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财务案例分析

2024-11-06

中国平安财务案例分析(精选8篇)

中国平安财务案例分析 篇1

一、西部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制度健全程度不均衡,执行不规范。

目前在我国相对落后的西部农村,由于地域的差异、信息的闭塞,只有部分平原村镇、交通相对便利的村镇或有相对资源优势的村镇由于经济相对发达,村委会掌握的资金相对较多,村民的眼界和知识更为广泛,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但在落后的山区村镇,村委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补贴,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扶贫款,村委会根本没有支配资金的活动,这就造成了个别村没有会计员、出纳员,没有设立村财务支出审核小组,财务支出村委主任或村支书“一枝笔”。

虽然有些村建立了较完备的财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财权仍集中在村“一把手”手里,执行极不规范。

(二)账目设置不健全,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

当前村级会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

有的只有一个流水账而不设台账、财产账和往来账;有的村委会就一个村长、书记和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总账、明细账、保管账、现金账及各种报表资料都由一人负责,

自买自报;在贫困山区的村镇,财会人员因不懂业务,干脆不设账、不记账,所有支出都是由村长的一句话来定,村委会的账目就只有村干部自己知道。

(三)村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缺乏监督。

我国西部农村在村务公开上首先是村干部自身不愿意公开,即使公开也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其次是村民对于公开的内容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去监督村务公开。

(四)村干部素质不高。

首先由于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在本地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一般青壮年和相对有文化的村民都外出打工,没有人愿意当村干部,

这就造成了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其次是对于村干部贪腐不能纳入我国公务员体制进行处理,“东窗事发”后最多就是退赃和撤职,

造成了许多村干部肆无忌惮;还有就是我国西部地区村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村民的维权意识很弱;最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新业务不断出现,如集体土地开发、农村税费改革等,原来的“老会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村级财务管理的需要,

但是几乎年年入不敷出的村级财务又不可能拿出一定的培训费用,导致村级财会人员政策水平、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二、目前我国西部农村村级财务审计的现状

首先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贫困村镇所占的比重很大,只是在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以后有一定的改善,但仍然是许多村基本处在温饱线上,

村级财务收支极其有限,几乎没有实行审计的必要;其次许多西部山区农村贫穷落后,每年村级财务除了扶贫款就很少有收入来源,几乎处于无账可审的状态;

再次我国西部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其财务管理的方式大多还是沿袭自身民族习惯,如用我国目前相关的审计法规对其进行审计具有很大的不适应性;

最后我国西部农村审计目前主要是靠乡镇政府或经管站等一些部门的内设审计机构来执行,他们对村级财务的.审计属于乡镇政府的内部审计,缺乏政府审计的力度,并且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财政经费的紧张,审计经费无法保证,这就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农村干部群众对审计工作认识有偏差。

总的说来,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审计的力量还很薄弱,在许多贫困山区乡镇甚至连审计机构都没有。

我国西部农村审计虽然已经提出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发展和深入。

三、加强西部农村村级财务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对村级财务审计的宣传领导,努力创造农村审计良好环境。

一方面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向农民介绍宣传有关村级财务审计的重要性,使农民了解村级财务审计并利用村级财务审计维护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另一方面要向各级领导宣传农村村级财务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认识到抓好农村村级财务审计,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意义,

把农村村级财务审计摆上农村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关心支持农村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切实加强对农村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领导,为深入开展农村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快农村村级财务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明确农村村级财务审计法律地位。

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的经常性工作。

在西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必须结合西部农村村级财务的实际,制定出不同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适应农村客观形势发展需要的专门农村审计法规。

各级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也应从实际出发,制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审计制度,最大限度地赋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审计部门必要的职权,使农村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农村审计工作的作用。

还应明确农村审计机构人员的执法主体地位,界定农村审计机构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相关单位的法律关系,规定违规违法行为的要素标志和法律责任,为深入开展农村审计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加强农村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首先应为农村审计机构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通过考试、选拔的方式将优秀的审计人员和会计人员充实到农村审计岗位;其次还要建立审计人员考核制度,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考核,淘汰那些素质低、工作不力的审计人员,

保证审计的质量;还要加大对审计人员培训的力度,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技能水平和审计道德品质。

四、我国西部农村村级财务审计的重点

我国西部农村村级财务审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村级财务具有涉及面广、运行资金量小、人员结构复杂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到村级财务审计的重点环节和内容,以达到减少工作量、促进“三农”问题更好更快解决的目的。

(一)重点清查货币资金。

在清查村组货币资金时,主要清查现金和银行存款。

可以查看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首先通过与余额的比对,可以看出是否存在长款和短款的情况;其次可以与总账进行比对,看日记账与总账的账面余额是否相等。

针对我国西部农村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现状和西部农村的实际情况,对于存在的白条抵库的现象,在进行货币资金清查时一定要进行重点检查。

(二)重点清查债权债务。

我国西部农村村级债权债务形成的时间长,数额大,成因复杂,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新的矛盾,带来不稳定因素。

在进行审计时必须集中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讲究工作方法,要深入细致,调查研究,摸清债权债务底数,组织力量进行全面核对,并得到当事人的认可,实事求是核定债权债务,如实向群众公示。

与此同时,我们要考虑到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不高的实际,在农村债权债务化解中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把债务平摊到农户,防止一些不合理的债务合法化;不能搞运动式突击清收农民历年欠款,而是要帮助农户制定还款计划,依照偿还能力自动、逐步还款。

(三)重点清查收入支出账目。

在我国西部农村,村级财务收入的来源有限,主要来源于山林地承包费、矿产林业资源出让费和财政补助收入等。

在进行审计时要重点对这几项主要收入来源进行重点清查,看是否存在漏收、少收和隐瞒收入等问题。

对于进行村级财务支出审计时,主要是对虚假凭证的辨别。

虚假凭证的日期、数量、单位、单价、品种、规格、收款人、填写不规范,或干脆不填写,金额一般为某个整数,收款单位印章不清楚;凭证的日期与发票的连续号码不相称,同一个单位开出的同一种发票,日期在前的号码却在后,日期在后的号码反而在前;各种补助费表上领取人签字的字迹差不多,或一人代领多人。

(四)重点清查专用款项。

由于国家每年用于西部地区开展计划生育的费用比较大,在对其进行审计时主要查其专项款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专款专用,专户管理。

由于西部农村的村务公开还未全面实行,在审计扶贫款项时,必须仔细认真,督促村委会公开账目,查是否足额入账,是否及时发放到位,是否存在贪腐、挪用、截留、克扣现象。

随着农村经济变化,农村集体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多,如路面硬化、村办公楼、村教学楼、村办敬老院等基建项目增多,审计时,查这些资金来源如何,怎样使用,各类项目是否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工程实施是否公开竞标、工程竣工是否验收合格入账等。

更多相关阅读:

中国平安财务案例分析 篇2

关键词:中国平安,深发展,并购,财务分析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 金融业实施混业经营将成为我国乃至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并购是混业经营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可以给股东带来收益, 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带给金融界巨大震撼, 本文对此进行财务剖析, 探索此次交易给我国金融界并购行为带来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一、并购参与方基本情况简介

(一) 并购方:

中国平安集团。中国平安保险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中国平安, 股票代码:601318) 于1988年3月在深圳蛇口成立, 从事财产保险业务, 随后开展人寿保险业务;1996年扩展到投资行业, 经营证券信托业务;2003年收购平安银行, 进军银行业, 初步形成三大业务格局。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增长和业务扩张, 中国平安成为集保险、投资、银行三大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二) 被并购方:

深圳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深发展, 股票代码:000001) 是我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和上市的商业银行。经过多年快速发展, 深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多家分支机构, 并在北京、香港设立代表处。2004年深发展成功引进美国新桥投资集团这个国际战略投资者, 成为国内首家外资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

二、并购过程分析

第一阶段:2008年第二季度, 中国平安通过寿险产品投资组合, 在深发展股票当年季度下跌46%的情况下, 果断出手, 利用较低成本避开了深发展当年第1季度高达40元/股的股票泡沬。为不暴露并购动机, 平安集团在第三季度并未购入深发展股票, 而是于第四季度增持3 700万股, 此时中国平安持有深发展股票累计达到1.52亿股, 悄然成为深发展第二大股东。

第二阶段:2010年5月, 为了能够持有深发展5.2亿股股份, 中国平安向美国新桥定向发行2.99亿H股, 约占深发展股份的16.76%。此时共持有深发展6.66亿股股份, 约占深发展当时总股本的21.44%, 成为深发展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第三阶段:2010年6月, 深发展向平安寿险定向发行3.80亿股股票, 平安寿险凭借69.31亿元人民币全部认购。结束认购后, 中国平安持有深发展29.99%股份。

第四阶段:2010年9月, 深发展发行16.39亿股股份, 而中国平安以持有平安银行股份的90.75%以及26.92亿人民币作为对价。此时中国平安共持有深发展52.38%股权, 深发展成为中国平安旗下的控股子公司。

第五阶段:2012年1月19日, 深发展以3.37元/股的价格收购平安银行9.25%股份, 完成合并后, 平安银行取消其法人资格, 深发展为存续公司, 并更名为“平安银行”。

在此次并购交易中, 首先, 中国平安运用寿险资金进行定向增发, 降低了并购带给自身的财务风险, 增加了深发展的资本实力;其次, 中国平安和美国新桥的过桥融资交易, 控制了并购成本, 给新桥投资较好的选择权, 避免面对市场的负面情绪;而深发展本身拥有充裕的资本补充, 可以资源共享;最后,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后, 可将利润表合并,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股东权益。总之, 我国资本市场对中国平安进入深发展持欢迎和肯定态度。

三、并购前后财务分析

(一) 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为了更直观看出中国平安和深发展并购前后偿债能力的变化情况, 这里选取一些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见表1) 。

数据来源:中国财经信息网

由表1的权益乘数和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我们发现中国平安为并购深发展准备了大量资金, 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杠杆比率,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权益乘数每年都有所增加, 资产负债率在90%左右波动。由此可知, 在金融海啸和并购交易背景下, 中国平安不得不暴露在更大的风险之下, 庆幸的是情况并没有恶化。尽管偿债能力下降, 但只要并购后整合顺利, 改善盈利能力, 风险还是可以承受的。

根据表2可知, 深发展由于得到中国平安注入的巨额资金, 其2008年的EM比2007年明显提高, 风险承受能力随之增加。2009-2013年, 深发展EM和资产负债率分别下降了11.7%和2.4%, 说明深发展盈利能力的提高和资产规模扩大稀释了一定的风险。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 从2007年5.8%的危险状况, 至2013年大幅上升到接近10%的水平。由此可见, 并购前后深发展虽面临偿债风险上升的挑战, 但由于得到中国平安的帮助, 转嫁部分风险, 提高了企业成长水平和盈利能力, 表现良好。总之, 此次并购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平安的风险, 降低了深发展风险。

(二)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 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最大动力, 这里选取2007-2013年七年的指标来分析中国平安与深发展并购前后的盈利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财经信息网

由表3可以发现, 2008年中国平安盈利指标大大低于往年水平, 这是因为2008年受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国内外经济持续下滑, 企业亏损, 国民购买力不足, 导致当时的平安寿险销量急剧下降, 再加上平安当时投资富通集团亏损严重, 当年中国平安的财务报表数据甚是难堪。进入2009年, 中国平安已是深发展第二大股东, 其各项盈利指标全面超过2008年水平, 证明对于深发展的并购不仅没有影响到其自身业务的发展, 反而全方位提升了财务指标。其净资产在并购后几年突飞猛进, 不但好于2008年水平, 而且大于2007年 (由于2007年是经济飞速发展、资本市场异常繁荣的一年, 所以并购后几年的数据表现超过2007年就表明此次并购给平安带来正效应) 。2009年后盈利指标有持续下降趋势, 这是因为扩张后整合需大量资金使成本增加, 利润减少。经过三年整合, 2013年盈利指标有很大回升, 而且我们通过对每股收益的计算 (如下页图1) , 也可以看出中国平安每股收益一直呈上升趋势, 盈利能力增长明显, 说明通过并购, 中国平安的资本结构优化及协同效应优势逐渐显现, 对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有帮助。

数据来源:中国财经信息网

由表4可以发现, 2008年金融危机使深发展财务数据一片惨淡, 盈利状况堪忧。但被并购后各项盈利指标不仅高于2008年水平, 也高出经济繁荣的2007年。但净资产收益率在2010年开始下降, 这是由于深发展在这期间向平安寿险定向增发股份引起利润下降所致。

总之, 我们对比2009-2010年并购前后数据可以发现, 此次并购效益显著, 给双方都带来了正的财务效应, 不仅增强两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而且能够在危机后迅速整合, 摆脱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甚至超过了2007年的盈利水平。

(三) 成长能力分析。

成长能力是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 通过对历年增长率的关键财务指标分析而得。这里我们选取三个主要指标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财经信息网

由表5可知, 中国平安在金融危机冲击下, 2008年净利润增长率出现负增长, 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缓慢提高, 仅增长8.7%和2.5%。但并购后第一年即2009年, 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开始出现逆转。2013年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达40.4%和18.1%, 说明并购使中国平安增长势头稳健, 成长能力不断提高。

数据来源:中国财经信息网

从表6我们发现, 2008年深发展的净利润增长率同样也出现了负增长, 2009年深发展的控股股东开始由美国新桥转换为中国平安, 在这个动荡的背景下, 净利润增长率达719.30%, 迅速提高企业成长能力。净利润增长率在2010年急剧下滑, 原因是: (1) 2010年9月中国平安以其股份和现金作为对价认购深发展定向增发的股份, 大量整合成本导致净利润增长率大幅下降。 (2) 2009年成长能力指标建立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 所以指标急剧上升。2011年, 深发展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均超过60%, 发展态势健康。由此可见, 并购提高了参与方的成长水平。

(四) 行业净利润对比分析。

净利润是企业最终经营成果, 下面对我国三家保险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其中,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和“5·12汶川大地震”特大自然灾害影响, 净利润普遍波动剧烈:中国人寿从281.16亿元的净利润跌至100.68亿元, 跌幅达64.2%。中国太保净利润从68.93亿元跌至13.39亿元, 跌幅达80.6%, 而中国平安则从150.86亿元跌至6.62亿元, 跌幅最大, 达95.6%。这是由于中国平安除受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冲击外, 更重要的是对富通投资失败带来惨痛损失。故本文分析时扣除了2008年相对不稳定数据。 (数据来源:证券之星)

图2显示, 三家上市保险公司业绩均出现下滑。高居中国保险市场份额之首的中国人寿跌幅最为惨重, 从2010年336.26亿元的高利润下滑至2012年的110.61亿元, 三年来利润跌幅达67.1%, 中国太保净利润也呈下滑趋势。唯一亮点在于中国平安, 深入研究发现为其净利润保驾护航的是银行业务而非保险业务。因此剔除银行业务对中国平安净利润的贡献, 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中国平安保险业务在净利润方面的真实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财经信息网

由表7观察到, 2013年银行业务超过中国平安净利润的一半以上。扣除银行业务对净利润贡献后, 中国平安每年保持平稳利润水平, 业绩良好。中国保险业在金融危机后一直未能扭转颓势, 经过多年粗放式发展后, 不得不放慢了脚步, 所以中国平安为自己选择新的利润增长点———大力发展银行业务, 平衡其投资收益是极其正确的。

(五) 小结。

通过对上面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发现, 短期内并购交易使中国平安在保持比较稳健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的同时, 成长能力也增强;对于深发展在保持较稳健盈利能力的同时, 风险抵御能力上升, 偿债能力增强, 资本结构趋向合理稳定, 成长能力提高。不足的是, 从并购第三年即2010年由于并购整合用去了大量资金使得双方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开始逐渐递减, 偿债风险上升。但从长期看, 并购行为所强化的金融控股集团对并购双方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能在并购基础上通过金融集团内部协同作用, 进一步提升平安集团以及深发展的发展潜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面临的风险及解决方案

对于金融史上的最大并购案———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 其并购前后在业务整合及整体控制方面的突出表现, 将引导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金融控股集团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 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希望能对金融市场并购提供参考。

(一) 面临的风险。

首先, 监管层面。由于金融控股集团内部业务联系紧密, 交叉销售明显, 系统性风险较高, 而且业务之间关联也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使金融监管很难把握, 分业监管无法对其整体风险进行精确测量, 仅从各行业把握其风险是不够的, 容易忽视金融控股公司内外部复杂关联性所带来的潜在风险隐患。其次, 财务杠杆方面。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各子公司资本金均由总公司拨备, 子公司之间还存在相互持股, 这可能引起资本重复计算, 进而导致财务杠杆率过高, 风险加大。如果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再将资金注入控股子公司, 也会加大财务杠杆率, 造成财务风险。第三, 内部关联交易方面, 一方面金融控股下的各子公司可通过相互担保方式获取银行贷款, 进而转移成本, 操控利润, 以粉饰财务报表。另一方面使各分业监管部门无法得知企业真实的流动性水平, 一旦子公司发生危机, 极容易引发整个公司的危机。

(二) 解决方案。

第一, 从我国目前金融发展阶段来看, 尚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欠缺, 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不够, 我们要继续实施分业监管。但不能仅局限于分业监管, 对于金融控股集团的业务交叉、内部控制、关联交易等应予以高度重视和识别, 设计更为合理的评估机制, 防止因快速扩张而导致管理能力、资金不足所带来的风险。第二, 对金融控股集团的信息披露要予以严格规定, 包括重大资金流动、各子公司资产状况及来源等重大事项的披露。对于金融控股公司不合理的投资行为, 要及时进行纠正, 必要时可以分拆。对盈利能力极差, 资本严重不足的企业要及时接管, 防止危机蔓延, 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五、平安并购深发展对我国金融市场并购的启示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是我国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是保险并购银行的一种新型金融控股集团的尝试。这次交易使中国平安成为我国第一家名副其实的金融控股集团, 同时也是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一次有利探索。它给金融市场上实施并购的主体提供了思路, 主要有:

(一) 金融业并购应注重优势互补, 实现协同效应。

中国平安长期战略是通过并购, 形成一个包括保险、银行、投资等在内的金融控股集团。中国平安选择深发展, 是因为: (1) 深发展股权较分散, 拥有其30%的股份就可控制该银行; (2) 美国新桥投资控制深发展是为了增加深发展价值, 获取高额利润后退出; (3) 中国平安与深发展同在深圳, 风险控制更强, 收购后的整合会更平滑, 更容易实现协同效应; (4) 最重要的是, 并购后保险产品可以和银行产品在销售上相互带来机会, 这既满足中国平安战略需求, 又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 是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成功的关键。

(二) 加强金融业并购的风险管理。

金融混业经营是把双刃剑, 在带来收益、分散经营风险的同时, 也可能产生规模不经济。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后, 一方面, 其旗下平安银行和深发展将会因同业竞争受到监管限制, 所以必须对其整合, 在整合过程中势必存在一系列风险;另一方面, 中国平安要处理保险、银行等自身业务风险和混合经营管理的特殊风险, 这就要求金融控股集团对于并购风险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不断提高和完善管理体系, 以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通过并购深发展, 中国平安现已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经营的银行, 国内保险业第一家拥有全国性银行控股权的公司。深发展通过换股方式获得了分享保险业丰厚利润的机会, 同时中国平安还可凭借其丰富的个人客户基础帮助深发展开拓零售银行业务, 分散经营风险, 这对我国金融资源的整合以及金融体制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磊.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绩效的财务数据检验[J].贵州财经大学, 2013, (10) .

[2] .宁永忠.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动因探析[J].财务与会计, 2011, (02) .

中国房地产业财务风险分析 篇3

摘 要 本文从目前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的背景入手,利用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了当前房地产也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对这些风险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 房地产 财务风险 风险防范

一、引言

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投入量大、回收期长以及变现能力差的特点决定了该行业必然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对当前房地产行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寻求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房地产业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以下分析中主要选取四个房地产业的标杆企业:万科、招商、保利、金地。

(一)财务风险分析

大多数上市房地产企业的速动比率较低,资产负债率偏高,且现金流为负值,财务风险并不低(见表1)。

从四家标杆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情况来看,经营性现金流均为负。保利地产三季度末的经营现金流已经为-81.76亿元,比上年同期现金情况减少67.67%。甚至有部分企业的现金流较去年相比下降了200%以上,如万科地产现金流为-6.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0%。

1.速动比率明显降低,短期偿债压力大

从表2可见,在目前楼市低迷的情况下,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好的体现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与2007年第三季度相比,2008年三季度的速动比率均有所下降,分别为0.22、0.29、0.18、0.12,这说明四家企业在经历了大幅拿地、迅速扩张之后,出现了严重的资金压力,均需要加强对资金的风险监控。尤其是招商地产,三季度的速动比率为0.31,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招商地产急需提高资金的运营能力,减少短期偿债压力。

2.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长期偿债令人担忧

从表3可以看出,万科、保利、金地、招商四家上市房地产企业2008年三季度的资产负债率均为70%左右,高出60%的警戒线。与2007年相比均有所提高,提高最明显的是金地集团,由2007年三季度的43.05%提升至73.3%,其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9亿元,较年初增加254.55%;长期借款上升为81.91亿元,较年初增加51.55%。而截止9月末,金地的销售额不到7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仍为负。

(二)盈利能力分析

1.营业收入增加,但仍难抗行业大势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四家标杆房地产企业营业收入同比普遍增长,但仍难抗行业大势,纷纷调减销售。报告期内万科业绩稳步增长,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41.73亿元,同比增长59.04%,其中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52.87亿元,同比增长71.04%。保利地产2008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39.09亿元,同比增长71.22%。但仅从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来看,却都存在一定幅度的下降,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3.12亿元,同比降低27.53%。

2.利润增长放缓

万科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15亿元,同比下降13.42%。对于第三季度净利润的下降,万科的解释是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因素的影响,也即万科目前的存货降价,导致了利润下跌。

而保利地产2008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均有大幅增长,高达12.67亿元,同比增长125.38%,但仅从第三季度的净利润来看,却都存在一定幅度的下降,同比降低18%。

金地集团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出现小幅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7.02%。从第三季度单季数据来看,净利润为1.10亿元,同比下降10%。

招商地产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也呈下降趋势,降幅19.05%,仅从第三季度单季数据来看,净利润却出现大幅提升,达1.7亿元,同比增长170.26%,而其净利润并不是来自于主业务地产业务,而是由于远期外汇买卖合同的公允价值增加所致。季报显示,招商第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67.44%。

(三)资产管理能力分析

1.存货激活,存货周转率下降

由于房地产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2-3年,按照村后在2.5年内销售并回笼资金计算,存货周转率应该不低于0.4。但四家标杆房地产企业早在2007年就已经跌破0.4这一安全值。

其中,保利地产三季度末存货为417.51亿元,比年初增加48.66%,成为四大龙头中存货增幅最大的公司。而在广深两地大幅降价的金地集团,存货也达到265.91亿元,比年初增加42.77%,即使再出现类似去年的热销情况,它的存货也能再卖3年。

招商地产三季度末存货为215.52亿元,比年初增加25.54%。招商地产今年的计划销售目标为100亿元,而前三季度仅完成销售额约50亿元。低迷的市場严重影响了招商地产的销售额,造成了存货的积压。

即便是龙头企业万科,2008年三季度的存货也已高达873.76亿元,较年初增加31.45%,约占其资产总值的72%,以万科三季度52.87亿元的营业收入计算,这些存货的消化还需要近2年的时间。

2.现金流持续恶化,资金压力大

存货的大量积压,严重的制约了经营性资金的流动性,目前,大部分上市房地产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值,而期末现金流仍保持正值,这是由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来弥补的。万科已连续两年出现融资前的负现金流状况,2008年三季度末,万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89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则更低,达-21.3亿元。保利地产更为严重,已经连续5年出现负现金流增长,2008年三季度末,保利地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76亿元,同比减少67.67%。

三、当前房地产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资产负债率。一方面,加强预售房款、银行贷款、股票、债券融资、合作开发等这些传统融资渠道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吸收股权投资来扩充自有资金;或者可以利用房地产信托计划融资。通过融资渠道多元化、搭配好资本权益比率等方法,改善资本结构减轻筹资压力、降低财务风险。

2.进行市场调研,防范市场风险。房地产企业应对市场容量和社会承受能力认真调查,进行严格的投资项目决策论证。

3.建立适应市场的营销策略。各房地产企业需要灵活组合营销策略,加快资金回笼,发挥资金成本的杠杆作用,创新营销策略,进一步拓展市场。

4.进行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加强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和方法性研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济业务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准确的财务预测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有效地防范、抵御各种风险。

5.加强和提高房地产企业决策者、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和综合素质。

6.确定财务成本管理战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策划监督体系,最大程度地避免人为因素的不利影响,提高成本管理绩效。

参考文献:

[1]徐淼.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预警初探.会计之友.2006(7):73-74.

中国平安财务案例分析 篇4

对中国工商银行2013年度的财务报表,我们查找了相关资料,并对其中几项数据做了处理,下面是我们从财务报表中分析得到的一些信息:

1.负债比率为93.24%

这一指标主要用来衡量银行的负债能力,该数值越大,负债比率高,说明企 业资产中借人资金比重大,因而风险也比较大。反之,风险比较小。

工商银行这一指标高达百分之九十,说明它的资产几乎来自于债权人,风险相对较高。

2.负债权益比率为7.25%

它表明由债权人提供和由投资人提供的资金来源的相对关系,企业基本财务 结构的强弱,也表明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受到所有者权益的保障程度,工商银行的该项指标比率较小,意味着投资人出资比重小,流动性较弱,保障程度较小。

3.流动比率为104.75%

即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工商银行的 该项指标已经超过了100%,表明流动比率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强。

4.产权比率为6.76%

即所有者权益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用以衡量企业在资产中所有者权益所占比重,产权比率越高,企业财务风险越小。从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工商银行的财务风险是比较大的。

单从数据上来看,工商银行的经营风险非常高,但是考虑到银行本来就是负债经营的机构,因此要评价商业银行的一些情况,必定还要综合其他因素。从整个财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来看,计量单位是以“百万”作为基本单位的,光一年的业务管理费就达到了165亿余元,足以说明银行的规模相当大。

由资产负债表数据,客户贷款占总资产的51.176%,客户存款占总负债的82.888%,占总资产的77.286%。

2013年的利润表所反映的综合收益总额(扣除了各项成本)为226亿余人民币,可知,工商银行的盈利能力是超强的。其中投资收益为3亿余元,仅占营业收入的0.522%,利息收入为443亿余元,占营业收入的75.188%,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22亿余元,占营业收入的20.746%,显而易见,工商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依靠以借贷业务的利息收入为主,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辅的各项营业收入,投资收入仅占全年收入的不到1%。

中国平安财务案例分析 篇5

伴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逐渐形成,世界市场逐渐饱合,理性消费者越来越多,企业竞争日渐增强。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如何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如何使企业在“枪林弹雨”中生存且不断成长也成为了当今时代探讨的热门话题。因此如何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成果成为了十分紧迫的事。良好的经营业绩可以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益,例如提高公司的信用,增加股东投资的信心,降低融资成本等。反之,劣质的经营业绩也给企业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例如降低公司的信用,减少股东投资的信心,提高融资成本。而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财务报告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所起的作用将日益重要和突出,而财务分析实质上就是针对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找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指导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财务报告分析对于企业本身及其利益相关者而言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企业自身经营活动日益复杂化和社会资本流动全球化,财务报告显示出了其越越重要的地位。如何科学有效的建立财务报告分析体系也一直成为了社会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焦点。随着社会日益发展的多方位的需要,财务报告分析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和企业多方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都有重大的意义。

一、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构建

(一)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

投资者分析主要是为寻求投资机会获得更高投资收益而进行的投资分析和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进行的企业经营业绩综合分析与评价。其分析的重点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业绩综合分析评价。 债权人分析主要是金融机构或企业为收回贷款和利息或将应收款项等债权按期收回现金而进行的信用分析。信用分析的重点是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产生现金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为了更好地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规划、管理与控制,利用财务报告进行经营分析。该分析要分析企业各种经营特性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发展能力、社会存在价值等,并要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 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分析主要是为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公平、恰当地征税而进行经济政策分析与税务分析。其分析的重点是企业发展、社会价值分配等。 工会组织分析主要是为争取职工合理的工资、福利等利益而进行的工会利益分配分析。其主要分析企业社会价值分配、盈利能力等。

注册会计师为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避免审计错误、提高财务报告的可行

度也要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分析。其分析的重点是财务报表及其之间的稽核关系与各种财务能力、经营特性分析。

(二)财务报告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的方法应该是定性写定量的结合。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既要借助于文字语言工具来规纳分解各种数据,又要借助数字语言工具,反应各种经济指标的水平,说明实际与计划要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因素间影响的相关程度。 财务报告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杜邦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综合评分法、雷达图法等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杜邦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三)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是针对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调查分析,它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指标和综合业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符合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并且应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财务分析项目财务能力分析、企业综合分析与评价等,本文主要通过如下图所示结构进行分析:

图1 财务报告分析结构

二、联通集团财务报告比率分析

(一)中国联通集团简介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于12月31日由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称“联通集团”)、联通兴业科贸有限公司(以下称“联通兴业”)、联通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称“联通进出口”)、联通寻呼有限公司(以下称“联通寻呼”)和北京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笔试经验 篇6

首先,说下基本情况,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分为总部和东北、华北、华中、东南等业务部,我报的是总部的考试,考试地点是英大国际大厦,东单附近。网申人数有8000多人,今天来参加考试的大约只有40多人左右。3月8日上午9点开始笔试,笔试时间两个半小时。

笔试内容主要是专业课和行测。试卷分为金融类和财务会计类,我考的是财务会计类。专业课大约有100分左右,行测有30分左右。专业课考的是CPA的财务成本管理和中级会计师职称考试的财务管理那本书里的内容,没有会计的内容,试题总体上有一定难度的。专业课题型为单选、多选、判断和三道计算题,

选择题难度适中,但是我还是有几道期权的题拿不准,大题第一道是关于财务预算和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的计算,大题第二道是项目投资的内容,大题第三道是CPA财务分析的内容,难度中上。然后是行测题,难度较为简单,主要是数学运算、数字推理方面的.题。

总体上而言,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笔试水平较高,可以考察一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

中国平安财务案例分析 篇7

一、我国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 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权基础——产权不明晰

股份公司是以股东投资股份并按其股份分享剩余索取权和以其股份为限承担公司债务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 股东一旦将资金投入公司之后, 便形成了公司法人财产, 公司以其独立的法人财产从事经营管理活动, 股东不得随意抽取公司法人财产。这种明晰的产权关系, 一方面保证了公司正常经营活动所需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 又因法人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相区别, 使股东对公司债务只承担有限责任, 从而增强了股东对公司投资的信心。明晰的产权关系除了投资者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相区别之外, 还要求实现产权结构的合理化。产权结构的合理化, 包括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即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和所有权与债权比例即资本结构的合理化。而这一点正是我国的公司特别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所不具备的。

(二) 财务决策权力过于集中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构成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关系, 它们之间各司其职, 互相制衡。作为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其主要内容, 就是依赖公司治理结构所建立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其具体内容包括: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 股东作为所有者, 从财务上它享有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以及公司合并或解散等公司重大决策时的投票权, 享有公司剩余索取权。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出来的由全体董事所组成的常设的公司最高决策机构和领导机构。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享有广泛的权力, 在财务上表现为:对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方案有决定权;对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公司增减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具有制定权;有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方案的拟定权;对公司财务经理人员的任免权等等。公司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是委托与代理关系, 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也成为独立的活动, 并由职业的经理人员进行掌管。公司财务经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 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 财务经理有权对公司日常财务经营, 他人不能随意干涉, 同时董事会对财务经理人员的经营绩效的优劣进行监督和评判。为了保证董事和经理正当和诚信地履行职责, 公司治理结构中还专设了监事会, 其主要职责主要是监督董事和财务经理人员的活动, 如检查公司的财务, 对董事和财务经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等。但在我国的公司当中, 上述的机构除了董事会或董事长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外, 其他机构几乎形同虚设,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财务上的权力也高度集中在董事长一人手中, 缺乏基本的监督和制约。

(三) 激励与约束机制软化

对各相关利益主体, 尤其是对构成公司治理结构的董事、监事和经理缺乏较为合适的激励与约束。我国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与偷懒行为, 损害股东的利益。在财务方面主要表现有:利用发布虚假财务信息, 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财务决策, 加大股东的投资风险;运用股东对经理人员日常财务经营决策不得干涉的要求, 经理人员通过增加其在职消费或与其他人进行合谋谋取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或者因玩忽职守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 以损害公司的利益。这些行为, 将会制约分层财务决策机制的顺利实施。这些现象正是我国现有的公司体制中激励和约束不强, 使得公司管理层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放大的具体表现。

(四) 各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失衡

按照现行公司法的安排, 对其他相关利益者关注甚少。如针对雇员有关法规, 虽然雇员利益在某些条款上有所涉及, 但也是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角度引入的。如公司法对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只涉及到“由两个以上的国有公司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而不包括其他公司。即使是对那些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法定权力也只有听取或被邀请作为代表列席会议, 其他内容更多的是象征性的。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理人, 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在无法直接管理公司的情况下, 就要监控其下级代理人;而政府与下级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政府实施激励的无效性, 以及政府作为全民委托人的代理人的身份, 使其进出国有公司的自由受到很大的限制,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其他目标的考虑这种进出是不可能发生的, 从而迫使政府会采取一些相应的行政干预, 以改变在公司治理中的不利地位, 维护全民委托人的利益。其结果就是中国公司治理过程中行政干预的痕迹过强, 政企难以分离, 内部监控也会因为政府行为的引人和实施的随意性而变得不稳定, 而且使利益各方相应的制衡失去平衡。

二、我国公司财务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正处于转型过程, 即从传统计划体制向现代公司制度转化, 同时, 中国公司的现代财务治理模式基本上是引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 由于存在着深刻的制度、文化等背景差异, 中国公司在吸收和消化这些模式的过程中必然产生激烈的碰撞和磨擦, 由此形成的各种问题是客观的和难免的。我国公司财务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制度缺陷

在制度上, 现代公司制度只有形式的“架子”, 股东大会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而在这一点上, 除了“一股独大”的主要原因外, 中小股东参与经营意识不强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出资者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应该分离, 出资者不能对属于自己的部分资产进行直接支配, 这是现代公司制度最低的要求。而一些公司治理结构根本不存在, 董事会被个别人操纵, “内部人”早已支配公司所有的资产。

(二) 司法介入滞后

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的司法介入滞后, 对扰乱财务治理的当事人 (包括主体和中介) 处罚过轻, 造假代价极低。如有些公司存在的多项违法行为, 早已经触犯《刑法》, 构成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有关责任人是应该蹲监狱的。但对他们及主要管理人却往往只是行政处罚, 司法介入滞后。

(三) 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

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源自于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受托经济责任。公司的大规模发展推动了资本市场的扩大和完善, 同时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特征, 造成了财务治理信息分布不对称, 势必要求多掌握信息的受托经营方向委托经营方披露其经营现状以解除其受托经营责任。但是, 目前信息披露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纵观我国十余年的证券市场发展史, 从我国最早的深圳原野造假案到琼民源欺诈, 从红光实业靠行骗上市, 到中科创业的虚假重组, 再到蓝田股份、郑百文及猴王集团等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 都与信息披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完善的信息披露助长投机之风盛行, 给广大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那么虚假的信息披露为什么总是禁而不止呢?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信息披露不真实, 缺乏可靠性。

如郑百文把厂家欠商品返利的虚假欠条以应收账款的名目计入盈利, 制造账面假盈利, 掩盖亏损, 到最后纸包不住火, 1999年一年亏掉9.8亿元, 至1999年底其有效资产不足6亿元, 而亏损超过15亿元;银广夏1999年、2000年公告称天津广夏出口各为2.2亿元、7.2亿元, 分别占银广夏全部利润的75%和100%, 但事实上, 天津广夏1999年和2000年出口额仅为480万美元和3万美元, “巨额利润”完全是一个骗局。还有部分公司存在大量已不能带来经济利润, 基本失去变现能力的不良资产, 由于不良资产是否摊销与摊销多少基本上由企业自主决定, 因而事实上成为企业进行利润调节的手段, 构成误导投资者的信息披露。

2.信息披露不充分或过于简单。

投资者只有在获得充分可靠的财务治理信息的情况下, 才能做出更正确、理性的决策。而目前我国有很多公司疏于充分性规范或流于形式。比如一些公司有意模糊商业秘密和财务信息的界限, 故意隐瞒一些重大事项, 对于不利于公司的财务信息一笔带过, 避重就轻, 有很大的伸缩余地, 以至于信息使用者因此而决策失误或判断失误。

3.存在选择性披露问题。

所谓选择性披露包括选择信息披露的时间和选择信息披露的特定对象。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 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公布的及时性方面还比较好, 绝大多数能在中国证监会要求的时间内定期公布, 但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披露, 仍倾向于将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及时披露, 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则延缓披露甚至是不披露。还有一些公司对发生的重大事件选择特定对象进行披露, 一般是先把内情泄露给机构“庄家”或评股人士, 由其营造“利好”或“利空”氛围, 待股价达到其目标价位时再向广大投资者公开披露以帮助“庄家”套现, 而“庄家”则协助实现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获取利益和树立形象的目的。

摘要:有效的公司财务治理应该达到两个目标:一方面, 要给经营者以充分的自主权去经营管理企业, 以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 要保证经营者能以股东的利益为准绳, 运用好这些自主权, 即企业经营者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约束。这两大目标的实现要求所有者既不能对经营者作过多的直接干预, 又必须对经营者实行有效的监督约束。

关键词:财务治理,激励与约束,产权明晰

参考文献

[1]杨淑娥, 金帆.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经济研究, 2002, (12) .

[2]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结构论纲.财务与会计, 2004, (5) .

[3]郭复初.财务理论研究与发展.会计研究, 1996, (2) .

强化中国邮政财务核算管理的对策 篇8

关键词:强化;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财务核算管理;对策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济效益也有所增长。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后,财务管理也呈现出了规范化、细致化的特点,适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现阶段发展形势的财务管理体系也逐渐产生。但是对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整体发展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与我国其它先进企业财务管理现况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暴漏了一些不足之处。所以对如何强化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财务核算管理进行深入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本文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良问题

(一)经济核算方法过于落后

以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要是采用全部业务收入的系数法,各省邮政公司的收入成效主要是取决于业务收入,这样可以将各省邮政公司增加收入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但是这种核算方法也存在较多不足,为了有效消除业务收入系数法引发的不良问题,邮电通信企业落实收支差额管理方法,但是并没有起到非常可观的成效。这种财务核算管理方法注重效益观念,对于缓解扭亏局面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因为基数的确定不够科学化、合理化,不能真实的了解各省的经济收益现状,对于各省邮政公司提升经济收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现阶段应用的统收统支核算方法虽然取得了较为可观成效,但是核算管理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对核算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

(二)资金资产管理弱化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企业业务覆盖面积广泛,需要设置多个网点维持业务的开展,众多的邮政分局建设也导致企业大量的资金沉淀。为了提升企业资金的应用效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进行了资金结算调度中心的建设。但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并没有利用资金结算调度中心将众多支局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对众多支局的资金流动情况不能进行密切监督,对于资金的运转情况没有深入了解,企业资金沉淀的不良问题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争投资、争项目的经营理念一直影响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导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固定资产闲置较多,效益意识不强,使得众多固定资产不能得到有效应用,导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资产收益效率较低。

(三)会计监督趋于形式

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是会计工作职能的重要体现,会计工作逐渐呈现出规范化的特点,主体的利益也在不断的进行膨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对于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为了对会计工作开展进行有效监督,我国对《会计法》中有关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的内容进行了调整。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集团主要是通过对人事制度进行改革,或者增加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对会计监督力度进行强化。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还没有明确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会计部门只是按照上级领导人员的安排进行收款、付款。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被减弱,导致企业运行成本投入失去控制,财务管理不能呈现出规范化、科学化的特点,整体局面不够清晰条理,最终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提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对财务核算办法进行改良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企业需要积极的对财务核算办法进行改良,应用先进的财务核算办法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如今经济行为越来越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需要将各省邮政公司作为利益中心,应用合理、有效的核算方法对各省邮政公司经济收益情况进行实际了解,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企业运行的盈亏进行计算。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对众多基础资料进行采集、整理,依此对各个结算环节的系数进行确定,在众多专业之间进行模拟化的结算。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目前已经和更多的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一样,采用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方法,这一管理方法应用也取得非常可观的成效。各地区成本费用管控单位已经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这个改良较以前已经进步很大,但需要在各个工序模块核算上更加细致客观和精准。如果对各省、市邮政公司进行费用定额管理的同时,将地域性差异等因素充分考虑进来,进一步完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促使财务核算方法可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满足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加强收入管理

落实收支差额财务管理方法主要的审核对象就是收支差额,一些省局为了达到收支差额的目标,对亏损较为严重的支局进行撤除,从而损害了邮政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这样的措施虽然可以暂时改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亏损情况,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这对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以减少收入完成差额标准,这样不仅会降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服务水平,同时还会损害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收入管理成效,需要鼓励各地区邮政公司创收,提升市场占有比例。在鼓励创收时还需要对企业的收入核算进行规范,加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收入的控制,对挪用资金进行截留,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保护,促进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对财务监督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企业想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需要积极的对会计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坚持“自下而上”的会计人员管理方法,从局部到整体全面实现改革。这样能够不断加强财务基础管理,使多种检查方式相结合,从而保证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开展可以的得到有效监督。

(四)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上一篇:我的小花猫作文500字下一篇:党员2月份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