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

2024-07-25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共9篇)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 篇1

2011年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总结

2011年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工作在护理部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在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全年的护理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每位病人的护理安全

1.今年我院的手术量较去年进一步增长,恢复室全年共苏醒全麻病人7204例,手术结束时间相对集中,每天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苏醒工作,对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每位护士必须加强责任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管理好自己的病人,保证病人安全。

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对省内外媒体及报纸上有关护理安全方面的经验教训和个案进行分析,结合实例,对护士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教育护士爱岗敬业,发扬慎独精神,遵守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防范差错事故。及时向全体护士传递护理部有关护理差错的信息及从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3.对每一起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个人,限期整改。

4.每天检查抢救物品、抢救药品,做到固定位置放置,无过期,无缺损。各种仪器和设备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和保养,保证常年处于备用状态,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无意外事件发生。.对医疗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并做好交接记录,预防院内感染,保证了医、护、患三者的健康安全。

(二)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

1.教育并监督各级护士优质完成各班岗位职责,认真执行《护理病历书写规范》、《护理质控标准》、《护理工作制度》等工作制度。2.随时检查护理质量,促进护士参与质量管理,激励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3.合理排班,力量均衡。

4.规范护理文件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在护理部督促检查中,我科护理病历书写有了明显改善。

(三)配合护理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支持及组织护士准时参加护士继续再教育学习及参加护理本科考试。我科护士7人,大专1人,本科1人,本科在读5人,2.加强专科技能培训,定期对护士进行呼吸机、监护仪、微泵、除颤器等操作培训和练习。注重年轻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重点做好新入科护士(今年我科新分配合同护士1名)的技术操作培训,护理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今年派1名护士去心内ICU参观学习。

3.鼓励护理骨干做科研。

4.经常对年轻护士进行素质教育,不仅注重教会专业知识,更重视教会如何做人。

(四)积极配合医院和护理部做好其他工作 1.配合医院完成护士长的聘任工作,顺利交接。

2.积极完成医院和护理部交给的各项指令性任务,对照标准,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3.积极配合科室工作需求,今年泌尿外科,小儿外科,妇产科利用周末开展腔镜学习班,我们加班加点圆满完成病人的苏醒工作。受到科室的表扬。

4.协调好后勤,设备,水工,电工及财务科等部门工作,保证了全年护理任务的顺利完成。

5.修订完成绩效考核及工作量统计的办法,已经实施。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成效。

麻醉恢复室:张会娟

2011-11-22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 篇2

1麻醉恢复室的建制

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 麻醉恢复室内医疗方面由分管的主治医师负责;护理方面由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负责管理工作。恢复室护士必须在麻醉医师指导下工作。麻醉恢复室设在手术室内, 有2个门, 一个门是出口, 靠近手术室大门;另一个门通向手术室走廊, 便于接手术后患者。其床位数与手术台的比例为1∶1.5~2∶1, 床与床之间相距≥1.2m, 每个病室以放置3~6张病床为宜。

2麻醉恢复室的设备及药品

2.1 环境

环境安静、清洁、光线充足。温度保持在20~26℃, 湿度50%~60%, 设有层流系统和换气系统, 每月进行空气细菌监测, 保持室内清洁。

2.2 设备

墙上配有足够的电源插头, 设有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压缩空气源等。

2.3 抢救物品

恢复室应备有急救车、除颤仪、喉镜、各种规格的气管导管、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气囊、呼吸机、深静脉穿刺包、口咽通气管和负压吸引装置等抢救物品。

2.4 药品

恢复室应备有升压药、降压药、抗胆碱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镇静药、肌松药、激素、抗生素、中枢兴奋药、凝血药、抗凝药和利尿剂等。

3护理人员的安排

3.1 护理人员数量

麻醉恢复室编设护士长1名, 病床与护士之比为普通患者2∶1~3∶1, 高危患者1∶1。

3.2 护理人员任职条件

麻醉恢复室的护士长及护士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进入麻醉恢复室的护士除接受麻醉恢复室护理理论和技能培训外, 还应具有细致的观察力, 高度的警觉性和责任心, 能够及时发现并鉴别病情变化, 快速准确地配合医师治疗和抢救。恢复室护士能熟悉各种型号的监护仪、呼吸机和麻醉机、心电除颤设备、血气分析仪、输液泵的使用;掌握气管插管、面罩给氧、吸痰等呼吸道管理技术。

3.3 护理人员的职责

与主治麻醉医师交接患者后, 护士应迅速准确地给患者建立有效的监测治疗, 包括呼吸机、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认真而详细地填写恢复室患者护理记录单, 10min记录生命体征1次, 而高危患者则3~5min记录1次, 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通知有关医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掌握患者拔管指征:生命体征平稳, 血氧饱和度≥95%, 意识清楚, 肌力恢复, 循环稳定。掌握患者离开恢复室标准:拔管后观察30min以上, 生命体征平稳, 由麻醉医师决定送回病房。

4护理工作程序

4.1 患者入恢复室的标准

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肌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 由麻醉医师护送至恢复室继续进行监测治疗。

4.2 交接班

麻醉医师将患者送入恢复室, 首先向护士介绍病情, 包括: (1) 施用的麻醉方法; (2) 应用何种麻醉药、肌松药和麻醉性镇痛药; (3) 术中的病情变化, 经过何种药物治疗, 效果如何: (4) 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补液量以及尿量各多少等。

4.3 监测病情

患者送入恢复室后, 立即给予各项监测措施, 如呼吸机、心电监测、血压、二氧化碳、血氧饱和度等, 并记录各种参数,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肌张力的恢复情况等。如发现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 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并报告医师, 配合医师进行治疗抢救。

4.4 填写麻醉恢复室护理记录单并评分

按麻醉恢复室护理记录单格式填写患者入室时间、手术名称、麻醉方法、监测数据、恢复室期间病情变化及处理、输血输液量、尿量等记录、普通患者10min 1次, 危重患者3~5min记录1次, 按恢复室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 当患者评分符合出室标准时, 便可出室回到原病房。如果患者评分不满意时, 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商议决定患者是否转到重症监护室。

4.5 掌握拔管指征

遵医嘱拔除气管导管。拔管方法:吸净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 放气管套囊内的气体, 将气管导管拔出, 然后出牙垫, 嘱患者咳嗽排痰, 清理口腔。拔管后观察30min,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经麻醉医师签字后, 由麻醉医师和恢复室护士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 与病房护士交班。病情较重的患者需送入ICU继续监护治疗。必要时可携带简易呼吸囊及掌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有利于护送途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5体会

创建规范的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 不但可以减少手术患者在手术室的停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效率, 而且通过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严密监护, 提高了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 减少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或意外。通过对19 200例手术患者的恢复期监护, 及时发现和处理了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或意外, 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很强的实用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探讨 篇3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46-01

麻醉恢复室是指麻醉后监测治疗的场所,是对手术麻醉后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及继续治疗直至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科室[1]。为了有效地保障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由于受麻醉、外科手术、原有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麻术后恢复早期是病人情况多变的高危期[2]。对这一阶段的观察可以减少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我院现有一个有2张监护床位的麻醉恢复室,对所有麻醉后手术患者进行集中严密的观察和监护,继续治疗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

l.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4年6月行全麻及区域麻醉手术病人7450例。其中全麻3230例,区域麻醉4220例。通过麻醉恢复期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2.方法

2.1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程序:(1)准时接岗:负责麻醉恢复室的药品和耗材的到位及有效期查对和补充。(2)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检查并打开各种仪器和设备。(3)接收病人:先接好呼吸机,再接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监护;交接班时:麻醉和手术方法、体位、术中特殊情况、输血输液总量和全身皮肤情况等。给予患者常规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同时观察意识、循环功能和肌张力恢复情况。如果患者的病情有变化或不平稳,及时向医生汇报对症处理。(4)遵医嘱给吸痰、吸氧和拔管,并做好记录。护理人员应详细填写患者入室的时间、手术名称、麻醉方法、监测数据、恢复室期间病情变化及处理、输血输液量、尿量等。(5)注意安全,防止患者坠床和躁动时损伤。(6)根据医嘱符合出室指标后安全送返病房,并向病房护士交班。(7)整理好各种物品器械。负责好呼吸机、监护仪的保养,使用登记。

2.2具體程序:(1)病人入室交接程序: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将病人从手术室送至麻醉恢复室途中,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全麻插管病人需带简易呼吸气囊做人工呼吸。入麻醉恢复室后,立即将调试好的呼吸机接入病人气管导管口并保证有效呼吸。由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向麻醉恢复室医生和护士交班。内容为简要病史、诊断、麻醉及手术方法、术中用药、生命体征变化、输液输血总量、术中情况、术中受压部位的皮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交接班后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根据医嘱对症处理。(2)监护护理程序:做好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电图的监测工作。麻醉苏醒期病人血压波动幅度大、要及时处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道问题,遵医嘱对症处理。拔出气管导管时给面罩吸氧;患者吸入空气的条件下,SpO2大于90%并能持续10min以上,患者能行自主呼吸或呼吸不费力,呼吸频率14~30次/min,潮气量>5ml/kg[3]。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肢体运动、尿量及术后出血情况。病人感觉疼痛时可进行安全有效的镇痛;评价全麻病人的生命体征、四肢活动力、肌张力恢复情况及皮肤颜色,特殊病人按需护理。

(3)病人出室程序:护士根据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患者神志清醒;定向力、肌张力、呼吸恢复满意;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恢复;血压、心率改变不超过术前静息值20%,且维持稳定30分钟以上。护士要求出室时由麻醉医生对病人苏醒程度做综合评价。其评价苏醒程度依据:患者呼吸功能正常,能有效进行深咳嗽和呼吸;患者意识清醒,可回答医护人员的问题;患者肌张力恢复,且四肢活动自如;患者血压、心率平稳,皮肤颜色红润;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病情重不能拔管脱离氧气的患者需转送到ICU继续监测护理[4]。凡达到4分以上者,才能离开恢复室。病人出室时由麻醉医生和护工一起将其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班。

3.结果

通过对3230例全麻及4220例区域麻醉手术病人进行麻醉恢复期监护,所有患者都得到安全舒适的照顾。通过麻醉恢复室的应用复苏成功率达99%,及时发现和处理了麻醉并发症41例,无差错及事故发生。

4.结论

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患者在手术前到术后康复的全程护理,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而麻醉恢复期护理又是围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5]。麻醉恢复室的成立,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衔接时间,还可增加手术床的周转。由于应用了护理程序化流程,规范了抢救程序和医护人员的规范行为,有效地协调了整个工作的流程,科学地实施优质、高效、安全的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自我院开展麻醉恢复室以来,患者在麻醉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及意外显著减少,体现了麻醉恢复室的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模式,有效保障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媛.麻醉恢复室规范化护理模式管理[J].吉林医学,2011,32(27):5829-5830.

[2]黄惠群.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程序化管理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2041-2042.

[3]李秀芬.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0,8(30):

2745.

[4]邓曼丽.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浅析[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8,22(4):1100.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 篇4

麻醉复苏室岗位职责

一、麻醉复苏室是麻醉科实施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工作职责是保证麻醉后病人安全返回病房。

二、麻醉科主任负责PACU的组织领导工作,中级以上麻醉医师主管,具备执业资质的麻醉医师及护士从事PACU病人的监测和护理。

三、常规检查药品、器械用具、仪器设备。

四、严格执行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做好交接,如实记录。如遇重大变化,在进行初步处理的同时,通知主管医师、科主任共同处理。如有他科情况,即请有关医师会诊、处理。

五、严格掌握病人回病房标准,并护送病人返回病房。

六、病情危重或特殊病例、麻醉苏醒延迟等转入ICU。

麻醉复苏室培训计划 篇5

麻醉后复苏室(PACU)是病人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的场所,它的作用是确保病人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从而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全身麻醉病人术后PACU集中管理、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送病房。不但减少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同时,也使手术麻醉后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专业护理和治疗,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量。

一、麻醉后复苏室(PACU)的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进入PACU前,需由麻醉医生通知PACU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并整理好麻醉记录单,然后由麻醉者、术者喝手术室护士护送病人入PACU,并与当班医护人员详细交接班。病人在PACU期间由本室医生主管病人,如有外科情况及时与术者或有关人员联系后共同处理。

2、入室评估:病人由手术室转入PACU后,采用PACU(Aldrete)评分标准,根据肌力、呼吸、循环、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神志情况,对其进行入室评估,范围从0(昏迷病人)到10分(完全清醒)PACU评分标准

3、监测与记录:病人在PACU,主要由护士进行监护,其项目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肌肉、体温、神志、疼痛、恶心、呕吐、引流管及出血量、肾功能、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并详细记录于PACU记录单上。

4、PACU转出制度:一旦循环、呼吸情况稳定、麻醉苏醒完全即转回原病房继续治疗。由PACU通知原病室医护人员接病人回病房,特殊情况可派PACU医护人员协助。如病人病情突然变重或情况特殊者则转送ICU。

二、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苏醒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患者一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予氧气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安排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放,维持静脉输液输血通畅,保证输血输液的顺利进行。留置导尿应加固导管,及时清除袋中尿液并记录尿量。将被子盖好,酌情5~10min测定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作好记录。

2、维持呼吸道通畅:全身麻醉后患者可出现复苏延迟;吞咽反射微弱。为了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侧卧或去枕平卧,头向一侧,有呕吐物及时吸出。全麻患者苏醒前颌关节、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坠,堵塞咽喉器官,出现鼾声时,可托起下颌或应用鼻咽通气导管。出现尖锐的喉鸣声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去除诱因,充分加压给氧。地塞米松10~20mg静滴,氨茶碱2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缓慢经脉推注,必要时可重新插管。

3、循环系统稳定: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低血压常因血容量不足和残余麻药作用引起,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引流物的色、质、量,及时发现异常体征。并且应区别麻醉剂的影响与手术后出血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高血压、心律失常需要明确诊断,对症处理,直至各项体征平稳【1,2】。

4、维持正常体温:由于在麻醉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手术室室温过低,手术切口大面积暴露、补充大量液体可引起体温过低、患者发生寒战。应注意保暖,必要时将水温不超过50℃的热水袋用毛巾裹好后帮助患者保暖,并根据病情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滴。

5、防止意外损伤:使用麻醉剂后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中往往出现明显兴奋期、意识模糊,出现躁动、幻觉,相应地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易发生坠床。此时必须有专人守护,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自行拔出各种导管而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意外伤害,可按医嘱给予镇静止痛剂。

6、疼痛治疗:全麻苏醒后随着镇痛药物的作用逐渐消失,患者常感到切口疼痛,而术后疼痛是一种恶性刺激,可使机体应急性增高、代谢增加、氧耗量增加,对患者术后恢复不利,可出现情绪改变、心率、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及出汗,这时影响患者解释、减轻焦虑,并协助麻醉医师采用静脉应用镇痛药或者进行镇痛泵处理。

三、麻醉复苏室的设备

完善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中心吸引、中心供氧、喉镜、各种规格的气管导管、人工呼吸球囊、深静脉穿刺包,各种抢救药品齐全。目的是确保监护质量和及时抢救病人。

为适应医院发展建设需要,提高麻醉科、手术室等重点急救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近日医务科、护理部联合精心组织了心肺复苏专项培 训考核。麻醉科、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认真积极的参加了本次培训,在注重汲取新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完整、细致的立体训练,强调关注人文关怀及操作细节。受训 人员积极性极高,利用休息时间刻苦练习,整个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参训人员反映收获很大。全体参训人员经过培训,顺利通过考核。于12月30日由分管院 长、医务科、护理部组织考核。

肝癌病人在麻醉恢复室中的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病人, 男49例, 女11例;年龄29岁~7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 分级标准Ⅰ级、Ⅱ级;均在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 术毕病人拔除气管导管送入麻醉恢复室进一步监护治疗, 恢复室停留0.5h~2.5h, 其中11例病人出现躁动, 6例血压异常, 4例低氧血症, 1例低体温, 1例苏醒延迟, 经精心护理, 均安全返回病房。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肝癌病人至麻醉恢复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 病人入恢复室专人守护, 给予面罩吸氧, 氧流量5L/min。护士应及时了解术中情况, 麻醉未清醒者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安排合适的体位, 必要时加用约束带;维持静脉输液输血通畅, 保证输液输血的正常进行, 肝功能不良伴腹水者严格控制水的摄入量;留置导尿应该加固尿管, 及时清除袋中尿液, 并记录尿量。

2.2 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常规心电监测, 严密观察病人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 并做好记录。病人尚未清醒、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主诉时, 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判断处理,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麻醉医生。

2.3 双腔引流管护理

肝叶和肝脏局部切除术后需要放置双腔引流管, 引流管应妥善固定, 避免受压、扭曲和折叠, 保持引流通畅,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色、性质、量, 认真做好记录。若血性引流液呈持续性增加、血压进行性下降应警惕腹腔内出血, 及时通知医生, 遵医嘱给予止血处理, 必要时配合二次手术止血。

2.4 并发症护理

2.4.1 呼吸道并发症

呼吸道并发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舌或咽部软组织后坠造成的呼吸道梗阻。本组2例病人拔管后送入恢复室, 由于肌松药的残余作用颌关节肌肉松弛、舌根后坠, 从而堵塞咽喉气道, 病人出现鼾声、呼吸频率慢, 血氧饱和度进行性降低, 采用托下颌, 面罩辅助加压给氧后恢复正常;其次, 大部分肝癌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肝硬化,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较慢, 呼吸道分泌物多不易咳出, 从而导致脉氧下降, 此时需及时吸出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2.4.2 高血压与低血压

高血压与低血压是肝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低血压常因麻醉药的影响及手术后出血引起。本组1例病人血压进行性下降, 遵医嘱予以止血、补充血容量后血压恢复正常。高血压常与肝癌术后疼痛有关, 全身麻醉苏醒后随着镇痛药的作用逐渐消失, 病人常感到切口疼痛, 这种疼痛是一种恶性刺激, 可使机体应激性增高, 代谢增加, 氧耗量增加, 对病人术后恢复不利, 可出现情绪改变, 心率、脉搏增快, 血压升高, 这时应向病人解释, 减轻其焦虑心理, 并协助麻醉医生采用镇痛药或者镇痛泵处理。

2.4.3 躁动

躁动是肝癌术后麻醉复苏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术毕未及时给予镇痛、导尿管对尿道膀胱的刺激、咽喉不适、麻醉药残余副反应以及术中长时间各种特殊被动体位导致术后舒适度改变, 均易造成躁动[2]。病人躁动相应地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 易发生坠床。此时必须有专人守护,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防止自行拔除各种导管而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意外伤害, 必要时可按医嘱给予镇静止痛剂及拮抗剂。本组11例躁动病人入室后予以约束带固定后, 遵医嘱小剂量应用镇静镇痛药, 均安静清醒, 病人无一例发生意外伤害。

2.4.4 低体温

肝癌根治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 由于在全身麻醉状态, 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 手术室室温过低, 手术部位大面积暴露, 补充大量液体可引起体温过低。本组1例低体温病人表现为全身寒战、四肢冰冷、嘴唇发绀、意识淡漠、脉氧不升, 通过提高室温增加保暖, 输注液体血液加温等方法来加快体温的恢复, 约30min后病人寒战反应消失。需注意的是输血时加温不超过39℃, 以免对血细胞造成破坏。若呼吸功能恢复尚差, 应加压给氧, 使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因为体内缺氧会引起代谢障碍或者缓慢, 延缓残余麻醉药的排出和能量生成不足, 不利于体温恢复[3]。

2.4.5 苏醒延迟

全身麻醉在停止给药后病人一般在60min~90min后可清醒, 对指令动作、定向能力、术前记忆可以恢复, 若超过此时限仍不清楚, 可认为苏醒延迟。肝癌病人苏醒延迟原因: (1) 药物代谢障碍, 肝癌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伤, 致使麻醉药物不能正常降解, 排泄能力低下, 使药物在体内蓄积。 (2) 肝癌病人出现躁动, 因躁动再次给予镇痛镇静药, 从而导致苏醒延迟。 (3) 身体免疫力低下对低氧、麻醉药的耐受性差等。麻醉护士应协助医生积极查找苏醒延迟的原因,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催醒、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循环稳定等对症处理, 专人守护, 直至病人苏醒、生命体征平稳。

2.5 心理护理

肝癌病人病史较长并累及到肝脏重要血管, 手术创伤大, 心理负担较重, 对治疗和手术的效果缺乏信心, 有恐惧感。麻醉苏醒后最关心的是手术效果, 护士应以温和的语言安慰病人, 告诉病人手术很成功, 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小结

手术后由于麻醉药及麻醉辅助药的残余作用, 病人还不能立即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肝癌病人麻醉恢复时间更长, 病人术后极易出现低氧血症、血压异常、低体温、躁动、苏醒延迟等并发症, 因此麻醉护士应该全面掌握肝癌病人全身麻醉术后的特点, 密切关注病人的各项监测指标, 为病人提供最佳护理, 缩短苏醒时间, 避免苏醒期各种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 使病人安全、平稳、舒适。

关键词:肝癌,麻醉恢复室,护理

参考文献

[1]吴伯文.实用肝脏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345.

[2]旷满秀, 郭曲练.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分析与处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24 (13) :108.

麻醉术后恢复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7

【关键词】麻醉术;恢复期;护理

一般来说,全身麻醉一定比局部麻醉安全,因为它是由医生全程控制的。但是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间,常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挣扎,相应地带来许多安全隐患。 手术完毕,返回病房,但麻醉对患者的影响并未彻底消除,此时患者未完全清醒,自身的保护性反射比较弱,再加上手术的创伤,各类麻醉药物及麻醉辅助药物的特殊作用,均可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血压剧降、心律紊乱、喉头痉挛、上呼吸道梗阻、甚至心搏骤停等[1],其潜在的危险性并不亚于手术期间。为此,我们对麻醉术后恢复期的临床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全身麻醉术后恢复室的安全防护方法与效果。

1 一般护理:

1.1 患者入麻醉恢复室后,妥善安置,根据麻醉方式采取体位,做好麻醉师和手术室

的交接工作,了解术中情况,肌松药的剂量、用药时间、追加用药剂量及时间;术中主要的合并症等。核对患者姓名、手术、名称、带人药物名称;输血者需再次核对并签名,交接病历并记录签字。

1.2 备好各种急救药物及监测仪器,患者入室后根据年龄、麻醉方式、术中情况,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连接监护仪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每5~15min观察记录一次,直至稳定为止。同时记录体温、苏醒时间、肢体感觉运动恢复的时间,发生并发症的处理结果,在室停留时间等。

1.3 注意保暖:调节室温、加盖毛毯,减少身体大面积暴露引起的不利影响,如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凝血功能障碍、麻醉药在體内清除事件延长等。

1.4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及椎管阻滞麻的患者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观察呼吸的频率和节律,及时清除呼吸道、口咽分泌物。

1.5饮食护理 合理安排膳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高纤维素饮食可使大便维持一定的体积并成形,维持成人正常排便的食物纤维摄取量为每日20g。脂肪食物可使大便柔滑,其所含的脂肪酸可刺激肠道平滑肌而使肠蠕动加快。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液体摄入量在2~3L,睡前喝一杯蜂蜜水或清晨空腹饮一杯淡盐开水均有助于大便通畅[2]。

2呼吸道的管理

病人进入PACU后,均应注意吸痰。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口、鼻腔内分泌物。密切观察病人的脉搏氧饱和度及其他生命体征的监测,如发现脉搏氧饱和度低于95%,应立即检查螺旋管与导管连接是否松脱;导管气囊是否漏气以致导管滑出气道;导管是否被分泌物堵塞;氧气压力是否不足等等,这些情况均应一一排除。

掌握拔除气管内导管的指征:即呼之睁眼、眼神正常,吞咽咳嗽反射存在;循环稳定,血压、脉搏、心率在正常范围;自主呼吸次数≥9次/分、潮气量≥7ml/kg;脱氧5min脉搏氧饱和度≥95%;肌肉松弛程度:握手有力、抬头5秒;引流量<200ml/h;拔管前充分吸痰[3]。拔管后如无禁忌,头偏向一侧氧气雾化吸入10min,观察15~30min送回病房。

3 心理护理。

手术完毕,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特别是清醒患者心理复杂,担心手术效果,加之机体各器官功能不稳定,极易出现意外。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安慰患者,用和蔼的态度,恰当的语言向患者解释麻醉恢复期的必要性,提供舒适的环境,合适的体位,全面的监测,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担忧,同时做好完善的止痛。

4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随着腹腔镜手术应用范围的拓宽,操作难度的增加,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不容忽视。术前充分的准备和术后精心的护理对预防和及时处理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4.1咽喉异物感

我院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都采用全身麻醉,在病人意识消失后行气管内置管,因而手术后,病人会感觉到咽喉有异物感,本组在拔管后常规给予氧气雾化吸入疗法,对消失咽喉部不适十分有效。

4.2发冷、寒颤

大部份手术室的温度,都维持在摄氏二十度至二十五度之间,手术的时间愈长,病人暴露在低温的情况愈久,造成了体温过低的现象。所以手术中就要注意输液和冲洗液温度的适当,冲洗腹部的溶液也应事先加温,术后仍有寒颤时,可给予杜冷丁10~20mg静推一般就可改善,通常术后1~2小时即可恢复正常[4]。

4.3恶心、呕吐

主要是由于术中充气,CO2对膈肌刺激或高碳酸血症引起。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并指导患者用手按压伤口,减轻呕吐时腹压增加对伤口的影响,如呕吐剧烈,可按医嘱给予止吐剂。

5 讨论

全身麻醉是吸入了麻醉药或静脉内注入麻醉药后,抑制大脑皮质,使患者暂时失去知觉,在无痛觉安睡的情况下保证各种手术的完成。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的呼吸由机器控制,供氧得到保证,一切生命指标如血压、心跳均在正常范围,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不会引起脑缺氧。在全身麻醉过程中,虽然患者失去意识,但麻醉过后,患者逐渐清醒,一切恢复正常,如同睡了一觉醒来,对患者智力不产生影响。许多家长都担心全身麻醉会不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负面影响,是否影响智力、记忆力等,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麻醉恢复室是手术后患者麻醉恢复场所,也是麻醉科重要责任岗位之一。对于手术后患者的安全保障和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后由于术中麻醉用药仍有残余作用,部分患者保护性发射未完全恢复正常,易发生呼吸道阻塞、通气不足、呕吐、误吸、出血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因此患者术后仍需要在严密监控下恢复,防止意外情况发生。PAVU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各种设备和监护仪器,对术后患者麻醉恢复过程进行监护和治疗,早期发现和处理手术麻醉后并发症,确保手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或者离院。

参考文献:

[1] 黄荣杏、陈秀杰、张 莹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7)

[2] 钱佩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7,5卷(3).

[3] 自智萍,易亚玲,王 琦,等.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05,26(5):463.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本地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医院的80位PA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63份, 有效回收率为78.8%。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PACU护士压力源量表和应对量表3部分。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性质自行编制, 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等共7个条目。 7个分量表分别为PACU护士的主要压力源的分块, 包括:复苏病人心理压力、病人在复苏的时候出现的突发事件, 知识和技能, 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生活事件及晋升和奖励7个方面。以1-4分的形式记分, 1表示研究对象感到没有压力, 2表示研究对象有一些压力, 3表示研究对象有较大的压力, 4表示研究对象压力很大, 得分越高说明该条压力源所带来的压力程度越大。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压力来源

2.1 拔管的压力

病人进入PACU, 麻醉药、肌松药仍然发挥作用, 残余药效对机体仍有很大影响。影响病人意识、呼吸和循环的恢复。在全身麻醉病人复苏期间, 存在许多潜在护理风险[6]。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低氧血症, 呕吐误吸, 喉头痉挛, 舌根后坠, 手术后病人通常切口疼痛, 气管插管对咽喉部黏膜的刺激、压迫, 留置尿管的刺激不适, 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呼吸浅快, 使病人难以耐受、烦躁不安, 可表现为躁动。小孩全身麻醉插管拔管后对缺氧耐受性极差。呛咳反应则与麻醉浅时病人不能耐受气管导管以及交感副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有关, 病人表现为屏气。

2.2 PACU病人高峰时段集中

通常平均手术80台~90台, 多为接台手术, 涉及多个学科手术, 周转较快, 手术一般从08:30开始, 12:00~13:00结束。因此病人送入麻醉恢复室的时间也相对集中在这一时段, 造成PACU床位紧张, PACU工作量大, 护理人员相对少, 给PACU的护理工作造成较大的压力。

2.3 镇痛病人的管理

镇痛泵大量使用于临床, 不仅减轻病人痛苦, 增加病人舒适度, 而且减轻了因疼痛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在使用镇痛泵的过程中, 首先要检查镇痛泵的连接情况及泵体、管道有无漏液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认真检查电池电量, 及时进行镇痛效果的评估, 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及时处理。如是硬膜外导管还要担心出汗和翻身等原因导致硬膜外导管的脱落而影响使用, 以及使用自控药物键, 部分病人因为好奇会反复按动, 这样使风险性加强。

2.4 毒麻药的管理

PACU是使用毒麻药的集中地方, 大量的麻醉药品使用, 管理尤为重要。以防麻醉药品的滥用、丢失。

2.5 内镜中心的麻醉配合

每天由1名麻醉师和3名或4名麻醉护士共同完成100台内镜手术, 较大的工作量需要对每一个病人进行正确的评估, 给药的剂量, 术中的观察, 特殊情况的处理, 复苏的管理, 这种工作环境和较大的工作量对PACU同样也是挑战。

2.6 知识和技能

不断需要进行学习和更新知识, PACU护理工作专业性强, 护理内容与护理重点都不同于病房和手术室护士。要求麻醉护士必须具备麻醉苏醒相关的特殊护理技能、极强的交流协作及应变能力, 以便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2.7 人际关系和生活事件

包括医护之间、护护之间、护患之间, 这几种关系中护患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

2.8 晋升的压力

正常工作之外, 随着阅历的丰富和知识的积累, 需要不停充实来提高自己。

3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 剔除回答不完善的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63份, 有效回收率为78.8%。

3.1 PACU护士的一般统计学资料

所调查的63名护士全部为女性, 年龄21岁~42岁 (29.6岁±7. 7岁) ;文化程度:硕士研究生;职称:副主任合计;从事PACU工作的年限:2年~21年 (6年±0.5年) 。

3.2 PACU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与压力程度 (见表1)

4 PACU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

4.1 复苏前的准备

术前1 d对全身麻醉复苏病人进行随访, 了解病人术前心理状态, 术前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病人的术前焦虑, 对增强病人对护理治疗的信心、消除紧张不安情绪和不良应激有重要价值[7]。因此, 加强沟通, 以更好地配合复苏工作。同时统计复苏的病人人数, 更为合理的, 弹性化的安排工作。

4.2 加强责任心

主动护理是医疗纠纷减少的条件之一[8], 密切观察病人的变化专人检查PACU 各种抢救仪器, 保证功能完好并处于备用状态;检查呼吸机并调配设置到待机状态, 将各项参数设置, 备好肌松剂拮抗药, 将吸痰管、氧气面罩、口咽通气道等必需用品放置在固定位置, 随手可及, 以避免高峰时段病人多时出现护理盲点。

4.3 严格交接工作

PACU护士必须与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做好严格交接工作, 要充分了解病人的术前、术中情况, 如既往疾病史、术前病人心理状态和全身状况;术中出血量、麻醉药和特殊用药情况, 各种引流管道、静脉通道是否通畅等, 同时检查病人的麻醉记录单、护理记录单、收费单是否齐全。PACU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应变、协调和沟通能力, 熟练的专业技术及过硬的理论知识, 才能更专业地观察到病人病情的细微变化, 为围麻醉期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严格执行拔管指征, 若病人出现低氧血症, 应立即进行有效给氧, 必要时配合麻醉医师行机械通气。

4.4 业务培训

加强专业技术及理论培训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是预防风险发生的根本。针对PACU护士特点采取不同层次培训, 改进工作流程, 缩短应急反应时间, 提高应急能力。了解护理风险常见事件及发生的频率, 并针对性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预警意识, 尽量做到预防为主, 及早做好应对措施, 这样才能确保病人的护理安全并减少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及伤害[9]。

4.5 镇痛泵管理

镇痛泵的集中、统一、专人配置,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和无菌操作原则。制定了镇痛泵使用流程, 观察并记录应用镇痛药物的剂量和效果, 正确使用镇痛装置, 在搬动病人时避免管道折叠、脱落、扭曲[10]。对镇痛装置进行妥善固定, 防止病人转运过程中出现脱管。向病人做好镇痛泵的反复宣教和随访工作。

4.6 毒麻药的管理

手术室是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集中场所, 对于毒麻药的管理, 有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核对制度, 自觉遵守药品的管理制度。保证手术室药品的完整性、有效性、安全性。

4.7 科室氛围

针对复苏室工作量大, 工作繁忙, 科室进行了人员的合理安排, 严格的奖惩分明制度, 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分批参加旅游, 组织爬山, 舞蹈, 加强了劳逸结合, 同时也放松了紧张情绪。

5 小结

PACU护士的压力处于中等水平。有较好的应对行为, 能较多地选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而少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而积极应对方式与压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消极应对方式。与压力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从而促进护理人员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少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谢荣.麻醉学[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1.

[2]Androws G.Life events stress,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yle, andrisk of psychological impairment[J].Journal of Nerve Mental Dis-ease, 1978, 166:307-316.

[3]茅志娟, 俞杰.临床护士心理状态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中华心身医学杂志, 2000, 2 (1) :48.

[4]陈建华, 何文.心血管病房护士心理素质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1998, 13 (2) :14.

[5]Heuer-L, Bengiamia M, Downey VW, et al.Nenatal intensive carenurse stressors:An American study[J].Br J Nurs, 1996, 5 (18) :1126-1130.

[6]吴丽仙, 彭凌.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 2007, 6 (7) :488-489.

[7]Johnson JE.Effects of accurate expectations about sensation onsensory and Distress components of pain[J].J Personality SocialPychology, 1973, 27 (2) :261.

[8]纪文英, 郑爱英, 黄泽泓.建立医疗管理体系主动预防医疗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14 (1) :65-66.

[9]张小红, 齐荣荣.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复苏期潜在护理风险及对策[J].新疆医学, 2010, 40 (10) :102-104.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 其中男48例, 女32例, 年龄38~67岁, 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n=40) 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 (n=40) 给予覆盖保温毯、输液加温仪等护理干预措施,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具体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 术中严密监测呼吸、心率等一般生命体征, 术毕都给予镇痛泵止痛治疗。对照组依照手术室的护理常规, 调节室间温度至23℃恒温状态。观察组在除了调节室温外, 术中采用输液加温仪对输注的液体和血液进行加热, 保障液体的温度与人体温度相近, 避免术中对腹腔内血管的刺激。另外术中使用的冲洗液也提前加热至38℃, 使冲洗的液体温度与人体温度相近, 以减少在冲洗过程中降低患者的体温。同时在患者裸露部位使用保温毯等保温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1.3.1 监测术前、术中及术后患者的体温, 由于患者处于全麻状态, 意识欠清, 所以使用麻醉机配备的体温探测仪测量体温为准。

1.3.2 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及复苏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当P<0.05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体温

在术前两组患者体温未见明显差异, 二者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是在术中及术后观察组患者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拔管及复苏的时间

观察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苏醒及复苏全过程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说明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期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结论

患胃癌而死亡的人数占恶性肿瘤总的死亡人数的23.2%, 目前已成为恶性肿瘤的首位致死因素[3]。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手段, 但是手术作为一种外界刺激因素, 常常在术中及术后引起患者生理上的变化, 使机体的自身免疫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有文献记载[4], 术后患者大约有40%~65%的人可发生低体温。虽然一般情况下低体温不构成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 但是一旦发生低体温, 随着人体对氧气需求量的增加, 能够明显增加心血管功能储备不良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严重低体温甚至可以导致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 严重威胁到术后患者的生命。

之所以需要在术中进行保温的干预措施, 是因为首先胃癌患者本身久病体弱或皮下脂肪很少导致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差, 再加上麻醉药对机体体温调节的抑制作用, 很容易引起体温的变化;其次在手术过程中, 暴露于室温的腹腔, 在大量冷液体的冲洗下, 使得体温明显下降, 而且在术中需要输液及输血, 在这些冷液体的输注下, 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体温;再次在术中患者长期暴露于手术室, 通过传导、辐射、对流等形式使体温下降, 尤其是患者的四肢裸露于空气中, 不利于维持体温, 所以在术中对患者进行保温措施, 保障患者体温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5]。所以我们通过术中对输注的液体、血液及冲洗液均进行了加热, 使得温度与患者体温相近, 同时在患者裸露部位覆盖保温毯等保温干预措施, 保障患者在术中体温的恒定, 防止了因低体温而导致的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

本次研究表明在手术前两组患者体温未见明显差异 (P>0.05) , 但是在术中及术后观察组患者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经过保温干预措施后维持了患者体温的稳定。观察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苏醒及复苏全过程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说明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期明显短于对照组, 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所以说在术中给予保温等干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改善患者体温, 可以缩短麻醉恢复的时间, 减少相关并发症。而且通过护理干预还能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精神上的鼓励, 让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给予的温暖,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 使患者在舒适自然的环境中苏醒,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护患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保温毯、输液加温仪等保温措施, 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温度及拔管、复苏时间。结果 在术前两组患者体温无明显差异 (P>0.05) , 但是在术中及术后观察组患者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苏醒及复苏全过程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术中给予保温等干预措施是有必要的, 能明显缩短患者麻醉恢复期。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麻醉恢复期,护理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文华.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J].中华医学护理杂志, 2007, 17 (134) :53.[1]王文华.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J].中华医学护理杂志, 2007, 17 (134) :53.

[2]汪凡, 黄文起, 黄雄庆, 等.麻醉恢复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17 (4) :216.[2]汪凡, 黄文起, 黄雄庆, 等.麻醉恢复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17 (4) :216.

[3]孙秀娣, 牧人, 周有尚, 等.中国胃癌死亡率20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J].中华肿瘤学杂志, 2004, 26 (1) :4-9.[3]孙秀娣, 牧人, 周有尚, 等.中国胃癌死亡率20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J].中华肿瘤学杂志, 2004, 26 (1) :4-9.

[4]刘小颖, 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8, 23 (9) :712.[4]刘小颖, 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8, 23 (9) :712.

上一篇:社区清扫活动总结下一篇:参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需准备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