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麻醉科设备的管理

2024-10-22

医院麻醉科设备的管理(精选10篇)

医院麻醉科设备的管理 篇1

0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产业也在飞速崛起,大量高新技术的医疗设备逐步应用到临床诊疗活动中。麻醉科手术室虽然是手术辅助科室,但其仪器设备数量和价值远远超过其他手术科室。根据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统计,仅在1991年和1992年这两年中,美国共发生医疗设备引起的严重医疗事故56220例,其中造成人身死亡事故3838例,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20世纪90年代,北美国家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引入了风险管理的概念,目前有的美国医院已采用了基于风险评估的医疗设备管理办法。

麻醉科手术室仪器设备偏大,种类繁多。包括:血管造影机、C型X光机、G型X光机、体外循环机、左心辅助机、胸腔镜、腹腔镜、B型超声机、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电温毯、电脑等。根据手术的需要和病人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麻醉机,和相应的监护仪,比如,小儿手术应选择适合小儿的麻醉机。

2000年7月1日,我国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并实施YY/T0316-2000“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第一部分风险分析的应用”行业标准。这个标准的实施,表明国家已经注意到医疗器械设计和使用中存在的风险,要求医疗器械使用单位通过定性甚至定量分析,判断医疗器械的可接受性和决定其预期用途的适宜性。

全美技术评估权威组织对风险的定义为“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医疗技术用于解决特定的医疗问题时,对相关人员所造成伤害的可能性的程度”。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对正在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分析,定期进行风险评测,建立档案,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能保证设备应用的安全性,以便降低使用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风险管理由风险分析,风险评分和风险控制三部分组成。其中风险分析和风险评分就是风险评估,而风险控制对风险评估又有反馈作用。根据风险控制的反馈信息,对风险评估进行及时调整,以便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包括使用前的风险分析和使用中的风险评分。

1 仪器设备使用前的风险分析

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应在使用医疗设备前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应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对其中提到的安全风险和警示内容要充分了解。对其应用环境,如湿度、温度、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电气安全性能,如电磁干扰、放射线、电离辐射等其他未考虑到的复杂风险进行分析防范。

2 仪器设备使用中的风险评分

医疗设备在使用当中,由于自然磨损和使用者不合理操作,可引起医疗设备不稳定工作,甚或发生故障。这些情况一旦发生都会影响诊疗质量,特别是在手术当中,如果发生设备故障其后果十分严重。因此,风险评分是整个风险管理中最难的一步,这一步要根据风险的可承受程度确定权重。

David.Yadin博士的风险管理理论将设备风险分为动态风险和静态风险。静态风险是设备所固有的风险,如设备属性、使用环境、潜在危险程度等;动态风险是与使用年限、故障率有关风险,是需要经常调整的,如使用年限、每天连续使用时间、维修史等。

根据本人多年来对麻醉科手术室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并参考美国德州医院中心David.Yadin博士的风险管理理论和加拿大弥尔顿市立医院医工部主任Mike Capuane等人的著作中所叙述的风险管理模型,制定出适应麻醉科手术室设备特点的风险评分方法。

根据David.Yadin博士的风险管理理论将动态风险分为4项,包括已使用时间、月累计使用时间、维修史和正常工作时间;将静态风险分为4项,包括属性、用途、特征和安全自检报警。

⑴已使用时间(1)使用十年以上10分;(2)使用九年以上9分;(3)使用八年以上8分;(4)使用七年以上7分;(5)使用六年以上6分;(6)使用五年以上5分;(7)使用四年以上4分;(8)使用三年以上3分;(9)使用二年以上2分;(10)使用一年以上1分;使用一年以下0分。

⑵月累计使用时间(1)累计使用200小时以上5分;(2)累计使用160小时以上4分;(3)累计使用120小时以上3分;(4)累计使用80小时以11上2分;(5)累计使用40小时以上1分。

⑶维修史每维修一次3分。

⑷正常工作时间每半年1分;上月未做维护1分。

⑸属性(1)与病人直接接触5分;(2)与病人无接触0分。

⑹用途(1)用于生命维持设备10分;(2)抢救用设备8分;(3)监护用设备6分;(4)检查用设备4分;(5)辅助用设备2分。

⑺设备特性每一项2分,(1)用电设备;(2)机械设备;(3)有活动关节的设备;(4)需定期更换零件或耗材的设备;(5)可用于婴幼儿的设备;(6)需定期进行定标的传感器。

⑻安全自检报警每一项2分,(1)没有病人情况报警;(2)没有故障报警;(3)无声光报警;(4)没有故障说明;(5)没有机械安全保护;(6)没有连续的操作报警;(7)没有开机自检;(8)没有手动自检;(9)没有蓄电池。

风险值在20分以下说明该设备出现故障的机率比较低,在这月的维护计划中可以暂不考虑;风险值在30~40分之间说明该设备有可能出现故障,需要安排在这个月的维护计划中;风险值大于40分说明该设备在使用中存在风险,需要马上做维护。

每月月初,对每台设备进行一次风险评分,制定出这月的维护计划。例如:一台已使用五年的麻醉机,在上月做过维护,根据评分结果,其风险值为26分,说明这台麻醉机可以正常使用,本月可以不列入维护计划当中。

3 风险控制

根据设备的风险水平确定采取的技术保障措施,同时监控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对风险评估和分析进行调整。

每月制定维护计划进行预防性维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前,预先对仪器设备的全部或部分进行检查维修,达到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的目的,是医疗仪器设备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预防性维修包括:设备外观检查、设备内外除尘清洁、机械件润滑、机械件紧固、电源系统检查、接触件检查、管路系统检查、光学系统检查、易损耗材的检查和更换、报警装置的测试、软件系统的测试、数据整理和备份。

通过对手术室麻醉科仪器设备进行风险管理,不但规范了仪器设备的使用,完善了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提升了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风险隐患,有效控制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了科室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丹,David Yadin,朱晓纬.基于风险评估的设备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0(9):42-43.

[2]曹德森,刘光荣.基于风险分析的医疗设备管理[J].中国医院院长,2007(特刊):50-54.

[3]顾成雄.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3):23-25.

[4]ISO-14971医用装置风险管理[S].第一部分:风险分析应用.

[5]许苹,秦婷,连斌,等.试论医疗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98-200.

浅谈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 篇2

【关键词】急救设备;存储;待用;安全风险管理;计量质控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急救医学越来越完善,当前国内各大中城市纷纷建立了相应的急救中心,为突发事件的救护工作创造了物质条件。急救设备的发展,促进了急救医学的发展,同时成为了影响急救医学进步的重要因素。

一、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要点

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要点通常建立在急救医疗设备的特点之上,从而突出其所拥有的管理要点,当前需要掌握的方面包括了三个层面。其一,可靠性,医院急救设备在管理当中应当保证其可以长期处于性能良好的状态,并且能够保证立即使用;其二,安全性,医院急救设备主要用来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救治,因此对该设备的安全问题要重视,与其相关的设备也需要引进安全注意;其三,有效性,这不仅体现在了医院急救设备与其性能之间的关联,还体现在了设备与相关操作人员和技术素质的关联。因此,对于医院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加强学习和教育培训工作。

二、急救设备的存储与待用管理

对于急救设备而言,应当确保其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能够始终处于急救的待用状态。为此作为主管部门来说,需要时刻加强对急救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完全情况的监管工作。由于使用急救设备,需要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精准性,为此需要相关部门能够针对设备的数据和功能做好定期的检测和校准,从而实现对设备的周期性维护保养。此外,从当前的情况来分析,对于任何的医疗单位来说都不可能具备所有的大量的急救设备,但是遇到灾害性急救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的急救设备,这样就需要针对急救设备做好供货渠道和储存。医院方面可以针对突发事件,做好应急物品的需要,这方面可以与信誉较高的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医院在进行设备采购时候,可以随时了解急救设备的相关信息,从而能够在最短时间中获得设备,增加挽救成功的概率。

三、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

急救医疗设备同样存在着安全风险问题,所以,医院需要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在医院当中,这种风险往往指的是由于医疗技术所带给患者或使用人员的伤害的可能性。当前安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安全,就无法保障质量,也就不能提升工作效率。急救医疗设备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存在着危险性。目前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是针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三个主要工作。风险分析,自然指的是针对可能发生伤害概率的分析,风险评估则是对这种概率以及伤害程度进行评估,而风险控制就是对整个风险进行整体的控制。我国于2007年推出的《医疗器械监管监督条例(修订草案)》当中已经明确的规定了相关内容,针对医疗设备在生产环节、经营环节以及使用环节都做出了具体规定,从而在制度层面保障了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加强了安全风险控制。但是,由于当前关于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尚待进一步完善,要通过具体的实践加以确认,从而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预防性的维修,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目前该项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还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发展。

四、急救医疗设备的计量质控管理

急救医疗设备所拥有的特殊性质,决定了需要重视其在计量和质控方面的工作。当前很多医院已经在针对急救医疗设备的计量质控管理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并且制订了相关的流程。对于具体的急救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如下:其一治疗类,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测、更换、矫正、检查、预警等相关工作,需要用前进行测试、检查、消毒等,需要做好工作记录、切断电源、管理附件、清洁等;其二诊断类,需要做好绝缘检测、分析仪器检查等,用前和用后做好与治疗类同样的工作;其三监护类,在做好前两种的基础工作之后,还需要注重监护类设备的稳定性,需要用前做好完好性和传感器的检查工作,需要用后做好同诊疗类一样的工作。对于上述三种急救医疗设备都需要做到的是,定期进行计量检测的工作。对于计量和质控管理方面,医院急救医疗设备应当做好常规检测跟预防性维修相结合的方式。常规检测就是要能够保证其跟其他类别的设备一样做好定期计量质控维护工作,预防性维修工作则主要是通过对设备风险程度的把握,以及具体实践经验,对设备加强各方面的维护工作。做好检测的原始记录以及合格证书工作,将会为遇到医疗纠纷时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应当认识到随着宣传工作的开展、医疗安全意识的增强,计量和质控管理也会得到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会受到更多重视。

五、发生不良器械事件急救设备的处理

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出现了一些不良器械事件,严重影响了医疗急救事业的发展。因此引起各国的重视。我国也加强了对不良器械事件的监督管理工作,要知道不良器械可能影响到患者,给患者带来很大伤害。所以当前在急救设备使用中,需要加强对不良器械事件急救设备的处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有效。为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其一,建立检测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当前的规定要求,组建相应的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从而各司其职;其二,实现巡查工作的制度化。拥有了具体方案就要逐渐的落实具体的方案,这就需要实现工作的制度化,工作人员需要及时的对急救设备做好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出现意外;其三,鼓励进行预防性维修。由于设备拥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在预防性维修方面应当保证其科学性,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并且维修之后对设备进行校验,从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总结

在当前医院管理工作中,急救设备管理是重点内容之一。其水平高低将会决定着医院的整体急救水平。因此,应加强对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工作,既要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又要保证设备的规范操作,同时需要培养一支技术突出、专业突出、素质突出团队。这样,才能实现提升医院急救设备的水平、提升医院急救水平、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邵继风,孙冰,张恩科.应急医疗装备配置的特点与对策[J].中国医疗装备,2011(8).

[2]吴韬.浅谈我院急救医疗设备供应中心的管理体会[J].医疗装备,2010(5).

医院麻醉药品的有效管理 篇3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麻醉药品具有两重性: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 是医疗上必不可少的药品;同时不规范的连续使用又易产生依赖性, 若失之管理流入非法渠道成为毒品则会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因此麻醉药品历来为我国特殊管理药品的重中之重, 麻醉药品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结合所在医院实际情况, 建议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现总结如下。

1认真落实各项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我院成立由院长负责, 分管副院长、医疗管理、药学、护理、保卫等部门参加的麻醉药品监督管理小组, 明确各部门职责, 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经常开展督查与自查工作,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法, 形成相互制约、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推进麻醉药品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医院管好麻醉药品的有力保障[1]。我院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处方管理办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 针对性地制定了较完善的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其内容包括药品的采购、验收、入库、储存、领用、保管和使用环节等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 并严格执行。各药房、各病区均建立了麻醉药品专管员协助药房组长和病区护士长负责各药房和病区的麻醉药品的日常管理工作。我院还加强了安全管理工作, 在麻醉药品的专用仓库安装了专用的摄像器材进行24h监控, 并与本地公安机关110报警系统联网。各药房、病区的麻醉药品使用专用保险柜, 也配有报警系统与我院保卫科值班室相连, 24h专人监控, 确保万无一失。

2组织医药人员培训, 以提高专业素质

对各级医药人员进行培训与学习是麻醉药品有效管理和正确使用的保证[2]。由于麻醉药品的特殊性, 我院医务科经常组织对临床医师、药师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等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的业务培训, 并进行考核。学习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癌症患者疼痛三阶梯治疗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 只有考试合格的临床医师和药师才具备麻醉药品处方权和麻醉药品调剂权。通过学习不但提高了医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法律意识, 而且改变了麻醉药品用药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为正确有效的管理使用麻醉药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对各个环节规范化管理, 以保障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

3.1 药库管理

我院实行麻醉药品双人采购形式。每季度初药库保管人员根据上季度麻醉药品的消耗情况制定采购计划, 由药剂科主任亲自监督与药品采购员共同采购[3], 付款采用银行转账方式。麻醉药品的验收、入库实行货到验收, 由药剂科麻醉药品管理人员与库管人员双人验收、核对, 验收到最小包装单位。验收合格后入库, 由双人开启保险柜 (一人管密码一人管钥匙) , 将药品放入保险柜中按相关规定入库。

3.2 各药房管理

根据临床需要制定门诊、急诊、住院药房麻醉药品的品种和数量, 做到既满足临床需要, 又优化库存, 利于管理[4]。各药房均应认真落实麻醉药品“五专”管理即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册登记、专用处方, 麻醉药品由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道德品质优秀的高年资主管药师负责管理。麻醉药品使用管理的全过程实行批号追踪管理, 真正做到账物批号相符。

3.2.1 门诊药房管理:

门诊药房设有专门标识的麻醉药品发药窗口, 由专人负责麻醉药品的调配和发药, 调配处方时按审方、配方、复核、发药等步骤进行。药师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 审核处方书写规范、处方用法用量、处方权限等, 并由发药人、核对人核实回收的空安瓿以及废贴批号是否与处方上记录一致。调配后本次发药的药品数量、批号与回收药品空安瓿以及废贴批号均应在专册登记本上登记以备检查, 调配后的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均应双人签字。

3.2.2 住院药房管理:

住院患者使用麻醉药品, 由临床护士凭麻醉处方到住院药房领取。药师接到护士处方后, 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床号及用法用量, 是否标明麻醉药品的用途。注射剂还要审核护士交回的上次用药的空安瓿无误后, 由取药护士、药师在处方上双签名以示负责。

3.3 临床科室管理

各临床科室备用的麻醉药品设定领用基数, 必须专人负责、专柜加锁设交接班记录簿, 责任到人。各药房的麻醉药品专管员, 每季度对所属各病区的麻醉药品检查一次, 包括保险柜、登记册、备用基数、药品批号、有效期等。药剂科会同医务科、各科护士长不定期对各病区进行抽查, 听取各病区意见和建议,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处理。

3.4 空安瓿、废贴的回收管理

由各药房的麻醉药品专管员负责收集和保管。麻醉药品管理小组定期对回收的空安瓿、废贴的数量、批号核对无误后, 将空安瓿砸碎、废贴剪碎后送至医院医疗垃圾处理场予以销毁。销毁时必须有药剂科主任、保卫科长、医务科长在场, 填写销毁登记表并签字。

4结论

我院各部门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 采取了以上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对麻醉药品实施了规范化的管理。做到药学及医护人员不断摸索和积累有效的管理经验, 提高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为患者提供了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 切实保障了医院麻醉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合理, 杜绝了麻醉药品的滥用。但有些方面仍存在不足, 还需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真正实现麻醉药品的特殊管理、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文华.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之实践[J].黑龙江医药, 2010, 23 (1) :78-80.

[2]吴世启.医疗机构门诊麻醉药品使用管理安全隐患及防患策略[J].中国药事, 2010, 24 (1) :8-10.

[3]雷彦辉, 刘乃兵, 周密.某区医疗机构麻醉及精神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 2010, 27 (2) :189-190.

医院麻醉科设备的管理 篇4

【关键词】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在建设现代化医院的过程中,医生对疾病作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就是医疗设备,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疗质量的提高,而且还是对医院综合水平与医疗技术水平进行衡量的标志。在使用医疗设备时,需要结合其性能等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法,确保其运行安全,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管理医疗设备档案。

一、医疗设备档案的积极作用

首先,医院管理的核心就是医疗质量,技术手段与设备条件则是医疗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设备档案可促进医院经济效益提高。在医院固定资产中,医疗设备占有较大比例,在医院的总收入中,由医疗设备获得的经济效益同样占有较大比例。医院每年要花费很高的费用来维修和购进医疗设备,而医疗设备档案则为科学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能够使设备利用率提高,收入增加,同时促使设备使用寿命延长,消耗与维修费用降低,支出减少,以此来获得较高的医院收益。再次,当由于设备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伤害,发生医疗纠纷时,设备管理档案可作为有力证据,明确责任方。最后,在购入新设备时可将设备档案当作重要参考依据。

二、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措施

1. 开展人员培训,提高档案利用率

医院需要加强宣传档案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促使各级人员高度重视医疗设备档案,尤其要具备较强的动态档案管理与收集意识,在设备档案中真实反映设备的维修、运行、验收等情况,从思想上认识到医疗设备档案是为临床而服务的,并且要与医院发展相适应。每年新职工上岗前必须培训并严格考核其档案管理知识。档案室与设备处在医疗工作会议和医院周会上要将收集医疗设备档案,尤其是动态档案的情况通报给临床医务人员,使各科室的档案管理意识增强,将设备的真实使用情况反映出来。相关人员需要将采购、使用与维修医疗设备的整个过程认真记录至医疗设备档案中,并且不定期与定期进行检查,以维修结果、运行情况、设备质量等为主要检查内容,促使医疗设备档案充分发挥自身在医院管理及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在采购、使用、报废医疗设备等环节中,必须要求香港部门提供设备档案信息,开设绿色通道供查询档案。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满足临床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的需求,使档案利用率提高。

2.完善相关制度,注重检查与考核

在管理医疗设备档案时,要与医院发展相适应,而后者又要与市场,即患者需求相适应。所以医院需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使市场和医院发展需求得到满足。首先要明確不同级别使用与管理人员的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其次要对医院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为各科室确定岗位职责与管理目标,在医院综合管理目标中纳入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列入考核科室目标的内容中,有机联系相关人员的年终评优、职称晋级、考评等。再次,要求设备操作人员不仅要定期保养和维护设备,还要认真记录其日常日用与维护情况,管理部门加强检查,使管理网络系统而完整。最好由院长担任档案管理网络的组长,除了安排少量专职档案人员外,还可以招聘兼职档案员,对医疗设备报废、重点设备管理、大型设备维修保养、设备采购等制度加以完善,要求各科室各级人员均遵循“谁使用医疗设备谁保养”的原则,科室或护士长可安排专人保管精密、贵重仪器,定期检查故障和实施保养,记录维修情况以及故障现象、发生时间、如何处理等。每个月医院要进行一次或多次行政查房,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使用医疗设备其档案管理情况,尽快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临床部门,和管理考核相联系。这种管理网络有助于查出漏洞并及时改进,从而准确收集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

3.发挥兼职作用,进行立体化管理

收集和整理医疗设备档案的工作非常细致,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专业水平、政治素质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医院的各科室中均有不同的医疗设备,但档案员并无足够精力与较高的专业水平来收集医院中全部的医疗设备档案。所以医院需要将“兼职”档案员设立在各个科室,为档案管理部门提供协助。兼职档案员十分了解自己所在辖区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也会参与使用,因此医院通过对其开展培训和考核,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效率。同时在科室绩效考核时,科研将医疗设备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列为考核项目,鼓励科室护士长担任兼职档案员,发挥其善于管理、精通业务的优势,将管理效果与年终奖相联系。由于医院的医疗设备较多,有较多使用记录,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繁琐且任务量大。所以医院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设备管理网络系统,登记采购、使用设备的信息,设定查询功能,并拓展与完善其他功能,如维修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采购管理等,达到远程借阅与现代化管理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管理。

三、结语

医院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自身观念,积极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通过不同渠道与途径对医疗设备档案进行信息资源开发,从而共享档案信息,主机改革传统服务模式,实施现代化管理,促使医疗设备档案与当代的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管理者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及时发现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找到切入点,使医院管理水平从整体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瑞峰.浅谈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 医疗装备,2014,(1):25-26.

[2]苏羽.基层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J]. 淮海医药,2011,(04):370-371.

基层医院麻醉风险管理 篇5

1 麻醉风险的主要成因

1.1 病情严重复杂

许多疾病本身即是造成死亡的原因,尤其以心血管疾病为多,如为如此危重病人实施麻醉,其风险性也就不言而喻。麻醉医生在保护病人免受手术痛苦、维护生命的过程中,因疾病因素、麻醉因素、手术因素的影响,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麻醉安全性也会因人(如病人本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等)、因病、因药物、因设备、因技术而异。

1.2 术前准备不足

若术前各项常规检查,与外科疾病合并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的特殊检查,对既往疾病史、用药史、治疗史及现在的病人情况等有疏忽或准备不完善,都可诱发新的医疗情况。尤其在经受麻醉和手术的应激和创伤打击期间,可能会加重病情,加大麻醉风险。

1.3 麻醉本身风险

1.3.1 麻醉药品的剧毒性:

由于病人情况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发生药物性相关并发症的内在危险仍难以避免,仍会有少数病人对药物出现高敏反应、毒性反应,导致生命体征的剧烈波动,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1.3.2 病人的无意识性:

绝大部分麻醉病人处于无意识状态,甚至无呼吸状态,完全丧失了机体在遇袭伤害刺激时的自我保护、自我躲避反应。

1.3.3 麻醉操作的伤害性:

麻醉伤害性操作如气管内插管、硬膜外穿刺、动静脉穿刺等有诱发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如局部血肿、误伤脊髓、病人致伤致残甚至呼吸和心跳停止等危险。据报道近几年与深静脉导管相关的损害赔偿有增加趋势[1]。

1.3.4 手术的伤害性:

手术在祛除外科疾病的同时,也给机体造成新的伤害。手术创伤愈大,意味着其给麻醉医生带来的风险愈大。

1.3.5 麻醉及监护相关设备仪器的故障:

某些突发医疗事件是由于麻醉和监护相关设备仪器的机械故障引起的。许多麻醉医生不能正确使用麻醉机及监护设备。据统计有48%的麻醉医生在使用新仪器设备前不阅读使用手册,也没有机会和时间进行正规的培训[2]。

1.4 人为主观错误

1.4.1 与技术有关的错误,主要表现为注意

力不集中而导致习惯常用的操作程序出错,如疲乏、厌倦、失望、过劳、紧张甚至酒后工作等。

1.4.2 与知识、经验有关的问题,通常发生

在低年资医生处理紧急或突发事件时,因对问题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足够的经验而出错。

1.5 医患沟通不通

由于病人的知识背景不同,疾病和治疗的复杂性及医护人员沟通技巧不够全面、对病情和诊治风险解释不足,使得病人及其亲属未能明白、理解或接纳医护人员的解释,从而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投诉。

1.6 麻醉范畴扩大

进入21世纪,麻醉学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麻醉科工作领域由原来的手术室扩大到门诊与病房,业务范围由临床麻醉扩大到急救、心肺脑复苏、疼痛的研究与治疗,临床麻醉的重点转向人体生理机能的监测与调控以及麻醉并发症的治疗[3]。麻醉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风险,麻醉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也给麻醉带来风险:全凭静脉麻醉、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等技术增加了术中知晓的发生[4]。

2 麻醉风险管理的目标

麻醉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或科室对现有和潜在的麻醉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有组织、有系统地减少麻醉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不断提高麻醉质量,提高医疗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6]。医院实施医疗风险管理的首要目的,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诊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同时,为了医院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应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对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成本。另外,医疗风险管理还应考虑防范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3 加强麻醉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麻醉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的管理

3.1.1 组织机构的管理:

(1)进行麻醉风险管理教育;(2)制订涉及法律责任的麻醉风险管理措施;(3)加强医护人员沟通技巧的培训;(4)加强医疗信息数据的保护和安全管理培训;(5)加强员工投诉和违纪管理;(6)加强医疗资料的保密和维护患者隐私权的教育和管理;(7)协调麻醉科与相关手术室的矛盾与合作等。

3.1.2 工作制度的管理:

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术前会诊、讨论制,术后访视制,交接班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安全防范制度,业务学习制度,药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保管制度,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严格执行临床麻醉技术操作规程和合理用药;统一医疗文书记录格式和表格,制订医疗记录管理标准和手册,全方位实行医疗质量控制计划等。

3.1.3 风险事件的管理:

麻醉科经常发生的风险事件不外乎医疗事故、医疗差错、麻醉意外、麻醉相关并发症等。对每一起风险事件,都必须及时向医务科汇报,并组织科室全体人员学习、总结,还应积极做好相关材料和法律程序的准备,以应对医疗投诉和法律起诉。

3.2 人力资源的管理

3.2.1 麻醉科人员的管理:

麻醉科工作人员组成复杂,人员受教育及受训程度差异较大,临床经验差异也大,因此要针对不同人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采取主治医师负责制,科主任巡视制,对低年资医生、进修医生、实习医生进行严密监控,做到放手不放眼。

3.2.2 手术相关科室人员的管理:

麻醉科、手术室是外科医生展示高超医术的舞台,但他们的出现也大大加剧了麻醉科人员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其言行和医术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麻醉科的风险管理。

3.3 麻醉安全的管理

3.3.1 术前访视:

麻醉前一天由实施麻醉者到病房访视病人,详细了解病情,查看化验检查结果,进行必要的体检,估计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选定麻醉方案,与病人介绍麻醉方式及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对疑难危重病人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组织科室进行重点讨论,对麻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对策。

3.3.2 术中管理:

手术必须要在麻醉科医生的麻醉和监护下实施。一般情况下,手术病人均处于无意识甚至无呼吸状态,完全丧失了自我保护、呼救的能力,其生命活动完全赖于麻醉医生的照顾。同时,病人的安全还取决于手术医生和病人自身的情况。应针对不同的术者、麻醉医生以及患者的手术部位和类型、大小、时间及病情、合并症、年龄等,对手术病人实施全程监控,防患于未然。

3.3.3 术后回访:

术后24小时内对麻醉后病人进行首次回访,特殊病人特殊情况应随时加强回访,以便及时了解术后有关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回访期间发现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经治医生共同处理,直至情况好转。

3.3.4 毒麻药物管理:

麻醉科医生从事的不仅仅是高风险的工作,连常用的药物都是高风险的毒麻药,对毒麻药品实施“六专”(专人、专柜、专锁、专册、专处方、专交班)管理[7],抢救药品定量按规定地点和顺序放置,保证供应,应及时补充消耗药品和清理过期失效药品。

3.3.5 设备管理:

贵重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严格按规程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平时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发现故障后,立即报告仪器设备保管负责人或科主任,并联系工程师维修;建立健全贵重仪器设备档案,定期对仪器设备清洁除尘、性能检测、仪表数据校准、易损件定期更换,计量设备定期鉴定。

3.4 环境管理

要加强麻醉科安全系统及相关安全责任人的培训,加强员工防火安全教育及培训,加强医疗、化学、放射性及其麻醉科废物处理,加强麻醉用气体和其他医用气体的贮存和使用管理,加强对病人的安全教育,加强员工职业安全和职业风险的教育和管理。

总之,麻醉风险是麻醉科的职业风险,是一个客观存在又无法回避的事实。在医改转型期,只有通过不断改善基层医院麻醉工作条件、提高麻醉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麻醉管理、增强麻醉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将麻醉风险降至最低水平,才能将我们的麻醉工作做得更好,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

摘要:分析了医改转型期基层医院麻醉风险的主要成因,明确了麻醉风险管理的目标,具体提出了加强麻醉风险管理的措施,认为要加强麻醉风险管理中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的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及麻醉安全管理,以确保手术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基层医院,麻醉,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Domino KB,Bowolle TA,Posner KL,etal.Injuries and liability related central vascular catheters:A closed claim analysis[J].Anesthesiology,2004Jun;100(6):1411-1418.

[2]Webb RK,Van Der Walt JH,Runciman WB,et al.Which monitor?An analysis of2000incident reports[J].Anaesth Inensive Care,1993;21:650-652.

[3]曾因明.进一步加强我国麻醉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J].中国医院,2010,14(1):22-24.

[4]Kent CD.Libility associated with awareness during anesthesia.ASA[J].Newsletter,2006;70(6)8-10.

[5]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确保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箫理杂志,1999,15(9):569-572.

[6]黄冰,温文钊.对麻醉风险及其对策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3):148-149.

医院对麻醉药品管理和合理应用 篇6

1 医院应当建立由分管责任人负责

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的日常管理工作, 建立专项的检查及考核制度, 及时发现、处理麻醉药品在医院管理和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隐患, 从采购、验收、储存、保管、发放、调配、使用、报残损、销毁、丢失及被盗等各个环节执行报告及巡查等制度, 制定各岗位人员职责, 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实行责任追究制。医院应定期对涉及麻醉药品的相关人员进行麻醉药品的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 通过各种形式, 强化医师和药师的法制观念和业务水平。

2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 要在各个药房设置麻醉药品专用保险柜, 由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医院应针对麻醉药品发放情况规定各药柜定期存放的相对数量, 各药房应每天清算药品的发放及库存情况, 并设有专门发放窗口, 由专人负责调配及核对。处方调配人、核对人应仔细核对麻醉药品处方, 签名并进行登记;对不规范的处方拒绝调配。医院麻醉药品库必须配备保险柜, 门、窗必须有防盗设施, 每日对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统一编号、计数管理, 按要求对麻醉药品处方进行保管、领取、使用、退回、销毁等。注射剂或贴剂再次使用时, 应将用过的空安瓿或贴剂交回, 并对交回数量进行记录。各科室在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时, 也应收回空安瓿, 并对批号和数量进行仔细核对, 做好记录, 剩余的麻醉药品办退库手续。收回的空安瓿和废贴由专人负责记数, 监督销毁, 并做记录。

3 麻醉药品处方管理

3.1 麻醉药品处方保存期为3年, 专用账册和专册登记簿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2年。

对使用麻醉药品的患者应建立相应病历, 麻醉药品注射剂型仅限于医院内使用或由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中使用;医疗机构应当每4个月为使用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患者随诊或复诊一次, 并将诊疗情况记入病历, 院外使用非注射剂型的麻醉药品处方不得在急诊药房配药。患者再次使用麻醉药品时, 须将剩余的麻醉药品无偿交回医疗机构, 由医疗机构按规定程序销毁。执业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 取得麻醉药品处方资格才能开具麻醉药品处方, 医师不得违规为自己及他人开具麻醉药品处方。首次为患者开具麻醉药品处方时, 医师须亲自接诊患者, 并为患者建立病历, 留存患者身份证复印件, 并由患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其病历由医院保管。医师为患者开具麻醉药品专用处方, 由医院按照规定样式统一印制。

3.2 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应为一次用量, 其他剂型不得超过3日用量;

缓、控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为癌痛、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盐酸二氢埃托啡和盐酸哌替啶为需要特殊管理的麻醉药品, 每张处方为一次用量, 盐酸二氢埃托啡只限于在二级以上医院使用。盐酸哌替啶仅限于医院内部使用。麻醉药品处方的保存不同于其他处方, 至少需保存3年。

目前, 随着我国药品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 麻醉药品在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方面都日臻完善。麻醉药品一方面为中重度疼痛患者解除了痛苦, 提高了生活质量, 使患者获得了生存的尊严, 为家庭及社会减轻了负担。另一方面, 其毒副作用也被非法分子利用制成毒品, 随着吸毒者数量的不断增多, 不仅造成了其身心上的痛苦, 还严重危害了国家及社会的安定。综上所述, 医院作为麻醉药品的重要应用场所, 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 正确管理和使用麻醉药品, 满足疼痛患者的需要, 以实现让疼痛患者无痛的理想境地。同时, 也要在医院管理范围内杜绝麻醉药品的滥用和流失, 使麻醉药品不从医院流入非法渠道。

摘要:麻醉药品具有两重性:既是临床必不可少的药品, 发挥镇痛作用;又是毒品, 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加强对麻醉药品的管理, 在保证合理用药的同时, 杜绝任何环节发生非法舞弊的行为, 保证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有效, 防止非医疗目的的滥用和流失。

医院麻醉科设备的管理 篇7

1 药库批号管理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除遵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五专”管理外, 在药库的HIS系统中完全按照药品的批号专用单据出入库。有专用的查询界面可查询实时库存数量及相应批号, 同时可查询药品期限, 避免发放过期药品。向二级药库发放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时, 先履行HIS系统的出库, 依据出库单打印的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等信息调拨药品出库。做到帐物批号相符, 实现了药品在药库的批号管理。如果HIS系统软件能将库存药品按照有效期长短执行近效期优先出库则更加完善;HIS系统应能够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加注显著标识, 如醒目的颜色等, 提醒操作人员对此类药品加以重视, 避免不必要的差错发生。

2 药房批号管理

药房按照调拨单上的药品信息, 逐项进行核对、验收入库, 同时做好记录。日常盘点时做到帐物批号相符。对于科室领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除出示患者病历外, 根据HIS系统发药界面将请领单按照科室汇总进行打印, 按照批号进行调配, 保证向患者发药的批号准确性。对于回收的空安瓿也要按批号进行管理, 认真做好记录。HIS系统的电子医嘱中, 应完善用药患者的信息, 尽量做到与纸质处方项目相同。在严格遵照相关规定发放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基础上, HIS系统应对发药药师的权限加以限制, 确保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安全使用。

3 医嘱用药按批号管理

科室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领回后, 打印出每位患者的用药批号详单, 随药品同时发放, 作为科室给患者按批号用药的依据, 完成药房与科室的批号交接。双方做好药品批号记录。如出现记账药品批号与实际发放的批号不符时, 可提供患者记账批号进行批号调整。利用HIS系统完成原批号退药和新批号记账工作, 同时打印出调整批号明细单发放给相关科室作为补充用药依据。

4 对药品批号信息的查询和统计

以某药品、某患者作为关键词, 在HIS系统中即可调出相应的用药信息以备查询, 快捷、方便。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作为特殊管理药品, 在购入、发放、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管理工作。我院考虑到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的特殊性, 应用HIS系统从药品入库的数据源头就做好批号管理工作, 可以逐级记录和交待, 并能够快速准确地统计药品分批使用的详细情况, 加强了麻醉和精神药品的安全管理, 实现了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批号管理。今后在HIS系统应用中不断完善系统的应用性, 使其更方便、快捷, 进一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医院麻醉科设备的管理 篇8

1.1 有利于提高医生和麻醉师的工作效率

首先, 在医院管理中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实现信息记录的电子化。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相关医院也进行了部分信息化建设。但是这些信息系统的应用仍旧只是处于局部运用的阶段, 并没有大规模地推广。尤其是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予以运用。病患的相关信息并没有及时地予以反映。而应用信息系统则可以将相关的医疗设备与信息系统连接, 实时监测相关信息的变化趋势。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很方便地读取相关数据, 如病人的检查结果、病历等等。其次, 在医院管理中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还有利于提高医生和麻醉师的工作效率。目前手术和麻醉的临床信息大多依赖于医生和麻醉师的手写输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生和麻醉师的工作压力, 无形之中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医院管理中大规模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可以很好的帮助医生和麻醉师做好信息管理, 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1.2 有利于病患管理

在医院管理过程常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医疗纠纷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医院管理建设不到位导致的。医院在进行病患管理的过程中, 完整、长期地保存病患的相关数据, 可以很好地避免一些医疗纠纷。当病患对自身病情的相关数据存在疑问时, 医院可以及时、完整地出示相关数据, 对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予以解释。这对于医患双方保持和谐的关系也有着重要作用。此外, 当遇见疑难杂症需要多方进行远程会诊时, 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也可以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会诊过程中, 医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相关记录及时了解病人是实时数据, 及时予以诊断建议, 帮助病人更好的康复。甚至相关专家教授在无法到场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以及电脑设备等, 对医生进行实时指导, 帮助医生完成相关手术。

1.3 有利于促进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传统的手工数据信息管理已经不适应于现代医院的发展。现代管理认为, 良好的管理同样可以促进医院的整体效益的提高。因此, 在促进医院管理建设方面, 相关管理层应该予以更多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促进医院的长久发展。在医院管理中, 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的电子化, 更可以促进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麻醉药品为例, 医院管理层可以根据信息系统的相关信息反馈, 发现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医院的整体管理措施就会更加科学, 从而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 完整的信息管理还有利于医院科研建设的发展。医院管理与一般企业管理不同, 它更多的信息是应用于医学研究中。而信息系统中, 完整真实的信息科研更好的运用于医院科研之中。

2 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功能

2.1 手术室管理

在传统的管理中, 对于手术室的相关管理往往依赖于人工安排。而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难免会出现手术室或床位安排不当的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医生的工作, 也会对病人的康复带来一定的障碍, 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医疗事故。而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手术室管理功能则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该管理功能中包括手术预约、手术室安排、病人管理、医务人员安排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当天的手术室值班表甚至药品以及相关器械管理等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医生、麻醉师的工作压力, 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为病患的康复提供了更周全的保障。

2.2 手术管理

病人手术前的相关情况管理往往是手术管理中的一个难题。以病人的手术风险为例, 在传统的手术管理中, 其风险评估往往依靠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手术经验。而手术和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则可以全面细致的对病患进行术前管理。这些管理包括病历查询、风险评估、使用麻醉药史、病人过敏史等。信息系统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其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可以让病患更放心地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 麻醉师也可以很好的进行麻醉监督, 及时录入分析相关数据, 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而手术后, 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也可以对整体手术进行汇总管理。这样也可以帮助病患更好的进行术后恢复工作。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数据管理的过程总, 既可以设置相关权限, 保护病患私人信息不被泄露, 也可以及时查询相关数据。甚至还可以利用相关打印功能, 使病患及时了解自己的相关信息。

3 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才刚刚起步, 其发展前景被业内人士看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相关的建设工作, 甚至开始相应的研究与探讨, 乃至进行投资。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大力推进医疗改革, 尤其是技术方面的革新。医院管理中的信息系统建设对于缓解医患关系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相关管理人士也应该注意到医院信息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医院信息建设系统的不完善,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深入改革的必然性。尤其是当前环境下,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存在问题是医院管理层应该予以注意的。

首先, 医院管理中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下现象。尤其是当前很多医院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 往往会将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设置为独立工作系统。它的工作程序与其他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相匹配。其实这种作法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医院的相关资源。另一方面这种做法无形中增加了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它虽然减轻了医生和麻醉师的工作压力, 但是却增加了医院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 医院在进行手术和麻醉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 应该将手术和麻醉信息系统与原有的信息建设挂钩, 实现医院整体信息的共享。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医院整体信息系统建设, 另一方面也可以真正实现全体医院工作效率的提高。

其次, 部分医院管理中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不适用于医院管理的实际。事实上部分医院在管理工作中只是单纯依赖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设置, 而没有根据医院管理的实际进行调整。这种做法往往会与医院的实际管理脱节。在工作过程中, 信息管理系统与实际管理不一致, 不仅会降低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而且还会不利于工作的完成。因此, 医院应该根据自身实际优化手术与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这就需要医院的相关信息工作管理人员对于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争取不断创新, 突破技术瓶颈, 真正践行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4 结语

医院管理过程中, 建立健全手术和麻醉临场信息系统建设可以更加全面、真实、完善地记录病人在手术和麻醉方面的临床信息。同时对于提高医生和麻醉师的工作效率也有着重要意义。同时, 信息系统可以不断完善医院的病患管理和整体管理, 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但是在应用过程中, 医院管理层同样应该注意应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医院的发展, 实现向现代医院转型的工作, 完成医疗改革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院管理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开始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了。面对这种状况医院管理层应该逐渐探讨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尤其是在手术和麻醉的临床信息管理方面更应该推广信息系统的应用, 以不断提高医生和麻醉师的工作效率。该研究从建立健全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入手, 介绍其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医院管理,手术与麻醉,临床信息,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辉.浅析医学教育现状与发展[J].辽宁医学杂志, 2010, 15 (5) .

[2]李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3) :48.

医院麻醉科设备的管理 篇9

【关键字】新时期;医院;设备管理;管理人员:管理方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400-01

现代医院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呈现出综合性和现代化的趋势,医疗设备在医院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设备的管理成为医院工作一个重要环节,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先进设备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增加了医院的收益,这就需要对设备进行管理,但是在当前的医院设备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程解决。可见,设备管理对于医院的整体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关乎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经济收益,必须将设备的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的发挥设备对医院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医院设备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由于设备是医院开展工作的硬件基础,对医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发展。

(一)设备的购置和验收存在缺陷

鉴于设备在医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对设备的购置和验收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但是在设备购置和验收环节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购置设备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盲目购进和重复购进的现象,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同时在设备购进初期的分析,只是重视了设备的功能,忽视了后期的潜在费用,出现了设备投入使用后支出大于收入的现象。其次,对设备的验收工作不规范,仅仅是观看外表的是否损坏以及简单的性能验收,但是对设备的软件部分和运行稳定性的研究不透彻,导致验收工作流于形式,造成了医院投资的极大损失。

(二)设备管理人员素质低

对设备的管理依赖于设备管理人员,但是在医院实际的设备管理中,出现设备管理人员素质低的现象,在设备投入使用后,只是关注设备的使用是否创造收益,忽视了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对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不足引起的,技术培训的不到位,导致丢设备使用流程不规范,对设备的合理性维护知识缺乏,对出现的简单故障难以排除等,这就大大的降低了设备的性能,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缺乏对设备日常维护和监管

由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对设备的使用不按照规定的要求,以及管理部门对设备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致使了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存在一定的故障隐患,同时对设备的使用年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设备的运行中,出现盲目使用的现象,跟缺乏有计划的管理和维护,缺乏专人负责,岗位职责不明确。

(四)忽视报废设备的管理

大部分医院重视对新设备和使用中的设备的管理,却忽视对报废设备的管理,对报废的制度没有严格的规定,被报废后的设备丢弃在仓库,或者是销售给废品站,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二、浅谈新时期医院设备管理方法

鉴于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设备管理中的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设备的成本,进而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设备的有效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设备的购进和验收进行严格的规定

在购进设备时要从医院的整体情况人手,分析设备购进的必要性,同时对设备的性能进行研究,包括其运行稳定性和后期的养护工作,立足于设备使用的经济效益,实现设备购进的合理化和经济化。同时在验收阶段要有专人负责,不仅要对外表进行检查验收,关键是要检查软件系统等,综合考查设备的性能和工作稳定性,避免设备故障的出现,购进合格并且符合医院发展的设备。

(二)加强对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

设备的管理依赖于设备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因此需要加强对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对设备的简单故障进行及时的修理,保证设备的性能,为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还需要对医疗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在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的保护,做到轻拿轻放,规范使用。

(三)完善日常管理和维护

对设备管理和维护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始终,因此要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及时的对设备的使用进行记录,并及时的检查,发现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采取措施。同时加强对设备使用的监管,做到按照规定的要求使用设备,做好设备的合理使用。保证设备的性能。

(四)完善设备报废制度

严格设备的报废制度,在对设备进行报废时,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避免造成设备的浪费,同时对报废后的设备进行合理的管理,避免造成资源的闲置。

三、新时期医院设备管理的新趋势

(一)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过程。现代化医院的设备包含医疗大型检查、诊断、治疗仪器、电力、通信、消防设备、供水、供气、中央空调、电梯,也包含了采购、库房、维护、修理等信息保障系统设施。现代化医院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该是以发达的全面管理信息为基础,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以及网络技术服务,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化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设备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

设备管理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实质是建立设备维护保养的供应链,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随着现代化医院的不断发展,医院的规模越来越大,国外大型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引进,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现代化医院也更注重医疗检查、诊断和治疗的可靠性、准确性、安全性。而维修、保养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和建立高效的维修保养体系,才能保证所有在用设备可靠、有效、安全而经济地运行。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维修保养体制。

结束语:

医院麻醉科设备的管理 篇10

1 医院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薄弱

由于一直以来对设备管理的认识问题,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各医院对设备管理的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在资产配置、使用、质量追踪、调配、处置等环节缺少有效的管理措施。多年来积累了诸多问题,而设备的风险防范和质量安全管理更是令人堪忧。

1.2 账物不符,设备存量、分布不清

目前,医院设备的主要来源是由需求科室向设备购置部门提出申请,而后通过相应部门论证、批准后购置的,一般来讲其存量、分布、计量、质量和使用情况也相对较好管理。但这部分设备由于科室之间借用、科室重组、老旧设备报废处理与财务的核销不及时等原因,个别时候分布情况也出现混乱。医院中一些其他途径来源的设备:(1)科室自筹资金自行购置,未进入医院设备管理大帐的“自管自用”部分;(2)科研合作项目设备,医院参与一些大的科研项目,由科研项目单位提供的部分设备,结束后留置在医院的;(3)科研经费购置设备:我院隶属于大学,与校本部科研项目购置的设备,帐在经费管理部门,设备在医院中使用,但由于年久,科研人员的轮换,有些已经不易辨别;(4)上级部门奖励设备;(5)捐赠设备:由于以前对于捐赠设备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使这部分设备的管理遗留了许多管理问题。

1.3 管理意识淡漠,保管不精细

在资产清查和核查过程中,发现由于认识不到位,管理意识淡薄,致使制度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甚至人员不到位[1]。科室缺乏专职管理人员,设备明细账不全,其他人员在设备管理上往往缺少主人翁意识,谁用谁申请,谁用谁管,这种现象在科室中屡见不鲜。当科室主任、主管人员、使用人员一旦发生换届、退休、离院等情况,没有正式的交接手续,造成了很多的麻烦。长期外借的无处追踪、设备报废已处理的、医院改扩建中损毁拆除的、调拨使用的、增加设备等情况发生时没有专管人员及时追踪并上报设备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1.4 设备使用情况记录不完整,经济效益分析无法计算

随着人们医疗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行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医院如何科学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在保证仪器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准确性的同时,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成为了不能忽视的问题。在资产清查和核查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设备无使用、维修登记,设备的使用效益无法准确计算。效益好的科室出现重复购置、设备闲置现象,而效益差的科室则设备老化、不足、或长期借用医院资源等。大型设备的CT、核磁虽已开展经济效益核算,但因为牵扯财务、使用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相关行政部门及敏感的科室收入奖金等问题,因而计算中还需进一步完善各种数据。

1.5 固定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清

财政部、卫生部、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发布了多种法律法规,但由于各部门分管工作不同,有时信息沟通不畅,因而不能很好的查阅或参照。从仪器购置前的申请立项,各类证件的审核、批复等,到仪器购入过程中筛选、招标、资质审核等,再到日常管理中计量设备的定期检定、不良事件上报等,以及资产报废、处置、调拨的办理等都有相应的文件及要求,这就需要定期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使管理和使用部门人员都能够知晓,并遵照执行。

1.6 设备管理部门整体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在国外,以美国为例,工程技术人员占医护人员总数的比例为15%~20%,国内医院仅占5%甚至更低[2]。作为三级甲等医院,现在拥有2万多台件、百万元设备近百台、总价值达几个亿,设备种类更是不断的翻新。我院医学工程处有工程技术、设备管理、耗材管理人员共29人,占全院人员比例不足2%,平均每人管理3000多万元,约800件的设备。设备耗材的采购、安装、日常发放、管理,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巡检、调配、报废,报表、计量等等日常工作,已经是忙于应付。而现有人员多为工程技术人员,缺少专业管理的人员,做好全方位的设备管理工作难度可想而之。

1.7 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开发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时沟通、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等现代化的管理创造了条件,使管理成效飞速发展。设备管理工作量大,涉及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科室、财务、物价、监察、审计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联系密切,统计数据多,变化频繁,要求准确性高,任一环节发生纰漏,整个工作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差错。我院是早期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医院之一,由于软件开发较早,已不能满足目前的日常管理工作和进一步的开发需求,加之各部门之间不能进行联网,信息脱节,资源达不到共享,获得信息不及时等,直接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效果[3]。这就需要开发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所有固定资产数据进行整理,录入,并与医院财务等管理系统接口,建立全院固定资产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资产从计划购入、审批、出入库、维修、计量、日常使用情况、成本核算、数据生成、报表、报废处置完成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

2 科室设备管理人员在医院设备管理中的作用

工作中要做好全方位的设备管理工作仅靠现有设备管理部门人员的是很难的。设备下发到科室后,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的管理工作更加不易,有的只能在设备出现故障或进行检测、资产清查时才能接触到。因此,科室领用后的设备在长达数年的使用保管过程中,就需要由科室指定有责任心、熟悉业务、工作细致、不怕麻烦的专人管理。2007年资产清查前,我院很多科室没有设置固定的设备管理人员,大科室之间的亚科,甚至都缺少横向联系,明细账不全,资产管理出现不同程度的盘盈、盘亏、丢失、损坏等现象。

2.1 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要求

2007年起,要求每个科室设立1名副主任和1名科室管理员协助科室主任管理固定资产及耗材的请领等工作。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统一的要求并进行培训,使设备管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科室选定的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熟悉科室各亚科的业务及设备、在科室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员担任。病房及门诊多由护士长或年资较高的护士兼任,医技科室由高年资人员担任,大科室设立1名总管人员,各亚科再设立1名分管人员,由总管人员协调整个科室的固定资产管理。

2.2 科室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

科室设备管理员工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领物人和保管人,而是包括方方面面的工作。

(1)负责本科设备,掌握全科室设备的明细、分布、存放地点、使用保管人员以及设备的主要性能等。

(2)设备购置前,协助科室主任做好购置前设备的计划、预算、用途、使用率、经济效益评估,避免重复购置、闲置等现象的发生。到货后与设备管理部门、厂商、具体使用人员共同参与开箱验收过程[4]。

(3)设立设备使用、保养维护、维修登记本,每年填报设备年使用人次及开机使用率、维修率等相关数据。对闲置设备和低利用率设备进行备案,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性能,重新调配,使固定资产合理流动,共享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优化设备配置,发挥设备的最大使用效益,尽可能提高利用率[5]。

(4)每年配合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资产清查或核对,做到账物、账卡相符。对于盘盈、盘亏、自购、捐赠、调拨等设备应知晓医院规章制度和流程,及时上报设备管理部门备案或入账。保证设备标识完整、清晰。

(5)负责组织科室人员参与厂家及设备管理部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延长设备使用周期,降低维修成本。

(6)设备常规功能的操作相对简单,而一些先进功能的开发利用就需要科室设备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不断进行共同的摸索。这需要充分发挥工程人员掌握技术、使用人员了解专业知识的特长,协作开发利用这些先进功能,只有这些功能发挥出来了,设备的先进性才能体现出来,从而体现设备的价值[6]。

(7)建立科室借出、借入管理制度及记录,做到手续齐全、有据可查。当设备管理人员发生变动时,应向设备管理部门提交书面通知,做好交接手续和记录。

(8)观察设备使用性能,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原因造成的不良事件或可疑不良事件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将风险将至最低。对年久存在安全隐患、损坏严重、计量不合格设备等达到报废条件的,应及时按照医院报废规章制度进行账务核销,不得擅自处理报废设备。

(9)计量检定设备定期按照设备管理部门的安排送检,不得超期,常年闲置设备标注显要标志后进行封存。计量合格证要保证清晰、完整、有效。

(10)对于与厂家合作的试用设备,需经医院相关部门批准,各种手续齐全后方可进行,避免不合格产品进入医院,造成隐患和纠纷的发生。

2.3 科室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

科室设备管理人员并非专职人员,所做的一切都应在设备管理部门的配合、支持和协助下进行,加强对科室设备管理人员的各种培训,使之了解有关资产管理的文件及规章制度。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印发学习材料、利用院内网、多媒体、继续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强化广大医务人员的设备管理意识[7]。培训的内容包括设备的管理流程、操作程序、保养维护,计量哪些医疗设备,何时怎样进行等。近年来,设备发生不良事件常有发生,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目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不足,很多人都不理解。对如何上报、界定了解甚少,因此迫切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普及,掌握最新设备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同时与设备管理部门进行不定期的信息沟通、交流,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并调整改进工作方法。

2.4 科室设备管理人员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困难与对策设备管理并不是想象中管几台设备而已,近年医疗设

备不断翻新,种类繁多,一个科室就能拥有设备1000多台,价值上亿,事情琐碎、分布广泛、数据统计困难、工作量很大,当设备出现损坏或丢失时还会得罪人。因都是兼职,每个管理员的其他工作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医院对此类兼职设备管理人员没有明确其责权范围,更无考核及奖惩激励机制,当设备出现盘亏或丢失现象还要受到不同的批评或惩罚,很难激发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

3 小结

近年来,因医疗设备引发的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逐年上升,2010年卫生部发布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法规,药监部门要求每月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技术监督局不定期检查计量情况,各级部门对设备开始高度关注。生产厂商、应用单位、监管部门以及患者需共同努力,制定各自的规章制度、职责等,按照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最大限度降低风险[8]。科室设备管理员工作在一线,往往是隐患的杜绝者或问题发现者,更应该熟知,保证临床工作安全。

医院对设备管理的认识及关注程度对设备管理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继续教育,应使各层人员认识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医院应制定相关的条例、制度,将设备质量管理纳入医院质量管理项目,充分肯定设备管理部门和科室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和价值,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及荣誉,同时配备相应的管理工具随时给予技术支持。改变“一旦购进,终身拥有”的“科室所有制”格局,尽可能地提高设备投资与效益比值,以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使其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9]。

参考文献

[1]余建华.试论医院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J].中外医疗,2009,29(35):107-108.

[2]李伟,张威.医学设备管理及维护人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07,5(3):60-62.

[3]李旖玲.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院,2009,9(9):132-133.

[4]张晓玲,张京伟.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6):1359-1360.

[5]张晓民,肇洪斌.当前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刍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11):141-143.

[6]蒋红兵.工程技术人员在医疗设备引进和管理中的作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9,9(9):132-133.

[7]张健,陈永华,吴建军,等.严格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着力提高使用效能[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9):125-126.

[8]许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风险监测与防范[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2):108-109.

上一篇:绿化养护园林景观下一篇:电气设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