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财务分析(精选12篇)
集团财务分析 篇1
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控体系是基于统一的财务信息化平台实现集团内各企业集中会计核算、集中资金结算和集中财务管理的新型集团企业财务管控理念和架构, 通过集中管控和协同处理, 保证集团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一致和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数据流的统一, 进而使集团企业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防范财务风险、提高整体收益、提升管控水平。
一、集团企业构建和实施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必要性
宁夏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宁夏发电集团”) 成立于2003年6月, 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控股的国有大型能源企业, 2010年7月变更为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注册资本35.73亿元。九年来, 宁夏发电集团财务工作由小到大、由点及面、由核算到管理、由参与到决策, 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 集团公司系统财务独立核算单位30多家, 财务人员近200人, 管理集团公司近300亿总资产, 行业分布包括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煤炭、新能源制造, 如此庞大的资产、企业、行业规模对该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随着宁夏发电集团的快速发展, 管理层级和产业布局的增加, 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体制已经显现出一定的制约因素, 具体包括:一是管理层级和链条太长影响集团企业整体效率;二是财务核算的滞后导致财务与业务的不同步;三是集团企业与下属单位容易造成信息壁垒;四是财务人员素质和水平无法满足集团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 能否构建一套适合宁夏发电集团实际的财务集中管控体系, 使集团企业充分发挥整体优势, 消除制约因素, 对宁夏发电集团来讲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通过比较和分析, 本文认为通过构建和实施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控体系, 能够打破孤立封闭的财务管理系统, 使财务与业务同步化, 使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数据流同步化, 使高层决策与具体落实同步化, 从而使集团企业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防范财务风险、提高整体收益、提升管控水平。
二、集团企业构建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 统一财务信息化平台, 实现该平台与业务信息化平台有效融合和衔接
宁夏发电集团通过几年的发展, 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已走在了区属集团企业的前列, 基本统一了财务信息化平台, 实现了资金、预算、核算、报表、资产、薪酬等管理的统一平台, 数据集中, 相互协同, 下一步要通过实施供应链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全员报销系统和智能决策系统, 将网络、硬件和管理软件有机集成起来, 将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渗入到业务信息化系统中, 与之有效融合和关联, 从业务的底层提取财务信息, 提高数据采集的质量、时效和利用率。这是构建和实施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关键。
(二) 统一会计核算政策和财务管理流程
打破并重组集团企业原有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流程, 将财务管理流程和业务管理流程有机融合, 将上述流程镶嵌在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 将财务管理延伸至集团企业的每一个触角, 实现财务与业务的高度一体化, 确保财务信息采集与加工的实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三) 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化、协同化和科学化
宁夏发电集团要结合企业实际, 打破传统观念, 先破后立, 对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和模式进行重整再造, 实行“1+3+1”的财务集中管控体系。具体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会计核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各下属单位财务部门, 实现宁夏发电集团财务数据集中、财务管理集中、财务人员集中。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主要负责财务管理的宏观指导和微观监督, 制定统一的政策、制度和流程, 总管财务集中管控体系;“三个中心”主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开展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各下属单位财务部门只保留2-3名财务人员, 对财务信息进行基本甄别、判断和提取。实现整个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专业化、协同化和科学化。
(四)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集中管控体系构建和实施的效果取决于人这一重要因素, 因此, 宁夏发电集团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 锻造一支既懂财务又懂业务, 既精通核算又精通管理, 既能说会写又踏实认真, 既坚持原则又灵活运用的财会队伍“铁军”。同时, 客观面对和认真解决财务人员因职位和待遇的变动带来的内心波动, 加强变动信息的沟通和公示, 维护财务人员的最大利益。
三、集团企业实现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
在严格执行宁夏发电集团统一的会计政策和财务管理流程的前提下, 根据集团公司产业发展现状和会计核算需要, 在“会计核算中心”下设电力、煤炭、光伏设备、稽核、报表等专业处, 作为对应产业的具体核算单元和财务成果归集单元。各下属单位配备的财务人员负责对包括原始单据、合同、内部审批单、协议、发票等会计信息进行拍照存储, “会计核算中心”各专业核算处根据系统存储的会计信息单据进行账务处理, 实现会计集中核算, 信息集中处理。
(二)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借助宁夏发电集团现有的“资金结算中心”, 通过资金集中管理, 将集团公司内各分公司、子公司闲置和分散的资金以内部存款的方式集中起来, “资金结算中心”通过各单位上报的年、月、日现金流量计划每天驱动拨款, 实现“收支两条线”。同时, 通过资金相互调剂余缺, 资金统借统还, 资金委托贷款等方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公司资金整体集合优势和资金监管优势。此外, 通过资金集中管理还可以实现规范银行账户, 实时在线结算, 动态余额查询, 即时交易查询等功能。
(三) 实施预算协同管理
“财务管理中心”负责集团公司的整体预算管理。建立完整的财务预算指标体系, 将利润预算、资本性收支预算、现金流量预算按照预算项目将预算指标分解到一至四级指标, 具体明细到近200多个预算因子, 实现预算项目全面明晰, 层层汇总, 逐级关联。构建发电和煤炭企业生产成本费用定额模型, 使生产成本费用指标科学化, 标准化, 规范化。实行预算预警及刚性控制, 并将可控费用刚性控制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相关联, 实现可控费用超支制单控制。同时, 根据年度执行预算生成年度资金计划, 并将年度资金计划与“资金结算中心”中的现金流量计划相关联, 有效控制资金的支付。
(四) 实施人员集中管理
对集团公司全体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 根据专业分工和业务能力分配到财务管理部和三个中心, 各下属单位只配备2-3名具体的财务人员, 主要负责会计信息的整理、甄别、判断和拍照, 以及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归档。财务管理部和三个中心的财务人员负责对系统传递上来的会计信息进行核算、管理和监督。同时, 根据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轮岗、轮训、考试和考核, 不断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结论
集团企业构建和实施财务集中管控体系能够较好地实现集团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能够较好地实现集团企业对下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把握和动态监控, 能够较好地实现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但在具体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 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认识不足、高度不够、管控过严、配合松散等干扰因素, 需要集团企业客观分析、估计充分、冷静对待、谨慎处理。
目批准号:2010JY009) 和北方民族大学国家民委经济管理重点实验室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郭涛.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探析 (J) .财务与审计, 2010 (8) .
[2]高辉.网络环境下会计集中核算与财务集中控制模式的探析 (J) .财务与会计, 2003 (11) .
[3]王爱群, 王洪玖.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研究—以中国移动为例 (C) .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
[4]程轶.中国移动财务集中管理战略分析 (J) .企业研究, 2008.
[5]王定迅.关于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信息化问题的探讨 (C) .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
集团财务分析 篇2
–
2003某集团财务分析详解
一、实现利润分析
1.利润总额
2003年实现利润为26678.67万元,与2002年的20663.30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29.11%。实现利润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公司盈利根底比拟可靠。
2.营业利润
2003年营业利润为18236.31万元,与2002年的12744.18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43.10%。具体来说,以下工程的变动使营业利润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54801.15万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减少1903.08万元;营业费用(销售费用)减少2845.96万元;共计增加159550.20万元,以下工程的变动使营业利润减少:主营业务本钱增加137189.27万元;管理费用增加10443.02万元;财务费用增加5419.01万元;其他业务利润减少1006.63万元;共计减少154057.94万元,增加项与减少项相抵,使营业利润增长5492.26万元。
3.投资收益
2003年投资收益为3310.68万元,与2002年的7764.67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57.36%。
4.营业外利润
2003年营业外利润为4169.54万元,与2002年的81.22万元相比成倍增长,增长50.33倍。
5.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1413319.58万元,与2002年的1258518.43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2.30%。从主营业务收入和本钱的变化情况来看,200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1413319.58万元,比2002年的1258518.43万元有所增长,增长12.30%,主营业务本钱为1208264.29万元,比2002年的1071075.02万元有所增加,增加12.81%,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本钱同时增长,但主营业务本钱增长幅度大于主营业务收入,说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
实现利润增减情况表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工程名称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销售收入
1413319.58
12.30
1258518.43
32.27
951461.89
0.00
实现利润
26678.67
29.11
20663.30
85.14
11160.76
0.00
营业利润
18236.31
43.10
12744.18
487.30
2169.97
0.00
投资收益
3310.68
-57.36
7764.67
-35.44
12026.23
0.00
营业外收支
4169.54
5033.40
81.22
102.40
-3386.68
0.00
补贴收入
962.14
1213.98
73.22
-79.15
351.24
0.00
6.利润总额
2003年实现利润为26678.67万元,与2002年的20663.30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29.11%。实现利润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公司盈利根底比拟可靠。
7.结论
总之,在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的同时,营业利润也迅猛增加,经营业务开展得很好。
二、本钱分析
1.本钱构成情况
2003年四川某集团本钱费用总额为1400651.22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本钱为1208264.29万元,占本钱总额的86.26%;销售费用为138580.07万元,占本钱总额的9.89%;管理费用为46046.08万元,占本钱总额的3.29%;财务费用为7064.86万元,占本钱总额的0.50%。
本钱构成表(占本钱费用总额的比例)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工程名称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本钱费用总额
1400651.22
100.00
1252348.96
100.00
957980.12
100.00
主营业务本钱
1208264.29
86.26
1071075.02
85.53
832110.49
86.86
销售费用
138580.07
9.89
141426.04
11.29
103354.06
10.79
管理费用
46046.08
3.29
35603.06
2.84
24553.20
2.56
财务费用
7064.86
0.50
1645.85
0.13
-7829.45
-0.82
主业税金及附加
695.91
0.05
2598.99
0.21
5791.82
0.60
2.总本钱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四川某集团2003年本钱费用总额为1400651.22万元,与2002年的1252348.96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1.84%。
本钱构成变动情况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工程名称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主营业务收入
1413319.58
100.00
1258518.43
100.00
951461.89
100.00
主营业务本钱
1208264.29
85.49
1071075.02
85.11
832110.49
87.46
主业税金及附加
695.91
0.05
2598.99
0.21
5791.82
0.61
销售费用
138580.07
9.81
141426.04
11.24
103354.06
10.86
管理费用
46046.08
3.26
35603.06
2.83
24553.20
2.58
财务费用
7064.86
0.50
1645.85
0.13
-7829.45
-0.82
3.主营业务本钱控制情况
2003年主营业务本钱为1208264.29万元,与2002年的1071075.02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2.81%。2003年主营业务本钱占主营业务收入为85.49%,与2002年的85.11%相比变化不大。主营业务本钱费用水平根本稳定,没有发生较大变化。
4.销售费用变化及合理性评价
2003年销售费用为138580.07万元,与2002年的141426.04万元相比有所下降,下降2.01%。2003年在销售费用下降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却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采取了非常成功的销售战略,营销效率显著提高。
5.管理费用变化及合理性评价
2003年管理费用为46046.08万元,与2002年的35603.06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29.33%。2003年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26%,与2002年的2.83%相比变化不大。管理费用与销售收入同步增长,销售利润没有多大变化,管理费用支出正常。
6.财务费用变化情况
2003年财务费用为7064.86万元,与2002年的1645.85万元相比成倍增长,增长329.25%。
三、资产结构分析
1.资产构成根本情况
四川某集团2003年资产总额为2136428.95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1753749.50万元,主要分布在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环节,分别占公司流动资产合计的39.95%、28.43%和14.38%。非流动资产为382679.45万元,主要分布在固定资产净额和无形资产,分别占公司非流动资产的88.02%、11.54%。
资产构成表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工程名称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总资产
2136428.95
100.00
1867036.67
100.00
1763751.12
100.00
流动资产
1753749.50
82.09
1525909.09
81.73
1424664.88
80.77
长期投资净额
3925.92
0.18
13913.54
0.75
15993.58
0.91
固定资产净额
336819.07
15.77
294220.06
15.76
279609.11
15.85
无形递延资产
45074.81
2.11
46980.73
2.52
47462.20
2.69
其它
-3140.35
-0.15
-13986.75
-0.75
-3978.66
-0.23
2.资产的增减变化
2003年总资产为2136428.95万元,与2002年的1867036.67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4.43%。
3.资产的增减变化
2003年总资产为2136428.95万元,与2002年的1867036.67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4.43%。
4.资产的增减变化原因
具体来说,以下工程的变动使资产总额增加:应收票据增加134096.04万元;应收账款增加76492.47万元;固定资产净额增加42599.01万元;应收补贴款增加36373.12万元;预付账款增加18148.57万元;货币资金增加11648.85万元;在建工程增加10522.63万元;固定资产清理增加64.57万元;工程物资增加15.70万元;共计增加329960.96万元,以下工程的变动使资产总额减少:待摊费用减少3.96万元;长期待摊费用减少893.37万元;无形资产减少1012.55万元;长期股权投资减少9987.62万元;其他应收款减少12532.59万元;短期投资减少17653.59万元;存货减少18728.40万元;共计减少60812.07万元,增加项与减少项相抵,使资产总额增长269148.88万元。
5.资产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从资产各工程的比例关系来看,2003年应收账款所占比例根本合理。存货所占比例过高。2003年企业资金不合理占用数额较大,企业经营活动资金紧张,资产结构不太合理,6.资产结构的变动情况
2003年与2002年相比,2003年存货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明显下降。总体来看,与2002年相比,资产结构没有明显的恶化或改善情况。
主要资产工程变动情况表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工程名称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流动资产
1753749.50
14.93
1525909.09
7.11
1424664.88
0.00
长期投资
3925.92
-71.78
13913.54
-13.01
15993.58
0.00
固定资产
336819.07
14.48
294220.06
5.23
279609.11
0.00
存货
700559.00
-2.60
719287.40
21.07
594130.02
0.00
应收账款
498513.36
18.13
422021.89
46.39
288277.68
0.00
货币性资产
460380.13
38.55
332288.83
-13.10
382378.64
0.00
四、资本结构分析
1.资本构成根本情况
四川某集团2003年负债总额为817530.98万元,资本金为216421.15万元,所有者权益为1313211.9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38.27%。在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为809077.96万元,占负债和权益总额的37.97%;短期借款为270601.91万元,长期负债为7955.00万元,付息负债合计占资金来源总额的13.07%。
资本构成表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工程名称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资本总额
2130742.89
100.00
1865984.51
100.00
1762662.81
100.00
所有者权益
1313211.90
61.63
1292624.69
69.27
1274131.35
72.28
流动负债
809077.96
37.97
572762.21
30.69
487674.32
27.67
长期负债
7955.00
0.37
0.00
0.00
0.00
0.00
2.流动负债构成情况
公司银行借款所占比例较大,约占流动负债的68.72%,说明公司的偿债压力较大。公司经营活动派生的负债资金数额较多,约占流动负债的35.80%,资金本钱相对较低。
3.负债的增减变化情况
2003年负债总额为817530.98万元,与2002年的573359.82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42.59%。公司负债规模有较大幅度增加,负债压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负债变动情况表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工程名称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负债总额
817530.98
42.59
573359.82
17.36
488531.46
0.00
短期借款
270601.91
66.88
162155.37
1807.71
8500.00
0.00
应付账款
216164.71
4.21
207439.80
0.52
206375.50
0.00
其它应付款
20487.40
-16.18
24442.17
90.99
12797.76
0.00
长期负债
7955.00
0.00
0.00
0.00
0.00
0.00
其它
302321.96
68.59
179322.49
-31.26
260858.19
0.00
4.负债的增减变化原因
具体来说,以下工程的变动使负债总额增加:短期借款增加108446.54万元;应付票据增加49835.88万元;应交税金增加41354.42万元;预收账款增加26586.49万元;应付股利增加16199.74万元;应付账款增加8724.92万元;长期借款增加7000.00万元;预提费用增加3164.60万元;应付福利费增加1885.46万元;应付工资增加284.27万元;共计增加263482.31万元,以下工程的变动使负债总额减少:其他应交款减少11.99万元;递延税款贷项减少99.60万元;其他应付款减少3954.76万元;共计减少4066.35万元,增加项与减少项相抵,使负债总额增长259415.96万元。
5.权益的增减变化
2003年所有者权益为1313211.90万元,与2002年的1292624.69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1.59%。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工程名称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所有权益合计
1313211.90
100.00
1292624.69
100.00
1274131.35
100.00
资本金
216421.15
16.48
216421.15
16.74
216421.15
16.99
资本公积金
408136.65
31.08
408075.75
31.57
406516.07
31.91
盈余公积金
490378.85
37.34
486004.79
37.60
482968.42
37.91
未分配利润
198322.73
15.10
182122.98
14.09
168225.75
13.20
少数股东权益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6.权益的增减变化原因
具体来说,以下工程的变动使所有者权益增加:未分配利润增加16199.74万元;盈余公积增加4374.07万元;资本公积增加60.90万元;共计增加20634.71万元。
五、偿债能力分析
1.支付能力
从支付能力来看,四川某集团2003年的日常现金支付资金比拟紧张,主要依靠短期借款;
2.流动比率
从变化情况来看,2003年流动比率为2.17,与2002年的2.66相比有较大下降,下降了0.49。
3.速动比率
2003年速动比率为1.30,与2002年的1.41相比有所下降,下降了0.11。
4.短期偿债能力变化情况
公司短期偿债压力增加,但公司经营业务创造现金的能力并没有下降。
5.短期付息能力
从短期来看,公司经营活动的资金主要依靠短期借款,短期来看全部归还短期债务本息会有一定困难。
偿债能力指标表
工程名称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流动比率
2.17
2.66
2.92
速动比率
1.30
1.41
1.70
利息保障倍数
4.78
13.55
0.00
资产负债率
0.38
0.31
0.28
6.短期付息能力
从短期来看,公司经营活动的资金主要依靠短期借款,短期来看全部归还短期债务本息会有一定困难。
偿债能力指标表
工程名称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流动比率
2.17
2.66
2.92
速动比率
1.30
1.41
1.70
利息保障倍数
4.78
13.55
0.00
资产负债率
0.38
0.31
0.28
7.短期偿债能力变化情况
公司短期偿债压力增加,但公司经营业务创造现金的能力并没有下降。
六、盈利能力分析
1.盈利能力根本情况
四川某集团2003年的营业利润率为1.29%,资产报酬率为1.69%,净资产收益率为1.57%,本钱费用利润率为1.90%。公司实际投入到企业自身经营业务的资产为1997440.38万元,经营资产的收益率为0.91%,而对外投资的收益率为84.33%。
2.内部经营资产和对外长期投资的盈利能力
四川某集团2003年内部经营资产的盈利能力为0.91%,与2002年的0.75%相比变化不大。2003年对外投资业务的盈利能力为84.33%,与2002年的55.81%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28.52个百分点。
3.对外投资的盈利能力
尽管对外投资收益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对外投资总额的下降幅度更大,相对来看,本期对外投资的盈利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内外部资产盈利能力比拟
从企业内外部资产的盈利情况来看,对外投资的收益率大于内部资产收益率,内部经营资产收益率又大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说明对外投资的盈利能力是令人满意的。
5.资本收益率
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57%,与2002年的1.36%相比变化不大。
6.资本收益率变化原因
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比2002年提高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净利润为20573.80万元,与2002年的17620.27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6.76%。2003年所有者权益为1313211.90万元,与2002年的1292624.69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1.59%。净利润增长速度快于所有者权益的增长速度,致使净资产收益率提高。
7.资产报酬率
2003年总资产报酬率为1.69%,与2002年的1.23%相比变化不大。
8.资产报酬率变化原因
2003年总资产报酬率比2002年提高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息税前收益为33743.53万元,与2002年的22309.15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51.25%。2003年平均总资产为2001732.81万元,与2002年的1815393.89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0.26%。息税前收益增长速度快于平均总资产的增长速度,致使总资产报酬率提高。
9.本钱费用利润率变化情况
2003年本钱费用利润率为1.90%,与2002年的1.65%相比变化不大。2003年期间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为13.92%,与2002年的11.56%相比有所提高,提高2.35个百分点。
10.资本收益率变化原因
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比2002年提高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净利润为20573.80万元,与2002年的17620.27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6.76%。2003年所有者权益为1313211.90万元,与2002年的1292624.69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1.59%。净利润增长速度快于所有者权益的增长速度,致使净资产收益率提高。
七、营运能力分析
1.存货周转天数
四川某集团2003年存货周转天数为214.46天,2002年为223.79天,2003年比2002年缩短9.33天。
2.存货周转天数变化原因
四川某集团2003年存货周转天数为214.46天,2002年为223.79天,2003年比2002年缩短9.33天。2003年存货周转天数比2002年缩短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平均存货为709923.20万元,与2002年的656708.71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8.10%。2003年主营业务本钱为1208264.29万元,与2002年的1071075.02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2.81%。平均存货增加速度慢于主营业务本钱的增长速度,致使存货周转天数缩短。收入和存货均在增长,但收入增长快于存货,存货水平趋于合理。
3.现金周期
四川某集团2003年现金周转天数为269.34天,2002年为256.28天,2003年比2002年延长13.06天。
4.现金周期
四川某集团2003年现金周转天数为269.34天,2002年为256.28天,2003年比2002年延长13.06天。
5.现金周期
四川某集团2003年现金周转天数为269.34天,2002年为256.28天,2003年比2002年延长13.06天。
6.现金周期
四川某集团2003年现金周转天数为269.34天,2002年为256.28天,2003年比2002年延长13.06天。
7.现金周期
四川某集团2003年现金周转天数为269.34天,2002年为256.28天,2003年比2002年延长13.06天。
8.营业周期
四川某集团2003年营业周期为333.33天,2002年为326.79天,2003年比2002年延长6.53天。
营运能力指标表
工程名称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存货周转天数
214.46
223.79
260.61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118.87
103.00
110.59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63.98
70.51
90.53
营业周期
333.33
326.79
371.20
9.营业周期结论
从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三者占用资金数量及其周转速度的关系来看,公司经营活动的资金占用增加,营运能力下降。
10.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四川某集团2003年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为423.50天,2002年为427.87天,2003年比2002年缩短4.37天。
11.现金周期
四川某集团2003年现金周转天数为269.34天,2002年为256.28天,2003年比2002年延长13.06天。
12.总资产周转天数
四川某集团2003年总资产周转次数为0.71次,比2002年周转速度加快,周转天数从526.51天缩短到516.96天。公司在资产规模增长的同时,使主营业务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公司经营业务有较大幅度的扩张,总资产周转速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资产周转速度表
工程名称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总资产周转天数
516.96
526.51
676.61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
81.49
83.21
107.26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423.50
427.87
546.53
现金周转天数
269.34
256.28
280.68
13.总资产周转天数变化原因
2003年总资产周转天数比2002年缩短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平均总资产为2001732.81万元,与2002年的1815393.89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0.26%。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1413319.58万元,与2002年的1258518.43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2.30%。平均总资产增加速度慢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增长速度,致使总资产周转天数缩短。
14.现金周期
四川某集团2003年现金周转天数为269.34天,2002年为256.28天,2003年比2002年延长13.06天。
15.现金周期
四川某集团2003年现金周转天数为269.34天,2002年为256.28天,2003年比2002年延长13.06天。
八、开展能力分析
1.销售收入增长率
从这三年来看,四川某集团的销售收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2003年的增长速度比上一年有所下降。2003年的销售收入为1413319.58万元,比2002年增长12.30%,低于2002年32.27%的增长速度。平均来看,销售收入的增长率为21.88%。
2.净利润增长率
从这三年来看,四川某集团的净利润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2003年的增长速度比上一年有所下降。2003年的净利润为20573.80万元,比2002年增长16.76%,低于2002年99.02%的增长速度。平均来看,净利润的增长率为52.44%。
3.资本增长性
从这三年来看,四川某集团的权益资本持续增长。2003年权益资本为1313211.90万元,比2002年增长1.59%,这一增长速度是在2002年增长1.45%的根底上取得的。平均来看,权益资本的增长率为1.52%。
4.可动用资金总额
2003年企业新创造的可动用资金总额为47478.51万元。说明在没有外部资金来源的情况下,企业用于投资开展的资金如果不超过这一数额,那么不会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反之,如果企业的新增投资规模超过这一数额,那么在没有其它外部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必然占用生产经营活动资金,引起营运资本的减少,将会引起经营活动的资金紧张。
5.挖潜开展能力
在加速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方面,如果使公司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提高0.05次,那么使流动资产占用缩短23.22天,由此而节约资金89915.75万元,可用于企业今后开展。
九、经营协调性分析
1.投融资活动的协调情况
从长期投资和融资情况来看,公司长期投融资活动能为企业提供944671.54万元的营运资金,投融资活动是协调的。
营运资本增减变化表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工程名称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营运资本
944671.54
-0.89
953146.88
1.72
936990.57
0.00
所有者权益
1313211.90
1.59
1292624.69
1.45
1274131.35
0.00
少数股东权益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长期负债
7955.00
0.00
0.00
0.00
0.00
0.00
固定资产
336819.07
14.48
294220.06
5.23
279609.11
0.00
长期投资
3925.92
-71.78
13913.54
-13.01
15993.58
0.00
其它长期资产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经营协调情况
从公司经营业务的资金协调情况来看,公司经营业务正常开展,需要企业提供1040317.32万元的流动资金。但公司投融资活动没有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经营活动是不协调的。
经营性资产增减变化表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工程名称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存货
700559.00
-2.60
719287.40
21.07
594130.02
0.00
应收账款
498513.36
18.13
422021.89
46.39
288277.68
0.00
其它应收款
25183.35
-33.23
37715.94
-74.48
147805.68
0.00
其它经营性资产
69113.67
373.51
14596.04
20.90
12072.86
0.00
经营性负债增减变化表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工程名称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应付账款
216164.71
4.21
207439.80
0.52
206375.50
0.00
其它应付款
20487.40
-16.18
24442.17
90.99
12797.76
0.00
其它经营性负债
16399.94
128.84
-56863.24
-446.92
16390.91
0.00
3.经营业务支付能力
从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来看,企业当期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需要1040317.32万元的流动资金,企业通过长期性投融资活动准备了944671.54万元的营运资金,但这局部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经营活动的资金的需求,结果出现了支付困难,现金支付能力为负95645.78万元,即企业的支付能力主要依靠短期借款来维持。
4.经营协调情况的变动
从两期情况来看,企业的营运资本不能够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企业资金持续紧张。
十、经营风险分析
1.经营风险
四川某集团2003年盈亏平衡点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325707.04万元,表示当公司该期主营业务收入超过这一数值时公司会有盈利,低于这一数值时公司会亏损。营业平安水平为6.20%,表示公司当期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只要不超过87612.54万元,公司仍然会有盈利。从营业平安水平来看,公司承受销售下降打击的能力较低,经营风险较大。
2.财务风险
从资本结构和资金本钱来看,四川某集团2003年的付息负债为278556.91万元,实际借款利率水平为2.54%,公司的财务风险系数为0.90。从公司当期资本结构、借款利率和盈利水平三者的关系来看,公司增加负债不会增加公司的盈利水平,相反会降低公司现在的盈利水平。
经营风险指标表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工程名称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盈亏平衡点
1325707.04
8.98
1216513.42
20.92
1006075.03
0.00
营业平安水平
0.06
85.73
0.03
158.15
-0.06
0.00
经营风险系数
6.47
-27.57
8.94
-77.32
39.40
0.00
财务风险系数
0.96
-8.07
1.04
-69.09
3.37
0.00
十一、现金流量分析
1.现金流入结构分析
2003年现金流入为2.137794847E+0263万元,与2002年的1740097.63万元相比成倍增长,增长1.228548798E257倍。公司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为1465785.86万元,它是公司当期现金流入的最主要来源,约占公司当期现金流入总额的68.97%。但是,由于公司当期经营业务的现金支出大于现金流入,因此经营业务自身不能实现现金收支平衡,经营活动出现了-74402.61万元的资金缺口,公司通过增加负债所取得的现金也占不小比重,占公司当期现金流入总额的23.62%。但公司增加的负债仍然缺乏以归还已到期旧债。
2.现金流出结构分析
2003年现金流出为2.137794847E+0263万元,与2002年的1805056.26万元相比成倍增长,增长1.184336962E257倍。最大的现金流出工程为原材料占现金流出总额的64.39%。
3.现金流动的稳定性分析
2003年,最大的现金流入工程依次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借款所收到的现金;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最大的现金流出工程依次是:购置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的现金;归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现金流入流出比照表
流入工程
数值(万元)
流出工程
数值(万元)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1465785.86
购置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的现金
1361613.21
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502021.79
归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392295.32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118784.97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112755.26
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12298.75
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104926.28
收到的税费返还
11956.33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63824.41
2003年,营业收到的现金有较大幅度增加,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稳定性提高。2003年,工资性支出有较大幅度增加,现金流出的刚性明显增加。
4.现金流动的协调性评价
2003年四川某集团投资活动需要资金25225.29万元;经营活动需要资金74402.61万元。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均需要投入资金。筹资活动所筹集的资金能够满足投资和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2003年四川某集团从企业外部筹集的资金净额为110394.60万元。
现金流量净额变化表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工程名称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现金净流量
11648.84
118.19
-64039.65
-626.13
12171.91
0.00
经营现金净流量
-74402.61
75.10
-298795.70
-317.55
137343.45
0.00
投资现金净流量
-25225.29
-128.23
89360.38
187.34
-102313.96
0.00
筹资现金净流量
110394.60
-23.59
144476.61
751.96
-22160.30
0.00
5.现金流量的变化
2002年现金净亏空64039.65万元,2003年扭亏为盈,现金净增加11648.84万元。
200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74402.61万元,与2002年负298795.70万元相比现金净亏空有较大幅度减少,减少75.10%。
2003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变化与营业利润的变化不同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74402.61万元,营业利润为18236.31万元。主要是因为存货增加16286.01万元,给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化产生消极影响,但应收工程减少-197761.60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2003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25225.29万元,与2002年的89360.38万元相比,2003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支出25225.29万元。
2003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0394.60万元,与2002年的144476.61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23.59%。
6.现金流量的充足性评价
现金偿债能力指标
工程名称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现金流动负债比
0.14
0.18
0.34
经营偿债能力
-0.09
-0.52
0.28
现金流动资产比
0.06
0.07
0.12
经营还债期
-3.74
-0.54
0.06
折旧影响系数
-0.39
-0.09
0.19
债务归还率
1.41
0.26
7.07
公司当期经营活动缺乏创造现金的能力,需要依靠投资活动或融资活动来弥补其经营活动的现金亏空。经营现金是不充足的。
7.现金流动的有效性评价
在销售收入中,现金利润占销售收入的-5.26%。说明公司经营活动缺乏创造现金的能力,需要“输血“维持。2003年销售现金收益率为-5.26%,与2002年的-23.74%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18.48个百分点,但盈利水平仍然为负。经营活动消耗的现金大幅度减少。从变化情况来看,公司2003年总资产净现率有所提高。
现金盈利能力指标
工程名称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销售现金收益率
-0.05
-0.24
0.14
资产现金报酬率
0.01
-0.03
0.01
收益净现率
-3.62
-16.96
15.51
资本现金收益率
0.01
-0.05
0.01
在四川某集团2003年的销售收入中,现金销售收入占103.71%。销售活动回收现金的能力很强,销售含金量很高。2003年销售收现率为103.71%,与2002年的105.72%相比有较大幅度的降低,降低2.01个百分点。从变化情况来看,公司2003年的销售收现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2003年四川某集团公司经营活动应当得到的现金为69353.91万元,而实际得到的现金为-74402.61万元,经营活动的收现情况良好。
现金管理效率指标
工程名称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现金周转次数
19.99
13.13
7.54
销售收现率
1.04
1.06
1.04
净收益营运指数
0.82
0.82
0.82
现金营运指数
-1.30
-8.28
4.59
8.自由现金流量分析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企业集团数量逐年上升,并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企业集团的不重视、财务决策盲目、财务制度贯彻不彻底等等,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对此进行仔细分析,然后找到相应对策,帮助企业集团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
一、我国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管理缺乏重视
就目前的管理现状而言,部分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人员或者企业领导者并没有对财务管理予以足够重视。通常来讲,这都是因为企业集团不具备相应的财务管理环境,同时也是由于以往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使得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从而使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企业集团的长久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部分财务决策比较盲目
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企业集团的职能部门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决策比较盲目,究其原因,相关决策人集团意识的缺乏,忽略了企业集团的集体利益,财务决策不够全面,导致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无法实现最大化。同时盲目的财务决策还有可能对企业集团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阻碍。
3.财务制度贯彻不彻底
在企业集团的运营中,由于企业集团的组织跨度相对较大,因此就使得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全面贯彻,同时由于集团内的企业众多,并且相对分散,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也难以做到实时畅通,这就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信息的不畅通还有可能使财务数据出现偏差,从而无法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为企业集团总部的全方位管理十分不利。
二、解决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1.将财务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
为了使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负责人就应该将财务管理上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以此来对其进行更为系统、更为全面的管理,并且在企业集团战略管理的环节之中,为了使财务管理更加有效,应该针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现状,制定一个战略性的管理方式,从而使企业集团得到更好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将管理内容放在战略高度上进行审视,然后使用适当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的内部平衡。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应该要关注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对财务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以此来预防财务管理问题的发生。
2.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
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财务管理,还应该根据企业集团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以此来不断强化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为此,不仅是企业集团业务部门要签订相应的条款,领导层的相关决策人也需要根据集团的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同时在以上决策中,还应该让财务部门参与其中,以此来确保决策的可行性。此外,决策人员还需要充分认识到企业集团的特殊性质,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决策,不仅需要领导层的审批,还需要财务部门进行审批,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分析,从而确保决策的准确性,以免为企业集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完善企业考核制度以及激励制度
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对其良好、稳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考核制度以及激励制度,并为财务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以此来确定考核结果。在激励制度方面,要注重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从而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4.完善管理模式,明确财务管理职责
由于企业集团组织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就应该不断完善管理模式,以此来明确财务管理的职责,为企业集团的稳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为此,母公司就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集权,并且使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部门,与专业的财务公司对财务数据进行联合结算,以此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此外,母公司还应该根据企业集团的发展情况,适当的放权,从而使企业集团更好的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集团的数量逐年上升,与此同时,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相关负责人就应该将财务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完善企业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以及完善管理模式,以此来确保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念珍. 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2]徐婧.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4.
集团财务分析 篇4
关键词: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体系,资金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会计集中核算,风险导向管控,综合绩效管理
《“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中强调, 要强化区域创新发展能力, 推进创新主体能力建设, 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创新能力建设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 集权式财务管控在信息技术网络化的新环境中不断创新、逐渐优化, 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本文将对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控方法、手段、内容等问题进行探讨。如何化解潜在的财务风险, 构建理想的财务管控体系, 不仅在集团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理论研究意义, 同时还为集团企业规范母子公司管理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财务管控在集团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财务管控是集团公司对下属各子公司会计核算、资金运用、预算编制、风险识别等方面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和控制手段。集团企业实行集权式财务管控, 对实现集团的总体战略, 有着极为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强化集团管理职能, 提高集团战略导向性;发挥集团规模效益, 提高集团整体的信用等级和资金使用率, 降低财务风险, 更有利于集团内部的组织与协调, 提高集团各子公司经营活动的协同性, 实现集团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母公司投资领域多元化、业务板块迅速扩张, 集团企业面临的财务管控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管控效果不明显
首先审批权限不明, 管理得不到有效控制。管理普遍实行“一支笔”签批制。其次审批程序形同虚设, 管理措施得不到充分落实。虽建立了授权审批、集体审批会签、三重一大集体研究制度, 但实际上并未执行。第三财务监督职能缺失, 未得到充分发挥。一些集团只注重费用支出的报销审批, 不注重资产管理、收入管理和往来款项等其他经济业务的监督。
2. 财务状况欠透明, 信息化管控技术不完善
多数集团企业缺乏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各异, 形成了对子公司管控力度不强、实际经营状况了解不实的现状, 极易造成财务信息的失真。此外, 很多集团企业尚未启用集团应用版财务软件, 财务信息化建设滞后, 导致集团会计信息汇总不及时。
3. 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管控手段欠规范
过度依赖外部审计, 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这是为数不少的集团企业共有的通病。过多注重财务绩效指标, 忽略非财务绩效指标, 更形成了当下集团企业无法全面、客观、综合评价子公司贡献与不足的局面。此外, 对子公司缺乏管控力度, 以致“小金库”、“小钱柜”等经济问题层出不穷, 严重影响集团企业声誉, 对公司乃至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
4. 风险管控意识薄弱, 管控内容欠全面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 风险无时不在。一些集团企业的风险管控意识薄弱, 管控面较小, 往往导致不能及时识别潜在风险, 预测和评估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 增大了集团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企业集团加强财务管控的思路和方式
针对集团企业财务管控呈现的有关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制度建设、管控方法、管控手段、管控内容等方面着手, 改进管控思路、把握管控方式, 实现财务集中管控, 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1. 在制度建设上, 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要时刻秉承“以制度管人, 按制度办事”的宗旨, 将制度化建设贯穿始终。通过统一管理制度, 规范会计核算。尤其是要把对子公司的考核列入管理制度中, 作为管控效果检验的基础。当然, 制度并非一成不变, 要根据市场变化、控制程度及时作出调整和完善, 更重要的是将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融入到制度化建设中, 做到经营有办法、沟通有制度、管控有依据。
2. 在管控方法上, 多措并举实现集中管控
如通过“两上两下”预算编制程序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办公与管理集中化等方式实现过程控制;通过签订经营业绩指标责任书实现对子公司的业绩管控;引用“现金池”, 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应用集团版财务软件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创建财务共享服务平台, 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管理;引进风险导向模式, 实现实时风险评估等等。
3. 在管控手段方面, 不断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集团版财务软件的应用、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启用、财务共享平台的建立、财务分析管理工具的引进, 这些无疑都将会大大提升集团企业的财务管控水平, 提高报表管理系统的利用率。
4. 在管控内容上, 讲求全面具体
财务管控要将风险管控、内部监督、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不仅要纳入到管控中去, 更重要的是掌握管控的深度和力度, 使其适应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战略管理。
四、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体系的构建
集权式管控模式下, 集团企业应着重从组织、制度、业务等方面构建管控体系来实现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的财务集中管控, 具体如图2所示。
1. 突出债务集中管理, 构建有效运行的资金管理体系
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有偿使用、加快周转”的原则, 实行“一个钱包”的管理。一是统一融资政策。集团公司根据核准的融资计划, 统一管理所有的外部融资, 集中管理集团综合授信额度工作, 充分发挥集团的信用优势, 降低融资成本。二是统一结算模式。子公司只在财务公司开立基本结算账户, 由财务公司提供资金结算、融资和理财服务等, 通过定期检查资金收支情况, 对子公司资金使用行为进行有力约束, 达到资金监管的效果。三是统一净额结算。引用“现金池”这一国际先进资金管控工具, 变外源融资为内源融资, 由集团公司合理调度资金, 相互调剂, 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构建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体系
集团公司应紧紧围绕“静态控制、动态管理”, 有组织、有计划地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实现“一本预算”。一是抓好“两上两下”。各子公司应根据项目性质灵活选用滚动或零基预算编制方式, 做好经营预算和报表预算, 报集团公司汇总。集团公司根据年度战略目标, 进行逐项审核, 要求其作出相应调整后, 再上报至集团公司。年度预算报董事会审批后, 下发至各子公司严格执行。二是严格预算管理制度。应严格执行“日常经费总额控制、项目资金预算管理、重大事项一事一议”的预算管理制度, 无预算不开支, 有预算不超支。三是定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子公司按时上报月度资金使用计划, 集团公司对其资金流、信息流实行总体控制, 通过对现金流量的预测、控制和分析, 合理调控现金流入和流出, 力求资金用到刀刃上。四是依托财务信息管理平台, 实行全程监控。集团公司要对纳入预算范围的资金收支进行预算控制, 对预算外资金进行严格审批控制, 定期根据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考核评价。
3.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构建高度集中的会计核算体系
集权式财务管控下, 集团企业内部只存在一个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和“一个账薄”。一是统一基础信息。从会计科目级次到编码, 从预算体系编码到名称, 都由集团公司建立统一规范的编码体系标准。对会计科目及配套程序的设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 子公司只允许在规定的权限内扩充3级以上的会计科目。二是统一财务制度。由集团公司制订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从制度上规范会计核算方法;建立统一的管理和审批流程, 从程序上统一业务流程。三是推行财务人员委派制。由集团公司选拔、考核后分别对一、二级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委派人员人事、薪酬由集团公司管理、支付, 实行定期轮换制, 最大限度地发掘财务人员潜质。四是统一财务软件。通过远程控制, 时时调度子公司的会计核算信息, 分析各子公司对集团公司贡献度。实现集团企业财务活动与核算的无缝对接, 达到实际管控的目的。
4. 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构建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
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作为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升企业的“软实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集团公司应积极探索, 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新型管控体系, 倡导“一个平台”的治理理念。一是加强风险管控意识。通过对风险分类分析, 明确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确定关键控制点, 为全面控制风险提供相应保障。二是善于识别和评估风险。通过对内控有效性不断进行测试, 剖析风险产生的原因, 建立监督和考评机制, 保障管理流程的执行力。三是完善风险管控信息系统。将资金管理、全面预算、会计核算等管理流程与战略管理相适应、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构建财务、法律、审计、监督等多部门联合的风险管控体系, 准确识别和规避风险。
5. 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构建规范统一的综合绩效管理体系
根据“以战略目标为先导、以预算目标为基准”的原则, 制定规范性的经营业绩考核和评价办法, 明确对子公司的绩效考核内容, 实现“一个目标”的管理。一是评价指标的设计。集团公司应突出内控管理, 注重增值效益, 制定一套综合绩效评价指标, 将市场满意度、公众投诉率、产品质量合格率等非财务绩效指标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绩效指标结合起来, 实现对子公司经营活动的有效监控。二是建立内部激励机制。集团公司在保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 应充分发挥子公司自主权, 调动其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将绩效考评与个人所得挂钩, 激励子公司在研究经营决策时主动采取与集团目标一致的决策, 实现企业业绩与个人所得的同步增长。
五、结论
综上所述, 财务管控作为推进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方法, 通过集中管理与控制, 实现“一个钱包”、“一个账薄”、“一个平台”、“一本预算”、“一个目标”的管理理念, 达到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财务风险的巧妙防范和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 值得我们在集团企业中借鉴与推广。
当然, 随着组织结构的调整、管控环境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财务管控的方法、重点、手段和技巧等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 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 待条件成熟时, 集团企业可考虑向集权与分权相融型的财务管控模式转换, 使财务管控更好地服务于集团企业的价值创造。
参考文献
[1]苟德明翟昌福罗冬梅马坤明.关于广元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调查[J].财务与会计, 2011, (1) :17
[2]朱英.浅析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及其信息化建设[J].当代经济, 2012, (16) 26
[3]曾雪云袁其明杨亚.三峡集团财务集中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财务与会计 (理财版) , 2011, (1) :28
[4]冉德章牟玲玲陈立文.A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研究[N].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3) :30
[5]陈晓红.集团管控模式下财务信息化建设[J].冶金财会, 2013, (1) :31
集团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篇5
一、实现利润分析
1.利润总额
12月实现利润为80.62万元,与月的89.48万元相比有所下降,下降9.90%。实现利润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公司盈利基础比较可靠。
2.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年12月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973.41万元,与2005年11月的864.37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2.61%。从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的变化情况来看,2005年12月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973.41万元,比2005年11月的864.37万元有所增长,增长12.61%,主营业务成本为838.41万元,比2005年11月的740.15万元有所增加,增加13.27%,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同时增长,但主营业务成本增长幅度大于主营业务收入,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
实现利润增减情况表
2005年12月 2005年11月 2005年10月
项目名称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销售收入 973.41 12.61 864.37 10.14 784.79 0.00
实现利润 80.62 -9.90 89.48 41.53 63.22 0.00
营业利润 80.62 -9.90 89.48 41.53 63.22 0.00
投资收益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营业外利润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补贴收入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3.利润真实性判断
从报表数据来看,公司销售收入主要是现金收入,收入质量是可靠的。公司的实现利润主要来自于营业利润。
在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的情况下,营业利润却有所下降,公司应注意在市场销售业绩迅速上升背后所隐藏的经营压力和风险。
二、成本费用分析
1.成本构成情况
2005年12月上海XX集团成本费用总额为893.55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成本为838.41万元,占成本总额的93.83%;销售费用为22.50万元,占成本总额的2.52%;管理费用为29.31万元,占成本总额的3.28%;财务费用为3.32万元,占成本总额的0.37%。
成本构成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例)
2005年12月 2005年11月 2005年10月
项目名称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成本费用总额 893.55 100.00 793.01 100.00 721.84 100.00
主营业务成本 838.41 93.83 740.15 93.33 666.24 92.30
销售费用 22.50 2.52 20.97 2.64 19.80 2.74
管理费用 29.31 3.28 23.88 3.01 21.22 2.94
财务费用 3.32 0.37 8.01 1.01 14.58 2.0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销售费用的合理性评价
2005年12月销售费用为22.50万元,与2005年11月的20.97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7.31%。2005年12月销售费用增长的同时主营业务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且收入增长快于投入的增长,公司销售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3.管理费用变化及合理性评价
2005年12月管理费用为29.31万元,与2005年11月的23.88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22.74%。2005年12月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01%,与2005年11月的2.76%相比变化不大。管理费用与销售收入同步增长,但销售利润却大幅度下降,要注意提高管理费用支出的效率。
三、资产结构分析
1.资产构成
上海XX集团2005年12月资产总额为10582.94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8688.89万元,主要分布在存货、其他应收款、货币资金等环节,分别占公司流动资产合计的48.77%、36.09%和8.25%。非流动资产为1894.05万元,主要分布在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分别占公司非流动资产的0.00%、0.00%。
资产构成各项增量表
项目名称 2005年12月 2005年11月 2005年10月
流动资产 112.96 0.00 95.58
长期投资 0.00 0.00 0.00
固定资产 -22.22 0.00 -16.19
无形及递延资产 -1.53 0.00 -0.77
其它 0.00 0.00 0.00
资产构成表
2005年12月 2005年11月 2005年10月
项目名称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总资产 10582.94 100.00 10493.73 100.00 10493.73 100.00
流动资产 8688.89 82.10 8575.93 81.72 8575.93 81.72
长期投资净额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固定资产净额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无形及递延资产 178.63 1.69 180.17 1.72 180.17 1.72
其它 1715.42 16.21 1737.63 16.56 1737.63 16.56
公司生产加工环节占用的资金数额较大,约占公司流动资产的48.77%,说明市场销售情况的变化会对公司资产的质量和价值带来较大影响,要密切关注公司产品的销售前景和增值能力。公司流动资产中被别人占用的、应当收回的资产数额较大,约占公司流动资产的42.94%,应当加强应收款项管理,关注应收款项的质量。
从资产构成来看,公司流动资产所占比例较高,流动资产的质量和周转效率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起决定性作用。
流动资产构成表
2005年12月 2005年11月 2005年10月
项目名称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数值(万元) 百分比(%)
流动资产 8688.89 100.00 8575.93 100.00 8575.93 100.00
存货 4237.99 48.77 4208.40 49.07 4208.40 49.07
应收账款 595.84 6.86 635.19 7.41 635.19 7.41
其它应收款 3135.45 36.09 2701.67 31.50 2701.67 31.50
短期投资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应收票据 0.00 0.00 80.00 0.93 80.00 0.93
货币资金 716.65 8.25 912.87 10.64 912.87 10.64
流动资产构成各项增量表
项目名称 2005年12月 2005年11月 2005年10月
存货 29.60 0.00 -147.79
应收账款 -39.36 0.00 -64.99
其它应收款 433.79 0.00 -2.61
短期投资 0.00 0.00 0.00
应收票据 0.00 0.00 0.00
货币资金 -196.22 0.00 214.11
其它 -114.85 0.00 96.85
2.资产的增减变化
2005年12月总资产为10582.94万元,与2005年11月的10493.73万元相比变化不大,变化幅度为0.85%。具体来说,以下项目的变动使资产总额增加:其他应收款增加433.79万元;存货增加29.60万元;共计增加463.39万元,以下项目的变动使资产总额减少:待摊费用减少34.85万元;应收帐款减少39.36万元;应收票据减少80.00万元;货币资金减少196.22万元;共计减少350.42万元,增加项与减少项相抵,使资产总额增长112.96万元。
3.资产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从资产各项目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关系来看,2005年12月应收账款所占比例基本合理。其它应收款所占比例过高。存货所占比例过高。固定资产趋于老化。2005年12月公司资产结构基本合理。
2005年12月与2005年11月相比,2005年12月存货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明显下降。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下降。其它应收款增长过快。总体来看,流动资产增长慢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资产的盈利能力没有提高。因此与2005年11月相比,资产结构趋于恶化。
主要资产项目变动情况表
2005年12月 2005年11月 2005年10月
项目名称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数值(万元) 增长率(%)
流动资产 8688.89 1.32 8575.93 0.00 8575.93 0.00
长期投资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固定资产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存货 4237.99 0.70 4208.40 0.00 4208.40 0.00
应收账款 595.84 -6.20 635.19 0.00 635.19 0.00
货币性资产 716.65 -27.82 992.87 0.00 992.87 0.00
四、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
从支付能力来看,上海XX集团2005年12月的日常现金支付资金比较紧张,主要依靠短期借款。从发展角度来看,上海XX集团公司按照当前资产的周转速度和盈利水平,公司短期债务的偿还没有充足的资金保证,需要依靠借新债还旧债。从变化情况来看,2005年12月流动比率为1.42,与2005年11月的1.39相比变化不大。2005年12月速动比率为0.73,与2005年11月的0.70相比变化不大。
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提高,这是由公司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加快、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净流量增加引起的,是可靠的。
2.还本付息能力
从短期来看,公司经营活动的资金主要依靠短期借款,短期来看全部偿还短期债务本息会有一定困难。从盈利情况来看,公司盈利对利息的保障倍数为25.29倍。从实现利润和利息的关系来看,公司盈利能力较强,利息支付有保证。
偿债能力指标表
项目名称 2005年12月 2005年11月 2005年10月
流动比率 1.42 1.39 1.39
速动比率 0.73 0.70 0.70
利息保障倍数 25.29 12.18 5.34
资产负债率 0.58 0.59 0.59
3.增加负债的可行性
从资本结构和资金成本来看,上海XX集团2005年12月的付息负债为3400.00万元,实际借款利率水平为0.10%,公司的财务风险系数为1.65。从公司当期资本结构、借款利率和盈利水平三者的关系来看,公司增加负债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增加,负债经营可行。
五、盈利能力分析
1.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上海XX集团2005年12月的营业利润率为8.28%,资产报酬率为9.56%,净资产收益率为13.46%,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02%。公司实际投入到企业自身经营业务的资产为10579.99万元,经营资产的收益率为9.14%,
2.内部经营资产和对外长期投资的盈利能力
上海XX集团2005年12月内部经营资产的盈利能力为0.76%,与2005年11月的0.86%相比变化不大。对外投资或投资收益为零。
3.净资产收益率
2005年12月净资产收益率为13.46%,与2005年11月的18.06%相比有所降低,降低4.60个百分点。
4.总资产报酬率
2005年12月总资产报酬率为9.56%,与2005年11月的11.15%相比有所降低,降低1.59个百分点。2005年12月总资产报酬率比2005年11月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05年12月息税前收益为83.94万元,与2005年11月的97.48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13.89%。2005年12月平均总资产为10538.33万元,与2005年11月的10493.73万元相比变化不大,变化幅度为0.43%。
5.成本费用利润率
合俊集团破产原因的财务资料分析 篇6
【关键词】 破产;财务数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
2008年10月14日,玩具行业OEM的知名企业合俊集团位于东莞樟木头的两家工厂关门歇业,位于清远的工厂则已于9月份被转卖。合俊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700.HK)于15日上午9时44分起暂停买卖,以待刊发有关股价敏感资料的公告。停牌前,该股票跌至8分港元/股。
纵有金融海啸来袭,被外界称为玩具业龙头老大的合俊怎会先于众多的中小企业率先倒闭呢?笔者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规模地位
合俊一直被外界称为玩具业的龙头老大,但从玩具行业数家上市公司的资料比较来看,合俊的规模并不是最大的。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合俊的销售收入在同业中处于较大但并非绝对领先的地位。而从资产规模上说,合俊亦基本处于相似的地位。在上述的十五个公司中合俊在08年6月的销售收入居第五位,在07年12月、07年6月、06年12月均居于第六位,有着较强的销售能力。
二、盈利能力地位
企业盈利能力可通过计算销售利润率,资产回报率,股东权益报酬率等多个指标量度。经计算我们发现,虽销售收入较为可观,合俊的几项盈利能力指标值却并不十分理想。以普通股股东权益报酬率的相关指标为例说明:
从上表我们看到,合俊在06年12月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是十分理想的。但07年6月出现了下滑,在08年6月更是降
到了同行业最低。盈利能力下滑严重。
三、偿债能力地位
1.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可通过营业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多个指标来衡量。通过对这几个比率的计算,我们看到,合俊的偿债能力在行业中的地位亦在逐年下降中,情况不容乐观。下面以流动比率的计算来说明问题。
从上表我们看出,合俊的流动比率在06年12月居同行业15个公司中居第11位,08年6月更下滑到了倒数第二位,偿债能力如此之差,在其发生危机时银行惜贷,并催收贷款的行为也就可以解释了。
2.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可通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利息保障倍数等多个数据来衡量。通过计算净资产负债率我们发现,合俊的净资产负债率06年末、07年年中、07年年末、08年年中的数值为11.9042,2.2690,1.5271,1.7620,一直远大于1,而其他十四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负债率基本保持在1以下,只有少数几家在某几个时间点上略有超出。这说明合俊的负债额一直高于净资产额,经营风险较大。在同行业中居于极差的地位。
四、营运能力地位
衡量营业能力的指标有很多,用的较为普遍的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等。以应收帐款周转率为例,我们来分析合俊的营运能力地位。
从上表我们发现,合俊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基本处于行业的中间地位。而存货周转率亦是如此,固定资产周转率更是处于较高的地位。
五、原因分析
在资产规模较大,营业收入不错的情况下,合俊的盈利能力为何呈现较差的情形?我认为合俊集团每年数量庞大的各类成本要对此负主要责任。
从成本相对额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合俊的成本/营业额的比值一直较高,尤其是在2008年更是大于1,出现的入不敷出的局面。考虑到合俊较为可观的营业额水平,则可推断出合俊每年居高不下的成本是侵蚀其利润的根源所在,盈利能力因而较低。
而合俊极差的偿债能力则与其几次投资失误有关,其中以银矿投资事件最为典型。这笔收购总代价在1.33亿元至4.1895亿元之间的银矿投资项目未给合俊带来任何实质的经济效益,反而掏空了合俊的现金资产,使得合俊的偿债能力每况愈下。合俊的营运能力指标仍呈现较好的行业地位,但这主要得益于其较好的营业收入,而从合俊自身几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分析来看,合俊的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并不到位。2006年全年其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数分别为103215000和104025000千元,2007年的全年数为165438000和195631000千元,而2008年的上半年数就打到了103215000218252000千元。应收账款数额半年数接近06年和07年全年的数额,而应付账款半年数更是远远超过了06年和07年的全年数。随着金融危机,全球市场萎缩,应收账款一旦发生回收困难,则巨额的应付账款必然会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合俊的营运能力及管理能力同样不容乐观。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合俊的内部管理控制存在着极大的漏洞,加之面临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倒闭自然在所难免。
参考文献
[1]黄树辉.《合俊倒闭真相:被掩盖的投资“腾挪术”?》.第一财经日报.2008
美的集团财务分析研究 篇7
1.美的集团公司概况
1968 年何享健在广东创办了“北街办塑料生产组”, 通过对小产品的生产推广,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灵敏的市场嗅觉, 198年, 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 并于1981 年注册美的品牌, 2013 年在深交所上市, 旗下拥有两家子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 并在国内外有广州、广东、采取、江苏无锡等15 生产基地, 并在6 个国家建有生产基地, 2013 年, 美的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达1210 亿元, 外销收入达74 亿美元, 美的集团是我国优秀先进的民营企业之一, 在中国白色家电企业中名列前茅, 美的集团立足现在, 通过技术创新与品质提升, 奋力发展, 逐步成为国际化的大型综合性企业。
2.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是企业存在的主要目的, 通过盈利分析可以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活力和发展前途, 因此,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中的重要部分。
(1) 主营业务利润率的指标值体现了本企业的资源节制、筹谋方式、产品发卖、理等方用度打点的缺陷与优势。该指标越高, 就反映了企业有科学定价的产品, 合适得当的营销策略, 竞争力强大的主营业务市场, 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获利水平,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美的集团的主营业务利润率逐年稳步增长, 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2) 销售净利率是用来表示企业实现净利润与销售输入的对比关系。通过反映每一元带来的净利润来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与净利润成正比关系, 与销售收入成反比。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当企业扩大销售的同时, 企业净利润的不一定会保持同步增长, 甚至是负增长。这就要求信息使用者不仅存眷销售收入, 同时也提高对净利润升降幅度的关注度, 从而客观周全的考察收入增添所带来的效益。通过以上表格明显看出, 美的集团销售净利率表现出增长趋向, 这一现象很大关系是由于美的集团销售额增加的同时, 获得了更多的净利润, 销量价格提高, 营业成本降低, 营业费用降低。
(3) 总资产周转率是综合的反映企业所属的经营水平与操纵效率的指标, 周转率的大小与总资产周转速度保持正比关系, 周转率的提高的同时会使总资产的周转加速, 反映出的销售能力也就越优异。通过上表我们发现, 美的集团的总资产周转率2015 年较2013 与2014 年有所下降, 反映出企业本年度的运营效率降低, 资产利用下降, 想要改变这一现状, 美的集团应积极创收挖掘潜力、提高产品利用效率与市场占有率, 采取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效率, 处理闲置多余资产, 提高团队销售能力, 从而提高企业总资产的周转速度。
(4) 总资产收益率科学有效清晰明了的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与发展竞争实力。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美的集团总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 主要是因为主营业务利润率的下降, 总资产周转率贡献小。该指标的高低企业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成正比,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了解到美的集团的总收益率2015 年较2013、2014 年有所降低, 这反映了资产运用效率与资金利用效果有所降级, 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有所下降, 企业盈利的持久型与稳定性有所下降, 企业面临的风险有所上升。
(5) 权益乘数反映了资产总额是股东权益总额的多少倍, 利用该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上表可得, 2015 年权益乘数较2013、2014 年有所下降, 表明企业的负债减少, 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杠杆率降低, 对财政的危害减小, 美的集团采用了最优资本结构, 获取了适当的EPS/CEPS, 从而实现集团价值的最大化, 契合的职权乘数可以为公司缔造出更高的利润额。
(6) 净资产收益率是体现了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的指标, 且指标值的高低与投资带来收益的高低成正比。正常而言, 负债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成正比。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美的集团2015 年的总资产收益率较2013、2014 年有所降低, 反应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利用效率降低, 资产增加速度大于净利润增加速度, 净利润减少, 资产增加或者总股本上升。
3.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指标, 反映的是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下面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三项主要指标来分析美的集团的短期偿债能力。
通过上表可以得知, 美的集团的流动比率自2013 年至2015 年呈现上升趋势, 流动比率增高, 反应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增强, 债权人的权益也就越有保证, 美的集团的速动比率也体现上升趋势, 表明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有保证, 现金流动负债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 该指标增大, 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 企业按其偿还到期债务能力越强。
4.营运能力分析
从2013 年到2015 年, 美的集团的总资产周转率由1.13 降到0.87, 表明企业的销售能力弱, 资产的利用效率降低, 存货周转率由4.72 次上升到6.96 次, 流动性增强, 变现率上升。应收账款周转率从11.56 降到11.06 次, 体现美的集团的收账速度与资产流动速度都较慢, 偿债能力弱。
5.成长能力分析
企业成长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速度, 通过上表数据可以直观看出, 美的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上述指标均呈下降趋势, 体现美的集团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小, 开阔业务能力减弱, 可成长性较低, 公司的经营业绩不突出。
二、关于美的集团的对策研究
1.发现问题
(1) 通过对美的集团数据的收集分析, 可以得知美的集团在2015 年较前两年表现为总资产周转率有所下降, 运营速度较慢。 (2) 总资产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 运营效率低。 (3) 总收益率降低, 主营业务利润率降低。 (4) 业绩不突出, 发展能力也就是企业的成长性降低。企业价值增长率是企业成长能力权衡的焦点所在, 净收益的增进是企业成长能力的关键指标, 影响企业价值增长主要有六大要素, 分别为:销售收入、资产规模、净资产规模、资产使用效率、净收益、股利分配。想要解决上述问题, 我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做起。
2.对策研究
(1) 努力提高销售收入。美的集团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非常注重销售收入的提升, 想要提升销售收入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是企业内部的修炼提升, 首先要努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为消费者提供更为舒适的购物体验, 保证产品质量, 从而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口碑, 提升售后服务的质量也是极为关键的环节, 注重企业员工的细节管理, 把每一件平凡细微的工作做好, 追求卓越, 求真务实, 提升消费者去产品以及企业的信任度好感度, 增加二次消费额。然后要提升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 加强服务工作, 关于美的集团产品的销售,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销售, 销售人员都是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通过培训提升销售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 充实精明的销售人员, 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当完善了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内部修炼之后,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产品推广, 提升产品的知名度, 通过媒体广告与网络推广来让目标用户了解产品, 扩大信息受众群, 从而促使有购买意向的用户根据广告留下的联系方式进行咨询了解购买。
(2) 扩大资产规模。美的集团想要促进企业资产增长, 扩大资产规模, 应当抓住机遇, 解决融资问题。不断进行改革, 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以资产的最大增值为目的, 实施资产的整体运作, 把抵消资产置换掉, 把高效资产进一步强化, 制止资产的流失。净资产是属于所有者权益的一个要素, 是指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资产, 并且接受捐赠。净利润额与所得税率息息相关, 并月所得税率保持反比关系, 还有一个决定净资产收益率的特有原因就是总资产收益率, 美的集团想要提高净利润便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做起。并保持对净资产收益的持续关注, 根据净资产收益的发展变化曲线, 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3)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资金管理会影响到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 想要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做到高效率的使用资金, 增加流动现金和控制现金流出来满足日常需要的资金, 并准确预测资金流通的时间, 例如生产原料的采购时间等, 尽可能降低现金流动过程中的风险。对现有资金进行合理规划管理, 合理分配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的比例。其次要加强账目管理, 建立坚强存货制度, 规范科学, 了解企业行情, 科学建立存货结构, 完善赊销客户的收款管理方案,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盘活资金, 最大程度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最后要强化企业人员开源节流的观念, 让员工认识到控制资金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资金周转与使用效率。
(4) 优化股利分配。美的集团应该落实精确的股利政策, 不断完善股利分配, 优化股利政策, 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研究出最适合本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 确定合理的资金数额, 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市场占有率这一指标上,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 美的集团首先应对市场进行预测调研, 科学运筹, 正确了解市场需求, 有针对性的面对市场需要设计生产产品。近年来出现的疯抢日本电器的现象给中国家电企业敲响了警钟, 美的集团作为国内电器的领头企业, 应该纵观发展前景, 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 善于学习竞争对手的优点, 更要发挥美的集团的优势, 扬长避短, 确定正确的方针策划, 以精致灵活取胜, 在一定程度联合经营, 取长补短。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美的集团应加大对科学研究产品设计的资金投入, 从而源源不断的进行技术储备与创新, 针对产品所处寿命周期, 制定恰当的产品方案, 扩大市场面, 在消费市场站稳脚跟。最为重要的是, 要提高质量, 严格质检系统, 竭力创新。还要保持前进的新鲜动力, 把产品声誉打造的越来越好, 竞争力自然就更强。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以财务分析为基础出发点, 分析对比美的集团在2013、2014 和2015 年的财务情况, 然后对美的集团的财务情况的缺陷进行粗浅的分析, 并且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措施罗列出来, 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参考作用, 从而促进美的集团在新的一年更有序迅猛的发展。本研究是基于财务方面的分析得出的结论, 对美的集团企业内部专业性的技术性问题了解缺乏, 数据资料覆盖面不够完善。当然, 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制定正确的决策方针, 都需要结合实际, 从自身发展情况出发。
参考文献
上汽集团财务分析 篇8
关键词:上汽集团,财务分析,策略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今世界中, 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 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在世界500强企业中, 有许多汽车公司都排在重要位置。我国是一个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汽车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近20年来, 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先者, 拥有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及发展方式。在此我们通过对其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 了解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发展趋势, 透过财务数据看到其发展的优势及经营中的不足, 有助于管理者更好的经营, 同时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汽车行业的国际环境分析竞争加剧;贸易壁垒依然严重;国外汽车企业的竞争力强;新能源车成为趋势;全球范围内汽车市场出现复苏, 带动了我国汽车出口的复苏;国外某些汽车企业出现了失误, 对中国汽车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了机会。
内部环境分析: (1) 技术环境:国际技术的影响, 技术标准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弱核心技术缺乏, 汽车企业的发展。 (2) 政治法律环境:小排量汽车解禁,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 公共设施的建设是国家投入, 国家的其他政策。 (3) 社会环境:道路和停车场的制约, 消费个性时代, 民族文化对自主品牌的影响, 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低, 部分地方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4) 经济环境:GDP及其增长速度, 汽车信贷的落后, 城乡人民收入发展现状与轿车保有量, 资本市场的发展、橡胶制品的供求, 能源供应及其油价。
二、竞争战略分析
日前, 上汽集团执行副总经理兼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在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上表示, 上汽用20多年合资合作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发现只有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以中高端为切入点, 以产品技术含量、性能和品质来和国际知名品牌做面对面的竞争, 打造自己的品牌, 才能进行可持续发展。
差异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可以建立起顾客对企业的忠诚, 形成强有力的产业进入障碍, 增强了企业对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主要是企业通过差异化战略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收益, 削弱了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企业通过差异化战略, 使得客户缺乏与之可比较的产品选择, 降低了购买商对价格的敏感度, 也使企业建立起顾客的忠诚。形成自己的整车和发动机开发集成管理能力,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流程, 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
三、财务分析
根据数据上汽集团的流动比率基本上在1.07 (五年的平均值) 左右, 2007-2009年比率过低, 而且逐年下降, 逐渐偏离1.07, 说明企业近三年的近期偿债能力逐渐下降。这是由公司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减慢所致。2009-2011年比率又逐年上升, 说明企业近三年的近期偿债能力逐渐上升, 这是由公司流动资产周转速度逐渐加快所致。速动比率也和流动比率呈现类似趋势, 但是速动比率五年基本维持在1左右, 比较良好, 说明企业总体短期偿债能力良好。上汽现金流量比率从2007至2009年有小幅度波动, 但是从2009至2011年一直持续上升, 说明企业流动资金充足, 并且资金状态良好, 短期偿债能力很好。主要因为:流动负债的增加是公司扩大了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规模, 使得公司的应收账款增加所致。
资产负债率和股东权益率之和为1, 趋势成反向关系。资产负债率从2007至2009年呈上升趋势, 表示企业总资产中靠负债支持的比率越来越大, 到2009年高达66%, 但是从2009至2011年逐渐下降到2007年状态, 说明企业总资产中股东权益比率升高, 负债相对下降。主要是因为企业顺应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加大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所致。
由于资产净利率与资产利润率总体呈相同趋势变化, 从2007至2008年下降, 甚至将为负数, 说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上汽的利润率造成巨大影响, 甚至造成了负利润, 可喜的是, 2009年上汽恢复很好, 资产利润率和资产净利率的增长速度最为明显, 说明企业的销售情况良好, 盈利能力和投资收益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企业的销售获利能力也在逐步的回升中。但是2011年企业资产净利率有微微下降, 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07至2009比较稳定, 到了2009至2010年, 高速增长, 说明公司的销售形势良好, 货款的及时回收, 没有大量坏账积压, 平均收账期短, 坏账损失少, 资产流动快, 偿债能力强。但是到了2011年, 应收账款周转率快速下降, 并有继续下降趋势, 说明企业大力增加汽车消费贷款业务, 使得债务人拖欠时间长, 资信度低, 增大了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同时也说明公司催收账款不力, 使资产形成了呆账甚至坏账, 造成了流动资产不流动, 这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是很不利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从2007至2010年呈逐渐上升趋势, 但是到了2011年有逐渐下降趋势, 说明在2007至2010年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在加强, 企业对于资金的变现效率, 和生产效率在快速的提高, 盈利水平在快速提高。
集团企业财务预警制度分析 篇9
一、集团企业财务预警的内涵
集团企业财务预警是指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采用专门的方法来检测和分析集团的理财环境与经济活动, 预测集团现在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发展情况, 并对可能出现的重大财务问题进行预先警示, 它是整个集团企业经济预警系统的核心。集团企业的财务预警活动一般是由集团的财务管理部门来组织, 预警机构通常设在母公司 (必要时也可设在子公司) , 对集团企业董事会负责。它具体承担对集团企业相关经济活动的观察、信息收集和危机预警等任务。
二、集团企业财务预警的特殊性
(一) 内部关系的特殊性
集团企业都是多级结构的统一体, 母公司和其下属子公司之间是控制和被控制的投资关系, 子公司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母公司仅从整体上控制着子公司, 集团企业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其财务预警与一般企业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 决定了集团企业的财务预警必须要从整个集团企业的角度来考虑, 必须要形成多层次的财务预警体系, 处理好集团母公司和下属子公司之间的关系———统一和灵活, 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对集团企业而言, 保持一定的集权和统一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集团企业一般下设了多个子公司, 采用适当的分权又有利于集团企业的灵活性。在集团企业内部, 子公司是受集团企业所控制的, 集团企业对其下属子公司具有实质上和绝对的控制权;各子公司要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战略方案, 必须要经过集团企业董事会的审查批准才可以执行。
(二) 财务控制上的特殊性
1. 针对关系集团整体利益的财务决策方面要实行集中管理。
在集团企业内部推行财务集中管理可以将各下属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快速及时地集中到集团企业总部, 以便集团可以及时了解到各下属子公司的组织生产和经营情况以及它们落实集团政策的效果及其计划完成的程度, 另外还有利于集团企业对各子公司的资金成本实行更加有效的控制, 确保和促使子公司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能为整个集团企业的利益服务。集团企业的财务预警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其财务控制上的这种特殊性, 只有这样才能让预警确实发挥实效, 而并非形同虚设。
2. 由于集团企业的规模一般都很大, 集团企业要实
现对集团财务的整体控制, 必须要采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运筹学、管理科学等各种优化技术, 以便更好地为集团领导者制定理财与经营决策服务。通常情况下, 业务上的不良预兆一般要早于财务, 故集团企业财务预警必须要运用高尖端的先进信息技术, 以确保有能力实现其财务预警和业务预警的协调一致, 以便及早发现财务与业务上的风险予以预防。
(三) 组织和流程的特殊性
一般而言, 集团企业内部关系和财务控制上的特殊性也或多或少要影响到其财务预警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流程。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一般采用“集团企业财务经营部———子公司财务经营部———孙公司财务经营部”的机构形式, 故集团企业财务预警的组织结构也要相应符合此模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集团母公司可以实时监测到各下属子公司的财务运行情况, 这也就使集团母公司将各子公司纳入其预警系统成为可能。
三、集团企业财务预警组织体系
(一) 组织方式
集团企业应建立健全其财务预警组织体系。该组织机构的成员一般是由集团企业经营者以及集团内部熟悉管理业务且具有相关经营管理知识与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 此外, 还要聘请一定数量的外部管理咨询专家。该组织机构如同内部的审计机构一样, 要相对独立于集团企业的组织体系, 可以独立开展工作, 但一般不直接干涉集团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 它只对集团的最高管理层负责, 其所提供的财务预警分析资料被集团管理层用来作为进行决策的依据。集团企业的预警管理部门是预警职能发挥的指挥机构, 它负责研究集团财务预警方案和制定预警目标, 然后再交由相关预警部门负责具体的财务危机监测工作, 并通过采用不同的考核工具定期对从集团收集来的信息与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 从中分析出集团企业最近的经营概况, 并尽可能预测集团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 内部控制
财务预警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集团企业的内控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集团的会计制度如果没有内控功能, 或者其内控制度得不到贯彻实施, 那么集团内部人员就能够很容易的越权交易和挪用公款, 特别是在当前电脑操作普及的今天, 审计等软件设计的不够严谨、正确等隐患, 都会造成集团企业的预警系统形同虚设。
(三) 内部审计
集团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有效执行需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持, 而健全的内控制度的前提又需要集团企业具有高质量的内部审计。集团企业的内部审计是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控制的第二道防线。集团企业控制的第一道防线是集团的制度控制、预算控制、财务激励控制以及财务流程控制等, 而集团的内部审计却可以对第一道防线的控制方法进行有效的评价, 并能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反馈给集团控制者, 故可以说内部审计是集团企业控制的第二道防线。
集团企业的审计部门设在董事会之下。如果集团下属子公司的规模不是很大时, 则只需在母公司下设立审计部门, 而子公司不无需再设立;反之, 集团的母、子公司均要设立审计部门。
四、集团企业财务预警制度的运作流程
(一) 收集信息
集团企业实施财务预警首先要设置和考核相关的财务指标, 因此集团企业可以先设置出各类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指标的选用可以按照不同行业集团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用。集团的财务指标一般选用能够反映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的现金流指标体系, 其具体又可以划分为获现能力分析指标及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等。此外, 集团母、子公司的指标选择要分别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 切忌直接套用相同模式。例如, 如果整个集团企业承担的负债的额度与期限持续性地不能保持一个合理的结构, 则很可能会造成集团的还债负担加重, 于是集团母公司财务预警指标就应当选用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而针对各子公司应当具体分析究竟是哪些方面影响了负债的合理性, 如果是由于获现能力不足, 则应当将获现能力分析指标设置为子公司的财务预警指标。
(二) 预警分析
对集团企业已经设置的各类预警指标进行分类赋值, 从盈利能力、变现能力、运营能力及偿债能力四个方面来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 并分别设置其单项功效系数, 采用功效系数法来进行警情预报, 以此来诊断集团企业是否存在危机。其中, 单项功效系数的确定可以根据各单项评价指标的特点, 并参照以下规则:
1. 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 定义为极小型变量;
2. 指标数值 (实际值) 越大越好的, 定义为极大型变量, 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等;
3. 指标数值处于某一区间内最好, 定义为区间型变量, 如资产负债率等;
4. 指标数值在某一点最好的, 定义为稳定型变量, 如流动比率等。
之后再根据所求出的实际综合功效系数的大小来划分警戒值, 并将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警戒值相比较, 对识别出的风险要及时发出预警。
(三) 危机处理
1. 战略调整。
首先要对集团企业的经营方向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其次要对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再次要对集团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进行调整。造成集团企业危机的主要原因一般是由于集团管理的不善, 故集团企业的发展战略应当根据市场和集团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此外, 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定位于大笔现金流量的匹配, 定位于整个集团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2. 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部, 拟定财务危机应对计划书。
危机管理部, 是集团企业在遭受重大打击时而设立的临时性部门。当集团遭受危机时, 集团企业的战略管理部与执行管理部的功能已多数陷入了不可靠的状态, 此时, 预警部前期制定的危机管理计划就很可能会发挥特别的功效。因此, 每一个集团企业都应当制定比较明确实用的集团财务危机应对计划, 以避免危机时手忙脚乱的情况。通常来说, 财务危机应对计划书应当包括处置危机的目标和原则;应急资金的来源;内外部咨询专家以及授权与决策的程序等事项。
3. 塑造卓越的集团形象, 形成良好的信誉。
集团企业应当让债权人充分了解自己的诚信和竞争力, 与债权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信誉关系, 以便日后共同迎接集团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故集团企业与银行保持良好的信誉关系是非常明智的。
五、结束语
无论是从宏观经济上, 还是从集团企业的发展上, 集团企业的财务预警制度都是确保我国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及企业状况良性循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 集团企业必须通过完善和科学的预测方法, 建立和完善其财务预警机制, 以确保财务预警制度确实发挥实效, 不断满足集团企业利益相关者日益迫切的需要, 促进集团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抒, 罗成德.集团公司财务预警制度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 (中) , 2009 (5)
集团财务分析 篇10
一、企业集团在财务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务集中管理下的财务公司对企业资金管理作用不强
在财务集中管理的情况下,企业集团都创建了财务公司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企业内部不同子公司的存款,使得财务公司的存款数额有效,在资源的来源上局限性比较大。另外,由于财务公司的性质决定了财务公司只能在资金市场进行短期筹资,使得财务公司的还款压力比较大,许多财务公司都在负债的情况下经营,不能满足企业集团的正常资金需求。由于财务公司对于企业集团的资金运用的监控不到位,造成长短期融资不合理,使得企业集团出现资金运用错位的现象,不利于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因此,财务公司对于企业集团的资金运用的监控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好的履行其职能。
2、企业集团财务监控不能有效集中
目前,很多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的集中程度不够,财务监控客体不能有效的统一,各个子公司企业独立为政,缺乏相互的联系和制约。企业集团不能有效的进行监控,子公司的在处理财务实务方面各行其是,只注重子公司自己的利益,不能与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相融合。这种缺乏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方式,使得集团公司缺少比较的监控能力,失去集团公司对个子公司的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的优化组合,造成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不能发挥,给企业集团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3、企业集团财务监控结构不合理
随着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使得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企业由委托人控制代理人,代理人控制企业经营的模式。由于经营模式的改变也使得企业的财务监控呈现多层次的财务监控,但是,目前很多企业集团在财务监控机构设置上并没有真正实现财、会机构的分离,只是人员任用上初步分离,并没有制定有效的体系和各自规范的具体职责。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组织机构的建立。
4、企业集团财务监控体系不完善
企业集团要想真正实现对集团各个部门、分公司的监控,就必须建立立体式的监控体系,包括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的同时进行。其中企业集团的内部监控是一种自我监控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直接、全面更容易发现企业集团中所面临的财务问题,但是由于是一种自我监控,所以这种监控方式缺乏一定的刚性,随意性和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加之企业集团不重视内部审计监控的完善,使得这种监控制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企业集团日常管理中,企业的领导不重视财务监控,没有赋予监控部门足够的权威性,使得企业集团的监控只是一种事后评价,没起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
5、企业集团财务监控只注重事后监控
由于企业集团财务监控发展状况的原因,许多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只侧重于事后的事件评价而不是事情的评估和预测。这主要是由于企业集团在制定企业计划时,只注重收入、成本、利润等几个指标,而没有将各个指标进行细化,造成企业集团的各项预算不够完善和精确,给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带来困难,造成各个子公司的财务运转情况企业集团没有合理依据进行有效监控。
二、企业集团实施财务集中监控模式分析
1、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监控管理模式不同于集权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的财务集权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企业集团的分层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的,是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决策权进行等级的划分,将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权最终归于母公司。这种方式有利于企业集团对于内部资源的合理调控和配置,实现集团内部的机构调整和优势互补。而企业集团的集中管理模式是对企业集团财务监控一体化的实现,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实现对财务会计的集中核算,将内所有财务数据集中到母公司,进行汇总和分析。这种方式可以消除企业集团内信息不对称现象,通过建立资金结算中心使得企业能够统一、合理对资金进行管理,发挥资金的集中优势,增强抵御财务风险能力。
2、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监控管理模式可行性
首先,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企业集团实施财务集中监控创造了条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集团在搜集财务信息和传统信息方面更加及时和准确。通过网络的异地录入操作,使得集团总部可以获取整个企业集团不同部门和子公司的所有财务状况,可以进行统一的财务处理,生成财务报表,实现跨账簿、跨企业和多维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其次,企业集团的集中监控已有很多的经验。企业集团的这种集中监控的财务管理方式在国外已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我国企业可以通过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吸取国外的成功模式经验,促进企业集团的监控模式发展。最后,信息一体化平台灵活多样可以有效满足企业集团实际需要。依据企业集团所处的环境和企业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企业集团的信息一体化平台更加灵活。可供企业集团进行选择的信息一体化平台有:(1)实时集中方式,通过企业集团不同部门的权限设置建立实时的网络系统,进行信息集中管理。(2)定期集中管理方式,是只企业集团各成员可以定期保存财务数据,而后在规定日期进行汇总、分析的信息一体化平台。(3)混合集中方式,就是将实时集中方式与定期集中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适合于涉及行业比较多、规模巨大的企业集团。
三、企业集团在财务集中监控模式下完善监控的措施
1、完善企业集团的各项制度建设
首先,企业集团要完善企业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法人治理机构的完善有效监控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重大决策的制定,保证决策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防止企业集团由一人决策现象的发生。其次,对企业集团的财务部门的人事管理进行改革。为了发挥财务监控的作用,就要赋予企业集团财务监控部门一定的权威性。保证对子公司进行监控的财务人员的人事权利由母公司进行控制,防止监控人员是子公司的附属品,存在利益关系影响监控的效益,保证财务监控人员的工作、职责能够正常开展。最后,对企业集团的财务会计制度要统一。企业集团要结合各个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统一的财务制度规范,保证企业财务制度的刚性,提高各个子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2、完善财务集中监控的操作方式
企业集团要依据企业的特点采用有效的集中监控方式,形成对子公司有效监控的财务体系。在具体选择操作方式可以有以下四种:(1)授权控制方式,企业集团规定子公司的一定财务权限,包括对资产管理的权限和资金使用的权限,并根据财务权限进行对子公司的业务监控。(2)全面预算管理方式,企业集团通过与子公司协议制定各项指标,通过预算管理体系量化对子公司的责任和权力。预算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量化的指标规定了各子公司的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对子公司进行监控,保证其各项责任和义务的履行。(3)会计核算方式,这种方式是财务集中管理和统一核算的方式,从会计核算上对子公司的财务进行监控。(4)审计控制方式,这种方式通过审计各子公司的会计核算体系、预算执行和考核体系达到对子公司监控的目的。
另外,企业集团还要不断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通过培训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完善企业集团的激励监控机制和预警机制,充分通过激励机制发挥企业财务监控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监控的效果,将财务监控由事后控制向事前和事中控制进行转移。企业集团在防控财务风险时,也可以建立预警监控机制,合理选定财务预警指标,真正反映企业集团的实际财务状况及时发现财务运行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总之,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监控体系在我国还不够完善,需要企业集团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因此,现阶段企业集团要重视财务集中监控机制的研究,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以便及时发现企业集团的财务漏洞,降低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鑫, 《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几点思考》, 经济研究导刊, 2009 (5)
[2].王岳, 《关于集团公司财务一级集中核算的探讨》, Accountant, 2009 (10)
[3].王立成, 《企业集团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的有效途径》,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S1)
简析企业集团财务控制 篇11
一、目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方面反映的问题
1、企业集团治理结构欠规范,所有权缺位。目前,企业集团大多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必要的法人治理机构,但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加之企业发展时期各项配套措施的不健全以及各种利益主体的相悖,有的企业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在财务方面名义上是分开的,但实际上还是一家,从产权上根本分不清资产和债权的归属。在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中,企业集团公司把子公司当成没有成本的提款机,使得企业集团公司在行使财务控制权时,免不了会发生矛盾。同时,目前我国一些国有企业集团大都是靠行政命令组建的,由于他们不是自发形成投资与被投资关系,且股权结构单一,有的虚假投资导致产权控制不到位,管理软化。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不完善,财务政策缺乏一体性,各成员单位逆向选择严重。企业集团规模巨大、管理层次多、利益关系复杂,因此,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需要完善的控制体系和政策。而目前一些企业集团公司本身没有建立起贯通母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体系,缺乏全过程的财务控制,监管不到位,监督力度不足,更为严重的是企业集团内部形成了多级投资中心和日益被扭曲的利益主体,企业集团公司丧失了集中配置资源的能力。
3、机构庞大,职责不清,管理链条过长。一些企业集团是内部多级法人制,依据计划行政体制设置机构,施行多层级管理控制,职能机构间职责不清,管理链条过长,财务控制成本高,控制应变能力差。
4、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子公司缺乏活力,经营者积极性不高。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充分调动经营者积极性,完善财务控制的必要手段。但我国企业集团,产权结构和资本结构单一,企业集团公司多数是国有独资公司,子公司多数是被100%控股或绝对控股,由于历史或法规的限制,未形成完善的股权激励和约束机制,经营者的利益未能与子公司及员工利益真正结合起来,未能与企业经济效益真正挂起钩来,子公司缺乏活力,从而影响了其才能的真正发挥。
5、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乏力,财务事后控制走形式。目前,相当多的企业集团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事前预算无从谈起。企业集团虽有了预算制度,但没有将其作为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管理的依据,形同虚设。还有一部分企业集团预算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成本费用控制乏力。许多集团公司在事前决策形成之后,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只立足制订出全年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等几个总括性指标,没有与日常事中控制相结合,进一步编制出据以进行控制管理的月份、季度、年度财务预算。有的企业集团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资金运作困难。
6、企业集团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由于企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都设有自己的财会机构且都开有银行账户,各自占用一定数量的闲散资金,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企业集团中资金的分散、沉淀与闲置,加剧了企业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与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造成一方面大量资金闲置、沉淀,另一方却忙于筹集急需的小额资金,调剂给资金短缺的子公司。致使银行贷款余额居高不下,财务费用有增无减,资金整体利用效率低下。甚至有的企业集团资金流向与财务控制完全脱节,出现资金“体外循环”现象。
7、投资失控,投资效益差。目前,我国各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大多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对于项目投资具有较大的自主决策权。而子公司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对部分投资项目不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评价,投资项目效益不佳。
8、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不明确,财务控制协同效应差,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大多数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搞的是多元化的战略,把多元化看成是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的最有效战略。但企业集团在搞多元化战略的同时,忘记了自身的专业化优势,导致投资分散,各子公司的产品互不相连,各自为战,使企业集团公司失去了协同效应,丧失了规模效益。
9、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制度行为短期化。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行为短期化,甚至朝令夕改,导致子公司无所适从,对企业集团失去信心,母公司也丧失了威信。
10、管理方法陈旧,手段滞后,信息缺乏准确性。许多企业集团的各子公司,还是沿用过去的靠上报财务报表和口头汇报的方式,来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会计核算随意性大,财务会计信息容易失真,集团公司很难及时了解掌握各子公司的财务动态,信息滞后、效率低下,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无法有效预见和控制,难于进行准确的决策。
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1、企业集团追求多重目标,导致财务控制弱化。国有企业的目标并非仅仅是利润最大化,同时兼有政府的职能,如扩大就业和政治稳定等。另外,从控制和控制权收益的角度分析,企业集团领导人一般喜欢把企业做大,而非作强。同时,在企业集团各层级高级管理人员中,有着通过扩大公司规模提高自身地位和收入的动机。
2、“人治”的成分多,“法治”的成份少。组织冲突导致财务失控这一问题的表面是企业领导力的衰弱,实质上是企业管理阶层合法性的衰弱。同时,目前优秀人才在企业集团中的业绩和贡献,往往难以被公正的评价,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在制度体系内公平地解决回报问题。
3、管理能力滞后于企业集团发展,整体财务战略得不到认同。根据企业成长理论,企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管理能力一般会滞后于企业的发展。同时,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至企业集团,企业内部开始争夺权力或内耗,整体财务战略得不到各子公司认同。
4、虚假关联交易。企业集团公司存在着大量关联交易,甚至有的是虚假的关联交易,为财务失控提供了便利。
三、明确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基本思路
1、清晰产权关系。产权关系是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母子公司之间只有存在真实的投资与被投资关系,才能形成真正经济意义上的企业集团。
2、明确权责。集团内部的各个机构都要建立完善的责任制。每个机构都应是一个责任中心,或为投资中心,或为利润中心,或为成本费用中心,各负其责,各伺其职。这种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可充分调动企业的经营积极性,企业可根据市场的变化,自行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可提高管理效率。使管理形式由垂直多级式向扁平式发展,解决管理机构庞大、管理链条长、管理效率低的现状。
3、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充分认识市场规律,遵循市场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企业。
四、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1、财务控制要以人为本。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要和文化控制相结合,要树立现代财务意识和理念,统一企业的价值取向,建立规范的财务控制体制,走上持续做大做强的道路。
2、进行股本结构控制。集团公司可根据各子公司的生产产品、经营领域以及对集团公司的重要程度,决定其投入到各子公司的股本比例。对集团有重要影响的子公司可考虑全资控制;而关联程度相对低一些的子公司可考虑控股。控股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控股,另一种是相对控股。母公司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来通盘考虑其投入到下属公司的整个投资额以及投资的分散程度。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企业集团治理机制,通过派驻董事、监事参与下属成员企业的决策与监督,强化董事会的决策职能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健立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一致的投资管理模式,加强内部控制。
4、加强风险评估及控制手段。由于经营规模大,经营产品和主体多元,企业集团应形成统一的控制模式或控制手段,建立统一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企业集团内部控制。
5、完善各项指标考核体系。集团公司可参照子公司的历年盈利水平,结合子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子公司比较合理的投资回报率,核定各子公司的利润指标,促使各子公司在资产保值的前提下,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同时,应将子公司所获利润要按一定的投资比例返回母公司,以满足集团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完善各项财务指标执行情况的指标管理体系,使考核和监督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和科学化。其主要指标包括:现金比率、经营净现金比率、流动比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6、财务控制的长期制度化。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制度优化中需要一个长期博弈过程,变短期的企业集团行为为长期的企业集团行为,营造一个长期的行为环境,消除企业集团内部冲突的因素,加强企业集团内部合作与协调,减少财务政策运行的过程中与目标的偏差,降低财务失真的频率与幅度,进一步提高企业集团行为的效率。
7、加快信息与沟通平台建设。引用先进的信息控制系统,统一企业集团信息系统,消除信息障碍和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解决企业集团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阻塞和信息不对称现象,减少实施内部控制障碍。
8、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监控制度体系,公司领导层要提高对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认识,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加大内部审计对公司管理者的内部监督作用,增强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能力。
集团公司财务预警制度分析 篇12
一、集团公司财务预警概述
(一) 集团公司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和股份制的日益成熟, 现代企业将越来越不再只是一个单一结构的经济组织, 而是多个经济单位的联合体, 其中最具时代特征的是以母子公司制为基本结构的集团公司组织形式。集团公司由一个母公司与若干子公司组成, 子公司下又可有若干孙公司, 相互之间主要以股权、产权为连接纽带。相应的, 其财务管理不应也不可能只是固于单一法人范畴, 而必须是面向多级法人结构的联合体, 并且这种管理不能仅局限于集团管理总部——母公司, 还必须关注对子公司以及其他成员企业的管理与控制。
(二) 集团公司财务预警涵义
集团公司财务预警是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机构通过专门的方法检测、分析集团经济活动和理财环境, 预先警示集团现在及将来可能存在的重大财务问题, 它是整个集团经济预警系统的核心。财务预警活动由集团财务管理部门组织, 在母公司 (必要时在子公司) 设置预警机构, 具体承担观察、收集信息及预警危机的任务, 设置的预警机构均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
(三) 集团公司财务预警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是内部关系的特殊性。集团公司是具有多级结构的统一体, 集团公司与其子公司是控制与被控制的投资关系, 母公司从整体上控制子公司, 子公司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这决定了其财务预警必然不同于一般企业, 必须从包括子公司的整个集团公司考虑。要形成多层次财务预警体系, 处理好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关系, 应按照企业集团特点, 处理好集权与分权, 统一与灵活关系。保持一定的集权和统一模式是尤为重要的, 集团公司下设多个子公司, 适当的分权有助于公司的灵活性。但是, 子公司毕竟是被集团公司所控制, 集团公司对其子公司拥有实质上的控制权, 子公司决定的重要战略方案, 必须经过集团公司董事会审查批准后方能实施。
二是财务控制上的特殊性。首先, 在设计公司整体利益的财务决策方面应趋于集中管理。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可以把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集中到集团总部, 使其及时了解各子公司组织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执行集团政策实施效果及计划的完成程度, 或者根据子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集团的计划做出战略性的调整, 进而使集团对子公司的资金成本进行更有效地控制, 确保子公司的一切活动为整个集团的利益服务。财务预警要充分考虑到这种财务控制上的特殊性, 才能做到预警并非形同虚设。其次, 集团公司规模大, 为便于对财务进行整体上的控制, 能够且必须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管理科学、运筹学及各种优化技术, 为其理财和经营决策服务。鉴于业务上的不良预兆早于财务, 集团公司财务预警通过运用高尖端的信息技术有能力实现财务预警与业务预警的协调一致, 及时发现财务上和业务上的风险。
三是组织与流程的特殊性。集团公司内部关系与财务控制上的特殊性也影响到财务预警组织体系与运作流程。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实行“集团公司财务经营部——子公司财务经营部——孙公司财务经营部”的形式, 相应的其财务预警组织结构也基本符合此模式。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母公司各部门能够监测到各子公司相应部门的财务运行情况, 这样就使母公司在设置预警系统时将子公司纳入其中成为可能。集团公司财务预警的流程会因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更为有效和便利, 在保证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的条件下, 母公司可以随时收集有关子公司的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
二、集团公司财务预警组织体系
(一) 组织方式
为使财务预警工作能够有效展开, 集团公司应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财务预警组织体系。该机构成员由公司经营者、公司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 并聘请一定数量外部管理咨询专家。该机构相对独立于公司的组织体系, 独立开展工作, 但不直接干涉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 只对公司最高管理层负责。
集团公司的预警管理部是预警职能的指挥机构, 它由公司的董事会直接领导, 负责研究预警方案、确定预警目标, 然后由预警部门负责具体的危机监测工作, 通过运用不同的考核工具定期将从公司收集来的财务数据和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 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预警管理部统管预警、会计、财务、审计和企管部门。各个部门负责各子公司的相应部门, 收集相应部门的相关信息。其中, 会计部负责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费用的管理监控;财务部负责各类筹资、投资、财务计划、财务预算等的监控;审计部门的职责不仅仅是内部经济审计, 而且要用公司管理系统的评价体系, 对公司外部经济现象进行估测;企业管理部则集研究, 战略评价, 预警监控于一身, 在整个预警监控系统中起业务中心作用;预警部门负责监测收集可能对企业财务活动成果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企业内外部信息, 及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进行监测、诊断、矫正及采取对策。
预警管理部收集到下设各部提交的信息后, 根据这些信息进行预警分析并预报警度, 并根据不同状态采取相应对策。当处于无警状态时, 继续进行管理, 不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当处于轻警或中警时, 预警管理部根据情况提供对策方案, 并将此方案提交决策层, 再由决策层下达各职能部门执行, 直到公司财务恢复正常;当处于重警状态时, 还应与危机管理部密切配合进行危机处理。预警管理部在整个过程中还要负责企业财务预警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危机管理部可设置为任务组的形式, 即在公司遭受重大危机时从各部门抽调出高层管理人才组成临时管理机构, 这样既能做到危机来时有效应对, 又可节约固定设置所带来的过高成本。其职责包括内部危机管理和外部危机咨询, 在危机到来时, 借助自身力量和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的力量, 行使全面的执行监控职能, 直到公司运行恢复正常。
预警管理部与危机管理部也应注意横向间的联系, 保证在进行危机处理时, 随时根据新收集的信息做出判断决策 (如图1实线所示) 。在建立预警组织机构方面, 要注意不仅母公司必须设立, 当子公司规模较大时也应当设立并由母公司的预警管理部直接领导, 母子公司都应确保财务预警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 且不受其它组织体系的干扰和影响 (如图1虚线所示) 。
(二) 内部控制
财务预警制度向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说来,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员工诚实有能力、组织建设权责分明、交易处理程序适当、审计客观独立等内容, 并确保其能得以切实执行, 这是预警制度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内容。尤其在普遍实行电脑操作的今天, 审计软件设计不够正确、严谨等隐患, 都会使公司的预警系统形同虚设。一个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方面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另一方面能够确保财务预警系统有效运行。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通常采取分权管理体制, 然而由于经营管理权过度分散, 会造成公司监控乏力、财务失控的局面。因此, 为了保证财务预警的时效性, 需要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合理处理财务预警权和经营管理权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加大信息监控力度, 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 保证信息在各部门的畅通, 为高效的财务预警奠定扎实的基础。
财务预警系统有效实施需依靠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而健全的内部控制的前提是高质量的内部审计。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具有其特殊性:集团公司预算控制、制度控制、财务流程控制、财务激励控制等可以说是集团公司控制的第一道防线, 而内部审计则可以对上述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提出改进措施, 反馈给控制者, 因而可以说是集团公司控制的第二道防线。
内部审计的职责主要是:检查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有效性、合规性;检查各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检查资源的安全性、增值性。提高内审质量至关重要, 必须保证它与其他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一旦到位, 财务危机征兆便可在问题刚刚浮于水面时就已显现, 及时挽救公司。集团公司必须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部门。当子公司规模不太大时, 可只于母公司下设立审计部, 而子公司不再设立;反之, 母子公司均需设立。当为后一种情况时, 应该注意母公司与子公司审计部门的关系问题。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机构, 母公司审计部门不能直接干预子公司审计部门的工作, 但是可以通过子公司董事会间接干预、领导。
三、集团公司财务预警运作流程
(一) 收集信息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设置财务预警指标, 明确信息收集目标。集团公司的财务预警主要通过预先设置并考核相关的财务指标进行, 因此可以设置各类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根据不同行业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可选用不同的指标。财务指标中通常可选用能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现金流指标体系, 具体又可划分为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获现能力分析指标等。母子公司的指标选择也应分别根据各自情况进行, 不能套用相同模式。财务指标的数量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选取。财务指标的应用受不同企业条件的差异性、评价标准的主观性及数据获取的难度与成本等限制, 难以全面满足企业需要。非财务指标由于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 凭借人们的经验直觉对财务风险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 有时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因此, 集团公司应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有效结合, 建立一套财务预警标准, 才能明确信息收集目标。
二是收集、整理、汇总信息资料。在明确信息收集目标后, 就要进行信息采集, 收集分别与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关的信息。受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影响, 对原始信息真实性、可比性要求很高, 公司应使其子公司定期上报真实的经审计无误的财务数据。同时对完整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完整性要求不仅要收集公司会计财务、企业经营等内部信息, 还要全面获取行业、国家宏观的甚至全球的相关外部信息。
(二) 预警分析
具体有:
一是对指标进行分类赋值。对公司已经确定为信息收集目标的各类指标进行分类赋值, 从变现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等四个方面来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分别设置其单项功效系数, 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警情预报, 以此来对公司是否存在危机进行诊断。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单项评价指标的特点, 按以下规则确定单项功效系数:指标数值 (实际值) 越大越好的, 可定义为极大型变量, 如总资产报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 可定义为极小型变量;指标数值在某一点最好的, 可定义为稳定型变量, 如流动比率;若在某一区间内最好, 则可定义为区间型变量, 如资产负债率。之后根据算得的综合功效系数的大小划分警戒值, 将预警指标的实际值与警戒值进行比较, 对已识别的风险发出预警。
二是运用预警模型进行分析。即用各种财务预警模型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公司的影响, 并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发出预警。常用的财务预警模型有一元判定模型、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多元逻辑模型、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等6种。这些模型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由于每家集团公司在组织形式、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产品特点等方面都各有不同, 因此构建财务预警系统在理论上没有固定的预警模型, 应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置, 并不断进行修正, 淘汰不适用的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时, 必须注意不同公司的相同的信息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有时, 甚至出现结论相矛盾的情况。因此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 处理危机
主要有:
一是战略调整。首先是对公司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的调整, 其次是对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 再次是对公司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的调整。公司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的不善, 公司的发展战略应当随着市场和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公司的财务管理应当着眼于整个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着眼于大笔现金流量的匹配。
二是建立危机管理部与拟定财务危机应对计划书。危机管理部, 是公司遭受重大打击状态下设立的临时性机构。此时, 公司战略管理部和执行管理部的功能大都陷入不可靠状态, 而预警部前期的危机管理计划可能在此时发挥特别的效用。每一个公司都应当建立明确实用的财务危机应对计划, 避免手忙脚乱的现象。应对计划书一般应当包括处置危机的目标与原则;内外部咨询专家;应急资金的来源以及授权和决策的程序等事项。
三是塑造卓越的公司形象与形成良好的信誉。公司应当让债权人了解自己的诚信与竞争力, 在日常经营中与之建良好的信誉关系, 以便共同迎接公司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不管运营多么好的公司, 意外的事件需要公司不时地向银行借款。因此, 同银行保持良好的信誉关系是明智的。当公司不需要借钱时, 应当让银行了解自己的财务情况, 以为自己今后的借款建立基础。一旦真正需要借款, 便有可能按正常的条件借到所需数量的款项。当然, 要使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 离不开母子公司之间适时有效的沟通。集团公司高科技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使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得到保证。
整个预警流程见图2。
总之, 集团公司财务预警制度无论是从宏观经济上, 还是从公司发展上, 都是确保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公司状况良性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集团公司亟须通过完善科学的预测方法, 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不断完善集团公司财务预警系统, 满足集团公司利益相关者日益迫切的需要, 不仅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且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集团财务分析】推荐阅读:
集团财务管控07-27
集团财务委派10-09
华为集团财务报表分析11-18
集团财务控制问题09-30
集团财务战略规划08-29
报业集团财务创新10-17
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研究05-12
集团企业财务管理06-23
集团财务管理创新08-18
集团管理下属公司财务09-22