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比率分析

2024-08-02

财务比率分析(通用10篇)

财务比率分析 篇1

一、引言

对于财务比率分析方法,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对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局限性的研究。第二、对现金流量的重视。第三、对机会成本的重视。

现代企业是多种利益相关体所组成的契约组织, 财务分析是各利益相关者决策的依据, 比率分析则是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二、财务比率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一) 部分财务比率的构建缺乏合理性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反映企业的变现能力, 用于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计算依据是通过匹配理论, 以流动资产来偿付流动负债。其缺陷体现在:

第一, 指标易于操纵。企业在年报公布前, 可以通过一些临时交易来改变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金额, 进而粉饰该比率, 造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良好的假象。

第二, 未反映流动资产的内部构成。如果流动资产的组成部分主要由流动性较差的存货或者回收困难的应收账款组成, 那么即使流动比率很高, 也不能证明企业有良好的偿债能力。

第三, 预收账款作为流动比率分母的一个项目不合理。预收账款是企业预先向顾客收取的销货款, 在会计上作为企业的一项流动负债, 但这项负债并不是要企业未来用现金来偿还, 而只需用存货偿付即可。

2、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其中销售收入是指扣除销售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 平均应收账款是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期初和期末金额的平均数之和。指标构建时未考虑:

第一, 企业的季节性生产因素。当企业生产存在季节性特点时, 那么相应地, 企业在“季节”之外的时间里, 应收账款的金额是相对较少的, 而在“季节”之中时, 企业的应收账款会随着企业销售的增加而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则将应收账款平均额的计算固定在会计年度的期初和期末, 不能体现企业的这一生产特性的, 由此得出的比率不能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水平。

第二, 企业现金销售的比例。如果销售收入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提高现金销售得到的, 那么这一比率就极不科学, 也就不能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

(二) 财务比率所反映的情况的相对性

以流动比率而言, 流动比率越大, 表明企业对短期债务的偿付能力越强。但是这一指标越大, 也说明流动资产所占的相对比重过大, 而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是很低的, 资本在流动资产上占用越多, 会造成极高的机会成本。

(三) 财务指标的片面性与缺乏系统性

财务指标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有着不同的分类, 每一类别中都包含着若干指标。这些根据一定的分析目的所编制的指标, 只能反映企业某一特定的方面, 比如流动比率只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而不能反映盈利能力。单一的指标仅反映了企业的一个侧面, 不利于对企业总体上的把握。

(四) 财务比率的事后性

财务比率是根据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财务数据计算得出的, 这种由历史数据计算出的比率只反映了企业过去的状况和成果。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但是所反映的问题已经发生, 很可能已经给企业造成了损失, 而且财务比率并未直接告诉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事后计算出的比率, 是否或者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三、会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对财务比率分析方法的影响

(一) 货币计量原则的缺陷

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即会计报表上的项目都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 能以货币加以计量的项目。但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有许多对其自身发展至关重要, 只是因为不具备货币计量的操作条件, 而未被计入企业的会计报表。

此外, 货币计量使得会计科目以结果金额数字列示, 其增减变动、内部构成、变动原因都没有得到反映, 单一的汇总金额对决策的帮助并不大。同时, 货币计量体现了稳健性的要求, 但是稳健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 这很可能会夸大费用。

(二) 历史成本原则所造成的局限性

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之一, 要求各个会计要素以当初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入账数字。这一原则保证了会计数字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使会计要素的计量更加稳定, 并不易为报表编制者所操纵, 但是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 并不能反映资产现在的市场价值, 这极有可能造成资产的虚增或低估, 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 未考虑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项经济变量, 会计作为企业的信息报告系统, 要不断适时、合理地反映企业不同时点的资产状况和不同时期的利润水平。

(四) 会计分期影响财务指标的及时性和充分性

市场经济中, 信息流动快、价值高, 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强。此时, 硬性地进行会计分期, 也就是说, 只有在满足会计分期的条件下, 信息使用者才能够得到完整、详细的决策原始资料。当决策者根据原始资料加工出所需信息时, 投资机会可能已经失去了。此外, 任何一种会计报表都只报告了企业的短期信息, 对于偏好基础分析的投资者所要求的长期潜力信息则无法充分反映。

(五) 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财务指标的可比性

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对一些项目确认和计量时, 自主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政策。这种自主性使得企业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 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会计处理政策,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企业与企业之间, 以及同一企业的跨期可比性。

可见, 尽管我国的会计准则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 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不得随意变更;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 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 以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 相互可比”, 但在实际操作中, 这一点并没有很好的体现。

(六) 会计报表的真实性问题

当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时, 考虑到信号传递作用, 必然会粉饰报表, 尽力满足使用者的期望。编制者利用其专业技术, 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 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对报表项目、报表数字进行修饰。这样得出的报表最大限度地迎合了信息使用者的偏好, 但却与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有一定的出入。信息使用者通过这样的原始资料得出的财务比率, 必然会降低决策效率。

四、财务比率分析方法的改进意见

(一)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如上述局限性论述中所谈到的, 财务比率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 往往使决策主体不能放心、大胆的使用财务指标, 而且财务指标只能反映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 这些缺陷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定性分析论述来予以弥补的。

(二) 比率分析与结构分析、趋势分析相结合

比率分析、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比率分析着眼于跨表之间的比较分析, 反映两个项目之间的经济关系;结构分析则从单一报表内容结构出发, 能够反映出报表的内部构成, 相关项目对所在报表的重要程度等信息。二者相结合, 更易于从全面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 运用改进后的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的构建是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变化的, 但是由于一些惯性思维的存在, 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改进后的指标, 但却并不为决策者熟知。比如:保守流动比率明显较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更为科学、合理, 因为改进后的保守速动比率将现金、短期债券、提取坏账后的应收账款净额以及变现能力极好的应收票据作为分子, 这些项目变现时间短, 保值程度高, 也更为债权人所关注。

(四) 重视表外信息

财务报表附注是在基本财务报表之外列示的, 是对报表主体的形成以及重要报表项目的明细说明。报表附注中包含着一些对决策至关重要的信息, 这些内容要比单纯的财务数字所蕴涵的信息量大的多, 要想从财务数字中得出相关、公正的决策信息, 分析者必须结合财务报表附注来进行详细的解释分析。

(五) 重视与行业分析及宏观经济环境分析的结合

企业是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能独立于行业和宏观经济环境而存在。为了对企业进行公正的财务分析, 对企业外部环境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行业的生产, 经营周期、成长和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国家的财政政策走向、金融环境的稳定程度以及国民的购买力变化等都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若单单从财务比率来分析, 是不可能对企业做出完整的财务评价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由于受会计报表真实性、指标构建的不合理性、会计报表中项目的确认和计量所依据的会计假设和前提的限制, 财务比率分析并不能公正、全面地帮助决策者分析信息和作出决策。但是所有的这些限制因素并不是否认比率分析在财务预测和报表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相反, 通过对其限制因素的剖析, 然后进行相应的改进, 可以使财务比率指标更加科学, 投资者的决策更加理性, 企业的经营更加高效, 资本市场的运转更加流畅。

摘要:比率分析作为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由于比率指标构建的不合理以及会计报表本身的制约, 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容易对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本文通过研究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方法, 目的在于完善财务分析过程, 增强财务比率的使用价值, 提高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率。

关键词:财务比率,报表分析,会计假设

参考文献

[1]、刘震宇, 贾茜.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6, 10

[2]、于燕.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性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5, 4.

[3]、卢占风.财务比率分析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 2004, 6

财务比率分析 篇2

一、变现能力分析

变现能力――公司产生现金的能力,取决于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是考察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关键。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认为,生产型公司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存货的周转速度

2、速动比率(酸性测试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重要因素: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

3、保守速动比率(超速动比率):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卷+应收帐款净额)/流动负债

4、影响公司变现能力的因素:

增强公司变现能力的因素:(1)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2)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3)偿债能力的声誉。减弱公司变现能力的因素:

(1)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或有负债――公司有可能发生的债务(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赔偿、尚未解决的税额争议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诉讼案件和经济纠纷案可能败诉并需赔偿等)。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只有预计很可能发生损失并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或有负债,才可在报表中予以反映,否则只需作为报表附注予以披露。

(2)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

二、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公司经营管理中利用资金运营的能力,一般通过公司资产管理比率来衡量,主要表现为资产管理及资产利用的效率。

1、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次数)和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存货周转天数=360天/存货周转率

2、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

应收帐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帐款;应收帐款周转天数=360天/应收帐款周转率

影响应收账款周转率正确计算的因素:

(1)季节性经营;(2)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结算方式;(3)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4)年末销售的大幅度增加或下降。

3、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4、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三、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公司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通常以反映债务与资产、净资产的关系的负债比率来衡量。

1、资产负债率(举债经营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对于不同主体的含义:

(1)债权人: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公司偿债有保证,贷款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2)股东: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否则相反。

(3)经营者: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可能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做出正确决

策。

2、产权比率(债务股权比率):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

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

资产负债率与产权比率具有相同的经济意义,两个指标可以相互补充。

3、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指标的实质:产权比率指标的延伸,更谨慎、保守地反映了公司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谨慎和保守――该指标不考虑无形资产(商誉、商标、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价值。从长期偿债能力来讲,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越低越好。

4、已获利息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已获利息倍数=税息利润/利息费用

只要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公司就有充足的能力偿付利息,否则相反。

5、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情况下,长期债务不应超过营运资金。

6、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1)长期租赁

融资租赁――由租赁公司垫付资金购买设备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合同规定支付租金(包括设备买价、利息、手续费等),且一般情况下,在承租方付清最后一笔租金后,租赁物所有权归承租方所有,实际上等于变相地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在会计处理方式上的区别:在融资租赁形式下,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公司的固定资产入账进行管理,相应的租赁费用作为长期负债处理。这种资本化的租赁,在分析长期负债能力时,已经包括在债务比率指标计算之中。而在经营租赁形式下,租入的固定资产并不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相应的租赁费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当公司的经营租赁量比较大、期限比较长或具有经常性时,则构成一种长期性筹资,这种长期性筹资虽然不包括在长期负债之内,但到期时必须支付租金,会对公司的偿债能力产生影响。

(2)担保责任(证券分析师应根据有关资料判断担保责任带来的潜在长期负债问题)(3)或有项目

四、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一般来说,公司的盈利能力只涉及正常的营业状况。

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的因素: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计影响等。

1、主营业务净利率: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主营业务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主营业务收入的收益水平,表示公司在增加主营业务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主营业务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2、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该指标表示每1元主营业务收入扣除主营业务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是公司主营业务净利率的基础。

3、资产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公司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因素:产品的价格、单位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等。

4、净资产收益率(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资产×100%

年末净资产――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合计”的期末数。如果所考察的公司不是股份制企业,该指标公式中的分母也可以使用“平均净资产”。

5、杜邦财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典型)――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主线,将公司在某一时期的主营业务成果以及资产营运状况全面联系在一起,层层分解,逐步深入,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析体系。

五、投资收益分析

1、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净利润/发行在外的年末普通股总数

(公司发行了不可转换优先股时)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股数)

扣除优先股股利后计算出的每股收益又称每股盈余。

当公司具有复杂的股权结构(除了普通股和不可转换的优先股以外,还有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时,由于可转换债券持有者可以通过转换使自己成为普通股东,认股权证持有者可以按预定价格购买普通股,其行为的选择有可能造成公司普通股增加,使得每股收益变小的情况。

每股收益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

使用每股收益指标分析投资收益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风险;

(2)不同股票的每一股在经济上不等量,所含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同,限制了公司间每股收益的比较;

(3)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着多分红,还要看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2、市盈率(本益比):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该指标可用来估计公司股票的投资报酬和风险,是市场对公司的共同期望指标。一般说来,市盈率越高,表明市场对公司的未来越看好。在市价确定的情况下,每股收益越高,市盈率越低,投资风险越小;反之亦然。在每股收益确定的情况下,市价越高,市盈率越高,风险越大;反之亦然。通常认为正常的市盈率为5~20倍。

使用市盈率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该指标不能用于不同行业公司的比较,成长性好的新兴行业的市盈率普遍较高,传统行业的市盈率普遍较低,这并不说明后者股票没有投资价值;

(2)每股收益很小或亏损时,由于市价不至于降为零,公司市盈率会很高,如此情形下的高市盈率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3)市盈率高低受市价的影响,而影响市价变动的因素很多,包括投机炒作等,因此观察市盈率的长期趋势很重要。

3、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100%

股利支付率反映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和支付股利的能力

股票获利率: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

股票获利率主要应用于非上市公司的少数股权。

4、每股净资产(每股账面价值或每股权益):在理论上提供了股票的最低价值。投资分析时只能有限地使用该指标,其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

每股净资产=年末净资产/发行在外的年末普通股股数

5、市净率: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该指标表明股价以每股净资产的若干倍流通转让,评价股价相对于每股净资产是否被高估。市净率越小,说明股票的投资价值越高,股价的支撑越有保证;反之则投资价值越低。

六、现金流量分析

(一)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

1、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

本期到期的债务: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的应付票据

2、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

该比率越高,表明公司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二)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获取现金能力――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值,投入资源可以是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营运资金、净资产或普通股股数等。

1、主营业务现金比率:主营业业务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

该比率数值越大越好。

2、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反映公司最大的分派股利能力,超过此限度,就要借款分红。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X100%

该指标说明公司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

(三)财务弹性分析

财务弹性――公司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财务弹性是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投资需求或承诺支付等)进行比较。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适应性就强。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该比率越大,说明资金自给率越高。达到1时,说明公司可以用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满足扩充所需资金;若小于1,则说明公司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股利

该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

(四)收益质量分析

收益质量――报告收益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收益能如实反映公司业绩,则认为收益质量好。(现金流量表角度)收益质量分析主要是分析会计收益与现金净流量的比率关系。

营运指数:运营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

财务比率分析 篇3

关键词:犯罪分析;发案率;可能性比率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58-01

在分析特定区域特定犯罪问题时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犯罪发生在这些人、地点、时间或事件上,而其它相似的情况下却没有或很少有犯罪?采取某种措施后是否对发案产生影响?”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将发案点和非发案点进行进一步比较,而比较、统计的方法直接影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传统上研究发案问题时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只针对发案的一个人、地点、时间段、或是事件收集数据,这样一来你的视野仅及发案点,所以会在认知其和无发案点之间区别时产生误解。美国FBI在九十年代初期曾经对谋杀警员的案件进行过专门研究,而研究者在研究中只收集了杀害警员的相关数据,而忽略了相似环境下其他政府职员却没有被杀的情况。因此,最终的研究结果并不能说明到底是哪个或者哪些原因导致了警员被杀害,而活着的警察仍然暴露在这些原因中。

科学的做法有点类似于医学上的“病例对照研究”,就是将发案的人、地点、时间和事件与未发案的作比较,发案的就叫做“病例”,相对未发案的叫做“参照物”或“对照物”。具体来说,应按照以下步骤:

1.明确界定你的“病例”的问题所在。

2.选择一个典型“病例”。

3.寻找在相似情况下也不会像“病例”那样发案的“对照物”(例如环境、辖区民众情况都相似但未发生所研究案件的社区)。

4.选择一个典型“对照物”。

5.将“病例”和“对照物”的特性进行详细比较。

实践中,一个有门卫的停车场盗窃发案率是否低于没有门卫的?一座公寓有没有实地管理人员的是否会影响其中出现贩毒案件的概率?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判定事物(或者人、时间段、地点,以及犯罪本身等)就得进行科学地统计研究,在此介绍一种方法,即可能性比率。

表1展示的是如何计算犯罪可能性比率,横排表示观测结果,竖排表示是否采取某措施,每一个表格里都有观测对象的相关数据。表格A指含病例组中采取措施后的发案数,表格C指病例组中未采取措施后的发案数,表格B指采取措施后参照组的发案数,表格D指未采取措施参照组的发案数。犯罪可能性比率指AB的乘积(或商)除以CD的乘积(或商)所得的比率。

一般来说可能性比率可以是零以上的任何一个数,当其值等于1时,说明所采取措施和发案之间没有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发案与这种措施无关;当可能性比率处于0和1之间,说明采取这种措施有利于降低发案率;当可能性比率是0.1时说明该采取某措施存在时发案率是不采取时的1/10;当可能性比率大于1时,说明采取某措施时比不采取时发案几率要高(助因);当可能性比率等于3时,说明采取某措施时是不采取时发案几率的3倍。

举例来说,表2展示的是曾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做的一项调研结果,其观测结果(数值)表示贩毒情况的出现次数,在本次研究中共有58个建筑物内一直有贩毒现象(病例),47个一直没有(参照物)。

如图可见,房屋上锁与否以及是否有实地管理者对建筑物内的吸毒情况有多大影响就要用犯罪可能性比率来看。当建筑物的门没有锁比起有门锁或者没有门的犯罪可能性比率都大于1,所以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所以并不能排除建筑物内的贩毒情况与安装没有锁的门其实没多大关联的可能(当可能性比率是1,其间就没有任何关联)。特别是安装有锁大门的房屋比起其他房屋犯罪可能性比率是3.452(反而助长)。而建筑物内有实地管理者的发案可能性仅是没有管理者的0.305,表示这一做法对控制贩毒很有效。

但是,相关性并不代表起因,其只说明某因素是影响发案的一个促因或助因,但其单独可能并不足以引起犯罪发生。

参考文献:

[1]Loftin, Colin and David McDowall.(1988).”The Analysis of Case-Control Studies in Criminology.”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Criminology 4:85-98.

[2]Braga, Anthony(2002).Problem-Oriented Policing and Crime Prevention, Monsey, NY: Criminal Justice Press.

[3]Weisburd , David and John Eck (2004).”What Can Police Do to Reduce Crime, Disorder and Fear?”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593: 42-65.

[4]Clarke, Ronald and Herman Goldstein (2002). “Reducing Theft at Construction Sites: Lessons from a Problem-Oriented Project.” [5]Crime Prevention Studies, volume 13, edited by Nick Tilley. Monsey, New York: Criminal JusticePress. (accessible at: www.popcenter.org/library.htm)

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性 篇4

一、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财务比率分析主要是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的,财务报表数据计量上的缺陷直接影响着财务比率分析的效果。

(一)历史成本原则使企业报表资料对未来决策的价值的反映受到限制。

在正常情况下,财务报表都是按照历史成本编制的,但在历史成本下,简单地将不同时点的货币数据相加,会使信息使用者对其所面对的财务报表信息的实际含义产生误解,也就很难为其现在和未来制定经济决策提供有实质性参考价值的依据。

(二)财务报表统计数据时运用货币计量本身就有局限性。

货币计量是会计的基本假设,一方面,这一假设以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而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会计数据一般未对物价水平的变动作出调整,此时会计所描述的财务成果和经营业绩就会受到扭曲,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而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来的财务比率就会降低对财务比率进行纵向比较的作用,如果不加分析地进行纵向比较,就难免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另一方面企业有许多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环境资源信息、市场占有率、创新能力与潜在发展能力、顾客和雇员满意度、产品和服务质量等,因无法用货币计量而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这些没能在财务报表中充分反映的非货币指标,使得信息使用者只能根据不完整的数据资料来计算财务比率并作出判断,依此制定的决策就缺乏说服力。

二、财务比率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财务比率分析同其他分析方法一样,在衡量企业财务状况时并不是万能的。由于财务比率指标本身固有的弱点及财务比率分析自身的约束条件,决定了财务比率分析的某些局限性。

(一)财务比率分析方法本身不严谨。

这主要体现在比率的选择、比率的确切定义以及比率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判断和假定的主观色彩,尤其当我们用损益表中的某一数值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一数值计算比率时,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因为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会计期末的时点指标,而损益表反映的是整个会计期间的时期指标,如果资产负债表的数值在该会计期间不具有代表性,那么计算出来的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

(二)财务比率体系结构不严密。

财务比率分析是以单个比率为单位, 每一个比率只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的某一方面, 如流动比率反映偿债能力, 资产周转率反映资产管理效率, 营业利润率反映盈利能力等。正因为比率分析是以单个比率为中心, 每一类比率都过于强调本身所反映的方面, 所以导致整个指标体系结构不严密, 比率与比率之间“打架”的现象比较常见。如同一企业可能会有某些比率很好而某些比率很差,这样很难就此判断该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

(三)比率分析侧重于发现问题,而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财务比率分析所要揭示的不是比率间的差异,而是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比如负债比率高,既可能是企业积累能力不足,财务风险过高的反映,也可能是企业经营业绩良好,发展前景乐观,从而负债能力增强的反映。因此,财务比率本身并不能提供问题的答案,它的作用在于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线索,帮助我们迅速找到造成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方法。

三、财务分析比率固有的局限性

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财务分析比率主要是由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三类比率构成,但这三类比率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比率分析的效果。

(一)偿债能力比率的内在局限性。

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对各类债权人的清偿能力。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 它们的资料来源于资产负债表。企业可以通过瞬时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等方法来粉饰比率, 人为操纵其大小, 达到自己“理想”的财务报表数据, 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而且在流动资产中包含了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不能变现的预付费用和企业的短期股票因投资套牢而转化为事实上的长期投资等, 这势必造成账面流动资产可以及时足额偿付到期债务的假象, 从而减弱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营运能力比率的内在局限性。

营运能力比率是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情况和管理效率的指标。各种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为该项资产期初与期末的平均数, 并非真正的期间平均值。企业只需调节资产期初、期末两个报表值, 就可以改变该项比率的计算结果。如应收账款周转率, 并不能准确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当销售具有季节性, 尤其是当各年赊销业务量相差悬殊时, 该指标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连续反映。

(三)盈利能力比率的内在局限性。

盈利能力比率主要是用 (净) 利润与投资额相比计算的比值,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由于利润的计算过程除了受折旧方法选择、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外, 还要受筹资方式甚至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该类指标极易被操纵、虚报或瞒报。

以上谈到财务比率分析的种种局限性,并不能否认其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积极作用,相反,比率分析方法是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取代的。了解这些局限性,并在分析时注意它们的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对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更好地利用财务比率分析洞察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摘要:财务比率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 被广泛应用于财务分析实践中, 但因财务报表自身的缺陷和财务比率分析方法的不完善, 决定了财务比率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就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就从这两方面来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性

关键词:财务比率,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刘百力.对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J].当代审计, 2002, (1) .

财务比率分析 篇5

Return on equity

Earnings per share

Price earnings ratio

Dividend cover

Dividend yield

Gross profit margin

Net profit margin

Asset turnover

Stock holding period

Debtors collection period

Creditors payment period

LIQUIDITY RATIOS

Current ratio

Quick asset ratio

Gearing ratio

论财务比率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篇6

财务比例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等资料为基础, 通过计算一系列的财务比率, 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运营情况、盈利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财务比率的分类一般来说有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

财务比例分析比例对于企业财务情况具有很好的作用, 就企业经营者而言, 财务比例分析给够准确的反映企业实力, 为企业了解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提供依据, 帮助企业找出自己的弱点, 帮助企业及时的制定出科学的措施。对于企业的潜在投资者财务比率分析可以明白企业的经营情况, 并据此评估其投资收益率和股票价值。

二、财务比率分析局限性

在财务分析中, 比率分析用途最广, 但也有局限性, 突出表现在:比率分析属于静态分析, 对于预测未来并非绝对合理可靠。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数据为帐面价值, 难以反映物价水准的影响。可见, 在运用比率分析时, 一是要注意将各种比率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 不可单独地看某种或各种比率, 否则便难以准确地判断公司的整体情况;二是要注意审查公司的性质和实际情况, 而不光是着眼于财务报表;三是要注意结合差额分析, 这样才能对公司的历史、现状和将来有一个详尽的分析、了解, 达到财务分析的目的。

三、财务比率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财务比率分析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不能随意的应用分析工具, 因为财务比率分析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 企业的各项业务也是相互联系的, 我们不能将财务比率分析孤立起来, 而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在对企业财务报表作比率分析和横向比较时, 应结合行业情况及整个宏观经济环境进行

由于企业所经营的行业不同, 它的财务比率差距也就很大, 甚至同一行业的企业他们的比率也会有明显的差距, 而对跨行经营的企业财务比率作横向比较时更要细心, 否则它的结论就会不正确。而对于宏观经济形势, 对于企业的各项财务比率也会产生影响, 此外在分析财务比率时季节因素也要考虑其中, 因为不同的企业他们的销售和产品有着不同的季节性, 业务高峰时期的财务比率与生意清淡时期的财务比率肯定不一样。

(二) 要使比率分析结论可信、可靠, 作为分析基础的报表数据就必须准确无误, 并具有可比性

现代世界各国会计制度都允许企业在核算和报告其经营活动和财务情况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这种灵活性的存在有可能使两家财务和经营情况相差不多的企业他们之间的财务比率出现较大的差距, 因此在使用各项财务比率对企业做出的结论以前, 都应考虑企业使用的特定会计核算方法和报表编制程序。

(三) 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经营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

企业的财务比率分析是依据企业的原来数据记录的, 当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变化时为企业提供财务比率分析的数据就会出现变化, 因此当这些比率被用作预测或规划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时, 必须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条件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修改。如果我们不重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就会得出错误的数据。

(四) 各项财务比率所赖以建立的财务数据

一般没有对物价水平的变动做过调整, 这样就会降低对财务比率进行纵向比较现实意义, 特别是在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盲目不加分析的使用或比较财务分析, 就难免引入歧途。

(五) 为了正真发现潜在问题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有必要对财务比率做出分解分析

某一项比率的数值低, 它既可以由于分子较小, 也可能因为分母较大, 反之产生一项高数值比率的原因不外乎是较小的分母和较大的分子。比如某一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高, 如果这是销售收入增长引起的, 这是好的现象, 但是如果因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急剧缩减, 意味着企业生产规模下降。因此在做出任何有用的结论之前, 都必须对构成财务比率的分子和分母的各项经济因素进行深入、仔细的分析。

(六) 在使用财务比率时要注意其是否经过人为修饰

有的企业会在赶在报表编制前将借款还掉, 事后在设法借入。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流动比率所提供的信息缺乏真实性。

四、现行分析比率的比较标准亟待完善

现行企业能力分析, 其比较标准主要是按照国际惯例, 如流动比率为2, 速动比率为1;其它没有标准的指标即冠以“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的描述。现实中, 一方面由于企业存在行业、生产周期、经营规模、经营复杂程度等诸多差别, 如果都使用统一的“2”, “1”标准显然不合理;另一方面, 企业的有关指标即使达到了上述要求也不能说明其财务状况就处于优良状态。许多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 可能表面上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与运转良好的企业没有多大区别, 但由于其资产、负债内部结构不合理, 资产质量极其低下, 其实际各项能力大打折扣。

关于比率的比较标准,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 由政和金融机构定期发布各行业的统计指标, 甚至同行业的工会与一些中介机构也经常搜集产业的平均财务比率等资料在有关报刊定期发布。这就对企业各项能力的对比评价提供了极大方便。如前所述, 我国目前进行各项能力分析主要是沿用国外的标准, 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背离, 使各项能力分析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对此, 笔者建议:由政府统计机构或行业协会、专业中介机构组织统计调查, 按行业、规模等不同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比较标准, 以便偿债能力的分析有据可依。

总之财务比率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关键在于正确的掌握使用, 只有将财务比率分析同其它的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 并注意各种企业内外因素变化的影响, 才能发挥财务比率分析法的功能得出可靠的分析。

摘要:财务比率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 评价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情况和业绩, 有助于总结经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于财务比率分析的重视。本文主要是对财务比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财务比率分析,局限性,措施

参考文献

[1]常雪梅.基本财务比率分析[J].山西科技, 2005 (03) .

[2]谢菊芳.浅谈基本财务比率分析及其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02) .

对财务比率分析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篇7

在财务报表中财务比率分析只是其中一种对报表进行分析的方法, 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比率分析即是对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 是绝对数与相对数之间的转化, 对其反应出来的数据进行有效评估, 最终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的过程。财务比率分析可以结合其他相关的比率数据进行分析, 这样既能将财务各方面数据都攘括在内, 做到全面分析、彻底分析, 给相关利益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能更好的掌握企业各阶段、各时期的经营状况。但财务比率分析在财务报表的使用过程仍存在许多局限性, 主要有财务数据的不真实性和利用财务比率方法的不合理性导致的。

二、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比率分析的影响

1.公允价值作为主要计量方法

新会计准则是在以往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完善和改进后形成的。在新会计准则中,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被运用其中, 而且使用范围广泛, 传统的利润表只是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 不能用系统性的全面展现出财务报表中的损益状况, 然而新会计准则的全面损益观在财务比率分析中得到了普遍应用。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都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入账价值, 在后期的资产变动中也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前提, 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股价会随市场变动而受到影响, 对此在股价上涨时, 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能直接提高企业营业利润和资产的净现值, 相应的企业收益也得到提高,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 缓解了企业长期的负债压力。

2.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

旧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也做出了许多相关规定, 详细规定了费用资本化涉及的项目、应该符合何种条件, 并且还有相应的资金金额作为限制条件。旧会计准则将借款费用统一归属于专业借款栏, 将固定资产作为主要资本化科目, 而新会计准则的借款费用在专业借款栏的基础上新增了一般借款栏, 不再将资本化的资产固定到固定资产项目中, 对凡是符合资本化要求或者条件的项目都可列入资本化行列。除此之外, 在资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般借款利息都可以实现资本化, 旧会计准则规定, 对那些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较多的借款利息费用均计入当期损益科目, 而新会计准则则对其做了适当调整, 将资本化后的资产计入资产自有价值, 采用损益与资产分开计入的方法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 还提高了企业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权益。

三、财务比率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各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差异大

许多企业在做财务报表时, 在符合国家会计准则大体要求的基础上, 还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相应地, 在运用财务比率分析方法的选择更是千差万别。比如存货在具体计价中一般都采用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个别计价、移动加权计价等方法;固定资产在折旧处理中可以采用平均折旧法、加速折旧法两种方法可选其一, 然而, 加速折旧法又分为直线法、年数总和法。所以在进行财务比率分析时选择的运用方法繁多, 进行各个企业间财务比率对比难度加大, 这不利于企业评估同类企业间在同行业中的发展水平, 更不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应对措施。

除此之外, 各个企业的发展水平不同, 对财务比率分析方法的使用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属于完全自动化生产, 有的企业属于半自动化生产, 对比率方法的选择是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前提, 对此, 企业间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的不统一, 使得企业间的发展水平不能如实评估和判断, 不具有可比性。

2.货币计量因素过重, 影响企业经济决策

许多企业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是都是用货币计量作为主要主要考虑因素, 认为货币计量是会计准则的的规定, 并且能准确评估财务报表的实用性。然而, 忽略了非货币计量在企业经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非货币计量因素主要包括企业领导者的领导理念、企业发展文化、管理者管理能力及经验、产品种类、创新理念、机械工作效率、员工素质水平及文化教育、市场营销状况及市场前景等都会制约企业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是用货币计量来核定各季度、各年份企业的发展成果和财务状况。企业利用货币计量因素过重仅仅抓住了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而忽略了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间接影响。

许多企业财务分析人员在对财务进行实际分析时, 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各报表数据利用货币计量进行各项比率分析, 而不考虑各比率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 更加忽略了非货币计量对各比率的影响, 使得企业经济决策出现失误或者较大偏差的现象。

3.财务比率分析体系结构缺乏严密性

财务比率分析是以各个比率都是独立存在的, 各比率之间缺乏相应的联系。每个比率都只能特点的反映出某个财务发展状况, 比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只能反映企业的短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资产周转率则反映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及资产利用状况、净资产利润率则反映企业整年或者各季度的盈利状况及企业的经营状况, 各比率之间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及相互影响的关系。各个比率之间都是独立的个体, 各个企业分析者又过分注重单个比率的发展趋势及情况, 导致企业财务比率整体分析失衡的现象严重, 体系结构间的严密性严重缺乏。

各个财务比率能揭示出不同的财务问题, 但不能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利用财务比率分析时, 企业分析人员只凭经验或者数据结果得出结果, 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4.财务比率分析中的人为因素过大

财务比率分析主要是为企业财务报表服务, 根据报表信息和数据进行各项比率的分析研究, 最终将财务比率中反应出的问题或者利用提供给报表使用者。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都希望将企业发展最好的一面呈现给报表阅读者或者使用者, 所以, 在财务报表生成前, 信息提供者都需要经过细细研究, 做出财务报表使用者满意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此期间, 财务人员将迫于压力调衡各财务比率之间的数据, 故意做到企业发展良好的假象, 使得财务的信息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差距。财务比率分析缺乏科学正规的分析软件, 大多是人力的手工核算与计算的结果, 这便给了许多不良企业虚造业绩的机会, 甚至会使信息使用者在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中做出错误的决策, 影响其投资效益。除此之外, 企业在对财务报表进行财务比率的分析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 使得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受到很大的质疑。长期的利用财务比率分析人为制造虚假财务报表信息不仅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还不利于我国对各企业的经济发展的有效监督。财务比率分析中掺杂太多的人为因素, 对企业自身还是对国家经济发展都是百害无一的。

四、解决财务比率分析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措施

1.明确企业的比率分析方法, 加强财务信息的有效控制

由于不同企业所采用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也不同, 这不仅不能评估企业在同行业的发展水平, 而且不利于国家财政对中小企业资金运作的有效监督。首先, 国家因就各企业的发展水平及其自动化发展程度, 将企业进行分类, 如将其分为大中小企业, 对各个企业运用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进行统一规定, 一方面有利于各类企业间的竞争发展, 另一方面能有效发挥国家的监督作用。但中小型企业发展到符合大型企业的标准时, 将其在财政部门进行报备, 将其调为大型企业, 相应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也调入大型企业的行列。除此之外, 各企业也应采取积极配合国家政策的变更, 并要将政策要求严格实施下去, 不断落实审查, 定期考核等措施, 这不仅能规范企业内部的发展, 还有利于构建良好企业经营竞争的氛围。

2.注重非货币计量对企业发展的重大影响

在企业的长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都不能完全用货币计量来分析与控制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 根据企业发展状况, 调整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的环节的策略, 在调整期间会影响到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等方面, 这些非货币计量短期内对财务数据的影响不大, 但对长期发展来说, 必然会存在较大差距, 所以不是所有的财务信息都需要依靠货币计量来反映出来, 需发挥非货币计量的作用。将影响企业发展状况的各个环节和各方面因素都加以分析, 然后进行有效决策。虽然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 但能提高财务比率分析的准确, 增加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

3.加强各比率之间的联系, 使结构体系更加严密

在财务比率分析中各个比率之间长期处于独立的个体中, 不利于分析企业整体运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所以加强各比率之间的相互联系显得十分重要。可以经过相应的数据调整或者对现有的财务比率分析公式加入特定的条件使其能符合其他比率的要求, 做到各比率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比如对流动比率或者速动比率中加入资产的因素, 其就不会仅仅局限于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 因为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强弱与其拥有的资产雄厚力度是密切相关的, 经过调整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还能有效的分析企业的资产状况;相应的, 净资产利润率中也可以融入企业负债因素, 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其经营状况是否良好的具体表现形式, 其与负债能力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经过上述的措施, 使得财务比率分析中各个比率的联系更加密切, 而且相互影响的力度加大。

4.避免财务比率分析的人为性, 还原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如上述问题中反应, 企业为了给投资者或者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个满意的企业经营状况, 人为虚造财务报表信息, 如在净资产利润率中加大分子系数降低分母系数, 企业的营业净利润在财务比率分析状态下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要加强财务比率分析的真实性需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财务报表使用者应提高警惕, 在阅读财务信息时不要只针对某一月或者某一季度进行分析、评估、决策, 而是应该结合该企业提供的多期财务报表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对企业的不良经济行为给予警告和控诉, 以儆效尤。除此之外, 报表使用者应该及时关注企业发展动态及国家会计准则的信息变革, 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结合各方面因素方能做出准确的决策和投资计划。第二、作为企业自身应该具有良好的行业诚信意识, 做到能真正为投资者带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 不断加强自我素质及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摘要:财务比率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方法和组成部分, 在企业内部的财务报表分析中财务比率分析是最常用、最简便的分析方法, 能有限反映企业营运状况, 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除此之外, 财务比率分析还能为投资者等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 为企业长远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资料。但财务比率分析在我国的财务发展中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仍存在许多相关问题, 急需改善, 以便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在运用财务比率分析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对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更好地认识这种方法运用在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财务比率分析,相关问题,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安乐敏.论财务比率分析应注意的问题[J].时代金融, 2013 (15) .

[2]张梦倩.论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当代会计, 2015 (01) .

[3]张桂芝, 张柏玲.简论财务对比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及应注意的问题[J].2001 (01) .

财务比率分析 篇8

在分析公司的营运能力, 即资产使用效率时, 我们可以将以上列示的指标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反映流动资产营运效率的指标, 其二是反映固定资产及总资产使用效率的指标。

一、财务比率分析法

财务报表中列示的数据, 都为某一项目的总额或净额, 从这些数据中很难揭示企业财务:比况、经营绩效与资金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如表1, 同属一个行业的甲、乙两企业, 其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总额均为1000 000元, 哪个企业的债务债务更重?哪个企业不能到期偿债的破产风险更高?显然只分析两个企业的负债总额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但如果分别将两个企业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进行比较, 则可以很直观地得出甲企业的债务负担较轻, 破产的风险较小, 而乙企业的债务负担较重, 破产的风险相对较大。

如表1, 如果计算两个简单的财务比率, 即分别用资产总额去除该企业的负债总额, 计算出两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则两个企业的负债程度、到期不能偿债的能力一目了然了;甲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25%, 即每元资产中有0.25元是举债取得的, 其债务负担显然较轻, 到期不能偿债的可能性较小;乙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2.5%, 即其每元资产中, 有0.625元系通过举债取得的, 显然其债务负担更重, 不能到期偿债的可能性较大。

通过上面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财务报表数据相关并且可靠, 具有较高的质量, 但这些数据在孤立的情况并不能说明或难以说明问题, 因此, 财务分析师需要将表1中的某一个数据与其他数据相互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从而可以得出更多有价值的结论, 或者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以这些问题为线索, 到企业的经营活动或企业的经营环境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那么就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资金变动情况作出评价、解释并进而作出预测了。

比率分析是通过把报表内的某一个数据与其他的数据相比较, 而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 从而得出分析结论或提出待解释的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不同企业之间的分析, 则是把本企业的数据与其他企业的数据相比较, 从而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 从而得出分析结论或发现待解释的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不同时期的分析, 则是把同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财务数据联系, 从中得出分析结论或提出待解释的问题的—种分析方法。总之, 三种基本分析方法的实质都在于建立不同数据之间的联系。

二、运用财务比率分析公司的流动资产营运能力

(一) 存货周转率

1. 存货周转率, 又称存货利用率, 是公司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 反映公司存货的销售能力和流动性。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 /2

一般来讲, 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在存货水平一定的条件下, 存货周转率越高, 表明公司的销货成本数额增多, 产品销售的数量增长, 销售能力加强。若存货周转率较低, 表明公司销售不佳, 必须重视市场开拓、广告宣传, 增强销售力量, 加强销、供、产的衔接和协调。也就是说, 存货周转率不仅可以反映公司的销售能力, 而且能用来衡量公司生产经营中的各有关环节运用和管理存货的工作水平。

为了分析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具体原因, 在工业公司中, 还可以进一步分别按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计算周转率, 考查存货在供、产、销不同阶段的运营情况, 评价各环节的工作业绩。

原材料周转率=原材料耗用成本/平均原材料

在产品周转率=制造成本/平均在产品

产成品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产成品

如果公司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则年度内各季的存货会有较大幅度的波动。这种情况下, 平均存货不应只按年初和期末平均, 而应按季度或月份余额计算平均值。

2. 存货周转率也可以用存货周转天数表示。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平均存货×360) /产品销售成本

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时, 产品销售成本数据取自损益表, 平均存货取自资产负债表的存货“年初数”与“期末数”的平均。

(二) 应收账款周转宰

1.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赊销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净额的比率, 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快慢。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的净额

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平均应收账款净额= (年初应收账款净额+年末应收账款净额)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商业信用广泛应用, 应收账款大量出现。因此, 应收账款周转率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财务比率, 用以反映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和变现速度。这一比率越高, 说明公司催收账款的速度越快, 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但也不可过高, 过高则表明公司可能奉行严格的信用政策, 付款条件过于苛刻, 这会影响销售量从而影响盈利。这种情况往往表现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偏高同时存货周转率偏低。如果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 则说明公司催收账款的效率太低, 或者信用政策太松, 影响公司资金利用率和资金的正常周转。

2. 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示。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账款净额×360) /赊销收入净额

3. 营业周期是把存货周转和应收账款周转联系到一起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 等于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之和。即: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把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加在一起计算的营业周期, 指的是需要多长时间能将期末存货全部变为现金。一般情况下, 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 通常流动比率也低, 这就是营业周期与流动比率的关系。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换句话说, 决定流动比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这说明, 公司的营运能力大大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

(三) 流动资产周转率

1.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净额与平均流动资产的比率, 反映公司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

平均流动资产= (年初流动资产+年末流动资产) ÷2

2. 流动资产周转率还可用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表示,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流动资产周转率= (平均流动资产×360) 销售收入净额

在一定时期内, 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 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 流动资产的利用效果好。用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分析时周转一次的天数越少, 表示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时占用的时间越短, 周转越快。生产经营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工作得到改善.都会反映到周转天数的缩短上来。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这个指标更能直接地反映生产经营状况的变化, 便于比较不同时期的流动资产周转率, 应用较为普遍。

三、结论

计算结果的分析评价, 需要参考本公司历史资料和同行业平均水平。也就是对比率进行横向的比较 (同本行业内的其他公司比较) 以及纵向比较 (同公司过去的指标比较) 。这样才能准确的评价公司的经营效率。

摘要:在本部分中, 着重介绍反映公司流动资产使用效率的分析指标。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比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关键词:财务比率分析,流动资产,营运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西燕.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财务比率的运用及分析[J].商业会计, 2010 (2)

[2]李书梅.长期偿债能力财务比率分析[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0 (9)

财务比率分析 篇9

(一)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指公司一定时点期末的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或者说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它是从总资产对总负债的保障程度的角度来说明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相对而言,其比率愈低,表明公司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愈高,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愈强。其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公式中的负债总额不仅包括长期负债还包括短期负债。2.运用该比率进行判断时应当结合企业的营业周期进行。营业周期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它包括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两个部分。相对而言,营业周期短的企业(如商业企业等),其资产周转快,变现能力强,而且营业周期短,使得特定数量的资产在一定期间的获利机会多,当其他条件确定时,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必然增加,进而使企业流动资产和股东权益额相应增加,因此,这类企业可适当扩大负债规模维持较高的资产负债率。相反,对于营业周期长的企业(如房地产企业等),其存货周转慢,变现能力差,获利机会少,因此负债比率不宜过高,否则将会影响到期债务的清偿。

(二)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公司息税前利润对利息费用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该比率反映公司息税前利润为所需支付利息的多少倍,用于衡量公司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相对而言,该比率愈高表明企业的付息能力愈强。其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计算公式中的利润总额不包括非常损益及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等项目。由于这些项目所涉及的损益与企业的正常经营无关,且不属于经常性项目,将它们与利息费用比较能够说明二者的联系,却不能借助这种相对关系动态比较来说明其变化规律和未来趋势,缺乏预测价值。而作为长期偿债能力评价而言,揭示预期趋势恰恰是至关重要的。2.公式中的利润总额也不应包括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所确认的投资收益,因为在权益法下,投资收益是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所确认的投资收益能否获得相应的现金流入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预期盈亏状况、现金流量状况以及企业发展对现金的需求等诸多因素,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看,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投资收益不能代表公司的实际现金流量,从而也就不能构成公司的现金支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若将该投资收益纳入利润总额计算付息能力,将会导致付息能力的高估。3.计算公式中的利息费用不仅包括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资本化的利息。因为利息作为公司对债权人的一项偿付义务,其性质并不因为公司的会计处理不同而变更,也就是说,无论是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还是包括在长期资产价值中的利息到期均须公司偿付,并且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偿付的资金来源不是现实的存量资产而是与经营利润相对应的增量资产。此外,鉴于长期经营性租赁在性质上是一种长期筹资,其租赁费用尽管在会计上不作利息费用处理却具有利息费用的性质,即需要根据租赁期的长短确定租赁费用的多少,并定期或到期一次支付。因此,在计算已获利息倍数时,将租赁费用纳入利息费用计算将会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状况。

(三)有形净值债务率。

有形净值债务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净值的百分比。其中,有形净值是所有者权益减去无形资产净值后的净值,即所有者具有所有权的有形资产净值。有形净值债务率用于揭示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表明债权人在企业破产时的被保护程度。其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该指标是一个负指标,即该指标值越大,说明有形净值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越低,长期偿债能力越差。有形净值债务率指标实质上是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延伸,由于该指标计算时没有考虑无形资产(由于我国无形资产市场尚不发达,持有无形资产并不意味着可以用来清偿债务),因此该指标能够更为谨慎地反映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投入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

以上三类指标分别从长期债务本金及利息偿还两个方面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进行了评价。其中,资产负债率是以资产负债表资料为依据,从静态方面评价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而已获利息倍数则是以利润表资料为依据,从动态方面评价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除此之外,还可尝试构建和运用以现金流量表资料为依据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如现金流量已获利息倍数等,进而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运用及分析

R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其2008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和2008年度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有关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如下:资产总额11 923万元,其中,无形资产19万元;负债总额8 041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 586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3 882万元;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632万元,其中,非经常性损益为-4万元,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为0,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为21万元;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费用为65万元;资本化利息支出12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3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284万元。

(一)计算相关财务指标。

资产负债率=8 041/11 923=67.44%;有形净值债务率=8 041/(3 882-19)=2.08;已获利息倍数=(632+65+12)/(65+12)=9.21;现金流量已获利息倍数=(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利息费用=(3+284)/(65+12)=3.73。

(二)分析。

1.R公司资产负债率达到67.44%,即公司每100元资产中有67.44元是通过借别人或欠别人而取得的。结合其房地产行业特点,在存货周转较慢、营业周期较长的条件下,该比率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这将削弱该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2.由于R公司无形资产净值较少,有形资产净值率为2.08,这表明每一元股东权益(净资产)均需承担约2.07元,显然比率过高。3.R公司已获利息倍数较高,几乎达到了9.21倍,即每一元利息费用均有9.21元利润总额水平予以保障。而通过现金流量已获利息倍数(约为3.73元),则说明利润总额中实现现金数额较高,利润质量较好,即每一元利息费用均有3.73元现金流予以保障。这两个比率说明该企业盈利水平较高,足以安全保障企业当前的债务利息水平,体现了较高的长期偿债能力水平。

通过以上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判定该企业负债水平较高,但由于经济形势向好或企业自身经营有道等原因,充分利用了财务杠杆,使得其盈利水平较高,对当前所持债务利息偿付方面没有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由于对宏观调控政策、金融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较为敏感,而这些影响因素属于不稳定因素,因此,笔者建议R公司应当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切忌盲目通过债券、借款等方式融资,以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财务比率分析 篇1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财务报表分析越来越得到企业自身以及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重视, 作为财务分析基本方法之一的比率分析法, 更是具有适应性强、系统性好的独特优势。它不仅能为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而且为外部信息需要者提供可靠的企业信息, 但同时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二、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性

(一) 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一是财务报表的主观局限性。财务报表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于一线生产、销售等部门的采集和统计, 出于确保职位、获取奖励等原因这些部门有时上报的数据并不完全真实准确, 甚至可能出现虚报、瞒报的情况。此外, 企业为了对外展示良好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会选择有利于实现自己目的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或利用其他手段美化数据, 从而削弱了企业财务分析的有效性。财务人员执业能力有限和职业素养不高等原因, 导致在具体工作中对会计法规、制度、准则的理解认识不同, 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差错和失误,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是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用的不同造成的差异性。依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 不同企业在选择会计估计、会计政策时不尽相同, 同业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也会有所不同, 如发出存货计量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 固定资产折旧可采用平均年限法、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法等, 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借款费用的处理、外币报表折算汇率、所得税会计中的核算方法等等, 都可以ke有多种不同的选择方法。即使完全相似的两个企业因使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 其财务报表数据有所不同, 使得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发生歪曲。

三是非货币信息在报表中得不到反映。财务报表反映的是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 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影响较大, 对信息使用者非常有用的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非货币信息却无法获得全面的反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以知识技能为特征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财富, 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而在现行的财务分析报告中很难得到体现。我国环保法的日渐完善, 企业要严格的履行环境治理义务, 污染环境的企业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企业不仅要重视生产经营, 注重当前盈利能力, 更要重视环境保护治理, 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性

一是财务比率指标的定义不严谨。我国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指标体系主要是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的。从指标体系看, 财务比率自身就存在不严谨的地方, 有意义不清或者定义不够科学的个别比率, 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总资产周转率指标:该指标对以主营业务为主、对外长期投资较少的企业比较适用, 能够恰当地反映其全部资产的管理水平;而对外进行长期股权、债权投资的企业就有一定的不合理之处, 因为对外的长期股权投资、债权投资, 对一个企业的主营收入没有直接的推动贡献。

二是财务比率分析系统化的缺陷。在企业的财务分析中, 每一个财务比率指标所反映的只是企业某一个方面的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 缺乏全面性, 不利于全面评价企业, 往往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计算得出的分析结论, 忽视了与之相关的其他因素, 这样的结论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情况, 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

三是财务比率分析忽视了资源的动态化。财务比率分析是对于静态的报表数据进行分析, 属于一种静态的分析方法, 其本身忽略了流过企业的各种资源的动态化, 但这些动态变化对企业进行经济预测决策却是极其重要的。同时, 不同行业的企业, 其经营特点和理念决定了它的独特性, 同一财务比率具有不可比性, 比如, 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周期长, 存货周转速度慢, 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高;小型商品生产企业的经营周期短, 存货周转速度快, 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高。如果忽略了它们的差异, 将两者的财务比率进行对比分析, 容易出现错误的结论。

三、财务比率分析的改进建议

(一) 财务报表本身缺陷的改进意见

1. 加强财务报表的监管。

一方面要加强财务报表的规范化;另一方面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与道德水平, 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 明确岗位职责分工, 充分发挥企业内控监管作用。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做好以上两方面的工作, 为财务分析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

2. 加强披露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

由于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较大, 因此, 在对企业之间的财务情况进行比较的时候, 必须先分析其使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的一贯性、一致性和可比性。

3. 扩大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范围。

财务报表除披露财务信息, 还应该增加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尽可能完整的提供企业的各项经济事项, 如人力资源信息, 环境资源信息以及社会责任信息。在财务报表不能完全的反映经济事项时, 可以适当的通过附注披露能够让信息使用者更好的了解。

(二) 财务比率分析局限性的改进措施

1. 完善财务比率指标的定义及意义。

对于财务比率指标定义不准确、不科学的, 应该在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在实践中总结归纳更加科学、准确的定义, 形成规范, 有利于更好在财务分析中为企业自身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服务。

2. 注重各种财务比率的综合分析。

单一的财务比率分析意义不大, 不能完全体现企业财务状况, 难以说明问题, 应该根据分析的要求和目的, 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 综合运用各种财务比率系统性的分析考虑, 能够得出比较正确全面的结论。

3. 加强企业动态资源的分析。

任何企业都是一个运营的状态, 不能为了分析企业就停止企业的运营, 因此, 在运用财务比率计算报表静态数据的同时, 考虑行业的特点, 结合企业动态资源综合分析, 能够做出更准确, 更全面的分析结论。

四、结束语

虽然比率分析不能解决财务分析所有的问题, 不能完整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 但是运用比率分析和其他分析方法综合判断, 对于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改善经营管理和有利决策服务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摘要:笔者认为财务比率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 影响了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容易对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 本文从财务报表本身的缺陷和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比率分析,局限性,措施

参考文献

[1]于燕.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性及对策探讨.商场现代化, 2005 (3) .

[2]赵彬.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性及应对之策.经营管理, 2010 (5) .

上一篇:成本目标下一篇:水利规划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