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麻醉管理系统(共12篇)
手术麻醉管理系统 篇1
随着城市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 各级医院的手术量迅速增加, 人性化的医院管理和无等待手术的开展, 使手术接台变得越来越普遍。作为接台手术实施的主力军, 麻醉医师日平均工作时间明显延长, 劳动负荷明显加大。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势必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因此, 保证手术和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接台手术的麻醉管理直接影响到围术期的安全和工作秩序[1], 影响着医院的管理形象。如何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 又能兼顾麻醉和手术医师的工作时间呢?现将我科接台手术麻醉管理的经验, 报道如下:
1 术前准备
对于接台手术, 医生必须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麻醉医师术前必须亲自访视患者,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 进行体格检查, 了解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方式, 对于手术、麻醉相关的合并症、风险性做到正确评估, 对禁食时间, 需要口服的治疗药物应交代清楚, 并制订麻醉方案。千万不能因为是接台手术而不重视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 次序安排
日常接台手术的次序安排应尽可能合理。接台手术在无人状态下的净化时间和切皮前有效净化时间对接台手术的
训练方法, 经过长期反复训练, 可引发正常的姿势反射和产生积极的主动运动, 激活感觉-运动系统的反馈机制模式。药物治疗可促进脑的新陈代谢, 改善脑的血液循环, 补充脑发育的营养物质。在进行相关药物治疗的同时, 要进行特殊的教育, 进行身体功能、语言、生活等训练, 加强心理治疗, 辅助中医推拿, 大多数患者是可以康复的, 有效率为
86.7%。
早期干预、综合治疗、长期坚持是脑瘫患儿康复的最有效途径。年龄小, 特别是出生后1年内是脑发育的关键期, 脑损伤处于初期阶段, 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尚未固定化, 容易恢复到正常水平。对于脑瘫一旦确诊, 应立即开始治疗, 治疗结果显示, 年龄越小 (年龄在1岁以内的患儿) 经治疗后显效率越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小儿脑瘫的基本原则, 而综合疗法是治疗脑瘫的最好方法 (其中, 康复训练是脑瘫患儿发送功能的根本方法) 。在医生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 应教会家长一些训练技巧和儿童心理学, 患儿在训练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家长能给予耐心的引导和鼓励, 特别是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2]。随着接台手术量的增加, 手术种类多, 参加手术的人员多, 流动性大, 有菌与无菌手术可能交叉进行, 虽然是洁净的层流手术室, 不合理的安排也可能导致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建立科学的人流、物流流程及严格分区可以达到预防控制感染的目的[3]。因此, 要做到手术的接台次序合理, 尽量避免医原性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时间安排
术中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要多沟通, 预先估计手术结束时间。在上一台手术结束前20 min通知病房做术前准备, 接患者入手术室, 并通知手术医师到达手术室的时间。过早进入手术室而不能及时麻醉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产生忧虑及恐惧, 麻醉时思想紧张不能很好地配合, 从而影响麻醉效果。其次, 手术室工作繁忙, 患者接入过早, 又没有专人看护, 可能会发生一些无法预料的危险, 也可能会对上一台手术的医护人员及患者造成压力, 影响手术的有序进行。手术结束前准备好推车, 及时运送患者。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及时补充麻醉药品, 预先准备好下一台手术所需器械, 缩短手术的护理准备时间。手术结束后, 要及时彻底地清洁卫生。接台手术需间隔15~20 min, 保证手术间空气洁净程度[4]。
对患儿出现依赖情绪时要坚持原则, 促使患儿认真地完成训练任务, 这样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改善。
预防小儿脑瘫必须及早作好综合治疗及预防, 出生前要做好婚前保健, 孕期、孕妇要慎用药物, 增加营养, 防止感染性疾病;围生期要防止早产和窒息, 产后颅内出血, 高胆红素血症;出生后要防止感染性疾病。加大小儿脑瘫知识地宣传力度, 降低其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李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6, 11 (2)
[2]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90-228.
[5]王素.小儿脑性瘫痪手法治疗与康复[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6
4 麻醉诱导准备
为了节约时间, 接台手术一般在麻醉诱导房间 (我院手术室设立有专门的麻醉诱导房间, 内设中心供氧、吸引器、麻醉机、监护仪等设备) 进行麻醉诱导。合理的次序和紧凑的时间安排, 可以大大缩短接台手术的衔接时间, 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5 术后去向
术后患者转入病房、麻醉恢复室 (PACU) 或ICU必须遵循一套严格的标准, 并由麻醉科医师负责严格交接。我院根据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JCI) 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标准, (1) 转入病房标准:意识基本清醒 (呼唤时能睁眼、对答) ;恢复知觉刺激有反应;呼吸道通畅、洁净, 自主呼吸时血氧饱和度基本在术前水平;肢体能按指令抬高或活动肢体 (屈伸运动) ;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或恢复术前水平。 (2) 转入ICU标准:年龄60岁以上的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和75岁以上的其他手术患者;全麻插管术后, 需行呼吸管理和 (或) 呼吸机支持监护治疗的患者;各种术后重症患者, 尤其是术前有严重并发症 (如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呼吸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高血压) , 术中循环或呼吸不稳者;重大复杂手术后, 需强化监护治疗的患者;肿瘤患者并身体功能低下的;严重头部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科手术后的患者;胸腹联合伤, 合并一个以上脏器或器官损伤的患者;严重创伤或严重复合伤的患者;颈椎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存在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术中病情出现大的变化:急性心梗、肺栓塞、急性呼吸衰竭、ARDS等;术中出血在3 000 ml以上的患者, 输1 600 ml以上全血或红细胞。 (3) 转入麻醉恢复室的标准:全身麻醉尚未完全清醒, 或暂时不能拔除气管导管, 生命体征平稳, SPO2保持在术前水平的患者。
6 注意事项
(1) 根据手术安排决定禁饮食时间, 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儿童术前禁饮食的时间应适当缩短。 (2) 如果手术时间延迟, 要及时调整术前麻醉用药时间。 (3) 入手术室后先开放静脉通道, 及时补充能量。 (4) 搬动患者或改变其体位时动作要轻柔、缓慢。 (5) 对于特殊患者, 如糖尿患者, 应注意监测血糖, 并根据所测血糖及时调整用药。 (6) 麻醉医师要按麻醉方案及操作规程进行, 先监测生命体征, 符合要求后再进行麻醉操作, 切忌违章操作。必须做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不能简化操作步骤;按照操作规程, 认真细致, 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严禁在无任何监测, 无静脉通道情况下实施麻醉操作;麻醉药物完全起效前, 应严密监护各项生命体征, 确保麻醉效果;拒绝临时加做接台手术, 因这些手术往往术前准备不充分, 易发生意外;虽然是现代化的层流手术室, 前一台手术结束, 及时对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后, 再进行接台手术, 以免增加感染;繁重的工作和手术的延时会影响麻醉医师的情绪。麻醉医师要学会自我调节, 避免将不悦的情绪带入工作当中, 要统筹安排, 做到既不浪费时间, 又能有序的工作, 避免长期超负荷工作使精神方面受到影响。 (7) 接台手术多时, 患者由于等待时间较长, 心情烦躁, 尤其是身患绝症或多发骨折的患者, 更可能情绪激动或低落, 对此应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帮助, 耐心与患者沟通, 消除患者疑虑, 让他们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更好地配合麻醉。
总之, 接台手术要始终把患者的安危放在首要位置, 保证医疗安全, 按照工作流程,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衔接好时间, 严格遵照各项操作规程,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罗俊, 叶菱.接台手术的麻醉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5 (10) :47.
[2]曹艳冰, 戴红霞, 常后婵, 等.洁净手术室第1台手术与接台手术空气质量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7) :1943-1945.
[3]徐延景, 公鑫.洁净手术室内感染控制的做法[J].实用医药杂志, 2004, 21 (11) :1023.
[4]Baxter DA.Laser safety in the operating room[J].Insight, 2006, 31 (4) :13-14.
手术麻醉管理系统 篇2
麻醉科手术室既是医院各手术科室的运行枢纽,又是高强度、高节奏、高风险的科室,其专业特征主要有:1.各种麻醉技术均为有创,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失误或失败的可能性;2.麻醉用药主要经静脉或椎管内给药,一旦用药不当,难以补救,且常用麻醉药和麻醉方法对呼吸、循环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3.麻醉期间患者失去自我保护能力或处于无意识状态,一旦麻醉机、监护仪出现机械或电路故障未及时发现,可造成严重的后果;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高龄、肥胖及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合并症的手术患者的比例升高,增加了麻醉的技术难度和危险因素; 5.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手术禁区不断被突破,从而也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麻醉科手术室系被动科室,随机性强,突发意外情况较多;7.麻醉科手术室是与多科合作,为了保证各科手术完成,经常需连续工作,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疲劳、麻痹或失误。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拟以下几方面持续改进麻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一、加强麻醉质量管理与核心制度建设
1、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制定科室质量控制标准,每月对医疗管理工作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全员参与质量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
2、建立麻醉医师资质管理及评价制度,按照评价方法及程序对麻醉医师的资质和能力进行评价。
3、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麻醉科的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能熟练运用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指导临床工作
4、有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的规范,有督查记录及处理措施
5、有完备的麻醉设备操作规程,全员能熟练操作麻醉设备,有使用记录。麻醉与术中生命监护系统定期保养,有记录,药品和器材有适度储备。
6、有麻醉方案确定过程和实施流程,有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各级麻醉医师权限。
7、重要制度健全:具有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麻醉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要求科内员工了解并得到落实
8、术前麻醉访视:麻醉医师应按要求进行术前访视,充分进行术前评估,确定适宜麻醉方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准备麻醉器械。
9、术中管理:术中应监测患者生理状态,进行麻醉效果评定,发生意外情况及改变麻醉方式要按规定流程进行。
10、术后随访:对患者术后麻醉复苏阶段的生理状态进行监测,对苏醒有判断基本标准。按规定时限去病区查看术后病人,防止发生麻醉并发症,并做记录
11、对麻醉、精神性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与储存,做到“四专”管理(专人、专柜、专册、专用处方管理)有严格的使用管理规范与程序。
12、制定全员培训计划,“三基”“三严”质量培训规划、制度并实施。不断更新知识。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有计划,有记录。
二、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1、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制定科室“医疗差错及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建立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及事故要及时报告、登记、讨论。
2、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要及时请示报告,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
3、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有科室 “人员紧急替代制度”并保证联系通讯工具畅通,以使出现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能确保按时到位。
4、建立落实“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科室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预案”要求熟练掌握、反应迅速。对科室难以处置的危重
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管理 篇3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临床;麻醉管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66-02
腹腔镜是一种小创伤、恢复时间短、术后痛感小的手术方式,受到患者和临床医师的欢迎,更多的手术都采用了腹腔镜手术的方式[1]。但是腹腔镜在手术临床中的应用存在着并发症的问题,尤其是气腹导致的麻醉并发症和意外,需要通过有效的临床麻醉管理措施尽力避免,为了观察腹腔镜手术临床麻醉管理效果,以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范围25-63岁,平均年龄45.8±5.6岁,体重范围44-85kg,平均体重66.7±9.6kg。全部患者都符合腹腔镜手术条件,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病变手术前均治疗稳定。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体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对观察组进行临床麻醉管理。
对照组:行常规麻醉。
1.3临床麻醉管理
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入室,开通静脉,气管插管,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方案[2]。病人体征平稳之后,二氧化碳气腹,根据手术需求调床。气腹压稳定保持在14mmHg,监测BP、SPO2、ECG水平,全麻为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诱导插管,术中持续吸入异氟醚,间断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后注意控制呼吸频率,气腹前控制在12次/min,气腹后重新听诊双肺呼吸,保证导管位于总气道,调整呼吸频率为14次/min。
1.4观察指标:
以麻醉效果作为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麻醉诱导平稳、气管插管顺利、肌松良好、血压稳定,生命体征稳定。
有效:麻醉诱导平稳、插管顺利、肌松尚可,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情况。
无效:术中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抽搐、无意识动作,甚至导致手术中断。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涉及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接受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8.33%,有1例术中出现抽搐,经处理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为86.66%,有8例患者出现了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抽搐等不良反应,甚至影响手术操作,需加大麻醉用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腔镜手术需要建立气腹,二氧化碳腹腔充气抬高腹压,会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心输出量下降,每搏指数与心脏指数均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在头高位时尤为明显,可能导致明显的血压下降[3]。与此同时,向腹腔内快速充二氧化碳导致腹膜张开,腹膜上压力传感器在刺激下将使迷走神经兴奋,出现各种心率失常,其中心率下降最为明显,气腹会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心脏需氧量增加,可能导致心肌缺陷,如果患者术前就存在心肌供血不足,有损伤心脏的风险。因此术中调位要注意头高位不能超过20°,气腹压不能超过20mmHg,减小气腹给外周血管造成的阻力,降低心脏负荷,同时预防血压下降。气腹进气速率也不能过快,不要超过2L/min,减小对腹膜的刺激,降低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心率失常,同时准备好麻黄素、阿托品[4]。
腹腔充气会抬高膈肌,肺部承受压力,肺顺应性降低,气道抬升,通气功能整体下降,血氧饱和度低,膈肌上升,隆突移动向头端,气管插管容易误入支气管,导致血氧饱和度不足[5]。腹腔内的二氧化碳通过腹膜或者血管破损能够进入血液,30min内吸收率高达70w/min,而此时患者整体气体交换能力下降,二氧化碳排除能力有限,容易出现二氧化碳重度、酸中毒甚至低氧血症,同时导致心动过速、高血压,甚至出现心率失常、心脏停跳,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又会推迟患者苏醒。为了避免危险,要求手术应该尽快进行,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气腹压,并且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气道压以及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同时适当加快呼吸频率,为了避免二氧化碳败血症,手术结束二氧化碳排除速度不能过快。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进行了必要的临床麻醉管理,麻醉有效率98.33%,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为86.66%,观察组整体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麻醉管理能够进一步改善麻醉效果,同时有效避免气腹导致的心率下降、血压下降、二氧化碳排除综合征等并发症,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结语:
经过本次研究,认为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管理能够显著提高麻醉总有效率,同时能够避免气腹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同时减小了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王月兰,姚尚龙,邴来英,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20(03):181.
[2]曹铭辉,陈亚进,彭书凌,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硬膜外和全身麻醉比较(500例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02):123-125.
[3]杭燕梅,张马中,徐燕南,等.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20(02):139-141.
[4]应隽,刘存明,钱燕宁,等.胸段硬膜外镇痛对开胸手术病人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17(03):134-136.
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体会 篇4
1麻醉药品专柜双锁
麻醉药品放在专柜, 配有2道锁。2把钥匙一把护士长保管, 另一把值班护士保管。护士长下班时把钥匙交由值班麻醉师。需要打开时必须2人同时在场。麻醉师与护士值班均为24h制。每天早上前1d值班的麻醉师和护士同时与护士长及当天的值班护士交接班, 这既保证了麻醉药品管理时间上的连续不间断, 又保证了手术患者的使用。
2麻醉药品设定基数
由麻醉科和药剂科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药品基数, 数量不宜过多, 以满足每日使用, 又方便清点, 不致药品过期为准。我院手术室备用的麻醉药品有吗啡11支, 哌替啶15支, 舒芬太尼20支, 芬太尼58支, 氯胺酮11支。同时, 建立清点登记本, 放在麻醉药品专柜内固定的位置, 每班清点、双签名。
3麻醉药品专人负责
在护士长、麻醉科主任的监督下, 由当天的值班护士、值班麻醉师负责, 值班护士和麻醉师接班时与前一班值班人员同时在场打开麻醉药品专柜双锁, 清点药品, 核对空安瓿及麻醉药品专用处方, 核对无误后分别签字并交接钥匙。
4麻醉药品专用处方
使用麻醉药品的麻醉师必须具有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通过考核。我院麻醉药品的处方权是由医务科按照有关规定指定各科主任及主治医师以上职业资格的医师, 这些人员均登记在册。如有变更, 医务科会及时修正并通知有关人员。其他人员无权开药, 即使开了, 药房也不会发药。麻醉药品必须使用专用的麻醉处方, 处方书写字迹清晰, 逐项完整填写, 不得涂改。
5麻醉药品使用登记
建立使用登记本, 麻醉医师到值班护士处领取麻醉药品, 同时详细登记药品名称、批号、剂量、数量, 并双签名。使用时在麻醉药品使用登记本上详细填写日期, 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 使用药品的名称、剂量和批号, 并双签名, 将麻醉处方填写完整后与空安瓿一同交回值班护士核对登记。值班护士核对无误后在处方指定位置签名, 在电脑上记账并提交药房, 然后凭麻醉药品处方和空安瓿到住院西药房领取相应剂量和数量的药品, 领取后的药品详细登记批号和数量并按有效期先后合理排列, 有效期靠前的先使用, 确保无药品过期。
6剩余麻醉药品的处理
麻醉药品的使用剩余量, 在手术结束后由麻醉医师与在场的巡回护士共同销毁, 然后注入污水池流入下水道。
总之, 我科通过配合医院医务科对麻醉药品规范化、制度化的严格管理, 增强了全科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提高了我科对麻醉药品的管理意识, 既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合理用药, 又杜绝了麻醉药品的非法流失, 提高了手术室的整体工作水平。
关键词:麻醉药品,手术室,值班护士,管理
参考文献
手术麻醉管理系统 篇5
王静巍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277100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麻醉用药安全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手术室护士20例为研究对象,以2011-2012年的常规管理为对照组,以2012-2013年的持续质量改进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持续质量改进运用在手术室麻醉用药安全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麻醉用药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esthesia medication safety manag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value analysis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operating room anesthesia drug safety management using value.Methods: 20 cases in the operating room nur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ith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in 2011-2012 as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2012-2013 years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two groups of nursing quality.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of nursing quality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 clinical general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use of narcotic drugs in the operating room safety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operating room, anesthesia drug use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护理质量,已经成为评价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手术室作为医院比较重要的一个科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一个重要场所,在手术的过程中,麻醉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管理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手术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因此,本文对手术室麻醉用药安全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运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手术室护士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7例为女性,3例为男性,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为(30.4±7.2)岁,其中本科10名,大专6名,中专4名,以2012-2013年的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以2013-2014年的细节管理作为观察组。两组的工作性质和内容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持续质量改进:(1)定期召开手术室护士全体会议,鼓励护士踊跃发言,找出用药风险因素,使护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用药风险意识提高。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使护士的约束力和责任心提高,即使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也能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给药,从而实现手术室麻醉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弹性排班。有报道显示,护士在疲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各种小错误,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安全,增加出现医疗纠纷的风险。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管理,将每日手术量的大小作为基本依据,对护士的休息时间进行调整,使值班模式改变,避免护士连续工作较长的时间。同时,制定排班需求本,将护士的实际需求作为基本依据进行排班,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避免护士疲劳过度而导致用药缺陷;(3)定期组织手术室护士进行学习,内容包括规章制度、相关法规、法律等,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对用药的工作流程进行讨论和制定,建立一套完善的用药制度,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落实手术室用药制度,指导护士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查对和交接班制度,对用药行为进行规范,对于存在疑问的医嘱,应该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查对,确定无误后才能执行。同时,在手术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是口头医嘱,应该当场对用药途径、药名、用药时间以及剂量等进行复诵,在固定地点保留用过的药瓶和安瓿,直到结束手术后才能丢弃;(4)在护士的日常工作中,掌握和学习临床药物知识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也是提高护理质量内涵的一个关键环节。科室应该定期组织手术室护士进行药物知识培训,规定每位护士学习本人第一次接触的药物和科室第一次使用的药物,并且收集各种麻醉药物的说明书,便于及时查找和学习相关内容,制定可以随身携带的手术室常用麻醉药物说明书小册,运用醒目标识注明说明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指导护士对手术室麻醉药物的作用、规格、注意事项、剂量以及配制方法等进行学习和掌握,及时提醒护士容易混淆和更换商品名的药物,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专业知识考核,采取笔试或者晨会提问的方式,尤其是手术的过程中,麻醉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处理方法等,对护士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从而使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5)指派专人放置和保存药物,每天清点,并且将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作为基本依据,及时补充,标志醒目,分类放置,避免出现错用或者误用情况。1.3观察指标
运用自制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评分两组的管理质量,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分别是麻醉用药安全意识、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差错防范意识,每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管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运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x±s,分)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麻醉用药安全意识 84.5±5.9 95.7±3.4*
应急处理能力 83.6±6.3 96.1±2.5*
差错防范意识 80.44±5.8 94.8±2.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作为科学的一种护理管理方法,是将全面质量管理作为基本前提,重视环节质量控制、过程管理,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收集资料,加强质量评估和改进,从而提高效率和效果的一种管理模式[2]。手术室是实施治疗和抢救患者生命的一个重要场所,麻醉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并且麻醉质量也与手术效果有关。持续质量改进是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基本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服务的一个过程,能够使护士长工作的盲目性减少,护士长从调查中分析出现麻醉失误的原因,然后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使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使工作效率提高,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较高,说明在手术室麻醉管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同时,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持续质量改进能够降低出现手术室护士用药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使手术室护士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密切了与其它部门的相互协作,不仅可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实现手术室麻醉用药护理行为的规范化和安全化[3]。
综上所述,临床上将持续质量改进运用在手术室麻醉用药安全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手术麻醉管理系统 篇6
【关键词】高血压;围手术期;麻醉及术中管理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1-0005-02
【Abstract】Hypertension is refers to systemic artery pressure, is the most familia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n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as our country’s population is aging, in clinical amalgamative have hypertension, or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anomalies of surgical patients more and more,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strengthen intraoperatie management, prevent for hypertension disease caused b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especially 1 combination and hypertension do elective surgical procedures of cases perioperative anesthesia and methods of intraoperatie management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Key words】hypertension; perioperative anesthesia; and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1资料与方法
30例合并有高血压的择期手术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5-72岁。ASAII-III级,体重47-72kg,平均62kg.其中全麻8例,硬膜外10例,腰麻8例,神经阻滞4例.为腰部、腹部及颈部手术,所有病人术前常规禁食12h,禁饮4h,术前30min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术中常规监测Bp、Spo2、HR、ECG。
2结果
30例患者中有15例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压值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0例有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其中伴有恶心、呕吐者6例,5例患者血压未有明显波动。6例恶心、呕吐患者均选择椎管内麻醉,且恶心呕吐均发生在麻醉给药后10-15min之后,考虑与交感神经被阻滞刺激延髓呕吐中枢有关,给予迅速扩容、静注麻黄素好转,30例手术皆进行顺利,术毕护送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3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麻醉及手术操作易使病情恶化,为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麻醉和手术安全性,笔者认为:
3.1术前准备:全面系统了解病史,了解重要器官受累及代偿情况,做ASA分级。依据病情和手术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麻醉方案。除紧急手术外,择期手术一般应在高血压得到控制后进行,尽可能使舒张压控制在100mmhg以下。一般主张抗高血压药应持续用到手术当日为止,使血压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在选择抗高血压药时,应避免应用中枢性降压药或酶抑制剂,以避免麻醉期间发生顽固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3.2麻醉前用药:情绪激动时血压易升高,故术前应充分镇静.术前访视时做好安慰及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3.3麻醉方式的选择: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应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选择对循环影响小的麻醉方式麻醉药物,1期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选择与一般病人无任何区别,对2期,特别是3期高血压病人,麻醉方式选择宜慎重。范围较小的手术,可选用局麻或神经阻滞,但术前应充分镇静、阻滞需完善、避免因情绪激动紧张或镇痛不完善而致血压急剧升高。局麻药中不宜加肾上腺素。腰麻用于高血压病人时易引起血压剧烈波动,一般不宜采用,除非为下肢、会阴等部位手术可以考虑用低位腰麻和鞍麻。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循环影响较缓和,但在阻滞范围广泛时也可导致血压严重下降,因此最好只限于中下腹部手术,而上腹部手术以慎用为宜。对手术范围广,创伤大的复杂手术,仍以全麻为宜。
4麻醉管理
对高血压病人来说,麻醉管理比麻醉选择更为重要。麻醉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维持血压接近于平时可耐受的水平,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灌注良好,防止血压的剧烈波动。
4.1低血压的防治:高血压的病人由于存在动脉硬化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对低血压的耐受力很差,低血压如持续一定时间,即可造成这些脏器缺血而产生严重并发症。高血压病人发生低血压的原因与一般人相似,如全麻药的抑制、椎管内麻醉所致的交感神经阻滞及低血容量等。只是高血压病人代偿能力差,使得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一旦发生低血压,首先应分析原因,排除其他血压下降的因素,对低血容量所致的低血压,应迅速补充血容量。但必须认识到心肌受累的高血压病人对快速大量输血输液的耐受力差,易发生左心衰竭。应密切监测CVP PAWP,必要时,先给予少量多巴胺等药物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再予以补充血容量,遇血压严重下降的危急情况,先用升压药提升血压,然后再分析原因,予以病因治疗。
4.2高血压的防治:血压过高可造成心肌耗氧和供养失衡,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浅麻醉下对各种刺激的交感神经反射,一些刺激较重的手术操作等都可以起血压升高。术中如果发现血压升高,首先针对原因采取相因的措施。如加深麻醉或给予麻醉性镇痛药以消除疼痛反应。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通气,纠正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如上述措施无效或因血压剧增而致情况紧急时,则须用药物控制血压,在采取降压措施的同时,密切监测ECG,注意有无心肌缺血的改变。
总之,高血压患者手术的麻醉就是要维持患者循环系统的稳定,减少麻醉和手术应激,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使患者平稳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手术麻醉管理系统 篇7
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辅助医疗的临床信息系统(CIS)的建设已经成为新的发展目标,而麻醉信息系统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麻醉及其手术期的信息实行数字化管理,已成为现代麻醉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即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十分需要开发一套适用于麻醉科的麻醉信息系统实施对麻醉科及其手术室的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为此,我院从2006年开始着手组织了相关人员,针对本院信息系统平台的特点,研究并应用了功能完整的麻醉临床信息系统。整个系统分为二期进行,一期主要用于手术室,并于2007年正式上线使用,规范了手术麻醉的工作流程,实现了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2008年进行了二期工程的上线,主要用于手术麻醉外围信息处理,即术后复苏室(PACU)的复苏信息系统及相关子系统。
本文主要介绍我院手术麻醉外围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组成及功能,以及产生的效果,为兄弟医院在应用类似系统时提供指导和参考。
1 系统设计原则
手术麻醉外围信息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⑴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是网络及系统管理的薄弱环节之一,而用户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又相当高,因此,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非常重要。网络的安全及采集和传输系统的可靠性是本系统具有实用性的前提。
⑵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既要保证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即保证所开发的系统在五年内仍保持先进;又要保证所设计的系统尽可能的实用。对所选用的设备应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产品。
⑶灵活扩展原则要求所设计的系统有充分灵活的适应能力和扩展能力,以便于系统将来的扩容与升级。
⑷便于维护原则系统应该便于各种日常维护工作,能够方便地进行软件的重新配置、系统的自检与恢复、硬件备品备件的更换和软件系统的升级等。
2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手术麻醉外围信息系统由复苏信息系统、家属公告系统、病区接送病人通知系统、麻醉科通知发布系统及其模块组成。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
2.1 复苏信息系统
功能包括病人手术后进入术后复苏室到自动采集病人体征数据、执行医嘱、记录出入量、记录病人护理信息、辅助护士医疗文书书写,实现PACU的数字化。具体为:
⑴PACU工作站实现PACU单的记录和彩色打印。
⑵PACU监护数据采集在具备数据输出接口的监护仪上实现数据采集并整合到医疗文书中。
⑶PACU数据模版与设置对事件进行模板录入。
⑷PACU与病区送达信息的处理在家属等候区显示PACU病人的状态以及去向。
2.2 家属公告系统
在家属等候区安装有纯平电视,实现手术进程告知、科室宣教及公告通知发布等。具体为:
⑴提供手术病人手术的即时信息实时、动态显示手术进程相关信息,包括手术开始、进行、入PACU、术后去向等,并且自动换屏。
⑵提供科普性、新闻性宣教让家属可以了解一些医学常规知识,宣教内容由院方医护人员自行维护。
⑶在大屏最下面一行显示即时信息给病人家属相关信息提示,提示及通知要留记录痕迹,保存在数据库,可供以后查找。
2.3 病区接送病人通知系统
为方便手术室接病人的呼叫能传达到病人所在病区,在病区与手术室电脑上都安装有呼叫系统。具体为:
⑴手术完成接送病人发送消息,及时通知病房接待手术病人。
⑵从病房护士站上能及时看到提示信息,并可即时安排接收相关事宜。
⑶取血以及拿病人检验单据、图像等可以及时发布信息到相应科室,节省等待时间;同时可以管理流程责任到人,有记录可以查找。
⑷所有信息后台有记录,可供查阅。
2.4 麻醉科通知发布系统
为方便麻醉科的通知能传到各个手术间,让麻醉医生与护士能够方便地从电脑上看到,采用科室通知发布系统。
⑴麻醉科内部消息发送,及时快速地发送内部通知。
⑵可以醒目地出现提示窗口。
⑶对消息的回应在后台有记录,可以查阅。
3 应用效果分析
我院采用了手术麻醉外围信息系统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设备信息资源的共享实时、自动采集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输注泵、体外循环机等床边监护设备数据,永久存储并集成到统一的操作平台,实现了患者体征客观数据的高度共享。
⑵高效的管理模式在复苏室,麻醉医师、护士要面临复杂的环境,需要在接受多种信息的同时对它们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按事件的轻重缓急作出适当的反应。手工记录常占用了整个工作时间的10%~15%。信息系统的使用明显地降低记录时间,并规范了所有医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操作及记录操作。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减少医疗差错。
⑶高质量的控制功能信息系统包含了比手工记录更多的内容信息,其采样频率更快、采样数据更为精确,同时它们可以精确标记术中许多事件发生的时间(如:气管插管前发生心动过缓还是气管插管后发生心动过缓等)。因此信息系统使用后,可以较为方便地分析术中发生意外情况的原因;另外,信息系统允许用户快速搜寻大样本的数据库来寻找特定的意外事件,并从中找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临床麻醉提供必要的指导。
⑷对结果的科学评估临床麻醉的结果分析常常依赖于大样本资料的研究。由于医生可以很方便地从信息系统所存储的大样本中获取病人相关的数字化信息,因此可更为方便地将特殊病人的信息或术中事件与病人的预后相联系。对于某些结果,一个单独的机构常常没有足够的样本信息来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结果分析,而数字化的数据库信息可以使多个机构共享信息,从而使统计分析的可信度增加。行政管理部门常常关心病人的转归,而数字化的麻醉信息允许它们将该数据库与医院其他的数据库整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这样麻醉管理就被融合在整个的医院管理中,就可以分析和评估麻醉管理对整个病人预后的影响。
⑸辅助科研和教学可对中心服务器存储的大样本数据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等,方便医护人员展开科学研究,实现病例对比分析。另外,数字化的信息可以很方便地再现术中事件,可以提供对事件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很容易用于教学的目的。
⑹形成法律文档虽然目前在法律程序中还没有使用电子麻醉记录单的报道,通常而言,越精确的信息记录将越有利于辩护。信息系统对术中的事件提供了一个公正无私并实时的文件记载,它将有利于判断对手术中事件所作的处理是否正确。
⑺降低费用在麻醉科,药品和设备是病人的主要花费。信息系统的使用,使分析药品和设备的使用情况成为可能。通过对信息系统数据库长期观察和分析,可以从中发现并鼓励在临床上使用价格/效益好的药品。最近来自Duke大学的报道显示,通过上述方法,麻醉科每年大约可以节省约100万美元的药费支出。
⑻便于绩效考核人员的绩效考核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情况的总汇,包括手术种类、次数、事件的小结、用药情况、诊断情况、监护情况、麻醉方法等,全面地对麻醉医生所做工作量及业务水平的评估和评分。本系统对手术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信息可以采用“与、或”方式实施统计学处理,进行快速的检索分类,便于绩效考核。
4 结论
我院手术麻醉外围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医护人员从繁忙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保证了医院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麻醉科及手术室的现代化建设,是整个外科医疗水平的体现,可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由于医疗效率的提高,可增加手术量和病员,而监护数据的精确化降低了医疗事故,均可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手术麻醉外围信息系统的采用,使医院在实现信息共享、提升医疗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拓展管理手段及规避医疗纠纷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如何进一步深化及拓展手术麻醉外围信息系统的功能,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陈蓓,冷金昌,张铁铮,等.临床麻醉与监护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J].中华医院管理,2006,22(12):64-66.
[2]苏小刚,董秀珍,王景明,等.融合临床信息辅助采集技术深化临床信息系统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6):48-49.
[3]严静东,陈昆,古妙宁.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手术麻醉信息系统[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9):46-48.
[4]汪建华,徐朗.徐智渊,等.围术期临床信息系统解决方案[J].中国数字医学,2008,3(3):68-70.
[5]李刚荣,李晴辉,陶国才,等.手术与麻醉临床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7,36(1):31-32.
[6]黄正东,等.临床麻醉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9(1):63-64.
[7]王韬.麻醉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化[J].当代医学,2005(7):58-59.
[8]陈利佳.麻醉信息系统的实现及意义[J].重庆医学,2008(11):22-23.
[9]卫锦薇,黄健.手术麻醉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08(3):10-12.
浅谈手术室麻醉药品的管理 篇8
1制订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
1.1根据卫生管理部门2005年438号文件关于《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的通知, 麻醉药品采用五专管理: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 由麻醉护士统一负责管理。对麻醉药品使用开具的专用处方, 由麻醉护士进行专册登记, 计数管理。建立处方保管、领取、使用、退回管理制度。
1.2固定位置及数量。根据手术量及麻醉药品测量每周、每日消耗量, 每日检查、补充, 节假日定期到岗查看补充, 确保急诊手术使用的方便[1]。
1.3每月末对药品进行盘点。检查药品有无过期、安瓿有无破损、基数是否完整, 发现有过期或变质、破损的药品随时更换。
2方法
2.1药品的交接工作
2.1.1根据手术量的需要, 每位麻醉师配备一套盒装麻醉药品 (我科盒装基数为0.1mg/支的芬太尼5支、1mg/支的瑞芬太尼5支、50μg/支的舒芬太尼5支、吗啡与麻黄碱根据需要再领取) , 药盒上标有医生姓名, 前三种药品数量。每天早上交班后领取, 在下班前收回, 详见表1。
2.1.2每位麻醉师配备一本统一印刷的麻醉药品使用登记本, 随麻醉药品领出和收回, 表格填写和所登记的内容要求要字迹清楚。记录及时、准确、医生护士双签名, 详见表2。
2.1.3麻醉处方随麻醉药品及安瓿收回, 这样既可以督促医生及时开处方, 避免漏开及多开, 核查时可一目了然。
2.1.4假日备有专用套盒麻醉药品, 药品数量较普通药盒多几倍, 由放假前一日夜班值班医生领取, 之后班班互相清点签名和交接, 正常上班第一天晨会后和专管护士清点核对后归还, 详见表3。
2.2药品换领
2.2.1每日麻醉药品专管护士根据医生归还的处方与空安瓿数量, 统计当日各种麻醉药品消耗量并清点空安瓿数、处方数是否相符。
2.2.2每天汇总一次与药库麻醉药品专管员核对换领。处方上药品数量、空安瓿数量、记帐数量, 三者相符, 药库给予换药。
2.3药品的使用
2.3.1麻醉药品由麻醉医生用药, 由1名手术巡回护士监督执行。并在麻醉药品使用登记本上做好记录。
2.3.2手术室的麻醉药品只能由麻醉师开具处方并使用, 其它科室的医生不能在手术室使用麻醉药品及开具处方。
2.3.3麻醉药品余量的处理麻醉药品使用过程中常有一支未用完有余量的问题。我院的处理方法是由2人共同销毁并做好记录。由麻醉医生监督, 护士用注射器抽取药液注入医用垃圾桶类按医用废物处理。不允许麻醉药品合用现象。我院为了减轻麻醉医生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把使用记录表与余量记录表合为一表。如遇安瓿丢失、破损等特殊情况在备注栏内注明并填写药品报损表, 详见表4。
2.4麻醉处方的管理
麻醉护士除了监管麻醉药品的质量外, 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对麻醉师开具的麻醉药品的处方进行督查, 不但要检查是否采用专用处方, 而且要检查处方的书写是否符合规定。留取附处方存档。
3制度自查
3.1麻醉护士自查每周对麻醉药品进行自查, 内容包括管理制度的落实及具体的措施, 各类登记的的完善情况与记录及签名等[2]。
3.2质量小组自查质量小组每周检查各类麻醉药品数量是否与数量相符、登记本登记是否完善、缺项或错误。
3.3药房及护理部每月查一次, 杜绝类似低级错误的发生。
4体会
通过此管理提高了麻醉医生的法律意识。药品漏登多登、漏开多开现象减少、处方开具及时、安瓿丢失数减少、报损及时。既能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及《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又能使一向对领取、登记流程产生抵触的医生们慢慢接受, 现在领取药盒、处方、登记本成了其开工的必须工具连台手术无需多次找护士领药, 所有的文字工作一步到位, 节假日医生之间互相交接无需护士经手。减轻了护士工作量[3]。核查工作快捷、清晰。避免了药品或一张处方不清楚须全面检查的负担。提高了医护工作效率。表格的改进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 减少了盲目性, 确保了临床麻醉。全面贯彻毒麻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 确保了麻醉药品的医疗应用, 未发生流入非法渠道的事情, 实现了已有麻醉药品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晓放, 蒋李.医院麻醉药品管理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 2009, 32 (10) :88-89.
[2]佘利君.新加坡医院手术室麻醉药品的管理特点[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6 (12) :179-181.
手术麻醉管理系统 篇9
近年来, 随着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已转移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 围绕这一建设目标, 许多医院都建设了HIS系统, PACS、LIS、RIS等临床信息系统, 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 (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IMS) , 作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临床电子病历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建立以麻醉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才能更好的融入到临床信息系统当中。
二、手术麻醉系统与电子病历
病历 (EMR) 是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 它包含有首页、病程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医嘱、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等。电子病历不仅指静态病历信息, 还包括提供的相关服务。电子病历, 就是以电子化方式管理的有关个人终生健康状态和医疗保健行为的信息, 涉及病人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的所有过程信息。电子病历在现实概念上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一个变化的概念。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将定义为:EMR是基于一个特定系统的电子化病人记录, 该系统提供用户访问完整准确的数据、警示、提示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能力。
手术麻醉系统, 在系统创建初期, 主要是为了减轻麻醉医师的工作量, 实现麻醉记录单的自动记录。随着围绕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 电子病历的发展重点转变为侧重于临床医护现场记录与管理, 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从原始的、简单的“麻醉单生成器”, 逐渐转变成拥有手术预约、患者管理、远程监控、科室管理、麻醉文书、绩效考核、麻醉临床决策支持等等丰富功能的科室应用系统, 逐步的改变手术麻醉人员的传统工作方式。
三、以病人管理为中心的系统架构
病人是整个医疗过程的中心, 医护人员需要及时, 全面的掌握患者的完整信息, 以便更好地对患者采取各种医疗处置措施。手术室临床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主要是在术前, 对病房提交的手术通知进行安排, 并通过系统了解病人病情及相关的检查、检验报告, 制定麻醉方案, 填写麻醉同意书、麻醉前探视记录和麻醉计划;在术中, 将手术过程中监护设备、麻醉设备、检验设备等设备的基本数据实时地、连续地自动采集到电脑上, 并完成病人术中用药、出入量、术中事件、手术流程等手术过程中发生事件的记录, 最终形成麻醉记录单。同时, 系统还可以根据病人生命体征数据自动进行判断, 辅助做出相关预警提示并显示相关处理方案, 结合临床路径功能可以使手术麻醉质量得以保障。术后, 麻醉医生需要对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总结, 进行术后随访和镇痛管理。最终生成各种电子报告并提交至临床电子病历系统。具体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手术麻醉系统的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1、手术申请与麻醉排班
临床医生在HIS系统中提交患者的手术申请, 手术麻醉系统接收到手术通知, 同时, 获得完整、准确的患者资料以及术前诊断、手术医师、手术助手等信息, 手术室护士可以通过浏览器安排每日手术的人员及手术间情况, 完成手术预约登记, 安排手术时间及台次, 并将安排结果提交至HIS系统, 以便临床医师及时, 准确地掌握该患者的手术预约信息, 安排手术交接。
2、术前访视
麻醉系统与电子病历系统的集成, 使得麻醉医师通过系统即可直接提取患者相关资料, 包括患者身体体征, 病史, 住院记录, 药品医嘱以及各种检验单 (LIS) , 影像学检查 (PACS) 报告单等, 这些病历资料对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法, 麻醉医师选择麻醉方法至关重要。
3、麻醉方案的制定与风险评估
麻醉医师利用系统回顾病人病历资料, 拟定麻醉方案, 包括术前用药及诱导, 维持用药等, 即可对手术麻醉风险作出评估, 并得出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案。同时, 系统还可以提供临床知识库的决策支持, 包括科室麻醉工作制度, 麻醉药物手册, 用麻醉及相关药物的简明药理, 药物剂量计算和用法及控制程序, 神经阻滞麻醉指南, 危重病人的评估, APPACHEⅡ, 围术期心脏并发症危险评估, 围术期心肺并发症危险评估。这一决策支持对于麻醉医生在临床过程中的规范化操作、麻醉方案的科学制定、合理用药、手术过程的预警、快速灵活的术中意外事件的帮助等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麻醉同意书
电子病历系统可根据患者基本信息以及拟施麻醉方法及辅助措施可能的并发症的威胁, 麻醉方法及辅助措施、病人或病人家属对麻醉方法的知情情况、麻醉药物或治疗药物的危险性、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对病人生命的威胁等生成麻醉同意书, 便于麻醉医师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沟通后手写签字确认。
5、术中记录及手术用药
手术麻醉临床系统在手术进行中通过计算机与各种监护仪数据做接口, 对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动态数据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 实现患者体征数据的自动采集、报告的自动生成。麻醉师可以在术中通过计算机实时记录术中的各种麻醉操作记录及用药记录, 来修正从仪器采集的失真生命体征数据 (含麻醉诱导记录、麻醉中记录、麻醉后恢复室记录、术后疼痛治疗记录等) , 形成详细的记麻醉录单并提交给HIS系统。手术医师通过HIS系统提交手术带药, 包括抗菌药物, 手术麻醉系统接收手术带药信息, 手术室护士通过系统记录患者给药时间, 同时, 在手术结束后系统将患者的各个操作时间, 包括入手术室时间, 麻醉时间, 手术开始时间, 用药时间, 手术结束时间等回传给HIS系统。
各种手术数据的共享对接, 使得HIS系统能够随时按手术医师、时间、手术类型、事件标记、监护数据、麻醉用药等多种参数进行信息检索、查询、显示, 回放病案信息及监护数据波形, 按照月报表或年报表形式打印或导出数据提供给医院高层, 有利于医院高层对科室的管理。
6、手术计费与成本核算
手术麻醉系统可对术前、术后物品进行清点, 并将手术产生的麻醉费用, 器械耗材, 卫生材料等相关数据提交至HIS系统, HIS系统根据相关信息对患者产生收费信息, 形成收费清单供患者查询。同时, 财务部门可根据各种相关的收费以及设备、器械、耗材等的使用报表, 实现科室人员收入分配以及精细化的科室的成本核算管理
7、术后复苏、随访及镇痛记录
手术结束后, 患者进入苏醒室, 系统仍将继续自动采集患者各种生命体征数据直至患者苏醒送出手术室。手术完成以后, 麻醉医生需要对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总结, 进行术后随访, 记录术后镇痛记录。最终生成各种电子报告并提交至HIS系统。
8、各种工作量统计报表
手术麻醉系统的使用以及与电子病历的结合, 实现了手术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因此, 系统能够提供各类统计分析报表, 包括手术分布情况、手术医师工作量、麻醉医师工作量统计表等以及手术室的接台效率, 手术间利用率, 术中用药情况, 设备使用请款等动态指标数据, 方便管理部门对手术室的运转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便于科室管理决策的制定以及深度的数据挖掘。
四、系统集成方法
1、基于集成平台的数据集成
广义的电子病历系统是由多个软件系统组成的一个集成系统, 它可能是由多个软件公司分开实施的。这些异构系统, 既有传统的C/S架构, 又有基于Web的B/S架构, 并且原有系统中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数据交互的集成。目前, 集成平台技术的发展也已经可以支持将异构技术平台的各种服务功能组件部署到交换平台上运行。
系统集成平台是软硬件的结合体, 是各个应用系统进行交互的桥梁和中介。通过集成平台实现应用系统集成, 集成平台与各个应用系统之间形成一种星形的拓扑结构, 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各自开发的适配器由集成平台统一控制管理。系统间的信息交互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实现。
通过集成平台, 我们实现了以下功能:
(1) 数据字典的同步:全院的字典表应是统一的, 且不同应用中都要用到。包括员工字典, 科室字典, 手术名称, 麻醉方式, 药品耗材, 收费项目等等。
(2) 业务数据的同步:通过异构系统配置各自的服务, 建立对应的路由通道, 实现了整个手术前后的业务数据的实时同步与共享, 例如医生填写手术申请单, 经上级医生审核提交后, 该申请单直接发送到手术麻醉系统进行手术排班。手术麻醉系统安排完成后又将安排结果实时反馈到HIS系统中。手术结束时, 麻醉医生将麻醉记录单填写完整保存后, 系统又将完整的麻醉记录单发送至电子病历系统, 作为患者病历资料的一部分。在整个业务流程中, 每种数据只在一个地方输入, 通过集成的方式实现了数据的高度共享。
2、基于病人主索引的电子病历浏览器
电子病历信息, 是一个纵向不断增加的信息集合, 准确、全面、连续地病历信息是高质量的医疗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同样, 麻醉医生也需要这些全面且连续地信息来对患者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等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因此, 在每一个将要进入手术室的患者, 我们都通过一个统一的患者ID, 将患者的所有信息, 包括门诊治疗, 病史, 药品医嘱, 检验报告, 影像学检查等以时间轴的方式, 通过统一的浏览器展现出来, 同时, 也将麻醉风险评估, 麻醉记录, 术后随访以及术后镇痛记录等加入到这条时间轴中, 使得临床医生也能准确, 全面的掌握患者病情, 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小结
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种监护设备生命体征数据进行自动采集、显示、传输、存储、分析并辅助生成医疗文书, 实现了信息采集储存与传输手段的自动化, 手术记录的无纸化。同时, 围绕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系统架构, 覆盖了手术麻醉相关的各个临床工作环节, 整个信息系统提供所见即所得的信息手段将麻醉科临床工作简便化、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它也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集成平台与HIS、LIS等其他医疗信息系统集成, 解决了麻醉医疗文书记录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数据可利用性问题, 有助于实现有效的医疗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它的应用, 将使医院信息系统更加实用化, 完整化, 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更加完整的数据支持, 这也为准确的提取临床应用数据, 规范医疗流程, 提高医疗质量, 提升医疗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手段。也为将来的手术示教, 远程会诊及远程诊断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科学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围绕电子病历开展的信息系统建设, 是当今医疗信息化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手术麻醉系统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 也在从简单的“麻醉单生成器”向以麻醉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且具有临床决策支持的管理系统进行转变, 这使得临床信息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为管理服务, 使也使得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逐步走上“优质、高效、低耗发展道路”。
关键词:手术麻醉管理系统,电子病历,集成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泽平, 李磊磊.麻醉电子病历是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08年第4期
[2]刘宇静, 王丹.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中国医学装备, 2011年第8期
手术麻醉管理系统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排除手术禁忌证、麻醉药物过敏等患者,签署治疗同意书。 50例患者手术前均应用胰岛素、二甲双胍进行降糖治疗, 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8.3±2.1)岁,糖尿病病史5个月~24年,平均病程 (3.1±1.2) 年 , 平均空腹血糖 (13.8±1.5)mmol/L, 手术类型情况为子宫切除术12例,下肢骨科手术7例,胃肠手术4例,胆道手术2例;研究组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7.9±2.2)岁,糖尿病病史5个月 ~24年 , 平均病程 (3.2 ±1.1) 年 , 平均空腹 血糖 (13.5±1.7)mmol/L,手术类型情况为子宫切除术12例 , 下肢骨科手术8例,胃肠手术3例,胆道手术2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管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添加麻醉管理。
两组患者实施手术前均进行硬膜外麻醉,快速诱导插管芬太尼3 μg/kg,咪唑安定0.5~1.5 m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胺0.1 mg/kg,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剂进行呼吸控制,术中持续泵入丙泊酚、维库溴铵、异氟醚维持麻醉。 对于手术耐受较差、身体状况不佳患者要选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保证术中呼吸供养,以减少患者术中不良反应。 若患者需要追加麻醉药剂,要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选择是否采取面罩吸氧,应用胃复安针剂、 盐酸异丙嗪合剂或者盐酸哌替啶等让患者保持镇静, 并做好患者术中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1]。
老年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要从术前血糖管理、术中血糖控制、术后低血糖预防处理等方面入手。 术前血糖管理效果直接影响患者手术耐受与麻醉效果,因此要根据患者年龄、身体情况、手术耐受、病情等资料整理情况确切掌握患者血糖水平、 波动情况及治疗用药情况,配合血糖、尿酮检查结果与手术主刀医师、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以便确定最佳手术时间与最佳手术方案, 提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血糖控制重要性与效果,了解患者对麻醉药物有无禁忌证,确保患者尿酮转阴、血糖控制维持在6.7~10.0 mmol/L水平时实施后续手术[2]。 手术中血糖控制效果对于麻醉效果有较大影响,手术过程中要及时检查麻醉药物起效情况,针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建立双通道输注胰岛素与葡萄糖液,根据患者麻醉情况、血糖水平准确控制输注速度与输注量, 确保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及血糖变化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 不会对患者手术操作治疗产生严重干扰。 一旦患者出现心动过度、异常出汗、麻醉深度与药物效果不符、麻醉苏醒延迟等情况,要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对患者低血糖进行控制,确保不会对手术麻醉、 手术耐受等产生严重负面干扰[3]。 为保障手术麻醉管理效果,要全程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手术室温度、湿度控制,全面监控血糖波动变化,需变动体位时要轻柔操作,以预防体位性低血压,手术结束后加强患者术后全面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前、术中、术后24 h血糖及尿酮阳性变化情况。
1.4统计方法
临床医疗数据处理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
2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研究组患者麻醉平稳,术中血糖较术前有所升高,增加胰岛素用量后血糖控制效果好,未发生低血糖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昏迷等,术后麻醉失效后患者意识清醒顺利拔管,血糖水平平稳;对照组患者麻醉平稳, 术中血糖波动较大, 有3例患者发生低血糖症、1例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患者有麻醉苏醒延迟情况,因意识模糊被迫延迟拔管,血糖水平波动较大。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及尿酮水平变化情况见表1、表2。 统计结果显示 ,术前两组患者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24 h研究组血糖控制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患者尿酮阳性得到有效控制,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该次临床中两组患者都采取了硬膜外麻醉,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 硬膜外麻醉主要通过组织神经根使其支配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安全性较高,比起临床经常使用的全麻方式安全性要高, 全麻只是抑制大脑皮层边缘系统或者从下丘脑到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 并未阻断手术区域伤害性刺激向神经中枢的传导,患者手术前期间输注胰岛素时会导致葡萄糖摄入利用减少,导致血糖升高风险增加,临床研究显示实施全麻手术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 酮症酸中毒昏迷可能性比其他麻醉方式要高,对患者身体影响更大,正是考虑到老年患者身体耐受差、手术压力大,因此选择了更为安全的硬膜外麻醉。
麻醉管理的实施与应用对于研究组患者而言,实现了围手术期血糖的平稳控制,患者无论是手术风险、 血糖波动风险都得到显著下降,相较之下,未采取麻醉管理的对照组明显血糖控制效果较差,波动风险较大, 且术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严重并发症, 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与患者安全。 临床麻醉医师要做好手术患者准入把关,结合患者临床病情资料、主刀医师意见协助做好术中麻醉效果与风险控制,配合做好血糖控制,以便减少应激反应发生可能性。 实施麻醉管理时要注意引导患者积极参与血糖风险评估,在准确掌握患者血糖波动变化及麻醉药物禁忌证的情况下确定最佳手术时间与最佳手术方案,与患者积极配合完成术前、术中、 术后血糖风险与麻醉风险控制,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手术安全性,确保老年患者生命安全,降低因术中风险造成的死亡,为临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手术诊疗进一步提供有效参考依据[4]。
综上所述, 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麻醉管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波动带来的手术风险,保障麻醉效果与手术安全性,减少术中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麻醉管理应用效果。方法 以该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应用相同麻醉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常规手术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添加麻醉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术前、术中、术后24 h血糖及尿酮阳性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平稳渡过手术期,血糖控制效果好,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手术期间血糖波动变化大,有4例发生并发症;研究组术中、术后24 h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酮阳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麻醉管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波动带来的手术风险,保障麻醉效果与手术安全性,减少术中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老年手术患者麻醉处理 篇11
【关键词】 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处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93-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口的增多,外科收治老年患者的人数也逐渐上升。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心肺、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全身疾病多见,对麻醉药物和手术创伤的耐受力远不如青年患者,常常在麻醉过程发生意外。我院在78例老年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采取一系列处理干预,取得较好疗效,所以患者均安全度过麻醉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2011年3月-2011年6月间我院外科收治老年患者78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3.7岁。其中腹部手术45例,手术原因为消化道肿瘤22例,胆石症7例,消化性溃疡穿孔5例,门脉高压症4例,子宫肌瘤4例,其他疾病3例。胸部手术22例,其中乳腺癌13例,肺癌7例,其他2例。头颈手术11例,其中头颅外伤、肿瘤5例,甲状腺肿大、肿瘤手术6例。78例患者术前合并不同器官疾病。
1.2 麻醉前准备 我院对78例老年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ASA分级结果Ⅰ-Ⅱ级者55例,Ⅲ者23例,49例患者合并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常见为慢支、长期吸烟、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糖尿病者12例。高血压患者需常规服用降压药,直至手术当天,血压维持在100/180mmHg以下。择期手术者术前戒烟2周,慢支、哮喘呼吸道梗阻病人术前加用扩张气管药物,麻醉前查动脉气血分析,纠正酸碱紊乱、低氧血症。空腹血糖需控制在8.3mmol/L一下[1]。除此之外,手术室内需备好急救药品、抢救器械以应对麻醉意外的发生。
1.3 心理抚慰与疏导 老年患者的心理紧张、焦虑情绪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降低麻醉耐受。医护人员的安慰和鼓励能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关心和爱护能打消患者疑虑,为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安慰效果不佳或老年患者焦虑明显者可加用镇静催眠药。
1.4 麻醉方式的选择 我院78例患者中腹部手术45例,首选硬膜外麻醉,根据手术部位确定麻醉平面,选择腰穿穿刺点后,消毒铺巾,缓慢进针到达硬膜外间隙后,先注入实验剂量1.5%利多卡因3ml,观察5min后未见腰麻反应,再追加麻药剂量,麻醉维持采用0.75%布比卡因+1.5%利多卡因各半5-10ml小剂量多次注入。头颅手术、胸部手术、胃癌等手术部位较高时,硬膜外麻醉风险大,易引起低血压和呼吸循环抑制,常选静脉吸入复合全麻。我院的全麻诱导方案为缓慢注射咪唑安定0.15mg/kg,异丙酚1-2mg/kg,芬太尼4mg/kg诱导,术中呼吸机维持呼吸,异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
1.5 术中监测 老年患者特别是有吸烟史、慢支病史患者呼吸功能的监测极为重要,对呼吸功能差的老年患者术中可面罩吸氧,2.5ml-5.5L/min,或呼吸机机械通气。监测氧分压、CO2分压、动脉气血分析,观察老年患者的皮肤黏膜颜色,及时发现机体氧供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常规监测患者血压,脉搏,防止麻醉过度、麻醉平面过高抑制呼吸循环,和出血过多休克的发生。记录导尿尿量,低于30ml/H应引起重视。
1.6 术后处理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下降,麻醉药物代谢较年轻人缓慢,术后清醒时间明显延长,认知功能一定程度受损[2]。我院术毕妥善安置病患,静注氟马西尼5mg。氟马西尼是苯二氮卓类药物拮抗劑,在催醒、改善认知上有一定疗效,防止麻醉意外的发生。
2 结果
我院78例老年患者全部安全度过麻醉期,手术进行顺利。麻醉过程有并发症出现,均得到及时处理,患者安全出手术室。并发症总结,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老年患者选择何种麻醉方式应由患者自身情况而定,下腹部、下肢手术选择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较为安全,操作手法得当时很少诱发低血压,也不会影响呼吸肌,安全可靠。但是我院在临床操作中发现腰麻、硬膜外麻醉的实施有许多困难,老年患者常合并脊柱病变,如弯曲、变形等,椎间隙狭窄难以进针,进针后难以判断深度,以致麻醉失败[3]。手术部位较高,患者存在休克、呼吸功能低下时,硬膜外麻醉风险较高,常选择全身麻醉,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较为安全,静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快速诱导,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面罩吸氧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能有效改善呼吸,保证供养。
老年人机体代谢减慢,药物代谢时间长,对麻醉药物的反应性高,选药时尽量遵循小剂量低浓度原则,以最合适的剂量达到麻醉效果。尽量避免选择吗啡、派替啶镇痛药,大剂量易抑制呼吸循环。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常致老年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延长和认知功能受损,术毕静注氟马西尼可改善症状。麻醉快速诱导和维持也需谨慎。
参考文献
[1] 石军,朱明冬.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02).
[2] 李霞.老年患者下肢手术260例的麻醉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3).
手术麻醉管理系统 篇12
野战部队医院担负着战场救护、抢险救灾的使命,必须常年备有一定基数的手术麻醉药品,以保证紧急救护手术时的使用。在战时和各种灾害应急情况下,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药材装备保障工作是实现勤务功能和医学技术措施的基础,是完成卫勤保障任务的保证[1]。我军依托野战卫勤快速支援保障系统对战时和各种灾害伤员进行救治,因配有的手术方舱空间有限,未能配备药品冰箱,且在太阳暴晒下无法长期保证制冷环境等缺陷,故所有药品统一由药械方舱请领。部分麻醉药品针对性不强,品种单一陈旧,价格较贵,平时用不上,且请领制度与手续复杂,无法满足战时紧急情况下及时使用的需求。为提高野战条件下医疗部队一线救护的质量,在深入工作的基础上,开拓管理思路,结合实际情况和以往训练经验,摸索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战备手术麻醉药品规范化管理方法。
2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化
2.1 管理人员体系(请领审批制度)
经分管院长审批后,制定毒、麻、精神药品基数,放在专用“小保险箱”内,平时寄存在药品方舱内,由药品管理组长签字后可随时请领。将该药品“小保险箱”存放在手术方舱指定位置,在外演练和紧急情况下,可先行使用,然后再履行签批手续。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的使用规定及范围。
2.2“五专”双锁保管
严格遵守麻醉药品的“五专”管理[2],即专人管理、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外方、专册登记。实行二级专人管理,一级为药品方舱管理,二级为手术方舱管理,2个层级均由专人管理。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麻醉药品请领的专册登记,逐日消耗登记,处方整理以及回收一类精神药品的空安瓿并核对空瓶药名、规格、批号、数量、日期,做到双人双锁,以确保麻醉药品的安全。
2.3 定期检查
平时由战备小组人员每月定期对药品统一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四无”(无丢失、无失效、无霉变、无锈蚀)[3],加强关注近期失效药品,及时调整更新,使麻醉药品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演练或外出救援时,每日进行双人核对,填写消耗记录并保证使用后的空安瓿与处方数量一致,根据实际用量每周进行一次请领。
2.4 交接保管制度
在每次演练或救援任务完成后,由手术方舱组药品管理人员将麻醉药品“小保险箱”交给药品方舱管理人员,进行逐个清点(包括处方、空安瓿),交接完毕后执行双签字制度。
2.5 科学储备
根据对临床一线麻醉工作经验,对常用麻醉药品药理作用的掌握情况,尽可能选择安全有效、体小轻便、价格适当、货源充足的麻醉药品。对药品基数科学综合制定,评估战时常用麻醉药品,有针对性地加大储备量。临床上常用的、救援时又急需的麻醉药品,可根据麻醉药品的品种、功能、数量进行优化,突出重点,平时到医院药房进行请领,按标准装箱集中在战备药品库内作为战备用药,做好账目与医院药房相结合、储用结合,使战备药品长储常新,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对于临床上长期不使用的麻醉药品,不列入战备手术方舱麻醉药品基数内,减少反复清点、装箱。
3 麻醉药品装箱科学化
3.1 分类装箱
按麻醉药品的种类装箱,强调功能化,方便使用:(1)根据麻醉药品的种类分开装箱,有利于管理与方便取用。(2)装箱力求合理、整洁美观、安全,自制箱内药品贮格,又配有锁眼,能将麻醉、精神药品装于箱内的加锁层。(3)装箱尽可能常态化,即同类的麻醉药品中经常用的尽量集中,方便取用,有利于管理和及时补充。
3.2 科学摆放
麻醉药品摆放要做到分类清楚、整洁有序、标记醒目,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进行。麻醉药品按种类与功能分组划分位置摆放,一类精神药品按照上级规定的基数分格装箱,贴上醒目的标志,摆放于箱内上双锁。麻醉药品按所划分的位置摆放,要易于区分、方便使用,摆放位置保持相对固定,不随意调整,避免因出现乱、杂在急救时用错药的情况。
4 麻醉药品使用规范化
4.1 麻醉药品使用登记管理
根据麻醉药品使用规定,使用后立即将伤病员的姓名、单位、疾病名称、药名、用药浓度、剂量、用药时间、使用方法、残量去向等记录在专用登记册上,要求字迹清晰,无涂改,并要妥善保管。每次拉动或执行任务回营后,及时携登记册与专职人员核对领取数量,无误后双签名。
4.2 麻醉药品处方的管理
麻醉药品使用专用处方,由手术方舱专职人员领取,与麻醉药品一起锁在保险柜内。麻醉医师应按项填写,字迹清楚,不得涂改。
4.3 麻醉药品使用管理
用药必须严格遵循“三查七对一注意”[4],注意用药时检查,做到过期药品不用、标签丢失不用、瓶盖松动不用、说明不详不用、变质混浊不用,安瓿破损不用、名称模糊不用。需经双人核对,确保安全使用在伤病员身上。麻醉医师使用麻醉药品时,确保有1名护士在场查对。使用后,专册登记并双签名。
4.4 麻醉药品废弃、丢失、摔碎管理
麻醉剩余药品丢弃时要有2人在场作证,用流动水冲走剩余药液,并专册登记,双人签名。出现丢失、摔碎麻醉药品的情况时,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填写意外事故表,然后携碎安瓿及意外事故表找分管院长签字并保存。
5 讨论
野战方舱医院展开后,在没有任务之前或执行任务之前处于备用状态,为减少电力资源或电力资源缺乏时,往往只保证药械方舱有制冷条件。由于长时间的在阳光下暴晒,方舱内的环境温度高达60℃左右,这种高温环境无法保证麻醉药品的正常药性,极可能会影响到麻醉药品的药效。通过对麻醉药品的重组、科学摆放、合理的装箱,统一保存于药械方舱,保证了药品的储存条件。
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突发性、残酷性、高强度、高紧张度等特点,给作战人员造成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危害,如果不加强对精神药品的合理用药管理,有可能造成一批药品滥用者,战后可能成为战争遗留问题[5]。面对这种日趋复杂多变的保障要求,使药材装备保障工作具有更好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预见性。依托野战卫勤快速支援保障系统对战时和各种灾害伤员进行救治。手术方舱通过对手术麻醉药品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减少了麻醉药品严格请领制度的环节与复杂手续,能够实现在执行任务时快速出动,可在第一时间对伤病员进行救治,极大地缩短抢救伤员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伤员救治的成功率;同时,有效避免了麻醉、精神药品的滥用,能够及时、准确、高效地实施保障。
摘要:从野战卫勤快速支援保障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手术麻醉药品的管理从制度、储备、装箱、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细化的阐述,做到战备药品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及便捷化,保证随时能拉得出、展得开、供得上、救得及时,提高了野战卫勤保障能力。
关键词:野战卫勤,麻醉药品,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文亮.现代卫勤前沿理论[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129.
[2]李文斌,扶玲,欧惠娴.本院麻醉药品使用管理的休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266-268.
[3]黄敬群,杨娟,刘德月,等.野战医疗所战备药材规范化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5(8):739-740.
[4]黄慧,罗露明.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