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财务报告审计案例分析培训班

2024-09-25

虚假财务报告审计案例分析培训班(共7篇)

虚假财务报告审计案例分析培训班 篇1

(3)故意隐瞒重大关联交易事项;(4)虚假发行股票;(5)或有事项不披露;

(6)将经营不善的子公司投资采用成本法,合并会计报表又将其排斥在外,合并报表中形成虚拟“投资”。(7)投资收益魔术;

(8)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9)低估负债、费用挂帐;(10)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等。

4、非法手段

制造虚假交易、伪造原始凭证,如

(1)伪造虚假交易,如银广夏2000年报。(2)货币资金或固定资产造假,如东方电子。

(二)技术性分类 职能 分类 计量

含义

确定经济业务的会计要素归属 确定会计要素计量基础,计 算损益

粉饰手段 混淆分类界限

随意变更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不遵循确认标准,利用确认时间的弹性 披露不充分,该披露不披露 确认 确定会计要素的入帐时间

在报表附注中对报表项目进行详细的说明,对披露 报表中没有的内容,但对投资者利益有影响的事件进行披露。

三、粉饰报表动机

1、奖金动机;

2、保全官职及升迁动机;

3、上市动机;

4、高价发行股票动机;

5、配股动机;

6、炒作股票动机;

7、规避处罚动机;

8、借款动机;

9、避税动机;

10、甩包袱动机(新任领导);

11、平滑利润动机等。

四、财务报表质量分析框架和五大步骤

1、辨认关键会计政策

如公路企业的折旧方法、零售业公司的存货计价,房地产企业的收入确认政策等

2、评估会计弹性

(a)会计弹性指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余地(b)会计弹性大小受制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c)会计弹性越大,会计信息的分析价值越大

(d)弹性领域较大的会计政策包括:八项准备、折旧政策、存货计价、无形资产摊销、收入确认、或有事项、关联交易等。

3、评价会计策略

(1)企业选择的关键会计政策与行业惯例是否一致?若不一致,是因为企业的经营战略与众不同,还是其他原因?

(2)企业管理当局是否存在利用会计弹性进行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3)企业是否改变会计政策和估计?理由是否充分?影响如何?(4)企业过去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是否合乎实际情况?

(5)企业是否为了特定会计目的而进行交易设计或从事缺乏商业理由的交易?

4、评价信息披露质量

(1)企业是否披露足够的信息以评估企业的战略及其经济后果?(2)报表附注是否充分解释关键的会计政策及相关假设?是否合乎逻辑?(3)企业是否对其当期经营业绩进行充分解释?

(4)如果因会计制度或准则的限制导致企业无法对其关键成功要素进行计量,企业是否提供额外的信息,以帮助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对这些成功要素的管理方法?(5)如果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拥有多个营业分部,企业是否编制分部信息,分部报告的质量如何?

(6)管理当局如何对待即将来临的不利消息?

(7)企业与投资者、财务分析师的关系如何?是否向投资者提供企业详尽的业务和经营信息?

5、辨认危险信号,包括

(1)未加解释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动,经营恶化时尤其应当注意;(2)未加解释的旨在“提升”利润的异常交易;(3)与销售有关的应收账款的非正常增长;(4)与销售有关的存货的非正常增长;

(5)报告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量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6)报告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

(7)过分热衷于融资机制,如与关联方合作从事研发,带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8)出人意料的大额资产冲销;(9)

2、会计责任

(1)会计应做的事。

a、《会计法》 b、签字注册会计师;

c、直接责任人,如现场一级复核的非签字经理。(4)责任承担的概率和后果

a、行政责任,发生频率高,后果较轻;

b、民事责任,发生频率相对低,后果无法预料,如 “四大” 每年都有数以亿计的民事赔偿;

d、事责任,发生频率最低,后果是致命的,如安达信、中天勤。

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关系 a、两者完全独立的两种责任; b、两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c、企业财务报告无问题,依然可以引出审计责任; d、程序的真实性不等于报告的真实性。e、坚持过错推定原则

(a)注册会计师应承担民事责任中,应坚持过错责任中过错推定原则;

(b)若要在民事诉讼中摆脱不利地位,唯一出路是用工作底稿证明自己无过错。

(3)安排实际交易,如特指为了进行利润操纵而特别安排或者特别改变了交易方式的交易行为。

(4)安排会计交易,如债务重组、资产重组等。

前两类手段不影响公司交易行为,后两类手段利用一定的交易行为实现利润操纵。

3、动机与手段关系

不同公司操纵的动机不同,从而资产负债表结构、利润表结构变化也不相同:(1)亏损公司

主要通过改变会计方法和应计项操纵利润:

a、成本费用占收入百分比在亏损当年出现大幅度上升; b、非营业利润未发生大幅度变化。

C、经营性流动负债有显著的上升,特别是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和预提费用。(2)扭亏公司

a、各项利润占收入百分比在扭亏当年出现大幅度上升。

b、营业利润及其成本和费用项目的改变,可能与亏损的改变有关;

c、非营业利润的增加,与该类公司主要通过安排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的预期一致。(3)保配公司

a、非主营业务利润显著增加;

b、该类公司主要通过安排交易进行利润操纵。

4、具体方法

(1)利用资产重组来调节利润,如并购、债务重组等。

(2)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如关联方销售、采购业务,资产转让,资金往来,费用分摊等;

(3)利用虚拟资产(不良资产)来调节利润,如通过递延资产、递延税款、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来调节利润。

(4)、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法的变更来调节利润,如坏帐准备计提方法变更,存货计价方法变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变更,递延收益摊销方法变更等。

(5)选择不适当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法来调节利润,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本期费用、成本,潜亏挂帐,在建工程不及时结转固定资产,利用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来调节利润等。

(6)地方政府补贴,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资产优惠等。

二、资产负债表的审计程序设计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审计程序设计,应该从管理层对报表的认定出发,相应的审计程序应该为搜集能够证实管理层认定的审计证据服务。

1、“存在性”的证实

不同类型的资产负债表项目,证实“存在”的取证方法不同(1)监督盘点

对于实物类资产,如现金、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库存或寄存的有价证券,监督盘点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取证方法。(2)函证

对于银行存款、银行借款、应收应付款项、股权投资等项目等往来账项,最好的取证方法莫过于函证。

原因是函证所搜集到的外部证据的可靠性较高。

但函证对于发现公司是否少计负债并无帮助,这属于“完整性”的证实。(3)检查

对于无形资产,“存在”的证实,只能依赖于相关的法律文件的证明,所以,只能通过检查(相关证明文件)这一取证方式进行。(4)间接证实(分析期初余额与发生额)

对于其他类型的资产、负债项目,如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以及所有的所有者权益项目,期末余额的存在无法通过上述方式证实,这时只能通过“期初余额+本期借方(贷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这一会计公式来证实。

期初余额一般会在上期审计中确认,所以本期审计需要对相关账户的借方、贷方发生额进行审计,以间接证实期末余额。

2、“完整性”的证实

“完整性”认定的证实所要解决的是资产、负债项目是否少计或漏记。主要的取证方法是进行截止性检查,即检查下一期会计记录中是否包括应该属于资产负债表截止日的资产、负债项目。

监督盘点、函证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因为盘点有可能发现未记录的资产项目,函证也可能发现未记录的债权。但是,函证可能无助于发现未记录的负债。要发现未记录的负债,还需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等其他取证程序。

3、对“所有权”和“义务”的证实(1)对资产所有权的证实

一般需要检查产权证明文件,如房产证、机器设备的发票、土地使用权的证明文件、存货的采购发票等,此时,检查是一种主要的取证方法。(2)对负债是否符合定义的证实

对资产负债表上所列负债是否是法律意义上的负债的检查。此时,检查相关的证明文件也是一种主要的取证方法。

4、对“计价”的证实

除货币资金外,几乎所有的资产、负债项目都涉及到计价问题(1)负债项目

负债的计价问题比较简单,基本是按照现值计价;(2)资产项目

资产中计价问题最复杂的就是存货项目了。资产计价需要关注的是资产是否多计,从而导致利润多计,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八项减值准备”。

5、对“报表列示与披露”的证实。(1)资产项目

资产项目主要涉及资产的使用是否受到限制,如资产的抵押、质押;(2)负债项目

负债则涉及是否有特定的偿债条款,如当公司财务状况较差时,可能需要提前偿还债务等。同时,也涉及到或有负债项目。对该认定,也主要通过检查来证实。

三、利润表的审计程序设计

1、对“发生”的证实

对收入、成本、费用项目“发生”的证实,只能通过检查这些项目发生的原始单据来进行,因此,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取证方法。当然,有效的分析性复核方法也必不可少。

2、对“完整性”的证实

除了分析性复核方法之外,最有效的证实“完整性”的方法就是截止性检查。

3、对“确认”的证实

与对“发生”认定的取证方法相同。

4、对“报表列示与披露”的证实

主要是检查收入、费用、成本项目的列示是否符合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披露规定的要求。

四、现金流量表的审计程序设计

1、现金流量表审计的特殊性

由于以下原因,现金流量表的审计具有一些特殊性:

(1)管理层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并不包括对现金流量表的认定,难以从管理层认定直接导出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

(2)现有会计制度下的会计科目与现金流量表项目之间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3)现金流量表采用收入实现值编制,不容易受到操纵。

2、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

(1)现金流量表编制基础的合理性,即企业采用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基础是否合理。(2)现金流量表各项目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应项目勾稽关系的正确性。(3)现金流量表各项目分类的合理性。如果项目分类存在严重问题,同样会误导会计报表使用者。

(4)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披露的适当性。

3、现金流量表项目审计程序的审计要点

(1)对现金流量表编制基础,即现金、现金等价物的合理性进行检查。(2)对主要项目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项目的勾稽关系进行检查。(3)对主要项目分类的合理性进行检查。

(4)对现金流量表项目披露的适当性进行检查。应保证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相关的披露要求进行披露。

五、当合法性与公允性发生冲突怎么办

1、情形

会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中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经常会发生冲突。

2、对策

在此情况下,一些审计师可能会把公允性放在首位,而把合法性放在(3)实际数与计划、预算等比较;(4)考察关联帐户间的关系;

(5)将各项资金、生产比率、效率和变动趋势与同业平均值相比;(6)会计信息与经济信息的关系;

(7)与其他同类部门比较各项比率、效率和变动趋势;(8)与被审单位自行编制的资料比较;(9)详细检查异常项目的会计与非会计信息

2003

虚假财务报告审计案例分析培训班 篇2

1 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

1.1 利益驱动导致

内在利益的诱因是虚假财务报告的首要根源。在经济活动中, 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利益各方对财务报告存在不同的要求。财务报告的制造者为了满足各方的不同需求, 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弄虚作假, 形成虚假的财务报告。

企业为了自身利益, 通过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 希望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管理者利用职权影响财务人员, 制造虚假的财务报告, 获取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财务人员作为虚假财务报告的制造者, 也因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

某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局部利益、制造“政绩”, 也会对虚假财务报告采取“宽容”甚至“纵容”的态度, 有些基层政府甚至摊派经济指标, 或者直接指使所属单位造假。

1.2 会计人员职业水平不高

会计人员执业水平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 也是造成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之一。我国注册会计师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经过考试的老会计人员, 专业知识、执业经验都有局限, 造成从业人员总体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执业专业判断能力不强, 隐藏着专业水准不高的风险;有些会计人员不思进取、轻视学习、业务不熟, 客观上造成了经济业务核算不准, 财务报告编制不规范,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侧重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导致在会计教育中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一些会计人员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经济利益, 漠视法律、违背职业道德, 配合企业负责人或审计客户舞弊财务报告, 甚至为虚假财务报告主动出谋划策。

1.3 内部控制不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决定着企业的会计行为, 企业内部监控体制不完善, 忽视了会计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这就为管理层操纵会计人员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留有了余地。占公司股东人数比重较大的中小投资者, 由于身处公司经营之外, 在行使其对公司事务知情权的过程中处于劣势, 他们通过报表所了解到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事实上并非是公司真实情况的反映, 而是经理在法规、制度允许的条件下 (当然也可能是在违反法规、制度条件下) 选择会计方法的结果。这是由于经理阶层利益独立于公司所有者利益之外, 使其成为了经理阶层为谋求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内部审计没有一个比较健全的能独立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内部执法制度和监督机制,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工作中, 除了适当考虑法规依据在运用上是否正确外, 因缺少相应配套制度, 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影响了独立审计的权威性和依法审计的严肃性。

1.4 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 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协会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但是在实践中, 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主要精力在于建立和健全公共财政预算体系, 地市级财政部门又无权过问中介机构的事务, 因此出现对全社会中介机构实行有效的监管不利的情况。

另一方面, 虽然审计署赋予审计机关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职能, 但只有建议权, 没有处理权。出现问题移交财政部门后, 往往是处理困难、不了了之, 或者以罚代管, 没有追究违法者的责任, 导致中介机构有恃无恐。政府作为国有企业产权的一个主体, 往往出于对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利益的驱使, 认为审计打假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保住政府树立的企业品牌不倒, 对审计揭露的问题出面干涉, 要求淡化审计处理结果, 动摇审计的“独立性”, 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 无形中弱化了外部的监督。在这样一个外部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完善的情况下, 单靠审计机关的监督显得苍白无力。

2 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措施

2.1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要加快对自身经营机制的转换, 加强科学管理, 建立科学决策、执行和监管体系, 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要以法人财产制度为核心, 促进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使出资主体多元化, 使其转向股份制公司形式, 理顺各种利益主体的关系, 把企业自身的利益、个人利益和股东利益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均衡多元化主体之间的利益, 从利益分配上防范会计信息的造假, 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另外, 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 企业要在内部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从而有利于资产安全、完整, 保证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真实、可靠, 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效的内部监督将促使企业按现有规范的财务制度来披露信息, 杜绝造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止、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错弊现象及不法行为有其特殊作用, 对涉及投资、生产、经营、财务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控制, 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依法治企, 满足监管要求, 控制风险, 加强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规范、有序运行, 保证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等, 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 加强管理, 提高效益。

2.2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会计有很强的技术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及严格任职要求是防范虚假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手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及严格任职要求的同时, 还要不断增强财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 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实事求是、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 提高从业人员道德水准, 形成良好的行业诚信氛围。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 将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充实到会计机构。采用会计人员岗位培训、离职学习等多种形式, 改善当前会计人员知识水平低和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客观收集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和事项陈述的证据, 判断这些证据与建立的标准符合程度, 并将其结果传递给有关利益的使用人”, 注册会计师制度在确立财务报告可靠性、防范虚假财务报告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起步较晚, 整体执业水平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 在许多方面有待完善, 以便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经济警察”的作用。

2.3 健全、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政府监督力度, 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和监管。财政部应严格行使行政监管权, 如对注册会计师注册、考试制度的制定, 执业准则的规定以及对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进行再监督,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进行抽查, 以更好地督促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独立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执业。

修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使审计机关对中介机构的监督不仅有建议权, 还要有披露权、控告权和处理权;依法加大追究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强化法规的预防和震慑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岩.虚假财务报告成因的分析.[J].现代商业, 2011 (21) .

[2]牛慧斌.虚假财务报告浅析.[J].经济问题, 2006 (7) .

虚假财务报告行为的博弈分析 篇3

[关键词] 财务会计报告 造假 博弈

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既有会计制度的问题,也有会计人员本身的问题;既有微观制度如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也有政府行为不规范、证券市场运作制度规范化程度低、注册会计师行业操守等相对宏观层面的问题。会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以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做出有效的决策。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财务报告的大面积失真现象。大量失真的财务报告使市场信号失灵,政策制定失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失控,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建立。针对财务报告失真现象,应对其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深入探究,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分析

1.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实质上是一场全面的、深刻的社会转型,既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又为社会道德失范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背反”的困惑。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是指会计职业规范的缺乏或者丧失。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改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旧有的会计行为规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被否定或遇到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力,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权威失落。

2.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权代理人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从委托代理关系来看,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导致委托代理关系产生。信息经济学将“代理人”解释为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在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情况下,两种原因导致会计舞弊成为可能:一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不同。委托代理关系下,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且存在激励不兼容。委托人与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但他们的效用目标通常是不一致的。委托人即财产的所有者作为会计信息这种特殊商品的需求者,最为关心的是股东权益最大化,即其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是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一致的;而代理人即财产的经营者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则主要关心公司短期经营业绩、股价高低、个人薪酬以及职位升迁等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激励不兼容,即一方追求效用最大化会损害另一方实际效用最大化,始终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经营者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最大化未必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的全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这种目的的不一致,使得经营者有通过舞弊达到个人目的的动机。二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信息不对称。由于各个权利主体在公司中所处地位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公司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可能处于相同水平,控股股东和经营者必然比小股东、债权人以及其他潜在的投资者掌握更真实、更全面的公司信息,由此产生了信息不对称。

3.市场机制缺陷与政府职能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托价值规律和投资者利益取向,是实现社会资金资源合理流动与配置高效的手段。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市场机制并非总是有效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单一”监管,忽视“综合”监管。独立审计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也是确保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真实的制度安排。然而,独立审计仅是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制度安排,只是财务报告监管链条中的一环而已,只有借助于其他环节的监管手段,它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自从证券市场发生了欺诈案开始,我国就加强了证券审计市场监管力度,如1996年独立审计准则颁布实施,1998年会计师事务所开始脱钩改制,2000年事务所进行合并重组,2001年一系列与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相继发布。由此可见,监管者的监管思想中存在误区:监管者试图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达到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监管。过分夸大了独立审计在虚假财务报告中监管的作用。事实上,证券市场舞弊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群体行为,证券市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上市公司内部公司治理、社会舆论监督、法律制裁都是整个监管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光靠“独立审计”一枝独秀,是达不到效果的,必须实行全面监管,证券市场虚假财务报告问题绝不是抓几个注册会计师,关掉几家事务所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二是重视“硬性”监管,忽略“柔性”教育。证券市场是充满机会和诱惑的博弈场所,需要通过制度安排对参与者和监管者进行制约和威慑,但是堆砌的制度不一定达到好的监管效果。我国自90年代起接连不断颁布、施行、修订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但虚假会计信息却从未消灭过。制度终究需要人来执行。如果证券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不讲正直诚信,制度安排将显得苍白无力。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所以仅靠制度安排这样的“硬性”监管手段是不够的,必需重视“柔性”的诚信教育,而且应当是全方位的诚信教育,不仅包括中介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等证券市场的参与者,而且还应包括政府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等证券市场的监督者。三是重视行政制裁,轻视民事赔偿。在我国,自开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以来,涉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诉讼案件时有发生,我国对涉案的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处理,大多以行政处罚为主。虽然脱钩改制后,加大了处罚的严重程度,直接针对注册会计师个人的处罚越来越重,甚至追究刑事责任,但是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的诉讼案仍尚不多见。这种处罚结果对审计职业界难以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因为造假受到查处和责令赔偿概率很小,造假成本仍远远低于造假收益,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并未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不能挽回投资者的损失。

二、根治虚假财务报告的对策

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不仅是高质量会计、审计准则的产物,它更依赖一个具有支持作用的基础机制来运作,以保证准则能够被严格地理解和运用。只有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合理保证最终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才能使中小投资者利用这些真实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最大限度地免受大股东、经理层的利益侵害。

1.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还缺乏一个成型的体系。随着《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规范、货币资金的具体规范的颁布实施和其他的具体规范的陆续出台,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将会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规范体系。但是,在操作性层次上,尚有相当艰巨的任务。目前许多规范的诸多内容非常原则,现实可操作性相对较差。规范的缺失与失效都会影响规范的有效性。

2.加强对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离开了人的能动作用,制定再好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也都无济于事。人员素质控制包括:知人善任;加强对员工特别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建立技术轮训制度,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技术素质;建立员工技术考核和业绩评价制度;建立奖惩制度;建立职务轮换制度等。

3.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它包括:确认、记录所有有效的经济业务;随时详细记录经济业务,以便恰当归类、提供会计报告;采用恰当的货币价值计量经济业务;确定经济业务发生时期,并保证在合理会计期间记录经济业务;在财务报告中恰当提示经济业务。

4.改进内部控制的设置方式。建议借鉴COSO报告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按企业业务循环来设计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既能与内部控制的基本构成联系在一起,又便于审计人员测试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制度基础审计的效果。

虚假财务报告审计案例分析培训班 篇4

在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是连接广大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纽带,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机构监管上市公司的主要途径,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是各国证券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既关系着股东的利益,又关系着证券市场的稳定。

目前我国已经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法规,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体系做出规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既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和风险,因此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呼声越来越高。

本文针对我国近期资本市场上出现影响较大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造假案例,根据其虚假财务信息有关事实,分析其虚假财务信息的披露手法,探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原因,并对现有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及其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对策。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为导言,介绍选题动机、目的及研究的思路。

第二章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介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目的、范围与相关规定。

第三章为我国上市虚假财务信息披露的典型案例分析,选择近期资本市场影响较大的上市公司虚假财务信息披露的案例,根据其虚假财务信息披露的事实,分析其造假方式。

第四章为我国上市公司虚假财务信息典型案例的成因分析,从社会、摘 要个人、行业以及上市公司本身来分析其披露虚假财务信息的形成原因。

第五章为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信息披露的防范对策,针对造成上市公司披露虚假财务信息的原因,提出从法制建设、行业自律、个人诚信建设以及增加财务信息披露内容等方面对披露虚假财务信息的行为进行防范。

经济责任审计案例教学培训班 篇5

A.组织部门 上级审计机关B.组织部门 同级审计机关 C.组织部门 联席会议 D.联席会议 同级审计机关 正确答案:B 6.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不包括()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A.国有独资 B.国有资本控股 C.国有参股 D.国有资本主导

正确答案:C 7.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范围依照()确定。A.财政财务隶属关系 B.国有资产监督关系 C.审计机关的规定 D.干部管理权限 正确答案:D 8.部门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由()负责组织实施。

A.部门 B.审计机关 C.财务部门 D.审计部门 正确答案:D 9.地方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由()与()协商后,由上一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

A.本级党委 上一级审计机关 B.本级党委 最高审计机关 C.上级党委 上一级审计机关 D.上级党委 最高审计机关 正确答案:A 10.审计署审计长的经济责任审计,报请()批准后实施。A.国务院总理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或常委会 正确答案:A 11.张三是S市某局副局长兼任下属某事业单位主任,且不实际履行经济责任,而该事业单位实际由常务副主任李四负责,则该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是()。A.张三 B.李四

C.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 D.由审计机关决定 正确答案:B 12.以下机构主要领导干部不属于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是()。

A.行政公署 B.街道办事处 C.区公所 D.党委、政府设立独立经济活动的临时机构 正确答案:D 13.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机关应当根据(),结合本地区、部门(系统)、单位的实际,依法依规确定审计内容。A.组织部门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 B.领导干部职责权限和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C.独立审计准则 D.被审计领导干部委托 正确答案:B 14.审计机关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确定审计重点时,不应当考虑的因素是()。

A.审计目标 B.干部管理监督需要 C.审计资源与审计效果 D.被审计单位委托事项 正确答案:D

15.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组应当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按照()的原则,在法定范围内确定审计内容。A.实质重于形式 B.一致可比

C.权责一致、权责对等 D.一贯性

正确答案:C

16.下列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说法正确的有()。

A.在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时,不同类别、级次、岗位、地域领导干部的履责情况各有侧重和特色,应充分考虑审计目标、资源等B.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或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重点基本一致 C.在某省省长经济责任审计中,下辖某县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不够规范的事项,应当作为审计重点内容 D.经济责任审计中,不应当重点关注财务收支、财政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

正确答案:A

17.下列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说法错误的有()。A.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 B.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无关的事项,原则上不予纳入审计范围

C.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重点 D.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

正确答案:A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济责任审计应关注内容的是()。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

B.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 C.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D.社会审计机构审计质量情况

正确答案:D

19.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不属于“重大经济决策情况”重点关注内容的是()。A.重大经济决策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其执行情况 B.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计量方法

C.任职期间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运作、重大股权投资、重大资产处置、重大采购事项、重大项目投资等重大经济决策事D.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及其执行情况和效果 正确答案:B 20.在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不属于“重大经济决策情况”重点关注内容的是()。A.地方政府决策制度、机制的建立健全及其执行情况 B.任期期间重大经济决策的总体状况 C.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及其执行情况和效果等 D.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上级党委和政府、本级党委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情况 正确答案:B 21.下列不属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的是()。A.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 B.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及其效果 C.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损益情况 D.企业选人用人情况 正确答案:D 22.经济责任审计中,要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效益情况。下列()不属于上述应关注的效益情况。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环境效益 D.预期效益 正确答案:D 23.下列选项中,属于所有类型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都应关注的内容是()。A.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有关情况 B.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民生改善等情况 C.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举借、管理、使用、偿还和风险管控情况 D.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运转情况 正确答案:A 24.在H省省长王某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王某的任期为2012年2月至2015月6月,下列不属于该项目审计内容的是()。A.2012年6月发生的重大经济决策事项B.2014年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有关情况 C.2015年决算报告的真实准确性 D.2012年至2014年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 正确答案:C 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的是()。A.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 B.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以及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事项的推动和管理情况及其效果 C.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D.党委有关工作部门管理和使用的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情况 正确答案:D 26.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当按照()原则。A.权责一致原则 B.资金量与业务量相统一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从严从重原则 正确答案:A 27.关于审计评价的方法说法错误的是()。A.审计评价的方法包括纵向和横向业绩比较、与经济责任有关的指标量化分析等方法 B.审计评价可以选用一种方法,也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C.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仅能使用定量指标评价 D.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评价时,可以使用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或事项置于相关经济社会环境 正确答案:B 28.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审计评价依据的是()。A.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B.国家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C.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 D.行业性质不同的地方、部门、单位的有关数据 正确答案:D 29.下列有关审计评价依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专业机构的意见可以作为评价依据 B.有关发展规划、计划可以作为评价依据 C.责任制考核目标可以作为评价依据 D.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可以作为评价依据 正确答案:D 30.下列情形中应当界定为直接责任的是()。A.被审计领导干部与他人共同违反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情形 B.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其分管工作,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形 C.以文件传签等方式研究,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造成国家利益损失的情形 D.在被审计领导干部不知情的情况下,分管领导由于决策不当,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情形 正确答案:A 31.下列情形中应当界定为主管责任的是()。

A.被审计领导干部未主持会议或签批相关文件,通过电话指使下属人员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的情形 B.被审计领导干部未经集体研究,在下级单位呈报的关于组织实施某重大经济事项的请示文件中批示同意,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C.疏于监管,致使所辖地区发生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情形 D.主持相关会议讨论,在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批准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的情形 正确答案:B 32.下列关于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责任界定的说法错误的是()。A.企业主要领导人员根据企业内部分工,对其主管的工作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应承担领导责任 B.企业领导人员应当对其不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C.对前任遗留应收账款、现任形成坏账责任的认定,现任企业领导人员如能说明坏账形成的原因,并已积极清欠而且有应收账款责任 D.企业领导人员在任期内直接决定的重大事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应当承担直接责任 正确答案:D 33.下列关于责任界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领导干部通过集体研究,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策的重大经济事项触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的,应承担连带 B.领导干部通过集体研究,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策的重大经济事项触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的,应承担主管 C.领导干部通过集体研究,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策的重大经济事项触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的,应承担领导 D.领导干部通过集体研究,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策的重大经济事项触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的,应承担直接 正确答案:D 34.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作为干部()、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A.考核 B.提拔 C.辞退 D.免职 正确答案:A 35.纪检监察机关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之一:()受理审计移送的案件线索。A.依法依规 B.依纪依法 C.依法 D.依纪 正确答案:B 36.组织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之一:根据()的有关要求,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干部管理监督体系。A.纪检监察工作 B.司法工作 C.干部管理工作 D.审计工作 正确答案:C 37.组织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之一: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将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A.党员大会 B.民主生活会 C.人民代表大会 D.党组会 正确答案:B 38.审计机关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之一:对审计中发现的相关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作出处理处罚;对审计中发现的需要移送处理的事项,应当区分情况依法依规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处罚。A.依法依规

B.依纪依法 C.依纪依规 D.依纪 正确答案:A 39.审计机关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之一:()干部管理监督等部门落实、查处与审计项目有关的问题和事项。A.协助和配合 B.协助和指导 C.命令 D.指导 正确答案:A 40.审计机关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之一:对审计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有关建议,以综合报告、专题报告等形式报送(),提交有关部门。A.本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 B.上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 C.本级党委、政府和本级审计机关 D.本级审计机关

正确答案:A 4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之一:根据有关规定,在职责范围内办理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等相关事宜。A.退休、辞职 B.考核、任免、奖惩 C.考核、退休 D.任免、辞职 正确答案:B 42.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之一:在对()过程中,有效运用审计结果。A.国有企业管理监督 B.国有资产处置 C.国有企业管理监督、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处置 D.国有企业改革 正确答案:C 43.有关主管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之一: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在对相关行业、单位管理和监督中有效运用审计结果。A.审计决定 B.审计决定和整改要求 C.审计实施方案要求 D.审计工作方案要求 正确答案:B 44.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根据审计结果,应当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之一:在党政领导班子或者董事会内部通报审计结果和整改要求,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及时将整改结果()报告审计机关和有关干部管理监督部门。A.书面 B.口头 C.书面或口头 D.书面及口头

正确答案:A 45.有关主管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之一:对审计移送的违法违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A.依法依纪 B.依法依规 C.依纪依法 D.依纪 正确答案:B 46.组织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之一:将经济责任()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A.审计报告 B.审计结果报告 C.综合报告 D.专题报告 正确答案:B 47.纪检监察机关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之一:依纪依法查处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行为。A.违纪违法 B.违法违规 C.违纪违规 D.违规 正确答案:A 48.地方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组长由()担任。A.地方同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 B.地方同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C.地方审计机关主要负责同志 D.地方同级党委或者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

正确答案:D 49.地方同时设立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的地方,()合并成立一个办公室。A.应当 B.可以 C.不能 D.视情况 正确答案:A 50.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应当由()担任。A.同级审计机关正职领导 B.同级审计机关副职领导 C.同级审计机关同职级领导 D.同级审计机关的副职领导或者同职级领导

正确答案:D 51.联席会议办公室与()内设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合署办公。A.上级审计机关 B.下级审计机关 C.同级审计机关 D.同级审计机关或者上级审计机关 正确答案:D 52.各地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可以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和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按照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性质、经济责任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对审计对象实行()管理。A.统一 B.分类 C.计划 D.数字化

正确答案:B 53.各地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可以制定经济责任审计()。A.计划 B.中期计划 C.长期计划 D.计划和中长期计划

正确答案:D 54.审计机关应当向组织部门等提出下一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A.委托审计建议 B.具体执行单位 C.草案 D.初步建议

正确答案:D 55.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草案,由()报本级政府行政首长批准后,纳入审计机关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A.纪委 B.国资委 C.组织部门 D.审计机关

正确答案:D 56.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草案,由审计机关报()批准后,纳入审计机关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A.本级纪委负责同志 B.本级组织部门负责同志 C.本级政府行政首长 D.本级党委主要领导 正确答案:C 57.57.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经过批准确定后()随意变更。A.可以 B.不得 C.根据审计工作实际情况 D.经审计机关负责同志同意后 正确答案:B 58.对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高等院校等党委的党委与行政主要领导干部,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不担任法定代表人的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且有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从优化资源、提升效果的角度,可以()组织实施。A.同步 B.分别 C.单独 D.统筹

正确答案:A 59.对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高等院校等党委的党委与行政主要领导干部,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不担任法定代表人的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且有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同步组织实施,()认定责任。A.同步 B.分别 C.合并 D.统筹

正确答案:B 60.对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高等院校等党委的党委与行政主要领导干部,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不担任法定代表人的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且有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同步组织实施,分别出具()。A.审计报告 B.审计结果报告 C.审计决定书 D.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 正确答案:D 61.对()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同步组织实施。A.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 B.党政工作部门、高等院校的党委与行政主要领导干部 C.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不担任法定代表人的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企业主要负责人 D.以上三个都是 正确答案:D 62.审计机关应当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与()相结合的组织方式,统筹安排审计力量。A.内部审计 B.社会审计 C.外部审计 D.其他专业审计 正确答案:D 63.《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正式印发的时间是()。A.2008年10月 B.2009年10月 C.2010年10月 D.2011年10月 正确答案:C 64.《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正式印发的时间是: A.2012年7月 B.2013年7月 C.2014年7月 D.2015年7月 正确答案:C 65.以下不是联合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成员单位的是()。A.中央纪委机关 B.中央组织部 C.中央编办 D.财政部 正确答案:D 66.《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共有()章()条。A.7、48 B.8、48 C.8、60 D.9、60 正确答案:C 67.以下不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章节内容的是()。A.审计内容 B.组织协调 C.审计结果运用 D.组织领导和审计实施 正确答案:B 68.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为目标。A.科学发展 B.创新发展 C.协调发展 D.绿色发展

正确答案:A 69.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坚持()与()相结合。A.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 B.任中审计、离任审计 C.政府审计、内部审计 D.责任审计、效益审计 正确答案:B 70.经济责任审计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次。A.一 B.二 C.三 D.四 正确答案:A 71.地方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由本级党委与上一级审计机关协商后,由()组织实施。A.本级党委委托的社会审计机构 B.上一级审计机关 C.同级的其他审计机关 D.本级党委指定的其他行政机关 正确答案:B 72.有关部门和单位、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由上级领导干部兼任,且实际履行经济责任的,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内容()应当履行的经济责任。A.包括该领导干部担任上级职务和所兼任职务 B.以该领导干部担任上级职务为主 C.以该领导干部所兼任职务为主 D.仅限于该领导干部所兼任职务 正确答案:C 73.审计机关应当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日前,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A.3 B.5 C.10 D.15 正确答案:A 74.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在该期限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A.3 B.5 C.10 D.15 正确答案:C 75.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应当将审计组的审计报告首先书面征求意见的对象是()。

A.审计组组长 B.被审计单位配合人员 C.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 D.被审计单位具体业务人员 正确答案:C 76.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机关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日内向出具审计报告的审计机关申诉。A.10 B.20 C.30 D.60 正确答案:C 77.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机关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向出具审计报告的审计机关申诉,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日内作出复查决定。A.10 B.20 C.30 D.60 正确答案:C 78.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机关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向出具审计报告的审计机关申诉,审计机关复查后,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复查决定仍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复查决定之日起()日内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复核。A.10 B.20 C.30 D.60 正确答案:C 79.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机关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向出具审计报告的审计机关申诉,审计机关复查后,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复查决定仍有异议,并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A.10 B.20 C.30 D.60 正确答案:D 80.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是指审计组具体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后,向()提交的审计报告。A.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 B.上级审计机关 C.指导审计组的审计机关 D.授权审计的机关

正确答案:A 81.审计报告中涉及(),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不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意见。A.违反财经规定的事项 B.重大经济案件调查的事项 C.情况比较复杂的事项 D.金额比较巨大的事项 正确答案:B 82.审计机关按照规定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定,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出具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时,应经()签发。A.审计机关负责人 B.审计项目组长 C.审计项目主审 D.审计机关法规处长 正确答案:A 83.审计结果报告,是指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基础上,精简提炼形成的提交()的反映审计结果的报告。A.被审计单位 B.上级审计机关 C.干部管理监督部门 D.审计组所属机关 正确答案:C 84.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后,应当以()的名义书面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意见。A.审计授权机关 B.审计组 C.被审计单位 D.审计机关 正确答案:D 85.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 B.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主要情况 C.被审计领导干部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 D.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责任认定

正确答案:C 86.以下不属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送达范围的是()。A.本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 B.被审计单位纪检部门 C.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 D.本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正确答案:B 87.以下不属于审计结果文书的是()。A.审计移送处理书 B.审计报告 C.审计决定书 D.审计通知书

正确答案:D 88.审计评价应当与审计内容相统一,一般包括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主要问题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A.履行经济责任的业绩 B.领导干部个人遵守廉洁从政情况 C.财务部门管理情况 D.经营部门管理情况 正确答案:A 8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不能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B.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不能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C.根据地方党政、政府的要求,审计机关可以对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 D.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审计机关可以对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 正确答案:C 90.审计机关提请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助时,应当由()统一负责联系和协调。A.领导小组(联席会议)负责同志 B.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办公室 C.组织实施审计项目的具体业务部门 D.审计机关办公室 正确答案:B 91.《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实行审计全覆盖。A.领导干部遵守廉洁从政规定情况 B.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C.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D.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 正确答案:B 92.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复查决定仍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30日内向()申请复核。A.出具审计报告的审计机关 B.上一级审计机关 C.同级组织部门 D.同级组织部门 正确答案:B 93.《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由()负责解释。A.国务院 B.国务院办公厅 C.审计署 D.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司 正确答案:C 94.对领导干部应当承担责任的问题或者事项,审计机关可以提出()。A.考核建议 B.任免建议 C.责任追究建议 D.奖惩建议 正确答案:C 95.《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共有()章、()条。A.6、44 B.8、50 C.9、100 D.5、30 正确答案:A 96.下列行为不应当界定为主管责任的是()。A.领导干部本人直接违反廉洁从政或廉洁从业规定的 B.除直接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对直接分管工作不履行经济责任的 C.除直接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对主管工作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 D.除直接责任外,对主持相关会议讨论研究,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造成公共资金 正确答案:A 97.下列不属于审计结果报告重点反映内容的是()。A.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主要情况 B.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责任认定 C.审计处理方式和建议 D.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正确答案:D 98.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不包括()。A.研究制定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和制度 B.监督检查、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C.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D.提出下一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建议 正确答案:D 99.以下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说法错误的是()。A.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包括政府设立的开发区、新区等的主要领导干部 B.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包括国务院组成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 C.党委、政府设立的临时机构的主要领导干部都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 D.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包括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 正确答案:C 100.审计组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后,不需要征求()的意见。A.本级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同志 B.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 C.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 D.社会公众 正确答案:D

二、多选题(共50题,共50.0分)101.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主要包括()。A.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 B.地方各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主要领导干部 C.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 D.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正确答案:ABCD 102.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

A.省、市、县、乡主要领导干部B.行政公署、街道办事处、区公所等履行政府职能的政府派出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 C.政府设立的开发区、新区等的主要领导干部 D.履行政府职能的政府派出机关的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 正确答案:ABC 103.以下属于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是()。A.中央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 B.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 C.履行政府职能的政府派出机关的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 D.党委、政府设立的超过一年以上有独立经济活动的临时机构的主要领导干部 正确答案:ABCD 104.根据党委和政府、干部管理监督部门的要求,审计机关可以对国有和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企业中不担任法定代表人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A.董事长 B.总经理 C.党委书记

D.财务总监 正确答案:ABC 105.以下关于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说法正确的是()。A.省、市、县、乡主要领导干部属于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 B.政府设立的开发区、新区等的主要领导干部属于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 C.行政公署、街道办事处等履行政府职能的政府派出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不属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 D.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不包括副职干部。

正确答案:AC 106.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结果报告等经济责任审计结论性文书()。A.报送本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B.提交委托审计的组织部门 C.抄送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

D.必要时,可以将涉及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情况抄送该部门

正确答案:ABCD 107.以下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说法错误的是()。A.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不包括国有金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B.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必须是企业法定代表人 C.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不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

D.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包括行政公署、街道办事处等履行政府职能的政府派出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 正确答案:ABC 10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审计署审计长的经济责任审计,报请国务院总理批准后实施 B.地方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由本级党委批准后实施 C.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范围依照干部管理权限确定 D.部门、单位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由审计机关负责组织实施 正确答案:AC 109.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有:()。A.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 B.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C.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经济管理和监督职责情况 D.企业人事任免情况

正确答案:AB 110.下列属于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的有()。A.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上级党委和政府、本级党委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情况 B.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以及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事项的推动和管理情况及其效果 C.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 D.对党委有关工作部门管理和使用的重大专项资金的监管情况 正确答案:ABC 111.下列属于地方各级党委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的有()。A.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上级党委和政府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情况 B.领导本地区经济工作,统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政策措施制定情况及效果 C.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项目的研究决策情况 D.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情况

正确答案:ABCD 112.下列属于党政工作部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的有()。A.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履行本部门(系统)、单位有关职责,推动本部门(系统)、单位事业科学发展B.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 C.本部门(系统)、单位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 D.有关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内部审计等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

正确答案:ABCD 113.下列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重点说法正确的是()。A.有关部门和单位、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由上级领导干部兼任,且实际履行经济责任的,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的经济责任。B.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中,为提高审计效率,地方党委主要领导干部和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的审计内C.对以往审计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情况不属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重点 D.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审计目标、干部管理监督需要、审计资源与审计效果等因素,准确把握审计重点。正确答案:AD 114.下列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重点说法错误的有:()。A.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严格依法界定B.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无关,因此不应作为审计内容 C.确定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时,要严格按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审 D.为能够对被审计领导人员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在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范围应当覆盖国有企

正确答案:BCD 115.部长经济责任审计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因审计部门每年对该部委实施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时,不再将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列入审计内容B.将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作为审计内容 C.将国有资产的采购、管理、使用和处置情况作为审计内容 D.将有关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作为审计内容

正确答案:ABCD 116.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审计机关应该区别不同情况界定为()。A.直接责任 B.间接责任 C.主管责任 D.领导责任

正确答案:ACD 117.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下列行为中被审计领导干部应承担直接责任的是()。A.与他人共同违反有关国家规定、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 B.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度规定的被审计领导干部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事项,由于授权其他领导干部且决策不当造成国家利益重C.疏于监管,致使所辖地区发生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 D.企业领导人员在任期内直接决定的重大事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正确答案:ACD 118.下列关于审计评价指标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评价,审计机关必须选择设定定量评价指标 B.审计评价指标应当简明实用 C.审计指标主要包括定性、定量指标 D.审计评价指标应当易于操作

正确答案:ABCD 1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审计中是否涉及,审计机关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全部事项都应当作出评价。B.审计评价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纵向和横向业绩比较、有关指标量化分析等 C.对领导干部应当承担责任的问题或事项,审计机关无权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 D.应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或事项置于相关经济社会环境中加以分析 正确答案:AC 120.审计评价的依据主要包括()。A.规范性文件 B.政府工作报告 C.法律法规 D.公认的业务惯例或者良好实务

正确答案:ACD 121.审计评价应当重点关注()。A.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B.关注任期内举借债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重要事项 C.关注领导应当承担领导责任的事项 D.关注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重要事项

正确答案:ABCD 122.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机关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有异议时,以下属于审计机关最终决定的是()。A.行政复议机关的裁决 B.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复核决定 C.审计署的复查决定 D.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决 正确答案:BC 123.关于审计评价说法正确的有()。A.对审计中未涉及的事项,审计机关可以不作出评价 B.对审计证据不充分或者不适当的事项,审计机关可以不作出评价 C.审计评价的内容应当与审计内容相统一 D.审计评价只包括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业绩,不包括领导主要问题及应当承担的责任 正确答案:ABC 124.各级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和相关部门应当逐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A.情况通报 B.责任追究 C.整改落实 D.结果公告

正确答案:ABCD 125.纪检监察机关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有()。A.依纪依法受理审计移送的案件线索 B.依纪依法查处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 C.对审计结果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适时进行研究 D.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正确答案:ABC 126.组织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有()。A.根据干部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干部管理监督体系 B.根据审计结果和有关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他有关人员作出处理 C.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D.以适当方式及时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审计机关 正确答案:ABCD 127.下列有关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以不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意见 B.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后,应当书面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意见。C.审计报告中涉及的重大经济案件调查等特殊事项,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不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意D.审计中发现的所有重大问题事项,必须全部在审计报告中反映。正确答案:BC 128.审计机关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有()。A.对审计中发现的相关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依规作出处理处罚;对审计中发现的需要移送处理的处罚 B.根据干部管理监督部门、巡视机构等的要求,以适当方式向其提供审计结果以及与审计项目有关的其他情况 C.按照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审计结果,或者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 D.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将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 正确答案:ABC 129.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A.根据有关规定,在职责范围内办理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考核、任免、奖惩等相关事宜 B.对审计结果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的参考依据 C.依纪依法查处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 D.以适当方式及时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审计机关 正确答案:ABD 130.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A.根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有关要求,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监督体系 B.在对国有企业管理监督、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有效运用审计结果 C.督促有关企业落实审计决定和整改要求 D.对审计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的参考依据

正确答案:ABCD 131.有关主管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要职责()。A.对审计移送的违法违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依法依规作出处理处罚 B.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审计决定和整改要求,在对相关行业、单位管理和监督中有效运用审计结果 C.对审计结果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的参考依据 D.以适当方式及时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审计机关 正确答案:ABCD 132.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根据审计结果,应当采取以下整改措施()。A.在党政领导班子或者董事会内部通报审计结果和整改要求,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及时将整改结果书面报告审B.对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执行完毕,并将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 C.根据审计结果反映出的问题,落实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D.根据审计建议,采取措施,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正确答案:ABCD 133.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的运行机制。A.制度健全 B.管理规范 C.运转有序 D.工作高效

正确答案:ABCD 134.各地应当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制度。A.领导小组 B.联席会议 C.党政联席会议 D.工作小组会议

正确答案:AB 135.各地可以根据(),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A.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 B.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 C.按照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性质 D.经济责任的重要程度 正确答案:BCD 136.对()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同步组织实施。A.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 B.党政工作部门党委与行政主要领导干部 C.高等院校党委与行政主要领导干部 D.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不担任法定代表人的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企业主要负责人 正确答案:ABCD 137.审计机关应当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相结合的组织方式,统筹安排审计力量,逐步实现对()等的统一管理

A.审计计划 B.审计项目实施 C.审计文书报送 D.审计结果利用 正确答案:ABCD 138.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审计机关报本级政府行政首长批准,可以中止或者终止审计项目。A.被审计领导干部被有关部门依法依规采取强制措施 B.立案调查 C.死亡 D.不宜继续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其他情形

正确答案:ABCD 139.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被审计领导干部被有关部门依法依规采取强制措施,立案调查,死亡,以及不宜继续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其他情形的,审计机关报本级政府行政首长批准,可以()审计项目。A.中止 B.终止 C.暂停

D.继续 正确答案:AB 140.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被审计领导干部被有关部门依法依规采取强制措施,立案调查,死亡,以及不宜继续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其他情形的,审计机关(),可以中止或者终止审计项目。A.报本级政府行政首长批准 B.根据党委、政府的要求 C.报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 D.根据干部管理监督部门的要求 正确答案:ABD 141.()应当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作出书面承诺。A.审计组 B.被审计领导干部 C.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 D.财务部门 正确答案:BC 142.《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制定依据包括()。A.《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C.《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D.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正确答案:ABC 143.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和()的行为。A.审计 B.监督 C.评价 D.鉴证 正确答案:BCD 144.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和()为基础。A.真实 B.合法 C.合规 D.效益 正确答案:ABD 145.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后,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出具()。A.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B.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 C.财务收支报告 D.内部审计 正确答案:AB 146.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包括()。

财务报告审计目标分析 篇6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针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设计和实施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有别于传统的内部会计控制。

为了贯彻SOX 404条款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管理层评估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要求,美国SEC于9月发布了《最终规则》,正式提出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的概念 ,强调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和完整。SEC选择了一个目标比较单一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概念,这是由于:第一,将内部控制的目标集中在财务报告可靠性上,更有利于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第二,SEC认为404条款中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针对财务报告的;第三,即使是这样一个比较狭窄的概念,也会给上市公司增加大量的报告义务和成本负担;第四,历史上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内部控制评估的检查、评价或鉴证的范围从来就是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根据SEC的定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具体包括以下控制政策和程序:第一,保持合理详细程度的会计记录,准确公允地反映资产的交易和处置过程;第二,为下列事项提供合理的保证:公司对发生的交易都进行了必要的记录,从而使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公司所有的收支活动都经过了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合理授权;第三,为防止或及时发现公司资产未经授权的取得、使用和处置提供合理保证,这种未经授权的取得、使用和处置资产的行为可能对公司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各项控制政策和程序,目的在于防止或发现财务报告可能的错误和舞弊。根据防止或发现错误弊端的层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可以分为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前者在于防止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比如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检验、限制对资产和文件的接触等;后者在于发现已经发生的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错误和舞弊,比如每月与银行对账、内部审计人员对财务记录的检查等。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它与内部控制的传统理解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根据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包含三个方面的目标,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只包含了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相关的部分;不包括与公司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方面的目标;对于遵循性方面,也只保留了如何遵循SEC关于财务报告要求这类与财务报告编制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目标

AS5第3段规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如果存在重大缺陷,则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无效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计划并执行审计,以取得在管理层评估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的证据。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COSO认为,如果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够合理保证下述事项,那么就可以认为内部控制是有效的:他们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在何种程度上得到了实现;公布的财务报表是可信赖的;适用的法律和规章得到了遵循。

根据PCAOB的解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是针对具体某一时点而言,更为明确地讲,就是管理层评估日或者管理层签署管理层评估报告的日期。做出这一规定是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特性决定的,因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虽然部分控制运行后能够留下控制轨迹,如批准销售、发货等,但也有很多控制在运行后是无迹可查的,如具体的业务活动过程。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时所使用的审计程序往往只能获取审计时点的证据,当然也就只能针对该时点的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做出此规定显然背离了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的.初衷,因为开展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是希望被审计单位能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当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无保留意见时,只能意味着该时点是有效的,其他时段的有效性却不得而知。实际上,整个时段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都会影响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并不能根据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来推断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虚假财务报告审计案例分析培训班 篇7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盛行的原因很多, 如信息不对称, 对上市公司监管不利, 利益驱动等。本文拟从与会计信息相关的需求主体的角度去探索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

一、会计信息需求主体分析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 会计信息的本质是要满足会计信息需求主体的决策需要, 主要的需求主体包括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的管理决策者、政府调控部门、企业员工等。由于其与企业经济关系的程度不同, 利益关系不同, 其对财务报告的关注点和利用目的也就不同。

1. 企业的投资者 (上市公司股东) 。

由于投资方式、时间、内容、数额不同, 权益投资人又进一步分为控股股东、一般股东, 股民 (特指股市投机者) , 由于持股比例不同, 投资目的不同, 他们对财务报告的关注可能会有所差异。控股性股东关注的是利润分配, 投资转让收益, 薪酬收入三者之和最大化, 投资风险和职业风险之和最小化;不参与经营的一般股东其关注的是投资报酬、利润分配的最大化, 投资风险最小化;既不参与企业经营也不准备长期投资的股民所关注的是企业短期的获利能力, 股利分配政策, 股票交易的收益最大化和投资风险的最小化。

2. 企业的管理当局。

企业的管理当局中既包括企业的决策机构, 如董事会、经营管理委员会、各种专门委员会, 也包括企业的执行机构, 如管理职能部门。狭义地讲, 管理者当局就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管理者既是会计信息的需求者, 又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

3. 企业的债权人。

企业的债权人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普通债权人, 一类是优先债权人。普通债权人指借给企业实体或现金形式的资金的金融机构, 普通债权人尤其对公司的现金流量、资本结构和债务结构更为关注。优先债权人即与企业存在商业信用的供应商, 他们对企业会计信息内容的关注侧重于与其款项直接相关的部分。

4.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需信息系统的支持, 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就是这一信息系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这里我们需要将政府部门分开来分析, 中央政府需要根据会计信息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作为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 而地方政府可能更多关注的是财务会计信息对地方经济, 政府政绩, 甚至是对政府官员个人业绩的影响。

5. 企业的员工。

企业员工对企业投入的主要形式是劳动和人力资本, 其对会计信息的关注在于与薪酬相关的会计信息。一般来说, 主要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福利、考核指标的定成情况, 以及企业福利资金的开支情况等。需要指出的是企业的员工中应当包括会计人员。

二、需求主体利益冲突与虚假财务报告

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有着不同的目标行为和经济特征, 他们各自从自身利益最大化, 风险最小化的角度出发, 对财务报告的生成提供与财务报告的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1. 从企业投资人 (上市公司股东) 角度分析。

企业 (公司) 的权益投资人是企业净资产的所有者, 也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与企业利益关联程度最大, 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内容关注最多, 对财务报告的质量也要求最高。但对于企业的投资人我们要分别来看:控股股东和一般股东需要真实的财务报告, 拥有真实的会计信息, 由于信息不对称, 他们可以为了集团或个人利益对那些不参与经营的股东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 而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缺乏民事赔偿的规定, 虚假财务报告的法律责任追究很难保证, 致使虚假财务报告大行其道。另一部分股东就是我们所说的股民, 他们最关心的是股票交易的收益最大化, 只关心财务报告中的某些利好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说, 股民的这种需求是虚假财务报告盛行的直接诱因之一, 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 从管理者 (经营者) 的角度分析。

经营者与其他需求主体不同, 做为内部经营者, 对会计信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以得到最客观的财务报告和真实的会计信息。就目前而言, 这应该是企惟一的一本真账, 这一本账通常是不对外提供的, 对外提供往往的经过粉饰的财务报告。

首先, 信息不对称是其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客观环境。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一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 其利益目标也不相同, 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 以欺骗所有者, 获利自身的最大利益。

其次, 利益驱动使虚假财务报告盛行成为现实。作为企业的经营者, 其对利益的追求有两个层次:第一是对企业 (公司) 利益的追求;第二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基于公司利益的考虑, 经营者会为了获取信贷资金, 商业信用, 为了取得上市资格, 配股资格, 为了税收目的等利用自己信息资源优势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基于经营者个人利益的考虑, 管理者会为了自己的政绩、职务、薪酬、股票升值, 甚至是推卸责任而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

3. 从债权人的角度分析。

债权人关心的是债权能否按时收回, 利息能否得到保证, 从理论上讲他们需要真实的财务报告, 但事实并非如。优先债权人之所以赊账, 是因为他们与企业存在着足够好的商业信用, 他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 对债权能否收回基本确定, 否则不会赊账。一般来说, 收不回款项的原因可能是不可抗力的因素, 或信用问题, 与财务报告的真实与否关系并不十分密切, 因此他们并十分在意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对于普通债权人, 主要是各个金融机构的贷款人,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 银行大部分是国有大银行, 得到贷款的绝大部分是国有大型企业, (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以前的国有大型企业改制) 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均受到银行的歧视, 大都无法得到银行的支持。由于历史遗留问题, 计划经济依然影响着人们的观念, “企业是国家的企业, 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因此他们在发放贷款前并不十分慎重, 如果说在放贷前需要真实的财务报告的话, 那么放贷之后就可能显得有那么重要了, 出于银行业绩考核的需要, 虚假财务报告可能甚至会成为其业绩考核的支持。

4. 从国家政府的角度分析。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政企必须分开, 但这在我国政企并没有完全分开。一此地方官员的政绩往往与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关, 所谓“官出数字, 数字出官”。由于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各级政府在虚假财务报告生成中充当着非常复杂的角色, 虽然还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地方政府是虚假财务报告的制造者之一, 但地方政府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形成始终持“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的态度, 也助长了虚假财务报告的盛行。

5. 从企业内部员工的角度分析。

作为一个利益相关者群体, 企业员工在没在组织起来的情况下是一个弱势群体。在人数众多, 权利高度分散化的状态下, 他们在决定企业命运和财富分配过程中, 往往被边缘化, 企业经营管理层在提供财务报告时, 根本对其视而不见, 而员工由于没有组织, 也没有力量与管理者抗衡, 也无法影响财务报告的质量。

三、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认为虽然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盛行的原因有很多, 但财务报告有效需求主体缺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完善民事赔偿制度, 加大财经执法力度, 明确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应该说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操纵利润, 首先不是一个会计问题, 而是一个法律问题, 监管问题, 监管不利, 缺乏民事赔偿责任是虚假财务报告盛行的最主要原因。

2. 理顺多方利益关系, 减少利益冲突。

由于企业内部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 因此理顺委托与代理方的利益关系极为重要。首先要尽早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 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其次, 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 鼓励市场并购行为, 活跃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将替换机制引进专业经理人才市场, 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对经营者的基于其经营成果的有效合同激励机制, 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趋于一致。

3. 完善公司治理机构。

上一篇:友情是什么?作文600字下一篇:食品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