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案例分析(共12篇)
财务案例分析 篇1
一、企业简介
伊利集团,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伊利集团下设液态奶、冷饮、奶粉和原奶、酸奶五大事业部, 所属企业八十多个。伊利于2008年的三氯氰胺事件, 声誉受到一定影响, 但伊利以其35个受检样品有一例检测出了微量三聚氰胺的事实, 证明其是可以依赖的国产品牌。
1996年3月12日, “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截至2004年, 伊利集团连续两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并顺利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乳品高级赞助商, 发展形势大好。
二、伊利股份财务状况质量分析
(一) 比率分析
以上财务比率从很大程度上能说明伊利股份在2006—2008年的经营状况。这些财务比率的分析将在下面对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中进行解释。
(二) 对利润表进行分析
1. 毛利润的走向:
2006—2008年度伊利集团的毛利润分别为45 27 044 395.75元、5 012 422 207.88元、5 809 447 367.38元, 成上升的趋势。虽然2008年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 但对企业的毛利润并没有显著影响。它影响到的是企业因存货报废而产生的巨额营业外支出和巨额的资产减值损失。
2. 企业经营收入的结构分析
在主营业务分行业的情况中, 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7%左右, 混合饲料制造业占3%左右。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都较上一年相比有大幅度的提高, 提高的比例基本相同。证明伊利股份在两种行业的生产中, 收入与成本都是正常增长, 没有不正常的成本猛增情况。分产品的情况中, 液体乳的比重最大为71.3%左右, 液体乳、冷饮产品系列和奶粉及奶制品行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都很高, 伊利股份在这些高主营收入利润率的产品上的投入较多, 对企业的盈利有促进作用。
3. 企业各项费用的绝对额在年度间的走向及各项费用与营业收入相对比的百分比走势
各项费用在2006—2008年内都有增长。销售费用在几年间的比例基本相同, 只是在2008年有所增加。管理费用的增长很明显, 出现异常。财务费用在2007年度有明显增加。伊利股份在三年间有费用的不正常增加。究其原因, “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 对整个乳品行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使伊利股份产品销售大幅下滑, 存货积压报废严重, 为恢复市场销售的促销和宣传费用增加。
4. 企业利润质量恶化的表现
上表只对每年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了整理并没有包括本期转回或转销的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在2007年有所减少, 但在2008年不正常增加。存货跌价准备的境况更是异常, 在2008年增至238 480 707.30元。固定资产也在2008年急剧增加。究其原因, 是因为在2008年, “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导致了伊利股份的经营急剧下降, 企业由盈转亏, 净利润在近几年内首度出现负值。“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 使伊利股份产品销售大幅下滑, 存货积压报废严重, 为恢复市场销售的促销和宣传费用增加。2008年内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造成存货报废88 466.60万元, 同时公司对期末存货进行核查, 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 计提跌价准备23 848.07万元, 因此导致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发生大幅亏损, 也使其他相关财务指标产生了大幅度的变动。从此可以看出, 经过对减值准备的分析, 可以很快的分析出企业的经营状况, 对公司的财务分析有很好的作用。
三、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2006—2007年有上升的趋势, 由于在2008年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明显降低。通过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很快的分析出, 公司在经营上面存在的问题, 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更深的了解。从投资所支付的现金与投资收益各年的数据可以看出, 公司每年对投资所支付的资金与投资收益不匹配,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与企业投资计划并不吻合。
四、对资产的结构、变化、资产质量以及资本结构进行分析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等项目在2006—2008年间的变化不大。伊利股份的存货周转率几年内一直在下降, 存货周转率的降低意味着企业管理能力的与质量的提高。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例在这三年间有不正常下降。对日益增长的存货来说, 伊利的生产能力在逐年下降。可以看到2007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2008年有所下降, 但较乳制品行业的数据来说较高。各年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都为8%, 不存在增加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而优化报表的现象。
五、结语
以上就是伊利股份2006—2008年度财务状况质量的综合分析。从整体上看, 伊利股份对报表的披露比较真实, 基本上没有发现一些为了粉饰报表而做的装饰, 比较公允地反应了企业的经营状况, 现金流量以及盈利能力等信息。
参考文献
[1]伊利股份2006—2008年年度报告[R].
财务案例分析 篇2
一、我国医院财务分析报告的现状
医院中的财务分析报告通常是通过财务报表进行。这种财务分析与评价的依据来自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但这并不是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这仅仅是利用报表数据,来进行表面的解读。医院完整的财务分析应该是利用医院的财务报表及会计、医疗器械的统计、药品市场的分析等相关经济信息资料,对医院资金运行结果及其利润平衡的原因进行分析,全面评价财务状况和医院的医疗效益,为下一步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显然,医院的财务分析是对医疗经营结果的分析。形成上述这种认识上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对财务分析的目的认识不明确。经营者对医院财务活动进行分析,不仅是为了正确评价医院过去的经营状态,更重要的应该是预测医院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医院未来的价值,通过财务分析为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医院的财务人员在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服务的医院,不大关注宏观经济的发展对医院运营的影响。事实上,医院也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最终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医院的竞争力。例如近年来大中型综合医院业务量、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与我国GDP保持近10%的高增长率、消费升级不无关系。因此,会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多了解一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这有助于进行原因分析和预测[1]。多了解一些国家对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这对于完善财务分析报告,为人民的医疗保健服务大有益处。
二、医院财务分析报告的功能
我国的医院财务分析报告是根据医院的医疗、药品的账簿记录和相关的资料,定期编制的在某一时期内的反映医院经营状况、资金收支平衡的文件。是针对医院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就可以掌握医院的资金对设备、药品的运用和分布情况,了解有效资金的运转周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医院的财务报告分析不是简单的数据资料,而是一个定性、定量的系统分析工程。合格的医院财务报告是从适合医院发展方向的选择、医院财务战略、医院财务比率、医院财务效益等方面阐述医院财务报告分析的过程。这与医院领导层重视医院的财务分析相关,医院的财务工作涉及到医院的各个职能部门,医院的财务分析需要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提供资料,因此,各级领导必须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把财务分析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只有有了领导的理解、重视和支持,财务人员才会无所顾忌地做好财务分析工作,这是做好财务分析的组织保证[2]。
传统的医院属福利性差额补助事业单位,但改革开放三十二年来,一批合资或独资的个体医院弥补了医疗系统的匮乏,使医疗体系活跃起来,但无论医院的体制如何,医院的财务行为必须按照《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医院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情况表以及基本数字表等组成。除了基金变动情况表及基本数字表外,其他的四张报表都是财务分析的主报表。医院常用的传统财务分析是运用这几张报表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同时要根据当地政府对相关医院管理的规定,医院管理层要做出与医院会计有关的要求,针对医院的医疗运行情况和财务的资金情况。医院管理层的财务决策对医院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影响财务报告数据、分析人员对数据的理解等。对医院的医疗能力进行分析。医院的流动资金周转率,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这些指标既是医院的经济指标,又是社会效益指标,不宜过高应相对合理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的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医院某一时期医疗和药品的费用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
动。医院的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医疗和药品等收入数据转换成对特定会计的决策信息,提供给医院的管理部门,提高管理部门决策的准确性。
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医疗经营任务完成情况,同时加强医疗业务的提高、医疗服务内容的加强、医院经济指标的情况、固定资产利用率、劳动成本率、新技术与新项目的开发和研究、管理创新以及医院财务活动、财务收支结余情况等等。重要的是医院要以人为本,救死扶伤,从社会效益分析设备投资在资本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而医院债权债物情况和资金使用率是医院今后生存与发展、保证医院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4]。
三、完善医院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措施
医院财务报告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是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是对医院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利润差异的原因。数值比较是分析的简单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比较,分析就无法进行。如果为了使比较最清晰,就必须选择最佳的比较对象。这些比较对象可以与历史比、与同类平均值比、与计划预算值比等。得到的比率比较是最重要的分析结果。因素分析是根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方法有差额分析法、指标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定基替代法等。我国医院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指标分析,基本财务指标是主要是根据会计报表为依据,通过比率分析达到分析报表的目的。医院的财务报告分析注重财务指标分析,极少提到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这就给那些违法投机者有机可乘。这些违法者没有道德的良心,他们利用医院报表分析的不完善,操纵利润,滥用交易手段,虽然可以使亏损的医院变得利润丰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缺少诚信的医疗经营一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现行《医院财务制度》对于规范医院会计核算、加强医院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会计信息的复杂化,医院要利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对医院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应对被审计医院的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医院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所审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根据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表示意见中的一种审计意见。
财务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 财务软件黑洞信息技术
黑洞是一个天文学名词,它是指一旦恒星的爆炸并坍缩超过某一个值,它就不可避免地继续坍缩下去,如同你无法停止时间的车轮一样,它将一直坍缩到奇点,没有任何进入那个区域的东西可幸免。财务软件黑洞是指由于财务软件编写,以及升级维护的复杂与不可预测性,使软件的编写、维护甚至使用者身陷其中无法摆脱,而形成所谓的黑洞现象。随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财务软件黑洞问题必将成为所有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财务软件黑洞形成的原因探析
1.狭义的软件黑洞形成的原因
狭义上的软件黑洞是指在编写财务软件过程中没有采取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全面地系
统可行性研究、系统规划、系统实施以及系统维护,而产生的软件危机。这种现象目前在一些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中仍然存在,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想一味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开发财务软件或请一些规模小、力量相对薄弱的软件公司开发财务软件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开发人员能力有限等原因导致软件漏洞较多,使系统陷入无休止地调试和维护之中。
2.广义的软件黑洞形成的原因
(1)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由于财务软件是寄生在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平台之上的,其自身发展必将受到硬件和操作系统软件,以及数据库软件发展的影响和制约,DOS时代,财务软件都是DOS版的,WINDOWS时代,财务软件也纷纷移至WINDOWS平台之上,随着人类步入互联网时代,财务软件也将不可逆转地转向网络财务软件领域,在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中,摆在财务人员面临的将是永无休止地淘汰过时财务软件,升级和发展新财务软件,这种财务软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过程就象一个趋向极限(奇点)的黑洞,使所有置身于其中的财务人员身陷其中,无力摆脱。
(2)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软件的扩充与不展不仅受信息技术革新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经济因素不断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政策的变更、经济全球化、企业扩张与重组等方面。如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组成),对原基本准则进行了大幅修改,对财务软件业来说,也必须进行相应地调整和修改。另外,随着我国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跨国公司财务也将成为热点问题,财务软件也必然不断地趋向复杂化、大型化、网络化、国际化。
二、财务软件黑洞对财务人员的影响
1.对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由于社会经济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财务软件黑洞的出现,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各企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以前那种只要是一个高中生现略加会计业务培训和实践就能胜任会计岗位工作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必须不断对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进行学习和提高的财务专业人员。
2.对财务人员岗位职能的影响
财务软件黑洞的出现,将导致财务人员岗位职能发生重大变化,即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财务人员转移到财务软件的编写与维护上(如财务软件程序员);第二部分财务人员转移到财务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上(财务系统维护与管理员);第三部分则为财务系统的使用人员(如凭证录入员、审核员、记账员等)。对于前两部分财务人员来说,与其说他(她)们是财务人员,还不如说他(她)们是计算机人员,这是因为这些岗位上处理的日常业务中,计算机软硬件问题甚至比财务问题更多一些,因此,他(她)们受财务软件黑洞的影响较大。第三部分财务人员是手工记账转向电算化后的一般财务系统使用人员,往往以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为主,他(她)们受财务软件黑洞的影响较小。
三、财务人员对财务软件黑洞的处理方法
1.“填平”黑洞法。如果财务软件是企事业单位自主编写和维护的话,大部分财务人员将深陷入财务软件黑洞之中。财务人员只能通过自身力量来处理它,处理方法“填平”黑洞法,即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计算机程序编写和系统维护能力,并有一定会计专业基础,并能够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体系,以适应财务软件的更新和发展需要。但这种做法的成本和风险都较高,主要是由于存在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可能高于财务人员自身提高速度的问题,企事业单位必须不断都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另外若拥有关键财务人员中途退出,势必导致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系统被迫中断,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一般情况下,财务人员不宜采用“填平”黑洞法来处理财务软件黑洞问题。
2.“转嫁”黑洞法。目前大部分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财务软件操作能力,但软件的编程和维护能力有限,难以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因此可以采用一些商品化财务软件来满足日常业务处理的要求,商品化财务软件由财务软件公司人员编写,升级和维护也由他们来处理,企事业单位购买商品化财务软件实际是让财务软件公司承担“填平”财务软件黑洞的责任,有效地转嫁了财务软件黑洞带来的风险。是目前大多数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对财务软件黑洞问题的首选方法。
3.“跳过”黑洞法。这是一种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彻底逃脱财务软件黑洞的方法,即实行计算机代理记账或财务ASP(财务应用服务提供商),处理方法本单位只设个别会计岗位,这些岗位的财务人员基本不使用计算机处理财务,仅检查或核对财务处理是否正确,这种方法使企业风险进一步降低,正逐步被一些单位接受和采用。不过,这种方法实际是“转嫁”黑洞法的一种变相表现,其实质是把财务软件黑洞的风险转嫁给外单位的财务人员而已。
财务案例分析 篇4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指标,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一) 财务分析的目的
财务分析, 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告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的分析研究。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分析财务报表有着不同的目的, 但均希望从财务报表中获得对其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应用十分广泛, 既要帮助报表使用者总结、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又要为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 企业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状况
企业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
1. 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包括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企业的偿债能力取决于两点:一是企业资产的变现速度, 变现速度越快, 偿债能力越强;二是企业能够转化为偿债资产的数量, 这一数量越大, 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2. 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 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分为基本评价指标和具体评价指标, 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指标。营运能力的分析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和生产资料营运能力分析。
3. 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盈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主要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 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与成本这两个因素。
4. 发展能力分析指标。
发展能力反映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主要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等指标。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概括了该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效率和偿债能力, 是企业实力的综合体现。
二、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的利弊
(一) 财务指标分析的优势
财务分析评价的重要手段是各种指标, 而较多采用的是财务指标。财务指标的优点是:
(1) 数据来源可靠, 计算准确。它由具体的财务数据与财务资料作为分析基础, 有明确的计算各类指标的公式。 (2) 使用广泛, 具有较强的横向和纵向可比性。结合财务指标分析经营状况是财务分析的基础, 不论是企业管理者, 还是报表的外部使用者, 都通过计算出的财务指标为参考, 作为投筹资的基础。 (3) 针对性强。对每个财务指标分析都是针对企业财务上的某个部分, 指标的高低在量的方面表明企业某个部分财务状况的好坏, 与利润和成本等同起来, 对短期的预测有一定的效果。
(二) 财务指标分析系统的局限性
1. 假设前提存在的缺陷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 但这些指标是以企业清算为前提的, 主要着眼于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 而忽视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及企业因经营而增加的偿债能力。此外, 在速动比率指标的计算中假设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偿债能力比存货的偿债能力强, 但有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因为有些应收账款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收回, 有些甚至根本不能收回。
2. 指标的定义缺乏统一性
财务指标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而可比性的前提是指标的定义必须统一。例如,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用利润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得到的, 而企业的利润至少有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形式, 到底应该采用哪种利润却并未有统一的界定, 这使得指标缺乏统一性。
3. 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被割裂
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各有优劣, 在实践中, 财务分析往往将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割裂开来, 并过分重视相对指标而忽视绝对指标。实际上, 有些绝对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净资产、净利润等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可以分析一个企业的销售规模, 净资产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资产规模, 净利润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这些问题对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进行财务分析时, 最好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 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4. 财务指标没有反映其内容结构
财务指标是由各种数字表达的, 但这些数字往往只反映了该企业有关项目的表面现象, 对于数字背后的真实情况很难知道。
5. 财务指标容易被内部人控制
由于目前会计制度采取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则, 内部人可以利用这一制度虚构某些交易与事项, 从而能达到内部人员所希望达到的财务数据, 于是, 各种操纵财务指标的现象便应运而生。
(三) 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1. 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
从多年来企业财务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来看,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除引用定量和定性指标来说明企业背景以及各种分析指标资料以外, 还应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 使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更趋完善, 在企业发展决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支撑和保障的作用。
(1) 产品市场占有率:是反映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分析评价营运能力的重要的非财务性指标。它表明在同类产品中企业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越高, 说明企业产品受消费者喜爱,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2)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劳动者生产产品的劳动效率指标, 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 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 则越低。劳动生产率还综合体现了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
(3) 产品质量指标:指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的指标,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一定标准所表现出的品质指标。包括产品的合格率、优质品率等;二是指企业产品销售以后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 并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定。包括驰名商标产品、优质名牌产品等;三是指企业产品在销售以后未符合消费者要求而表现出的品质。可以通过消费者投诉率和退货率这两个计量指标综合反映。
(4) 新产品开发能力:是指企业在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方面的能力。企业管理重心正由实物资本转向技术、知识、人才等无形资本, 因此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时应该关注企业的诸如市场价值、品牌价值、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等非财务性指标。
2. 充分利用现金流量信息, 注重现金流动负债比
企业的现金流量特别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偿还债务最直接的保证。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超过流动负债, 表明企业即使不动用其他资产, 仅以当期产生的现金流量就能够满足偿还短期债务的需要。因此, 在分析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 既要看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 更应关注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年末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由于现金是偿还债务的最主要手段, 若缺少现金, 可能会使企业因无法偿还债务而被迫宣告破产清算, 从这个意义上讲, 该指标比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更为严格, 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3. 增加企业未来财务增长潜力的指标
企业的未来财务增长潜力, 是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长远保障。然而, 由于企业的未来财务增长潜力涉及的因素多、不确定性大, 因此在对企业未来财务增长潜力进行评价的时候, 与前四类指标相比, 这类指标具有更大的涉及范围和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从影响未来财务增长潜力相关的评价因素出发, 我们可以选定以下的几个指标进行评价。
(1) 三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三年销售收入增长率= (本年末销售收入总额/三年前年末销售收入总额)
销售收入增长率是反映企业销售增长的趋势和稳定程度, 较好的体现企业适销对路地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 可以用于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地位。采用三年的指标进行评价是为了消除不正常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2)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本年末资产总额/三年前年末资产总额)
在总资产报酬率固定的情况下, 资产规模与收入规模存在正比例的关系, 企业资本的稳定持续增长, 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资本的持续增长, 不仅是以往企业经营成果的体现, 也是未来持续发展的现实手段。
(3) 可持续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通过对可持续增长率与企业实际销售增长率的比较分析, 也是反映企业未来财务增长潜力的重要依据。
(4) 固定资产成新率:
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财务案例分析 篇5
一、×××××公司概况
我公司是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以加工半成品为辅的电子产品公司。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设备先进。主要的市场包括本地市场和国内市场,另外,正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公司的主打产品是P1产品,外加开发行业领先的P2、P3产品,实现以高科技产品为主,大众产品为辅的生产模式。公司开源节流,注重员工技能培训,调动员工积极性、能动性。
二、管理概况
(一)、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
面对激励的竞争环境,公司始终坚持走以质量取胜的道路,坚持诚信经营的理念,坚持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坚持携带经销商、供应商共谋发展,共建双赢的发展模式,依靠自主创新。以主打攻势生产销售P2、P3产品,第九年初推出市场,争取先机。公司开源节流,争创更高利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609.5万元,比上年增长454.6%,实现利润4786.61万元,比上年增长5408.17万元,净资产收益率达67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率,进一步巩固在行业的地位。 2、公司主营业务及其经营状况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生产电子产品,主要生产P2、P3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比预算中昂贵,库存等费用也上升了,成本上升会给公司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但也有利于加快行业的整合速度。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行业进行快速整合的市场格局,公司紧紧依“技术、管理、营销”创新来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和含金量。
(二)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公司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第十年,公司将继续坚持以技术质量取胜的发展思路,坚持自主创新,坚持精品战略,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格力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不断完善独具特色的营销模式,抓住空调行业快速整合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2、加速开发国际市场。出口方面,随着与海外客户交流的不断增加,公司的技术质量
优势越来越得到海外客户的认同。因此,公司P3产品价格比国内同行高一些,客户也愿意接受。第九年订单大幅增长,预计至少增长30%。
3、未来两年资本性开支增大。随着公司销量的不断增大,公司也将相应投资增加产能,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技术质量水平,降低成本,确保稳定可控的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公司希望投资提高生产设备的先进性。
综上所述,第十年年公司经营具体目标是:销售收入增长25%以上,利润增长15%以上。
三、财务报告
1) 审计意见:
审计意见: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2) 财务报表: 比较资产负债表(第九年)
比较利润表
会工02表
第九年12月31
编报单位:E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日 计量单位:万元
财务案例分析 篇6
【关键词】 银行业 并购 财务效应 财务风险
收购与兼并是企业产权交易的最主要形式。并购除了能给企业在经营上带来效率的提高外,其本身还会由于政府鼓励政策在税收方面的体现,或由于会计上账务处理的技巧及证券市场运作的内在机制的作用等,给企业之间的整合带来财务收益。
1.银行并购的有利财务效应分析
银行并购所产生的财务效应是指由于合并使银行所有有价证券持有者的财富增加。而合并银行价值最大化的基本思想也正是将银行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银行价值增长过程中满足包括股东、债权人、顾客、职工在内的各方利益关系,同时充分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1.1赋税效应
它是通过利用不同企业及不同资产税率的差异来实现的。税收法规中有关的亏损递延条款可能使一些企业通过企业产权交易方式购买亏损企业的动因之一。亏损递延是指如果一家企业在某一年度的经营中出现了亏损,该企业可以免交当年的所得税,而且其亏损额还可以向后递延,以抵消以后几年的盈余。当一家企业购买了另一家拥有相当数额亏损的企业时(盈余与亏损相抵使应纳税利润额减少),即可获得少缴所得税的好处。
税收效应中的另一种形式与并购对价金的支付形式密切相关:以现金支付的对价可导致卖方即刻支付资本收益税,而如果是“纸对纸”的交易,如以“股票购买股票”,则会免税。美国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企业并购中,有9%至13.7%的企业获得了避税方面的好处,而且主兼并企业的比例要高于目标企业。
1.2预期效应
预期效应指的是由于兼并使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一切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增加股东财富,而股东财富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股票价格的高低。证券市场把市盈率作为对企业未来的股价指标,它综合地反映了市场对企业的主观评价。企业在某一时刻的股票价格等于它在该时刻的每股收益与市盈率的乘积。
在外界环境相对平静情况下,一个企业只有当企业的盈利率或盈利增长率有很大提高,市盈率才会有所提高。因此股票价格在短时间内不会有较大的波动。当A企业兼并B企业时,由于兼并企业规模往往较大,证券流动性较高,A企业的市盈率通常被用作兼并企业的市盈率。当B企业的市盈率低于A企业的市盈率,但每股收益高于A企业每股收益时,说明由于种种原因对B企业评价偏低。兼并后,企业平均了B企业的每股收益,使并后的每股收益有所上升,从而造成企业的股票价格上涨,加速了股东财富最大化。
1.3协同效应
企业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有很多,其中,业务互补是并购行为给银行带来最直接的好处之一。
受金融自由化的冲击,各个银行都在不同程度上拓展业务品种,进行金融创新。但在实际生活中,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陌生的新业务都会存在不用程度的畏惧思想。此外,由于各银行所获信息的渠道、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银行在业务范围扩展、扩大营业额方面都存在困难。但主营业务不同的银行间的并购,则会弥补这一缺陷,实现彼此间的优势互补。如美洲银行擅长批发业务,国民银行擅长零售业务,二者联合后业务量不断增加,利润不断增长。
1.4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是指当企业的投入都按一定比例上升时,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也按相同的比例或以高于这一比例的数值上升。
银行由于是经营特殊商品的企业,其产品和经营范围的同质性,更易通过并购而获得规模效应。这是因为并购后的银行随着自身规模的扩大,一是会降低资源的浪费,从而极大地发挥资源效用。二是银行并购会减少营业网点设立的成本。三是银行并购后会增加存款者的信心,从而降低银行挤兑现象的出现。四是以强强联合或弱弱联合为特征的并购活动无疑会促进社会良好预期的传播,从而直接增加企业与社会的财富。
1.5提高负债能力
财务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能产生一种共同担保作用。我们假定两家公司的现金流不完全相关,二者的资产风险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两家公司都具有固定索取权的发行在外的债券D,从单个公司来说,每家公司都有不能清偿债权人要求权的可能。市场上以反映了这种不能清偿的概率的债务价值为VD,此时每家公司的普通股的价值为VS=V—VD(其中V是每家公司资产的整体市场价值)。现假定这两家公司合并,合并后,债券持有者的要求权为2D。然而,由于两家公司并不完全正相關,因此,合并后的公司价值的概率分布的方差要比单个企业的两倍要低,所以,违约的概率比合并前的要低。从这个角度来看,合并后的企业可以发行更多的债券,从而提高企业的负债能力。
2.银行并购应避免的财务风险
2.1避免并购后带来的大量不良资产,造成沉重负担
银行并购时,必须考虑被购银行不良资产的份额。一方面要了解并购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量,其中无法挽回、核销转为成本的有多少。另一方面考虑并购后不良贷款在贷款总规模中所占比例,结合被购银行所在地区存贷款结构比,分析不良贷款对存款结构的影响,如果贷款规模大,不良贷款所占比例也不少,同时存款总量少于贷款总量时,势必造成银行自给资金短缺,需借用资金,这就提高了银行的营运成本。因此,如果被购银行的不良资产包袱过重,盈利能力有限时,决策者就要考虑放弃对该银行的收购。安联以240亿欧元收购了德累斯顿银行大部分股份,就是典型的因并购后大量的不良资产导致失败的案例。兼并德累斯顿后,安联无可奈何地发现,德累斯顿银行所借贷的许多小公司在当时不景气的国际环境下纷纷宣告破产,安联保险不得不用其自有资金去弥补银行经营中的亏损,从而导致自有资本金下降,信用等级随之被下调。
2.2避免过大规模的错误理念,采取适度规模
避免越大越好的错误理念,采取适度规模。很多人错误的认为越是大的银行越不容易倒闭,规模经济性就发挥的越好。但是规模经济具有临界点,当企业扩张到一定规模时,边际要素产出率呈负增长,即出现规模不经济性。并且超大规模的形成容易造成金融垄断,使得金融风险增加,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如日本银行业就长期奉行“大即好”的方针,一直倾向于造超级银行,对于银行内部问题则不重视,以致造成今天银行业大量亏损、不堪重负的局面。因此太大规模的银行不能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在目前国内需求不足、国有企业亏损面较大、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及下岗人员增多的情况下,并不具备大范围内进行并购重组的条件,应该循序渐进的开展。
面对着并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避税效应等经济利益,用并购方式来发展一个企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在选择并购对象时,一定要进行分析研究,尽量避免并购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周林,《企业并购与金融整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2]谭明,《银行并购的财务分析》,《青海金融》,2003年第9期.
[3]宋献中,《论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会计之友》,2000年第10期.
[4]李永红、曹华政,《国外银行并购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5]王向荣 《跨国银行国际化的路径分析--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北方经济, 2005年第三期.
财务案例分析 篇7
樊行健教授的这一系列丛书被纳入了西南财经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现代财务研究”之中,是由其及其博士生团队历时两年完成的,包括《财务经济分析论纲》、《财务经济分析国际比较研究》和《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理论与实证》三本著作。分析这三本著作之间的关系,如果把《财务经济分析论纲》比喻成这一系列丛书的核心和基石,在系列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那么《财务经济分析国际比较研究》和《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理论与实证》就是这一系列的两翼和深化,在系列中起到支撑衬托的作用。
《财务经济分析论纲》是樊行健教授多年来对财务经济分析学科深入思考的心血结晶,是其多年来对财务经济学科潜心研究的集大成作品。在这一本书中,樊行健教授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研究成果,通过在新形势下研究财务报表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在联系,将财务报表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财务经济分析新学科。
《财务经济分析国际比较研究》是樊行健教授与其2003级博士研究生共同承担的科研课题,他们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理论联系实际,试图通过对各个国家财务经济分析的概念与模式、目标与信息、组织与程序、方法与技术、内容与指标等进行比较与述评,了解财务分析学科的发展趋势,获得财务分析学科完善有益的启示,客观上为财务经济分析学科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作了进一步的注解与阐述。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理论和实证》是樊行健教授与其2004级博士研究生共同承担的科研课题,他们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实际,试图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理论与实务内容框架的搭建,探讨上市公司与一般企业财务经济分析的共同特征与区别之处,达到深化现行财务经济分析广度与深度的目的,以适应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这一课题成果的形成实际上是体现了财务经济分析基本原理在上市公司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限于篇幅,无法对这三本著作一一做深入点评,在此以系列丛书中奠基之作——《财务经济分析论纲》为代表,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财务分析的本质内涵辨析①:财务经济分析概念的创新
财务分析的概念究竟如何界定?财务分析是否等同于财务报表分析或者财务报告分析?如果不是,这三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区别?这不仅是财务分析学科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一般意义而言,人们并不在意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及财务报告分析的区别,如目前出版的关于这方面的书名就是这样五花八门,说明上述概念的本质是相同或相近的。然而仔细斟酌,它们又有所区别: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活动。显然,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区别是清楚的,因此,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的内涵是明确的。但是,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和财务活动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区别财务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的复杂性。可见,对财务分析概念进行辨析是财务分析学科建立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樊行健教授通过回顾我国财务分析学科的发展历程,比较财务分析西方模式和东方模式的异同,融合经济活动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财务经济分析概念,使人们对于财务分析的本质内涵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追本溯源,我国的财务分析学科发展最早源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这一课程是沿袭前苏联财务分析模式建立起来的,这一模式也可称之为东方财务分析模式。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曾经是我国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由于其传统的理论与实务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存在着内容陈旧过时、分析方法单调的弊病,因此成为了改革的热点所在。在这一过程中,有人提出了“取消论”和“替代论”。这两种观点都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作为折中,许多高等院校在暂停开设经济活动分析课程的同时,大都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取而代之。众所周知,财务报表分析起源于美国,传播于西方,因此可称之为西方财务分析模式。问题在于,财务报表分析就是财务分析的全部吗?
在樊行健教授看来,无论是经济活动分析还是财务报表分析,无论是东方财务分析模式还是西方财务分析模式,都是各有利弊,不能以偏概全。更重要的是,这两门课程或者其分别反映的两种分析模式存在相互弥补的特性,完全可以实现相互融合。传统的经济活动分析包括生产分析、成本分析和财务分析三部分(这里的财务分析主要是针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展开分析)。它所代表的东方财务分析模式的优点是“内容全面,能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展开分析”;其缺点是“各部分互相孤立,彼此分离,是一种重点不突出的板块式结构”。财务报表分析所代表的西方财务分析模式是以财务报表及会计核算资料为依据,以财务状况分析和财务成果分析为主要内容,其优点是“突出了财务能力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其不足之处是“没有与生产经营过程相联系,不能对财务指标做因素分析”。因此,这两种模式是完全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交融的。
基于此,樊行健教授提出了财务经济分析这一全新概念。一方面,以财务分析为主;另一方面,把生产分析和成本分析作为影响财务指标变动的原因来展开分析。这样,形式上保留了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实质上则是变板块式结构为渗透式结构,突出了财务分析的重要地位。为了突出以财务分析为中心,并体现财务活动与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紧密联系,樊行健教授将两者合并称为财务经济分析,并指出它是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以财务资金分析和财务能力分析为中心,并运用专门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生产经营过程诸要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借以考核企业过去的业绩,评估目前财务状况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无论是经济活动分析还是财务报表分析,都无法反映财务分析的本质与全部内涵;无论是东方财务分析模式还是西方财务分析模式,都无法完全适应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财务经济分析”概念的提出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其理论意义在于探讨财务分析学科内容与方法上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既吸收了经济活动分析的长处,又发展了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既反映了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的融合,又促进东方财务分析模式与西方财务分析模式的协调。
二、财务分析的学科地位界定:财务经济分析学科的创立
关于财务分析的学科定位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人将其划归会计学,有人将其划为财务管理,还有人将其划为金融学、统计学等。财务分析之所以定位较难是因为它是一个与上述学科都相关的一个边缘性学科,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财务分析应该外在于上述学科而独立存在。樊行健教授根据学科发展的沿革,指出经济活动分析与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其他学科存在区别,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否则难以建立本学科的理论框架。樊行健教授认为财务经济分析的研究对象与会计学、财务学等学科存在根本区别。根据财务经济分析的本质内涵,其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诸因素影响下的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所谓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集中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本身好坏的任务直接由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完成,而揭示财务状况好坏的原因则由财务经济分析来进行。因此财务经济分析的研究对象强调的并不是财务活动本身,而是各种因素(主要是生产经营因素)影响财务活动形成过程及其结果。
作为一名财务分析理论研究者,我是认同将财务分析学科作为一门独立性、边缘性的学科的。这一判断还可以从研究财务分析学科与会计学、财务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得出。实际上,在研究会计学与财务学等学科的关系中,涉及到会计学的发展如何满足关财务学科发展的信息需求;财务学科发展如何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毕竟会计学并不是单纯满足某一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会计提供的信息往往需要分析与转换而成为信息需求者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财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复杂性也不能要求会计学者完全或直接掌握其会计信息的需求。对相关学科决策需求的分析,转换为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会计学发展所需要的。在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信息转换中,财务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财务分析就是根据相关学科或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标准的会计信息分析转换为决策与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财务分析又根据相关学科理论与实务所需求的信息,分析转换为会计应该提供的信息。可见,财务分析在会计学与财务学关系发展中,发挥的是中介的作用。这说明财务分析学科具有独立性、综合性与边缘性特征。
从财务分析在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看,随着会计学科地位的提升,随着相关学科对会计学信息需求范围的扩大、数量与质量要求的提高,财务分析学将在分析主体、分析对象、分析内容和学科地位上有进一步的扩展与提升。财务分析不仅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管理者、员工等内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不仅要满足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经济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财务分析不仅是一门独立的边缘性学科,而且将成为一个独立于会计学和财务学等的专业方向。
樊行健教授在著作中还指出,由于经济活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都与会计学、财务学等学科具有深刻的渊源和密切的关系,因此由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交融结合起来的财务经济分析应该同时属于会计学和财务学两个学科体系。这是符合财务经济分析的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财务经济分析的现实情况的。
三、财务分析的内容框架建立: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的整合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具有自身的内容框架体系。这是学科的核心所在。樊行健教授在其著作中对财务经济分析这一新学科的内容框架进行了探讨。樊行健教授指出财务经济分析内容框架可以分为原理、实务和拓展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依次递进。原理主要介绍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内容;财务经济分析的实务主要是指财务经济分析的内容与方法;拓展实际上是针对财务分析中特殊业务或特殊情况所进行的分析,如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财务分析和基于合并报表的财务分析。
从财务经济分析的本质内涵出发,由于财务经济分析是对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的整合,因此在探讨其实务部分的内容框架时,需要将上述两门课程取长补短,相互结合。一方面以财务分析为主,另一方面把生产分析和成本分析作为影响财务指标的原因来展开分析。这样,在形式上保留了经济活动分析的三大部分内容,但实质上是变原来的板块结构为现在的渗透结构,突出了财务分析的主体地位。
进一步地讲,财务经济分析实务内容框架应该建立在对传统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扬弃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应该“展其二者之长,去其二者之短”。财务经济分析突出财务分析,强调对财务报表和财务能力的分析与评价,无疑从研究深度对经济活动分析进行了挖掘;与此同时,财务经济分析要求联系生产经营指标和经济活动过程展开分析,并要求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因素分析,实际上是从研究广度上对财务分析进行了拓宽。
遵循这一思路,樊行健教授的财务经济分析实务的内容框架大致如下: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分析依据;其次进行的是财务报表分析,包括财务状况分析和财务成果分析,前者着重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后者通过利润表分析表明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而要分析影响财务状况及其结果变动的深层次原因,需要单独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在以上对外对内分析的基础上,最后应形成财务经济分析的综合评价部分,即充分运用财务比率指标体系,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明财务状况与生产经营活动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以体现财务经济分析的整体性。可见,樊行健教授所建立的财务经济分析内容框架具有鲜明的逻辑性,将经济活动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没有简单的拼凑和叠加。
财务分析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及由此产生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的财务分析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演变而来,在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财务分析的理论、实践及学科建设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财务分析始终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任何一个方向、专业或学科都要经历从无到有、由弱而强的发展过程,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过程都需要人们的不懈努力。樊行健教授的新著为财务分析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应当指出,财务分析学科或专业方向的建立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关于是否需要用财务经济分析这一概念取代财务分析,财务分析能否包含财务报表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财务分析实务是将财务报表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融合为一体,还是将为外部财务报告使用者服务的财务分析和为内部管理者服务的财务分析分开,财务分析学科应归属于会计学科、财务学科还是其他学科等等,这些都需要热衷于财务分析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对财务分析概念进行辨析是财务分析学科建立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财务案例分析 篇8
白酒业是安徽古井集团的支柱性产业, 相比于酒店业、农产品加工业、房地产等, 安徽古井集团的白酒业, 也是国家大型企业。2015年古井集团实现盈利66亿元, 相比去年增幅10%, 纯利约为10亿元, 相比去年增长20%, 缴税20亿元, 相比去年增幅10%, 总资产高达121亿元, 每项指标都去到了一个历史高度。
二、财务分析
(一) 战略分析
1. 行业分析。
白酒业生产集中度进一步向大型企业转移, 区域性品牌优势如雨后春笋般显示出来, 同一地区的白酒企业在区内遭受到别的品牌冲击, 势必使得企业努力发展壮大, 向大型企业集中, 已应对市场的挑战, 将会不断的推陈出新, 淘汰, 稳步向前发展, 最终得以凸显品牌的优势。安徽古井贡酒集团也不例外, 近两年在产品营销和推广方面做出不少努力, 逐渐从安徽的驰名品牌上升到全国知晓的品牌之一;另外受政治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等各方面影响安徽古井贡酒集团的酒类也趋于多元化影响, 白酒的质量以及生产过程不仅符合国家的政策, 还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使得安徽古井贡酒集团能够得到高效快速成长。
2.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安徽古井贡酒集团顺应白酒业随时代的发展, 从产品本身以及销售各方面更趋于年轻化, 将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同步进行, 高端竞争走向竞合, 使集团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较好的盈利能力。
(二) 偿债能力分析
1.2009年~2013年短期偿债能力。
2010年较2009年流动比率有所增长, 但从其资产负债表可看出2010年的随着企业规模扩大, 流动资产增多的同时流动负债并未发生剧烈变动;2011年相对更不平稳, 流动比率有所减小, 短期偿债能力较差。2012年~2013年间企业规模逐渐成型, 流动负债也随着经营渐强而减少, 速动比率逐年增长趋于行业平均值, 所以该集团总体短期偿债能力逐年增强。
2.2 2009~2013长期偿债能力。
2010年比2009资产负债率增大, 总资产有所增加, 可见古井贡酒集团的债务负担加重, 但2012年~2013年资产负债率的减小, 由于流动负债的减少导致负债总额减少, 古井贡酒集团的债务负担越轻;总体偿债能力较强;2011年利息倍数有所下降, 主要原因是短期借款的增加, 流动负债比率提高;2012年~2013年利息倍数的增加, 古井贡酒集团支付利息的能力越强, 股东权益比率指标越来越高, 偿还债务的保证越大;所以该安徽古井贡酒集团总体长期偿债能力逐年增强。
结合上面的分析, 近期和日后偿债能力会慢慢变大,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安徽古井贡酒集团应对债务的能力是很强的。
(三) 营运能力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在2011年~2013年间受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影响:随着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增加而增加, 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要高于其他类资产的周转速度, 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加快, 就会使总资产周转速度加快;以及近些年来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 由于流动资产周转率相比其他类资产的周转率一直增加的幅度较大, 所以, 古井贡酒集团流动资产所占比率越大, 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古井贡酒集团若想要提升总资产周转率, 必须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安徽古井贡酒集团的资产营运能力较好, 尤其是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的营运能力非常突出, 堪称行业楷模。
(四) 盈利能力分析
1.2009~2013从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角度分析。
盈利能力关联着能给投资者带来多少收益, 也是关联着债权人能否收回债权的保证, 是古井贡酒集团的重要的能力之一。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可直接反映反映古井贡酒集团资产的增值能力, 2010~2013年间随着利润的增加, 古井贡酒集团的净资产收益率越来越大, 该集团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好。而总资产报酬率相对增加平稳, 一直以来古井贡酒集团对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保持的较好。
2.2009~2013从普通股权益报酬率、股利发放率角度分析。看出普通股权益报酬率、股利发放率随着企业发展逐年增加, 普通股权益报酬率越高, 古井贡酒集团的运营越好, 普通股东可得到收益也越多, 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股利发放率越稳定, 企业盈利能力越发稳定。综合以上各指标分析, 可得知安徽古井贡酒集团的盈利能力较好。
(五) 发展能力分析
1.2009~2013从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角度分析。安徽古井贡酒集团以2010基期为例, 以后每年的营业收入均大于上期收入率均为正值, 并且持续增加, 其中2011~2012年增长幅度明显, 收入增长率均大于资产增长率, 集团在销售方面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但在2013年末企业的收入增长率小于资产增长率, 销售方面出现了平稳现象, 变相说明该年度在销售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另外企业期间集团的销售值达到顶峰, 集团业绩蒸蒸日上, 营业收入增加频率很快, 企业规模无形中逐渐扩大。综上分析, 安徽古井贡酒集团的销售增长能力、销售增长效益型加好。
看出安徽古井贡酒集团自2009年以来, 其资产规模不断增加, 资产增长率均大于0, 资产投入一直保持增长, 其中2012年末—2013年末增长最为明显, 又因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持续增加, 资产效益性逐年提高。而2011~2013年间资产的增长绝大部分来自负债的增加, 但在2013年资产增长来源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 资产增长能力较强, 在同行业也具有先行一步的优势, 综上分析可得出安徽古井贡酒集团的资产增长能力较好。
2.2009~2013从利润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与收入增长率角度分析。
从图6中可看出2010~2011年间安徽古井贡酒集团的利润增长率大于其收入增长率, 可得出安徽古井贡酒集团正处于成长期, 业务不断拓展, 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不短增强;但在2012年末出现营业成本, 税费等成本费用的上升幅度远远大于营业收入的增长, 该阶段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待提高。2013年末利润增长率再次大于收入增长率, 企业的发展能力扔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同时2010~2011年间安徽古井贡酒集团的股东权益增长率随着利润增长率的增加而增加平稳;同时股东权益增长率是受净资产收益率、股东净投资率、净损益占股东权益比率三个因素影响, 从盈利能力可看出净资产收益率逐年递增的, 则安徽古井贡酒集团运用股东投入资本创造收益的能力越来越强。综合以上各指标分析, 可得知安徽古井贡酒集团的发展能力较好。
三、安徽古井贡酒集团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评价与建议
(一) 存在的问题
1. 现金流的管理。
通过对2009年至2013年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我们可知安徽古井贡酒集团的整体盈利能力不错, 一直在同行业名列前茅。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缺陷:应收账款周转率增加幅度较大;古井贡酒集团现金周转能力和有关获得现金能力的指标有待加强;现金持有量太高, 没有必要进行短期与长期投资活动, 虚增了没有必要的负债。因此, 在看到企业非常好的盈利能力时, 古井贡酒集团也应加强对现金的管理。
2. 存货的管理。
安徽古井贡酒集团的成品库有很多的存货积压, 这既是未来发展的保障, 又是古井贡酒集团高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纵观目前的管理现状, 应尽快在存货数量及产品属性等方面有所改进, 合理控制成品的类别及数量, 避免积压。
3. 资金与股权方面。
资金需求的压力日益增大。为了满足集团日后的资金要求, 古井贡酒集团应尽快销售产品, 加快在经营方面的现金流入, 有效结合财务杠杆, 多和外界取得合作机会, 并且进一步增加融资机会。而规模的扩大带来的风险又将对古井贡酒集团的经营能力、组织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股权结构分散, 获得的支持力度有限。
(二) 未来发展的评价
同时, 公司进行投资要明确目标, 认真分析和评价投资带来的风险与收益, 万万不可盲目投资;要明确投资的重点, 更要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和投资伙伴, 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投资的自身素质, 要培养古井贡酒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改善集团的管理层次和重要决策制, 同时监管方面也有待提升, 严格集团的财务制度, 注重人才的需求, 惜才和培训, 旨在拥有一支能够开展更宽、更强的经营团队。集团也应该加大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集团生产应根据情况, 把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与加速应收账款周速度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并统筹安排, 进行必要的短期或长期投资。管理者应加强资金利用率, 为集团和投资者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 提出建议
第一, 提升集团的战略管理能力, 要想持续发展, 管理者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目光;
第二, 提升财务预测能力, 由于安徽古井贡酒集团经营决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因而财务预测就成为经营决策的核心内容;
第三, 提升资本运营能力、内部控制能力;
第四, 古井贡酒集团应提升自身管理创新能力, 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核心之一, 同时也是对企业经营状况管理的关键步骤;
第五, 提升涉外理财能力, 企业间的经营合作与贸易往来规模越来越大, 涉外投资迅速发展, 同时也间接提升古井贡酒集团在同行业的竞争力;
第六, 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古井贡酒集团在经营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多钟风险, 其中财务风险尤为重要, 生产风险、营销风险、研发风险、投资风险都会间接影响财务风险, 所以, 集团应加大关注财务风险。
摘要:通过财务分析用以判断分析企业的实力、盈负利水平, 可以客观得出企业在今后的发展动向, 这使得财务成为一个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对古井贡酒集团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战略分析等对角度以及结合图解分析法对本企业进行财务分析, 利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整合企业近两年的数据报表进行系统分析, 完成以下综合分析报告。
财务案例分析 篇9
如何能让投资者对分析师重拾信心?如何扩大分析师的正面作用, 降低直至消除负面作用?笔者认为, 从自身找原因, 完善财务分析师行业建设是根本。因此, 本文从分析师行业建设角度出发, 从我国财务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入手, 分析我国分析师行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对完善财务分析师制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财务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财务分析师是随资本市场的诞生而出现的。以管理部门实现监管为标准, 其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84-1991年, 萌芽阶段。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 投资者对于股票和股票市场不了解, 对于哪些股票可以买卖、为什么买卖股票、依据什么进行股票买卖, 买什么、卖什么等都不熟悉, 投资咨询应运而生。有人开始研究股市行情, 在一些大城市的一级半市场上, 通过口头传递信息, 为投资者提供有关个股的咨询, 以及股票买卖的建议。
第二阶段, 1991-1998年, 初步发展阶段。90年代初期, 证券公司为了开发客户, 对个人投资者进行入门指导;1992年-1993年间, 深圳和上海出现了一些较专业的投资咨询公司。从1996年开始, 陆续有一些证券公司设立专门的研究部门, 进行宏观经济及上市公司的研究, 基本面研究开始逐渐得以应用。同时, 一部分咨询机构开始进入一级市场, 参与企业股份制改制, 探索从事财务顾问工作。
第三阶段, 1998至今, 规范发展阶段。1998年, 中国证监会公布了《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证券投资咨询业及其从业人员被纳入法制管理。2001年后, 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 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开始转型, 以前边缘化的研究服务逐步被纳入券商的业务流程, 研究实力和服务水平甚至成为券商争夺市场份额的核心要素, 财务分析师的工作重要性得以凸显。
二、我国财务分析师行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财务分析师行业发展历程的回顾, 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财务分析师行业在过去十几年中走过了国外几十年的历程,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许多行业建设中的问题也随之暴露, 是引发诚信危机的根源。按照由内而外的逻辑, 我国财务分析师行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 执业环境层面:存在利益冲突
财务分析师的职业守则要求他们为投资者提供的研究报告充分、客观、公正, 其“独立”性是根本保障。然而, 现实中分析师却面临着利益冲突, 无法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迫使其提供有利于承销人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信息。财务分析师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利益冲突主要来自三方面:第一是来自分析师所在公司的压力;第二是来自所分析公司管理层的压力;第三是来自机构客户的压力。
(二) 自律规范层面:自律机制不完善
西方的财务分析师是一个具有制度约束的自律性团体, 财务分析师制度包括资格制度与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两方面。在我国, 很多工作都还没有展开, 证券业协会为分析师及其所属公司之间提供的联系机会还很少, 网络平台还需要搭建完善。专门针对的财务分析师的资格考试体系尚未建立, 维持财务分析师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分析师能力的后续教育活动也还没有开展, 自律规范十分欠缺。
(三) 强制规范层面:监督机制不健全
财务分析师监督约束立法不构健全, 执法不够严格。如前所述, 我国在资本市场出现之时, 就产生了财务分析师, 但正式纳入监管是从原国务院证券委发布的1998年4月1日正式生效的《证券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开始的;此后颁布的《证券法》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的资格申请与行为规范做了规定, 但并没有对分析师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
三、对完善财务分析师行业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 笔者从防范财务分析师利益冲突, 完善财务分析师行业监管, 加强财务分析师行业自律建设三方面对完善财务分析师行业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一) 防范财务分析师利益冲突
财务分析师利益冲突所导致的弊端引起了各国证券业的注意, 在实践中制定专门针对利益冲突问题的法律规范, 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这些法律规范。国外的一些实践为我国应对财务分析师利益冲突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美国, 2002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批准了SOA法案, 这项法案专门包含了旨在处理财务分析师利益冲突问题的条款, 并要求SEC以及在SEC授权和指导之下的证券交易所制订处理利益冲突问题的细则。在香港, 香港证监会非常重视利益冲突问题, 并且积极研究在现有《证监会持牌人或注册人操守准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利益冲突的防范机制。香港证监会于2004年3月发表了《关于处理分析员利益冲突的监管架构的咨询文件》。
在我国, 专门针对财务分析师利益冲突问题的法律规范还是空白。笔者认为, 我国在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时可以借鉴美国和香港处理财务分析师利益冲突问题的经验。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强化防火墙制度, 限制财务分析师的个人交易, 提高信息披露标准, 规范分析师的投资建议等。
(二) 完善财务分析师行业监管,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在1998年初《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就已经开始执行。但是这些规定都过于原则和抽象, 针对性不强。因此, 我国应专门制订行业规则, 特别是对财务分析师面临利益冲突时应采取的行为, 要做出明确的规定。重点是要明确财务分析师的法律责任, 一方面可以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也保障了财务分析师的法律地位。
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 财务分析师的民事责任是一种侵权责任。2003年1月9号,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这为我国投资人因虚假陈述提起民事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尽管有了一定的法律依据, 但仍然没有针对财务分析师的法律责任给予明确规定。因此, 亟需加强立法, 同时增强执法组织建设和执法力度。
(三) 加强财务分析师行业自律建设
财务分析行业的理论和实务的变化、发展很快, 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专门详细规定很难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必然会导致经常变动法律的需要。而立法本身是一件神圣的工作, 要有适当的时间延续性。由此, 各国对财务分析师多偏好采取民间自律管理方式。
公司财务状况案例分析 篇10
甲公司生产与分销部给每个公司自营以及特许经营的工厂店提供专有的A产品配方材料和生产设备。公司统一管理配方材料和生产设备, 并且每3个月向所有系统内的门店提供一次指导服务。所有的特许商都必须从甲公司采购配方材料和设备。缴纳了首次的特许经营费和每年的特许权使用费后, 特许商们能够接受到甲公司在运营、广告和市场营销、会计、以及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提供的帮助。特许商通常要缴纳20万到50万元的特许经营费和每年4.5%到6%的特许权使用费。特许商们还需每年缴纳销售收入的1%作为全公司的广告基金。
2 公司市值降低原因分析
公司对特许经营权的会计处理方法上的所暴露的问题被曝光仅仅是使得公司的市值降低的一个导火索, 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体现在多方面的。首先是公司的规模扩张过快。在IPO后, 公司开始实行一个激进的战略, 准备在五年内将门店数量由144家激增至500家, 同时向全球市场进行扩张。
在此之前, 公司的收入来源中, 通过公司自营的门店零售和百货、零售店代销占据了近70%的比例。公司战略的出发点是对的, 希望通过继续开发占营业收入大半部分的主营业务来提高公司的收入,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偏差, 把重心放在了增加门店数量上, 这是引发公司危机的第二个方面的原因。
再者, 在扩张的过程中, 公司的利润开始过多地依赖于销售给每个新开门店的特许商们高价格的设备, 使得公司的利润和特许经营的店面数量的增长变得密不可分, 逐渐偏离了公司的主营业务。然而在“店外”业务中, 许多门店并不盈利甚至赔钱, 因而特许商们不愿意再发展公司的这一业务。一方面, 较高的加盟门槛使很多特许商们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 门店数量的增长停滞使得公司的利润开始下降, 门店数量减少给公司利润带来的影响开始被逐渐放大出来。
最后, 公司及其特许经营系统中逐步暴露的运营管理不善, 缺乏成本控制, 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公司被迫非正常地缩小公司的运营规模, 2014年5月, 公司停止运营在2013年收购的拥有28家连锁店, 在利润减少的同时增加了4000万到5000万的费用支出。
在这些一系列的连锁不良反应之后, 使得公司的利润发生了大幅度的下降, 进而导致市场股价的大幅下跌, 引起公众对公司财务报告的不信任, 进而将注意力转向公司的财务报表和个别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而公司在特许权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上也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 因而大部分的分析师都将公司的市值降低归结于其对特许经营权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出现的差错, 但是, 这也仅仅是公司市值降低所反映处理的一个问题而已, 也正是因为在这个会计问题上的不恰当处理导致了公司市值的下降并将其自身所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地放大。
3 从财务报表对公司深层次问题的分析
3.1 运用财务指标对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3.1.1 营运能力分析
根据营运能力的数据分析, 可以看出甲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率与存货周转天数变化不大, 证明在应收账款和存货这方面的营运能力没有什么变化;流动资金周转期有所降低, 说明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 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所占用的时间越短, 这代表流动资产利用效果有所提高;从固定资金周转率的降低, 和固定资金周转期的延长可以看出, 甲公司对固定资产的营运能力有所下降;最后, 从总资金周转期有所延缓, 以及周转天数延长了46.48天可以看出, 甲公司总体营运能力有所下降。
3.1.2 偿债能力分析
根据偿债能力数据分析, 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 可以看出甲公司的营运成本增多, 表明该公司流动负债的偿还越有保障, 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从流动比率可以看出, 流动比率明显升高,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多, 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 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筹资成本;速动比率的升高表明企业现金以及应收账款资金占用过多而大大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从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可以看出, 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 但是低于国际上通人的60%, 表明甲公司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产权比率以及权益乘数变化不是很大, 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没有较大变化。
3.1.3 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两年的盈利能力分析, 可以看出在2013-2-2至2014-2-1这段时间, 甲公司盈利能力没有太大的变化, 所以之后影响该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就是在公司战略上于特定的时间点爆发出来, 导致企业出现了资料中的问题。
3.2 公司财务报表中重大错报科目分析
3.2.1 折旧与摊销
由于2014年5月7日, 公司同时宣布停止运营在2013年1月斥资4千万元股权收购的拥有28家连锁店的停止运营导致大量的机器设备停用, 连锁店未能带来收入, 但依旧要计提设备的折旧, 使得报表中的2014年的折旧额由去年的12271增加到今年的19723, 折旧额大幅度增加。
3.2.2 总务及管理费用
自2010年起, 公司门店数量翻了3倍, 但是在2014年9月, 甲公司宣布将当年新开门店的数量从早前宣布的120家减少60为家左右。新店的减少开设应该使得甲公司的管理费用增长减慢, 然而在2014年总务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2.9%。管理费用的增高并且没有带来高质量的培训。特许商们没有受到关于“店外”经营的正常培训。因此, 我们认为许多门店都在“店外”业务中赔钱, 特许商们也因此不愿意再发展这一业务。这里明显暴露出甲公司及其特许经营系统中严重缺乏基本的管理运营、执行及成本控制, 造成效率低下的状况。
3.3.3购回的特许经营权, 商誉, 其他无形资产
甲公司在2010至2014年期间采用激进的发展战略, 盲目的扩大门店数量规模, 使得甲公司的商誉以及出售特许经营权的金额大幅增加。但是由于扩张太快, 没有关注主业, 收入主要来自采购配方材料和设备销售收入及特许经营费收入且管理不善, 导致加盟企业亏损甚至倒闭等原因, 使得甲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在过去两年中因为记入外购商誉的原因夸大了资产, 而这部分商誉本应该摊销掉。因此甲公司的资本回报率由两年前在进行这些收购之前的18%降为10%。应该降低资产的账面值, 包括消除掉1亿7千多万美元的“购回的特许经营权”。因此由报表可以看出该科目在2013年的49354剧增至175957, 这部分收入的增加给甲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2.4循环信用额度
循环信用额度指银行于客户支付承诺费后, 给予客户于一定期间、一定金额、随时提款还款的信用额度。该信用额度于客户提款使用后以相等金额减少, 还款后以相同金额回复, 直到约定期间届满为止。而在2014年4月, 甲公司董事局决定对“一些特许经营权收购的会计处理”进行调整, 此举将降低20104财务年度税前利润620万到810万元。2014年的循环信用额度由2013年的7288增加至87000, 使得甲公司的长期负债剧增, 从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当企业举债时, 就可能会出现债务到期不能按时偿付的可能, 这是财务风险的实质所在。而且, 企业的负债比率越高, 到期不能按时偿付的可能性越大, 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越大。而这个科目数据的剧增, 为甲公司被退市埋下伏笔。
摘要:甲公司对特许经营权的会计处理方法被曝光仅仅是公司市值下降的一个导火索, 收入增加的异常, 主要来自盲目扩张所带来的收入, 从而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与此同时, 资产规模的增长不正常, 主要是收购的特许经营权记入无形资产没有进行摊销, 使得资产和净收益虚增。基于以上种种多方面的原因, 进而一起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使得公司的市值一跌再跌, 公司昔日的辉煌不再。
关键词:运营能力分析,市值波动,特许权摊销,信用额度
参考文献
[1]彭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案例[D].西南交通大学, 2008, 06.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 篇11
关键词:企业; 战略管理; 财务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也对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产生了冲击,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为了适应新社会,新形势,势必也要进行一定的改革。
一、企业财务战略概念与类型
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为保证资金流动性和均衡性,提高企业的财务竞争力,综合企业内外环境,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实现资金配置最优化的企业管理策略。
企业财务战略按照综合类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扩张型财务战略。扩张型财务战略是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最大利润的一种财务战略。第二种是稳健型财务战略。稳健型财务战略是保证企业平稳增长以及资产正常扩张的财务战略。第三种就是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通常是通过保持或缩小企业现有的资产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以尽可能减少现金的流动,通过偿债和股份回收等手段实现企业效益。
二、企业财务战略内容分析
(一)资金的筹集战略。这一战略是对企业重大筹资方向的规划。如企业发行股票、建立与银行伙伴关系、发行债券等。企业资金筹资战略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企业盈利,降低筹资风险;2.优化资本结构。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负债可能,优化债务结构,实施自我约束,即在资本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的前提下提高负债比重;3.优化调度资金,保持资产足够的流动性;4.建立偿债基金,增强风险自担能力;5.实施债务重组,优化负债结构。
(二)资金的投资战略。这一战略是对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的战略规划。运用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法,选择投资收益相对较大,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项目或组合,并不断对其收益情况进行考察和比较,修正不合理投资。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让稳健性原则起平衡器作用,合理规避风险。
(三)收益分配战略。收益分配战略的实行需要注意以下问題:1.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股份公司考虑到企业有扩大经营和投资的机会,就应该增加留存盈利的比率,使企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以取得更多的盈利。2.增强公司的筹资能力。股份公司增加了留存收益的比率,实际上也就直接从内部增加了企业的积累能力,同时它又会增强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从公司外部吸引更多的投资。3.适应企业的支付能力。股份公司应该结合企业的现金状况,在有足够的支付能力时才会考虑对股东进行较多的分配,以免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状况。4.提高公司的财务形象。
三、企业财务战略的构建
(一)财务战略中心主要职责。1.交易处理。财务战略中心负责处理应付账款核算、工薪发放、工程建设核算、固定资产业务核算、编制各类账务报表等等,同时做好供应商管理、员工信息管理等基本工作。财务战略中心还要建立全套完整的账务管理体系制度。2.会计服务。财务战略中心的另一大职责就是提供财务战略。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报账服务,保证每笔业务的审核与处理符合质量控制原则,提高流程的简洁化、透明化,消除无价值附加的环节,以便于外部了解流程进展及内部做好精细管理;二是会计数据服务,除了提供标准化的报表之外,还可以在信息安全的保障下考虑提供各种数据接口供各个需求部门开发自身系统时使用。
(二)做好内部组织的划分。财务战略中心从事的是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必须按照现代化生产线的理论进行内部组织的划分。首先应当按照专业化分工的理念,分为收入核算、内部报销业务处理、固定资产业务处理、会计报告、账务管理等多个环节,确保工作的高效运行。然后每个环节还应设立对应的岗位,确保能完成符合预期的信息与服务。
(三)分步接管核算事务。财务战略中心应根据业务一致性情况分步接管核算事务。以目前情况来看,收入方面可首先集中,然后依次接管在建工程核算业务、固定资产核算业务、内外部报账付款业务、库存核算业务、营收核算业务等。
四、企业财务战略的保障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保证企业的顺利经营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一)优化资本结构,合理筹措资金。1.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为追求财务杠杆效益盲目举债,致使企业在周转不畅的情况下陷入危机。2.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应充分重视负债的长短期限与企业的资金循环是否匹配。3.优化资产结构。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这需要建立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经营现状的经验分析基础上。4.优化投资结构。运用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法,选择投资收益相对较大,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项目或组合,并不断对其收益情况进行考察和比较,修正不合理投资。
(二)注重现金流量。通常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并非因为资不抵债,而是由于暂时的支付困难。因此,利润或企业总价值最大化不能停留在账面盈利上,而要以价值的可实现性和变现能力作为前提。
(三)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把握好资金回收。减少应收账款带来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成本的增加,重点做到: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管理体系;建立销售责任制。
五、结论
企业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企业要建立一整套从生产到销售、从成本到收益、从战略计划到日常管理的财务战略,才能实现资金利用的最大利润化。
参考文献:
[1]李剑锋.我国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J].财会研究
[2]李君慧.企业财务战略探究[J].中国外资
财务案例分析 篇12
关键词:财务分析,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财务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重视。领导者注重从加强财务分析和管理中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纠正出现的偏差, 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但在企业领导者中真正从事过财务管理工作的很少, 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和领导者沟通的媒介和桥梁, 日益突现其重要性。因此, 目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一些误区值得领导和有关人员的研究探讨。
一、财务分析的概念
财务分析是以微观经济原理为理论基础, 根据企业的内外部信息, 运用财务管理的方法, 对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及其效率和效果进行分析, 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行为。财务分析在保持价值管理本色的同时, 更侧重于资本的筹措、投放、耗费、回笼、分配、规划等管理工作。它与传统的会计分析的不同之处在于, 会计分析是根据企业会计报表的数据及其所采取的会计政策、会计原则、会计方法, 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 明确会计信息的内涵和质量, 具体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进行分析。而财务分析是在会计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 对企业价值创造过程、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具体包括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增长能力分析。
二、财务分析的主要特点
1. 财务分析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财务分析是在企业经济分析、财务管理和会计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所谓综合性、边缘性是指财务分析不是对原有学科中关于财务分析问题的简单重复或拼凑, 而是依据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要求, 综合了相关学科的长处产生的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经济应用科学。
2. 财务分析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随着财务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财务分析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从财务分析的内涵、目的、作用和内容, 到财务分析的原则、形式及组织形式等都日趋成熟。
3. 财务分析有健全的方法论体系
财务分析的实践使财务分析的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它既有财务分析的一般方法或步骤, 又有财务分析的专门技术方法, 如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都是财务分析的专门和有效的方法。
4. 财务分析有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
财务分析的最基本资料是财务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和财务报表结构及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为财务分析的系统性和客观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 财务分析不仅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 而且还参考管理会计报表、市场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 使财务分析更真实和完整。
三、作好财务分析的积极意义
1. 财务分析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过去
正确评价过去, 是说明现在和揭示未来的基础。财务分析通过对实际会计报表等资料的分析能够准确说明企业过去的业绩情况, 指出企业的成绩和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等。这不仅对于正确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是十分有益的, 而且可对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行为产生正确的影响。
2. 财务分析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现状
财务会计报表及管理会计报表等资料是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但会计报表的格式提供的数据往往是根据会计的特点和管理的一般需要而设计的, 不可能全面提供不同目的报表使用者所需要的各方面数据资料。而财务分析根据不同分析主体的分析目的, 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可得出反映企业在该方面现状的指标, 如反映企业资产结构的指标、权益结构的指标、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的指标、运营状况的指标以及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等。通过这种分析, 对于全面反映和评价企业的现状有重要作用。
3. 财务分析可用于估价企业未来
财务分析对企业未来的估价可为企业的未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预算指明方向;为企业进行财务危机预测提供必要信息;可准确评估企业的价值和价值创造。这对企业进行经营者绩效评价、资本经营和产权交易都是非常有益。
四、目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重视企业内部单个指标的分析, 轻视综合分析
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分析时, 比较注重单个指标的分析, 但并没有把它放在企业整个的全面指标中去分析判断。这样得出的结论就必然会有较大的片面性。其实, 有效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不仅需要从多个方面、运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而且还需要结合诸多客户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进行衡量和判断。
2. 关注事后总结, 缺乏事前预测
绝大多数的企业财务分析, 只满足于传统的事后分析, 对财务分析执行过程中的事中分析和对财务活动未来发展情景的事前分析重视不够。实际上,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风险的加剧, 改变事后分析为事前预测已经成为必然。
3. 对资金运用的重视较多, 对资源综合运用关注较少
在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经济正在向知识经济、网络经济迈进。因此财务分析也要由资金分析向资源分析转变。例如, 开展有利于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资产效能结构分析, 有利于企业注重知识资本投入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人力资源效益分析以及有利于检测企业无形资产营运能力的无形资产效益分析等。
4. 笼统使用因素分析法, 对趋势的研究分析较少
目前, 企业财务人员对因素分析法使用较多, 而且事前、事中、事后都使用同一种方法。因素分析法就是研究在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诸多因素中, 通过顺序使用各项因素的实际完成数替换基数, 借以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指标完成结果和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因素分析, 可以将影响企业生产、管理的一系列因素展示出来, 便于企业及时调整决策, 改进管理。但这种方法较适合于事后研究分析, 对于事前分析, 研究的目的是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应该采用本量利分析法。对于事中分析, 主要以衡量当前财务状况和经营发展变动趋势, 应该使用趋势分析法。而不能笼统统一使用因素分析法。
5. 重视会计报表数据分析, 对专题研究分析有待加强
现在财务人员进行的财务分析主要从财务报表中提取有关数据, 通过对有关数据的整理、加工、分析, 对发生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 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研究的结果是数据之间的关系和结论, 实际应用意义较小。缺乏与实际经营者之间必要的互动和沟通, 对企业实际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没有专题的研究和分析。因此, 财务分析还应该多围绕企业的经营管理, 从企业经营决策者最关心和实际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入手, 多传递对经营者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和思想。例如:企业潜在亏损分析, 专项成本使用情况分析, 新增利润增长点分析、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 投资项目效益与可行性差异分析等等。
6. 重视企业自身内部分析, 轻视宏观分析
许多财务人员没有将企业置于国家宏观经济脉搏、行业环境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市场环境中去, 财务分析停留在本企业的小环境中, 忽视了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的改变而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此, 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生活中, 应随时了解和掌握国家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 最大限度地收集和了解国内外行业竞争者的资料。
7. 对盈利能力分析较多, 对现金流量的分析较少
盈利能力是企业的核心和重点, 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也是财务人员和企业经营者关注的重点。但开展现金流量分析, 对企业同样具有特别重要和现实的意义。财务工作中现金流量指标由于自身的客观性, 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的财务指标, 能剔除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其他人为因素, 对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基础上计算的财务指标起到非常好的补充和说明作用, 从而使财务报表能更全面、深刻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8. 对企业的财务成果定量分析较多, 定性分析较少
在企业的财务分析中, 应该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其中, 定性分析是指不能用财务数据表示的规定、计划和目标等, 如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理念、管理人员的素质等。而定量标准却比较客观和直观, 所以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定量分析, 而缺乏定性分析。但是,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仅用定量指标尚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 为此必须要结合定性指标的应用, 才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获取对企业经营者有用的决策信息。
【财务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财务案例分析心得08-17
财务综合案例心得05-27
财务安全事故案例08-28
财务会计案例分析09-26
财务风险案例分析05-26
雷曼兄弟财务案例分析07-14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08-15
公司财务报告分析案例10-17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报告08-28
光明财务管理案例分析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