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质控制度

2024-08-23

麻醉科质控制度(共15篇)

麻醉科质控制度 篇1

麻醉科质控制度

1、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生命的质控制度。

2、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或结合典型病例、差错事故等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3、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规范和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

4、按照麻醉质控要求,每月进行麻醉质控统计、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麻醉质量检查、评估,并通报全科室。

5、对麻醉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紧时间调查、处理和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除在科室及时贯彻执行外,并向医务处报告。真正做到问题已经查清楚,当事人已接受教训,整改措施已全面落实,思想认识已得到提高。

6、提高麻醉前小结和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7、科室成立质控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按照质控标准,完成质量监控任务,并将麻醉质量管理作为奖金分配的重要指标。

麻醉科质控制度 篇2

1 麻醉编制问题

乡镇医院麻醉人员缺编是影响安全和质量的第一要素, 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从安全与质控的角度谈人员配备, 就必须解决如何测算基层医院的麻醉人员编制问题。由于各级医院情况差异较大, 很难用一个公式涵盖所有麻醉人员的配备。但凡能够开展外科手术的基层医院, 总体上麻醉医师配备需与工作业务范围、手术医师数量、手术台数、年手术总量、手术台周转等因素相适应。原则上, 手术室内麻醉医师的配备应与手术医师相匹配, 即必须一个麻醉医师负责1台手术, 绝不容许跨台或同时2台以上的手术麻醉。手术室外/门诊的麻醉工作需另外配备麻醉人员。按照对乡镇医院麻醉质控的要求, 应基本达到: (1) 具有临床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2) 专职麻醉医师, 若业务工作量少, 可以兼任与麻醉学科相关的学科临床工作, 但在施行麻醉时不得同时兼做其他工作。 (3) 必须经市级以上医疗单位岗位培训, 并取得麻醉专业岗位培训证书。 (4) 初任麻醉医师, 必须在三级 (或二级) 综合性医院进修学习, 学习期限不得少于1年。年麻醉量在100例以下、插管全麻10例以下者, 每3年必须到二级医院以上麻醉科轮训累计3个月, 以强化业务, 并由上级医院定期考核并存档。 (5) 必须掌握气管内插管、心肺复苏急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但目前, 基层医院特别是乡镇一级医院基本没有麻醉科的编制, 甚至个别医院没有麻醉医师的编制。有的是其他专业的兼职麻醉医师, 有的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短期进修或参观学习就上岗工作, 更有甚者无证上岗。麻醉人员学历、职称低下, 工作分级授权无从谈起。

2 麻醉设备问题

所谓必备设备是指每一个手术间内麻醉设备配备上的最低安全标准。包括高流量供氧源及吸氧装置、麻醉机、监护仪 (血压、心率、ECG、血氧) 、气道管理工具、吸引器、简易人工呼吸器等。关于呼末二氧化碳监测仪, 考虑到各级医院麻醉科的差异很大, 全部配备呼末二氧化碳监测仪与现实差距过大, 但从安全考虑呼末二氧化碳监测是必备的手段。因此, 强调呼末二氧化碳监测仪需在全身麻醉中应用。体温监测及保温设备则建议在婴幼儿、高龄、危重复杂疑难手术中配备。按照质控对乡镇医院开展临床麻醉的必要条件的要求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必备的基础设施麻醉机 (带呼吸机) 1台和供氧装置、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仪1台、无创血压心电监测仪1台、气管内插管设备1套、急救药品等都不完备。

3 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的保证问题

当前乡镇医院麻醉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或执行不到位。制度建立强调不断完善, 其涵义包括: (1) 重点核心制度要全, 涉及乡镇医院检查要求的制度均应建立; (2) 大多数麻醉医师的管理挂靠在外科, 麻醉制度应与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管理部门的要求相一致, 不能出现矛盾; (3) 随着乡镇医院的发展建设, 应不断发现制度的缺失并及时增补, 定期修订更新制度。制度应成为麻醉医师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 不能只用于应付质控检查, 要强调全员对制度的知晓。

必须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流程管理不仅关系到工作效率, 更与安全和质量密不可分。比如, 合理可行的会诊流程有利于完善的术前评估;良好的术后镇痛流程能够保证术后镇痛的效果监控和并发症的及时处置。医疗流程涉及很多日常的医疗行为, 需根据麻醉医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完善。所谓重点环节的控制是指易发不良事件的时期、环节。有些是在麻醉实施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如诱导期、全麻苏醒期等;有些是容易忽略或懈怠放松时期, 如夜班交接班、手术室外麻醉、节假日等。针对这些重点或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控制。麻醉的技术操作和管理直接与安全和质量相关, 麻醉医师必须在技术规范指导下开展临床麻醉工作。应不断修订和完善各项操作规范, 其修订的依据是法律法规、专业标准、指南、专家共识, 并结合本医院情况建立配套的规范和制度。应有计划地进行技术规范的培训, 特别是新技术和新方法。

每台手术麻醉的安排是保障麻醉安全的整体布局设计, 其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手术种类、麻醉难易程度、麻醉医师资质及水平、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等。重视麻醉前评估是降低风险, 保证安全的第一步。需根据各医院的情况制定术前评估的制度与流程, 并认真做好手术风险评估和麻醉风险分级。

4 业务开展的界定问题

乡镇医院的麻醉业务开展范围须根据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而定。住院医师及以下职称者限于胸下段及其以下的椎管内麻醉、基础麻醉及腋、臂丛神经阻滞。遇有超越这些范围的麻醉术, 必须在上级医院麻醉科医师的指导下实施。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者, 可以开展各类麻醉, 但须有两人参与或必须挂靠一家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医院麻醉科, 经常进行业务指导。一些乡镇医院的麻醉医师始终处在被动的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 让干啥就干啥, 而不是应该干啥就干啥。外请专家手术, 有的带领麻醉医师, 有的就让乡镇医院的麻醉医师完成麻醉, 设备条件和技术能力均有很大隐患。而且乡镇医院多数没有ICU及麻醉复苏室设置, 无法保证接受进一步的观察和恢复。制度要求, 应该做到每一例麻醉的实施须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常规, 这也体现麻醉医师对规范和制度的依从性。这项要求不存在医院的差别, 而是必须强化的基本标准。

5 其他方面质控的问题:

5.1 应建立药品管理的全过程监控, 即从药品的领用到使用后回收或销毁的各个环节均需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抢救药品的配备、存放位置、标识及有效期等均须专人负责, 定期检查和更换。新增药品在科室应用尚未形成经验积累时容易出现问题, 需有专用管理制度。特别强调对药品不良事件的监管制度与流程。这种药品管理流程, 目前绝大多数乡镇医院均未做到。

5.2 突发事件常为小概率事件, 应对突发事件体现科室的应急处置能力。突发事件除了包括临床麻醉中的各种紧急、危机事件, 也包括火灾、地震、停电等意外事件。需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建立相应的紧急处理流程。与常规事件相比, 突发事件的经验积累相对不足, 更由于突发事件的急迫性和非常规性质, 因此, 不仅需要培训, 更要强调演练。相当一部分的乡镇医院是被动应对、被动处理。

5.3 术后镇痛需重点关注患者安全、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处理, 这三个方面的妥善管理有赖于一套制度和流程。乡镇医院同样需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实施与随访流程、镇痛效果评估及并发症处理流程。实施术后镇痛均需专人进行随访, 可根据本医院的具体情况指定随访人员。可以说, 绝大多数的乡镇医院的术后镇痛工作是不规范的。

麻醉科质控制度 篇3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导师;颜色警示;情景教学;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79-02

围术期手术麻醉患者的安全维系于临床麻醉,设备、器械和药品差错极易导致不可逆的严重后果,麻醉专业的实习特点有别于其他学科[1],第1个月(尤其是第1周)是实习教学中风险最大的一个阶段,常规的入科培训也是着眼于这个关键时期。本研究在2012-2015年间构建了以“实习导师制度”为核心、情景化教学为手段的入科专项培训模式,以期加强对麻醉学专业实习初期的风险控制。

一、材料与方法

(一)纳入对象

2012-2015年福建医科大学麻醉系部分应届本科生,年龄23-24岁,性别不限,入科前的理论课成绩和专业科成绩均达标,通过自愿报名和科室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录取入科实习医师。

(二)方法

1.入科专项培训制度的构建。建立导师库,以第4年的高年住院医师为主。2.确认指导教师,一对一和实习医师建立教学关系。3.专项培训,教师 / 学生(1+4)小组模式。4.情景化教学,地点在手术间。为期1周(见表1)。

2.研究分组:每届(共3届)入科的实习医师按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性别不限。培训组(S组,n=23):按照入科培训新制度进行专项培训;常规组(C组,n=24):常规授课模式,大组教室听课,分别由数名医师讲解麻醉机、麻醉药物、无菌原则、监护仪参数,为期1周。

3.评价项目:教学方式(常规教室和情景模拟)、工作量统计(是否每日签章)、导师的作用以及颜色警示接受度(佩戴红色手术帽)。入科第7天和第30天进行学生层面评价。入科后30天由带教教师对两组学生做初步评价,以及评价培训方案。1-10分表示从不满意到很满意梯度。

(三)统计学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采用ANOVA行显著性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

(一)实习医师的评价

1.常规组7天时的评价中对入科培训模式、工作量记录尚可接受,更愿意佩戴非警示色的普通手术帽,但30天后对培训模式、工作量登记的满意度开始下降(均P<0.05)。入科1个月中对缺乏固定导师的满意度低于中位数,更远低于专项培训组(均P<0.01)。提示随着时间延长和对S组的了解,认识到固定导师和工作量登记主动性方面的不足。

2.培训组对导师配置、情景教学模式和工作量逐日登记等显示出更高的满意度(均P<0.05),但是对佩戴红色手术帽有一定拒绝态度,7天和30天评分均远低于常规组(均P<0.01),但对固定导师的配置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均P<0.01)。另外该组学生对工作量的主动登记的重要性经历了忽视到重视的过程(P<0.01),见表3。

(二)带教医师的评价

入科30天对培训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于部分导师同时也是带教医师,可能有一定的感情因素,但他们都认可情景教学模式和工作量主动登记等常规培训(均P<0.05),尤其认可导师的作用(P<0.01),对生手的颜色警示作用有较高评分(P<0.01),这是由于师生在不同角度看待临床安全问题。

三、讨论

医学生实习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实习训练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临床知识及基本临床思维能力并转变为临床工作能力。一名医学生从单纯的校园到较为复杂的医院,学习内容和方式、生活环境以及接触对象发生了质的变化。

临床麻醉的实习特点迥异于其他学科,实习医师初入临床即开始直接接触病人,参与日常麻醉的准备和临床监测,任何药物、设备和操作行为失当即可能对病人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同时临床带教教师工作繁忙,临床工作繁重,常需兼管多个手术间的麻醉,对实习医师的监管空白难以避免。麻醉科还有大量不同程度的进修、规培医师和研究生,人员庞杂,他们和实习医师一道每日随机安排手术麻醉,带教教师更换频繁,容易出现意外和差错。[2]

以“实习导师制度”为核心的实习教学精细化改进能实现医院、科室、学校和学生的多方共赢。课题中为实习医师配置相对固定的指导教师,明确了教学责任,师生间建立更密切的教与学关系。在入科初期就以“一对一”模式教导和传授,有效避免既往“散养”模式的教学。而且实习导师对所关联的学生负唯一性责任,很好地激发了高年级住院医师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在为期1年的实习期间能和学生建立更密切的师生感情,通过教学互动,学生学习进度、瑕疵缺陷甚至个人思想动态都能顺畅反馈到教研室层面。

教学医院的教研室有必要建立“实习医师导师库”,让有能力、有理想、有责任感的青年医师加入,第四年的高年级住院医师,其学术水平、临床能力、教学热情都适合作为本科实习医师的指导教师,也从此作为起点让他们更早参与教学。教研室也需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从学生层面和科室层面的无记名评议,建立顺畅的“进 / 出”机制以保证实习导师的质量。

研究中的教学改革在入科第一天引进情景化教学模式[3],较传统授课有了较大进步。情景化教学以日常手术环境替换一般意义的教室,将入科第一天的课堂带进手术间。缩小师生比例至1∶1为好,最多不超过1∶4。讲授内容注意高针对性和学习的有效性,本研究选用无菌原则,进行医疗垃圾分类,麻醉机关键开关监管,监护仪重点参数设置,规定了学生在术间能走的路线、能做的动作、能说的语言以及废物的分类识别,设备学习要注意掌握效率,重点开关旋钮等不超过3个,反复强调。

情景化教学手段还强调动手能力,麻醉药物、器械等准备工作以学生掌握为目标,设计了麻醉机开机检查、管路连接、气管插管准备、无创监护监测连接、静脉通道的建立、术毕撤除等6项常规性操作,每项操作均需执行4遍,即教师讲教师做、教师做学生讲、教师讲学生做、学生讲学生做。其中特别是静脉通道建立的实习是以学生互为手术台上的病人和麻醉医师角色,通过实体穿刺让医学生体会穿刺过程的疼痛和不适,能由己及人体会病人的苦楚。

研究中的教学方法由实习医师和带教医师执行,在初入科的第一周内“一对一”带教,第一个月内强化监督,实习期间还负有关联学生实习质量的唯一责任,教与学紧密关联,相关两方面的反馈值得重视。教学两个层面对“情景化教学”和“实习导师制度”的评价都是正面的,认为由于传统的入科授课方式,能有效减少实习医师的有误动作,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但是大部分实习生对红帽子警示表示略有不安,虽然也明了其潜在安全意义,但自觉被低看一等,而大部分带教老师则欢迎这一类警示,有助于他们对不同程度、不同来源带教新生的了解。目前所有刚入科的新医师包括实习医师、研究生、规培医师、实习护士等均需佩戴红帽子,大家一同执行,其疑虑自然消散了。

本研究是临床教学的点滴改进,教学责任由既往的教研室转移至年轻的“导师”,需要长期付出精力和时间却少有适当回报。临床医学的教学和改进任重而道远,永远在路上。

[ 注 释 ]

[1] 王耀岐,贾树山,王颖.麻醉学专业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3(3):78-79.

[2] 苏东.临床麻醉学实习教学特点[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142-143.

[3] 张振香,陈云雪,何红姑,等.创设情景在护理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8-49,19.

麻醉科质控制度 篇4

一、起草背景和必要性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的永恒主题。质控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我国医疗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缩小地区之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质量差距。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对当前公立医院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医改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陆续建立了部分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积极推动质控工作进程。各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国内各专业尚无统一的质控指标,同一专业或同一种诊疗手段各地区、各医疗机构之间无法横向比较,也无法真实了解全国质量工作的基线水平及开展情况,因此,尽快制定统一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

二、起草经过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我局组织各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起草了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考虑到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是平台学科,其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对其他专科的医疗质量有重要作用,我们首先遴选这6个专科,制定其主要的质控指标。在起草过程中,各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结合国际公认的相关标准,立足我国国情,坚持科学、灵活、实用、独立、可行的指标确立原则,充分利用群体决策、聚类分析等指标筛选方法,兼顾结构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质控指标初稿完成后,在全国行业内反复征求意见,并进行了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麻醉等6个平台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先期予以发布。

三、主要内容

质控中心制度 篇5

一、原始记录填写制度

(1)数据要保持完整性。

(2)要用记录纸填写检测过程的数据,按此记录数据出具《化验报告》,字迹清晰、工整,并且做微机备份。

(3)《化验报告》、微机备份、保存样品三者的牌号、编码、批号应是一致的,不得混淆。

(4)填写记录要按计量法规单位填写。

(5)操作者必须在检验记录单和检验结果单上签字,由部门主管审核,并对记录结果负责。

二、理化室试剂玻璃仪器、仪器、危险品管理制度

(1)对常用化学试试和玻璃器皿,要存放整齐,标签要清晰。

(2)各种化学试剂要登记造册分类保管,危险化学品要采取特殊措施保管。

(3)仪器设备要由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起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建立仪器登记台帐。

(4)仪器发生故障或损坏等事故立即报告管理人员。

(5)每年一次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及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对不能使用的仪器设备提出报废报告,主管领导同意后处理。对法定的强制检定的器具要定期检定,取得检定证书,不合格计量器上报主管领导。

三、检验制度

(1)样品按标准方法取样,取样后即做检测,防止取样后其它因素引起样品发生变化。

(2)钨、钼两种材料取样、检测时要严格区分,不得混合或互相污染。

(3)在检验过程中,样品由检验人员保管,保持样品不被污染直至检验结束后保存,保存在样品专柜中4个月备查,保存期后根据牌号规格进行处置。

(4)检测中发现异常数据后要进行仪器装置、试剂等方法步骤的检查,并分析查明原因,及时报告部门主管,予以正确处理。

(5)每次检验结果均须报告质量部门主管,产品检测合格,开出检测合格单送达交验人、车间、仓库,若有不合格超标,通知交验人、车间、仓库隔离产品,加样抽检查明原因由副总经理决定怎样处理。

四、保密制度

理化室人员要对以下内容保密

(1)本理化室的业务技术水平,技术工作计划、规划等,检测仪器设备技术条件、非标准检验方法、其他涉及本化验室权益的技术资料

(2)属于保密范围内的技术资料和文件,由有关人员传阅和处理,不得擅自复制或私自转借给外单位人员。

五、理化室安全卫生制度

(1)理化室每天要清扫,保持整洁卫生,仪器设备要布局合理,保持干净。

(2)检验用的样品要按规定依序整齐存放在样品柜,不可乱堆乱放。

(3)一切不容物质或浓酸、浓碱,严禁直接倒入水池,以防堵塞、腐蚀水管,污染环境,化学试剂应作符合环保要求的处理。

(4)各种废物要丢到指定的污桶中。

(5)检验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对室内进行全面清理、擦拭和整理,并详细检查理化室的门、窗、水、电安全后方可锁门。

无锡市新科表面表面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质控科工作制度20161114 篇6

1、按照“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标准”和要求,制定医院质量考核实施细则,编制各类考核表单,并定期督促实施。

2、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在各部门负责人协助下,确定质量考核范围、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

3、对全院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及时根据医院具体情况修改考核内容。

4、对于医院各项工作质量和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指出差距,提出改进意见,经院长同意后,下发整改通知。检查措施落实情况,重大问题要及时向院长汇报,积极督促相关部门、科室及个人采取整改措施,并监督措施落实情况。

5、妥善保存各类考核实施表单及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记录,保存期限为三年。

质量控制反馈督办制度

1、质量控制办公室对全院各部门、科室质量达标、制度落实、服务效果等检查情况,每月进行反馈,重大问题随时反馈。

2、每季度召开质量控制会议,定期评讲,要求各部门科室主任、质控员认真参与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3、重视患者对医疗、护理、后勤服务质量评价,定期收集、汇总、分析患者意见,把患者不满意的工作做为反馈重点。

4、定期向全院公布质量控制检查结果。

5、对存在医疗、后勤保障工作缺陷、隐患的科室、部门及时地提出整改措施,追踪监查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执行。

6、对出现问题较多的科室、部门、个人实施重点培训,根据下一次的质量检查情况,估评培训的效果。

7、各部门科室应认真对待质量问题的督办处理,切实落实整改措施。

质量控制分析评价制度

1、按照质量控制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价各部门、各科室工作质量。

2、质量控制办公室根据日常检查、抽查、追踪监查资料,及时分析、评价医院各部门、科室、部门工作质量,有记录。

3、按月收集、汇总各部门、科室的医疗、信息报表,并对月度汇总表进行初步评估,对信息报表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报告。

4、质量控制办主任定期召开质量控制部门全体成员会议,根据检查记录,月、季度报表,评价各医疗科室、工作质量,分析存在的工作质量缺陷、隐患、提出整改建议,形成书面材料。

5、医疗、后勤保障质量分析评价结果按时上报医院质量控制委员会。

6、质量控制办公室应作出全年的质量现状的综合分析报告,针对全院存在的问题,提出质量控制对策。

7、医院质量控制委员会定期召开质量检查例会,分析评价医院工作质量。

质量控制检查追踪制度

1、质量控制办公室应不定期地对医疗、后勤保障工作中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抽查,发现工作质量缺陷、隐患,随时提出。

2、对医院各科室、部门报告的有明显隐患的信息报表,组织现场调查,分析异常原因,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和向各科室、部门反馈。

3、各科室、部门质控员按要求参加质量控制办公室组织的医疗科室、医技科室、后勤各工种部门的工作质量检查。

4、加强重点科室、重要岗位的质量控制检查。

5、对存在重大质量缺陷、隐患的科室、部门、工作环节和多次出现工作缺陷或重大缺陷的个人做为重点监控对象,实行追踪监查,有详细记录。

6、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采取边检查,边整改的办法,以规范医疗、后勤服务行为,控制医疗风险。

7、院长通过行政查房对全院医疗、后勤工作质量进行监控。

1、质量控制办公室应指定专人负责资料管理工作。

2、收集、整理、保管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的工作资料,包括上级部门正式文件,医院工作规划、质量控制办公室计划、工作总结、会议纪要、医疗信息月报表、季度汇总表、医疗质量信息分析评价报告、调查报告等。

3、各项资料及时分类登记保存,不得随意丢失、涂改,如有遗失情况,应立即设法补齐。

4、医疗质量信息和分析评价情况,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对外公布。

5、资料不得随意带出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如因工作需要,须经主任同意办理借阅手续。对归还的资料必须逐项检查,若发现丢失或有问题,立即追查。

1、负责医院工作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的修订与汇编工作确定工作量化考核范围、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

2、根据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标准要求,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的临床、医技等科室的综合目标考核、分配办法,建立按岗、按工作量、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奖金分配机制。

3、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年有总结,按时完成,按时上报。

4、每季度将医院各部门的工作质量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意见,经院长同意后,下发整改通知。

5、监督检查考核结果和打分情况,并做好每月考核汇总,按时上报一级考核组。

6、按照考核标准要求,加强平时考核,每周下科室不少于一次,按时完成月终考核。

7、认真学习医疗卫生相关法律知识,加强自身责任感,增强工作信心,要以身作则,秉公办事,保持监督检查的严肃性,以保证科室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

1、在院长领导下,根据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标准和要求,有效的进行工作质量督促与检查。

2、深入各科室了解考核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推动质控工作顺利进行。

3、根据医院各项工作的质控标准和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科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按时总结汇报。

4、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有关医院工作质量信息,将各科室建议、意见反馈医院,保证上下联系渠道畅通。

5、每月复核各考核部门进行工作量化考核平分、扣分是否准确、合理。

6、组织本科室人员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7、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任务及兼职工作。

质控办干事职责

1、在质控办主任的领导下,承担本科室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2、协助科主任草拟本科室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及其它有关文稿。

3、深入各科室,了解考核情况,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有关医院工作质量信息,征求科室意见,将各科室建议、意见反馈医院,4、收集、整理和管理好各类资料和信息,负责请领办公用品。

5、按照医院考核标准,按时完成平时考核与月终考核,每月对全院各科室工作量化考核结果进行汇总,按时上报一级考核组。每季度对各科室工作检查与考核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反馈科室,以便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6、对会议决定的事项,要督促各有关科室认真落实。

7、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任务。

科室质控小组职责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麻醉科质控制度 篇7

2016年全国两会已经拉开帷幕。相信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十三五”规划和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落地、讓老百姓得实惠之上,议案、提案也会提出一系列推动改革发展取得实效的举措建议。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评价改革成效要看“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以此标准狠抓改革落实,“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关键五年起步的当口,“两个是否”评价标准的提出,科学、及时地回答了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事实上,持续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持续带给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是本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始动力和最终目标。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各种压力与阻力,更要抓住“两个是否”标准这个试金石,在多元利益博弈和矛盾中“试”出解决问题、推进改革的关键举措,让“真金白银”的改革发展理念和举措产生实效,也会让“干打雷不下雨”的形式主义假改革露出马脚。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如何保证改革举措从案头设计,最终转化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呢?这就要求建立起一套保证改革落地、见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在这个质控体系中,首要环节就是质控负责人。负责牵头实施具体改革的地方和部门尤其是各地区、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做改革实干家,还要树立“两个是否”标杆,自觉担当改革“质控员”。从“质控员”角色出发,对经办的改革举措要全程负责、全程检验,始终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尺”与老百姓心里的“秤”而不是部门、地区和个人的表面政绩来丈量改革成果的落实情况。

任何质控体系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有过硬的质量标准。“两个是否”的评价标准体现了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改革“向何处去”的答案,掌握好这个评价标准,全面深化改革方能有底气、有力量、有成效。改革者只有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贴近实际、走入基层,才能真正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脉搏,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脱离社会和人民的实际需求,任何良好的改革设计都可能陷入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的困境。

建立和运行这个“深改系统工程”的质控体系,需要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今天的改革和三十多年前开始的那场改革相比,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状况和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可谓天壤之别。面对今天的发展环境和任务,深化改革要取得实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双丰收”,需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改革的全局框架、全程方案和重要节点的前提下,强化不同方面改革举措之间的配套和协同;需要着力“末段攻坚”,给基层一线配足力量资源,强化调查研究和基层创新,推广应用优秀经验,集中精力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需要推动“精准施策”,对改革中的顽疾、病灶实施“靶向治疗”,对改革政策出台和推进的时点、范围实现“精确控制”。

合理用药质控组工作制度 篇8

一、在院长及医务部主任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全院合理用药管理工作,并具体组织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实施、分析、措施、上报。

二、有计划地进行全院合理用药监控、评价、考核、督查等工作,并向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报告,提出监控措施。

三、制定合理用药评价细则,追究临床不合理用药责任,按医院管理制度进行绩效考核。

四、制定医院处方管理实施细则,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每月定期抽查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对临床用药进行合理分析,全院通报不合理用药情况。

五、负责抗菌药物管理,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分级管理、围手术期规范用药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和考评,考核情况院内公示,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医师绩效考核体系。

六、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七、制定医院药比管理措施,控制各临床科室的药比达标。

八、制定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有促进临床医师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的具体措施,每月统计、分析各科室使用情况,使用率符合相关要求。

九、开展药品不良监测报告工作,做好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工作,防范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麻醉科质控制度 篇9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的领导下开展各科窒的院内感染质控工作。

二、按照本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的各科室医院感染质控目标(工作计划)开展日常医院感染质控工作。

三、各科室质控小组根据本科室各项质控具体要求,小组各成员负责并实施院内感染质控的具体工作。

四、各科室质控小组负责人管理、监督本科室医院感染工作的日常开展情况。

五、各科室质控小组负责人对本科室在医院感染工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时上报院感染管理小组。

麻醉科质控制度 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平板闸门检查;质量控制

1平板闸门特点

平板闸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启闭设备、埋件和门叶,这几部分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有很大安全性和操作方面性的特点。由于其结构组成较为简单,维修也比较方便,非常适合应用于农田灌溉和泄洪。我国大部分灌区在不同季节中一般情况下采用平板闸门,特别是农耕浇灌时期,采用平板闸门对水采取分流和退水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节制作用。在平板闸门的安装和维修比较方面,设计者在进行该环节的设计时为了安装简便和日后维修方便使用了具有局限性的整体门,这种门的材质一般是钢材,还用了手轮式螺杆启闭机,这对平板闸门的整个运行环节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2 平板闸门的检查要点

在对平板闸门和埋件进行检查时主要通过现场检查,设备检查人员到现场首先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观察外观是否有缺陷,再借助工具进行检查,对焊接部位和止水橡胶部位进行仔细的检查,这两个部位是检查环节的重点。

2.1 平板闸门安装前检查要点 一是,闸门标牌和图纸的相符。对闸门的名称、规格和出厂设置等进行检查,对各种闸门附件进行检查和验收,检查人员对不同附件的破损情况进行详细检查,比如,检查附件外观是否有凹陷和缺损等,如果有检查人员要做好标记指令维修,并做好检查记录。二是,对不同阀门进行图纸设计和检测。检查人员对全部阀门根据不同的出厂设计进行验收,对不同厂家验收内容进行详细记录[2-4],验收的过程要规范,在此基础上对需要检测的部分进行检测,做好检测记录,比如,主要检查闸门不同方位是否扭曲,是否发生变形等。三是,止水橡皮合格证。检查止水橡皮的合格情况,合格的止水橡表面不粗糙,很少有破损,外形和尺寸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止水橡皮中的螺孔和门叶之间必须是以钻孔的方式呈现,钻孔的直径必须小于螺栓的最大直径。止水橡皮的连接需要采用专门的模具进行加热和溶合。

2.2 埋件检查要点 对二期混凝土断面尺寸进行检查,并且检查一期和二期混凝土之间的凿毛稳定情况。再根据门槽埋件图对一期混凝土钢筋位置设置是否符合图纸要求进行检查,对外部形状进行观察,如果发现表面出现脏污和浮皮等影响设备质量的污染物,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清理,与此同时对门槽内的杂物进行全部清理。检查埋件的直线度,避免埋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变形,对埋件的外观和尺寸进行检查,对焊接部位检查其是否符合焊接规定要求。对埋件安装用到的基准点进行检查。对底槛埋件高程控制点、主轨及反轨安装控制点和门楣安装控制点进行仔细的检查。最后对钢支撑断面和数量进行详细检查。连接门槽埋件和钢筋拉锚杆的数量要充足。埋件安装之前需要进行检测,如果有不规范之处,查明原因进行维修,并做好记录。

3 质量控制

3.1 平板闸门安装的质量控制 第一,对顶止水中心到止水底缘的距离进行控制,误差控制在3mm,可以进行止水橡皮的安装。各种安装项目完成之后,将螺丝拧紧,螺栓端面要比封水橡皮表面低大约8mm。第二,对门叶结构进行质量校正,再安装行走支承部位,安装完之后进行必要的调试。对闸门的焊接方式是通过超声波来完成的,对焊缝进行检查。第三,连接闸门孔口和启闭设备,连接成功之后进行闸门的平衡调试,一般情况下各个方向的倾斜角度不能高于闸门高度,如果超过闸门高度应进行适当的调整。第四,闸门入槽,当闸门入槽之后需要进行密闭实验,在试验的过程中不能有水的参与,对滑道运行情况和闸门启动与关闭现象进行检测,保证止水橡皮的完整[5-6]。第五,对闸门涂装质量进行检查。对闸门表面和焊接处进行详细的检查,在闸门安装验收之前需要进行面漆的涂抹,面漆的涂抹也有一定的标准,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涂抹,最后对整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检查。

3.2 埋件质量控制 埋件的调整需要由控制点来进行控制,螺栓和一期混凝土中的钢筋要焊牢,在保证外观不影响外界的前提下保证焊接质量,不能有变形和自动移位等不良情况发生。埋件工作面需要进行接头的焊接工作,还需要对表面进行详细的处理,这是埋件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如果接头错位,需要使用打磨机进行打磨,包括接头焊接部位,降低缺陷。

我国复测埋件需要根据严格的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标准化复测,复测埋件是一件必要的系统工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内容中:主轨、反轨和侧轨之间的一些检测标准和范围,与门槽和孔口的中心线距离,组合位置是否错位,表面扭曲度按照标准进行检测;对底槛的检测比较重要,检测的内容是门槽和孔口和中心线距离、对高程等最为基础的检测;对门楣的检测需要注意门槽中心线距离等一些定性的检测,该检测能够体现门楣在运行过程中的性质,直接反映设备工作稳定状态;整个复测完成之后需要对复测内容进行整理,并对混凝土中出现的废旧钢筋和垃圾进行必要的清理,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闸门安装时出现问题。

4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在越来越强调管理和技术进步的今天,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水利工作人员在建设管理中肩负着重大责任。水利工作人员需要对工程中平板阀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检查,对质量进行认真的监督,把控好每个环节,使工作有效的进行,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国水利工程的更快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海艳.平板闸门小开度水流数值模拟及闸门槽水流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

[2]袁向宇.滹沱河工程平板闸门检查要点和质量控制[J].山西水利,2015(03):43-44.

[3]朱卫东.水利工程招标方式与评标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

[4]郭桂祯.平板闸门垂向流激振动特性与数值计算研究[D].天津大学,2011.

[5]涂从刚.基于ARM的嵌入式闸门智能测控仪表的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麻醉科质控制度 篇11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保证患者就 医质量与安全,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增强医务人员职业素质,规范科室人员行为,确保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规范进行,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院质量与安全为宗旨,以落实“医 院总目标”及“医疗治疗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为目的,规范科室管理,提高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推动科室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二、科室质量指标检测项目

1、病历及护理文书存在问题通报≤3次/年;

2、床位使用率>85%、<93%;

3、平均住院日<10天;

4、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6、择期手术术前住院日≤3天;

7、甲级病历率≥90%;

8、出院病历两日归档率≥95%;

9、出院病历完好率≥100%;

10、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11、抗菌药物使用率<50%;

12、每月召开指控小组会议一次,确保各种讨论、会诊记录完善;

13、扩大临床路径实施病种,每月病种不少于3例,推行新农合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工作实施;

14、认真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

15、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

16、开展“无陪管理”试点病区工作;

17、严格执行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手术病人交接流程和术后患者服务支持制度;

18、护理质量指标:强化科室一级指控,全年五项重要护理质量达标责任护士护理质量合格率≥95%、患者护理质量合格率≥95%;护理文书书写质量≥95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8%;

19、感染质量指标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5%、院内感染率≤7%;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率100%;传染病上报率100%;医疗废物处理达标率100%;

20、定期组织学习医保、新农合政策,做好宣教工作。

三、质量控制措施

(一)、成立组织 完善管理 组 长:王延辉

成 员:雷敏、刘珂、杨帆

(二)、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各成员应认真履行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制度职责,完成工作任务。

(三)、措施得力 狠抓落实

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对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定期完成,科主任、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给指控组成员及本人,相关人员做好记录、追踪及整改意见。

2、每月召开科室指控会议,全科人员参加,每个人员都可以反馈自己在工作中发现的质量缺陷及不安全因素,以管理小组成员反馈为主,全科人员讨论、分析,组长提出整改要求,指控小组成员追踪整改落实情况。

3、医疗、护理均有分组,各组长切实带好自己的组员,按核心制度要求及时查看病人,处理病人,评估病情,并做好病情记录及病人和家属的宣教。

4、每月统计分析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死亡例数,手术后并发症例数,手术后感染例数,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6、新上岗医护人员,由老师带教,放手不放眼,使科室的梯队建设健康发展。

7、每月召开一次公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及时改进我们的各项工作。

8、按照季度要求抓好落实,对完成较好及未完成的项目进行分析,奖罚落实到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四、进度安排

(一)第一季度:

1、制定全年各项工作计划;

2、抓好法律、法规学习;

3、培训病历书写规范及三基三严知识;

4、全员学习医疗安全与医德医风;

5、按业务学习计划安排科内讲座4次。

(二)第二季度:

1、组织学习《三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及医院下发文件;

2、抓“三基”训练并考核;

3、按业务学习计划定期安排科内讲座;

4、科内重点检查各项核心制度所涉及的记录本;

5、迎接医院的科室目标管理半年考核;

6、手卫生培训与考核;

7、汇总分析各项指标半年的完善情况。

(三)第三季度:

1、反复培训与员工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制度和岗位职责、工作流程。

2、医疗及护理核心制度的培训及学习;

3、科内重点检查临场路径的病种管理情况。

(四)第四季度:

1、学习医院下发文件

2、抓好病历质量与核心制度贯彻落实情况;

3、汇总分析科室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麻醉科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篇12

1、经常开展安全医疗教育,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实行医疗安全责任制,要坚守岗位,集中精力,疑有意外先兆,立即妥善处理。

2、按照各级医师职责和实际业务技术能力,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工作。

3、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的病情判断,严格检查各种麻醉器械设备,确保抢救器具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麻醉医生在实施麻醉前应再次查对患者姓名、病区、床号、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询问手术前是否禁食禁饮,有无麻醉禁忌症。

4、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5、严格查对制度。麻醉期间所用药物及输血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要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最易搞错的相似药物或相似安瓿。抽到注射器中的药物必须注明药物名称及浓度,二者缺一不可,否则不允许注射到病人体内。用过的安瓿及注射器等应保留到病人出手术室后方可丢弃,以便复查。

6、使用易燃易爆麻醉药须小心谨慎,严防起火爆炸,各种麻醉气体钢瓶颜色要标志醒目。

7、没有麻醉机设备,严禁开展手术的麻醉工作,施行椎管内麻醉必须能掌握气管插管术。上岗工作不到一年或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注册者不能独立担任主麻;严禁没有学历、非麻醉专业医师和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担任麻醉工作,不允许一位麻醉医师同时实施两台手术的麻醉。

8、新技术的开展,新方法的使用和新药品的引进,必须经科主任同意并经医院批准,并按照认真讨论后的预定方案实施。

9、严格交接班制度,坚持接班不到,当班不走,坚持岗位交班、手术台旁交班,遇到病情危急和疑难病例的手术时一律不准交班,要协同处理,待病人情况稳定后方可交接班。交班内容包括病人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输血输液等。

麻醉科质控制度 篇13

关键词:脂类标准品 质控品 复合标准品 质控品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248-01

医院与医院间的检测结果相互承认并能在诊断疾病中相互借鉴,已成为当前医疗机构及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成检测结果区域性标准化,最大限度缩小各医院检测结果的偏倚,提高检测质量,关键是区域性标准品、质控品的的质量。目前各医院使用的标准品、质控品来自不同的厂家,甚至一个医院也会在不同型号、不同仪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厂家的标准品、质控品,有可能造成标准品的不同“源”性,造成检测结果发生不同程度的偏倚,在比对过程中我们发现特别是脂类偏倚程度大,给实验室质量管理评价带来困难;下面就我们医院生化室在全国室间质评、国际血脂室间质评、室内质控所用不同标准品、质控品的血脂质评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05年卫生部临检中心下发全国常规生化质控品复合质控血清,由奥斯帮公司提供;日本协和株式会社组织的国际血脂室间质评血清由其自身提供,我室室内标准品、质控品由罗氏公司提供。

1.2 观察项目及方法。观察项目均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三种不同质控品检测方法及所用试剂、仪器及其他检测条件均相同。

手术麻醉科消毒隔离制度 篇14

1、布局合理:建筑要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区要求。

2、手术室内应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室内温度、湿度适宜。有条件可设层流净化装置。

3、手术室内应设压力蒸汽灭菌装置,尽量不用化学消毒剂浸泡处理手术器械。

4、门口设有消毒垫,消毒过往推车,提高清洁区的保洁度。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坚持湿式清扫,每周固定一日为卫生日。

6、术前:各手术间地面、物表面消毒液擦拭后,紫外线消毒30,方可使用。术后:手术间清洁后,紫外线消毒30,并有记录,如连续手术,地面、物表面消毒液擦拭后,紫外线消毒30,后方可使用。(灯管照射强度不低于70uw/cm2)手术间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并有记录。(空气监测卫生标准< 200cfu/m3)物体表面培养每月一次并有记录。(物表监测卫生标准≤5)

7、正确执行无菌技术及有关操作规程,严格进行质量处理,对易感环节做好质量监测,并做到操作前后要洗手。(手卫生监测标准≤5)

8、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牙垫、舌钳、开口器等用后立即清洗,消毒液浸泡消毒。

9、手术室应设无菌室,无菌物品应放置专柜,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不超过一周。无菌物品与污物不能同台、同桌放置。

10、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于1:1000新洁尔灭的容器中,浸泡的无菌钳、镊、容器应每周消毒二次,同时更换消毒液。浸泡液面要达到容器的1/2—2/3,要求一罐一器具。碘酒、酒精瓶每周更换、消毒。

麻醉科控制性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篇15

麻醉科控制性麻醉药品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进入医院药品目录,为便于麻醉治疗,暂存在麻醉科的麻醉药物品种。

一 麻醉科控制性麻醉药品管理

1所有控制性麻醉药品按浙江省临床麻醉技术管理,实行专人、专柜、专锁、专册、专处方、专交班等“六专”管理。

1)责任人为当日值班/备班医师,负责

与上一日值班医师共同对控制性麻醉药品的品种、数量、批号、效期等进行核查,在麻醉药品的专册交接班本中记录结果。

对麻醉药品使用登记本中记录的值班当日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清点,与实际库存药品的品种与数量进行核实。做好控制性麻醉药品的清点工作。

2)麻醉药品专用保险柜必须随时加锁,钥匙不得随意放置。

3)药品数量应保证:

 实际数量和使用数量与科室备存数量一致;

 使用数量与处方数量一致;

 使用数量与空安瓿数量一致;

 使用药品的批号与空安瓿批号一致;

 残药量和使用药量与领用药量一致;

 处方开具使用数量和残药量与领用量一致。

二 麻醉处方的使用管理规定本院使用的控制性麻醉药品处方分为麻醉处方、精一处方、精二处方,处方由科主任向物资供应中心领取,并对领取处方的数量和编号、废弃处方的数量和编号,在专册上进行登记。麻醉处方的使用

1)处方由前记、正文、后记组成前记分为:

 患者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科室、床号、地址、电

话、患者身份证编号等;

 代办人信息:代办人姓名、性别、年龄、代办人身份证明编号;

 处方信息:开放日期、临床诊断等。

正文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量、用法、用药途径等; 后记包括:医师签名和药学审核信息。

2)麻醉处方书写规则

 项目清晰完整、不得涂改。如有修改,在修改处签名并标注修改早期;  药名不得书写化学分子式;

 剂量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常用量使用,必须注明单位;

 每张处方只开具一种药品;

 代办人信息指麻醉药品请领人信息;

 处方信息书写错误、涂改超过2处以上、处方毁损等情况时,该处方

作废弃处理。废弃处方按科室规定,在指定位置整齐有序留存备查。

 临床(初步)诊断栏,应填写手术名称。

上一篇:铁路基层党员对照检查材料下一篇:收费工作常见特情处理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