箱或振实台不水平和削平操作不正确所引发的试验偏差问题,
(4) 在抗折强度破型中, 抗折机水平杠杆初始的起伏高度, 应凭经验调整到试件在破坏时接近平衡位置,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 在破型中无论抗折或抗压试件出现非正常破坏情况或特异值时, 操作人员均应对此进行详细记录, 以便事后进行分析判断, 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和客观评价。
(5) 水泥的安定性试验如用试饼法判定处于“界限”左右的情况时, 应立即按雷氏夹法进行复检, 再根据标准做出判定。
用试饼法判定安定性不合格的, 应在试验报告中对不合格试饼的形态给予表述 (GB/T1346-2001的第12条) , 以供施工现场进行事故处理时作参考依据。
(6) 试验所用标准砂应根据国家和省技术监督部门的文件规定向指定专门经营部门采购, 不得购买来源于非正规渠道的所谓标准砂和假冒砂。目前这个问题在山东地区还很严重, 假冒标准砂每年都有查处的案例, 因此必须引起实验室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7) 对细度筛子在使用期间应经常检查其状态情况, 必要时应随时用标准粉校正, 适时淘汰换算系数超差的筛子。
5 对比和能力验证试验及内部质量抽查制度
该项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各级实验室间的对比和能力验证试验及内部质量抽查工作, 使实验室的水泥检测工作水准保持相对准确和稳定, 并统一在国家要求的精确度之内。以满足工程建设对水泥质量检测工作准确性的要求, 及时正确地指导现场施工, 确保结构工程质量。
各级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已将该项工作作为考核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6 结束语
只要我们各个实验室的领导能重视对检测工作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工作, 认真组织和落实检测工作质量控制的相关工作计划, 及时总结和评价检验工作的结果和水平, 那我们工程实验室的水泥质量检测能力就能保持在一个相对准确的水平上, 以满足向施工现场准确及时地提供科学公正的检验数据的要求, 进而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提升的总体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S].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2]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GB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4]GB 12573-1990.水泥取样方法[S].中国标准出版社.
[5]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法) [S].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8.
[6]董士文, 李坊.我国水泥质量检测对比工作网络体系[J].建材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1996 (3) :10.
[7]张大同.水泥新标准实施过程中有关试验仪器的问题[J].建材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1 (4) :10.
护理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工作方法 篇8
【关键词】护理质量 控制 重点 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R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481-01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质量控质又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医院从2009年11月开始至今,通过不断地改进质量控质方法,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现将我院一些护理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工作方法总结如下:
1 护士管理:护士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没有优秀的护士就没有优良的护理质量,护士培训是提高护士水平的关键。
1.1 制定分层次培训计划,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临床各层次护理人员进行不同需求的培训。
1.2 加强对新招聘护士的培训:护理部与人力资源部配合对新招聘的护士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岗前集中培训,到科后再参入全院的常规培训。
1.3 制订轮转护士考核制度,加强对轮转护士的管理。
1.4 加强低年资护士护理技能操作培训。
1.5 加大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各科室根据专业特点将常见病制订成健康宣教手册,提高专科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同时培养专科护士多名。
1.6 提高护士长的专业、法律及管理水平。
2 分类管理:根据制定的工作目标分类进行管理,目标考核有总目标考核、年终考核、日常考核、护士长个人考核、理论与技术技能操作考试等。根据总目标制定的各项质控标准又配套制定多项质控表格以便于工作。全院有统一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如总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各科室考核标准;护士长质量考核标准;压褥质控表;患者床边评估、护嘱、基础护理执行记录单;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各科技术操作考试抽考,护理部指导危重病人登记表等。
3 分工负责:护理部共有5名工作人员,根据工作性质不同进行分工负责,由科主任主管全面工作,1名副主任专职护理质控,1名护士长负责护理部的日常工作,2名老护士长协助副主任专职护理质控,每位质控人员又各自负责一部分內容。
4 分时管理:年初护理部制定全院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目标、计划、措施,其中对于护理质控专门制定单项工作目标,质控组根据目标每月进行一次全院总查,并每月进行1-2次重点质量检查,采用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或根据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每年进行一次全院年终大检查,以保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 护士长轮班质控:每月组织部分科室护士长与护理部的质控人员一起参与全院质控检查,采用护士长们互相跟班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借鉴其它科室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发现对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协助改进。每月组织参入质控的科室护士长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6 跟班:对于重点科室或存在问题较多的科室实行跟班制,质控组相关人员下科室分别跟随护理班、治疗班、主班等主要班次,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不断修改工作流程及不合理的工作方法,从制度上杜绝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
7 护士长夜查房:每周2次科室护士长夜查房,将查到的问题进入科室考核,并反馈给所在科室,以便科室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8 落实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医嘱执行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特殊药物的管理等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9 各科自行管理:科室内有质控领导小组分工负责,最后再分工给每一个护理人员,达到分工合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并对不同的环节实施不同的管理:
9.1 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新调入护士及低年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
9.2 病人的环节监控:对新入院、新转入、急危重症、特殊治疗及手术、转运、压疮等病人进行重点关注和加强管理.
9.3 时间的环节监控:对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时段、易疲劳时间、交接班等重要时段加强监督和管理。
9.4 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把输液、输血、注射、给药等工作的查对,作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10 强化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意识:针对以往护士长不敢或不愿意上报不良事件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奖励制度。并通过护士长例会对新闻、报纸报道的案例、院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学习、讨论。让相关科室的护士长将不良事件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汇报和分析,大家共同研究、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总之,护理部根据临床护理动态,不断将质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纳入到护理质量考核体系中,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质量考核标准中相关项目的评价分值。并每月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月质控工作重点,持续督导,并评价不断改进措施。
质量控制计划 篇9
继续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务科及质控科、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组成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之间的协作分工。各成员具体继续按原定方案开展工作如下:
1、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继续在以院长任担任主任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职责者领导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组成,履行如下职责:
(1)负责全院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质量的全面监测、控制和管理。
(2)负责做好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质控指标评估。
(3)系统科学地制定有关医疗质量的标准、制度与办法,并监督各科室认真执行。
(4)监督并执行国家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5)制定医院医疗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落实。
(6)及时对医院的医疗、护理、医技部门的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善提议与措施。
(7)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分析和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督促有关科室及职责人整改。
2、医务科及医疗质量控制科(办公室)
医疗质量控制科(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1)在院长、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我院医疗质量监控工作计划和日常工作。
(2)继续按原定质量监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医疗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3)完成医疗服务质量的日常监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临床一线监督医务人员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执行情景,对科室和个人提出合理化提议,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4)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5)收集门诊和各科室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及负责人并提出整改意见。
(6)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7)每季度定期修改出版医疗质量管理简报。
3、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各科室在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职责者、质控小组组长的领导下,组织科室质控小组护士长、质控员等有关人员,继续履行如下职责:
(1)主要负责制定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善方法及计划,包括科室的医疗质量自查个体化方案,保证工作实效。
(2)结合本科室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职责落实到个人。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完成每月科室医疗质量自查,自查资料包括诊疗操作和规章制度(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景两大方面;负责规范科室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
(5)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4、科室质控员
其职责为每月负责协助科主任对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督查,组织召开全科的医疗质控专项会议,每月定期作科室质控持续改善报告,以及整改措施一齐以书面形式上报医务部和质控办。
监理工作质量控制措施 篇10
质量控制以事前控制(预防)为主。
(1)核查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
核查承包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的落实,督促配齐各级专职质量检查员,查验各级管理人员及专业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检查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2)审查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企业资质证书、专业许可证、岗位证书等。签发《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3)查验施工控制网(平面和高程)和施工轴线,签认《施工单位测量放线报验单》。
(4)签认构配件、设备报验
核查构配件和设备厂家的资质证明及产品合格证、进口设备商检证明。承包单位对进场的构配件和设备进行检验、测试判断合格后填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报项目监理部。
(6)检查进场主要施工设备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承建单位将《月、工、料、机动态表》报项目监理部。
(7)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对承建单位报审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审表》签发审定结果。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对关键工序、重点部位和关键控制点进行旁站监理。及时纠正违规操作,消除质量隐患。跟踪质量问题,验证纠正效果。(2)采用必要的检查、测量和试验手段,验证施工质量。严格执行现场有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3)验收隐蔽工程
根据承包单位报送的《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监理工程师到现场进行检测核查。合格的工程予以签认,并准予进行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工程限期整改,合格后重新报验。(4)工程验收
承包单位填写《工程质量报验认可单》报项目监理部,监理工程师到现场核验并对报验的资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进行签认,对不符合要求的签发《不合格工程项目通知》,承包单位整改合格后再报验。
(5)工程的签认,必须在施工试验、检测完成,合格后进行。3)工程竣工验收的质量控制
当工程达到交验条件时,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使用功能进行全面检查。需要进行试验的项目,督促承包单位及时进行试验,并对重要项目进行现场监督。
对承包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的《单位工程验收记录》和全部竣工资料进行 核查,提出初验意见。承建单位整改后进行竣工验收。
验收结果符合合同及有关验收规范要求后,四方在《单位工程验收记录》上签字,并认定质量合格与否。
4)监理行使质量否决权
施工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指令承包单位立即停工整顿。(1)未经检验即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2)工程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经提出未采取有效措施改正;(3)擅自使用未经认可或批准的设备;(4)擅自变更设计图纸的要求;
(5)擅自让未经同意的分包单位进场施工。5)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处理
监理工程师对施工中的质量问题除在日常巡视、重点旁站工程检验过程中解决外,可针对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分别处理。
(1)对可以通过返修弥补的质量缺陷,责成承包单位先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方案;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必要时经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认可),批复承包单位处理;处理结果应重新进行验收。
(2)对需要返工处理的质量问题,除应责成承包单位先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外,总监理工程师应签发《工程部分暂停指令》,再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研究,经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批复承包单位处理;处理结果应重新进行验收。
6)质量控制原则
(1)以施工验收规范、设计文件、工程合同文件、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性文件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2)坚持质量第一,以质量控制为核心,进行施工全过程监理,做到主动控制。
(3)质量控制以预防为主,事前控制为重点,加强事中、事后控制。(4)对工程项目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承建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位。
(5)严格要求承包单位执行有关设备检验制度。坚持不合格的构配件和设备不准在工程上使用。
麻醉科质量控制工作计划 篇11
【关键词】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0.引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城的加快以及经济的发展,建筑物配套机电的发展也进去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建筑机电的安装是整个施工项目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主要包括灭火安防、电气、给排水、空调、防火卷闸等系统的安装。这些系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年限。然而,因为机电安装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其质量问题已显得尤为突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已制约了项目整体速度和工程质量。
1.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的问题
(1)操作流程的不规范会造成安全事故在进行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对于进行变配电安放的地方挑选的问题中,在设计规范中已经很大程度上,对其设备吊装和运输便捷做出了相关要求。比如:在一个小高层的楼房地下编配电所以及发电机房,它的传输道路让冷水机组所进行阻隔,所以引起了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相关的设备,安装的顺序不够合理,同时也将不能保证维修护理的正常进行,对其只是起到了阻碍作用。所进行设计的深度不够,很大程度上的会导致相关设备的实用性能的下降,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关电工的发展的日益火爆,在其国内和国外的每种型号、不一样的规格的产品多种多样,我国没有办法对其进行统一的标准化,就是因为这个,所以就应在施工的前期对其进行相关规格类型的编制,这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购买者在进行相关产品的购买过程中,提供重要的数据。
(2)各部门之间若缺乏协调配合,会导致施工错误在进行相关方面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阴天下雨打雷的气象天气中,最为经常看到的方法是运用在工程建筑中所用到的钢筋来当引雷线,防雷接闪器等相关设备和地面进行连接的设备,并依照相关的规范,对电气施工图上的所需布设等相关位置进行连接等相关处理,并仔细的对相关措施进行严格的说明,并进行相关技术的交底工作,以及所要进行敷设的实际方法。事实上,在国内现在很多施工的文件或者图纸上,仅仅在电气图上能够放入相关的防雷和地面相接的解说信息,但是其进行有关说明特备简洁,很大程度上在土建施工图方面没有相关信息的记载,像此种状况,都会给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造成误解和相应的麻烦,以及无头绪的施工,要是在施工中所选用的人员,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的话,就很容易造成由于工序的搭配不合理从而导致的经常发生的接地连接点位置,初相相应的漏焊,错焊等相关不必要的问题发生,尤其是在工程建筑物的结构转换层上,墙里面的主要撑力的钢筋进行调节,错接等相关状况,有很大程度能够出现。
2.加强对机电安装技术的重视
机电安装,技术是关键。同时,它还与各施工环节紧密相关,跟工程进度、质量、安全以及施工的经验和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必须重视机电安装的技术工作,做好其相关管理,以提升员工素质和企业综合竞争力。
2.1重视技术管理工作
项目管理者、施工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安装技术的重视性,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将此项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在土建、基建实施前,就要充分考虑到机电安装的问题,日常工作中要经常关注;亲自组织和参与重要、关键性技术的管理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建立相关的技术评价体系;积极培训专业人才,调动技术人才的积极性。
2.2科学管理,合理创新
机电安装的技术需要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和原理进行规范和管理。在制定一套详细的技术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软件和信息技术进行该项工作。
鼓励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进行一些尝试和使用。但必须是经过试验证明,并取得相关资质认可的。在创新的过程中,还应该了解国家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新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对一些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必须严格遵守。
2.3调动人员积极性
工程项目中,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人员有积极性,团结拼搏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作为管理者,首先应该尽量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并尽可能提供较好的饮食和住宿条件;其次要充分信任技术人员,鼓励其发挥自身力量;再次要设定合理的激励惩罚政策,对有所创新、积极主动地员工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3机电安装的质量控制
机电安装是一相系统工程。项目,也是保证整个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关键环节。但同时,机电安装工程也是一个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项目环节。为此,我们应加强对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研究与应用,并加强对工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与检查,做到真正规范化管理。
3.1质量控制要点
机电安装施工前,应加强对设计图纸的了解,同时做好会审和设计交底工作,让施工人员能准确掌握施工方法,及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确保施工中的质量、安全和技术等各项要求达标。设备进场后,要认真核对设备型号、配套装置等,对于不合格产品一律清退,不允许使用。大型机电设备和关键节点设备进场时,还应做好相关预案,及时上报项目管理部门。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各种管线的协调排列,应做好机电安装和其它专业立体交叉施工中的协调配合,随时检查情况,对不适当方案应及时调整,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3.2各个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节点
根据施工过程的先后,我们将机电装的施工分为配合阶段、毛坯阶段、装设阶段和综合调试四大阶段。
3.2.1配合阶段
这个主要是在工程的基建、土建阶段。此阶段主要是配合建筑施工,检查预埋件、预埋管的铺设和各种孔洞的预设,认真核查与图纸是否一致。
3.2.2毛坯阶段
该阶段主要针对各种通风管道和给排水的施工,设计到消防、电气、通风等多个专业,需要各方面配合。所以,要特别重视此阶段的质量控制,并注意各施工的配合。
3.2.3装设阶段
该阶段主要针对照明、强弱电进行控制。也涉及到卫生间和喷淋头等得安装。
3.2.4综合调试
该阶段属于建筑机电施工的最后一个阶段。起质量控制关系到工程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能否正常交付用户使用,是整个机电安装的关键环节。包括线路、设备的校对、调试等。
3.3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工作不仅是考量机电安装工程的建设成果,核查工程质量和技术要求的重要环节,还对发挥投资效果,总结项目经验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验收标准主要包括:符合国家现行各项施工规范;符合合同规定和实际文件要求;工程无一漏项,主要工艺设备和配套设施经联动调试合格;所有资料完整、成套,符合归档要求;设备试运营合格……只有以上标准均满足,才能进行工程的竣工验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机电的安装是整个施工项目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主要包括灭火安防、电气、给排水、空调、防火卷闸等系统的安装。这些系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年限。本文将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探讨机电安装施工的主要技术和质量控制问题,对安装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解释,从而建立一个全面、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以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陈文.浅析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的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2(12).
[2]张自强.分析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3(2).
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的探讨 篇12
随着疾病预防事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 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承担了大量的监督监测工作。检验水平就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质量是检验工作之本, 没有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 检验结果的准确、快速无从谈起。因此,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实施有效的质控措施, 已成为目前急需重视的问题。我们就如何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 应在哪些方面加以重视进行了分析探讨。
1 明确质量管理工作和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激烈竞争, 检验工作已经打破传统的行业垄断, 走国际化、商品化道路是必然的趋势。因此, 对疾病预防机构而言, 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增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不断加强质量管理, 同时要强化自身的检验水平和能力。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导致不符合、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1]。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水平的途径, 是保证分析数据准确可靠的手段, 是实验室科学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 是对实验室检测质量评价的一种方法。在加强内部质量控制的同时, 还要多接受横纵向检查和考核。国家推行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的目的就是要得到国际、国内的相互间认可。
2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首先要按照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之类的科学管理方法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组织机构、管理、职责、程序、资源、人员和检测能力等多方面具备相应的自身条件, 才能确保质量控制工作有的放矢, 落到实处。
3 质量控制工作贯穿检验的整个过程所有环节
3.1 合同评审
审查本单位现有检测能力和实验室条件 (人、机、环、法、样、溯) 是否满足, 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3.2 检测过程的控制
影响过程输出 (检测报告) 的因素很多, 包括人员、设备和环境条件, 检测方法、设备、测量的溯源、抽样及样品的处置等。运用PDCA循环 (图1)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管理思想, 也称“戴明循环”) 的管理思想对检测过程进行控制, 重要步骤之一是对检测过程进行检查, 即对检测规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4 质量控制工作的监控措施
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 (CNAS) 的认可准则中要求[2]: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的有效性。所得数据的记录方式应便于可发现其发展趋势, 如可行, 应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审查。这种监控应有计划并加以评审, 可包括 (但不限于) 下列内容:①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参考物质) 进行监控和 (或) 使用次级标准物质 (参考物质) 开展内部质量控制;②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③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④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⑤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质量控制主要分为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主要以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为主。内部质量控制的方法比较多, 比如空白试验、绘制标准曲线、质量控制图、平行双样、加标回收率、比较实验、对照实验、留样复检、人员比对、仪器比对等等。内部指控是为了确保实验室在自身循环中呈良性上升趋势, 避免错误的发生;外部质量控制是为了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通过纵向比较, 看出自身优缺点, 便于改善提高。
5 如何实施质量控制工作
制定年度计划、质控活动的实施、结果评价和改进提高是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的4个重要步骤。再此着重强调年度计划和结果评价。
5.1 制定年度质量控制计划
年度计划的制定关系到质量控制活动的质量, 有助于明确目的, 改善薄弱环节。年初制定的计划中应明确全年中开展的质控活动 (包括内外部) 、控制目的、时间、检测项目、参加人员、检测方法和技术指标等。制定计划时要综合考虑检测人员的水平, 项目的检测能力、质控项目覆盖全部检测项目的百分率以及新开项目和非常规项目的能力提高等等。
5.2 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是对本次质控活动的一个自我审视, 外部质控应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 一般组织方都会给予评价;内部质控当其中质控数据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据时, 要分析原因, 查找出入点, 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来纠正或预防出现问题, 为进一步改进提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宣贯教材.2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1.
【麻醉科质量控制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麻醉科质量控制工作计划06-26
麻醉工作质量控制表05-30
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制度11-28
麻醉科质量缺陷管理考核细则10-09
麻醉镇痛质量11-12
麻醉机质量保证10-13
麻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05-18
麻醉科质控工作计划05-17
麻醉科业务工作计划09-27
医院麻醉科工作总结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