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效率因素分析(共12篇)
审计工作效率因素分析 篇1
摘要:本文从审计理论的更深层次出发, 分析了由于审计体制与非体制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我国政府审计效率的低下, 审计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浪费也较为严重等现状。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做出全面、公正和客观的分析, 对影响我国政府审计效率的因素进行正确的判断, 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审计效率,影响因素,对策
在当今的审计研究中, 政府审计开始进入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的时期, 在实践中各地审计机关也逐渐开始了以效益审计为主的行业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等的绩效审计;在理论上开始注重对绩效审计的研究。在这些分析与研究中, 大多审计理论工作者都是从某一技术层面出发来提出提高审计效率的对策, 没有形成一个综合的对策。政府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关对会计账目, 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进行独立检查, 其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结果进行独立的监督。西方审计内容除一般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外, 正向着重于经济和效率审计、项目效果审计发展, 也称为绩效审计 (又称“三E”审计) 。“三E”是指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我国政府审计包括中央、地方以及行政单位预决算审计。政府审计的目的, 一方面是监督国家财政预算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另一方面是对财政决算情况作出客观的鉴定与公证, 为财政管理提供改进措施, 并揭露违法行为。
一、我国政府审计效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 我国政府审计效率现状
我国审计署设立于1983年, 自建立政府审计制度以来, 关于政府审计体制问题的讨论从未停止过, 主要提议是将审计署由国务院改为人大领导, 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笔者认为, 独立性从来都是相对的, 我国政府审计体制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外界因素影响, 不应单独就审计体制谈体制。我国目前的审计管理体制虽然有一定的不足, 却最适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审计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和改良, 需要认清审计工作面临的困难与审计体制的关系, 整合已有的监督资源, 强化被审计单位自身监督, 减少和预防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是更为现实的选择。通过与国外经验相比较, 对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工作范围、结果处理等问题的研究, 大多数人认为我国的政府审计属于政府的“内部审计”, 理论与实务界对现有审计体制提出许多不同的改革意见。秦荣生从受托责任关系出发, 认为我国国家审计署应归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由各级人大常委会直接领导。廖洪和余玉苗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对该国的审计机关隶属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国家的审计机关只能隶属于政府部门。尹平在分析我国现行政府体制利弊的基础上, 认为我国审计体制改革应采取渐进改良的方式, 如现行审计机关向政府负责并报告审计结果, 同时接受政府委托向人大报告工作, 可以改为审计机关接受政府领导, 向政府和人大同时报告工作。在这些观点中, “立法论”是主流的改革观点, 长期以来为学术界所广泛重视和讨论, 而且目前关于支持或反对审计制度改革的争论大多集中或围绕在这个观点上。“立法论”的倡导者建议将各级审计机关从政府系列中分离出来, 独立设置, 隶属于各级人大, 直接向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他们认为, 该体制能彻底解决国家审计机关的独立性问题, 有利于国家审计机关与行政机构的完全剥离, 而直接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从而在组织上、工作上、经济上保证其独立地位, 理顺委托者、独立经济监督者和公共资财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 这样的做法目前在我国并不可行, 理由有以下方面:第一, 我国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负责执行具体行政事务, 而全国人大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查, 并没有执行具体事务的权力。如果要使审计机关隶属于人大, 需要对《宪法》的某些条款做出修改, 此举易对审计和经济监督造成震荡, 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第二, 只有相对的独立性, 没有绝对的独立性。我国的各级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 其监督对象是其它的政府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的情况, 相对于监督对象来说, 审计机关是独立的。如果说现行国家审计是政府的内部审计, 审计机关隶属于人大则会变成人大的内部审计, 同样影响独立性。第三, 虽然我国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渐行瓦解, 但仍带有很大的制度惯性, 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如果将审计部门强行从政府机构中剥离, 容易引起政府的抵触情绪, 与政府其它职能部门的协调性、联系性势必会减弱, 审计工作必然会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 审计监督工作面临更多困难。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认为将审计工作划归人大领导即可解决一切问题的看法显然是不现实的。总的来讲, 近年来我国政府审计效率的情形不尽如人意, 效率低下, 根据其效率低下的表现情形, 从投入与产出角度, 我们可将政府审计效率的相关情况分为三类:第一类, 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超过预期的审计时间, 只适当保证了审计质量。这种情形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审计资源, 然而却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 造成了审计资源的浪费;第二类, 审计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但耗用了大量的时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对审计耗用时间的要求也是客观的和必然的,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 政府审计效率的要求更高, 对审计时间的要求也更高, , 特别要避免在琐碎的问题上耗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第三类, 预期内完成了审计工作, 但审计质量无法保证。政府审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审计分析、审计检查、审计调整和审计报告四种方式。政府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政、金融与保险、公共投资、政府行政部门、公营企业及公债等进行审计。具体内容主要是: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事业审计、政府审计、企业审计。
(二) 我国政府审计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政府审计效率低下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 既有内在的, 也有外在的。我国审计领域的种种低效率运行的现状, 使得提高效率非常的困难, 必须先研究我国政府审计效率低下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政府审计的构成要素出发, 来进行审计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首先是主体与客体关系方面因素, 根据法律规定, 我国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 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根据政府审计的主体和客体描述, 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 审计工作条件特别是经费方面都受到政府的控制, 在这样的审计体制下, 审计效率特别是审计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其次是主观方面因素, 影响我国政府审计效率低下的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在政府审计人员方面, 既有数量上的问题也有质量方面的问题。在数量上表现为审计人员少, 与相应的审计任务不对称, 这必然造成审计效率的低下, 再次是客观方面因素, 这一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被审计机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与完善, 直接影响着审计机关对审计方法、审计重点的选择。一般说来,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健全、完善且执行状况良好, 意味着其发生错弊的可能性就小, 因而政府审计可以采用抽样审计且抽样规模可适当小些, 这对政府审计效率的提高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反之, 就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政府审计资源的不当利用, 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降低了审计效率。其二是法律因素, 主要表现在相关法规的完善性及强制性上。现行的审计法律法规并不健全, 当对相关的审计问题决定处理时或审计依据认定不准时, 无相关的规范作为处理依据, 导致引用的法规不规范, 就会延误时间, 给审计人员带来一定的麻烦, 进而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效率。另外, 审计法规应明确界定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进行监管。审计法规的强制性能够保障政府审计人员顺利执法, 加强对违规单位的惩罚力度, 查处大案要案, 至少能够给被审计单位警示作用, 提高被审计单位的造假成本, 从而达到提高审计效率的目的。我国政府审计包括中央、地方以及行政单位预决算审计。政府审计的目的, 一方面是监督国家财政预算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另一方面是对财政决算情况作出客观的鉴定与公证, 为财政管理提供改进措施, 并揭露违法行为。
二、我国政府审计效率提高的对策建议
(一) 改革我国现行审计体制
通过前面的分析, 可以了解到我国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现状及其的关系对我国政府审计效率造成的影响。故而众多学者将措施集中于国家审计体制的改革, 认为应该将现行国家审计的行政型体制过渡到立法型体制, 将国家审计机关设在本级人大并接受其领导, 审计属于上层建筑, 服从和服务与经济基础。我国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 是经济基础的主体, 国家审计体制的行政模式符合现行经济体制的运行状态。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只有经济发展构建强大的物质基础, 才能为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与宽松社会环境, 才能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提供现实的前提。审计与财政管理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我国在政府的主导下, 初步构建了公共财政的框架, 财政旧的控制体系被打破, 而新的控制体系却未能相应形成, 地方、部门、机构和单位滥用新获得的财权财力, 预算外资金大规模膨胀, 制度外资金的存在, 为权力的滥用与腐败提供了便利条件, 也降低了审计的威慑力。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不科学、不合理, 必然影响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审计查错纠弊工作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财政监督角色, 影响到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因此, 加快财政体制改革, 将财政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分离, 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预算执行的强制力, 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与规模,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强化财政自身管理和控制机制, 使审计可以在更高层次发挥监督作用。在目前的情况下, 国家审计体制改革应持稳健政策, 合理的设定改革目标, 采取渐进改良的策略, 对我国现行行政型审计体制进行完善、充实、改进和提高, 改造其不合理的、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若干环节和部位。审计工作的重点与要求随着党和政府工作重点的转移不断变化, 但审计人员力量、技术手段、相关部门的配合却没有相应跟进,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审计风险, 进一步加大了期望差。全面履行监督职能需要依法开展审计, 从审计项目的立项、工作程序、结果处理与披露都应有严格的法定程序, 审计既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权限, 也不能做法律规定之外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认清审计工作, 便于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 提高政府审计人员素质
通过对政府审计效率中审计人员的因素分析, 可以初步的了解到, 作为整个审计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 不仅是审计人员的质量, 而且审计人员的数量对政府审计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因此, 必须加强政府审计人员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建设。首先, 要增加政府审计人员的数量。在审计业务不断加重的情形下, 我国的政府审计必须要在数量上拥有一支与之相对应的审计队伍, 合理的安排审计工作, 避免让审计人员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工作, 从而降低了审计效率。其次, 在审计人员质量上, 应该从如下方面去提高:一是明确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说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执业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证, 并获取职业资格考试证书, 提高审计人员进入国家审计机关的门槛, 杜绝因关系、人情进入审计机关的情形;二是多引进复合型人才, 或者引进相关专业人才, 构建复合型审计队伍;从世界各国来看, 大都形成了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 对应于我国的广泛的审计范围, 实现审计人员结构的多元化也就显得更为迫切。与此同时, 还应完善激励机制防止人员流失。
(三) 加强审计计划的指导
大多数人都认为对审计效率而言, 计划是关键。本文从审计实施程序的角度, 对政府审计计划的落实提出如下的对策: (1) 各级审计机关建立审计项目计划制定实施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审计实践中, 审计机关重复审计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在, 不同级别审计机关对同一地区同一事项进行重复审计, 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审计机关对同一被审计单位进行不同类型审计。 (2) 明确审计目标, 做好审前准备。制定审计计划, 必须要确立明确的审计目标。无目标的审计项目计划必然导致审计工作的失败。审计机关确立审计目标时, 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包括国家法律规定及相关方针政策、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财政财务收支规模、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状况、审计时间和审计经费预算等, 最后选择科学合理的审计目标。 (3) 加强审计实施阶段的内部沟通。在进入审计实施阶段, 在审计方案的基础上, 搞好审计组的内部沟通尤为重要。在审计实施阶段, 作为项目负责人, 应充分发挥审计组长的作用, 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业务技能, 还要通过协调与组织, 充分发挥各个成员的业务水平, 以有效地完成审计任务。审计组长应从总体上把握审计思路, 寻找审计重点, 使整体审计思路在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审计组内部之间融会贯通, 保证每个阶段、每个部分, 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 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四) 健全政府审计法规体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 我国的审计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给政府审计效率带来了影响, 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 促进廉政建设, 维护国家资金和国家资产的安全, 仍然是政府审计工作的突出重点。因此, 有必要针对形势, 由政府审计牵头, 多部门联手, 开展反经济犯罪审计, 以实现中央反腐倡廉、彻底惩治腐败的决心。成立反经济犯罪审计, 整合现有的司法、检察等资源, 在全社会建立防范经济犯罪措施, 及时发现经济犯罪行为, 对重大经济犯罪行为进行审计及调查。当前, 应当健全我国的政府审计法规体系, 加快相关制度配套, 改革现行法律法规的不足, 与此同时在进行政府审计的过程中强制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 促进依法审计, 从而确立法律的威严, 提高我国政府的审计效率。第一, 修改《审计法》, 在《审计法》中明确地界定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责任。第二, 明确规定在审计过程中, 应分情况来界定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同时明确规定对于地方政府、上级审计机关即其他领导人的“不作为”和“滥作为”承担法律责任。第三, 我国政府审计规范采用法律、细则和准则的混合方式来规范审计工作, 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然而, 政府审计在审计法颁布至今的十年多的时间里, 并没有就政府审计制度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建立科学的政府审计规范体系问题提出总体的改革思路。因此, 试探着探索建立科学的政府审计规范体系也是当前审计理论与实务界的又一研究课题。
三、结论
本文根据相关的文献理论, 深入研究我国政府审计效率的检验标准, 从政府审计效率涉及的主体、客体、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方面入手, 通过对我国政府审计效率现状的了解,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从而提出完善政府审计效率的解决方案及具体措施, 以逐步实现高效率的政府审计。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进行政府审计效率的研究是我国审计研究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要求, 也是我国政府审计自身发展的要求。有效率的政府审计, 对于有效的规治审计主体, 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秩序;进行社会审计资源的宏观调配;客观、公正地评价我国社会经济增长进程,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统一, 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的和谐社会, 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洁:《对我国现行审计体制的缺陷及改革的思考》,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王良:《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学术研究》2006年第8期。
审计工作效率因素分析 篇2
谈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因素
齐宇飞(吉林省梨树县审计局,吉林梨树136500)
【收稿日期】―10―12【作者简介】齐宇飞(1944-),男,吉林省梨树县审计局案件审理科科长,审计师,从事会计、审计理论研究。
【关键词】审计;效率;因素
【摘要】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是完成审计工作任务的保证。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针对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因素,本文提出了六项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83302-0026-02一、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因素
1.审前准备不充分。做好审前准备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审前准备越充分,审计工作越顺利,否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产生阻力,或延误工作时间。审计准备主要包括:审计方案、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搜集有关法规文件、下达审计通知书等。如果审计方案内容、步骤或人员分工不当,就会偏离审计方向,制约审计人员业务专长的发挥;对被审计单位情况了解不清楚或收集文件不到位,在审计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费解。这些都势必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2.多头审计立项,出现重复审计现象。合理确定审计户项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外部条件。有些经济监督部门,年初计划不协调,导致对某被审计单位多头立项。如:对同一单位,审计机关、乡审计所或其他部门都进行审计、检查。由于重复审查,问题重复处理,轻重不一,使被审计单位产生逆反心理。检查出的.问题,需要理顺和解决,这势必浪费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3.选用审计方法不当。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得力措施。选用审计方法,从原则上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适合审计目的。不同的被审计单位可以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大中型企业财会业务量大,可采取逆查法;小型企业业务量小,可采用顺查法;企业财务管理好,帐目规范,也可以采取抽查法。有的审计人员不讲究审计方法,一味追求逐页看凭证,泛泛抄写数字、资料,每每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抓不住主要问题,得不偿失,从而制约审计效率提高。
4.审计取证乏力。审计按要求取证,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前提。在审计中由于取证不慎重,因而有时取得的证据不真实或者只凭被询问人的口证取得旁证,证明质量不高。为避免审计风险对证据要进行复查,这必然费时、费力,影响审计工作效率。5.审计定性、处罚依据不准确。审计依据准确是加快审计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审计依据认定不准,难以一锤子定音,迫使审计人员到处收集、寻问;有时审计人员对套用的法规依据产生模棱两可的看法,无所适从,欲用不得,欲弃不舍。在此阶段,就会延误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6.财会业务知识匮乏。财会业务知识是审计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基础。审计人员具有谙练的财会业务技能,在审计时,就会很快进入角色,准确识别良莠。反之,审计人员财会业务水平不高,对财会人员利用财会业务的手段从中作弊的情况看不出或拿不准,现翻资料,现学现问,使问题迟迟不能披露,这必然推延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7.审计复核延误时间。审计复核案件及时返回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在审计复核中延误时间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案卷程序不规范等原因,要求修改、补正后再复核;二是复核人员遇到疑难问题。推延复核时间就会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8.延长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的时间。按时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保证。审计报告形成后,应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但是,有时被审计单位
审计工作效率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随机前沿模型;农民创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2-0054-06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中国农民已从传统的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民从业领域和类型呈现多样化特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随着我国农民工返乡步伐的加快,农民创业活动蓬勃发展,其将先进技术等优势资源引向农村,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技术效率改善是促进一个企业效益增长的源泉,但要素投入增长并不具可持续性,因此技术效率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法瑞尔(M.J.Farrell,1957)首次提出技术效率的概念,认为技术效率是指在产出规模和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按既定要素投入比例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最小成本与实际成本的百分比。该指标弥补了劳动生产率作为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不能反映土地、资金等其他生产要素利用情况这一缺陷[1](郭艳秋,2012),因此被国内学者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业、农业及金融等行业的效率评估。国内学者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函数对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动态表现、空间分布、影响效率都进行了研究[2-3](章立等,2012;田伟等,2012);对企业层面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激励政策、劳动力素质、产权改革等方面[4-5](徐建军等,2011;万伦来等,2010)。以上研究为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提供借鉴。
我国微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成长和发展极为有限[6]。农民创业属微型企业范畴,其弱质性更为突出。农民创业技术效率指农民在创业过程中按既定要素投入比例生产一定量产品的最小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值,反映创业农民对现有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有效利用程度。农民创业技术效率水平高低反映其产出能否达到最大产出,关乎农民创业企业产量及收益,关系到其生存能力及发展前景,而该指标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研究农民创业的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对改善其弱质性状况具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影响农民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以期为提升农民创业技术效率策略选择及政策理性制定提供参考建议,进而达到增强农民创业能力、推动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形成的目的。
二、变量选取、数据说明及模型设定
(一)变量选取
由于受到文化水平低、技术能力差、资金短缺等自身条件的影响,农民创业存在创业模式单一、创业技术含量低、创业规模小等方面的问题。基于以上特征,笔者构建以下农民创业技术效率评估指标体系。由于农民创业较多引进先进地区的技术,因此将技术引进成本纳入投入指标下的资金投入;由于返乡创业农民工具备相关行业的务工经历,为考察这种务工经历是否对创业技术效率具内在影响,笔者将其纳入非效率指标进行检验。
表1 农民创业技术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农
民
创
业
技
术
效
率
评
价
指
标
体
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X 投入指标X2 劳动力投入C1 管理人员数
C2 从业人员数
X1 资金投入C3 原料成本投入
(生产过程耗费)
C4 技术引进成本
X3 土地投入C5 土地(厂房)
Y 产出指标Y 创业总产出C6 创业总产出
Z 非效率指标Z 其他变量C7 创业者性别
C8 创业者年龄
C9 创业者文化程度
C10参加技术培训
C11 外出务工经历
C12 交通便利情况
C13 贷款便利程度
1.农民创业产出变量(Y)
农民创业总产出表现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领域创业农民的总产出所得带来的收入,第三产业领域创业农民的总营业额,现金折算予以统计。
2.创业投入变量(X)
资本投入变量(X1):包括各类型创业农民的物质损耗,第一产业领域创业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费用,生产过程中的管护费用、及器具费用以及引进先进技术的成本等,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领域创业所需资金、设备、水电、技术(管理方法)引进成本等投入费用。劳动投入变量(X2):包括创业自身劳动力投入及雇工劳动的工作日总和。土地投入(X3):第一产业领域创业的土地投入为将创业农民的实际耕作土地面积(亩)折算的承包租金,第二、第三产业领域的土地投入为厂房、门面等的租金。
3.影响创业技术非效率的变量(Z)
基于相关研究文献并考虑数据可得性,为有效估计农民创业技术非效率,并测算创业者个体特征、外出务工经历、参加创业培训经历、创业地交通便利程度、创业的贷款便利程度等变量对创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笔者将以下特征变量引入模型:创业农民性别变量(Z1)、创业农民年龄变量(Z2)、创业农民文化程度变量(Z3)、外出务工经历变量(Z4)、是否参加技术培训变量(Z5)、交通便利程度变量(Z6)、贷款便利程度变量(Z7)等,具体含义及赋值如下表所示:
nlc202309040929
表2 农民创业技术非效率函数变量含义
变量赋值预期影响方向
创业农民性别
创业农民年龄
创业农民文化程度
创业农民外出务工经历
创业农民是否参加技术培训
农民创业交通便利状况
农民创业贷款便利程度男1;女=0
20-35岁=1;36-4岁5=2;46-55岁=3;55岁以上=4
小学=1;初中=2;高中=3;
大专及以上=4
是=1;否=0
是=1;否=0
是=1;否=0
是=1;否=0+/-
+/-
-
+
+
-
-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说明
参考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五种模式[7],笔者依据湖南省农民创业的总体行业特点将其分为“生态农业型创业”、“产业移植型创业”、“传统产业改良型创业”及“旅游服务型创业”等四种创业类型,在综合考虑湖南省农民创业的典型取证价值的基础上,采用课题组于2013年5-8月在湖南省、益阳安化县、岳阳岳阳县、永州蓝山县、郴州嘉禾县等农民创业活动活跃的县市实证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永州蓝山县农民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创业、以及绿色农产品种植创业等方面较为典型;益阳安化县农民创业在旅游服务、建材加工、特色种养以及商贸加工行业较为典型;郴州嘉禾县开展“百厂返乡计划”,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型创业较为典型;岳阳市岳阳县2009年建立“农民创业园”,代表着典型的“生态农业型”农民创业,因此上述取证地具典型取证意义。调研内容包括农民创业企业在2010-2012年的资金、土地、劳动力投入、产出以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术培训参与状况、外出务工经历、交通便利状况、贷款便利程度等非效率指标等各方面。共发放问卷323份,回收问卷291份,其中有效问卷257份,有效率88.3%,调查样本统计性描述如下表:
(三)模型设定
Aigner、Meeusen等(1977)提出随机前沿模型[8-9],经学者完善发展成生产率分析的主要工具之一。随机前沿分析中较为常用的生产函数主要有科布-道格拉斯和超越对数两种,前者形式简单便于估计,但假定技术中性和产出弹性固定,后者放宽上述假设,可作为一般生产函数的二阶近似,避免模型误设。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模型一)
其中,表示创业农民在年的产出,为农民创业的第种要素投入,表示时间趋势,反映技术变化,表示观测误差和随机因素,假设其服从正态分布,即;表示由于创业的技术非效率引起的非负随机变量,假定独立于分布,并假定其服从截断的正态分布,即,为农民创业技术非效率效应。
对农民创业技术非效率效应的评估采用Battese and Coelli(1995)提出的模型[10]:
(模型二)
其中,表示影响农民创业技术效率的外生变量,为随机误差项,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的阶段正态分布。为待估参数,其取值反映了变量对农民创业技术效率影响程度,负取值表示变量对技术效率存在正的影响,正取值表示变量对技术效率存在负的影响。
对模型一和模型二的未知参数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算,令:
参数反映了复合扰动项中技术非效率项所占的比例,其取值在0到1之间。当趋近于0,值趋近于1,表明前沿生产函数的误差主要来源于随机变量,则农民创业实际产出与可能的最大产出之间的差距主要来自于技术的非有效性。当趋近于0时,值趋近于0,则农民创业实际产出与可能的最大产出之间的差距主要来自于统计误差。以下技术效率表达式表示创业农民在时期的产出导向的技术效率是可观测产出与随机前沿产出之比(Battese and Coelli,1995):
如,则农民创业不存在效率损失,,农民创业企业处于完全技术效率状态;则,此时,农民创业企业处于技术无效率状态。
三、模型估计与分析
(一)模型设定检验
笔者使用运用Frontier4.1软件,采用似然比检验法,构建似然比率检验统计量对上述模型进行以下假设检验:(1)技术非效率存在性检验;(2)技术变化存在性检验;(3)技术变化是否存在Hicks中性检验;(4)Cobb-Douglas生产函数形式的适用性检验。似然比率统计量为:,其中lnL0和Lu分别表示在零假设和备择假设下的对数似然函数值。若零假设成立,则检验统计量LR服从自由度为约束个数的渐进卡方分布或者混合卡方分布(Coelli,1995),即。若,则拒绝零假设;否则,接受零假设。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Frontier4.1软件用最大似然法进行估计,参数估计结果如上表所示。第一,农民创业三种投入变量的回归系数基本能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能合理解释农民创业技术效率问题。第二,=0.274,在1%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0.827,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t检验,说明农民创业的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的差距主要来自于创业中技术的非有效性,农民创业总体技术非效率中可控制的技术非效率占比为82.7%,而随机因素导致的技术非效率所占的比例为17.3%。上述统计指标说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构较好,可以用来进行技术效率分析。农民创业技术非效率的产生除了与生产前沿面有关外,与创业农民自身技术能力以及教育、信贷等外生变量也具很大关系。
(三)计量结果分析
其一,时间对创业农民的技术效率具显著正效应,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农民的技术效率在逐步改善。创业农民在引进新技术后,需要在生产过程中逐步熟悉和掌握,其所雇用的劳动力也需要逐渐进行技能的熟练,这些原因使得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充分发挥技术潜力,逐步提升创业技术效率。
nlc202309040929
其二,从农民创业的投入偏弹性估计结果来看,资金、劳动力以及土地投入对农民创业技术效率的偏弹性系数均为正值,且都具有1%的显著水平,说明该两项投入对农民创业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第一,就农民创业的劳动力投入方面而言,其偏弹性系数为0.376(1%显著水平),表明创业农民劳动力投入每增加1%,创业的生产技术效率将提高37.1%。其可能解释在于,农民创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类型,因此劳动投入对创业技术效率提高影响显著。第二,就农民创业的资金投入而言,其偏弹性系数(0.245)相较劳动力投入的偏弹性系数要低,这是由于农民创业产业仍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投入所能发挥效用要远远高于资金的投入。第三,就农民创业的土地投入而言,其偏弹性系数为0.198,具显著正影响,其可能解释在于,对于第一产业创业农民而言,农业技术进步条件下农业生产机械的应用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极大改善农业机械化生产条件,促进创业农民精耕细作优势的发挥;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农民创业而言,其厂房规模和营业面积的扩大与集中有效发挥了规模优势。
其三,从表5中可看出技术非效率影响变量估计系数,该指标解释非效率指标对创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值。第一,就创业农民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个体特征看,农民创业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与创业的生产技术效率负显著相关。就创业农民的性别而言,创业农民性别与创业技术效率相关系数为-3.489(5%显著性水平),说明农民创业者若为男性,则创业技术效率将呈上升趋势,这可能由于创业不仅是体力活更是繁重的脑力活,男性农民无论在身体状况还是思维相较女性农民都具备更加适合创业的条件。就创业农民的年龄而言,其系数为0.147(1%显著性水平),对创业技术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其可能解释在于,在科技不断发展、信息媒介不断增多的当今时代,年轻农民接受各类信息的能力更强,尤其是具有外出务工经历的青年农民工,他们在务工过程中接受技术培训,回乡后将新技术、新方法引进应用,能有效提升创业技术效率。就创业者的文化程度而言,其偏弹性系数为-0.095(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创业农民文化程度越高将对创业技术效率产生正面影响。第二,就创业农民的外出务工经历看,其偏弹性系数为-0.485(1%显著水平),表明农民外出务工经历对其创业技术效率影响显著,外出务工经历估计系数每提高1%,则创业技术效率水平将提高48.5%。可见外出务工经历开拓了农民的视野,活跃其思维,提升其劳动力技能,对创业技术效率的促进影响显著。第三,就创业农民的创业培训指标看,其偏弹性系数为0.241(1%显著性水平),说明创业培训对农民创业技术效率呈负相关关系,这与原研究预期“创业培训对创业技术效率产生正影响”相悖,可能由于本文中接受过创业培训的创业农民占比仅为18.7%,数据代表性不足,另一可能原因在于创业培训对农民创业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性,创业农民要在创业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方能熟练新技术的操作与新方法的应用。第四,就农民创业的交通变量状况及贷款便利程度而言,二者系数为显著负值(分别为-0.327和-0.297,1%的显著水平),这表明,在当前农民创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之下,农民创业活动所处地交通便利程度每增加1%,农民创业的生产技术效率将平均提高32.7%;农民创业资金借贷便利程度每增加1%,其创业技术效率将平均提高29.7%。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湖南省四县农民创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农民创业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状况,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在样本期内农民创业技术效率随时间变化逐步提升,可见农民创业技术效率处于逐渐提升过程中;其二,创业劳动力投入相较创业资金投入与土地投入而言,对创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可见创业农民受到文化程度的影响与制约,其对资本的运用及管理能力处相对较低水平,因此创业资本投入贡献率较低;其三,创业的技术非效率影响变量估计结果显示,创业者的性别创业技术效率是正显著相关关系,反映出男性农民在创业行为中具相对优势;创业者年龄与创业技术效率为显著负相关,可见年轻创业农民在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的能力更强,更加有利于创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农民创业者若具较高的文化程度以及丰富的外出务工经历则有助于其创业技术效率的改善;创业培训对创业技术效率的作用存在一定滞后性,未得到预期结果;创业的交通便利程度与贷款便利程度与创业技术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二者的改善将有助于农民创业技术效率的提升。
以上结论的政策意义可归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创业农民的人力资本培育,提升其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创办创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形成正规化学校教育和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立体化、系统化创业教育培训体系,满足各层次创业农民实际需要,推动创业经济蓬勃发展。地方政府须从提高人力资本红利、发展地方经济的观点出发为进入农民创业企业的员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第二,优化农民创业服务环境及融资环境。鉴于创业农民弱质性,应充分发挥社会机构在政府、金融机构和创业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作用,推介可行创业项目,加强创业农民与政府及金融信贷机构间的沟通联系,在降低沟通成本同时增强信息成功对接概率。从融资环境培育上看,应通过创新政策性贷款机制,放宽政策性金融的扶持对象和地区范围;激活民间借贷,拓宽筹资渠道;加强创业农民之间的融资互助及大力发展保证贷款等方式加强对农民创业的资本扶持。第三,完善农民创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创业园区管理水平。政府须从完善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村土地有效流转等角度着手,为农民创业提供土地、厂房、门面、基础设施等支持。创业园须建立完整的服务体系,满足农民创业公用技术服务、电子信息服务等技术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郭艳秋.产业结构对辽宁省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J].全国
商情(理论研究),2012(16):4-5.
nlc202309040929
[2]章立,余康,郭萍.农业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浙江省农户面板数据的实证[J].农业技术经济,2012
(3):71-76.
[3]田伟,柳思维.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
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J].农业经济问题,2012(12):11-18.
[4]徐建军,袁红清.中国乡镇企业技术效率增长的随机前沿模
型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12):107-110.
[5]万伦来,马娇娇,朱湖根.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与
龙头企业技术效率[J].中国农村经济,2010(10):27-35.
[6]齐莉莉.我国微型企业的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华
中农业大学,2012.
[7]魏凤,闫芃燕.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模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以西部五省998个返乡农民工创业者为例[J].农
业技术经济,2012(09):68.
[8]Aiger J,Lovell K and Schmidt P.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s[J].Journal of Econometric,1977(6):21-37.
[9]Meeusen W,Vanden Broeck J.Efficiency Estimation from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with Composed Error
[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77,18:435-444.
[10]Battese G E,Corra G S.Estimation of a Production
Frontier Model:With Application to the Pastoral
Zone of Eastern Australia[J].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77,21(3):169-179.
(责任编辑:陈 勇)
审计工作效率因素分析 篇4
关键词:基层农村医生,工作效率,影响因素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建设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几年来政府颁布了大量相关建设方案与发展规划, 加强对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投入和建设。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要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则不仅要从数量上保证医生的供给, 还要从质量上提高医生工作效率,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最大化医生所提供的服务。
国内外关于卫生医疗系统的效率研究可以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其中宏观层面的研究通常将国际和地区作为决策单位[1,2,3,4], 如对各国卫生保健系统技术效率进行比较研究, 各地区健康生产效率进行评测和比较分析, 医疗供给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等。
更多的效率研究集中在微观层面, 绝大多数以医疗机构或医疗团体作为研究对象, 例如不同所有权结构、不同规模、不同地区及医疗机构内部不同科室效率的比较[5,6,7,8], 对单个或多个医院成本效率的分析与评价[9,10,11,12]。然而医生作为医疗卫生系统中最基础的组成单位, 以其个体作为效率研究对象的国内研究较之国外则非常少[13,14,15,16,17,18]。
本文以我国县级和乡镇级医生的个体层面的工作效率为研究对象, 通过选择医生的工作产出和投入变量, 使用随机边界分析法分析医生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并进一步的从医生主观层面对效率的观点进行了讨论。
1 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研究:现状评估及未来需要的预测”项目中对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调研结果, 其中机构调研部分包含县中心医院, 县中医院, 妇幼保健院及乡镇卫生院, 回收107份有效问卷, 医生调研部分共回收121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医生占样本总量57%, 县级医生占样本总量比例为50.8%, 样本平均年龄为36.6岁。
1.1 产出变量
医生的产出即医生所提供的服务, 分为质和量两个方面, 量可以通过服务的病人数, 或服务的物质化的价值来衡量, 而质通常无法直接衡量。因此本文依照众多研究所使用的单位时间内的服务量作为医生的产出, 具体变量选择医生每天所承担的实际门诊病人数量。
1.2 投入变量
对投入要素的考虑则是参考了1990年Gaynor和Pauly所建立的“行为产出公式”[13], 其决策单位为效用最大化的个体-即医生, 决策单位通过其面临的各项资源的选择而产生相应的医疗行为。
(1) 医疗活动时间投入。即医生本身作为决策单位时的人力资源投入, 这里选择医生平均每天在医疗活动上花费的工作小时数 (从每天实际工作的小时数中减去包括专门的教学以及培训活动、科研活动、集体病历讨论、会议和行政管理工作在内的非医疗活动时间所得) 。
(2) 医生经验投入。医生在对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 仅仅靠时间的投入是无法完成的, 其医学专业知识才是其产出不同的关键。然而医生的能力不是一个可以具体量化的变量, 因此这里选择医生的工作年限作为替代变量, 隐藏的假设为同样的工作时间里, 较为资深医生应该可以依靠其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来增加产出水平。
(3) 辅助性人力资源投入。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离不开辅助人力的投入, 包括护士, 医疗助理, 技术辅助人员, 管理人员等, 辅助人员的工作可以替代部分可能需要医生本身投入的工作时间。但由于缺乏针对每名医生的辅助人力方面的数据, 这里使用医院整体水平的医生/护士比例来作为替代变量。
(4) 资金投入。医疗设备等为医生工作不可缺少的因素, 属于产出函数中的资金投入部分。这里使用医生所在医院万元以上设备的价值作为替代变量。
1.3 效率的影响因素
(1) 医生个体特征。包括医生的性别、教育水平、所处科室等。在以往的研究中, 医生的个体特征也被认为是影响医生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6,19,20]。
(2) 激励因素。即医生的收入水平, 该因素的加入用来判断收入能否对医生的效率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
(3) 地区层次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政策等因素, 也可能会导致医生有不同的工作效率, 本文使用三省虚拟变量来总体上控制东、中、西部之间不可观测的差异。
2 模型
关于边界效率的衡量, 有多种模型和方法, 包括确定性边界法 (Deterministic Frontier Approach, DFA) 、随机边界分析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FA) 及数学规划法 (包括DEA, PDH和MI) 。医疗卫生系统所涉及到的基本效率分析方法中最为普遍的是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和随机边界分析。
DEA方法借鉴了边际效益理论线性规划模型, 其优点在于它不需要设定生产函数, 可以实现多投入、多产出的处理。但同时, 它没有考虑随机误差的影响, 因此边界容易受到极端观测值的影响。SFA方法通过设定生产函数, 在确定生产前沿的基础上, 将随机误差和效率残差两项区分开。然而它无法识别非效率的来源, 所以无法区分分配性非效率、技术性非效率及范围非效率。也有一些研究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并比较其结果的不同, 发现并没有明显差异。由于本研究中只使用一个变量作为产出, 且为保证将非效率因素与随机误差相分离, 因此选择使用SFA。
依照Battese和Coelli (1995) 提出的SFA一步回归法 (认为先通过随机前沿生产估算出效率分数, 再使用分离出的非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 外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的两步回归方法会造成结果的偏误和不一致) , 建立以下模型:
其中, patienti表示医生每日平均门诊数;hoursi表示医生i每日在医疗活动上花费的时间;yeari表示医生i的从业年数;nursei表示医生i所在医院的护士/医生比例;equipmenti表示医生i所在医院的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Ui表示医生i的技术非效率, 为独立分布的非负随机变量, 在0处服从截断正态分布N (mi, σu2) ;Vi表示随机误差项, 服从N (0, σv2) 分布。复合误差项σ2=σv2+σu2, 定义, 如果γ=0则代表不存在非效率, Ui则可以从方程中剔除, 如果γ=1则表示实际产出的偏离完全是因为非效率。γ越接近1, 随机边界方法就越适用。
技术无效率影响因素模型为:
其中, mi为无效率分数;Xi为医生个体特征变量, 包括医生性别虚拟变量、教育水平虚拟变量和所在科室虚拟变量;incomei为医生自报的每月平均收入;provincei为地区虚拟变量。
3 结果
对前沿生产函数和技术无效率方程的联合估计获得的结果如下:
注:***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 (1) 乡镇级别医生样本中不存在硕士及以上教育背景的医生, 因此在中专、大专和本科这三个虚拟变量中, 本科被自动删除。
从表1中可以看出, 使用SFA方法进行对县乡两级医生进行分析时, γ值分别为0.857和1, 这验证了SFA方法在本研究中的适用性。
工作经验对县乡两级医生的工作产出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1%的工作年限的提高可以分别对两级医生的工作产出有0.39%和0.23%的提高。但与常理较为违背的是, 医疗工作时间的提高并没有对医生工作产出有积极的影响, 相反的是, 在10%的置信水平上, 医生工作时间越长, 门诊的数量越低。对此可能的解释是, 工作经验高的医生其工作时间短, 但由于其工作效率高, 所以产出相对较高, 因此造成了工作时间短对应着较高的产出;设备的价值数量对医生的工作产出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而护士医生比例则表现出了显著地正向作用。
因而总体来说, 在个人智力因素、资本因素、人力因素、时间因素这几项投入中, 智力因素和人力因素对产出起着相对显著的影响。
在医生工作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中, 县乡两级医生中唯一对效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地域状况。甘肃和河南省医生的工作效率要显著低于广东省的医生。这可能是因为地域的虚拟变量揭示出了一系列数据中所没有包含的不可观测的变量情况, 例如医生总体的工作环境、医生专业素质、激励性政策和地区文化等对医生效率的显著作用。在不同级别的医生中, 科室也对医生效率的影响也不一致, 从显著性上来讲, 县级医院中的儿科和妇科医生的工作效率显著不同于其他科室, 而乡镇医院中的外科和妇科医生的工作效率显著不同。县级的儿科和妇科医生的效率偏高, 而乡镇级外科和妇科医生效率偏低。其他因素, 如医生的性别、医生收入和医生的教育水平等对医生的效率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4 进一步讨论
在调查问卷中, 我们还访问了医生其自身认为影响其工作效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所选择的变量分别为医生性别、医生学历、医生工作经验、和医生的职称。
尽管这些问题的回复较主观, 并取决于医生本身对效率的定义和自身经历, 但可以从中获得医生本身对所处行业的理解。对其视角进行的分析所得到的效率相关的因素的描述本身就有其意义, 也能对我们分析影响因素有参考意义。
注: (1) 该百分数是回答“是”的比例; (2) 括号中为分别回答是/否的观测值数量。由于该类问题只覆盖了河南和甘肃两省, 所以样本量相对较小。
结果显示, 医生认为效率在性别上的差异不如其他因素明显, 且只有25.2%的医生认为有差异的存在。在认为男性效率更高的医生中, 有71.4%其本身为男性, 而认为女性效率更高的医生中 (实际只有16.8%的医生持有该观点) , 70.1%其本身为女性;绝大多数医生 (92.8%) 认为更长的工作年限将带来更高的效率, 并且当工作年限提高10年时, 效率将平均提高17.2%个百分点;84.4%的医生认为更高的教育水平将影响到效率, 且认为该效果比较显著的有72.1%, 教育水平提高一个等级将带来13.7%的效率的提高;在所有医生中有65.9%认为高工资为促进效率的正向激励因素, 且10%的工资水平的提高将导致18.3%的平均效率的增长;对于职称因素, 78.3%的医生认为与提高效率相关, 且一个等级的提高可使得相应的效率平均提高16.3%。
5 政策建议与总结
本文使用了SFA方法, 选择医生的门诊工作量作为产出要素, 医生的时间投入、经验投入及医院层次的辅助人力和资金作为投入要素, 对我国农村基层医生的工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 还从医生的主观角度研究了其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发现, 医生的工作产出主要受医生的工作经验及医院水平的医疗辅助人力的影响, 而医生的工作效率主要和其所在地区相关, 甘肃和河南省医生的工作效率要显著低于广东省的医生, 而不同科室的医生工作效率也有所不同。对医生工作效率的主观分析结果与客观分析有所差异, 医生所认为的性别、教育水平和工资等影响在实证分析中并没有非常显著。
审计工作效率因素分析 篇5
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施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对一些影响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施工效率的钻探技术指标,如机械钻速、回次长度、起下钻速度、起钻间隔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了解这些因素在不同钻孔深度条件下对钻进施工效率影响作用的大小,可为钻探项目的设备、器具和钻进工艺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作 者:张伟 ZHANG Wei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11 刊 名: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ISTIC英文刊名:EXPLORATION ENGINEERING(ROCK & SOIL DRILLING AND TUNNELING) 年,卷(期): 34(10) 分类号:P634.5 关键词: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 钻进效率 影响因素 技术经济学审计工作效率因素分析 篇6
一、制约高中语文教学成效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教学氛围因素
有些教师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感受,没有在营造浓厚教学氛围上下功夫,教学过程中始终板着一副面孔,抱着师道尊严的陈旧理念。学生无法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降低了语文学习兴趣,这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教学手段因素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进了教学工作,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信息化手段中看不中用,工作中不愿意运用多媒体手段,既缺乏运用多媒体的积极性,也缺少实际运用技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与形象性。
(三)教学模式因素
有些教师教学中不思进取,习惯于按照老经验老方法办事,教学模式陈旧,没有能够有效增强语文教学互动效果,也没有能够将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制约了教学成效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因素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没有重视对学生授人以渔,特别是在学习方法技巧的教授上没有下功夫、见成效,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在突破重点难点的环节上缺少看家本领,制约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有效突破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困境的路径
高中语文教师针对制约教学活动开展的各方面因素要深入研究,寻找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教学创新与改革中突破教学困境。
(一)着眼学生情感特点,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高中生大都比较敏感、心思细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是广大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在班级营造团结平等民主的氛围,大家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想法需求可以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号召大家一起相互帮助,不单纯以成绩论英雄,通过浓厚的氛围让语文学习受到学生的欢迎。其次,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学生存在一些消极情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抓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这对提高语文教学实际成效具有重要作用。
(二)着眼教学实际需求,补充大量教学信息
高中语文教学既需要教师生动的点拨启发,也需要大量的教学素材作为基础。缺乏了生动鲜活的信息,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无法达到形象传神的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信息的补充。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经过认真分析,结合教材中信息量不足的现象进行突破,以大量的补充信息提高教学实际成效。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向学生补充了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这位伟大作家悲惨的人生经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进一步体会其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屈服的顽强拼搏精神。有了这样的教学信息补充,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教材内容,感悟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对光明的渴望,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再比如在《江南的冬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所描写的景观,投影一些描写江南冬天美丽景色的视频图像,让学生产生直观感知,从而提高对课文的理解领悟。这样的教学信息补充较好地体现了氛围营造、兴趣激发和学习帮助的综合功能。
(三)着眼课堂模式状况,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高中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再满足于充当知识的容器,而迫切要求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角。笔者针对学生需求拓展教学思维,对课堂模式进行充分改革,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在《乡土情结》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课堂深入阅读、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分析在家乡度过童年的人们身上打上了家乡的哪些烙印,思考人们离开家乡的原因,分析离开家乡的人和故乡还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涉及到战争的描写,应当赞颂弘扬什么样的乡土情节,等等。在这样的教学中,一组思考题贯穿全文始终,由浅入深进行主题与思想的揭示。学生在笔者的启发引导下分组展开讨论,大家一起研究问题的答案,并在全班进行分析交流,使学生对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乡土情结感悟更深,对那些心怀桑梓、不忘家乡的海外游子心情有了更加深切的感悟。在这样的思考题支撑下,整篇课文的脉络、情感以及人物形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理解的促进效应。
(四)着眼学生学习能力,开展学习技巧指导
高中生学习时间有限,学习压力较大,教师一定要重视学习技巧的指导。首先,要强化预习方法、习惯与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养成坚持预习的习惯,将预习作为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提高预习效率上下功夫。其次,要对学生强化协作学习的指导,要能够体现集体的智慧,攻克学习难点。第三,要强化学生记忆技巧的指点,既要运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合理安排不同轮次语文复习,还要通过联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形象记忆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增强记忆效果。第四,要强化答题技巧指导,在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规范答题,提高语言表达与组织的规范程度,这些对学生提高学习能力都具有较好的帮助作用。
由此可见,面对当前制约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的诸多因素,广大教师更要重视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予以突破,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高校采购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7
关键词:高校采购,采购效率,影响因素
高校采购工作是政府采购工作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的一个方向性的延伸, 需要接受政府采购的指导与领导, 是一种在政府采购计划控制下的分散性的个体行为。
一、高校采购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采购部门设置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方面, 许多高校采购部门的设置不够合理, 有的设有独立的招标中心, 有的挂靠在设备处、基建处等部门, 有的由一个或者几个部门同时完成采购职能。职能的重复交叉、中间环节过多等因素, 大大地降低了采购效率。
另一方面, 高校在设立采购部门时, 采购人员队伍构成不够合理, 采购部门在人员配备方面专职现象比较严重, 既是制度的制定者, 又是制度的具体执行着, 更有甚者监督机构、采购机构竟然是同一部门, 不仅实现不了自我监督, 还有可能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 大大降低了采购人员的上进心, 严重影响采购效率的提高。
(二) 采购人员素质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高校采购部门之中真正具备熟悉法律、政策与业务等综合业务素质的专业采购人员是相当缺乏的。采购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直接导致高校采购效率大幅下降。采购业务素质相对较低的从业人员在采购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犯错。如资质审核不严、标书信息发布失误、标书发放过程中的疏漏、标书不盖公章、标书传真失真等, 都是由于采购人员粗心大意或业务不熟练而导致的, 而上述这些差错, 无论是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 都会直接影响高校采购效率, 影响采购工作有序顺畅的进行, 大大降低高校采购效率。
(三) 采购方式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高校更多的采用的是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这两种方式, 形式比较单一, 而且在合规合法的同等的条件下, 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所需要的时限较长, 其效率也明显低于竞询价采购、争性谈判与单一来源采购这三种方式的采购效率。运用先进的采购方式, 虽然能更加显著地促进高校采购效率的提高, 但是我们有时会偏激的去一味的追赶时髦, 没能够正确看待与应用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这两种采购方式。只是片面地强调采购效率, 把应该采取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的项目避免使用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把应该采用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和单一来源采购这三种效率高的采购方式的项目, 硬要去使用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这两种时限较长的采购方式。总而言之, 在高校实际采购工作中, 对先进的采购方式运用不够灵活, 这也是影响高校采购效率的关键所在。
(四) 采购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 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 或者监督管理机构不能够切实做到采购工作依据法律, 遵循章程。直接导致高校采购过程中采购的分工、程序不够明确, 采购范围的界定模棱两可, 采购部门间互相推诿, 不尽其责。
其次, 高校没有实现采购工作统一布置、统一编制、统一审核、统一批复的集中管理制度, 导致大部分高校采购工作中间环节多, 不能建立供应商信息、咨询专家信息和采购信息的资料库, 实现不了对信息的共享。致使在具体执行采购任务时不具有能多选的机会, 导致供货商们没有形成充分的竞争机制, 最终导致采购商品的价格、质量和服务等多个方面都没办法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 进一步影响高校采购效率的提高。
另外, 高校没有形成科学的、完善的、灵敏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和与现代高校采购相适应的网站、采购管理系统和采购支付结算系统, 导致采购信息的发布缺少安全性和可信度, 使采购环境进一步恶化, 从而影响高校采购效率的提高。
(五) 采购预算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高校目前的组织结构层次多、制度规范庞大、会计核算体系复杂的高等学校来说具有相当大的操作难度。导致很多高校难以保证采购计划和预算的准确性。不能够提前确定收定支, 并提供商品数量、商品金额、商品质量、技术指标、技术参数、等完全准确的采购计划, 导致开展采购工作时没有针对性、目标不明确, 而只是“东一榔头, 西一棒子”的做无用功。
二、提高高校采购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 深化高校采购体制改革, 健全各部门职能
高校为了提高采购效率就应考虑从自身出发, 在认真严格遵守采购法律法规制度的基础上, 制定出一套适合高校自身的采购办法和程序。在建立章程和确立制度的过程当中, 要切实做到采购工作依据法律、遵循章程, 充分考虑到采购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和科学性等特点, 不仅要确保与国家政府采购制度所体现的原则统一一致, 还需要符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确保制定的制度规章可操作性相对较强, 以便明确采购过程中的分工, 明确采购程序、范围、任务、及操作规程。通过建设和完善高校采购体制来进一步规范高校采购工作, 从而保证高校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达到提高高校采购效率的目的。
(二) 确保培训工作顺力展开, 提高采购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具有价格昂贵、技术含量先进等诸多特点, 为了促障高校采购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必须保证采购人员培训工作顺力展开, 逐步培养一支不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而且精通采购业务的训练有素的高校采购队伍。开展教育培训学习, 不断进行提高业务能力的、多样化的学习训练, 保证采购人员的各方面素质从根本上得到提高;进行专业的采购人员培训, 包括采购律、采购技术、采购过程中的谈判技巧等方面, 使其真正掌握高校采购的技术操作和技巧的运作;建立约束、激励机制, 对高校采购人员实行业务等级考试制度, 依据高校采购人员考试成绩评定其等级, 将高校采购人员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三个等级或者更多, 鼓励高校采购人员取得资格证书, 保证持证上岗;建立全程责任追究与目标考核制度, 定期对工作进行检查, 对工作进度不达标, 不能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 要求其与目标管理挂钩, 以此促进高校采购人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最终实现高校采购效率提高的最终目标。
(三) 灵活选取采购方式, 实行协议供货
在大力推行“协议供货”、“电子采购”这些先进的高校采购方式的同时, 还要在坚持合法合规的原则下, 灵活采购方式, 在邀请招标方式和询价采购方式都可用的情况下, 选取花费时间短并且效率较高的询价采购方式。
实行协议供货采购方式, 减少重复招标, 在最大程度上地压缩采购的环节, 从而尽可能地缩短高校的采购时间;可以一次性签订采购合同, 实行长期供货, 从而在相当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采购人所购物品的及时性与多样性的要求。
(四) 健全采购体制, 规范采购环境
建立产品信息资料库和供应商的资料库, 根据各个年份高校采购在实践中所积累的各个种类的资料信息, 调查、分析、筛选出产品和供应商需要满足的最基本的指标和条件, 并汇总成数据库, 切实加大采购工作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建立评审专家资料库, 也就是把各类相关行业评审专家信息资料汇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 得到最适合项目采购的评审专家的基本条件, 最后组成专业素质较高的专家评审团队;推动采购情报网络的建设、延伸、运行与经贸、技术监督、工商、科研、统计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信息联系的制度的建立, 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建立高校采购工作的档案实现科学的整合采购信息。
严格高校采购招标操作程序, 严格遵守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招标。采购的评审活动应在封闭和电子监控的状态下进行, 并且严格按照采购文件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公开透明化的采购活动。切实做好采购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杜绝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设立专门的适合高校本身的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 并且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高校集中采购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对违法违纪采购行为, 从严查处, 并同时督促高校有关部门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重新进行公开的采购活动, 加强与采购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章程制度对高校采购工作的约束力度, 从根本上规范高校采购的环境, 为高校采购创建和谐的采购环境, 进一步达到提高高校采购效率的目的。
(五) 简化操作程序, 强化高校采购预算管理
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 高校政府采购部门应简化操作的程序。简化操作程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 简化并加快高校采购部门内部的审批、运作、流转等操作程序。通过缩短高校政府采购前期准备的时间 (采购计划报送的时间、采购方式核定的时间与供应商资料递送的时间等) , 来提高采购效率。第二, 用中标信息的公布来代替中标公示期, 针对服务类项目与通用定型货物采购工作, 提高每个环节的运作过程, 缩短供应商标书制作周期, 来进一步提高高校采购效率。第三, 压缩政府采购具体实施阶段与后期履约验收阶段时间, 提高高校政府采购的效率。
高校采购预算是各个采购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教学任务和事业发展的计划, 严格履行规定程序并得到有关部门批准的年度采购计划, 此采购计划必须建立在精确的采购需求的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之上, 不能只是简单的需求量汇总求和。高校采购部门预算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的采购效率, 这就要求高校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提前编制好完善精确的采购预算表。将高校各部门的采购计划纳入到总预算的范围之内, 做到细化采购支出的项目, 具体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论证好项目前期的采购计划, 紧凑安排采购计划, 捋顺采购程序, 保证采购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第二, 强化高校采购预算的刚性约束机制, 杜绝无预算的采购, 严格依照审批程序进行办理。第三, 完善高校采购的验收制度, 实行项目绩效考核制。通过加强高校采购预算的编制以及实施, 达到实现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高校采购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文平.对提升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效率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2 (5)
[2]唐勉等.高校政府采购“网上竞价”管理采购模式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 (2)
[3]伍劲宇.浅析高校采购存在的问题与电子化采购举措[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 (1)
[4]张少峰.高校政府采购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4月
[5]陈蔚等.高校政府采购效率研究[J].政府采购.2010 (4)
[6]陈明.提高物资采购效率的措施与方式[J].科技信息.2009 (25)
平流塔脱硫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篇8
江苏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5号机组2×300MW烟气脱硫系统技改工程,采用苏源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OI2-WFGD石灰石-石膏湿法全烟气脱硫装置(未配置GGH)。吸收塔设计为平流塔,烟气在吸收塔内气流呈U形变向流动,烟气进出口在吸收塔同一侧。一炉一塔配置,可处理100%烟气,脱硫效率不低于96%。设计煤种硫份1.1%,设计烟温130℃。
1.1 烟气参数
FGD系统入口烟气量为1122770Nm3/h(实际O2,湿基,BMCR工况);入口SO2浓度为2376.17mg/Nm3(6.11%O2,干基,BMCR工况);烟气入口温度为130~145℃。
1.2 主要性能保证值
(1)脱硫效率:当燃用脱硫设计煤种时(硫份为1.1%),FGD装置脱硫效率≥96%。
(2)可利用率:保证整套FGD装置相对锅炉运行时间的可利用率≥95%。
(3)净烟气温度:FGD系统(GGH)出口烟气温度≤50℃。
2 脱硫系统现状
4、5号机组脱硫系统在检修后投运初期脱硫效率可达到90%左右;在运行1~1.5月后,脱硫效率降低至75%左右;再继续运行,脱硫效率可降低至60%甚至更低。
存在问题:
(1)因设计原因,4、5号脱硫系统无法长周期运行。
(2)运行一段时间后,烟气入口均流板处积垢严重。
(3)吸收塔喷淋管道结垢,堵塞严重。
(4)喷嘴有损坏或堵塞现象。
(5)除雾器结垢堵塞。
(6)系统腐蚀严重。
3 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3.1 吸收塔浆液pH值
浆液pH值是脱硫系统的重要运行参数。一方面,p H值影响SO2的吸收过程:pH值提高,传质系数增加,SO2吸收速度就快,但不利于石灰石的溶解,且系统设备结垢严重;p H值降低,虽利于石灰石的溶解,但是SO2吸收速度又会下降,当p H值下降到4时,几乎不能吸收SO2了。另一方面,pH值还影响石灰石、CaSO4·2H2O和CaSO3·1/2H2O的溶解度。随着p H值的升高,CaSO3的溶解度明显下降,而CaSO4的溶解度则变化不大。因此,随着SO2的吸收,溶液p H值降低,溶液中CaSO3的量增加,并在石灰石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液膜,而液膜内部CaCO3的溶解又使pH值上升,溶解度的变化使液膜中的CaSO3析出,并沉积至石灰石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外壳,使颗粒表面钝化。钝化的外壳阻碍了CaCO3的继续溶解,抑制了吸收反应的进行,导致脱硫效率和石灰石利用率下降。因此,选择合适的pH值是保证系统良好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认为吸收塔的浆液pH值选择在5.0~5.8之间为宜。
但因为4、5号脱硫系统吸收塔为平流塔,在均流板处烟气温度较高,易在干湿界面处结垢。为减缓均流板处结垢的速率,综合考虑脱硫效率的需要,4、5号脱硫系统浆液pH值宜控制在5.0~5.3。
3.2 液气比
液气比等于单位时间内吸收剂浆液喷淋量和单位时间内脱硫吸收塔入口的标准状态湿烟气体积流量之比。液气比小,SO2吸收率较低,这是因为随着烟气流量的增大,尽管在单位时间内进入液相的气体量增大,但由于SO2气体在液相中的停留时间缩短,故不能充分与浆液接触,另外初始的大量SO2迅速消耗浆液,使在后来的反应进程中SO2愈显得过量,造成脱硫率降低。但液气比也不宜过大,当液气比超过一定值后,脱硫率的提高非常缓慢,故液气比有一定的合适范围。对于投运的吸收塔,一般通过控制循环泵的启停来控制液气比,有效地提高脱硫效率。对于4、5号脱硫系统来说,一般情况下3台循环浆液泵均应运行。
3.3 钙硫比
在保持液气比不变的情况下,钙硫比增大,注入吸收塔内吸收剂的量相应增大,引起浆液pH值上升,可加快中和反应的速率,增加反应的表面积,使SO2吸收量增加,提高脱硫效率。但是,由于石灰石的溶解度较低,其供给量的增加将会引起石灰石的过饱和凝聚,最终使反应的表面积减小,脱硫效率降低;同时使石膏中石灰石含量增大、纯度下降。在实际脱硫系统运行中,为了控制吸收塔浆液中CaCO3的含量和脱硫效率,应合理控制pH值,使Ca/S在1.02~1.05之间。
3.4 烟气中飞灰含量
烟气中飞灰含量过高,会对石灰石的溶解性产生负面影响,降低石灰石中Ca2+的溶解速率。粉尘中的氟、铝等形成络合物,对石灰石颗粒形成包裹,不但会使石膏浆液中含有过多细小的石灰石颗粒,而且还会使浆液pH值下降,对SO2的吸收造成不利影响,导致脱硫效率的下降。另外飞灰中的一些重金属如Hg、Mg、Cd、Zn等会抑制Ca2+和SO2的反应,降低脱硫效率。对于4、5号脱硫系统,应密切关注原烟气烟尘含量,超过200mg/m3时,应联系检查电除尘高压电场运行情况,使之保证良好运行状态。
3.5 氧化空气量
吸收塔浆液池注入氧化空气的主要目的是将亚硫酸钙强制氧化为硫酸钙,一方面可以保证吸收二氧化硫过程的持续进行,提高脱硫效率,同时提高脱硫副产品石膏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亚硫酸钙在吸收塔和石膏浆液罐中结垢。氧化空气量不足会导致浆液中CaSO3含量过高,引起石灰石屏蔽现象,造成脱硫率下降,而且会使石膏脱水困难。在日常运行中,应做好氧化风机的运行维护工作,使之高效运行。
3.6 烟气流速
在其他参数恒定情况下,提高塔内烟气流速的效果:
(1)提高气液两相的湍动,降低烟气与液滴间的膜厚度,提高传质效果,从而提高脱硫效率。
(2)使喷淋液滴的下降速度相对降低,单位体积内持液量增大,增大传质面积,可提高脱硫效率。
(3)气速增加,会使气液接触时间缩短,脱硫效率可能下降。
(4)使吸收塔内的压力损失增大,增加增压风机能耗。
(5)烟气速度增加,会使烟气携带液滴的能力增加,使烟气带水现象加重。
(6)增加净烟气携带石膏浆液现象,并影响吸收塔除雾器的性能。
3.7 其他措施
在以上措施充分落实的情况下,还采用了化学方法来解决目前效率偏低的问题。选用合适的脱硫添加剂,可以使脱硫效率提高10%,效果十分明显。在脱硫效率能够达标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添加脱硫添加剂,来减少浆液循环泵的运行台次,起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从脱硫效率的角度来讲,吸收塔内烟气速度有一最佳值,高于或低于此气速,脱硫效率都会降低;从能耗方面来看,也要求烟气流速有一定的范围。试验表明烟气流速控制在3.5~4.5m/s较为理想。这就需要在日常运行时,加强除雾器冲洗的管理,避免除雾器堵塞,从而减小通流面积,增加烟气流速。
4 结语
提高脱硫效率,减少SO2的排放,对于改善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工作人员应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严格控制石灰石材料的品质,结合锅炉实际运行情况合理控制设备运转,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并消除,实现经济稳定的运行,以提高脱硫效率。
摘要:针对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5号机组脱硫系统,分析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提高脱硫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脱硫效率,液气比,钙硫比,氧化空气量
参考文献
[1]郭东明.脱硫工程技术与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周至祥,段建中,薛建明.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曾庭华,杨华,廖永进,郭斌.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调试、试验及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注水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篇9
21世纪以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快, 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 为响应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方针, 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开拓进取, 求实创新, 促进了我国国民生产总值 (GOD) 的提高, 减缓了我国就业压力, 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注水系统作为油田开采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注水站、注水管网、注水井三部分构成, 其耗电量占油田所有耗电的30%, 因此切实提高注水系统效率, 提倡高精注水, 对于油田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影响注水系统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三类、地质因素、设备设施因素、技术因素等, 其中油田地质因素是不可更改的, 笔者重点对设备设施和技术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建立系统的注水系统模型、整合设备资源、优化系统结构, 健全管理体制, 从根本上提高油田注水系统效率, 为油田勘探、开采、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意见。
1 探析影响注水系统效率的因素
1.1 电机及注水泵选择不合理降低油田注水系统效率
(1) 注水系统中电机选择不合理、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注水泵等其他设备相匹配的电机, 出现选择功率过大, 浪费电能“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无功功率损失过大, 增加注水成本。
(2) 注水泵效率过低影响整个系统效率。客观讲国外相比, 我国自主生产的注水泵工艺不高, 大部分厂家生产的注水效率仅有百分之七十左右, 不能达到国家百分之七十五的标准, 远远低于国外注水泵百分之八十的运行效率, 致使注水泵的规格、型号与其他设备不能匹配。注水泵管压力差值过大, 导致能量损失, 效率下降。
1.2 注水系统管网结构复杂、无法实行优化运行
(1) 注水干线、注水直线、组成了注水系统的两管道, 在系统结构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实际管道单元长度、内径、沿程摩阻系数, 这部分造成大量管网损耗, 降低效率。注水系统管网结构复杂, 由弯头、阀门、三通等多元件构成。由于注水站、注水管网、注水井等子系统中对于每一部分的元件规格、参数没有一统一的标准, 无法更好的整合设备, 优化运行结构。
(2) 对于一些要求精细注水的设备设施, 子系统, 其工艺措施过于粗糙, 无法满足注水量、注水压力的精细化标准, 既不能做到合理分压、也不能做到开源节流。
(3) 注水站、配水间、注水井、管线交汇的等四个接点单元, 四者相对距离设置不合理, 注水半径过长致使注水站——注水井压降过大, 影响注水效率, 配水间与甭管压差控制在1.0——1.5MPa, 使注水沿程受到阻力过大。
1.3 注水系统管理机制不健全, 人员素质不高
注水系统管理机制不健全, 定期组织维修、维护不严密, 当出现事故时, 没有健全的应急预案或现存应急预案设置不合理、不科学。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经验不够, 不能对整个注水系统进行合理调控, 油田管理层对注水系统效率管理不够重视, 政策法规约束没有很好的践行, 由此造成整个注水系统管理出现诸多漏洞, 大大降低油田整个工作效率, 浪费能源。
2 分析切实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对策措施
2.1 科学、合理选择注水设备, 提高注水效率
(1) 对油田地质情况、油藏储备情况进行详细测绘, 选择与注水泵相匹配的高效、节能的电机, 对于注水泵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 改变电机——注水泵动力传输比例, 调整注水泵柱塞, 根据实际油田注水量, 实施电机变频技术, 节约电能, 提高注水效率。
(2) 加强管网系统管理, 注水站、配水间、注水井、管线交汇选择设置科学的距离, 减少管网压力损失, 对于部分压力低的注水井, 采取吸水剖面调整, 加大底水层水驱强度。改善注水水质, 切实降低注水压力的上升。
2.2 结合外国先进管理理念, 加强地面注水系统效率技术应用
(1) 整合设备设施, 优化注水系统结构, 利用注水地面系统效率测试分析仪, 对注水系统进行结构优化, 切实提出科学、合理的注水实施方案。
(2) 通过现场数据检测, 分析注水平均效率, 注水系统单耗、对测试数据整合, 根据计算分析, 将注水泵、管线、管网、注水井损耗进行全面处理, 分析影响注水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 根据不同注水站特点, 制定出不同的方案, 推进现场实施, 切实提高注水效率。
2.3 加强人才培训力度, 健全注水系统管理制度
(1) 油田领导层应定期开展培训, 切实提高相关人员业务水平, 采取“评优评选”和“绩效考核”制度, 将注水系统管理列为重点考核内容, 并将考核成绩与“惩奖制度”相挂钩, 切实提高员工管理注水系统的积极性。
(2) 应建立完整、科学、合理的注水系统管理制度, 制定出管理计划、记载管理日志、系统故障原因、排除故障时间、人员, 分析总结经验, 避免下次相同故障发生。领导层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求实创新的发展理念, 完善注水系统管理机制, 切实提高注水效率。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油田注水系统效率影响因素与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仔细研究了影响注水效率的设备设施、人员素质、管理制度等内外因素, 明确油田注水系统效率提高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结合外国先进的注水思想与我国油田发展特点, 统一元件规格、提高员工业务水平, 切实提高我国油田注水系统效率、节能减排, 促进我国石油企业进一步腾飞, 推进我国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冯永江, 陈俊燕, 管鹏, 李伟, 李满宏.注水系统节能潜力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 (03) [1]冯永江, 陈俊燕, 管鹏, 李伟, 李满宏.注水系统节能潜力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 (03)
[2]王彦.双河油田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实践[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 (04) [2]王彦.双河油田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实践[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 (04)
[3]张瑞杰.注水系统生产状态智能分析与运行优化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2011[3]张瑞杰.注水系统生产状态智能分析与运行优化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2011
我国船厂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篇10
关键词:生产效率,因素分析,解析结构模型
一、定性的分析影响我国造船效率的因素
影响我国造船效率的因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可以从社会、国家和企业三个层面分析, 还可以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 影响造船效率的因素很多, 本文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微观因素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管理水平;职工素质;造船模式;设计工艺;自主创新;设施装备;供应链管理;企业文化;信息化应用程度。
(一) 管理水平
现代管理对企业的绝对重要性在国际上早已得到公认。我国的船厂在不断的学习日韩先进的造船管理体系, 完善管理体系, 实施自主型项目管理体系, 提高了管理水平。但和国际先进的造船厂集约型管理体系相比, 我国船厂管理还处于粗放型, 离精益化管理差距很大。
因此在管理方面, 我国船厂还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基础管理比较薄弱, 而基础管理是决定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效率的基础, 也是推进现代造船模式的唯一平台。
2) 管理没有实现标准化、制度化。没有从制度上将管理的要素、要求加以稳固化, 无法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 计划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4) 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与时俱进, 没有好的激励制度、人员管理机制、长效的培训计划和对员工职业规划的引导机制, 使人员流失严重。综上所述, 我国船厂的管理水平低下, 导致生产上问题很多, 影响生产进度, 降低生产效率。
(二) 职工素质
船厂的生产程序从经营部门到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质量检查部门, 一直到车间工人的生产操作, 每一步骤都离不开人员的素质, 人员在整个造船生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对于管理人员, 必须围绕提高效率方面更新观念, 熟悉自己所负责区域的工作, 以及工作的流程, 合理地分配工作, 使得工作做起来既快又好。
作为施工人员, 不但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过硬的技术, 还要有很好的执行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应该有着高度负责的精神, 按照作业标准进行施工。
在我国船厂, 很多员工, 工作时随意性比较大, 责任心不到位, 总抱着侥幸的心理, 导致项目不合格, 出现二次提交和返工现象。降低生产效率。
(三) 造船模式
造船模式是造船体制、机制和技术的总称。近年来船舶制造的方式经历了由整体制造、分段制造、分道制造 (区域造船) 、集成制造和敏捷制造五种造船模式。不同的模式也决定应用不同的技术和设备, 我国船厂处于区域造船的模式。
但受各方面条件限制, 转模还没有到位, 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还停留在现代造船模式的初级阶段, 对这一模式的应用还没有到熟练的程度, 生产计划、质量的可控性较差, 调度式管理仍是船舶建造过程的主要管理手段。而在日韩先进的造船企业已经进入了敏捷制造的研发和局部应用。因此我国在造船模式上落后于日韩, 落后的造船模式是制约我国造船效率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在。
(四) 设计工艺
我国新建的船厂设计基本能够给生产、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对分段预舾装提供技术支持。但和先进造船国家相比较, 我国船厂设计在精度控制, 焊接变形研究等方面还有欠缺, 致使我国船厂在巨型分段制造很难实现。
在施工过程中, 经常会因为设计原因导致效率下降,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精度出现偏差导致安装工作中断。
2) 考虑不周进行改进和返工。
3) 设计不能够对焊接变形做出准确地判断, 导致很多工作要等总组结束才能进行。
4) 设计工艺和船东船检要求有出入等等。在工艺方面, 应该注重对先进的造船工艺的引进和应用, 使得施工工序合理化, 过程趋于快捷化才能大幅提升效率。
(五)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 只有拥有自主开发能力, 拥有品牌产品,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 赢得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提高船厂效率来讲, 无论是从管理上还是技术上的自主创新, 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上通过对制度的改革;技术上推广新的高新技术;工艺上不断进行改进, 改变施工工序, 改变施工方法。使得管理制度不断更新, 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工艺更加合理完善。
(六) 硬件设施
在造船业飞速发展的时期, 我国船厂转模后, 对设备也进行了不断的更新。使得我国船厂的硬件设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船厂的造船流程布局、船坞与起重设备、部分制造工艺硬件设施 (切割、焊接、弯曲成型、管线加工、输运、涂装等) 已初步与国外接轨;但在造船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术、激光焊接、焊接机器人等具有自动化的设备, 以及大型的浮吊应用等最先进的船舶制造装备上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从而影响了我国的生产效率。
(七) 供应链管理
我国大部分船厂对供应商的管理还处于旧的模式, 现代企业, 对供应商的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国船用配套设备国产化水平低, 国产船舶配套设备发展滞后, 成为制约中国造船业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供应链最优化, 从采购开始, 包括工作流程、实物流程、资金流程和信息流程, 均高效率地进行。在我国船厂, 对供应链的管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导致经常出现服务商, 材料、设备不能按时到厂, 影响施工进度, 做不到准时制, 降低了生产效率。
(八)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对企业效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2)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 对企业制度建立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影响;
4) 促进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增长;
5) 为企业塑造好的形象;
6)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由此可知, 企业文化对企业影响巨大, 是企业的精神所在, 也是员工的精神薪酬。因此一个好的企业如果建设适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文化, 对企业的改革发展, 对企业留住人才, 对生产效率的提高等方方面面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 信息化应用程度
我国船厂在信息化应用方面虽然有了先进的硬件技术, 但在应用程度上还不健全, 不全面, 只局限于生产设计方面。数字化应用的重点仍集中在解决技术与工程问题上, 没有与企业的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和管理变革有效结合, 产品设计、制造、管理信息一体化的集成度较低。很多时候还需要人员跑来跑去的进行交流, 填送各种申请单现象很多。所以我国船厂在信息化应用程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 信息化水平落后也影响着我国造船效率。
二、应用解析结构模型进行定量的分析
(一) 解析结构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建模步骤
解析结构模型由Bottelle研究所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系统问题而开发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有向图、关联矩阵的建立和运算等步骤, 使复杂要素关联网络有序化, 最终以多要素、多层次递阶结构形式表示一个作为要素结合体的系统模型。主要方法是根据系统要素的邻接关系, 求出要素之间的可达矩阵, 将它分离成独立子系统或分建成有层次的子系统。一般来讲, 适于运用解析结构模型准则是:想抓住问题的本质;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和想得到多数人的同意等。建模的主要步骤是:1) 确定构成系统的要素集合, 并将各要素编号, 列出要素明细表。2) 找出各要素之间的直接关系, 建立邻接矩阵。3) 建立可达矩阵, 找出要素问的间接关系。4) 将各元素按级划分。5) 画出多级递阶结构模型。
(二) 建立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按上述步骤进行建立模型:1) 影响我国船厂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有:S1——管理水平;S2——职工素质;S3——造船模式;S4——设计工艺;S5——自主创新;S6——设施装备;S7——供应链管理;S8——企业文化;S9——信息化应用程度;S10——船厂生产效率。2) 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因素如图2.1所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1所示, 其中, 若Si与Sj有关, 在相应的格内画“√”, 若Sj对Si有影响, 在相应的格内记“∧”
根据图2.1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可以建立邻接矩阵如下:
上述矩阵加上一单位矩阵可得:
对上述矩阵进行布尔运算, 依次求取n次方, 直到n-1次方等于n次方为止即:[A1]1≠[A1]2≠[A1]3≠……[A1]n-1=[A1]n则称[A1]n-1这个矩阵为可达矩阵。通过应用MATLAB软件对矩阵进行计算, 再做布尔运算处理, 求得可达矩阵如下。
因此, 可达知阵R=[A1]3根据可达矩阵求得可达集R (Si) 与先行集D (Si) , 如表2.1所示。其中:R (Si) ={Sj∈S|aij=1};D (Si) ={Sj∈S|aji=1}。
由于R (S10) ∩D (S10) =R (S10) , 所以L0={S10}, 同理可求得:L1={S3S6}, L2={S4S7S9}, L3={S1S2S5S8}。
由于S-L1-L2-L3后, S变为空集。因此影响因素共分3个层次。根据上述运算对可达矩阵[A1]3进行运算, 得到如下的正则矩阵:
根据正则知阵及相互影响关系的分析, 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共分3层, 即L1、L2、L3。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解析结构模型如图2.2所示。
(三) 解析结构模型分析
解析结构模型中, 影响因素的第1层:造船模式和设施装备是船厂生产效率的的直接影响因素, 其中造船模式是船厂造船效率的直接体现, 反映造船效率是否提高, 是船厂生产效率的综合指标;船厂设施装备的先进性体现船厂在造船方面的硬件能力, 是船厂制造能力的体现, 是船厂生产效率的客观影响因素。
第2层中设计工艺、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应用程度是第3层因素发挥作用的条件, 是提高船厂效率的更深一层影响因素, 这些因素作用于第1层影响因素之上, 从而影响船厂生产效率。
第3层中管理水平、员工素质、自主创新和企业文化是影响船厂生产效率的深层因素, 它们除了互相影响外, 不受其它几个因素的影响。说明它们是影响船厂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
三、结论
经过对影响船厂生产效率的因素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可以得出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船厂的生产效率, 就要从根本因素入手。提高船厂的管理水平, 是管理标准化、制度化、精细化;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激励员工, 提高员工的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员工, 敢于创新, 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工艺创新和体制创新等。只有把根本性的因素解决了, 才能使得其次要的因素得到完善, 使得设计工艺更加完善, 供货管理更合理有效, 信息化应用更全面快捷。这样才能使造船模式更上一层, 发挥其最大优势,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合理配置船厂的各方面的资源, 使资源最优化, 发挥最大能力, 全面提高船厂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应长春.大幅度提高造船厂生产效率[J].船舶经济贸易, 2004.
[2]张希平.探索提高我国造船效率的有效途径[J].上海造船, 2003.
[3]谢莉莉.提高全员素质缩短造船周期[J].造船技术, 1993.
[4]曹惠芬.我国造船生产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分析[J].船舶物资与市场, 2004.
[5]袁红莉.我国造船技术现状及发展新趋向.福建省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船舶及海洋工程分会论文集, 2010.
审计工作效率因素分析 篇11
关键词:退耕还林;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323.3;F32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425-03
收稿日期:2013-08-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1&ZD20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173175)。
作者简介:王宇(1989—),男,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管理研究。E-mail:allenwang051528@gmail.com。为了减少水土流失,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999年起我国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1-2]。但退耕还林工程是否还要继续推进、如何更好地推进、在哪里推进、推进多少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的广泛讨论[3]。农户收入是退耕还林工程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4-5]。农户退耕还林的规模不同,收入的增长幅度也必然不同。本研究以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陕西省吴起县的退耕农户为研究对象,揭示不同退耕规模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旨在为完善退耕还林工程规划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模型的建立与原理
3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1]赵玉涛.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 生态经济,2010(7):81-83.
[2]王博文,姚顺波,李桦,等.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DEA分析——以退耕还林示范县吴起县为例[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51-57.
[3]赵红雷,贾金荣. 中国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分析:2001—2008——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56-61.
[4]赵敏娟,姚顺波. 基于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退耕还林政策评价——黄土高原区3县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9):135-141.
[5]李桦,姚顺波,郭亚军.不同退耕规模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黄土高原农户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经济,2011(10):36-43, 51.
[6]于金娜,姚顺波. 退耕还林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吴起县为例[J]. 林业经济问题,2009,29(5):434-437.
[7]劉小强,徐晋涛,王立群.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69-75.
[8]Coelli T. Estimators and hypothesis tests for a stochastic frontier function: A Monte Carlo analysis[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1995, 6(3): 247-268.
审计工作效率因素分析 篇12
1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组成
抽油机井升举过程是一个能量不断转化和传递的过程,在每一次转化和传递中都将损失一部分能量。从地面供入系统的能量扣除系统的各种损失以后,就是系统所给液体的有效能量,该有效能量与系统输入能量的比值称为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根据抽油机系统工作特点,可将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分为地面和井下两部分[1]。
由图1可得,系统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η=η地面×η井下=K⋅η1⋅η2⋅η3⋅η4⋅η5⋅η6⋅η7⋅η8
式中:
K——有效载荷系数;
η1——电动机效率,%;
η2——皮带效率,%;
η3——减速箱效率,%;
η4——四连杆机构效率,%;
η5——盘根盒效率,%;
η6——抽油杆效率,%;
η7——抽油泵效率,%;
η8——管柱效率,%。
2 影响机采系统效率因素分析
2.1 影响地面系统效率因素分析
影响抽油机系统效率的地面部分设备主要有电动机、皮带、减速箱和四连杆机构,各部分的能量损失见表1。
1)电动机:电动机效率与电动机类型、电动机质量、抽油机平衡、电动机匹配、电动机老化等有关。其中电动机类型、电动机的匹配和抽油机的平衡度是影响电动机效率的主要因素。
2)皮带:采用三角皮带传动时,由于弹性方面的原因,产生弹性变形能量损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相互错动、打滑和震动,造成部分能量损失。皮带传动效率与皮带松紧、两轮对正度、轮轴同心度有关,其中皮带松紧度是影响皮带传动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3)减速箱:减速箱中一般有三对人字齿轮,齿轮在转动时,相齿合的齿面间有相对滑动,因此就要发生摩擦,产生能量损失,同时,三副轴承也要产生摩擦损失[2]。影响减速箱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齿轮及轴承的润滑度。一般出问题少,对机采系统效率影响较小。
4)四连杆机构:在抽油井四连杆机构中共有三副轴承和一根钢丝绳,四连杆机构效率与轴承摩擦力损失及驴头钢丝绳变形损失有关。因此轴承是否润滑,钢丝绳的变形程度大小是影响四连杆效率的主要因素,因采油队一般都实施了严格的保养制度,所以出问题少,对机采系统效率影响较小。
5)抽油机平衡:平衡率较差时,电动机会在冲程周期运行的某一时间段出现做负功(即发电)现象,根据电能→机械能→电能的转化过程,转化效率只有50%,即电动机做1 k Wh负功,电网系统需要消耗2 k Wh。抽油机平衡是影响电动机效率,进而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3]。
2.2 影响井下系统效率因素分析
影响抽油机系统效率的井下部分设备主要有盘根盒、抽油杆、抽油泵和管柱,各部分的能量损失见表2。
1)盘根盒:盘根盒过紧、井口偏中会造成悬点载荷增加,磨阻增大,效率降低。影响盘根盒效率主要因素是盘根盒的松紧度以及驴头井口对中程度。
2)抽油杆传动:井斜、抽油杆及油管弯曲会造成抽油杆磨阻增加,能耗增大。冲程、冲速、泵径匹配不合理,杆速增加,也会造成传动效率下降。冲程、冲速、泵径匹配不合理和抽油杆及油管的弯曲是影响抽油杆转动效率的两个主要因素。
3)抽油泵:抽油泵功率损失主要包括机械摩擦损失功率、抽油泵容积损失功率和抽油泵水力损失功率。抽油泵机械摩擦损失功率及水力损失功率由泵的结构等决定,在黏度不高的情况下一般很小,抽油泵效率与泵充满系数(即通常说的泵效)密切相关,也与泵的漏失量密切相关,影响抽油泵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泵效及漏失量,在供液不足的油井中,泵的充满系数与生产参数密切相关。
4)油管柱:管柱效率损失包括容积损失和原油沿油管流动引起的功率损失(即水力损失)组成,在管柱不漏的情况下,影响管柱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泵挂深度、原油黏度、结蜡程度等。
3 提高抽油机系统效率的有效途径
提高系统效率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提高地面系统效率和提高井下系统效率。
3.1 提高地面系统效率的途径
地面系统效率主要由电动机效率、抽油机效率组成。提高地面系统效率也就是提高电动机效率和提高抽油机效率,提高地面部分系统效率的流程见图2。
3.1.1 提高电动机效率
目前国内抽油机井使用的部分电动机能量损耗仍然较高,而且配置的额定功率远大于抽油机实际输入功率,存在“功率不匹配”现象,造成负载率和功率因数偏低,无功功率偏大是影响电动机效率的重要因素。
1)合理匹配电动机
普通三相异步电动机一般在负载率85%时效率最高,电动机的负载率及功率因数越低,电动机的效率越低。
对于电动机匹配不合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若有针对性地进行更换小电动机工作,可降低电动机运行无功功率,降低电动机空载运行有功功率,提高电动机功率因数,降低有功耗能提高效率。系统效率随着电动机功率利用率的提高而提高,见图3。
2)应用高效电动机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在额定功率的85%运行时,效率和功率因数呈现最大值,而当负载降低时效率和功率因数都随之下降,能耗随之增大。抽油机的扭矩特点是波动较大,且存在负扭矩,因此Y系列电动机经常不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高效节能电动机在较宽的载荷率下工作效率较高,在低负载率时效率较高,具有启动扭矩大,功率因数高的特点。
3)提高抽油机平衡度
抽油机运行不平衡,会造成电动机运行电流和功率因数波动过大,甚至造成电动机在冲程某一阶段出现负功现象,造成不必要的电耗[4]。实测抽油机平衡度与能耗的关系曲线见图4。
抽油机平衡度调整的最终目的有两个,一是保证抽油机安全运行,二是节能。通过调整平衡块重心的位置,使上冲程与下冲程消耗电能近似相等,达到最节能的效果。
3.1.2 提高抽油机效率
1)推广应用高效抽油机。
◇使用皮带式抽油机。该机冲程长,冲速小,泵的充满系数高。而且皮带具有吸收震动的作用,换向平稳,冲速慢,所以机泵惯性载荷、动载荷小。
◇使用双驴头抽油机。同常规型抽油机结构基本一样,但将曲柄上的平衡重转到另一侧的驴头上,载荷的周期性变化小,电动机匹配小,节能效果好。
2)强化抽油机保养,降低机械摩擦损耗。
在能量传递过程中,抽油机的能量损失在摩擦损耗中,因此,强化抽油机维护保养,降低机械摩擦损耗,是提高抽油机效率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电动机、抽油机、井口各运动摩擦部位的润滑、校偏、皮带轮“四点一线”、皮带松紧调整及更换磨损严重变速箱等。
3.2 提高井下系统效率的途径
提高井下系统效率主要从优化生产参数方面着手,提高井下部分系统效率的流程见图5。
3.2.1 优化抽汲参数
抽汲参数对地面效率及系统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一口具体的抽油机井,在满足提液需要的情况下,应选择最优参数,通过抽汲参数优化,降低减速箱扭矩,降低电动机负荷与抽油机负荷,提高系统效率。
1)提高泵效。
泵效是影响系统效率的重要方面。一般而言,在保证产液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较大泵径、长冲程、低冲速、合理泵深;但对于供液严重不足的油井,在保证产液量不降前提下,应通过调小生产参数(冲速、冲程、泵径)、加深泵挂、间歇开抽、油管锚定等措施提高抽油泵效,提高系统效率;对于非正常漏失严重的油井,需要及时检泵提高泵效。
泵效处于20%~80%之间的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多数在20%以上,系统效率合格率较高。在实际生产中,应尽量采取调小冲速及泵径,加深泵挂,间歇开抽或油管锚定的方法来提高泵效,进而提高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见图6。
2)优化沉没度。
沉没度对泵效及系统效率影响很大,沉没度过大造成抽油机上下行程悬点载荷增加,磨阻增大,管柱效率降低,地面能耗增加;沉没度过小会降低泵效。泵挂深度变化时,油井产液量随下泵深度的增加,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规律。沉没度过大,不但对提高产量无益,反而会增加悬点载荷,增大电动机负荷,降低系统效率,在现场生产中当动液面确定时,沉没度的选择直接决定泵挂深度,因此,合理选择沉没度对油井系统效率的提高十分重要。
3)优化抽汲参数及合理管杆组合。
对供液充足的油井,按照大泵径、长冲程、低冲速、合理沉没度的组合原则优化生产参数;供液严重不足的油井,按照小泵径、深泵挂,低冲速的原则,对现有抽油机井进行重新优化设计[5]。
杆管组合也是优化设计的重要方面,不合理的杆管组合对系统效率有一定影响。
3.2.2 防蜡降黏技术
对结蜡严重的油井实施清防蜡降黏,可提高管柱效率和抽油杆传动效率。
3.2.3 合理调整盘根盒松紧度
光杆与盘根盒间的磨阻大小直接影响功率损失。当盘根盒密封过紧或盘根盒与光杆的对中性差时,光杆上、下行程中磨阻的增加可引起驴头悬点负荷增大,这样最大、最小悬点载荷差值变大,抽油机功率损失增加,引起系统效率降低。因此,合理调整盘根的松紧度是降低悬点载荷,提高系统效率的重要措施。
4 结论和认识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必须综合考虑、全面兼顾,具体体现在影响因素的各个部分。
1)合理匹配电动机,尽量做到使电动机的负载率达到或接近最佳负载率范围;尽量使用新型高效节能电动机,减少电动机内部损耗,提高电动机效率。另外,通过调整抽油机平衡,减小电动机轴功率波动,也是提高电动机效率的重要方面。
2)应用皮带抽油机和双驴头抽油机等高效抽油设备及做好地面维护保养,是提高地面系统效率的重要方面。
3)优化生产参数,对于供液不足的油井,通过调小生产参数、加深泵挂、间开措施等,在保证产液量不降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提高泵效,提高系统效率。对于高沉没度井,通过优化沉没度,优化抽汲参数,优化杆管组合等措施,可以提高系统效率,进而实现效率最高、能耗最低。
4)优化防蜡降黏工艺及合理调整盘根盒,可以降低油井负荷,提高机采系统效率。
参考文献
[1]崔振华,余国安,安锦高,等.有杆抽油系统[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9-12.
[2]张志远,古小红,王丽丽.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0,7(4):59-62.
[3]马春玲,王艳丰,郑慧娟.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管理因素分析[J].石油石化节能,2012,2(2):31-32.
[4]赵玉珍,年喜.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的途径和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3):70-72.
【审计工作效率因素分析】推荐阅读:
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07-21
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分析08-28
审计工作效率的影响07-19
审计效率论文07-15
独立审计效率提高06-20
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分析06-03
审计效率风险评估09-21
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研究09-17
审计师变更因素10-11
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