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框架

2024-08-11

财务分析框架(精选12篇)

财务分析框架 篇1

相对于资产评估行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对资产评估基础理论的研究尚未完善, 资产评估的理论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争议。由于财务理论与资产评估理论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本文利用相对成熟完善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 尝试梳理和构建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体系。

一、建立资产评估理论框架的重要性

随着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接轨, 资产评估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例如牵涉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要措施之一的房产税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合理评估房产的涉税价值, 又如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次级贷款价值评估问题, 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不良资产的甄别、价值评估问题, 以及在国际经济交流中越来越重要的知识产权应如何评估价值问题。

但与资产评估行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对资产评估理论体系还没有达成统一和成熟的共识。有些学者如余海宗 (2001) 是按照评估步骤来组织评估理论, 汪海粟 (2010) 按照经济学视角将资产评估理论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 余炳文等 (2012) 从资产评估内涵和哲学角度, 将资产评估理论框架分为质、内核、外核、环境四个嵌套的层次来进行构建, 但理论结构又过于复杂化。

资产评估学与财务学相比较, 同属于工商管理类下面的二级专业, 在很多高校是将资产评估作为财务管理方向来进行设置和管理的。资产评估学最早也脱胎于财务会计学,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 资产评估理论的专业性越来越突出, 如何合理、清晰地界定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体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由于资产评估理论与财务理论有着天然的联系, 而财务理论框架体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相对成熟, 本文试图借鉴财务理论, 思考和总结资产评估的理论框架体系。

二、基于财务理论构建资产评估理论框架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将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定义为“财务会计理论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理论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 这些目标和理论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致的准则……财务理论框架是一套目标和理论相互联系的内在逻辑性的关系”。

我们可以将财务理论框架看成包含各项财务要素, 以财务目标为逻辑起点, 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前提, 以会计假设为基础, 以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为主体的框架体系。而资产评估要素包括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目的、评估假设、价值类型、评估方法、评估原则、评估程序、评估时点、评估结论十部分。笔者的思路是借鉴财务理论框架脉络, 通过界定评估要素的内涵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构建和组织资产评估理论框架。

1. 以评估目的为逻辑起点。

资产评估实质上是一项专业的价值分析与判断工作, 评估目的是由资产评估性质及其基本功能所决定的, 所以评估目的就天然成为资产评估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这一层次包含了评估主体、客体和评估目的三要素。本文所指的评估目的特指资产评估的一般目的而非特殊目的 (暂不考虑资产交易或引起资产评估的特殊要求, 资产评估的一般目的是确定资产在评估时间的公允价值) 。

资产评估目的可归纳为价值发现, 是一项动态的行为特征, 表现为评估主体对评估客体的价值分析、判断和估算过程。资产评估理论体系的实质是如何发现与确认价值, 其价值发现的前提、价值的内涵和类型、价值发现方法都是价值发现实质的逻辑层次表现, 这也构成了资产评估理论框架的起点。

而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财务会计目标, 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流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认为, 会计应以适当的方式反映受托人责任及其履行情况, 其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决策有用观认为, 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 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某种意义上, 资产评估的价值发现也是为资产转让、企业兼并、纳税评估等产权转让或非产权转让行为提供价值决策依据, 资产评估的价值发现目的也适用于财务理论的“决策相关”目标范畴。

在这一部分我们还要强调, 价值发现仅仅是一项专业性的咨询服务, 而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公正性的作用, 区别于财务理论具有公证属性, 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强制性和法律效力。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某些品牌评估价值百亿, 而侵权赔偿仅百万”的特殊案例事项, 并能引导解释“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转型过程中不同阶段资产价值发现的不同行为特征”问题, 对资产评估理论的外部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

2. 以资产评估假设为理论前提。

资产评估假设是对评估行为作出的符合逻辑的假定说明, 主要表现为外部环境假设、技术性假设等。资产评估假设的目的是价值判断, 而财务会计假设的目的是会计计量, 所以资产评估理论与财务理论的假设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资产评估的假设能够使得评估委托方更清楚价值发现的前提、应用范围以及风险, 在评估中需要关注假设的变动性、限制性。在资产评估假设中, 有两个假设是重中之重:其一为交易假设, 是指资产价值评估是在假设交易基础上完成的, 因而导致其产生两种不同行为——产权变动下的价值评估和非产权变动下价值评估。真实产权价值评估代表产权变动下资产价值评估, 而非真实产权价值评估代表如纳税价值、抵押价值评估等, 两者都要求按照假定交易前提判断其价值水平。其二为市场环境假设, 按照市场特征是否满足信息对称、买卖双方平等、双方理性等限制条件, 分为公开市场和非公开市场。公开市场和非公开市场都可以评估资产的公允价值, 只不过体现的具体价值类型不同。

而财务会计理论假设体系中四大基本假设为——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以及货币计量假设。除持续经营假设与评估假设中的资产使用状态假设有关联外, 其他三项假设与评估前提体系基本无关。对于资产或企业状态的假设, 财务理论与资产评估理论有联系, 但两者在更大的程度上体现为对资产价值计量行为、环境的假定区别。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与资产评估理论的计量或评估方法的选择。

3. 以资产评估价值类型为理论基础。

FASB推荐公允价值广泛应用是近些年推动资产评估行业快速发展的直接因素, 因而价值内涵及价值类型的确定构成了资产评估理论的框架基础。

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可以看成是在特定资产评估用途和目的下如何选择评估客体价值的具体计量属性。由于“公允价值”概念广泛地应用于资产评估理论和财务理论, 所以这一层理论框架的讨论就围绕着财务与资产评估对于“公允价值”的争论展开。

公允价值是资产评估和财务理论联系的最重要的结合点, 但两者对于公允价值内涵的表述并不一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 “公允价值是在公开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其基本要素是公平交易, 交易信息获取无障碍、交易双方自愿理性。从上述表述可知, 财务理论中的公允价值实际上相当于公开市场条件下资产评估理论所确认的评估价值。

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中的公允价值是指独立专业评估师认为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最可能达成的交易价格, 其价值是在交易假设和市场环境假设基础上确认的, 因而结合评估假设中的市场环境假设, 可以衍生出公开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 (公开市场价值) 和非公开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 (包括投资价值、在用价值、清算价值、重置价值等) 。

对上述两种理论环境下的公允价值进行比较可知, 资产评估理论中的公开市场价值等同于财务理论中的公允价值, 而非公开市场价值是在不满足公开市场特征的其他类型市场环境中所实现的买卖双方之间的公允价值。因而, 资产评估理论中的公允价值概念更加宽泛, 所采用的资产计量属性更灵活。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这是因为财务理论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在更重视客观性、可靠性的同时, 兼顾相关性, 所以财务理论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以及公允价值, 而公允价值是要求满足特定市场上能够客观、可靠取得的交易价格, 而这个市场环境只能是公开市场条件。资产评估理论中的价值类型是价值发现的表现形式, 体现为特定评估目的下不同的评估结果属性, 是一定外部环境和假设限制下的价值内容, 可以有相对更多、更灵活的表现形式:如从市场环境假设角度, 按照国际资产评估准则可将价值类型分为市场价值、非市场价值;按照价值观分析, 从卖方视角来看价值应由成本内容构成, 从买方视角来看价值应由未来收益的效用构成, 从买卖均衡视角来看, 价值应由市场价格构成。所以, 价值类型包括重置成本、收益现值、现行市价等多种。不论如何分类, 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评估价值内涵, 更好地发现价值, 这也是资产评估方法体系的哲学基础。

4. 以资产评估方法体系为理论框架主体。

资产评估方法体系绝对是资产评估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包含评估方法、评估原则、评估程序、评估结果等评估要素。评估方法体系的核心是评估方法, 但还包含评估方法的行为依据与准则、评估方法实施程序以及评估方法对评估结论的解释说明, 因而评估方法、原则、程序、结果共同构成了评估方法体系。这一层次围绕着评估方法计量属性展开。

资产评估方法是评估理论体系的内核, 是指获得资产价值的技术手段, 主要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收益法最科学, 但对未来收益、折现率等参数的估计也最主观和困难;市场法最简单, 但要求的公开市场环境最严格;成本法在我国评估实务中使用频率最高, 但也是三种方法中涉及参数最多、实践应用最不规范的一种。

评估方法体系的重点不是各种复杂的计算公式、计算程序, 而是以评估价值类型为基础, 联系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深入比较三种评估方法的应用前提和视角差异。 (1) 市场法的重点在于如何量化待评估资产与参照物之间的差异因素, 并借助参照物的市场价格估算被评估资产价值, 代表买卖双方均衡交易时市场价格的评估思路。 (2) 收益法的核心是三个参数, 是通过对资产未来收益的折现来反映待评估资产的投资现值水平, 代表从资产卖方角度评估的资产未来效用满足程度的思路。 (3) 成本法完全区别于财务理论中的成本概念, 其涵盖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技术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四个参数指标。其中, 实体性贬值类似于财务理论中的折旧概念, 技术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是由于技术进步和经济环境变化导致的未来收益减少所折现的贬值额, 是基于买方角度所衡量的重新购置资产所付出的成本费用水平的一种评估思路。

而财务理论中的计量属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计量是指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FASB列举了企业财务报表确认与计量的五种可能的计量属性, 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这些财务计量属性在一定程度上与评估方法的价值计量属性相似, 其中, 市场法类似于公允价值, 收益法类似于现值, 成本法中包含重置成本同时还需减去各项贬值。

可以看出, 资产评估方法理论与财务计量属性理论有很多相通和共同之处, 但评估方法体系的理论更加综合, 是在一定评估原则的基础上, 依照资产评估程序和环节, 依据外部环境所作出的价值发现方法的选择和结果。相对于财务计量属性理论, 资产评估方法体系选择的价值计量属性更加综合与灵活。

三、结论

本文认为, 资产评估理论框架可分为四个层次, 以评估目的为逻辑起点, 以评估假设为理论前提, 以价值类型为理论基础, 以评估方法体系为理论主体, 将资产评估要素包含在这四个理论层次框架中。这一理论框架体系可以用来规范资产评估行业的行为, 解释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指导资产评估实务操作, 为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体系构建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但毕竟资产评估理论与财务理论有着本质的差异, 借鉴财务理论来构建资产评估理论框架肯定会有不足和缺陷, 在现在的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中缺乏对评估环境、评估道德风险理论层次的探讨, 这也是下一步我们完善资产评估理论框架的工作思路。

摘要:资产评估行业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 但对评估理论框架体系还没有统一结论。本文借鉴相对成熟的财务理论框架体系, 认为资产评估理论框架可分为四个层次, 以评估目的为逻辑起点, 以评估假设为理论前提, 以价值类型为理论基础, 以评估方法体系为理论主体, 并将十大评估要素包含其中,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评估理论框架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理论框架,评估目的,评估方法,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1] .余炳文, 姜云鹏.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体系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2

[2] .朱义令.现行会计准则下完善资产评估教学的思考.财会月刊, 2010;1

[3] .姜英兵.财务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会计研究, 2007;8

[4] .戴蓬军.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分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4;1

财务分析框架 篇2

财务的五大系统=四大职能系统+财务组织系统

1、财务会计系统

核算、报表、准则、审计、内控、发票、档案、信息、系统等

2、管理会计系统

预算、成本、风险、分析、报告、流程、战略、决策

3、财务金融系统

资金与结算、现金流管理、资本运作、并购与重组、投资、融资

4、税务管理系统

申报、税法、稽查与应对、争议与解决、规划与设计、关系与管理

5、财务组织系统

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制度流程建设、培训学习、团队建设、职业生涯、绩效考核

财务规划制定的五大步骤

1、收集信息,定位现状

2、评估现在的状况和可用的资源

3、设定改善目标

4、制定计划

5、如何落实

制定财务规划方案的步骤

1、公司财务现状分析---SWOT分析

2、公司总体现状

3、公司财务现状

4、未来3年财务总体规划

5、总体规划时间表

6、分阶段的方案目标设定及实施时间表

7、重要事项的具体安排

税务规划及节税设计

1、抽逃资本可能带来的税务问题

2、资产入账价值低,未来的税务问题

3、关联企业往来问题

4、股东借款问题

5、公司设立的税务规划、注册地点的税务规划

6、供应商的选取与管理

7、供应链的重新塑造

8、供应链的延长与税务规划

9、供应链的缩短与税务规划

10、赠送或捐赠给出的产品的税务规划

11、随同销售款一起收取的回扣款的税务规划

12、销售方式不同的税务规划

13、经营范围的选择与税收规划

14、经营方式的选择与税收规划

15、经营商品的选择与税收规划

16、经营费用的选择与税收规划

17、无法税前列支费用的考虑

18、自用房屋的房产税的考虑

19、税收优惠政策的选择与应用 20、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的选择

21、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的选用

22、亏损免税收入等政策的选用

23、个人所得税年终奖、离职补偿金优惠政策的选用

24、避税的选择与应用

25、利润转移避税,避税港公司飞设立与税收规划

26、税收临界点的运用

27、工资福利化的运用

历史遗留问题如何解决

1、收入确认按开票确认

1)账面跟实际收入不符

减少不同用途报表之间的差异 2)税务风险问题

处理:该确认收入就确认收入。

2、抽逃资本问题

税务风险

借款(1年内还款无息,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视同分红20%个税)

3、商业回扣的问题

性质转换代开发票,咨询费、市场调研费等5%营业税(税款低于25%可抵消所得税)帐外资金支付

4、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票流、物流、资金流不一致

5、支出无票(帐外资金支付)

6、不合规票据(发票索取规定)

7、存货账实不符

1)改变两套账的处理方式 2)降低毛利率消耗库存

3)增加业务量掩盖矛盾,逐渐消化

4)报废,进项税转出,增加税负(报废在税务局备案,可列支费用)5)胀库部分另行处理 6)非正常注销

8、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高层和销售提成费用不能列支 1)逐渐改变增加纳税意识 2)转化为劳务费(2万以下)3)金额很大的转嫁出去

税务稽查的三大方法与五大手段 三大方法

1、账务检查方法

顺查法和逆查法

详查法和抽查法

审阅法和核对法

2、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

比较比率分析

因素相关性分析

3、调查方法

观察法

查询法

外调法

盘存法

税务稽查实际使用的五大手段

1、资金流检查

2、财务资料检查

3、实地核查

4、突击调帐

5、外调协查

两套账经营的稽查手段汇总 检查方法

1、调查分析法

1)根据企业经营产品特点、用途、销售对象、销售方式,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可能存在销售不开发票的现象和现金结算的情况。

2)分析企业账面反映的盈利能力是否与企业实际的生产能力一致。

3)分析是否有必须发生,而账面没有反映的费用、支出记录。

2、税负分析法

1)计算企业的增值税实际税负,将本期税负与上期税负对比、与同行业平均税负对比,分析判断其是否异常。

2)运用比较分析法,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上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异常之处。

3、投入产出分析法

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查找相关的产品料、工、费耗用定额指标。例如,原材料耗用数量,煤、电、水、汽耗用数量,包装物的耗用数量,都与产品产量有密切的关联性。

4、逻辑分析法

从货物流向的角度进行研究,根据被查对象的财务核算指标和生产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对资料之间的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和某些数据的意外波动,从而发现超出异常资金流动和货物流动不匹配的现象,为检查帐外经营提供分析依据。

5、异常情况分析法

在认真检查企业各种账证之间的勾稽关系,仔细分析每一处疑点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产品的性能和用途,了解和熟悉企业生产中各环节之间的勾稽关系,发现企业会计核算中不合乎产品生产经营实际、不合乎常规的疑点和问题,从而快速找到检查的切入点。

6、突击检查

对可能存在的帐外经营,隐藏销售收入的企业,宜采取突击检查的方法,在第一时间尽可能多的获取纳税人的涉税资料,收集有效的证据。

7、重点检查法

运用调查、核实、分析多种方法综合进行检查:

1)将“库存商品”明细账与仓库保管员的实物帐进行比对。2)盘点现金。

3)核实与货物生产数量存在“一对一”关系的关键性配件购进、耗用的和结存情况。

4)调查纳税人在银行设立账户(包括以主要负责人名义开的个人银行卡)。将其资金到账情况与“银行存款”明细账相核对。

5)利用金税工程比对信息和海关比对信息。滞留未抵扣的增值税。

6)关注企业账面反映的从非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核查其真实性。

7)对须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才能外运的产品,可到相关部门调查核实其实际销售数量。

8、外围查证法

在采用其他方法分析、排查出涉税疑点的基础上,通过外围取证固定证据,是检查帐外经营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1)对资金流向进行检查。

2)对货物流向的检查。物流的调查取证分为对销售货物、购进货物和支付费用等方面的查证。检查中注意收集掌握企业货物流转的线索与证据,通过对相关企业调查落实,鉴别被查企业账簿记录的真伪和购销业务的真实性。

管理报表系统方案设计

1、简化资产负债表

2、简化利润表

3、简化现金流量表

4、销售管理报表(战区销售日、周、月报表)

(人员销售日、周、月报表)

5、成本费用

6、往来管理报表

7、存货管理表

8、采购管理表

9、生产管理报表

10、资金管理报表

11、税务类管理报表

12、固定资产类管理报表

财务报告是企业与管理的仪表盘 报表体系:

对外报表

主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留存收益表 附表: 资产负债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损益表附表:利润分配表、业务分部表、地区分部报表 对内报表

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明细表、上缴税费表、人工成本表、主要客户及供应商报表、费用报销前十名表、部门费用报表、个人销售业绩表、主要存货余额表、主要往来款余额表、现金预测表等等

报告体系:

对外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审计报告、财务情况说明书

对内报告:分析财务指标、文字描述、找出问题和解决方案,提示机会风险

科目设计原则

1、科目设计要考虑到管理的要求

2、科目设置要有明确的、规定并制度化

3、一、二级科目主要考虑对外,三级科目考虑对内

4、定期对会计科目进行梳理,完善,选择节点进行修正。核算流程设计原则

1、简单清晰

2、充分遵循内控

3、核算标准制度化、流程化

4、配置完善的核算用表单,作为制度、流程的附件管理

业务流程再造

1、销售、收款流程

2、采购付款流程

3、生产流程

4、投融资流程

5、费用报销流程

6、借款流程

7、固定资产采购流程

8、考虑内控与效率,确定流程图

9、设计流程所需要的表单 财务分析的作用

1、为了支持业务目标的达成,各业务层面分析

2、为了进行经营决策

3、为了业绩考核

4、为了证明自己是财务人员 财务分析的实质意义

1、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2、分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结论

3、分析结果要对财务问题找出业务层面的原因

4、分析结果要揭示分析出的问题对财务结果的影响,让管理层知道风险和机会

5、对分析出的问题,要提出解决方案,没有解决方案的分析,是缺少价值的分析

6、不能对经营决策产生影响的财务分析,只是纸上谈兵

7、分析结果也是公司运营结果的评判,绩效考核的指标

财务分析的方法

1、结构分析法

2、比较分析法

3、比率分析法

4、趋势分析法

5、综合分析法 财务分析的层次

1、报表层面分析

2、关键指标分析

3、企业价值分析 企业能力分析项目

1、偿债能力

2、盈利能力

3、营运能力

4、成长能力

5、公司价值管理能力

财务分析的分类

按分析依据分类:财务数据分析、非财务数据分析

财务数据分析以财务报表为基础

非财务数据分析以与运营密切相关非财务数据为基础 按时间分类:事后分析、事中分析、事前分析、前瞻分析

事后分析:发现、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改善建议

事中分析:对正在进行中的交易、业务、企业资源的使用进行分析,判断可能出现的结果,提出分析建议

事前分析:财务分析贯穿企业商业交易的最前端,全盘策划商业结果的流向,协同纳税筹划

前瞻分析:从行业、产业高度分析公司业务趋势,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企业资源配置。

营运能力指标解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

2、存货周转率

3、总资产周转率

4、应付账款周转率

营运周期与营运资金周转期分析

1、营运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2、营运资金周转天数(现金缺口)=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收款期-应付账款付款期 分析指标及主要经营业绩跟踪报告指标设计

一、分析指标选取的三个标准

1、精简

2、业务部门能够看得懂

3、执行中的操作性强

二、分析指标设计

1、精简---盈利及质量指标部分: 1)签单量、签单毛利率 2)销售收入、发货量 3)成本

4)毛利、毛利率 5)期间费用

6)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率 7)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8)净现金流

9)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2、精简---营运效率指标部分 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账龄分析 2)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3)存货周转天数 4)营运资金周转天数

3、精简---项目投资指标 1)投资回收期 2)净现金流量 3)投资回报率

钱系统规划方案

具体内容:

1、规划设计资金安全系统

3、规划设计资金预测系统

4、规划设计信用管理系统

资金安全系统

技术原理:

1、不相容职责、岗位设定原则

2、收支两条线原则

3、印鉴分开保管原则

4、现金监盘原则

5、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会计编制原则

6、内部稽核原则

方案:

1、梳理目前现金管理现状并进行评估

2、汇总目前现金管理存在的不规则的问题

3、搭建现金管理的制度、流程、表单

1)资金支付审批一般管理制度

2)货币资金日常管理制度

3)会计人员岗位匹配管理制度

4)票据管理制度

5)收据管理制度

6)印鉴管理制度

7)稽核管理制度 资金预测方案 建立动态预测模型

设计动态,预测收支表 日报表 付款计划预测表 建立相应的制度

付款计划审批机制 销售财务跟踪 客户收款财务跟踪 资金预测 匹配相应的人员 建立静态预测模型

设计公司静态预测模型

将第二年的资金需求预测,纳入现金管控人员的工作职责并进行汇报。信用管理系统的设计 技术原理:

应收账款

实质是对客户的投资

有资金成本

有管理成本

有坏账成本 应收账款管理的步骤

1、建立信用管理系统

2、客户资料的审核、授信

3、建立应收账款记录

4、控制发票的质量

5、货到日的查询和满意度的核实

6、客户往来对账

7、提醒客户付款到期日

8、到期日的催收

9、报告到期未付情况

10、逾期应收账款管理

现金管理高手应具备的能力

一、现金管理人员的职责

1、确保充足的流动性

2、管理每天的现金流动

3、优化现金资源的利用

4、获得成本较低的融资

5、评估、监控和控制风险

6、现金流预测、分析与评价

7、银行关系管理

8、内部信息管理

9、外部金融信息搜集

二、做好现金流管理应具备的能力

1、走出办公室,了解公司业务发展方向与动态

2、与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密切沟通,建立了解公司重要现金流信息的规范渠道

3、掌握丰富灵活的融资渠道

4、保持与银行良好的关系并取得足够的额度

5、完善现金流预测、报告和预警系统

6、建立健全营运资金管理的各项措施,尽量缩短营运资金周转期

7、掌握银行结算规律,提高资金结算效率

资金效率管理

资金效率:现金效率管理

营运资金效率管理

长期投资资金效率的管理 现金的效率管理:

现金余额管理:

行业不同 可以调整

资金余额与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

激进型

5%------10%

温和型

10%-------20%

保守型

20%以上 营运资金效率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

存货管理

销售预测流程

生产计划管理流程

物流与分销商存货管理流程

应付账款管理

选择战略供应商,从供应商获得采购账期和信用额度

尽量避免采购预付

与供应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大项目采购合同使用背靠背条款

延期支付,必要时开银行承兑汇票付款 长期投资资金效率的管理:可行性投资分析 内控制度、流程设计原则

1、适用性原则

2、相互牵制原则

3、协调配合原则

4、岗位匹配原则

5、成本效益原则

独家代理行为的分析框架 篇3

笔者一直认为MLS (Multiple Listing Service,经纪人共享房源发布系统)及其对应的行业规则应该是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的方向,而与MLS密切相关的就是独权委托形式。但因为本文是基于其他同行最近发表的网络文章进行讨论,所以沿用了这位同行讨论时所用的“独家代理”概念。先来看看这位同行的定义:

所谓“独家代理”,顾名思义,也就是业主在一定的时间内,委托一家中介公司帮助出售或出租房屋。其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排他性,也就是签订了独家代理协议之后,业主不能再与其他中介签订代理协议,也不能私下出售房屋;二是时效性,通常业主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会规定一个代理期限,该委托协议仅在期间内有效。与之对比的是一般代理模式,也就是业主在公开市场放盘,由多家中介公司一起帮业主卖房,先到先得。

这里把独家代理说得很清楚了。接下来是他对独家代理行为的讨论——

如果是签独家代理,基本上是大中介才有可能签得下来,因为业主非常清楚,如果想把房子尽快卖出去,着眼于找到尽可能多的客户的角度,找N家中介肯定比找一家划得来,而如果不想被太多人打扰又想房子快点卖出去,折中的办法就是找大中介。

那么经纪人又是如何说服业主签独家代理呢?这里的关键是——

独家代理房源,中介还可以许给业主一些“出售保证金”,承诺如果在代理期内不能以底价把房子卖出去,业主可以没收“保证金”(如果顺利卖出,则退回给中介)。这笔保证金,根据房源质量和出售价格,从几百块到几千块不等。

接下来是对独家代理“弊端”的分析——

以保证金来签订独家房源,表面上看,这样做对于业主只有好处:首先,中介为了保证金不要竹篮打水一场空,肯定会卖力卖房,特别是保证金高的情况下;其次,万一中介卖不出房,业主还能得到保证金的“补偿”。

既然是对赌协议,对于业主肯定是有风险的。很多业主没有意识到的是,如果业主选择了这种速销的“对赌协议”,很有可能将自己置于一个不利的境地,也就是:为了不“损失”保证金或者获取更高的佣金收入,中介在跟业主商定独家代理底价的时候,有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尽力压低业主的售价,业主不仅丧失了正常的溢价空间,还会完全失去或部分失去独家代理期间房源的升值收益。而在房价快速上涨的市场上升期,这笔收益有可能是非常可观的。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通常中介建议(引诱)业主签订独家代理协议的时间,往往一开口就是两三个月甚至半年,而不知利害的业主签订之后,就有可能后悔莫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业主在独家代理期间改变主意不卖了,有的中介还会追索违约金(金额视协议条款而定)。所以,很多有经验的业主即使选择了独家代理,也不愿意给太长的时间。

愿赌服输,看上去即使业主因为签独家遭受了损失,那也是白纸黑字的事情,外人不好评说。笔者真正持有疑义的是,如此“独家代理”,就很有可能将原来处于居间代理角色的中介置于“两头吃”的道德拷问之下,这显然已经脱离了居间代理收佣的合理范畴。特别是在今天政府放开中介费的定价之后,更是给了中介如此操作的可乘之机。

上述对经纪人的“拷问”不能说没有道理,但这个分析框架恰好说明了当前独家代理行为的误区。

分析独家代理行为应该采用这样的逻辑推理过程:首先,为何业主要多家放盘?为了要尽快售出房屋。那么,如何说服业主反其道而行之,只在一家放盘?当然是要能让业主相信:在我这一家放盘的效果会比你在多家放盘更好。而按照上述独家代理的行为模式和分析框架,是用保证金这样的小利来诱惑业主独家委托,辅之以大公司的推广能力,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在短时间内替业主推广,但还是没有让业主实现通过多家放盘而快速销售的目标。而如果能用MLS的平台把所有公司(无论大小)都组织在一起,在一家放盘就可以达到在多家(甚至是全体经纪人之间)放盘的效果,这才是能够说服业主的最大理由。

所以,和“独家委托”对标的,不应该是“保证金”,而应该是“及时向本地所有经纪人发布信息”。当然,严格来说,这时不应该用“独家委托”来对标,而应该用“独权委托”,只有采用独权委托,经纪人才会放心将详细的房源信息向全体经纪人发布。

注: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71231008)的支持。

公司财务分析框架:融合观点 篇4

财务分析, 传统上称为“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分析”或“经营分析”等。现有财务分析框架的内核是“四要素”, 即所谓的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对应的分析工具也就是四类财务比率, 即债务比率、资产周转比率、收益比率和成长比率。而对这“四要素”的分析所借助的分析方法基本上都是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三类。借助这些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 就可以展开对企业各个层面的分析, 具体包括预算分析、信用分析、投资分析、成本费用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盈利预测分析和财务危机预测分析等。

其缺点是随意性强, 彼此之间缺乏逻辑关系, 没有整合成一种系统、全面的分析体系。其直接的后果是现有财务分析框架往往会使分析人员过分关注分析的细枝末节, 而忽视了以宏观的、整体的观点来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分析。

另外, 现有财务报表分析框架中主要以财务比率为分析工具, 这就导致分析人员明显的偏爱财务性的量化分析, 同时也就相对的忽视了非财务性的定性分析。再有, 正由于现有财务分析框架指导下的分析通常是细节性的、分裂性的微观性的以及结果性的, 这就导致分析的结果通常无法与企业战略大视野相契合, 也就是说, 无法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对企业整体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风险做出准确的预测。

二、公司财务分析框架的修正

正因为现有财务分析框架存在着缺陷, 一些学者开始寻求对现有框架进行修正以使得现有分析框架更具系统性、更具有宏观视野。

(一) 克雷沙·帕利普的框架

克雷沙·帕利普等 (1998) 以现有财务分析框架为基础, 试图通过补充进一些行业分析以及竞争策略分析来使得企业财务分析嵌入一个视野比较开阔的框架之中, 可以包括经营策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和前景分析四个方面。这个框架的要点是其将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置于经营策略分析的前提之下进行, 显示出其并不是一味的细节分析, 而是在一个宏观视野的统领下进行的细节分析。问题是这个框架也有自身的缺陷:第一, 这个框架中, 经营策略分析首先是超脱于财务分析而进行的, 这就生硬的将经营与财务给分裂开来, 忽略了任何经营策略分析都必须要建立在对企业自身资源和实力的准确认识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的, 而对企业自身资源和实力的准确认识很大程度是要通过财务分析来获得的。第二, 即便我们认可这个分析框架的基本逻辑, 此框架依然没有说明现有框架中的各个层面的财务比率分析要如何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最终用于预测和评估企业, 由此可见, 这个框架并没有超越现有框架的局限性。克雷沙·帕利普框架本质上只是想将经营策略分析与财务分析生硬地粘在一起, 构成一个表面上看更具综合性以及开阔视野的分析框架, 而并没有想到要将战略分析、经营策略分析等与财务分析有效的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 李心合、蔡蕾的框架

李心合、蔡蕾 (2006) 在讨论其他分析框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扩展后的财务分析框架, 该框架以战略分析为起点, 以价值驱动因素分析与价值源泉分析为主体, 构建一个综合性框架。价值驱动因素分析使用“五种状态”模型 (即实力状态、风险状态、效率状态、质量状态和成长状态, 危机或失败状态内含其中) 替代传统财务分析中的“四项能力结构” (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 李心合、蔡蕾框架相对于克雷沙·帕利普等框架, 优点在于:它可以将企业各个层面的财务分析都纳入价值驱动因素与价值源泉因素两个逻辑相连的大层面之中, 最终又都统一于公司价值评估与价值创造之上。该框架缺陷是:第一, 价值驱动因素与价值源泉因素两层面内部各个模块之间的分析依然割裂, 彼此缺乏有效的逻辑衔接, 这就好比现有财务分析框架也对企业各个层面进行分析, 但最终如何将各个层面的结论整合起来却是个大问题一样。由此可见, 这个框架在宏观分析层面虽然进行了一些逻辑整合, 但在微观分析层面依然是各自为政、并没有根本摆脱分析的割裂性问题。第二, 这个框架的本意是在既定的战略分析结论 (即得到有关公司应执行什么战略的结论) 下, 通过各个模块的分析综合出价值驱动因素与价值源泉因素两个层面的结论, 进而评估公司价值以及评价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由此可见, 这个框架下的分析本质上是战略执行层面的分析。然而, 无论对于管理者还是对于投资者, 战略执行层面的分析固然重要, 战略决策或战略调整层面的分析也不可忽略。事实上, 之所以强调财务分析要上升到一个宏观层面, 其原因更多的在于, 在多变的环境下, 管理者和投资者都希望能从分析中窥探企业未来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以及企业未来整体的可能走势———毕竟, 战略执行层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日常管理来改善, 而战略决策层面的失误或不适应则意味着方向上的根本性错误。由此可见, 这个框架只是将战略执行层面的分析与财务分析融合在一起, 而没有将公司战略分析本身也融合进来, 公司战略分析是作为一个外生因素而存在的。

总结起来, 李心合、蔡蕾是将现行财务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打散, 重新纳入一个战略管理分析框架之中, 但其基本思维模式依然受到现行财务分析框架的束缚, 并没有真正构造出一个真正具有宏观视野, 又能有效整合信息以及各层面分析的框架。

三、融合性财务分析框架的构建

与以前研究者的修正思路不同, 本文从企业运行脉络出发尝试性构建一个真正具有融合性质的企业财务分析综合框架。

(一) 企业运行脉络与企业运行模型

以往的分析框架通常主观地将财务与经营二分为两个分裂的层面而分别进行分析, 但实际上, 在企业的自然运作过程中, 财务与经营从来是不可分离的。企业运行脉络并不复杂, 首先, 外围是企业经济循环, 即企业经济循环开端于资金, 经过投资、购置、聘用等活动, 将资金转换为经营资源, 于是形成特定的资源结构, 进而展开生产活动, 而产品生产出来就要展开销售活动, 最后, 销售实现了又重新回归资金环节。其次, 居于循环中间的是综合管理, 即外围企业经济循环是在综合管理的调控下有序进行的。企业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是处于一个连贯的循环系统之中的, 故此不应该将二者割裂。第三, 企业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也是统一于综合管理之中, 故此, 也是不可割裂的。第四, 企业财务层面的分析与经营层面的分析也是一体, 不可割裂。投资、购置与聘用环节、销售环节与资金环节直接与外在环境相联结, 而资源与生产两个环节与外在环境的联系相对来说会比较间接一些, 相对的更处于企业内部领域。

(二) 企业财务分析初步框架

以上述简要的企业运行模型为基础, 笔者尝试初步构建一个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特征的财务分析框架。首先, 企业处于动态的外在环境下, 通过综合管理的调控, 维持着上述企业经济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综合管理会体现为两个相互呼应、相辅相承的管理层面, 一则为战略管理, 一则为战略执行管理。由此, 我们将战略执行层面的分析置于上述循环的中间, 而将战略层面的分析置于上述循环的外围, 以体现二者的对应关系。首先集中精力探讨战略层面的分析体系。战略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概括的, 因此, 企业战略必须依照战略管理思想分解为若干关键成功要素方面的战略, 只有这样, 战略分析才可能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而从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 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经历了侧重外部机会、侧重内部独特资源以及侧重核心能力三个发展过程 (周长青, 2001) 。这三个过程其实反映了市场竞争的自然逻辑, 即经济发展早期, 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要占有和掌握外部市场机会;而随着经济竞争的强化, 外部市场机会一旦出现立刻被瓜分殆尽, 此时, 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要掌握独特的资源;进一步,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得任何资源都比较容易的可以通过资源市场获得, 由此, 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要由特定资源结构发展出别人难以轻易复制的核心能力。笔者认为, 在现实企业运作中, 外部市场 (或行业) 机会、独特资源以及核心能力三者都是企业关键的成功要素, 战略层面的分析可以分解为有关这三个关键成功要素的分析。投资、购置与聘用环节、销售环节与资金环节是直接与外在环境相联结的, 这意味着, 外部市场 (或行业) 机会主要存在于这三个环节之上, 故此, 外部市场 (或行业) 机会方面的分析又可进一步具体体现为对这三个环节所直接联结的市场环境的分析、对企业在这三个环节所采取的战略的正确性的分析以及对由企业在该环节所采取的战略而构筑的竞争优势的分析。具体来说, 在资金环节, 应该考虑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状态, 并且分析企业实际采取了怎样的资金战略, 以及此资金战略是否能保证企业的资金链安全以及实现资金方面的优势;在投资、购置与聘用环节, 应该考虑资源市场 (包括原材料市场、人才或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与投资市场等) 的供给状态, 并且分析企业实际采取了怎样的供应链战略, 此供应链战略是否能保证企业所需资源的供给, 以及是否能构筑企业在供应链方面的竞争优势;在销售环节, 应该考虑产品市场的需求状态, 并且分析企业实际采取了怎样的营销模式、营销战略或产品竞争战略, 以及此营销模式、营销战略或产品竞争战略是否能构筑企业在销售方面的竞争优势。也如上指出的, 资源与生产两个环节与外在环境的联系相对来说会比较间接一些, 其相对的更处于企业内部领域, 而独特资源、核心能力两个关键成功要素本身强调的就是企业自身内部方面的优势, 这意味着, 独特资源与核心能力两个关键成功要素主要体现于资源与生产两个环节之上, 故此, 独特资源与核心能力两个关键成功要素方面的分析可以具体体现为对企业的资源结构、关键资源占有状态、生产流程、技术与产品进步状态等的分析, 并且分析企业实际采取了怎样的资源与能力战略, 以及此资源与能力战略是否能构筑企业在资源与能力方面的竞争优势。战略执行层面的分析主要是要考察企业日常运营的效率, 具体的, 既可考察企业整体运行效率, 也可考察企业各个具体环节或各种具体资源的运营效率。将战略层面的分析与战略执行层面的分析整合起来, 所要构筑的财务分析框架的雏形如下 (图1) 。

(三) 企业财务分析综合框架

如前文所指, 外在环境状态、战略的正确性以及战略运行的有效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就自然的体现为企业的当前业绩或盈利能力, 由此, 上述基础框架的分析结果最终要统一到对当前业绩或当前盈利能力的分析之上。业绩或盈利能力的分析重点是要同时从成本、收入和利润三个方面剖析企业价值创造的优势环节或领域与劣势环节或领域, 并且要把此分析结论与基础框架中有关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分析与战略执行分析的结论相对照, 以此探求出形成价值创造优势或劣势的原因究竟是外部环境因素、战略决策因素还是战略执行因素。同时, 如果企业价值创造优势或劣势无法通过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决策分析和战略执行分析中得到解释, 这就意味着业绩方面可能存在着会计扭曲的问题由此, 此处的业绩或盈利能力的分析其实包含了克雷沙·帕利普等所说的“会计分析”的内容。

业绩与盈利能力与上述基础框架两方面的分析相互对照进而可以识别出企业经济循环过程中可能存在着的风险也即业绩或盈利能力分析之后逻辑的自然延伸就是风险的分析。风险的分析并不是现有财务分析框架中简单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分析, 而是对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所采取的战略、企业运行各环节上可能存在着的不确定的综合分析。

而风险的分析又自然的延伸至对当前业绩的未来持续能力以及未来成长能力的分析。最后, 对业绩的持续能力与成长能力的分析终究趋向企业价值的评估———如果是管理者作为分析的主体, 则价值的评估同时对应着新的价值目标的确立, 由此, 管理者根据上述整个分析过程所得到的结论就可以调整战略决策、完善战略运行、规避风险, 寻求业绩在未来的持续与成长, 最终实现所确立的价值目标。

将以上分析环节补充进上述财务分析基础框架之中, 一个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特征的财务分析框架就正式形成了 (图2) 。

(四) 融合形财务分析框架的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 此框架中的各个模块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 但之所以说此框架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征, 并不仅在于各个分析模块彼此之间存在着顺畅的逻辑联系, 更重要的是在具体分析时候, 任何层面的分析都应该基于这种逻辑联系而以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进行分析, 比如, 营销战略与竞争优势方面的分析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但具体分析时, 必须考虑资源与能力战略与竞争优势方面的分析结论, 因为资源与能力战略上的不恰当性或竞争劣势可能使得营销战略的恰当性及构筑的竞争优势受到损害。Z

参考文献

[1]. (美) Lepold A1Bernstein, John J1Wild1.财务报表分析 (中译本)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美]克雷沙.帕利普等著, 李延钰等译:经营透视:企业分析与评价[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3].李心合, 蔡蕾.公司财务分析:框架与超越[J].财经问题研究, 2006, (10) .

基本面分析框架介绍 篇5

清晰的买股逻辑:如果不能持有一个股票1年以上,就不要去碰它!!(铁律)

理念的介绍:

运用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减少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测,不受媒体情绪的影响干扰,保持思维独立和客观。交易以左侧为主,对“事件分析”多从事物的对立面思考,立足于企业的价值(价格)(主要是低于行业平均的估值:低PE,低PB,低PC,加上适度成长:年复合10%以上),不追市场热点(可考虑提前伏击热点),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合适的价格出现,不可贪胜,中长期持股(做好一年以上的持股周期)。先做好低估值,未来再将标的股往潜在的伟大公司拓展。控制股票的仓位,时刻提醒自己,在市场中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股市有句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我的任务是把“买”做好,把选股做好,把基本面分析再深入和详尽一些,把该考虑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会面临的抉择(最坏的情况)做一个预演,来坚定自己的持股信念!把“卖”交给时间和制定的规则。

一、选股标准,切记规避价值陷阱(低估值是由于市场因素和行业周期造成):

1)缓慢增长型个股:低PE<20倍;市值<100亿;分红率>2%;适度的利润增长率>10%;资产结构稳健。有点类似于彼得林奇的“沙漠之花”。2)小市值(50亿以内)+新行业(互联网、软件、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低估值(动态PE<30倍)+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主要来自合适的价格,其他的因素包括:董监高增持,定增(有大股东、核心高管、高知名度机构参与),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当股价跌入安全区域后,再结合基本面进一步分析;

3)周期股: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包括:有色、钢铁、煤炭、化工、地产、汽车制造等,周期股需要较好的基本面分析功底,把整个行业包括上下游的都有一个详细的理解和跟踪,但也蕴藏着较多的机会。由于周期股盈利的波动巨大,所以较难估值:可以采取的标准是:市值/max(5年内净利)<5倍,并且财务稳健。这一块要深入研究,还需要去充电,感兴趣的行业:化工、有色、汽车制造(包括零部件)。借用约翰内夫的一句话:除非从低估值中得到补偿,否则绝对不投周期股。其中也说明了周期性的难测,很多个股需要持股几年才能获得较好的回报。4)大市值个股(市值>500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PE<10倍;分红率>4%;过去3年平均扣非净利增长率>10%;

5)防御性企业:食品饮料和医药、医疗等非周期性行业,往往是长牛的出处地,标准静待完善。

6)10倍股的逻辑分析,需要去做一个专题分析。

组合持股数量不能过多,集中持股,重仓股限制在5只以内,单个股最大持股比例不超过20%,保证重仓股的安全边际; 如何规避价值陷进?便宜公司的基本面持续恶化就是价值陷阱,须分析品牌、渠道、成本、团队、机制、行业竞争格局、成长性等。找到低估值高品质的公司,就拿着、扛着、熬着,只要没踩到价值陷阱,赚钱只是时间问题。

有几类价值陷进:第一类是被技术进步淘汰的。第二类是赢家通吃行业里的小公司。第三类是分散的、重资产的夕阳产业。第四类是景气顶点的周期股。

这几类价值陷进,一旦碰上金融危机,或者基本面持续恶化,将会非常恐怖,也是我的价值理念需要非常重视,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识别。

二、股票池的建立:基于以上的选股标准,总数量以30-50只为限,贵精不贵多,每周更新和复核一次。偏重于小股票,行业和题材需要一定的分散,可从以下角度进行筛选:

1)根据流通市值,从小到大排序,初选合适的个股,再进行基本面的进一步分析; 2)根据市盈率和市净率,从小到大排序,初选个股;

3)根据行业的总体涨跌情况,确定涨幅远远落后的行业,进一步搜寻; 4)根据财务指标标准(ROE,净利润三年增长情况,现金流等)初选个股; 5)当前股价具近一年高点下落50%初选个股(超跌股); 6)朋友推荐的个股,做进一步分析观察。

7)从头到位翻阅一遍A股,选择形态位置较好(底部)的个股,并进一步分析。

三、仓位决定心态,决定前期存活的关键。既然选择了左侧交易和价值投资,就意味着要放弃止损,通过仓位来控制风险:

初始建仓10%,分成两个股票;前提:两个股,进入价位合适,具有安全边际,这样又有攻有防,不至于太被动。如果买入后下跌20%,进行一次补仓(8%);等到该部分实现盈利后,在增补新股。初始建仓期,总仓位不超过30%,前期以稳为主。

期中:如果出现非常好的机会(市场出现恐慌性抛盘),并且已实现10%的盈利,可以加仓至50%,否则保持30%的上限,(计算好,为总亏损不过20%留足空间)。在具有一定的盈利之后(总盈利超过30%),保证账户安全的前提下,出现极端情况下,可以最多在原股票中补仓至70%,不添加新股票。补仓部分,在股价回升后就出来,维持仓位在50%左右,以中长线投资为主,减少短线交易的冲动。位控制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即使明天开始出现金融危机,指数出现腰斩,将总亏损控制在20%以内作为风控好坏的标准。

总结:在实际的操作中,经常会面临两难的境地,分析几种特定的市场环境。

单边下跌市场(恐慌性):就如今年6月份之后的A股,这是价值投资者最喜欢的,可根据我的盈利情况,基本上可以建仓(3成、5成、或7成)。如果出现极端情况,在低估买入之后又下跌50%,选择维持原仓位不动。巴菲特一生中有过很多成功的投资案例:华盛顿邮报、喜斯糖果、可口可乐等,在他买入后,也曾继续下跌30-50%,因为他是选择在市场极度恐慌的氛围下买入的,跟现在的市场环境很类似。

单边上涨的市场:在牛市中,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提升,股价估值也会跟着提升。价值投资是一种静态估值方式,当盈利达标后逐步减仓,保持20%的基本仓位。即使面对疯狂上涨的市场,依然保持小仓位,不为所动。

震荡市:如果是低位震荡(如08年后的A股),只采用低吸,并且保持合理仓位,多看少动即可,可能获得超额收益;如果是上涨中途的震荡,没有低估的机会不加仓。

总结:仓位控制是风控的核心,也是能否长期持股,能否平静看待市场的关键。良好的仓位控制,可以减少内心的不稳定情绪。看似简单的规则,实践过程中并非易事,需要执行严格的纪律,需要面对市场情绪(权威)干扰和自身情绪(贪婪和恐惧)。如果做不好,很容易陷入两难的被动局面。除非有了进一步的成熟想法,否则不会轻易去修改仓位控制的规则。

四、严格遵守的纪律:

1)降低交易频率,延长持股周期,否则很难获得平均收益;

2)永不追高,不被市场情绪所影响;(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思维独立)

3)对于想要买入的个股,先做好基本面分析功课,观察两天,不急于买入,可以更清醒,避免一时的冲动;

4)严格执行仓位控制,做好风险控制,不可贪胜。

五、卖出股票的两个理由:

1)股票的基本面发生变化;基本恶化,遇到盈利低于预期或者负增长,首先分析原因,看是否是短期行为,以后可以改善?

2)有更加低估的个股出现;主要个股基本面未发生改变,我不介意持有2-3年。

六、买股时机的催化剂整理:

1、盈利大超预期;

2、高管或大股东增持;

3、跌不动时(坏消息出来股价不跌甚至上涨);

4、基本面拐点;

5、新订单、新技术突破、新产品、新管理层;

6、券商研究员出深度报告或提高评级;

7、融资需求(定增、收购);

8、股权激励;

9、政策出台;

10、高送配。11.竞争对手因突发事件歇菜;12.海外同板块公司飙升;13.最新一期流通股东中,第一次出现机构身影;14.项目达产;15.开拓新市场;16.参股公司上市。

七、总结:价值投资,知易行难,需要耐住市场的寂寞,在别人热闹的时候保持冷静,在别人悲观的时候不被传染。需要界定自己的能力圈,懂得区分价值低估和价值陷阱,做好基本面分析,如果有能力站在做实业的角度来做分析就到位了。把人生中大量的时间花在选股和分析上,而不是交易。保持思维的独立性,对待实事政治、个股利空,都能够辩证和动态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多运用逆向思维。投资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静静等待合适的价格出现,无聊时可以选择去不断补充行业中的专业知识,比如去了解化工行业的来龙去脉、原油和大宗商品等的周期性由来,培养自己的格局以及为基本面分析做知识储备。

当我给自己贴上价值标签后,就算找到了根,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放弃做兔子的精彩,选择做一只安静的乌龟,静待时间玫瑰的绽放!

基本面分析框架整理:

一、基本资料搜集:公司公告,中报年报,F10,公司官网,券商研究报告,机构调研报告,某些专业的行业信息网站,雪球网和淘股吧;

基本信息:主营业务,题材,市值,近几年的业绩表现,公司管理层的基本信息。基本面符合要求,可进一步分析:

1)包括行业空间,景气度(成长性,政府扶持方向,行业周期性判断),上下游行业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知道一个大概情况。

2)企业的盈利模式,业务细分,盈利增长点,竞争壁垒,以及对未来的布局;这个可以细致

3)查询定增,董监高增持(或者机构:保险等新进入),员工持股,可预期的定增和收购;侧面提供安全边际;

4)估值:估值:这一块有很多方法,有PB、PE、PS、PEG、现金流量折现、以及相对估值法,为了摒除行业之间的偏见,就简单采用一致性PE预期做一个模糊的预测,小市值可以给予最高30倍PE

二、商业模式情景分析:

靠什么挣钱?产品还是服务?挣谁的钱?是从现有的销售中挖掘、争夺,还是创造新的需求?如何销售?从产品生产到终端消费,中间有几个环节?有什么办法能够将中间环节减到最少?企业有没有做这方面的努力?随着销售量的扩大,边际成本会不会下降?等等。通常来说,我们尽可能投资那些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商业模式的企业。商业模式进一步分析涉及企业所处的产业链的地位如何?处在产业链的上游、中游还是下游?整个产业链中有哪些不同的商业模式?关键的区别是什么?那些是最有定价权的企业?为什么?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否具备很强的粘性?等等,这些决定该商业模式能否成功。

三、经济护城河分析(市场壁垒):

护城河是一种比喻,通常用它来形容企业抵御竞争者的诸多保障措施。上面所述的核心竞争力是护城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我们还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条件来确认企业护城河的真假和深浅:

1)回报率。

从历史上看,企业是否拥有可观的回报率?回报率主要指毛利润、ROE(股东权益回报率)、ROA(总资产回报率)和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这几种回报率指标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商业模式。重点是要从商业逻辑上判断,企业的高回报率是由哪些方面构成?决定因素是那些?能否持续?企业采取了何种措施以保障高回报率的持续性?主要的量化分析方法有杜邦法、波特五力法和SWOT法。

2)转化成本。

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具备较高的转化成本?转化成本是指:用户弃用本公司产品而使用其他企业相类似产品时所产生的成本(含时间成本)与仍旧使用本公司产品所产生的成本差值。较高的转化成本构成排他性,如微信和易信,易信在本质上与微信差别不大,但对于用户来说弃用微信而用易信存在诸多不便,存在较高的转化(重塑)成本,微信因为先发优势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商业价值。如果能让用户不选择竞争对手的产品,说明企业的产品对用户来说有粘性和依赖性,那么这家企业就拥有比较高的转化成本和排他性。了解企业的转化成本必须要从消费者和使用者的角度考虑,从常识、使用习惯和商业逻辑来判断。转化成本不具备永久性,须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3)网络效应。

企业通过哪些手段销售产品?具体地说,是通过人力推销、专门店销售、连锁加盟还是网店销售?各种销售手段分别为企业带来多少销售额?传统企业如何应对电商?企业的网络规模效应如何?网络效应通常是指企业的销售或服务网络,这些网络的存在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以用户为中心的便捷性就能产生粘性。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企业的价值也逐渐由于网络和规模的扩大而不断放大。比如,就全国范围来说,工商银行的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大街小巷,甚至在国外主要城市也有网络分布。相比而言,它比地区性银行具有更大更广的网络效应,因此,工商银行的用户更多,其企业价值也相对更高。

4)成本与边际成本。

企业的成本构成是怎样的?成本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企业的成本能否做到行业最低?如何做到?单位成本能不能随着销售规模扩大而下降?企业要想长久地保持成本优势并不容易,它需要有优于对手的资源渠道(原材料优势)以及更优越的生产工艺(流程优势),更优越的地理位置(物流优势),更强大的市场规模(规模优势),甚至是更低的人力成本。低成本的另一面就是高毛利,高毛利就是一种强势竞争力的体现,高毛利的企业通常具有定价权。

5)品牌效应。

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品牌效应?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他们对于品牌的敏感度远不如对价格的敏感度那么高,价格是指导购买行为的第一要素。品牌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反映出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质量、品位和口碑。品牌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为企业带来高于平均水平的附加值。因此,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品或服务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A.具有很强的辨识度。B.是信任、依赖和满足感。C.高于一般水平的售价。D.是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

E.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优先购买的选择。

基本面分析达到的效果:企业经营一切正常,现时价值确实被低估,拥有坚实的护城河来保障未来的业绩。由于未来具有不确定性,通过基本面分析尽量增加确定性的部分,寻找弹性的空间,以及未来超预期的部分,最后是风险情景模拟。把投资转化成一道计算概率问题的数学题。

一点思考:

为何重回价值投资? 在校期间,我翻遍了关于价值投资的书籍,曾深信不疑,因为从逻辑层面完全讲的通,朦胧中感觉到,未来几年的价值路非常清晰:打财务基础,加强自己的能力圈,对护城河、安全边际的认识,做好估值,以及市场经验的累积。工作之后,接触到很多全新的东西,对市场认识的加深之后,也完全否决了中国式的价值投资,感觉理论性大于实用性。在这两年的实践中,尝试了很多的理念和方法,特别是经历今年的一轮快牛快熊之后,很多东西开始清晰了,对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坚定了价值投资理念。事物的认识过程就是从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过程。一开始的肯定是因为接触太少,之后的否定是因为眼界的打开,尝试过很多东西之后才知道什么才合适,绕回到价值原路。

为何选择低估值价值投资?

巴菲特后期开始关注投资伟大企业,注重合理的低估,较好的成长性,未来5-10年能够成为行业领袖的企业。我的投资眼界暂时达不到这一层,看不到5-10年后的情形,所以选择更加贴近温莎基金的低市盈率投资理念。选择低估值的好处在于,避免为看不懂的高成长支付高溢价。

因为高成长往往难以兑现,为高成长股支付过高的价格,只要有一个季度的盈利有所滑落,股价通常就会大跌,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高成长股如果业绩仅仅符合预期,股价也不会大涨;寄托于高成长的高估值,下跌途中越跌心里越不踏实。

低市盈率等低估值个股,股价本身体现了大部分利空,投资者对它们的期望值较低,即使业绩不好,下跌空间有限,但前景一有改善的迹象,就可能激发投资人新的人气。

为何选择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本上价值投资者同时也是一个逆向投资者,就像那句著名的话“别人恐慌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慌”。当市场出现极度恐慌时,市场情绪蔓延,这时人的判断往往是失效的,逆向思维才能看得更清晰。美国的历史一次次证明,在极端情况下,大众做出的判断都是错误,他们仅考虑了事物的任其发展带来的后果,而忽略了人的因素。

所以当一个行业景气度下降,前景被看衰时,最容易出现错杀股,彼得林奇的“沙漠之花”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稳步成长的优胜者。

所以一场市场危机也是一次明显的机会,因为它让未受控制的情绪达至最狂热境地。在危机或恐慌中,通常的价值标准消失了,人们不再查看一种股票的价值,相反,他们只盯住狂泄不止的股价,专家们说情况肯定会变糟,又加速了股价的下跌。事后往往证明,这次没有什么不同。在危机中,仔细分析导致较低股票价格的各种因素——通过审查,这些原因多半都站不住脚。

戴维斯双杀:戴维斯双击是指在市场低迷之时,在EPS和P/E相对低位并预计企业将出现盈利拐点之前买入股票,待其盈利好转。当商业景气回暖、企业EPS回升,并且伴随着市场预期好转P/E逐步走高。现实和愿景同步上升,能够为投资者享带来股价的倍乘效应,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戴维斯双杀是逆向思维的一种运用。

GARP股:既包含逆向股低PE的特点,又具备高速成长的优势。成长股由于利空的消息而跌价,但如其基本面状况仍然良好,就可能是GARP股。GARP股也是逆向思维对情绪点的一种判断运用。

长期持有为什么这么难? 我也时常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何长期持有如此之难,因为我一直运用的是短线思维。每天紧盯着盘面,每天盘前盘后都忙碌的浏览各种消息。这个市场总能给你提供100条卖股票的理由:包括国家出台各种政策方针,企业出各种利好利空,指数涨跌带来的市场情绪切换,个股来回震荡(涨时乐观,跌时悲观),担心市场奔溃,担心庄家主力出货,以及下跌过程中对买入个股基本面的担心(人的情绪可以在一天之中改变数次),一不小心筹码就被骗走了。市场变幻莫测,与其去纠结4000点还是5000点,国家救不救市,牛市结没结束,市场人气还在不在,不如在持有的个股上面多花心思。一个是市场和人心理的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第二个是在这个市场中,总有很多信息是你要遗漏掉的。

什么是碎片信息?

碎片信息即一知半解的知识和信息,知识简单的物理堆积,而非逻辑。比如我接触过的宏观经济数据、政策调控,还有我的技术分析体系、炒短的热点题材判断,也包括我接触过的各种相互矛盾的理念堆积。碎片信息表面上看是拓展了信息的广度,不成体系的信息往往是内在矛盾的根源。

经过整理和反复思考碎片信息,我需要做减法。放弃我的技术分析框架,放弃很多杂乱的思绪,放弃各种短炒热点题材的念想,在2800个股票,放弃其中不熟悉的2750个可能存在的好机会,放弃自己的直觉、浮躁,贪婪和恐惧;只要仓位得当,恐惧心理基本可以控制;多运用逆向思维,利用市场的恐惧心理来达到捡便宜货的机会;选股谨慎,耐心等待合适的建仓机会出现,延长我的持股周期,严格执行纪律。

我经常出现投资思维混乱的原因是,第一接触的理念混杂,价值、成长、趋势、量价时空等,第二是满仓,仓位决定心态,满仓就是完全暴露自己,非常被动,也就决定我不可能长期持有。所以我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完整理念,采取保守的操作方式。

分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理论框架 篇6

企业集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当管理上的协调比市场机制的协调能带来更高的生产力、较低的成本与较高的利润时,企业集团就会取代传统的小公司,将以前由若干小企业间通过市场进行的经营活动变为通过组织的重整而使企业交易内部化。这种交易内部化由于成员企业间交易的例行化而降低交易成本;由于产供销一体化而使集团在管理上确保无论从市场上获取信息,还是企业内部沟通信息,其信息成本都大大降低;一体化的协调与管理,使得商品流通过程比单一企业的多项交易更为顺畅,从而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梗阻与浪费,提高生产率。

企业集团从核心企业的经营范围角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核心企业不从事实体资产经营活动的控股公司,核心企业只从事资本运作,即以较小的资本规模控制着大量的资本及资产资源,其下属的各级子公司都属于一级独立的投资主体或投资中心。控股公司面临的决策是产权的“买”还是“卖”,即当被购目标公司市值被低估时买进,交给职业经理去经营,并持续对这些公司予以关注。若立即出售所实现的净利得值,与继续持有这些公司可能分得的利润的总现值进行比较,以决定继续经营还是卖出。这类企业集团也叫控股集团。另一种类型是核心企业在对子公司控股的同时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兼具实体经营的资本运营中心,即龙头企业,围绕其龙头产品来选择组建成员公司,使他们为龙头企业的产品生产和建立营销网络而服务。这类企业集团也叫产业型企业集团。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由于财务管理目标不明,致使财务管理体制不科学,财务失控等问题较为突出的。本文就企业集团如何构建财务管理理论框架进行探讨.

1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

站在集团角度,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集团资源综合配置效益最大化。它因不同的集团模式而分为两种基本形态。

(一)对控股集团而言,它意味着在如何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使投资组合效益最大。这里的投资组合效益是指按比例加权后的综合资本报酬率。因为控股型企业集团组建的动力来源于资本的衍生能力与增值要求,管理对象表面上表现为被控企业,但实质上是所投出的资本,因而其财务目标即体现为集团的综合资本报酬率最大化。从母公司管理角度,分三个阶段实现:

1、事前选择投资组合。控股公司在選择被控企业时,有其自身的标准,如行业的熟悉程度,必要的报酬率等,按标准选择投资企业本身就是一种事前运筹并提高投资组合效益的过程。

2、事中控制投资组合。控股母公司买进子公司后,如经营中发现所投资的领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则或者售出其控制的股份,或者进行内部重整,财务行为的选择原则是提高投资组合的综合报酬率。

3、事后评价与调整投资组合。控股母公司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资本运作能力,他将企业作为一种“商品”,利用其管理上的优势观察市场对该“商品”的评价,当市场高估时卖出,低估时买进,调整投资组合并取得盈利。

(二)对于产业型企业集团,它意味着提高全部资产的综合报酬率。之所以选择提高综合资产报酬率而不是综合资本报酬率指标,是因为组建产业型企业集团的目的对外表现为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对内表现为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产业型企业集团是以资产规模为依托,以技术为纽带组合起来的协作型集团,凭借集团资产实力来发挥规模效应和专业优势,综合资产报酬率更能体现集团资源综合配置效益。

2企业集团财务组织与财务体制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组织与财务体制,不是由财务部门独立设计的,而应置于整体组织设计的范围,体现集权与分权思想,体现战略管理意图。

(一)企业集团财务组织。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集团总部自身的财务管理;二是企业集团总部对各子公司及其它关联企业的权益管理。因此,从职能角度看,必须明确集团财务管理应当涵盖以上两项基本内容。具体设置财务组织时,应考虑集团规模的大小。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集团,可将上述两项职能合二为一,由设置在总部的财务职能部门来承担;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可在总部分别设置两个财务管理部门,一是主管总部的财务管理部,一是主管对子公司和关联企业进行投资与权益管理的投资管理部,两个部门各司其职,职责分明;对于规模很大的企业集团,除设置财务管理部和投资管理部外,还可考虑在集团内部设置信贷管理部,专门从事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的资金融通,它可以是一个部门,也可以是单独设立的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规模更大的集团,这一部门还可以扩大为有法人地位的财务公司。从人事管理上,上述各部门都置于集团财务副总裁或集团财务总监的领导下。

(二)企业集团财务体制。它是结合集权或分权管理思想,并针对特定环境而确定的财务管理体制。它规定哪些财务决策行为与职责管理由总部行使,那些由子公司自行决策。因此,财务体制的安排是集团管理体制在财务管理上的体现,完善的财务体制应当体现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分离的原则,体现权责利对等原则,体现提高决策效率与综合协调能力的原则。

3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

财务战略是从长远角度对涉及财务决策事项所进行的规划与安排,它以企业战略为基础,是企业战略在财务上的具体化,同时对企业战略的实施直接起到全面支持的作用。

企业集团财务战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由企业集团总部制定并实施的总战略,也包括由子公司按照管理总部意图所制定和实施的分战略。从集团总部确定的总战略角度看,它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1)集团的未来投资方向与投资战略;(2)确定投资项目取舍的目标收益率标准;(3)集团整体的筹资战略,具体化为集团公司的资本结构战略;(4)集团整体的收益分配战略;(5)集团整体的资本市场战略与财务形象战略;(6)集团整体的资本运作战略,具体化为并购战略、分拆战略等。

企业集团财务政策是指集团本身在确定的集权或分权模式框架下,在集团总部财务战略指导下,所确定的集团财务运作与执行规则。具体包括:(1)资产管理政策;(2)母公司权益管理政策;(3)成本费用管理政策;(4)筹资管理政策;(5)子公司收益分配政策;(6)企业财务人事安排与管理政策等。

4企业集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必须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业务环境的长期趋势,并将它与企业集团的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在产业型企业集团,预算导向必须符合母公司的产业发展战略,预算应体现核心企业的资源规划功能;核心企业具有对其下属企业的预算控制权;资本分配以支持公司总部战略为主要标准而不是以财务可行性为主导。在控股型企业集团,控股企业对其下属公司的预算导向是目标型的,即目标或期望资本报酬率是子公司业绩预算目标的起点,目标控制与目标管理成为预算管理的主要特征;资本分配主要从财务上看各子公司能否达到母公司规定的最低资本报酬率。

5结束语

良好的理论对实践会产生推动作用,本文试图从理论层面上对财务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并希望能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实践有所帮助。

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重构 篇7

(一) 会计分析———财务分析框架体系

此体系由基础理论、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三部分组成。基础理论部分主要讨论财务分析的目的、资料、方法等问题:会计分析部分主要讨论会计信息的内涵与质量, 为财务分析打下基础;财务分析部分主要讨论偿债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经营效率分析和企业价值分析等。

(二) 经营分析——筹资分析——投资分析框架体系

此体系由基础理论、经营分析、筹资分析、投资分析和企业价值评估五部分组成。特点是把企业基本活动分为经营、投资和筹资三项, 并以此为线索展开经营分析、筹资分析和投资分析, 最后, 通过企业价值评估进行综合。

(三) 分析方法——分析应用框架体系

此体系由基础理论、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分析应用三部分构成。基础理论部分主要讨论分析的目的与环境, 不包括分析的方法;分析方法部分主要讲分析的具体程序与分析方法, 内容有经营环境分析、基础资料分析、财务比率分析和前景分析等;分析应用部分主要包括证券分析、信贷分析、经营分析、并购分析等。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将分析方法和分析应用分成两个部分阐述, 扩展了传统分析方法和应用的范围。

二、我国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存在的问题

(一) 重视财务分析, 忽视综合分析

财务分析, 包括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经营效率分析和获利能力分析, 在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综合分析的内容过于陈旧, 不能满足综合评价的目的需要。

(二) 重视分析技术, 忽略环境分析

分析技术属于方法论, 其应用是有条件限制的。比如, 运用比较分析法时, 必须注意指标之间的可比性, 即同类指标之间在指标内容、计算方法、计价标准、时间长度等方面完全一致。如果是不同企业的指标, 还必须注意企业行业归类、财务规模的一致性。目前, 财务报表分析中环境分析明显偏弱, 缺乏对宏观经济环境分析、资本市场分析和公司治理分析等。

(三) 重视财务指标分析, 忽略战略分析和会计分析

财务指标分析使用的资料均来自企业的财务报告, 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 与原始财务信息有区别。经营战略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起点, 确认公司的利润来源和主要风险驱动因素, 帮助分析人员评估企业当期业绩、预测未来收益水平。通过经营战略分析得到的信息有助于后续的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会计分析的目的是理解公司会计信息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了解会计政策的灵活性, 评价公司会计处理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程度, 尽可能消除报表分析的“噪音”.为提高财务分析的可靠性奠定基础。

(四) 重视财务报表与分析的联系, 忽略实务中需要

财务分析比较注重财务报表与分析的联系, 注重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评价, 但是在实务中, 存在大量的企业并购、资产重组、信用评价、证券分析等问题, 现有理论体系不能提供好的解决思路。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重构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为财务研究和工作实践服务。

三、完善我国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的建议

(一) 财务报表分析要以目标为导向

投资者的目的是扩大自己的财富, 他们的财富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价格即股价。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 包括获利能力以及风险状况等, 都是他们所关心的。权益投资人的主要决策包括:是否投资于某公司以及是否转让持有的股权, 考查经营者业绩以决定是否更换主要的管理者, 以及决定股利分配政策等。由于普通股股东的权益是剩余权益, 因此他们对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视程度会超过其他利益关系人。一般来说, 权益投资人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是为了在竞争性的投资机会中做出选择。当然, 投资者的目的不同, 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侧重点也有差异, 不同投资者将根据各自的投资目的来确定分析重点。

债权人期望在一定时间里偿还其本金和利息, 自然关心企业是否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短期债权人主要关心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 长期债权人主要关心长期收益能力和资本结构。企业的长期收益能力是其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决定性因素, 资本结构可以反映长期债务的风险。债权人要在财务报表中寻找借款企业有能力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贷款本金的证明。

经理人员的报酬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相挂钩, 或者经理人员的职业生涯与经营管理业绩相挂钩, 所以经理人员需要关心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财务分析是他们监控公司运营的有力工具之一。由于存在解雇和收购的威胁, 他们不得不从外部使用人 (债权人和权益投资人) 的角度看待公司。他们通过财务报表分析, 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设法改善业绩, 使得财务报表能让投资人和债权人满意。他们分析报表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报表。可见, 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应从分析主体的分析目的出发, 构建逻辑清晰、实用简洁的框架体系。

(二) 财务报表分析要以战略分析为起点

财务报表与公司战略有着天然的联系。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一定时期企业资源 (资产) 以及对这些资源的索求权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 其中资产部分是公司投资决策的结果, 反映企业的经营战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部分是公司融资决策的结果, 反映了企业的财务战略, 因此, 资产负债表描述了企业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之间的平衡关系。

利润表反映了公司一定期问的获利水平, 是公司战略执行的经济结果, 报表使用者可以通过研究公司的战略和过去收益趋势, 判断公司市场价值, 预测未来的收益水平、持续状态, 分析会计政策对战略的支持程度, 评估收益质量, 研究公司收益的“管理"程度等。

现金流量表反映公司一定时期从事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获得的净现金流量, 报告了企业活动对于现金状况的影响。现金流量是企业战略和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相互联系的纽带, 使企业的业务持续有效的进行, 反映了公司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以战略分析作为财务报表分析的起点, 可以从总体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确认公司的利润来源和主要风险驱动因素, 帮助分析人员评估企业当期业绩、预测未来收益水平。

(三) 财务报表分析要以会计分析为前提

公司的管理者受托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根据公认会计准则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公司的所有者和准则的制定者都给了管理者相当的空间, 管理者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既包括企业经营战略等内部管理信息, 也包括管理者主观判断的影响, 甚至也可能包括管理者有意操纵的信息。会计分析可以帮助评价会计报表反映企业基本活动的符合程度, 评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依据评价结果, 调整财务报表分析的数据, 以满足不同分析目的的需要。

财务报表要以财务分析为核心。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财务风险, 是财务报表分析最传统的内容, 也是最核心的内容, 各报表分析主体无论出于什么分析目的, 均要进行财务分析。

(四) 财务报表分析要进行综合评价和价值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全方位地分析企业经营理财状况, 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因此, 必须进行多种指标的相关分析或者采用适当的标准进行综合分析, 才能从整体角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企业价值分析是现代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企业价值判断是以财务报表数据为依据, 综合分析企业历史财务状况以及未来影响财务状况变动的各项因素, 利用专门方法估计企业价值的过程。通常情况下, 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投资分析。

人们认为所谓“正确的投资”是指投资者支付的资产价格不超过资产的价值。理论认为, 资产价值是由资产预期的现金流量决定的。依据投资分析中的基本分析理论, 某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与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可以量化的, 在一定时间内, 这种关系是稳定的, 未来现金流量是可以预测的。通过价值判断, 可以寻找被市场低估的资产, 如企业、证券等, 以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收益。

2. 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与控制。战略分析通常包括环境分析、产业分析和公司内部分析, 其核心内容是运用定价模型, 制定和说明战略方案, 战略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评价当前与今后为股东创造财富的关键因素, 分析时常常使用价值判断方法。比如, 在处理是否购买目标企业这类战略问题时, 需要估算目标企业的合理价格。通过价值分析, 可以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3. 企业价值管理。

依据现代财务理论,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 那么, 企业制定一切决策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企业价值分析将企业战略、财务决策和公司价值紧密结合, 成为改善决策的重要手段。通过价值分析, 并实施以价值为基础的日常管理,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俊彦.财务管理机制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2]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

圆筒框架稳定分析 篇8

某海外项目4 000 m3料仓钢支承结构, 结构形式为空心圆筒式框架, 框架沿径向没有任何梁的约束, 仅沿圆切线方向布置了封闭柱间支撑, 如图1所示。常规的钢结构稳定分析首先需要根据框架两个主轴方向是否设置了柱间支撑, 柱间支撑的刚度是否满足强支撑要求来区分其属于有侧移失稳还是无侧移失稳, 进而确定不同的计算长度系数开展后续分析。这类圆筒框架难以简单区分侧移情况, 需要综合计入各种构件相互之间约束影响, 按结构稳定理论的方法来进行相关设计。本文从多方法对此类框架的整体稳定性做了细致的研究。

料仓框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最顶部为钢结构平台和相关风送系统管线及其支架, 顶平台主要支承在料仓筒壁上 (图中未显示) 。中间层为料仓本体, 底层为高度17 m的钢结构圆筒形框架。本结构特殊之处还在于料仓材质为铝材, 设备刚度偏弱且主要通过称重模块 (Load Cell) 支承在柱顶环梁上, 称重模块与环梁采取了限位装置防止其大位移滑移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强连接。这种连接构造只允许料仓向结构传递竖向压力和水平地震或风荷载, 无法形成对下部钢结构的任何侧向刚度约束贡献。每台料仓框架共设置8根框架柱均匀分布在直径约14 m的圆周上, 框架柱采用焊接双H十字形截面, 沿结构环向设置连续的柱间支撑, 框架径向由于料仓系统出料的要求不得设置任何构件, 整体形成了空心圆筒形式。

2 规范方法

在现行的设计方法中, 对于钢框架结构的稳定分析主要使用的是传统计算长度法 (Effective Length Method) 。根据美国国际标准建筑规范ANSI/AISC 360—2005 LRFD[1] (以下简称AISC 360) 规定若采用计算长度系数法须考虑在每层柱顶施加假想水平力 (Additive motional lateral load) 来考虑结构整体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AISC 360规范给出了纯弯框架、带支撑或者剪力墙的框架情况下的计算长度的取值方法, 能够处理多数简单边界条件下的杆件计算长度。对于本文这类边界条件较为复杂的杆件或者非常规的框架, 规范给出确定的无侧移框架的判别准则为二阶位移与一阶位移比值:

表1列出了两种工况下节点一阶和二阶弹性位移比值, 弹性分析时框架位移表现出与常规框架不同的特点。通常情况在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柱顶位移一般最大, 而该料仓框架的各节点侧移变形呈现顶层底层大中间层最小, 而二阶与一阶位移比值却是中间比两头大, 同类型结构不能仅依据框架柱顶位移比值做简单判断。弹性侧移分布情况与之字形柱间支撑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框架出现整体绕圆筒切线扭转的趋势。验算结果表明无论正常操作工况还是最大试压荷载下框架中间节点位移比值处于1.10限值附近, 计算长度系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3 压杆屈曲分析

料仓框架结构形式比较规整, 可以通过进行合理的假定和简化构件的边界条件, 根据力学的理论建立微分方程进行求解。计算表明框架柱顶径向无侧移时柱间支撑的最小截面面积要求为23 cm2, 通常情况下设置了型钢截面的柱间支撑都满足柱顶无侧移刚度的要求, 因而柱顶可以判定为框架的不动铰支座, 框架可以进一步简化为多个弹性支承上的轴心受压构件。

文献[2]给出了弹性支座压杆临界力P与弹性支座刚度K的相关性公式如式 (1) , 其中, P0为中间两道支撑均为刚性支座时的压杆临界力;L为压杆长度。式 (3) 的力学含义为屈曲半波长等于柱间弹性支座的间距, 即框架各层均为无侧移失稳模态。

KL≤0.5P0时,

0.5P0<KL≤3.0P0时,

KL>3.0P0时,

取环向典型榀柱间支撑忽略环向撑杆刚度影响, 合并整理并考虑柱间环向支撑与框架柱径向主轴夹角=22.5°可以求得二层径向折算刚度如式 (4) 。

其中, E为钢材弹性模量;Ab和Ac分别为环梁和框架柱截面面积;为柱间支撑夹角;h为节间高度。

二层径向刚度:

计算长度系数:

根据文献[3]相关研究, 在考虑构件初始屈曲和安装缺陷要求时, 支撑的刚度需要较无缺陷杆件求得的刚度放大2倍~3倍。试算表明无论设置多么强大的柱间支撑, 其刚度K均无法满足式 (3) 要求, 即无法满足柱中无侧移要求。取缺陷折减后的刚度代入联合求解式 (4) 和式 (5) , 可以求得本框架计算长度系数μ约为0.45。

4 特征值屈曲分析方法

特征值屈曲分析即结构弹性稳定分析 (Buckling) , 指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 在原来的平衡状态之外出现结构的分叉点, 使用特征值的公式计算造成结构负刚度的应力刚度矩阵的比例因子。特征值屈曲分析的优点是计算快。在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之前我们可以利用线性屈曲分析了解屈曲形状, 并可以用于确定柱的计算长度系数[4,5]。屈曲分析宏观上代表了结构失稳的趋势, 与规范规定的方法、物理意义完全不同。由于特征值屈曲不考虑任何非线性和初始缺陷, 因此它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解, 利用特征值屈曲分析可以预测出屈曲载荷的上限。

采用恒载与活载的荷载组合, 求得的前三阶屈曲模态如图2所示, 图中左侧为三维视图, 右侧为俯视图。各阶屈曲模态主要表现为平面没有刚性楼板约束产生沿径向的变形, 该结果与直观的判断径向偏弱基本一致, 没有表现出整层侧移屈曲形态。模态2和模态3屈曲特征值完全相同仅表现为模态旋转了90°。

表2列出了前四阶屈曲的荷载因子和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情况, 通常情况第一阶屈曲模态对应的计算长度最为不利, 因此该框架柱计算长度为9.8 m。

5 精确分析方法

为进一步考查结构的受力性能, 对上述框架整体进行了二阶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框架柱截面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参考了欧洲钢结构协会[6] (ECCS) 推荐的方案并考虑了焊接十字H截面腹板部位的焊接应力集中特殊性, 见图3。框架柱顶点侧倾缺陷按计, 缺陷方位参照特征值屈曲分析模态1。其中, m为柱列数量。该系数是考虑实际框架中不同柱子的初始缺陷方向可能是不同, 产生的不利影响会相互抵消, 因此引入作为统计折减系数。另行叠加杆件初始弯曲缺陷, 其中, l0为框架柱的层高或者是支撑构件的轴线长度。图4为轴力与变形关系曲线, 圆点实线为有限元分析结果, 两条虚线分别表示采用折减刚度求得计算长度和屈曲分析得到的计算长度对应的极限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折减刚度得到的极限承载力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吻合, 屈曲分析的结果差异稍大。

6 结语

AISC 360规范给出根据二阶弹性位移和一阶弹性分析位移比值小于1.1时可以按无侧移框架求解, 该假设要求是有适用条件的。对于本文所示的剪切形圆筒型框架, 需要核查每个柱间节点的位移比值, 以免造成误判。

计算表明只要设置很小截面柱间支撑即可满足框架柱顶无侧移的刚度要求, 但对于框架中间部位即使设置封闭的柱间支撑依然无法满足层间无侧移刚度要求, 因此在设计时应注意验算柱间支撑的刚度要求。基于折减刚度求得极限承载力与二阶弹塑性有限元精确分析吻合程度较高, 相关公式满足工程实用精度需求。

摘要:介绍了某大型料仓框架的组成要素, 采用规范方法、压杆屈曲分析法、特征值屈曲分析法以及精度分析法, 计算研究了该料仓圆筒框架的稳定性, 并对比了各方法的计算结果, 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圆筒框架,稳定分析,有限元分析,屈曲分析

参考文献

[1]AISC 360, 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

[2]陈绍蕃.具有多道弹性支撑杆的钢柱稳定计算[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43 (2) :153-159.

[3]童根树.钢结构平面内稳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4]童根树, 饶芝英.一个奇特的除尘器钢支架的屈曲问题[J].建筑钢结构进展, 2007, 9 (5) :42-46.

[5]顾建.特殊框架柱计算长度的确定[J].建筑结构, 2011, 41 (sup) :926-928.

ERP系统框架分析 篇9

一、ERP系统的主线

20世纪30年代,企业一般通过订货点法来控制物料的需求,即为每种物料设置一个最大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但是企业的物料需求通常不是连续、稳定的,这种简单的计划模式往往会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于是20世纪60年代,人们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MRP),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库存信息和产品结构清单(BOM)等来计算并确定企业的物料需求,以实现各种物料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库存积压。然而MRP理论只考虑BOM和库存的相关信息,物料需求计划仅仅是生产管理的一部分,还要通过车间作业管理和采购作业管理来实现,同时必须受到生产能力的约束。因此,利用MRP制定的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往往是不可行的。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MRP经过发展与扩充逐步形成了MRP2,它是以MRP为核心的闭环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扩大了MRP的信息共享程度,使生产、销售、采购、工程等能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模式。

20世纪90年代末,以客户为中心、基于时间、面向整个供应链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基本动力,MRP2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的变化,因此ERP的概念应运而生。ERP超越了MRP2的模块范围,把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工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分销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产品数据管理、流程作业管理、系统维护管理等模块也集合到一起,同时支持混合型的制造环境和开放的客户/服务器网络环境。综上所述,ERP系统的发展历程就是计划的不断延伸与拓展。

二、ERP系统的脉络结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将ERP的主线即计划的基本脉络结构表示如右上表所示:

三、ERP系统的模块链接

第一个模块:企业一般会制定一系列的战略经营规划,并根据这些规划来编制每个年度、每个季度、每个月甚至每天、每小时、每刻的销售计划。在这一模块中,我们需要掌握销售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第二个模块:生产规划是企业实现销售目标以及经营目标的保证,它要为每个产品组建立适当的产品系列生产大纲。主生产计划(MPS)即将生产计划大纲细化,确定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每一个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MPS是ERP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计划之一,它是企业从宏观计划到微观计划的过渡环节,对计划的可执行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一模块中我们需要重点了解MPS。

第三个模块:MPS受企业物料的准备情况和生产能力的制约,但由于此时还处在宏观计划向微观计划过渡的阶段,因此只需将MPS所需的关键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运算平衡,即制定粗能力需求计划(RCCP)。如果RCCP可行,则MPS基本可行;如果RCCP不可行,则需要调整物料准备负荷,使之可行。此模块中RCCP是重点。

第四个模块:这一阶段应根据MPS、BOM和库存信息来制定企业的MRP,将生产需求转化为对物料的需求,使每种物料在被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在保证生产的同时使库存成本最低。显然,MRP是这一模块中的重点。

第五个模块:MRP的可行性是通过细能力需求计划(CRP)来检验的。CRP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排产来实现,如果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则进行调整,调整后仍无法平衡时要返回去修改MRP甚至MPS。

第六个模块~第八个模块:经过CRP的平衡后,可以基本认为MPS和MRP是可行的,下面的工作就是要具体实施MRP。从产品生产所需的物料来源看,企业所需物资的取得途径不外乎外购和自制两种,即采购管理和生产作业管理是我们在第六个和第七个模块中需要重点掌握的。企业各种物料的供给和需求不可能完全平衡,需要有一定的库存来缓冲,这是第八个模块中的重点内容。

第九个模块:企业进行生产作业管理的目标是按MRP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与低成本地完成加工制造。ERP中的成本管理不是停留在仅仅能够完成计算机成本记录、归档等传统任务,更多的是贯穿管理会计的原则和思想,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是一套集预测、计划、决策、分析和考核于一体的管理模式。成本管理是ERP体系的核心。

第十个模块: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生产设备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设备是企业的核心和谋求利润的主要工具。学习、掌握了生产作业管理后我们应该了解设备管理的相关知识。

第十一个模块:为了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损失、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质量管理必不可少,我们要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体系。

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都是与生产作业管理密切相关的模块,分别单独拿出来剖析主要是考虑到它们还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相关。如设备管理还包括财务上的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管理还包括管理过程质量体系等。

第十二个模块:ERP是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流动畅通的动态反馈系统,前十一个模块我们着重掌握的是物流和信息流,其实资金流一直和物流、信息流交叉进行,如采购计划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生产的过程既是物料的消耗又是资金状态的转化等等。所以我们安排财务管理模块来解释ERP中的资金流动。

上文所述的十二个模块是ERP系统的基本模块,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了解一些拓展的模块,如分销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

参考文献

[1].汪清明.ERP原理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文寄秋.ERP实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罗鸿等.ERP原理.设计.实施.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SSH框架技术分析 篇10

SSH是struts+spring+hibernate的集成框架, 是当前Web应用程序开发采用比较多的一种开源框架技术。本文主要对SSH框架的技术优势及各组成部分的特点进行分析介绍。

1 SSH框架技术优势

SSH框架是基于传统J2EE框架的新技术, SSH框架继承了J2EE的分层架构模式, 二者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层与层之间的实现方法。当J2EE框架和SSH架构完成相同的运算任务时, SSH框架消耗的系统资源较少。

SSH框架在业务对象的平台专用性上没有特殊的限定要求, 在SSH框架中业务逻辑的实现通过普通的Java对象即可完成。

SSH组合框架技术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 (1) 分离了Java代码和HTML代码, 降低了对开发人员要求的复合度。 (2) 系统的层与层之间的工作相对独立, 代码耦合度低。 (3) 即使脱离了Spring环境的AOP机制, 也不会妨碍AOP实现业务的功能。 (4) 与SSH配合使用的Hibernate等跨平台技术开源性极强, 促使了SSH框架的飞速发展。

SSH的技术优势使得采用SSH框架技术开发的系统具备了很强的可拓展性和可移植性。同时, 采用开源的SSH框架能够大大简化系统开发的复杂度, 缩短系统开发时间。

2 Struts

Struts与SSH框架同样具有开源性, 合理恰当的使用Struts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基于MVC模型的Web应用系统的开发时间, 从而有效控制系统开发成本。事实上, 绝大多数程序员在使用Servlets和JSP的可扩展的应用时, 已经将Struts框架技术作为系统开发的标准。

Struts技术基于MVC框架, Struts的实现依赖Servlet和JSP实现。EJB和JavaBean两个组件是Struts框架业务功能实现的基础部件;Action和ActionServlet部件是框架实现控制功能的重要部件;视图部分则是由若干存在内在联系的.JSP文件有机构成, 来实现系统功能。其工作原理如图一所示。

(1) 使用者通过浏览器客户端发送HTTP协议的数据请求。

(2) HTTP请求到达服务器后, 经过控制器, 使用框架结构填充FormBean。

(3) 经过填充的数据请求通过框架中控制器的Action组件进行数据业务处理。

(4) 经过控制器处理过的业务数据调用Struts的基础部件实现业务逻辑。

(5) 将业务逻辑经过转换形成JSP业务进行处理, 并将处理结果返回。

(6) 用户在客户端或者浏览器上得到HTTP请求的响应。

3 Spring

Spring在整个系统体系中提供两种框架:一种是面向方面编程 (AOP) 容器框架, 另外一种是轻量级的反向控制。

Spring的核心部分是轻量级控制反转 (Inversion ofControl, 简称IoC) 容器。通过外部的配置文件反过来调用应用程序来替代原有应用程序调用的控制功能, 是控制反转的基本思想。

在框架中进行控制功能的创建工作就实现了轻量级控制反转, 这样就能使控制功能的编写从应用程序的编写中分离出来。在使用组件调用容器时, 在框架中的控制功能创建中只需要给出调用组件所用到的对象。典型的轻量级控制反转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创建程序中以后所用到的所有对象, 并进行对象属性设置, 对相关的属性和惯性进行连接配置, 最后再确定调用的方法和时间点即可。

Spring架构的反转控制提供了应用场景和复杂程度不同的两种注入方式:构造器注入和Setter依赖注入 (DependencyInjection) 。Spring支持在实际开发中应用的最为广泛方法注入Setter (Setter Injection) 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起来更加直观、方便。

4 Hibernate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 关系数据库中的表间关系与对象间关系的匹配没有有效的转换来完成匹配, Hibernate的出现可以很好地完成二者之间的关系匹配问题。

Hibernate可以将对象间关系按照一定的逻辑与数据库中表之间的关系进行高耦合度的匹配, 这种转换由Hibernate自动进行[20]。使用Hibernate可以减少原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时大量的程序与数据库之间SQL的转换, 有效提高开发效率。

Hibernate是Java平台上高效的ORM映射框架。由于Hibernate使用了反射和运行时字节码生成技术, 所以对于最终用户而言, Hibernate几乎是透明地运行。

Hibernate的执行流程如图二所示。

(1) 通过实例化Configuration对象, 解析文件, 建立对象与数据库之间的映射关系。

(2) 通过创建Session工厂, 运用Session变量, 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3) 通过创建事务Transation, 对对象进行持久化操作。

(4) 提交事务, 关闭打开的会话, 结束操作。

纵观整个开发过程, Hibernate承接应用程序和基础数据库, 通过Hibernate, 应用程序能够方便地将对象注入到数据库中。由执行流程可以看出, Hibernate通过配置文件及利用数据库作为支撑持续不断地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换个意思来讲, 可通过配置文件把普通Java对象直接映射到关系数据库中, 并直接作为关系数据库的表存储起来。

5 结束语

SSH是开源的框架技术, 它可以部署在AP ACH E等便宜的服务器上, 可以脱离大型服务器的约束, 从而节省成本开支。另外, SSH作为一款轻量级的框架, 还能够与异步JavaScript和XML框架同时使用, 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系统开销, 还能够较大幅度改善用户的体验, 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

摘要:本文分析了SSH框架技术的优势及各组成部分, 并对各部分的功能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框架,Struts,Spring,Hibernate

参考文献

[1]梁立新.项目实践精解: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的Java应用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2]陈天河.Struts Hibernate Spring集成开发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3]穆福森, 吴观茂.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 Web应用开发框架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6, (01) :81-82.

[4]罗时飞.精通Spring2.0[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5]孙卫琴.精通Hibernate:Java对象持久化技术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篇11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趋同;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F2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10-02

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趋同现状评述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评估现行准则、制定未来准则的理论基础,是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它可用于指导首尾一致的会计准则的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趋同是会计准则趋同的前提和基础,早有学者提出“随着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化的发展和全球趋同趋势的呈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明显表现出协调的趋向。”

隨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概念框架也在逐渐发展变化。一些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主要根据本国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策略和计划,正在考虑或已启动甚至完成了本国概念框架的修订工作。同时,由于企业经济业务本身的发展对会计准则发展的要求需要突破现有的概念框架,一些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局部修订了现有的概念框架。从目前来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发展表现出相似的领域和很多相同的内容,世界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概念框架大体是相似的(当然各个国家的概念框架也稍有特色)。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发布早,辐射力强,影响范围广泛而深远。1970 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发布的第4号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编报的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直接影响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特鲁伯罗德报告》和英国的《公司报告》中对财务报表目标的探索,也对 FASB 和 CICA 等会计职业组织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在主要内容、基本立场、甚至若干重要表述方面,沿袭了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英国的《财务报表原则公告》也在很多方面采纳了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观点,并且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存在很多相同之处。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日本、韩国以及其他国家发布的概念公告也大体一致。随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 IASB 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方面相互借鉴、逐步趋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

2 建立既具中国特色又与国际趋同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2.1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现状分析

FASB前任主席唐纳德(Donald J. Kirk)认为:“有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的制定就有了方向。如果缺乏则势必招致外界集团的批评,如指责会计准则的发展是毫无目标与宗旨的”。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会计改革的关键时期,需要一套基本理论体系来指导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我国会计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由1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构成的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属于最高层次,对各项具体会计准则起着统驭作用。

笔者认为,虽然我国新基本准则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准则制定过程中,有着相似的作用,但新基本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形式、内在逻辑关系等方面毕竟不同,不能充当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角色,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仍未建立。而且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涌现出大量经济业务创新,需要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相应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一套前后一致的真正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创新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提供理论指导,以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 WTO,积极参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制定了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而对于我国,无论是为了改善国内投资环境还是减少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成本,研究和建立一个既反映我国国庆又反映国际化进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都是非常必要的。

2.2 建立既具中国特色又与国际趋同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兼顾国际趋同。

我们主张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分为宏观理论层次和微观理论层次两大部分。即从“宏观理论层次”和“微观理论层次”两个层次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从宏观层次上来讲,概念框架应该着重从逻辑上指明完善的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应该是什么”,而不在于说明己制定的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但是,会计准则因不得违背现行法律及各种环境因素而难以完善,只能满足现阶段要求。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们也随之改变。因此,我们有必要创设一种相对超越现阶段环境因素的宏观理论层次,它可能与现行准则或实务不一致,但它可以成为评估现行准则与实务和指导未来准则与实务的基础与指南。而在微观理论层次,为了更好的指导现阶段我国会计改革,有必要建立一个现阶段旨在准则、环境相互影响的角度,概括某国某一特定阶段上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应遵循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概念框架的宏观理论层次相对稳定,是会计准则能够进行国际趋同的基础;概念框架的微观理论层次也许常变,是会计准则具有中国特色的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1)宏观理论层次。

在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逻辑演绎法。宏观理论层次是一种理想的理论结构,是概念之间逻辑结构的一致的、完美的演绎,各个概念的含义及其关系前后一贯、逻辑一致。严格遵守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也体现了与国际趋势一致。

(2)微观理论层次。

微观理论层次是在宏观理论层次的指引下,详细阐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具体内容。如何体现中国特色问题应该在应用理论层次阐明,明确会计环境之于会计的重要性,明确我国的国情和市场发展前景;明确会计假设的内容;明确作为会计口标的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关系;详细阐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及其层次图;明确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和技术等等。

3 建立既具中国特色又与国际趋同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注意的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真正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没有建立,创设一种理想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我国当前会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并顺应国际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趋同之势、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但我们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大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力度,进行观念创新;加强概念框架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制定详细的时间表为构建既具中国特色又与国际趋同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提供时间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比较与综评[J].会计研究,2004,(6).

[2]曲晓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协调及其启示[J].中国会计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7).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分析 篇12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

1FASB有关CF的内容及其评价

CF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和组织有不同的称谓, 但在内容上大致相同。CF主要包括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各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由于美国是研究CF最早且水平最高的国家, 其他国家的CF一般都是参照美国的现有研究成果并进行适当修改形成的, 因此本文以美国的CF为代表详述了它的内容并进行评价。

FASB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从1978年到2000年总共发布了7个公告, 现发挥作用的有6个 (SFAC1、2、4、5、6、7) , 这7份公告共同组成了美国的CF。

FASB将主要的信息使用者锁定在投资者、债权人及其类似的利益相关者身上, 提供的信息也主要是有利于他们做出投资决策的相关信息, 而未考虑政府等公共服务部门的需求。这也许是与美国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市场化程度高、政府的发挥的宏观调控经济的作用不明显、企业所有权掌握在广大私人投资者手中、国有控股企业少之又少的国情有关。但政府作为“有形的手”的作用始终不可小觑,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 随着美国政府不断的加大加深经济干预, 甚至被有些经济学家称之为政府职能的“中国化”, FASB将政府排除在信息主要使用者之外显然是不够明智的。

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FASB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 这个体系视“效益>成本”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普遍约束条件, 只有当会计信息产生的效益高于成本时才值得提供信息;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的质量, 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相对于那些对企业和经济活动较为了解, 而又愿意花费合理的精力去研究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特征是“决策有用性”, 对决策无用的信息不值得提供;相关性和可靠性是针对决策的首要质量, 其中相关性包括预测值、反馈值和及时性, 可靠性包括可核性、中立性和反映真实性, 这两个特征确保提供的信息真实无误且有助于使用者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项的可能结果, 或可以证实、纠正以往的预期结果, 从而影响决策;可比性、一致性是次要信息质量特征, 它们可以使信息使用者区分经济情况的异同;所有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都以重要性为“过滤器”, 只有重要的信息才会出现在报告中。

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内容及其评价

我国目前还没有发布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但CF的研究与构建工作已经进行了很久, 社会各界也急切盼望即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趋同的高质量的CF的出台。由于我国于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内容上与各国概念框架基本相似, 因此国际上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看成是我国的概念框架, 葛家澍教授认为它是我国构建CF两个步骤中的第一步, 属于未成熟的CF。本文暂且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作为我国的CF, 对它的内容进行了描述, 并参照FASB的CF进行了简要评价。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属于会计准则体系, 直接指导具体准则又高于具体准则。在这点上不同于FASB的CF, 后者独立于具体准则且在实务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小于具体准则, 换句话说, 当CF与具体准则发生冲突时, 人们遵循的规范是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凌驾于CF之上, FASB的这种做法有可能导致CF形同虚设。《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中明确提出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与FASB的CF相比, 目标同时突出了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 是全面的, 信息使用者的涵盖范围也更广 (包括政府及有关部门) 。基本准则紧接着目标之后明确提出了会计的四大假设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与FASB的含糊其辞相比, 我国明显的更重视会计假设的地位和作用。同时, 明确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中提出了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该是多层次的:“效益>成本”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普遍约束条件;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的质量, 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相对于那些对企业和经济活动较为了解, 而又愿意花费合理的精力去研究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特征是“决策有用性”;相关性、如实反映和可比性是首要的信息质量特征, 其中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确认价值和及时性, 如实反映包括可验证性 (直接可验证性和间接可验证性) 、中立性和完整性;可比性包括横向可比性 (不同企业的相同业务可比) 和纵向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所有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都以重要性为确认的界限, 只有重要的信息才会出现在报告中。相关性、如实反映和可比性的优先顺序为:相关性、如实反映、可比性。

参考文献

[1]彭玉龙.构建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征求意见稿) [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5, (06) .

[2]周新玲.试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5, (04) .

上一篇:金相试样下一篇:中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