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质量分析

2024-05-09

财务质量分析(共12篇)

财务质量分析 篇1

摘要: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加强关于政府财务方面的信息披露管理,披露力度越来越大,披露程度也越来越深,与之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也随之紧急出台,相关体系及有关机制也正积极进行建立并日益完善。本文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正大力倡导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理念,中央部门在公布各类预算及决算相关信息的披露进程亦取得不错的进展。在此过程之中,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其中。由于我国目前电子政务发展十分迅速,对政府在财务信息方面的披露质量和其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意义十分重大。

一、从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维度进行分析

(一)财务信息具有全面性。就政府在财务方面的信息而言,目前我国政府对其披露还缺乏全面性。现阶段我们国家的会计体系仍以预算会计为主,缺乏独立性,还有待完善。预算会计体制是将国家在年预算收入方面、预算支出方面、剩余方面作为主要基础,同通常的企业会计体系相比较而言,此种体制相比较落后。就企业方面来看,企业拥有的财务信息披露体系非常成熟,相关制度十分健全,而且企业为保障信息披露具备真实性,每年都会对会计准则进行变更而且会计制度也相当完善。然而因为现今政府在会计体系方面的局限性,并没有全面体现出其在资产方面、负债方面、权益方面的相关信息,这主要是由于披露构架有缺失。

(二)审核角色具有多样性。我国对政府在财务信息方面的审核角色十分单一。然而在美国,每年是由第三方机构对政府财务信息进行审核,只有在其审核合格之后才给予公布,从而确保政府公示的财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我国现今主要是由政府内部对其财务信息进行审核。虽然现阶段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政府在财务信息方面的披露所具有的真实性,但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政府内部进行审计,审计环节太过单一,无法保障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我国政府可效仿美国建立第三方审查机构或成立独立机构进行监察,使审核角色更加丰富,从而提高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信度。

(三)获取途径具有多重性。我国目前主要是政府在使用财务信息,对于普通群众而言,满足其此方面的需求尚处在开始阶段。这也恰恰是我国政府现阶段在财务信息方面的披露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我国尚未制定专项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在会计信息方面的披露,政府对于有义务进行公开的项目、时间、程度无法可依,导致财政缺乏透明度。除了某些需要保密的政府规则决议以外,许多诸如财务方面的报告和分析等会计信息只有内部文件却没有进行公开发布,导致普通群众只能通过网络渠道、电视渠道等获取少量财务信息。此外,大众群体难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财务信息。因此,要确保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性,为信息获得提供时效性方面和可获得性方面的保障。

(四)质量评价相关体系具有全面和稳定的特性。政府应该在其现有的关于财务信息方面的披露体制之中,建立具有稳定性、比较完善的相应的评价体制,这样政府便可以对财务信息在质量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更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对其进行监督。所以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实施机制

(一)质量评价相关体制的运行和评价。通过梳理以及总结质量评价体系,对其进行模拟运行,并评价整个质量相关实施机制。

1、整体流程采取的运行模式。整个流程体系以民众对政府在财务信息方面的需求为出发点,使得政府必须改革以往的披露方式;政府财务部门经过对披露方式与方位进行改善以后,披露财务信息,完成信息披露环节;质量评价体系在财务信息完成以后迅速对其做出有效评价;最终将得出的评价结果及对结果的认定,连同公开的财务信息,反馈给广大民众;民众在获取披露结果和相关质量评价以后,对于财务信息再次提出更新的要求。如此便出现一个闭路循环,这个循环始终围绕人民的需求,因此使财务信息在披露方面的发展以及提升信息质量方面都得以良性发展。

2、体系之间进行互动与相互循环。民众同反馈体系间进行循环:反馈体系将有关的财务信息以及对其质量评价所得数据传达给民众,民众将自己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及想法反馈给反馈体系。这样在内部进行互动循环,更加有助于反馈体系充分发挥其作用。反馈体系同对质量方面进行评价的体系间相互循环:对质量进行评价的机制在内部进行循环互动,更加有助于提升财务信息在质量方面的评价。整个财务在信息质量方面的评价体制同政府财务信息有关部门间进行循环:质量评价体制同财务信息相关部门间进行互动,更加有助于直接提升政府对财务信息进行披露的质量。

(二)反馈体系的相关建设及运行。实施机制只能得出评价结果,如果缺乏反馈体系,政府很难提升在财务信息方面的质量。基于此,笔者针对质量评价体系提出建设完善的反馈体系是对其进行的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应以第三方的角度来建设反馈体系,以确保对反馈机制进行有效监督。当反馈体系取得质量评价体制对质量进行报告以后,一方面要向质量评价体制反馈报告中存疑之处,质量评价体制对其作出解释或修正,使质量报告更加公正、更加公平;另一方面反馈体系根据报告记录内容向政府对信息进行披露的相关部门问责,要求其披露报告中的不充分部分。政府在财务信息方面的披露体系必须作出回应,即使信息关乎国家机密,也应该给予告知。建立此三种机制并将其完善之后,三者相互制约、相互负责,形成闭路循环,为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保障。

(三)连续三年被审计部门DI均值变化趋势。在2013~2015年连续三年被审计署审计的多个部门中,呈现出所有部门的DI总分出现上升的趋势,这样的一种发展趋势在披露内容维度以及相关的披露特征维度中更加明显。在所有进行审计的部门中,只有两个部门的DI总分有所下降,而且下降幅度也较为轻微,分别为0.02和0.06。从这一个变化趋势可以反映出,审计监督可以有效提高部门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表1)

三、政府网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居民个人平均收益。居民如果人均获得的收益越高,便会越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监督,而财务信息是对业绩进行评价的基础,因而对其需求也更强,可以更好地激励政府对财务信息进行披露。

(二)政府在预算方面的收入。政府在预算收入方面越高,其进行信息化相关建设的资金便越充足,披露其财务信息的可能性越大;此外,政府在预算方面的收入与其管理质量息息相关,管理质量越高,其政府便愿意对其财务信息披露越多。

(三)政府在财务方面的状况。财务状况是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能力以及其服务水平的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包括政治利益以及政治成本,政府对财务信息进行披露的动机取决于其财务状况。状况越好,其披露质量也会越高。

(四)审计在处罚方面的力度。对政府部门在监管处罚方面的力度越大,其履行责任的自觉性也越高。

(五)各省政府在工作报告之中对财务方面的重视度。一个地区如果政府越重视其财务、在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之中提及财务的频率越高,通常对其政府经济方面的工作也抓得越紧,进而对其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也越高。二者之间是呈正比的。

四、提升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一)加大审核的信服力度。只有通过审计财务报告,才能判断政府披露的信息是否准确、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及时。可参考企业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可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对政府部门在年度财务方面的报告进行审计,充分调动社会机构参与的积极性,并制定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提高审核的信服力度。

(二)使信息披露在渠道上具备多样性。政府的财务信息是向大众进行披露的。虽然对必须进行公开的一些信息已经提出相对应的要求,各级政府也顺应民情建立了供其查阅的政府信息方面的查阅中心,但实际上,公众在获取所需合理信息时成本依然较高、也不够便利。针对这一点,政府应充分利用诸如公共媒体、公告等便捷方式。与此同时,政府应确保披露的关于财务方面的信息符合民众要求的质量标准。

(三)对相关规定进行修正,建立相对应的管理措施。(1)对于妨碍政府将信息进行公开的相关规定应给予修改。以方便人民群众可以及时获得完整、详尽的财政信息为原则对这些规定进行修改,对于对公共资金、资源进行使用的全部单位都应公开其信息;(2)把对财务信息进行公开列为对《预算法》进行修订的主要内容。我国政府由于受《保密法》的限制,其信息公开还存在阻碍。国家秘密以外的所有预算收支信息都必须进行公开。对于功能分类以及经济分类的预算支出信息必须公开;预算信息的公开方式对于获取信息者而言应具备便捷性和低成本性,各政府所属财政部门应负责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并采取网站进行集中公开的形式公布所有部门以及单位的相关预算信息;对于公布的政府预算信息须具备政府在会计方面和统计方面的规范性;(3)把对财务信息进行公开列入政府对绩效进行考核的相关内容之中,促进积极性。这一举措不但可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举措。

五、结语

总之,政府在财务信息方面采取公开、透明的披露机制十分具有威慑力,可以很好地督促政府官员依法办事、依章办事,积极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而有效防腐。就短期而言,有利于提升行政管理的品质;就长期而言,有利于推动社会以及经济向良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梅.省级政府财政公开的制度状况与行为效果研究[J].财经论丛,2012.2.

[2]何玉,王开田.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评估模型与影响因素[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1.

[3]崔永红,张玉娟.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指数差异分析[J].财会月刊,2011.30.

[4]张琦,方恬.政府部门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会计研究,2014.12.

[5]薛婧,谭咏皓.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的实施机制构建[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4.

[6]张曾莲.政府网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研究[J].电子政务,2015.9.

[7]何红渠,唐丽梅,时林娜.公共压力与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关系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

[8]钱群.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几点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6.12.

[9]何玉,唐清亮.中国地方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10]潘俊,陈志斌.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构筑[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5.

[11]石英华.发达国家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J].财贸经济,2006.11.

财务质量分析 篇2

摘要:随着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企业会计准则的逐步推行,企业基础性财务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我们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需求也逐步转化为财务信息的价值性研究。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和研究,提高财务信息的实用性,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已成为企业经营者、投资人和监管方共同关心的话题,那么财务人员如何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体现财务价值,成为财务人员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就是依据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信息,采用一些分析方法,对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进行的分析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为各分析主体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评价等提供可靠信息。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运作等经营信息的综合概括和高度反映,对于正确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

一、了解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

财务分析的目的不外乎是通过对过去经营业绩的评价与分析,查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企业当前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预计,为企业监督和控制起生产经营活动服务,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服务。也就是说,一篇全面的财务分析报告应体现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但结合分析报告使用者使用目的的不同又可有所侧重和细分:

(一)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一般来说,不管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还是企业治理当局,都必须了解企业的过去经营情况,比如说,净收益为多少,投资报酬率如何等等。这方面的分析有助于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个人和集团,以及企业治理当局正确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并与同行业的企业相比较,检验其经营成败得失。

(二)衡量当前财务状况。会计报表一般只能概括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现状,假如不将报表上所列数据,进一步加以剖析,就不能充分理解数据的含义,无法对企业财务状况是否良好做出有事实根据和富有说服力的结论。只有通过财务分析,发掘各数据的经济涵义,才能揭示出企业的营运绩效和获利能力,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治理当局正确衡量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提供依据。

(三)预计未来的发展前景。在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中,治理当局必须针对目前的情况,预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拟定若干供选择的方案,从中选择出最佳方案,才能把企业财务方面可能出现的各个因素及其作用弄清楚,明确重点,趋利避害,促进有关因素的最佳组合。

二、掌握开展财务分析的依据、方法和步骤

(一)依据。进行财务分析离不开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一定时期企业经营活动和成果的反应,是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但是,仅仅分析财务报表又是不够的。因为,一方面,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与企业外部环境之间所进行的资金、物资、人员和信息的交流活动,那么进行财务分析就不能脱离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和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与外界的各种经营活动从财务上讲主要表现为企业的资金运动,在这点上,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内有企业的资金运动所反映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因而财务分析必须通过分析企业的资金运动来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

所以,进行财务分析要在掌握企业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弄清企业的资金运动,并在考虑企业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判断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活动、外部环境、资金运动、财务报表共同构成财务分析的依据和基础。

(二)分析方法与分析指标的选用。进行财务分析要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基本分析方法、分析指标和分析概念,用基本分析方法来对分析指标和概念加以比较和说明。

1、基本分析方法是指在分析、判断与评价中能够普遍使用的方法,主要有:

(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主要项目或指标数值变化的对比,确定出差异,分析和判断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比较分析法的方法一般有:与计划数相比较、与上一期数相比较、与历史最好水平相比较、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较、同主要竞争对手情况相比较等等。比较分析法运用的范围最广,因为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差距,寻找产生差距的原因,进一步判断企业的经营成绩和财务状况,还能揭示企业的薄弱环节,又能弄清企业的发展潜力。

(2)、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指通过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的对比来确定比率,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方法。具体有相关比率分析、构成比率分析、动态比率分析。

(3)、框图分析法。框图分析法是将企业的实际完成情况和历史水平、计划署等用框图形式直观地反映出来,以说明变化情况的一种方法。由于框图既可以反映绝对值,又可以反映比例和相对值,且简明、直观,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分析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质量;状况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前的状况

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企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财务管理方面明显的落后于其他的国家,其在管理的方面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

1、企业资金匮乏

在我国企业发展中面临着相当严重的资金匮乏现象,特别是我国的各个中小型企业,它们公司的发展的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公司自身留存下来的收益和自身原有的收益,公司在市场上发行的股权和债券等作为直接融资的投资,实际上所占的份额相当的少,同时还有少量的从银行里面借贷的货款,这种种现象充分的说明了我国的企业的融资途径的狭窄和单一,同时进行的间接投资也就是银行贷款,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这样的现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2、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因为计划经济产生的影响,使得我国企业没有多余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对外投资,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企业没有与国外相比的担保的资格制度,我国现今的企业担保不仅资金很少,而且时间也相当的短,这又造成了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都不能进行提高。

3、没有完善的信用制度,导致信用信息不真实

在我国的各个企业进行企业融资的时候,我国的外部信用环境相当不理想,需要进行改善,究其原因可以看出,我国没有一个完整的关于对企业信用进行评级的制度。在目前,我国还没有和国际上其他国家一样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对企业信用度进行征集、记录、评价、最后公布的完整信用体系,所以这就间接地导致了在社会上的许多企业,它的信用信息不真实。而一旦,我国的市场账面没有了这些准确、充足的信息来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那么我国的外部信用环境想要得到改善,它的困难是相当大的,从而也制约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4、素质整体偏低的财务管理人员

现今,我国企业里的财务管理人员,他们的管理制度已经落后于现今的市场经济的体制,他们现今还在沿用原来的财务制度下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所以很难和现今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里面的新的财务管理的运行模式,它的最新的发展趋向和形势相适应。这样就很容易使财务管理中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很多原因。

在我国财务管理之中,没有所谓完整的会计准则、法规和制度等等会计规范来进行严格的约束,在我国的各项会计规范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与此同时,在企业里面的财务人员,他们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也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同时在企业的制度中,它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且惩罚的力度太低,这就导致了财务管理的机制在执行时候,它的制度与准则就发生了偏差,从而又使没有了会计信息作为基础而建立的会计管理决策失去了效力,这样的现象,就必定会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混乱。因此,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的提高是相当重要的。

5、在进行企业财务的管理时,没有风险意识

在我国的企业中,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采用的都是进行负债的经营。可是在这之中又有很多的企业在进行银行贷款的时候,没有充分的对自身的企业成本和偿还能力进行考虑,过度的进行借贷。一旦企业借出的资金的作用不能充分的进行发挥,那么企业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过程中,企业的生存要通过借贷来进行维持,久而久之,企业就会过度的负债。

6、不完善的担保制度。与其他的国家完

善的担保体系相比,我国的担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体制并没有形成,同时在我国也没有对担保机构它的运行和准入制度进行相对准确合理的规定,因此,在我国的担保机构大部分依赖的是政府,这就使得财务管理的风险明显的提高。

三、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

1、对财务管理的制度进行完善

以此来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提高的最重要保障就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健全。一旦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上面,没有一个严格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那么进行财务管理的管理人员就没有了约束,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企业造成非常惨重的经济损失。故而,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一个健全的制度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在许多方面对财务资金的挪用和贪污起到避免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工作的时候避免失误。以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或者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所有的工作都可以按规章办事,这样对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有相当大的帮助。

2、通过对财务预算的加强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资金的运行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可是在很多的企业却存在着资金流动不足的现象,所以我们想要对这种现象进行改善,就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对资金进行有效合理的运用,所以对于企业的财务预算就要进行加强。

2.1财务预算包括了利润表的预计、现金的预算、现金流量表的预计和资产负债表的预计,它是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里面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的预计的状况还有现金的收支等等一系列的价值指标进行反映的预算的总称。它用企业的经营目标作为前提来进行财务预算的目标,而在企业的经营目标周围总是伴随着财务预算的目标,它是在经营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财务预算的,所以只有把预算工作做好了,才对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实现。

2.2想要企业的预算在执行中不会出现差错,那么制定一个有效合理的预算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进行企业的预算时一定要遵循制定原则来进行,如:由内到外,由上至下,由总到分的各项原则,并在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反复的进行调整。

3、对财务的工作效率进行加强

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为了提高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先进手段,对财务财务的工作效率进行提高。在一个企业里面它会有许许多多的部门,因此这就使财务在管理起来就相当的复杂,因此采用现代化的先进手段和财务管理系统可以让企业的管理更加的准确迅速,使得财务管理的质量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对企业信息化的管理进行加强,运用先进的网路技术进行管理,也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质量有所提高。

4、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素质进行提高

以此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在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这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财务人员的信息失真进行预防的方式来实现,所以在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这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提到它的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就是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的管理是不能够脱离财务人员进行的管理而单独的进行的。管理人员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越来越重要。以此这就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有了高要求,他们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科技水平,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准确、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以此来对财务管理的质量进行保障。在目前我国的部分企业,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于财务管理的情况了解,所以对财务管理的质量就无法保障,反观有高素质高水准的管理人员,他们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如鱼得水,对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结束语

作为企业管理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它对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为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可以进行持续的发展,将财务管理的质量进行提高是企业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青,王文颖.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途径[J].品牌与标准化,2009,(6);42-43.

财务质量分析 篇4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运营分析,质量提升

一、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提高财务运营分析质质量的战略意义

1、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财务运营分析质量的必必要手段

现代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现代化、智能化化的重要体现, 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客观观要求。财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真真实、可靠, 加强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逐步形成健全完善的的统一财务管理体系制度;统筹资源调配, 优化经营决策制定, 控控制利润目标和经营成本费用;实行账务分开、权责明确、报表表格式规范、考核标准化的财务管理基本准则, 便于企业财务信信息的统一标准化收集和处理, 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效率和财务运营分析质量。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内内在需要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固化企业的业务流程, 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优化整合企业资源配置, 从而达到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目的, 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财务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为财务部门树立效益优先、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 不断改进管理模式以适应财务信息化的要求, 改革管理工具、技术和方法, 充分体现财务信息化建设具有管理体制改革与管理工作工具改善创新的两个特点, 有效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3、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企业切实提高经济效益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为企业提供更为精准、实时的财务信息资源, 及时更新数据信息, 减轻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节约资金成本, 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提高内部管理绩效水平, 也有利于管理者能够及时获取需要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财务信息化系统中提供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数据报表, 提供数据分析的高效性, 避免手工制作报表带来的误差, 提高财务报表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 财务信息化建设确实能够有效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

1、改变传统经营理念

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 伴随着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日益强大复杂, 具备了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检查、传递、共享及分析评价等内容, 也使得企业财务运营分析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提高了财务信息在企业各层级间、部门间的传递效率和交流加强, 改革了传统管理模式和流程对财务运营分析的限制和约束。同时, 财务信息化建设促进各部门间的利益趋同化, 有效地将部门间的独立运作整合为协同运作模式, 从而有利于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 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2、营造信息化企业氛围

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 也逐步改变了员工的工作思维模式和方法, 培养员工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的精神, 促进企业财务信息化更好地运用于日常业务活动中。财务信息化也促使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管理者可以根据综合财务运营分析结果制定决策, 基层管理者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上级下达的命令, 提高整体工作效益。强大的财务信息化系统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信息化企业文化氛围, 强调公开、公正、协同、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增强各层级部门之间、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改进经营业务流程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服务于企业整体的运营环节的协调和控制, 加强财务运营分析成果与财务信息的紧密性, 保证企业资源充分合理地分析并利用, 逐步形成与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相匹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因此, 企业有必要适当调整内部管理组织框架, 以建立起更加关注于目标市场和客户需求、持续改进现有业务流程的组织结构, 并对生产业务环节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再设计, 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4、控制资金使用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 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涉及范围较广、投资周期长、投资额巨大等特点, 需要在信息化建设前对于资金的使用用途等制定可行的预算计划, 并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控制资金预算, 避免出现资金投入过多或资金不足等结果, 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投入资金使用, 开源节流, 避免财务信息化建设给企业正常运营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企业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提高财务运营分析质量的有效途径

1、强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强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规范企业运营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健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主要由其三项基本经营管理职能决定, 包括决策职能、经营职能以及监督职能, 相应执行这些基本职能的组织机构主要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司其职, 严格依据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 履行日常经营管理业务职能, 不断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为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合规性和完整性提高良好的组织环境。

2、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控制财务风险

财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存在诸多实施风险, 包括变革企业管理组织结构、软件升级与维护、项目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等环节都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因素, 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制定好整体规划, 细化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并分解具体的阶段目标, 使得财务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另外, 企业构建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应适时加以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 提高财务资金的风险防控能力。完善财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化管理工作, 规范日常业务工作流程和内容, 维护财务数据信息, 对于重要财务信息数据严格限定访问权限, 定期维护财务数据, 避免信息技术漏洞或病毒等因素对财务信息安全造成的威胁。

3、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服务企业经营, 通过提高财务运营分析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质量的提升, 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因此,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应关注于企业日常业务流程和财务业务内容, 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目标定位和服务功能, 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财务运营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而创新工作思路、改变经营观念, 更新财务信息管理技术, 进而推动财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效能。

4、制定企业长期整体发展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得到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重视, 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明确财务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服务范围和阶段目标, 比细化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时间进度、步骤、投入和预期阶段效果等内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财务信息收集的标准化, 需要各部门的资源配合与支持, 及时更新共享财务信息数据, 确保财务数据准确、真实、可靠, 这是企业财务信息化进程的基础工作步骤。在标准化信息收集的基础上, 企业需要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成本和资金使用效益、时间效益等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 因此, 以维持自身正常有序经营发展和满足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需求。

5、建设新型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财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 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人, 因而, 企业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复合型信息化财务管理人员, 提高管理人员的财务信息处理能力和财务运营分析能力, 积极引导财务人员不断学习信息化技术和知识, 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梳理业务流程, 加强团队之间信息化交流与合作, 逐步建立起财务管理人员信息化培养管理机制。

四、结束语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财务信息支持, 同时也为企业各部门间经营业务财务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创造了基础条件, 为企业实施专业化、信息化内部管理搭建了平台, 最终促进企业财务运营分析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本文着重分析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提高财务运营分析质量的有效途径, 以期能够为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强化财务运营分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仁昱.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1]胡仁昱.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祁广亚.会计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9, (5) .[2]祁广亚.会计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9, (5) .

[3]唐小兰.浅析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基于企业角度[J].财会探析, 2011, (2) :137.[3]唐小兰.浅析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基于企业角度[J].财会探析, 2011, (2) :137.

[4]于阳.浅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北京:职业圈, 2007 (1) .[4]于阳.浅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北京:职业圈, 2007 (1) .

财务质量分析 篇5

财务信息是企业的核心信息,为领导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已经成为财务人员必备的功课。但是如何提供一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呢?

一、提供领导决策有用的信息。

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这一点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提供报告,都是一样的。

但哪些是领导者决策有用的信息呢?财务信息很多,领导通常很忙,所以按照突出重点信息就看财务人员的功夫了。

可能是职业病吧,也可能长期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熏陶,财务人员习惯于以数据的方式列示,而且遵循报表、指标、附注等固定的格式,给人的印象就是千篇 一律:报表;报表项目变动金额及百分比;财务指标。

但这是不是领导需要的信息呢?其实领导最关心的并不是这些数据,而是企业战略的执行情况。

财务分析报告提供的是战略执行的阶段性成果,成果是什么呢?遇到那些困难?

今天看到汪伦兄的帖子《“我不要伤亡数据,我只要塔山” 》,以辽沈战役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把这个道理揭示的非常清楚。

“当刘亚楼来报告攻打哪里伤亡了×××人,哪里又伤亡了×××人......正继续往下说的时候,“林总指挥”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叙述,说道:“我不要伤亡数据,我只要塔山”,就这么一句。”

恐怕很多财务人员遇到刘参谋长的尴尬,辛辛苦苦的工作成果并不是领导需要的。

为避免这种尴尬,财务人员必须明了公司的战略,明了公司最核心的目标,必须揭示财务报告反映出来的这些最核心目标的进展情况。

只有这样,提供的信息才是有用的,才有可能提供高质量的报告。否则,信息再多,形式再美,也不能成为高质量的`报告。

二、揭示数据变动背后的故事。

财务信息的伟大之处,在于纷杂的交易和事项浓缩在数据之中,用几张表概括出企业的经济活动。

但凡是有利即有弊,报表在简单浓缩的同时,也滤掉了大量鲜活的信息。这就需要财务分析来补充。

但是财务分析的一个比较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数据文字化。例如:本期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 元,增长 %,云云。好一点的再说一下结构,其中某某产品 。如何如何。背后深层的原因却没有揭示。比如同样是增长,以空凋企业为例,是今年夏天特别热?还是政府启动家电下乡?还是竞争对手出了问题?还是自己的新产品的打开销路等等?

要把最重要的信息挖掘出来,这样的分析报告,才是有用的。

另外,仅仅局限于企业自身的数据的报告已经不够用了,还要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并把这些信息对于本企业可能的影响点出来,这样才有利于领导作为决策参考。

三、注意信息的呈现形式。

财务人员做事讲究规矩,编报表写附注的习惯容易让做出的财务报告容易固守固定的格式。这样容易让领导产生审美疲劳。天天吃同样的东西,久了,谁都没有胃口。

所以再呈现财务分析报告时要动脑筋,注意变化,注意突出重点:

突出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信息;

适当使用图表,使得图文并茂;

经常出现的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可以适当简化。

财务质量分析 篇6

关键词:财务会计 局限性 会计信息质量 货币计量 历史成本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社会已经快速进入了知识经济主导的发展趋势之中,知识与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成为人们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工具。一个机关财务大事的财务会计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给信息需要的人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使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在以前财务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财务会计的很多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本文对财务会计本身的一些局限性以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财务会计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一、财务会计本身的局限性

(一)财务会计使用货币计量假设产生的局限性

从古至今,大部分的财务管理都使用货币来完成的,对个体财力的估计也是使用货币来衡量的。“财务会计”虽然是在近代才出现的一个名词,但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职能早就显现出来。财务会计管理中的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行评估时,主要是通过货币计量来核算的。

这种核算方法虽然看起来简单统一,但是一些会对企业产生很多经济价值,但是却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一些重要的经济信息是没有办法被统计到会计核算报表中的,比如,企业的一些品牌价值、人力资源等等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用货币进行衡量的。这些局限性和不足就导致会计信息不够准确,从而使信息接收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二)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产生的局限性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在财务会计统计的财务报表中的一些相关资产等信息的统计是以其取得时的成本为计量标准,而不是采用目前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的价格。财务会计历史成本的统计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准确的前提是币值恒定,但是在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显然这是很难实现的。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实施起来是没有现实基础的,因而导致其局限性的产生。这一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会受到信息获取者的一些质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价在经济环境的变化下不断变动,这就使历史成本下的许多资产不能得到准确核算,所以其利润也是不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出真实的反应,这一情况会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最直接的影响,那么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也就不能反应企业的经营效果了。2、由于使用历史成本进行财务会计的核算,那么很多会计信息都是与当前的市场经济状况脱节的,是不能反映先下企业的发展状况的。因此,很多在企业中存在了很长时间的固定资产,根本就不能保证得到及时的更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3、没有办法对投入资本的保全情况进行真实的反应。历史成本原则会导致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没有真实性,那么这些信息形成的财务会计报表也会错误地呈现出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一些其他的运营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使用者在企业的发展上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产生的局限性会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财务会计的局限性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一些影响

(一)财务会计的局限性对会计信息及时性的影响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系统中,财务会计主要是以年或者季为周期,进行财务报告把企业的经营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和社会,使他们对企业的发展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是企业经济信息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披露方式。现在是经济快速发展、信息迅速传播的时代,这种方式对经济信息的披露方式,弊端也在不断地暴露出来:时效性比较差、不适合时代发展特点、提供的经济信息不够准确等等。

由于历史成本计量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它反映的只是企业以前的经济信息,而企业最新的经济信息只有随着企业的经营相关的资产的负债得到实现或偿清的时候才能在会计信息中得到反映,因此极大地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信息使用者得到的会计信息永远不会是最新的企业经营信息,也就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二)财务会计的局限性对会计信息完整性的影响

由于,传统的财务会计使用货币计量假设,统计的只能是是企业的一些有形资产,但是许多其他的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些无形资产,比如:企业的信誉、人力资源、文化价值等等至无法从会计信息中反映出来的,所以这样的经济信息是不完整的。

但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许多无形的资产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已经成为为企业创造经济及利益重要资源。

(三)财务会计的道德观念对会计信息产生的一些影响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最主要的责任就是负责向社会发布企业的经营信息。财务会计的许多工作是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其工作人员也会受到一些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制约。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行为会受到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从业人员自身情况的限制,财务会计在会计信息的统计时也会产生很多人为的问题。

比如,在一些企业中,某些业务的负责人会提供一些不能进行核实的虚假凭证,一些会计工作人员在资金的审批过程中带有很强的个人感情色彩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存在于财务会计的有关工作中,都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同时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总而言之,由于财务会计的一些局限性,在我国许多会计信息的质量还是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会计信息不具有真实性。因此,我们需要下大功夫,从财务会计本身的局限性记性分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陶凡俐.中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与借鉴.当代经理人,2006;5

[2]柳春涛.浅谈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科学之友,2006;3

[3]蒋尧明.论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体系.财经研究,2000;4

[4]朱远群,李钊.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缺陷.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3

财务分析中的盈利质量分析 篇7

人们常常通过财务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并且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报表各个方面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是指依据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进行分析,借以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状况,预测财务发展趋势和进行经营决策的一项重要财务管理活动。

财务分析的内容总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分析主要是借助报表资料通过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达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

(二)财务分析存在问题

在传统的财务分析中,人们往往把利润表作为财务报表体系的核心,投资者将有关收益的财务指标视为最重要的指标。当然,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一些企业开始重视现金流量信息,但是投资者孤立地分析盈利能力信息和现金流量信息的现象还广泛存在。财务报表指标体系是相互关联的,在盈利分析时应把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而传统的盈利分析通常是注重一些数量指标,而忽视这些指标所隐含的质量。例如,规模相等、资产相等的两个同类企业,如果取得了相等的利润总额,但其中一个是依靠主营业务收入获得了利润,而另一个依靠却是营业外收入形成的利润。象这种情况传统盈利分析体系在盈利指标计算时就不能体现两者的差异,其实后者的盈利质量要比前者差。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各种金融资产、准备性资产的增加,如何甄别公司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如何通过会计报表来分析盈利质量则显得更为有意义。

二、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的区别

盈利能力就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强。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等。实务中,上市公司经常采用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等指标评价其获利能力。

盈利质量是指企业盈利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是企业实际的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发展能力的内在揭示。理想状态下企业的盈利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二是有较强现金流的保障;三是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企业盈利能力强并不代表盈余质量好,因为会计盈余并不等于现金流量,它们之间通常存在差异,但只要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在相同会计政策之下,两者的关系在各个年度之间通常是稳定的。但随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变更,特别是金融性资产计价的变化,往往有较大的差异。

现金流量是决定盈利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盈利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现金流,基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数额是以收付实现制进行确认的,在收付实现制下,是现金化的收入和利润,其可信度往往更高。人们认为采用现金流进行财务分析,可以更有效地检验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所以可以通过比较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和以收付实现制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质量,差异大,就可能预示着企业盈利质量出现了问题。

盈利能力是公司盈利水平的外在表象,盈利能力分析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利润表所列示的各项财务数据为基本依据,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得到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能力的一种评价。

盈利质量是企业盈利水平的内在揭示,盈利质量分析是在盈利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对企业盈利水平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对企业盈利状况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分析,从而反映企业收益质量的一种评价。

因此,从财务分析角度讲,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是主要采用了权责发生制考察盈利指标,分析企业盈利质量时应该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结合起来考察盈利指标,把会计利润和净现金流量进行对比、净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进行对比等进行盈利质量分析。

三、盈利质量分析的方法

盈利质量分析主要是企业根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等项目之间的关系,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分析。分析盈利质量的方法主要有:

(一)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根据现金流量来源,现金流量可以划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状况通常与企业或者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有关,比如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一般表现为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筹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而经营活动通常没有现金净流入或者收支相抵,因此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质量必须结合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综合考虑。考察企业的现金流量质量,不仅要评价营业收入的收现能力,还需要考量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仔细分析现金流量表的流人和流出项目,并注意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对照、检验。如,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了解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及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是无法分析企业的销售规模、销售能力、盈利能力、赊销政策的变化等;若结合利润表中收入、成本及利润项目的分析,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等项目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则可获悉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是来源于以前债权的收回,还是本年赊销比例的下降,同时又可考查企业收益质量、坏账风险和坏账损失等。

(二)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通过分析各项目占项目总和中的比重,进行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一般而言,工业、商业板块的现金流量表中,“与经营有关的现金收入”应当占现金流入量的一定比重,“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应当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一定比重,“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支出”等,应当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的一定比重,在持续经营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为正值。

在结构分析中,可能会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应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分析判断。如,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值,但当期现金净流量为正值,可以判断该企业是通过非商品经营手段获得现金流入,不排除通过筹资等手段来弥补由于经营性亏损造成的现金短缺的可能,这种状况应引起投资者谨慎。再如,一些企业可能会出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很少比重,且这种情况长期存在,说明该企业可能用其他业务利润弥补了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由此可以判断该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状态,不利于促进企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能力的提高。

(三)现金流量比率分析

在进行现金流量比率分析时,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的指标来进行分析,常见的指标主要有:

1、盈利现金比率。

盈利现金比率主要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在通常情况下,该比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盈利质量越强。当比率小于1时,说明企业本期净利润中尚存在没有实现的现金收入,这样,即使企业有盈利,也有可能发生现金短少,给企业财务带来严重风险。

2、净资产现金回收率。

净资产现金回收率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计算公式: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净资产

净资产现金回收率是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补充。利用该指标与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对比,可以更精确地反映净资产的收益情况。

3、现金毛利率。

现金毛利率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比率。其计算公式:现金毛利率=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

该指标是对销售净利率指标的补充,两指标分析比较可以发现权责发生制下利润率计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现金流量比率分析法进行盈利质量分析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善于将盈利能力指标和盈利质量指标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盈利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华亭.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2008.12

财务质量分析 篇8

(一) 相关性放在第一位

编制财务报表、提供财务报表信息不是盲目的, 而是为了实现财务报表的目标———评价受托经济责任服务的。所以, 财务报表信息的首要质量标准是财务报表信息与财务报表目标相关联的程度, 这种相关联的程度就是相关性。相关性还可以表述为财务报表信息影响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能力。

(二) 质量标准对相关性的支持

1. 可靠性。

财务报表信息若具备相关性, 首先需要具备可靠性。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以真实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情况为基础, 同时又可以通过核实向用户保证它具有这种反映真实情况的质量。也就是说, 可靠性有两个更次一级的质量标准作保障, 即反映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核实并不担保所用方法是恰当的, 所以当所用方法不足以反映它意在反映的对象时, 所得结果仍然是不可靠的。比如以历史成本反映在账面上的固定资产, 如果该固定资产发生了永久性贬值, 尽管其历史成本容易核实, 但已不具备反映真实性, 所以仍然不可靠。可见, 在构成可靠性的两个次级质量标准———反映真实性和可核实性之间, 有时会互相冲击。为了增加反映真实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 可核实性可能有所削弱, 反之亦然。有时, 由于可核实性太差, 为提高反映真实性所作的努力, 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2. 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财务报表信息在不同企业之间或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能够相互比较。只有信息具有可比性, 评价才能合理地进行, 因为评价的结论, 只有通过比较才可以作出。可比性是表明一个或几个信息之间关系的质量标准, 这与可靠性和相关性不同。有时, 为了加强可比性, 可能会削弱可靠性, 进而削弱相关性。例如, 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在不同企业之间的统一, 显然有利于可比性, 但不利于反映真实性。为了兼顾可靠性和可比性, 通常的作法是企业对选择使用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予以披露。如果某企业在加工会计信息时输入的数据错误或不完整, 即不符合反映真实性, 那么即使采用与其他企业一致的计量属性和会计方法, 其会计信息也是不可比的。

3. 及时性。

为了达到相关性, 信息还需具备及时性。如果信息使用者在需要信息时得不到, 而得到信息时又时过境迁, 那么该信息就缺乏相关性。及时性是相关性的必要条件, 但信息只具备及时性, 不能成为相关的信息。有时为了信息的及时性, 在了解某一交易或事项的所有各方面之前, 就可能要作出报告, 这会影响信息的可靠性;相反, 如果推迟到了解所有方面以后再报告, 信息可能很可靠, 但是相关性却大大下降。所以, 要在及时性和可靠性之间达到平衡, 应以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依据。

4. 审慎性。

财务报表的编制者必然会面对不确定性因素。例如, 有疑问的应收账款的可收回程度, 已在进行中的诉讼案件胜诉或败诉的可能性, 特有的有价证券升值或贬值的可能性, 工场和设备大概的使用年限等。审慎性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 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时, 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 以便不虚计资产或利润, 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但审慎性不会有蓄意地、一贯地少计净资产和净利润之意。利用审慎性, 过分地提取准备, 故意压低资产或收入、提高负债或费用, 是不符合审慎性的真正意图的。

5. 完整性。

完整性要求财务报表对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反映应是完整的、充分的, 不遗漏重要的相关信息。信息的完整性也影响相关性。如果遗漏了某项重要的相关信息, 即使所提供信息符合前述可靠性标准, 信息的相关性也会受到损害, 例如漏去一笔巨额亏损的销售业务, 从而未予反映。

二、其他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标准

其他财务报告的构成目前尚不定型, 但可以肯定, 其反映的对象已不同于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主要反映过去, 而其他财务报表则着重未来。因此, 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并不完全适用于其他财务报表, 由此可以推论, 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标准也不适用于其他财务报告。笔者认为, 在发展资本市场的经济背景之下, 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宜定位于决策有用性;这一目标直接适用于其他财务报告。可见, 其他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相比, 从目标、对象, 到基本假设、确认和计量标准都不相同。因此, 其他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标准与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标准也不应相同。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标准, 受财务报表目标、财务报表基本假设购入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目标对财务报表信息提出主观质量要求, 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决定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客观质量特征, 从而既为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要求的实现提供了前提, 又形成了制约。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其他财务报告。其他财务报告的关键质量标准是相关性、程序可核性、可比性、内容适当性。

(一) 相关性

其他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与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不同, 它是指其他财务报告信息影响使用者决策的能力。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是指信息能够增强决策者预测未来的能力, 或者证实或纠正他们予以形成的价值。

(二) 程序可核性

指信息的加工不能是随意的, 尽管其结果的准确性难以验证, 但其程序是可以核实的, 具体是指加工信息的基础、模型、方法等可以核实。具备程序可核性, 就避免了随机性, 提高了可信度。

(三) 可比性

指信息在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能够相对比较。信息具有可比性的条件是:加工信息的基础具有可比性;使用的指标口径一致;加工信息使用的模型、程序、方法等具有可比性。

(四) 内容适用性

它是其他财务报告内容方面的质量标准, 是指与决策者决策相关的信息应充分反映, 仍又不能过多提供, 因为过量的信息会使使用者增加使用成本, 并且无所适从。

摘要:企业财务报告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 其质量是整个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本文探讨财务报告质量标准和其他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标准, 希望能对我国企业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财务报告信息,其他财务报告,质量标准,分析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陈守德.财务报告质量评估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1 (11) .

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篇9

在我国资本市场十多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许多目前难以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都未能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反映。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发生的日益频繁, 需要企业披露各方面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现行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还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1.1 财务报告中估计和判断的运用

由于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下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主, 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估计和判断:如坏账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残值的确定、无形资产经济寿命的认定等项目。但现行财务会计模式却掩盖了这个固有的特点, 在财务报表上列示的仿佛是十分确定的数字, 这大大影响了财务报告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理解和运用。

1.2 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不及时

企业几乎每天都要发生交易事项, 只要经营状况正常, 其会计信息的生产就必然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但是, 由于受到技术手段和信息生产成本、传递成本的严格限制, 会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生产的连结性与披露的间断性之间的矛盾, 使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其结果是:一方面当用户得到信息时, 许多会计信息已失去了相关性;另一方面, 那些占有信息优势的人可利用信息披露的时间差而进行内幕交易, 导致了投资者之间的非公平竞争, 使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1.3 财务报告分析的数据可比性较弱

由于企业使用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不同, 将使有关指标失去可比性。如果两企业的规模也大致相当, 由于折旧方法、存货发出成本、坏账准备的计提都是由企业自行决定, 两企业采用的折旧方法不同, 存货计价方法不同, 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也不同, 即使两企业在同一时期有相同的业务收入, 利润也会相差很大, 无法根据利润来评价两企业的经营业绩, 从而使由此而产生的有关分析指标失去可比性。

2 会计政策的选择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会计政策具有一定弹性, 企业管理当局可以在政策范围内, "灵活"地选择会计政策, 而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的质量。

2.1 会计政策的局限性

我们知道, 列入报表的仅仅是可以利用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我们对报表的分析仅仅是分析了那些报表中列示的经济资源, 实际上, 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是受客观条件制约、或是受会计方法的制约而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例如, 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价值未能在报表得到反映。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力资源逐渐成为第一资源, 作为提供生产经营信息的信息系统会计由注重成本逐渐转向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关注。与物质资本投入不同, 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不是直截了当, 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2.2 会计计量方法的局限性

会计计量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 这就要求有一个能综合各类经济业务的计量单位作为计量各项经济业务的影响及其结果的共同尺度.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 这个共同尺度只能是货币单位, 因为货币是价值的表现形态, 具有其他任何计量单位所不具备的综合能力。会计所提供的主要是企业经济活动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数据和信息。然而就用货币单位作为会计统一的计量尺度, 实质上存在着货币是稳定的这一假设, 因为如果货币不稳定就没法把它作为统一的标准尺度。然而这一假设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

3 环境因素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3.1 企业内部因素

3.1.1 业绩压力

公司的业绩压力分别来自于内部与外部。外部压力主要来自于资本市场。因为证券分析师和股东所重视的是短期的获利能力和营业收入的增长, 这就使得管理层不得不明哲保身, 投其所好。此外, 管理层还必须对董事会及股东负责, 董事会常常施加压力要求管理层完成财务及其他目标, 为激励管理层, 公司还经常采取一些激励措施, 如将个人的绩效及薪酬与经营或财务目标相连接。在这种环境下财务报告失真是不可避免的。

3.1.2 复杂的商品交易活动

随着金融商品的不断创新, 出现了一些复杂的财务工具和结构复杂的交易活动, 有的公司还会采取一些创意性的商业活动, 如通过购并等形式扩大自己的规模, 但是有关资料显示很多购并并未达到预定目标, 反而会增加公司财务危机及财务报告不实的风险。

3.1.3 市场竞争的压力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市场竞争的加剧, 市场需求矛盾突出, 其结果往往会造成有的企业利润下降、筹资能力减弱、成长趋缓、资本市场发展受阻、公司被迫采取减产或降价等措施。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后都将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告上。相关的会计实务如果未加以处理, 财务报告的质量必然会下降。

3.2 企业外部因素

3.2.1 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

从一些已经查处的案件来看, 不少在招股说明书中作假的不法行为监管机构没有及时发现。另外, 交易所对上市财务报告披露的监管主要是在持续披露阶段, 对于持续财务信息披露的载体--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的审查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采取事前审核的办法, 由于时间和人力的制约造成了事实上的审查不严,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3.2.2 中介机构功能的错位, 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一些中介机构在财务报告披露的问题上和上市公司一起与监管部门周旋, 使监管者在专业水平上处于劣势, 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3.2.3 法制不健全

我国“证券法”中缺乏民事责任的规定, 因此在实践中, 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通常采用行政处罚的办法解决, 但对受害投资者却没有给予补偿, 无法对违规者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4 结论

总而言之, 在目前的情况下, 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财务报告的质量还有多方面的不足, 但随着世界各国会计的不断发展进步, 财务报告的质量将会有越来越真实公充, 而且实用, 将会更好的为信息使用者服务。

摘要: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对于投资者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维护投资者利益、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从财务报告本身的局限性、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等3个方面入手, 分析了影响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

关键词:财务报告质量,局限性,会计政策,环境因素

参考文献

[1]张新民, 王秀丽.解读财务报表——分析方法[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23-25.

[2]张新民.业财务报表分析-教程与案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55-57.

关于提高企业财务分析质量的思考 篇10

1.建立完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财务报告体系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历史成本为主和公允价值为辅的计量模式相结合的报告形式。而其中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将不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因为以历史成本计量得出的数据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中, 是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的, 同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所反映的企业的经营成果, 是过去会计期间所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与之对应的费用, 所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只能是“历史的”和“成本的”信息, 不能揭示企业的现实价值和真实收益。而建立完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财务报告体系, 将打破期间的概念, 因为反映企业任何时点的财务信息实质上没有差别, 都代表了该时点的企业财务状况, 因此, 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是任意两个时点之间的情况, 这样就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完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除了具备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及时性和可比性的要求以外, 还需要具备层次性的特征。完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可以将会计信息划分为市场信息、类似市场信息和模拟市场信息三个层次, 当会计信息不能从市场中完整的获得时, 就需要企业管理者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得出, 而主观判断是需要一些佐证资料的, 这样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就需要愈加详尽。

2.建立实时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系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 产品的生命周期逐渐缩短, 因此, 按照会计分期假设编制, 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对外呈报的财务报告所揭示的信息就产生了明显的滞后性, 不能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要求。因此, 有必要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 提高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后, 企业日常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业务都将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反映在财务报告上, 并存储在使用者能够查阅的数据库中, 使相关的信息需求者可以随时查询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设置是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的保证

1.增加新指标, 完善财务指标体系的内容

(1) 增加现金流量指标。

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现实存在和潜在的财务风险, 并避免现行权责发生制原则下净利润的计算中主观判断成分较多, 容易被操纵的弊端,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应多增加一些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分析指标。现金流量的变化需要经过银行账户的进出来实现, 具有很高的验证性, 是用来反映企业内在价值的重要指标。企业能否维持下去, 并不取决于盈利, 而是取决于其现金的充裕程度和现金的支付能力。适度的增加现金流量指标, 将有利于企业更加准确地分析其偿债能力、获利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

(2) 增加非财务指标。

由于现有的财务指标本主要是面向过去进行分析, 而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非财务指标能更好地分析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 在分析指标体系中增加一些非财务指标成为一种趋势, 具体应包括以下三类:

首先是产品研发阶段的指标:如新产品开发能力, 主要是评价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究, 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的能力。当企业管理的重心由实物资本转向无形资本之际, 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时, 应更多地关注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这项非财务性指标, 这样才能准确地评价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其次是产品生产阶段的指标:一是产品质量指标, 主要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一定标准所表现出的品质指标, 包括产品的合格品率、优质品率等。二是员工积极性, 它可以通过员工出勤率、员工满意度、业务技能考核综合评分等指标综合反映。

最后是产品销售阶段的指标:一是市场占有率, 主要是指该产品的销售量 (销售额) 在同类市场中所占的比重, 一般而言, 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越高, 代表该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和用户的满足程度越高, 企业的竞争能力也越强。二是产品 (商品) 适销率, 主要是反映企业生产的产品 (购进的商品) 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程度。企业产品适销率越高, 表明企业生产的产品 (商品) 符合市场需求, 能够给企业创造最大效益。三是顾客满意度, 该指标是顾客满足情况的反馈, 是顾客对产品或者服务性能, 以及产品或者服务本身的评价, 它是一个变动的指标, 因为不是同一种产品或服务能让所有的顾客满意, 这样就需要通过定期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测算出顾客满意度中“高度满意”所占比重来评价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确定理想财务报表和标准财务比率, 为企业财务分析提供参考

如果企业的财务报告只与企业以前的财务报表进行纵向比较, 就只能了解企业自身的变化, 如果选择与同行业的个别企业进行横向比较, 也只能了解与个别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 前面的两种比较方式都不能了解该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所以需要由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公布和确定理想财务报表和标准财务比率。理想财务报表和标准财务比率的确定可借鉴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政府机构定期公布各行业财务方面的统计指标或者中国上市公司中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的代表企业为标准。这样以理想财务报表、标准财务比率为基础进行比较分析, 将更容易掌握企业在本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发现企业的异常情况, 也便于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

三、合理选择财务分析指标是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的关键

1.针对同一企业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应选择不同的分析指标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应根据自己不同的分析目标, 选择适当的分析指标。企业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最根本的目的是了解其投资额的保值增值程度、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及投资风险等。债权人主要关心企业资产的流动性, 关心其债权能否及时足额地收回。政府管理者主要关心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积累情况。企业经营者需要了解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关心企业各种资产的投资回报和资金管理效率, 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不仅使企业保持现有的盈利水平, 而且使企业盈利能力保持持续增长。

2.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分析指标

一般而言, 规模较大的企业, 通常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如跨国公司、大型企业、母公司或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可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而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 如中小企业、子公司、分公司则只需要采用一些具体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即可。

四、运用多种方法分析财务指标是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的途径

1.找准财务分析的逻辑切入点

资产质量、现金质量和盈利质量是进行财务分析的三大逻辑切入点。任何财务分析, 只有同时从这三个切入点进行分析, 才不会发生重大的遗漏或偏颇。资产质量、现金质量和盈利质量是相互关联的, 资产质量受到现金流量的影响, 根据资产的定义, 不能带来现金流量的项目, 只能是“虚拟资产”, 准确地讲, 这样的资产项目不能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之中;盈利质量的高低也受到资产质量和现金质量的直接影响, 如果资产质量低下, 报告再多的盈利都是没有价值的。如果企业每年都报告盈利, 但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却出现负数, 那么, 这种性质的盈利, 要么质量低下, 要么含有虚假成分。

2.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相结合的方法

在现行的财务分析工作中, 一般都是进行相对指标的分析, 但在某些情况下, 绝对指标分析比相对指标分析对企业更有实际意义。比如利用经济增加值进行绝对指标分析, 从其计算公式来看, 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经营利润扣除全部资本成本 (包括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 后的剩余收益。它反映的是企业的经济收益而非会计收益, 它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调整和分析得出, 反映了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及股东财富的创造和毁损程度。那么, 通过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的方法, 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日常的财务分析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 通过引入定性指标, 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可以提高财务指标的系统性。由于定性指标的分析主要是凭借分析者丰富的实践经验, 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进行, 因此分析者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对分析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进行定性分析时会从侧面对企业进行进一步的整体评估, 有助于准确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4.正确应用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

连环替代法是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形式,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因素分解的相关性问题, 分析前提的假定性, 因素替代的顺序性和顺序替代的连环性;而差额计算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 当然也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形式。一般情况下, 若因素分解式中各因素之间是纯粹相乘的关系, 运用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但是若因素分解式中存在加、减、除法的情况下, 运用差额分析法时, 一定要慎重, 关键点在于确定各因素实际数与基期数之间的差额, 并在此基础上乘以排列在该因素前面的实际数和排列在该因素后面各因素的基期数, 所得出的结果就是该因素变动对分析指标的影响数, 这样, 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影响数结果才会一致。

参考文献

[1]王靖楠.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研究[J].当代经济, 2007, (5) .

[2]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3]陈雯卉.对改进财务分析质量的方法探讨[J].时代经贸, 2008, (1) .

[4]李俊梅.对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4) .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措施探析 篇11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市场经济成本控制

前言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发展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企业管理成为企业核心工作之一。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则是企业良好运作的基础,是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的。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及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价值,是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是根据企业生产的规律和特点,按照企业财务的有关规定,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并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来建立的一整套管理机制。由于市场竞争中投资风险的加大,经济全球化等发展趋势的影响,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客观需要。

1. 市场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观念缺乏时代性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面临着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企业经营者不能将闲散资金自由对外投资,原因是项目融资等长期贷款担保资金数量少,期限短。而在国外,多数国家都能对企业提供各种担保品种,包括创业贷款、科技开发贷款等担保。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担保资格制度,使得从业人员工作能力和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1.2缺乏法律保证,治理不规范

国家关于担保的法规体系尚未形成,对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与运行制度也未明确规定,所以大部分担保机构依赖于政府,导致风险提高。

1.3缺乏信用评级制度

从信用环境方面来看,企业融资外部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缺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我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以企业信用征集、登记、评估和发布为主的信用体系,导致社会信用信息失真。从整体上看,如果市场缺乏足够准确的信息作为评级信用状况的基础,整个社会信用问题就得不到改善。

2.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

2.1加强财务预算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首要工作

2.1.1首先明确财务预算的具体目标。财务预算是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利润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财务预算的目标是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而制定的。

2.1.2遵循实际原则编制企业财务预算。企业财务预算方案的合理性,取决于预算基础数据是否真实,采集数据是否科学。如果不按照实际原则编制,而为了其他个人利益或某种目的使预算数目过大,导致经济损失,将失去编制预算的意义,影响企业发展。所以,企业预算应保证其真实可靠性,要反复修订,调整完善,以便为企业未来财务支出打好基础。

2.1.3客观编制财务预算报告。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客观、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预测企业未来经济效益、现金流量幅度及财务状况,并以报告形式将有关数据系统反映,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

2.2 加强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2.2.1及时总结企业成本管理失控原因。在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国内市场竞争更加,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价格战”成为企业发展的威胁。导致企业成本失控的原因主要有:企业的成本意识淡薄,对材料采购成本缺乏限制,管理体制相对落后,部门内部沟通协调不够等。

2.2.2减少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外因素。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应该从内外两方面因素考虑。与周围经济环境相适应,从整体上可以化解潜在经营风险,有助于拓宽企业经营视野;企业内部则应该提高企业员工专业素质,从企业领导到每一位员工都要重视企业经济效益,把握每一处的成本控制管理,切实做到以主人翁的态度来经营企业。

2.2.3完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增强成本管理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消除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努力减少成本管理失控因素,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2.3加强企业资金流通管理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任务

资金是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必备物质基础,也是企业的命脉,对企业发展极其重要。资金运行通畅,生产经营有所保障,企业就会更好地经营发展。所以,为了增加企业货币资金的流量,保证企业稳定良好地运作,企业必须做好资金流量的监管工作。

2.3.1完善、落实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在建立、完善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应该切实将该制度落实在日常的实际工作当中。岗位分工明确,出纳与会计分开,不同的员工划定不同的业务范围,不能混淆,保证工作质量,防止出现漏洞;及时清理货币资金,做到日清月结;在遵守国家现金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强化收支凭证管理,对发票收据、内外凭证应严格审核。采取工资奖金与工作目标挂钩方式激励员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2.3.2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企业资金正常流通。企业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方式,针对目前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几个不良现象,即资金入不敷出、存在严重缺口、资金被挪用及长期回收困难等,企业应该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这些情况发生,比如: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可以给企业制定信用等级,制定相应的折扣政策,保证售后质量的优惠政策等。

2.4 全面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效益来源于企业整体资产运营效率,企业资产运营效率越高,效益就越大。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在提高企业资产运营基础上,尽可能较少资产闲置及流失,使企业的生产能力达到最大化,这样就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及企业整体运作能力。同时,增强企业营销能力,实现产销最大化,让企业资本在流动中得到保值增值。总而言之,全面资产管理就是为了提高企业资产流动性,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率,最终达到增强企业效益的目的。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面对如今的世界金融危机,在经济效益下滑、经营压力较大的环境下,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者最关注的问题。除了国家要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外,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金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金融经济:学术版,2008(10).

[2] 秋梅,靳玉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会研究,2007(9).

财务质量分析 篇12

我国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是以利润指标为核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由证券信息机构定期公布上市公司的三项主要指标 (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 亦可看出利润指标对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但利润指标存在以下两大缺陷:①容易被操纵或作假、虚报、瞒报;②利润额中未必含有足额的、增值的现金流入。

现金的持有量能直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而偿债现金来源于企业的销售业务 (销售利润) 及投资业务 (投资收益) , 它是资金周转过程中的增值, 绝非从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借来、挪来占用的现金。然而在当前普遍使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中, 没有一项能准确、有效地反映企业净利润中含有的增值现金额。只有创造了含有增值现金的净利润, 企业才有生命力, 才有活力, 才能实现发展目标。

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

自从我国企业编报现金流量表以来, 便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分子、以净利润为分母, 构成比率公式, 用来说明净利润中收回的现金有多少, 进而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净利润的保障程度, 用以评价净利润的质量。其比值越大, 说明净利润质量越高。但笔者认为, 该指标存在明显疏漏与差错, 其分子与分母是不配比的, 该公式不能成立。它不可能正确反映净利润中到位 (到账) 的现金额, 无法反映企业的盈利质量。

众所周知, 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设置的收支项目、内容及计算方法均有区别, 且记账不同步。利润表的指标是静态的, 能综合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 表中的收入金额减去支出金额后的净额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基础, 收入项目与支出项目相配比, 净利润包括经营利润、投资收益与营业外收益三个部分。而现金流量表的指标是动态的, 它反映现金来源与现金去向的全貌, 表中的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后的净额以收付实现制原则为基础, 现金流入项目与现金流出项目不相配比。所以, 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互不直接影响, 两者之间经常会存在反差:净利润中包含的增值现金额很大, 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却很小, 这可能是由于企业日常采购材料造成巨额现金流出;也会出现净利润中包含的增值现金额很小, 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却很大, 这可能是由利润表中的收入要扣除巨额折旧费用而造成的 (高度自动化、机械化企业如核电企业的折旧额颇大) 。另外, 两者之间不存在固有的比例关系, 净利润的多少不能决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大小, 同时,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大小亦不能决定净利润的多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绝非全部属于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 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直接与净利润进行比较、构成比率公式, 用它来反映净利润中到位 (到账) 的现金额、衡量净利润的质量是不能成立的设想。

三、反映净利润中含有增值现金额指标的设计与计算

笔者经过探索、研究, 自行设计了三种计算方法, 用以反映当期净利润创造的增值现金额, 暂且将这项指标命名为现金利润质量指标。

1. 第一种计算方法。

现金利润质量指标= (利润表各项现金收入之和-利润表各项现金支出之和) ÷净利润。其中, 利润表各项现金收入之和以收付实现制原则为基础, 扣除了非现金收入, 其数据来源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及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有关项目。该数据亦可以从“银行存款”账户的“收入金额”栏和“库存现金”账户的“收入金额”栏取得。利润表各项现金支出之和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基础, 其数据来源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项目。该指标的最大值为1, 说明净利润中含有的现金全部到位 (到账) ;若该指标小于1大于0, 说明净利润中部分现金尚未到位 (到账) ;若该指标为0, 说明净利润中不含现金;若该指标为负数, 说明净利润中不但不含现金, 而且当期成本、费用亦未弥补。

2. 第二种计算方法。

现金利润质量指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调整额) ÷净利润。其中, 调整额由若干加项和减项组成, 加项有存货增加额、待摊费用增加额、预提费用减少额、现金营业外收入额 (固定资产清理收益等) 、现金投资收益额、税款净减少额、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额等, 减项有固定资产折旧、坏账准备、待摊费用减少额、预提费用增加额、税款净增加额、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额等。相关数据来源于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3. 第三种计算方法。

现金利润质量指标=[净利润- (利润表各项收入之和-利润表各项现金收入之和) ]÷净利润, 或:[净利润- (利润表各项收入之和-现金流量表中与净利润有关的各项现金收入之和) ]÷净利润。

现举例说明这三种计算方法的运用。

例:北京某机械有限公司2006年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均为简表) 如下所示。现运用上述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来反映该公司净利润825 105元中含有多少增值现金额。

单位:元

单位:元

第一种计算方法下:现金利润质量指标= (1 012 000-3 686 895) ÷825 105=-3.24。该指标为负数, 说明净利润825 105元中, 不但没有产生 (创造) 增值的现金, 而且有2 674 895元的成本、费用尚未弥补, 公司为客户垫付的资金为净利润的3.24倍。公式中, 1 012 000和3 686 895两个数据来源于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 具体计算如下:1 012 000=销售商品现金收入885 000+投资收益现金收入117 000+营业外现金收入 (由“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转入) 10 000;3 686 895=产品销售成本3 088 000+管理费用138 500+财务费用54 000+所得税406 395。

单位:元

第二种计算方法下:现金利润质量指标=[-2 225 000+ (327 000-776 895) ]÷825 105=-3.24。公式中的相关数据来源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及补充资料, 必要时再核查有关会计账户, 具体计算如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 225 000+调整加项[投资收益117 000+存货增加200 000+清理固定资产收益 (营业外收入) 10 000]-调整减项 (折旧300 000+坏账准备10 500+待摊费用1 000+经营性应付项目35 000+财务费用54 000+税款净增加额376 395) =-2 225 000+ (327 000-776 895) =-2 674 895。

单位:元

第三种计算方法下:现金利润质量指标=[825 105- (4 512 000-1 012 000) ]÷825 105=-3.24。公式中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 具体计算如下:4 512 000=产品销售收入4 385 000+投资收益117 000+营业外收入10 000;1 012 000=销售商品现金收入885 000+投资收益现金收入117 000+营业外现金收入 (40 000-30 000) 。

四、现金利润质量指标是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的首要指标

毫无疑问, 净利润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表现, 是保障企业生存和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要真正有效地发挥净利润指标的巨大功能, 必须反映净利润中含有的增值现金额。惟有在净利润含有足够的现金流入净额的前提下, 进一步分析产品销售利润率、产品成本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速动比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指标, 才能正确判断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及盈利质量, 才能正确指明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及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但必须看到, 本期创造的增值现金未到位 (到账) , 它可能在下期到位 (到账) 。因此, 为反映本期到位 (到账) 的上期创造的增值现金, 有必要再增设一个指标。该指标暂命名为净利润含本期及上期增值的现金总量指标, 可简称为净利润含 (现) 金总量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含 (现) 金总量指标= (本期净利润的现金流入额+上期净利润的现金流入额) ÷本期净利润。该比值越大越好。上期净利润的现金流入额=催回上期应收账款×上期销售净利润率。

五、案例佐证

现仍以上述北京某机械有限公司2006年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来佐证笔者观点。

通过以下分析可以发现, 该公司净利润825 105元中不含有增值现金、盈利质量差, 却出现其他各项有关收益的主要指标都能出色完成。如:

1.销售利润率=净利润÷产品销售收入×100%=825 105÷4 385 000×100%=18.82%。该指标表明每百元销售收入可以获利18.82元, 行业标准为10%。

2.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净资产×100%=825 105÷4 975 105×100%=16.58%。该指标表明每百元净资产可以获利16.58元, 行业标准为8%~10%。

3.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 ÷流动负债×100%= (7 972 300-2 569 300) ÷2 897 195×100%=186%。该指标表明每百元短期负债有186元的偿还能力, 行业标准为100%。

4.每股收益= (净利润-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 ÷实收资本 (股本总额) = (825 105-123 765) ÷4 000 000×100=17.53。该指标表明每股股本100元, 每股收益为17.53元, 超过银行基准利率。

5.资本增值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82 5 105÷4 000 000×100%=20.63%。该指标表明每100元资本金产生增值资本20.63元。

从上述几项指标完成情况来看, 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本增值能力都呈现强劲的势头, 主要指标显示积极向上的信号, 均能完成或超额完成行业规定的指标。但笔者运用现金利润质量指标及有关的现金流量指标进一步分析, 所得结论却完全相反。

1.现金利润质量指标= (1 012 000-3 686 895) ÷825 105=-3.24。该指标反映该公司不具有创造增值现金的能力, 在净利润825 105元中无到位 (到账) 现金, 更有甚者还要为客户垫支销售产品的各项成本、费用等高达2 674 895元。该指标表明, 净利润越大, 则垫付资金越多、现金流入越少、资本周转越艰难。

2.净资产现金利润率=净利润创造的增值现金额÷净资产×100%=-2 674 895÷4 975 105×100%=-53.77%。该指标表明每百元净资产不但不能产生现金流入, 反而会产生现金流出53.77元。

3.每股现金收益=-2 674 895÷ (4 000 000÷100) =-66.87 (元) 。该指标表明每股股本100元, 每股创造现金能力为-66.87元。

4.现金速动比率= (货币资产+短期投资) ÷流动负债×100%= (1 599 400+15 000) ÷2 897 195×100%=56%。该指标表明每100元的短期负债, 仅有56元的债务可以用现金偿还, 尚有44元债务无现金资产作支付保障。

5.销售现金比率=销售商品现金收入÷产品销售收入×100%=885 000÷4 385 000×100%=20.18%。该指标表明产品销售收入每100元中, 现金流入额仅为20.18元, 还有79.82元增值现金未到位 (到账) 。

从上述几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看,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公司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极弱, 公司总资产无创造增值现金的能力。公司不可能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创造的增值现金来偿还债务和支付股利及进行分红。尽管当期实现盈利825 105元, 但净利润中无等值的增值现金到位 (到账) , 也无优质资产流入 (当期增加的巨额应收账款, 未必全部是优质资产) 。更严重的问题是, 净利润中所含的增值现金额为负数, 导致出售产品的成本、费用等均已垫支尚未收回。更应引起重视的是, 每股收益17.53元, 仅仅是账面上的收益, 每股收益中不但无增值的现金流入, 反而要流出现金高达66.87元, 本年用于分红的现金只能依靠短期借款来解决, 公司财力十分单薄, 要靠筹借资金来维持再生产。

六、结论

通过现金利润质量指标及有关现金流量指标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能反映利润指标中增值现金不到位 (到账) 的情况和避开利润指标中人为埋下的陷阱,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公司获利和偿还债务及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与此相反, 如沿用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 以净利润、净资产利润率指标及有关收益数据来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 踢开现金利润质量指标, 就会掩盖利润质量低的情况及人为的造假因素。虽然这些指标反映公司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增值能力, 但这是有水分的, 纯粹是账面上的数据, 与实际情况是有差异的, 要兑现是有困难的, 其必然会误导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上一篇:临床实习质量监控下一篇:开采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